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

2024-07-25

初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精选10篇)

初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 第1篇

在《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的教学中,我采取了探究的方式。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我深受启发。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采取讲授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我的思想深处一直认为 教师讲的要比学生说的明白。但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及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首先,我让学生设计了电路图,学生发言非常积极勇跃,争先恐后地上黑板画图,学生画出了如下的五种图形,我没有想到学生思维如此开阔。

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分析采用哪个图更合适,学生各抒已见。有的.同学认为,以上五个图都可以,因为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的电流都可以测出来。有的同学认为要研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能够改变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而第一、二两个图不能完成这一任务。有的同学认为,虽然第三、四两个图可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但不一定能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的变化,不利于研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最后一致认为,第一、二两个图不能改变电压和电流,就不能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第三、四两个图可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但不一定能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的变化,只有第五个图能使改变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的电流,又可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的变化。因此,选第五个图为研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的电路图。

由于有了以上的看法,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学生自然就会设计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的成功失败之处,更亲自体验了设计探究的过程。

传统式教法训练出来的学生,知识牢固,基础扎实,演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强。但传统式教法有许多局限性:它虽然能为多数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好比走路,传统的某些教法不仅给学生指出路,而且还要扶着学生走,抱着学生走,看起来学生虽然走过许多路,但并没有学会自己走路,一旦老师放手,让学生找路,就常常变得不知所措。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会考试,考分很高,但是在科研课题和实际问题面前,往往表现出信心和勇气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这种状态和创造性、开拓性是格格不入的。而现代教学法则恰恰在培养人的独立工作能力上显示出其优点,它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开始可能会跌跤,但跤跌得多了,学生自然使学会了走路。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改变旧的思想,培养新的意识,只有具有全新思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思维的学生,转变观念,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初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 第2篇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初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目标,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改提出: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 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教育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而教师应该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让学生能够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真正做到心动、神动、身动, 然后厚积薄发、破解疑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在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当中学习, 合理安排时间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 达到知识、能力、成绩三者的平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 学生年龄虽然在不断增长, 但是其学习的兴趣却在慢慢下降, 课堂中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并积极思考的学生并不是很多, 相当部分的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而这一现实与物理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课程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相悖的。

那么, 如何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 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并提升其自身的探究能力呢?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将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些案例及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物理要进行探究学习。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过程中, 学生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

笔者仅以“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为例, 论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合作探究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应分以下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

教师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

教师:多媒体展示《天鹅湖》片段。创设疑问:舞台灯光的强弱和声音的大小都是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实现的, 那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入课题。

学生小组探究:取电源“2.5V 0.3A”的小灯泡, 开关, 滑动变阻器串联组成调光灯, 先将电压调至2V,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灯泡逐渐变亮, 但是总体较暗。

问题引导:灯泡逐渐变亮时灯泡中的电流如何变化?

学生:变大。

二、提出课题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 通过引导、讨论, 教师向学生呈现待探究的学习课题, 同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仪器。

教师演示:再将电压调至12V,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灯泡逐渐变亮, 继续移动, 灯泡过亮, 然后突然熄灭, 经查灯丝烧断。

问题引导:灯丝烧断是由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过大造成的, 引起灯泡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实验如何操作、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所需的器材。

三、合作探究

这一阶段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 它要求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进行学习探究, 得出结论。结合合作学习, 分小组进行探究, 一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假设和探究方案设计;一些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一些学生带着问题或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一些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 得出结论;一些学生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实验验证;一些学生对得出的结论作出科学解释。

学生行为:小组合作交流。可见, 要设计调光灯, 我们还必须了解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设计方案并实施: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四、讨论分析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 将各自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案或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 比较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结论, 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使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于合理。

按照实验设计分组实验, 有了实验数据之后, 学生上讲台, 展示自己的数据, 分析数据, 概括数据之间的关系, 并说出所得到的结论。

五、课题小结

学生对各自的探究过程进行小结, 陈述各自的探究结论或实验现象与结论, 并对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对相互之间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比较、评价,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小结并且进行适当必要的补充、总结和评价。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回顾学生所做的实验, 重点展示电阻改变时, 如何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创设制作调光灯的活动, 首先让所有学生能够切实体验到同一小灯电流发生变化后, 小灯的亮暗发生了变化;其次,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提供了引起小灯电流大小变化的更多信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分析整合所获得的信息, 就能够使提出的问题更加具有指向性, 也更加具有探究的价值。

六、测试

探究结果小结后, 寻找相关习题, 完成自我测试。

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课本中的例题, 先由学生尝试解答, 后展示部分学生的解答情况, 再后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

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很多, 比如, 培养合作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平等意识;培养承受能力;激励主动学习等等。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劣势, 比如, 历史局限性、理论观点与教育实践存在不一致、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果远低于实验室效果、合作学习的使用条件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合作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等。

小组探究活动中, 一些小组可能由于各种因素没有完成探究, 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实验时的问题之所在, 便于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 并总结经验教训, 使有问题的实验甚至失败的实验也成为学生的一种收获。同时, 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便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研究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研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则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而不仅仅是合作学习这一种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持续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及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炳界.漫谈演示实验的精心设计[J].物理教学, 2011 (08) .

[2]廖伯琴.关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的概述[J].物理教学探讨, 2012 (03) .

初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 第4篇

常考的知识点有:电流方向的确定,连实物图和设计电路,电路的三种状态(尤其是短路),识别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及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等知识.

第1节 电路图

[重点考点]

电路图是每年中招必考的内容,它包括三种题:已知电路图连接实物、由实物连接画电路图和根据要求设计电路.解决这三种题的要点都是“会读电路(或实物连接)图”.怎么读电路图呢?我们可以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读出每条支路上的元件(包括电流的分支点和汇合点),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在读电路图时,电流表可以看成是“导线”,电压表可以看成“断路”,也可先把电压表去掉,弄明白电路的连接方式,并把电路连接完成后,最后把电压表并联到所测电路的两端.

[中考常见题型]

例1 根据图1中的图甲连实物图乙.

思路分析:先读电路图:电流由正极出发,经过开关和滑动变阻器后分两支,一支路通过电流表A、电灯L1回到负极,另一支经过电灯L2回到负极.这样边读边连即可完成解题.答案如图2.

点评:在连接电路实物时,一定要注意分支点,本题中电流流过滑动变阻器后分两支,也就是说滑动变阻器在干路上.导线ba的a端接电流表的c端(“3”接线柱)更好.另外还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一般为“一上一下”,当滑片位于一端时,要把最大阻值接入电路)和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接法.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和由实物连接画出电路图的解题要点是相同的.又如图3所示,你能读出电路的连接情况并画出电路图吗?(A图电流由正极出发,过开关以后分两支,一支经电流表和电灯乙回负极,另一支经电灯甲回负极;B图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开关和电流表后分两支,一支经电灯乙回负极,另一支经电灯甲回负极.A图的电流表在支路上,测的是通过乙灯的电流,B图中电流表在干路上测的是两灯并联后的总电流.电路图略)

由于实物图的接线太多,不宜评卷,近几年中招题中,多把实物图的连接只留一两条接线让你完成.如2007年湖北黄冈卷,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考查电路的连线.

例2 (2007年黄冈)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灯泡上标有“3.4V”字样.小红设计了实验电路图,如图4甲所示,并连接了部分实物电路,如图4乙所示.请帮助小红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思路分析:本题解题的方法同前面所讲的一样,把电压表去掉,首先完成主电路的连接,即根据电路图首先把电源、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小灯泡串联起来,然后再把电压表并到小灯泡的两端.在连接的过程中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的对应关系(如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和电压表的量程(0~15 V).如图5所示.

例3 刘刚同学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准备设计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所用器材和电路元件如图6所示,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R′是定值电阻,油量表由电压表改装而成.要求:油面浮标上升时,油量表的示数变大;反之,油量表的示数变小.请你帮助刘刚同学将定值电阻R′和油量表连入电路合适的位置.

思路分析:根据题目要求即油量表是电压表,且浮标上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油量表的示数要变大,所以,电阻R′应和滑动变阻器串联(若二者并联,油量表将测量电源的电压,示数不会变化),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和电阻成正比的特点,油量表只能并在电阻R′两端.答案如图7所示.

第2节 电流的方向

[重点考点]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里所指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负电荷同时移动.如金属导电靠的是负电荷(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的同时移动等.不管是什么电荷形成的电流,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和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中考常见题型]

例4 电视机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到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在显像管内的电流方向是_____.

思路分析:因为显像管内的电流是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从热灯丝到荧光屏,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荧光屏到显像管.

点评:关于电流的方向,中招常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从电荷的移动方向上,如上题;二是从电路上,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如图8所示,闭合开关后,电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B流向A.

第3节 电路的三种状态

[重点考点]

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在这三种状态中,中招考查短路知识点的题较多.短路有两种情况: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电源短路是指有一根导线直接从电源的正极连接到负极,这样电路中电流很大,容易烧坏电源和电路;用电器短路是指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间有一根导线相连,使该用电器不能工作.

[中考常见题型]

例5 (2006年河北课改区)如图9所示,电源电压一定,关于电路的工作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闭合S1时,两只灯泡是串联的

B. 若先闭合S1,再闭合S2,电压表读数不变,电流表读数变大

C. 若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对调,闭合S1、S2后,则两表都被烧坏

D. 若灯L1被短路,闭合S1、S2后,则灯L1不亮,电流表损坏

思路分析:只闭合S1时,电流从正极出发,经开关S1、电流表、灯L1后回到负极,这时,电路中只有一个灯泡发光,所以选项A错误.

先闭合S1时,电压表测的是灯L1两端的电压,也是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的是通过灯L1的电流.再闭合S2,两电灯并联,电压表测的依然是灯L1两端的电压,也是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的是两灯并联后的总电流,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选项B正确.

若两表位置对调,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电路中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所以,电流表不会被烧坏,电压表显示的依然是电源电压,两表都不会被烧坏.选项C错误.

开关都闭合后,电路中只有两个支路,当灯L1支路被短路(可以把灯L1看成导线)时,跟它并联的L2支路也被短路,两灯都不亮,电流表容易被烧坏.电压表也被短路,其示数为零,不会被烧坏.所以选项D错误.选B.

点评:这是一个结合实物电路的连接来分析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综合题,此实物图的分析难度大,可以先画出它的电路图,如图10所示,再进行分析,这样就更方便快捷些.一定要明确,从电路的分支点到电路的汇合点,若有一条路是导线,那么跟该支路并联的所有支路都被短路,电流全部从这条导线支路通过.另外,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时,可以先把电压表看成“断路”,电流表看成“导线”,电路的连接情况清楚后,再确定两表所测的对象.在设计电路时,绝对不允许电源被短路.如图11所示,你能分析当开关都断开时和开关都闭合时电路的连接情况吗?(开关都断开时,电阻R1和R3是串联的,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电阻R3两端的电压;当开关都闭合时,电阻R3被短路,电压表也被短路,电阻R1和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上的总电流)

第4节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识别

[重点考点]

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只有一个回路,一个用电器停止工作,其他的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并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有两个以上的回路,一个用电器是否工作,不影响其他的用电器.中考常用两种方式切入考查此知识点,一是从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电现象上考查,如红绿灯电路是怎样连接的,根据红、黄、绿三灯都可以单独工作这种常见现象,可判断它们是并联的;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式,题目中交待,当一个灯泡坏了,其他的灯泡都不能工作,根据这一现象,判断小彩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的.二是根据电路图进行判断.若电流从正极流到负极的过程中有分支,则电路是并联的,若没有分支,电路是串联的.

[中考常见题型]

例6 (2007年福州)抽油烟机装有照明灯和排气扇.使用中,有时需要它们单独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思路分析:根据题目要求,两用电器能单独工作,可以判断它们一定是并联的,而且开关应在各自的支路上.选A.

点评:判断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的题型有两种:一是判断实际电路的串、并联,这时需判断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能单独工作的各用电器间是并联的,否则不是;二是判断电路图的串、并联关系时,看电流从正极流到负极过程中有没有分支,若有,分支的几条支路间的用电器就是并联的.

第5节 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连接

[重点考点]

电流表必须跟被测电路串联,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电路并联.中考常以填“○”中电表类型的形式考查这个知识点.而且,判断电流表测的是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测的是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也常常出现在命题中.

[中考常见题型]

例7 (2007年兰州)如图12所示电路中,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当开关闭合后,为使两灯均能发光,则().

A. 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

B. 甲、乙均接电流表

C. 甲、乙均接电压表

D. 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

思路分析:因为要求两灯均能发光,所以,甲表一定要通过电流,应是电流表,乙表一定不能通过电流,故乙表就应是电压表.选A.

点评:因为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可以通过电流,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可以认为不能通过电流,因此,在填电表时,需要通过电流的地方应填上电流表,不需要通过电流的地方应填上电压表.怎么样,试试吧?如图13所示,试在甲、乙两个“○”内填上电压表或电流表的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参考答案:甲表是电流表,乙表是电压表)

第6节 电压表测的是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重点考点]

电压表跟哪部分电路并联,就测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那么,如何判断电压表并联在哪部分电路两端呢?请同学们通过下面的例题仔细体会.

[中考常见题型]

例8 如图14所示,开关闭合后电压表所测的是灯_____两端的电压.

思路分析:电压表在电路中要与所测的电路并联.电压表一端接a点,一端接b点,由于导线上的电压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可以把电压表的左接线柱沿导线由a点移至c点,把右接线柱由b点移至d点,改画成如图15所示的电路,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压表测的是电灯L2两端的电压.填“L2”.

点评:很容易错误地认为电压表测的是电灯L1和电源两端的电压.应该注意:电压表是用来测电路两端电压的,一是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二是测电源两端的电压.所以,电压表,要么跟用电器并联,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要么跟电源并联,测电源两端的电压,不能认为电压表跟电源和用电器并联.

判断电压表测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时,可用“移点法”,原则是电压表在电路中的接点只能在导线(或开关、电流表)上移动,不能过用电器.移动后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压表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了.

第7节 电阻的属性

[重点考点]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通过电流和两端是否有电压无关,但自身温度的变化会对电阻产生影响.多数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白炽灯的电阻;也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石墨的电阻.电阻的大小可用公式R=U/I来测量或计算.在相同的电压下,也可用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中考常见题型]

例9 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甲电阻线的电流大于通过乙电阻线的电流,忽略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 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 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 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短、粗细不可能完全相同

初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 第5篇

大家妤,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教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一课 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基本“交通规则”以及掌握电学最重要规律之一欧姆定律的前提o 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的进一步总结深入, 而且, 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 重视科学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 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大概过程。其次, 这部分知识也是接下来学习“伏安法测电阻“和学习安全用电知识的理论基础,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占据电学的核心地位。其次本节内容的探究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 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本节课学习,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间的关系的实验方法,探究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及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我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电路, 具有了一定的电学知识和探究能力,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并且知道了电流表、电压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具备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为过渡到本章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根据本学段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o 依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电压和电阻。

技能目标: i、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其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电压。

2、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 分析、探究、归纳问题的能九 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n 情感目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打开探究的大门使探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进一步培养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记录实验数据, 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可养成务实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n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 是通过实验去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结论。所以, 制定计划与实验方案是本节课重点。

组织好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开展探究活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是本节课难点。

四、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限于探究的形式, 而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o 主要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叶学生猜想与假设叶制定计划与实验方案叶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叶评价叶交流与合作等探究的全过程, 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方法包括: 提问法、讨论法、分组探究法等

五: 教具准备(演示)多媒体课件;(探究小组)干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sn、mn、嘈5n)、开关等......。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

T.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教师课件演示: 小灯泡的亮度改变, 电流表的示数改变o 问: 你发现什么? 不断增大亮度, 你又发现什么?(电流不断变大, 直至最后灯灭一灯丝烧断了)教师: 这样为了正确使用用电器, 就要控制电流大小o 问题 T: 怎样控制电流大小呢? 2: 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设疑: 同学们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 那么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点出本节课题“探究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o 这样通过简单回顾、分析, 使学生很快回忆起三个量的有关概念,通过猜想使学生对这三个量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 激发了求知欲望, 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o(二)展开目标, 明确任务,指导实验, 全员探究, 点拨释疑,得出结论想与假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猜想, 并说明猜想的依据)教法:(学生交流叶学生回答叶老师归纳并筛选)@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师:(启发)现在我们要研究I与 u、R的关系, 怎样来研究? 看谁先想出办法? 生= 讨论并设计完整合理的实验方案, 学生自己分析出各个实验中应该控制什么量不变, 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分开来研究n 即先保持R不变, 看I随U 的变化如何改变;再保持U不变......教法: 师生互动结出研究问题的方法一控制变量法。第一步: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画出电路图;第二步: 保持电压不变, 研究电流与 R的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的电路图,指明需要用到的仪器;学生交流、讨论、反思找到最佳方案n „要探究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排除干扰有效地进行研究?(2)学生讨论分析设计什么样的电路呢? 课件展示两种电路图分析比较, 让学生选择o(3)根据讨论选择的电路图,从所给的器材中选择器材设计实验, 并分析选择该图时滑动变阻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o(4)设计记录数据表格

鳕)实验: 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虽然, 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妤, 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九 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 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o 另一方面, 学生己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具备做此实验的基本技能, 因此, 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 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 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有了感性认识。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为主o 其目的是对 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 对学生参与实验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 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教师对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和各小组在班级中的汇报情况中得到升华。具体做法是: T、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 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 理解数学上“成正比关系”、“成反比关系”的意思。

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最后分析得到二个结论: 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o 僵)评估;(评价是为了学生发展,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 各小组互相交流实验数据, 是否具有普遍性? 还存在哪些问题?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交流讨论, 明确: 实验中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时有误差, 但从大家的数据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结果应该是可靠的。(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解开学生的疑点,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弓|导学生用图像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找出规律,与之前实验得出的结论相呼应o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用图像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 师: 本节通过探究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同学们从提出问题开始, 包括猜想、设计实验......同学之间互相比较一下, 看看有什么不同或不合理的地方? 别人的方法和结论跟自己一样吗? 问问别人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取长补短)学生交流争论并提醒做记载o

七、反馈练习, 及时巩固(课件)„巩固性练习n 主要是与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关系的训练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课后作业: 讨论题: 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 来测定一个未知的电阻值, 请写出实验方案, 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求知欲望o

八、板书设计

电流电阻电压三者公式 第6篇

什么是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源的电动势形成了电压,继而产生了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场内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每秒通过1库仑的电量称为1「安培」(A)。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所有电性的`基本单位。除了A,常用的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串联电路的特点

开关在任何位置控制整个电路,即其作用与所在的位置无关。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经过一盏灯的电流一定经过另一盏灯。如果熄灭一盏灯,另一盏灯一定熄灭。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若想控制所有电路,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第7篇

说明:通过该情景的创设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科学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三是回顾前面所学知识(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②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二、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谈话──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

说明:通过此环节,一是让学生明确猜想是经常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之一;二是让学生知道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基础之上的,不是胡乱猜想,是有科学依据的。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①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

②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么?

初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 第8篇

1. 采用“理想化”处理方式, 将电流表视为“短路”, 将电压表视为“断路”.

电流表的电阻很小, 我们在分析电路时将电流表视为“短路”, 通常用“导线”代替;电压表电阻很大, 在分析电路时将电压表所在的支路视为“断路”这样, 可将电路简化, 使问题易于解决.

例1 (2011泉州) 如图1所示的电路, 电源电压不变, 当开关S1、S2都闭合, 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电压表的示数12V;断开电路后, 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 S1断开、S2闭合, 电流表的示数是0.3A则 ()

A.R1=16Ω

B.R1=40Ω

C.R2=16Ω

D.R2=24Ω

分析与解:当开关S1、S2都闭合, 将电流表用“导线”代替, 将电压表所在的支路视为“断路”, 电路简化如图2, R1、R2并联, 对比图1可知, 电流表测通过R1的电流I1=0.5A (如图3) , 电压表测电源电压U=12V (如图4) .

由欧姆定律可得:

断开电路后, 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 S1断开、S2闭合, 电路图如图5;用同样的方法将电路简化如图6, R1、R2串联, 对比图5可知, 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I=0.3A (如图7) , 电压表测电源电压U=12V (如图8) .

根据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得:U=I (R1+R2) ;

代入数据有:12=0.3 (24+R2) , 解得:R2=16Ω.

由此可知, 选项C正确.

2. 采用“电阻化”处理方式, 将电流表、电压表视为一个特殊的电阻.这种处理方法, 与“理想化”处理方式不同, 特征是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不能被忽略.现举一例加以说明具体的应用.

例2 (2011安徽) 实验室有一种小量程的电流表叫毫安表, 用符号表示, 在进行某些测量时, 其电阻不可忽略.在电路中, 我们可以把毫安表看成一个定值电阻, 通过它的电流可以从表盘上读出.利用图9所示, 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毫安表的电阻, 电源的电阻不计, R1=140Ω, R2=60Ω.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 毫安表的读数为6 m A;当S1、S2均闭合时, 毫安表的读数为8 m A.求毫安表的电阻RA和电源的电压U.

分析与解:本题中我们可以把毫安表看成一个定值电阻.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 显然, R1、R2与R4 (表示毫安表) 三者串联, 此时的电流为I=6mA=6×10-3A, 其等效电路如图10所示.根据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得:U=I (R1+R2+RA) , 代入数据有:U=6×10-3 (140+60+RA) (1) ;

当S1、S2均闭合时, R2被局部短路, R1与RA (表示毫安表) 串联, 其等效电路如图11所示.此时I=8mA=8×10-3A, 同理可得:U=I (R1+RA) , 再代入数据有:U=8×10-3 (140+RA) (2) ;

联立 (1) (2) 可得:RA=40Ω, U=1.44V.

初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精品课程开发;电压;电阻

一、物理精品课程模块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建设背景

20世纪初期,随着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兴起,课程问题受到重视,课程建设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研究的学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应“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学校课程建设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同时也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课程建设的过程提高教师个人教学素养,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质量教学的课堂,在学校课程建设中也成为学校的特色教学。

精品课程模块建设的流程:模块结构结构上精品课程模块“电压电阻”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件、教学学案、教学反思、教学拓展。教学设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电压电阻”的整体设计,重点阐述本单元知识的结构和地位,整体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是每个课时的教学方案。

本单元规划5个课时。教学实录主要是采用录播教室拍摄和文字实录的两种形式,通过同组教师研讨、经过反复研磨之后将教师演示、学生实验,课堂教学部分的衍生内容以视频或文字的形式呈现,使课堂更生动,高效。教学课件包含“电压和电阻”授课过程使用的PPT、实物投影,Flash动画。学案主要是教师授课过程使用的随堂练习和课堂作业,以及知识小结、检测反馈题目。教学反思在同组集体备课中,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进行的探讨、改进以及对某个问题再进行二次探讨,设计教学,进一步完善教学。

二、模块分析:包括分析教材、分析学情

1.分析教材:教材内容: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电压、串并联电路、电阻、变阻器、四节内容。本章涉及电学的两个基本概念:电压、电阻,是学习电学的基础。同时为下一章欧姆定律的学习做好概念、分析电路做好基础。符合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

教材地位: 在物理学习的知识体系中初中阶段还无法讲清楚电压是什么?电压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电阻的概念侧重帮助学生建立电阻概念的事实依据,并进行定性描述。变阻器的学习为下一张欧姆定律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变阻器要直观演示在电路中连入电阻中阻值的变化,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电路的变化。

课标分析: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会连接简单的的串并联电路、了解生活中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

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电压电阻”本章知识是学生学习电路、电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有了初步的电学基础,对电路中有电流小灯泡发光有了直观的印象,对电路中为什么有电流?小灯泡明暗情况为什么不同?在电路中如何控制小灯泡明暗情况?带着这样的兴趣进一步学习电压、电阻。

对学生而言、学习任何科学概念有需要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只有电压、电阻的概念形成的结构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易于掌握。在教学中要要更具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让学生感知电压、电阻的存在。变阻器要直观演示在电路中连入电阻中阻值的变化,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电路的变化。

3.课时分析: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电压、串并联电路、电阻、变阻器、四节内容,计划为5课时,电压计划为1课时、串并联电路计划为2课时、电阻计划为1课时、变阻器计划为1课时。

4.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电压、电阻、概念,探究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认知电压的概念是难点、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难点、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难点。

5.专题资源:包括专题教案、专题课件、专题学案、据集体备课的研讨成果,根据集体备课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进一步加强教学精细化设计,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设计好生动、可用的教学课件及教学学案。

6.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中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电压的应用。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用电器认识电压、电压单位;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直流电压表使用说明书”比較学习如何正确连接电压表、正确读数与使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7.实验分析:物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章教材安排教师演示、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实验,学生探究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学生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在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培养。培养学生善于发问、根据探究问题提出质疑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加强合作交流的品质。同时,教学过程通过中教师演示、学生探究、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建设制作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互相合作、相互学习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艺术的有效形式。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根据集体备课操作流程备课后,参与备课的所有教师,(包括主备人)要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成果,选择集体备课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进一步进行教学精细化设计,并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集体备课中确定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的任务进行分工,进一步制作、完善、修订学案设计、课件设计、教学实验的设计、自制教学学具设计等。

在初步形成共案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交流展示和点评、反思、研讨共案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使共案不断升华。建设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建设的随意性,既保证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又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独特性、针对性。根据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及时有效的评价调整课程建设内容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收获与反思

课程目标与综合素质。教学实践证明,在电压 、电阻课程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课程建设能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的学习思维,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物理学习过程的快乐。

同时通过的课程建设,同时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在相互教研的过程中,共同备课,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研磨课件,教师不断进取,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学习,共同努力以然形成本校的教研风气,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素养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出版) .

[2]物理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社出版 2013) .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第10篇

(1)对照电路图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边示范连接电路边介绍器材及其作用,说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强调学生要观察的现象: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差别.(4)学生分组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小结.

现象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亮,电流表示数较大,分析要点

①用两节干电池比一节干电池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大.

②两次所用灯泡不变,其实质是保持电阻不变.

③灯泡亮时,电流表示数大,即通过灯泡电流大.

小结 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大,通过其电流也大.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大,电流也大”是正确的.

实验二

(1)观察实验电路,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提示学生应注意观察.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和小灯泡亮度的差别.

(3)学生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总结.

现象 6.3V灯泡较暗,电流表示数较小.

分析要点:

①6.3V灯泡的电阻比3.8V灯泡的电阻大.

②同一电池(电压不变)

③6.3V灯暗→电阻大→电流小.

小结 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大,通过其电流小.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有关,电阻大,电流小”是正确的.

总结 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从上面实验可知:电流受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如何设计实验呢?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研究电阻的方法,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的呢?

同种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

这种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与这种作业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限电压、电阻的关系呢?

上一篇:正确看待学生的“顶牛”下一篇:期中考试语文的反思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