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题(附答案)

2024-07-2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题(附答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题(附答案) 第1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题(附答案)

多做题有助于同学们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题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在课后复习时使用,同时祝大家学习进步。

一、字词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pǔ xiě(   ) yōu jìnɡ(   ) shī mínɡ(   ) chún shú(   )

táo zuì(   ) fēi bēn(   ) jì lù(   ) zào jiù(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弹琴(tán  dàn)  入场券(quàn juàn) 肖像(xiào xiāo)

喝彩(hè  hē) 抻面(chēn  cēn) 绷着脸(běnɡbēnɡ)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嘴角 (   )的琴声 (   )的微笑

(   )地散步 (   )地发现 (   )地走近(   )地弹奏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粼粼 (  )(  )私语

(  )无天(  ) 笔(  )龙(  )

独(  )匠(  ) (  )(  )共赏

妙(  )生(  ) 引人(  )(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对我有着  。

(2)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

无论      ,无论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回忆《伯牙绝弦》,完成练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分别是     和     。“善”的意思是    ,“鼓”的意思是    。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还积累了下列知识。

(1)除了《月光曲》,贝多芬还写过    、    、    等著名的曲子。

(2)《蒙娜丽莎》是一幅世界杰出的肖像画,作者是     。

(3)《我的舞台》的作者是     ,她的母亲是著名评剧演员    。

四、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2.用“  ”画出选文中实在的事物,用“ ”画出选文中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

(1)           ;(2)               ;

(3)               。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看见过的景象?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赏  画

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

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到山冈、树林、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苏老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画。

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都在思索着……

风度潇洒的吕林是一个西方画派的崇拜者。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发出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点燃一支烟。

“谁能谈谈体会?”苏老师问,眼睛里闪耀着狡黠的光芒。没人回答。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卢华涨红了脸,讷讷地说:“我还没有看出什么来。”

“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吕林在一旁滔滔不绝地说,“这幅画色彩之灿烂、强烈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颜色,这幅画充满了想象。这是一幅绝妙的画,真是太美了……”

“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这时众人才(   )。那并不是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1.填在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个词是(  )。

A.幡然悔悟  B.看破机关

C.恍然大悟 D.真相大白

2.文中画“  ”的句子表现了吕林怎样的心理状态?

3.“卢华涨红了脸”的原因是             。由此可见他是     。

4.苏老师这出人意料的设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就这篇短文的内容或写作特点,请你简要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六、习作。

写你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等。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字数不少于400。

参考答案

一、1.谱写 幽静 失明 纯熟 陶醉 飞奔 记录 造就 2.tán quàn xiào hè chēn běnɡ 3.波涛汹涌 微挑 美妙 淡雅 悠闲 惊讶

慢慢 深情 4.微波 窃窃   暗 日 走 蛇 具 心 雅俗 笔 花 入胜

二、1.(1)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2)于是,他(伯牙)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2.(1)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 (2)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不像话。

3.(1)绘画 莫大的吸引力 (2)刮风下雨 严寒酷暑,他总是坚定地守卫着自己的岗位

三、1.俞伯牙 钟子期 擅长 弹 2.(1)《英雄》 《命运》 《田园》

(2)达芬奇 (3)吴霜 新凤霞

四、1.C 2.提示: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和第7句话是实在的事物,除此外是联想的内容。

3.(1)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2)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4.盲姑娘虽然看不到,但她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她感受到了贝多芬的音乐中所传达的意境,所以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看见过的景象。

五、1.C 2.故作姿态,以显示自己领略了油画的妙处,读懂了作品的主题。 3.他没看懂那幅油画的主题 诚实的  4.在求学的过程中不要不懂装懂,故弄玄虚;应具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5.提示:就中心思想或写作特点(巧妙的情节或对比手法的运用)的一个角度做几句阐述即可。

六、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题(附答案) 第2篇

姓名:

4.“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

海。”这一句是写盲姑娘的联想。()

一、看拼音,写词语。5.“高山流水”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是知心朋友,也可以指某处的风景迷人。()

pǔ xiě

yōu jìnɡ

là zhú

mò shēnɡ táo zuì

jì lù

七、请你把关联词送到合适的句子中,再任选一组关联词造句。()()()()()()

既……又…… 即使……也…… 因为……所以…… 所以……是因为…… 无论……无论……都……

二、给黑体字选择读音。1.()说你今天留下了遗憾,()你来迟了,没有听到《月光奏鸣曲》的现

喝(hâ hē)彩

散(sǎn sàn)步

证券(quàn juàn)

模(mó mú)仿

场演奏。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八单元测试题

姓名

弹(tán dàn)琴 绷(běnɡ bēnɡ)脸 肖(xiāo xiào)像 传(zhuàn chuán)

三、选字组词。

(哉 载)记_____ 善_____ 三年五_____ 呜呼哀_____

(涌 诵)_____读 _____现 汹_____澎湃 熟读成_____

(恬 刮)_____风 _____静 _____目相看 _____不知耻

四、先填空,再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曲高()寡 __________ 不解之()__________ 响()行云 __________ 抑扬()挫 __________转瞬即()__________ 窃窃私()__________

五、补充成语,选择恰当的填空。

余音绕()妙笔生()引人入()美不胜()

雅()共赏 独()匠心 巧()天工 脍()人口

1.孙小刚酷爱读书,厚积薄发,文章的构思常常是__________,情节一波三折,________,真可谓是________呀!

2.音乐会上,既有__________的流行音乐,也有__________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__________,令人回味无穷。

3.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补充成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天工 一反()()不()()响

()()胜收 阳春()()古()()香

()()人口 无言()()眼()()星

()()天日 妙笔()()余()()梁

我们可以用()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用()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而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

六、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正确的选“√”,错误的选“×”。1.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都是艺术。()

2.《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3.贝多芬是英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2.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感觉得到舒畅温柔,()让人感觉得到略含哀伤。

3.()多么远的剧场,()演出到多晚,我()场场必到,直到演出结束。

4.()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普及了电脑,人们()不能丢弃用笔书写。

造句:

八、按要求写句子。

1.句子瘦身。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换新颜。(1)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贝多芬说:“不,我是来谈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转述句: 3.用关联词合二为一。

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句子治病。

冬冬的这幅山水画的构思和色彩很巧妙。

5、(1)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仿写连动句)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全成一句话。文明的语言能够沟通人们的心灵。文明的语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3)独脚海鸥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双重否定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元测试题

姓名:

人民的和,又表现了他

和,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4)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缩句)产生不仅要依靠,更要依靠

的情感。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

的,使文章的表达更

、感情更

。贝多芬是最伟大的音乐家(5)五年的时间过得很快。(改为夸张句)之一,被尊称为

十、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

“√”,错的打

“×”。(6)他被评为了“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7)、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改为感叹句)(8)、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9)、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九.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1)世间的真善美无处不在: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印第安酋长____________又向我们道出了“这片土地是______ ____的”心声;季羡林先生在他的日记中表达了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和同样__________的爱慕;传说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再无__________,乃破琴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真情感人,流传至今;翠湖旁,老人去世后,海鸥在遗像前后站面了两行,它们__________,像是为老人守灵的__________,这一幕展示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2)“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这一句既是作者周晔对伯父的认识,又是课文的中心句。这伯父就是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_____________”的鲁迅先生。课文《少年闰土》选自他的小说《____________》。他在《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3)“……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几句话选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_______________》,课文中的桑娜和渔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轻叩诗歌的大门,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感受了唐代诗圣__________的“随风潜入夜,”的喜雨,欣赏了宋词里“稻花香里说丰年,_”的美妙,领略了元曲中那“青山绿水,_________”的画面,还发现了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还有写景诗、抒情诗、儿童诗……与诗同行,真是魅力无穷。(5)《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用

(填成语)比喻朋友间友谊深厚;用(填诗句)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6)、《月光曲》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

1、“高山流水”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是知心朋友,也可以指某处的风景迷人。()

2、达•芬奇用他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成为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3、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他断绝琴弦是为了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4、《月光曲》一文主要写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

十一、联系课文解读句子。1.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1)朗读这句话应该读出__________的语气,需要重读的两处是__________。

(2)从这句话看出盲姑娘不但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是难得的知音啊!课内阅读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

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1.认真读第二段,想一想文段向我们展现了哪三幅画面? ①

2.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哪些是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请用序号代表:

实实在在的事物:

事物引起的联想: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元测试题

姓名:

3.贝多芬为什么再弹又一首曲子? 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4.用“ ~~~~~~~ ”画出第三自然段中体现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的句子。

阿炳再也看不见了。()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5.第二自然段中,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

,第④句表现了乐声,第⑤

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6.贝多芬弹奏的音乐,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

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 7.等兄妹俩醒来之后,他们会谈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段兄妹俩的对话。

课外阅读

贝多芬

在演奏乐曲的时候,贝多芬更是不允许被打扰,尤其是一些附庸风雅的贵族,他们根本不懂什么音乐,却硬要参与各种音乐场合。有一次,贝多芬在演奏《月光奏鸣曲》时,人们在静静地欣赏这如诗如画的音乐,沉醉在梦幻般优雅舒畅的意境之中。突然有一个贵族大声喧哗起来,贝多芬立刻停止了演奏,并厉声责骂道:“我决不给这样的人演奏!”一个亲王看到这贵族非常难堪,出来劝解,贝多芬毫不相让,对亲王说:“亲王阁下,你之所以会成为贵族,完全是凭借你高贵的血统,而我,靠的是我自己的努力。现在,世上有成千上万贵族,将来还会有贵族成千上万。而贝多芬,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只有我一个!”说完,贝多芬气愤地离开了会场。

1.写反义词。

高贵()喧哗()厉声()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音乐

()的血统

()地欣赏

()的意境()的贵族()地责骂

3.从红色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精品屋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

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

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

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② 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过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解释成语。

饱经风霜

恩重如山:

动人心弦:

享有盛誉

2、在文中的()里填上关联词语

3、写近义词

倾听()倔强()委婉()向往()积淀()倾吐()恬静()

4、为什么阿炳第一次来到惠泉,没有听到声音?

5、本文记叙了()赞扬了(),说明了()的道理。

6、乐曲《二泉映月》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7、文中划横线处第一处是()由()引起的联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元测试题

姓名:

想。第二处是()由()引起的联想 附加题;把下面这些动物和象征词连起来。

春燕

搏击风浪

春蚕

吉祥如意 骆驼

任劳任怨

鸽子

友谊使者 黄牛

报春使者

喜鹊

聪明伶俐 海鸥

任重道远

百灵

兢兢业业

习作比拼台

题目:我喜欢×××

提示与要求:小朋友,我相信你学过某一种艺术吧。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书法、绘画、泥塑、雕刻,也可以填上唱歌、跳舞、拉二胡、弹钢琴、吹笛子等任何一门艺术,然后打开记忆的闸门,挑选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最难忘的或者感受最深的故事写下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八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基础演练场

四、段 部 首 番 幕 丝 张 阵

五、和,和谐地引人入胜妙笔生花雅俗共赏脍炙人口余音绕梁巧夺天工美不胜收

八、1.身体成了面团。

2.(1)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动听的交响乐。

(2)一只画跟着唱;缘,缘分;遏,阻止,使停止;

顿,停顿;逝,消失;语,交谈。

六、恬静 幽静 安静 寂静 冷静

七、独具匠心眉鸟在枝头悠然地载歌载舞。

(3)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难道没有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吗?

(4)盲姑娘对哥哥说,叫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3.虽然„„但是

4.小画家的这幅山水画的构思很巧妙,色彩很鲜艳。

九、1.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了说:“好哇!水势浩荡的

样子像江河!”

2.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3.(1)激动,纯熟、深。(2)爱音乐,懂音乐。

十、4 2 5 3 1 阅读品味馆

1.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

2.摇荡 执拗(固执)富裕 婉转

3.他心底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在呐喊,在渴望,在抗争,在呼唤,一个饱受磨难却又不屈不挠的伟大灵魂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叹息。

4.他怀念师傅,与命运抗争,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5.第一段:中秋之夜,师父在二泉边告诉阿炳,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

第二段:历经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水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

第三段: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题(附答案) 第3篇

一、课前练习:文本合一, 注重整体感知

1. 整组单元预习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这种编排形式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联系, 有利于学生进行有序组合。我们发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这四篇课文无论在文章体裁、内容安排以及人物精神体现上都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 如果放在一起预习, 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尝试着运用“课前单元预习单”进行了单元预习, 丰富多样的文本内容、简单而清晰的表格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预习的热情。从下面随机选取的一名学生的“课前单元预习单”中 (表一) , 我们欣喜地看到, 通过这种形式的预习, 孩子们已经对四篇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毛泽东这一伟人的形象已不再平面, 有效地避免了单篇课文学习显得单一、枯燥的缺陷。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从“积累的新词”一栏中发现, 孩子们所积累的词语正是我们字词教学的重点, 而“我的问题”中真实地反映出了孩子们的困惑, 为我们提供了“以学定教”的依据。显然, 进行整组单元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 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 推荐相关背景材料

“红色经典课文”的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单篇课文的学习往往会因为缺乏一定的信息储备而产生阅读障碍。我们设计了“资料研究单”, 分为“人物研究”和“事件研究”两类, 教师推荐相关的材料, 以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合作完成。本单元为“人物资料研究单”。

可以告诉孩子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 也不要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大篇幅的文字, 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积淀进行相互交流, 共同完成第一次的研究任务。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 再加上小组的互助, 通过完成这一张小小的研究单, 能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毛泽东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较为立体的认识, 为走入红色经典课文作好铺垫。

二、随堂练习:讲练合一, 重视个性体验

1. 批注中整体感知

通过课前练习, 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在课堂上进行“红色经典课文”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因势利导, 让红色经典真正走进孩子心里。如何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呢?运用批注进行整体感知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策略。

我们根据四篇课文体裁、语言风格、教学重难点的不同, 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七律·长征》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而且语言精练, 含义深刻, 我们就放手让孩子们自由说, 了解孩子们的已有基础;《开国大典》通过抓住群众的反应, 感受领袖的伟大;《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主席言行的细节描写;《毛主席在花山》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 教学时则可以直接从人物的品质入手进行感悟。

2. 想象中深入体悟

走进人物生活, 才能感受人物的精神。特别是红色经典中的伟人, 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 只有帮助孩子们展开合理的想象, 才能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是一处含蓄而感人的细节描写, 放在结尾意味深长, 充分地表现了毛泽东主席伟人博大的胸襟。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深刻含义之后, 让学生展开想象, 想一想主席在签字时的复杂心情, 写一写: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那一个晚上, 主席____。

这样的想象练习在“红色经典课文”的学习中尤为重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孩子和伟人、先烈们之间的距离, 做到“感同身受”。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样的想象练习时,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做到“情到而辞发”。

3. 拓展中加深理解

在教学“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 孩子们对“暖”和“寒”的理解是:金沙水长时间地拍打着高高的石崖, 使崖壁变暖;大渡桥上的铁索十分危险, 寒气逼人。显然这样的理解是浅层次的, 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毛泽东主席那份喜悦、那份豪情?这里, 教师就可以适时进行拓展———拓展巧渡金沙江解放军欢呼雀跃的场景, 拓展飞夺泸定桥时那惊心动魄的镜头———此时仅仅是石崖变暖了吗?仅仅是铁索让人胆战心惊吗?“四两拨千斤”, 孩子们看着那一个个鲜活的画面, 思维豁然开朗:是的, 是胜利的喜悦让这陡峭的悬崖变得温暖如春;是凶残的敌人让这天险透出了刺骨的寒意, 但在英勇的红军面前, 又算得了什么呢?

同样的, 一篇《长征》让孩子们热血沸腾, 老师此时又顺势拓展了好几首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梅花》《清平乐·六盘山》。诗歌的魅力是无穷的, 当孩子们朗朗诵读的时候, 又怎能不被毛主席那气吞万里的胸怀和雄视千古的睿智深深打动, 强烈感染呢?

“红色经典课文”中的拓展练习可以是画, 也可以是文;可以看, 也可以读;可以成为帮助理解的金钥匙, 也可以作为增量的强化剂。

4. 迁移中促进写作

“红色经典课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学习中, 结合文本提供的范例进行适当的“迁移”,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感受了《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的气氛后, 教师出示了“世博会”人头攒动的场景, 结合自己参加世博会的体会, 一篇篇精彩的小短文便诞生了。

在感知了人民群众的心奋、激动、自豪的心情之后, 教师让孩子们想一想, 什么时候我们也有这样的一种心情———“运动会”“拔河比赛”“奥运会”……那份激情总是让我们难忘。读读《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 既要写毛主席, 也要写观众, 还可以写写周边的环境;既可以写人们的神态, 也要写动作, 还可以加上心情。就让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 写写那同样让我们激动万分的场面。

精彩的范例加上饱满的情绪, 此时的“迁移”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课后练习:知行合一, 强调综合运用

本组“红色经典课文”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走近毛泽东, 感受他的风采采, , 同时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方法。在设计课后后练习时, 我们同样需要根据文本特点, 将“对人物的研究究””和“对知识点的运用”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

1. 继续完善任务研究单

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学“红色经典课文””更更要注重其认识的一个再提升的过程。所以, 我们要求学生生在课后取出预习时的“资料研究单”, 看看通过学习, 你又又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 对毛泽东这个人物又有了哪些新新的认识。

2. 撰写推荐书

学完了本组课文, 相信孩子们已经对毛泽东主席和和那段红色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积极鼓励孩子们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观看各类红色影视作品, 在“研究单单””的基础上通过“我的推荐单”进行展示交流。 (见表四)

从这份随机选取的推荐单中, 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们已经走进了“红色岁月”, 对那个离自己生活十分遥远的的时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 “内容梗概”的描述述、、“精彩片段”的选取以及“推荐理由”的编写又真真切切地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这, 不就是我们期待的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题(附答案) 第4篇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真分数的倒数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比1小。

()

4.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5.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五、实践操作,探索创新(11分)

1.画画,算算。

(1)请你在右面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2分)

(2)如果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请你求出圆的面积。(2分)

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同样大小的圆柱管捆扎起来,下面我们来探索捆扎时怎样求绳子的长度。下面每个圆的直径都是10厘米,当圆柱管的放置方式是“单层平方”时,捆扎后的横截面如下图所示。(4分)

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下表:

3.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

2.霜电器厂有540多职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3分)

3.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共400个,其中合格的是396个,求这批零件的合格率。(3分)

7.王老师去年获得稿费3000元,稿费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按14%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问张老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5分)

8.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从两城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距乙城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6分)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题(附答案) 第5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qín jiàn shà shí mî shēng là zhú

()()()()

二、下面每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

A、忧豫不决 囫囵吞枣 连锦不断 昂首挺胸 B、津津乐道 别俱一格 德高忘重 望而生畏 C、耀武扬威 气势汹汹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D、心惊肉跳 自私自利 庞然大物 形色勿勿

三、下列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一切困难都难不到我。B、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C、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许多先进人物的事迹令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四、填字组词,选择恰当的填入括号中。(8分)

余音绕()妙()生花 引人入()美不胜()()俗共赏 独具()心 脍()人口 巧()天工

1、这位作者真是,写出的文章情节,内容。

2、音乐会上,既有 的流行音乐,也有 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令人回味无穷。

3、这些木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五、先用“静”字组词,然后填在括号里,注意不能重复哦。(4分)

1、明朗的月光照着古朴的小镇,让这里的夜色显得分外的()。

2、照片上的她显得纯美又()。

3、请你()下来,再想点办法。

4、一天晚上,他在()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改为感叹句)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七、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2分)

1、“高山流水”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是知心朋友,也可以指某处的风景迷人。

()

2、达·芬奇用他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成为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3、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他断绝琴弦是为了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4、《月光曲》一文主要写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

八、根据情境写话。(4分)

1、你和同学一起去看绝技表演,中途看见一个小女孩表演时有些失误,你的同学在喝倒彩,这时,你会说:。

2、伯牙绝弦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诗。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月光曲》片段,回答问题。(15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dán tàn)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chún shún).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lǒu lǚ).一缕轻纱似(sì shì)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juán juǎn)..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xiōng xōng).涌的大海。

1、划掉()里错误的注音。(3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清幽()霎时间()恬静()

3、为什么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了一曲,又弹一曲?(2分)

4、请认真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实在事物的句子;再用“ ”画出这段话中由实在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4分)

5、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创造的这支曲子叫《 》,曲调的感情是那么的徐缓、抒情而又高亢激昂。请你用几句话赞美一下贝多芬,相信你能行!开始吧!(3分)

三、作文(35分)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让我们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题目:我学会了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书法、舞蹈、画画、拉琴„„)(2)选具体事例写出你学习的感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题(附答案) 第6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咳嗽(sou)祭祀(shì)束缚(fù)B.竹匾(biǎn)追悼(diào)出殡(bìn)

C.镊子(niè)秕谷(bǐ)胭脂(yān)

D.装弶(jiàng)

讲究(jiù)

骤然(zhòu)

2.读拼音,写字词。

(1)在chú

fáng()里,他见到了闰土。闰土给他讲雪地捕鸟的趣事:支起竹匾,sǎ

xià()秕谷,看鸟雀来吃时,远远地将fù()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2)我正要nínɡ

shì()他们时,zhòu

rán()一惊,睁开眼,yún

jǐn()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zhì()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dǒu

rán()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张()李()()()深长()经风()

北风()()

无()无()

()()吞枣

一()无()

()然大()

(1)上课时,张华走神,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可他      乱说一通。

(2)听了老师的话,我      :“原来是这样。”

4.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3)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4)“怎么了?”爸爸问他。

()

5.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6.“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表达了“我”对        的不满,流露出对           的向往。

7.“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的”指;“碰壁”指。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

8.《有的人》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句出自鲁迅的诗句“

”。

二、课文回顾。

1.《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的闰土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这四件新鲜事。

2.根据《好的故事》,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部分是因,其余部分是果,回忆了伯父生前的五件事。

()

(2)《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三、交流平台。

由“饱经风霜的脸”这个短语,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我想到了:

写话:

四、综合学习。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压岁钱”,他总舍不得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用“  ”画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2.抄书使鲁迅“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

3.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

第八单元提升练习

一、1.C

2.(1)厨房 撒下 缚(2)凝视 骤然 云锦 掷 陡然

3.冠

戴 意味 饱

霜 怒号 穷

尽 囫囵 望

际 恍

(1)张冠李戴(2)恍然大悟

4.(1)动作描写(2)外貌描写(3)心理描写(4)语言描写

5.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他小的时候,鼻子跟我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6.自己所处环境 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

7.社会黑暗 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迫害

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1.故乡 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 见多识广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2.向往的生活 黑暗的现实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3.(1)✕(2)√

三、示例:一个人经历了很多艰苦的生活。

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沧桑,额头上清晰地镌刻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两鬓斑白,深陷的眼眸已经干涸,眼球由于失去了神采而显得浑浊不堪。

四、1.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社会心理学试题b卷下一篇:义务植树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