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与和谐社会

2024-09-17

金融生态与和谐社会(精选6篇)

金融生态与和谐社会 第1篇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

摘要: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化产业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严重挑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谐社会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从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贯彻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坚持生态文明的生产观,培养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建立生态文明的政绩观等方面努力。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21世纪的新体现,并蕴涵着系统的整体性方法论,可以应用到构建和谐社会中去。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们互相包含且直接相通。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其实质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协调、共同发展,全面繁荣。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发生与发展

生态文明思想的渊源有三方面: 一是来自传统的和谐思想;二是对于生态与环境危机的反思;三是建设生态文明实践的总结。学者们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整合中国与西方传统生态文明思想精华,综合各个新兴学科的科学内核,总结大量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产生了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它包括生态安全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文明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生态文明观的方法论、绿色人文精神等等。其中特别强调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发展生态生产力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中的决定性作用。生态文明思想发端于生态与环境问题,它引发了人类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产生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而产生了生态文明观并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最终指导人们建立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形态,以取代工业文明社会。

二.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

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自然-人-社会复合体的和谐协调。生态文明观认为,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和谐协调的时间和空间都远远超过斗争和冲突,[1]和谐协调既是复合体发展演进的结果,又是促进复合体发展进步、生机勃勃、长盛不衰的主要动因。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演进中,竞争绝不是自然界的唯一规律,一种生物可以创建一个不曾被占据过的自己的特殊位置,并且无须牺牲另一种生物的生存,只有在一个缺乏创造性的世界里,禁锢在严格的生存模式里,需求的匮乏和冲突才成为不可避免的命运。因为绿色生命富有强大的创造力,因为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生态位分离的规律、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规律、生态系统普遍有机联系相互适应协同进化的规律以及生物间的趋异、宽容现象,所以自然界里,还有一种普遍的规律,那就是和谐协调。

人们渴望和谐、追求和谐,为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不懈努力,正如胡锦涛指出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国历史上西汉的强盛,唐朝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都是社会矛盾比较缓和,民心比较稳定,人民比较安居乐业,自然生态得以休养生息,社会各方面比较和谐协调的时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更是从总体上展示出一幅安定稳定、民心畅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景象。

三.生态文明的基本原理

生态文明有三个基本原理,即和谐协调与持续发展、全面繁荣良性互动原理;发展生态生产力原理;学习生态智慧和发挥生态优势原理。一)和谐协调与持续发展、全面繁荣良性互动原理

如前所述,人类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以及可持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是生态文明观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期阶段,生态文明观不但把人类、自然和社会当作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把和谐协调、持续发展和全面繁荣也当作有机联系的整体,和谐协调是持续发展全面繁荣的基础,而持续发展全面繁荣又能为和谐协调创造良好的物质的、精神的、政治的、社会的条件,使和谐协调升华到更高阶段,实现和谐协调的新境界。所以,生态文明坚持社会生态系统、人自身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发展,坚持复合体内各个子系统的持续发展,坚持复合体各方面的全面繁荣和进步。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不可能有共产主义社会那么高的和谐度和繁荣度,但它必须具备社会主义和谐与繁荣社会的基本的特征,即胡锦涛指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为不断提高其和谐度与繁荣度而努力。二)发展生态生产力原理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存在、运动和发展的总的立场、观点、方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生态文明观认为,生产力是使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能力,这就是生态生产力,它是在传承工业文明十分发达的水平维和十分强大的力量维的基础上,在生态文明观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所以,生态文明观十分重视发展生态生产力,把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作为推进自然-人-社会复合体和谐协调、持续发展、全面繁荣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同时生态文明观还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对机械唯物论。正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才能合规律、合目的地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从工业文明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变,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样十分和谐、美好的社会。三)学习生态智慧与发挥生态优势原理

发展生态生产力,建设和谐协调与持续发展、全面繁荣良性互动的生态文明,关键是学习生态智慧和发挥生态优势。生态文明观认为,大自然是最有智慧的,它是地球经过几十亿年优胜劣汰、协调演变、和谐共荣而积累起来的自然智慧。人类对于自然生态智慧的了解、学习与应用虽不多不深,但是已经获益匪浅,如认识到它是自然科学进步、绿色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与经济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等等。生态智慧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的智慧和生物个体的智慧,生态优势包括生态智慧的优势、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

[2]四.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内容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直接吻合的,所以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求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生产力,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精神,而绿色精神就是一种主人翁和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正确的竞争观,是一种和谐宽容的精神,是一种讲究时间效益和奉献的精神,更是一种创造精神。倡导绿色精神就会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特别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力。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 孙家驹.人、自然、社会关系的世纪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2005(1).[2] 廖福霖.生态生产力是先进的生产力[J].生产力研究,2004(10).

金融生态与和谐社会 第2篇

【内容摘要】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近现代,哲学上对法与政府,法与社会之间合理性的探讨没有停止过。通过对历史上不同学者关于法与社会关系的重现,对近代法治国家进程的认识分析,这对我们当今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合理性法法治和谐社会

对于治理国家而言,法治既是一种战略资产,又是一种发展动力;既是一种物质财富,又是一种精神财富。有了法治政府,政府施政和国家强制力才具有政治学和道德哲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在哲学和政治学上对法进行合理探讨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在哲学上关于法和社会(政府)的探讨

在政治哲学意义上,宪法是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物。在政治实践意义上,法制政府就是宪法之义在行政程序中具体体现。18世纪法国艺术家雅克.路易.大卫创作了著名油画《苏格拉底之死》,他用高超的视觉艺术手段表现了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上的“苏格拉底难题”。苏格拉底深知自己是城邦非正义法律的受害者,但他还是拒绝了众多弟子劝他越狱逃走的建议。他以自己之死践履了他对城邦法律的“约定”:既然已默认要守城邦之法,不管其正义与否,越狱逃走的“失约”都会以欺骗行为败坏城邦的法律及其本有之义。在苏格拉底看来,法律比生命更重要!

虽然我们能够领悟到柏拉图终生抱守的“无法律之城邦”之信念的幽深蕴含,但当我们仔细品味它的《法律篇》时,始知他对现实之人性和哲学王之不易得,亦有明智之知,因此,法治之“优次”选择便成为改造城邦的现实手段,这也是柏拉图晚年极力凸显法律至尊地位的深层原因。亚里士多德在著名的《政治学》中,反复疏证法治的重要性,终于证成法律是“最优统治者”,“法治当优于一人之治”的至理,从而使法治不再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而是进入到本体论层面。

柏拉图对法的看法掩映在其带有神秘色彩的政治学说中。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而世间的正义是宇宙理念的体现,它运用于一切人和事,“理性的命令就是法律”,人定法则是理念法的摹本。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不受主观愿望影响的理性,并将自然、法律和理性等同看待。对自然法理论作出重大贡献的斯多葛派则认为,理性是宇宙的统治力量,渗透于万物之中的自然法是“普遍的规律”,是“正当的理性”。古罗马人直接继承了斯多葛学派的理性主义精神,把法分为永恒的自然法(体现理性和正义)和制定法(服从于自然法)。西塞罗指出,自然法的本质就是正确的理性,自然理性是与人类本性相一致的真正法律,它存在和发展于一切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心灵中,并对所有人都一样,指导着人们应当作什么。到中世纪,西欧大陆虽然出现过研究罗马法的世俗法学家,但在占统治地位的神学面前,法哲学和政治学一样,沦为神学的婢女。

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启蒙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以自然法为基础,赋予法以理性的特征,开创了以“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论”等为代表的法哲学。特别是到黑格尔那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哲学体系。然而,启蒙学者的法哲学理论归根到底是唯心主义的法学理论,虽然他们曾真诚地相信将把人类带进一个理性王国,但是同他们的美好构想相比较,按照他们的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和政治、法律制度却很让人失望。“所谓平等,充其量不过是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所谓人权,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所谓的契约,不过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19世纪中叶开始,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批判旧世界和发现新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基本构架。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法哲学观的扬弃,形成他的唯物主义法哲学观。马克思在成功运用劳动异化理论揭示市民社会异化的本质的基础之上,对立法和执法问题、人权问题、济贫法的社会效果问题进行了探讨。马克思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立法和执法不平等现象,同时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不过是现存关系的保护;另一方面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上的不平等必然造成执法上的不平等的严重弊端。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产阶级的人权,认为资产阶级法律的人权原则依然是奴役人的法律制度,是由现实的社会关系的状况决定的。通过这些理论,马克思逐步形成了现实社会关系决定法社会经济关系决定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思想。

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人治型价值规范体系向现代的法治型规范体系的历史转型。在这场转型中,我们不仅面临着实现从侧重政治功能的法律向强调社会功能的法律的转变,而且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原理,重新建立起法与人民、国家、社会的正确关系。①

二、法治在政治层面上的表现

法治的概念、产生和发展

法治有两层含义,一是以法而治,用法律来管理,就是要立法,有法可依;二是依法而治,就是有法必依,依法办事。法治是主张严格依法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思想,产生于奴隶制末期,封建制初期。我国古代以商秧、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就其法制与法治进行了确切的区分,法治就是运用法律制度来管理社会和治理国家的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就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地遵守法律、法规,坚决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原则和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 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手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②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 面,其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法治与人治的对立统一

(一)任何国家都有法,但不一定都有法治,只有民主制的国家才可能有法治。法和国家一样,是阶级社会的历史产物,法是由国家制定,并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以实现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和国家一样,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类型的法,从奴隶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法,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而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维护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世界各国的“法”在语源上都兼有“公平”和“公正”的含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公平概念,而法总是与国家统治阶级的“公平”概念相呼应的。

(二)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人治是我国历史上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孔子曰:“为政在人”。《孟子.公孙丑上》孟轲也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贤人政治”。这实际上就是主张人治,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王只要是一个有知识的哲学家就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不需借助于法律进行统治。而与之相对应的法治,是我国古代法家治国的一种政治主张,“以法治国”,“以法为本”,在法律上强调“法不①

②《中国法治政府》,第6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第16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阿贵”的法治思想则已含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而近代意义上的法治则是资产阶级革命后才有的,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罪行法定之义”,“法律至上”等等,认为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国家统治权的行使要以法律为依据,这是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人治与法治回答的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国家的问题,前者认为应当依靠至君明主,贤臣良将,后者则认为应当依靠法律治理国家,依法行使主权。

三、法治与和谐社会

首先,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特征,这一论断从马克思法哲学的逻辑可以推断出来。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原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首先就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法治,把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次,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原理,法治是将“和谐社会”由理念变为现实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认为,法是保护、巩固个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道:“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了它的①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来”。正因为如此,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才有可能清晰地界

定政府活动的范围,使民众与政府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才有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第三,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原理,法治是实现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只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具体地、历史地考察法与市民社会、国家的关系,才能建立起适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法律制度。而且只有建立这样的法律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马克思法哲学对建设中国法治政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建设中国法治政府的目的是促进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法治的存在不是超越阶级、超社会、超历史的,不同的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着法治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在价值取向上的基本特征是:通过依法治国,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地位,保障人权的真正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法治政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伦理观,处理好法与国家、政府的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必须树立法律至上原则。法律至上原则是法治的核心、灵魂和最根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之上,实际上是人民利益和意志至上,是人民至上。法律至上并非否定党的领导,而是与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是一致的,因为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政策和人民意志的具体化、规范化和权威化。由此可见,法治对于一个社会的存在、成长、稳定与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并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和生长点。

不论从哲学上还是从政治层面上来讲,合理的法律制度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更要以史为鉴,对历史上的法治思想批判继承,为建立法治政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参考资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中国法治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金融生态与和谐社会 第3篇

关键词:琴道文化,儒家乐教,和谐社会

北京奥运会过去已近两年, 但开幕式上古琴演绎的琴曲《流水》却不时在耳畔回响, 久久难以释怀。演奏者以其高超的琴技征服了每一位听众, 或云雾缭绕;或细流潺潺;或清澈云天, 给人一种超乎自然的和谐之音。仿佛从喧嚣嘈杂的现实转而进入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远离世间的吵闹, 感受到无限的恬静与安逸, 再也没有精神上的紧张与压抑, 将人带入诗意般的艺术境域。然而, 日益世俗化的生活给人太大的压力, 无时无刻不在紧张中渡过。物质生活的丰富, 却是以牺牲人类精神世界为代价。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变成了资本和机器的附庸, 疲于奔命, 人际间关系冷漠, 日益介于钱与权的交流。因此, 在繁忙的今天, 人们越来越期望能聆听到象《流水》这样的天籁之音, 寻求身心各个方面的调和, 怡情养性。古琴所蕴含的琴道文化, 正是当前社会应具备的, 对于实现人的身心平衡、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社会和谐的构建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琴是中国古代艺术殿堂的瑰宝, 也是传统人文精神的符号象征, 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合天地之和的意义, 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生命观。因此古琴音乐不仅能让我们享受优韵高雅的音乐, 更能在精神领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态度、人生品味及人生观等。正因如此, 才使我们在欣赏琴曲《流水》时, 有了以上诸多感受, 而这一点与儒家“乐教”理念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琴道文化与儒家“乐教”的关系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 , 由于当时人们所唱颂的歌诗皆为入乐歌诗, 其中自然反映了孔子对音乐社会功能多方面的认识。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典范和代表, “琴”还具有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琴者, 情也, 传情以达志, 借情以言性”。所以, “琴”不仅可以观风教, 也可以正人伦, 还可以调心志、谐伦理。个体生命的感念都可以借琴来抒发, 所以“琴”也就成为人们生活艺术的一种必需。当然琴道文化博大精深, 远远不止如此。然而我们在欣赏琴曲《流水》时, 感受到的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的感觉, 使人的心灵平和安静、全身舒畅, 以及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喜悦与满足感,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这正是琴道文化的思想内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映射反映。

“琴”在中国文化的意义, 远不止于其在音乐艺术方面的价值, 更是人文精神的象征。千百年来, 它承继儒、道两家的思想, 形成极具特色的历史、生活与文化内涵。据在先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古籍记载中, 散见于经、史、子、集诸文献里的有关“琴”论的资料都表明, “琴道”内涵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儒家乐教理念的影响, 从而呈现出“琴道”的历史定位与其文化意义。由此看来琴道文化与儒家之乐教有着不解之缘。这就为我们通过儒家乐教探究琴道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

二、儒家乐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即是“以人为本”, 因此个体的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

1. 儒家乐教陶冶心灵, 促使身心和谐

儒家“乐教”的目的便是陶冶人的心灵, 调和人的情感, 因而进入“乐”的境域才算个体人格的完成。而“琴”乐作为乐教的载体自出现的第一天起, 便参与了人类的历史文化创造活动, 以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开辟了广阔的美善合一的艺术天地, 从而滋润了无数的心灵, 移易了社会风气, 展示了丰富充沛的情感天地。必须强调的是, 无论情感天地或精神境域, 甚至宇宙间的一切存在, 在中国人看来都必须依据能使万物调适畅遂的“中和”精神。而“和”则是乐教的社会功能。因为音乐感染力强, 感化人快, 社会影响深远。荀子曾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由此可见, 儒家乐教对于陶冶心灵, 促使身心和谐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极为重要。

2. 儒家乐教促使天人合一,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日益感受到快节奏带来的压力, 因此心灵的自由显得尤为重要。儒家“乐教”理念的推广, 正好适应这一需求。儒家的“乐教”不仅强调人格精神和生命境界的提升与完善, 更重视“人籁”、“地籁”、“天籁”三者的和谐统一。它的根本原则, 就是要像天地一样, 以广大悉备的精神顾及每一个个体的存在, 使每一个存在都在“合同而化”的世界中调适畅遂地生长。“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也说明古琴也负载着传达天地精神的宏广重任, 寄托了中国人的人文意蕴。在中国人看来, 古琴不但能够发出音声, 更重要的是可以传达天地化育万物的“中和”精神。由此可见, 儒家的“乐教”可促使每一个体生命自由地创造, 和谐地交往, 回归“天人合一”, 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儒家乐教可提升个体人格、促进社会和谐

和谐的人格是社会和谐最为根本的前提与保障, 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尤为强调个体人格的提升问题。而儒家恰恰强调, 乐教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修身养性, 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的和谐的重要功能。在儒家那里, 从和谐人格到和谐社会, 这就是“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的辩证统一。儒家强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个体内心品性的完善着眼, 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孔子开始, 即把“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作为人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依据。完整的生命存在和健全的人格发展, 离不开“道”、“德”、“仁”、“艺”四个方向的价值追求。孔子“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之说, 便清楚地点明了音乐艺术的社会作用。“诗”、“礼”或“乐”, 都是培养君子的人格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是成就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诗教”的根本即在于可以吐属抱负、显发性情, 也是吟咏性情、表达心志最好的方法。“礼”则使人进退有节, 相互尊重, 把握好交往中的分寸感或妥适感。“乐”的目的则是发抒心曲, 沟通人类心灵, 谐和人类情感。所以只有进入“乐”的境域才算“学”的完成, 从而达到一种“艺术世界”与“人格世界”合为一体的尽善尽美的境界。

综上所述, 儒家“乐教”的价值理念涉及个体生命, 乐教可提升个体人格, 这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谐社会必须由和谐个体构建, 优秀的艺术形式可以感化人的本心善性, 提升人的人格境界, 升华民族情感和创造能力, 改造和提升人的心性, 并且可以转移和完善社会风气。这一点恰恰可以通过研究琴道文化中的儒家乐教理念得以实现。琴道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正是儒家“乐教”理念的精华。“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已经非常明白的说明了音乐艺术的社会作用。时代需要陶冶心灵和人文情操;需要维护民族尊严和人格气节;需要以“乐”来谐和人类群体。社会的融洽欣合, 永远离不开“礼乐”。而儒家“乐教”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恰恰体现了“礼乐互显”的人文性生命实践活动。因此发掘儒家乐教理念的精华, 对之进行合理的继承, 不但可以享受高雅的音乐, 而且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修海林, 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年4月.

[2]王天一, 王居野.古筝名曲句句教[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年7月.

[3]周云编.中国音乐欣赏丛书-古筝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年11月.

[4]张新民.琴道文化与乐教思想[J].艺术百家.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主办.

金融生态与和谐社会 第4篇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新金融的启蒙这样一个主题。

2013 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对金融圈有几个非常大的点值得注意。首先,值得注意的就是今年启动的利率管制全面放开,我们要分六年完成金融自由化。那今天这个意义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但是回顾历史,你会发现金融自由化、利率的放开是怎样的意义。

金融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血液。过去我们讲物价改革、土地改革,但是血液是金融,整个身体中各处需要用血,所以利率改革始终是各个国家最核心的一块,也是最保守的一块。1980 年美国在里根总统执政时期放开利率自由化,金融重新定价。所有的公司被重新洗牌,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之后全美国有15 年左右高速的经济增长。日本是1983 年开始利率改革,之后迅速成了全球经济大国,那么现在轮到中国了。我做了30 年金融,等这一天等了很多年,中国的经济将遇到一个巨大的机遇。所有的公司上市公司,普通资产都要在新的利率框架上重新定位,重新转变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方向,重新进行竞争,所以一定不能低估利率自由化。

第二,今年出现了另一个变化,叫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增长,年轻人的圈子会非常敏感。特别在80 后,现在新闻已经开始把互联网金融做头条,包括李克强总理大谈淘宝。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摧枯拉朽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得到其发展速度之快。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热闹,它的核心还是在于利率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美国叫金融自由化,日本叫金融革命,它的核心还是利率的自由化。最敏感的互联网金融首先响应,所以出现了这样一个巨大变化。金融自由化和互联网两者合到一起,叫风云际会。它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我们今天看不到,但马上就会看到。

首先,互联网金融将事实上取消了高利贷,高利贷这个词语将不复存在。高利贷这个词本来从英文翻译过来就翻错了,英文本身的核心叫还本付息,但是从一开始翻成高利贷,“高”是道德评价,本身就给它道德含义,这样当然大家都反对了。那么现在互联网金融推出三分利、四分利,而且完全可靠。虽然在法律上还有相当长的滞后,但是高利贷的历史将会一去不复返,这很重要。

第二,非法集资将不再存在,这个很重要。因为众筹已经在完全实现了,而且众筹在美国、在德国已经合法了。

第三,今年公司法修改,注册资本金底线调整,事实上虚假注资罪亦将逐渐淡出舞台。

高利贷、非法集资、虚假注资、抽逃资本金这四条绳索30 年来捆绑着中国的企业家、创业家和金融家,这四条绳索今天开始松绑,我认为这是2013 年特别值得注意的历史性里程碑。

前几天有个人问我,互联网金融和自贸区有什么关系?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将摧毁所有的行政特区,包括自贸区。靠精英、靠特殊的政策来搞特区,30 年前可以,今天市场已经完全变了,因为今天主导中国经济的是80 后,不再是50 岁以上的人。我们这批人都有改革情结,对推倒和批判旧制度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也是伤痕累累。可是新的一代没有这样的约束,没有像上一代这样备受摧残,他们的内心应该充满了阳光,所以下一代是我们中国社会增长的最新动力,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那么我来谈一下互联网金融。

第一个层面,首先是金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所有传统的金融机构利用现在的互联网来推广自己的业务,大家最多用的是网上银行,金融机构,保险、证券商业银行在网络上推广的也有,这是一个技术革命,是一个工具层面的改变,大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很简单,没人反对。

第二个层面就不一样了,叫互联网金融,就是做互联网这批人打到金融圈来了,他们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走进金融圈,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金融过去被视为贵族行业,高不可攀,只有一批人可以做,绝大部分人不能碰。现在的这些年轻人冲进去了,而且做得很漂亮,这对金融界的压力非常大。国外从来不讲互联网金融成为热潮,为什么?因为国外几十年来都是市场金融,市场非常发达,互联网一出来,金融进去很正常,大家没有像中国这么新奇。为什么中国会这样?因为中国过去的金融是封闭的,是垄断的,是特权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突起,主要是突破制度,这个影响特别大。

但是这两个还不足以概括我们今天真正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什么呢?是金融的脱媒,今天大家忽然发现,互联网金融已经完全脱离银行金融平台了。最典型的就是P2P,两个人互相在网上,他建立一个平台,有钱人把闲钱放他这,没钱人从他这拿我需要的钱,两个人一对,互相匹配就帮您贷款。现在P2P 是最火的,完全没有任何经营执照,也不需要。这在过去不就是高利贷?但是现在互联网来做了。这样的公司两个月以前200多家,现在800 多家,非常火爆,易信、人人贷都属于这一类,这叫点对点的金融融资。

第二个叫众筹,就是你有股权,缺钱了,在网上卖,一个公司一个亿我卖不动,但是我切一百份,一个100 万,找100 家都愿意来买,这几乎跟上市一样。它现在法律还有问题,但在美国马上就要突破、允许了。中国众筹也很多,只是它要用很多拐弯抹角的方式来做,这在过去都是被严格监管的。

第三个是叫支付,大家都知道支付宝、余额宝,就是在淘宝买可以用支付宝,第三者支付。这个了不得,冲击巨大。因为原来你买东西必须要进入银行,现在不需要了,有这样一个支付公司帮你做,所以你不用再跟银行打交道了。第三方把银行所有客户拿走了,这就是颠覆——下一代人再过10 年之后,年轻人完全不清楚为什么银行要做高楼大厦,网上全做了,凭什么银行要盖高楼大厦了呢?

银行英文叫bank,板凳,为什么叫板凳呢?因为500 年前,人们互相走商行商卖东西的时候,需要坐商去兑换各种货币,黄金、白银这些东西,那么这个人就是坐在板凳上,这就是银行最早的来源。那么板凳怕走,过两天不见怎么办?所以他要做更大,做高楼大厦显得自己很坚固,我永远不走。传统银行是从这来的,要以此给人信心。但是今天变了,大家不需要这个东西了,这是一种颠覆,这是下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来得太快了。可能几年之后我们都进入到下个时代了。那么财富管理也是一样,财富管理是余额宝,大家不再到保险公司、银行理财,而是在网络上谈财富管理,甚至货币都改变了。我们前几年玩Q 币,现在变成比特币,制作货币也由民间互联网做,不再需要传统的货币了。因此我认为第一阶段是金融互联网,第二阶段是互联网金融,第三个阶段才最有意义,这是最为深刻的全面的社会生态的革命。大家看到互联网金融,看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传媒,通通改变了,不仅是金融,我们正在面临一次社会生态革命。

在这样的变化之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金融货币通通重新定义。我们过去谈货币,货币叫什么?三大功能,支付、储存、定价功能,今天定价、支付、储存全部在互联网上可以实现。那电子货币就完全改变了货币的符号生态。金融确实在变化了,变得回归到老百姓当中。就像国家为什么要保持国企垄断,国家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调控。金融也是一样,为什么现在不让老百姓办金融?咱们现在还可以说怕是经济诈骗,社会动乱。再过10 年、20 年,下一代就会问为什么银行要他们开我们不能开呢?我做金融博物馆,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历史上的作用我会这么描述:30 年来中国的金融机构就是合法领执照的高利贷。这就是我在这个圈里面感觉到的。

计生与和谐社会 第5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它既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人口计生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密切,人既是和谐社会的中心和主体,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和归宿。而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又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因此,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控制人口数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 人口总量过多,目前仍然是我省、我市必须长期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经济学家的计算,人口每增长1%,需要经济增长3%左右,才能维持现有人口的生活水平。人口增长率每降低一个千分点,人均GDP便可提高0.36至0.59个百分点。从我市情况看,一方面,通过全面推行人口计生基本国策的三十年来,全市少生约 万人。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去年我市人口就会超过 万,人均GDP就会比现有水平减少约 元。由此可见,人口计生事业不但缓解了人口数量的压力,还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缓解了“三农”问题和就业的压力,为实施可持续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由于少生了人口而节省了一笔巨大的开支,在一定程度上,人口计生事业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按照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人均GDP要达到7779美元,为达到这个目标,2020年时,我市人口必须控制在413.9万以内,这意味着今后我市年均净增人口不能超过7.2万人。(兰州06年人均2871美元,人口327.01万人)由此可见,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控制人口总量,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兰州的首要问题,必须引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社会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二)提高人口素质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推进社会和谐,必然要求社会的主体,即这个社会的成员具有较强的素质。从人口计生工作涉及的人口素质范畴来看,主要指身体素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人口身体素质总体不高,%至 %的出生婴儿存在缺陷,%的农村妇女患有妇科类疾病,平均每 个家庭约有 个残疾人。一方面,出生缺陷因为康复与治愈难度大,对人口素质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的影响,较大地影响到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人口计生部门必须切实加强遗传与优生咨询、婚前教育与优生检测、孕产期保健与病残儿鉴定的管理等工作,努力降低可预防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另一方面,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系列服务,则是公共政府和责任政府的要求,是亲民惠民宗旨的回归。在实践中,人口计生部门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不断拓宽服务内容,着力实现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升级转型。以认真落实安全、有效、适宜的节育措施服务为基础,全程开展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等一条龙服务,全程开展妇女生殖道疾病和其他常见妇女病的普查和防治工作。二是以人才、技术和设备为牵引,建好计生服务机构,让育龄群众享受到温馨、舒适的服务。要继续加大对县级计生服务站的投入和建设,新建、改建乡(镇)服务所和村级服务室。为县级计生服务站添置固有荧光肿瘤诊断仪、乳透仪、台式B超等计生医疗设备,为乡镇计生服务所普遍配置生物显微镜、红外光妇科治疗仪或微波多功能治疗仪等设备。要重视计生技术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帮助和指导她们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推动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计生干部尤其是基层计生干部要按照“知群众情、暖群众心、解群众难”的要求,深入每一个居(村)委会,全面开展送政策法规、送避孕节育知识、送技术服务、送办理证件服务、送优惠政策和保险服务等上门服务,认真接待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咨询和求助,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计划生育综合服务,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府为民服务的真心和热情。只有这样,广大群众才会主动投入到计生工作中,实现计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优化人口结构是增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市的人口问题不但有数量问题,质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据人口普查资料,我市人口结构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是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高于正常比例上限的16.16个百分点。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由目前占总人口的5.34%上升到21世纪中叶的18.77%,以较快的速度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两个方面都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化解这个矛盾,增进社会和谐,优化人口结构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我们应该按照“标本兼治、长短相济,疏管结合、打防并举”的思路进行综合治理。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计生宣传工作“进学校、进商场、进宾馆、进医院、进农村”活动,动员大众媒体和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重要性和失调的危害性、国家有关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努力形成关爱女孩、关心妇女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合力。将宣传、财政、司法、扶贫、卫生、教育、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农业、统计、药监、税务、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全部纳入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工作机制之中,明确职责和任务,形成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工作合力。三要强化管理与服务,深入打击“两非”行为。切实加强医务、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的教育培训,严格依法进行引产手术的机构准入许可和技术操作人员的资质认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举报“两非”线索,参与打击“两非”活动。建立相邻的县(市、区)、乡镇跨区域协作制度,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加强地区联合,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两非”行为。四要做好统计监测,严格科学考评。建立出生性别、引产监测网络和登记报告制度,强化信息沟通,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定期分析研究,正确判断出生人口性别比形势,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结合目标责任考核,切实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的考核评估,尽快建立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科学考核机制,确保取得实效。对于人口老龄化的超前到来,尤其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措施,建立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农村养老社会化的筹资机制,设立农村养老基金,完善居家养老为主的生活照料体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均衡与和谐,积极应对这个新的、严峻的挑战。

(四)完善计生奖励与保障机制是助进社会和谐的根本动力

对为计生做出贡献的群众实行“奖、保、优、免、助”,让她们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这样就能在坚决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和谐互动发展。近几年来,我省我市立足于有限的财力资源,坚持政策推动、群众受益、部门联动的原则,采取拓宽途径、先点后面、逐步推开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计生奖励与保障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奖励扶助政策。今年全市首批1759名实行了计划生育,符合资格条件的群众,已获得中央、省财政支付的600元奖励扶助金,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深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二是倾心关注农村学龄前儿童医疗保障。从2003年开始,在南丰开展农村0—6周岁独生女健康平安保险试点,2004年在全市推广。几年来,各级财政共投入保险资金260余万元,共为9万余户农村0--6周岁独生子女办理了平安保险,为农村0—6周岁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全市农村0-6周岁一孩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率因此迅速上升到85%以上,还有236例农村一女户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三是积极消除农村二女户的后顾之忧。2001年至2004年,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二女户养老保险,按每例投保不少于1500元的标准,各级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912万余元,对全市当年和历年余留未保的6万余户二女户全部落实了保险。四是广泛开展 “一帮一”等助学活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与1055户农村一女户、二女户女孩结成了 “一帮一”助学对子,帮扶资金达30余万元。农村一女户、二女户和困难计生家庭子女九年义务教育期间享受了 “二免一补”优惠。4420名农村二女、独生子女家庭参加中考的子女符合中考加分政策,331人在中考加分时直接受益。五是主动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重点对二女户、独生子女户及患有手术并发症、后遗症的困难家庭开展帮扶。农村二女不再生育(含已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女户)家庭的父母及其未成年的女孩,在县、乡两级医院就诊时,享受免交挂号费待遇,其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及住院床位费也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享有减免15%的优惠。每年还有近万户计生家庭得到了“三结合”扶助。这些都是各级党委、政府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具体体现,是对人性尊重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和谐安康的具体体现。

和谐美与和谐社会 第6篇

摘要:当今人类社会大量存在的差异可能会造成社会冲突。伦理道德、宗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已被大量论述,但美感和审美的作用较少被关注。分析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孔子音乐的伦理美学以及庄子《逍遥游》的精神美学,认为超越主客二分、基于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对于消弭人际冲突、营造多元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徐复观;庄子;审美意识;社会冲突;中和之美

中图分类号:B820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4)01013407

放眼当前世界,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历史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因种种复杂多样因素造成了不同形式的疏离、冷漠和冲突。在动荡不安的世局和世态中,人类常处在此起彼落的危机中,焦虑不安、精神得不到安顿、各种祸害和痛苦的共同根源可以用“冲突”这一概念藉以说明。冲突是由哪些潜在因素所突发造成的?冲突的型态和原因不同,人类企图化解冲突,追求和睦、安定与和谐的途径和愿景也随之而异。冲突常来自差异,但是差异不必然造成冲突。回顾中国古籍的经典智慧,诸如《国语?郑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论语?子路》载孔子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与阳在性质、功能、作用上虽有差异,不但不冲突,却能和谐感通,相辅相成,和合生成万物。因此,差异若能在和谐的秩序结构及各尽其长、互补其短的整体律动下,能使团体更有活力生机,创造出良序社会下更丰富多彩的和睦和乐之人类共同生活。

至于如何营造多元并存的和谐社会,其途径不一而足。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在面临六大学派的差异时,以兼容并蓄的宏观、乐观心态说:“《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晏子论“和”与“同”之差异时曰:“和如羹焉,水、火、酰、醢、盐、梅,以烹鱼肉,?碇?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面对多元差异的社会和世界,我们如何由美食之调众味为启发,引申至和谐美善社会之营造,除了心存清明节饮水思源的感恩,以及集思广益共构合乎社会正义的各种制度和运作机制等多渠道中,如何透过美感教育、艺术化的生命情调以化解人世间丑陋的种种冲突转向以和谐美这一端向营造和谐社会,是一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试图透过当代中国美学名著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论孔子音乐的伦理美学以及庄子《逍遥游》的精神美学来探索这一论题。

一、社会冲突与社会和谐“冲突”一词虽然人人都有感受到其存在的不同经验,但是我们要透过概念的思辨试图做出普遍确切的涵义界说,则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叹。尽管如此,我们仍可将其现象描述为对立的两方,有不可协调的差异立场且在互动中产生无法沟通以取得共识,因而陷于一种相互矛盾、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与现实状态,甚至进行相互斗争以否定、消灭对方为目的之言行,酿成人间种种的灾难和悲剧。导致冲突的因素不一而足,如角色、认知、诉求目标、价值观、道德观、利益等矛盾。在形式上冲突,也非常多样化,如人的自我冲突、家庭人际冲突、社会人际冲突、人与自然之冲突、社群团体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种种冲突(包括经济、文化、领土、政治、军事等)。社会冲突主要指个人与社会,或社会中不同的次级团体因宗教、阶级、文化、经济利益、伦理规范等差异而引发的互不信任,故意明争暗斗,甚至流血暴力之互相伤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金融生态与和谐社会】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10-21

生态金融与平台金融10-22

区域金融生态07-23

金融生态建设08-16

生态城市金融09-23

金融生态论文提纲09-22

金融生态论文范文05-10

金融科技生态范文06-01

金融生态县范文05-23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07-19

上一篇:大型物业公司管理制度下一篇:单位鉴定意见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