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2024-06-04

老师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精选8篇)

老师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第1篇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主题中队会

活动过程:

一、各小队整队,并报告人数

中队长:全体起立——各小队整队并报告人数 小队长:稍息——立正——报数(敬礼)报告中队长,本小队共有队员

人,已全部到齐,报告完毕。中队长:(敬礼)接受你的报告 小队长回去:稍息

中队长:(敬礼)报告辅导员,本中队共有队员30人,已全部到齐,报告完毕。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并预祝这次活动顺利进行。

二、出旗、唱队歌

中队长:出旗 小队长:敬礼

中队长:礼毕。唱队歌。

中队长:坐下。本次中队活动主题是“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现在我宣布本次中队活动正式开始!请主持人上场。

三、活动开始:

主持甲:安全是一种文化。重视安全、尊重生命,是先进文化的体现;忽视安全,轻视生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我们日常见到的大量安全警示语、标示牌就是一种文化,大家都应认真学习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

主持乙: 安全是一种幸福,幸福是一种美好状态。当人谈到幸福时,有谁会联想到瓦斯爆炸、轮船沉没、大厦倾覆、断肢残臂、血肉模糊?有谁会把没有安全感的生活当作幸福生活?有谁敢说安全不是长久地享受幸福生活的保证?

主持甲:安全关系生,关系死,关系我们的生活质量。每一次重大事故都会促使人反省自身行为,总结教训,研究对策,发明新技术,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我们讲安全,就是要提高人的生存价值,就是在积累财富。

主持乙:安全关系你,关系我,关系我们的祖国。无论贫富,无论职业,无论城乡,每一位公民都要尊重他人和自己的生命,都必须维护和保障生产和生活的安全状态,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与惩罚。

主持甲: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安全捍卫着我们的生命,维护着我们的利益,安全为我们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一)认识校园欺凌

1、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首先让学生明确何为校园欺凌。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围绕“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欺凌?”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分享:所谓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要严厉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2、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提出问题“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 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多媒体出示2015年上半年校园暴力事件,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会根据平时的生活实际,总结出一些原因。

1月9日,广西宾阳县初中女生打群架,目击者称现场惨烈。2月28日,云南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凌辱拍照上传空间。4月9日,山东邹城初二女生宿舍内被殴打被逼下跪。4月17日,北京105中学一女生遭轮番扇耳光。4月17日,广东汕头多名青少年围殴一名身着校服男生。

4月19日,湖北红安00后为争女朋友斗殴,操板砖砸人手段凶残。4月30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学生及社会青年追打,捅伤。5月12日,福建晋江学生校外打架一死两伤。5月19日,辽宁沈阳宁官实验学校篮球暴力事件。6月16日,山东济南一中学多名学生暴力殴打同校学生。6月21日,湖南怀化一女生在校园遭8名学姐群殴致耳膜穿孔。6月26日,河南信阳数百中学生赤膊群殴。

(二)抵制校园欺凌

此环节设置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同学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2、矛盾一时难以解开,如何有效扼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3、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从学生间出现矛盾时、校园欺凌发生前、校园欺凌发生中三个不同阶段提出的,能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理矛盾,并尽可能的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伤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避免校园欺凌的做法、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4、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四)总结

反思:学生再一次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伤害性,让学生明白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造成恶果,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发生矛盾时及时找老师解决,让学生懂得从自身做起,拒绝暴力。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教育学生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拒绝暴力,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四、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是没有重复的机会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导致终身的遗憾。因此,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能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树立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我想,如果我们的心中能时刻装载着安全,那么火红的朝阳将属于你,美丽的晚霞将属于你,健康快乐将属于你,而安全也一定将属于你。

五、呼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同学:时刻准备着

六、退旗

七、活动结束

主持甲:现在我宣布,本次中队活动到此结束,

老师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第2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教学重点:

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

一、走近校园欺凌

1、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 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

本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2、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厕内围殴学生

5月6日下午,一条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厕内围殴学生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学生遭多人连番踢踹,被按进粪坑,被打得满脸是血。记者从山西夏县晋新中学校方负责人处得到证实,该学生系该校初三学生,目前当地警方和教育部门均已介入调查。

3、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 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

6月29日,福建南安水头,一小学女生被打视频流出,父亲认出女儿后报警。视频中,这段流出的视频,时长共3分40秒。视频显示,女生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白衣黑裙,被10多个学生围着,两名女生断断续续,前后共朝前脸部扇了25巴掌。通过视频声音可知,其中一名女孩,一边动手扇巴掌,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质问:“你不是说见我一次打我一次吗?” 4、7女3男扒光一女生

目击者说受害女生当时双手拽住自行车,被四五个女孩强行掰开,然后拽进巷子,因当时洗车的人太多,他没太在意,后来围观学生越来越多,有20多个。

5、甘肃女生6分钟被打38记耳光 围观者:太精彩了

11月23日下午,QQ空间、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学生被两名同学轮番掌掴,视频画面之外,不时传来阵阵狂笑。

视频画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边上,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的校服的女学生轮番掌掴。记者细数了下,在短短的6分多钟视频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掴。据了解,这个视频发生在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校外,而打人者与被打者均为该校学生。

二、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第二、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三、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常见情形:

1.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4.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5.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预防欺凌的办法: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欺凌升级,导致眼前吃亏。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欺凌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五、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让我们远离校园欺凌,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了解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危害,学会预防校园欺凌,掌握应对欺凌的方法及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关注他人的安全,培养其非欺凌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欺凌的品质。结合教育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分别确定为: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教学背景分析:

1、我校总人数多,寄读学生多,学生之间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相差较大,易起摩擦,比起其他学校,更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2、当前,暴力文化泛滥,社会生活又多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对价值观还没定型,难以自我约束的中学生来说,这无疑为他们施暴于校园提供了鲜活的“榜样”。

3、中学生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往往对校园暴力认识不够。有的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遇到侵害时则显得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受家庭、社会影响,遇事冲动,遇到侵害时,可能选择以暴制暴,不计后果。教学对象: 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案例分析、故事暗示、启发归纳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反映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和文字材料,搜集因校园欺凌案而触犯法律的少年犯的悔过心声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伴着《校园的早晨》的优美的旋律走进课堂,欣赏他们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照片,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和谐安宁与美好,接下来切入漫画,直接导入新课:然而,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似一双黑色的大手,它撕碎了校园的和谐安宁,让多少孩子心灵蒙上阴影,又让多少孩子从此走上不归路!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平安校园,拒绝欺凌”,直面暴力现象,寻求解决途径,让青春不再惊恐,让父母不再担忧!本环节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通过强烈的对比,初步激发起学生维护校园和谐,抵制校园暴力的情感,明确本课主题。接下来就是进入新课,学会自护 第一环节:知暴力

1、展示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事件一:

2016年5月16日,一段校园暴力视频疯传,一名男生被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殴打,先是边拉上衣边踹,踹倒在地后继续踹胸部。不少学生围观,有的学生甚至嬉笑着说,“别打他腮”、“再来一遍”,据网友称,此事发生在五莲街头中学。经了解,事情发生在5月6日早饭后,当事学生因被同学起外号,怀疑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等产生不满,遂发生打骂现象。事件二:

2015年4月8日,济宁邹城大律中学的初二女生小青,已经有一周时间不肯去学校了。在父母的追问下,小青终于道出了实情。上周一晚上,小青被同年级的三名女生殴打侮辱,跪在地上自扇耳光长达一小时。不堪其辱的小青再也不肯回去读书了。图片一: 图片二: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甚至有的同学亲身经历过,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讲述身边的欺凌故事。

举例:一位同学向班上一位学生每天索要一元钱,一共索要了十几元,你们说这是不是勒索?钱虽然少,是不是犯罪? 同学们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欺凌事件。

3、接下来就和学生一起归纳: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

其形式有(大屏幕展示):一是索要财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恶意伤害他人身体;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短;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等等。校园欺凌还可分为硬欺凌和软欺凌,如果拳打脚踢、拔刀相向是硬欺凌,乱起绰号、造谣污蔑等等就是软欺凌;软暴力对学生心灵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硬欺凌。这一环节通过看照片、读材料、讲故事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知道校园欺凌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自我保护意识,也为分析校园欺凌的危害提供材料。第二环节:谈危害

结合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校园欺凌会产生哪些最直接的后果。

(学生一般会针对受害者一方发言,指出对受害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后果。)教师展示事先搜集准备好的施暴者悔过心声,并归纳总结(大屏幕展示): 校园欺凌对施暴者和受害学生都有极大危害。对施暴者一方而言,容易使其形成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受害学生来说,由于校园欺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不敢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因此会反复遭到勒索、敲诈和殴打,身心健康倍受摧残,必然影响其学习、生活和其他各个方面。

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其家长的正常工作,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甚至破坏社会的和谐、法律的尊严。图片展示危害: 图片一: 图片二:

本环节通过自主探究法、案例警示法让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产生警示效果:让施暴者停止侵害,让受害者不再沉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培养了其自主探究的能力。第三环节:析原因

结合看过的、听过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校园欺凌案例讨论分析(大屏幕展示):

1、为什么很多时候施暴者能屡屡得逞? 配上受害者一方在遭受暴力侵袭时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漫画,可以强烈刺激同学的自尊心,培养其勇敢面对欺凌的品质,突破难点。

2、校园欺凌案施暴一方都有些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最易遭到校园欺凌的侵害?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人归纳为什么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和土壤: 受害者:

1、性格内向、懦弱,缺乏自信心,易忍气吞声,可以委屈自己而顺从别人。

2、缺乏法律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施暴方:

1、强烈的好斗心理和过分要强。

2、性格严重内向,压力长期累积不得释放。

3、性格孤傲,不听意见,逆反心理强。

4、缺乏法律常识,做事不考虑后果。

本环节运用讨论归纳法,从施暴者和受害者两方面分析造成校园暴力的性格原因,分析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为下一环节“寻对策”作铺垫。第四环节:寻对策

1、结合校园欺凌成因谈谈怎样才能避免自己受到校园欺凌的侵害? 教师归纳总结(大屏幕展示):

预防措施:不摆阔气;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同学间有矛盾及时化解;不结交不良朋友;与人相处,不能恣意妄为,要学会合作交流,又要讲原则,遇事不能一味退缩;在外不存贪婪之心;对不熟悉的人的邀请要心存警惕;发现违法犯罪现象,要及时报告,否则就是在姑息养奸。

2、情境训练:一旦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教师提供以下几种情境,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应对方法并选派代表发言: 当发现有人背后跟踪时 当敌众我寡时 已被欺凌侵害后 当同学被欺凌侵害时

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评价恰当与不恰当的反应,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强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提供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师讲述从网络上收集的智斗歹徒的故事,总结面对校园欺凌的原则: 一是冷静面对,斗智斗勇。

二是敌众我寡时,不妨委曲求全,但绝不忍气吞声。

4、大屏幕展示自我保护口诀,学生齐读 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遭遇险境,紧急求援 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第五环节:学习通知,发出倡议

1、学习学校的、国家的通知。

2、发出倡议,全体同学在倡议书上签字。(一式两份,一份张贴,一份上交存档)最后教师总结,提出希望

校园是我们一生中能留下最美好记忆的地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欺凌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产生摩擦,让我们和平解决;遭遇欺凌侵犯,让我们冷静面对,机智应对。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通过总结,呼吁大家共同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学生非欺凌情感和自我保护意识。作业设计:

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 第3篇

根据国内教育舆情监测系统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数据统计,全国各地爆出的涉及校园欺凌的典型事件40余起,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新闻媒体成为事件曝光的主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16年5月20日,即国家出台校园欺凌治理通知后,大辽网随即爆出一篇题为《男孩入学遭同学欺凌一怒之下刺同学多刀》的新闻,尽管是早在2012年沈阳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但因案件终审被重新报道,仍然成为媒体的“焦点”和社会的“热点”,也体现了国家政策及时出台的高屋建瓴。因此,依法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刻不容缓。

一、校园欺凌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校园欺凌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恶行。早在1983年,挪威的调查显示,7至16岁的学生中15%的人与欺凌行为有关。2011年,美国研究所发表的《美国高中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报告》显示,50%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一年里欺负过同学,47%的学生被以非常令人难堪的方式遭遇过欺负、殴打或侮辱,迫使10%的学生经常自带“武器”到学校防范“被欺凌”。2015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肆虐,90%的学生曾遭遇校园欺凌,形式包括人为被集体孤立、肢体殴伤、谩骂诽谤等。

中国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权威性的全国范围调查,现有资料仅局限于少数学者或相关机构在特定区域内针对一个或几个项目和课题收集数据。山东师范大学曾对省内9205名城乡中小学生作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专项调查:30%的被调查者有欺凌或被欺凌问题,15%的学生自认为被欺凌者,2%的学生自认为是欺凌者。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直接遭受谩骂欺凌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遭受肢体直接欺凌,间接欺凌的发生率较低;小学和初中男生受直接身体欺凌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欺凌行为会变本加厉,年级越高,遭受语言和肢体欺凌的人数越多。

(二)校园欺凌事件涉事主体分析

欺凌行为是学生间发生的特殊攻击性行为,导致许多学生因被欺凌而产生抑郁、逃学、互残、自杀现象。这些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对他们成年以后的价值观、事业心和人格特征都会造成难以治愈的身心创伤。相关研究表明,以下学生群体被卷进欺凌事件的概率更高:

1.爱的体验缺失。有的学生缺少爱的体验,不知如何关爱别人,更不会去感受被欺凌学生的痛苦。有的学生则因从小被家庭溺爱,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包容心。还有另类学生因有被欺凌的经历而产生心理不平衡及行为障碍而视欺凌他人为满足。

2.年龄与家庭背景差异。年龄在8至12岁的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嫉妒心和报复心理,容易把别人对他的不满、批评等都当作诋毁,进而产生报复心理,特别是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和畸形家庭的子女表现尤甚。

3.性格弱点导致被欺凌。有些学生与同学相处时表现得懦弱、孤僻、过分敏感,这是其被欺凌的主观因素。有调查显示,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其貌不扬、家庭条件差及自卑感强的学生易成为主要受欺凌对象。

4.学习成绩的差异。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不易遭受校园欺凌,而如果经常旷课、考试不及格或与同学斗殴、违纪的学生,则会有更高的概率被卷入欺凌事件。

(三)校园欺凌事件的类型分析

对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进行梳理后发现,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生在中小学和中职院校,发生地点不仅限于校内,且大多是重复发生的事件,呈以下几种类型:

二、校园欺凌频发背后存在的深层原因

近年来有数据显示校园欺凌呈现低龄化、群体化及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欺凌逐渐增多。分析近期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可以发现涉事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嫉妒心强,长期焦虑、紧张等。但由于受害者往往是弱势个体,事后忍气吞声。当欺凌行为发生时,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沉默或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被欺凌学生怕被瞧不起,不会告诉家长和老师,另一方面义务教育学校奈何不了这些“小霸王”,而警察也不会理会这样的“小事件”。

涉事学校往往从维护学校名誉的角度出发淡化处理,生怕家丑外扬,安抚受伤学生的同时忽略对责任学生的教育。依据法律,校园欺凌事件多以严肃批评教育、责成家长严加管教作结,目前,国内法律对校园欺凌的界定并不明显。此外,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大都是未成年人,而现存《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基于保护未成年人而设立的“未成年人量刑放宽”等条款,亟待明确与完善。

在法律之外,国家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园欺凌现象缺少严格的法律掌控和规范的制度约束,社会缺乏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和矫治,以溺爱、放纵为主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后患无穷。种种复杂的纠结问题缠绕在一起是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贻害校园、殃及社会、挑战法治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对策与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对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工作高度重视

我国一直以来忽视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和惩治,只有当学生之间发生明显的暴力行为时,学校才有可能介入,对其他类型的欺凌行为几乎疏于管理。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省市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是专项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中小学校按照要求进行全面的自查和总结的基础上,由县、市教育督导部门组织督查组对所辖县、市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和复查,最后由省教育督导部门对本省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抽查。自上而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重在落实。

(二)将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纳入学校教育常规

将校园欺凌预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专项治理工作的现实意义。编制校园欺凌预防校本课程,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宣讲校园欺凌的危害及预防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还可以编写一些情境表演剧本,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被欺凌者的心灵痛苦以及欺凌者的自责感。加强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如参观劳教所和模拟法堂等,邀请公安、司法部门专家到学校宣讲,让学生懂得如何预防、控制校园欺凌行为。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鼓励在受到欺凌行为时勇于维护自身的权益,晓喻在受到欺凌后沉默反而会更加助长欺凌者的肆无忌惮的气焰。

(三)提升教师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能力

注重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提升发现和处理欺凌行为的能力。教师的素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还在于能够处理学生间的矛盾,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和环境。倘若教师缺乏发现和处理矛盾问题的能力,可能会造成学生间的矛盾激化、厌学、师生的情绪对立等现象。

(四)强化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动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团队互帮互助学习等课改契机,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促成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改革重智育、轻德育,关注尖子生、忽略学困生等弊端,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友爱意识、团结意识、法制意识,认识遵守校纪、班规的重要意义,学会与他人相处,正确处理欺凌行为问题,掌握融入未来社会的生存技巧和法制观念,让依法治教、制度治校成为常态。

(五)建立完备的校园欺凌预防处置机制

建立校园欺凌的程序化防范系统,包括提前预警、快速上报、事件处理以及后续心理干预等全方位机制。从目前发生的众多校园欺凌事件来看,往往是恶性的殴打、侮辱视频上网传播,或者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教育部门、公安机关才得以进行干预处理,非常被动。需要建立完善的处理机制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突发事件,强化教育、警政、司法界多方相互联系及支援机制。学校可通过建立反欺凌师生委员会,随时监查学校的欺凌行为,开通校园欺凌投诉邮箱或投诉热线,鼓励帮助受欺凌学生维护自身权益,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是否受欺凌等方式,提早预警和干预欺凌行为。当欺凌事件发生时,校方和教师必须将事件向上级部门通报,及时处理。如果学校和教师不及时通报将受到处罚,将专项治理工作列入到学校的综合考核之中,一票否决,绝不姑息。

(六)完善校园欺凌的惩戒机制

要遏制和预防校园欺凌,除了要求学校必须承担应有的德育教化功能之外,赋予其必要的惩戒功能十分必要。教育的惩戒机制作为一把双刃剑,惩戒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若是教育的权威无以树立,那么学生就不会心中存畏。对于校园欺凌涉及违法、犯罪的应予以依法严惩。依法尊重未成年人的特殊权益,但绝不是默许纵容,让校园“小霸王”受到严惩,才能以儆效尤。学校可将反欺凌纳入到校纪、班规,将学生的欺凌行为记录到个人档案中。

(七)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全员育人的文明氛围

国外如何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 第4篇

提供法律保护,用健全的法制保障校园安全

美国 约瑟夫森青少年伦理品格研究所的报告显示,50% 的学生承认在过去一年里欺负过别人,47% 的学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被以非常令人难过的方式欺负、取笑或者嘲弄过。这说明美国的校园欺凌现象非常普遍。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联邦政府颁布了一些校园安全法案。 如:1990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克雷利法案》,要求公立学校必须发布校园犯罪统计和安全政策的年度报告,以方便准备入学的学生提前获知相关情况。2001年通过的《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教育的法案》,有一项内容是识别潜在危险、危机准备和干涉程序、识别青少年暴力的早期预警标志并做出反应。到2011年,全美共有46个州制定了与反欺凌有关的法律,36个州通过教育令的方式要求禁止网络欺凌,41个州制定了相关政策。美国教育部门2015年5月公布的报告显示,发生在12~18岁孩子身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减少。

日本 校园里也经常发生欺凌事件。京都大学和一个高中家校联合会的调查表明,超过40% 的高中学生曾遭受欺凌或欺凌过他人。日本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欺凌受到身心伤害,导致不去上学、性格变异甚至选择自杀。为全面遏制校园欺凌现象,日本参议院于2013年6月通过了由执政党和在野党共同提出的《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案》。按照法律要求,日本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各级学校,都要设置欺凌事件的相关调查机构。如若出现危害学生生命的欺凌事件,学校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置。如果认定欺凌事件为犯罪行为,学校应及时报警并与警方合作。

澳大利亚 校园欺凌问题也比较严重。2003年,澳大利亚政府部门制定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这是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第一份国家级别的安全学校建设指导政策,矛头直指常见的校园欺凌、骚扰、暴力、问题。该法案不仅重视传统的校园安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安全。该法案的实施,让学校的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英国 1998年颁布的《学校标准与框架法》,将制定反欺凌措施当作对中小学校的法定要求。1999年,英国首次在法律上规定中小学校必须制定反欺凌的政策。2003年11月,英国出版了《反欺凌行动宪章》,鼓励学校和学生签署相关约定,同年发表《欺凌:中学的有效行动》,提出了应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指导性意见。在英国,反欺凌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

给欺凌者必要的惩治,以期杜绝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校园欺凌现象不容忽视,欺凌者对受害者往往造成程度不一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轻则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受害者的行为方式,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受害者一生。尽管中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但很多国家还是主张对欺凌者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期望通过惩罚减少或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美国 提倡坚决制止在校园内外打架、谩骂和使用侮辱性语言、现象发生。 一旦出现,欺凌者将会受到警告、停课、处理,学校也可根据欺凌程度的不同,将欺凌者交由警察处理或让其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当青少年有明显的伤人和敲诈行为时,执法机关会立即介入。

德国 对校园欺凌现象也非常重视,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对于校园里那些恃强凌弱的“小霸王”,学校反对的态度非常明确,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学校可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交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 德国的“不良少年管教部门”实现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

英国 欺负弱小者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英国教育白皮书认为,对于本应为学生恃强凌弱行为负责却没有负好责任的人,学校不能坐视不管、法庭会强制家长接受养育课程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引导儿童。那些不服从这项法规的家长,将被处以最高1 000英镑的罚款。英国的学校还可以开展模拟欺凌法庭,用来解决严重的校园欺凌问题。此举虽受到质疑,但对欺凌者的教育和震慑作用却十分明显。

教育引导是重要措施,可以让孩子从小远离暴力

学校毕竟是育人场所,在这个人员密集、成员心智还不成熟的群体环境中,针对反欺凌问题,教育手段应发挥出最大、最好的功能。学校要通过正面的教育引导和反面的典型展示,让孩子正视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

德国 希特勒曾将德国拖入战争泥潭,德国人民深受其害。经历了巨大的战争创伤后,德国各阶层对战争的反思特别深刻。德国人民非常渴望和平,希望后代远离战争,他们的“善良教育”从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就开始了。从爱护小动物到同情弱者、宽容待人,直至唾弃暴力,德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毫不松懈。更难能可贵的是,德国人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玩具坦克为伴。德国人还有一个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有暴力倾向。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监督下,德国校园里的欺凌现象日益减少。

法国 法国人对自身的反省也很深刻。 他们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民族,应该从根本上加以改进。同德国一样,“暴力玩具”在法国也不受欢迎。 法国人认为,小时候如果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用血腥来解决问题,长大后很难成为爱好和平的人,至少会远离善良与仁慈。所以,法国也十分重视教育孩子成为善良友好的人。

美国 在健全法制,保障校园环境安全的同时,美国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预防欺凌教育,并且这种教育从学前班就开始了。

英国 英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每年11月举办1次全国性的反欺凌宣传周活动,集中开展以反欺凌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诗歌竞赛活动,广泛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让学生知道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应对办法。

澳大利亚 学校教育很有针对性,校内开设“公民教育”“法制教育”“人类社会与环境”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创造和平环境”“与同伴平等相处”“我的权利与别人的权利”“解决冲突”。其宗旨是反对歧视与欺凌,要求同学之间平等相待,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援助,让学生生活在安全环境中

以色列 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欺凌现象发生的地点大都在走廊和厕所,时间段大多是在放学后或教师监控不力时。因此,以色列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并对教职员工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很多学校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校园安全,如增加警力、保证照明、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让父母接送孩子,办法虽然简单,但效果比较好。把控好了时间和地点,加以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干预,校园欺凌现象自然就能大幅度减少。

韩国 通过向一些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让其免受校园欺凌的侵害和威胁。担任“警卫”工作的人员,除警察外,还有民间保安公司的保安、体育馆协会的人员,只要学生向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保护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到学校或特定地点暗中保护学生。韩国的办法虽然被动,但照样有确实的效果。

挪威 非常重视校园欺凌现象并首先在这方面开展调查研究。 他们在校园里实行(学校、班级、个体)“欧维斯反欺凌三级干预方案”和“零容忍方案”,全方位实时监控学生在校园里的活动,一旦发现有欺凌的苗头,立刻进行干预,力图将欺凌现象消灭在萌芽中。挪威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挪威的反欺凌效果非常明显,校园欺凌现象逐年减少。

老师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第5篇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

为防止欺凌事件发生,创建和谐校园,切实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020 年 11 月 16 日,明德中心学校利用升旗仪式认真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安全教育活动。

七年级(4)班刘璇同学在国旗下发表了以“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演讲,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勇敢地向校园欺凌说“不”,为共建和谐校园尽一份力。半岗镇中心学校政教处主任蔡庆军就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发表讲话,他从校园欺凌

行为、校园欺凌类型以及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等方面详细解读,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当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做等内容。

半岗镇中心学校校长孙振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全体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理性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克制不良行为。

各班要做好问题学生心理疏导,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时时防范校园暴力和欺凌事故发生,家校协力密切配合,共建和谐平安校园。

学校还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不断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经验之路,为校园安全保驾

护航!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 第6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欺凌而失去生命,将是何等的悲哀!校园欺凌指同学们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欺凌”,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可以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安全。各种校园欺凌事件,这些悲剧令人惋惜痛心!发人深省!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提高安全意识,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做到警钟长鸣。同学们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同时也是防止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对同学们来说,让“暴力”远离校园,应该做好下面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暴力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另一方面,在发现校园暴力、欺凌事件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和老师、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我们的学校有关心我们的老师,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有乐于奉献爱心的同学,为有困难的同学送去温暖。同学之间互爱互助,团结一致,在校园里快乐的成长。我们要净化校园环境,弘扬校园正气,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还校园一份安宁。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做起。我的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 第7篇

校园是我们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我们要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在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为大力弘扬校园正气,更好地营造和谐安宁的育人环境,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东宁第二小学结合“法德共进”教育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防校园欺凌”法制专题教育活动。

首先,学校召开了班主任会议进行了布置。孙校长亲自传达了上级文件,通报了我国近期发生的多起校园欺凌事件,希望引起全体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并语重深长的告诫全体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要对社会负责,认认真真搞好预防校园欺凌教育活动。

其次,我校政教处进行了“预防校园欺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德育校长李林亚主持,政教处全体成员及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和班主任参加。讲座中政教处副主任胡学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入浅出的对什么是校园欺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为学生讲解了什么是校园欺凌,其重要行为表现、特点、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使孩子们对校园欺凌有了基本的了解及认识判断。随后,胡主任着重讲解了应当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一是面对欺凌要学会向第三方寻求帮助;二是学会自我保护方法,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保证自身安全;三是沉默或者以暴治暴都不是解决欺凌的合适方法;四是要加强锻炼身体,团结同学做自信阳光的少年,使自己不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胡主任指出让校园远离欺凌更重要的是友善与人交往。应珍爱自己,善待他人,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这样校园才能更和谐。

第三,各班级召开《我们是一家人——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首先,班主任就班级有没有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摸底排查,从而杜绝本班同学间发生欺凌现象。和同学们认真分析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希望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其次师生共同收看了安全平台上《预防校园欺凌》专项教育视频,就遇到校园欺凌时如何进行自救和同学们进行了探讨。

第四,通过“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平安校园”主题升旗活动及校园广播进行防欺凌知识宣传,号召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确保师生平安。

第五,班主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同学们对校园欺凌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纷纷表示预防欺凌,从我做起,自我约束自己的言行,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挪威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研究 第8篇

关键词:挪威,校园欺凌,预防项目,教育法

挪威对校园欺凌的规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通过教育立法明确规定学校有义务确保学生免受欺凌,学校必须构筑能够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系统。挪威是世界上最早全面预防和规制校园欺凌的国家,大学和社会科研机构注重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的开发活动,各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其中一个或多个项目加以实施。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欺凌现象明显减少,挪威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校园欺凌预防代表性国家,欺凌预防项目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很多国家借鉴挪威建立了欺凌预防项目。在挪威众多的校园欺凌预防项目中,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共同点表现为注重学生和家长的参与作用,从全校层面建构预防体系,强化教师对校园欺凌的预防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杜绝或减少欺凌现象,实现教育法上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挪威众多校园欺凌预防项目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4个进行研究,考察这些项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情况,并对预防项目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一、校园欺凌发生状况及其立法

在挪威,校园欺凌被定义为一名或数名学生经常或反复地对其他学生实施的使其感到精神痛苦或不愉快的行为,这些行为既包括直接的暴力行为,也包括言语、歧视、排挤等非直接暴力行为。挪威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较为有名的研究者为奥卢维斯(Dan Olweus)教授。1983年,挪威发生3名小学生因遭受严重校园欺凌而自杀的事件,新闻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致使校园欺凌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受社会舆论影响,教育部在全国开展校园欺凌预防宣传活动的同时,还组织专家学者在全国进行调查,从总体上把握中小学校园欺凌具体状况,奥卢维斯为调查活动的负责人。[1]通过对挪威13万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9%的学生经常遭受欺凌,7%的学生经常对他人实施欺凌,5%的学生每周至少遭受一次以上欺凌。欺凌行为多为身体攻击,实施者主要为男学生,受害者的年龄往往比加害者小。在中小学,共同特点是随着年级的提高,欺凌现象有减少趋势,但学校和班级规模与欺凌行为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无对应关系,实施欺凌行为者存在成绩不佳或遭遇挫折现象并不明显。[2]

1990年之后,奥卢维斯扩大了研究范围,将引起精神痛苦的非直接且经常实施的非暴力行为视为欺凌现象,称为“间接性攻击”或“关系型攻击”。奥卢维斯还专门就非直接暴力型的欺凌现象进行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谩骂和嘲弄、造谣、在他人物品上乱涂乱画、排挤、蔑视、索要财物这些现象非常严重。[3]为了把握校园欺凌实际状态,目前,挪威每年都进行校园欺凌调查,其中第7学年(小学最高年级)、第10学年(前期中等教育学校最高学年,相当于我国的初三)、第11学年(后期中等教育学校的第一学年,相当于我国的高一)的学生有义务接受调查,其他年级的学生是否回答调查问题可自由选择。挪威每年大约有40万名学生接受调查,调查不仅仅询问学生是否遭受或实施欺凌行为,还会了解发生的场所和频度、学校是否采取应对措施等。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每月遭受2~3次以上欺凌的学生有7.3%,2013年调查结果下降至4.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实施欺凌的行为不断出现,对于较为严重的欺凌行为,一些学校与警察进行合作,由警察确定行为实施者,甚至可以由警察传唤欺凌行为实施者和其监护人。也有一些学校为了预防网络欺凌行为,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但不允许学校没收学生的手机。

鉴于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很多机构积极参与校园欺凌预防和规制活动。教育部分别面向学校和学生家长制作宣传手册并免费发放,还通过将发生的实际事例制作成DVD宣传校园欺凌预防的意义,对校园欺凌定期进行全国性的实地调查。“教会、教育及研究局”以及“儿童家庭局”也参与校园欺凌预防活动,制作教师指南以及预防欺凌学生的教材发放给全国的学校。儿童人权监察官和儿童精神卫生机构设置校园欺凌热线电话,收集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002年,挪威政府总理、全国教师协会、各区反欺凌联盟、全国家长协会和儿童监察官代表共同发表《反欺凌宣言》,正式结成全国反欺凌联盟,决心根绝校园欺凌。大学或社会的研究机构注重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的开发,设置具体的实施项目供学校选择,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实施项目,但政府不得强制要求学校实施某一项目,因为这违反了学校教育自主权。

挪威1998年制定了《教育法》,取代了此前分散性的不同立法。[4]《教育法》对基础教育和前期中等教育的教育目的、接受教育的权利等作出规定。挪威的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知识的提升,而校园欺凌行为会影响学校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003年,挪威修改《教育法》,此次修改追加“学生的学校环境”一章,规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学校的义务,学校环境包括“心理社会环境”,即学校应当为每个学生创造使其感到安全、放心且具有社会归属感的环境。为了创造这样的环境,学校应保护学生不受侮辱性言语及其他欺凌、歧视、暴力、人种歧视等行为的侵害。[5]学校必须构筑能够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系统。《公平性别法》中亦有禁止欺凌的规定,该法规定使他人陷入性别歧视是违法行为,教育机构负责人有义务努力防止机构中发生性别歧视。当学生因性别遭受他人长期歧视时,这一歧视行为实际上属于使他人感到痛苦的欺凌行为,因此,学校应当依据法律规定采取措施避免性别歧视行为的发生。另外,挪威的《幼儿园法》也有禁止欺凌行为的相关规定。该法规定:要通过幼儿园的培养和学习,让儿童学会尊重他人人格以及理解公平、自由、宽容等。《幼儿园作用基本计划》中还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积极开展预防欺凌和应对暴力的活动职责。

二、推进教育立法实施的校园欺凌预防项目

(一)奥卢维斯校园欺凌预防项目

针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较为严重这一现实,社会各界呼吁政府和学校能够有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教育立法也要求学校必须构筑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预防欺凌行为。在这一背景下,奥卢维斯经过一系列研究,设计出一套预防校园欺凌的实施方案。当某一学校决定导入奥卢维斯项目时,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一年半的项目实施培训;为了提高教师和家长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项目开发者还向教师和家长配送指导手册。项目实施一年半后,会对实施结果进行定期检测。为了提升项目实施效果,每3年向学校派出一次项目实施指导员,检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6]

奥卢维斯校园欺凌预防项目注重从学校、班级、个人三个层面采取相关措施。在学校层面,要求学校首先进行校园欺凌的调查,把握欺凌现象的详细信息。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通过调查了解欺凌现象发生状况。其次,学校召开全校会议,参会人员包括校长、教师、学校委托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家长和学生代表。参会人员对学校预防对策进行讨论,决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再者,学校要改善课间和午休时间的监督方法,老师和学生共同度过课间和午休时间,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构筑迅速应对欺凌行为的环境。最后,学校设置校园欺凌热线电话。考虑到欺凌行为的被害人不愿意直接向教师报告境遇(害怕报告后遭受更严重的欺凌)的现实,学校设置能让受害者及时进行咨询的热线电话,可以匿名反映相关问题。在班级层面上,奥卢维斯预防项目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确立班级行为规则,让班级所有同学关心欺凌问题。首先,确立班级规则。通过召开班会方式,由学生自己讨论确立怎样的班级规则,班会上就人际关系进行讨论,留出一定时间讨论校园欺凌问题,提高预防欺凌行为的意识。其次,建立共同学习制度。班级中建立学习小组制度,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接纳的态度,增加学生间友好交流的机会,构筑良好的班级关系。在个人层面,奥卢维斯预防项目包括:(1)教师与欺凌行为实施者交谈。发现班级内发生欺凌行为时,班主任立即与欺凌行为实施者交谈,若其未改变态度,可召集校长和学生家长共同商讨解决办法。(2)与受害者交谈。大多数受害者出于事态恶化之担忧,往往对欺凌行为甘于忍受,不向教师申告。保护受害者是学校的义务,因此,教师应当经常与受害者交流,与受害者建立起信赖关系,使受害者能够直接告知欺凌事态发展状况。(3)与学生家长交谈。教师与欺凌行为实施者和受害者的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在校的表现信息传达给家长。通过与家长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有效预防校园欺凌。

奥卢维斯预防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7]导入这一项目的学校在项目实施两年内,欺凌现象减少一半,直接暴力行为和非直接暴力欺凌事件均有所下降,项目实施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预防项目的实施使反社会行为(盗窃、饮酒、斗殴等)和逃学现象也明显减少,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学校及班级秩序和环境等获得改善,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提升。[8]

(二)零容忍欺凌预防项目

该项目是由挪威斯塔万格大学学者于2003年开发的,超过146所中小学引入该项目。该项目注重教师的权威和班级的凝聚力,提高教师对班级的控制力。项目研发者认为,在预防欺凌方面,如果教师的控制力不足、支持度较低,将使班级的凝聚力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更多欺凌行为的发生。[9]该项目注重培养教师认识校园欺凌、解决欺凌现象、预防欺凌的发生,创造学校日常生活中不发生欺凌的环境这几项能力。此外,还注重创造无欺凌校园环境过程中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作用。[10]引入该项目的学校会成立校园欺凌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实施该项目的所有学校被混编进一个3~5所学校组成的项目组,项目组通过召开研讨会,交流和分析项目实施中获得的信息。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专门建立的平台,以电子邮件或电话等方式获得相关协助。项目研发者向学校颁发《项目指导书》,通过书面、视频或动画资料指导学校实施项目。

零容忍项目大致包括预警和干预两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1)防止欺凌;(2)把握现状(实施调查);(3)发现欺凌行为立即解决;(4)发动学生持续、有组织地预防欺凌。在欺凌行为预警阶段,学校干预人员利用该项目的“筛选标准”识别学生的违规行为并及时纠正;建立匿名报告系统,鼓励学生及时报告欺凌行为,学校将相关行为录入欺凌报告系统。教师在授课中尽量采用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学生探讨欺凌问题,定期召开反欺凌主题班会,引导和干预学生预防和远离欺凌,向学生灌输反欺凌的坚决态度。强化教师的权威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增进团队凝聚力,增进学生亲社会、关注学业以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课间休息时,值班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佩戴“零欺凌”的标志,并穿上黄色反光背心巡视校园,以强化工作人员的权威,并确保及早发现欺凌行为。

当发现欺凌行为时,学校立即召开1~3次的会议进行及时干预。派专门的心理教师跟进受害者,确保受害者心理得到及时抚慰,并告知应对欺凌的具体做法。如果欺凌者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校方会尽快联系欺凌者、受欺凌者以及双方家长。紧接着教师和欺凌行为实施者单独会谈,如果有多名欺凌行为实施者,则一一单独面谈,同时也通知家长参加。学校教师在积极与受害者及家长沟通的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确定解决方法后,将由心理工作者介入,看护受害者,时间在1~2个月内。心理工作者的介入是为了对受害人进行心理干预,稳定其心理情绪。

(三)儿童行动挪威中心的预防项目

儿童行动挪威中心是奥斯陆大学下属机构,主要从事推进儿童健全发展的学术研究工作。儿童行动挪威中心针对校园欺凌问题设计出旨在预防欺凌的全校积极行为支持(School-Wide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项目,该项目有以下特点:基于对学校欺凌行为调查后的结果制定规则;采取灵活的推动措施;从全校层面构筑预防措施框架;提升教师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社会的行动和学习能力。该项目预达到的目标包括:构筑学校安全和健康的社会环境;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防止并应对欺凌行为;全部教师进行研修;让家长参与活动。截至2014年,挪威有215所中小学选择实施该项目,占所有学校的7%左右。学校若选择实施该项目(选择实施其他预防项目亦相同),必须经过学校全部教师的80%以上同意,校长不能擅自决定实施一个涉及全校利益的计划。一旦选择实施该项目,儿童行动挪威中心将派出人员到学校为其培训项目实施指导员,项目实施指导员津贴由政府支付。导入该项目时,项目管理者注重与学校建立良好协作关系,为学校培养预防校园欺凌的专业人士,力争欺凌预防项目可持续开展。项目管理者极为关注项目开展的效果,学校也积极反馈相关信息。实施该项目时,充分利用学校信息系统,有计划地推进每个学生参与项目的实施,在获得学校和全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欺凌预防行动。

该项目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针对全体学生状况,由教师讨论在欺凌行为预防和应对方面预达到的措施水准,确立可行的相关规则。第二阶段为选定5%~10%的学生实施辅助性介入,确定处于遭受欺凌状态的学生,根据学生需求采取相关措施。第三阶段选择1%~8%的学生进行集中介入,集中开展社会关系训练和情绪控制训练,依据个别指导计划进行支援。2007年,挪威选择28所实施SWPBS项目和20所未实行该项目的学校进行对比性调查研究,测试SWPBS实施效果。结果显示,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能够较好应对相关问题;教师惩罚学生现象减少,而对学生给予鼓励的情形增加,SWPBS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学校仲裁所项目

学校仲裁所项目是由挪威学校仲裁所制度研究会开发的,仅在奥斯陆市就有43所中小学引入该项目(该市共有170所中小学校)。在挪威,各学校是否导入这一制度必须由学校召开民众会议决定,教育行政机关和校长无权擅自决定引入这一制度。学校仲裁所对于学生之间发生的争执通过具有学生身份的仲裁员介入,促成以协商或和解方式化解矛盾,属于修复关系的应对方法,对于预防校园欺凌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派出教师负责仲裁所的管理工作,并负责从学生中选任仲裁员,仲裁员应当具有良好的个人能力,不得有实施欺凌行为的表现,否则,将不被学生信任。在发生争执或欺凌事件后,学生双方可以协商将纠纷提交学校仲裁所解决。仲裁员与当事人进行交谈,促成当事人进行和解。达成和解时制作和解协议书,在其后的1~2周时间内,确认合意内容履行情况,若未履行合意内容,将再次与当事人进行交谈。总之,在校园欺凌校内仲裁方面,仲裁员并不积极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即仲裁员本身并不提出纠纷解决方案,而是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双方自主达成合意。学校仲裁所制度发挥着社会知识训练窗口的作用,有利于修复学生之间的关系,预防新问题发生,降低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各种风险。特别有意义的是,参与仲裁能够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责任,通过选择最佳的方法与他人建立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目前,引入仲裁所的学校在制度运营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仲裁经验。学校仲裁所比较注重个案一对一的纠纷解决方式,今后有必要研究如何发挥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功能。另外,对于担任仲裁员的学生来说,一边学习一边解决纠纷,致使一些学生担心会影响学习。一些学校呼吁挪威仲裁所配置专职教师,因为仲裁所事务的老师因教学或其他任务,每周只能有几个小时间用于仲裁所管理事务。对此,有必要配备专任教师详细记录仲裁件数、内容、处理方法,并研究如何借助仲裁有效预防欺凌现象。

三、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特点分析

(一)项目开发由社会科研机构完成

挪威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并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欺凌预防项目来强制实施,各中小学也不设计各自的欺凌预防项目,社会科研机构则承担起相关项目的研发工作。欺凌预防项目研发需要汇集大量的实证数据,并且要检视项目实施状况,根据实施情况调整项目实施方式。特别重要的是,欺凌预防项目研发涉及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真实把握,需要研究者具有心理学知识,而这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以及中小学校来说,要完成此类项目研发存在极大困难,因此,社会团体或科研机构在此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所介绍的四个欺凌预防项目,有三个是由大学学者研究开发的,可见大学下属的科研机构在项目研发上功不可没。

(二)项目的导入由学校自主选择

挪威教育法把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定为学校的法定义务,学校必须通过有效手段预防和规制欺凌行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这意味着为了落实教育法,中小学必须导入某一欺凌预防项目加以实施。但是,在注重学校教育自主权的挪威,导入哪一项目由学校以民主方式做出选择,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以及校长不得强制决定导入某一项目。由学校以民主方式自主选择存在两个优点,一是有利于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欺凌预防项目,保障项目可持续实施;二是确保教师拥有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因为教师一旦选择某一项目,表明对该项目给予认可,并拥有实施的热情。

(三)注重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

挪威校园欺凌预防项目在实施上特别注重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而不是仅凭教师的力量预防欺凌行为。挪威教育法在“教育目的”一章中规定,教育必须重视创造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良好的协同关系。基础教育应当获得家庭的协同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能够使精神和身体获得良好发展的一般知识。在“学校环境”一章中规定要促进学生参与完善学校环境的工作;中小学设置的学生会及家长会有获取完善学校环境方面的信息及表明意见的权利。由此看出,欺凌预防项目开发者以及项目实施的学校必须在尊重教育法基础上研发和实施项目,因为,学校实施某一欺凌预防项目属于开展教育活动,必须遵守教育法的规定。而从实践中看,注重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不仅符合教育法的教育目的,还能够确保项目的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

(四)项目开发者提供项目实施方面的指导并注重实施效果的调研工作

学校一旦决定导入某一欺凌预防项目,项目开发者将派出人员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让教师掌握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施欺凌预防项目属于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之一,但与一般的教育课程不同,需要项目实施者具有高度的组织、协调、沟通、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获得需要经过专门指导方能实现。因此,学校决定导入某一项目后,项目研发者需要利用一定时间培养教师项目实施能力,挪威政府对相关培训给予资金上的援助。

为了了解项目的实施是否能够取得预期效果,项目开发者定期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证数据把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完善实施方法。学校导入任何一个欺凌预防项目,是要创造无欺凌行为的学校环境,如果实施结果不能有效减少欺凌现象,学校将中止项目的实施。故而,一方面,学校本身及时向项目研发者反馈实施情况,研发者也针对学生定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欺凌行为发生率、行为特点、加害人及受害人特征等,通过相关实证数据观察实施效果。

(五)欺凌预防项目重在预防而不是惩戒

欺凌预防项目非由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制定,而是由大学科研机构或民间组织开发出来的,因而,内容上不能针对欺凌行为实施者规定制裁方法。在发现欺凌行为时,教师分别与行为实施者及受害者进行面谈,必要时由心理咨询家介入,提供心理咨询。经过与家长沟通后采取应对措施,恢复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关系。教师若想处罚欺凌行为实施者,仅可以根据校规(挪威中小学均制定自己的校规)或者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的规定采取处罚措施,但这些处罚方法绝对不是来自于欺凌预防项目本身。由此可以看出,挪威欺凌预防项目并不是以处罚为手段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来预防欺凌现象,而是通过“讨论”、“沟通”、“交流”等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性、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遵守规则的必要性等,进而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华珍,何子丹.关于国外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经验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9,(8):4~8.

[2]Dan Olweus,Bullying at School: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Oxford,Blackwell,1993.15.

[3]森田洋司.いじめの国際比較研究:日本、イギリス、オランダ、ノルウェーの調査分析[M].东京:金子書房,2001.57.

[4]吴雪萍,史鋫娟.挪威基础教育改革评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1-7.

[5]北川邦一.ノルウェー教育法――公布約12年近くを経た主たる改正内容[EB/OL].ins.jp.org/11919kitaga-kyouikuhou.pdf,2016-05-06。

[6]Erling Roland.Bullying in School:Three National Innovations in Norwegian Schools in 15years,Aggressive Behavior,2001,(26):135~143.

[7]Roland,E.Bullying:A Developing Tradition of Research and Management.in D.Tattum ed.,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Bullying,Oxford,Heinemann Educational.1993.15-30.

[8]日本全国都道府県教育長協議会総合部会.諸外国におけるいじめ問題への対応[M].东京:全国都道府県教育委員会連合会,2015.25.

[9]李峰,史东芳.挪威反校园欺凌“零容忍方案”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5,(2):91-95.

上一篇:春游和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安全预案下一篇:三育人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