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2024-06-05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4篇)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1篇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2至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加、乘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第一次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例6呈现给学生一幅小象运木头的情景,3头小象,每头运2根,画面下方小精灵给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做一做”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学生从中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解决提出的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2至5的乘法口诀”,“看图列出乘法算式”,但对于从画面中收集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信息和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路。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页例

6、做一做,第60页练习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乘法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实际问题。

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且知道为什 么用乘法计算。

难点:怎样把乘法意义和解决问题连接起来。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卡片。

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口诀背得特别好,我想考考大家,好吗?看卡片,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卡片出示6道乘法算式:(4×3= 2×2= 5×3= 3×2= 2×4= 5×4=(2请几个同学来算,其他人在下面当小老师,用手势来判断对和错。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课件出示:5+5+5+5=(×(2+2+2=(×((2学生说出式子后,再说一说改的理由。

师:同学说得真好,以后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用乘法来计算更简便。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了乘法口算和改写算式的基本训练,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同学们喜欢大象吗?看老师把谁带来了。(电脑出示情境图

1、观察情景图,收集信息。

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呢?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收集数学信息:有3头大象,每头运2根木头。(如果学生说得好可表扬:你的语文学得太好了!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师:真是个爱开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特别好。请同学们把这道题连起来读一读。

手势:要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就是把这些木头——合起来。

3、引导思考,解决问题。(1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试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2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大家。

(假设A、加法:你用加法把所有的木头合起来,可以。但 是谁还有更简便的算法?

B、乘法:说一说你为什么用乘法呢?师引导说出 每头大象运2根,3头就运了3个2根

(3这“3个2根”真的太重要了,它是我们解题的关键。还 记得我们是怎样数出来的吗?再跟老师在黑板上数一次。一边板书,学生一边数。把算式写完整。

小结:像刚才这样,求几个几多少,用乘法计算更简便。明白了吗?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0页的第1题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把他们浇的树算出来吗?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交流,说想法。

四、课间小游戏,调节学生的疲劳度。做相反的动作。

五、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做一做”(1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漂亮的白天鹅,可爱的梅花鹿,聪明的猴子

(2这么多的小动物,我们先来看小猴子好不好?一共有多少 只猴子?谁会算? 学生说出列式的理由。

(3这幅图里,还有其他的小动物,你们能先提出问题,再把 他们算出来吗?(用同样的方法算出白天鹅、梅花鹿的只数

2、买商品。

(1出示实物,让学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算出所买商品的价钱。

(可以让多几个人上来买,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更加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课后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

七、扩展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3下,拍2次,一共拍了几下?(6下怎么列式?拍3次呢?(9下师:为什么?如果我想用3×4呢,要拍几次?(4次师:好一起拍?全体起立拍手,下课。〔设计意图:再次从生活中找出问题,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我觉得每上一次示范课,自己受益匪浅。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自己在历练中不断的成长。对这节课我有几点反思:

1、这节课让我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乘法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意义。

2、备课时我谨记辅导员的意见:备课一定要围绕重点设计,为突破难点做铺垫。所以设计时,我遵循低年级的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的课件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3、细节也是成败的关键。我觉得我上课处理细节还不够细腻, 比如:引导学生提问方式有时不太好,如果能换个方式效果会更加; 表扬未能照顾到全体的学生,让他们也真正的投入到课堂的互动中; 语言还不够简练,不要担心学生不会说,而让老师说得太多。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提高。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2篇

在新教材学习中,在新知识教学后一般要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结合例题教学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尽量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材把解决问题分为三个步骤:一、阅读与理解。二、分析与解答。三、回顾与反思。即理解现实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之――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之后,设计的解决问题,意在巩固笔算乘法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给足学生租住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我把问题在课前设计的小研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显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与探索,有的孩子边画图边分析;有的孩子用序号标清自己的思考思路。……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充分地阅读与理解题意,让学生把自己课前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中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让学生在交流中熟悉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过程和不同的方法,并获得欣赏自己和同学的愉悦心里体验。

二、知道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加以指导和归纳: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强调,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一定要仔细分析数量关系,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在学生列分步算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在学生解答完毕后,再次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一步求什么,接着再求什么……让学生在说思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问题表征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3篇

在长期的结构力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做作业需要的时间很长。究其原因:1)课程内容不熟悉致使方法运用不熟练造成花费时间较多;2)计算内容很多,手算起来不容易,尤其是超静定结构,方程解错了,后续的内力位移等都会出错。回过头来重算,所用的时间自然就增多了。而对于学习结构力学,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要保证的,否则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这就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扰,在学习结构力学和其他课程的时间分配上经常会有冲突。在保证一定计算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如果能再找到一种简单的辅助算法,一定可以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Excel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近年来,在诸多领域包括土木工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使用Excel来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对Excel的掌握也正在成为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要求,在美国,利用Excel制作表格用于解决工程问题的计算表单(Spread sheet)是对结构工程师的一项基本要求,美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就明确将Spread sheet列为考试内容,而且美国的很多大学里的土木工程专业,也开有计算表单方面的课程。所以,让在校的本科生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和强大的软件Excel联手,在学习结构力学的过程中辅以Excel程序应用,不仅解决学习阶段的问题,还可以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开辟更宽广的道路。

1 用Excel求解线性方程组

1.1 在力法和位移法中的应用

在超静定结构计算中,不论位移法还是力法,都要求解线性方程组。每一个系数的计算可通过结构力法的方法得到,那解方程的过程则可以交给Excel来快速解决。在Excel中求解线性方程组,可以通过矩阵运算和规划求解两种方法。例如力法中,经过图乘后各系数已经算出,方程为:

那么解方程可通过Excel矩阵运算求解。步骤如下:

1)在Excel单元区域A1:B2和D1:D2中输入系数矩阵A和常数阵列B所有元素的值。2)选中A4:B5作为A1:B2系数矩阵的逆矩阵的位置,输入函数“=MINVERSE(A1:B2)”,同时按Ctrl+Shift+Enter,得到逆矩阵。3)进行矩阵相乘,输入“=MMULT(A4:B5,D1:D2)”,同时按Ctrl+Shift+Enter,得到结果。

可通过选中单元格D4:D5,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值-小数位数来设置结果的显示位数。

当然,求解线性方程组也可通过规划求解来实现。但没有利用矩阵运算函数方便,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了。

1.2 在矩阵位移法中的应用

学习矩阵位移法,学生也要通过几个数目的习题理解矩阵位移法的思路和整个过程,如局部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建立,整体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的生成,等效荷载转换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有大量的矩阵运算,那我们都可以通过Excel中的矩阵加减矩阵相乘、矩阵的逆运算很方便的实现。

由上所述,在结构力学计算中通过Excel矩阵运算,可方便地求解方程组,为力法、位移法、矩阵位移法等计算提供了很大方便,值得尝试。

2 用Excel计算连续梁影响线

土木工程桥梁专业要求很好地掌握影响线。连续梁影响线形状可根据机动法很容易绘出,但每一位置处所求量值的影响线的数值计算较为复杂。对等跨连续梁,还可以通过查表得到影响线数值的数据;对不等跨连续梁,就需要找一种简便易行的辅助方法。其次,还要求出在所加荷载如均布荷载作用下所求量值的大小。根据公式:

这就需要知道影响线与轴线所围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计算过程是很繁琐的,而这正是Excel的优势所在。下面依次从两个方面予以说明。

1)求指定量值影响线数值。以图1为例,如要求MB的影响线。图1b)为MB的影响线形状。

以第一跨为例,影响线数值计算步骤如下:

a.分别在A2中输入连续梁跨度L为6 m,B2中输入x为0,C2中输入“=A2-B2”,D2中输入MA值为-0.5,E2中输入“=2*A2-B2”,F2中输入MB的值为1,G2中输入“=A2+B2”,H2中输入“=B2*C2*(D2*E2+F2*G2)/(6*A2)”。b.在B3中输入0.6,B4中输入1.2,使用右下角小十字下拉形成等比数列,其余各列直接利用下拉十字生成表单如图2所示。

其余跨的MB影响线数值、其他量值的数值可用同样的方法求得。

2)计算影响线的面积。由于图1b)影响线形状为曲线,面积可通过梯形公式、辛普森公式等数值积分方法求得。以辛普森公式为例,公式为:

在Excel中只要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即可。步骤如下:

a.在I2输入“=*G2”,I14中同此。其他I列输入“=2*G2”。b.在J3中输入“=2*G2”,每隔一个输入一次。代表积分中间隔的数据点。c.分别对I列和J列求和。d.将求和数据相加并乘以h/3,得到积分结果,存放于K15,如图3所示。

由此可见,在连续梁影响线的计算过程中,运用Excel强大的数据批处理功能,可大大提高效率。在三铰拱、无铰拱的计算中,更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计算各个截面内力。

3结语

借助Excel简化计算,学生在学习结构力学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用于计算的时间显著减少,所做习题量增加,并有更多时间用于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而且借助其强大的功能,Excel软件可以推而广之地有效解决许多其他方面、其他课程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Excel运用更加娴熟,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Excel确实是学习结构力学的有效工具。

摘要: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结构力学时做习题耗费时间较多的问题,提出用Excel辅助结构力学的计算,用Excel求解连续梁影响线的数值,进行数值积分计算连续梁影响线面积等等,通过应用Excel与结构力学学习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Excel,结构力学,线性方程组,影响线

参考文献

[1]谢剑,赵彤.Excel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2]余梁蜀,马斌.Excel的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5(6):101-103.

[3]常志红.Excel回归分析计算的简化与应用[J].混凝土,2003(2):61-63.

[4]马志坚,谢堆才.巧借Excel在AutoCAD中作图[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2):62-65.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4篇

1、通过对例题情境图的探索,使学生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够借助情境图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相应的除法算式,能够讲清楚每个算式的意义。

3、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根据情境图列相应的算式。

教学难点:总结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和表达清楚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

1、15÷3= 8÷2= 9÷3= 12÷6=

提问:计算这几道题你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知识请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上节课的内容,也是为这节课的解决问题做计算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张老师早晨爱吃包子所以早晨经常去包子铺,总在包子铺吃包子,我就发现了包子铺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把包子铺里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想跟同学们一起来研究。

1、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在这幅情境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说出来让我们听一听吗?

@ 每个笼屉里有4个包子 @ 一共有6个笼屉 @ 一共有24个包子

2、同学们你们真棒!根据这三条数学信息,你都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你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的数学问题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请他们听一听你的数学问题是否准确?

3、同学们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利用两个信息作为已知量,另外一个信息作为问题。这样提出的数学问题就会很流畅,所以今天的三个数学信息,你要好好思考哪两个可以作为已知量出现在题目中,哪个信息可以作为问题提出。

预设汇报:每个笼屉有4个包子,6个笼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一共有24个包子,装在6个笼屉里,每个笼屉装几个包子?

一共有24个包子,每个笼屉装4个包子,他们能装在几个笼屉里?

【设计意图】在图中找到数学信息是二年级孩子已经具备的数学技能,但是利用三个信息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学生掌握的并不熟练,因此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同伴之间的探究。

三、探究新知 建立模型

1 根据刚才同学们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各自分别列示解答

展示答案:4×6=24个 24÷4=6屉 24÷6=4个

谁能分别说说这三个数在每个算式里代表什么意义呢?

提问: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总结:比较三个算式会发现乘法算式中的积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是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因此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

【設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乘法算式和相对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的关系。

提问:在求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的时候,你是怎样求的?

预设:求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用到的是同一句乘法口诀。

一句乘法口诀真的能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5×3=15 15÷5=( ) 想口诀:?

15÷3=( ) 想口诀:?

2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种即快速又准确的口算方法,但是乘法口诀有45句,怎样在45句口诀中快速找到需要的那句口诀呢?根据刚才做题的经验,你想到好办法了吗?请同学们跟小组同学研究研究。

小组合作 预设答案

@ 根据除数找口诀,除数是4 就想4的口诀

@ 根据被除数找口诀,被除数是24 就想乘积是24的口诀

学会了找口诀的方法,我们在今后的计算中就会更快更准。做一组练习题来验证我们刚才的方法是不是好用。

16÷4=( )想:四( )十六,商是( )

30÷5=( )想:五( )三十,商是( )

【设计意图】掌握利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从而发现总结出求商的方法。

3 一幅情境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因为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列出的算式也不一样,像这幅图这样既可以列出一道乘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但是在求计算结果的时候,用到的都是同一句乘法口诀。看来利用乘法口诀不但是我们计算乘法的依据,也是我们快速求商的好方法。

4 出示一副情境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你能想到的算式并解答这个算式。( 一图三式)

【设计意图】一图三式也是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数学思维形式,但是能够列出一图三式并且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点。

四、巩固练习 提升训练

1 用口诀求商

6÷6= 5÷5= 4÷4=

2÷1= 3÷1= 6÷1=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2 看乘法算式,求除法算式的商。

4×5=20 6×3=18 3×5=15

20÷5= 18÷3= 15÷3=

20÷4= 18÷6= 15÷5=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法。

学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常规练习,齐背8的乘法口诀。

(2)听算:

第一组:2×8,3×8,8×2,4×8,5×7

第二组:8×4,4×7,7×4,6×8,8×5

(3)课件演示:教材例3。

(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枝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个4元……)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钱?

橡皮每块2元,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铅笔3元一枝,要买5枝一共多少钱?

日记本每个4元,买6本,一共多少钱?

……

(3)解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

汇报学习过程。

三、练习巩固

(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练习十九的第2题:让谁算得又对又快。

(2)看图列算式。

出示练习十九第1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3)每横排有6颗星,4排有几颗星?

每列有4颗星,6列有几颗星?

(3)第横排有7个圆,3排有几个圆?

每列有3个圆,7列有几个圆?

四、拓展学习

(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们说一说。

(2)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了她1元钱,应该剩下多少钱?

分析:这是一道先乘后减的应用题,首先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小兰花钱总数,再用妈妈给的钱数减花掉钱数求剩余。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6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78页例2和79页练一练的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类似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难点:能正确解答类似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 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1、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

要想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要靠大家去自学。请齐读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认真细读78页的例2,解决下面问题:

1、例2中是把那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

2、“男运动员占”表示什么意义?

3、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

4、如果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可以怎样表示六年级参加运动会的45个同学?其中男运动员占又该如何表示?问题该如何表示?试着画出线段图。四 先学。

师:下面自学开始,5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做一做

师: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5959

出示检测题:

岭南小学六年级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算出后让学生用男运动员人数加女运动员人数是否等于45人进行检验。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演板,纠正错误。

生教生

2、讨论。

提问:到底谁对、谁错呢? 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师教生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引导讲解。

小结:“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要先弄清题意,明确题目中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并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然后列式解答并检验。板书: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

六、练一练

谈话: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

1、完成79页第1题。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提问: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要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检验。

反馈:你是怎样列式,怎样检验的?

2、完成79页第2题。

指生演板,其他学生独立练习,并找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3、完成79页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其中是第一天用的”这一条件的意思。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再组织反馈和交流。

七、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第1、2题。

《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检测题

一、根据题意填空。

李明看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1、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先求()的页数,再用总页数-()的页数=还剩的页数。

2、本题是把()看作单位“1”,“全书的”是指()的页数占()的页数的。

3、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是()。

二、解决问题。

1、水果店一共运来300千克的苹果,卖出了总数的,还剩多少千克没有卖?

2、六年级一班有50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其中获奖的占,没有获奖的有多少人?

3、一桶油漆重21千克,用去,还剩多少千克?

4、修路队要修一条全长2000米的路,已经修了修?

5为了举行校庆,六(6)班要做180面小旗,已经做了,还要做多少面才能完成任务?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7篇

任课教师:箐品乡中心小学杨翔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进行运算。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旧知 5×6×8 9×7×4 10×3×9

同学们会算这样的题吗?象这种类型的题叫什么题?应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三位学生上黑板上板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订正。

师:今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道题:看与刚才我们学习的算式有那些相同,有那些不同?

二、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1、出示题目。

学校有6个班做操,一个班站3排,每排站10人,一共有多少人做操?

2、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韪题目吗?生答:应用题

师:象这种类型的题我们要解决问题时,第一步要怎样做?第二步又要怎样做?

生答:首先要分析题意,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第二步是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最后在解答。

师:同学说得很好。

3、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解答,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指名学生板演。10×3×6 3×6×10

4、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5、学生打开课本P99例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巡视。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①5×6×8

②5×6×(5+3)③5×6×7+5×6 ④5×6×7+30

⑤30×8

⑥30×5+30×3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收获和体会。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三的第1、3、4题。《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课稿

任课教师:箐品乡中心小学杨翔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二、说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箐品乡中心小学杨翔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乘法两步计算,连乘应用题有两种解法。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要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另外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8篇

1.解决问题策略是数学教材的课程目标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

我们选用的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 从四年级 (上册) 起, 每册都编排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 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课程目标。超越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 指向策略的形成, 这是解决问题的教学区别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所在。

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 题材选择更加开放, 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2.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帮助理解题意,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 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 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 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学难点是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突破的方法是通过探究性、合作性活动,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二、说学生

1.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教四年级这个班的学生属于城乡交界的农村孩子, 本班学生班容量也不大, 全班45人, 其中男生较多26人, 他们的优势是动手能力较强, 不足的是口头表达能力不太好。

2.学生的知识基础

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 在低年级已经基本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教学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再者, 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三步混合运算以及乘法分配律时, 所积累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样构成了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三、说教学设计

课题: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

课时:一课时 (40分钟)

教学内容:义教第八册课本89~90页探究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画图、摘录条件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探索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2.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 以培养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 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

3.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的能力

4.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说教法设计: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主要以导学为主, 引导学生画图等开展活动。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说学法指导:应用新的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 通过探究性、合作性活动,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找出策略。

◆辅助手段: (1) 课件播放课前复习题和画示意图的过程。 (2) 学生探讨策略例题和练习用的纸卡。

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有效的策略, 而学生策略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来自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获得各种策略的指导, 二是运用策略解决各种问题的指导。所以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设计:

(一) 引言的设计 (1分钟) (看课件)

引言:同学们, 今天好高兴啊, 有这么多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 (全校教师听课) 。咱们班的学生最喜欢动脑筋, 而且发言很积极, 这节课把你积极探究、合作讨论学习的精神拿出来展示给所有老师和同学, 有信心吗?老师衷心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上有新的进步。

设计意图:这是一堂在校上的公开课, 所以我采用消除顾虑和鼓励的办法, 进行引言, “今天好高兴啊, 有这么多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我没有说老师来听课, 而说这么多老师一起来学习, 这样可以减小因老师多而造成孩子们的紧张情绪。

(二) 课前复习设计 (8分钟)

设计三道有关面积计算的看图计算题 (看课件) 接着引言———师:首先同学们做几道题

复习 (做下题, 说思路) ———课件播放

1. 求下面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列式:

2. 求下面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

列式:

3. 求下面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

列式:

师:长方形的面积如何求?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知道面积和长如何求宽?知道面积和宽如何求长?

生: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学生做完练习题后设计。

教师 (过渡句) : (看课件) 刚才同学们做了几道有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题,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 有请同学们想办法。

师:学校因绿化面积太少, 要扩大学校的绿化面积, 如果你是设计师, 如何扩大?

生:……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 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方法 (或有说这种方法的学生, 如果有就将那位学生的方法一起讨论) , 要扩大绿化面积, 就将原来长方形的花园扩大, 你又要如何扩大?

生:……

设计意图:走进情境, 获取信息。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我利用他们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 创设生活情境, 让他们在课上交流各自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 以培养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 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

我先设计几个问题, 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进入学习预备状态。帮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及有关面积计算中的其他问题。

设计过渡句。

师:刚才同学们为扩大绿化面积, 想了很多办法, 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意见, 你们为了解决问题, 所提出的这些办法, 在数学课中也可以说成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 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的计算。

板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的计算。

(三) 授新课的设计 (20分钟)

1. 课件出示课本89页例题 (10分钟) (看课件)

师 (引言) :老师这里有一道关于学校修校园时出现的数学题, 和我们刚才某某 (假设有学生想了此办法) 同学想的办法一样, 请同学们看题卡, 能否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 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 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 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图1 (在后面展出) 。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我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卡, 纸卡上面有老师的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读题, 写出你所得到的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能不能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 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 培养能力。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2) 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画图, 汇报、比较、改进自己的示意图。

(3) 列式解答。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利用以往所学求面积的方法和自己的策略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学生的方法交流中, 初步感受画图法的直观性。

(4) 演示课件 (放课件)

演示课件画图, 展示出题目的条件、问题。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边演示一边整理板书思路)

板书 (1) 获取信息, 加以整理。

(2) 画图展示直观性。

(3) 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想出策略。

(4) 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处理信息, 形成策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题目往往提供许多信息, 要让学生面对自然呈现的这些信息产生整理清楚、恰当筛选的需求。如何将杂乱的信息进行有条理地整理?如何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去寻找相关信息?这就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 画图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画图整理是因为它易于操作, 适宜学生运用。通过画图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收集和整理,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根据要解决的问题, 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问题。当学生观察并交流从前面情境中得到的数学信息时, 趁他们兴趣正浓, 我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

利用学案导学的方法, 设计纸卡让其完成, 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 试一试练习设计 (10分钟)

准备第二张纸卡, 自己解答, 单独抽查回答。

幸福小区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草坪。后来因修建羽毛球场地, 草坪的宽减少了5米, 这样草坪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 现在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在图2中画出减少的部分, 再解答)

师:先画图, 让学生画出减少的部分, 让学生汇报画图的过程, 在汇报画图过程的同时进行画图的规范化。

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条件: (1) (2) (3) (4) ……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原来草坪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要知道现在草坪的面积, 必须知道现在草坪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原来草坪与现在草坪的__________不变?现在草坪的长如何求?___________;宽, 如何求?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

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___________平方米。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 同样设计学案导学, 主要以教材为主, 不要脱离教材, 来强化学生讨论交流的方法, 试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四) 回顾应用 (10分钟)

1. 师:在解决刚才两道问题时, 都采用了什么策略?再次强调课题: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2. 课本90页想想做做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策略意识。帮助学生:长宽增加时, 解决画图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再请学生画图解决问题。

(五) 结束 (1分钟)

同学们, 这堂课是否又学得了一种策略?我发现大家都有了进步, 尤其是XXX同学在画图、找题中的信息时具有一定的天赋, 我又发现了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天才, 继续加油哦!

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还会有很多很多的策略, 下去后多留心, 下节课老师还会带你们用画图、列表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 今晚好好预习, 老师相信你们下堂课的表现会更突出, 会有更大的进步, 还会出现几个用画图策略解决行程问题的天才。

下课时间到了, 同学们, 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具, 赶快休息吧!再见!

设计意图:

我用这样的结束语, 主要是肯定学生的进步, 更多的是来鼓励他们喜欢数学, 对学数学有信心, 而且, 指导孩子们预习, 为下节课成为天才而做准备, 体现了学习的连贯性。

附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获得信息, 加以整理。

2.画图展示直观性。

3.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 想出策略。

4.列式解答。

分析:原来花圃的面积=长×宽

原来宽=增加的宽=增加面积÷长

列式:8× (18÷3) =48 (平方米)

用乘法解数字搭配问题 第9篇

例1 用1、3、5、7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分析与解】这是一个较简单的数字搭配问题,它与数字的排列顺序有关,属于排列问题(组合问题与顺序无关)。为了防止重复或遗漏,一般通过有序地分析找答案。可以按从大到小,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通过分类列举求解。

(1)百位上是7的三位数,通过逐一列举可以得到:753、751、735、731、715、713,共6个。

(2)百位上是5的三位数有:573、571、537、531、517、513,共6个。

(3)百位上是3的三位数也有6个,分别是375、371、357、351、317、315。

(4)百位上是1的三位数也有6个,分别是175、173、157、153、137、135。

所以,用1、3、5、7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6=24(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像这种数字搭配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原理巧解。乘法原理:用几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要分三步,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有m1种不同的方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有m3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可以组成的不同三位数一共有m1譵2譵3个。

回头看上题,用4个数字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分三步:(1)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可以从4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4种选法;(2)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可以从剩下的3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3种选法;(3)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从剩下的2个数字中选一个,有2种选法。所以,一共能组成4??=24(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与前面的分类列举结果相同。很明显,用乘法解较复杂的数字搭配问题比较简便。

例2 用 0 、 2 、 4 、 6 、 8 这五张卡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不同的四位数呢?

【分析与解】用数字卡片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要分三步:(1)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可以从0除外的4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4种选法;(2)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可以从剩下的4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4种选法;(3)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从剩下的3个数字中选一个,有3种选法。所以,一共能组成4??=48(个)不同的三位数。

用数字卡片组成不同的四位数,相当于在组三位数的基础上再增加第四步:从剩下的2个数字中选一个,有2种选法。所以,一共能组成4???=96(个)不同的四位数。

聪明的小读者,用乘法解数字搭配问题你学会了吗?下面请你来试试吧。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10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第四小节《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部分,属于信息加工的内容。在第一节前三个小节中分别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的基本特征、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三个内容,使学生对计算机这个信息处理工具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第四小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第四小节在教材中呈现内容的篇幅较少,但是所蕴含的知识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算法和编程的相关知识。

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在求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活动中感受计算机求解的优势,体验从分析问题到最终用计算机求得结果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无论是人工解题还是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都需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人工解题在分析问题后,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简化问题,用解析的方法求解,最后通过手工计算得出答案。而用计算机解题时.在分析问题后,需要设计出算法,并将算法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最终通过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得出结果。要认清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学习的关键。因此本节从人工解题着手.在学生体会到人工解题的繁琐和复杂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入计算机这个好帮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为选修科目《算法与程序设计》做一个铺垫。

二、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几种常见的工具软件比较熟悉,但对于计算机程序没有太多的了解,带有好奇心,也带有畏惧感。加之,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相对枯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矛盾的心理,利用学生在数学(必修三)已经学习了《算法》的相关知识,创设好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程序所带来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将来的选修课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泡热茶叶时间分配活动了解什么是算法;通过人和用计算机编程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描述人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通过类比分析能说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交流与VB演示操作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手工计算和利用vb程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体验和感悟,探究出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互评,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对算法与程序设计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能代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思辨,引导学生对人工智能所带来影响、伦理道德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3)人与计算机解题的异同

难点:(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2)人与计算机解题的差异

五、教法和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为目的,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支架式”教学策略: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本节课教学中采取“支架式”教学策略,具体操作为“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人机竞赛、深化理解→人机类比,寻找差异→正反思辨、情感升华”。

2.小组合作策略:在探讨泡热茶时间分配活动过程中,将每四个学生分成一组来展开小组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结果以框图的方式进行展示以供师生进行评价。

3.角色扮演策略: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能代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案例思辨环节,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扮演正反方角色,通过双方陈述各自的观点,从而引导学生对人工智能所带来影响、伦理道德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2分钟)

教师活动:活动一:泡热茶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听讲并思考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抛锚式教学为策略,将生活中的“泡茶时间分配”这一问题,作为本节教学的“锚”。利用这个实际问题先引导学生去思考人如何去解决问题,从而为后面讲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作个铺垫。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0分钟)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四人一组,选定组长、记录员、操作员、陈述员各1名),归纳小结:

算 法: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活动:小组分工、明确任务、共同讨论、成果汇报

(1)组 长:负责组织全组学生进行讨论

(2)记录员:将本组讨论的过程进行记录(填写到学案上)

(3)操作员:将本组讨论的结果以流程图的方式进行呈现

(4)陈述员;将本组成果进行汇报陈述和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通过设计学案做为学生分析探索的学习支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梳理出人如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引出算法的概念。

3、人机竞赛、深化理解(12分钟)

教师活动:活动二:人机竞赛

求(1)x2+4x-221=0 的解(2)37x2 +119x+103=0 的解

演示利用VB程序求解过程

归纳小结

计算机程序语言:人和电脑沟通的桥梁

学生活动:

(1)先让学生在纸上算出答案,并记录时间,然后利用VB程序算出答案,比较二者的用时。

(2)再把学生分成AB两组,A组:学生出题,自己求解,B组:学生根据A组出题,利用利用教师下发的VB程序进行求解。深化理解计算机解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人机竞赛让学生感悟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差异,对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有所了解,概括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理解人和电脑进行沟通需借助程序设计语言

4.类比分析、寻找差异(3分钟)

教师活动: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例剖析人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差异

归纳小结: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寻找人机解决问题之间相同点与主要不同点,并完成学案中表格的填写。

设计意图:通过人机类比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过程体验让学生归纳出两者的差异。

5.案例思辨、情感升华(10分钟)

教师活动:先播放视频:教学人机大战。

学生活动:分正反方辩论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能代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正反双方的案例思辨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工智能所带来影响及对信息伦理道德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提炼要点、课堂总结(3分钟)

分别从算法的概念、人解决问题过程、用计算机问题过程、人与计算机解题的差异进行概括总结。

本节课共我六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把探究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七、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评价方式: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三、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11篇

在讲《用7、8、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第一课时前,经过课前备课,我发现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经历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于是,我准备了一些课堂中常见的教具。如成倍数关系的不同种类书、一定数量的小棒。以及活例子不同排的成倍数关系的同学。

由于我班郭宇航同学数学表现一般,且平时上课不敢发言,以前说了他几次,可还是效果不明显。我想,这节课换一种方式对待他试试!上课伊始,我找他回答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引入问题,老师今天叫他他却答的这样好!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他鼓鼓掌啊?同学们带着欣赏与鼓励的目光很热情的为他鼓掌。当时,我能看出他的心里一定美滋滋的,我想对热要打铁,就对郭宇航说:“其实年一 很棒!在这节课中老师相信你能回答出很多问题来,你敢回答吗?说对了我们为你鼓掌,说错了我们大家一起教你解决好不好”。没想到这次他很肯定的回答说好“好”!

由于郭同学对乘法口诀掌握的还不错,在教学过程中,我由实场演示到小组讨论再到指生回答的过程中他都很认真的去倾听、去观察、去发现、去表达、在观察到他的变化后,我又一次的表扬了他,结果在总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的过程中他很积极的发言,而且表达的还不错,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到现在为止我才真正的理解“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差生并不一定真的像别人说的那样不值得一“提”老师和同学多给他们一点激励,也许他们的明天会有很大的不同。

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12篇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初步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来解答一些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情况创设了男女生相比较的情景,从而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时让学生找到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单位“1”和数量关系。同时根据题意让学生动手画图,并请一学生上台示范讲解画图的依据,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1”和数量关系。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发现有的问题是以前学过的,有的问题没有学过,从而引出新知,这样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又学习了新知。在充分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上台交流。然后再结合课本的例3说说做做,并改变题意,举一反三,更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这节课充分重视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线段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从多层次提高了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利用整式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13篇

一、用整式乘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问题1图1是小李家住房的平面图,小李打算在卧室和客厅里铺上木地板,请你帮他算一算,他需要买的木地板的面积至少是多少?

【解析】参照平面图形对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分布,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然后相加,即S=2x·4y+(4x-2x)·2y=8xy+8xy-4xy=12xy;另外,也可以把平面图补成一个长为4y,宽为4x的大长方形,如下图所示,然后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不需要铺木地板的面积,即S=4x·4y-4xy=12xy.

【方法总结】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可视图形的特征而定,既可直接计算,也可采用补形法间接计算,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计算单项式乘单项式时,要注意数字与数字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然后合并同类项.

二、用整式乘法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问题2如图2,是一段T形钢材,试根据图中给出的尺寸计算其体积.

【解析】这段T形钢材是一立体图形,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上下两个长方体,分别计算其体积然后相加.

【方法总结】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要找准图形的特征,尽量把其分割成我们熟悉的几何体进行计算.

三、用乘法公式简化计算

问题3某社区拟组织广场舞活动,若跳舞者排成一个每行每列均为97人的方阵,你能快速算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吗?

【方法总结】当计算一些和整百整千接近的数的平方时,既可以采用一加一减的方法凑成平方差公式,也可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灵活运用乘法公式,往往会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问题4某小区前面建了一个边长为51.5米的正方形花园,为了方便大家行走,决定在花园中修建两条互相垂直的小路.如图3,小路的宽均为1.5米,求剩余的绿地的面积.

【解析】绿地的面积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两条小路的面积,但两条小路重合部分的正方形被多减了一次,需要再加上,用此方法列出的代数式如果直接计算,则计算量偏大,而且容易出错,若巧用因式分解就能大大降低运算量.

当然,也可以把两条小路向两边平移到如图4的位置,可以概括为“纵横交错,先移后做”,所以绿地的面积就直接等于剩余的正方形的面积.

【方法总结】当所列算式出现三项,且首尾两项均为某数的平方,中间一项是它们积的2倍或积的2倍的相反数时(具备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应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运用.

利用整式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14篇

一、 用整式乘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问题1 图1是小李家住房的平面图,小李打算在卧室和客厅里铺上木地板,请你帮他算一算,他需要买的木地板的面积至少是多少?

【方法总结】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可视图形的特征而定,既可直接计算,也可采用补形法间接计算,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计算单项式乘单项式时,要注意数字与数字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然后合并同类项.

二、 用整式乘法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问题2 如图2,是一段T形钢材,试根据图中给出的尺寸计算其体积.

【方法总结】当计算一些和整百整千接近的数的平方时,既可以采用一加一减的方法凑成平方差公式,也可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灵活运用乘法公式,往往会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问题4 某小区前面建了一个边长为51.5米的正方形花园,为了方便大家行走,决定在花园中修建两条互相垂直的小路. 如图3,小路的宽均为1.5米,求剩余的绿地的面积.

【解析】绿地的面积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两条小路的面积,但两条小路重合部分的正方形被多减了一次,需要再加上,用此方法列出的代数式如果直接计算,则计算量偏大,而且容易出错,若巧用因式分解就能大大降低运算量.

51.52-2×1.5×51.5+1.52=(51.5-1.5)2=502=2 500(米2).

当然,也可以把两条小路向两边平移到如图4的位置,可以概括为“纵横交错,先移后做”,所以绿地的面积就直接等于剩余的正方形的面积.

【方法总结】当所列算式出现三项,且首尾两项均为某数的平方,中间一项是它们积的2倍或积的2倍的相反数时(具备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应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运用.

通过以上几道题目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问题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能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处处可以看到数学的影子. 正如著名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所说:“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

上一篇:小白兔借尾巴二年级作文下一篇:安徽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用土地及安置移民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