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2024-06-17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1篇

我再一次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展示的《全神贯注》的教学,又再一次让自己沉溺于他精湛的教学艺术里,久久没有回过神来。在两课时的教学中,于老师先和学生背诵了几句名言;接着出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里说的那段“名言”,让学生读这段话提问题,继而读课文解决问题;然后于老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积极读书,直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最后让学生写名言,谈谈自己读课文的感受。这堂课延续了以往精品的艺术魅力,给新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DD全面开放。于是乎,我也仿上了他的教学思路,收获很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课始,我也饱含深情地吟诵着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并告诉学生这段名言对自己的影响。

“我听说大马路小学的学生会背很多名言佳句,谁来背一背?‘’学生背诵了五六句古今中外的名言后,我也展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说的那段话,并告诉学生送他们一段名言。这样,巧妙找到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切入,真的,事半功倍!

学生围绕这段名言质疑,继而读懂课文,读熟课文,直至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自己写名言。听着学生一个个的名言佳句,我忽有所悟: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已不仅仅是《全神贯注》,而是与之相关的学生生活。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再次赞同叶老这句名言的真谛。课文既然是个例子,就应该为我所用,而不能因文所困,《全神贯注》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练读书真功,更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认识。因此,将《全神贯注》融入了学生名言佳句的大语境之中,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于是乎,我想由保尔的名言导入,决不仅仅是导入的艺术,也不仅仅是课堂结构安排的需要。这一切是体现了语文思想:生活即语文,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功能才能发挥最佳。

跟随名师学习,成长,我心中欣喜不已!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2篇

第七单元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之一是”继续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交给一定方法,引导质疑问难“。在本学期的日常教学中,我已逐渐渗透质疑能力方面的培养,”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对学生而言,并不十分困难。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在继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解疑。通过第2小节重点段的学习,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质疑,解疑和对人物的内心展开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对课文重点段落中重点句子质疑, 解疑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理解理解”全神贯注“,体会意境,让学生在质疑,解疑,想象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整堂课教学下来,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的比较好:

1、二分钟热身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学生按学号进行名言大放送,最后有老师介绍斯蒂芬・茨威格的名言――”人类一切的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师生互动,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地达到了开启学生的心扉。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接着,我又顺势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并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纳和整理。这样的设计是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以问题为诱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2、抓住重点段落,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性的问题,而是在学生质疑后,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提练出两个主要问题,从而训练了学生”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疑“。教学中问题的提出由学生发现和由教师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样。由学生提出能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本篇课文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非常细腻传神,象”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等描写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感受,体悟的过程,它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人物品性的感悟与理解程度。

在教学中,我抓住罗丹工作时的言行举止,神情动态进行导读, 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问,大胆地读,大胆地说,真正实现了”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的解放。整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活跃,撞击出课堂教学生命火花。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学习第二小节理解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情景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的具体事例来,那就能更好的理解全神贯注做事,是罗丹成功的基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又如:课一开始,我是以名言揭题,如果能充分利用这句名言,在名言的使用上走了个来回,以名言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时让学生说的名言,那是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感想,是知识内化的结果,能由此及彼,由课内到课外,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但我没能及时捕捉到,留下了遗憾。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第3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精彩语段, 进行语言积累。

2.理解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重点语句, 体会罗丹对于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3.体会课文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 进行习作练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认读新词

1.板书课题。

2.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3.认读字词。

(1) 出示词语并认读:斯蒂芬·茨威格、邀请、挚友、仪态端庄、叽哩咕噜、痴笑、上锁。

(2) 注意“斯蒂芬·茨威格”的读法。

4.根据课文内容, 用上“邀请”说句话。

【设计说明:通过做做、说说, 检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情况, 词语教学与概括课文内容巧妙结合。】

二、测查预习情况, 自学重点语段

1.画出重点语段。

(1) 课前预习的时候, 要求从文中找出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请把找到的句子读出来。

(2) 把别人画出的句子标记出来, 与自己的对照。

2.自读重点语段。

把找到的句子都读一读。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读到最高境界, 我们能够通过这些文字看到人物的动作, 看到人物脸上的神情, 还能听到人物说话的声音。

3.找出最好的语段。

(1) 标记“喜欢星”。用两颗星标记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 标记“细致星”。用两颗星标记出人物描写最细致的句子。

(3) 认真比较, 看看哪些句子能够获得双星, 成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最细致的句子。

【设计说明:将课外预习纳入到课内教学中来, 通过预习自由读、课上交流读、标星比较读等过程, 引导学生逐渐将整篇课文的阅读焦点, 聚拢在几处重点语段上来。这些重点语段, 正是读与写的结合点, 读中悟写自然进行。】

三、研读重点语段, 体会人物特点

1.交流标记重点:标记双星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要标记双星?

2.研读人物语言的描写。

出示:罗丹自己端详一阵, 却皱着眉头, 说:“啊, 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 脸上……对不起, 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 修改起来。

(1) 这句好在哪里?

(2) 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3) 想象当时的情景, 并读出意味。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 却皱着眉头

——“端详”是什么意思?罗丹“皱着眉头”, 说明什么?

▲啊, 不!还有毛病……

——可是毛病在哪儿呢?省略号告诉我们, 罗丹在观察, 在揣摩。他找到毛病了吗?

▲左肩偏了点儿, 脸上……

——省略号告诉我们, 罗丹的目光紧紧注视着女像的脸, 在观察, 在揣摩。他发现问题了吗?

读写提示:这两个省略号, 是思索的符号, 是揣摩的符号, 是罗丹向着完善的艺术苦苦追求的符号。这里的省略号用得妙!再读读这句话, 体会罗丹思考的过程。

读写提示:写作中, 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 我们读出了苦苦思索的罗丹, 读出了精益求精的罗丹。这是多好的语言描写啊!

【设计说明:读写提示建立在对语言的内容与形式完全读懂的基础之上, 读中悟写就显得自然而深刻。】

3.体会人物动作、神情的描写。

出示: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 一会儿后退, 嘴里叽哩咕噜的, 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 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 手不停地挥动……

(1) 这段话怎么读, 才能把人物读得活灵活现?

读写提示:边读边想, 想象罗丹的动作、表情, 想象罗丹会说些什么话。带着想象读, 就能够把人物读活。

(2) 罗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根据句中的问号走进罗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他的痴迷。

出示: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 (?) , 一会儿后退 (?) , 嘴里叽哩咕噜的 (?) , 好像跟谁 (?) 在说悄悄话 (?)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 (?) , 似乎在跟谁 (?) 激烈地争吵 (?)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 (?) , 手不停地挥动 (?) ……

读写提示:读懂艺术家的心思, 我们会更加赞叹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就叫细致具体, 就叫把人物给写活了。

(3) 我们要想进一步读懂艺术家, 还需读读他的作品。

展示罗丹的作品图片, 并深情介绍———

《思想者》:结实的肌肉, 健壮的体魄, 这样具有伟大力量的人, 在苦苦地思索什么呢?对于艺术, 罗丹这样说, “所谓大师, 就是用自己的眼睛, 发现出美来。”

……

4.带着自己的情感, 再读读这句精彩的描写吧。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读出人物鲜活的形象, 是实现读写沟通的前提。逐层深入、反复回旋地读, 读出了罗丹这位大师对艺术的痴情与热爱, 也让文字自然地沉积在心里。】

四、揭示人物“四素”概念, 体会写作方法

1.揭示概念。

这两段文字, 抓住了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 写出了罗丹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这四个方面, 老师给它起了个名儿, 叫人物“四素”。

读写提示:抓住人物“四素”, 才能把人物写活, 这是最重要的写作方法。

2.如果把罗丹的“四素”表现完完全全地写下来, 能写得很长很长, 甚至能写成一本书。但是, 对罗丹将近一个小时的工作, 课文只进行了概括描写。罗丹都是怎么工作的呢?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读一读。

(1) 理解罗丹对于艺术的“醉”与“痴”。

(2) 此时的罗丹, 他的心中只有女像, 只有纯洁的美丽, 只有完美的艺术。他如醉如痴。

【设计说明:精选读写结合训练点, 读深入, 读透彻, 达到了读中悟写、以写促读的目的。同时, 选择这一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教学, 也为文本主旨的深度把握奠定了基础。】

五、指导练笔, 以写促读

1.下面是根据课文改写的短文, 请展开想象, 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补充描写, 把罗丹如醉如痴的样子写具体, 把人物写活。

全神贯注 (新写)

忽然, 他变得兴奋起来, 热烈的目光注视着女像, 说:“ (说什么呢?) ”渐渐地, 他更加激动了, 高声叫喊着:“ (喊什么呢?) ”

他快步上前, 脚步又急又重, 地板被踩得吱吱地响。他抓起抹刀挥舞着, 可就在抹刀即将触着女像脸庞的一瞬间, 他 (会怎么样呢?)

一个小时过去了, 他的脸上 (怎么样呢?)

【设计说明:根据课文改写的短文, 人物的描写更加细致生动, 具有范文的引导作用。同时, 这种更具情境化的语言, 能够引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补充描写, 也降低了写的难度。此环节, 比较典型地展示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思路。】

2.交流练笔。

六、收束全课, 升华文理

1.读文章最后部分, 用心记住茨威格说的话。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4篇

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石。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是人一切活动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能否与学生产生情感互动是思想品德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思想品德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更应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心理氛围,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入学习活动过程。

在教学中,若师生双方心灵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的交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通过沟通思想调节学生情绪,应该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把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传达的思想转化成为学生本身的要求。而实现这种转化,正需要借助师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也就是说,教师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只有被学生认为是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为是教师故意的非难、恶意的打击,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行动上的抗拒。因此,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学习来说,更是这样。如果教师对学生表现出诚挚的爱,使他们冰冷的心感到无比温暖,使他们感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他们就会渐渐亲近老师,上课也会愿意学想学。这样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

二、贯注“情”的感化熏陶,能达到思想共鸣,促进学生乐学

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当学生将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所收获时,他们立刻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很大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情”的感化熏陶,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让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至此,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由于学生乐意学习,所以教学效果很明显。

三、贯注“情”的感化熏陶,能激发求知欲,促使学生活学

思想品德课是与人的思想活动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它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各种形式和渠道所传播的鲜活、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关注民族的、国家的、自己的前途命运,始终贯注“情”的感化和熏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相互合作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知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复习时事政治热点“新疆发生的7.5事件”时,很多同学都渴望知道事件真相。我在课前先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结合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畅所欲言,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结成了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7.5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目的是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统一。在课堂上,我既谈到了目前我国的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国家统一等问题,也谈到了未来新疆的美好前景,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这节课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激发了同学们不断探索、努力学习、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的激情。

贯注“情”的感化熏陶,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启发了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也促进了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学生学习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5篇

一、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本课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入课题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先读阅读提示,了解学习目标,并逐一罗列出来,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

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读中感悟。为了能把握住重点,我对课文中的其它内容进行淡化处理,让学生集中精力去阅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我重点指导第二段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来 感悟文本,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学生积极性很高,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

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是揭示道理的一个句子。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句子的含义,我在让学生读一读后,又设计了说话内容,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的。联系生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另外考虑到本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正好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如果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中也有所体现。

不过,我认为我这节课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1、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我只对动作、神态这两处进行了讲解,在罗丹说:“还有毛病、把你忘了”这些语言描写时,我只注重体会,而没有顾及到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写作方法。

2、我总是认为一些重点句子就应该研读、品读,读出味、悟出情,所以对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分析过细,再加上我今天没有按点上课,不知具体几点开始教学活动,即使有表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计时,导致严重超时。

3、在课堂开始阶段,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通过本次的授课,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课堂设计,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

二、《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作者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本组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因此我是这样设定教学目标的: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体会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找准切入点,达成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人物言行体会罗丹如痴如醉工作的情景,进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课文第二自然段叙述“罗丹一会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段。

考虑到本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正好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如果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找哪些句子里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而是从他如何修改女像入手,让学生在感受他的语文、动作、神态中去感受他的全神贯注,也从一个侧面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不足:

1.对于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调整,比如说让学生想象说话写话的时候,写完了,老师和学生来进行对话,当我们在争辩的时候,说到第三句,学生马上停住了,当问及为什么时,他说到老师只要求写三句话,说完三句就好了,说明学生没有完全投入到争辩中去,而是完成一件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在设计教案时,如果加个省略号是不是会更好呢?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了。

2.对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还不够系统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6篇

在设计教学时,我结合阅读提示,围绕: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学习写法。这两个问题是贯穿本文的重点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既从作者的文字中感悟到罗丹的全神贯注,又能学到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在讲述本课时,我用游戏的方式引出课题,然后介绍罗丹,欣赏他的作品,以问题:为什么罗丹能成为伟大的雕塑家呢?带着学生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这一部分的学习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为后边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接着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画出最难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语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地过渡到了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课文第二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作者却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把“全神贯注”诠释得淋漓尽致,是个很好的值得学习的段落,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可能出现亮点的环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逐句逐句的读,说作者所用的描写方法,学生学得很投入。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就是抓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于是,我特别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根据老师的提示语写一写班上一个全神贯注看书的同学。习作中,大部分学生能发挥想象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写,最让我佩服的是所借班级的学生书写相当认真,钢笔字很好,足以看出带班教师的非同一般。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但是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面对学生精彩的回答,我的评价语太过单一,在语言表达上还要多下功夫。

2、整堂课我控制得太死,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感悟。可以让学生读完句子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3、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打算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所以在对句子的解析中,都是略略带过,讲到了词时都是点到为止,因而造成了老师导得肤浅不够深入。没有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罗丹的情绪时刻随着塑像的变化而起伏。

4、课前准备不充分,明知上课时需要投影仪,却没有事先打开,展示学生作品时就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这次课给了我许多的收获,许多的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2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好友到家中做客,自己却全神贯注地工作,忘记了挚友的事。突出了他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重在感悟罗丹的浑然忘我,执着追求的精神,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能成功。

MS-EEPO方式是实现教育教学效率的简单方式,它向我们展示了动静转换的新教室文化,这节课我采用要素组合方式+5j的授课方式。

课前我让学生做了的预习,根据导学案,及自学字词、课文的要求自制微卡进行第一轮学习,我讲授的内容,则是第二轮、及第三轮的学习。

在设计教学时,我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教学重点来进行的。我安排了导入—第二轮学习—第三轮学习—结束部分四个环节,在讲述本课时,我先介绍罗丹,欣赏他的作品,为什么罗丹能成为伟大的雕塑家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罗丹的故事,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部分花的时间很短,但效果不错,自然过渡到课文。

学习这样的略读课文最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以读为本,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快速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在不断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初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同桌互说,顾及到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本课最重要也是最可能出现亮点的环节就是回报重点句子谈感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让学生感悟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想象说话:你听到了他在说什么?你从文字背后看到了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亮点: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他是在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女像,反反复复地琢磨该怎样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响,手不停地挥动”,更把罗丹工作时的激动和兴奋刻画得淋漓尽致。“吱吱直响”则说明罗丹浑身用力,非常激动。“他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激动”表明罗丹非常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修改女像的工作中,时间对他来说根本不存在……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深入理解和对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而折服。阅读提示,围绕: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谈感受。这两个问题是贯穿本文的重点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7篇

我制定了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大环节,这样更便于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然后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课文时再根据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环节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本课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全神贯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启迪,最后内化生成为自己的技能。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最后创设情景,进行写作训练一环节,也很巧妙地做到了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本课作者展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学反思《《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课前如果能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写人文章,是如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会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大帮助。

2、在默读探究一环节,还应再要求的细一些,把课文中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画,在交流研讨一环节也应分开来,细细去品读,通过多读去谈体会,学生收获会更大。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8篇

2014年3月,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学校让我上一节公开课, 课题是人教版第八册第26课《全神贯注》。 在初次试课后, 感觉糟糕透了, 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 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初教《全神贯注》注重表面效果追求面面俱到。

(一) 猜谜导入

1.猜罗丹作品导入, 介绍罗丹。

(二) 初读课文

1.教师: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人名。

3.借助课题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三) 研读感悟

1.哪些地方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 画出来。

2.反馈交流: 从语言、 动作、 神态中用表演朗读等方式品味他的全神贯注。

(四) 小结课文

从设计过程看, 从导入、整体感知、研读感悟, 都是颇花了心血, 还借鉴了优秀教学设计。 但事实上, 课教下来的感觉一般, 这堂课中学生热热闹闹的, 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浅层次的, 课文的语言没有触及学生思维, 很多三年级已有的知识点我却舍不得扔, 总想做到面面俱到, 导致每一处的落实都做不好, 最后课堂竟拖堂7分钟。 课后结合指导老师的点评, 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1.3分钟和10分钟

在朗读指导中, 我花1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体验, 而真正用于读的时间只有3分钟。 学生的体验是需要整体感知的支撑。 缺乏“充分的读”这一基点, 再多的表演也是“海市蜃楼”。

2.语言功底和课堂应变

由于心中没有学生, 只有教案, 因此一紧张就会遗忘教学导语。 指导老师说:“教师上课跟演员演戏不一样, 演员演戏时只是背事先设计好的台词, 而教师上课时, 不论教案备得多么详细, 都需要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具体表现作适当调整。 ”上课时我让学生无意义地表演罗丹, 学生明显兴奋得收不住, 我却没有改变自己的设计思路。

3.面面俱到和一课一得

“整堂课你想给孩子的太多了, 要孩子了解罗丹的伟大成就, 要孩子能从语言、动作品味罗丹的全神贯注, 还要语用这种写法, 还要明白课文所含的道理。 你看似给得很丰富, 但孩子接受得很浅, 给这么多孩子消化不了不如彰显一课一得, 有舍有得才能凸显课堂效率”, 指导老师的话一针见血。

二、审视:语文教学中低效的面面俱到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想面面俱到, 普遍出现这样几种现象:

现象1:严格按照环节模式。 导入、初读、精读一个不少, 按部就班, 环环相扣。字、词、句、段、篇, 一样也不落下。 现在课堂上很多老师趋于模式化, 认为一样落下课堂就不全面。 每天的课堂千篇一律, 不管什么类型的课文一律这样处理。

现象2:朗读、品读后必有语用。 一些老师不管怎样的课堂都要挖出语言训练点。 我也是如此, 今天的课堂上的语用点其实孩子们早已会, 但是为了凸显课堂的面面俱到, 我硬性加入语用写话, 孩子的层次依然停滞, 我却毫不知觉。

现象3:紧抓课内文本内容。 一节课40分钟紧抓课内的文本内容, 有些课文浅显孩子一读就懂, 但课堂时间是40分钟, 因此多数老师只能反复地读、说、悟。 这样的课堂看似全面其实毫无效果。

三、追寻:语文课堂需要聚焦、一课一得

“整堂课你想给孩子的太多了, 要孩子了解罗丹的伟大成就, 要孩子能从语言、动作品味罗丹的全神贯注, 还要语用这种写法, 还要明白课文的道理。 你看似给得很丰富, 但孩子接受得很浅, 给这么多孩子消化不了不如彰显一课一得, 有舍有得才能凸显课堂效率”, 指导老师的这番话在我耳边响了好久。

再教《全神贯注》回归有效教学———一课一得

带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我第二次执教了《全神贯注》。 教学过程如下:

一、怪人罗丹和伟人罗丹的认知质疑

(一) 认识怪人罗丹

1.语言怪

2.神态怪

3.动作怪

4.这人名叫罗丹, 这是罗丹跟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第一次见面罗丹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板:怪异, 彻头彻尾就是一个怪人罗丹。

(二) 认识伟人罗丹

1.但资料袋中式这样介绍罗丹的, 出示资料袋。

2.默读,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罗丹? 实实在在是一个伟人罗丹。

二、抓怪异感受罗丹的全神贯注

1.怪人罗丹和伟人罗丹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走进课文, 自由读, 把课文读通顺。

2.怪人罗丹和伟人罗丹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3.现在细细想来刚才罗丹的怪异之举正是他全神贯注的表现, 这样的描写文章中很多, 聚焦第一段

(1) 出示第一段, 那句话让你感受到罗丹的行为怪异?

(2) 哪个词语引发你的思考?

(3) 说说你的体会 (根据生回答整理批注, 当场打字) 。

4.整理学法: 刚才我们先划出让你感受到罗丹的行为怪异的句子, 圈出引发你思考的词语, 写写你的体会。 (板:划一划, 圈一圈, 写一写)

5.用上这样的学法1、2组学习第2段, 3、4组学习3, 4段.

6.生自由汇报交流。

7.出示最后一段, 齐读句子。

三、群文阅读

1.全神贯注的魔力不仅影响罗丹还影响牛顿和巴尔扎克。补充资料《牛顿在暴风雨中》《巴尔扎克不在家》。

2.选择其中一则完成练习。

3.生交流汇报。

4.刚才我们仅用了30 分钟读懂了三个故事, 因为我们在阅读时抓怪异处停留思考, 有感触, 马上就读懂了人物的内心。 (板:抓怪异, 谈感触) 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应用这样的方法阅读《凡尼亚的爸爸》。

5.生交流反馈。

这节课的设计注重大胆取舍。 我舍弃了常规课堂“导入—初读—精读”的教学模式, 舍弃了语言的反复品析, 舍弃了语言训练, 只取了“抓异常谈感受”的阅读方法并以此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一) 在取舍中让文字变得轻盈

语言文字是语文能够轻舞飞扬的翅膀。 要想让学生能在博大的语文世界里恣意徜徉, 就必须借助这对翱翔的翅膀。“语言是语文的载体, 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文字, 回到语文的本位上来”。 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对于文字有天生的热爱, 但是越到高年级孩子的敏锐度反而越来越低, 这是为何? 只因老师对于文字背后的含义挖得太深、给得太多, 一味地品、说反而使孩子忘记了文字本真的美感, 进而逐步讨厌。

在第二次的教学中我放开让孩子品味, 从文字表面的“怪人罗丹”入手, 以下是我第二次执教《全神贯注》中的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认识一个“他”他是这样说话的, 自由读。

师:男女生读, 这人说起话来?

生:有点怪怪的。

生: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很奇怪。

师:继续看他的神态, 谁来读读。

师:他的神态?

生:这人莫名其妙的只会傻笑 (生笑) 。

师:看样子大家感受相同啊。再看这人的动作, 自由读。

师: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笑了, 全班起立来学他的样子做做动作, 听我指令:前进、后退、说悄悄话、争吵、大声争吵、踩地板、挥手。什么感觉?

生:他是疯了吧, 这些动作都不是正常人做的。

生:他真的是个怪人啊, 自己一个人做这些动作还不嫌累。

此时孩子们已经融入文字的本真中。 一开始就带着厚重的品析让孩子对课堂的期待大大减少, 这样的课堂看似舍弃其实正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得。

(二) 在取舍中让阅读变得高效

不同于常规课堂, 这堂课我舍弃了常规的教学模式, 舍弃了整体感知, 舍弃了精读反复品味, 更舍弃了语用, 只留“ 阅读方法” 这一点, 但就是这一点贯穿全文教学, 让孩子的阅读变得高效。

整篇文章的教学只花了15分钟, 文本内需要我们反复品读强调的内容, 孩子在阅读整理中理解, 这样的取舍使得阅读高效。

(三) 在取舍中让一课彰显一得

舍弃了这么多文本内易于理解的内容, 我还适时取了课外的三篇文章, 《牛顿在暴风雨中》《巴尔扎克不在家》 为夯实文中“人类的一切工作, 如果值得去做, 而且要做得好, 就应该全神贯注”这一句话的理解。 《法尼亚的爸爸》为巩固“抓异常谈感受”这一阅读方法。

赵镜中先生说:“在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 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 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 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 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 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 针对相同的议题, 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今天的课堂一篇文本显然不足以满足孩子的认知欲。 我尝试群文阅读的形式, 让孩子在这一课中得一阅读方法。

全神贯注几分钟 第9篇

在孩子1~3岁时,父母的养育方式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中的许多基本品质。

一项研究对400名左右背景不同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广泛的测验和观察之后,研究者把他们分成三组:A组各方面都很优秀、B组处于中等水平、C组处理日常生活困难较大。A组儿童知道怎样向人表示喜爱与敌意;与其他儿童相处时既会带领他们也会跟随他们;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好,显示出各种智能(如使用抽象词语);他们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会动脑筋想办法,进行比较复杂的活动。B组儿童在这些技能方面就要显得差些,而C组儿童明显缺乏这些能力。在两年后,这三类儿童之间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差异。

接下来,研究人员探究了A组与C组儿童的早期环境。结果发现,每一组儿童都可能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阶层,在婴儿出生后第1年的大部分时间内,大多数家长对待婴儿的方式是差不多的。但到了8个月以后,父母对待婴儿的方式以及婴儿与婴儿间的差异就变得明显了。研究人员比较了A组C组儿童的母亲在个性和对孩子的养育态度上的差别:

A组儿童的母亲对生活一般都抱积极态度,喜欢与孩子在一起,并乐于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她们精力旺盛,耐心细致,即使孩子把东西搞得又脏又乱,她们也能容忍宽恕,如果孩子做些稍带危险性的活动,她们一般也能允许。她们虽然并没有把日常生活中的全部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但她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是富有成效的。在干日常工作的同时,如果孩子需要,她们往往会抽出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孩子摆弄的某种东西指点一下名称,给尝试中的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几句表扬的话语……她们会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他们感兴趣的环境、物品,让他们游戏玩弄。虽然这些东西很可能只是一些普通的家庭用具,而不一定是价格昂贵的玩具。

A组儿童的母亲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而C组儿童的母亲却是情况各不相同。她们中有些人忙于应付生活,整天在工作和家务中挣扎,没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或者由于日常的劳累,有了时间,宁肯休息也不愿搭理孩子。而另一些母亲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太多——整天围着孩子转,对他们过分溺爱,百依百顺,使孩子完全离不开母亲。还有些母亲往往只在物质上养育孩子,她们人在家里,但实际上很少与孩子真正接触,却让孩子在自己的小床或围栏里度过大部分时光。很显然,这样的母亲还没完全地进入“角色”,她们不乐意与自己的孩子做伴。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10篇

一、本组训练的重点是: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述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透过具体的事例来描述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因此我是这样设定教学目标的: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体会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透过语言、神态、动作描述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找准切入点,达成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透过人物言行体会罗丹如痴如醉工作的情景,进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课文第二自然段叙述“罗丹一会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段。

思考到本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正好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如果透过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找哪些句子里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而是从他如何修改女像入手,让学生在感受他的语文、动作、神态中去感受他的全神贯注,也从一个侧面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不足:

1、对于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调整,比如说让学生想象说话写话的时候,写完了,老师和学生来进行对话,当我们在争辩的时候,说到第三句,学生立刻停住了,当问及为什么时,他说到老师只要求写三句话,说完三句就好了,说明学生没有完全投入到争辩中去,而是完成一件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在设计教案时,如果加个省略号是不是会更好呢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了。

2、对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还不够系统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11篇

在我的眼中仅有差异,没有差生,学生千差万别,会表现不一样方面的本事差异,所以因材施教,使每个人在自我的基础上发展。如本课中学生互助读书的安排,就是全体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帮学相长共同提高。两次比赛的评价中更见教师的人本精神,对第一组四个同学的读书评价是:有提高就是提高,两名同学并列第一,另两名同学并列第二。而对第二组同学读书的评价是:“我们并列第二,记住!第二前面还有第一,要努力!”为什么读得相当好的却只是第二,而不太好的却并列第一,并列第二呢?都是因为所针对学生不一样。

“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学生在上了我的课后,没有感到他想明白的比我对他讲的多得多的话,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变成一种追求,没有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的话,就是说课堂上的教育目的没有到达。”训练学生学语文的本事,培养学生学语文的习惯,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的自觉行为。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第12篇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挚友、径自、猛然”等部分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

体会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茨威格的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读中解决问题、读中感悟。第一遍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第二遍读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三遍读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理解、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为了能把握住重点,我对课文中的其它内容进行淡化处理,让学生集中精力去阅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我重点指导第一句“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个句子的朗读、理解、感悟,其他几个句子放手让学生同桌互相学习、分享。反馈交流时主要抓住句子中的“整个世界、痴痴地微笑”和表示时间的词来感悟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

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是揭示道理的一个句子。就让学生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理解往往只会空洞地停留在表面:我们做事情应该全神贯注。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句子的含义,我设计了说话内容,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的。联系生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上一篇:家长会家长反馈意见下一篇:乔丹的名言摘抄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