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总结范文

2024-06-21

油藏工程总结范文(精选9篇)

油藏工程总结 第1篇

圈闭的三个构成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物。

油藏的度量参数:油水界面、油柱高度、含油面积。

油气藏的力学条件之一:同一个油藏应该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不同的油藏应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力学条件之二:同一个油藏任意一点的折算压力都相等。

油藏所在储集层中,位于含油边界之外的地层水称为边水,位于含油边界之内的地层水称为称为底水。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地面标准条件下,天然气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的气体体积与等质量气体在地面标准条件下的体积的比值。天然气的压缩系数:恒温条件下单位压力的体积变化率。

原油的相对密度: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原油的体积系数:某个地层压力下的原油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的比值。

溶解汽油比:某个地层压力下原油溶解的气体体积(地面条件)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的比值。绝对孔隙度:岩石的所有孔隙体积(连通孔隙与不连通孔隙)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有效孔隙度:岩石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

表压:压力仪表直接测量到的压力数值Pgau。

绝对压力:流体本身具有的实际压力Pabs。

在同一地层深度处存在三个压力:流体压力Pw,数值最小;骨架应力Ps,数值最大;上覆压力Pob,数值居中。

压力系数:实测地层压力与相同深度处静水压力的比值。

余压:地层流体流到地面时的剩余压力,余压越大,表明地层流体自喷能力越强。地层压力降到饱和压力时的油藏采出程度定义为油藏的弹性采收率。

油井的表皮因子大小反应油井的完善程度或地层的伤害程度。

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量为油井的产能指数。

气井的产能:在特定的压力条件下气井的日产气量。

气井产能方程两种基本形式:二项式和指数式。

油藏工程总结 第2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 末 考 核 《 油藏工程 》

一、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简述油田开发的程序。

合理的油田开发程序就是正确的处理好认识油田和开发油田的矛盾,把勘探和开发油田的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发油田。其开发程序为:

(1)在以见油的构造和构造带上,根据构造形态合理布置探井,迅速控制含有面积。

(2)在以控制含有面积内打一批资料井,全面了解油层的物理性质在纵向和横向的变化情况。

(3)采用分区分层的试油试采方法,求得油层生产能力的参数。

(4)在以控制含有面积内开辟生产试验区。

(5)根据岩心、测井和试油试采等进行综合的研究,做出油层分层对比图、构造图和断层分布图,确定油层类型,然后做出油田开发设计。(6)根据最可靠最稳定的油层钻一套基础井网。

(7)在生产井和注水井投产后收集实际的产量和压力资料进行研究,修改原来的设计指标,定出具体的各开发时期的配产配注方案。

2.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及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1)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① 当生产井数大幅增加(布井方式不变)时,则采油量增加较少,一般说来,稀井网不变的条件下,放大压差即可增加同样的产量。

② 适应油藏地质结构和注水系统的最佳布井,它对采收率的影响要大于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③ 不同油田的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井网密度应有所不同

④ 对一个岩性比较复杂的油田,井网密度对采收率有较大的影响,特别在油田开发后期,井网密度对开发效果的好坏起决定性的作用,对非均质油层稀井网将使储量损失增加,这可在剩余油饱和度高的部分钻加密井,改善开发效果 ⑤ 对均质油藏,井网密度的影响是不大。(2)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 ① 能提供所需要的采油能力

② 提供足够的注水速度,以确保所需要的采油能力 ③ 以最小的产水量达到最大的采收率

④ 设法利用油藏的非均质性的差异、地层裂缝、倾角等方面的因素 ⑤ 能适合现有的井网,打最少的新井与邻近各区的注水方案相协调。

3.解释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各种原因。

(1)早期段:主要反映井筒或近井地层影响

① 井筒储存效应,井筒储存流体或续流对井底压力的影响,主要是由地面开关井造成的; ② 表皮效应,钻井与完井过程中,由于泥浆渗入,黏土分散,泥饼及水泥的存在,以及地层部分打开,射孔不足,孔眼堵塞等,使井筒附近地层中存在污染带,造成井筒附近地层渗透率下降,在渗流过程中存在附加的压力降。(2)晚期段:外边界作用阶段

① 如果为无限大油藏,径向流动阶段一直延续下去。② 若有封闭边界:

A.过渡段,径向流动阶段到边界影响的阶段; B.拟稳态流动阶段,主要反映封闭边界的影响。C.拟稳态流动阶段:任意时刻地层内压力下降速度相等; ③ 若有定压边界:

A.过渡段,径向流动阶段到边界影响的阶段; B.稳定流动阶段,主要反映定压边界的影响。稳态流动阶段:地层内压力不随时间变化;

4.简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1)把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田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和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

(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的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的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串通和干扰。

(4)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5)在分层开采工艺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系不宜划分过细,以利于减少建设工作量,提高经济效果。

 另外,多油层油田如果具有下列特征时,不能够用一套开发系开发:

① 储油层岩性和特性差异较大; ② 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③ 油层的压力系统和驱动方式不同; ④ 油层的层数太多,含油井段过长。

5.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对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产生的影响。

如图所示表示了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渗透率与地层压力的关系,可以用指数规律进行描述:

k0k00exp[0k(p0p)]

地层压力下降,渗透率下降;即使压力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时,渗透率只能部分恢复,其恢复大小是开始恢复时的最低压力点的函数。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引起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的导流能力降低,表现在生产指示曲线上,曲线向压降轴靠拢,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对弹塑性介质油藏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对油井的产能取消极影响。

6.水压驱动的开采特征。

当油藏存在边水或底水时,则会形成水压驱动,水压驱动分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1)刚性水驱 驱动能量主要是边 水(或底水、注入水)的重力作用。形成刚性水驱的条件是,油层与边水或底水相连通;水层有露头,且存在良好的水源,其开采特征见下图(左):油井见水后,产油量开始下降,而产液量不变;

(2)弹性水驱 主要依靠含水区和含油区压力降低而释放出的弹性能量来进行开采。当压力降到封闭边缘之后,要保持井底压力为常数,地层压力将不断下降,因而产量也不断下降;由于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因此不会出现脱气区,油气比不变(见下图)。

二、综合应用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叙述MBH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美国学者Mathews、Brons和Hazebrook等三人用镜像法和叠加原理处理了外边界封闭、油藏形状、井的相对位置各不相同的25种几何条件。将计算结果绘制成图版,图版以无因次的MBH压力为纵坐标:

pDMBHkh*2.303p*ppp9.21104qBm

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为:

(1)由压力恢复试井分析(Horner方法或MDH方法),确定直线段斜率(m值的大小);

tpt(2)外推t1*p得原始地层压力 ;

(3)由生产时间计算无因次时间tDA;

(4)根据油藏形状、井的相对位置等几何条件查图版得到(5)由下式计算出平均地层压力p。

pDMBH值;

2.303p*ppDMBHm

2.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

(1)断层附近地区。边界断层附近,常留下较大剩余油集中区,井间断层附近也常留下小块滞留区。

(2)岩性复杂地区。包括河道砂体的没滩或边滩等部位,以及岩性尖灭线附近地区等。(3)现有井网控制不住的小砂体或狭长条形砂体等。

(4)注采系统不完善地区。注采井网布置不规则地区,如注水井过少的地区或受效方向少的井附近等。

(5)非主流线地区。虽然该地区的注采系统较完善,但两相邻水井间的分流区仍滞留有剩余油,而且分布分散。如在此打加密井往往初期含水比较低,但很快就会上升。

(6)微构造部位。由于注入水常向低处渗流,当微构造部位无井控制时,常会滞留有剩余油。

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1)周期注水(不稳定注水)

(2)改变液流方向

油藏工程总结 第3篇

近些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径向钻孔的工艺技术以及现场应用的研究较多。Dickinson W等人[1,2]最早介绍了径向钻孔系统;胡强法等[3]详细研究了径向钻孔的工艺技术;杨永印等[4]给出了径向钻孔技术在辽河油田的现场应用;崔龙连等[5]介绍了目前新型的径向钻孔技术;Bruni M等[6]介绍了径向钻孔在阿根廷地区的应用情况。此外, Oursegov S等[7]介绍了径向钻孔与蒸汽吞吐相结合在俄罗斯油气田的应用;侯玉品[8]和张义[9]对于径向钻孔技术开采煤层气也进行了探讨。但对于径向钻孔如何与油藏储层特征相结合, 优化其钻进长度、分支数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在进行多层合采时, 由于层间储层物性差异的影响, 层间渗流能力不同, 导致层间动用程度差异大, 产生层间矛盾。本文的基于多层油藏均衡驱替的层间径向钻孔油藏工程优化, 就是通过优化径向钻孔分支数, 分支长度, 改变层间的流动差异, 进而最大程度的实现层间的均衡驱替, 对于减缓低渗透油藏层间动用差异, 进而提高采收率, 具有指导意义。

1 低渗透油藏径向钻孔小层的渗流阻力

假定一生产井实施径向钻孔措施, 在某小层中平面上钻了n个径向分支, 每个分支的长度均为a。地层流体通过两种流动方式流入垂直井筒: (1) 地层流体直接流入垂直井筒[图1 (a) ]; (2) 地层流体首先流入径向分支井, 然后经分支井筒进入垂直井筒[图1 (b) ]。流动方式如图1所示。

1.1 地层流体直接流入垂直井筒的渗流阻力

此流动方式认为是平面径向流,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运动方程为

积分得

依据水电相似原理[10], 则对应的渗流阻力Rv为

式 (3) 中, k为渗透率, G为启动压力梯度, Q为产量, h为小层厚度, μ为流体黏度, Re为供给半径, rw为井径, Δp为压差。

1.2 地层流体向径向分支井筒流动的渗流阻力

把此种流动方式分解为内外两个流动过程。外部过程是在平面上的流动过程, 可以看作成地层流体向径向分支井的流动, 由保角变换可得[11,12]

式 (4) 中, pf为分支井筒中的平均压力;a为分支井长度;n为分支数。

内部流动过程即垂直平面上的径向流动过程, 利用镜像反映原理可得[11,12]

式 (5) 中, , kz垂向渗透率, k为水平渗透率, rwh表示径向钻孔井眼直径, ho表示径向分支井距离小层底面的垂向距离。

综合式 (4) , 式 (5) 可得

由水电相似原理, 可以知道对应的渗流阻力Rh为

1.3 低渗透油藏径向钻孔小层的渗流阻力

以上两个流动过程, 可以简化成地层流体向径向分支井筒流动的渗流阻力Rh与地层流体直接流向垂直井筒的渗流阻力Rv的并联。依据水电相似原理, 得到实施径向钻孔后小层对应的渗流阻力为

2 低渗透油藏层间径向钻孔油藏工程优化方法

关于均衡驱替, 很多学者给出了一些研究标准[13—15], 对于多层合采油藏来讲, 是指水驱开发过程中, 各层的动用情况均衡。本文的研究中, 以各层见水时间相同作为均衡驱替的标准。简单起见, 选取两个小层合采作为研究对象。假定第一层的储层物性较差, 进行径向钻孔, 径向分支井筒无限导流 (即井筒內压力处处相等) , 两个小层流态均为平面径向流, 具体模型如图2所示。

由等饱和度移动方程的径向流形式, 可知见水时刻满足[15]

式 (9) 中, f'wf为含水上升率, Swf为前缘含水饱和度, 为t时间内的平均流量, φ为孔隙度。

对于每一个层都满足式 (9) , 所以对于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别有

由于是均衡驱替, 见水时间相同, 即t1=t2, 所以由式 (10) /式 (11) 整理可得

对于第i层有

式 (13) 中, Ri为第i层的渗流阻力。

将式 (13) 代入式 (12) 可得

对于进行径向钻孔的第一层, 由式 (8) 可得到对应的渗流阻力。

第二层为常规的平面径向流, 由达西定律知其渗流阻力为

上述式 (14) 、式 (8) 和式 (15) 就构成了基于层间均衡躯替的径向钻孔油藏工程优化模型。根据各层储层物性, 依据此模型就可以计算出实现多层均衡躯替时对应的径向钻孔的分支个数n, 以及分支长度a的最优值。

3 模型求解

考虑到式 (14) 为超越方程, 所以a值不可以直接求解, 一般采用数值迭代方法求解。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交会图求解方法。

对于式 (14) 进行简化整理可得

式 (16) 中,

可以看出, 右边fo只与储层参数相关, f (a, n) 与分支个数n和分支井长度a相关, 因此, 在已知基础数据的情况下, 可以计算出fo;然后依次给定分支个数n的数值可以做出一系列对应的f (a, n) 与a的关系曲线, 这一系列的曲线与y=fo直线的交点就是对应的实现层间均衡驱替时径向钻孔分支个数n以及分支长度a的值, 如图3所示。

4 实例分析与数模验证

假设某低渗透油藏生产井组, 两个小层合采, 孔隙度均为0.2。上下两层油层厚度分别为5 m和7m, 渗透率分别为10×10-3μm2和20×10-3μm2, 注采井距为150 m, 根据本文方法所做的交会图如图3所示, 可知径向井分支个数n=2时, 分支长度a=32 m;n=3时, a=24 m。

对于上述问题, 进行数值模拟验证, 垂向上细分为21个层, 1~10层为第一小层, 12~21为第二小层, 中间第11小层为隔层。四注一采五点法井网定压生产15年, 生产井分不进行径向钻孔与进行径向钻孔两种生产方式。

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知, 未进行径向钻孔的两小层采出程度分别为19.47%与28.85%, 相差9.38%, 而根据本文计算结果进行径向钻孔之后, 采出程度分别为29.86%与28.85%, 只相差1.01%, 层间动用差异得到了有效改善。

5 结论

针对低渗透油藏层间动用差异状况, 基于均衡驱替的原则,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 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法, 提出了层间径向钻孔分支数及长度的油藏工程优化方法, 并给出了方便现场应用的交会图版求解方法。

采用实例对径向钻孔分支数及长度的优化方法进行了应用分析, 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径向钻孔技术有效的改善了层间矛盾, 提高了油藏采收率。

摘要:低渗透油藏受层间储层物性差异的影响, 层间动用程度差异大, 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径向钻孔技术是解决层间矛盾的重要技术之一。依据层间均衡驱替的原则,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 应用等值渗流阻力法, 建立了径向钻孔长度及分支个数的优化模型, 并提出了现场实用的交会图版求解方法。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对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 证实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油藏工程总结 第4篇

摘要:油藏深埋地下,油藏中流体的渗流特性和地下油藏参数的变化都是依靠油藏数值模拟得到,《油藏工程》课程的特点需要借助油藏三维可视化软件对对地下油藏实现具体形象的展现。本文對油藏数模文件的格式、存储组织形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利用OpenGL三维图形库实现了地下油气藏的三维可视化。

关键词:油藏 三维图

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GJ201408,GJ201409)。

【分类号】TE-4

油藏工程课程作为石油院校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专门讲授油气田开采机理和方法的一门课程[1]。由于油气藏深埋地下、隐蔽抽象,油藏中流体的渗流特性和油气藏参数变化都是依靠油藏数值模拟得到,学生理解困难。随着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2]。因此,根据油藏工程课程教学特点,利用OpenGL技术,实现地下气藏数值模拟的三维可视化。

石油行业中常用的地质建模软件有Petrel、RMS、Direct等,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有Eclipse、CMG、VIP等。Petrel建模软件界面友好、过程管理使模型更新便捷快速,RMS的模块相对对,复杂断层处理能力较强;Direct软件可以进行多维互动的储层表征;Eclipse支持多种网格类型并能进行局部网格加密。下面我们以油田常用的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和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数模结果的三维可视化[3]。

1. 基于八叉树的数模文件存取技术

数模结果文件很大,有的达到100G,现有的计算机内存容量、计算和绘制性能有限,难以将海量的空间数据一次性从磁盘调入内存,而必须分块调度,因此需要研究大数据体在计算机中的存储组织技术。

存储组织与三维展示均采用八叉树数据组织结构,是一种用于描述三维空间的树状层次结构,八叉树的每个节点可以看作为一个正方体,每个节点有八个子节点,刚好利用八叉树结构描述。

我们将数模结果的大数据体分成若干小块,采用八叉树技术,即每次将数据体分为8个小块,每个小块再分为8个小块,直到每小块可以很方便地调入计算机内存并展示为止。

存储过程实际上是构造八叉树的过程,上面划分得到的可以在计算机展示的最小块构成八叉树的叶子节点,是分辨率最高、展示的体积最小的节点。如果用户要查看三维数据体的整体,需要将高分辨率的所有节点均调入内存,由于受计算机内存、绘制能力限制,这是无法做到的。人眼在观察事物时,对较远处的场景能够获得的信息相对较少,而随着距离的拉近,对细节的观察越来越详细,因此对远近不同的场景可以采用不同的分辨率(也称粒度)描述,这就是多层次细节(LOD)方法的基本原理[4]。

加载数据的初始时刻采用分辨率最低的数据,可以尽快描述物体大概的轮廓,在绘制数模大数据量的体数据时,效率仍然很高,因为它在最初加载进内存的是分辨率最小的数据,数据量小,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绘制出来,随着用户放大数据体,分辨率更高的数据块需要进行绘制,直到分辨率最高的数据绘制完成。

因此在存储时,不仅需要存储分辨率最高的数据块,还要存储低分辨率的数据块。我们将分辨率最高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将8个子节点所表示的体积元素加在一起构成父节点的体积,父节点的分辨率比子节点低,每个父节点的数据量等于每个子节点数据量。8个父节点所表示的体积元素加在一起构成祖节点,祖节点的分辨率更低......,这样最后构成根节点,根节点表示数模大数据体的全体,其分辨率最低,在三维可视化开始加载时首先快速加载根节点,看到整个数据体的全部。

2.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解析与效果展示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数据分为文本格式和二进制格式2大类,这两种格式的文件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文本格式的文件,其格式易于解析,便于软件开发和调试;二进制格式文件读写速度快很多倍,占用更少的存储空间,我们对2种格式的文件都进行了解析,在软件开发阶段使用文本文件格式,在获取实验数据时采用二进制格式,以提高运行性能。

Petrel建立的静态模型包括很多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文本格式文件是.GRDECL。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二进制格式文件也可以在Eclipse软件中使用关键字进行定制输出的,在三维展示时使用的文件一般包括三个文件:

(1)*.GRID文件(*.EGRID文件):存储了网格的相关信息;

(2)*.INIT文件:属性文件,存储了孔隙度、不同方向的渗透率等静态属性;

(3)*.UNRST文件:重启文件,记录了各种动态属性结果,如:含有饱和度、压力等数据。

我们通过编写Java程序,对读到的每一个关键字进行分析,再与实际Eclipse的显示效果进行对比,解析了这些二进制文件的存储方式。

地下油藏三维可视化可以实现多层(多分辨率)的效果展示,图1为最低分辨率(第0层)的展示效果。

3. 结束语

结合OpenGL三维图形库和Java技术编制的油藏三维可视化软件,既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提高了教学效率,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如果学生感兴趣,也可以自己编制该软件,培养了学生编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传亮?, 油藏工程原理(第2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2] 张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8(6):56-60

[3] 吴永彬等,基于PETREL的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J],钻采工艺,2007,30(5):65-66

[4] 申龙斌,油田勘探开发地质对象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博士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0

油藏工程总结 第5篇

收藏到手机转发评论

2011-11-21 22:36

长庆油田油藏评价体积压裂试验钻井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2011.07.20 08:58:27中国石油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页

中国石油报7月20日讯:7月18日,记者从陇东石油评价项目组获悉,今年长庆油田公司油藏评价的第二口大位移水平井——阳平2井顺利完井,完钻井深3769米,水平位移2009.65米,水平段长1555米,砂岩钻遇率92.6%,油层钻遇率达到87.5%,该井完井测井、下套管、固井作业均顺利完成。标志着超低渗透储层两口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试验钻井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今年,根据股份公司的决策部署,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点,长庆油田为探索超低渗透储层提高单井产量新途径,实现超低渗致密油藏资源的有效动用,确保5000万吨长期稳产,油藏评价处紧紧围绕“体积压裂”理念开展了“双水平井分簇多段同步水压裂”改造重大攻关试验,部署实施了两口大位移水平井和3口监测井。截至目前,5口井的钻井工程均已按照设计要求,高标准、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其中,两口水平井均由川庆钻探40565队承钻,长城录井和中油测井长庆事业部队伍分别承担录井和测井任务,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现场支撑组负责技术支撑。施工期间,陇东石油评价项目组加强项目精细管理,强化过程控制,重点工序监督覆盖全面到位,确保了施工安全和质量。

油藏评价处组织工程技术管理部、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工艺技术研究院、川庆钻探工程有

限公司长庆指挥部、川庆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第一口井所应用的钻井新技术、新工艺和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进行了总结和交流;阳平2井开钻前,还就阳平2井施工方案进行了讨论优化。阳平2井在充分吸取了第一口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施工工艺,调整施工参数,校正靶点坐标,优化井眼轨迹,大大缩短了钻井周期,由第一口井的54天缩短为43天,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同时,阳平2井再次刷新了第一口井创造的长庆油田多项油井水平井钻井新纪录。阳平1井、阳平2井的顺利完钻,为今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井水平井钻井工艺、施工参数、地质导向等方面均积累了宝贵经验。

油藏数值模拟学习心得 第6篇

“油藏数值模拟”涉及的学科较多,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较多,我认为是非常难的。虽然教师教的很认真也很耐心,我仍然不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因为一开始就知道这个软件很有实际应用价值,所以我也就特别的想好好的学习它。可惜现在我面临着考研这座大山,我实在是没有充分的时间课下来好好的温习与研究老师上课所讲的东西。很遗憾,后来老师讲的东西我有些就不会了。好在前三四节课讲的内容还学会了,学会了模拟三层的油层概况。也许这点知识对我以后的再次学习会有不错的基础作用吧!总之还是很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导。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油藏原始参数,如渗透率、孔隙度等的收集,以及油藏原始数据是否齐全准确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开始填date时的单位的选择,这些都关系到数值模拟的效果。如果原始资料很少,数值模拟的效果就不可能好。数值模拟方法越复杂,所需的原始资料也越多。收集资料时,如发现必需的资料不够或不准确,应采取补救措施。通常要求准备的参数包括:①油藏地质参数。产层构造图,油、气、水分布图,油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等值图等。②流体物理性质参数。地面性质和地层状态下的物性数据,原始压力和地层温度数据,对凝析气田还需要相图和相平衡的资料。③专项岩心分析资料。油水相渗透率曲线,油气相渗透率曲线,油层润湿性,吸入和排驱毛细管压力曲线;对碳酸盐岩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储层,还需渗吸曲线。④单井和分层分区的生产数据和有关测试资料。⑤油田建设和经济分析的有关数据。

将收集的油藏地质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后,要将油藏的地质特征模式化,以充分反映油藏的构造特征和沉积特征,如油层物理性质参数的分布、油气水的分布、油气水在地面和地下的性质、驱油动力、压力系统和地温梯度等。油藏地质模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直接影响数值模拟成果的准确性。

油藏自适应历史拟合的研究 第7篇

利用优选与正交设计等理论,给出了单因素和多因素油藏自适应历史拟合的序贯试验法.由可调参量的`变化范围以及拟合对象的最大可能值,选出最优值,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避免了过去人工历史拟合的不足,可以提高预测的可靠性,有利于油田的合理开发.最后,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实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作 者:翟瑞彩 刘春凤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理学院,天津,300072 刊 名: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5(6) 分类号:O241 关键词:正交设计   自适应历史拟合   序贯试验法  

高等油藏工程教学方式创新与实践 第8篇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

1. 创新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油气田开发专业的主要特点, 创新了高等油藏工程教学内容体系, 要着重突出“高等”二字, 相比于本科的油藏工程, 该课程所讲授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基本的概念, 而是更加深入的介绍油藏工程的具体方法,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 编写质量保障的教材。

在教学内容和体系确定的前提上, 要保证该课程尽早配有一流的教材。笔者已确定了教材的大纲主题, 并且会邀请从事相关教学的教授来共同编写, 有力的保证了教材的质量。

3. 结合典型的油藏开发实例。

该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很复杂且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提升教学的质量, 引入了大量油田开发的实例, 使学生把相关的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去, 从具体的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争取做到重要知识点用多个典型实例, 全方面来阐述, 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创新与实践

高等油藏工程这门课的课程体系与其他研究生专业课程有着相似的不足, 其课程体系相对单一, 基本上以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交流的机会少。而且课程所表现的内容创新不足比较老化, 教学特点越来越淡化, 成为了本科生教学简单的延续, 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所以, 教学方式与手段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1. 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针对该课课程教学内容散的特点, 笔者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方法研究, 用灵活的方法来讲课。近年, 经过了笔者和其他几位教师的共同探索, 总结出了一套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在不断实践中, 其中主要是案例分析式启发, 通过相关的油田开发案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其更好的理解。而且会将教容提前告知学生, 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课程的具体安排, 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并借阅相关资料、工具书等, 以便于在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点。除此之外, 在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上也进行了创新, 其中不仅包络图表和文字还加入了大量从矿场获取的图片资料和动画, 提高了多媒体的质量。

2. 引入课程设计。

近四年来, 由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发起及承办的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四届, 该项赛事受到了国内外各大高校和企业的广泛认同, 认为该项赛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水平和就业能力。而2012年,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正式被列为全国创新实践系列主题活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受到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启发, 在高等油藏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作为学生课后的作业。在此环节, 会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油田的状况运用油藏工程技术方法来进行开发指标的分析评价。相比于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虽然其设计内容不是那么正规与严谨,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入相关计算机实验。

近年,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物理模型和计算机数模实验, 这也是该门课程最大的创新点。首先,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 学生可以相对直观的对油田现场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模型教学, 使学生养成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习惯, 能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 从而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 计算机数模实验可以更好的模拟油藏现场的情况,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4. 设置讨论课。

高等油藏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 难免会有一些知识点存在争议。基于此, 笔者在课堂上采取了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 开展探究式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讨论课, 针对有争议的知识点进行讨论, 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查漏补缺, 以此来营造创新的学习环境。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 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印象。

三、考核方式创新与实践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只重视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考核方式的创新也成为了迫切的任务。目前高校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方式是根据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 而考试的形式却比较单调,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较低。相比于国内, 国外高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是全方面的, 其注重学生是否具有个人的观点和是否有批判性观点等, 这一标准对学生个性的体现是有很大帮助的。除此之外, 国外高校进行考试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其注重的是学生的独创能力。教师在评分的过程中并不关注答案的标准与否, 相反, 主要关注点在其是否有独到的见解, 是否有创新性。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的创新在于采用了灵活的考察方式, 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 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实践中去, 得到了一套能充分考察学生创新性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考核方式。即期末总成绩包括三个部分:40%期末闭卷考试+30%书面论文+30%论文演示。

1. 闭卷考试。

闭卷考试的形式是延续了传统的考核模式, 但其所占比例相比于之前有了明显的减少, 期末闭卷的成绩只是考察学生对上课所教授知识的理解, 不再会成为期末所得成绩的决定性部分。

2. 书面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课程的中所涉及的重点、难点以及争议性知识点会向同学布置几次小论文, 其中会有单独完成的也会有小组共同完成的, 独立完成的论文主要是对阶段性学习的总结, 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组讨论完成的论文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对高等油藏工程相关知识进行交流。

3. 课程演示。

演示可以是一个学生单独进行也可以多个同学一起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对该课程的理解将所学的到内容演示出来, 根据表现的优劣程度进行打分, 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采用以上三种考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用知识的你能力。对于油气田开发专业研究生来说, 高等油藏工程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尽可能的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采用有效、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考核方面着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独创能力以及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基于此, 笔者对高校研究生教育业进行了一些思考:目前研究生教育教学虚假、随意选择教学内容, 从而凸显出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现实必然。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会结合国际上研究生教学经验和自身的教学实践,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淑霞, 冯其红, 姚军, 张艳玉.油藏工程精品课建设与实践[J].石油教育, 2009, (04) :1-3.

[2]姜汉桥, 等.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M].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

[3]田冷, 李秀生, 何顺利.石油高校教材改革重在创新[J].石油教育, 2006, (6) :60-61.

油藏工程总结 第9篇

关键词:油田地质;油藏工程;应用

1、引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大,每年消耗的石油都在增加,承担着很大的资源压力,如何高效的开采油田,成为了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研究的内容为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的应用,将基于某油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该油田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属于大型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有3亿吨的储量,以下将做简要的分析。

2、油田地质概况介绍

油田的地质概况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区域构造、储层特征、油气水性质。

(1)区域构造:该油田处于陕北斜坡中部,区域上的西倾角度小于1度,有多组东西走向的隆起,形成了良好的岩性圈闭,是油气聚集的关键。

(2)储层特征:储层的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呈灰绿色细粒状,结构与成分的成熟度较低,为三叠系延长统长6层,储层的含量主要有长石、石英、岩屑和其他物质,其中长石含量为50.2%,石英含量为22.8%,岩屑含量为15%,其他物质的含量为12%。 油层的有效厚度为15m,渗透率为1.79x10-3um2;长6油层平均面孔率为8.4%,粒间孔为6.56%,长时溶孔0.96%;岩心显示油层微裂缝较发育,显示井占总数的15%。

(3)油气水的性质:油气水的性质主要包含油藏平均埋深(1895m),压力系数(0.66)、原始地层压力(12.3MPa)、饱和压力(7.03MPa)、地层温度(54.40。C)、原油粘度(2.0Pa.s)、密度(0.767g/cm3)等,下表2为油气水的具体参数。

3、油田开采的新技术

要合理科学的开采油田,必须对油藏进行精细的描述,提供详细的参数,为油田开采提供技术支持。油田的开采过程中会有描述的偏差,相关的参数也不能确保完全吻合,因而从勘探的初期到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描述信息,为储层综合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可以对沉积微相细化、地层判别技术、沉积序列和沉积微相组合进行划分,精细的油藏描述是关键,关乎到油田开采的整体效益,以下将基于实际的案例,分析油田开采新技术相关的内容。

(1)层序地层判别技术:该油田要确定油田沉积的层序组合,相关的判别内容包括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远砂坝、支流亚湾、席状砂等亚相,其中的主要储油相系为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但其他的相系也存在储油情况,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沉积微相与沉积序列结合划分流动单元:其中沉积微相组合包括四种,分别是河口砂坝、分流河道、远砂坝-河口沙坝-分流河道,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型。河口沙坝整体呈反韵律层序,砂层厚度小,位于砂体中上部;分流河道上部单元为非联通的,下部单元是联通的;远砂坝-河口砂坝-分流河道储渗性能比分流河道好,比河口砂坝差,主要集中在中部;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呈钟型,整体上呈反韵律层序。

沉积序列为三种垂向序列,分别是反韵律-正韵律序列、反韵律序列、块状序列,其中反韵律-正韵律序列为复合韵律序列,是在河口砂坝与沉积远砂坝的基础上上叠加而成的;反韵律序列是在分流间沉积砂体受分流河道改造形成的;块状序列是在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造河流分道的强烈作用形成的,整个层序的中部粗,下部被淘洗,上部被切割的状态。

(3)先期注水和注采同步技术:由于该油田的油藏具备了几个条件,分别是原始压力系数为0.66,小于0.8;富含绿泥石、伊蒙混层、伊泥石等物质;启动压力梯度大;孔隙喉道较细;地层原油饱和度高等,具备了先期注水开采的条件。

(4)先期注水试验:该油田实行先注水后开采的原则,注水区的产量占总体的1/5左右,提前半年进行,待产量稳定之后,可以同步进行注采。通过实际的实验发现,采用先期注水,注采同步提高了采收率2%,采油速度提高0.5%,投资回收期缩短25%。

(5)油藏整体优化技术:油藏整体优化技术可以考虑三个方面,分别是优选排距、整体压裂优化技术、深穿透负压射孔模式,本案例为了使人工改造次生裂缝与井网配合,进行了压裂改造,优选井排距为340m。为了建立末端渗流系统,采用了整体压裂优化技术,裂缝的导流能力提高20%左右;深穿透负压射孔,使吸水厚度增加,注水井吸水剖面均匀。

(6)应用效果评价:经过油田地质参数精细化描述,油藏优化技术的应用之后,该油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单井日采油能力提高到6t以上,较以往平均量提高了5%;采油速度为1.4%;油田开发7年综合含水率仅为3.4%左右;水驱指数为1.235,状态良好;采收率由设计的16%提高到23%。从上述的评价指标可以发现,对油田地质进行精细描述,优化油藏技术,油田开采的效益明显上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4、结束语

油田开采影响到资源的供应,我国的油气资源很大一部分是依赖进口,我国的油气开采的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而研究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对于提升油田的开采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裘亦楠, 陈子琪.油藏描述[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 :55 ~ 112.

[2] 程启贵.试井资料的相关分析法研究及应用[J] .油气井测试, 1995, 4(4):4~ 5 .

[3] 熊琦华, 王志章, 纪发华.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及应用[J] .石油学报, 1994, 15(增刊):1~ 9 .

[4] 高振环, 刘中春, 等.油田注气开采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104 ~ 116.

[5] 刘玉娟. 改善下二门油田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 2006-05-01.

[6] 刘廷廷. 大斜度井堵水油藏工程决策技术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4-01.

上一篇:用于谈论电视节目的英语下一篇:送爱人的幽默情人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