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2024-08-14

八上英语第三单元教案(精选7篇)

八上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第1篇

说不尽的桥

人教社八上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课件1,展示课题]

一、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3、领略桥文化,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二、情感目标:

1、欣赏美的事物,关注美的事物,珍惜美的事物。

2、由有形的桥联想到无形的心桥,启发学生用“爱心”来和别人沟通。

三、教学理念:

本次课程改革有这样一个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许多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完全可以做一个组织者、整合者、引导者、启发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有时,教师甚至可以是一个聚精会神的听课的学生。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的教学方案。

四、活动准备:

要提前2周做好准备工作:

(一)、分组分类引导

发布活动信息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桥的资料。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说不尽的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兴趣小组:科学组、中外名桥介绍组、经济组、艺术作品组、文学组、“心桥”组等,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相应的资料,统一纸张大小,然后把资料汇编在一起,制成一本“书”,加上封面和目录;利用组内收集的资料,合作制作一个相应的课件。

(二)、合作引导

给一个小组一个共同的任务时,要明确每个人的项目角色,让每个人都承担一份责任,在活动中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并且要学会群体加工,电子邮箱传递。

(三)、重视多媒体的运用。这个综合活动,很适合运用多媒体。它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优化教学环境,使课堂变得更直观、更多彩。

(四)、师生合作,课前对材料进行整合。教师要把各小组的课件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于课堂展示。

五、课堂交流展示 教师引入:[课件2]

古往今来,桥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历史的见证,又是人类创造的美丽多姿的艺术精品,是充满灵气神韵的建筑奇葩。

大大小小的桥梁遍及世界的城乡各处,蕴藏着无穷的意蕴。从古到今,桥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悠久的历史,奇巧的构思,总能引起观赏者的赞叹。今天,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千姿百态的桥,包括心中的桥。

(一)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欣赏纸质资料,即小组合作制作成的“书”。(这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它让同学们都有活动展示的机会,都有一种成就感,而且可以形成知识的交叉吸收。可以用时15分钟左右)

(二)小组课件展示:

1、科学组(第一小组代表发言)[课件3——课件6](1)、桥梁常用的建材介绍(2)、桥梁的分类介绍(3)、知识竞赛

2、中外名桥介绍组(第二小组代表发言)[课件7——课件17] 小组代表利用课件和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解说:

(1)南京长江大桥:这是一座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大桥底面积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正桥的桥孔跨度达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上层公路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人行道;下层铁路桥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2)赵州桥:

桥梁之最——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3)宝带桥:始建于公元816年—819年,是现存最早的、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几百米长的桥体横卧于澹台湖口,似长虹卧波,如宝带浮水,极为壮观。宝带桥历来有“串月”的奇观。每逢中秋之夜,明月当空,53个桥孔出现53个月影,连接成串,妙趣横生。

(4)五亭桥: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该桥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因建于莲花堤上,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又名莲花桥。它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

(5)断桥:断桥是白堤东头的第一桥,因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断桥。断桥残雪还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白蛇传>>中白素贞与许仙首次相会就在此“断桥”上。

(6)浙江的钱塘江大桥 : 该桥在杭州市六和塔附近,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大桥。

(7)丹河特大石拱桥:现在,世界最长的单拱石拱桥是晋焦高速公路上的丹河特大石拱桥。桥宽24.8米,高81.6米,全长425.6米,其主跨146米为世界之最。该桥于2000年9月20日全面竣工,同年12月15日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8)日本锦带木拱桥:因木材容易腐烂,历史上保存至今的木桥极少。日本岩国市至今保存的5孔锦带木拱桥,始建于1673年,其图样来自中国,是日本三大名桥之一。

(9)金门大桥:该桥的巨大桥塔高227米,每根钢索重6412公斤,由27000根钢丝绞成。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车,是世界上著名的悬索桥。

3、经济组(第三小组代表发言)[课件18——课件23]

简陋古朴的石拱桥反映了过去的经济状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交通繁忙地段建造起了立交桥,让人流、自行车流、汽车流自成体系,互不干扰。桥梁成了繁华的象征,成了城市的一张名片。

由郑州桥梁的变化看当地经济的发展: 金水河上,老桥和新桥聚会。90年代,郑州建设了“四桥一路”工程, 这是当时建成的紫金山立交桥。那时,它可没有现在这么漂亮!这可是日后逐渐打扮的结果啊!进入21世纪,郑州经济高速发展,建设了许多立交桥,成了一个多桥的城市!欣赏一下郑州东开发区会展中心附近的现代化立交桥吧!(学生讲解郑州这十几年经济的发展和桥梁之间的关系)

4、艺术作品组(画中的桥)(第四小组代表发言)[课件24——课件28](利用幻灯,讲解中国山水画中桥的美学作用)例子: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

陈子庄先生山水画中的小桥;

齐白石和李可染先生山水画中的桥; 当代画家方骏先生山水画中的小桥。(出示本组组员画的小桥并讲解)

5、文学组(第五小组代表发言)[课件29——课件35]

(文学组是本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感)

(1)、与桥有关的成语:

①、修桥补路: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比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②、过河拆桥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③、船到桥头自然直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2)、与桥有关的对联:

①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往来之桥。(水惠桥)②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赵州桥)(远望赵州桥,桥身倒影水中,恰似碧玉之环,河水潺潺流过,于是就有了水从碧玉环中去。赵州桥雄伟壮观,横跨水上,桥宽肩阔,给人以稳健之感,好似苍龙卧波。于是就有了下联:人在苍龙背上行)

③石婆婆磨刀劈竹竿,万家箍桶;范公公拖板搭浮桥,千秋太平。

(在这幅对联的下联中,用到了镇江的几个桥名:范公桥、拖板桥、石浮桥、下一秋桥、太平桥,词义贴切,生动形象,对仗工整,风趣别致,写出了箍桶婆婆和桥匠公公辛勤忙碌的劳动情景)

(3)、与桥有关的歌谣、谚语、俗语: ①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②谚语: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

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

③俗语:(1)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2)没有文化, 什么桥也过不去。(3)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4)、与桥有关的诗句: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②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③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境中梯。④我欲追寻万里桥,山花风叶暮萧萧。⑤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与桥有关的故事:(民间文化欣赏)

①秦公桥(今名向阳桥)顾名思义,此桥是纪念一位姓秦之人。这位秦公,乃是大奸相秦桧的兄弟秦梓,因为耻与秦桧为伍,到溧阳城中河下桥附近定居。当地的老百姓对秦梓的人品十分敬仰,就把下桥改名为“秦公桥”。

②凤凰桥(今名团结桥)

这是一个神话爱情故事,相传天上的凤凰仙子偷偷下凡,不久,爱上了城中河边上的肖郎, 并结为夫妻。后被玉皇 大帝发现,令二郎神去捉拿凤凰仙子。二郎神到城中河边捉拿到仙子,拖着她向天上飞去。凤凰仙子于半空中见肖郎已追过河在岸边痛哭,儿子在门前仰望着空中。仙子用尽力气挣脱二郎神的手向地面飞去,不料二郎神取 箭射中了她,仙子下堕时恢复原形,掉在地上,临死前展开两翅架在河上,好让肖郎踏着她的身体过河与儿子 相会。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在此地修建了一座桥,并命名为凤凰桥。

③断桥相会

《白蛇传》中有一段“断桥相会”的情节: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 白素贞和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觉得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许仙)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书生四目相会,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很美满幸福!

④当阳桥的故事

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眷属失散,赵云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他怒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狼狈逃窜。京剧里有唱词道:“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⑤洗耳桥

相传尧要将天下传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边洗耳,后来就在许由洗耳处,即现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桥,定名为“洗耳桥”。

6、“心桥”组(第六小组代表发言)[课件36——课件41]

在我们的心中有这样一些桥,它们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的发挥着“桥”的作用„„

(1)沟通的桥

学会倾听别人,善于与人倾诉,懂得欣赏他人,与人保持联系......出门在外,想和家人、朋友联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打电话。电话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简便的途径。电话仿佛在地球上的千家万户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很容易走到一起。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沟通的“桥梁”将会延伸到宇宙,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2)成长的桥

我们需要学习,需要知识,因而我们非常需要得到父母、老师的帮助。

父母: 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养育孩子的历程仿佛是在不断地爬山,他们要带领孩子走过幼儿、儿童、少年、青年等时期。这期间,会遇到许多困难、许多问题,爸爸妈妈用爱将各个不同的山头连成桥,于是在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轻松地适应。

老师:进入学校以后,我们象得到阳光和雨露的小苗,迅速成长起来。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教我们如何做人。粉笔染白了老师的头发,作业熬红了老师的双眼。我们长大了,正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我们的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我们已跨越到知识的彼岸。这座桥就是老师给我们搭的,他们给我们架起了知识的桥。

(3)友谊的桥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亲情,也需要友情。

同学之间的友谊桥: 能彼此成为同学, 这是一种缘分,我们要彼此关心,彼此信任,度过一段岁月如金的日子。在人生道路上,同学之间的友谊之桥是永恒的,也是最难以忘怀的。

国家之间的友谊桥: 鸭绿江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09年,十二孔,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便于船舶航行。抗美援朝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可登桥凭吊游觅。

(4)希望的桥

在人生道路上,学会友爱,学会帮助别人,那是一种幸福。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收获。有些孩子因为没有钱,或是没有条件,不能上学。他们和学校之间就像隔着一条河,这条河把他们和学校分割开了。如果我们能支援他们一些钱,一些衣物,一些书本, 那就像是在这条河上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桥。

(三)各个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小结:[课件42]

1、对各组整理的资料,制作的课件,展示的效果及展示时的表现给予评价。

2、结束语:

桥!说不尽的桥!我们在赞颂桥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和平与幸福的生活!但愿我们都能在心灵之间架起一座彼此沟通的友谊之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六、写作训练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

(一)为郑州本地的某座桥或自己所设想的“未来桥”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

(二)写一篇以“心桥”为题的文章,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八上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第2篇

校园一景

学校办公楼前有四个花坛,一个梅花形的,两个三角形的,一个长方形的,四个花坛连成一片,景色优美,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花坛中各有一棵青葱翠绿的雪松,远远望去,犹如四座绿色的宝塔矗立在那里。走近看,几棵雪松枝繁叶茂,仿佛在伸开双臂热情的欢迎我们。一根根绿色的针形的叶子,摸上去挺扎手的。雪松具有高贵的品质,正如陈毅元帅所写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喜欢雪松,我要学习雪松的精神。

花坛四周各有一圈翠绿的冬青树,这些树整整齐齐地围绕着雪松,显得无限亲密。每到课间,我们总喜欢坐在花坛上面,聊聊天,说说理想,谈谈未来。

我爱我们的学校,更爱校园的这一景。

写作训练一(片段写作)

校园中美景众多,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处?下面的片段写的是校园的荷花池,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校园一景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美丽的花园,一年四季,红绿分明,相映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而这些美景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学校东北角的荷花池了。

如果说荷花是舞台上的女主角,那么男主角非荷叶莫属了。荷花没有开放的时候,那一片片荷叶就如一个个守护公主的骑士般站立着,仿佛在侦查敌情。更妙的是如果将一捧水撒在荷叶上,那些水会立马被劈成两半,但还没等你看清楚,它们就又组合在一起了,真是有趣至极。

(方法点拨:)这个片段重在写校园的荷花池。荷花池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春天荷叶碧绿;夏天荷花盛开。荷叶荷花交融在一起使荷花池焕发勃勃生机。将这样的景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就能让人感受到荷花池的美,感受到校园的美。由文段中”如果说荷花是舞台上的女主角……”一句可知我们应着重描写荷花盛开的美景。

北宋周敦颐称赞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水中仙子,我细想也认为确是如此。夏天,那荷花犹如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露出了粉扑扑的脸蛋,拼命汲取营养让自己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荷花朵朵盛情绽放,在风中轻轻摇曳的美景了。一场雨过后,荷花里盛满了晶莹剔透的小雨珠,不知有多么清新脱俗。放学后,在回寝的路上稍稍驻足观望,一天的浮躁和劳累都烟消云散。

1、站在小路上,远远就能望见长提上一排青青的杨柳。杨柳的叶子是翠绿的,像一块块无瑕的翡翠;杨柳的枝条是细长的,像春姑娘长长的辫子;杨柳的树干是笔直的,像一排排正在放哨的士兵,日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在杨柳的前面摆放着十二生肖雕塑。三只小老鼠正在假山上兴致勃勃地玩耍,一头老牛昂首挺胸地站在假山上,一条大蛇舒舒服服地盘在一块长长的石头上……

2、我站在松林里,春雨如雾、如沙,笼罩着山林、小河、村庄。雨,落在松针上,像春蚕咀嚼桑落在小花上,像蚂蚁在谈心,那么多情那么多义,生怕把小花弄疼了;雨,落在小草上,像落花飘零水上,那么轻柔那么温馨,生怕小草折弯了腰。啊,站在春雨织成的轻纱罗绮里,像聆听高人弹奏悠悠古琴,声声曲曲令我沉迷;像感受母亲亲吻嗷嗷幼子,点点滴滴令我陶醉。

3、透过窗户,我看到外面一片葱茏的景象:黄莺和百灵在树梢间唱着、闹着,小草们随风摇曳着;平静的湖面被调皮的蜻蜓轻轻一触,荡开了一圈圈涟漪……我沐浴在阳光中,贪婪的允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这瞬间的美好。

4、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植物的成熟。看!那葡萄,犹如一颗颗紫色的大玛瑙,靓丽迷人,显得格外耀眼。瞧!那苹果,脸蛋红嘟嘟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惹人喜爱。看!那山楂,红彤彤地挂在枝头上,似乎要跟苹果比一比到底谁更美。瞧!那石榴,也不知听了谁的笑话,咧开了嘴,露出一排排迷人的牙齿。窗外

审题(抓住关键信息,获得写作方向分不跑题)审题关键1.:“写景”,而且规定了观察点一一窗,透过窗看到外面的世界,捕捉写作角度及内容。

审题关键2.:提示中的要点,观察的角度可以是窗户“画框”内的风景。可以是窗外的近景,还可以是远观;可以是眼前的景色,还可以是由眼前而联想到的景色;写作对象可以是物景,还可以是人景;可以是单纯地发对景色的喜爱,还可以是通过景物抒发对时代的赞美……

审题关键3.:文章性质可以是单纯的状物,也可以是借物抒情,还可以是托物言志;可以选择小的角度抒发自己对一景一物的喜爱,还可以是大而广之伛歌祖国的日益变化……

列提纲(构思行文脉络,树立写作框架分,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

提纲1

【歌颂生命力】 开头:看门见山,点明写作对象。

主体: 1.由窗外的牵牛花香,忆起爸爸栽种的牵牛花,引发对生命的关注。

2.由牵牛花顽强的生命力、蓬勃的生机而引发感想。3.展开丰富的想象,由牵牛花而引发感慨及想象。

结尾:采用抒情方式,进一步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理解,对牵牛花的赞美。

提纲2

【赞自然美】

开头:采用对比,点明自己对夕阳的喜爱。

主体: 1.太阳西下前的变化特点,为下文作铺垫。

2.按时间顺序,抓住不同瞬间太阳颜色的微变,以及所触发的感想。

3.当晚霞铺满天空时丰富的想象。

结尾:夜色袭来后,心中充满了另一个新的希望,深化了主题。

提纲3 【歌颂繁荣】

开头:直接点明自己对“窗”的态度,以及喜爱的原因。主体: 1.窗外小公园的建设变化。

2.人们的休闲娱乐、强健身体。

3.夜晚,窗外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结尾:直抒胸臆,通过窗巨大的大变化,感受到祖国经济的繁荣。

窗外

有人喜欢天上的繁星、皎洁的月光,费尽心思把它们画下来,用各种浓浓的色彩去渲染它们。然而我喜欢夕阳。(采用对比的手法开头,进一步突出强调自己对夕阳的喜爱。)倚在家里的阳台上,我托着下巴,静静地望着远方的天空。天空中,疲惫了一天的太阳仿佛已经困了,它将自己的杯子慢慢地盖上,阳光变的柔和起来。忽然,天边的一朵云彩给太阳披上了一件随风起舞的披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日落前太阳的状态,为下文作铺垫)

开始,天空是一片深蓝色,太阳缓缓地向西方坠去,几乎薄纱似的轻云被染成了淡淡的红色。太阳红彤彤的,放射出五彩的光芒,照射在即将沉睡的大地上。房屋、花草、动物和人,都沉浸在夕阳的柔光中。(语段抓住了颜色的变化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进一步生动的表现出了太阳西坠时的华美景象。)

慢慢地,太阳落到树梢了,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它伸了一个临睡之前的懒腰,放射出最后的光芒,它身旁的云更红了,像胭脂似的。(展开丰富的联想,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太阳落到树梢时的特征极诱人的景色。)

过了一会儿,阳光更弱了。可小姑娘的更红了,向着大地,向着海洋,向着森林,发出红艳艳的柔光。它身旁的云不断的扩张,更换着艳丽的棉衣,深红橙黄的、淡粉的……五彩缤纷,变化多端。(抓住太阳光的细微变化,颜色的差异,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太阳西下时的景色差异。可见小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精细、认真)

刹那间,晚霞弥漫了整个天空,仿佛一张巨大艳丽、雄伟壮观的天然油画。

天空中似乎有一群穿着红装的小孩,在互相打闹、嬉戏。闹着闹着,天空的红艳渐渐变淡了。接着又来了一位姑娘,披着深蓝的长沙、顺着暗黑的飘带,挎着一个篮子,缓缓地把美丽的花瓣洒向人间。(语段采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及多种修辞手法,将太阳最后的迷人的风景展现得淋淋尽致)

夕阳献出了最后一抹余晖,微笑着逝去了。大地融入一片苍茫的暮色之中,然而,明天早晨,一轮红日又将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照亮整个大地……(结尾描绘出了太阳西下的整体感受,尤其是想象了明天的朝阳,提升了文章的立意,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窗外

我总认为,去外边游玩,是欣赏风景的最好方法,可以亲身去体验甚至触摸那些看到的美景,这样才能留下最美好的记忆。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屋子里面同样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

这天,我趴在窗台上看书,不经意间,发现了窗外的那块地,它曾是空阔却没有生机的,不知在什么时候变得郁郁葱葱的了。其中最为显眼的,是一棵很大的白玉兰树,它的枝干有一个碗口那么大,挺直而修长的枝干,看上去像一位亭亭玉立的芭蕾舞女。它的叶子和我们的手掌一般大小,嫩绿嫩绿的,这种绿无论是在春天还是夏天都那么惹人喜爱,看着它,就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看,一根树枝伸向我的窗前,仿佛在向我招手致意。

树下,有一个花坛,虽然叫花坛,但并无花朵。那里生长着许多绿色植物,有直接栽在花坛里的,也有种在花盆里放在花坛上的,但这些植物却一点儿也不失生机,它们伴着风儿摇摇晃晃,翩翩起舞。

我的目光被一只狗吸引了。它有着土黄色的绒毛,两只眼睛巡视前方,它有可能在觅食吧。看啊,它来到了植物们的身边,它们静静的对视着,好像在互诉心声。狗愁眉苦脸地对草说:“今天真不走运,一根骨头都没捡到,还早人家的训斥。”草安慰道:“哎,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到主人身边吧,那样就不会愁吃愁喝了。”它们就这样聊着,把自己的快乐、悲伤都与彼此分享。

人们也不会闲着,一些人拿着羽毛球拍,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羽毛球对决;孩子们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在小区里追逐;老人们搬来桌椅凳,坐在玉兰树下,互相谈笑,寻起年轻时的记忆……

八上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第3篇

1 图式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1.1 图式知识结构的三种类型

图式知识结构通常划分为三种: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 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已获取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对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已储存于大脑中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已有的和文章相关的内容图式能够帮助读者更充分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形式图式也称作结构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篇章结构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尤其是对阅读题材的了解程度。语言知识是阅读理解的必备条件和基础,具备必要的语言图式,读者就能快速地寻找到并激活和新信息相匹配的已有图式。而且,如果读者拥有丰富的和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就能弥补因一部分语言知识缺乏带来的不足,所以,这三种图式互相作用,共同决定着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1.2 图式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图式理论对于阅读教学的发展起着重要而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图式理论看来,读者在阅读时会自然地激活和文章主题相关的图式,并将吸收到的新信息融入已有的图式中,借此不断丰富已有的图式,形成新的认识。图式理论家认为在读者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与所读文本的内容相关的图式越多,对文本形式图式越熟悉,那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存储和加工的能力以及回忆已有信息的能力就越强[5]。也就是说,读者要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就需要把自己已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篇信息,即已有的语言、内容及形式图式和阅读材料有效结合,这样,读者就能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课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图式理论详细地阐释了阅读的具体过程和步骤,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下面,笔者将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Text A)“Writing Three Thank-You Letters”为例,探讨将图式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的具体步骤。

2.1 阅读前的准备活动

这一单元的主题,只有短短两个单词(Giving Thanks),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这个题目来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觉得较难,就需要教师列出几个提示性的单词,给学生一些启发。比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依次写出football games,turkey和overeating这几个单词,每写一个单词都让学生结合题目来猜测课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看到turkey时能猜到文章的内容是和感恩节相关的,这就是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感恩节要吃火鸡,看球赛的语言知识图式所起的作用,正如我们一说粽子就会想到端午节一样。同样,让他们观察thanksgiving和这一单元的主题“Giving thanks”,会发现“Giving thanks”就是把thanks⁃giving的顺序颠倒,也是作者所理解的感恩节的真正含义。

Football games,Turkey,Overeating→Thanksgiving→Giv⁃ing Thanks

除此之外,在阅读前提出一些和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共学生讨论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What do the westerners often do on Thanksgiving Day?”或“How does Thanks⁃giving Day come into being?”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当加以补充,尤其是背景知识(如感恩节的由来和感恩节的传统习俗)的补充。与主题相关的探索性问题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图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阅读过程中的教学活动

在阅读前,通过一系列的问答,学生已有图式已部分激活。但是,学生所需要的完整图式知识是由篇章的内容图示、形式图式和语言图式共同构成的[1]。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进一步激活并形成阅读所需要的各种图式,让他们理解作者通过叙述自身的经历来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对于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并向他们表达感谢。

就Text A而言,教师可以针对文章标题提出以下问题:(1)According to the title,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to us?(2)Do you often say“thanks”to your friends or your families?(3)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e meaning of“giving thanks”?随后,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1)What does Thanksgiving Day mean to the Americans?(2)What did the author decide to do on Thanksgiving Day?(3)What are the au⁃thor’s suggestions for the readers?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基本都能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在阅读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语境来学习重点语言知识(如词汇、固定搭配和特殊句式结构),以丰富他们的语言图式。

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学生还需要分析文章的体裁和框架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按照事件的发展和文章的内容,将文章划分为四个大段落并总结大意。

2.3 阅读后活动

阅读后开展多项活动或布置任务给学生,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对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起到查漏补缺和巩固的作用,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抽取一部分学生来复述课文大意或是以文章主要内容为基础写一篇读书报告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一些能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1)We also have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Can you name some?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以PPT的形式介绍我们的主要传统节日(The Spring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boat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并要求学生介绍西方的主要节日(St.Valentine’s Day,Easter,Hal⁃loween,Thanksgiving Day,Christmas)。(2)What kind of roles do festivals play in people’s life?通过这类问题,不仅能激活学生头脑中大量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图式,还能帮助他们对比中西方节日的异同,形成新的图式。

3 运用图式理论,完善阅读教学

Nuttall[6]认为阅读是交际过程。他在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一书中,把阅读材料比喻成一只装满了水的罐子,罐中装满了意义,而读者的大脑则如同一块海绵吸收意义[7]。但是,这种观点受到了很多质疑,因为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读者的理解能力,文章的难易程度等,最终,并不是所有原文本中的意义(信息)都能有效地进入读者的头脑中,为读者所接受。确实,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读过一篇文章后,并不能真正理解作者要传达的信息,所以,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吸收尽可能多的“意义”。

3.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图式

要有丰富的语言图式,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基础知识学习和语言图式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于生词,教师应引导学生尽量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猜测其含义,或是采用联想法来记忆单词,比如我们一说到中秋节就自然会想到月饼、家人团圆,那么看到南瓜灯、化妆服和糖果等词汇就会想到万圣节。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语言知识,才能激发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理解阅读材料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3.2 扩大阅读量,拓展内容图式

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所累积的文化习俗、历史、宗教和民间传统等背景知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题材的内容应涉及方方面面,知识面越广,背景知识越丰富,在阅读时,学生已有的图式才越容易被激活,促使已有图式和新的信息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从而真正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拓展内容图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多阅读,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丰富的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除课外阅读,教师还应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如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学习,或是开设文学选修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3 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建构形式图式

阅读材料的体裁有说明文、议论文、描写文和叙事文等,各类文章的写作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学生具备丰富的形式图式,即能弄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法,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那么对于文章主题的把握就比较容易了。但是,要让学生具备这些基本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加强引导学生掌握形式图式的相关知识并帮助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带领他们分析文章的语篇结构,学习作者叙事写景的方法,分析文章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和承上启下的句子的句式结构,找出各段落的中心句,划分大的段落,总结全文大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4 培养学生的阅读预测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也能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将已有图式运用于阅读过程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基础知识越扎实,图式运用能力越强,越是能准确推测阅读材料,他们的学习信心就会越强,学习兴趣也会更浓。在阅读前,教师不仅要提出和主题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和预测,而且也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在阅读前对自己设问并试着预测答案的习惯,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寻找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和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4 结语

八上第三、四、五单元测试 第4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D)2.李明同学搜集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并从里面获知了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一条。它是

A.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和约签字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3.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国共两党分裂了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D.北伐战争失败了

(A)4.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主要是因为80年前的这天发生了 A.南昌起义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A)5.2006年秋,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小王同学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为此他准备了以下的史实来再现长征的艰辛。你认为他选材不当的一条是

A.井冈山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越大雪山(C)6.右图是小明在上海参观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

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A.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7.右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

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

最准确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8.“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9.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重要原因是: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 D.日军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

()1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11.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之后 B.西安事变之后 C.卢沟桥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1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松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14.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5.1945年,有一个遭受了日本近半个世纪殖民统治的地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它是: A.东北三省 B.台湾 C.香港 D.澳门

()16.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真实目的是:

①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 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18.小明在电影《大决战》中看到:人民解放军前敌最高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幅军用地图,主要内容如右图,请帮小明判断:此时电影内容再现的历史场景是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9.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西安事变 ④重庆谈判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B)20.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简答题(16分)

张力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下图为张力同学根据红一方面军长征所画的示意 草图(A为出发地)。

(1)说出图中字母标注的长征途中四个地点。(4分)A.B.C.D.(2)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2分)

(3)长征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4)请你向他推荐最值得参观的长征途中的某一个历史遗址,并简单谈谈你推荐的理由。(4分)

(5)在追寻前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4分)

三、材料阅读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看右图

材料二: 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4月5日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由于严重歪曲历史,美化其侵略,引起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强烈反对。纵观《新历史教科书》内容,不仅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将侵华战争的责任推给了中国。而且俨然将自己打扮成了受害者。教科书还一如既往地特别注重煽动对中国的仇恨,并将这种仇恨情绪一直追溯到古代。……

——据4月5日网易新闻频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照片反映了怎样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政府对待战争、对待历史怎样的态度?日本对待历史、对待战争的态度除了这个事件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现?(6分)

(3)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周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面对日本政府的这种态度,我们应当怎么办?(6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2分)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4分)

(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为什么?(4分)

(4)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4分)

四、历史探究题

2005年为‚红色旅游年‛。‚红色旅游‛是指组织旅游者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为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某校八年级

(二)班决定举办‚争当‘红色旅游’小导游‛的主题班会活动。

(1)请你当小导游,为同学们写出在下列图中的地点所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6分)

图1: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图2:湘赣边界的井冈山

图1:

图2:

八上第三单元作文训练计划 第5篇

——游记及景物描写类文章写作

【训练目标】

1.了解参观游览时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2.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

3.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描摹”的写作方法,并在训练中运用。

【写作导引】

(一)什么是游记?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得记录。包括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二)游记及景物描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游记中的线索

写文章就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杂乱无章。游记类文章更要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是写作的顺序。而游记类文章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就是行踪,也就是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这样可以取得条理清楚的效果。

2.游记中的主体

主体是指做这件事的人或者集体。游记必然有主体,因而游记的写作绝不可没有主体,否则就变成了说明文或写景散文了。

3.游记中的写景

对景物的描写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游记中的写景应该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的描写,景物的选取要配合文章的主题。如某位同学写一篇游览长城的文章,就分别着重对长城的古老壮观与周围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进行了描写,将景物描写与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主体密切地结合起来。

4.游记要分清主次

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题有重要作用的事物,要重点描写,其他的则应一笔带过或直接略去不写,以做到主次分明,主题突出,避免变成记流水账。

5.游记写作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①开篇适宜点明参观游览的对象,语言要简练。

②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或“分类描摹”的写法,条理清楚地交代参观游览的路线,抓住景物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顺序地描写景物,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真情。

③可在文章结尾处再次抒发自己的情感。

6.游记范例简析

八上第三单元能力测试题 第6篇

一、(4分)扫描书写卷。

二、(22分)语言操练营。

1.根据拼音提示和课文内容填字。(2分)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dūn,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qì()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qīnɡ()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xiào()。

2、成语填空。(3分)

因地制()井然有()巧妙绝()

别具()心自出心()()然不同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②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③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左右。()

4.判断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2分)

①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这座桥却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③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④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园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5、改革的海门,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宾朋,请根据下面之材料,用一句话介绍海门。(4分)

材料1:享有“北上海”美誉的海门,位于长江之畔,黄海之滨,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隔江相望,拥有长江第一渡——海太汽渡,向西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苏通大桥。

材料2:清末状元张謇是海门永远的骄傲。他不仅从家乡出发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更把他睿智的目光和开拓的精神留给了海门人民。政治家季云、诗人卞之琳等都是海门人民的杰出代表。

材料3:海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成了“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6.综合性学习。(3)

桥不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还是充满魅力的,因为它集适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请根据开展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的积累按要求回答。

写出你所搜集的有关桥的诗歌、俗语、对联各一句。

①诗歌:a.b.

②俗语:a.b.

③对联:a.b.

7、指出下段的关键词。(2分)

进入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关键词:

8、读文答题。(3分)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①本段的结构方式。

②表现匠师们细心匠心的.一个词是。

③此段说明方法是。

三、(44分)阅读精品屋。

(一)(8分)阅读《苏州园林》,完成9—12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浏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八上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第7篇

语文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对写作内容进行调整重组、开发整合,能使作文教学结构化、序列化,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优化阅读教学的示范导写训练,就是根据完整、系统与有序协调的原则,将阅读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能给学生写作以良好示范作用的资源进行梳理、开发,以达到资源优化的示范导写效果。

下面以人教版八上第一单元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发示范导写素材为例,简要阐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导写训练的内容

1. 文体样式的示范导写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特定的文体样式,并进行模仿写作,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各种文体,更能促进对阅读文本的感知。如对于寓言、诗歌、戏曲等文艺类的文本的解读,多采用“感性自然的解释方式,是以想象与感觉为主导的想象方式,是诗性的体验与诗性的思考”(李咏吟《解释与真理》),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童话、寓言、戏曲等文本中存在那么多“不合理”的现象:小白兔怎么会说话?天上怎么会有九个太阳?而进行适当的模仿写作,又能加深学生对童话、寓言等“诗性”语言及想象的理解,其他特殊文体当然也一样。

教学《新闻两则》时,正值学校开学,要求学生根据新闻的写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写一则小新闻,写出学校近两千师生开学第一天的风貌、学校的新变化、学校为开学安排的特色活动等。教师提供标题:两千师生开学第一天。这样训练,在写作中更加深了学生对新闻这一文体的了解,也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2. 表达方式的示范导写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很多文段的表达方式不是单一的,但可以有侧重,有主次。教学中可以把模仿表达方式和进行语言训练有机统一起来。叶圣陶曾经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比如在《芦花荡》一课中,要求仿照课文“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钻入了苇塘的深处”几段话的写法,从分段、对话、环境描写及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等角度,写一个片段,话题也是仿照课文,写在激烈的冲突之后,气氛开始趋于平静时所发生的事情,可以写与父母(同学、兄弟姐妹等)的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等。

这个导写训练,教师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进行综合运用。如果没有课文段落,仅将要求布置给学生,那还是停留在概念性的层面,不够感性,学生也不易写作,但有了“模仿”的凭借之后,写作就显得“感性”了许多,学生写作就会生动起来了。

又如《蜡烛》一课,教师要求通过对比课文段落“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与段意概括句“她很艰难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的不同,让学生明白“具体描写”与“概括记叙”的不同,进行概括到具体的写作训练,消除学生作文弊病。要求学生仿照上述文段的写法,扩写一句话:老师感冒了,上课时显得很累。

3. 言语形式的示范导写

所谓“言语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一种关涉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它是一种关涉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也关涉到修辞、标点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课文言语形式的秘密,既关注文本内容思想,也关注文本言语形式。言语形式的模仿,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以利迁移运用,尝试自己在实践中模仿练习。

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虽是译文,但教师充分认识到文章言语形式的特点,语言铺叙,言辞犀利,感情充沛,所以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导写训练题目:

1.请仿照信中雨果赞誉圆明园的一段话,用丰富的言语进行人物描写(“姑娘太美了”,或“小伙太帅了”),尝试铺叙写作。

附学生习作:

请您用羽毛,用红宝石,用花朵,用彩虹建造一个梦,用贤惠作为她的生命,给她上上下下喷洒香气,披上羽衣,脸上带些微笑,心灵带些纯洁,带些天真,展现出优美的身段,似蝴蝶飞舞,并饰以彩虹,饰以阳光,饰以雨露,饰以清风。请同是诗人的描绘师描绘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幻想,再描绘柔嫩的皮肤、灵巧的双手、迷人的眼神,加以优美的语言、动听的歌声、文雅的举止,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魂不守舍的身姿,其外貌是嫦娥,是西施,那,就是这位女子。

2.请仿照雨果在抨击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时运用的“反语”写法,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按要求进行片段作文。

班里阿三与隔壁班的炳哥闹了点小摩擦。阿三回到班里一宣传,男男女女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群情激奋,个个摩拳擦掌,要为阿三鸣不平,欲群起而攻之,更有冲出教室者,场面颇为壮观。

请你从一个正面的角度,用反语的形式描述一下这样的场面,表达你的看法。

需要说明的是,表达方式也可以属于言语形式范畴,都属于文章“怎么表达”的层面。因此,在导写训练时,是很难单独分列的,只是有所侧重。

3.写作思维的导写训练

什么是“写作思维”?顾名思义,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写作思维具有敏捷、灵活、独特、深刻的特点,写作思维中存在着“模块”现象。所谓“模块”,我们指的是贮存在记忆中的人或事物呈现的组块形态,它或是对客观事物直接感受而形成,或是阅读获得信息的心理印象,这些“模块”都有可能成为写作时的模本,一旦作者进入写作状态,它们便会在头脑里活跃,而阅读教学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可成为这“模本”。

如在《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词一句,四个短句,四样事物,四个修饰词,不仅写天气,而且表现作者沉重的心情,用恶劣的天气来渲染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哀。教师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尝试表现“喜庆”或“浪漫”的氛围。

有学生写出下列习作:

(1)柔月。和风。小桥。花伞。

(2)礼炮。彩带。气球。新楼。

(3)朦胧的月。清亮的水。温和的风。芳香的草。

若经常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写作思维的导写,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构思、布局、立意的能力。

二、操作方式:分散与有序相机结合

导写训练并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属物,也不是为导写而导写,它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写作教学的相机开展,因此,进行导写训练时选择的时机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对整篇阅读材料、整个单元教学,甚至整册教材都要有统筹安排,要兼顾各方面导写内容的训练,不可盲目无序。我认为在导写训练时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效果较好。

分散,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进行时穿插导写训练。可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及教学环节的推进,选择在课堂进行时、课堂小结时及课后训练时,相机开展。

集中,可分为两个时机,一是单元复习时,要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进行主题式作文写作,如八上第一单元,让学生评述战争;二是大作文写作时,综合各要素的训练,可与征文写作、月考作文等结合起来。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模仿中的提升

阅读教学中的示范导写不是单纯地模仿课文和句段,机械地套用文章。如果机械模仿别人,久而久之会使自己的思维变得僵化,失去活力和生机,那样导写将适得其反。示范导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写作,它更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要学生摄取范文之“神”,融入自己作文中去。如此“模仿”多了,就会有“出格”的作文,有新的创造。

2. 激趣后的训练

要让学生不机械参照例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模仿写作的乐趣与激情,进而在模仿中写出特色,超越模仿的蓝本,就一定要注意提高他们对写作话题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置导写训练的话题或情境时,要注意学生的生活、心理,使写作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中来。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只有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形式的训练才能水到渠成。

利用阅读教学,捕捉写作契机,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实践,从而以读促写,将能很好地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同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材的示范价值,能使资源具有更多的教育附加值,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宽了课程研究的领域,从而促进了课程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人民警察的辞退下一篇:公司前台转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