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2024-08-26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精选9篇)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1篇

抄乐乡干溪村2010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工作总结

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改善辖区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发展经济为准则,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为突破,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点,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村2010年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建立创建工作组织网络。

我村被确立为创建生态村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创建生态示范村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生态建设关系到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及时组建了干溪村创建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部书记任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根据工作任务及具体内容进行分工,制定了工作计划,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照生态村建设的标准要求制定了规划召开了一系列党员、组长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利用广播、宣传牌等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使村民意识到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了全村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全体党员、村民组长亲自动手、带头表率,形成了上下联动、人人参与,扎扎实实开展生态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工程建设。

生态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要求高的工程,村党支部、村委会把此项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脚踏实地开展生态村整治村建设。、对全村各中小河边的水面漂浮物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并制定相应的保洁制度。农民饮用水条件得到改善,饮用水卫生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村庄美化工程。认真实施改厕工作,已建造公共厕所1只,农户均安装各种封闭式清洁厕具,全面消灭露天粪坑,卫生改厕率达到80%。针对我村存在的乱搭乱建及“赤膊墙”现象,加大宣传力度,深入细致地上门做工作,向农户宣传有关政策及法规,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危旧房共300平方米;对1500平方米的赤膊墙进行集中粉刷,使村庄环境更加自然美观协调。、环境洁化工程。(1)秸秆全面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率95%。(2)通过推广生态型农业技术和农药的控制使用,较好地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控制在165公斤/公顷,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在95%以上。(3)全村建造沼气池121口,实现了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4)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河道、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5)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煤气用具、太阳能迅速进入百姓家庭,清洁能源普及率迅速提高,全村70%以上农户使用煤气。、大力推进绿化建设,村区域内的主要道路、田间机耕路、河道等宜绿化地段进行绿化,绿化率已达到78%以上,已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乡村特色。

三、强化意识、改善生活环境

不断加大法制宣传工作力度,先后利用板报公开栏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党员干部争先锋,洁净家园”活动,并结合“环境日”和“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逐步提高村民创建生态村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下步打算

通过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对照创建生态村建设标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我们将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考核验收为动力,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生态村建设的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长期任务来抓,领导小组不散,工作力度不松,做到经常研究、经常布置、经常检查,并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个方面的责任制,每年进行总结考核。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利用村宣传阵地和一切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培训,增强村民意识,更新村民观念,转变村民习惯,让广大村民自觉遵守村民守则和公约,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千方百计巩固和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深化生态建设内涵,延伸生态建设内容,加大配套投入,给全村人民一个水清、天蓝、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干溪村民委员会

2010年12月20日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2篇

2012年是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是建设“五好”党支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的一年,我村认真按照抄党发【2012】(26、27)文件精神的部署要求,就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于2012年6月1日召开干溪村党员大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和精心的组织安排,确保了我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按计划有序进行。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干溪村村辖4个村民组,17个自然村寨,总人口46户,2016人。全村行政区域面积约17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党员43人,预备党员2人,女党员3人,60岁以上党员25人,高中以上文化党员4人,初中文化党员18人,小学文化以下党员25人,我村设一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自县、乡党委工作会议以来,我村高度重视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及时召开村支两委会议,按照县、乡党委的安排部署和《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村总支书记为组长,监督委员会主任为副组长,各党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干

溪村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干溪村总支委员会关于开展“五讲五比”活动实施方案》,《干溪村关于全面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双晋”工作的工作计划》,确定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线,以强组织、破难题、增活力、惠民生、促发展、保稳定为主题,以“五个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目标,以“五个建设”(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为重点,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创建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对开展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各支部按照要求,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计划;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年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重点,为开展基层组织年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基层组织运行情况

我们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为契机,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对照“五个好”党支部建设的标准和要求,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主要就村级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工作业绩、村务财务公开、村容村貌整治、任期目标承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党员发挥作用等问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全村开展入户调查300余户,发放征求意见表300份,发放

“民主评议党员测评表”42份,参与测评的党员40余人,参加测评的群众800余人。将所收集到对组织和党员个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归纳后如实向乡党委进行反馈,确保党员群众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真实、正确、全面地反映出来。

(三)扎实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针对调研结果,我们对各支部进行对标定位,第一支部评为良好支部,第二支部评为一般支部,红星党员0人,四星党员8人,三星党员12人,两星党员13人,一星党员10人。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围绕“抓重点、克难点、强基础、增活力”的要求,着力健全“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重点,认真开展巩固、规范、争先、晋级晋星工作。

一是将开展基层组织年活动当前全村开展的“转变干部作风、集中破解难题、推进跨越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破解影响和制约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将开展基层组织年活动与深化“争星树旗”活动,激发班子活力相结合。我村在一个总支,两个支部和43名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争星树旗活动,按照“一诺三评三公开”的要求,把“五个好、五带头”具体细化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公开结果、表彰奖励等措

施,激发了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工作热情,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

三是将开展基层组织年活动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相结合。按照乡党委的安排部署,我村组织了三次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了解民情活动,通过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贴近了干群感情,增强干部宗旨意识、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

四是讲开展基层组织年活动与便民服务相结合。规范干溪村坐班制,落实了村级服务首问责制、受理事项登记制、一次性告知制、即办制、代办制、承诺办结制、办结公示制等等12项制度,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流水线便民服务,为下部在全镇广大党员中全面推开便民服务流水线工作探索经验。五是将开展基层组织年活动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完善,明确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工作职责,健全党员干部承诺、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行“3+5工作法”即民情直访、民意直通、民事直办和事前公告制、定事合议制、事定承诺制、事中监督制、事后评议制。设立了党务、政务公开栏,大力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坚持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完善公开制度,强化群众监督,确保各项政务、村务和党务公开工作的落实。

六是讲开展基层组织年活动与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相结合。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村党支部制定培训计划,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加强对村组干部和党员在法律法规、惠农政策、科技知识培训,增强了他们领导发展的能力、凝聚群众的能力、带头致富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截至当前,全村已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300人次。七是将开展基层组织年活动与创建党建综合示范点相结合。今年,在抓好党建示范点的同时,着力抓了党建示范村创建工作,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工作措施,靠实责任领导,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全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八是将开展基层组织年活动与阶段性常规工作相结合。把开展建设年活动与推动中心工作密切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做到开展活动与促进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今后的工作

一是要在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多思考、多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为民办事的能力。同时,大力探索便民服务的好途径、好方法。

二是要全面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拓宽视野,团结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建立健全激

励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村干部工作水平,增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规范监督管理。建立完善村支两委“一事一议”决策等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内监督条例,健全和完善农村党员承诺制,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评,出台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干溪村总支委员会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3篇

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发展经济时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这种矛盾在经济不如东部发达、生态环境却比西部优越的中部更显的突出。运用“SWOT”分析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客观的给地区定位,发挥长处,抓住机遇,找准劣势,规避风险,为地区的发展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

2 青阳县概况

青阳县隶属安徽省池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东临南陵、泾县,南连石台、黄山,西交贵池,北与铜陵接壤,国家5A级风景区九华山坐落境内。县域总面积1180.6km2,辖11个乡镇,110个村,总人口27.3万人,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群峰秀丽,中部丘陵绵延,北部以圩区、湿地为主。

青阳县交通便利,县城距九华山机场仅20km,铜九铁路、京台高速、318国道、103省道贯穿通过,童埠港水运直通长江。青阳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两山一湖”旅游干线的交通枢纽和天然门户。

3 生态县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所在。其中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能够做到”和“可能做的”之间的有机组合。通过SWOT综合分析,有助于人们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对策。

3.1 优势分析

3.1.1 区位优势

青阳县处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内腹地,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增长极”—铜池组合城市辐射范围内,毗邻江南集中区。对于“成本降低型”外资有明显吸引力。可通过G3京台高速、蓉东路至童埠新区段道路延伸段、318国道及S219省道与江南集中区连接,较容易接受集中区辐射,接受其溢出效应。在沿海城市产业二次转移的大趋势下,青阳县可以结合其资源优势和非金属材料、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铜材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力争成为该地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此外,青阳处于国际旅游胜地“两山一湖”旅游区,良好的区位条件为青阳发展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1.2 旅游资源优势

佛教圣地九华山在青阳县境内,周边旅游资源较丰富。青阳县旅游发展以“自然与宗教旅游为一体的皖南核心旅游区”的战略定位,塑造“佛国九华、灵秀青阳”的旅游战略形象,以青阳县城为九华山乃至“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旅游接待、旅游商品集散、休闲会展和交通枢纽中心,通过“大九华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引领池州旅游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辐射带,带动青阳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3.1.3 资源与环境优势

青阳地处山区,工业污染源相对较少,整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空间异质化程度高,自然资源特点突出,组合多样,具有特殊的开发价值,资源的潜在产品优势明显。全县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重点,狠抓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荒山造林和竹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大户造林力度,除林业项目资金支持外,重点进行技术指导,推广优质苗木上山造林,改变传统的炼山全垦为带状整地,及时进行幼林抚育管理,确保造林质量。为青阳的生态县建设及其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打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资源基础。

3.1.4 人口密度小和环境容量大

青阳县2011年人口密度仅为220人/km2,远低于2011年安徽省人口密度的平均水平(491人/km2)。县域生态环境基础条件优越,有较强的污染物质天然自净能力和较大的环境容量。这些县域重要特征所反映出来的人与自然的格局为生态县建设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

3.2 劣势分析

3.2.1 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青阳县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人均值较高,但建设生态县的经济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整体能力欠佳;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工业化水平低;开放型经济、个私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城镇化水平低,人才匮乏等。

3.2.2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农业生产方面,种植业结构相对单一,种植方式较为落后,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工业生产方面,一是现有工业门类单调,优势品种不多,技术含量低,原(辅)材料和能源、设备、工艺、产品、废弃物处置、员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清洁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弱、附加值低,污染治理层次不高;二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实力不强;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技术更新能力弱,新办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第三产业涉及饮食、娱乐、旅游业等。由于管理体制不顺,青阳县旅游资源一直得不到全面、系统、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与九华山的旅游开发形成合力。如何利用九华山的知名度,突出青阳县自己的特色,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3.2.3 环境污染防治形式较为严峻

青阳县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但部分区域仍然面临一定的污染影响:一是工业污染源尤其是工业废水排放所造成局部河段水质污染;二是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聚集以及配套环保设施无法及时到位,导致环境产生一定污染;三是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等面源污染;四是水产养殖业中过多投放的饵料及水生动物腐尸等,造成污染;五是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

3.3 机会分析

3.3.1 国家战略支持生态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表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及省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划文件等,为生态县建设提供了政策保证,如《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池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实施方案》。

3.3.2 地方政府重视

为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安徽”及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市”的号召,青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青阳生态县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青阳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青阳生态县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使青阳生态县建设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3.4 威胁分析

3.4.1 环境保护可能影响经济总量的扩张

青阳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已使环境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关停并转”等强制性环保措施将在一定时期内打击排污企业的生存,也会阻断污染性企业向青阳县转移,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延缓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

3.4.2 生态建设可能加大基础投入缺口

青阳县县城污水处理厂及乡镇污水处理厂、青阳县垃圾填埋场、垃圾收运等环保基础设施运营费用,青阳县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污水管网、乡镇建成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费用,加上河道治理、荒山绿化等生态建设项目,可能会加大财政压力。

4 对策分析

4.1 继续加大生态创建力度,不断完善创建机制。

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标准,补缺补差,找到生态县创建中需要改进的指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短板。

4.2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数量上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树立生态发展的意识。要充分运用加入了环境和资源成本的“绿色GDP”理念到城市建设中,重视生态规划,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青阳县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4.3 重视环境保护。

大力引进和推广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充分循环利用资源,形成新的产业链,既发展了经济,同时又保护了环境。加大退耕还林及城市绿化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4 大力宣传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教育引导作用,持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全力推动生态县创建工作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庄,使全县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提高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道德素养,形成“建设生态县,人人作贡献”的创建氛围。

5 结语

生态县创建工作是青阳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集中展示。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才能建立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使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能源得以节约,最终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强县。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省青阳生态县建设规划(2012-2020)[R].合肥: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2.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创建生态区存在问题整改方案

萧山区自2003年正式启动生态区建设工作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立区”发展战略,以生态区建设规划为纲要,严格执行生态建设任务要求,以落实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建设。随着全区生态经济不断壮大,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态文明意识日益提高,生态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2014年9月22日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2015年5月通过验收。

通过技术核查后,针对环保部整改意见,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措施,下发整改方案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同时,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城区”的蓝图,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转型升级为主线,开展整改工作。

1.创建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根据2014年9月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中环境保护部技术评估组提出的整改意见,整合环保工作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萧山区在创建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补充建设指标支撑材料,完善分析报告,资料归档不够规范。

(2)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力度,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3)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4)严格监管工业企业污染源,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

(5)完善生态农业体系,提高优质农产品比例。

(6)加大流域水环境治理力度,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长效运行机制,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加大环境监管力度,防范环境风险。

(7)健全创建工作机制,落实部门和乡镇责任,强化公众参与,不断深化创建工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整改方案

针对萧山区环境质量和整改意见,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和措施:

(1)完善台账资料,精进分析报告,明晰归档结构层次,根据主次关系,分为A、B、C類档案,分层归档,进一步提升技术材料的完整性及规范性。

(2)根据《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铅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六大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出台多项行业污染整治方案。截止2015年6月,全区列入六大行业整治任务完成率达100%,整治企业家数214家。整治提升后企业废水和废气达标排放率均达100%,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整治成效显著。

(3)以“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资源共享”为原则,积极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临江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有序开展。“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全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同时,为提高全区垃圾处理能力,萧山区东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即将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

(4)整改红山(红宝)热电、汇丽印染和圣山集团等重点企业。红山(红宝)热电通过调整锅炉运行工况、加强脱销系统运作,建立运行、监督、协调三级管理机制等举措有效控制NOx瞬时值有超标现象;汇丽印染通过加强生产现场、设备的管理和维修等举措,有效改善碱液跑冒滴漏、地面有碱液积液等现象;圣山集团通过污水处理工艺提升,彻底去除沉淀池表面浮油,各项指标均达标排放。

(5)紧扣“生态农业、美丽田园”的建设目标,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实施生猪禁养限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生态养殖提升、水产生态养殖与达标排放、种植业肥效双控五大工程,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示范经济建设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建立专项补助及奖励资金,积极鼓励倡导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提高高端优质农产品比例,预计2015年新增“三品”种植面积约23.16万亩,“三品”种植面积有望达到73.28万亩,占主要农作物比重约66.62%。相继制定实施《萧山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萧山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萧山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已全面展开。

(6)积极开展钱塘江饮用水源地污染专项整治、南部水源地污染防治、浦阳江沿线生态修复工程等建设,有效消除水源威胁;全面实施“亲水河岸”、“三江两岸”、“五水共治”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推进剩余13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在完成51个区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亮点村基础上,完善扶持政策,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积极推进煤改气工程,制定《萧山区无燃煤城区实施方案》,加快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研究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机制,切实做好燃煤烟气治理,12家热电企业烟气达到标准排放;深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黄标车淘汰50%以上,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严格环境准入,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工作,落实“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条件,依法做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严格执法,按照“九个一律”原则,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风险防范,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做好印染、化工企业的应急预案审查备案,提升重点行业企业对突发环境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

(7)围绕建设美丽萧山的总目标,进一步落实各镇街和部门责任,完善机构,明确重点,加大投入,加强协作沟通,建立联动机制,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企业和公民的自觉行动,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合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参考文献:

[1] 萧山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技术评估报告,2015.06

[2] 萧山区印染行业整治技术评估报告,2015.06

干溪村一般党组织整顿措施 第5篇

2012年6月12日至6月15日,我支部按照县委《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现状大调查实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党组织现状大调查,调查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开展自评和分类定级、撰写了自评报告,通过调查摸底,我们摸清了底子,找准了问题。为确保全体村组干部和党员在分类定级后的工作中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支部工作整体上台阶,结合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制定措施要由可操作性,整改事项要明确,整改重点要突出、整改措施要具体、整改责任要落实的原则,坚持上级党委帮助整顿与提高党支部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相结合,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动摇,力争在解决重点意见和建议方面取得新进展。

二、目标责任

1、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现状大调查和“三分类三升级”活动。

2、统筹推进农村“两新”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建工作。

3、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4、采取有力举措,深化村级治理机制建设。

5、扎实抓好基础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6、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7、大力开展“三联系”活动。

8、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健全基层组织保障机制。

9、抓好基础党建示范点建设。

三、存在问题

1、村党委班子不够健全,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

2、党员模范先锋带头力度不够,党员年龄普遍老化,年轻党员流动性较大。

3、推动农村就业力度不够。

四、找准问题存在的原因

1、现在村党委班子不健全,人手不足。

2、个别党员及群众思想觉悟不够,自身学习不足年轻党员有动力,但流动性较大,年老党员年龄老化,丧失劳动力,在党的基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难以起到作用。

3、本村属农业村,剩余劳动力及部分劳动力就业不足。

五、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工作薄弱的环节,我村党支部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切实加强我村党组织自身建设 1. 健全党委班子成员,提升村党委班子的执行力和凝聚力。2. 加强年轻党员以及流动党员管理,利用远程教育提高党员的学习力度,以增强自身的修养,让党员起到先锋带头作用。3. 利用基层组织建设年以及执行力提升年,建立未就业和就业人员台账,加强与周边企业之间的联系,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干溪村村民委员会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6篇

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总结

汉溪村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0年七月

1、光泽县崇仁乡汉溪村关于申请验收市级生态村的报告…

12、光泽县崇仁乡汉溪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实施方案…………

23、关于成立汉溪村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决定……………8

4、光泽县崇仁乡汉溪村生活垃圾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9

5、光泽县崇仁乡汉溪村创建生态村工作总结………………10

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汉溪村

关于申请验收市级生态村的报告

光泽县环境保护局:

2010年至今我村根据省厅关于生态村创建的有关要求和部署,随即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方案,进行了生态村软、硬件建设;通过自查,我们认为已基本具备了生态村建设验收条件,特申请给予验收。

特此报告。

汉溪村委会

二0一0年七月

关于汉溪村开展创建市级生态村的报告

崇仁乡人民政府:

根据县环保局《福建省环保局关于开展市级生态村创建活动的通知》我村于2010年2月至2010年5月期间开展创建市级生态村的工作。现附上《光泽县崇仁乡汉溪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在创建期间我村将成立创建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制定规划、积极组织实施,争取以优美的环境通过验收。

望乡政府能对我村创建生态村的工作给予帮助和支持。

特此报告

光泽县崇仁乡汉溪村委会

2010年月2日11日

光泽县崇仁乡汉溪村创建生态村

实施方案

汉溪村位于光泽县北部,距光泽县城17公里,系闽江源头,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全村人口1646人,266户,耕地面积1557亩,森林面积23360亩,其中生态林3900亩。

为改善我村环境,根据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村建设的要求,我村积极开展创建市级生态村活动,特制定创建市级生态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扎实开展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以人为本,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好资源、环境,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与新农村、家园清洁活动相结合,促进我村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布实施,逐步全面推进。——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争创优秀。

三、创建目标

将我村建设为闽源宜居生态村。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素质,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一)工作目标:按照《汉溪村中心村建设规划》,逐步实现建设生态村镇的目标:居所新颖、环境整洁、民风淳朴、生活宽裕、生态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考核指标:见附表

四、主要任务及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2010年1月至2010年2月,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户代表会议、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保法规,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二)制定规划。结合本村现状,规划建房,科学布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村容村貌管理。

(三)组织实施:2010年2月12日

1、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节约生产用水,硬化黑米坑水渠3000米,人饮用自来水户户通,结合烟建项目硬化排灌两用渠7000米,硬化生产生活道路1500米。环境整治:

新建垃圾池15座;建立垃圾定点定时清运制度;聘请村级保洁员;建立公厕管理制度,确保村级公厕的卫生;推广使用卫生厕所,确保卫生厕所进入新村建设的每户;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不直接排放。

生态农业建设:

利用我村地处闽江源头,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鼓励村民积极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

控制各种污染:

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帮助养猪、牛农户建设沼气池,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畜禽养殖污染。

烟叶秸秆已于光泽凯圣发电站签订回收协议。

农膜已于制塑厂签订回收协议。

(四)总结申报

2010年6月,对前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巩固成果,依照福建省生态村考核验收的相关要求,组织申报。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保证我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能够又好又快地进行,为广大村民提供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村委会决定成立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生态村创建的具体工作。

组长:吴木根(村支书)副组长:李文清(村主任)成员:江香爱

付木贵

(二)、召开村民大会,动员全村村民投工、投劳,尽快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汉溪村委会

2010年6月

关于成立汉溪村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决定

各村民小组:

为加强生态村、新农村建设,为我村村民提供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经研究,村委会决定成立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组长:吴木根(村支书)副组长:李文清(村主任)成员:江香爱 付木贵 黄志雄

汉溪村委会

2010年6月

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汉溪村创建生态村

工作总结

崇仁乡汉溪村地处光泽县北部,地处我省闽江源头,生态环境优良,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山高林茂,物种丰富,原生态状况保存完整,生长分布有南方红豆杉、铁杉、银杏、熊、穿山甲,五步蛇等珍稀动植物。全村耕地1557亩,辖5个自然村,十个村民小组,农户266户,人口1646人。

近年来,随着森林资源的快速发展,村民对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也随之增高,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2008年至2010年我村共植树造林4400余亩,烟叶种植在2010年有望突破2000担,村民人均收入5800余元,大部分村民购买了冰箱彩电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部分村民购置了现代化生产工具如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培土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村村民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新村安装了路灯。

今年,我村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关心指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以创建市级生态村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形成创建合力

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有驰有张,职责明确,步调一致。

(一)乡领导亲自部署策划、抓落实,把生态村创建工作作为村委会主要工作。

(二)组建领导班子。年初,我村专门成立了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负总责,村主任及两委干部为成员,从而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乡领导经常主动了解生态村的创建情况,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技术力量上遇到的难题都给予及时的解决。

(四)把创建生态村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我村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二、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

我们着重抓五项工作:

(一)召开创建工作会议,统一全村干部群众认识,营造积极的创建美好家园氛围,形成强有力的创建意识。

(二)召开党员干部群众座谈会,分析我村创建美好家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征求创建工作方案,以取得广大党员的认可和支持。

(三)通过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村创建的意义。

(四)通过宣传发动,村民对环保意识有所增强。由于宣传工作到位,我村的生态村创建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创建生态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夯实基础,狠抓落实,成果显著:

我村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美化村容村貌,促使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此,我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自来水整村推进工程已经完成,总共投资50余万元,保证了家家户户能饮用洁净的自来水。聘请了自来水管道维修人员使我村得自来水得到了很好的运行并多次得到县水利局的表扬。并率先成立了自来水用水者协会。

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2007年至今已完成硬化排灌两用渠10000余米,科学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有效的解决了我村生产用水,新开了生产机耕路3000余米,硬化道路2000米。

电力建设方面,为中心村设置了路灯,投资10万元为全村共增设了两台变压器有效的解决了五个自然小组的生产生活用电。新村建设方面,积极争取中心村造福工程项目,在创建生态村的号召下,两委干部加快中心村建设,一期中心村建设在2009年底完成。

2、环境治理方面:

清理垃圾方面,新建垃圾池十五座,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引导农户定点堆放生活垃圾,配备了1名保洁员,做到全村生活垃圾有人清理有人负责。

卫生厕所方面。中心村所建设的新房100%普及卫生间并建有达标的化粪池,其它自然村的新建房屋卫生间普及率达百分之百。

提倡节约能源,中心村建设的新房都已使用上太阳能热水器。村容村貌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努力做到无随地乱扔垃圾现象。加强宣传教育,指导村民垃圾要及时清理,并把垃圾投放到建好的垃圾池中,已确保我村的环境无脏乱现象。

绿化方面,认真抓好全村绿化工作,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2008年至今已绿化造林4000余亩,确保了我村得森林覆盖率。

秸杆利用率已和凯圣发电站签订了回收合同,杜绝秸秆焚烧,降低了秸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改善了土壤的肥力。

清理河道,建立河道管理制度。今年五月,我村投资2万元对城下组的河床过高处进行了河道清理,保证了河道畅通及泄洪的力度,有效的保护了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污水处理方面,85%的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农田灌溉,没有直接排放。

3、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村两委始终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作为工作重点,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大力鼓励我村村民植树造林的同时,根据林地的立地不同分别种植厚朴,毛竹,油茶等经济作物。

积极发展烟叶种植项目,我村烟叶种植面积已达680余亩,产值130余万元。竹荪种植面积达40余亩,吊瓜面积达20余亩。

2009年我村农民人均收入超过5500元,处于全县中上水平。

四、几点体会: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一,创建生态村建设离不开上级领导的重视、关心指导及大力支持。

二、组建好班子抓好规划建设是生态村建设中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

三、齐抓共管,干群共同参是与推进生态村建设的关键。

五、今后目标

经过努力,我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改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第一步,离上级的要求和广大村民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许多工作还有待我们去加强,主要有:

1、鼓励村民多学科学知识对农药有更多的科学了解,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

2、制定村规民约,使有不良卫生习惯的村民,逐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和宣传力度,使村民自觉走到建设优美村庄的队伍中来。

4、加大绿化力度,逐年对我村范围内的道路两边进行绿化,在新中心村的周围以及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绿化。

汉溪村委会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7篇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性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品质活力永州的需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永州作为湘江源头,在推进绿色湖南建设、保护湘江母亲河中承担着重大的生态责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提升永州生态品牌效应,实现城市与森林、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永州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和绿色发展之路。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打造良好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居环境越来越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既可以绿化美化城市,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成果,又可以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彰显永州优势,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需要。当今世界,环境不仅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环境标志已经由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向生态方面转移和倾斜,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发展环境的第一需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进一步增强永州的生态比较优势,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聚集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和投资者,进而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区域竞争优势。

二、从难点入手打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突破口

当前,永州创森基础很不稳固、成效仍不明显,仍待提高和完善,因此必须从难点入手,打开突破口,赢得主动权。

全力突击一项短板。紧紧围绕城区绿化这一短板,从园、路、点、带、院等重点部位全面突进。园,就是抓好城区公园和小游园绿化建设。全面加强城区现有公园和小游园的绿化提质改造,重点在充实内涵、提升档次、强化特色上下功夫,着力构建起“一片多园、珠落玉盘”的园林景观。路,就是抓好城区道路绿化建设。加快永州大道等主要城区道路的提质改造,做到一路一品、一街一景,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点,就是抓好出入市口、道路交通节点和城市广场、车站广场等节点绿化。坚持从设计源头把关,结合节点周边环境科学规划,确保规划设计和节点实际不脱节。注重节点的视觉景观设计,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坚持高中低苗木搭配、乔灌草品种结合。带,就是抓好潇湘百里平湖风光带建设。在植绿造景上下功夫,采取乔木与灌木搭配、常绿与落叶结合、速生与观赏并举等方式,增加平湖区域绿化美化效果。在护绿建景上下功夫,采取封山育林、森林经营等措施,全面加强平湖两岸的森林植被建设,增加森林总量,扩大植被覆盖率。院,就是抓好单位、庭院和小区绿化建设。大力开展创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活动,提高城区绿化面。通过破硬建绿、立体造绿等措施,构建林荫路绿化、绿地游园绿化、墙面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绿化“四位一体”的庭院绿化体系。

注重搞好两个结合。一是统筹生态与民生共建。始终坚持把惠民作为创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绿、赏得到景、呼吸得到新鲜空气。通过创森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产业,大力发展油茶、毛竹、家俱等三个百亿产业,促进富民增收。二是坚持植绿与护绿并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生态理念融入社会每个成员的思想,使“植绿兴绿、护绿爱绿”成为人们的行动风尚。全面加强林地、湿地保护,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依法治林,确保森林生态资源安全。

切实抓好三方联动。一是坚持城乡绿化统筹推进。在全面推进城区绿化的同时,下大气力抓好乡村绿化工作。结合乡村的地形地势、历史文化等特点,因地制宜实施生态绿化、景观绿化,力求凸显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二是坚持市县绿化齐头并进。在重点主攻中心城区绿化的同时,着力抓好县城主要街道、城区广场和县城出入路口等重点部位的植绿建绿工作,通过建设绿化样板街道、省市园林单位和标志绿化景观等工程,实现城区绿化面貌的大改观、大提质。三是坚持部门工作携手共进。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主动担责,积极履职,凝聚创森的强大推动力。督促林业、园林、水利、国土资源、交通、环保等相关责任部门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合力推进创森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从强化保障凝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正能量

从严抓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组织领导、舆论宣传、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以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凝聚推进工作的正能量。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按照组织有力、保障有力、措施有力的要求,建立市级领导挂帅、部门(县区)领导上阵和责任单位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主要领导负全责、主管领导具体抓、主办人员保落实的责任制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根据分解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逐级进行分解、量化,做到人员、资金、苗木三到位,时间、地块、责任三落实。

广泛发动,形成合力。各宣传单位、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宣传主渠道作用,设立专版、专栏、专题,对创森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努力使“创森”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和驻永部队,积极发动青少年学生、团员、妇女、广大指战员官兵和民兵投身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认真督查,推进实施。把执行力建设落实到创森工作中来,将督查督办作为创森工作的强大推手,营造好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创建氛围。把创森攻坚战的实施情况纳入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严格落实奖惩。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创森办、市绿委办等单位,对各县区、各单位的工作定期进行督查。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宜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2014年1月13日,宜昌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马旭明报告政府工作中指出:“突出绿色发展,加快打造美丽宜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确保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检查,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进一步彰显生态宜居城市魅力”,第一次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早在2011年9月湖北省城市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副省长张通就提出武汉、宜昌、襄阳要在“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2年8月,湖北省住建廳副厅长袁善谋来宜昌检查工作时要求宜昌抓紧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我国在不同阶段对城市建设提出过不同的建设方案和建设目标。主要有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园林城市等。

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崇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实施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向全国发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号召,之后部分城市确定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目标;2007年6月公布了包括青岛、南京、杭州、威海、扬州、苏州、绍兴、桂林、常熟、昆山和张家港等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名单;2012年,对《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10]125号)中生态园林城市部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化过程。尽管我国并未提出生态城市的建设方法,但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是城市发展的高级目标。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具有可操作性,适合中国的国情,对于改善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建设生态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基础作用。

《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评审办法》指出:生态园林城市评选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考核、逐级晋升、有升有降的原则,根据考核结果依次分为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规定:生态园林城市评审每两年开展一次,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住建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分级考核实施细则的制订工作。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3年以上是申报生态园林城市的条件之一。

2 宜昌园林建设

2.1 基本情况

宜昌位于湖北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中游与上游分界处,“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区域面积2.16万km2,总人口416万,城区人口160万人。

2.2 园林现状

2.2.1 园林建设

宜昌围绕“宜居、宜业、宜旅”主题,全力打造“宜人之城、昌盛之地”, 以“两坝一江、三楔四廊”作为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廊道空间,保护宜昌江穿城、城镶山的山水园林格局,形成上至三峡坝区、下至白洋新区,长达90多千米的城市景观画卷。宜昌坚持“师法自然、和谐相融”的原则,城市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森林同建共进的理念,着力完善城市“绿肺”功能,逐步形成了“林水相依、林田相交、林路相映、林城相宜”的生态格局和“城在山中、绿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景观特色。据统计,宜昌城区已建成公园、绿地、游园102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8m2。

2.2.2 城市荣誉

2005年,获“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8年11月,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10年1月,获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城镇环境类优秀奖;2010年2月,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11年7月,获“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称号; 2011年12月,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2年5月,获 “2009—2012年度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2012年7月,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3 生态园林规划

2012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汉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情况汇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出席会议并强调,宜昌要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部署,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绿色生态,体现以人为本,彰显优势特色,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

宜昌以“真山真水入城,公园绿地成网”为原则,规划新建生态绿地公园10座,14座市级公园,中心城区绿地面积达到4 000hm2,保证居民在步行10min内能够到达公园绿地或公共开敞空间,形成以城市内部山体为核心,以沿江、沿河、沿路的带状绿地为联系纽带,以各级各类公共绿地为主要活动区域,建立点、线、面结合的复合式、立体化结构。发掘红星路--一马路街区、环城南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献福路—璞宝街街区的文化内涵,结合历史建筑的保护,打造承载宜昌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街区。

2013年12月,宜昌市委、市政府山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城区生态建设打造宜人之城的意见》,到2015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节水型城市基本建成,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单位GDP能耗降至1.134t标煤/万元以下,单位GDP用水量不超过14.4t,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3 对宜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议

宜昌城市生态园林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对照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在城市生态环境指标方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1%,目前只有40%;城市生活环境指标方面空气污染批数≤100的数一年要达到300d,而今年1~2月连续多天出现空气重度污染;城市基础设施指标方面生活垃圾无害处理要≥90%,目前还只有70%等。

3.1 要确定创建目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体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崇高荣誉之一,是一块金字招牌,宜昌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重要性的认识,确立3~5年内实现目标。

3.2 要成立创建专班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成立宜昌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创建工作。

3.3 要科学编制创建规划

认真组织专家学者市民研究制定创建实施方案,经人大审查以后以党委、政府的名义发布,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参考文献

[1]黄光宇 陈勇。生态城市理念与规划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刘健.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科研与技术,2005,(5):67~71

[3]王蕾.生态园林及其构建方法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407~410

作者简介: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9篇

关键词:输变电;水土保持;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092-02

1  概  述

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是指在建设和运行中,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突出,具有一定建设规模,行业代表性强,社会影响力大,能起示范引领作用,并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生产建设项目[1-3]。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相关要求,梅州供电局通过研究决定,选取梅州市220 kV畲江输变电工程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试点工程。

基建部作为建设管理部门,积极承担了该工程技术支撑服务工作,负责创建工作的总体策划、技术指导、外部协调等全过程的技术服务。

2  项目概况

220 kV畲江变电站站址位于梅州市梅县畲江镇南面约

4.3 km处的松棚村内,原地貌为丘陵地貌,站址位于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二期项目占地范围内。

工程总占地面积5.34 hm2,其中永久占地3.52 hm2,临时用地1.82 hm2。土石方工程主要发生在变电站区的开挖与回填、塔基的开挖与回填过程中。工程挖方总量为1.19万m3,填方总量为1.61万m3,借方总量0.77万m3,弃方总量0.35万m3。

本工程包括变电站工程及输电线路工程两部分。全站总平面呈一字形五列式布置,由南往北依次布置有:220 kV户外配电装置、#1~#4主变压器、10 kV户内电容器和电抗器、

110 kV户外配电装置。项目包括新建220 kV双回架空线路2条共

11.3 km、110 kV双回架空线路2条共8.35 km,拆除220 kV(110 kV)线路3条共3.5 km。

3  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情况

2011年9月,自水利部发起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热潮。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9个项目获得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分别是:

第一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区)、青海~西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

第二批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井、北疆供水工程;

第三批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国内段)、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河矿井工程、华亭煤业大柳煤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华能布尔津托洪台风电场一期49.5 MW工程、红水河龙滩水电站枢纽工程等7项目;

第四批新建铁路宜万线宜昌至万州段工程、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利川段工程、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第五批云南澜沧江功果桥水电站工程、云南澜沧江小湾水电站生产建设项目、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t铜冶炼项目、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输变电工程。

4  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梅州供电局成立梅州市220 kV畲江输变电工程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由主管基建的副局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技术顾问室。各下设机构职责如下:

①组长:全面负责本工程创建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工作,组织领导协调创建过程中各方工作。

②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梅州供电局基建部,负责本工程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具体工作,包括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现场协调,监督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落实水土保持防治责任,检查施工单位水土保持落实情况,协助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开展工作,督促参建各单位落实制定规章制度、奖惩措施,收发创优过程中来往公文,组织学习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负责创建过程中现场会议纪要总结与发布。

③技术顾问室:由具备水土保持相关资质单位的技术人员承担,主要负责本工程创优过程中技术咨询,协助组长进行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协调水行政专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指导各参建单位按照“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标准开展工作,负责《梅州市220 kV畲江输变电工程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编制,以及建设单位在本工程创优过程中提出的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

5  各参建单位任务分工

5.1  建设单位

①组织机构。一是成立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成立梅州市220 kV畲江输变电工程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领导小组。

②出台并下发水土保持管理文件。

③按期向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县水利局报告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并自觉接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④主体工程招投标及合同文件中包含并细化水土保持内容

⑤及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⑥加强监管,确保无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等。

⑦工程完工后,及时申请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并保证后续水土保持工作到位。

5.2  主体设计单位

①在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设计阶段落实相应水土保持措施和要求,并向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按照水土保持相关规定,水保方案批复后,初步设计应有水土保持专章。

②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分变电站和线路部分编制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手册,做好技术交底。

③围绕主体工程的先进性、主体设计中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或具备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而进行的优化设计或先进设计理念进行总结。

5.3  施工单位

5.3.1  标  准

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建立水土保持永久防护和临时防护工程,采用先拦后弃方法拦挡弃渣;工程建设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及技术,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地表扰动、加快植被恢复等;水土保持设施质量评估优良,通过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果好,在同地区、同行业具有良好的带动效应。

5.3.2  具体要求

①落实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和人员,做到水土保持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开展水土保持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普及水土保持意识。

②出台并下发水土保持管理文件。

③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水土保持设计手册和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好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④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工艺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及先进的环保材料,减少水土流失。

⑤施工组织方面,从施工布置、施工工序等方面进行补充完善,突出在施工组织方面的合理性、指导性。

⑥积累一些影像资料,重点是土建期及挡土墙、护坡、排水、绿化、等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照片,特别是一些临时措施,具有重要的保存意义。

⑦资料方面: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单独整编,施工总结中,增加水土保持章节,将施工期所做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并进行自我评价。

5.4  监理单位

5.4.1  标  准

水土保持监理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展开,措施完备,档案记录完整。

5.4.2  具体要求

①落实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和人员,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普及水土保持意识。

②出台并下发水土保持管理文件。

③参照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审查水土保持相关工程的质量划分。

④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08)要求,做好水土保持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及验收资料,将有关水土保持工程的监理资料单独归档。

5.5  监测单位

5.5.1 标  准

水土保持监测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展开,档案记录完整,并定期向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5.5.2  具体要求

①落实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和人员。

②严格按监测规程规范要求,做好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③按时报送季报、年度总结报告、总结报告。

④配合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等工作。

5.6  技术支撑单位

①落实专职人员。

②编制生态文明工程创建规划或实施方案,搞好顶层设计。

③编制总体实施计划,把控好主要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

④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

⑤编制自查初验报告作为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主要文件。

⑥提供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申报有关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6  结  语

梅州市220 kV畲江输变电工程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试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的号召,施工中未对项目占地外的环境造成任何水土流失,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外观整洁,质量优良,在运行中均能发挥良好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刘震.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J].中国水利,2013(9):

1-3.

[2] 谢有书.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工程[J].水利科

技,2015(4).

[3] 唐林.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互相关系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

上一篇:公司会计代理记账流程下一篇:学生干部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