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孙玉红

2024-09-08

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孙玉红(精选8篇)

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孙玉红 第1篇

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

摘要:素质教育是为适应教育形式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提出的,它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是教育战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改革。如何运用素质教育这种新的教育体系,并将其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责任。

关键词:素质教育 班级工作 奉献精神 责任感

素质教育进程越来越紧迫,而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是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是联系所有任课教师的纽带。

1.奉献精神,是作好班级工作的保证

素质教育要求班主任有更高的奉献精神。素质教育改变了过去“应试教育”那种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班主任工作变得日益复杂了。因此,每一个班主任要有公仆意识,带着强烈的感情抓班级工作,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从内心深处产生为学生服务的光荣感、责任感,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审视到每位学生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工作。要细心了解学生,知人善任,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示自我的舞台,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的良好氛围中学习、生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才能稳固提高。

2.培养良好的班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土壤

班主任这一特殊工作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其中,班风建设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风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注意教室的美化工作,教室布局要合理;墙壁上的宣传物要整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的班级文化活动。有些活动要经常,有的活动要定期,如每学期开展一次“我为班级增荣誉”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做人等等。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协作意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不是靠个体素质的简单相加;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把个人培养成“龙”,而是把群体变成腾飞的“巨龙”。因此,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尤为重要。生产的社会化迫切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要使学生学会生活,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只有下大力气搞好班风建设工作,学生的素质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否则,即使每个学生都是健康的苗子,也会在贫瘠的土地上逐渐枯萎。

3.上好每一节班会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

开好班会,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又一重要形式。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有效形式。班会质量的好坏,对于开展教育活动,加强班级管理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开好一个班会,首先要确立班会的主题。围绕主题分为多个具体化、形象化目标,便于学生讨论理解。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有老师“一言堂”,这样的班会是不成功的,学生接受的东西也是肤浅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有很多,要围绕班会主题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根据

班会次数的安排,可轮流选定班级同学做一次班会的主席、秘书、发言人,为学生提供均等参与的机会。第三,形式要活泼多样。每次班会的安排要达到最优化,班会的形式要尽量不同,让学生在每次班会中有全新的感受。第四,班会要准备充分。做到开班会就像上文化课一样,要有计划、有主题、有形式、有程序、更要有创意。

4.提高学生责任感,是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的必要条件

人在世上,都要做事,而一件事做得好还是不好,除了能力外,更主要的是看你有没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你就会重视和认真对待所要做的事,那么这件事肯定能被做好。而现在很多学生缺乏的正是责任感。在现实中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但他们无论是在做作业还是在测验或在重大的考试中,都有出错的现象,有的错得还很严重。他们并不是由于不明白或不会做而出错,而是由于抄错题、算错数或点错了标点等而犯错。这些学生对自己所出的这些错误往往是不以为然,认为是小事一桩,甚至粗心成了他们最好而又好像很合理的理由,这个毛病老是改不了,一犯再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根本没去考虑到底造成粗心的原因是什么。

一位教育家说过:“孩子粗心是由于没责任感而造成的。”本人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教育。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觉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尤其是在学习上,才会把被动的“要我学习”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事情做好,避免犯错,日后才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栋梁之才。

总的说来,在素质教育中,班主任的工作的重要的,不少优秀班主任也从各方面总结了一定经验。但从整体上看,班主任工作还处于无序状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班主任教材短缺,在班会题材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强,各行其是,有时会发生改上文化课现象,应该像其他教材一样,确定班主任必上内容和选上内容;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不得力,还没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一些班主任个人经验的介绍,还处于口耳相传的阶段,班主任只能在摸索中工作:对班主任有组织的培训力度不够,要从理论上对班主任进行科学的指导:对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构建一种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班主任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万金圣.学生健康竞争心理的培养【J】班主任之友,2001年9月

【2】何达云.浅谈班主任教育“问题学生”的五招

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

其塔木中心校

孙玉红

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孙玉红 第2篇

一、思想方面

(一)师德方面

教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在学生面前树起一座做人的丰碑。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有这样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与学生共同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与学习。

(二)工作态度

本学期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班内氛围,使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合作,使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环境,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小学生。

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二、教学方面

(一)会课

本学期学校要继续完善会课制度,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会课的实效性,提高会课质量,每天准时会课,会课有材料,有记录。如果想上一节学生收获大的课,是与认真备课分不开的。因此,除了自己进行认真地备课外,集体会课更为重要,从每次的讨论中我都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所以,我在集体会课中一定要多吸取他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二)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要延续上学期的教学经验,学生刚上一年,对他们的教学要有针对性,我计划今年这学期书上写的,要求孩子们能正确的掌握坐姿,写姿这很重要,另外刚踏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

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开展评星活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晚点时间进行一日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每日之星”.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学期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和元旦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3)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比如:可以利用故事会和流动红旗的评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三)作业批改

做为一名授课教师,要想真正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业可以说是最好的见证,所以,本学习我要在作业批改上作到以下几点:

1、语文生字做到每课一批,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纠错。

2、孩子刚入一年级,学生的书写至关重要,如何教给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我将实行笑脸和红星奖惩制度,以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写,有真情实感为目标。这样会大大的激发孩子的写字兴趣。

(四)学困生辅导

学困生多数基础知识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信心不足。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进步,我在学习指导上对他们采取了适当优先的“倾斜政策”。课堂上可以分层次教学,努力做到每一课、每一个问题、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让学困生听懂理解。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请同学向他们介绍学习经验,定期组织全班交流,要求学生留心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不断总结提高。

学困生也有优点,只是因为他们缺点多,优点往往被老师所忽视。教师要努力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学生都喜欢表扬,学困生更是如此。教师平时注意对学困生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加以表扬,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这样有助于他们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学习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五)教学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认真讲课,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使孩子在愉快中学习。利用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做到让家长与领导满意。

三、学习培训方面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和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四、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取决于他的班级管理,因此从一年级学生入学开始,我就特别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班级学习氛围的建设,本学期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将围绕我班的特色主题“文明礼仪特色班”展开班级管理工作,结合我校的“学生解读”活动,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⑴组织好学生参加升旗和做操。

组织学生参加每一周的升国旗,是对学生进行形象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解放军的情感,进一步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间操,是保证小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重要措施。做课间操是班主任坚持跟班指导,要求学生做到精神饱满,姿势正确,动作符合节奏,做操完毕听口令整理好队伍,依次返回课室。

⑵检查本班学生值日生工作。

班级的值日制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校中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他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具有独生子女在性格上的弱点。学校通过班级的值日工作,对他们进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⑶组织好放学队,保证学生安全。

组织放学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小学生在经过半天或全天的紧张学习,离校时情绪变得激动,行为举止也容易失控,在返家的途中会相互追逐,不遵守交通规则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班主任必须重视抓好放学这一环节的教育。

(二)控辍工作

1.期初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学习宣传有关法律文件。

2.坚持家访制度。学生定期访,每学期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

3.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根据情况不同程度减免各种费用,确保特困生不辍学。

4.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将辍学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5.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利用法律手段做好控辍工作

五、活动方面

身为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辅导员老师做好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开展好各项活动,首先做好养成教育工作,要求学生按照楼内规章制度去做,抓安全,让学生平安上学,安全回家。

抓好主题教育,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把学生的文明礼貌、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六、其他方面

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孙玉红 第3篇

班主任是实施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力量。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是特别依赖于班主任的辛勤劳动, 这要求职业学校班主任紧扣学生的心理需求,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加强教育、引导、启发和管理。因此, 如何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对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无疑是对班主任工作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考核评价机制犹如指挥棒, 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

目前, 教育界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较多, 而对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研究较少, 特别是对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班主任工作评价问题的研究几乎没有。当前班主任管理和评价等机制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 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改进、规范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评价工作没有使班主任工作中的成绩得到客观的、全面的肯定, 班主任在思想上、行动上没有得到松绑和解放, 导致班主任没有发掘出工作的激情、乐趣和价值。笔者曾到访过职业教育强国德国, 他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中学毕业后学习成绩不好自愿分流出来的学生。既然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培养目标和标准又与普教截然不同, 如果依然套用传统的普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办法和思维, 不突破普教到职教管理模式的教育理念, 不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就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与普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大不相同的, 不管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 还是教育的目标都不尽相同。但长期以来, 我们对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评价受中小学班主任评价观念影响深刻, 缺乏确切的评价方法, 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瓶颈和梗阻。目前, 班主任工作评价不实际、不科学、不合理, 甚至过于片面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将班主任工作直接与班级学生考试成绩挂钩

由于学生入学成绩不可能执行一刀切的政策, 学生分数高低不均, 班与班或者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成绩必然不平衡。单纯用考试成绩评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至于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班主任的工作好坏, 这不仅会弱化班主任的育人职责, 也会使这种顾此失彼的评价导致班主任工作方向和目标变得模糊不清, 必然引起班主任的不满。

(二) 不注重班主任工作的过程评价而看重结果评价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就业能力除了要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外, 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一味地强调评价结果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忽略班主任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过程中的工作分析评价, 这种淡化过程性的后果势必造成对班主任工作过程指导的漏洞, 其结果或导致有些班主任平时工作疏漏懒散, 检查时临时性突击搞应付来交差, 或不能及时调控、及时强化改进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道德水平、道德能力的提高重在平时、贵在细节上的引导、纠正和帮助。因此,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进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比评价结果更重要, 更有效果。这是职业学校教育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三) 用单一的、过于精细的量化指标考核评价班主任工作

由于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及其特点, 决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指标不能都用简单的“量化”来表示。如果认为班主任工作评价必须都数量化, 目前很多班主任工作, 尤其是决定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工作, 如家校联系工作、困难学生转化工作、活动教育、兴趣和爱好教育、宿舍检查等等, 由于不能数量化, 势必会导致有许多教育现象被排斥在评价范围之外, 这对班主任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四) 班主任考核评价中缺乏人文关怀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 一方面入学分数较差, 另一方面他们的家庭又基本上生活在底层。面对这些学生, 更需要班主任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用宽阔的胸怀去拥抱学生、用美丽的语言去赞美学生, 这就是我们职业教育创新教育中最重要的理念。既然我们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用宽容的理念来武装自己, 敬业向上, 让班主任自己在这个宽松的环境当中去提高, 那么我们为何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价不体现人文关怀性, 使评价考核对促进班主任成长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呢。所以考核评价要有利于班主任人文精神的激发, 使班主任的体力负担和精神负担得到必要的释放, 轻松、快乐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五) 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的目的不明确

长期以来, 职业学校一直沿袭着传统的中小学考核评价班主任工作的思路和模式, 在评价中不能够针对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以及培养目标, 科学确定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的目的。这样考核评价便会产生偏差, 还会导致在评价时标准的选择、评价过程的掌握不能对客体的价值作出公正判断。这样的考核评价, 不但不能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确切的定量定性分析比较, 而且由于其结论的片面性, 使得优秀班主任不一定受到称赞和认同, 不称职者也照样可以蒙混过关。

二、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职业学校班主任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 有利于端正办学方向, 有利于班主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 同时也是正确的班主任质量观、评价观、发展观的体现。

构建职业学校班主任发展性评价, 要突破原有的传统的中小学班主任评价的定势, 要针对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培养目标和标准, 充分认识“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是重要的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与普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职责相比, 职业学校班主任在育人方面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评价紧紧围绕育人这个根本, 抓住最能反映班主任工作成效方面的关键内容, 一切评价工作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才能构建促进班主任、学生两者在评价中均得到提高发展的评价体系。基于这样的眼光, 就目前班主任工作评价存在的种种弊端,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建构。

(一) 建立评价双方互相信任的发展性评价

信任就是力量, 信任就是最高的奖赏。这是构建发展性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关键。发展性班主任工作评价立足于发展, 是以班主任为核心, 以促进班主任的发展为目的的。在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发展性评价之后, 要使班主任感受到学校组织的关心和期望, 要使班主任感受到学校团结向上的友好气氛。这种信任的感觉是以学校尊重、理解、关怀班主任为前提, 是以学校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宽松环境为基础的。这种双方互信的评价其实质就是在评价过程中贯穿人性化, 崇尚人文精神, 注入以班主任发展为本的新内涵。

职业学校的学生, 一方面入学分数低, 另一方面他们的家庭又基本上生活在底层。面对这些“两低”学生, 作为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有一颗对学生永远不变的爱心, 有一种宽容、信任、欣赏学生的胸襟, 才能使这些受到偏见甚至受到歧视学生的心灵得到呵护。所以班主任考核评价中讲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引导班主任用宽容的理念来武装自己, 在日常教育中多加入“人格化”要素,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就会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 这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 构建双方互相信任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班主任人文精神的激发, 有利于班主任的体力负担和精神负担得到必要的释放, 还能鼓励班主任积极承担管理工作, 主动做好管理工作。

(二) 建立重过程、轻结论的发展性评价

职业学校班主任发展性评价, 着重立足于班主任未来发展, 是一种依据班主任发展目标, 重视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或过程性评价。这意味着发展性评价, 强调对班主任工作过程的评价, 注重动态监控, 关注其提高过程, 并适时给予将来的发展指导和相应机会。

注重过程评价就是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作用, 为班主任及时解决各方面的困难, 帮助班主任尽早克服多种不利因素, 促进每个班主任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仅能淡化、弱化无情的制度, 而且使评价过程始终充满有情的管理, 让班主任轻装上阵, 进而调动广大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 要加强评价过程中与班主任的沟通和交流, 倾听班主任的声音, 这也是实现班主任发展与提高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手段。其实评价过程也是交流、了解、沟通的过程, 评价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本身更是促进班主任转变、达到评价目的的重要途径。

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 就是要求评价者给予班主任多次评价机会, 要求评价应伴随着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进行, 评价过程应不断地对班主任予以激励, 给班主任以自信, 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三) 建立班主任自评为主的多元发展性评价

多元, 即建立以班主任自评为主, 学校及企业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多层次的交互式的班主任评价制度, 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从多种渠道、多层面获得全面、客观、丰富的评价信息, 给予班主任个体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最大程度、最大范围上肯定班主任的成就。班主任自评为主的评价就是以班主任自我评价为切入点, 让班主任正确认识自身角色,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评价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 将班主任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

所有评价都是为了师生更好地发展, 无论是哪方面评价, 它们要对班主任的行为产生作用, 最后都需要经过班主任的自我评价, 通过班主任的认同、内化, 最终才能起到促进班主任素质提高的作用。而班主任评价只有深入班主任心中, 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因此, 必须以班主任自评为主, 就是把评价的主人地位交还给班主任本人, 如建立班主任档案袋, 让班主任对评价信息进行自主选择。班主任自我评价, 不仅能够转变班主任评价的被动局面, 使班主任成为评价主体, 而且有利于班主任学会换位思考,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实现班主任心态和学校氛围的融合, 实现学校发展和班主任发展的双赢。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夸奖和鼓励, 其实班主任老师同样需要鼓励和欣赏, 而且,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创造性也决定了班主任最有话语权, 如与家长交流、学生谈心、班级活动等。更何况每个班主任都注重自己的个人价值, 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途, 并逐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这也是班主任评价的宗旨和目的。

(四) 建立引导班主任不断反思的发展性评价

建立引导班主任不断反思的发展性评价, 就是引导班主任在实践中探索, 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 在反思中提升, 成为班主任能动发展的内驱力。反思对于职业学校班主任成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目前, 通过反思来促进班主任业务能力的快速发展, 已成为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一种重要的取向。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决定了班主任反思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引导班主任不断反思的能动因素很多, 如举办培训, 让被培训班主任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功或失败, 或对自己内心触动深刻的人与事, 从中找到自己, 发现自己, 反思自己;撰写日记, 组织班主任开展常态化地写教育日记, 使班主任关注自己的班主任生活, 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教育思想;案例分析, 评价者要求班主任结合提供的教育案例, 让班主任分析案例有什么可取之处, 有什么不足之处, 促使班主任在分析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观察同事, 是让班主任用自己的眼光评论自己所认可或敬佩的一位班主任同事, 对班主任同事工作进行评价, 说明敬佩或感动的原因等等。这种反思的过程就是班主任自我了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 也是班主任在潜移默化地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

从现实的意义上讲, 对班主任进行反思评价的发展性评价, 打破了原有班主任评价的定势, 使班主任发展性评价成为班主任自我发展的评价, 将为评价带来极大的生命力。

(五) 建立尊重肯定个性化差异的发展性评价

职业学校班主任评价时常走入中小学班主任评价的误区, 评价标准被固化、程序化和测量化。这样的评价在追求所谓科学、客观、一致的过程中忽视了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特点, 用统一的、唯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班主任, 从开始就将班主任限制在所谓的标准范围内, 阻碍了班主任潜能的发挥, 必定引发班主任的困惑和不满, 甚至产生不可避免的职业倦怠心理。

发展性班主任评价强调尊重班主任的个体差异, 鼓励班主任发挥自己的特长, 并由此确立个性化评价。除此以外, 职业学校班主任评价还要考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两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决定了职业学校班主任评价要根据班主任、学生和职业教育环境的特点, 通过评价突出班主任在教育中的差异, 在差异中肯定班主任的发展。

为了满足不同班主任的发展需要, 在评价的目标上应具有层次性和区分性。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以及班主任自身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区别对待, 多从个体纵向发展评价, 少从群体横向比较。这种评价会使不同基础和背景的班主任感觉到评价不是互相攀比, 而是既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 又指出他们需要改进之处, 还提出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规划和努力方向, 以促使每个班主任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注重个性化的发展性评价, 由于评价结论也是个体化的,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评价的改进作用, 发挥了评价杠杆的增值作用, 不仅激发了班主任的自信, 促进了班主任教育水平的提高, 更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三、结论

总之, 评价是一种导向、助推机制, 具有激励保障作用, 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发展与再提高, 亦成为制约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因此, 建立促进班主任能动发展不断提高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十分重要。特别是职业学校班主任评价沿袭传统中小学班主任评价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完善的地方, 影响了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易形成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对立, 迫切需要我们以新的发展的目光重新审视。职业学校班主任发展性评价如何对待传承与创新, 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与求解的重要课题。

摘要:评价是一种导向、助推机制, 具有导向、激励、鉴定、改进、规范、保障等作用, 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及其发展与再提高, 亦成为制约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当前, 职业学校班主任评价现状存在不实际、不科学、不合理, 甚至过于片面化的情况, 构建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发展性评价体系对于科学评价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 发掘其工作激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构建,发展性,职校班主任,评价体系,思考

参考文献

[1]张玉田等.学校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7.

[2]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1.

[3]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4]张文斌.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评价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 2008 (12) .

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孙玉红 第4篇

社区教育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学校范畴,学习成为整个社会和个人的终身发展方向,教育和学习不再是义务,而是一种责任;而履行这种责任的最佳基地,不是别处,而是在社区。社区教育布点全面,深入到每个层面,贯穿人生全过程。社区教育发挥着构建个人终身教育的切入点作用。

首先,社区教育具有如下的特点与功能:所谓社区教育,是指政府对社区居民实施的一种服务,以及居民个人发展的一种学习型活动。二者的结合,令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获得了空前提升,并与学校教育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大教育”框架;无论从空间上(网络进入社区)看,还是从时间上(维系个人一生)看,都显得既宽广又深远。

社区教育冲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围墙,回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学校教育所面临的四个挑战:一是难以适应终身教育的大目标;二是没有开发全体国民的人力资源;三是无法应对部分民众经济富裕后精神健康的恶化;四是缺乏网络条件下个人继续学习的机能。

与学校教育不同,社区教育总是与一定地域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密切关联。在摆脱学校教育的局限后,它把社会问题都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教育的视野大大开阔。社区教育具备以下5个特点:①教育对象大众化。社区教育是老少皆宜,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居民。如为下岗者提供的就业培训,对就业者上岗前的职业训练;有青年人继续深造的大学预备班,有计算机新技术的讲座;还开设一些针对不同需要的课程,如老年书画培训、少儿舞蹈培训、科普讲座、普法讲座、离退休生活讲座、旅游休闲讲座、文化咨询讲座、季节性疾病防治讲座等。②教育收费低廉化。社区教育定位于一个目标——服务。服务第一原则,令社区教育不能定位在追逐利益上。③教学内容实效化。以就业和技能培训为主,例如解决失业问题的技能培训、服务行业的家政培训、残疾人士的就业培训、知识更新的培训、人力资源的培训,具体的如计算机技术培训、网络教育培训等。④教学目标人性化。社区教育在目标上更加接近人文精神,例如不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邻居关系调节、老年心理保健、育儿知识讲座、新书知识讲座等,旨在贯穿一种人文关怀。⑤学习时限终身化。社区教育面向所有年龄段的成员,在某种意义上说,社区教育的对象,从胎儿期间起,直至临终关怀,几乎与人的一生联系在一起。

其次,在社区发展的层面上,作为一个处于国家、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中介组织,它在市民终身学习中具有如下意义:①社区教育是市民终身学习的载体。这是由社区发展的目标以及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非正规性、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决定的。②社区教育是市民终身学习的基本教育形态。这是由社区教育的全员性特点以及广泛参与的特点决定的。③社区教育是实现市民终身学习的基本保证。这是由社区自身的特点以及社区教育的广泛性特点决定的。

再次,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之一,是终身教育的切入点。社区教育在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方面都较好地适应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在满足基本的学习需要方面,社区教育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创设新的学习环境方面,作为当代高新技术核心的信息技术为社区教育的未来拓展了新的发展前景。网络技术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家里通过电脑获取信息,方便地学习网上课程。

社区教育的灵活性、适应性,使它在教育现代化、推进普通教育的进步与普及、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已经显示了特有的优势,并得到人们的认可。

社区教育在外来人口教育、失业人口教育方面的作用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外来人口是社区教育对象中庞大的人群,他们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有待提高,对城市生活需要更多的了解,使之成为合格的新市民,社区教育在这一方面可以做许多工作。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下岗人员亟待转移工作岗位,全社会的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社区教育在调整待业者的心态,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能力等方面,也可发挥很大的作用。它将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再教育的“大餐”呈了上来,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成为社区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孙玉红 第5篇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认真学习和领会16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我院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方面, 两年来我院按照学校党委安排部署, 在学生处、心理研究中心的指导下, 成立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指导老师为副组长, 认真学习《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参加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的培训, 同时每个学期都对心理委员和班团干部进行心理培训, 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认真分析在校学生的特点,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结合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以来在学院心理健康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进行。作为该工作小组的重要成员, 各年级辅导员老师定期深入到学生宿舍, 尤其是针对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进行辅导, 找出各年级有特色的发展主题, 以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形式与内容, 设计出不同年级的系列活动,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建立班级心理辅导体系。

三、不断丰富完善教育方法, 建立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健康教育原则。

1.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者有共同的目标。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我院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为指导, 有的放矢,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引导, 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与规律,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2. 尊重与关怀有机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中大多数人的心理问题由其家庭的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引起的。因此, 我院全面贯彻学校“以人为本, 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 充分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 要求辅导员、导师关心学生, 加强对学生的生活与心理指导。一直以来, 我院在充分理解、尊重大学生的同时, 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勤工助学岗位, 以缓解其经济与生活压力, 并从情感出发, 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困难与疑惑, 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院学生工作组与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指导老师一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1. 积极开展讲座, 心理宣传落实到位。

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院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新学期入学时, 针对心理健康普查结果, 我院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档案, 并针对问题学生具体的情况开展讲座, 如电视讲座、广播讲座等。这些讲座针对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心态, 具有针对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针对新生入学后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生活环境、新的角色的适应问题, 我院结合心理问卷调查结果举办了《走入新环境———与新同学谈适应问题》等讲座。

2. 多种形式结合, 心理咨询强势辐射。

(1) 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 一直以来都是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我院针对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进行辅导和咨询, 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开展各类专题的集体辅导, 如“自信与成才”、“毕业生生涯规划”、“贫困不等于自卑”、“怎么样缓解考试焦虑”、“怎么样应对挫折”、“人际交往”等。这样既可让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 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 注重学生骨干培训和作用的发挥。

我院每学期在班级中选聘心理委员, 组织这些学生进行理论学习, 以及时获得学生心理动向;我院也注重发挥优秀研究生的作用, 聘请他们担任低年级班主任, 发挥与本科生年龄贴近、兴趣爱好接近、存在众多相同关注点的特点, 细致开展学业、交友、理想、信念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另外我院自2007年开始, 还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 为广大学生排忧解难。

(3) 利用课堂教学、学院文化等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院注重发挥课堂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并在“形式与政策”课、成才就业知识讲座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我院每学期都由学院党委领导对全院学生进行学期心理辅导, 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工作。另外我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 调节学生的身心, 释放学生的潜能, 并通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 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 构建学院和家长相互配合的长效机制。

在学生入学时, 我院便将学生工作组的职责和联系方式通报给家长, 在每学期期末都会将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情况以家长信的形式邮寄给家长。另外, 我院还在学院主页开辟院领导与家长沟通的平台, 学生工作老师定期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加强学院与家庭的联系。实践表明, 家长能够配合学院促进子女全面健康成长, 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五、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状况对我们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提出了挑战。我校已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意义, 逐步建立起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五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 切实提高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我院全面执行学校关于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事实办法, 试行重点时期值班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 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部门到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体系, 建立了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心理研究中心老师与我院学生工作组辅导员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经常性的沟通, 定期开展座谈或个别交流活动, 特别是及时约谈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及时进行心理治疗。

总之, 我院的教育教学实践不仅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而且是心理学知识丰富的源泉。心理学在我院中将得到长远的发展, 学生也将在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中健康成长。运用科学的方法, 不断探索和总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对于促进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 为培养综合素质良好的一代新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柯尊平, 宁维卫, 朱健梅.面向21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社会科学研究, 1999, (3) .

科学构建校外教育体系的路径 第6篇

一、扎实推进

发挥“社会大课堂”育人作用

1.坚持“四个纳入”,构筑素质教育宽广平台。从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要求出发,坚持以“四个纳入”建设高水平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从而形成了覆盖面广、功能突出、公益性强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网络,让学生能够时时处处享受身边的优质资源和素质拓展空间。目前,上海共建有市、区县两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家、站)、综合实践基地及校外营地52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46个,科普教育基地260个,博物馆114家。在103个街道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设施较为齐全的文化馆(中心、站)245个,社区学校212个,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民族文化教育系列、公民教育系列、科普教育系列、健康与生存教育系列、职业教育考察系列、农业生态考察系列、绿化环境系列、艺术教育系列和爱心服务系列等十大主题平台,形成了“东方绿舟”、中福会少年宫、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科技馆等一批示范性校外活动场所,为引导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2.坚持聚合优质育人资源,打造上海“德育版图”。“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出发,途经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最后到达上海公安博物馆”,这已成为上海学生城市游览的新风尚。学生手持“德育地图”,刷一刷电子学籍卡,就可以免费在众多的课外活动基地(场馆)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将课堂教学中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生命教育的知识认知转换为主体性社会实践体验。“德育版图”的打造,是上海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举措。

上海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上海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以此作为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切入点,构建弘扬与培育并重民族精神教育体系。其中聚合全市民族精神教育优质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吸引未成年人“走出校园围墙、走进社会大课堂”,自主参与校外活动,不断获得成长体验,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从2007年起,根据开放性、公益性、针对性、服务性和共建共享的“准入标准”,在百余所课外活动场所中精选出60家进行重点设计,使原本散落各处的课外活动“点”按不同类型连成“线”,形成了鲜明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覆盖全市的“德育版图”。如今,符合准入条件、纳入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版图的场所(基地)达到586个,全部对学生免费开放,有效发挥了校外教育的实践体验和熏陶感染作用。

3. 坚持校内外教育衔接,激活“社会大课堂”。校外教育所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生成性、自主性等鲜明特征,有利于“激活”学生相对封闭的学科知识,在知行合一、做学一体的学习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校内外教育贯通,激活“社会大课堂”。

“课本上会很系统地给你讲概念,但我们都不知道具体怎么处理。在世博课堂里看到污水的循环和处理过程,很生动,我们一下子就记在心里了。”华东师大二附中创新班学生在世博园上完娄维义老师“世博一课”后的收获,是许多学生参与“社会教育大课堂”实践体验后的真实感受。该校白雪霏同学在学校做果蝇、酵母实验,到高校做细胞学实验,到中科院药物所做植化分析,到中医药大学做药物安全性评价,丰富的实验活动使她获得第5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学科大奖二等奖,摘得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等奖。2008年底,由美国科学服务社和麻省理工大学林肯实验室提名,获准用白雪霏的名字命名一颗编号为25045的小行星。近几年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学生中已有3位获此殊荣。将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激活了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和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课堂”。

为加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一方面要求学校根据教学需求制订符合自身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另一方面为了使各类社会资源真正成为优质教育的“活资源”,要求校外教育机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调整、优化校外教育内容和形式,并特别要求每个基地场馆都要设立专门的“教育部”或“教育专员”,为不同年龄和不同需求的学生量身定做层次性、个性化的活动方案,实现校内外教育的“精准对接”。特别是关注利用奥运、世博、建党90周年等一系列契机,促进教育与社会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如利用一大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开展“红色一课”探究活动;利用世博园资源,举行“世博一课”创新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结合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内容,引导中小学生体验“社会大课堂”的魅力,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为社会留下了更多关于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思索。

二、把握机遇

推进校外教育工作新发展

1.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进一步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的内涵建设,充分发掘其优质资源的文化熏陶作用,以满足不同学段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增强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区域文化特色资源,强化实践体验,培育文明风尚,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一是有利于从国民教育全局的高度处理好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关系,使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二是有利于处理好校外教育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关系;三是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动员社会各方为开展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实现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共建共享。为此,我们根据“规划纲要”中“学生实践和创新基地建设”要求,将制订新一轮校外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形成校外教育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促进其科学持续发展。实施三大计划,即“社会资源大课堂”整合建设计划、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推进计划、校外教育保障体系建设计划,基本形成组织规范化、内容序列化、形式多样化、资源社会化、服务人性化的开放型中小学校外教育实施体系。

3.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课堂教学和校外教育的衔接贯通,在校外教育活动中激活学生的学科知识,在活动课程化建设中激活校外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基于社会资源与学校课程有效统整的学科德育范式。无论是单学科内容拓展还是跨学科内容拓展,无论课题研究引领的拓展性课程还是主题实践模式,都必须有效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经历的体验过程。目前正在筹建的“东方绿舟”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把生命安全教育的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体验融为一体,将有效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技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4.进一步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校外教育工作合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条块结合、分层布局、高效管理的校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学生实践与创新基地建设的网络,加强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统筹,创新活动品牌,提升校外教育的师资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我们相信,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现代校外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高德毅,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齐 欣

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孙玉红 第7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 体系构建 教学模式

引言

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运用“四维-双层-感官”教学模式将视、听、触、觉、嗅等感官因素包括在理论教学当中,在整个的创业教育当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通过空间定位和感官体验使两者在学习体验、教学质量、理论知识和创业教育的积淀中更加深刻。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一、 “四维-双层-感官”教学模式框架

“四维-双层-感官”教学模式中有空间的区别,所谓空间不是单线的循环连续的生产过程,是立体的实物构成,在社会角色和功能作用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如图1所示,理论教学中存在三种媒介,即多媒体、板书和师生交流;在不同媒介的作用下,通过不同的空间展示,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与情绪都融入到学习体当中。

“四维” 是指空间的定位,“双层”是指空间分为社会空间与理论空间的;“感官”是指调动教学中人的所有功能感官过程。如图上所示,视、听、触、觉、嗅等感官的体验进而增進不同文化的知识吸收,学生不仅开拓思维而且掌握技能。

图1 教学模式中的空间结构与感官分类示意图二、高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建高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遵循科学性、指向性、激励性、动态性、操作性、发展性和多元性原则。创业教育评价可以从创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个体发展水平等两个角度进行。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1.高职院校的培育观念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创新观念,这是实现高职创业教育目标的前提。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核心、以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项目为载体、以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高职创业教育新理念;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存在个体差异,既针对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更考虑到所有在校大学生;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建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构建科学、系统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创业教育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创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高职创业教育应以结合实际制定具有行业特征、学校特色、专业特点的推进创业教育的操作性办法和规定,形成了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化、环境的内涵建设异常重要,创业的绿色通道要建立,创业体系应包含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内容。

3.创业主体的素质培养

教育的成果与评价从学生的表现与状态便能反映创新创业教育的程度,学生要具有积极的接受创业教育的态度,课程学习的成效是否明显;受教育对象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创业主体素质是否有所提高;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人数是否有所增加;

4.创业教育主体的素质培养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师资是关键,形成教学水平较高、富有实践经验和创业教育成果的教师梯队可以通过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的不断优化;建设与高职创业教育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5.创业教育的经济基础

高职院校要提供必要的人力、经费和物质保障。加大对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用于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的建。

(二)高职创业教育成绩评价体系

评价的对象是接受创业教育的高职学生,目的是激励和引导广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成绩评价可以如下图2。

图2 高职创业教育成绩评价体系三、“四维-双层-感官”教学模式框架在创业教育中的构建

(一)硬件

1.建立与创业教育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工具系统;

2.配备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教辅读物,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提供在校创业的场所与设备、提供创业资金和奖励基金;

4.建立虚拟公司与创业园,建立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基地或产学研基地等。

(二)软件

1建立了促进创业教育的评估监督、指导服务、科学激励、整合资源的机制;

2.建立创业就业网络, 及时发布创业信息;

3.建立学生创业实践案例库;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创业率等方面是否取得明显效果;

4.聘请优秀的企业家、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技术专家、政府人员、经济管理专家、风险投资家等担任学生创业导师,给予学生有效的创业指导;

5.有完整的创业教育师资培养规划,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

6.鼓励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深化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提高进行创业教育的理论水平;

7.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对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支持学生创业实践;8.专门拨出资金,搭建平台锤炼教师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培育专家型的创业教师队伍。

(三)高校

1.结合实际,编写适合高职学生需求的创业教育教材;

2.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讲座等活动,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渗透;

3.成立大学生创业组织和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有无创业教育专职人员;

4.学校发展规划中是否对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等内容有清晰的描述;

5.为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和参与创业实践提供技术信息/资金/场所/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6.为学生提供多形式、多种类、多渠道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

7.开展“创业文化进校园”或组织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培育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

(四)教师

1.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互动分享以及拓展训练等教学方法,实现课程体系与创业实践平台的相互支撑;

2.对有创业愿望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与服务;

3.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科技作品竞赛以及举办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等课外创业文化活动;

4.建立职业生涯设计与创新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

参考文献:

[1]郑添华.谈高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15-17.

[2]张首玉.引入第三方评价完善学生就业绩效评估体系在职业教育中的理论探析[J].商情,2013.(36).

[3]司俊娜.“四维-双层-感官”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理论探析——专业理论的教与学[J].群文天地,2012(16).

[4]尚志平.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胡丕洪.创业教育对高职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6]章金萍.谈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7]徐小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0(6):98-102.

[8]徐玉成.高职创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8-21.

在素质教育中构建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孙玉红 第8篇

要构建学生语文素质新体系,就是要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为重点,突出指导学生训练这一主线,全面整体地进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单靠知识的传授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以训练,才能达到培养技能的目的。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和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熟练的技能技巧,转化为良好的习惯,形成较好的素质。在指导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训练的阶段性

培养提升素质的关键是要把各种教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个体素质。而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力的训练也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渐进特点,克服随意性和脱节现象。要在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点上下功夫,使所学的知识能及时内化为个体素质。为了避免训练的随意性,保证内化的渐进形成和发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习惯和方法,训练必须具有阶段性。

根据学年划定,每学年都确定每种能力各自的训练重点和训练目标。训练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语文教学体系的合理性,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完整性,能力培养的全面性,以及教学的容量和密度的合理性,坚持精讲多练。把握重点,深入浅出的讲解,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听说读写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和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训练的整体性

语文能力是一个整体概念,它的全部意义均由听说读写这4种能力来反映。它们相对独立,各有特性,各有作用,却又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听和读是吸收语言信息,说和写是输出语言信息。输出以吸收为前提,运用以学习为条件,从思想内容看,听读可以开拓思想、有效地促进听读水平的提高。就表达技巧看,听读是学习别人如何聚材取事,立意谋篇;说写实践又有助于深刻理解听读内容和表达技巧。由此可见,这4种能力是互相联系的,只有这4种能力都提高了,整个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应侧重于这4种能力的整体性训练。

三、训练的启发性

在构建学生语文素质新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能采用灌输的方法,片面强调知识的掌握,而应让他们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启发和点拨,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并使之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一个教师面临着听说读写能力各项训练和字词句段篇章的知识传授,该以什么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和训练呢?这是长期以来困惑语文教学的难题。对此,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是能把作者的思路讲清楚的教师。”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见解,它不但帮助我们找到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而且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找到了“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的方法。

因为思路是作者的思想过程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轨迹,抓住了它,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就可更好地训练学生自觉地运用语言文字来理解与表达思维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正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因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靠灌输,而是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靠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的。因此,思维不仅仅是智力的核心,也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以此为核心,才能促进知识、智力、能力的统一发展。

四、训练的实用性

上一篇:正能量励志经典故事下一篇:优秀教研组评选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