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

2024-08-01

关于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精选8篇)

关于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 第1篇

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复习做好铺垫,第二轮复习则是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进入第二轮复习之前,一定要做出合理的计划安排。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一)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仍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初稿)如下

一、时间按排:

3月初至4月中旬

二、内容安排: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

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

在高考《考试大纲》中明显增大了主、客观题的比例,由55%:45%调整为60%:40%,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而应用向心力公式: 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时的速度V写成,而不是由机械能守恒: 下落的时间t用,而不是用运动规律: 这一原始式等等。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在电磁感应中电流未知时求安培力,应先把电路的感应电动势求出,即: 同时利用 求出电流I,而不能直接只写安培力公式F=BIL。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如上例中不要写成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③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如“、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④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⑤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二)

一、实验复习

配合练习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如伏安法,分压限流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选择等。

二、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三、内容安排

1、牛顿运动定律

2、动量和能量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5、物理学科内的综合6、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7、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8、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四、第二轮复习注意的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2、审题能力的训练

3、答题规范

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3)说明研究对象,划分研究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解题过程

(1)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2)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

(3)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

(4)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三)

目前,物理总复习普遍进入二轮,即专题复习阶段,时间一般延伸到四月底。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复习过程,既为第一轮拉网式复习作部分的归纳疏理,同时也为五月份开始的第三轮复习作知识与技能的储备。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要讲究复习策略。建议大家突出三大板块。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物理过程从而明确每个分过程该选用什么物理定理定律处理;状态分析法:对于应用守恒规律(机械能守恒、定质量气体状态方程)和物理定理(动能定理)处理的问题,正确选定和确定状态至关重要;

控制变量的方法: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物理量变化关系时(F、a、m;F、m、r、ω;P、V、T等)通过假设的方法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不变,从而便于深入研究。还有常用的可逆的方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建立物理模的方法等,都是大家因题而宜该学会和掌握的。

至于图像法、极端法、赋值法、微元法、对称法等,具有特殊性,故不必为方法而刻意地选用,更不必华众取宠而冲淡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这对夯实基本功十分有益的。

三、实验板块:以设计探究为主,不纸上谈兵。

物理实验是高考重要的考查内容,主要考查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正确选用实验仪器,了解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能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对演示实验和物理现象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

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建议大家最好再“亲临其境”地对每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过目一遍,操作一遍,并能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丰富实验内容,对课本上的实验插图(以物理学史为主的经典实验装置、示意图等)要知道实验的科学家名字,理解意义,明确作用,对物理学的重大贡献;对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能重新设计和构思。学会用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探究。千万别“纸上谈兵”。如果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么,理性知识很难得到加深和巩固。

关于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 第2篇

一、具体措施

1.每周利用早读的时间要求学生对一轮资料上的重点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2.研究学生,将理科班学生按照实际接收水平和现有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高三15班为主体,由于这些学生基础稍好,接受能力尚可,采取重点强化,基点提升的措施,以专题建立知识网络,内化基础考点,整合考点;第二层次,除过单招各理科班参加高考的学生为主体,学生基础水平层次不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学习接受能力欠缺,缺乏一定的自觉性,采取强化熟练基础知识,二轮复习过程中穿插一轮资料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物理模型,通过相对简单的专题知识训练,要求总结方法,强化记忆,逐步提升成绩;第三层次,以单招推免未被录取的学生为主体,由于这些学生基础很差,知识结构不完整,以一轮复习资料为抓手,再次过基础知识,强化记忆,熟悉高考试题特点,教会基本的考试方法,掌握高考最简单的知识点和基本的解题方法。

3.每周星期二为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下周应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研究其学情与教法。

4.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5.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二、复习安排

1.第一层次复习计划(以专题训练为主)

(1)针对群体:高三15班

(2)说明:共分为六个专题,每一周一个专题,每专题6课时,每专题配有专题训练,为1-15题左右,到第十周所有专题复习结束(5月10日左右二轮复习结束)。

(3)专题分类:

第一专题:运动和力,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第二专题:动量与功能关系在力学、电磁场中的综合应用;

第三专题:电路与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

第四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第五专题:实验,包括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第六专题:热学-近代物理初步。

2.第二层次复习计划(以专题训练和一轮复习资料相结合)

(1)针对群体:各班没有参加单招直接参加高考的学生

(2)说明:共分为六个专题,每一周一个专题,每一专题8课时,其中进行专题之前,利用4课时重新复习一轮资料相关内容,4课时进行专题知识和专题训练,到第十周所有专题复习结束(5月10日左右二轮复习结束)。

(3)专题分类: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3月27-4月12日);

第二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4月13日-4月20日)

第三专题:电路与电磁感应综合应用(4月21日-4月30日)

第四专题:热学-近代物理初步。(5月1日-5月5日)

总结:(5月5日-5月10日)

3.第三层次复习计划(以一轮复习资料为主)

(1)针对群体:各班没有被单招推免录取的学生

(2)说明:从4月2日-11日为第一阶段,4月17日-5月10为第二阶段,5月11日-6月1日第三阶段。

(3)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第六周-第七周):

将一轮复习资料重要知识点内容重新粗略过一遍,唤起学生在近阶段时间准备高考遗忘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总结识记考点知识笔记;

第二阶段:

1.(第八周、第九周)以一轮复习资料为主导,每一星期三章内容,复习重要考点,重新总结资料笔记,强化考点识记内容识记,进行简单的题型训练。

2.(第十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

第三阶段:和其他同学一样,进行高考模拟训练。

三、二轮复习要求

物理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1)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2)要求学生做知识点总结笔记:把所有的考点知识进行总结,对每晚自习的高考模拟训练的重要考点进行摘录、总结,并对重要方法进行归纳。

(3)建立纠错本:把每次训练、模拟考试中的错误归纳。

四、二轮复习复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构建知识网络

以回忆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再次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

2.重视物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前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3. 突破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物理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习题练习在精而不在多,在质而不在量。习题训练,要通过一道综合题串接零散的知识点,努力做到以点带面、借题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联知识、下挂方法,第二轮复习要体现知识的整合、方法的总结。

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时间按排:3月中旬至205月中旬。

二、内容安排:

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二:功和能;

专题三: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四: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综合应用;

专题五: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专题六: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专题七: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专题八: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专题九: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选修部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气体实验定律。

(4)实验部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功和能的综合应用(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关于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的思考 第3篇

一、仔细研读《考试说明》

高考命题是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的, 因此,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就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吃透精神实质, 抓住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同时还应关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对试题的评价报告。在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上, 应以考试要求中的三个层次界定, 必须对每个知识点属于哪个层次清清楚楚, 以增加复习的针对性。只有在复习中做到既有针对性, 又避免做无用功, 既减轻学生负担, 又提高复习效率, 才能使复习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二、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挖掘

近几年, 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 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查, 并且一些高考试题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因此,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策源地”, 高考命题遵循一个原则:“植根于教材, 来源于教材, 着眼于教材”。从课本习题的内容和方法出发, 在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内涵与外延上去挖掘;从课本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 在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上去运筹;从吸取课本习题的思想、规律出发,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去追求。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 有些高考题就是课本习题, 有些高考题是课本习题的新排列与重组合, 有些高考题总可以从课本习题中找到“原型”和“影子”, 有些高考题可利用课本习题的结论找到求解的捷经。因此, 二轮复习的最后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抓好专题复习, 领会数学思想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重在知识和方法专题的复习, 在知识专题复习中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 加强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尤其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进行必要的针对性专题复习。从形式及内容分以下七个专题: (1) 集合、函数、不等式与导数; (2)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 (3) 数列 (要注意数列与不等式等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 ; (4) 立体几何; (5) 解析几何; (6) 概率与统计。

四、重视规范训练, 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

计算能力是高考四大能力之一, 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在解答题中, 前三个大题是基础题, 也是多数考生重点得分区, 但考生容易因计算错误、格式不规范等导致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因此, 在二轮复习中, 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在前三个大题中稳扎稳打, 该写的步骤一定要写上, 尽量做到会且对, 对且全。选择题、填空题在考试中比例较大, 分值较高, 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正确率和速度都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因此, 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方法指导。

五、重视知识交叉点, 强化一轮复习中的薄弱点

知识的交叉点, 即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机联系, 既体现了数学高考的能力立意, 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而这恰恰是学生平时学习的“弱点”。因此, 在二轮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例如, 函数和不等式, 函数与导数, 函数与方程, 函数与数列等等。教师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地评讲一些此类试题, 让学生积累解此类题的方法与经验。

例1:已知二次函数f (x) =ax2+bx+c和一次函数g (x) =-bx, a, b, c是实数, 且满足a>b>c, a+b+c=0。 (1) 求证f (x) 与g (x) 的图像交于不同的两点A、B; (2) 求证:方程f (x) =g (x) 的两根都小于2; (3) 求有向线段AB在轴上的射影长的变化范围。

分析:问题求解的难点:a>b>c, a+b+c=0中的隐含条件:a>0, c<0, b=-a-c, 由a>b知a>-ac, 推出2a>-c, 由b>c知-a-c>c, 推出a<-2c, 有向线段AB在轴上的射影长可化为关于ca的二次函数。

六、重视解题教学, 关注思维的严密性

能力培养要落到实处, 二轮复习的解题教学要突出目标意识。一方面要强化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 增强交互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注重和展示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因势利导, 克服盲目性, 提高自觉性, 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并逐步内化为能力的组成部分。同时, 解题后要多反思、领悟, 不断总结怎样发挥数学能力效应指导解题。必须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分析, 让学生查找失误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从而减少失误率。

例2:已知π<α+β<34π, -π<α-β<-3π, 求2α-β范围。

错解:π<α+β<34π, -π<α-β<-3π圯0<α<π2, ∴0<2α<π, -23π<-β<-3π圯-23π<2α-β<23π。 (错因:若通过两条件式分别得α、β的范围, 所得2α-β的范围比实际范围要大。)

正解:设2α-β=A (α+β) +B (α-β) (为待定系数) , 则2α-β= (A+B) α+ (A-B) β, 比较两边得,

圯圯圯A=1

圯A+B=2A-B=-1圯2B=32圯圯圯圯圯圯, ∴2α-β=12 (α+β) +32 (α-β) , 圯-π<2α-β<6π。

总之, 高考是对每一名学生素质的全面考查。所以要教会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因此, 高三复习夯实基础是根本, 掌握规律是方向, 提高能力是关键。我们须“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以不变应万变。二轮复习阶段对于提高复习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师要有新的理念, 密切关注高考改革方向, 结合时代特点和新教材、新大纲的变化, 把握住教学过程, 抓好学生的基础, 把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贤博, 《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初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 9

[2]郑晓林, 《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特征》[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9, 9

关于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 第4篇

那么,如何搞好高三英语总复习?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呢?这是每一个高三老师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高三英语复习的过程中,老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统筹安排,精心设计,推陈出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三个不等于”――“知识不等于能力,讲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会了。”

境界之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明确复习目的和思路

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我的高三复习思路是:领会大纲,扎实基础,实效训练。特别是实效训练,我们始终坚持训练材料的针对性,实效性原则,避免盲目的题海战术。大胆删减难题,偏题,避免无效重复,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树立学生解题信心,从心理上帮助学生过渡到高考的应试状态。

境界之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 总复习的操作方法

(一)阶段划分

一般而言,高中英语总复习通常分为三轮,即:基础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基础知识复习一般以课本为本,以单元为纲,逐步夯实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而专题复习,则以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冠词、介词等)、语法(如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从句等)和题型(如听力、单选、完型、阅读理解、该错、作文等)为板块,将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复习的语言知识点逐步系统化,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综合能力复习,也就是考前模拟演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与高考难度类似的试题,让学生限时训练。

(二)时间安排

三轮复习应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第一轮复习一般为四个半月,第二轮复习为两个月;第三轮复习不超过一个月,这样能突出重点,游刃有余。

(三)实施细则和注意事项

1、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

在这一轮复习中,教师以课本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利用课本。我校结合资料《创新大课堂》及模拟套题,重点复习单元词汇,基础知识和进行双基训练,每个单元拉出几个考点,让学生重点掌握。

2、第二轮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首先,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成绩下来,我们要不断给学生鼓劲,叫学生稳住,因为我们的学生一定还有提升的空间。经过多次研讨,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轮复习措施,时间安排表。并确定了“以考纲为纲,课本为本”,要求大家一定重视基础,“基础,基础,再基础;落实,落实,再落实”,在教学中,把重心落地实处。因此,第二轮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接受到的是零散的知识;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真正做到:点连成线,线组成面,面结成网,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训练使用英语的能力,练中求变,能力至上。下面就如何进行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谈谈个人的一些拙见。

(四) 以词汇为抓手,培养词汇活用能力

众所周知,学好英语得先过词汇关。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也许都会有同感,许多学生在词汇记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英语水平提高及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单句理解还是语篇理解,如果词汇量少,势必影响着阅读速度,语篇的理解和判断准确等。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单词仍是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我把《考纲》词汇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随身携带,饭前饭后用起来。对于考纲词汇要求人人过关,个别基础特别差的学生至少要求认读考纲词汇,重点词汇和活跃动词、常用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的不规则变化的过手落实。要让学生把考纲词汇常考的至少认真的过一遍或几遍,特别是比较难记容易混淆的词汇,常用重点词要熟悉和重点掌握。

(五) 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听”的能力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听”在首位,我们不难看出“听”在英语学习中的权重。新教材更重视学生听力的培养,使之与说、读、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 侧重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旨在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分为语法专项和读写专项。提醒学生,习题要练,贵在“悟”。练完以后还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总结,做一个错题登记本,把自己平时错题,好题登记下来。第二步骤是“悟和记”:要有意识地“参悟”试卷的命题规律,包括整体风格、选材特征,各大题型的考点。能洞察各个试题的要求和特点,根据各个试题的归纳和了解,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种方法求解答案;对语境、语句及结构的全面分析,透过表象,识破出题人真正的意图,确定正确的答案,归纳解题思路和获得解题技巧。

1、语法专项训练

重视基础语法乃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绝妙的办法。各种时态以及主动、被动语态,在书面表达中必不可少,举足轻重。时态、语态的掌握和运用为学好非谓语动词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巧妙设置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名词性从句、副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独立主格结构、倒装、虚拟语气等习题,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从而达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扎扎实实。

2、读写专项训练

我们不仅要把好学生的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结构这些语言关,还要对一些非语言知识的因素加以指导,努力提高学生在阅读时的逻辑推理能力、猜测能力、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并要达到如下要求:

(1)完形填空题

侧重快速阅读理解,全面整体接受信息的能力;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主题思想和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已知信息和英语阅读语感,合理指导,准确判断的能力;英语词汇意义的辨析能力和少数词语的固定搭配知识。

(2)阅读理解题

阅读是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的技能,而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形式,体裁多样,内容广泛,指导学生应根据文章的精神,作者的意图加以判断,不能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于作者头上,同时加强深层理解。

(3)短文改错题

短文改错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考查的知识面广,给考生带来极大的困难。要做好这类题,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抓起,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的给学生解题的思路,做题的方法。该题的宗旨是依据短文内容识错改错。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短文内容,掌握大意,是识别和改正错误的基础和条件。

(4)书面表达题

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英语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通过写作训练,以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增加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用英语写出应用文和其它文体的文章。

3、第三轮复习――侧重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解题能力,做好考前训练

从5月开始,为期一个月,主要做模拟试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应试技能和答题速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从单项专题专项专练阶段进入综合模拟训练阶段,要利用三个月时间,认真筛选精编练习,综合卷主要以测试方式在课内进行;综合练习,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把所有错题作为重点处理,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排除一切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各项课堂教学活动,自己得出学习结论。要求学生做到:基础题,不丢分;中档题,少丢分;高档题,灵感夺。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反复性和循环性,有意识地突破重点、难点,加强知识的复现率,取得理想的效果。

境界之三: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教学反思及经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变换练习形式,尽量避免复习过程中的机械与枯燥的重要性。注意时刻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在繁重的学习中能够苦中作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一张色彩鲜艳的词汇卡,或练习上加印一个可爱的卡通,都可以让学生激动一阵子。

强调一轮复习把握基础,二轮复习注重知识整合,三轮复习能力提升。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否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高三第二轮物理复习计划 第5篇

物理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的学科。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物理过程从而明确每个分过程该选用什么物理定理定律处理;状态分析法:对于应用守恒规律(机械能守恒、定质量气体状态方程)和物理定理(动能定理)处理的问题,正确选定和确定状态至关重要;控制变量的方法: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物理量变化关系时(F、a、m;F、m、r、P、V、T等)通过假设的方法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不变,从而便于深入研究。还有常用的可逆的方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建立物理模的方法等,都是大家因题而宜该学会和掌握的。

至于图像法、极端法、赋值法、微元法、对称法等,具有特殊性,故不必为方法而刻意地选用,更不必华众取宠而冲淡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这对夯实基本功十分有益的。

三、实验板块:以设计探究为主,不纸上谈兵

物理实验是高考重要的考查内容,主要考查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正确选用实验仪器,了解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能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对演示实验和物理现象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2 第6篇

一﹑根据新考纲,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2﹑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3﹑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4﹑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

心。

二、使用学案导学,提高复习的效率

每节课都使用学案导学,课前制定学案,在本组进行讨论通过后实行。

每个学案包括以下内容:(1)高考复习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3)知识要点;(4)典题精选;(5)知识能力训练;(6)跟踪训练。

(1)高考复习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目的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

(2)基础知识回顾

一是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二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3)知识要点

提炼归纳考点知识网络,提示本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内在联系,帮助考生理清知

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典题精选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精选近两年全国、上海、广东高考题,及省市模拟题),例题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

(5)知识能力训练

编写知能训练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②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④避免教师占过多讲解时间,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

(6)跟踪训练

其设置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摒弃过难、过大、过深(这不是能力,而是能力的异化)。做到试题设计规范,题型新颖,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目的以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考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三﹑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

评。

四﹑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的复习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的题目: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二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三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对于第二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对第三类题的解决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而且这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是薄弱环节,因此要下狠功夫,绝不能含糊。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五、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2)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3)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

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3)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如“、”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4)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六、针对新考纲的变化,强化实验,注重实验设计、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注重基本实验能力,设计完成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查。在实验的复习中注意对基本实验拓展翻新,注意通过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重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的原理,突出实验的程序性和操作的规范性,要突出实验思想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分析方法的总结归纳,促进学生实验知识技能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关于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师工作计划 第7篇

积极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掌握知识的水平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而在考前、考中的心态调整水平是高考成功的软件。形象地说,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作用越是突出。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能力的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心态差就可能失常发挥。有的考生平时成绩相当出色,可是一到正式考试就不行,问题就出在心理素质上。一些考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实力,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发慌心虚、手忙脚乱,平时得心应手的试题也答不上来。

考生带着一颗平常心去迎接高考,做最坏结果的打算,然后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想问题反而能够使心情平静下来,并能自如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另外,在复习的后期阶段,尤其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地提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实现它们,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不断地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偶然的失误,应准确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下一步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在后面的几个月时间里教师和家长应该做到多多鼓励学生,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学生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地找老师寻求帮助和指导。

知识体系的细化

把贯穿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关联起来。物理学科的知识构建重点放在课本定义、公式推导、研究现象上。如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是惯性定律,阐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所研究的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而动量定理所研究的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规律。

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这四项工作:①基本规律和公式;②容易忘记的内容;③解题方法与技巧;④经常出错的问题。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确的解题过程应该是: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示意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物理解答题几乎都有一个特点,只要你会分析,审题方向没有错误,基本上能按照题目顺序罗列出表达式,即可联立求解。因此物理的难点在审题与分析上。高考对物理的考查不以计算能力考查为主,而是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图形图表读图能力、模型转化能力为主。特别是高考中的物理大题部分,大多数难题都是图形化试题。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

1.审题能力应再提高

①第一遍读题(通读),头脑中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头脑中的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与某些物理模型找关系,初步确定研究对象,猜想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②第二遍读题(细读),头脑中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由题设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确定物理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向。基本确定研究对象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③第三遍读题(选读),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感悟和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排除后,对题目有清楚的认识。最终确认所研究物理事件的研究对象、物理模型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如何进行物理过程分析

①抓住关键状态分析。如题目中明显的转折提示:分开、一起、返回(回到)、恰好等词语。

②物理过程的界定和分析,即状态、过程的判定。物理力学是桥梁,非常容易和其他模块整合。因此物理复习先把力学过关。

3.如何选择规律

注意整理平时做题、模拟考试时的一些规律

4.解题应再规范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③说明研究对象和研究的过程;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列原始方程式,不用连等式;列分步式,不列综合式;分行列式;⑤字迹书写认真,能快速辨认。

注重与化学、生物学科的联系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之我见 第8篇

高三第二学期的后阶段就是第二轮复习了,第二轮复习除了对第一轮复习过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加以巩固提高外,还有以下两个重点。

一、整理解题思路

在第一轮复习时,因为是一个一个知识点复习的,所以解题方法比较单一,但是一到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后,就会觉得见到题目不知从何处着手,也就是解题思路不清晰。

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不在于讲解题目的多少,而在于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在做每一道题时都必须要整理解题思路,回忆和整理一下:解这类问题共有几种方法?而每一种方法又各有什么适用条件,对这个具体问题,是只能用某种方法呢,还是各种方法都能用?

有时会碰到某个习题形式和以前做过的某个题很相似,但解题方法却大不相同。这时,教师应该多下功夫把原题找出来,或者自己按照印象把题目设计出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看两道题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地方又是不同的,因而解题方法上就会有不同之处。有时又会碰到一些习题形式上或是情境上大不相同,但是解题方法却是极其相似或是完全相同。这时也应把这些题都找出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点的重要性,而且能起到强调和巩固的作用,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形成系统。

此外,我们还必须掌握各种规律应用时的注意点,这实际上就是易错点。拿到题目就有解题思路,这保证了每道题都能得分。攻克的知识点多了,规律的应用熟练了,自然在做题时就能多得分。

二、攻克难点

这些难点却又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所以第二轮中必须重点攻克,主要难点有以下几个。

1. 新型题

新型题有多种形式,有的新型题会以科学成果为背景,介绍其中的物理规律,然后给你一定的数据或猜想,让你解题。这样的题叙述较多;有的会以实际应用为背景,让你去分析,甚至有的题目会让你去猜想去设计,等等。这种题题目较长,往往学生在看到题目时就心存畏意,当然近几年这种题的量有所减少。

这些新型题都是考查学生审题能力的,对审题能力要求较高,往往只要把题目看懂,一般就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在复习中应该通过一些例题来归纳和掌握这些技巧,树立起学生解这种题的信心。

2. 设计实验和故障或数据分析

设计实验和故障或数据分析教材上是没有的,所以最难,近年高考中考生在此失分较多。但是实验的设计也是有思路可循的,数据分析更是有一定的方法的。

一般情况实验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的,例如读数问题、处理基础的纸带问题(求加速度、瞬时速度),像这样的实际上等于是送分题,只要平时要求到,适当地多加练习,很容易拿分;另一部分对于电学实验这部分对学生要难一点,就是对于我们教师实际上也不是容易的事,但是电学实验有一个共同特点,往往是先分析计算(估算),再选择电表、选择电路。电压表的选取往往从电源电动势突破,电流表从待测用电器突破,滑动变阻器从电压或电流要求上突破。当然,在复习中应该通过解题来掌握这些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养成习惯。

3. 图像法

主要是能理解图线及其特殊点或斜率等的物理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作出有关图线和能根据图线所给的信息解决问题。我们经常遇到的图像大致有:v-t,x-t,a-F,a-1/m,I-t,F-I等。特别要指出的是,图像法还是是处理实验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着很多其他方法代替不了的优点。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这一重要方法。

4. 选择题得分问题

物理选择题有42分,占三分之一还多,物理成绩的高低可以讲主要取决于选择题。在选择题的求解中,有的题目是算出来的,但是有的题目可能无法计算或即使能够计算也非常耗费时间,这类题目往往需要利用排除法、反证法,甚至是验证法。

5. 可能情况的分析

可能情况的分析不是直接代公式计算,而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对这类问题常会漏掉一些可能情况,所以一般对这类问题可采用分类讨论的办法。当然怎么分类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上一篇:法语翻译下一篇:六一儿童节运动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