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危机与公民道德权利

2024-09-03

Sars危机与公民道德权利(精选3篇)

Sars危机与公民道德权利 第1篇

Sars危机与公民道德权利

在Sars危机中发生的道德侵权现象,说明当前强化公民道德权利意识的重要性.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虽有差异,但是却有很大共性,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发挥着互补作用.应该利用法律、政策等措施强化道德权利的`要求权、受回报权和自由权,建立公民维权意识和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公众权利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

作 者:黄捷 杨健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09刊 名: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 SHANDONG ECONO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COLLEGE年,卷(期):“”(4)分类号:B82-051关键词:Sars危机 道德权利 要求权 公共利益

公民权利义务与政治参与 第2篇

【真题回顾】

1. (2013·新课标Ⅰ卷·1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 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 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1) 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2) 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3) 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 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增加指纹信息”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社会管理, (2) 正确;“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 说明任何人都必须履行守法的义务、尊重他人隐私的义务, (3) 入选。 (1) 说法错误, 公民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扩大”一词不妥;材料中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4) 的依法行政是针对政府而言, 因此排除。因此答案为C。

2. (2013·浙江文综卷·32) 2012年6月, 中组部举办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网上投票活动, 短短十天收到的选票就超过4300万张。这表明

(1) 我国民众对政治参与具有巨大热情 (2) 我国政治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大众化 (3) 网络是一种扩大政治民主的新载体 (4) 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 (1) (4) B. (2) (3)

C. (1) (3) D. (2) (4)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短短十天收到超过4300万张选票, 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比较高, 故选 (1) ; (2) 说法片面, 网络投票不能说明政治娱乐化, 公民通过网络投票, 这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新途径, 故选 (3) ; (4) 说法错误,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因此答案为C。

3. (2013·重庆文综卷·5) 2012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强调, 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信息, 网络用户必须实名注册, 公民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予以制止。该《决定》旨在

A.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

B.扩张政府的管制权力

C.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

D.增强公民信息透明度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是针对网络上出现的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提出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规范网络秩序,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故A正确。B、C错误,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 人大常委会的做法不是为了扩张政府的管制权力, 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D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为A。

4. (2013·广东文综卷·29) 李某是广东省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因其存在严重违纪问题, 该村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 提议罢免其职务。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划分, 与本案例同类的是

A.市人大代表联名向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负责人提出质询

B.村民依法选举王某为县人大代表

C.市民向信访部门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D.市民应邀参加市政府调整水价的听证会并发表意见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参与。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 一共是四类。材料中村委会主任被依法罢免属于民主监督的内容。分析题肢, A是人大代表的质询权, B是民主选举, C属于民主监督中的信访举报制度, D是民主决策中的社会听证制度。所以选C。

【考点精讲】

一、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注意: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 所谓“权利”, 是和“义务”相对应的, 依照法律或者社会约定, 可以拥有的行为的自由和可以享受的利益;而“权力”指的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第二, 权利的主体不是特定的, 公民享有权利。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 权利的内容比权力的内容广泛得多。第四, 权利可以放弃, 但是权力不能放弃。

2.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注意: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依法享有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在我国, 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的, 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3.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 基本原则

(2) 主要内容: (1) 行使政治权利, 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 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1. 民主选举

(1) 我国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1) 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 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 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 选举的几种方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各有优缺点。

注意: (1) 选举权与选举权利:选举权是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利的范围更广, 包括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还包括其他选举的权利, 如选举村委会干部。

(2) 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哪种方式更好, 必须从多个角度认识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 并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辩证观点分析、判断、理解我国选举方式的采用。

2. 民主决策

(1) 间接参与民主决策:通过民主选举, 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 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2) 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指点迷津】如何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的民意反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待室、民情沟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建立起来的。“社情民意”, 说到底就是要注重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反映广大群众“急、难、愁”, 是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成文 (或草案) , 然后针对性地征求意见, 主要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实现。采用事先公示、事中公示、事后公示等方式, 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和有关行政村、基层站所公告栏上进行。公民在了解政策的有关规定后, 才会就此发表意见, 提出建议。

(3)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首先,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 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 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 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指点迷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基层政权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城镇社区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 都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4. 民主监督

(1) 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或诉讼;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

注意:指控, 指向公安机关控告某人涉嫌刑事犯罪。申诉, 一般是指对法院的判决不服, 但经过上诉也没有改判或者是超过上诉期限, 提起申诉, 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检举和揭发一般都是指向纪委或监察部门反映某人的情况。一般揭发是指正被查处的人主动反映他人问题。检举是指未被查处的普通公民或公职人员反映他人问题。

(2)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

(1) 谁监督:行使监督权的主体是公民。

(2) 监督谁:监督对象是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3) 监督的形式: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4) 为什么能监督:我国的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公民享有监督权。

(5) 为什么要监督:实行民主监督, 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 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6) 合法渠道:

【指点迷津】如何区分民主决策中的“立法听证会”与民主监督中的“监督听证会”。监督听证会是指立法机关在法律或者法规通过后, 以公开举行会议的形式, 听取公众对法律或者法规的执行情况、行政机关的执法效果以及对法律或者法规进行修改完善的意见, 进而为立法决策提供依据的制度。立法听证会是让市民参与立法, 属于民主决策。监督听证会则是让市民参与执法监督。二者最鲜明的区别就是一个发生在事前, 一个发生在事后。

如何区分民主监督中的信访举报制度与民主决策中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从手段上看, 这两者都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进行, 但信访举报制度突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建议, 属于民主监督;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突出公民就自身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3)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为了使民主监督得到切实保障, 取得预期效果,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 敢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 必须采取合法方式,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复习策略】

现阶段, 我国公民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普遍提高, 因此高考也加大了对这一方面知识的考查。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来看, 本专题的高频考点是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学习本专题, 可以从一二三四五的方面把握, 即:一个根本原因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二对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三条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四个政治参与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五个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 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创新演练】

1.截至2013年9月5日, 全国已有24个地区先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从绝对数上看, 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620元, 系全国最高;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为北京和新疆, 均为15.2元。国家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

C.我国的民主具有真实性

D.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在我国,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A.生存权和发展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3.目前, 东莞市政府部门把很多服务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来做, 社会组织、公益人士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正在不断提高。从最开始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 到青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妇联、社区禁毒等涵盖各个领域, 东莞市政府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让权”给社会组织。这表明

(1) 政府职能正逐步减少和市场化, 建设服务型政府 (2) 社会组织已经取代政府担任起管理与服务的职能 (3) 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4) 社会组织在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将会加强

A. (1) (2) B. (2) (3)

C. (2) (4) D. (3) (4)

4.截至2012年年底, 中国网络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 网民每天发表的论坛帖文和新闻评论达300多万条, 微博每天发布和转发的信息超过2亿条。不论文化程度高低、年龄大小, 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网上表达个人的想法。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1)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2)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 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4) 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 (1) (2) (3) B. (1) (3) (4)

C. (2) (3) (4) D. (1) (2) (4)

5.2013年9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情节恶劣的, 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这样规定是因为

(1) 公民有使用网络的权利但也有不损害他人利益的义务 (2) 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3) 公民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行使自身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4) 在我国, 任何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 也是义务的主体

A. (2) (3) (4) B. (1) (3) (4)

C. (1) (2) (4) D. (1) (2) (3)

6.2013年7月30日, 天津市河西区召开2013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会, 动员全区各部门、各行业迅速投入到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来, 树立行业新风, 优化发展环境, 强化服务民生, 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依据是

(1) 对政府部门进行民主评议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表现 (2) 对政府部门进行民主评议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3) 社会评议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 (4) 对政府部门进行民主评议可以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

A. (1) (3) B. (2) (3)

C. (2) (4) D. (1) (4)

7. 近年来, 山东各地实行“村级事务管理契约化”、“村务公决制度”和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这些做法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要将上述事实写成新闻报道, 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扩大农民基本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

B.公民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C.加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D.完善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8.9月5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稿) 》, 提出拟将教师节日期改为9月28日, 即孔子的生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京报、新浪网、腾讯网、网易网多家媒体在转发的同时, 纷纷开展在线调查, 数以十万计的互动参与, 让官方切实的感受到了网民的力量。公民的积极参与

(1) 是公民民主权利的扩大 (2) 有利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3) 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标志 (4) 要坚持民主与法制的统一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9. 有一则笑话说明了网络的力量。

一个人威胁另一个人说:“我可是有背景的人!”而被威胁的人说:“我可是有微博的人。”这个笑话从一个侧面说明, 网络是

(1) 人们表达利益诉求的新渠道 (2) 任意发表言论的大讲台 (3) 人们伸张正义的法律利器 (4) 行使监督权的有力武器

A. (1) (3) B. (2) (4)

C. (3) (4) D. (1) (4)

10.2013年7月1日, 国家信访局全面受理网上投诉, 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强调, 要认真办理网上信访诉求、意见和建议, 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可见

A.信访举报制度是有效的监督方法

B.舆论监督制度在监督中作用独特

C.我国政府在接受监督的方式彻底创新

D.网上评议政府必将推动政府改进工作

1 1. 漫画《如此上访》给公民的启示是

(1) 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2) 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正确行使权利 (3) 要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4) 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A. (1) (2) B. (2) (4)

C. (3) (4) D. (1) (3)

1 2. 材料一:

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基层政权直选试点、政风行风热线……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越来越宽广。“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

材料二:“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 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这三者不可偏废。社会公平正义, 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句话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

(1) 运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说明公民应怎样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

(2) 联系材料二回答, 为了公平正义,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A题中设问指定是“根本原因”, 政治生活中找根本原因应从国家性质入手。因为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必须为人民服务。因此答案为A。

2.B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D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的减少和市场化, 故 (1) 错误; (2) 错误, 向社会组织放权的那些权力必须是政府放得了, 社会组织接得住, 管得好的权力;社会组织、公益人士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正在不断提高, 能成为联系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 同时也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故 (3) (4) 正确。

4.A此题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则。设问指向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1) (2) 强调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则, 故正确。 (3) 注重理性参与, 强调对政治参与的理解与把握, 故正确。质询权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 不是公民的权利, 故 (4) 排除。

5.B“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情节恶劣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这说明我国公民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 也说明了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1) (3) (4) 正确。 (2) 与题意不符合, 题中的主体不是政府。

6.D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体现, 可以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 (1) (4) 项符合题意。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可以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 更好地履行职责, 但政府职能的转变要靠政府自身改革, 因此 (2) 项不正确。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属于民主制度, 不是基本制度, (3) 项不对。

7.D材料中的做法属于村民自治的内容, D正确。农民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未涉及人大代表的选举问题, 且村民自治不属于政府权力和基层政权建设的范畴, 故A、B、C三项皆不正确。

8.C公民的民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不能随意扩大, (1) 观点错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3) 观点错误。 (2) (4) 正确说明了民主决策的效果和过程。

9.D本题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网络监督是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必须要履行一定的义务, 因此 (1) (4) 正确, (2) 错误。网络不是法律利器, (3) 错误。

10.A材料旨在强调国家信访局全面受理网上投诉, 这体现的是信访举报制度, 答案为A。舆论监督制度是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B不当选。这亦非对接受监督方式的彻底创新, C不当选。D表述过于绝对。

11.B解答漫画类试题要对漫画作出正确解读, 明确漫画讽刺什么或赞扬什么,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如此上访》是说公民的做法不正确, 图中公民没有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启示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故 (2) (4) 符合题意。 (1) 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漫画中的公民是在勇于行使, 但没有正确依法行使所以不选 (1) 。 (3) 不正确, 是监督权不是民主决策。所以答案选B。

12. (1) (1) 在我国,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二者不可分割。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 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要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 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 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 要树立权利意识, 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另一方面, 要树立义务意识,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在党的领导下, 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要求,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2)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 平等地履行义务, 平等地适用法律。 (2)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3)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与自由刍议 第3篇

关键词:权利;自由;正确行使

一、公民正确行使权利与自由的基本含义

宪法学中具体指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可以享有的权利。也有学者指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为实现自己必不可少的利益主张或自由,从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资格或可能性。《现代汉语词典》认为自由有三种含义:其中一个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关于自由,康德认为:“只有在自己有意识的活动过程中,那种选择行为才可以被称为自由”。 他认为权利与自由密不可分,权利就是自由并存和协调的全部条件,从原初意义上说,权利就是自由。权利是自由的表现,公民为或不为的自由就是权利。从定义中我们知道,公民权利应该是宪法规定的和其他部门法规定的,但另一方面,应该还有一些权利是法律没有涉及到的,仍然存在于自然之中。法律中未规定的权利,是自然赋予的自然权利。这些自然权利在自然的被人类所使用。美国宪法修正案第9、10条规定:“不得因本宪法列举某种权利,而认为人民所保留之其他权利可以被取消或者抹煞” ;“本宪法所未授予中央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皆由各州或者人民保存之”。上述规定就是从规范角度表明了个人自由的开放性。即是对权利的一个开放规定,笔者相信法律未到完全合理的程度,也不会到达完善的地步。每个阶段只是应该有每个阶段的法律。关于公民权利与自由的界定,我们应该限于其目前在法律上的理解。据此笔者统称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应该是指,公民在表达意志的时候,在法律所规定的权限内,为或不为的自我选择。公民权利与公民自由是共通的。

二、指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与自由的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对公民权利与自由的规定主要是在宪法中予以阐明。宪法第33条规定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一规定表明,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现行宪法第51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该条规定直接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它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即承担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及其他公民合法自由和权利的义务。这一条款是指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根本性规范,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采取相对保护主义,而非绝对保护主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权利和自由,任何权利和自由都是相对的,即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权利和自由。

三、公民正确行使权利与自由要素考量

公民权利与自由的正确行使既需要制度保障,在制度的规定秩序内行使,又需要公民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约束,达到个人自由的状态。在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情况下,在义务履行的必要条件下,以平等为原则,认识自己权利的界限,对自由采取正确的态度。还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形成一种法治的观念。公民行为都有目的,在做出行为的时候,要追求一种正当的利益,追寻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协调平衡。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一)以履行义务为必要条件

宪法的制定是公民意愿的集合,突出表现在宪法是在保护公民权利的基础上制定的。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但是权利的实现需要提供一定的义务,这是为保障大部分权利而主动放弃一部分权利,以达到宪法符合大多数人共同利益的目的。因此,为了维护宪法合理有效的运行,公民必须坚持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以遵守平等为原则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正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为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正确行使,既需要以履行义务为必要条件,又必须加强在行使自由时对平等的要求。以遵守平等为原则来行使权利和自由。洛克认为:每一个从自然或从社会中取得财产的人,都必须遵守这样一条原则:他必须“为其他人”留下“足够的和同样好的”。体现在公民行使权利与自由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行使权利时尊重他人的权利,即对他人行使权利的不干涉、不侵害,这是“为其他人”;另一方面是要求对每个人公平的提供一种“足够的和同样好的”权利。

(三)加强对权利行使的保护和引导,制定“程序”规范

笔者认为需要对公民正确行使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引导。因为缺乏保护和引导,更容易导致权利的滥用。我们讲对权利进行限制,并不是对权利本身要进行限制,权利本身不存在限制问题。权利限制实际上是对权利行使的限制,包括行使的主体资格,行使的时间空间,行使的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现在笔者在此讲对权利正确行使的保护,亦不是对权利进行保护,而是对正确行使权利进行保护。对权利的保护是对事物本体的保护,对正确行使权利进行保护,是对为达到目的采取的方法的保护。在法律上相当于是实体与程序的关系。权利保护是实体问题,对正确行使权利保护是程序问题。

笔者主张应该对权利的正确行使加强“程序”上的保护,方便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只有有利方便的权利,才是公民乐于正确行使的。只有对权利行使加强程序保障,才能推动实质权利的行使。“程序”上的欠缺一方面是公民缺乏对某事件上自身权利与自由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公民缺乏救济途径。因此笔者建议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对法律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各县级行政区域内建立专门的免费法律咨询机构,帮助引导公民理解自身的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提出一些类似美国的人身保护令、违宪审查制度等等的救济措施。因为公民对权利性质的不理解和公民被侵害权利缺乏救济,所以会出现滥用其他权利,以此来维护自身利益。上访中的滥用权利大多就是这种情况,例如信访时找不到负责人,所以出现了越级上访,堵截公务车辆等行为。因此加强理解和救济有助于公民克制自己,减少为此而引发的错用其他权利的现象。公民对权利的行使可以加快推进法制进程,宪法中规定公民管理,公民参与,也是这个原因。只有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推进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和谐发展和良性互动。

(四)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在法律界限内行使权利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法治化建设。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这方面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现今的大多数公民依然对大部分法律都是一知半解,处于道德制约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许多学者因此主张发展大众法学,推动公民法律思想的提高。笔者认为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人才的更新换代靠教育,而要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培育公民社会,也要靠教育。因此开展大众法学教育,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亟不可待,必须时时抓紧。这是保证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基本方法。

(五)追寻正当利益,采取合理方法,合法行使权利

上一篇:药品储存与养护知识下一篇:市档案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