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设计

2024-08-11

北京版《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设计(精选7篇)

北京版《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3.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做事情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学重点: 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体会说话做事情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学难点: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做事情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一、检查预习情况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1、读词语:

普林斯顿 蓬乱 一撮 裹 蓄 衣着不整 装束 一塌糊涂

兴奋 埋头沉思 漾出

2、读课文:

再读课文,读准以上强调字的字音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的同学评价。

提示:默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师:按时间顺序,试着将课文分成四部分?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二、指导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二、三段。

(1)提示: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指导朗读:谁能读读这些句子?

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引导:读了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再想想小女孩为什么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4)小结:小女孩第一次遇爱因斯坦。

2.指导学习第四――十三自然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

“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 时的规律。

(4)分角色读第二段,你觉得爱因斯坦怎么样,小姑娘怎么样?

(5)小结:这几个自然段说的是小姑娘第二次遇到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二十二自然段

(1)过渡:第三天,爱因斯坦来等小女孩,他有什么变化?你怎么知道的?

(2)引导:爱因斯坦的工作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怎样乱?理解“一塌糊涂”的意思。

(3)从几次交往中,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关系怎样了。

4、学习二十三自然段。

引导:从妈妈和爱因斯坦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作业:

1.提示: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3.以上的自然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文本分析:文章写的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一名普通的小姑娘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反映了爱因斯坦平易近人的作风。

北京版《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设计 第2篇

第21课《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用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走近那位被全世界人民所敬重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科学界,他是泰斗,令人钦佩、仰慕;在生活中,在小女孩面前,他是一个平凡的老人,需要人的帮助,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或许正是因此,才更加显出他的不平凡与伟大。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字典词典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因此,生字新词环节放到课下学习预习完成。另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也不是问题。但对于刻画人物的方法,学生虽然有所了解,但要学会运用,还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因此,这节课的主要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会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表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爱因斯坦这个人物形象。4.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学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并谈谈自己是如何知道这些知识的。

3.课件展示爱因斯坦介绍。

4.爱因斯坦,一个科学成就卓著的人,与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看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如何遇到的?

指名学生回答。(偶遇,邂逅)

四、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用不同的符号画下来。

2.指名学生读一读写外貌的语句。指导两个词语:一撮、趿拉

指名学生读描写语言的语句。

指名学生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指导读好“嘿!”,体会小女孩的心理感受。

3.课件展示描写外貌的语句,让学生反复读一读。

4.练习说:小女孩回到家是如何告诉父亲她遇到了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先同桌之间练习说,然后再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说。5.小女孩第二次见到爱因斯坦时看到了什么?

屏幕打出爱因斯坦图片及文字,让学生仿写外貌。(用上:还是„„但不一样的是„„这样的语句)

指名学生读一读写的句子。

6.爱因斯坦真的不会穿戴吗?学生讨论。

五、课外作业:

用这节课所学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

六、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

普通

外貌——第一次见到——第二次见到

语言

北京版《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设计 第3篇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 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 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 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 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之中, 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

刘老师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一是认识7个生字, 会写“雪”这个生字;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节课下来, 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我认为本课可以用“细、实、活”这三个字概括。

一、细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刘老师板书美观, 对学生的写字指导“细致”。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 各方面特别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指导, 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最实用的办法, “范写”是低年级学生写好字的关键。在写字教学中, 刘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先让学生发现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 并说说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当学生发现“雨”和“雨字头”的区别后, 刘老师用红笔标出, 在范写“雪”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书写, 注重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中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 在练习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实

本节课主要分为“识字”、“写字”、“精读第一自然段”这三个环节, 每个环节刘老师都扎实有效地进行。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和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刘老师教学生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猜一猜”等方法把复杂的生字简单化, 从而牢牢地留在记忆里。比如说“姑、娘、蚜”用加一加的办法;学习“斑”, 教师结合练习, 让学生清楚分辨“班”和“斑”;学习“盼”, 让学生用“盼望”说一句话,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盼望”是在遥看, 苦等, 所以用目字旁;理解“啄”结合图片, 让学生观察啄木鸟的图片, 更形象地识记“啄”字, “啄木鸟”的嘴最有特点——又尖又长, 所以用口字旁, “啄”右边部分像树干, “点”就像虫子, 啄木鸟正在用又尖又长的嘴巴捉树干上的虫子。学生借助图画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形象地识记“啄”这个字。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有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 与他们进行跨时空的心灵碰撞、情感交流, 在角色换位中,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注重让学生阅读文本, 深入文本。

在教学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 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时, 刘老师抓住“可恶”和“盼望”这两个重点词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朗读。先通过请学生看图, 体会蚜虫的可恶。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蚜虫很恶心;有的学生说:我讨厌蚜虫;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蚜虫很可怕……学生观察图片后对蚜虫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再读课文中的句子时就能把蚜虫的“可恶”读得到位。接着, 刘老师提问:“棉花姑娘, 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在你身上爬来爬去, 你想说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医生治病的急切心情。通过谈感受读, 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为教, 不在于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苦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课弥深, 乃为善教者也。”本课刘老师采用情境法、朗读法等打造了师生间和谐、平等、活泼的语文课堂。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不但可以激发兴趣, 而且可以活跃思维。课堂开始, 刘老师借助课件导入新课, 课件中棉花姑娘的可爱形象一下子吸引学生。结合课件, 在老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中, 孩子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当课件最后出现又白又胖的棉花姑娘的图片时, 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会心的微笑, 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进入这篇课文的情境, 导入新课自然水到渠成。

2.走进文本, 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 拥有自主活动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本篇课文篇幅较长, 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读好课文呢? 课文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 段落相仿, 而且都是对话, 是训练角色朗读的好范例。刘老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小节, 用心读读, 读懂了什么, 告诉同桌。学生读后, 有的说:“我学懂了燕子是吃空中飞的害虫, 他不是不愿意, 是不能帮棉花姑娘治病。”有的说:“我学懂了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棉花姑娘身上的虫他也捉不了。”有的说:“我知道啄木鸟是怎么吃树干里的害虫的。”……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小节学习, 既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朗读, 充分感悟, 又可以节省时间, 避免机械重复地低效率地学习。

北京版《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设计 第4篇

一、 灰姑娘追求平等的意识观念

电影和童话不同,电影中灰姑娘和王子在森林偶遇,王子故意隐瞒了身份,说自己是王宫里的学徒工,这与灰姑娘的身份是平等的,因为灰姑娘是家里的女仆,这就使得王子的假身份和翩翩风度打动了灰姑娘的芳心。在童话故事里,灰姑娘参加王宫舞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对王子的爱慕,而电影中,灰姑娘之所以会参加王宫舞会是因为她想在舞会中可以遇见让她倾心的学徒工,而不是为了去偶遇王子殿下。电影剧本作者特意设计了王子与灰姑娘的初遇情景,特别是王子隐瞒自己身份的环节,这就充分的体现出灰姑娘追求平等的意识观念。假如王子和灰姑娘初遇的时候,王子就表明自己真实的身份,灰姑娘是不会去参加王宫舞会的。

二、 灰姑娘渴望独立的意识观念

女性主义叙事内涵表现为将自己当做独立自主的“另一类”角色,在电影中,灰姑娘的独立意识主要表现为遇到困难时,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坚决不会向男性求助。[2]母亲去世以后,父亲不在家的时候,继母会百般刁难灰姑娘,但是灰姑娘从来没有将这些事情告诉给自己的父亲,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想办法来处理这些问题。当父亲去世以后,灰姑娘再也没有任何亲人了,这时候尽管非常的伤心难过,但是她依然能够照顾好自己,同时还悉心呵护两个姐姐和继母,对她们的日常生活细心照顾。

继母在参加王宫舞会的时候,发现了水晶鞋的秘密,她想用水晶鞋来威胁灰姑娘,试图在灰姑娘和王子结婚以后控制整个王国。当整个王国和王子受到威胁时,灰姑娘没有向继母低头,也没有表现出慌张、害怕和软弱,此时的灰姑娘下定决心以失去与王子相认的机会、牺牲自己的爱情为代价言辞拒绝了继母的要求,使整个王国和王子都获得了平安。这时候,灰姑娘不是需要他人救赎的卑微女性,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拯救整个王国的救世主。

三、 灰姑娘希望自主的意识观念

影片从灰姑娘的婚姻观念和爱情观念上体现出她的自主意识,王子对于自己的婚事不能完全自主,需要得到国王的认可和安排,然而社会地位卑微的灰姑娘却对自己的婚姻和爱情有着独特的见解。

影片结尾设计安排让王子见证灰姑娘穿水晶鞋的场景,这也充分体现出灰姑娘在爱情婚姻观点上的自主意识。王子将自己安排在寻找水晶鞋的队伍里,当公爵知道水晶鞋内幕以后,他极力阻止灰姑娘试穿水晶鞋,此时王子现身希望给灰姑娘一次试穿的机会。在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临的时候,灰姑娘没有过度的欢喜,反而内心却非常担忧。她觉得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家庭出身无法与王子的身份相匹配,当王子认出她的时候,灰姑娘告诉王子她是一个贫民,没有双亲、没有嫁妆、也没有马车,问王子她这样的情况是否会被接受。灰姑娘的疑问、坦白和担心正是她追求平等、独立和自尊的真实想法。灰姑娘希望在王子知道他们的财富、家庭、身份和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能否创造出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婚姻,这也充分的印证了灰姑娘的希望,希望在结婚以前彼此可以真正的了解对方。灰姑娘希望自己可以了解一个真实的王子,在与王子的两次见面以后,她也希望王子可以了解真实的自己,这是因为灰姑娘在和王子以前见面的时候,她没有全部说出实情。灰姑娘的这种希望自己了解王子,同时也希望王子了解自己的观念也表现出了她希望平等的意识观念。

四、 继母萌芽女性意识

影片中的继母是一个反面角色,她对灰姑娘进行了一系列的迫害,使灰姑娘沦落成奴仆。真人版电影《灰姑娘》中,继母对自己的行为解释得比较清楚,丈夫去世以后,全家的生计成了问题,家里没有多余钱雇佣仆人,只有让灰姑娘承担起仆人应该做的家务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继母就是家庭的主宰,然而继母对权力的追求没有局限于家庭。当继母发现灰姑娘的秘密以后,她将水晶鞋紧握在手中,希望借助水晶鞋要挟灰姑娘,在灰姑娘和王子结婚以后她可以变成王宫的总管试图控制整个王宫。继母在要挟灰姑娘的时候,也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讲述出来了。起初她只是想得到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去世以后使她的想法彻底破灭了,为了孩子她又嫁给了灰姑娘的父亲,第二任丈夫去世以后,使她的精神备受打击,进而希望女儿可以获得美满的婚姻来改变家里的境遇。这就不难发现,继母在最初的时候,将生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丈夫的身上,希望再婚可以使自己的过得更好一点,特别是嫁给灰姑娘的父亲以后,她希望借助女儿的婚姻改变家庭的生活情况,两任丈夫的先后离开,使她萌发了女性意识,她发现依靠别人终究不是办法,只有靠自己获得幸福才能长久,甚至她想掌管整个王国,以此来获得终身的富裕。[3]

继母萌发的女性意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继母希望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权力,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来主宰,不再对男性抱有幻想,但是她争取权力和掌握命运的方式依然是依靠男性来实现的。她第一次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子,因此在参加王宫舞会的时候,她告诉自己的女儿一定要保持微笑,注意吸引王子的目光,当她发现王子和灰姑娘独自离开舞会现场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当继母偷听到侍卫长和公爵的对话以后,她在灰姑娘的房中找到了水晶鞋,她又制定了另一个计划,借助灰姑娘和王子结婚来获取她想要的权力。尽管继母渴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她只能是依靠联姻,也就是依靠男性来实现自己想要的权力,她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获得属于自己的权力。

五、 继母女性意识的觉醒

通过继母的表白和制定获得权力的计划,可以发现继母的女性意识在不断的觉醒。她最出想依靠男性获得幸福,最终只能是通过与男性的对抗获得权力,她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力,甚至是高出男性地位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变化,真实地展现出女性主义萌发到发展的演化过程。

尽管继母的女性意识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但是她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她随时关注着女儿们的婚姻情况,希望女儿可以嫁得好。在她的第一次计划中,她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和王子结婚,在尔后的两次计划中,不管是要挟公爵还是灰姑娘,她所提出的条件都是可以给自己的两个女儿找到名门望族的结婚对象。继母自身不断的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力和地位,但是在对女儿婚姻的问题上,她依然表现出没有完全脱离男权控制的思想。

六、 王子对女性的关怀

王子在森林狩猎的时候,他发现灰姑娘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马匹,便上前给予了帮助,这就体现出他对女性的关心。王子解救灰姑娘以后,灰姑娘指责他没有爱心、伤害动物,他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进行解释,这就体现出王子比较尊重女性。甚至后来他将自己的身份进行隐瞒,也是为了让灰姑娘不对他产生敬畏之心,希望可以得到女性的平等对待,这也映射出他对女性的尊重和关怀。影片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子具有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他把灰姑娘当做平等的人来看待,不考虑她的出身、地位和家庭情况。不管是他反对国王的政治联姻,执着寻找初遇的林中少女,还是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前的表白,他都不在乎,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灰姑娘这个女子,他在乎的是灰姑娘的人,而不是她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王子的爱情观念没有门第意识在其中,只是简单的男女平等爱情观,因此王子是一个拥有女性主义观念意识形态的男性。

综上所述,影片中添加了继母的故事情节,这就使得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男权社会里,女性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觉醒的,尽管她的觉醒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影片中对灰姑娘的一些细节改编,使观众打破了以往等待王子拯救的柔弱女性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王子是典型的男性代表,他对女性的尊重、关怀体现出了影片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叙事特点。现代女性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她们渴望被尊重、希望享受平等权利、能够独立自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现代女性的特点。最近几年,华特·迪斯尼影片公司一直对故事片进行着改革创新,2015年3月出版上映的真人版电影《灰姑娘》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点,深刻的体现出当今社会女性在女性主义意识形态觉醒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将后现代女性主义叙事的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使女性主义意识得到萌发和觉醒。

参考文献:

[1]朱姝.电影《灰姑娘》视觉奇观中被凝视的女性[J].四川戏剧,2015(12):129-132.

[3]王晨.新时期《灰姑娘》的影响研究[J].学理论,2015(33):81-82.

北京版《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设想】

1、适当介绍爱因斯坦的杰出成就

2、这是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字,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目前的广大学生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这一大批名人“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上策。

3、课前预习课文,初步熟悉文本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体会造就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并体悟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基本写作特点。说明:

作为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文章,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让学生大致了解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这一教学目标——目前的广大学生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即从学生趣味出发了解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名人的这些“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深入浅出,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调动课外积累,筛选文本信息,以了解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为切入点,展开科学与艺术互补性的思考。

2、难点:从哲学、美学、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深入探究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视学生的具体可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不必强求)。说明:

这篇文章具有思辨性,学生不易把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如爱因斯坦的婚姻家庭逸闻趣事等,巧妙地把趣味性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课外走到课内,从文本中筛选有效信息,整合爱因斯坦一生中科学与艺术的具体表现。同时,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思考科学与艺术统一性互补性的规律,从而水到渠成地把感性的阅读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教学准备】

课前自主分组活动:(提前一周布置)

1、查找有关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就,并制作简单PPT课件。

2、查找关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相关材料并制作简单PPT课件,播放文中提到的音乐。

3、查找文本中涉及的相关的几位科学家的材料并制作简单PPT课件。

4、印发关于作者的资料《我是北大留级生》和写作背景。课后,教师推荐阅读材料(可印发)《科学是美丽的》、《两条相交的平行线》、《科学时代创造科学美》,推荐材料《自然笔记》《基因畅想》、《关上月亮之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科学是美丽的,艺术也是美丽的。然而,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两种美丽置于界限分明的美的两端,就像阳刚之于阴柔、豪放之于婉约……从理论上说,它们确实属于两个范畴。一个以物为尺度,一个以人为中心; 一个追求真实,一个追求美好;一个理性至上,一个感性为尊……然而,就是这么不一样的两种美在同一个人身上却发出了炫目的光芒,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爱因斯坦!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赵鑫珊:20岁那年,我读到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一本物理书;在扉页上,作者用庄子的一句名言作为题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这给了我的精神双重的震撼。第一重震撼当然是这句格言本身所具有的气魄。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人当拥有这般审视天地之大美的心胸,这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只有怀着这一崇高目标的人才有可能作出伟大贡献。为什么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数学、物理教科书的扉页上,不把庄子的这句格言写上去呢?写了,会拔高广大理工科学生的心胸,并造就一个中国的爱因斯坦。第二重震撼,我是从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二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那里第一次知道庄子这句格言的。从那以后,我就没有放松过从中华古诗文中吸收营养。我尤其欣赏唐诗。科技进化一年一个样,但人性的进化很慢,几千年不变。唐诗的每句话都依然让我们那么感动,就像是今天写的一样。它是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宝库。去年有位研究生去加拿大,临行前问我需要带哪些书。我说,至少要带两本:《新华词典》和《唐诗三百首》。不管你原先学什么专业,也不管你身在何处,即便是到了南极、北极,只要你肚子里有几首唐诗,你便是“正宗”的中国人。这是另一种“护照”,无形的护照。

2、全文共18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4段。作者借爱因斯坦回顾幼年往事和经历来切入文章,指出爱因斯坦之天才伟业与艺术、哲学不无关系,而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目前对此的研究却是一个盲点。作者指出“爱因斯坦与艺术”这个话题有两重意义: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对艺术本质的认识。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为了能够说明科学、艺术和哲学是爱因斯坦人生的三大支柱,作者分别选取代表音乐的小提琴《莫扎特奏鸣曲》,代表科学的欧几里得几何,代表哲学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事例展开叙述。三个方面的事例使读者充分意识到仅仅将爱因斯坦定位为科学家是不全面的。

第二部分:第5至16段。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科学与艺术是互补的、统一的。这部分分为两个层次:

第5至8段为第一层:主要叙述了爱因斯坦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仍对音乐和文学有偏爱,在科学研究遭遇瓶颈的时候,艺术往往可以帮助他廓清迷雾,开拓想象空间。

作者选取了三个角度展开叙述爱因斯坦对音乐的痴迷:他欣赏西方古典音乐,认为对所酷爱的音乐家巴赫的任何评论都是亵渎与不敬;不仅仅是欣赏,在科学思想领域迷津密布的时候,他往往亲自操“弓”上阵,借琴弓突出重围;此外,他更是常常与志同道合的普朗克共奏物理学界的高山流水之音。

爱因斯坦对于文学的热爱与对音乐的热爱相差无几。在列举了爱因斯坦所热爱的作家群之后,作者选取了他青年时代与友人朗诵海涅作品的事例,引用爱因斯坦比较高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他的影响后者更重要的评论,这些都直接地论述了爱因斯坦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视。

文章集中大量事例充分论证了观点——科学与艺术可以相通互补,但作者没有停留在事实的介绍与再现上,而是将思考的触角向更深处延伸:“爱因斯坦如此重视文学艺术的作用,对我们搞教育和自然科学的人来说,不是可以引起深思么?”文学艺术究竟有哪些作用值得当下的人们思考?

第9至16段,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主要探求爱因斯坦热爱文学艺术的原因,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价值;并且指出两者之间具有互为促进、统二于一体的关系。这一层划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9至11段为第一个小层次,分析爱因斯坦之所以执著追求科学与艺术,是“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出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出于一种‘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的必要性”。第9段首句语气坚定有力,“绝不仅仅是”不啻于当头棒喝,追求文学艺术不应该是娱乐消遣,而应该是精神境界的提升。排比句的运用使作者的观点得以强调突出。第10段借爱因斯坦自己的论述对第9段的观点加以阐发。爱因斯坦将安逸享乐的“猪栏理想”与对艺术科学目注神驰的人生作比较。第11段作者将爱因斯坦与虚掷光阴之人作比较,更将比喻融合其间,指出人生无止境地从事科学、艺术活动方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12至14段为第二个小层次,分析爱因斯坦热爱文学艺术的第二个原因,他之所以认为文学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是因为文学艺术还有着重要的伦理价值——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一点上,文学艺术的作用往往胜过科学。这一层中作者援引与爱因斯坦有过交往的其观点在爱因斯坦心目中引起强烈共鸣的卡夫卡的见解“把文学艺术看成是探索世界秘密的决定性手段”,表明科学和艺术都是企图表示未知世界的,并且互为补充。而这一点也正是爱因斯坦与艺术具有密切关系的深厚根源。13段上承12段进行总结。14段则通过音乐方面的肖邦,绘画方面的凡·高和文学方面的陈子昂在抒情达意方面是科学所无法比肩而立的比较,照应13段。

第15、16段为第三小层次,分析爱因斯坦热爱文学艺术的第三个原因,指出爱因斯坦之所以认为科学和艺术值得追求,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之美,其产生的美感是相通的。例如几何命题与交响乐,绝对和谐之美不仅表现在科学本身而且表现在追求科学美的科学家身上。当然,相通的前提在于两者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心理背景。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最后两段。这一部分是文章的结语部分,指出写作本文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为什么不能造就出一个爱因斯坦”这一问题;指出造就人才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艺术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再次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教学重点内容。(四)作业

1.在文本中划出9-16段的关键句。

2.概括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选取文本中能揭示作者主旨的句子加以评论。第二课时

(一)分组讨论:

1、学生概括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深入文本中(小组交流,一名代表发言。)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

6岁,学小提琴;(艺术)

13岁,爱上莫扎特;还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科学、哲学)

音乐方面: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他,造诣于小提琴——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催化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

他,倾心于钢琴——扣人心弦——描绘物理学优美的图景

——旨在说明“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是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

文学方面:他,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

他,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

他,崇拜陀思妥也夫斯基:“陀思妥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他,极力推崇文学艺术——认为——确信——宣称——看来

——旨在说明爱因斯坦已将文学当作精神生命的需要,并深深懂得了文学的伦理价值,从而也证明了科学与艺术“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需要不断去追求。

——进一步揭示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深远的内在关系,也揭示了这位科学巨匠酷爱音乐和文学的缘由。

(二)重点研读阅读第二部分内容,概括提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热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筛选汇总:(1)音乐: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小提琴有造诣,于钢琴很倾心,描绘物理学优美的图景。(2)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崇拜陀思妥也夫斯基。

2、音乐与科学的关系是什么?文学与科学的关系是什么?从文本出发,筛选概括找出答案。学生代表汇总:音乐催化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文学高于一切,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是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

3、总结概括: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从文本中分条摘录。组长总结:参考语句:第(3)(7)(9)(10)(12)(15)段中的关键句。

4、交流讨论: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思考——爱因斯坦对于艺术的审美、对于科学的执着的原动力究竟何在呢?请同学们结合语段,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文中包含的深意。边讨论边质疑边解答。组内交流:(1)说明爱因斯坦已将文学当作精神生命的需要,并深深懂得了文学的伦理价值,从而也证明了科学与艺术“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需要不断去追求。(2)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深远的内在关系,也揭示了这位科学巨匠酷爱音乐和文学的缘由。(三)探讨文章主旨:(齐读17-18)

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人文精神也不可或缺。打造科学巨擘,固然要拒绝自身的先天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社会要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空气。小结:

一个唯有以“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并具“善、美、真”的人,才可对艺术不懈地投入——进而树立起科学的美学标准!也才可以对科学不懈地追求——垒筑起艺术的科学高峰!而这份投入、这份追求又分明源自于对祖国、对人民的自觉又无比的爱戴!

在这份爱戴之中,依托于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站立起来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而同时又必然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大写之人!

这,就是爱因斯坦!

(四)拓展延伸深度反思

1、整理汇总课堂内容,对于课堂上有感悟的内容加以思考,总结并写出自己的学后感,课后与同学们交流。

北京版《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设计 第6篇

1. 能自主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聂荣臻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聂帅的人道主义情怀。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题引疑

1. 录像片:百团大战中,战火纷飞,聂荣臻正在指挥战斗,配音介绍战争情况(也可用图片代替)。旨在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让学生大胆质疑。

2. 读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 默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同桌交流、查字典、再读课文等方法均可)。

2.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记号。生生、师生与文本间交流质疑,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悟聂荣臻的崇高,对他产生崇敬之情。

在感悟中读,在读中感悟。

三、细读理解

多媒体展示聂荣臻救日本小姑娘并悉心照顾她们的场景。抓住“聂帅的言行让美穗子一生难忘,一生感激”反复朗读,引发思索。

1. 四人合作讨论:聂荣臻正在指挥部队向日军发起全线进攻,为什么还要救两个日本小女孩呢?他是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读一读,勾一勾,再一边交流,一边理解。通过读课文感悟、看图感悟、抓重点词句感悟(心潮难平,聂荣臻亲自照顾两个日本小姑娘的动作)。

全班交流,通过细读体会到聂荣臻对两个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爱,指导感情朗读。

3. 悬念讨论:聂荣臻为什么要救她们?谈谈你独到的见解。带着这个疑问,引导学生细读写聂荣臻救小女孩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聂荣臻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4. 学习最后一个段,说说聂荣臻是怎样关心美穗子的,体会“每次”、“问寒问暖”、“关心”等词语,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美穗子对聂帅的感激之情。饱含深情地读最后一个段。

四、演读中悟

通过表演诠释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时可分六步:

1. 自选角色(旁白、战士、聂荣臻、日本姑娘等)。

2. 揣摩角色(要想演好,必先读好,要记住台词,要揣摩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有些动作和台词还要靠想象设计)。

3. 组内演练。

4. 代表表演。

5. 师生点评。

6. 评后再读。

五、总结体验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写法、思想感情或自己的思想认识均可以。)

板书设计参考: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

(难忘 感激)

40年后救日本小姑娘重逢

40年前:决不伤害慈爱地抚摩抱起试找削喂

40年后:抽时间会见问寒问暖关心

参考资料

☆在百团大战中,聂司令毅然救出了两个日本姑娘。但战时的生活不允许一个司令员在自己身边养着两个孩子,考虑再三,决定将她们送回日军。聂荣臻请来一位老乡,让他用扁担挑着去送。这样翻山越岭,孩子不安全。出发前的晚上,聂司令员给日军写了一封信。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亦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之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专此即颂

安好

聂荣臻八月二十二日

临出发了,两个孩子分别坐在两个箩筐里,聂荣臻又在箩筐里放了些水果,让老乡把她们护送到石家庄交给日军。他依依不舍地把孩子抱起来,摸摸头,以示祝福。

时光飞逝,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可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却时时挂在聂帅心里。1980年《解放军报》发表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和珍贵的历史照片。就在见报后的第六天,奇迹般地找到了阔别40年杳无音信的美穗子,她住在日本九州的宫崎县,当年那个在襁褓中的小女孩在送回石家庄以后,死在医院里了。1984年秋,应聂帅邀请,美穗子带领全家五口人,从日本来到北京。美穗子很是激动,她说,在日本,一些旧军人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之后,非常感动和惭愧,更加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这段有意义的插曲,后来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

北京版《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设计 第7篇

最近被mit、耶鲁、斯坦福和哥大同时录取的凯斯学员汪雨星,或许可以代表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正能量”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将优秀变成一种品格,一种习惯,那么,进入名校真的只是一个不必被过分渲染的结果。

短发女孩汪雨星像我们一贯印象中的工科女一样,反应迅速,言语利落,对于赞誉,她选择带着调侃地微微闪避,但是已经没有了旧式国人那种言不由衷的假谦虚。而她最近接二连三收获的offer,大概像所有申请结果一样带着随机性,却又在一步步的努力中,在某个时刻已经命定。

热爱,远胜过光环

“家长、老师都喜欢用排名来激励学生,在他们并不了解清华北大、哈耶普斯到底是怎样的学校时,就立下志向,所以很多人埋头苦读其实是为了获得进入某所大学带来的终生光环。”汪雨星在收到mit录取通知后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高一参加同济建造节的集体项目;高二的时候,在2013年的i-sweeep,即“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智能张弦梁结构——一种轻型高刚度结构及其控制框架》课题项目获得了银奖;高二暑假入选 rsi,在mit 建筑系又做了一个 building technology的课题。

“我是为数不多对 mit了解比较深入的学生。”能这样说一句“狂话”,是因为汪雨星在高二的暑假参加了rsi。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这个建造在云端上的项目,每年招收80个全世界顶尖的学生,整个中国,只在上海招收两名学生。汪雨星是2013年的两人之一。

因为参加了rsi,我是为数不多对mit了解比较深入的学生。我觉得非常适合我,而且获得了我的rsi课题导师、该项目的教授的推荐信。

而对于名校的光环,她最终选择了另一种态度。“mit依然是我的梦想学校,不是因为什么光环,而是因为在那里,我可以继续做我想做的事情。”

手写我心的essay

申请季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新发现自己的过程。真正优秀的升学指导,是一种life coaching,那关乎抽象却完整的生命,远胜于成绩、排名、就业前景这些具体却破碎的标签。对于已经具备了优越申请条件的汪雨星来说,亦是如此:“在这之前我做了很多,却很少去想我为什么做这个。在凯斯顾问指导下写essay的过程,每一次修改都是更了解自己的过程,写着写着才慢慢发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这个“越写越容易”的过程,离不开一个升学顾问经过专业的教育学深造,又潜心于第一线升学指导业务多年之后、厚积薄发的力量。

人生并不是一场比赛,各人有各人的道路

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学生拿offer拿到手软,成都女生同时被牛津、耶鲁、斯坦福、哥大、康奈尔等校录取,广州女学霸也拿到哈佛、牛津、哥大、斯坦福,你有10个,我可能有11个……然而我们集齐了8个藤校的offer也不能召唤神龙,汪雨星自己也说:“大学申请不过是不大不小的一环。获得一纸通知书的荣誉并不能改变太多,打赢每一场战役依然要靠自己的能力与勇气。”

她们都是很优秀的姑娘,然而我们实在应该知道,不必人人都是汪雨星,“人生并不是一场比赛,各人有各人的道路,并无高下之分”。最重要的,始终是你成为怎样一个人,而不是把怎样的光环笼罩在身上。

在汪雨星的故事里,最动人的,也是这一点:

上一篇:幼儿园竣工验收监理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学竞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