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教案范文

2024-06-21

西方绘画教案范文(精选8篇)

西方绘画教案 第1篇

高一美术教案:西方现代艺术(绘画)

教材分析:

《西方现代艺术》是普通高级中学《美术鉴赏》(人美版)第13课的内容,从教材内容上来讲,学生对各种类型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有了大致了解。因此,本课的目的是围绕“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这个主题,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课中我采用“欣赏与实践结合”“音乐与美术结合”的设计方案。课中既有美术鉴赏部分又有设计活动制作展示部分。只是在教学设计里各自侧重点、所占比例不同。“教学目标”符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内容结构:

本课分引入、讲授、讨论,体验四部分,为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所选作品都是在美术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包括一些有影响的西方前卫艺术。但是,对于它们的价值和作用,则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本节课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几个主要流派为主要内容,领会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

学情分析:

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求知欲强,独立思考能力争强,很有分析评论的能力,同时,他们又不仅满足与现在教学内容,喜欢创新,喜欢刺激,喜欢独具匠心,喜欢博览群书,更喜欢在网络上收索他们喜欢且易接受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的艺术基础不是很扎实,艺术素质高低差别大,接受艺术的能力不均衡。根据这些我考虑在本课教学中,加些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学会鉴赏与评述的基本方法。并敢于大胆的在实践中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与提高学生观察、鉴赏、评述、创新、实践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主要介绍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及超现实主义,初步理解其艺术特性及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西方现代绘画各流派的特点及总体艺术风格体现。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 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准备:电教设备、教学、影像资料、体验材料。

学生准备:看教材、资料图片素材、体验材料

教学预见:学生可能对现代艺术不一定喜爱,可能难于接受,学生课前沟通不了没有一个预先的认知过程。学生可能会不愿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师要随机性的启发,引导其语言表述评作品的能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教学评价:口头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

教学形式:教师讲述、学生欣赏、讨论、游戏、展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分组形式

二、导

入:听后印象派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提问方式引入课题《西方现代艺术》

三、新授部分:

(一)、西方现代艺术

背景:自从19世纪末后印象派画家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的写实传统,加之人类进入

20世纪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从20世记

初在法国产生的野兽派绘画算起到20世纪末,有名称的美术流派多达二三十个,以马蒂斯、毕加索、达利等代表现代绘画的风格特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总体上都具“个人

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特性。

教学形式:(观看)。

鉴赏目的:围绕什么问题去观看?看后学生了解些什么?

(1)围绕现代艺术特征,(2)了解西方现代主要绘画流派。、特点:企图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的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探索。

2、代表流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

(1)后印象派:把对形式和绘画媒介的探索理智化和系统化,从而开创了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新纪元

例:塞尚《咖啡壶边的女人》,作为法国珍宝参加上海世博会。

(2)野兽派:产生20世纪初的法国。随意运用色彩和线对形体表现,并加以夸张、变形。例:(法)马蒂斯《舞蹈》

(3)立体派:打破传统以固定视点表现对象的手法,开创把形体解体,再重新组合,从而出现与常态不同,创造鲜明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的形象,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例如:(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4)未来派:产生20世纪初意大利。特点强调表现运动和速度。体现“前卫、喜悦、兴奋、激情”。

例:(意大利)巴拉《拴着链子狗的动态》

(5)表现派: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例:(挪威)蒙克《呐喊》

(6)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

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观看视频。

讨论:

1、你觉得行为艺术能接受吗?

2、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二)、开阔视野,综合欣赏:(选择放映)

(三)、体验活动,“假如我是艺术家”

学生做重构练习,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学生展示:(自评、互评、师评)

背景播放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月光》

1(五)、课堂小结:(教师)

西方近代美术的演变,曾被人喻为一个传奇性的故事。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千变万化的价值观念,打开了许多未曾探索过的道路。一直到现在,“现代美术”仍是个令人迷惑的名词,一些被公认为艺坛巨人的画家,如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虽已成为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却仍然经常被一般人所忽略,毕加索的立体派或荒唐或有趣,马蒂斯的野兽主义或美观或滑稽。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反映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作品映射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谬,寓意,抽象,但确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写照。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

西方绘画教案 第2篇

绘画的区别

[内容摘要] : 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在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

术中的主要代表没数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比较,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关键词]

中西方艺术比较;西方美术;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绘画题材;绘画风格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

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他把那位似来似去、飘忽不定,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而传情;而处于惊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滨与洛神遥遥相对,留恋徘徊可望而不可及的样子,也十分传神,透出无限的惆怅和哀伤。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虽然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西方传统绘画虽然偏重再现,但从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也总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传统绘画,它们都 能以此给人们美的熏陶。参考文献: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解析 第3篇

一、光线

一直以来, 光线就是画家常用的表现技巧, 肩负着展现画家创作意图与主观精神的使命。尤其在西方现代绘画中画家对光线的运用更是开创了新的视觉表现, 其与空间、色彩、体积、时间等共同组成了西方现代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因素, 为画作增添了别样的味道。在西方现代绘画作品中, 画家主要通过对光的研究探索出光在艺术创造中的效果运用。如运用各种不同的几何体的周期性结构、纬线叠积或色彩排列, 以及不同的艺术手段, 使其产生波纹形效果和色彩的扩散, 同时配以强度分离、对比、连续或交叉, 增大或减少色彩和色调的互相干扰, 使画面的诸多构成要素 (色彩、形状、明暗、肌理等) 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给观者一种闪烁或是运动的假象, 引导观者深入探究作品, 而这正是现代绘画的魅力所在。

二、线条

线条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因素, 产生的较为偶然。它可以是火山喷发四溅的线条, 可以是地壳板块倾轧造成的褶皱, 也可以是有大地的肌肤, 给画作的美提供了更多可能。在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中, 线条不再是形式化的线条, 而是成为了画家手中特殊的表现手段, 更多的是指向内在, 旨在借由线条的张力、方向和视觉作用唤起的主观精神, 给观者以视觉感官刺激, 将观者指向一种“不可见”的遐想, 最大限度地丰富绘画语言的可能性。比如, 保罗·塞尚的《静物》, 为了进一步强化平面张力, 画家有意识地将桌布下的桌边线在不知不觉中错开, 或者把一角拉大, 而画作中酒杯的边线也未封闭, 和桌面连在一起, 加上同面积、体积的对比, 既强化它们又强化自己, 在无形之中增强了画面的力度。这种多样化的线条表达方式, 开拓了现代绘画的实践, 丰富了绘画的无限的可能性, 为广大绘画爱好者的实践提供了参考。

三、意象

在西方, 意象是感官意识的记忆, 是外部世界通过感官而被感知和意识的结果, 主要包括心理学上的表象、心象、映象或语言学上的喻象、象征、想象及其产物, 意象被引入现代绘画艺术后, 有效帮助画家将意识中的物象充足地显现了出来, 而且还深入到潜意识层面, 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主观自由的表现形式, 激发了画家的创作思维, 为他们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艺术道路。以奥地利画家科柯施卡的作品《玩耍的儿童》为例, 这是一幅描绘儿童玩耍的作品, 从表面来看, 这幅作品中的孩童并没有古典主义画作中那么美丽、可爱, 细节之处也有所不及, 但却惊人的逼真。因为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 一直在用怜悯、同情的眼光观察儿童, 并用画笔很敏锐地抓住他们的向往及梦想, 意象化地对孩童笨拙的行为和身体发育的不平衡表现了出来, 这种看似不正确的绘画手法, 却高度概括, 反而使他的作品更加真实和令人信服, 在传递更多审美信息的同时, 也成功地输出了更多的情感信息。

四、形式语言

回顾历史, 西方画家的传统绘画审美观念主要以科学作为参照手段, 追求对自然物的“摹仿”“再现”, 但却忽略了绘画本身存在的价值。直到19世纪, 现代画家们呼吁寻找到一种“真实的世界”, 才逐步转变为对绘画本身形成方式的追求, 不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 同时将绘画本身作为最终目的, 把摹仿世界的意识转变为创造世界的意识。可以说, 在现代绘画艺术中, 画家更注重形式语言构成方式的探索与追求, 一方面体现着画家对外界的体验, 另一方面又是画家内心的自我观照。比如, 同样是画苹果, 古典主义画家追求的是照相般的真实, 而现代主义画家多强调绘画的纯粹性, 更加注重画作的形式结构, 在他们看来, 苹果的真实感并不重要, 那些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应尽量简化、概括, 秩序化的图像和明晰性、坚实感更加重要, 因为他们认为对这种形式语言的驾驭能力, 远比对物象本身的认知重要。

五、东方元素

现代绘画在不断认识自然和表现自然、学习传统和勇于创新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多元化。与此同时, 艺术家也因各自不同的传统积淀、学识和修养创造了世间风格多样而个性独具的艺术作品。在视觉审美因素多样化发展的情况下, 西方现代绘画融入了一定的东方元素, 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如中国的工笔、敦煌壁画和浮世绘版画等东方绘画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在色彩的搭配上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 给西方现代绘画的色彩改革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和方法。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的气息, 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 具有抽象的特点, 尤其是不要深度, 反对固有色, 注重和谐的光的表现, 运用类似中国造型的方式, 脱离的写实, 给人一种脱俗色彩感受。这些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子。另外, 梵高对日本浮世绘绘画的热衷和研究同样体现在画面中。如《克里西街》中使用淡紫色、淡褐色和蓝色作为基调, 这种柔和的色调就是来自日本的版画。当然, 具备东方元素的现代绘画作品还有很多, 从中不难看出东方绘画对西方的影响。

随着艺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 更多的流派及门派都在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作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佼佼者, 其艺术形式与思想内涵值得借鉴, 尤其它以综合开放的理念面对世界, 广泛汲取不同民族的艺术中的营养, 更是为其他流派提供了参考。正是这种新的创作理念使得现代绘画艺术的创作脱离了一般, 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真正实现了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清.解读西方现代绘画与现代构成设计的相互影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2) .

[2]叶紫琳.西方现代绘画装饰性语言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01) .

[3]马振庆.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流变与成因释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02) .

[4]王铃灵.从构成的角度解读西方现代绘画的画面形式语言[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陈蕾.群动之力, 生生不息——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力场”运动[J].设计艺术, 2002 (04) .

西方绘画艺术简史 第4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导学案;有效课堂

案例背景:在本次的英语的阅读课堂中,注重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整合教材,融入课堂,共同“生成”一节有思想,有深度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中,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办法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成为阅读课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实现知识的形成和再生,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教学案例:教材内容,学生分析和教学构想:本节课的教材是高中英语选修6中的UNIT1,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中的Reading部分。本部分的内容有如下特点:本文以时间为线,分为四个阶段,学生要搞清楚四个时期的特点和区分它们的不同并说出相关的代表人物。

笔者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①用关于沙画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兴趣;②在PPT的课件中,展示中西方的绘画,我们通过图片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一个汇总;③导学案上呈现了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学习,配合老师,完成有趣的教学任务。④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竞赛,用小组竞赛的方式,促进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⑤教学目标细化,根据学生的层次分层设计问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竞赛的机会,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①限时阅读让学生加强训练预测能力、根据时间线索掌握文章结构的能力;②能运用所学到的语言材料描述四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和代表画家;③用书上的语言和知识来编写对话。

一、教学过程

分6人为一组,共10组。为了促进学生组内的公平竞争,事先把每个小组的组长的名字写在黑板的右半边,在比赛结束以后,把分数写在黑板上。

Step1:Lead in.Task1:A video and enjoy some pictures:学生欣赏沙画视频,引出课文“Sand paints is a kind of art,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more about art?”展示中西方的图片,提出“Do you want to know the history of these painting?”学生的兴趣被提了起来,写出标题“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设计说明】:文章主要讲外国绘画的发展简史,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同时,我们也发现,阅读障碍不是来自于词汇和语法,而是来自于贫乏的背景知识。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学生补充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来消除阅读障碍。沙画视频在短时间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Step2:Reading.

Task1 fast reading:快速阅读课文,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通过导学案,在第一段中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The style of Western art has changed a lot with time going by.【设计说明】:此部分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学会从标题和第一段来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也是在做阅读理解题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样的方法,说明性的文章中做起选择题就很容易。

Task2 Listening:听课文听力,做True or False,提供了4道题。经过讨论,举手发言非常积极。【设计说明】:学生听听力,在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锻炼找到细节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增强了自信,锻炼了能力。高考中有很多细节题的选项,学生需要多锻炼细心找答案的能力。

Task3 Careful reading:此部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带着问题一起讨论,①学生要找出four periods and different times;②4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画家。【设计说明】:仔细阅读也是锻炼阅读能力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仔细阅读熟悉了这种说明性文章的大致思路,也增强了自己的课余知识。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独立思考是学生个体认识、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Step3:Consolidation and homework.

Task1:A dialogue.给出四幅图,学生对四幅图进行讨论,编出对话,表演。If you could have four kinds of these paintings on the walls of your bedroom,Which kind would you like to choose?Give your reasons.【设计说明】:此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升华,学生在对课文充分的了解之后,编一段对话。

Task2:Enjoy some painting.显示各个时期不同的绘画,学生通过前面不同形式的阅读和联系,自己总结出各个时期的特点。【设计说明】:学生现在基本完成了要完成的任务,现在给学生一个放松和总结的机会。可以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回顾本节课各个时期的特点和绘画的代表人物。

Task3:Homework.①Review and retell the text.②You can predict what painting styles there will be in the future.【设计说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课后想象一下未来的绘画风格,让学生走进未来。

二、教学反馈及分析

本课中,基本能够充分地挖掘、整合学习材料,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如何弄懂课文这以目标设计了欣赏,快读,听力,竞赛,对话表演等教学环节,由浅入深,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英语的兴趣。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扩展思维,更多角度的充分挖掘材料,尽量用丰富的输出活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平台来反馈或提升其阅读所得。

西方绘画创作中情感表达 第5篇

一、绘画创作与生活

从远古岩画受伤的野牛,还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最打动人心的艺术创作题材往往都是那些最平凡的,与生活最切近的事物, 并且这些被艺术家拿来表现的题材并非是特定的,而是这些事物发生了一系列有感情的行为后,才会在对生活有感受的艺术家面前脱颖而出,与此同时这种情感也是最先被那些对生活有感悟的人所发现的。”[1]因此,对生活的感悟积累的越深厚 的艺术家,越能创作出感动观众的有生命力的作品。绘画作品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创造而不是制作产品。产品是制作的,但是作品是创造的。 重复的东西永远是产品,是没有生命力。因此我们在绘画创作中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例如《格尔尼卡》的创作者毕加索,他的作品就与他的`民族受到法西斯侵略息息相关。热里柯的《艾普色姆的赛马》不是再现他的所见,而是把他的所见情绪化地表现出来,代表了浪漫主义的特征。他们的艺术作品评都和时代、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用绘画创作的语言记录着这些事,也将自己本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之中。

二、 创作需要情感真实

艺术,它对于我们更多的是情感寄托,精神上的追求。每一笔,每一画,都是画家的情感表达,对画面的布局安排,对关注点的选取,都透着画家的所思所想。伟大的艺术家能够通过有限的画面来表达,给我们展现一个无限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思考,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能够吸引无数的人为其微笑驻足,格列柯的基督与圣母是那样的空灵和神圣,拉斐尔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2]每幅画都能让我们感到生活的平实与贴切。我们说,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但又不等同于生活真实;同样,创作情感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情感,但又不等同于生活中的自然情感。实际生活中的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都还不是艺术创作所必须的自然情感。苏珊.朗格强调说:“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 是像一个正在大哭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为什么自然情感不能自动成为创作情感呢?这主要是因为自然形态的情感往往只带有刺激人、折磨人的特征,而不带有可供享受的特征。政治家大发牢骚,可以刺激人,激起人的同感或者反感,但不能给人以享受的快乐。那么自然形态的情感要经历怎 样的转换、移置才能变成可供享受的情感。在这里最关键的是回忆与沉思,或者说是“再度体验”[3]。人们谈到英国18世纪著名诗人渥兹渥斯的艺术见解时,无不提到他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话,甚至把他的话加以曲 解,认为他主张的是人的丰盛情感的自然的流溢。那么作为绘画艺术的创作 者也必须具备这样的情感,一种起源于平静回忆中的情感。只有经历了这一平静回忆的情感,才是真正创作与自然情感的结合。

绘画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其主要功用在于释放和洗涤人类的精神,传达人类的情感。情感是绘画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是绘画存在的根本。绘画创作情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绘画者内心的想法,传达一种奇特的艺术美。随着视觉艺术在现当代的巨大变化,艺术作品更注重画面带给读者和欣赏者感官的感受尤其是心灵的感受。创作情感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进入到艺术当中,为艺术带来了形式语言的深刻变化,使画面更具有新的生命力。“绘画艺术不能像镜子那样平面地不加任何修饰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它必须经过画家感情的滤化,就是说艺术作品要融入作者自身的情感才具生命力。否则,绘画艺术就失去了它活的灵魂,即便这样的艺术作品苟且生存,那它也很快会被时代的浪沙所淘汰。”[4]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当然并非完全描绘可见的事物,它还能把不可见的事物创造出来,这种不可见的东西常常只有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因此绘画艺术作品一方 面呈现画家对主题的主动认识或被动认识,另一方面不能不反映画家的情感,包括艺术家向往和预感到的无限的可能性。情感与绘画是紧密结合的,这是由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本质所决定的。任何视觉形象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必须构成一定的情感意义,才能达到作品的内在涵义。我们往往很多人喜欢摹仿他人的画风,这样就使得自己堕入抄袭他人绘画语言的窘境。作为一个画家借鉴是必要的,从古到今不乏这样的先例。例如米勒的《拾穗者》描写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他们的艺术作品都在诠释画面的灵魂”[5]。

三、绘画创作情感的研究意义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但绘画情感不同于日常情感。绘画情感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和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审美情感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绘画情感既是艺术家自我的情感,又是人类的情感;既是内容的情感,又是形式的情感,是对象情感与自我情感的神秘统一。 艺术家们以个人意识形态来关注现实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品位生活、品位天地间的万般风情。绘画情感应多强调其画面带给读者的内心变化,善于从客观事物的外部表象中得到感受,然后去理性分析、判断,唤醒作画的感受,从而表现和提示客观事物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内在的本质,赋予对象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傅雷.傅雷谈艺录[M].新知三联书店.

[2]《艺术美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

[3]王斌.浅谈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认识[J].美术大观.02期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第6篇

——《富春山居图》与《向日葵》

作者:周莹珺

高一(6)班

内容摘要:在美术的发展史上,中西方拥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绘画艺术,它们思想内涵不同,它们作画原料、技巧不同。但当它们相互碰撞时,一种化学反应产生了,它们相互交融,一起进步与革新!

关键词:中国小墨画,西方油画原料,绘画技巧,碰撞与融合,梵高与《向日葵》,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一、中西方不同的绘画技术

(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小墨,浅降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赵孟頫并称“元四家”。他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且曾以卖卜为生。因为生活的坎坷,寒暖自知,他所画的画一致地有两种风格,一为浅降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另一为小墨,皱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在黄公望晚年时定居在今天的富阳市内,他情钟于富春山水。79岁的高龄也未能阻止他终日不辞幸劳地奔波,观察那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之壮阔。炉火纯青的技法夹杂着生活,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一幅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真实亲切。世人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吴洪裕的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每天乐不思蜀的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说要焚烧此画作为陪葬。幸运的是,吴洪裕的侄子及时将其从火中抢出,但此时的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半,前段较小称作“剩山图”,后段较长,称作“无用师卷”。

(二)梵高与《向日葵》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牧师家庭,今名为文森特·威廉·梵高,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1890年7月份的时候,因为受到精神病的困扰,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后来又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那时他37岁,一位天才的画家便向着天堂上去了。他死前的两年,也是他35岁时,梵高从巴黎来到了阿尔勒,一个法国南部的小城。《向日葵》就从那蕴育出来,其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充斥每一个细胞,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温度就像跃跃欲试喷出的岩浆。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的临摹下来的职务,而是注入了、生命热情与希望,带有原始冲动的生命体。当然,一幅作品受到的主观,客观决定因素很多,因而他作品中也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独特新颖,他远远地走到了时代的前沿。那时难以被人所接受,可当环境改变,物是人非时,他达到实实在在的现实,促使了表现主意的诞生,甚至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实际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二、不同的绘画技术、特点,影响与特点。

(一)掬一捧烟雨,会缓缓地流进心底

小墨画顾名思义是由小墨画出的画,也称国画。其有要素三个:一是单纯性、二是象征性、三是自然性。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小墨画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画种,而墨作为其主要原料,也是颇为讲究。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五墨,画出不同浓淡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从而形成以小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水墨画也拥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借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小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的外表,更多于是抒发主观上的情趣。讲究“以型写神”,骨法用笔—平、园、留、重、变。可以说是西方艺术的再现手法。后来进阶时的小墨画,也有毛笔花鸟画,色彩缤纷,有时也便称为彩墨画。

(二)蒙一层亚麻,染些油味的颜色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合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画的一个画种,它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成为了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其实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的蛋彩画,后来经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进行了改良,由此他也被称为“油画之父”。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就如同中国的小墨画一般。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的发展,用油调制的颜料,取而代之地被为丙烯颜料等高科技的工具。油画的遍及也随之伴着各种各样的派别出现,比如说:浪漫主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现实主义米勒的《拾穗》;后印象主义梵高的《向日葵》等等,甚至还扩及到后来的抽象画派。而挫、拍、揉、线、扫、跺、拉、擦、仰、砌、划、点、乱、涂、摆也是油画中贯用的作画技巧。

三、不同绘画碰撞和交融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反思 第7篇

本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绘画的第四课。本课教材分为古代的西方绘画、近代的西方绘画、现代的西方绘画三部分。古代的西方绘画部分主要介绍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近代的西方绘画部分介绍从欧洲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西方绘画的各种艺术特征。现代的西方绘画部分则介绍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各主要流派的绘画艺术概况。

对于我校高二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内容并不困难,一方面因为他们在高一时已经上过美术鉴赏课,对于美术语言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于整个西方美术的脉络已经有所了解。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西方绘画教案 第8篇

关键词: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儿童绘画,语言形式

所谓西方现代绘画艺术, 即指自19世纪末以来, 在西方出现了与传统绘画相悖的各种流派的总称, 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法国后期印象派。纵观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他们非常重视表达自我感受和个性创作精神, 不再以逼真刻画客观世界为目的, 而是通过被描绘的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观念等主观世界, 强调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他们追求强烈的、单纯拙朴的绘画风格, 不再拘泥于简简单单地描摹客观自然世界, 渴望寻找一种释放心灵与精神的方式, 渴望至纯至真、无忧无虑的美好境界。由于儿童绘画想象丰富、造型夸张、用色大胆、富有灵性, 因此, 许多中外现代绘画大师们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儿童身上, 吸收与模仿儿童绘画的语言特征使其获得了新的绘画元素。从西方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中表现的儿童绘画语言形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夸张变形的平面视觉形象

儿童绘画造型夸张变形, 不顾及客观事物的大小、长短、粗细等, 他们的注意力并未放在刻画某一局部上, 而是着重刻画整体动态的表现, 对物体进行任意夸张与变形。“当儿童打算描绘一件物体时, 他们常常只是把这些物体的总体形状中包含的某一部分的形状大体描绘出来。”1他们可以把人画的比房子高、把树画的比山大等等, 又如画花瓶的时候瓶底总是画成直线形, 而瓶口则画成圆形, 导致花瓶变了形。我们可以看出, 儿童绘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照猫画虎、记录原物, 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 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他们毫不顾及原物形象, 并没有精确描绘事物的外貌, “这样一种现象, 并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和绘画能力不发达, 而是归之于其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 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 (或好的) 图形的倾向。”2同样, 马蒂斯的绘画也有类似的特点, 可以说他从儿童画中吸取了非常丰富的营养来充实画面, 他刻意违背了视觉形象的客观真实性而进行的变形, 是一种主观的、能动的、理智的变形。他通过简化变形使艺术形象更加醒目, 随意、淳朴、原始的线条与儿童绘画同出一辙。例如马蒂斯1912年的作品《金鱼》 (图1-1) , 和七岁儿童所画的《花瓶》 (图1-2) , 我们从这两幅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相同的类似点, 儿童的绘画语言天真质朴, 造型非常夸张稚拙, 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无疑显示出了同样的造型特点——夸张变形, 他们的艺术使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复制, 而是对纯真心灵的自由抒发, 将自己的艺术情感充分体现在画面上, 是一种和谐、纯净和宁静的艺术。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中, 夸张变形的手法比比皆是, 然而最具儿童画特性的画家是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保罗·克利和超现实主义大师胡安·米罗。造型类似儿童画的克利, 其画面单纯质朴, 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自如, 画面充满了画家个人丰富浪漫的情怀, 使人倍感亲切。他反对机械地模仿自然, 认为“艺术不是模仿可见的事物, 而是创造可见的事物”3, 画面并不求形似, 而是想抓住生命的律动, 希望以对客观世界的自由转变来丰富画面, 因而对儿童特有的变形能力和符号创造能力非常感兴趣, 尤其是儿童无拘无束的天真特性令他颇受启发。克利的夸张变形更倾向于一种线性抽象变形, 即用抽象的线条符号来解释自然世界, 将自然形象“变形” (如图1-3) 。可以说, 克利有意将自己置身于儿童世界里, 而且直接模仿儿童绘画的纯语言形式, 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完全是一些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方形等, 他常常使用儿童那不规则的、单纯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客观事物, 看似儿童般幼稚的图形其实是天真的情感与成熟的表现手法相结合而产生的惊人的效果。

然而超现实主义大师胡安·米罗的绘画作品则表露出具有原始朴素的性质。“他常以现实形象 (人或动物) 的某一部分加以夸张变形, 在随手组织的画面上常流露出无意识和自动主义的因素。”4儿童对绘画表达总是充满了热情, 他们同样喜欢夸张变形客观事物的主体部分, 强调突出其特征。在米罗的画中, 有时并不存在“形”的概念, 而只有情感、思想、意念的因素, 画面里大大小小的圆圈和点点犹如一个小孩在胡乱涂抹的原始图案, 如作品《女人与鸟》 (图1-4) , 这些貌似漫不经心地随意描绘出来的稚拙状态, 其实都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虽然米罗画面里的形象简单至极, 但其实隐藏了许多故事, 就像儿童的绘画也有很多故事一样, 他们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向你讲故事。因此这种简单的图形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胡乱拼凑, 而是其无意识思维及非理性的因素使其开始脱离对具象事物的真实描绘, 从而进入抽象符号化的状态。

二、多维度视觉空间表达

画面的视觉空间通常指画面中的客观物象由于其前后远近的位置不同而给予人们不同的空间视觉感受。实际上, 绘画空间不仅仅表现为有形的, 更多是无形的, 即主观思维、心理想象空间。本文所指的多维度即三维以上的空间, 它可以把客观世界没有联系的、不可能有联系的、甚至不存在的物象组合在画面中, 带有偶然性和幻想性。

“在现代艺术中, 多数展现的是从不同角度对空间进行的同时性再现, 或是将同一个空间中的各种物体, 用各种不同的透视规律描绘出来, 如达立等超现实主义画家就是如此。这些画描绘的大都是从几个不寻常的角度看到的熟悉的物体 (或物体的接合) ——或是从几个不同的假定角度看到的物体结构上 (或骨架的) 的混合 (如立体主义绘画) , 或是将从内部看到的内在结构一个个叠加在一起。”5儿童绘画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在二维平面中的多维空间表达, 他们作画时经常将画面各部分画的横七竖八, 有时还会把画纸左转转右转转甚至上下颠倒, 根本不会考虑透视方向的变化。儿童美术作品是一种多视点的绘画空间, 即一种多维度空间的重叠, 是由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所营造出来的视觉想象空间, 他们通过二维的绘画表现手法把自己的所知所想进行重新组合, 内容呈现多维性。我们从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夏加尔等人的作品中不难找到共同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属立体主义艺术大师——毕加索。

毕加索的绘画作品试图将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到的客观物象体现在同一画面中, 从而表现出了时间的持续性, 并将画面从三维空间带到了四维空间, 甚至更多维的空间。创作于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 (图1-5) , 彻底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完全打破西方传统绘画法则和审美法则。毕加索将《亚威农少女》的形象简化到只保留了某些显著特征以判断人物的形象, 同时他把人体进行了平面化处理, 废除了焦点透视的立体空间感的表现, 使画面的焦点不再集中, 将类似零碎的形状重新组合后使画面变得神秘莫测, 既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又表现了画家内在的心理空间。

艺术大师杜桑的名作《下楼梯的裸体女人》 (图1-6) 表现了他对如何在静止的画面上展示连续运动过程的兴趣。“画面中的女性形象是完全抽象的, 线条构成体面呈现金属般的锐角, 下楼梯的腿不是两条而是无数条腿的叠加。在杜桑这幅看似混乱的画布之后, 隐藏着时空的凝滞。他把时间间隔压缩在同一刻表现了时间的同时性。”6此画巧妙得将时间的变化和动感融入到画面中去, 并把画家的观念、事物移动的瞬间及立体空间灵活机智地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轻易地在儿童绘画中找到相同的表现形式, 他们可以在一幅画中连续画出同一事件的不同时刻,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各种时间里发生的事。作画时想到哪画到哪, 他们经常想象着一个独特的情境或故事, 并将整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表现在画面上。

如五岁小女孩的作品《我和太阳手拉手》 (图1-7) , 她毫无保留也毫不做作地把自己所想所见的内容在画面中重新组合, 画面形式是平面的而内容却是超越时空的、多视点的。在《斑马》 (图1-8) 这幅画中更为有趣, 小画家将两只斑马垂直排列, 好像是一只斑马站在另一只斑马的背上似的, 她采用互不遮挡的方式来表现前后关系。而《下棋》 (图1-9) 则明显表现出了儿童特有的绘画方式, 画面中的棋盘因为其重要性被竖立起来, 以棋盘的正面形象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 这是一种主观空间的再现。我们再来看看《春游》 (图1-10) 这幅画, 小画家在没有预先想好的情况下便开始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想到哪画到哪, 他所画的内容是自己记忆非常深刻的春游情景, 带着极大的兴趣和愉悦的心情将故事的进程做形象表现。这幅画非常典型地将事物的动态过程描绘了出来, 他所画的人物全都是自己, 只是在不同时间的活动过程, 画面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时间的流程。可见, 他们凭感性画画不受理性制约, 把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天真无邪地表达出来, 他们用绘画作品表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情形, 并用自己的方式来描绘不同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 把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物象和想象中的非现实的物象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勾画出来, 因此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呈现出多维度视觉空间的特点, 而这也正是吸引艺术大师们的地方, 无疑为西方现代绘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三、鲜明饱满的主观色彩表现

色彩是表现情感必不可少的因素, 也是构成画面形式的主要方式, 它是一幅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色彩对画面的感染力的形成和情感寓意的传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儿童是依靠直觉来感受色彩的, 他们无拘无束地运用鲜明饱满的纯色来装饰画面, 实际上是一种人性本能的流露, 因此更显得真诚生动。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主张自我表现, 在色彩的运用上摒弃了一切色彩的再现与描述性功能, 并主动开始有意识的强调色彩的主观表达, 他们和儿童不约而同地都把色彩当作自我情感表现的一种方式。色彩大师梵高把生命倾注在了感情色彩的本质表现中, “用外在色彩信息激励内在色彩感情, 内在色彩感情强化外在信息, 全部生命力伴随着现代性的感情色彩倾注, 使梵高的绘画作品上燃起火焰般的色彩律动。”7在梵高的作品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色彩想象, 他把个人的内在情感都投放到了色彩表现中, 视画面色彩为生活的激情, 他认为存在于大自然里的色彩美并不是通过完全真实的模仿, 而是对色彩的再创造, 用富有表现力的主观色彩即饱满而又强烈的色彩, 来寻求并探索绘画语言的表现效果。他意识到自己想要的色彩是什么, 认为主观的色彩能传达画家心灵的感受, 与画家融为一体, 他的画面常常出现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 并伴有旋转跳跃的笔触, 震撼着观者的心灵。梵高曾说“我并不力求精确地再现我眼前的一切, 我自由而随意的使用色彩是为了有利地表现自己。”8梵高对大面积色块的运用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 像儿童绘画一样简炼, 又如儿童绘画中的色彩想象一样随性表现。他试图在造型中紧紧抓住那些本质的东西, 然后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对其轮廓进行界定, 再把各个部分涂上简单、本质而又鲜明饱满的色彩, 最终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的、拥有和谐色调的画面。

而马蒂斯则是在平面化的色彩形式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大面积色彩并置, 形成主要的色彩结构, 马蒂斯曾说“我利用色彩作为传达我的情感的手段, 而不是作为抄录自然的工具。”9他以高纯度的、鲜艳夺目的、灿烂强烈的色彩来表现形象, 认为“画家头脑里的色彩”才应当是本来的色彩。他用平涂的方式将纯色直接涂抹在画布上, 色彩纯度与对比度非常强烈, 色彩大胆。马蒂斯对色彩的挑选并不根据某种科学理论, 他是根据观察、感觉和自我认识的经验而来。他在绘画中实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感情色彩的和谐, 如《红色的餐桌》 (图1-12) , 我们可以看到画面描绘的是一个生活场景, 人物和餐桌以及其他物体都表现在一个平面上, 与背景的花纹相融合, 整幅作品色彩最为引人注目。这些不同明度、不同形状的色块互相衬托, 色彩趋于单纯化, 强烈的红色统一了画面, 给人以平衡和谐的感觉, 然而这种单纯化的色彩并不能与单调的色彩划等号。

儿童绘画的色彩具有很强的稚拙性和特征性, 他们对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 常常运用夸张大胆的、对比强烈的原色进行绘画, 从来不会注意事物层次的丰富的灰色调, 也不会考虑固有色及环境色, 只用纯度较高的色彩来取得响亮的画面效果, 从而形成了天真稚拙而又富有节奏感的色彩风格。显然, 儿童色彩意象表现影响和启发着西方现代绘画大师的色彩感知, 不过大师们在此基础之上又加进了包括色彩科学、色彩知觉等现代色彩因素。

总的说来, 由于儿童的绘画心理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选材也是随意的, 毫无心理负担, 不用担心画面是否合理妥当, 不用考虑世俗的眼光, 因此儿童画画时简单有力、随心所欲。儿童画所表现的美感是与生俱来的, 是人类天性的表现, 在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 他们没有精心的布局与搭配, 也不考虑画面的透视比例与明暗效果等因素, 更不会主动追求画面的色彩调和;他们善于从整体观察事物, 常常忽略无关紧要的细节,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这种独特、鲜明、生动的艺术特色, 反映的却是儿童最真最纯的心。正是这些特点显示了儿童绘画无穷的魅力, 吸引了许多艺术大师的赏识与关注。

注释

1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视觉思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第342页.

2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视觉思维》,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第6页.

33.[德]保罗·克利.雨云译.《艺术·自然·自我——克利日记选》.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7年版, 第26页.

44.迟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下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第594页.

5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视觉思维》,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第26页.

66.赵霞.《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时空观探究》,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年, 第22页.

77.罗晓青.《色彩心理效应在西方绘画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年, 第12页.

88.唐晶.《凡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版.第23页.

上一篇:公司年会活动主题名称下一篇:医院实习心得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