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期末复习指导材料范文

2024-09-16

初一作文期末复习指导材料范文(精选6篇)

初一作文期末复习指导材料范文 第1篇

语文作文期末复习材料

阅读指导一:中考满分作文得分技巧

那么如何夺取中考作文高分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满分的外部条件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每段大概六七行,不能出现“大肚”段,太长,阅卷老师会疲劳。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技巧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建议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二、满分的内部条件

★★★考场作文构思要巧妙

构思大致包括三个方面:选择题材,安排人物、情节;酝酿、提炼主题(或中心);确定艺术表现形式,如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和作品体裁等。

构思巧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章的开头要吸引人。开头的方法有很多:

如比喻开头法(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我的空中楼阁》); 引言开头法(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琐忆》)。

议论开头法(生命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人“利”字为先,好处抢尽;有人“荣”字当前,虚实兼收;亦有人“德”字为重,铁肩道义。——湖北考生《得失寸心知》)。

入物开头法(很久很久以前,也许在我的生命之树发芽的时候,我的生命之神就告诉我,我是一只火凤凰。那时幼稚的心灵无法参透凤凰的含义,长大了也是。——湖南考生《凤凰的选择》)。

写人开头法(夏日炎炎。鲁林从省城公安大学放假回家,来到A城地面,此地距离其老家梁山泊尚有一段路程,须乘班车,方可上路。——河北考生《“小鲁达”的抉择》)。

叙事开头法(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鲁彦《听潮》)。描景开头法(陌生的山花已有无数的开了。冷月下,却只见一犁春水,蓦然回首,总是充盈着泪水的双眼遥望寂灭的星空,总是随风飘动的思绪感叹树叶的凋零。——广东考生《美丽一次》)。

绘境开头法(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定情开头法(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但究竟如何开头需要因文而定,因人而定,“文有定法,文无定法”就是这个问题。只要能够使阅卷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是成功的文章开头。

第二,情节安排要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文似看山不喜平”。因此,叙事要有点“波澜”,不能平铺直叙。

第三,表达方式要灵活多变,忌单一重复。

第四,点题要巧妙。

例如:如2001年的考题《有家真好》,有一名考生通篇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台湾比作从内战结束后离开祖**亲的孩子——“我”,模拟游子的口吻准确而传神地演绎了台湾同胞的真切感受,在“有家真好”的题目下表达了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重大主题,具有很强的表达效果。

★★★考场作文写人要鲜明

要夺取此类作文的高分,写出来的人物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忌千人一面,千人一腔。有的学生写起人来,总是喜欢用“目光炯炯有神,迈着矫健的步伐”之类的词句,千篇一律,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相反,有的学生由于平日里仔细观察身边人物的言行举止,因而无论是写“父爱”、“母爱”抑或是写“师爱”,写出来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令人久久难忘。请看下面的三个片段:

(1)从我看见文学社老师的第一眼起,就觉得:这个老头,不简单!

(2)是不简单。不然怎么会退休十年了还坐在这里气定神闲地给我们上课呢!不然怎么会在各种大小报刊上都能翻到他的大作呢!不然怎么会把一个个对文学还懵懵懂懂的学生,不出一二年,就调教得玩起文字来有模有样了!对,他就是一个不简单的良师。

(3)他的头上顶着几片雪花,他的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他的手上布满了蛛网,他的肚子里装满了墨水。他闪亮在眼镜后的小眼能鉴定一篇文章的好坏,也似乎能看透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他那张嘴总能吐出我们意料不到或者前所未闻的知识和信息,也似乎能迸出我们未来的写作前景。他那双手可以修改出一篇篇佳作,也似乎可以充实一个人的涵养。他,真的不简单!(这三段文字节选自 《良师》)

这三段文字节选自某生写的 《良师》。通过四个“不简单”,由外而内地介绍了文学社指导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良师”的形象已初露端倪。

★★★考场作文语言要流畅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列出的第二项就是“语言”,占25分。其中A类卷的标准是: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具体讲,语言流畅,是指文章的语言表达流利,语句通畅。好文章的语言应该是流畅的,而不是疙里疙瘩的;表述应该是简洁明白的,而不是啰里啰嗦里的;词汇应该是丰富的,而不是贫乏的;用语应该是准确的,而不是词不达意的;语意应该是通畅连贯的,而不是前言不搭后语的;比喻应该是新奇、贴切、形象的,而不是平淡、庸俗、抽象的;描写应该是 具体的、细腻的、生动形象的,而不是笼统的、粗糙的、枯燥乏味的;读起来应该是琅琅上口的,而不是佶屈聱牙的。需要说明的是,入选本书的上海历年中考作文的语言,大多是流畅的。

当然,写出优秀考场作文的要求和注意点还有很多,例如,情感要真实,中心要明确,结构要有特色,条理要清晰,详略要得当等,在此不一一赘述,但上述五点尤为重要。如果你的考场作文做到了上述五点,写出了自己生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写出了特色或亮点,那么,得高分就有希望。

阅读指导二:中考作文抢分秘籍

------有感于“三分长像,七分打扮”

在考场作文中,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重要,而表现形式技巧也不可轻视。笔者从历年考试作文中发现,许多学生因语言于瘪、缺乏文采、平淡无奇而严重失分。其实,有些应试作文材料一般,可是经过作者巧妙“打扮”,就变得新颖闪光,使人耳目一新。一些几点。可以让你快速在中考作文中抢分。

秘籍

一、活用技巧,包装“抢分”

要花大力气,多方位立体包装。具体方法有:

一、引用诗词名句。

名言警句、诗词是古今中外文化中最精炼、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正确的运用它,将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名言诗词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巧妙仿写套用。如下面一篇中考作文片断:青春无烦恼,不言愁。我喜欢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没有愁,所以便不识愁的滋味。所谓的愁绪满怀,多愁善感,那是无愁的青春独特的表现。

又如:昨夜月朗星稀,沉读不知疲倦。试问催我人,却道懒虫一个,知否?知否?读书趣味多多。

该考生巧妙套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活生生地再现了宿舍里有人读书无味,恋床不起;有人痴迷于书的场景。这种巧妙的仿写套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选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国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语言精华。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独特的表达功能。如:妈妈不甘示弱。她早有心计,要我介绍一些有关饮食菜肴的信息。我就拼命投其所好,介绍现代饮食的五大趋势,十大营养食品,有助于防癌的食谱——妈妈不但学得认真,还能“立竿见影”,随即在厨房里结出硕果,犒劳大家。

这段话运用“不甘示弱”、“投其所好”、“立竿见影”等成语,把读报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写得有声有色。

三、运用俗语、谚语、歇后语。

俗语、谚语、歇后语较之诗词、成语,似乎不能登大雅之堂。实则不然,好的俗语、谚语、歇后语能收到出奇制胜、雅俗共赏的效果。就如吃多了大鱼大肉之人对新鲜蔬菜水果的喜爱。如《红楼梦》中作家为了突出尤三姐刚烈性格的一段话:“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 纸儿’,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呢!”只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语,把一个泼辣大胆的尤三姐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四、渗透科学术语。

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语言,能使作文语言活泼、新颖。如:《陈毅市长》齐仰之的一段话“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元素、分子量、化合、分解是我的朋友!------好,你说吧!-----不,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绝不会溶解在政治里。------我是化学家,我干吗要去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

这段文字中,作者用“元素、分子量、化合、分解”,“ 绝缘”、“溶解”等化学术语,使文章的语言幽默诙谐、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含蓄性、风趣性和幽默感。

五、运用修辞。

恰当地运用修辞,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能把话说得既明白无误,又极具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1、排比的运用会使句式整齐而有气势,能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如:该面对的,绝不逃避;该执着的,永不怨悔;该舍去的,不再留恋;该珍惜的,好好把握。

以排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年轻人的执着追求。

2、比喻、拟人能把描写对象写得具体形象,生动传神,或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是上浅下深,好像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这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开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紫藤萝开花的盛景。动与静、情与景高度的统一。

秘籍

二、精深结尾,“抢分”收笔

如果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圆满的结束则是成功的另一半。做事如此,写文章亦如此。不管前面的文章写得多么的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精深的结尾,全文也会逊色不少。文章一般的结尾,或呼应篇首,回应全文;或言情显志,点明中心;或启发联想,回味无穷,还有其他种种。文章结尾虽无定法,但一般的点明题意、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等通用的手法是不可少的。

当然,本文所写只是在考试中使用的方法技巧。从长远来说,真正要提高作文水平,单凭以上技巧是不够的,还得经过长期的积累。

阅读指导三:中考专家解密作文阅卷老师“三眼淘汰法”

作文阅卷老师在多年的评卷“磨炼”中,早已练就了一套“三眼淘汰法”。你的作文是优是劣,阅卷老师仅凭这“三眼”即可定乾坤。作为一名考生,你一定很想知道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神奇法力?而你要怎样才能逃过这法眼呢?今天就让中考专家来为你解密这“三眼淘汰法”。

“速阅卷法”究竟是怎样做的呢?简言之,就是“三眼淘汰法”。

【第一眼看整体】

主要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布局是否合理——这是试卷出现在老师面前那一刻的第一印象。若字体潦草、卷面肮脏、布局不合理(头大尾长身子小、段少字多密麻 麻),就会让阅卷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厌恶之情骤然而起。此时,阅卷人对你的作文已有了一个极差的印象和不好的分数了,你的作文亦有“全军覆没”或“大势将去”之危险;要想“扶大厦于将倾”,除非你的内容非常精彩,否则,你是难逃 “厄运”的。其实,对“情节恶劣”者,阅卷老师连内容也不看就已经把分数定下来了。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文章的形式美——真正的美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鉴于此,现提出对策:

1、书写认真。字体工整,不草不连;笔迹清晰,黑白分明;字在格内,大小适中;卷面清洁,不涂不抹;字数不多不少(少则“残废”,多则“臃肿”)。

2、布局合理。头尾短小精悍。开头结尾段字数均应控制在百字以内,否则,头大尾长身子小,比例失调,影响美观。

段落稍微多一点。若段落太少,既不美观又无层次感,更让人觉得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一般情况下,千字以内文章分成7段左右为宜。

3、选好文体。一般说来,如果写记叙文,运用小标题、日记体、分镜头式等片断组合法写成的文章清爽直观、疏密有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给人整体美感的效果,易引起阅卷者的兴趣。

【第二眼看审题】

主要看文章的审题是否准确、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若审题错误、角度失当、立意不明等,即平时所说的“跑题”,那你的文章也就没戏可看而被立即判为“死刑”,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等,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矣!立意时一要善于“化大为小”,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好文章。二要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另外,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考场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否则,让阅卷人不易把握;再说,当时天气热,任务紧,谁愿通过反复阅读来琢磨观点、概括中心?那么,你的文章就有可能成为阅卷人的“笔下冤魂”。所以,最好能让阅卷人比较容易地明白你的观点,要做到这一步,有如下对策:

1、如果是自由命题作文的话,则需精心打造标题。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诚信照汗青》、《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问君哪得暖如许,为有爱心活力来》、《理想海阔凭鱼跃,选择天高任鸟飞》、《感情是帆,认知是船》、《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等。其中“诚信”、“爱心”、“选择”、“感(真)情”、“认知”、“理智”就是切题的字眼。这些标题,既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又文采斐然、光芒四射,怎能不让阅卷人眼前一亮,大为振奋!

2、巧妙运用题记。如高考佳作《华容道》,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作为题记来开篇明旨: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用心写好首尾。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老师寻找文章观点的“战略要地”,所以,如果写议论文,最好开头用言简意丰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以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另外,还可在文中反复紧扣文眼。

4、选择适当文体。如使用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从而使主题集中、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5、少写心理感觉。感觉这东西,往往是说者清楚,听者模糊。写多了,易陷入“隐晦”,让人误认为“跑题”。因此,建议大家该叙事时叙事,该说理时说理,该抒情时抒情,千万别“跟着感觉走”。

【第三眼看选材】

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若选材不能说明观点,则属牵强附会;若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若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鉴于此,建议:列一个材料菜单,当我们围绕立意选出材料后,不要急忙下笔,要进行一番分析、比较和筛选,力争既切题又新颖独特。

如果说,前两眼淘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那么,第三眼淘汰的就是平庸之作了。当然,并非经过这三眼的检验,你的作文就能得高分了,老师还会通过第四眼、第五眼甚至两三遍来看你的立意是否高远,构思是否新巧,语言是否有文采等等。然而,可以断定,如果你的作品能经得住这三眼的检验,分数也不会太低了。

写到这儿,或许你会说,作文的规矩也太多了,不错,考试作文依然是“带着镣铐跳舞”——既要符合应试作文的要求、规矩,又要跳出激情,舞出精彩。这其中的奥妙,就看你的适应与创新的能力了——适应者生存,创新者取胜!

阅读指导四:自我训练提要

1、我的语言很精彩;

2、主题应该这样写;

3、我也很会选素材;

4、情真才能取高分;

5、想象也能飞起来;

6、我的文章结构好;

7、我的细节作用大;

8、乌鸡怎样变凤凰。

阅读指导五:零距离欣赏满分作文

【满分作文一】 爱是浓烟一缕,回头一瞬„„

人们常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也有人说,父亲是家中的精神支柱,是全家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

抽烟

在他人心中,父亲如风雨中昂立的军人,父亲是悬崖边挺拔的青松,总之父亲是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在我心中,父亲只是一个烟鬼,正宗的烟鬼。他那早已被烟熏得焦黄的手指如今还一刻不停地夹着一支卷烟。

父亲爱抽烟,一直就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在他的身上都有一股浓浓的烟味,让我无法承受的一股烟味。尤其在临近我上学的时候,那股烟味变得更浓更令人难以承受了。此时的我,因担心学费未凑足而焦虑不安,而老爸他却还在悠闲地抽他的烟,似乎对我的事漠不关心。见他整天在深深地吸烟,然后又轻轻地吐出来,我恨不得把他赶出家门。此情此景,真让我欲哭无泪,欲恨不忍。难道这就是我的父亲?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他如此的“伟大”,我还有何话可说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被按时送到了学校,这让我迷惑了。我似乎正在慢慢察觉:在他深深地吸烟的同时,他也正在深思熟虑,在默默地担忧。再次回味那股烟味,发现了它有了一点淡淡的清香;再看到那缕烟影,我感觉到了其中笼罩了父亲的许多愁思。

回头

又一次父亲送我来校,临走时,他照旧没说什么,连一点笑容也没留下,转身便走了。面对如此冷淡的父亲,我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突然产了一个念头:去偷偷地监视他。正当他走到转弯处时,他停了下来,回过了头,只见他那充满深情的目光似乎在寻找什么,哦,是想再看一眼他的儿子,然而却没看见。他又转过头来,我终于被他发现。从他脸上终于隐隐呈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笑容,那笑容如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一样短暂,一样难得。从他的那双眼中,我终于发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无私的爱。

从此,这一精美的动作便深入了我的记忆宝库。多感人的一次回头!

终于,我彻底领悟了:我不是缺少父爱,而是缺少发现,那烟味充满浓香,那回头充满深情。同时我也理解了父爱:父爱如山,父爱似海,父亲冷淡的外表里装的是颗赤热的责任心,是颗真诚的爱子之心。

试问父爱今何在?尽在一缕浓烟中,尽在回头一瞬间。

【满分作文二】 爱是爸爸掐掉的烟头

他,我的爸爸。

她,我的妈妈。

他们,虽然是夫妻,但不可避免地为些琐碎的事吵架,例如,爸爸爱抽烟。

他们,那样频繁地争吵,那么他们之间会有爱吗?

爸爸可以说是一个嗜烟如命的人,他也总是在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告下一次又一次地偷偷抽烟,妈妈不是没有想过让爸爸戒烟,可那过程,爸爸实在太痛苦,妈妈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有些于心不忍,于是,戒烟就那样失败了。

夏末的夜晚,说不上冷,但风顺着领口刮进脖子,总会稍带些凉气,同样的,依然很刺骨,伸手搂了下自己,把脖子悄悄缩进领口里,想要搏得些温暖。爸爸在前面快步走着,我只得在后面紧紧跟着。妈妈,住院了。多想晴天霹雳一般打击着我们这个家庭。

医院,这是个不被人喜欢的地方,我讨厌这里消毒水的味道,我讨厌这里无处不在的白色。妈妈刚做完手术,穿着蓝白条纹的病号服,就那样静静躺在病床上,整个病房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声音律动,看着爸爸紧皱的眉头,我能清楚的感觉到他担心妈妈的心绪。爸爸本能的拿出一支烟,点上,这时,“咳咳。”妈妈不自觉地咳嗽了一声,爸爸看了一下手中的烟,坚决的掐掉了。转而又望向妈妈,紧紧握着她的手。

紧皱的眉头,担心的眼神,满脸的愁容,这无不昭示着此刻爸爸是有多担心妈妈啊。还有刚刚掐掉的香烟,想想妈妈住院这几天,爸爸没有抽过一支烟,没睡过一次饱觉。爸爸是有多爱妈妈的啊!

有时候,爱,也许不用语言也能表达得很真切,这份沉甸甸的爱,是属于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寄托在行动上。

这份爱啊,是多么的无与伦比啊!“嗯?醒了。”忙转过头去。爸爸笑了,那样灿烂!妈妈笑了,那样美好!

爸爸的大手紧紧握着妈妈的小手,这份爱啊,我想我是了解的深刻了。

【满分作文三】幸福就在我身边

在成千上万的家庭里,有贫穷的家庭;有富裕的家庭;有幸福的家庭;有普通的家庭„„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使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小时候常在电视上看见那些有钱人过上舒服的生活,他们吃香的、喝辣的,有钱花不尽,先要什么就有什么;这真令我羡慕不已啊!当我把自己的生活和有钱人的生活比起来的时候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呀!我顿时感到失望啊。我常埋怨道:“唉,妈妈为什么你不给我一个幸福的生活,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个和有钱人一样的生活呀!”妈妈火冒三丈地说到:“儿子呀!你不能那么贪心呀!你有吃有喝还有书读已经很好了,不可以得寸进尺呀!”一天,我想出去玩的时候,外面刚好下雨了,我只好在家玩了。我打开电视机,干好有新闻,那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们一家三口,父母都因为去年出车祸而残疾了,而不能行动;儿子只有十一岁,由他自己照顾全家人,他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去煮早餐给父母吃,父母和自己的衣服全都是自己洗。他不仅不能像普通过生活,也没书读。看到这里我看不下去了,我又把自己的生活和这位小男孩的生活比起来,我简直比他幸福上百倍呀!我才知道自己有着幸福的生活,我才知道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份幸福的!

我知道了做人不能贪心,要对自己的事件要有满足感,不要太过失望!我也明白了一句话“做人不可以得寸进尺”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在我身边的幸福!

【满分作文四】幸福就在我身边

幸福是什么?我一直在追问,在寻找着我认为属于我的幸福。

我曾问过妈妈:“幸福是什么?”,妈妈总是笑着,含糊地告诉我说:“现在家里为了满足你的愿望,给你买这买那,这就是你的幸福呀!”

小时候的无知、好奇,让我认为妈妈说得就是对的。可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所学知识的增加,心里也知道了许多事情,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知道了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幸福可以是父母给予你的,也可以是外人给予你的,只要学会发现和感知,每天你都会觉得是幸福的。

近来,我从我们家感受到了这样的幸福。我们家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三口之家,但是我们家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宽裕,可是爸爸、妈妈为了我的学习,不顾一切代价,把我送到 这所贵族学校读书,爸爸和妈妈却每天都省吃俭用,他们甚至都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新裤子。

可我有时还惹他们生气,让他们为我的身体和学习操心。

在我的记忆里,从小到大,我都是多灾多难,三天两头生病,人瘦得就像非洲难民。家里有好吃的,总是可着我先吃,一日三 餐换着花样给我做着吃,即使现在我都长成大小伙子了,他们还是那样依然如故地照顾我,特别是每到周末放学回家,爸爸妈妈顾不上一天的劳累,下了班还要为我再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可他们却不肯多夹一口,总是把那些好吃的、可口的饭菜不停地往我碗里夹,妈妈还微笑着看着我把那些饭菜吃下去,此时我却已是泪水充满了眼框,是爸爸妈妈的爱让我感到幸福,我的眼里是幸福的泪水。

星期天的早晨,我跟着爸爸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一路上妈妈拉着我的手,我一手替妈妈拿着菜口袋。口袋里买了些都是我最爱吃的菜,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从前的邻居阿姨,阿姨大惊小怪地问妈妈:“哟,你的儿子长高了,上中学了吧?”妈妈笑着回答:“是啊,都上初一了。”“啊,你聪明的儿子都会帮你干活了。你真幸福!”妈妈没有回答,她笑了,妈妈笑得很开心,此时此刻我觉得妈妈是最幸福的,而我从中也感受到无限的幸福,是父母带给我的幸福!

在学习上,我以前的数学学得还算可以,可前一个阶段的单元考试,我的数学没考好,数学成绩却一落千丈。家长会后,爸爸并没有打我骂我,而是语重心长地跟我谈了很多,分析了考试失败的原因,找出了不足,还给我介绍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鼓励我不要自报自弃,要我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认真听好每堂课,学会利用时间,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取有效的学习成果。父爱的深厚和宽容,让我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更深深地感受到父母所带给我的幸福!

啊!幸福原来就在我身边!

初一作文期末复习指导材料范文 第2篇

复习重点: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对本册教材要求掌握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复习板块;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同时注重归类复习方法的总结,(4)宿

①住宿 ②一宿sù③宿舍 ④宿营xiǔ

(二)字词。

复习重点:熟练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对要求会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汉语拼音。

复习重点:巩固汉语拼音,能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并能准确地书写音节,落实汉语拼音的正音和辅助识字的功能。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惟妙惟肖(xiāoxiào)威风凛凛(lǐnlín)湖畔(pànbàn)

体态纤细(xiānqiān)汹涌湍急(duān tuān)提供(ɡōng ɡîng)

脍炙人口(kuàihuì)猝然而至(cuìcù)号召(zhào zhāo)2.给加点字注音。

尴尬()懦弱()愚蠢()警惕()

3.看拼音,写词语。

xīshēnghú lujià zhínǎo nùsècǎixīn shǎng

()

()()()()()

biàn rènníngjiéqíjìbǎo kùhōng zhàyīng xiïng

()()()()()()

4.照样子,根据多音字的读音将词语归类。(1)朝

例:①朝霞 ②朝夕zhāo①②③朝鲜 ④王朝cháo③④(2)恶

①厌恶 ②恶心è③凶恶 ④恶习wù⑤恶毒 ⑥深恶痛绝ě(3)给

①补给 ②给养ɡěi③给予 ④送给jǐ的字能够达到书写准确、规范、美观,并能在语文读写实践活动中积累和运用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1.按音节在()里填同音字组词。

wù错()人()可()服()()解

huī光()()手()尘春()指()

2.区别组词。

燥()综()瑰()殊()

噪()踪()魄()株()

躁()棕()鬼()珠()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奇迹一()小城一()玉米一()钢琴一()大楼一()掌声一()油灯一()机枪一()阳光一()贝壳

一()选票一()音符一()乐曲一()字典一()秀发

渺茫的()()的掌声柔和的()粗壮的()

激动地()激动得()()的山岭()称赞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舍()忘()奋()顾()()义()为()钧()发

得()忘()()墙()壁流()忘()救()扶()5.照样子写成语,注意加点的字。五湖四海水平如镜翩翩起舞小心翼翼

()()()()

()()()()

6.从括号里选择准确的字,画上“√”

(1)“六一”那天,老师(代带)领我们去文化

馆参观,他(在再)三叮嘱我们要(尊 遵)()——()()——()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人们看到()的小草()钻出来。(扩句)

守纪律。

(2)在学习上要(刻 克)苦钻研、虚心求教,(即既)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要下决心(刻克)服。(3)王辉眼睛里闪烁着喜(乐悦)而激动的光(茫芒),他迈着(坚监)定的步子走上讲台,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三)句子。

复习重点:学习使用关联词语,掌握常用句式,能按要求写句子,会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

A.因为„„所以„„B.只有„„才„„C.不但„„还„„

(1)()具备自信素质、又能敢于坚持真理的人,()是真正的世界一流乐队指挥家。

(2)陈明()积极锻炼身体,()身体很结实。

(3)机器人还将走向社会,加入人群。()有服务周到的售票机器人,()会有“嘴”巧“手”勤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它能按主人的指令做事。

A.宏伟B.雄伟C.宏大

(1)初上黄山,我就为黄山松那()的气势所折服。

(2)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瑰丽的壁画。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的万里长城。2.从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1)建筑物上的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很模糊。

()——()()——()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仿写句子)

(3)雨越下越大,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改成比喻句)

(4)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改为反问句)

(5)人把陶罐捧起。(改为被字句)

(6)新型的玻璃阻挡了强烈的阳光。(缩句)

4.读句子, 在()里选填“的、地、得”三个字。

我()心疼()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往下流。多么坚强()同志!为了我这样()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草地夺去了生命!

5.给下面句子填标点。

黄山归来不看松是啊黄山群松的气魄天下何处能再现黄山松那生命的活力又有什么地方的松树能与之相比呢

二、阅读积累

复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按要求背诵和默写指定的课文和段落,有一定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积累。

1.古诗积累。

(1)默写下列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梅花》《幽兰》《竹石》《菊花》(2)补充诗句,体会含义。

① 遥知不是雪。②,求者遍山隅。③,任尔东西南北风。④ 不是花中偏爱菊。⑤ 生无桃李春风面。2.名言警句对联的积累。(1)填空。

凡任天下大事者。谁自尊。,登楼待鹤归。

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

(2)在本册教材中,使你感受最深的诗句或名言是:。

(3)请你为世界环境日写一句宣传口号:。

3.课内阅读积累。

(1)默写课文语段。(要求书写认真规范,写清标点)

《莫高窟》第三自然段和《哈尔威船长》的最后三个自然段。(2)按原文填空。

站在长城上,()脚下的方砖,()墙上的条石,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单看这()的条石,一块就有()多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无数的(),一步一步

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和智慧,才凝结成这()的万里长城。

4.课内阅读连接。

(1)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①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覆盖:

晶莹:② 将军为什么“愣住了”?

③ 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

(2)“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害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① 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我感受到陶罐是一个的罐子,铁罐是一个的罐子。我更喜欢罐,因为。

② 给第三自然段加标点。③ 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轻蔑——恼怒—— 反义词:傲慢——懦弱——

5.课外阅读。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片段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甲]在桥底中央,左手[乙]起炸药包,[丙]住桥底,右手猛地一[丁]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① 请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动词,下面正确的一组是()A、立、举、抵、拉B、站、举、顶、扯 C、站、托、顶、拉D、立、拖、抵、拽 ② 文中省略号表示()A、说话断断续续B、话语突然中断 C、省略后面内容D、时间的延续

③ 用“”线画出描写董存瑞神态的句子。④ 根据短文的内容,把文中的疑问句改为设问句:

⑤ 这段文字主要讲董存瑞()

A、炸暗堡的困难B、放炸药包的困难C、炸暗堡的经过敬重卑微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的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他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注释: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①用“√”把短文括号中的用得恰当的词语画出来;在第8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②“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

③ 第四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于前文第段相照应。

④ “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文中的话回答。)

⑤ 你最敬重卑微者的那一点,为什么?

三、表达应用

复习重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习作热情。

1.口语交际。

复习重点:能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自我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在交流中认真倾听,积极应对,注意运用礼貌语言。

(1)复习本册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

(2)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和残疾人运动会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现在请你也做一次赛场解说员,选择一项你熟悉的项目,进行比赛现场的解说。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发言。

(3)在本学期学习的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课文,那么,你喜欢的是哪一课?为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收获或感想?先同桌互相交流,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2.习作。

复习重点:结合本册教材中的习作训练,指导学生写好不同体裁的作文,训练时以写实和读后感为主,让学生把观察生活的见闻与感受真实、自由地表达出来。同时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1)在21世纪,人类的许多幻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世纪科技的新成就,写一篇想象作文,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出来,题目自拟。

(2)在本学期学习的课文中,哪一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感想部分要写得具体充分,其他相关内容,尽量可能写得简略些,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四、综合性学习

复习重点:落实教材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通过谈人们最关注的事、办花卉知识墙报、集体合作做有益的事情、开展读书交流会、填写读书卡、搜集名胜古迹图片文字、做关爱他人的善事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强化各种知识的实践积累,开阔学生视野,鼓励自主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召开“牌匾名字的由来”调查活动,街面上的每个牌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都可能隐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可以分小组进行,多方收集信息,整理后班级召开交流会,使同学们感受牌匾文化的魅力,提高综合性学习的质量。

2.“从景点门票中感受自然”,引导学生搜集各种旅游景点的门票,整理成册,可以一人一册,或一个小组成一册,除介绍景点的内容以外,如果是亲自到过的地方,还可以启发学生说说游览感受体会等,进一步了解感受大自然,激发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尊重卑微》专项练习及答案(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5)()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tī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2分)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2分+2分)

■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2分+2分)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ítī

2.如果„„就„„不是„„而是„„

3.比起蚂蚁,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4.■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蚂蚁如果都单独地离开火海,将无一幸免;抱成团以后,外面的蚂蚁可能被火烧死,但里面的蚂蚁就可以活下来。抱成团是一种保护措施,所以说是一种智慧。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5.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6.我想到了抗洪战士,他们不顾危险,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怕苦,不怕累,日夜不停在抗洪最前线。他们为了集体的利益,完全不考虑自己,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梅花幽兰竹石菊花

(宋)王安石陈毅(清)郑燮(唐)元稹墙角数枝梅,幽兰在山谷,咬定青山不放松,秋丛绕舍似陶家,凌寒独自开。本自无人识。立根原在破岩中。遍绕篱边日渐斜。遥知不是雪,只为馨香重,千磨万击还坚劲,不是花中偏爱菊,为有暗香来。求者遍山隅。任尔东西南北风。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高风亮节: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

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广,形容十分谦虚。

七律•长征枫桥夜泊乌衣巷早发白帝城

毛泽东(唐)张继(唐)刘禹锡(唐)李白

高考材料作文复习指导 第3篇

一、成也审题, 败也审题

审题是写作的门槛, 通过审题可以检查出作者的思维走向和思维能力。当前学生在审题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1) 眼光狭窄, 想不到更广的范围; (2) 认识肤浅, 想不到更深的内涵; (3) 理解错误, 想不到命题者的意图, 导致失分。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

1. 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内涵。

全面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内涵就要在所给材料上下功夫。准确全面至少包含以下因素: (1) 内容要求, (2) 范围要求, (3) 立意构思, (4) 格式, (5) 字数, (6) 其他要求。有了这些因素, 全面具体就变得比较具体了, 学生的审题也就容易操作了。

2. 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材料的内涵。

作文材料来源广, 材料有一定的隐蔽性, 也要经过一番审视。本次六区联考作文所给材料主旨本不难理解, 而且角度多样, 谈团结、爱心、互助、坚持、领导等皆可, 尽管这样, 仍然有部分学生甚至文笔还相当不错的学生写偏题, 造成非常遗憾的失分。怎样审视材料呢?对单则材料, 我们可以用多项思维来分析, 挖掘其内部蕴涵, 下面通过实例具体说明。

材料:有一个鲁国人, 擅长编织麻鞋, 他的妻子擅长纺织白绸。他们想把家搬到越国去, 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是穷困不堪了。”鲁国人问是何道理, 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 而越国人却赤脚走路;白绸是做帽子用的, 而越人却不戴帽子, 你们夫妻在越国无用武之地, 怎会不穷呢?”

横向分析: (1) 从鲁国的角度看, 鲁人的特长是什么?以他们的特长到越地会有怎样的结果? (2) 从劝告者的角度看, 她劝鲁国人不要搬到越地去的理由是什么?这使你认识到什么道理?

这样横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思索材料的含义。

纵向分析:设想鲁人听了劝告后, 是去还是不去越国?各有怎样的结果?

这是用恰当的想象作深入思考。

综合分析:将横向和纵向思考综合思考, 可以比较准确深刻地确定作文的立意;如何发挥才干, 如何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 以及掌握信息的重要性, 等等。

逆向分析:如果想求得新意, 还可以逆向分析:鲁国人到越地去一定会受穷吗?鲁人可能会富起来, 因为越人不戴帽子, 不穿鞋子, 鞋帽业更有广阔的市场;正因为披发赤脚并非文明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 必将逐步改变, 所以鲁人特长也可能会大有用武之地。

用以上的多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作文立意也就容易确定了。

但是有时候作文提供的材料不止一则, 这时又如何审视材料呢?这里最关键的是要找出一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概括出这组材料的一般道理。

寻求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定要异中求同, 异中求同的思考主要依赖发散思维, 跳出材料本身, 在更广阔的范围思考。

有这样一组材料: (1) 作家丁玲, 十年浩劫的折磨, 使她留下了难以忍受的腰痛病, 不能伏案写作, 但她不甘心文学生命的终结, 自己做了一块特殊的写作板: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 凿上四个眼, 系上两条带子, 套在双肩上, 在上面写出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2) 杨荫榆自“女师大”事件被“打落水”后, 先后在苏州女师, 苏州东吴大学任教, 日寇攻陷苏州时骂敌, 于1938年被日寇杀害; (3) 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之一,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 晚年被解职后生活贫困, 疾病缠身, 处境尴尬, 但断然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

这三则材料虽然庞杂, 看似有不同的命题,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保持晚节, “夕阳无限好, 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此类材料作文虽然内容烦杂, 实则与单一的材料作文差异不大, 因为它是在同一观点下统辖的众多材料, 好比我们选用一个观点, 论述过程中引用众多材料一样, 只是调换了位置而已。

二、调动储蓄, 冲出平凡

在本次作文阅卷过程中, 许多教师都有共同的见地:出彩的作文太少, 太多人云亦云, 比如“团结就是力量”“一根筷子易折断, 十根筷子难折断”这些句子, “汶川地震”“蚂蚁抱团闯过大火”等事例被考生滥用, 造成阅卷老师视觉疲劳, 因此都只能得个中庸的分数。

人云亦云是一种保守的思维方式, 它限制了思维者的活动, 总是在固定的圈子进行, 怎样才能“出新”呢?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

1. 组织学生多读书。

不读书或少读书必然缺乏原材料, 也就会出现别人想到的材料你也想到, 当然就人云亦云了。比如有个考生谈到张爱玲和顾城的例子, 这位考生一定是读过两位作家的作品, 或者看过介绍他们的有关书籍, 这样的文章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这篇文章显然就在众多的平凡的考卷中脱颖而出, 获得较高的分数。当然, 只读书还不行, 还要边读边想。读书好比工厂进材料, 分析就像对材料的加工。如果只读不分析, 就无法汲取写作的营养和方法, 就无法下笔如神。

2.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个人要有独到的思想认识, 就必须对周围的人事热情关注。现在的中学生一谈到作文就头疼, 认为无话可写, 这就是生活的贫乏。

三、积极防止, 冲出误区

1. 题目俗套雷同, 拟题不当。

自拟题目首先要准确, 其次要生动形象。可是有的学生为了讲准, 就选一个说错不错说好不好的题目, 比如这次的六区联考就有不少这样的题目《谈团结》、《团结就是力量》等, 这就犯了俗套的毛病。俗套与新颖之间虽然很难用语言表达来区分, 但两个题目放到一起比较, 谁优谁劣还是很容易区别出来的。

有些学生的拟题甚至出现不准确的现象。题目与内容不合或者用词过大或过小的现象都有。

2.“三段”模式。

每次考试, 不少学生在写议论文时总跳不出“三段”模式, 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选用具体事例论证, 第三段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

复习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但不是唯一的形式, 比如贾谊的《过秦论》, 其论点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总结出来的。又如, 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的论点却是在批判送去主义以后, 也就是在“破”之后才“立”出来的。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这样的现象, 有些学生无话可说, 就拼命用例子来填塞, 一个不行两个凑, 两个不行三个够, 看看约摸字数差不多了就匆匆结尾, 缺少必要的道理分析, 简直就是故事大串连。还有些学生估计是积累不够, 在一篇文章中反复空洞地说教, 翻来覆去就是那些话, 凑足字数完事。对于以上情况, 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一篇文章中论证方法综合使用, 论证方法不是只有举例论证或者道理论证一种, 两者应兼而用之。另外,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也是很好的论证方法。对于后一种情况, 还应该指导他们多读书, 加强知识储备, 实在不济, 大脑中强行记住十几则材料, 到时候灵活运用即可。

材料作文的范文与升格(一) 第4篇

寻路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陈芸海

在悲鸣着的风里捕一缕《广陵散》的余音,在哀啸着的竹林里捉一抹玉山般挺拔的背影,我想起了你,嵇叔夜。(《广陵散》、竹林,非嵇康莫属,以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活动背景,自然引出其人其事。)

你的名字多与“狂傲不羁”四字相连,你醉酒,你打铁,你轻漫(“漫”应改为“慢”。)钟会,你与山巨源绝交。(连续四个短句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句句都是嵇康的经典事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和对人物的了解。)我似乎能看见你英挺的脸庞上,那一腔宁折不弯的傲气。我更懂,你的狂放不羁实是你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挣扎。那个动荡的年代折辱了你的才气和高志,隐匿了你的雄心和抱负,(“黑暗现实”、“动荡的年代”合乎材料中“纸龙”腹腔的特点。)你只有服五石散,在片刻成为强者的虚幻里寻得一星半点的满足。(“只有”、“强者的虚幻”用字准确而有表现力。宁折不弯、狂放不羁而又无力摆脱困境的嵇康,与材料中拥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却最终闷死在纸龙腹内的蝗虫何其相似。)

在荒芜着的旷野里探一条歪斜的小路(“探”、“路”巧妙地呼应标题。),在寂静着的街巷里听一场撕心裂肺的痛哭,我想起了你,阮步兵。(格式上,呼应第一节的写法,使得两个人物的出场读来具有整体感。)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巧妙引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与上一段衔接,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你肆意洒泪,为才女,为路绝,为你自己,你恃才自负,却生错了时代。你游戏长平,不过十日,已见你才智之高。只是,你为时所困。我懂,你的泪是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你呕出的血,是你真情一片亦是无处疏(“疏”应改为“纾”。)解的愤恨。辚辚的牛车上,你痛哭,以泪妄想与时代抗争。(“肆意洒泪”、“游戏长平”同样高度概括了阮籍的真性情、高才智,一如材料中蝗虫的优势,“生错了时代”、“黑暗现实”也没有忘记点出类似纸龙腹腔的时代背景。)

嵇康,阮籍,我哀悼着你们至情至性的生命,哀叹着你们令人惊艳的才华,却哀痛着你们的不知冲破枷锁。(“哀悼”、“哀叹”、“哀痛”把感性的同情与理性的批判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同时以转折副词“却”强调了后者,写出了思考的力度,引出下一个层次的论证。)

魏晋不安,却人才辈出。谢安风流,淝水一战尽显其才智;王导稳健,朝中元老无人不服。就连篡政的王莽,那一股豪气都让人忍不住想叹一句:“奸雄!”他们没有被时局所困,而是用才智,用气吞天下的气魄驾驭(相当有气势的用词。)了时代,成其大志。(同是魏晋人物,处在同样的时代而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与嵇阮形成对比,恰似同处纸龙腹腔中青虫和蝗虫的对比。)竹林里的酒醇美浓烈,却只能让人醉去,梦一个盛世。倒不若金戈铁马,高堂之上,用自己满腔热血浇铸一把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用如玉高才救天下苍生,换一个清白之世。(比喻精妙,多处暗含典故,文采斐然。)

也许时代是一间上了枷锁的牢笼,嵇阮刚烈,撞得头破血流却最终困死其中,他们没有用有力的武器去砸破牢笼,没有用高绝的心智去解开锁扣,于是他们变成牺牲品,只化作竹林里似泣的风声,未能高歌于时代巅峰。(比喻手法,处处讲嵇阮,讲魏晋时代,处处合乎材料中蝗虫、长龙腹腔的特点。)

写及此,我又想起穷途的阮籍,那一壁坚硬的墙,只需要他奋力的一凿,又或拐一个弯,就又是一条光明的路了。(“凿”、“拐”不同于上文的“撞”,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用词精准。“写及此”、“又想起”跳脱挥洒自如,呼应上文而又更进一步地进行分析,思维严密深透。)

不是无路,只是需破,需探。(篇末点题,语言干练,明确中心,收束全文。)

【总评】

该文评为一类卷,68分。

按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的等级要求,凡切题、选材有特色、语言有文采或思想深刻、结构严谨有特色的作文,即可判为二类以上等级,二类卷分值为57~63分,一类卷分值为64~70分。

本文准确把握了材料的核心立意——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写作过程中,虽没有对材料的直接分析和联系,却处处暗合,做到了“高水平”切题;选用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谢安等人的事例,摆脱了一般的应试作文选材陈旧或雷同的弊病;作者对那个年代的人物颇有研究,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巧用修辞,显示出很强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收放自如,前呼后应,看似随意却又匠心独具,或并列或对比,层层深入,细致剖析,体现了思维的深度。整体来看,可归为一类卷最高值。

原文有两个错别字,每个扣1分。

【升格作文】

智与力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刘里千寻

力量受人们的崇拜由来已久。从原始部落那些象征自然之力的猛兽图腾,到现代奥运会中人之力的展现,力的能量在每个人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思维开阔,纵观古今,仅仅围绕关键词之一“力量”。)

为何尚力?(挖掘原因。)大抵是因为力可以征服。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力能转移磐石,扫除前进途中的困难,这些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空凭一身力真的能征服一切吗?(轻轻一转,提出质疑,引发思考。)不然。且看项羽何等英武有力,一路破关斩将,却让市井出身的刘邦绕了道,先占了咸阳。北魏苻坚恃八十万雄兵力勇,自认为破晋指日可待,却被谢玄八万北府兵杀了个落荒而逃。个中缘由不得不让人玩味。(继续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原因,思维层层深入。)

刀,剑,泛着冷冷的光,战马长嘶,勇士怒吼,号角长鸣,这样的力量不禁让人血脉奔涌。战场之上,看得见的是力的厮杀,隐藏背后的却是智的较量。(精彩!)苻坚不听劝阻,执意在北魏根基未稳时发动战争,这已是不智。再有见江边对峙之势,自以为退兵十里更突显自己的优势,却不料正中谢玄设下的圈套。结果自然是“投鞭断流”之师在风声鹤唳之下溃不成军。(单就淝水之战而言,这两段从“智”和“力”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相当精彩。只是回归材料加以对比,如果说苻坚八十万雄兵相当于拥有铁钳般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的蝗虫,拥有的是“力量”,谢玄八万北府兵相当于柔弱却最终钻出长龙的青虫,拥有的是“智慧”,那么,从哪里体现出材料中“纸龙”的所指呢?谁被置于了“黑暗而令人窒息的纸龙的腹腔之内”呢?这里缺少的是对淝水之战中双方所处境遇的考虑。前文对刘邦、项羽的分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nlc202309040802

当天平两侧处于均衡的状态时,运用智慧,一根鸿毛也可拨倒千斤的巨石。力是沙子,散落在海边,智是聚沙的瓶子,只有力被智汇集在一起时,(这句表达未能体现前面比喻的作用,读来有牵强生硬之感,不妨改为“只有用智慧的瓶子把散落的力之沙汇集在一起时”。)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否则,沙子永远只是沙子,任风的吹动,不知去向何方。(这一句读来有偷换概念、对象不明之感。不妨改为“否则,力永远只能是散落之沙,一阵风吹来,就不知去向何方。)

抗战之初,日本号称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确,最先进的武器和中国的土枪大刀摆在一起,(“一起”改为“天平两边”,与下文一致。)重量(“重量”表意不明,可改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且慢,中国人将团结、勇气、救民族于危难的爱国心放上了天平,最后,加上智慧的砝码,反间计,连环计,铁道战、地道战……最终破开了敌人千斤的壁垒。本就师出无名的日本,越战越躁,只能加速内部的崩塌。土枪虽落后,有了智的指引,也未必不是长枪短炮的对手。(这一段

(下转第32页)读·美文3Du·Mei Wen读·美文3Du·Mei Wen读《消逝的钟声》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李军读前思考:在史铁生的散文中,他往往以一颗悲悯的心和一种庄严宁静的姿态来关照这个世界。残缺的生命体表和宽厚而博大的心灵空间,使他能够站在思想的高处,对生命、爱情、信仰和死亡进行不断地追问、思索和自我超越。这篇文章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的往事回忆之中,表达出的却是一种宗教一样的平静和通透。文章第四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铺写了惊动“我”灵魂的琴声和歌声,请分析其艺术特色。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

“它在哪儿呀,奶奶?”

“什么,你说什么?”

“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

“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

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

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史铁生散文》)

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对艺术手法的考查是文本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抓住相关语句,分析判断描写事物的角度、手法。参考答案:1. 由听觉幻化为视觉感受,如“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桌椅、墙壁、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 2. 由听觉化为触觉,如“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3. 从节奏上看,这些句子欢欣、明快,映现着一个初涉音乐的儿童清澈的心灵世界。

nlc202309040802

(作者:李军,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读《幸福铃声》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李军读前思考:本文写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女大学生,每个周末给父亲“打电话”报平安,父亲跑十里路去镇上的小商店听女儿的电话铃声,却从来不接电话的故事。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文章以“幸福铃声”为题,可文中的父亲却从未接听过女儿的电话。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幸福铃声”的理解。

幸福铃声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选自漓江出版社《66个纯情唯美故事》,作者徐薇)

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领悟深刻主题是文本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结合文章内容谈理解,意即不仅要读懂全文表达情感,还要能有条理地梳理,准确地提炼。参考答案:1. 父亲每周去听一次女儿打来的电话铃声,只是为了让电话铃声证明女儿平安。2. 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牵挂;3. 那电话铃声,不再是普通的电话铃声,它饱含亲情,饱含思念,凝聚着父亲和女儿的千言万语,因而成了“幸福铃声”。

初一语文期末作文复习指导 第5篇

一、作文题:

“我眼中的________”

这是一个要求写人的题目。写人的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具体、典型事例来突出。而这个题目“我眼中的________”,最好能够强调出人物在“我”眼中与在其他人眼中的不同。

二、优秀例文:

我眼中的会追求生活的人

初一(7)刘含

我家附近有个洗车行,十分简陋,工人也不多,就连老板也必须要和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工人干同样的工作。不过,这里很受欢迎,来往客人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回头客”。

每次妈妈带我去洗车时,我都会注意到在几个面带严肃的员工中的那个满脸堆笑却也露出一丝正经的脸庞,这人就是这个小洗车行的老板。他身高约八尺,且有一个“非凡”的啤酒肚,远看像个大陀螺,也甚是有老板的范儿。但是走近一瞧,他的皮肤黝黑,也很粗糙,有点驼背,脸上还早早地刻上了皱纹,指甲盖里也都嵌着泥。而且,他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原本花白的衬衫还被溅上了油渍和泥点。这一形象似乎与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一次,妈妈在洗车时与他谈起了有关工资的问题。“我这行赚得怎么就那么不如人意!还没我原来开出租赚的钱多呢!”他猛地一拍大腿,大声抱怨道,随后就是一声发自内心的叹气。妈妈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又继续说:“一次洗车本身就赚不到多少钱,再加上一遇到阴天下雨,生意就更不景气,唉„„,”又是一声叹息。“那你为什么不回去开出租?”妈妈问道。他想了一会儿,嘴角慢慢浮现出一丝微笑。“您别说,我还真没想过回去开出租。干现在这行,不但能尝尝当老板的鲜,还能养活几个工人。更重要的是,虽然每次擦车我自己都一身汗,但看到客人的车因为我的工作显得那么崭新,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痛快、自豪。或许就是这种爱欣赏自己杰作的自恋,而对这行恋恋不舍吧。”

我想,这哪里是自恋?这位叔叔说得很对,人的一生仅是有了金钱和名利就无憾了吗?不,不是的,人活在世上就是要追求自己内心的快乐,同时为别人做出一点贡献,这值得了的。这位会追求生活的老板启示我,不能只拘泥于生活表面的风光,而要真正地了解自己。

妈妈与我上车后慢慢离去,而这位老板,则久久伫立在那里,欣赏着他的杰作,微微地笑着„„

【点评】

本文是一篇有厚度、有深度的写人习作,不同于一般同学写熟悉的老师、同学、亲人„„,刘含选择了写一位不太熟悉的洗车行老板。而她选择突出的人物特点也很特别——会追求生活——舍弃收入较高的工作,选择辛苦而收入较低的工作,只为“追求自己内心的快乐,同时为别人做出一点贡献。”心里想什么,眼睛里才会看到什么,笔下才会有什么,我想刘含同学一定是对生活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她对社会生活中小人物的关注、聆听、思考,流露出初一学生少见的文化深度。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最值得称道的是细腻而具有层次感的外貌描写。她先写这老板“身高约八尺,且有一个‘非凡’的啤酒肚,远看像个大陀螺,也甚是有老板的范儿”,好像这就是我们日常想象中老板的样子,但是她又写“但是走近一瞧,他的皮肤黝黑,也很粗糙,有点驼背,脸上还早早地刻上了皱纹,指甲盖里也都嵌着泥。而且,他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原本花白的衬衫还被溅上了油渍和泥点”,这就使读者很好奇,既然是老板,怎么会这么脏、这么辛苦的样子呢?再往下看。就明白了,刘含的这一外貌描写就是为了突出这老板生活的辛苦,从而衬托出他追求生活的执着。

一般写人作文中的外貌描写,常是例行公事地交代几句,与要表现的人物特点关系不大。但刘含的这段外貌描写,则是完全地为中心服务,这一点十分值得同学们借鉴。

我眼中的泳儿

初一(8)温兆昕

泳儿是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她有点儿胖,黑黑的,个儿不高,说话声音很粗。她总是大笑,笑起来能看到门牙的一道缝。在我眼中,她不拘小节,举止可爱,可是又有一种不易被发现的内秀。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每天早上进教室的情景。冬天的早晨,六2班的同学已经在温暖的教室里开始了晨读。不用说,一定就只差泳儿没来,家就挨着学校的她又一次迟到了。这时,听到远处的楼道里传来一阵踢里哐当的声音。水瓶滚落到地上,书本稀里哗啦从书包里散出来的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近。泳儿就要出现了——突然,教室的门被猛地撞开,一个矮胖的女生,顶着乱糟糟的头发冲进了教室。她穿着深蓝色羽绒大衣,捂着大衣的帽子,帽子上还有两只翠绿翠绿的犄角——这样的打扮哪像个六年级的女生呢!只见她拉着大敞开的书包,红领巾和跳绳拖在地上,同学们仍在读书,她侧着身子挤进过道,碰撞着两边同学的桌子,一屁股坐进她的座位。

泳儿就是这么可爱,但在我眼中,她还有十分内秀的一面。

她对画画很在行,画得可专业呢,让我一直很佩服。可能只有在画画的时候,她才像个细腻、秀气的女孩子吧。她端坐着,两只胖胖的小手托着腮,目光专注而温柔。她安静地坐着,沉思了许久,或许终于找到了灵感,便轻轻拿起一只铅笔,但似乎又不大确定,便又微微皱着眉头,只是淡淡地勾勒着轮廓。她画着,渐渐找到了感觉,脸上浮起一丝浅浅的微笑。周围是很吵闹的,但她心如止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平静地描绘着。于是,那些大胆的颜色和精妙的构图,都经她的雕琢而获得生命般地跃然纸上。

这就是我眼中的泳儿,一个不拘小节,举止可爱,又十分内秀的女孩儿。

【点评】

相比刘含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显得轻松很多,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时而活泼地欢唱,时而静静地流淌,令人觉得心旷神怡。作者写出了一个既不拘小节,又细腻秀气的女孩,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最有意思的事,作者避开了用具体的事——有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来写人,而是选择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场面来精心描绘。

第一个场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笔法用得极妙——“这时,听到远处的楼道里传来一阵踢里哐当的声音。水瓶滚落到地上,书本稀里哗啦从书包里散出来的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近”,读到这里,真令人忍俊不禁,在脑海中开始想象这个女孩的样子。

如果说第一个场面是泳儿给安静的环境带来了喧闹,第二个场面就是她在喧闹中安静的样子。“她端坐着,两只胖胖的小手托着腮,目光专注而温柔„„似乎又不大确定,便又微微皱着眉头„„她画着,渐渐找到了感觉,脸上浮起一丝浅浅的微笑”,这还是前面那个小女孩,“胖胖的小手”细腻地呼应了“一个矮胖的女生冲进教室”,却又有了完全不同的味道。让人觉得这个女孩真是可爱。

美中不足是结尾过于简洁,如果能再简单地修饰一下,就更好了。

我眼中的西蒙李

初一(7)王彦州

西蒙李是我上中学后的第一位英语老师。他的小鼻子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在眼镜的后边,你会看见他那炯炯有神的一双大眼睛。他六边形的脸上表情十分丰富,丝毫不掩饰他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在我眼中,他是位对我偏爱有加的老师。

第一学期,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他的英语课代表。可当上英语课代表不久,我因为数学成绩太差,便想辞去科代表的工作,好好补补数学。但是这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觉得这会让西蒙李很为难。正在我左右为难时,西蒙李看出了我有些心事,就找我单独谈话。在谈话中,我向他说明了我的数学状况,也说出了我想辞职的想法。西蒙李听了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我说:“这件事——我再好好想想吧。”

当天回家后,我忐忑不安,害怕自己给老师出了难题,真后悔说出这些话,但现在后悔又能怎样呢。

第二天上学,到了英语课,西蒙李平静地走进了教室。简单的课前问好过后,他并没有开始讲课,而是郑重地向全班说明了我的情况。老师说我是他的好助手,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课代表,但现在因为其他原因不能继续胜任这个职务„„西蒙李还特意为我准备了一个十分精致的本子,扉页上写着密密麻麻的英文,是他鼓励我的话。西蒙李说这还是他有史以来第三次十分郑重地为学生写话。他那赞许的话语让我觉得脸红得发烫。当我从西蒙李手中接过这本笔记本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强忍着,没流出来,而种种担心和顾虑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现如今,因为辞去了英语课代表,有时间去补数学了,现在数学成绩日益好转,又当上了数学课代表,这也多亏了西蒙李的宽宏大量。他所关心我的不仅仅是我的英语学的怎么样,还有我其他课的学习。有了他,感觉就像有了一位学习的向导,在指引我走向正轨。

西蒙李对我的偏爱还不止这些。从这学期开始,西蒙李要求我每周写一篇英文小短文,并在周一时交给他看。开始还好,但以后越来越难做到,因为随着越往后作业量的不断增加,留给我写作文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但是,每当我把我的作文上交给他时,无论多忙,他总会当天就把它还给我,翻开一看,满满的一大篇批语,还加上我写的有些句子出现的错误,他也一一给我指出。看得出,西蒙李是一句一句给我看的。这不,这一学期,我的英语水平提高了,写作水平也突飞猛进,这也要归功于西蒙李的细心教导。

我们的人文选修课我选的是德语,西蒙李教我们。这次人文选修汇报演出也是由我主持,当我问到是如何选上我时,我听到的是:“是老师根据人文选修的课堂表现而定的”。那时,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德语选修的最后一堂课是考试,而西蒙李不仅没让我考试,还把我推荐到学校,让我当主持人,为的是让我见大场面,而不是一次小小的考试。我当时还为“不用考试”而骄傲,还在西蒙李面前高兴地说道:“我不用考试啦!”而西蒙李却只回答我说:“还会考的,还会考的。”真不知道西蒙李听到我的话之后是什么感受,但我现在懊悔也来不及了,只能怨我知道得太晚了„„

在我眼中,西蒙李是位偏爱我的老师,更是一位无私、真诚、关心学生的人。他以他的行动影响着我、引导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点评】

本文抓住了老师“偏爱我”的特点,写了三件事,字字句句都使读者感受到西蒙李对“我”的偏爱、对“我”的关心。感情真挚、娓娓道来,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

初一期末复习作文 第6篇

唉,好累呀!起早摸黑地爬起来,匆匆洗漱,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去搭公车。拥挤的人群爆满了整个车厢,个个在连声讨论学习问题,若是往日,个个定会悠哉悠哉地谈笑风生。可期末复习又到了,这种颠倒的境况可真是如期而至,但却快的让人喘不过起来。

匆忙的往教室跑,远远就能闻见朗朗书声,洋溢整个校园。赶到教室,径直向座位走去,同学们坐满了整个教室,个个手捧书争分夺秒地读着,没有人会理睬你,甚至连瞟你一眼都没空!这样好的学风,又出现在学期末,不都是因为快要期末考了吗?

伴随着耳边响起的铃声,一张张试卷又飞奔而来,疲惫的同学们发出一声紧接一声的灰色浪花,却顶着两只熊猫眼打起十二分精神,灰灰的眼睛滚着火辣的亮光,坐姿端正而专心致志地做起平躺在桌上的试卷。

以往他们会这样吗?以往的他们个个不是翻书抄,就是教室里爆发接连不断的“纸团”大战;有的还故作生病逃避可怕的考卷呢,第二天来到直接抄老师的答案,省事多了!总算有个A班的样子,原由还不是因为期末复习又到了吗?

天天盯着书本试卷,似要把它们盯透望穿,一刻也不停歇。吃饭想着它,睡觉也想着它,做梦都念着它。

沉重的气氛无论在哪里都如铅般压着我们,催赶我们:“赶快!赶快!”没有往日温柔与万里无云的晴空,只有仰望书本,俯视试卷。这样的偏差,不都是期末复习又到了吗?

上一篇:品社《生命的源泉》教案下一篇: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