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2024-09-17

浅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思路(精选9篇)

浅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第1篇

浅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伴随着世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业经济大幅滑坡,财源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乡镇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根据伍明镇经济发展的特点: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

“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办实体,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镇村要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发展地方经济。

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祥云县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树立经营城镇的管理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参股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要围绕伍明镇区位优势,在建材、商贸、木材加工、轻工食品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进行项目包装和对外招商;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商上求突破。加大工业聚集区硬件和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农字号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把乡镇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创新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品牌叫响、形象提升,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和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工业反哺,从而推动乡镇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浅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第2篇

中共胜峰乡委员会 书记王家洪

(在全县发展乡镇经济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1年8月31日)

乡镇是党和国家重要的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做优做强乡镇工作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我根据我们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发展乡镇经济,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转型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努力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做优做强农业这个基础产业。一是要从根本上调优结构。包括引进推广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例如粮食生产上,要大力推广“岳优9113”、“岳优360”等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黄鳝、牛蛙等特种养殖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等生态旅游观光林业等。

二是要从整体上扩大规模。现在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已基本上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种田的基本上是50岁左右的年老体弱的农民,分户经营基本上是处于一种“维持经营”状况,根本上谈不上什么不断提升生产效益。因此,对农村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在使用权属不变的情况下,倡导实行

经营权合理流转,也就是说,鼓励规模化集约经营,让那些有一定资金和经营能力的大户搞承包经营,试行“庄主庄园”式生产经营模式,以充分利用资源,发掘生产潜力,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三是要在技术上实行专业化。例如在水稻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等方面,可以以乡为单位组建专业队伍,专业队直接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这样,一方面专业化队伍比农户更能有效地推广实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农户既解除了种田不懂技术的盲从,又可将省出的时间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例如:今年我们试行的“田园牧歌”公司与农户签约开展的稻田病虫防治,就是这种模式的雏形。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创新乡镇经济发展理念,狠抓招商引资,促进财政增长

我们常说:“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乡镇经济的发展除了发展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外,加大招商引资、争项争资工作力度,是促进财政增长的重要举措。

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掘各种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今年,胜峰乡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了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上,我们今年新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盈田米业公司,计划投资8000万元,以胜峰月形山粮站为基础,新建年加工优质大米、油菜籽等农副产品1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一家,目前正在动工兴建之中,可望年底建成投产。

二是加大争项争资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各部门政策优势,争取各级各部门项目支撑,改造、提升原有基础设施及相关企业,为乡镇经济发展增强后劲。例如:争取国投资金对通乡通村公路硬化,对农电线路网改,开展农田水利综合开发等,同时,争取资金对工业企业、第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等等。

通过招商引资、争项争资,既可增加乡域经济发展总量,又可为广大群众增收,乡财政税收收入增长奠定物资基础。

三、加强“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如何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摆在我们基层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是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要规范“三资”管理,就必须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用好资金。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的运用,在坚持增收节支的前提下,重在实行民主理财,推行财务公开。

二是盘活资产。对集体固有资产,在严控管理,防止流失的基础上,可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利用,并不断巩固增加资产总值,逐渐壮大资产量。

三是整合资源。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家和集体的“家宝”,村级组织在开发利用时,一定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让资源优势助推经济发展,切不可以毁损资源来换取一时的“泡沫”经济发展,要立足全局的高度,长远的角度,永续发展利用的深度来科学、合理配置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

实践证明,凡是“三资”管理科学有效的集体经济组织,其集体经济就能良性循环发展,不断壮大。

浅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第3篇

一、城商行的自身定位

(一)应以中小企业和居民个人作为服务对象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就是资金,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其处于初创时期,经营风险较大,许多大银行不愿向其融资,所以,城商行要发挥自身了解地方经济和本地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通过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同时,城商行也要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把立足服务于当地居民作为一项创新巨大利润的历史任务来对待。

(二)打造拳头产品和服务

银行不是越大越好,只要其某些业务做得好,资本回报率高,这就是一家好银行。所以,城商行应立足于把业务做得专、深、精,打造吸引所有人眼球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实现更多的盈利,给股东更多的回报。

(三)人才是生存发展之本

好银行和差银行的区别关键在于人,市场开放后,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城商行应通过工作实践和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优秀的员工要给他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争取培育出在各业务领域精尖的人才。

(四)实施全员营销的市场战略

为提高城商行的市场开拓能力,改变坐门等客的经营理念,实现由业务部门营销为主向全员营销方式的转变。城商行要针对主要的客户群体和居民个人,围绕品牌的打造开展全员营销活动,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制定营销战略的总规划和具体部署,推动营销战略的成功。

(五)全力扶持本地重点生产生活项目

城商行应与当地政府的战略部署相一致,投放信贷资金全力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改善投资环境。

(六)公司治理要创新

只有好的公司治理,才会有好的银行管理,公司治理是决定银行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所谓创新的公司治理,一定要和国际接轨,并且适应监管的要求。

二、当前制约城商行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效仿大型商业银行抢大客户

虽然城商行成立伊始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市居民、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但总体上看,仍存在战略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很多城商行习惯跟在大型商业银行后面去抢客户,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多重竞争格局下,城商行倍感力不从心,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二)城商行大规模并购重组是不得已而为之

2006年以来,我国城商行大规模并购重组启动,但此次并购重组的热潮非市场选择的因素占相当比重,更多的城商行是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这个硬性监管指标下的被动行为,并且,大部分城商行并购重组是由地方政府在做大做强思路指引下的一种政府行为。这一方面不可避免损害经营发展等目标,而且,能否实现真正的资源优化配置尚存在疑虑。

(三)城商行引进海外投资者遭遇困境

在银监会看来,改善城商行经营状况和完善治理结构的有效方式就是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多数城商行认为,如果能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将有助于它们迅速达到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但银监会颁布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10条列举了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十项条件,如总资产必须不少于100亿美元、国际信用评级良好、最近2年连续盈利等,这些高门槛使城商行引资陷入困境。

(四)业务系统技术落后

强有力的IT系统是构成城商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性平台,十多年来,城商行对业务系统进行了一定改造,但受制于规模和资金限制,这些改造大多只是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银行、证券、保险相互融合的金融产品,跨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的高端金融交易,联系海内外的汇划网络等,城商行不能提供,这不能适应城商行快速发展以及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

(五)城商行资金受制地方财政

由于历史原因,地方政府与城商行关系密切,城商行长时间依附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成为城商行的大股东,城商行在为当地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充当了准地方财政的角色,为地方政府融资,地方政府这座大山,限制了城商行市场化运作。

(六)城商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很多问题

城商行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的股东占有绝对控股地位,这些国有股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所有者,缺乏对银行长远发展和重大问题的关心,基本上不参与公司治理;城商行董事会人员绝大多数是国有股股东,使得董事会的决策水平不高,对重大事项处置流于形式,难以保证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监事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整个领导班子合力不够,激励机制并未充分有效履行等。

三、解决城商行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城商行应把战略重点放在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上

作为中小规模的城商行应吸取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做客户不一定都要做大客户,不能和大型商业银行血拼,城商行应抓住中小客户,要坚决从大型企业退出,把目光投向中小企业,以个人理财、个人消费贷款和为中小企业服务作为发展重点。

(二)城商行应大力开展银团贷款

城商行由于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应大力推进以城商行为成员的银团贷款业务,既可以满足城商行跨区域集约经营的需要,强化城商行的整体合力,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新的风险,又可使大部分城商行不违背现有政策的限制。

(三)联合与重组是城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通过联合与重组可以迅速扩大城商行的规模,提升竞争能力,使城商行面向客户的一线支行能与大银行分支机构一样,提供等质的产品和服务。联合与重组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渐进方式,开发的产品与服务均按商业原则购买,逐步履行产品研发、人员培训、IT建设等后台服务职能。根据联合与重组的目的要求,采取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对城商行进行联合与重组,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金融资源,激活金融市场,还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干预的程度。

(四)地方政府应为城商行市场化营造良好的环境

地方政府必须彻底退出城商行的经营管理,否则,任何形式的改革和重组都无法保证城商行有光明的未来。同时应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和帮助城商行引入多元化股东,通过注资、剥离不良贷款以及“降价”的方式,为城商行真正市场化运作提供基础。

(五)城商行应积极开展业务创新

城商行要把业务创新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下,不断根据客户需求创造出以前从未从事的业务,来满足客户的需要。这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户,也提高银行自身的收益水平,以此为城商行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六)城商行应不断加强经营管理,完善内控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城商行经营管理十分薄弱,金融风险很大,为此,城商行应进一步发挥一级支行在市场营销和业务创新发展上的领导、组织和促进作用,强化一级支行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能;增强二级支行的经营能力,使其不断拓展市场,提高资金利润率,成为具有一定经营力和发展力的支行;建立非市场稽核管理系统,实现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加大稽核检查和处罚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七)加强人力资源培训

高素质的人才是保障城商行能走得更高更远的根本,为此,城商行应建立以员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为主的全员培训体系。可及时、适当聘请了解国际银行业和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具有最新经验和专业技术优势的管理顾问、财务顾问等一些中介机构,对员工进行定期和深层培训,对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考虑借用外部机构和使用外部资源,采取弹性解决方式。

(八)制定正确有效的市场战略

由于银行产品替代性较强,且当前城商行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与产品有很大的同质性,所以城商行时刻面临客户流失的威胁,这直接影响城商行生存与经营发展,为此,城商行必须致力于培养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任何一家城商行来讲,其人力资源与资金都是及其有限的,不可能满足市场的所有需求,只要能够合理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客户群,并以此为依据提供差异化服务,占领相应的市场份额,应是城商行竞争取胜的关键。

城商行一路走来,经历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变革,在新形势下,城商行要始终坚持把自我发展融入到城市发展中,把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开展自身经营活动的核心,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摘要: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一分子。当前,城市商业银行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抓住机遇,在对自身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迎接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中小企业,监管

参考文献

[1]张晶.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根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特区经济,2006,(9).

[2]王快雪,李镇西,许文,黄光伟,化新民,关喜华,孙彤,贾汉忠,吴念鲁.打造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J].银行家,2006,(4).

[3]张金斌.浅议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定位与战略选择[J].时代金融,2006,(2).

[4]王金荣,李丽艳.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形势分析[J].环渤海经济望,2006,(4).

当前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思路 第4篇

民办高校发展思路成绩政策

一、当前民办普通高校的历史使命

当前民办普通高校,能够联系自身情况合理进行取舍,主动承担可以实现的使命,将教书育人作为基本任务与重要的使命,把有限的服务资源投入到任务与使命之中,想方设法培养更多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同时,民办普通高校也需要通过为地方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方式体现其社会服务功能,当前的民办普通高校在服务社会其他方面的技术较为薄弱,途径较少。民办普通高校紧密围绕培养人才这个目标定位科学研究,主要是研究应用型,将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作为研究重点,始终坚持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保证大有作为,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方面力争多有作为,在科学研究方面不要求必有作为。

二、当前民办普通高校获得的成绩

(一)改善了办学环境

自从颁布实施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与实施条例,使得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具备了法律基础,实现了有法可依。另外,很多城市也出台了对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有利的政策,为发展构建民办普通高校提供了政治的和谐环境。

(二)一定规模的基础建设设施

民办普通高校扩大了占地面积,建设校舍工作日趋完善,不断增多的图书教学设备。例如,江西科技学院在成立12年的时间内,逐渐从弱变强,逐渐发展成为校园面积5000亩,超过30000在校学生,资产总价值达到20亿元的民办普通高校。

(三)设置了众多学科

既包括了社会学科也包含了自然学科,有不少的民办普通高校已经有了重点学科,逐步形成了学科的优势品牌。例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就是面向河北范围的社会经济需求,为建设地方经济提供服务,重点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四)师资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

1.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很多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但有专职教师,还有兼职教师。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形势,民办高校逐渐重视专职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并且获得了显著效果。民办高校除了高薪聘请高水平中青年教师之外,还对青年教师有计划的进行留用,并且应用了各种方式积极培养,促使其尽快成才。

2.双师型师资队伍。民办教育非常重视对实用技术或者管理人才的有效培养,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师不但拥有知识理论,还具备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或者是这两方面兼备的复合型教师。

3.动态化的师资队伍。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既有专职也有兼职。在管理专职方面应当积极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对师德较差、业务水平很低的人应当安排下岗或者转岗。

三、当前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思路

(一)清晰的定位

第一,民办普通高校的目的就是对整个社会教育制度的激活,通过为家长与学生提供选择的真正机会,在竞争中促使公立与私立高校产生各自的优势特点,主要功能是加强了社会的选择性与补充性。第二,民办普通高校应当清楚自己的定位,这样就能够对就业与招生问题有效解决。办学主旨就是对专业化应用型、智能型以及服务型人才的积极培养。以便对市场有效贴近,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特色适销对路人才。

(二)国家加强扶持民办普通高校的政策

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与支持,颁布实施了有利于民办普通高校发展的优惠的政策。国家积极推进评估民办普通高校工作,在评审办学资质、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国家支持中介机构发挥自身的作用,客观评估民办普通高校,对办学行为有效规范,构建优良的民办普通高校品牌形象。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利用高效优质的管理服务制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空间,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校际合并与联合积极鼓励与指导,并且综合应用各种有利条件,对民办普通高校投资渠道积极开拓。

(三)加强建设民办普通高校教师队伍

1.加强建设自有教师队伍。(1)高薪聘请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必须舍得花费大砝码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民办高校需联系自身的发展目标加强建设师资队伍,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办学综合实力。(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升科研水平。

2.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考核、激励管理机制。(1)政府应当尽快明确民办高校的民办事业单位身份,有效解决民办高校教师的身份与落户问题,积极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系统,在养老、医疗与公积金方面享受与公办高校教师相同的待遇。教育主管单位应当统一管理民办与公办高校教师的评审职称制度,促使民办高校教师平等职称工作逐渐实现规范化管理。(2)在教师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其一,是将教师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资源,站在人资资源管理角度建设教师队伍,注重全方位评价教师工作成绩。其二,是重视分配人力资源,尽量提高整体的人力资源效益。(3)不断激励教师。其一,是目标激励,设计合理的发展目标,积极跳动教师的积极性;其二,是竞争激励,引进竞争制度,在晋升教师职称、福利待遇等方面充分应用优胜劣汰的原则;其三,是考评激励,将科学的定量激励指标作为考核民办高校教师的主要目标,并且在评定教师职称、培训培养、奖励资金上体现考核结果。

3.不断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与生活条件。(1)关心教师的生活条件,为教师解决生活难题。(2)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逐渐对教师的薪酬体系进行完善。民办高校分配收入应当与市场薪酬水平进行紧贴,不断对基本工资、紧贴岗位以及奖励业绩的薪酬体系进行完善,在发放模式、分配方法以及管理机制上实施创新探索。

(四)民办普通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第一,充分发挥民办普通高校的自主性。很多高校通过独自经营、自主办学等方式逐渐实现了灵活经营。在管理制度上大部分使用了董事会领导的校长负责机制,其重要特点就是由学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社会专业人士共同构成董事会,经营决策学校的长期规划、发展目标、筹集资金、财政预算等重要事务。第二,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市场化与开放化,公立高校对于市场需求反应比较迟钝,这样就为民办普通高校创造了发展空间。民办普通高校应当具有自强自立的理念,积极筹集资金办企业。

四、结束语

我国的民办普通高校历经30余年的发展,在办学方式与竞争能力的运行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不管是分析世界发展经验,还是分析我国的历史经验,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现象,政府教育部门应当积极支持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对其科学指导,有效规范,促使其更上一层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钊.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办学特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

浅谈乡镇卫生院改革发展的思路 第5篇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的中心环节,在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卫生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卫生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这些都对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作为冯卯中心卫生院的副院长及一员,主抓业务工作,需要以一个全新的工作思路来思考该院的技术发展情况,同时以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嗅觉来执行各方面的政策、方针及条例。从以下几点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一、科学发展、更新观念,坚持业务技术服务为宗旨,强化人员素质,优化结合。重视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关键不是你有多少钱和其他的什么,而是你是否拥有支撑医院发展的人才,我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本院的人员送出去培养、深造,让他们不断的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同时,注重引进专科人才,开拓新业务,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长久坚持“两好

一满意”活动,以医疗安全为总抓手。真抓实干,搞好医疗人员的服务理念。开展“白衣天使微笑服务”和“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等活动,开展优质服务,奖优罚劣,提高创建名牌意识意识,真正做到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坚持以上级领导及院领导的总体思路,共谋医院发展良策。做好优势科室,发扬以小做大的思路,完善设备与人才不足之实际,共同协调。必要时竞争上岗、择优选用,采取请进送出的方针,全面提升本院的凝聚力和形象,同时改善就医环境,使患者感觉到舒心的就医条件。并把规章制度的执行放到首位,从严管理、从严要求。

四、坚持公共卫生服务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带来的机遇,对于村卫生室采取以公立方式统一管理,共同把本乡镇的防病治疗、妇幼保健、预防保健、依法执业等公共事业办好。同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及时给予相应的补偿,采取快捷、便捷的服务通道,以优质的服务做到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

总之,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是涉及党的惠农政策的重要环节,是农村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开拓创新,争创卫生服务名牌。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冯卯中心卫生院的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2013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第6篇

高举“三面旗帜”,党建引领、工业强镇、产业富民。该镇以党建的理念抓经济,狠抓工业不放松,建设好高桥、芫甫两个工业园,做大做强红瓜子、棕榈花卉、西瓜、蔬菜、中草药、葡萄、竹柳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实行“三大转变”,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从污染资源型到工贸旅游型。为了尽量减少地下资源枯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该镇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科技的接续产业,推进经济转型,逐步实现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从污染资源型到工贸旅游型的“三个转变”。

开展“三大整治”,环境整治、圩镇整治、干部作风整治。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遏止环境污染;加大圩镇环境卫生秩序整治力度,打造宜居宜业的镇村环境;继续深入开展“比学习、比作风、比业绩”活动,促进以治庸、治懒、治散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作风大整顿。

实施“三大工程”,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小城镇建设工程。该镇加快推进长远中心社区、九龙圆东背、寨背老圩、芫甫莲塘面等示范点建设,完成全年510户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全力保护自然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在扩大九龙棕榈花卉基地、高桥苗木基地、坝高竹柳基地规模的同时,规划建设圩镇森林公园和花卉苗木交易市场;重点推进中心小学迁建、农民公寓新建、赣南水泥厂生活区改造以及沿江路延伸等重点工程建设,重振“赣南小香港”的繁荣。

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7篇

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最近,我们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对全镇的经济运行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与县经贸委、中小企业办和其它镇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察看了部分村、企业,召开了镇直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经济发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全县“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大力组织实施”1348” 工程,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扎实苦干,镇域经济有了新 的起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企业总产值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3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20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民营经济。近年来,我们积极落实“二次创业”和“工业兴镇”的目标,把发展民营经济牢牢抓在手上,以与兴福镇对接为契机,加快培植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面粉加工、化工、工艺品出口等重点行业和主导产品,我镇民营经济各项经济指标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的增长,截止底,我镇民营企业发展到18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3家;个体工商户目前增至3392户,比去年同期增长 163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由去年年底 15068人增加到 16263人;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45%;全镇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实现利

税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工艺品、家具等外贸产品出口形势喜人,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目前,我镇有3家民营企业办理了自营出口权,实现自营出口3000万元。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得到了进一步膨胀,产品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企业布局更趋合理,为进一步完成和实现“二次创业”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固定资产投入和招商引资。我镇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来抓,始终坚持走“工业兴镇”之路不动摇,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不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了领导干部包企业制度,使全镇上下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招商引资工作呈以点带面,全面上升之势。截至目前,全镇新上项目30个,技术改造项目12个。与兴福对接初见成效,在新规划区已动工的项目 10多个,分别是千里马物流、金得信不锈钢制品、广宝不锈钢制品、广达不锈钢制品、恒源化工、中空玻璃加工、德尔制冷设备制造等企业,以上项目的招商缓解了我镇财政紧张局面,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粮食总产量万吨,创历史新高。全镇地埋防渗渠万米,发展高酸苹果2100亩,新建3个围村林,公路绿化公里,共植树万株。在全县10个乡镇中率先完成了春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元,发放农资补贴元。纵观近几年的发展,一是得益于加快与“兴福对接”,适时启动镇工业园的建设,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园区;二是得益于解放思想,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个体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以“铺天盖地”促“顶天立地”;三是得益于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块状经济”,形成了一批如东鲁管区蔺家、蔺辛、东鲁村,赵冯管区

大程村,后唐管区张家村,管区曹三村等充满活力、规模集中的镇域经济板块,促进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

二、关于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思想解放不够,民间投资氛围不浓。一是小农意识、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存款10万元以上农民家庭的不少,但真正想做和正在做大产业的并不多。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依然突出。特别是企业附近一些农民、包括部分干部都看不得别人赚大钱,强行阻工、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措施不落实,大多是上头重视,下头忽视,特别是在启动民间投资上,倡导有余,支持不足。经济总量不足、后劲乏力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效益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恢复性的;“二次创业”“工业兴镇”讲的多,但硬措施少;整个工业的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与先进镇仍有较大差距,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创汇的产

品太少。,全县规模以上总产值、利税、实交税金前20名的企业没有一家;博兴镇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镇仅736万元。

资金融通机制不活,企业成长严重“缺血”。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服务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特别是受前期企业改制破产影响,民营企业除少数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少量贷款外,大多数企业分文未获;农村信用社利息较高、期限短、贷款规模小,且多为流动资金。加之目前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条件尚不具备,利用股市、债券以及商业票据融资十分困难,投入不足的问题没有大的缓解,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总体素质不高,发展战略不清。一是有的民营企业业主年龄偏大,小进即满,只愿保本守摊,做轻车熟路的项目,缺乏不怕风险、争创一流,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特别是真正对

自己企业发展有战略眼光、清晰思维和独到见解的人很少,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二是管理方式滞后,企业大多数采用家族式管理,真正按照公司法规定形式进行管理的只有少数。三是企业高级人才缺乏,产品独立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差,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上档升级。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镇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目前我镇的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劳动成本增加,由于农民增收的政策空间已经不大,所有这些生产成本的上涨,都抵消了惠农政策的积极效应。农村经济总量偏小,农业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农民收入绝对水平仍然较低。

镇财政负担沉重。近几年镇经济底子

薄,财源建设后劲不足,存在较大的收支缺口,镇财政仍是“吃饭”财政;经济运行的质量较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工艺品、面粉、制砖等行业遭遇近几年的市场低谷,特种水泥厂等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新企业对财政贡献还不大,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两个比重”仍然还很低;乡村教师及办学经费由镇财政向县级上解资金,加大了县级收入范围,减少了镇级分成比例;镇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日趋突出,镇财政负担重已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通过实施“环境创新”,我镇的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仍不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与外地相比还有差距。一些部门的少数人, 自己不干事,也不让别人顺利干事,“开门招商, 关门宰商”,造成投资环境不优。有些上级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缺乏“服务意识”、“纳税人

意识”,乱罚款、乱收费、乱执法、多头执法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企业两头急,部门办事中梗阻”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地指标不足,用地缺口很大,土地、项目立项、环保等审批手续繁杂,运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不利于镇域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

三、关于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是新一届镇党委成立后的开局之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必须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明年经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又快又好发展为方向,确保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农民负担“五条底线”不出事;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民营

经济、可用财力“四大重点”工作快发展;加快全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进程;坚持以内力引外力,借外力激活内力“两种手段”;着力抓好以农村支部“一把手”为主体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在加快“二次创业”、推进“工业兴镇”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增长30%;其中,农业增加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和30%,实现财政收入1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增长18%。做好关键之年经济工作,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工业强镇步伐。一是加快实现与兴福的经济对接,以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务求在投资力度、创新型企业培育、企业家队伍建设上取得

突破,形成“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工业强镇建设。二是坚持“抓大带小、择优扶强”的方针,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实施“千万元企业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千里马物流、银泉机械、泰元家具、新兴厨房、广达不锈钢、博星砂布等项目建设,把企业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举全镇之力,加大配置扶持力度,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程,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认真做好可行性论证,积极筛选和储备一批后续大项目,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和总量。四是充分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以小城镇建设为原动力,大力发展商住业、餐饮业,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重点扶持千里马物流公司发展,加快建设运输、信息、存储配送“三大平台”提升镇域经济三产经济总量,尽快使服务业发

展速度赶上并超过生产总值增速,显著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引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要牢固树立“大外资”和“域外资金即外资、借助外力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千方百计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激活民间积累的大量资本,全方位、多渠道地吸引外地资金和社会资金,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效益。二是强化政府作为,认真制定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发挥好推动作用,鼓励优势民营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加快设备升级,提高装备水平,重点扶持博星砂布公司与韩国合资项目、钢板项目等尽快建成投产,提高市场竞争力。从加工和制造业入手,发展专业配套协作生产,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三是搞好政策扶持,着力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育与保护。坚持“先破后立”,“先发展,后规范”,放水养鱼,大胆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障碍,像抓“封山

育林”一样,严禁一定期限内各职能部门随意上门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四是扶持特色经济快速发展。要搞好产业引导,学习张家发展建筑市场的经验,引导千家万户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开展生产经营,促进“小产业、大群体”,“小产品、大市场”块状特色经济的形成。五是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六是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创新领导机制,继续实行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从项目洽谈、签约、建设直至开工,一对一,一包到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招商机制,着眼于提高招商实效,丰富招商手段,重点实行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新的招商方式;创新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办法,抓好服务。力争全镇实现招商引资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个,千万元以上项目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民营经济

各项经济指标比去年增长30%。

围绕“三农”问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前提下,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二是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来抓,要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有资源优势的工艺品、家具生产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面粉加工等食品工业,把农业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统筹城乡发展,以农村实事工程为抓手,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

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认真抓好全镇总体规划及各试点村的住宅小区、经济小区规划,加快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庄整理、改造,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四是以增收减负为重点,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正确处理好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上来。

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工业园区建设。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形成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积极引导村、企业资金投入为主体,农民自筹资金为补充,银行贷款作为保证的“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加大对企业和园区建设的资金支持,力争固定资产投入达到亿元。一是努力打造“信用”。突出抓好政府信用这个核心,坚决兑现各项政府承诺和公布的服务措施;突出抓好企业信用这个

主体,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载体,深入开展“银企诚信合作”活动,大力优化信用环境;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企业和信用个人的评选活动,树立诚实守信先进典型,建立起银企联手合作的关系。二是探索建立信用担保机制。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民营企业发展信用担保公司,构建以社会资金为主体、财政资金为补充,民办公助的镇域商业信用担保体系。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广泛筹措社会资金,用足、用活、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实行集约化投入,集中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切实搞好镇工业园的建设。要以与兴福对接为契机,加强规划,突出特色办园,构建好招商引资的平台,吸引企业到园区内建设和发展。要多渠道融资,多种形式办园。采取政府启动办园、吸引民资办园、外商办园、企业包片开发等方式,“引凤筑巢”,加快园区建设步伐。,镇工业

园、大程厨房设备配件工业园、张家建筑市场要有大的发展。

加强财源建设,增收节支减负担。一是搞好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培植新的财源。二是实施“群马拉车”战略。加快个体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户户有项目、村村有特色,以“铺天盖地”促“顶天立地”。三是用激励机制加强财源建设,增强镇财政实力。设立引进资金和项目扶持奖项,进一步调动镇直各部门及各村、各工商企业生财聚财的积极性。四是要加强镇收入征管,依法治税,颗粒归仓,应收尽收,切实防止财政收入流失。,力争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90万元,同比增长35%。五是严格支出结构,从严控制支出以减轻支出压力,从根本上防止、减少、杜绝财务管理漏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不出现新的债务。

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共进,促进全面发展。一是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加快镇敬老院建设进度,确保上半年建成。把解决处理信访案件问题同整顿后进班子、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落实党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规道。二是认真做好小城镇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动“三集中”,即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中心村集中,为经济建设提供宽松的用地环境。三是推进教育强镇。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三要建设健康城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快推进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全镇、功能完善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要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三违整治”不放松,进一步稳定低

浅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思路 第8篇

那么,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1.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面临挑战

据悉,我国现有3000多个乡镇没有文化站和图书馆,现有的40000多个文化站和图书馆中约有1/3有名无实,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乡镇图书馆面临着边创建、边衰退、边消亡的局面。

2.认识上有差距,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有的乡镇领导对图书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看不到乡镇图书馆给广大农村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没有把图书馆事业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上,认为可有可无,因而在人、财、物等方面不予保证,在精简机构、人员、紧缩银根时,图书馆首当其冲;硬是把乡镇图书馆建设从农村文化事业中割裂开来,认为开展群众文娱活动、建舞厅、卡拉OK厅、录相厅、影剧院等才是真正的农村文化事业,而视图书馆建设为包袱,宁肯花几十万元建娱乐场所,也不愿花上万或者几千元建图书馆,给图书馆创建工作带来了难度,造成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3.建馆基础不牢固

在我市乡镇图书馆创建中,存在着凑合、应付检查、完成任务的倾向,使图书馆的创建基础不牢,缺乏发展后劲。由于创建的目的不正确,无长远打算,乡镇对图书馆的经费理所当然没有预算,随意性很大,馆舍及管理人员经常变动和更换难以保证。有的乡镇干脆将图书馆承包给个人,让图书馆靠收书刊折旧费来维持,采取丢包袱的办法,让其自生自灭,使乡镇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4.经费短缺,藏书质量差,流通率低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经费作保障。乡镇图书馆大多数都是在创建时一次性投入,各乡镇平时对图书馆的投入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投入,经费短缺。藏书质量差,流通率低是我市乡镇图书馆存在的又一个普遍问题。一是图书的来源复杂,乡镇图书馆的图书来源主要是原乡镇图书室遗留的;从学校、农科教调剂或借调来的;乡镇干部和扶贫单位捐赠的;用文化事业费购买的;二是经费短缺使图书馆书刊采购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三是采购人员素质差,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采购的书刊实用性差,复本量大;四是行政命令,硬性搭配,指定采购无选择的余地。由于以上几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乡镇图书馆藏书质量差、复本量大、实用性差、流通率低,因而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阅读需求,制约了乡镇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5.管理不严,管理人员素质低

管理不严,管理人员素质低是影响乡镇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虽然图书馆都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但由于大多数图书馆都建在乡镇机关院内,机关领导干部成了主要读者,而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不稳定,使图书馆开放难以正常,广大农民借书很不方便,管理人员经常变动,缺乏长远打算和应有的责任感,有关制度形同虚设,使本来有限的藏书严重流失。

鉴于以上因素,建设乡镇图书馆,发挥其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1. 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力度。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全市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县市、乡镇各级政府。要把图书馆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书馆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领导亲自抓,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

2. 通过政策法规促进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制定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规,将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使乡镇图书馆从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到人才队伍、“软件”服务等方面有法律保证。

3. 增加投入。

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办法,广开资金投入渠道。

4. 建立多种办馆模式。

乡镇图书馆要以政府办馆为主,社会办馆为辅,但具体而言,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根据我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可采用下几种办馆模式:

一是与企业联合办馆。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企业投资建馆,图书馆免费为企业职工和本镇农民提供服务。二是社区办馆。把图书馆直接交与社区管理,确保了图书馆的巩固和健康发展。三是站办站管。购书经费和管理员的报酬由镇文化站负责,文化站对管理员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业绩与报酬挂钩。

5. 培育人才。

要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作为乡镇领导应有超前意识,将他们送到发达地区图书馆学习,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县市馆见习,培养他们具备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具备信息开发、信息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二) 充分发挥各市级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其馆藏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对乡镇图书馆进行有层次、分阶段的建设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主要可以通过建立业务辅导站和图书流动站帮助提高乡镇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业务辅导站有些乡镇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雄厚,对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肯投入,起点高,设施全,藏书丰富,自身发展的后劲比较充足。对这样的乡镇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就可以与其建立图书馆业务上的指导性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业务辅导活动,使其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服务工作。同时利用这个乡镇图书馆的优势,开展业务协作协调,把服务工作辐射到周围乡镇的农民读者中。

建立图书流动站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文献流通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比较适合于乡镇经济实力不是很强、财政投入有限、藏书数量不足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其建立图书馆流动站的合作关系,由乡镇图书馆出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由公共图书馆配备文献资料,提供业务辅导等项服务,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保证乡镇图书馆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图书流动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文献数量可多可少,文献的载体形式可以互相补充,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建立特色文献图书流动站。使其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

(三) 将“全国文化信资源共享工程”与乡镇图书馆建设有机结合

乡镇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是其重要原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将为农村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将为农民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极大便利。乡镇图书馆建设应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成果来丰富服务内容,在加强文献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乡镇馆电子阅览室。而目前乡镇馆建有电子阅览室为数不多,因此,要引导和鼓励乡镇馆创办电子阅览室。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一是电子阅览室本身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乡镇馆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经费来源渠道。二是通过与“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联网,使乡镇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三是可以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乡镇馆的购书重点,可以放在读者借阅量大的书籍上,如文艺书、少儿书等,使有限的经费得到充分利用,借阅量少的文献如科技型文献可以利用网络提供服务。由于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那些经费投入有困难的乡镇可采用政府与私人合作的方式,由私人投资硬件设备,通过适当收费或其它方式给予补偿。

(四)增加服务意识,在服务社会中求发展

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乡镇图书馆要把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科技致富,解决农民“看书难”的矛盾作为办馆方向。树立“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服务宗旨,开展优质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文献信息送到农民手中,举办各种培训班,引导农民科技致富,结合“知识工程”广泛开展农民读书活动,将广大农民吸引到图书馆来,在广大农村形成一股爱学习、爱知识、爱科学的学习热潮,以此扩大图书馆在农村文化工作中的影响,提高图书馆在农村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同时要利用自身优势,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前题下,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和“以文补文”活动,以增加乡镇图书馆的自我造血功能,在服务社会中建立一套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建设乡镇图书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图书馆建设》1999年02期

论当前乡镇农村统计工作的发展 第9篇

随着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统计系统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正在逐步转变。由管理到服务功能的转变日益凸显。做好统计工作,是国家正确决策的关键因素。农村统计工作队伍如何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中保持稳定,显得日益重要。如何做好统计工作,成为新形势下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重要一环。

1.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

力量薄弱、队伍不稳、经费困难、任务过重是当前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常态化,造成了农村工作基础的薄弱;但社会情况的复杂化,统计工作的实时化又从各方面带来了统计工作的复杂化。“根基不稳,大厦必倾”,做好当前镇村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①人员老化。我省大部分的村级统计工作几十年来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一人要应付上头几十个部门的任务,力量已经十分薄弱。村级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报表难催、数字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

②工作繁化。村级不仅要承担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任务,而且县级十几个部门的统计报表(如人口、经管、企业等报表)都要从村里收集,村会计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乡镇统计人员也苦不谌言了,任务落实难,报表收集难,基层忙于应付统计检查,数字质量难以高质量完成。

乡级统计工作包括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和乡级部门统计工作两个方面。

1.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省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乡镇、街道统计站,乡镇统计站不仅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统计报表、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农村基层统计网络的主体,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结左右的重要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乡级领导和乡镇统计人员的变更,统计站概念逐渐淡薄,乡级统计工作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1.1.1统计力量薄弱。目前各地乡镇统计站,大多数都是专职统计人员不足。

1.1.2机构改革紧迫。当前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将大幅度削减,任务与力量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1.1.3乡镇经济困难,统计队伍难以稳定。除机构改革人们思想波动较大外,乡镇经济财政紧张,不少乡镇对统计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1.1.4专业素质偏差。目前统计人員中,虽大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统计专业毕业或者具有统计职称者较少,统计专业水平明显偏低,不足以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1.1.5统计任务繁重,基层人员应接不暇。近几年来,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压得基层难以喘息。尤其是碰到年报和普查,基层统计人员更是应接不暇,经常忙得晕头转向,根本难以顾及企事业单位和村级的统计工作,直接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由于任务与力量差距悬殊,乡镇政府统计困难,上面不断强调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强调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但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光应付都常常是无所适从。

1.2乡级部门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腿”。如乡镇企业统计,前些年,由于企业大多数是集体企业,其统计工作从人员到台帐都相对比较规范和齐全。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步伐加快,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替代了集体企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上都未设专职统计人员,乡镇经委统计人员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真实情况,企业统计报表的质量难以高质量保证。其他部门的统计问题也基本类似,常出现报表难收、数字难准现象。

2. 改进农村统计工作的粗浅意见

2.1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垂直领导。国家点县(市)两支调查队建队以来的双重管理体制,实践近20年来,弊端越来越明显,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确保调查数字不受干扰。因此,改革国家点县级两队的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是关系到统计调查队伍能否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调查队应当象工商、技术监督部门那样,收归国家垂直管理,而且我们这支队伍的编制、经费本来就属国家,条件更加成熟,如果没有这种超脱,就目前形势来讲,基层调查队工作压力很大,工作积极性和调查数字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2统计队伍建设,关键在县、乡、村。从上到下,从整个政府统计系统力量来看,人员设置的主要问题是倒三角形问题,越往下,统计人员越少,力量越薄弱,设备越落后。而统计基础在乡村,数字质量在基层,如此力量与任务的悬殊局面,很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乡镇,一个统计人员要应付县(市)局好几个专业和两队的任务;至于村级,那就只好一人统包了,应付上级各部门下发的所有报表。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各种调查、普查任务越来越多,如此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是力不从心的,结果只能不断形成基层应付上级的局面。统计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关键是加强基层统计力量,如何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畅通无阻的统计网络体系,关键要有人,“基础不牢,大厦不稳”。

2.3排除各方阻力,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甚多,各部门都有各部门的法,但由于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有法不依,以权代法,执法犯法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统计法,主要违法对象往往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各级领导,执行起来难度更大,执行结果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要使统计数字在社会公众中形象有一个大的改观,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各级统计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找准对象、排除阻力、敢于执法。但在目前这种管理体制下同级执法难度很大,因此,只有实行执法队伍垂直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2.4集中国家财力,扩大两队职能。目前,各部门重复调查与统计部门经费困难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农民收入调查,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几家都在搞;农产品成本调查,物价部门和统计部门也同时在搞,其指标设置大同小异。一边是经费困难,一边是调查项目重复,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而且存在同一指标,数出多门。建议充分发挥县级队的作用,减轻局专业人员的负担,改变应付的局面。

2.5改进普查方法,统筹普查经费。近几年来,各项大规模的普查接连不断,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人们的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公民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从近几次的普查结果(如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来看,不尽人意。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经济的发展、适应群众的思想,改进普查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应当统筹安排普查经费,对于财政困难的县(市),其国家调查项目应当由国家和省财政负担,以维持各县(市)经费的基本平衡为原则,并确保基层普查人员的基本补贴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各县(市)普查工作的基本平衡,工作质量的基本平衡。

2.6加强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针对目前农村统计队伍专业知识偏低,加强专业培训工作迫在眉睫。专业培训工作应当根据基层统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分类、分批,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经济类的大、中专毕业的统计人员可以采取职称培训和上岗培训的方式,提高其专业水平;对初、高中毕业的年轻统计人员应当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培训,以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专业培训工作关键是讲实效,防止只图经济利益的无效或微效培训。

上一篇:感慨青春年华的文艺句子下一篇: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