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2024-07-22

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精选10篇)

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第1篇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诗鉴赏

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相,名元方,晋陵人,武则天时期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起笔就从同为“宦游人”的角度来应和陆元方《早春游望》的心理感受,说明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的物象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而诗人与陆元方都同为客居异乡的人,“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元方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画面轮廓。

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示了题中“游望”的详细内容。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说清晨太阳从东海海面升起,曙光乍现,云气被朝阳折射,变成绚烂的彩霞,布满东方天际,从江北来到江南,忽见早春的江南梅树已经开花,杨柳也遍抽新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望”字。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是说江南那温暖的春的气息,似乎在催促着黄莺婉转早啼;江南那明媚的阳光,也使水中的萍草颜色愈染愈绿。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游”字。这两联中,“云霞”、“梅柳”,“黄鸟”、“绿蘋”、“曙”、“春”、“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中间这两联在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中融注了诗人对江南春光的无比惊慕、喜悦之情。江南春景越美,但在“宦游人”眼中,越容易引起令人触景伤情的“归思”。因为更容易引起对故乡春色的回忆,从而也就更能加重身在异乡的客游感。从诗的总体上加以考察,这两联铺衬“归思”宕然而生,有了它的渲染,才使尾联的“归思”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四句诗二十个字已穷形尽意地绘制出一张江南早春游望图,图中的远景近景层次分明,大景小景相映衬,格局匀称优美,着色明丽和谐。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过:“诗在意远,固不以词语丰约为拘。

状景物,则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似此之类,词贵多乎哉?”他所称赞杜审言的是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词约而意丰。这也正是中间两联诗的精彩所在。

长期“载笔下寮”的`诗人,宦游千里之外,置身于良辰美景之中,“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情思便油然而生。他以写景来寄情,异乡的景物写得愈美好,怀乡的情思表现得愈沉挚。诗人善于化景物为情思,为尾联的直抒胸臆作好准备。

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诗人正陶醉于江南佳景,忽然读到陆元方寄来的格调古朴的游春诗,乡思不禁油然而生,几乎要潸然泪下。这里一个“忽”字,在突兀中寓有对陆诗表示惊喜的感情,又使上文对江南美景留连忘返的诗情陡转,由兴发而转感伤,由眼前景而勾起归乡情,从而给画面景物进一步浸染了感情的色彩,增强了诗歌的容量和深沉感。

这首诗在结构上也富有特色。一般的“和诗”是依循“原唱”的内容或韵脚作诗;唐人的和诗多是和内容,宋代才流行和韵之作。而杜审言的这首诗却二者兼而和之,不仅合原唱“人新春蘋襟”的韵脚,而且也巧妙地合其诗中“早春”之意。首联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起句,中间两联紧扣题中的“游望”二字工笔细描“物候新”,末联以“忽闻歌古调”,很自然点明和意,而以“归思欲沾巾”照应篇首“宦游人”作结,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第2篇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襟。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蘋”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第3篇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彩处,恰在中间二联。

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第4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作者介绍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翻译及赏析

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第5篇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解】:

1、和:指用诗应答。

2、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3、淑气:和暖的天气。

4、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韵译】: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

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

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

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

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评析】:

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第6篇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篇,虽然是一首和诗,但写得别有情致。诗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感伤,有满腹牢骚寄于言外。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该诗在使用“虚”字上的妙处的同时,体悟诗人这种独特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一)由《登幽州台歌》导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参考《学习与评价》

2、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引出作者陈子昂的介绍。)

(二)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

(三)朗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四)诗歌鉴赏

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2、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空间”的语句。银烛――“夜”; 离堂――“别”。

3、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离情别意。

4、具体分析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以用下表来显示:

空间: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 明月高树 悠悠远道 金樽绮筵 长河晓天

情感:相对无言 时光催人 悠悠离情 离情缠绵 难舍难分 此会何年

(五)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

(六)陈子昂与徐陵诗的简单比较(“风神初振”总结)附: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1、徐诗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陈诗无。

2、二诗写离情别绪,徐诗作哀声而无风骨,陈诗无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作已远离南朝时期的绮靡婉媚之风,已具风骨兴寄。这就叫“风神初振”!

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朗诵诗歌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二)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三)诗歌赏析

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①和(hè):奉和,即别人先做了一首,自己也依韵作一首。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姓陆的县丞。县丞是县令的辅佐官。《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②宦(huàn)游:离家到各地作官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偏:偏偏、特别。物候新:由四季景物的不同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这里指春天来临。④曙:黎明。

⑤梅柳渡江春:意思是江南的梅柳先开,然后才把春天从江南带到江北。⑥淑(shū)气:温暖的气候。催黄鸟:催动黄莺鸣叫。

⑦晴光:晴朗的春光。转绿萍:使萍草变绿。萍:一种水草。⑧古调:这里指陆丞的诗。

⑨归思:回家的念头。襟:衣服的前襟。

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妙处。“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家乡、宦游在外的游子才对异乡的新春节物气候感到既惊且怪。

3、具体分析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蘋”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采处,恰在中间二联。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这两首诗。

2、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1-5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 第7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此首诗的意象、情感和结构。

教学重点:意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意象到画面的转换,关键词的赏析。

教学设想:从意象入手,抓住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与诗相关的背景: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二.串解诗文:

诗的大意说:唯独那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

忽然听到吟咏您格调高古的诗句,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禁不住要泪流沾湿了佩巾。

三.别致的开头:

结合背景材料说一说:作者触什么景,伤什么情?

诗的首联点题,十分精妙。远离家乡在外当官的人(宦游人),对于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动物的迁徙、冬眠等特别敏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时伤怀,在“独有”“偏惊”的强调与呼应中,揭示出宦游人独有的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

四.重点意象分析:

朝霞、梅柳、黄鸟、绿萍,四个主要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是一幅怎样的意境?面对此画面,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1.中间两联诗人紧扣“物候新”,具体地描写了诗人对“物候”的感受: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

2.“宦游人”对这幅画卷的感受自是不同,他们自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不禁引起了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就为最后的“归思”作了铺垫。

五.关键词的分析:

“出”“渡”“催”三个关键词有何突出的表达作用?

1.“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

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联写“游望”之景,紧承上文“偏惊”而来。“云霞”“梅柳”乃常见之景物,并不新奇,可是诗人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它们,并注入了审美情趣,“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这真是化平常为神奇,把熟识的境界转化为令人惊讶的新境界。

六.最后两句的赏析: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七.总结:

1.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采处,恰在中间二联。

2.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 第8篇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滕王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初唐诗歌的总体特征;

2、结合注解,解读诗歌大意;

3、感受诗歌景物形象;

4、能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感表达的技巧。教学重点:

1、景物形象的分析;

2、艺术技巧的把握。教学难点:

景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关系。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分析、体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航:

1、了解唐诗发展过程,条件允许可观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初唐早期文风及初唐“四杰”

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也较清峻,对扭转初唐诗风起到了促进作用。到沈佺期、宋之问时,确定了律诗崭新的形式。

3、了解《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滕王阁》相关背景,了解诗人,参照注解①。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二、课堂精讲:

1、结合注解,疏通字音、诗意。重要词语积累:宦游人、黄鸟、绿蘋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读诗题,初步感受:

“早春游望”揭示了季节特征及诗人的活动特征。(2)读诗歌,深入感受:

诗的首联、颔联、颈联是写景,尾联是抒情。感悟美景:

诗歌景物的形象特征可以用什么词语概括,诗人是如何表达这样的特征的?

《唐诗宋词选读》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

“物候新”。

诗人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化静为动:“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

拟人: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体悟情感:

本诗中最能揭示思想感情的词是? 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归思”。手法:直接抒情,尾联直接道明情感。用乐景衬哀情,以充满生机的江南春景烘托出作为游子的诗人不能归家的苦痛。

三、课堂精炼:

说说下列诗歌中景物与情感的关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江边柳

(雍裕之)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四、延伸探究:

归纳诗歌中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滕王阁》

课堂精讲:

1、导入诗歌

回忆所学《滕王阁序》,王勃才气纵横,引经据典的描绘了滕王阁的高大、宏伟以及此地的俊美风光,然而美妙的景物却触痛了诗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滕王阁诗,再次领略诗人的壮志豪情。

2、结合注解疏通字音、诗意。江渚zhǔ

鸣鸾luán

南浦pǔ

3、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诗歌首联、颔联以及颈联中的“闲云潭影日悠悠”属于写景,“物换星移几度秋”以及尾联属于抒情。

4、朗读诗歌,讨论分析揭示情感的核心词,以及诗人情感的表现手法。核心词:空或几度秋,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变幻,物是人非的伤感。手法:(1)直接抒情,“几度秋”抒发了时间流逝,事物不断变化的伤痛。“空”直接体现出诗人的虚无感。(2)借景抒情,首联写出滕王阁的高以及奢侈的生活,颔联诗人用“画栋” 2 《唐诗宋词选读》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 “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设问或对比,以人物的消失和长江的永恒进行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人生短暂之感。课堂精炼: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延伸探究:

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第9篇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

①“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二句意谓只有在异乡做官的人对自然界反映出的季节变化特别感到触目惊心。偏:出乎寻常,特别。物候:节物气候。

②“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二句意谓曙光从海中升起将云气映成绚丽的霞彩,梅花和杨柳一过长江就换成了春妆。

③“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二句意谓温和的气息催促黄莺早鸣,晴日阳光的照耀使水中蘋草转成深绿色。淑气:温和的气息,即春气。黄鸟:黄莺。转:吴曾《能改斋漫录》作“照”。

④古调:赞美陆丞《早春游望》诗的格调有古风。沾巾:泪水沾湿手巾。

【诗大意】

只有为功名而飘流他乡的人,对景物气候的变化才格外敏锐。云霞从海上升起带来曙光,江南梅柳换上了春装。和风吹拂送来黄莺的声声啼啭,晴日照耀着摇曳的蘋叶。忽然听到有人唱起高亢而古雅的曲调,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止不住热泪长淌揩湿了巾帕。

【鉴赏】

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陈子昂在《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中 说他“有重名于天下,而独秀于朝端”、“合绝唱之音,人皆寡和”。 他自己也很以文学自负,曾说“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他的五 言律诗已达成熟境地,有的七言律诗也完全符合后来的声律规格, 成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唐初 沈、宋以来,律诗始盛行,然未有以平侧失粘为忌;审言诗虽不多, 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他的诗对齐梁以来“绮错婉媚”的传统诗 风有所突破,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些写宦游情怀的诗较有生活实 感,朴素清新,一些写自然景物的诗境界开阔,笔力雄健,已初露唐 诗浑厚风格的端倪。

在《全唐诗》中,杜审言和韦应物名下均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 望》一诗。但今传《韦苏州集》中不收,只在《杜审言集》二卷中有此 诗。此诗的风格也与杜审言其他一些写宦游、写景物的诗的风格 更为接近。

从诗题看,是晋陵一位姓陆的郡丞先写了一首题为《早春游 望》的诗,作者赓和而作此诗。杜审言在被武后召见之前一直在地 方上任尉、丞、参军之类的小官,与陆丞的社会地位相似。从诗的 内容看,此诗应写于这个时期。

当时,唐王朝正处于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的上升时期, 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经济富庶,国力强大。在这种历史氛围中,人 们对生活的积极进取态度、对事业的自豪感、对才能的自信心,以 及审视事物的.宏阔气魄等,融汇成这个历史时期的一种时代精神。 这种时代精神与知识分子传统的“兼济天下”、建功立业等价值观 念相结合,使得许多知识分子把施展自己的才能有一番作为以巩 固和发展大唐王朝的繁盛局面作为自己的生活理想。杜审言的远 祖杜预是晋代的征南将军,注《春秋左氏传》的一代学术巨匠,儒宦 成为家世传统。杜审言自己更以才情自负,当然不会甘心于碌碌 无为。但在现实中却蹭蹬于尉、丞、参军等小官下位,长期过着宦 游生活,而且不时遭到挫折。陆丞的《早春游望》今已不传,但从杜 审言的这首和诗看,其中是有宦游感慨、思乡心情的。当杜审言在 与陆丞相会的场合,听到与自己社会地位相似的陆丞吟咏这首“古 调”时,当然会触发起自己在宦游生涯中内心的失意感与苦闷感。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诗一开始就写自己在宦游生涯中 对早春景象的独特感受,并暗合陆丞的诗题《早春游望》。面对早 春之“新”,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情感状态;或以喜,或以爱,或以怨, 或以伤;作者则是“惊”。不同的情感状态是不同心理的外射。作 者之所以“惊”,是因为他是一个“宦游人”,功业无成,岁月蹉跎。 他最敏感的就是时光流逝。如今,在无所作为中又一个万象更新 的春天倏忽而至,这怎能不使他为之惊心? 所以“惊”的表层是有 感于早春之“新”,而深层则是时光流逝、功业无成、宦游失意的苦 闷心理的表现。“独”、“偏”二字,强调只有“宦游人”才有如此感 受,就更突出地表现了这种心理。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二句承“物候新”而来,写使作 者惊心的早春景象。作者虽然以一个“宦游人”的心理感受春景, 但这里既没有动人愁情的丝丝细雨,也没有引人离思的春草连绵, 而是写清晨太阳从东海升起,海上的云气被曙光照耀,蔚成彩霞; 从江南到江北,梅红柳绿,处处皆春。这里选取的是旭日、大海、云 霞、长江等一系列阔大壮观的景物,形成开阔明朗的意象,组合成 一幅气象壮美的早春图景。“出”、“渡”二字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云霞变幻,春意渐浓,由南及北,布满大江两 岸。这情景,使这幅早春图景更加生机勃勃。“淑气催黄鸟,晴光 转绿苹。”这是接前二句,继续写使作者惊心的早春景象。不过,在 时间上,已由旭日东升及于阳光高照;在空间上,已由远望转为近观。意谓温暖的春气催促黄莺早鸣;阳光照射水面,使水中浮苹转 为深绿。这里又以温馨明丽的景物为意象组成一幅开朗明媚的早 春图景,同样没有惨绿愁红的情调。句中“催”、“转”二字一方面与 上二句的“出”、“渡”二字照应,强调了时间的流动,暗示出时光流 逝之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表现出春意渐浓的动态过程,让人感 受到春天的无限生命力。以上二联集中写“物候”之“新”,而在”物 候”之“新”中作者发现的是壮丽与明媚,投射出虽在宦游失意中但 仍有开朗的胸怀和蓬勃向上的心态。他在发现大自然中也发现了 自我。正是这样的“物候”之“新”,使他“惊”于自己在无所作为中 时光流逝;也正是在这样生意盎然的大自然面前,使他感到自己宦 游生涯的萧条索寞。他省悟到自己价值的失落。强烈的进取精神 和宦游生涯的矛盾,在他的心灵中拼搏撞击,使他产生了更深刻的 失意感与苦闷感。

于是,自然引出最后两句的“归思”之叹。“忽闻 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古调”即指陆丞的《早春游望》一诗,以“古 调”相称,是赞美该诗格调近于古人。显然,陆丞的“古调”中也有 宦游感慨和思乡心情,才引起作者的共鸣。“归思”是宦游人常有 的心态。他们为一官半职奔波他乡,失意的苦闷,飘泊的辛酸,往 往使他们思乡念亲,厌倦宦游。反之,如果春风得意,自然少有“归 思”。所以,“归思”愈深,往往表明失意的苦闷愈重,飘泊的辛酸愈 多。“物候”之“新”,本来已“惊”起作者内心的失意感与苦闷感,忽 又听到友人带着宦游感慨和思乡心情的“古调”,就更拨动了他失 意苦闷的心弦,引发出强烈的“归思”,致使热泪“欲沾巾”。这里, 通过“忽闻”二字一转,把“物候”之“新”所引起的内心波澜在听陆 丞的“古调”的感受中显现出来,并深化开去,让人去体味、咀嚼,同 时也把全诗落到和陆丞《早春游望》的诗题上。诗以写感情状态 始,以写感情的状态终,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全诗虽然没有一字正面写到失意的感慨,但在它的生机勃勃 的春景深处却跃动着一个有才能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无所 作为的一颗苦闷的心灵。此诗突破了一般诗歌的意境结构方式, 在情与景的关系上不是融情入景情景直接相谐的同构式,而是情 景相逆以不谐为谐的异构式,形成明显的情景反差,彼此对照鲜 明,从而造成了全诗悲而能壮沉郁而不失开朗的气象,渗透出作者 没有被失意的苦闷所压倒的开阔胸怀和进取精神,这又达到了谐。 此诗已经是一首完整的五言律诗,对仗工稳,韵律谐和,加上它巧 妙的艺术构思所形成的格局气象,就成为唐代五言律诗的奠基作 之一。所以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 第一。”

【作者小传】

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第10篇

【题解】

这首诗篇法圆紧,句法精警。中间两联全从“物候新”三字衍出,写早春物候,从春朝著笔,曙光到来之际先见云霞,故上句云:“云霞出海曙”;梅花柳叶乃早春物候,因春天的到来,气候由江南向江北逐渐转暖,故下句云:“梅柳渡江春”。由此可见,律诗因声律和对仗的关系,形成了与散文有别的特殊语法,它以实词为主而虚词锐减,字词的倒腾非常灵活,从而含蕴容量远较文句为大,读者通过对句的比勘,可以领会到极其深长的诗意。

【全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唐诗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相关文章:

送杜审言07-25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默写训练2(初唐、盛唐诗)08-22

唐诗文化05-27

唐诗《春望》06-18

唐诗解析06-28

唐诗英译06-03

《全唐诗》06-08

唐诗宋词选修07-14

谷雨的唐诗05-18

唐诗名句集05-26

上一篇:凤凰办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词下一篇:学习学思践悟专栏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