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2024-09-21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精选6篇)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1篇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文号】商电发[2011]478号【发布日期】2011-12-1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不仅是实现电子商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信用服务较快发展,信用环境日益改善,但信用法规标准建设滞后、信用统计监测体系尚未建立,经营主体信用意识不强、失信投诉居高不下等问题仍然突出。为加快“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信用制度、完善电子商务行业标准为基础,以建设信用统计监测体系、发展电子商务服务行业为抓手,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形成电子商务领域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良好信用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在政府加强指导和积极推动的基础上,明确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信用管理责任,强化企业自律。

坚持法规建设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在加强电子商务信用领域法规和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监督作用。

坚持专业服务和信息共享相结合。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信用评估服务机构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

坚持诚信褒奖与失信惩戒相结合。通过对诚信经营的电子商务企业给予支持,对失信企业和失信个人给予警示或惩戒,鼓励和引导企业重视和培育诚信形象。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5年,电子商务信用法规基本健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逐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电子商务信用统计监测体系和电子商务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初步建立,建成覆盖全国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电子商务信用评估机构利用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畅通机制;电子商务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形成政府引导和监管、第三方信用

评估服务机构客观评估、消费者广泛参与和监督的多元化、互动式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与维护机制;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信用意识、自律意识普遍增强,电子商务信用评估服务机构健康发展,行业经营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得到规范。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电子商务信用法规标准体系。

分阶段、分步骤研究确定电子商务信用法制建设的整体思路和框架结构。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信用管理制度,制订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交易行为和交易信息管理规范,以及信用保护、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等实施细则。推动相关部门制订第三方信用评估服务机构的相关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标准,着力提高信用评估服务的规范性和可信度。

(二)建立电子商务信用统计监测体系。

加快建立覆盖重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信用评估服务机构的信用统计监测体系,科学设计信用评价指标,逐步建立先进适用的指标体系。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发布制度,逐步拓展发布渠道,及时准确反映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建设水平。在信用统计监测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信用监管模式。

(三)建设电子商务信用评估认证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方信用评估服务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信用咨询、资讯、法律、安全技术、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服务机构建设数据库,收录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银行信贷、合同履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信用信息。鼓励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开发采购商信用信息数据库,鼓励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共享和互认。鼓励电子商务协会汇总整理行业内企业信息,实现电子商务企业的上下游间信用信息共享。加快推进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地区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结合全国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与全国征信系统的互联互通。

(四)开展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示范。

选择符合条件的、有参与积极性的城市、经济开发区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示范工程。引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优选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信用评估服务机构,探索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参与电子商务信用信息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模式。

(五)引导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鼓励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评价、改进体系,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设立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加强企业自我监管和自我评估,强化企业自律意识。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通过对客户资信、销售合同、应收款项、员工信用档案的管理,降低虚拟平台的交易风险。鼓励中小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参与政府信用监测体系建设,参照全国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评价指标,提升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制订详细工作计划,明确专人负责,全面督促落实,积极予以推进;加强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与协调,把开展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电子商务管理的重要抓手。

(二)加强政策支持。

加强大对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信用监测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等具有公益性的项目。加强电子商务企业在信用建设方面的融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加大内部信用管理投入。

(三)强化制度建设。

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信息统计等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订涉及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从业人员资质、信用服务规范、第三方评估等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规范。

(四)提供技术保障。

加大对电子商务信用管理基础性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发挥信用技术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鼓励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和电子商务企业开展针对电子商务信用信息采集和信息保护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广,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工作,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

(五)加快人才培养。

积极推动教育及培训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人才培养,鼓励电子商务信用评估服务机构加强征信人才培训。调动全社会参与和推进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更多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参与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

(六)正确引导舆论。

及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政策措施、评价指标、示范经验等信息,加强舆论引导,扩大信用信息在商贸流通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力。及时公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和电子商务信用评估信息,加大对“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以德经商”理念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消费者“识假、防假、打假”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本文转载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2篇

商服贸发【2011】4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服务业逐步发展壮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连锁经营等逐步推广,龙头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有序推进,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日趋完善,行业协会作用逐步显现。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业拥有各类服务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近年来,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为“十二五”时期家庭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家庭服务业当前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供需缺口大,从业人员稳定性较差。二是家庭服务企业“散、小、弱”,市场秩序亟待规范。三是家庭服务员职业技能偏低,服务质量不高。四是企业经营方式粗放,服务同质现象普遍。

为促进“十二五”时期家庭服务业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服务民生、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宗旨,抓住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体系这一主线,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为切入点,以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和从业人员培训为支撑,逐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满足居民家庭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加快推动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力争在中心城市各建一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努力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便捷、优质、实惠的服务;加大力度培育家庭服务企业,力争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各培育2-3家带动性强、示范作用好的家庭服务企业;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每年至少培训20万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努力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业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引导和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科学谋划,把握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律。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根据区域经济、产业优势和城市化发展需要,研究制订科学的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企业培育和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规划制定与落实工作。要做好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增强家庭服务业规划的可操作性,不断优化网点布局。依托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组织企业定期报送有关数据和信息,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状况,逐年上报和发布行业发展报告。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家庭服务市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快家庭服务业法规、标准制定工作,重点制定基础性规范标准。要加快出台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管理办法,明确管理部门和运营主体权责,对业务范围、运营流程、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予以规范。各运营单位加快建立健全企业调配、资质认定、质量监督、教育培训等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家庭服务标

准化体系,抓紧出台《家庭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办法和标准。要加快家庭服务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客户服务跟踪监督机制,逐步完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估体系和公示制度,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做到让广大群众消费有选择、维权有渠道、服务有保障。

(三)加快网络中心建设,完善和增强服务功能。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为重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建单位,鼓励第三方参与运营管理,确保符合《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规范》的各项要求。

网络中心要积极探索建立高效的运营机制、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吸引更多诚信、优质企业加盟。要增强服务功能,强化供需对接等基本服务,为加盟企业提供信息发布、产品推荐、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公益资源调度等服务。要完善会员沟通交流机制,掌握加盟企业相关信息,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健全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服务评价制度、服务对象质量回访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家庭服务的标准体系,实行加盟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

网络中心要拓展服务领域,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广泛运用新技术,利用语音呼叫、网络、短信、传媒等多种手段,努力实现“互联网、语音网、无线网”三网融合。要开发新的服务产品,研发增值服务,提高网络中心的营利能力。

(四)培育家庭服务企业,形成一批连锁经营的企业品牌。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选择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企业通过专业化、标准化、连锁化、信息化建设,实现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支持企业改善办公条件,增添服务设备,完善水电、通讯、消防等配套设施,实现形象标识和风格、商标和字号、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的统一。借鉴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化管理流程和标准。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广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实现跨区域经营。帮助中小家庭服务企业解决服务场所问题,引导其深入到社区和郊区设立便民服务站点,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指导企业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连锁门店管理信息化和服务员求职报名、岗前培训、签订合同、跟踪回访、工资结算、服务评价、绩效考评等全过程信息管理。

(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培训工作责任制,抓紧制定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科学选择,严格监督验收,充分保障就业。培训任务应主要依托大型家庭服务企业,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技工院校、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申请、地市级主管部门审查、招投标、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省级主管部门确认、国务院相关部门备案的实施主体选择认定机制。

培训机构要积极完善教学条件,添置教具,建立实际操作间。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注重基础性和专业性相结合,优先培训市场紧缺业态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创新培训方式,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基地式培训、滚动式培训、合作式培训,实现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教学培训与实际操作培训的紧密衔接。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面向中高端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骨干师资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职业心态、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服务人员职业素养,从培训环节上稳定从业人员队伍。

培训机构要加强培训的后期管理,为毕业学员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与诚信、规范的家庭服务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及时跟踪反馈用人单位和学员意见,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六)创新思路,探索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体系的新途径。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在总结近年来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适合本地区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体系的新途径、新模式。创新家庭服务业发展要围绕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实现行业内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居民消费安全;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使从业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保障家庭服务需求,让消费者放心满意;有利于解决从业人员后顾之忧,吸引更多人从事家庭服务。通过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家庭服务的为民、惠民、便民、利民功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服务需求,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合力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务必将发展家庭服务业作为服务民生、为民办实事的载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切实措施,营造有利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共同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局面。试点城市要以家庭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工作领导,加大推进工作的力度,要成立有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配套和落实政策,助推家庭服务业发展。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下,配套相应资金,加大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要为家庭服务企业协调有关用工、用地、注册、税收、贷款、网点布局、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着力解决行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贯彻好《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员工制家政服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1】51号),协调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引导企业向员工制发展。

(三)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家庭服务协会组织,积极探索利用网络中心建立行业协会的新模式。引导行业组织在沟通政府与企业、规范市场秩序、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委托行业组织开展标准制定、资质认定、信用评价、培训教育、信息统计、技能比赛等工作。鼓励支持有实力的行业组织承担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加强对家庭服务业以及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的宣传,加深广大群众对行业发展前景和服务主体的理解和认知,宣传家庭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对社会的贡献,引导人们逐步转变消费观念,加快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进程,不断扩大家庭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特别要着力宣传国家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体系的惠民政策,以及部分城市和企业开展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和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所取得的经验和显著效果,赢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

支持,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增强广大企业服务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政府支持、媒体关注、企业积极参与、各方协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商务部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3篇

《指导意见》指出, 酒类流通管理要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为主线, 以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导、强化技术支撑为原则, 以调整结构、规范管理、提升质量、改善环境为重点, 着力推进连锁化、专业化、信息化经营, 引导科学、理性、健康的酒类消费, 促进酒类流通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 实现以酒类流通电子随附单、无线射频等为支撑的追溯体系覆盖全国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 酒类零售企业连锁化率提高到20%, 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率达到90%以上, 使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指导意见》提出, 今后一个时期酒类流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流通平台、品牌创建、先进技术、溯源体系、信息体系、诚信体系等六大工程, 创新酒类流通体系, 扩大行业对外开放, 推进酒类适度包装, 倡导酒类健康消费, 弘扬酒类传统文化。

《指导意见》要求,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酒类流通管理的组织领导, 加快推进酒类管理地方性立法, 科学编制酒类商业网点具体规划, 着力规范酒类市场秩序, 培养高素质的行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执法队伍, 指导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4篇

【关键词】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三维信用论;淘宝

一、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卖家信用评价体系的评估,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基于用户数据的经验性研究;何清泉等学者指出,前我国才C2C电商平台得信用评价算法仅以交易次数为参考,忽略了交易金额的考察,这就导致销售低价格商品的卖家容易获得更高的信用评价,从而对高价格商品形成不公平竞争;也有学者在其基础上指出,淘宝的卖家信用评价机制不应继续采用历史好评数累加的模式,因为只有近期的信用水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卖家的信用(卢莉、耿翠花,2011)。二是基于数理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Dellarocas分析了eBay等信誉系统后提出的 OnlyLast信誉模型,通过单独计算用户最近一次交互行为并忽略以前的行为,来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度;国内学者方面,李聪、梁昌勇(2012)提出了一种面向C2C电子商务的多维信誉评价模型,以二元组的形式评估卖家信用等级。

通过对既有研究的综述,笔者发现当前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大量研究通常只能指出不足,但未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或解决方法复杂、缺乏可行性;二是经验性研究和实证研究都缺乏必要的信用管理理论依据,很容易形成误判;三是当前研究主体大多为卖家信用评价机制,而在C2C信贷消费高速发展的今天(如蚂蚁借贷、京东白条),对于买家信用评估的研究尚属空白。

2.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吴晶妹教授“三维信用论”的理论思想,探讨重新设计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可能性。本文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运用“三维信用论”讨论有关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属首次。“三维信用论”是吴晶妹教授在研究农户信用问题时提出的一种新型理论,笔者发现,在C2C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同样具有类似农户个体的高度离散、小规模经营、信息披露不足等特点,具备利用“三维信用论”进行考察的先决条件。因此,本文的研究是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研究中的一次创新尝试。

另一方面,本文研究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通过“三维信用论”综合考察买卖双方的信用水平,可以更加全面、公平地对其信用水平做出评价,使信用经济成为电商发展的推动力,也为消费者做出更理性的消费决策提供指导,最终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持续繁荣发展。

二、理论基础

1.淘宝现有信用评价体系

信用评价是现阶段的淘宝衡量卖家信用等级的最主要方法,采用分数制量化卖家的信用水平,分数越高,体现出的信用水平也越高;该体系设有“好评”、“中评”、“差评”三档,对应的分数分别为1、0、-1,分数实行累加制;在交易成功15天后,若买家没有及时做出评价,则生成系统默认好评,卖家可获得1分;卖家可以看到买家做出的评价与打分,也可以要求买家重新修改评价与分数;每个自然月中,相同买家和卖家之间的评价计分不得超过6分(以淘宝订单创建的时间计算),若14天内(以淘宝订单创建的时间计算)相同买卖家之间就同一个商品进行评价,多个好评只计+1分,多个差评只记-1分。淘宝网对用户的信用等级显示为20个等级。

店铺评分是淘宝针对卖家设置的另一评价体系,指在淘宝网交易成功后,买家可以对本次交易的卖家进行如下四项评分:宝贝与描述相符、卖家的服务态度、卖家发货的速度、物流公司的服务;每项店铺评分取连续六个月内所有买家给予评分的算术平均值(每天计算近6个月之内数据);有使用支付宝并且交易成功的交易才能进行店铺评分,非支付宝的交易不能评分;评价期间为交易成功后的15天。

2.三维信用论概述

吴晶妹(2009) 系统地提出了“三维信用论”,认为从广义上说信用是指获得信任的资本,这种资本由信用主体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构成,获得信任的标志或结果就是获得社会交往、达成信用的交易。作为一种资本,现代信用的构成包括三个维度,即诚信度资本、合规度资本、践约度资本。诚信度资本是获得一般信任的基础资本,主要体现在道德、文化、精神素养等方面,它象征着信用主体的基本素质。合规度资本则是获得管理者信任的社会资本,主要体现在社会活动方面,它象征着信用主体的信用成熟度。践约度资本是获得交易对手信任的经济资本,代表着信用主体在信用交易活动的成交能力与履约能力。这三个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支撑并相互转化。

信用主体的信用活动涉及三大方面,即基础素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信用主体三大方面的资本水平分别表现3个标志性指标即失信率、违规率、违约率。通过三种维度的考量,我们可以最终得出该信用个体的信用度,将其应用到实际当中。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基于三维信用论视角分析当前淘宝信用评价体系缺陷

1.诚信度

在诚信度维度,淘宝现有的评价体系做到了将卖家的综合服务态度、部分产品信息、部分店铺信息呈现给买家。但是,对于在卖家申请店铺时所提供的产品编号、注册序列号、产地、货源地等信息却未能及时得批露给买家。其次,现阶段的评价体系可以提供给买家卖家的历史信用,但是这个信用是累积的,无法反映近期的信用情况,这可能导致有些卖家在经营初期通过诚信经营积累一定的信用值,但随着店铺的成长,业务量的增加,倚仗“店大欺客”,经营的诚信度有所降低。再次,一些卖家为了提高自己的信用水平,刻意制造不真实的评论,或要求给“中评”、“差评”的买家修改评论。最后,生成的默认评论一概认定为“好评”也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种默认不代表买家对商品的肯定,卖家因此获得与好评相等的加分也不合理。

此外,淘宝网对于卖家的验证十分严格,而对于买家的验证仅局限于邮箱、手机这些方法,也没有实现买家实名制,正是因为不能有效地对买家的身份进行管理,才导致了淘宝中“恶意差评”、“刷信用”这类的问题较为普遍地存在。

2.合规度

对于卖家,淘宝现阶段采用分数来量化卖家的信用水平。然而,分数的变化只与交易次数相关,而与交易金额无关。这意味着,由于价格较低的生活必需品销量必会大于价格较高的高档耐用品,前者得到的分数会更多,所以销售价格较低商品的卖家,其信用水平会远高于同期销售高价格商品的卖家。这种行业化的区分并不能在现有信用评级体系中体现。

3.践约度

践约度维度,在淘宝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表现在是否提供了可靠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是否及时发货、换货的速度与质量、对否在退货过程中提供给买家良好的服务等,相对健全。但对于买家的信用评价体系则相形见绌。除了在近期更新的版本中加入了“淘气值”这一评价标准,商家很难通过其他标准衡量用户能否如期付款、如实给予评价。在“气值”的衡量中,以使用“蚂蚁花呗”频率这一评级标准为例:买家贷款金额越多,获得的的信用评级就越高。这是典型的因果倒置,正确的逻辑应该是“信用评价越高的买家才能获得更多的贷款”。淘气值现有的评价标准,无疑是变相的刺激信用消费,不考虑消费者的真实信用水平。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里,电商的规模不断扩大,C2C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国人的消费方式,也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在这之中产生的有关信用和度量问题对这一市场发展的制约不可忽略。本文采用了三维信用论的评价标准,分析了淘宝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线上交易平台的现有评价体系,并按照三维信用论的指导思想,对现有的评级体系提出以下改进意见,以帮助淘宝改善当前信用评价体系,进而带动我国C2C电子商务健康繁荣发展。

1.诚信度

在诚信度维度,增加对卖家的信息批露,如适当批露卖家所销售产品的注册序列号、产地、货源地,让买家对购买的商品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卖家所提供信息的有效率,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强了卖家信誉度和买家维权的可靠性。关于部分卖家在开店初期认真经营获得较高的信用分数而后期态度散漫、所售商品真假性难以区分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统计卖家从开店至今每月或每年的成交量,并绘制成历史交易量曲线。该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交易量,避免出现卖家前后服务不一致的问题出现,如果当期信用值与销售量出现较大偏离,则说明这一阶段卖家的信用水平明显降低。

2.合规度

在合规度维度,关于淘宝出现的不真实评价,笔者建议取消现有默认好评的加分方式,或采取3个默认好评加一分的计算方法,以减少偏误。此外,淘宝新增的“追加评论”应设置时间限制,如“使用产品多少天后开放追加评论”,以减少当天追加评论导致的虚假评价和偏误。

3.践约度

在践约度维度,关于卖家笔者建议将其的退款速度纳入评级标准,并体现在最终分数上。关于买家,笔者建议将分期购、是否授权芝麻信用等从购物信用维度中移除,而将退货频率纳入评价标准,以更直观地表现出买家的信用情况。同时,建立模型将卖家的交易金额与交易次数结合起来,对应不同的分数变化。

作者简介: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5篇

文章来源:流通发展司 2012-08-03 16:59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政策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流通发[2011]399号

【发布日期】2011-10-2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精神,通过搭建平台、集成政策,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现就加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是商贸流通业的主体,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主要集中在零售、餐饮、居民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是保持市场繁荣、吸纳创业就业、便利居民生活的主要力量。但是,近几年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在资金、成本、人才、市场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作用和潜力受到抑制。加快建立面向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服务体系,优化配置金融、技术、信息、人才等各类资源,从政策、资金、机制上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推动流通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时期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紧迫任务。

二、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用5年时间,分国家、省、市三级建设一批功能完备、运作规范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一批特色突出、服务能力强的示范性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服务商,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资源社会化、分布网络化、服务便捷化的服务体系,使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竞争力有所增强,形成有利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引导支持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服务体系。二是坚持服务共享、特色突出、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优先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特有的问题和瓶颈,与现有中小企业服务系统有效衔接。三是坚持示范先行、逐步推广、长期服务,选择发展基础好、带动效应强的地区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并探索建立相对固定的服务机构和长效工作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改建或新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并以此为依托整合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专业服务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服务资源,形成面向广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先期选择发展基础好、带动效应强的20个城市开展试点。加强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逐步形成以服务中心为核心,联结政府部门、中介组织、专业机构和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综合性服务的服务网络。对特色突出、服务完善、示范效应强的专业服务单位,要重点扶持,加强推广。

(二)完善服务内容,满足企业需求。引导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开展以下服务:

一是融资服务。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开展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服务,完善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配套服务,帮助企业获取银行直接融资;组织企业与担保、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等机构对接并开展相关配套服务,帮助企业实现交易风险转移和无抵押融资。二是市场开拓服务。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分行业、地域开展市场环境分析、发展趋势预测,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供需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掌握市场情况;举办或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节庆促销、跨产业对接等活动,帮助企业拓展经营领域;组织企业建立联合采购、共同配送等合作机制,降低经营成本。

三是科技应用服务。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和交易方式,提高管理、营销和服务水平;帮助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利用网络营销平台发展网络销售业务,拓展营销方式;帮助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提升整体竞争力。四是管理提升服务。推广应用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提升企业组织化水平;提供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保护等服务,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开展对经营者、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和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水平。

(三)制订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现有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解决政策不平等问题,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切实减轻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负担;完善行业监测和统计评价体系,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分类统计分析工作,提供市场分析和风险预警;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标准推广,充分发挥标准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细化商贸流通领域中、小、微型企业标准,增强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相关服务项目给予引导支持;全面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各行业特点,发布优先发展的行业目录,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一批商业模式新、经营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其做大做强。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建立健全与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以及供销社、工商联的工作联动机制,明确目标责任,推动工作落实。要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注重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全面调研,制订工作规划。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具体规划,提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细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加大支持,加强宣传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各类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加大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争取设立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及时了解建设运营情况,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引导公共服务平台规范运营,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宣传,帮助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更好地利用服务平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商务部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6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淮北矿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创新管理、教育职工、助推发展的强势功能,努力打造以“崇德广业、聚能精进”为特质的新时期淮北矿业文化,为促进矿区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传承创新、博采众长。深入发掘淮北矿业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总结、整合“十一五”以来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学习借鉴先进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创新,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淮北矿业文化风格。

与时俱进、服务发展。把企业文化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更加突出企业文化的管理特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融为一体,与“十二五”发展战略融为一体,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实现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尊重职工主体地位,坚持以文化人,塑造职工、提升职工,引导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责任使命意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一主多元、彰显特色。正确处理集团公司主导文化与分项文化、集团与基层单位母子文化关系,既注重母文化的统一性,树立淮北矿业整体形象,也倡导子文化的多元性。紧跟企业跨越发展步伐,探索文化融合之道,培育和创造富有个性、独具魅力的子文化建设模式。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在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体现时代精神、富有行业特征、彰显淮北矿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艰苦创新业、开拓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更具时代内涵,“崇德广业、聚能精进”的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发展战略得到普遍认同,管控管理科学高效,职工素质持续攀升,文化生态健康良好,企业形象显著提升,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为淮北矿业“十二五”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管理保证和文化支撑。

具体目标:

——构建一个以促进发展为基石,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机制更加完备、脉络更加清晰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深植一套以目标愿景为引领,价值观念领先、职工广泛认同、行为文明规范、环境刷新有效,彰显淮北矿业核心价值的理念和视听识别系统。——形成一个以安全高效为导向,集团管控有效、内部市场规范、管理精细科学、安全保障有力、生产集约高效,具有淮北矿业特色的管控模式。

——培育一支以敬业奉献为核心,忠诚企业、素质过硬、敢于负责、善于创新、拼搏奋进、团结协作,适应矿区发展要求的一流职工队伍。

——建塑一个以一流业绩为追求,发展跨越图强、经营诚实守信、产品质量优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高,凝聚力、竞争力强的现代一流企业。

(二)主要任务

淮北矿业在50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坚持煤炭开发与文化建设并重,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培育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创新发展了独具淮矿个性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推进,取得丰硕的成果,有力推动了矿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站在新起点、推动新跨越,企业文化建设要秉承优良传统,持续建塑,强势推进,紧紧围绕“十二五”战略发展重点,传承放大淮北矿业优秀文化基因,努力打造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双千亿”更具生机活力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

1、构建“四大系统”

(1)战略清晰、愿景宏伟的目标引领系统。突出抓好“十二五”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发展成就的学习宣传,使打造“更具生机活力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的愿景深入人心,引领淮北矿业全体职工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向着新一轮发展目标奋勇前进。

(2)与时俱进、体现特质的理念支撑系统。深化理念铸魂,深入挖掘、完善企业宗旨、核心理念、企业作风、管理理念、安全理念、工作理念等新的理念,征集、提炼涵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系列价值观,形成较为完备的理念系统。强化理念渗透和实践,开展理念诠释和宣灌,使企业理念得到广大职工的深度认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3)行为规范、激励成长的行为准则系统。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文明创建和行为养成。进一步确立完善以4C2S为重点的职工基本行为规范、日常行为规范、岗位行为规范。针对不同岗位要求,规范班前礼仪,推进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实施班后评估,引导职工遵章守纪,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完善行为养成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大力推进全员文明行为养成训练,使行为规范逐渐定型固化为职工的文明习惯。

(4)生动鲜活、富有个性的视听识别系统。完善并规范视听形象识别系统,提升淮北矿业文化的形象力。充分发掘矿区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五〃五矿工节、企业形象展示等节庆主题文化,举办文化艺术节,展示发展成就,振奋职工精神,提升企业形象。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发挥“一廊三栏三室”(文化长廊,宣传栏、光荣栏、公开栏,文化活动室、阅览室、荣誉室)作用,把美化环境与文化建设、职工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以争创国家、行业、全省文明单位为目标,完善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涵,深化各层次文明创建活动。按照“整理、整顿、整洁”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促进矿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2、推进六大分项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坚持理念引领,大力宣传和践行“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没有抓不好的安全”的安全理念。加强安全诚信和安全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安全舆论导向,引导职工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健全党政工团“安全大宣教”格局,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完善安全视听识别系统,规范各类安全标识。强化自主管理意识,落实自主管理责任,推行自主管理承诺,着力构建“职工自律、班组自管、科区自治、矿厂自控、集团管控”的安全自主管理格局。深入推行手指口述、风险预控、干部走动巡查、隐患分级排查整治闭合管理、编码、定置、看板、标识、安全六预(预知预想、预报预警、预防预备)等管理方法,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强势推进“54321”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构建具有淮北矿业特色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管理文化。深入推进以“管理精细化、经营市场化、生产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文化,提高企业发展的内在品质。围绕“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的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优化集团管控模式。坚持分类指导、依法管理,加强对各类子公司的动态监控,促进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集团管控有效、基层充满活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教育,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着力培育现代企业一流职工队伍。深化精细化管理,实现由精细化向以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为主要内容的“五精”管理的延伸,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班组文化。贯彻落实淮北矿业《煤矿班组建设工作条例(暂行)》,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倡导先进班组文化,推进班组人性化引领、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打造卓越文明班组。加强班组目标、愿景、精神、作风建设,煅铸具有个性的班组文化。推行岗位4M(人、机、环、管)标准化,做到班组长和职工素质能力达标、安全生产装备达标、岗位生产环境达标、现场作业程序达标,提高班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推进生产现场管理系统化,做到现场管理规范化、设备操作程序化、制度执行精准化、职工行为团队化、业绩考核精细化,全面规范班组现场管理行为。

(4)廉洁文化。认真贯彻落实淮北矿业党委《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建设“民主团结、开放开明、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清廉指数评价体系,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把廉洁文化融入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强化理念引领,大力培育和弘扬“清廉是幸福的基石”等廉洁理念,持之以恒抓好宣灌活动,培养党员干部廉洁从业的思想道德基础。深入开展评选“勤政廉洁好公仆、廉内助”、创建“廉洁示范区、勤廉岗”活动。加强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创建廉洁文化标识景点,开辟廉洁文化园地,引导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养护幸福精神家园。倡导中秋、春节及婚丧嫁娶事宜廉洁文明风俗,践行“廉洁从业公开承诺”,深入推进党务矿务公开,强化责任追究。

(5)学习文化。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科区、学习型班组活动,引导职工勤学习、善思考、勇创新,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我超越。创新学习方法,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主题宣讲、形势政策教育,以及专题讲座、报告会、主题教育、个人自学等学习教育方式,激发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拓展学习阵地,充分发挥职工学校(党干校)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加强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学习教育网络建设,开设网上课堂,建设数字图书馆,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提高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学习制度,建立健全集体学习、职工培训、课题研修、调查研究、学习考核等制度,推进干部职工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6)执行文化。坚持“尽职尽责、执行第一”,明责任、讲执行、重落实、严问责,做到跟得上、盯得住、攻得下,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打折扣,雷厉风行,务实高效。完善督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健全抓执行促落实的工作机制。细化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强化考核问责,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健全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实行干部问责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努力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执行有力、落实见效的工作氛围。

三、推进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深刻认识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明确工作机构和成员单位职责,健全党政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各负其责、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主动为企业文化建设出思路、提对策,身体力行,带领全体职工倡导和弘扬企业精神、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单位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精心研究、制定本单位“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高质量推进实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努力使广大职工在主动参与中认同、弘扬企业文化,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宣灌渗透。广泛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宣灌活动,不断激发干部职工振兴企业、加快发展的激情。开展企业宗旨、创业理念等新的理念和价值观征集活动,形成完备的理念引领体系,并对理念进行理论和故事化诠释。编印新版《企业文化手册》,完善和规范应用理念视听识别系统,规范班前文化礼仪,编撰企业文化故事,编印企业文化系列丛书。召开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大会,并通过举办企业文化骨干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论坛、演讲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职工深入理解和领会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理念的真正内涵,形成共同价值观,以理念的实践提升工作水平,以新的实践升华理念内涵。

(四)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企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与安全、生产等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推进落实、一起考核奖惩,考核结果纳入党委工作目标管理,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保障机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并纳入财务预算,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学习交流制度,搭建交流平台,加大行业内外、省内外企业文化建设先进成果的学习力度,增进文化沟通,促进共同发展。

(五)坚持典型带动。坚持典型带动、整体推进,巩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矿(优秀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争创全国、全煤、全省先进,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扩大淮北矿业文化影响力。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尊重和鼓励基层自主文化创新,努力打造一批创新成果,形成在淮北矿业文化引领下,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企业文化示范集群。

上一篇:数据库系统开发总结下一篇:个人述职报告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