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

2024-07-13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精选8篇)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 第1篇

浅谈如何上好高一生物课

摘要: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课,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教学时一种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

关键词:高一生物,教学方法,探究实验,师生关系

正文:

新学期开始,高一新生面临着许多重大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他们不能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针对高一生物教学及高一学生生物知识基础,介绍上好高一生物课的几点方法:

一、上好高中生物的第一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课,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和学奠定更好的起点。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第一次课面对新同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课堂纪律,强调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一般不安排新知识的教学。第一节课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可以实事求是地说说生物的地位。通过详实材料的感染,如克隆羊多莉,转基因技术,DNA指纹技术、基因身份证等等,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接下来,介绍生物学习方法,告诫学生高中生物的学习不可以像初中生物学习一样,要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学习方法。主要介绍课堂、实验课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课堂及时做好课堂笔记,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以要求学生做课外学习笔记,例如报纸、杂志、电视中和生物学有关的内容摘录在笔记中,获取更多生物学知识。最后,可以做个调查,例如“你喜欢什么样的生物课”。

二、做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

高一年学生已经一学年没有学习生物学科,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于初中生物学知识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对生物的认识上也还停留在初中阶段,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别。初中生物是初中自然科学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高中生物在知识内容上是初中生物的继承、加深和完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相关初中知识的复习,做好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 1

高中生物学知识,使得所学的内容更有利于高中生物的学习。除了知识之外,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形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三、幽默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幽默纠错,深化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甚至有些错误会屡屡再犯。适当的应用幽默,使学生在笑声中认识错误,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例如,写氨基酸结构通式时,学生经常会出现漏掉某个基团,我跟学生提醒说:“氨基酸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之前打过比方),别让你笔下的氨基酸缺手缺脚,好可怜的。”学生也从笑声中认识到了错误。幽默教育。在讲无机盐是,我发现个别学生在打瞌睡,于是故意提高嗓门说:“我们有的同学看来是缺碘了,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于是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呢。”学生相互一望,嫣然一笑,困意也消除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中寻找契机,恰当把握幽默,是课堂充满笑声与快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学习,把苦学变为乐学,让幽默表现生物教学的活力。

四、做好探究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其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魄力。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实验教学主要从几个方面:第一,布置学生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只有做好预习,才能避免学生进入实验室以后,盲目做实验,走过场而已。对于探究性实验,则需要做好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第二,组织好学生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到实事求是,做好实验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第三,实验完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该实验是高中生物新课改后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首先,联系生活现象如萝卜条放在盐水中变软,放在清水中变得硬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植物细胞会失水和吸水。引导回忆哺乳动物红细胞发生吸水和失水的情况,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植物细胞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然后,启发学生对比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提示学生: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占细胞体积很大比例。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液泡膜是半透膜。回顾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形成思路,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引导学生练习红细胞吸水与失水条件,通式适当补充——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大。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预测实验结果:1.当细胞也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接着,设计实验。包括实

验材料的选择,使用的实验试剂,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通过分析,指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将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实验成败,同时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探究,例如,启发思考:如何应用实验,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分别是0.3g/mL和0.5g/mL。通过这一节探究实验课,激发学生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内在需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钻研,初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以及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落实课外复习,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相应的素质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布置具有典型性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以形成新的技能。考虑到高一学生学科众多,课业负担重,所以在练习上贵在精而不在多。这就需要教师精选或精编习题,强化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上,简单模仿。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培养好学生的听讲、记笔记、完成作业等方面的习惯。再者,我们也发现,高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上课听得懂,课本也看得懂,但就是做不好题。这主要还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中还要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在平时的新授课上,能及时通过例题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在练习讲评课上,重点在于“授之以渔”。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由师生的认识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会影响师生关系,最终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有关实验证明,压抑的情绪会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脑细胞产生抑制,对学习产生阻碍作用;相反,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脑细胞容易激活,使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进行记忆、思维和想象活动,便于知识的获得。同样,教师在消极的情绪中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而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教师综合运用得体的教法传授教学内容。因此,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处理师生关系上,首先要形成自身的威信。教师威信是教师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威信主要是由自身主观因素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生活作风是形成教师威信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便赢得学生的信服,发挥教师威信的感召力。然后,要研究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高一学生年轻,易激动,自制力较差,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如果注意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是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例如,学生课堂上讲话,可以用商量的语气来指正;指正学生错误,可以采用迂回式,也可以欲抑先扬,鼓励学生等。切不可用过于严厉苛刻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心

罚。在课外多方面了解学生。例如课外辅导,各种课外活动,多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需要,解答他们的疑惑,拉近师生距离。

七、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每一节课后,对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及时整理,找出成功的原因和问题所在。特别是在教案编写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某些知识理解上产生的提前无法预料的一些问题,以及习题选编、难易度和数量的问题,及时总结出来,以便在下一节课和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改正和借鉴,避免了盲目性。通过日积月累,使自己的教法更加灵活,课堂教学更加顺畅。

八、开展好课外活动。

学生获得生物知识几乎都是在平时课堂上,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好课外兴趣小组,对于调动学生学生物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促进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利用周六时间,在实验室开展一些探究实验活动;利用校园科技文化节,组织一些有趣的生物活动,例如生物猜谜活动,血型的鉴定,参观生物标本,动手制作叶脉书签等;联系教材有关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生物学知识讲座;利用周末时间放映生物专题电影片,如DNA技术、基因工程等,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视野。

总之,新课改下,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钻研生物课程标准,把课改落到实处;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就能上好生物课。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 第2篇

---凌云中学

周梅安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那么针对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在高中怎么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生物,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如何使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呢?这时可以得用他们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兴趣。通过生物实验培养他们实验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生物的方法和能力,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而怎样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就本人认为,第一节课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意识做为主要内容。

第一节课任务繁重,难度极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不了解。由于生物学为非高考科目,社会、学校、家庭对生物学教学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多数学生对生物学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中缺乏动力,这是第 一节课遇到的主要困难。

要完成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需扫除以上教学中的障碍,就本人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教师在课前先发一份调查问卷,其具体内容包括:

1、初中生物你得考了多少呢?;

2、你看过哪些与生物学有关的书籍?

3、初中生物你认为好学吗?

4、你上初中时做过生物实验吗?

5、你参加过生物学科竞赛吗?

6、你是生物学科兴趣小组成员吗?

7、你能认识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8、你喜欢养花和饲养小动物吗?

上课前5分钟将问卷收回,认真统计研究分析,掌握所任班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做到上课时有的放矢。在备课中:

1、收集古今中外着名生物学者简历,如:达尔文、李时珍、孟德尔、摩尔根和童第周等。重点介绍他们的成长史、主要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

2、查阅资料,掌握生物学新的研究成果,及其生物学研究展望和应用。如:细胞的组织培养技术,基因移植生产胰岛素,克隆技术研究,根瘤菌固氮基因研究,人类基因定位的大型工程。将以上内容整理成篇,语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将这些材料打印出来,准备上课时使用。上课时首先将准备的材料发给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完毕,教师借机激发;指出,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个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只要孜孜不倦,都会取得重大成就。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讲评课 第3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信息处理,思维拓展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应在深入理解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后有很大程度上提高。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我们认为非常简单的题,学生却不会做,其实这与我们在日常的习题讲评过程中的讲评形式有关,如果我们就题讲题,照卷讲题,虽然学生暂时把答案记住了,但一将形式加以改变,有很多学生就又不知所措了。所以在学生练习或考试之后,我们要及时反馈,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矫正。

一、讲评课的准备

1. 明确矫正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矫正教学的内容一般依据以下几点确定: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在以往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

2. 科学分析试卷的内容和结构

分析试卷中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并对各单元和各考点所占分数比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试卷中各题的难易程度,明确各难、易点所占分数的比例;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关注后进生的答题情况,以便做好后进生的促进工作。

二、讲评课的一般过程

1. 对试卷和学生作答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同感

讲评课开始时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应大力表扬。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鼓励其克服困难,奋勇直追,要善于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要让他们也在赞扬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他们的错误解法要提出其合理的成分,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就可以修正为正确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增强其成功感。

2. 浏览全题、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突破局部,把握全局的能力

(1)知识点归类

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知识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评。

(2)按题型归类

就是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同一类型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如把一份综合测试分为:生物基本概念题型;生物基本计算题型;生物图表、图像分析题型;生物实验分析等。

(3)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分类

一般可分为: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审题时对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思维定势的负迁移等。

3. 研究题干信息,抓住解题突破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试题其实并不难,学生为什么得分不高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题中设置了许多信息,而信息的提取是学生应用背景知识解题的前提,教师应十分重视教会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审题习惯通过练习训练和错题分析评讲,提高学生审题的自觉性;教会审题方法要教给学生通过审题提取信息的方法。讲评中,教师还要给学生讲解答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识图分析题常常考查学生对图文深层意义的理解,包括分析图的结构组成、功能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学生在做这类分析理解时常犯错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后,要进行归纳总结:抓图文的深层意义不是瞎碰乱猜,也不能根据个人观点、常识随意而定;而要善于发现图文上下的联系,通过概括、归纳和推理,理解题目的主旨,从而确定问题的正确答案。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审题技能。通过典型的练习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4. 联系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知识迁移的能力

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以能力立意”,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其实,试题并不神秘,不少题型都是常见的,但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只是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的定势等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显得尤为关键。所以典型题目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还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后的小结与反思,即对某些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这些知识和能力是通过什么样的素材、怎么考的?这一类试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通过此题的难度,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试题是考试中的难题,什么样的试题是考试中的中等和容易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参考;然后才是试题的答案。最后是要进行“变式训练”,可将原题中的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5. 明确要点,注意条理,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会解题,而是因为其表述含糊不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题的关键是要用准确、精炼的文字表述。所以应要求学生对答案的表述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用专业理论、专业术语进行规范化的表述。从生物考试的答案可以看出其高度的概括性,这对审题和答题的规范化提出了高的要求。试题对生物术语、读图的准确性要求都很高,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便会失分。有些题目,看起来简单,但它对答案的准确性、惟一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检测考试中,就要对学生在审题的准确性、层次性,答题的逻辑性、严密性,书写的清晰性、规范性,卷面的整洁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在讲评时要特别注重这方面的问题,要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在以后的答题过程中始终想着这一点。

6. 课堂小结

在实践中,常见许多教师因讲评试卷题较多,常感时间不够,总是匆匆忙忙下课,忽视课堂小结,这是课堂一忌。应注重回顾小结,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并强调注意问题。

三、试卷讲评要有拓展

试题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生物知识与能力,显然就题论题的讲评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讲评时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尽可能通过试题拓展使生物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四种教学模式对试题都有拓展,部分试题有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如何上好高中生物的第一节课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第一节课;学生积极性

生物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生物学的世纪,人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生物学,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就是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也是日益彰显。因此,上好高中生物第一节课,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重视生物学科就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第一节课任务繁重,难度极大。初、高中学习存在很大差异,学习难度不同。九年义务制初中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而高中教材的特点是“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此外生物知识的学习也不连贯、不扎实。学生在初二生物毕业会考后,初三并没有开设生物学科,造成了知识的脱节。又由于生物为非中考科目,社会、学校、家庭对生物学教学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多数学生对生物学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动力。要完成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需扫除以上教学中的障碍。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为学生介绍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及作用

选择读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以考一所理想大学为终极目标。强调生物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生物在理综合中占90分,虽然所占分数最少,但没有生物理综合就要瘸腿,学不好生物想考一所好大学是很难的。与其他科相比,生物考查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如果物理或化学成绩不太理想时,好的生物成績可以帮你在总分上“力挽狂澜”;如果其他两科成绩还不错,那么好的生物成绩可以为理综合“锦上添花”。这样的一段话可以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产生一种强烈的信服感,对帮助他们学好生物的自信心的建立有很大好处。

二、强调生物学在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处于高中时期的孩子,他们的青春期心理特点极其明显,求知欲特别旺盛,独立性增强,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在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中,他们强烈期盼表达自己的见解,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学生举例介绍生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实例就是吸引他们眼球的最好方法。例如,如何运用生物科学中的DNA指纹技术帮助刑侦破案,在军事上如何利用仿生学迷惑敌人、隐藏自己等等。从情趣出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难、再艰涩的学科都可以被学生接受。

三、教师好的授课技巧是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在这里我强调幽默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能使自己教得轻松,也让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讲授,深化记忆,不但能使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而且能给学生留下一种上生物课既轻松又亲切的感觉,不仅能教好知识还能为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没有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要让新同学了解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因此,要让学生了解课堂纪律,强调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其次,介绍生物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应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及时做好课堂笔记,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最后,强调作业的按时完成和课外复习的重要性。由于学校尚未脱离“应试教育”,适量的习题和练习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的最好途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和学奠定更好的基础。总之,新课改下,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从而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钻研生物课程标准,把课改落实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生物课。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 第5篇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生物第一节课

陶都中学蒋海靖

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将发生迅速的变化。科学和技术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变化、塑造变化,并对变化做出反应。所以,科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对明日世界的基础。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提出了“普及科学一美国2061计划”,该计划包括5个分报告,它们是《生物科学和保健科学》《数学》《自然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和《技术》。可以看出,生物科学是普及科学的重要内容。对我国青少年来讲,同样要面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变化。因此生物科学的知识比起数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等是同等重要的。针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学生在升学考试制度的指挥棒下,考什么学什么,主、副科的划分也是以是否中考做界线。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物教学陷入困境。学生很难做到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抽出时间去考虑生物学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初中生物教学亟待改革。但在当前教师对教材内容无法改动的情况下,我认为可以先进行第一节课的改革。

针对当前中国社会人们对生物学认识的不足,应在第一节课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生物学,并激起他们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因此给学生介绍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以及人类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比传统地介绍生物学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和它的发展方向、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等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欲望,使他们渴望了解生物学、认识生物学。在此我设计了以“克隆绵羊”为主题的教学单元代替第一节课的内容。此教学单元共安排4讲。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讲:什么是克隆

主要内容

克隆的概念及其与有性繁殖的区别

第二讲:无性繁殖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

①无性繁殖的主要类型

②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

③动物界的无性繁殖

第三讲:克隆绵羊

主要内容

①介绍克隆绵羊是怎样诞生的②克隆绵羊不完全等于复制羊

③克隆绵羊对人类的冲击

第四讲:谈谈你对克隆人的看法。(自由发言讨论)

在此仅将第三讲的教案设计介绍如下:

教学过程有一部外国科幻片《来自巴西的男孩》,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德国纳粹势力眼见大势已去,便从希特勒身上切下一块皮,利用基因工程制造出94个生理上与希特勒一模一样的小希特勒。这些小希特勒在与希特勒童年同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后,相互联手,险些复辟了第三帝国。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70年代也曾预测,复制技术将使人类实现长生不死的梦想,“整个世界到处都

是孪生子。”

尽管克隆技术在植物中早已成功,例如:从植物芽端取出一个细胞,加以适当的培养,这个细胞就可以不断分裂,最后长出一株完整的植物来。把柳树的枝条插进土里就可以长成大柳树,但如果把动物的手、脚砍下来,它们绝不会长出一个新的动物体。众多的科学家仍然预言,克隆动物是本世纪内无法解决的科研难题。但也有人预料,随时都有可能成功。

而就在1997年2月24日,英国《泰晤士报》披露了一条惊世骇俗的重大科技消息,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培育的“复制羊”7个月前就已经诞生了。这一生物工程学上的巨大突破将帮助人类培育出优良作物和畜种,但同时也使“复制”人成为可能。

那么这只“克隆羊”是怎样诞生的呢?

我们都知道,子宫只“允许”受精卵停留并在里面长大。如果精子没有与卵子结合,便会马上流走,卵子没有受精,一段时间后也会排掉,也就是说子宫只“认识”卵子,这个过程是有性的生殖过程,单个体的细胞无法做到。怎么办呢?英国人想出的办法就是把卵细胞里面带有遗传物质的核抽出来,换上另一只羊的细胞核,这个“偷梁换柱”的办法使母羊蒙在鼓里,母羊子宫不会识出卵细胞核内已带着另一只羊的遗传信息,从而生出来了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家的“小孩”,具体的做法是利用三只羊来完成的。

出示投影:讲述具体过程(略)

清楚了“克隆羊”延生的过程之后,请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小“多利”是不是100%的复制品?考虑怎样做才能得到100%的复制品。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①严格地讲,小“多利”并不是100%的复制品,因为它的体胞中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来自A羊,而C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B羊。

②如果参与实验的仅是一只绵羊,它自己提供体细胞,把核置换到自己的卵细胞中,再自己把“小孩”生下来,这就是100%的复制了。

“克隆羊”的成功,使我们每个人发出的第一间题就是“多利”这只无性繁殖的羊是它母亲的复制品,羊能复制,那么人呢?”这好像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问题,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人类能复制自己,那么人类社会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发言:无性繁殖可能给人类造成意外复杂的情况,给后代留下爱因斯坦的复制人倒是个好主意,可是如果是希特勒呢?是否应由法律控制无性繁殖。我想最有可能复制自己的人将是那些自我欣赏并认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人。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未来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的呢?华盛顿州立大学世界闻名的生物学家哈弗兹博士根据自己令人吃惊的生殖研究,公开提出,只要再过10年~15年,妇女就能买来一个冰冻胚胎,交给医生,把它移植在子宫内,就象在体内受孕一样怀胎九月,生下小孩。实际上,胚胎出售时可附有保证书,保证婴儿不会有遗传缺陷,还可以预先把婴儿眼睛和头发的颜色,及其性别、成年后可能的尺寸和可能具有的智商告诉买主。哈弗兹博士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人的受精卵也许在向其他星球移民时会有实用价值。我们不必把成年人送去火星,只要送去一鞋盒这种细胞,就会繁殖出一个城市人口的人来。”

现在听来,这好象是一个天方夜谭,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无性繁殖技术就使人可能看到自己的再生,给世界带来人们自己的孪生兄弟。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历史课 第6篇

马上要开学了,由于学校要求提前备好一周的课,今天晚上,在家写教案时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上好高中第一节历史课?作为一名老教师,或许是个简单的问题,考虑到自己今年是到所新学校任教,有必要慎重对待,经过一番思考,我做了如下的安排:首先是自我介绍,一定要突出自己的奋斗的经历和取得的一些成就,或许有些学生认为这位老师非常高调,但我认为适当宣传自己很有必要。因为高中生这个年龄段都有崇拜的心理,尽量说好些(当然不能漫无边际地吹牛),将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正如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引导学生一起回答三个问题:什么叫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学好历史?自己再由浅到深,步步深入地给出相应的答复,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出下一个问题。第三,介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一及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力争让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有个粗线条的感性认识。

如何上好第一节课 第7篇

新教师第一节课的常见行为

新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常见的有三种行为表现:一种是“冷酷”型,一种是“友爱”型,还有一种是基于“冷酷”型与“友爱”型之间的“中间”型。

以“冷酷”为主基调的新教师,认为学生是欺软怕硬的,因此上第一节课时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拉着一张无表情的脸走上讲台,使学生顿感寒意。如果有学生违纪,就拍桌子摔板凳,并拉大嗓门警告道:“以后谁也不准乱说乱动,否则别怪我不客气!”目的是“杀鸡骇猴”以此来警告那些潜在的“调皮蛋”。

以“友爱”为主基调的新教师,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师生平等”理解肤浅。他们的行为与“冷酷”型教师完全相反。站在讲台上笑容可掬,自我介绍后,便温和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别拘谨,我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别把我当着是你们的老师,这样太生疏了,就把我当是你们的姐姐(或哥哥)就行了,期望大家能喜欢我,我愿做大家的知心朋友”。这时很有可能有调皮的学生接话,并表现出了十分的不敬。但这些新教师也和善地提醒到:“这样做不好吧,期望以后不要出现类似的现象哦。”可想而知,今后的课堂秩序会怎样。

居于“中间”型的教师,只认为把课上好,讲精彩就行,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持续良好的课堂秩序,因此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就让学生打开课本,进入教学环节。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第8篇

一、用有趣的物理实验, 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好奇心强, 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 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 从而激发兴趣, 调动积极性呢?在上第一课时, 首先, 应做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试管上部水沸腾了, 下部的游鱼却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漏斗用力向下吹乒乓球, 却越吹越紧。4.光的色散。5.通电线圈在磁场里转动———小电动机。6.摩擦酒杯:把一只高脚大酒杯放到水平桌面上, 酒杯里装入适量的水, 用肥皂水把手洗干净, 食指蘸些清水, 按到酒杯口边沿上, 顺着同一个方面用力摩擦———意想不到的声音产生了, 改变酒杯中的水量, 产生的声音也随之改变。看到这些实验以后, 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 从而增加了对物理的兴趣。

二、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 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 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 感受过的, 我们可以利用它们, 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例如, 1.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里捞出后, 放到冷水里浸泡后就容易剥壳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2.万吨巨轮能够漂浮于水面, 而一块小小的铁片却会沉入水底, 这又是为什么呢?3.人接触高压电线会触电, 而小鸟落在高压电线上怎么却安然无恙呢?4.将一条小鱼放在装水的大试管中, 将试管倾斜用酒精灯加热顶部1—2分钟, 试管上部水已沸腾, 小鱼会不会被煮死?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找出问题的答案, 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实验证明, 这些问题的实验结果跟他们的想象差别很太甚至截然不同……诸如此类的现象, 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这时我就对学生说, 只要好好学习物理, 它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陶行知说过, 生活就是教育。学习物理的过程, 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生活中的现象, 身边的物理知识,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用多媒体展示科技成果, 巩固兴趣

试想我们物理教学中如果缺少了对物理知识的应用的认识, 那我们又如何来解决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做好本质工作, 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 才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教学的要求。在上课时, 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发射“神舟六号”的视频录像, 在学生兴趣盎然地看完录像之后,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火箭的发射塔是建在一个很大的水池里的, 火箭刚起飞时, 发射塔周围产生那么多的“白雾”, 就是火焰喷到水池里产生的, 那么, 你知道为什么要把火箭的发射塔建在一个很大的水池里吗?

四、利用物理学史, 为学生指明方向

通过前面的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都很兴奋, 这时要抓住时机, 说明要学好物理, 仅凭兴趣还远远不够, 要做到: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着重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除此之外, 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踏实的多思的

学风。在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段物理学史。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 曾经和同学们一样采用归纳法阐述了“物体越重, 下落的越快”这种观点。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他的学说一直为人们所信服 (配合演示实验纸片比橡皮下的慢) 。1638年伽利略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观念。把纸张和橡皮粘一起。纸头的速度慢, 会拖着橡皮减速;另一方面, 橡皮纸片的总重力大, 两者的共同速度应该增加。这样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变得自相矛盾。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矛盾法 (悖论) 。学生在段晓物理学史的学习中, 不仅仅改变了受力大的物体运动快这一错误观念, 而且学习到物理学家科学分析问题的态度、方法。正如爱因斯坦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 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 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另外, 我讲了一个牛顿为了一个实验忘记自己请来的客人的故事及安培利用马车后背当“移动黑板”的故事。说明无数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 才使他们获得成功。

上一篇:中小学生转学接受证明下一篇:四川省大学排名及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