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

2024-07-16

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精选10篇)

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 第1篇

语文 王琼 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

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应该是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过分注重分数,强调“以本为本”,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开放式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过分注重分数,强调“以本为本”,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基于以上认识,我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大纲精神和教材特点,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了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简单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一、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不断构建、升华过程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开拓广阔视野

在语文学科中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积极开展有效的开放式语文教学活动,如:根据课文拓展延伸;根据兴趣选择补充、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使学生不仅对课本语文知识有了清楚正确的掌握,更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这是灌输式的传统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创造能力

开放式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地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去交际,把“教”建立在“学”上,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更有利于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三: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

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善于抓住课内、课外知识的情感点,以自己饱含的激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语文 王琼 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

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心灵上引起共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受到美的熏陶,在情感体验中得到升华,从而使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项措施

第一:精心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

1、活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学习的载体。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工作。

新课程标准下的汉语拼音教学,每一课都配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图”,提供学习字母的情境,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同时配有相应的“语境歌”,帮助识记。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侧重之分,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生看图说话或背诵儿歌中,而要将声母、韵母和拼读练习作为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看懂情境图的过程中相机学习语境歌,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儿歌,切忌死记硬套,教师更应提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编语境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学“ao、ou、iu”时,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按照儿歌一句一行地教,而是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当学生说到小朋友在游泳时学“游泳健儿不怕冷”,谈到小朋友的穿着时教“身穿花棉袄”等,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如教学声母zh时,在学生在观察了表音表形图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编顺口溜“z加椅子zhzhzh;一只蜘蛛zhzhzh;蜘蛛网zhzhzh;一根树枝zhzhzh”等,学生跃跃欲试,创意纷出。让学生灵活学习语境歌,教学中将情境图和语境歌融会贯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渗透教材,加强校内外沟通

作为教材的语文课本虽然大部分都是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生动形象,但也有少数课文中人物的背景或生平事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缺乏那个时代的体验,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本内容。因此,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不能停留在教材上,不能受课本知识的限制,而应不断补充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内容,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实践证明,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并将丰富的大社会的知识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自己是一体的,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语文 王琼 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

3、融合教材,加强学科间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言文字是载体,教材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着科学启蒙的因素,这使语文学科和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又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教材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这又使语文学科和音乐、美术息息相通。传统的课堂教学割裂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制造了人为的分科教学。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二:精心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入境”“体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精心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

2、走出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开放式课堂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学所需,扩大学习场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田野、去工厂、去农村,走进更为广阔丰富的社会,去观察,去实践,使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全新的感受。

第三:精心选用开放的教学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之间都是相互开放的,我们要兼收并蓄各种教学方法之长,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教学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服务。

语文教学是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教学也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要将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开放式课堂教学要善于设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互相质疑,大胆想象,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认知、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们的智能和才干出自他们的手指头。形象地说,发源于手指头的细小溪流,不断补充着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开放式课堂教学强 3

语文 王琼 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

调学生的动手、动脑、敢说、敢问,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采用涂涂、画画、演演、唱唱、做做动作等形式,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这儿真好》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用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年,两年,过去了,此时的荒岛怎样了呢?老师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来画一画、帖一帖现在的小岛”,然后分发给学生画有荒岛背景的画,并准备各种图片素材供学生选用,学生认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于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评评谁画得好,学生有的在荒岛上贴上了小树,有的在地上画了许多小草,有的还画了五颜六色的花,有的还画了几座房子,就像是小动物的家,教师及时表扬了学生的聪明和创新。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又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欣赏,将语文学习融入到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体会到学之欢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开放式课堂教学,就要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努力使学生具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真正把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放在首位。鉴于开放式课堂教学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笔者只粗浅地探讨了几个方面,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 第2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从未停止,对小学语文教科书删改问题的争议也从未休止。讨论语文教科书中课文的删改,既有教科书编写层面的意义,也有教学层面的意义。本文从教学入手,浅谈如何合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教材;教学;阅读能力;开放性

课文的删改,有着一系列社会、教育的客观因素,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该如何对待当前这些方面的意见呢?其实,教科书本身的删改对学生的“学”并无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教师对教科书的合理“开发”,却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学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饥饿感”。

一、原文寓于教材,引发阅读兴趣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获得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用好教材,还要活用教材,更要适量创编教材。而对于教科书中选编或是改编的课文更是可以合理利用,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丑小鸭》的教学片断为例:

师:我们先来一起走进丑小鸭的“出生”(老师出示教材中的课文,学生读。)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等它的孩子出世。”

师:课文是这样写的。译文又是怎样写的呢?(出示原译文)

乡下真是非常美丽。那时正是夏天,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着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

师:你读出了什么味道?

生:我觉得小鸭出生的地方非常宁静,非常美丽。

师:是怎样的美丽呢?

生: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

师:真好,你读出了一幅幅宁静美丽的图画。有一幅是小麦――黄澄澄的。一幅是燕麦――绿油油的。这“黄澄澄”,这“绿油油”,多美的叠词,多美的画面,这是生命的色彩,是暖暖的`,甜甜的。就这两幅画?

生:还有,“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远远看上去,像一朵朵大花点缀在绿色里呢!(老师点评“点缀”用得好。)

生:还有呢,“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着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这鹳鸟很好玩,可以想象它迈着又长又红的腿散步的样子,还没完没了地说着埃及话,估计就它会说埃及话,所以喋喋不休地显示自己了不起。

师:在丹麦的传说中,鹳鸟是从埃及飞过来的,所以安徒生就想象他们这样说着埃及话。

窦桂梅老师将原文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她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善于抓住课内、课外知识的情感点,以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共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受到美的熏陶,更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

二、立足教材,适时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增补。

如虞大明老师在执教《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时,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他用“拓展阅读”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了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的梗概,更是激起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师:同学们,《金钱的魔力》节选自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镑》,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老师建议大家去读读《百万英镑》整篇小说,你会明白得更多。

课件出示故事梗概:一对富豪兄弟打赌,哥哥认为一张面值百万英镑的现钞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财富;弟弟则认为因为无法找零而花不出去,那人肯定会饿死。富豪兄弟选择了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的美国人亚当斯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做试验,并答应他完成任务后就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亚当斯欣然接受了这个无聊的任务。亚当斯无论去吃饭还是购物都会因衣衫褴褛而遭到人们的白眼。但当他拿出这张钞票时,人们都向他大献殷勤。于是,一幕幕精彩好戏上演了……

师:想去读读《百万英镑》的请举手。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关注马克吐温的其他小说。

三、以教材为基点,架起阅读经典的桥梁

经典奠基可以激发学生一生的文化向往。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也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上,不能受课本知识的限制,而应以教材为基点,不断补充、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内容,架起阅读经典的桥梁。

如钱妮能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一课,在教学中,钱老师尝试大胆突破:以连接语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自然段意思,串联自然段意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拓读《鹿的脚和脚》《牡鹿》两个不同版本的寓言故事,从不同角度体会寓意,并学习更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整堂课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突破固有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实践证明,将丰富的大社会的知识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拓宽学生视野,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因此,课文,无论其删改与否,都应该而且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资源。

★ 开放性练习题的教学感想

★ 选择最重要的议论文

★ 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

★ 上大学,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现代化的牧场教学反思

★ 有关语文重要知识点的

★ 现代化成果范文

★ 中国语文现代化理论再认识

★ 合理选择规划 阶段复习很重要

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 第3篇

一、语文教学民主化,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育, 而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许多学校仍继承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 把语文教学目的定位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 即学生的考试分数代表着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 多数教师采用死板的传授方式, 按部就班的依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 无法发挥其主动思考学习的能力, 埋没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 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多设问、多提问, 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同时, 老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友谊之桥, 使老师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互学互助”, 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与探索,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来负担。因此, 应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使其对语文的学习成为一种追求, 并在学习的过程有享受, 由此才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并激发其学习的主体性。若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必须改变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学”的状况, 可采用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如在《司马光砸缸》课程教学中,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司马光砸缸的影视作品, 或让学生自主发挥表演砸缸的情景, 摆脱语文教学课堂中单一、枯燥、乏味的传授模式, 使其在实化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真实的情感与乐趣,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倡导学生自主创新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应强调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讨与学习中。老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课堂中不解的问题或知识点, 并提出自己对相关知识的见解,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给与适当的指导或帮助,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书本知识外, 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张, 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如举例说明两个字构成的词语顺序颠倒仍为词语的有哪些, 意义有何不同, 例如常见的有书包——包书、科学——学科等, 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 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培养学生发自主探索能力, 发展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 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提问过后, 对学生进行探讨小组的划分, 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自主探讨, 然后根据探讨结果提出小组的认识;或是提供学生相关的参考资料与问题提示, 由小组成员课后搜集资料与知识, 在下节课堂中予以探讨, 提倡学员之间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能力。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不应给与特定、唯一的答案, 可以让学生自主发挥, 并在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得到启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努力使学生学得更多。

五、给予适当的鼓励, 让学生体验成功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认可、被鼓励, 而体验成功的满足感也会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更加努力与刻苦, 所以老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并对学生认真的学习、思考成果给予认可, 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对《妈妈的爱》课程的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课文内容, 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如在特殊的节日里送妈妈手绘礼物、帮妈妈干家务活、给妈妈洗脚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唤起孩子对母亲单纯的爱, 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了充实与完善, 使其成功的体验了对妈妈的爱的表达, 并增加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对学习更深的领悟。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知识也在不断丰富, 传统的教学模式远不适用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我们也不能再一味的主张教学、讲课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发展, 老师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其积极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除了以上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外, 老师们还可以灵活运用其他有效、合理的教学策略, 以帮助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体发展, 使学生真正感觉语文学习的乐趣, 并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成蓉.谈谈儿童语言与小学语文教学[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1999.

浅谈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的四环节 第4篇

面对现在的课程改革,我们从理论的学习到课堂的实践想要随心所欲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要如何让他们乐于去学习和思考,这可是我们每个教师一直以来钻研的课题和苦恼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课改这一场“革命”,我们每个教师个个都武装上战场,都充满期待。要想在一堂堂平平淡淡的课堂中焕发异彩,这可是充满着挑战性的考验。经过一番苦苦探索,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尊重个性,诱导求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例如:我在《陶罐和铁罐》一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表演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傲慢的铁罐怎样对谦虚的陶罐,我布置了讲台为国王的御厨,两位学生神采飞扬的来到了御厨大声的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带着傲慢的语气。还不视我们大家的存在。另一个说:“不敢,铁罐兄弟。”镇定的回答。……课堂里的学生欢声笑语。接着又有两个学生不请自要求表演。在阵阵的掌声中还在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傲慢陶罐和谦虚的铁罐。表演后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老师,那铁罐最后的结局我不同情他,他太傲慢了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老师,铁罐为什么要这样对陶罐呢?老师,铁罐为什么不见了呢?是不是有人挖走了呢?”看到学生一个个发自内心的感悟,我和他们一起容入了仿佛是几千年前的古国去了。课堂呈现一片我意想不到的景象。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课文。

二、多维互动的对话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我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去体验文本。通过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师生、生生对话时,各种相关的知识和生活体验都会被激活,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独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对话的语文,就是基于民主和平等的语文。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少的是明显表态,多的是真诚倾听;少的是激昂陈词,多的是热情鼓励。我希望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还学生以“真本性”、“原我性”和“个性”。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我早已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布卢姆说地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何乐而不为呢?在每一节课前的三分中就自己当天事说说,七嘴巴舌的说,自由无拒无束的说,可以高兴的说,可以伤心的说,可以悄悄的说,可以坐着说,可以站着说。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思想的交流,知识的碰撞,激起一轮又一轮的浪花,在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居丧。

三、创造自主学习情境。

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课前的巧运用课题提问题,在开学的第一课《卢沟桥的狮子》我是这样设疑问的: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你猜猜课文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我让他们自由的无拘束的上黑板上些出来,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学生们开始很多都不好意思,或者害怕、恐惧的表情。我鼓励大胆的学生并给他们准备了小礼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每一次课前的黑板上总是满满的一黑板问题。在往后的语文中我大胆的运用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设疑能力越来越强。例如在《科利亚的木匣》这一课就提了二十个问题1.为什么妈妈能找到木匣子而科利亚就找不到呢?2.为什么科利亚的木匣埋在地里不会被虫子咬坏?3.为什么妈妈过了四年她的脚步不变大呢?而我过了四年我的脚步就大了呢?4.为什么德国法斯西打进他们村子他们家的东西还在呢?5.为什么妈妈、奶奶要带科利亚去喀山呢?……我真的不感相信这就是我这些孩子提出来的问题?他们就这样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找答案。在这样交流、合作、自主中去学会自己学习。现在只要看着一个课题,他们就能够提出自己心中所想的,问自己所想问的。让我深深的觉得,课改我们农村虽然没有多没媒体设备教学,可只要我们的教师从实际出发,从一点一滴容入学生中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这群雏鹰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呵护,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展翅飞翔的。

四、激活教学评价。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成功欲望、我“蹲下来”看学生,不断地发自内心地赞赏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言行举止,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学生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在课堂的实践中,学生奇妙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创新的设计让我打开眼界,师生之间充盈着一种喜悦和谐的精神氛围。在课堂中,我们是合作的伙伴,只有鼓励和赞赏。有时学生也会是我的“指导者”我得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批评。在一次的习作中《老师,我想对你说》可真是给我以外的惊喜,惊喜的不是他们对我的认可,而是他们给我提出的不光是课堂上的教学建议还有我自己也没有发现小缺点。我的孩子已经把我当成了自己的伙伴。我是学生的朋友,我们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互助。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 第5篇

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首先从教学模式上要是开放的。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环境设在室内, 也可以在室外。如室内的教学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座位打乱, 重新分组。我们可以把学生排成半圆形或者马蹄形,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集中视角来看教师的讲解,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我们可以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 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树林、溪边、公园等地点进行开放性的教学。这样教师觉得轻松愉快, 学生也会兴趣盎然, 大家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对于孩子的夸奖同样适用于学生。谁都会喜欢听表扬, 听鼓励, 这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 会越来越自信, 会更加爱上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突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呆板封闭状态, 给学生创设了动态的、开放的、灵活的、生动的学习情景, 多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的参与更加积极踊跃, 学习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成绩显著。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此, 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还要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要舍弃以前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思想, 本来教师的教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学生的学才是主要的, 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体现出来教师教的意义。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教法, 还要认真研究考虑学生的学法, 找到合适的学法以后要积极主动地渗透给学生, 把好的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有更好的发展。这才是我们教师最终的目的和最大的心愿。

要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我们就必须努力建构一个大语文的认识境界, 有这种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认识, 然后力争做到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最重要的目标。我们的教育主体就是学生, 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的, 并且教是为学生的学起辅助作用的, 所以我们教师绝对不能颠倒这一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未来的社会是孩子们的天地, 祖国的发展这一重担已经落在了这一批批祖国的花朵上, 我们教师责任之重大可以想象。我们一定要负起这个责任, 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努力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优秀的接班人。有优秀的教育, 才有优秀的孩子;有优秀的孩子, 才会有强大的祖国未来。

开放性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问题以及敢于回答问题的性格特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上课时我们可以少讲多问, 可以设计一连串的问题来组织我们的教学, 即整篇课文设计若干个问题作为主线贯穿其中, 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来学习课文。学生的只言片语我们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如果学生回答非常准确, 我们更应该加以表扬, 还要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想到的。我们还可以把他成功的原因, 比如认真听讲、仔细研读课文、平时细心观察等方法加以表扬, 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这样其他同学也会认真听讲, 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应用这些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只是让学生来回答, 还要激发他们敢于提出问题。不是回答出所有的问题就是学会了语文。语文是一个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能够回答问题毕竟还只是被动学习, 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思考, 主动地学习。回答问题只能说是知其然, 而问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再解决掉才能够说是知其所以然。在此我们要通过讲解问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问也是学的一种方式, 而且是最好的方式。千万要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的情绪, 认为我们教师什么都没有教, 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给他们的“鱼”毕竟是有限的, 而掌握了捕鱼方法, 成为了捕鱼高手以后, 那“大海”里不计其数的“鱼”就可以手到擒来了。学习知识和这个道理是完全一样的。教师知识再渊博也是有限的, 更何况现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有一段时间不更新、不充电, 就会被人家落下, 甚至是被抛弃。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以后, 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了, 就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进行学习。

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 第6篇

一、游戏互动,快乐识字

(一)采用直观手段识字。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

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的含义。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个部件,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编识字儿歌:“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然后,小结记字方法后指导书写。这样通过动画、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二)“猜字谜”识字。“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引导小朋友自编、互猜字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

如:“美”字,有学生编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还有学生编了“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另外,身体语言也能帮助记忆字形,我常通过动作演示让小朋友猜。如:“掰”可以演示为手掌心相对合拢,做向两边分开的动作。经过编字谜、编儿歌、做动作,学生容易把字记住,同时也经历了一个主动识字的过程。

(三)利用贴商标的方法识字。把各种实物(或图片)摆放在讲台上,在黑板上粘贴好打乱的相对应实物(或图片)的音节或卡片。

先引导:“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请你们暂担当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接着请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或图片)上。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最后全班评议。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文具、水果、蔬菜等实物(图片)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换部首”识字。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形旁的区别和声旁的联系来进行识字。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换部首”识字方法的探究,发现了一些形声字学习的小秘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只要声不变,换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组成一组音、形相近的字。例如以“青”为声旁能组成“清、请、睛、情、倩、晴、蜻、精”等字,可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识记: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二、体验生活,自主识字

(一)环境识字。学生熟悉的环境,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它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的观点。所以要利用开放多变的生活环境,开拓广阔的识字空间,鼓励孩子们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

(二)联想识字。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分析字的音、形、义,引导学生找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点并展开联想,从而在大脑中呈现相应的物象以增强记忆,然后通过暗示学习加以巩固。这样,每当学生学习新字时,很自然地就会在脑海中闪现出已学或见过的形近字、同音字,从而对新字字形加深识记,能更准确地区别运用。

(三)“火眼金睛”。准备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一些卡片,再出示一些形近字的卡片。引导道:“在这些字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三、小组合作,探究识字

(一)探究性识字。让孩子在宽松、民主、和谐、合作、有趣的气氛中,总结各自记字形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比如,请大家讨论;“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碧’的字形?”生1:记笔画,是由“横、横、竖、提、……”等十四画组成的。生2:记笔画太麻烦,不如记结构,属上下结构,上边“王”和“白”,下边“石”。生3:部件记字法最好,是由“王”“白”“石”三个成字部件组成的……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合作研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写话。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儿童已有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话训练,也是识字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教学“我们的画”这个看图说话训练中,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小组合作绘成的画用语言叙述出来。有学生举着画说:“小白兔在山坡上吃草。”小組其他成员补充说:“是可爱的小白兔。”的学生说:“我画的是小鸟在蓝天自由飞翔”……把这些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通过先画画后写话的训练,他们不仅会认、会写、而且会用了。

(作者单位:安徽桐城市范岗镇中心小学)

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

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能有效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老师成为教学的主导,给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提供更加自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和方式,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的体现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内容上的开放性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过程是为其他各科学习打牢基础的关键阶段,所以必须树立和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挖掘。在基础教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课外知识的相关拓展来让学生有更丰富的知识视野。另外,教师设定课时和内容时,要注意对阅读课程中的经典名著进行重点设置,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树立正确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通过创新开放性教学方式的开展,能够让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更加灵活,并对教学资源进行更加丰富的拓展和延伸,增加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有趣性。在针对部分问题的讨论时,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锻炼他们集体及个人思考能力,并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途径

(一)对课堂教学内容实行开放性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要实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就必须重视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教学相互联系,根据教学需要自主选择教材学习内容,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增补。例如,在学习《谁住顶楼》时,文中讲述了小动物都争抢着住顶楼,但为什么要住顶楼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针对这种文章所引出的“空白”,教学者可以充分鼓励学生通过这种“空白”来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力,对不同的动物为什么要住顶楼进行对应的分析和推测,通过这种开放性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更加深入到学习这篇课文中来。

(二)从教学模式上来开展开放性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这也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让学生对文字的表达与理解有个更好的学习。老师在安排语文阅读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并根据个人语文学习的能力来对文章进行评价。这也即是说,教学方式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不同的学习意见。例如,学习《云雀的心愿》一文中:“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没有汗腺,哪来的汗水?这样的质疑是允许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并真正深入参与到阅读中来的一种学习表现,更充分地体现了学习中的开放性策略的应用。

(三)创设轻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学习的有趣性和生动性,此时可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或者将教学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来为学生营造轻松而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自己试一试》这一课时,文中科学家阐述说装满水的鱼缸里如果放进小石子,则水会溢出来,而如果放入一条小金鱼水则不会溢出来。这其中的道理是否正确有理,为了让学生验证科学家的说法,教学者可以找到鱼缸并装满水之后,同时准备一个小石块和一条金鱼,让学生上讲台自己亲手给鱼缸里分别放入小石块和小金鱼,验证结果是否如科学家所言。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并对结果一目了然,同时这种实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运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开放,也更加侧重对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视,并通过有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整个教育体制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玉敏.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学习[J].金色年华:下,2010,22(8):15.

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 第8篇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语文 探究性 开放式 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充分地做好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提升小学生阅读知识能力,以及推动小学生对于其他方面知识进行理解掌握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一直将加强阅读教学作为其教学的关键任务。随着目前小学语文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方面逐步出现了探究性以及开放式的有效教学方法,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便把握住这一趋势,逐步地将此种教学方法应用到了阅读教学。

一、探究性以及开放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其身心素质以及知识能力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应对新时期的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来展开语文学习,网络、图书、报纸以及杂志等资源都可以被用作其进行的阅读材料。因此,语文教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探究性以及开放式的阅读教学便获得了实现的可能性。本文下面就对探究性以及开放式教学的理论加以分析:

(1)探究性教学。探究性的教学是侧重于探讨与研究的学习方式,即语文教师将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组织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内容提出、思考、研究、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进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适时适当点拨以及指引下,实现最大程度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对小学生的自主意识、探寻发现、研究、创新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2)开放式教学。开放式的教学顾名思义侧重于开放两个字,此种开放是对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课堂空间、教学途径与方式等的各个方面的解禁,由教师作为主导者、学生作为主体,组织开展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以教学内容的开放为例,小学生可以充分地对教材以及教材外的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地收集与应用,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小学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二、探究性与开放式的阅读教学的策略

教学中的探究性以及开放性教学两种方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文教师在对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地将二者进行融会贯通,以才借助二者结合的积极作用对学生开展有效教学。本文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语文教师利用二者进行阅读教学的策略:

(1)推动阅读的多样化。语文教师进行探究性以及开放式的教学,必须首先充分地推动阅读的材料、方式、手段以及空间的多样化,进而为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提供有效的阅读学习基础。

首先,阅读材料的拓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导,帮助小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或者是引导小学生在主体及主导的指引下对材料进行自主化的选择。以六年级《匆匆》这篇文章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寻找诗、词、曲、散文等各种表现时光匆匆的文章加以阅读。

其次,阅读方式与手段的放宽。小学语文教师在当前时期既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纸质文章阅读,又可以为小学生找寻一些优秀的电子文章、书籍、网站等,引导小学生利用高科技的网络、手机、电子书等方式进行文章阅读,充分地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自由性、便捷性。再者,阅读空间的多样化。

(2)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及开放性的阅读,还在于通过这样两种阅读方式,使小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实现有效的锻炼,因此,在教学中还必须要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发挥适时、适当地指引与点拨的作用,而不要过分地干预学生的阅读,引导小学生自主选择文章、书目,鼓励他们自主地提出并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以五年级《落花生》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允许小学生对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并组织学生针对此篇文章的主旨、主题思想、用语等进行探究。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实践,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加以表扬,引导小学生继续开展开放性以及探究性的阅读,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要通过沟通交流,以“如果能够再在某一点加以分析看起来就更完美了”等类似的话语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地实现自我完善。

三、结语

探究性以及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迎合了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认知规律以及自身学习水平方面的特点,非常有助于小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因此,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加强对于此种方式的研究,充分利用此种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继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放式教学[J].课外阅读:中下,2012(06)

[2]张玉华.探究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大观周刊,2011(37)

[3]万应书.浅谈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J].大观周刊,2012(18)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江西崇仁师范附属小学)

浅谈如何建设开放的小学语文课程 第9篇

一、课程资源概述

作为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 对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程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课程资源主要指广义的课程资源, 即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大类。校内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中占主导地位, 而校外课程资源更多的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的小学语文课程需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撑, 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只要有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发展的语文课程资源, 都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

(一)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基于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多样的类型, 一般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遵循如下的原则:

1. 适应性原则。2.优先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个性化原则。

(二)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1. 研读教材, 形成以教材为中心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应立足教材, 引导学生直面教材, 研读教材, 再从教材出发, 关注课本外学习资源, 让教材成为链接其它课程资源的纽带。

首先, 课前搜索感知教材。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教师介绍的背景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其次, 课上生成解读教材。只有将学过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 才能达到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的目的。

2. 鉴别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 各种机构, 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鉴别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应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3. 实现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的整合

新课标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我们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课程资源。既要重视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也要保证课内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 并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课内与课外课程资源的比重, 做到课内与课外资源的整合。

(三) 课程资源的创新

课程资源是不断更新的, 课程资源的创新是在旧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语文指出:“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如何建设开放的小学语文课程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两大主体, 建设开放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师和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以下主要通过学生资源及教师资源两方面浅谈如何建设开放的小学语文课程。

(一)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

其次, 亲近自然环境, 进行校内外沟通。

再次, 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

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1) 在教学中, 老师由情入手, 用自己飞扬的激情引发学生的感情, 在老师的感染下, 学生感同身受, 进入课文情境。

(2) 合作学习认为,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 并且强调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的好, 在课堂上使学生趣味盎然, 快乐无比, 并产生对知识的渴求, 学习的自觉性就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3) 从课外走进课内运用研讨会这一课程资源,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 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体验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主动性提高, 自己用方法解决问题, 实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二) 教师角色的转变及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程资源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语文课程资源。

1. 教师角色的转化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 学生潜意识里将教师视为权威, 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好榜样。

(1) 开放教学观念、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做法列举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上需要讲解的知识在上课之前让同学自己预习,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运用自己喜欢的课程资源如运用研讨会、辩论会、图片等学习课文,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课文。课程讲解中出现的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

第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将知识融汇到一起。学生在学习时有串联性, 并对文中出现的场景虚拟、练习, 结合多种课程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要创设开放的课堂就要有开放式的活动。课堂活动是教学开放的标志, 又体现在学生作为全员全过程参与。

(2) 在教学中提倡师生平等。

好的语文教学应充满激情, 传播美好的人文精神, 启迪学生的精神良知, 富于学生自尊, 以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在教学中情感是师生关系的桥梁。教师对学生和蔼仁慈, 学生对教师态度发生变化, 师生之间不再是敌对的, 而是融洽相处, 更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

2. 教师能力的培养

建设开放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师仅仅转换角色是不够的, 教师还要不断学习, 提升自己能力及素养。教师需要提升的能力主要有三方面: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1) 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析教材的能力。

第二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

第三教学口语表达能力。

(2) 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自身的创新潜能, 创新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只有将自己职业知识掌握的十分熟练才能有所创新。教师如何创新方法如下:

第一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第二探究新知识, 变革旧有模式。

第三思想先进, 引进现代化教学。

(3) 合作能力

建设开放的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合作学习还要求教师实现多元合作。教师合作对象有许多主要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师长合作。

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 第10篇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情境创设;小学三年级

根据新课改的提出,对于旧式的教学模板已经不符合教学方式的要求。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是基于新课改提出的,其内容主要有教学地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一、基于新课改提出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方案的转变

新课改的提出改变了旧教育的应试模式,提倡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老师则为教育的领导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令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案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填鸭式的教育学方法,要设立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案,令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朦胧的认知阶段,生活中的许多常识需要通过实践学习来认知。他们是富有想象力的年纪,想法非常的单纯,善恶辨别能力较弱,因此老师和家长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对生活常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由于学生一天的时间大都呆在学校,并且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都来自教师的讲课,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的认知来说非常的重要。在新课改的作用下,老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是基于新课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课堂的实践和探讨。

二、小学三年级开放性教学

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堂教学地点、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快乐的成长并且了解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1.课堂语文教学地点的开放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室为主的,在新课改的提出下,不防偶尔将课堂教学地点移至教室外,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有所变化。课堂教学地点移至教室外,要以学生的安全为基础,再进行教学,同时确保课程进度不受其影响。课堂教学的地点不是随老师的意愿进行设定,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教学地点。比如说:三年级语文老师上到课文《金色的草地》可以带领学生们到草地上进行教学。

课堂语文教学地点的开放性是指不影响课程进度的情况下进行课堂地点的改变,这样的教学地点的改变是一时性的,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室的授课地点方式。

2.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即老师摆脱传统的授课模式。由于我国之前的教育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许多教师的讲述课程较为死板,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是仅仅根据书本上的内容直接传授,很少去解释内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师以上课就进入教学内容的教授,许多学生很难一下子跟进老师的讲课内容,导致学生不爱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先从学生们感性趣的事情作为切入点,再引申到课本内容,然后再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例如:课文中《狮子和鹿》,老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关于狮子的谜语,叫学生们猜。或者是设置一个成语接龙游戏。教师在上课前进行情境导入,应注意适当的把握,不能影响课程进度或者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

3.教学课堂内容的开放性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是10岁左右,对于世界还是处于一个认知的阶段。他们所接触的东西比较简单,需要通过学习和生活上的接触不断的积累常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一般来源于父母和老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情况下,讲述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内容开放性,即保证课程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课外知识的传授,令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事物,同时也可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能积极认真的配合老师的讲课。

三、总结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小,认知能力较差,比较爱动,因此在教授课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制定教学方案的内容,同时应该以不影响课程进度为基本要求。将情境创设的方法带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林万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8)

[2]姜春霄,林刚.“教学设计”培训策略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02)

[3]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4]黄荣怀.关于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5(04)

作者简介:

周德莲,女,(1972~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学历:大专,专业:中文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论文。

上一篇:车间管理员实训心得下一篇:医院感染登记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