《亲爱的麦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06-21

《亲爱的麦子》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6篇)

《亲爱的麦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第1篇

《亲爱的麦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亲爱的麦子

周涛

①我想说:“亲爱的麦子。”

②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末的汗珠般的东西,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

③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它从土壤里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这就使它带有了土地的精华的含义。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

④这一切使它更美。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想到饥馑、战争、死亡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

⑤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里翻弄麦子。我们住的地方没有面粉厂,也没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到一个河上的磨坊去磨成面粉。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直到一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然后晾晒几天,再装入麻袋。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学式的忧伤。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正是这,使它优美。

⑥有一天,我和父亲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房去了。路上,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我感到了滑稽,有点哭笑不得。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

⑦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颗粒很小,每一粒都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庞大众多的人群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它还在吃麦子——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数种类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

⑧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⑨我就是麦子。我芬芳的、新鲜的肉体正挤在历史和现实两块叉圆又平的大石盘间,在它们沉重浑浊的歌声中,被粉化。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因为我就是泪水和汗珠平凡的凝聚物一—麦子。我将一代代地生长,被割掉;成熟;被粉化;被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被吃掉;然后再生长。人们把我叫作“麦子”。

⑩只有一个诗人这样称呼我,他说:“亲爱的麦子。”

(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

1.作者笔下的麦子很美,请根据文意概括其美在何处。(3分)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请作赏析。(4分)

3.文中第⑦段划线句“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应怎样理解?(4分)

4.结合全文,探究“亲爱的麦子”这个题目的多重含义。(3分)

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10节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本色之美;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深刻之美;忧伤色泽和圆满形态的和谐之美。(意思对就可)(3分)

2.运用比喻,将麦子麦子比作沾满了土末的汗珠,表达了对平凡的麦子的喜爱与赞美;运用反问,表达了人们对于麦子的轻视和随便的不满。(4分)

3.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对比的手法,表明麦粒虽小却是人类的养命之物,人类不是神,不管进化到何种程度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的制约。(3分)

4.对朴素本色、忧伤深刻的麦子的称颂;也是对那些像麦子一样平凡地生活着的人的称颂;更是对麦子代表着的和人类共同生活的自然的称颂。(3分)(意思对就可)

5.再次点题;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总结全文,深化文章的中心;表达作者对麦子及像麦子一样平凡生活的人的赞美。(4分)

《亲爱的麦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第2篇

所以,麦子是经冬的庄稼。

我觉得麦子更是一部生命的史诗。

麦子伴着秋霜种下,经过寒露的浸泡,在万物萧疏的季节里,她却独自将生命的绿色抹在空旷寂寥的田野,成为农人冬日里的诗行。因此,小麦是生命的悖反。在严冬中仍没有停止生命的跋涉,在雪被下演绎着一个冬天里绿色的神话,成为生命的另类。

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初春,返青的麦苗最先将生命的信息传递出来。一场春雨,几阵春风,走到麦田里,似乎能听到小麦拔节的声音:劈啪,劈啪……令蜷缩一冬的人们不由得心潮澎湃、血管贲张。

馈我一粒种子,便有万粒归仓;贻我一丝春雨,便能忘我生长。麦子似乎要急于回报农人,以接青黄。

所以,麦子是一种懂得感恩的庄稼。

麦子扬花了,田野里便熏蒸着馥郁的麦香。清新绵长,似融进千年岁月的佳酿,浓而不醉,使人神清气爽——这便是麦花的清香。然而,你见过麦子的花儿吗?即使麦田如海,也望不到一丝花痕,因而人们很少记起咏赞麦子,而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招摇的花儿:油菜花的绚烂铺张、桃花的`矫情妩媚……

麦子花即实,实即花,花实一体。为了成熟,她连美丽也省略了。

然而,你也不必叹惋忧伤,因为它已将生命里最浓重的一笔在最后宣泄出来。你看,那如阿尔山的阳光一样灿烂,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一样摄人心魄的金黄,才是生命的颜色。它张扬而不失厚重,辉煌而不显娇媚。

然而,麦子美丽的极点又是生命的终点!

布谷鸟叫了,黄鹂叫了,五月是农人的节日。

农人蘸着月光在磨刀石上磨起悬了一年的镰刀,磨成一弯新月,映着月光试一试刀锋,刀刃遂将月光斩断,簌簌落了一地。

中午,割麦人一般是不回家的。麦海无边,麦粒爆裂。太阳火一般地炙烤,急于归仓的小麦哪容得下农人喘息,割麦人只好嘟囔一句:“火里麦啊!”

此后,便是上场、脱粒、晾晒、收仓。

啄木鸟敲响林子的寂寥,古老村落的舂声也应声而起,从千年而下,悠长、邈远。现在,这种舂具虽然已为现代先进的机械所代替,成为博物馆里的悬挂,但这千古的舂音却如我心脏的律动,同频而跳。

将水发过的黄澄澄的麦子放到石臼中,在舂杆的起落中,掌舂人肃穆、矜持。那不是一般意义的劳作,而是在进行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仪式。

至今,在许多农村,还保留着上新麦坟的风俗。在夏至前后,新麦下了场、入了仓后,将新麦磨成面,选最好的雪白头遍面做成面食。用新出笼的白面馒头或者刚出锅的水饺,来祭拜天地和亡人,表示吃上了新粮。在农村,只有吃上了新粮,才算实实在在地踏进了生命的另一个年头。

月华如水。麦子如一位思想者在月光的点化下肃立、沉默,一肃立就是千古,一沉默就是万年。无需用语言表达,麦叶轻扬,麦穗昂首,一切皆在神与神的相遇间。

我至今才明白:万物皆有神思,都是田地间的精灵。

再一次置身麦田,屏息、凝神,刹那间,我感觉双脚扎根,双臂舒展,自己也成了天地间一株麦子。 选自《知识窗》

小题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说作者笔下的麦子有哪些特点?(2分)

小题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分)

麦子如一位思想者在月光的点化下肃立、沉默,一肃立就是千古,一沉默就是万年。

小题3:文章在写麦子的同时还写了“油菜花的绚烂铺张、桃花的矫情妩媚……”。请说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4: 文末说“自己也成了天地间一株麦子”,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5:你从文中“我至今才明白:万物皆有神思,都是田地间的精灵”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3分)(不少于两点)

参考答案:

小题1:历尽沧桑、懂得感恩,张扬而不失厚重,辉煌而不显娇媚。

小题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默默无闻,甘愿奉献于人类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麦子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

小题1:从反面衬托麦子不善张扬的性格特征,为下文写麦子的求“实”精神作铺垫。

小题1:表达了作者对具有史诗般生命的麦子的礼赞,以及作者想要谱写像麦子一样的生命乐章的愿望。(意近即可)

小题1:(不少于两点)示例:既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神思,我们就应该学会敬畏自然,珍重(保护)自然界的花草虫鱼,热爱自然界的一切,使人与自然更趋和谐。(意近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一位作家说,麦子是一种历尽沧桑的庄稼。我对此十分认同,因为小麦见过雨雪、冰霜,见过春花、骄阳。所以,麦子是经冬的庄稼”“我觉得麦子更是一部生命的史诗。”“它张扬而不失厚重,辉煌而不显娇媚。”“所以,麦子是一种懂得感恩的庄稼”根据文中的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提炼出麦子的特点。

小题1:试题分析:“麦子如一位思想者”是比喻的修辞,“点化”“肃立、沉默”是拟人的修辞,本句很明显运用了修辞,这是首先的赏析角度,结合语境答出效果即可。效果一般要从两方面回答,即内容与感情。

小题1:试题分析: 根据“你见过麦子的花儿吗?即使麦田如海,也望不到一丝花痕,因而人们很少记起咏赞麦子,而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招摇的花儿:油菜花的绚烂铺张、桃花的矫情妩媚……

”这句话,可知,文章写麦子的花儿的特点时,是用“油菜花的绚烂铺张、桃花的矫情妩媚”来衬托的,目的在于突出“麦子花即实,实即花,花实一体。为了成熟,她连美丽也省略了”这一特点。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文章的总结句,由前面的写麦子的特点可知,“自己也成了天地间一株麦子”,表达了作者想让自己也具有麦子那样的特点,表明了作者对麦子的崇敬之情。

《亲爱的麦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第3篇

1.最近,我们读了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的小说《亲爱的汉修先生》。最初看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你的是什么?

2.选择一本好书,有时能够影响人的一生。(板书:选择)读过书后,你发现这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整本书以鲍雷伊的日记和书信方式安排故事)

3.指导学生结合情节交流阅读感受,重点交流学生感兴趣的情节。

【评析:让学生对书的整体内容作一番梳理、回顾,意在唤起阅读记忆,为接下来的深入讨论做必要的准备。】

二、点击人物,走近鲍雷伊

1.学生回答幻灯片上的小问题(课前已出示)。看来你们对鲍雷伊的故事比较熟悉。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悟他的成长经历。

2.在鲍雷伊写给汉修先生的书信中,记载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这些事中,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

出示:从__中,我觉得鲍雷伊是个__的孩子。

3.师生交流。(学生即时板书:午餐被偷、爸妈离婚、喜欢写信、赢得比赛、读《狗儿快乐秘诀》……)

【评析: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故事情节,而人物的性格特征正是通过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因此,让学生评价一个人物,必须借助故事情节。给学生一个语言表达的框架:从__中,我觉得鲍雷伊是个__的孩子。规范其语言形式,同时又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聚焦事件,与心灵对话

课前,老师向大家征集课堂讨论的话题,发现有20多位同学都很关心两件事:一是鲍雷伊的文章写得美;二是鲍雷伊的午餐被偷,他不想知道小偷是谁。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两件事。

(一)第一件事:写信

1.你们喜欢写信吗?其实鲍雷伊和你们一样,怕写信,怕写作,一写就头疼。可是他为什么又写得那么好呢?让我们先来读读鲍雷伊的第一封信。如果你是他的作文老师,会给他打多少分?

亲爱的汉修先生:

我们老师给我们读了您写的狗的故事,很有趣。我们都很喜欢这本书。

您的朋友鲍雷伊(男孩)敬上

2.可是后来,是什么让鲍雷伊有勇气、有信心去参加征文比赛,还赢得了入围奖?你能从书中找到他成功的秘诀吗?浏览第1~29页。

3.出示: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想和多写。

他回答了汉修先生的哪10个问题?这10个问题很巧妙,每一个都可以让鲍雷伊很自然地表达。

一开始,他是心甘情愿回答汉修先生的问题吗?

4.我想写作有了方法还需要毅力,他最终克服了自己的烦躁情绪。(出示鲍雷伊写的第二封信,师朗读。)

过了一会儿,太阳从云间露出脸来。这时,那些小树叶开始移动,缓缓地张开翅膀,变成数千只橙色或黑色的蝴蝶,在一棵树上颤动个不停……

生细品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这样的描写会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知道这就是观察和想象。

5.鲍雷伊成功了。从他的成功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读书卡上写一写,要求姿势正确,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评析:读书交流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沈老师通过前后两封信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初读时忽略的鲍雷伊成功的秘诀: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想和多写。第一封信让学生自己去评析,第二封信让学生自己去赏析,通过老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文字情景中;请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这就是观察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巧妙地落实语用训练。】

(二)第二件事:做人

1.翻看鲍雷伊第一次提到午餐被偷的章节。

2.读读鲍雷伊记录午餐被偷的几篇日记,它们分别在第39、63、82页。你有没有发现鲍雷伊对待午餐被偷这件事的态度变化?(相机出示:生气、火冒三丈)

3.你丢过东西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鲍雷伊和你们一样,他想抓住小偷,想教训他。(出示:讨回公道)

4.最终,抓住了小偷没有?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万岁。(出示:庆幸不知道小偷是谁,选择了理解和宽容。)

5.读书,有时是需要前后联系的。善于思考,才能体会到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出示鲍雷伊的几篇日记,关键词用红色标出。)

6.今后,你再遇到丢东西的事,会怎么做?

7.我们的鲍雷伊长大了,同学们读书后,也长大了,对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也有了新的思考。

【评析:鲍雷伊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有变化:从生气想狠狠教训小偷到学会宽容、理解。沈老师不光指导学生从内容切入体会情感,还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即将故事情节前后联系进行阅读和思考,体会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从而一步步感受到他成长的经历,学习体谅、宽容。】

四、读后延伸,鼓励多阅读

1.鲍雷伊还在对待哪些事或人的态度上有所变化了?

出示:(1)对父母离婚态度的改变(适当停顿,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追问: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进而明白变化:从失望、愤怒到理解、关心。)(2)对爸爸态度的改变。(3)对汉修先生态度的改变。(4)对生活中的磨难态度的改变。

2.(指投影、板书)这些都是鲍雷伊成长的足迹。(板书:成长的足迹)相信你们有了今天的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再读书,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评析:课外阅读交流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阅读活动的终止。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去读,鲍雷伊还有很多变化值得我们再去读书。课尾,沈老师把握时机,给出提示,注意留白,激发学生再去读这本书,将他们的阅读实践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真正践行“好书不厌百回读”。】

【总评】

沈老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这本书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从内容的梳理,到走近主人公,到关注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浑然一体。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书中文字、故事情节的美妙,分享阅读收获。赏析语言,感悟成长,形神兼备,师生交流其乐融融。

沈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阅读交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出发,盯住学生关注的问题,同时巧妙地与这本书渗透的最闪光的东西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奇特功效。

沈老师抓住这本书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鲍雷伊与汉修先生的通信和日记。这种方式使鲍雷伊找到了倾诉的渠道,学会了写作,拥有了成长的力量。沈老师也抓住这一契机,借汉修先生之口渗透了写作知识的教学,这些比平时的习作课效果更好。

亲爱的麦子 第4篇

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

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沫的汗珠般的东西,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

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它从土壤里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这就使它带有了土地的精华的含义。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某种提醒、某种警喻,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

这一切使它更美。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創造的精品。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所以有的民族在饭桌上面对面包时,会产生感恩的心情,感激这种赐予。所以还有的民族把麦穗作为了族徽,以表示某种崇信和图腾。麦子,它还可以使我们毫不费力地想到镰刀、饥馑、战争、死亡等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但是面粉不容易使人想到这些。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

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的吉木萨尔翻弄麦子。我们住的地方沒有面粉厂,也沒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分得麦子,到一个河上的磨坊去磨成面粉。

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我们选的是阳光非常明媚的日子,沒有风。晶亮晶亮的水珠儿闪着光芒,渗进麦粒中间,慢慢升起一股淡薄的尘雾。有一点儿呛人,仿佛使人闻见去年的土地散发出的温热。然后再倒水、搅拌、冲洗,直到一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然后晾晒几天,再装入麻袋。

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学式的忧伤。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自知而又一目了然,正是这,使它优美。

于是有一天,我们起得绝早,我们向邻居借来了一头驴和一辆架子车,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坊去了。

我和父亲坐在车上,我驾驭驴车的才能无师自通。我很想驱使那头毛驴奔驰一番,以驱散田野小路上的那种寒冷的寂静。然而父亲不允许,他害怕“把人家的驴累坏了”。磨坊相当远,农村的早晨也相当漫长,我们的驴车仿佛慢吞吞地走进了一个久远的童话故事。满满两麻袋麦子会在公主的手点化下成为金子,一切都很圆满和快乐……在农村天色微明的田野上,一切景致和氛围都酷似原始的童话或民间故事。

当时,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我感到滑稽,有点哭笑不得。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

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颗粒很小,每一粒都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庞大众多的人群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他还在吃麦子——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沒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数种类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

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

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我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然而水磨却在唱着一支轰隆轰隆的雄壮的歌,用它松动的牙齿、哮喘的喉咙,唱着一支含混不清、年代久远的所谓进行曲……这就是我们每一粒麦子的命运。

我就是麦子。

我正面临着古老民间故事一般的现实。

我芬芳的、新鲜的肉体正挤在历史和现实两块又圆又平的大石盘间,在它们沉重浑浊的歌声中,被粉化。

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

因为我就是泪水和汗珠平凡的凝聚物——麦子,我将一代代地生长、成熟、被割掉、被粉化、被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被吃掉,然后再生长。

我是圆的,颗粒状的,人们把我叫做“麦子”。只有一个诗人这样称呼我,他说:

“亲爱的麦子。”

(摇曳生香摘自《少年文艺?阅读前线》)

我亲爱的祖国阅读题及答案 第5篇

(2)本节文字主要采用了哪一种手法抒发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 (1)不矛盾。从个体上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1分)。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1分)。看似矛盾的内容背后,其实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1分)。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的阅读答案 第6篇

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在祈祷什么呢?”

“我总是在祈祷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农夫跪下来 吻上帝的脚 全能的主啊 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 只要一年的时间 不要风 不要雨 不要烈日 不要灾害 别人的田我不管 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第二年,农夫的田里果然长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一倍,农夫 ,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果然 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 ?”

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有一个空壳罢了。”

上一篇:屈原祭诗歌下一篇:中班美术教案:看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