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2024-08-04

202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精选8篇)

202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第1篇

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1:[单选题]如何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A:教给学生认知知识B:激发学生主体外在学习动机

C:引导学生进行“出声口语”训练D:加强策略性知识的传授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1、以下关于新课程体系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彼此独立

C:国家课程包括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地方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参考答案:B

3:[论述题]

难度:

物理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科学探究的明显特征有哪些?

物理复习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物理问题解决:

专业引领:

物理教师说课的类型有哪些?

区分度:

物理教学测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档案袋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

法 测验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试题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质量指标。评定功能、鉴定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和强化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教育研究功能。科学需要证据 科学史逻辑与想象的结合 科学能进行解释和预见 科学家需要明辨是非、避免偏见 科学不奉行独裁主义 对比复习法、提供复习法、复现复习法、组题复习法、实验复习法、归类复习法、知识结构复习

学生在理解、掌握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内或课后,面临一个具有一定心意的物理问题,专家通过对话、现场指导、专题讲座及亲身示范等方式,向教师展示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智慧应  力图寻找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心理过程。

有的内在一致性及转化的可能性,以此培养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直觉,并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

示范性说课;研究性说课;评比性说课 试题对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考生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测验法 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以及课堂型。

4:[单选题]

2.古德莱德认为的课程是:

A:理想课程 正式课程 领悟课程 运作课程 经验课程

B: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C: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E:显在课程 潜在课程参考答案:A

5:[多选题]

课程编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我们这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参考答案:ABCD

6:[单选题]物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教育资料法B:观察法C:教育访谈法D:教育实验研究法参考答案:D

7:[单选题]物理教师评课的指标有:

A:教学语言 B:板书设计C:学生实验 D:教师基本素质参考答案:D

8:[单选题]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应该:

A:讨论规律的物理意义B:强调规律的物理意义C: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D:弄清规律的物理意义 参考答案:A

1:[论述题]

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需要达到的要求有哪些?

素质教育的特征有

物理教学设计

物理课程标准的特点有哪些?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

课程内容的取向有哪些?

物理教师评课的指标有哪些?

物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课程内容的取向有哪些?

参考答案:

基础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普及性原则、时代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对科学知识的基本理解、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关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基本理解 前瞻性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

根据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张,依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目的要求,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各种相关要素的系统分析,优化教学活动的模式,并形成有序的操作流程,以指导教学工作的实施。

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

内容的选取突出基础性和时代性、突出”探究活动”,强调“做中学”、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个性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提供物理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将实验和理论融为

一体,突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基础地位、体现物理和人文的融合、多学科的渗透、重视物理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关注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学效果、教师基本素质、教学特色。

教育文献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2:[单选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的内容有

A:教学内容 B:测验方法 C:评价态度 D:评价效果参考答案:A

3:[单选题]

结构不良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A:问题的描述比较含糊 B:给定信息完全 C:目标确定 D:和具体情境不相联系参考答案:A 4:[单选题]如何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A:教给学生认知知识 B:激发学生主体外在学习动机C:引导学生进行“出声口语”训练 D:加强策略性知识的传授参考答案:D

1:[单选题]

物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教育资料法 B:观察法 C:教育访谈法D:教育实验研究法参考答案:D

2:[论述题]

影响物理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哪些?

专业引领:

观察的品质包括哪些内容?

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记忆特点是什么?

物理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是什么?

物理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物理教材分析法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如何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参考答案:

心理基础因素、心理动力因素、心理状态因素、心理成果因素

专家通过对话、现场指导、专题讲座及亲身示范等方式,向教师展示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智慧应有的内在一致性及转化的可能性,以此培养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直觉,并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

观察的目的性、敏锐性、准确性、持久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中学生的有意义记忆逐渐占重要地位,但无意义记忆还较为明显、中学生的机械记忆逐渐为意义记忆所代替、中学生的抽象记忆虽有发展,但还是不如形象记忆好

通过教学活动期望学生的学习应达到何种要求及程度。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计划如何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这种学习活。在指导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活动时,应如何随时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改进教学。

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的原则、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的原则、重视过程与方法,启发思考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重视STS教育的原则

心理分析的内容包括学习物理的心理过程,即由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构成的认识过程

和由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构成的意向过程,以及能力、性格等学生的个性特征。主体参与性、互动性、民主性、合作、开放性

依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特点、学校的特点

教给学生元认知知识、激发学生主体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出声思维”训、加强策略性知识的传授

3:[单选题]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A:依据教学内容B:依据教材特点C: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D:依据教师的情况参考答案:C 1:[论述题]

引入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对物理规律的讨论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物理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

结构不良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物理规律建立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是什么?

物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 运用实验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从复习旧知识引入;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利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前概念的干扰、把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理解物理概念、感性认识不讨论规律的物理意义、强调规律表述中的关键词语及公式中字母的意义、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目的性、条理性、思维性、敏锐性、灵活性。比较法、等效法、放大法、模拟法 和具体情境相联系、问题的描述比较含糊、给定信息不完全、目标不确定、不知道哪些概念、规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进行科学思维,寻找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抽象概括,表述规律 建立模型法、等效变换法、微元处理法、近似处理法、案例法、隔离分析法、叠加法、对称处理类比法引入。足,已有概念不清造成概念混淆、错误地用公式中的数学关系来替代物理意义 范围、弄清所学规律与相关物理概念、规律间的关系 律和原理对于解决问题有用。法、极端分析法。

2:[单选题]

不属于档案袋评价的类型有?

A:理想型B:展示型C:文件型D:课件型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物理教师评课的指标有?

A:教学语言 B:板书设计C:学生实验D:教师基本素质参考答案:D

202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第2篇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测量

答:教育测量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精神特性的测定。

2、教学

答: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3、教育价值

答: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个体或者社会需要关系的意义;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否有效实现教育目的、目标。

4、教育评价

答: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

5、教师

答: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 的人。

6、校本管理

答: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7、教育行政

答: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以及学校行政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的领导和管理是教育行政的主要组成部分。

8、活动课程

答: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

9、班级授课制

答: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10、校本课程

答: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二、简答题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在课程方面,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理论。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

(3)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他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杜威所强调的从做中学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教学的特点:首先,注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其次,注重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再次,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4)在道德教育理论方面,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杜威把学生民主素质的养成视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他主张用新个人主义替代旧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一致。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杜威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主张道德教育必须给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2、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

答:教育属性的内容包括(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生产性(3)

教育的历史性(4)教育的继承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长期性(7)教育的民族性

3、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性。

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总之,从总体看,现代教育比之于古代教育,富于高度的革命性。这与古代教育的停滞性和保守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4、简述罗杰斯的教育思想。

答:非指导性教学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按照罗杰斯的设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5、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

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6、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长期性,专业性,示范性,创造性,7、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差异性。

答: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性。

首先、资本主义教育的特殊性。一是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建立了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制度。三是不断推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此外,资本主义教育还有不断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地推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方法、产生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等特征。

其次,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性。一是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二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是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8、简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答:(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9、简述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必然性及局限性。

答:必然性:社会本位论的存在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社会本位论的鼎盛时期是在19世纪的后半期,此时,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寻求的是社会政权的巩固与秩序。另外,当时西方各民族国家的兴起及相互之间的竞争,使国家整体的利益得以凸显出来,于是,与此时代

背景相适应的社会本位论应时而生。20世纪以来各民族国家的生存竞争,尤其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竞争,更是为社会本位论提供了历史舞台。

局限性:对于社会本位论来说,教育目的直指社会的需要并把其臵于完全决定的地位。他们看不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致使在制定和施实教育目的时无视个人的因素。

10、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答: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指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面对突发情况,能够透过纷繁的表面现象抓住关键环节,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手段,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归结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其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娴熟地步的表现,是智慧、理智、胆识和意志四者的独特结合和巧妙运用。

二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对平时积累的教育经验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没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长期而深刻的了解,如果没有把握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脉搏,班主任就不可能当机立断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

三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其职业的特殊要求。一个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度健康而稳定的情绪,他应当有能力把自己个人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情感之外,他必须高度重视自己言行的后果。因而,讲求“教育分寸”并做到恰如其分,是教育机智能否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

三、论述题

1、论述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将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它把人和人、人和信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正如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改变了人类传播文明的方式一样,计算机和网络带来了人们处理和传播信息的革命;同时影响着我们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已悄然开始。

比尔.盖茨描述了未来网络时代教育将出现的一些特点,例如,教育机会将可能对全球所有的人开放,任何地方的学生都能学到最出色的老师教的最好的课程,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教育水平;信息高速公路使家庭学校变得更简单,允许学生从一系列具有各种质量的课程中挑选内容;所有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己获取信息并进行交互活动„„事实上,不仅是比尔?F/盖茨,更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也在世纪之交预测和展望21世纪的教育图景。许多研究指出:当电脑技术、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广泛进入学校和千家万户后,教育传播媒体已不再仅限于印刷在书本上的单一文字,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等等;学习者将从网络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教学知识和内容,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服务。由于网络的逐渐生长,学校将突破明显的校园界限,向无形的方向发展。对于学习者来说,所有的信息都是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年龄、职业和条件限制,社会成员将能获得更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还将在电脑和互联网络的支持下,把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学习方式。

网络时代将产生教育模式的“三大裂变”:

1.阅读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线性的文本阅读,将让位于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以链接和组合提供高效的检索和更多的信息;单纯的文字阅读将发展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有机结合。通过在多媒体软件、因特网、电子数据库和电子百科全书中交互式阅读,极大提高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现在市场上一些多媒体光盘、电子图书、光盘杂志等电子读物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正逐渐普及开来。

2.写作方式的变革。从手写方式走向键盘、鼠标、光电扫描、语音输入等电脑写作;单纯文字写作转变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学会进行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交互式的写作。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或电子出版物的开发。

3.计算方式的变革。由单纯手工数学计算走向学会使用电脑高速计算;电脑语言将成为文化,去整合传统的读、写、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字化将强烈地影响到教学。

由此网络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三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

2.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3.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202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第3篇

答:调查研究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些社会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 收集大量资料以便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研究方法。它适合于描述那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客观现象。

2.实验研究(5)

答: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3.个案研究(5)

答: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二.简答题(45)

1.叙事研究的特点(15)

答:简单地讲,叙事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 自我反思为媒介和强调民主、平等。1.以教育叙事为载体

教育叙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教育中,是“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当事人的真实生活。因而,教 育故事便在意义层面得到了肯定。但是,“叙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讲究时空位置的叙事才能构成研究。2.以人文研究为取向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人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由人进行的对培养人这一教育活动的经验和意义进行的研究。这意味着从人出发,回到人自身;它强调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自己的“认识”是什么。这是生命存在的自我确证。3.以自我反思为媒介

教育叙事研究是在叙述中进行清思、整顿和梳理的过程。这是一种富有批判色彩的反思性探讨。反思还不仅仅限于揭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更 终极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当事人获得一种自由的生活。

4.强调民主、平等

叙事材料需要在现场获取,研究者需要进入现场与现场中的人接触、相处,因此叙事研究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合作关系,与研究对象平等交流,尊重对方的时间、想法,少作个人的评价与批判。2.田野研究的意义(15)答:“田野研究”,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来说,一种新的科研方式,是教育科研的走向和方式的变革。国外人类学与社会学非常重视和流行的田野作业, 比如“田野考察”、“田野调查”、“田野描述”等。这里的“田野”已经不仅仅是“野外”的意思, 实际上已经成了“现场”的代名词。称其为“田野”, 其真正的含义是指真实的、本来的、甚至是原始的;是开放的、丰富的, 甚至是完全敞开的,因而,这种“研究”是实打实的。只有在“田野”里, 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产生研究的激情, 获取原始而真实的信息。一种新的理论的生成点,不是在书本、书房里, 而是在“田野”即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所以, 变革教育研究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其实,当前的教育科研应该是走向“田野”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转化为运作的课程、教师领悟的课程, 最终转化为学生体验的课程、生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场所就是课程改革的“田野”, 就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所要付出努力的地方, 在这里有着无数鲜活的思想与经验在涌动, 等待我们去发现与挖掘;也有无数困惑与困难, 等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课程改革不能只停留在“理念”和“通识”上, 更多的是如何具体设计, 如何实际操作, 如何变革教与学的行为方式。走进“田野”, 就是真正走进课程, 走进课堂, 走进生活。只有这样, 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才能走进教师与学生的心中, 才具有亲合力、凝聚力, 才能真正的成为研究。3.比较研究的类型(15)

答:(1)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比较。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所有(或多种)属性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的基础。但只有综合比较才能达到真正把握事物本质的目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对事物的多种属性加以考察,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尤其是将外部属性与内部属性一起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就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如教育实验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同一时间各国教育制度的比较等都属于横比。纵向比较即时间上的比较,就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既要进行纵比,也要进行横比,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3)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事物的“求同”、“求异”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4)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所以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既要把握事物的质,也要把握事物的量。这里所指的定性比较就是通过事物间的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准确地制定事物的变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各有长处,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追求两者的统一,而不能盲目追求量化,教育毕竟是一个不同于工人制造产品的活动,很多东西并非能够量化。但也不能一点数量观念都没有,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让数字来讲话。

三、论述题(40)

1.历史研究与教育科学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20)

答:(1)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具有

1、历史性

2、具体性

3、历史研究是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的特点。

(2)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5、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3)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结构体系

1、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①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②史料的搜集与鉴别③对史料的分析研究

2、历史研究法的结构体系分析①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②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2.论述比较研究应注意的问题(20)

答: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教育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广泛运用于教育科研实践,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运用,只有在满足如下条件符合时才能运用比较研究法:(1)同一性。所谓同一性,是指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标准、同一类事物,否则就不可以比较。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因为倍尔西阿尼是一位歌唱家而且人们把她同其他歌唱家相比较;人们根据他们的耳朵的正常组织和音乐修养做了评比,所以他们能够认识倍尔西阿尼的无比性。倍尔西阿尼的歌唱不能与青蛙的鸣叫相比,虽然这里也可能有比较,但只是人与一般青蛙之间的比较,而不是倍尔西阿尼与某只惟一的青蛙之间的比较。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才谈得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在第二种情况下,只是他们的种族特性或类特性的比较。(2)双(多)边性。比较只有在两个事物或两个事物以上才可能发生。换言之,比较的对象必须要在两个以上。当然,比较研究还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个被比较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3)可比性。可比性是指被比较的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其些本质上而不是表面上的共性。为了保证可比性,必须注意概念的统一。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比较研究就可以开展了。但具体运用应注意如下几点。

202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第4篇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就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指由接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在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培养等旨在促进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的总和。2.学前教育

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

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3.家庭

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4.家庭教育

广义的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指由家长(父母或者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5.教育环境

主要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教育环境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它同时又是幼儿园环境的母系统,环境中的文化对教育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环境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1.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一般有两种:学前家庭教育,主要有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施行;二是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

2.简述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1)群体性:是面向幼儿群体实施的教育,幼儿机构以班级为单位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可以与家庭成员之外的同伴进行广泛的交流,群体生活是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

(2)计划性:是有关组织机构根据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与进行的,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托幼机构根据国家制订的方针和政策、目的和要求,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3)专业性:是对幼儿进行的专业化教育,学校的幼儿教师都是受过专业化的训练的,他们对教育的基本理论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会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对幼儿进行教育。

3.简述教师的作用

(1)幼儿教师物质环境的组织者:幼儿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需要,因地制宜为幼儿创造具有发展适应性与文化适宜性的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

(2)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生活的组织者: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当幼儿感到被关心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环境。4.简述教师的工作任务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级幼儿生活和作好卫生保健工作。

(3)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配合家长完成幼儿教育任务。(4)参与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园长报告,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三、论述题

1.试论述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

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2)

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3)

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

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

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

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7)

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8)

走向多元化

2.谈谈如何管理幼儿园班级生活

(1)拟订班级工作计划: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者为班级的未来确定目标并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步骤的管理活动。

(2)明确保教人员的职责,职责如下:保育员的职责有: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本班幼儿的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在医务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设施设备。

(3)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根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的情况;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安排、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作好卫生保健工作;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的教育环境,并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活动;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定期向园长汇报并接受其检查。

(4).对幼儿进行编组:对幼儿进行编组应考虑以下因素:组数和每组的人数;每组的男女性别比例、能力分配强弱等等。

202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第5篇

一、名词解释:

1.托幼机构教育

托幼机构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

2.社区教育

指一定地域内由共同文化、共同社会心理、共同生活环境和相互关系的居民所形成的人口群体

3.儿童观

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权利、儿童期的意义等等。

4.幼儿教育观

是在一定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5.专家型教师

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专业敏锐性洞察力的老师。

二、简答题:

1.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

(1)社会性:托幼机构教育是托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人员根据社会特定的要求

对幼儿实施的教育,有显著的社会性特点。

(2)群体性 :托幼结构以班级为基本的单位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教师虽然

有时候施行个别的因材施教,但是,分班教学决定了教师更加注重幼儿群体的发展。

(3)计划性:托幼机构的教育过程是贯彻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准则的过程,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来开展和实施的教育。

(4)专业性:托幼机构是专业化机构,幼儿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人员,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能根据幼儿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开展工作,保证幼儿教育的科学性。

2.社区教育的特点?

(1)整体性:社区教育就是要将与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教育社会化的整体格局,提倡在社区中学习,为社区而学习,与社区共学。

(2)区域性:社区教育在一定的区域进行的,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3)全面性:社区教育是一种发展和增长社区成员新知识和新能力,提高社区成员生存能力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且面向人的一生。

(4)平等性:社区教育使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社区教育主要致力于消除对不利于人群的不平等,提倡不同达到民族、不同的信仰的人群之间的相互理解。

(5)有效性:社区教育是一种沟通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众之间关系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

3.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儿童权利观和民主平等的师升观:幼儿是人,享有同成人一样的生存权、发

展权,一样应该受到尊重,他们享受的权利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在教育上,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儿童,应该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

(2)儿童特质观和适宜的教育观:幼儿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是身心都在发展着的儿童,他们的认知、思维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育上,教师应该避免从成人的立场去看幼儿,要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教育儿童。

(3)幼儿在自身的发展中的作用观和幼儿教育的方法观:幼儿在发展中是积极主动的,他们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尽量利用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外 部世界。

4.专业化幼儿教师的特征。

(1)他们是反思型的,非冲动型的教师,会深入地看待问题,有较强的自控和自

我调节能力。

(2)他们是幼儿的研究者:会根据对幼儿的观察分析来确定行动的方法,制定措施。

三、论述题:

1.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中的作用与任务?

幼儿教师的作用:幼儿园的活动是人与物两大结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幼儿园班级活动的特征包括:占主导地位的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师生接触交往的性质,对物质要素的利用情况等等。人的要素是决定幼儿园班级教育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师又是最主要的因素。教师 的行为是决定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师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1)幼儿教师物质环境的组织者:幼儿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需要,因地制宜为幼儿创造具有发展适应性与文化适宜性的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

(2)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生活的组织者: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当幼儿感到被关心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环境。

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级幼儿生活和作好卫生保健工作。

(3)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配合家长完成幼儿教育任务。

(4)参与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5)定期向园长报告,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2.论述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

了保障;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

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

(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

202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第6篇

1.网络文化的产生是在()。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初期

批阅: 选择答案:C

2.关于网络问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问政为公民提供了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通道

B:网络问政是征集民意的最佳方式

C:网络问政使政府决策更加困难

D:网络问政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新渠道

批阅: 选择答案:D

3.以下网络空间的看法,正确的是()。

A:网络空间是一个无国界的空间,不受法律约束

B:网络空间是虚拟空间,无需法律

C:网络空间虽然与现实空间不同,但同样需要法律

D:现实中的法律完全不适用于网络空间

批阅: 选择答案:C

4.比尔・盖茨曾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说明,网络文化具有()特征。

A:去性别化

B:开放性

C:虚拟性

D:多元性

批阅: 选择答案:C

5.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是()。

A:马克思

B:费尔巴哈

C:黑格尔

D:康德

批阅: 选择答案:D

6.网络媒体具有的特点有()。

A:高效性

B:生动性

C:便捷性

D:僵化性

批阅: 选择答案:ABC

7.网络文化同传统文化一样,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分,以下关于网络主流文化说法正确的有()。

A:是指网络文化中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部分

B:推崇公德、法制、秩序和社会责任感

C: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行为准则

D: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

批阅: 选择答案:ABC

8.文化传播的三大基本途径是()。

A:互联网

B:商业活动

C:人口迁徙

D:教育

批阅: 选择答案:BCD

9.病态心理是引起网络主体异体的原因这一,具体体现在()。

A:逆反心理

B:破坏心理

C:解压心理

D:依赖逃避心理

批阅: 选择答案:BCD

10.以下属于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表现有()。

A:自我迷失

B:帮助网民解决技术难题

C:孤独感加剧

D:能力退化

批阅: 选择答案:ACD

简答题:

1.概述异化与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概念。

异化:即表示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主体的活动以及产物成为外在的异己力量,反过来与主体对立,压迫主体、控制主体、支配主体的状况。

网络文化主体异化: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发生的,是主体的主体性的丧失,是主客体地位的倒置。

2.简述构建网络主流文化的主要途径。

答:1.在文化战略上对网络文化变”忽视”为“重视”。主流文化必须迅速占领网络这一重要文化阵地。

2.在文化责任上变网络文化”自在”存在为“自为”存在。网络必须承担传承主流文化这一历史重任。

3.在文化意识上变”封闭”为“开放”、变”对抗”为“对话”。加强与其他国家主流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第二次作业: 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网络情感异化行为的是()。

A:数字化虚拟性爱

B:多角网恋

C:婚外网恋

D:通过QQ、微信等即时工具与朋友沟通

批阅: 选择答案:D

2.网络规范是网络伦理的重要内容,以下关于网络规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指网络社会中人们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一致认同性

D: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规范已经形成 批阅: 选择答案:D

3.以下不属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是()。

A:网络作品

B:纯羊毛标志

C:科学发现

D:克隆动物

批阅: 选择答案:D

4.()第一次正式提出”责任伦理学”。

A:大卫·休谟

B:伊哈努尔·康德

C:汉斯·乔纳斯

D:杰瑞米 边沁

批阅: 选择答案:C 5.()原则既是对网络主体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保障人权基础的网络伦理规约原则。

A:互利原则

B:不伤害原则

C:诚信原则

D:发展原则

批阅: 选择答案:B

6.我国网络虚拟信息呈泛滥之势,造成网络虚假信息随处可见的原因主要有()。

A:信息渠道多元化

B:网络素质问题

C:网络法制建设滞后且执行力度有限

D:网络媒体信息审查不力

批阅: 选择答案:ABCD

7.21世纪人类需要解决的科技伦理问题包括()。

A:生态伦理

B:家庭伦理

C:网络伦理

D:生命伦理

批阅: 选择答案:ACD

8.网络伦理规约的原则包括()。

A:诚信原则

B:不伤害原则

C:自我中心原则

D:发展原则

批阅: 选择答案:ABD

9.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有()。

A:责任伦理

B:德性论

C:自我中心论

D:公益论

批阅: 选择答案:ABD 10.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责任伦理学,其思想可追溯至康德的义务论,康德提出的“绝对命令”有三个公式,它们分别是()。

A:道德规律的相对性

B:道德规律的外部规定性

C:道德规律的内部规定性

D:意志自律

批阅: 选择答案:BCD

填空题

1.尊重原则,不仅要求人们按照道德要求行事,而且要求人们在向往缺乏

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真诚地尊重他人。

2.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网络信息活动时应该遵守的 和

。3.网络伦理的主要特点有

、、。4.美德论着眼于道德主体的,主要解决道德主体在实践中如何确定行为动机及选择道德行为。

5.一般而言,伦理构成道德的基础和前提,而道德可视作伦理的。答案:

1、法律和道德监督

2、行为、道德规范

3鲜明的自主性、显著的开放性、明显的多样性

4、诚信

5、载体

第三次作业: 选择题:

1.网恋是以网络为媒介,利用聊天工具等进行沟通、互动进而相恋的一种新型的恋爱方式,恋爱双方应()。

A:对人虚情假意

B:对人真诚

C:隐藏自己的身份等信息

D:行为失范

批阅: 选择答案:B

2.作为一种信息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的正当性直接与人们“为何运用”以及”如何运用”相关。一方面,“人肉搜索”固然体现了信息与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机制,”人肉搜索”极易受个体主观性的影响,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因此,对于“人肉搜索”,我们应该()。

A:加强对“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的引导与法律规范

B:在实践中随意使用“人肉搜索”这一工具

C:对于“人肉搜索”来说,偏执一端的做法是可取的D:对“人肉搜索”给予一定限制但忽视其造成的后果

批阅: 选择答案:A

3.”艳照门”事件对公民人身权利造成极大伤害,主要侵犯了主体的()。

A:财产权

B:生命健康权

C:选举权

D:网络隐私权

批阅: 选择答案:D 4.下列各项不能为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提供伦理基础的是()。

A:劳动价值理论

B:道德虚无主义

C:财产权理论

D:功利主义理论

批阅: 选择答案:B

5.某些网站不注重信息质量而盲目转载与报道,致使许多相同信息随处可见,造成大量积累,此类信息称为()。

A:冗余信息

B:过时信息

C:老化信息

D:污秽信息

批阅: 选择答案:A

6.下列对网络沉溺的认识正确的是()。

A:网络游戏好处多,青少年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其中

B:青少年应自觉抵制身边的不良诱惑

C:青少年应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D:调控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批阅: 选择答案:CD

7.应对网络文化“霸权”的措施有()。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B: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经济安全

D:提高人民大众的媒介素养

批阅: 选择答案:ABCD

8.下列属于网络诈骗常见形式的有()。

A:“网络钓鱼”诈骗

B:网络拍卖诈骗

C:信用卡诈骗

D:虚假机会诈骗

批阅: 选择答案:ABCD

9.以下表现属于践踏学术权威的有()。

A:计算机“黑客”

B:转载他人文章不注明出处

C:剽窃他人作品

D:侵犯著作权

批阅: 选择答案:BCD

10.造成网络信息污染的伦理根源有()。

A:从观念层面看,个人主义道德观盛行

B:从规范层面看,道德规范的运行机制受阻

C:从行为层面看,网络不道德行为蔓延

D:从思想层面看,网络维权意识淡薄

批阅: 选择答案:ABC

简答题:

1.网恋引发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答:

1、网恋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2、网恋对诚信观的冲击

3、网恋对家庭稳定的破坏。

2.现代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如何? 答:

(一)盗版的猖獗是网络知识产权的主题

(二)互联网:从”免费”到“版权保护”

(三)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仍在继续

(四)法律应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五)法律权威在网络上的弱势化。第四次作业: 选择题: 1.网络互动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网络互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以下不属于网络互动影响的是()。

A:病毒肆意传播、黑客侵扰和网络犯罪

B:侵犯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

C: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增加

D:过量信息加大人们对有用信息的选择难度

批阅: 选择答案:C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网络社区教育

D:网络道德教育

批阅: 选择答案:B

3.政府网络舆情导向中要坚持主流价值观取向原则,以下关于主流价值观说法正确的是()。

A:主流价值观必定是正确的 B:主流价值观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是绝对对立的D: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中大多人所认同的观点

批阅: 选择答案:C 4.从人类精神的维度出发来探讨道德自律,认为自律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内在制约和人类理性的把握的是()。

A:孔子

B:康德

C:马克思

D:罗尔斯

批阅: 选择答案:C

5.网络世界没有疆界、关卡、约束和教条,任何观点、任何思想和任何文化都可以在网上自由传播,这体现出网络文明的()特点。

A:虚拟性

B:开放性

C:普世性

D:自律性

批阅: 选择答案:B

6.政府网络舆情导向的原则有()。

A:及时告知原则

B:客观真实原则

C:主流价值取向原则

D:“三贴近”原则

批阅: 选择答案:ABCD

7.下列关于舆情和网络舆情的描述正确的有()。

A:广义的舆情就是指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

B:侠义的舆情通俗地讲就是社情民意

C: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

D:可通过新闻、评论、发帖、回复等为载体表现出来

批阅: 选择答案:CD

8.为增强舆论导向的针对性,政府在网络舆情导向时应坚持”三贴近”原则,所谓“三贴近”指的是()。

A:贴近实际

B:贴近生活

C:贴近群众

D:贴近民生

批阅: 选择答案:ABC

9.加强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的途径主要有()。

A:明确网络性质与功能,认识网络道德规范的局限性

B:杜绝网络技术及网络信息的传播与使用

C:增强网络道德教育意识,提高网络主体道德自律能力

D:提升主体道德境界,恪守“慎独”原则

批阅: 选择答案:ACD

10.陈春萍曾提出我们要加强发展前瞻性,增强教育的持续性。在网络中要以发展的眼光倡导()等原则。

A:国内平等

B:国际平等

C:代内平等

D:代际平等

批阅: 选择答案:ABCD

论述题:

1.政府网络舆情导向的途径有哪些? 答:

(一)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和研判制度,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三)健全舆论引导快速反应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

(四)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长效性。

(五)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利益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2.结合自身,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践行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答案要点:

(一)引导学生培养网络道德意识

(二)教育学生讲究网络礼仪

202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第7篇

2、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

3、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4、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在变形容许和维系稳定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所承受荷载的能力。通俗点说,就是地基所能承受的安全荷载。

6、场地覆盖层厚度:从地表到地下基岩面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地震时砌体结构墙体墙段承受竖向压应力和水平地震剪应力的共同作用,当强度不足时一般发生剪切破坏。因此,各种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按下公式确定:

10、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

11、二阶效应: 相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钢结构房屋较揉,容易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在这种情况下,重力荷载与侧向位移的乘积便形成重力附加弯矩,也即所谓的二阶效应。

12、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

13、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14基本烈度: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

15、场地: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 km2的平面面积。

2024年西南大学网上作业《物理教育学》(方法论) 第8篇

No.7 热力学第二定律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判断题:(用“T”和“F”表示)

[ F ] 1.在任意的绝热过程中,只要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系统的温度就不会发生变化。此说法不对.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Q=0.但不一定系统与外界无作功,只要系统与外界之间有作功的表现,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E+W,可知,E=-W,即对应有内能的改变.而由E=νC,T可知,有E,一定有T,即有温度的变化.

[ F ] 2.在循坏过程中系统对外做的净功在数值上等于p-V图中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因此封闭曲线包围的面积越大,循坏效率就越高。

有人说,因为在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做的净功在数值等于p-V图中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所以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大,循环效率就越高,对吗?

答:不正确,因为循环效率取决于系统对外做的净功和系统由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只有在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大,即系统对外所做的净功越多,循环效率越高,如果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不确定,则循环效率不一定越高

[ F ] 3.系统经历一正循坏后,系统与外界都没有变化。

系统经历一正循环后,系统的状态没有变化;(2)系统经历一正循环后,系统与外界都没有变化;

(3)系统经历一正循环后,接着再经历一逆循环,系统与外界亦均无变化。

说法(1)正确,系统经历一正循环后,描述系统状态的内能是单值函数,其内能不变,系统的状态没有变化。

说法(2)错误,系统经过一正循环,系统内能不变,它从外界吸收热量,对外作功,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必定要引起外界的变化。

说法(3)错误,在正逆过程中所引起外界的变化是不能消除的。

[ F ] 4.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解: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它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 F ] 5.一热力学系统经历的两个绝热过程和一个等温过程,可以构成一个循环过程 解:循环构成了一个单热源机,这违反了开尔文表述。

二、选择题: P1.如果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从图中的a b c d a 增大为 a b′c′d a,那么循环a b c d a 与a b′c′d a 所作的功和热机效率变化情况是: T2[ D ](A)净功增大,效率提高

(B)净功增大,效率降低(C)净功和效率都不变

O(D)净功增大,效率不变 解:卡诺循环的效率1abbT1dccVT2只与二热源温度有关,曲线所围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净功,T1所以净功增大,效率不变。

2. 用下列两种方法

[ B ](1)使高温热源的温度T1升高T;

(2)使低温热源的温度T2降低同样的T值,分别可使卡诺循环的效率升高1和2,两者相比:(A)21;

(B)21;(C)21;

(D)无法确定哪个大。

解:卡诺循环效率

1

对1T2,T1T2T2T TT12T1T1(T)T 2T1T11<2。1T2,求两方法的全微分得 T1因为T2T1,所以由上二式可知:

3.一台工作于温度分别为327 ℃和27 ℃的高温热源与低温源之间的卡诺热机,每经历一个循环吸热2 000 J,则对外作功

(B)(A)2 000J

(B)1 000J

(C)4 000J

(D)500J 分析与解 热机循环效率η=W /Q吸,对卡诺机,其循环效率又可表为:η=1-由W /Q吸=1 -

T2,则T1T2可求答案.正确答案为(B).T14.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

(A)自然界中的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B)不可逆过程就还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C)热量可以从高温问题传导低温问题,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导高温物体

(D)任何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5.关于熵增原理,正确的理解是

[ D ]

(A)熵增量大于零的过程为不可能自发进行的过程

(B)一切热力学过程总是熵增加

(C)孤立系统的熵变为零

(D)孤立系统的熵永不会减少

解:根据熵增原理,选D

三、填空题:

1.一卡诺热机(可逆的),低温热源的温度为27C,热机效率为40%,其高温热源温度为

500 K。今欲将该热机效率提高到50%,若低温热源保持不变,则高温热源的温度应增加

K。解:

卡诺循环效率:1由题意: 40%,0T2,T1T1T2300500K10.6

故高温热源温度为T1500K T30050%,T12600K,10.5故高温热源的温度应增加T1100K

T1100K。

2.等温膨胀时,系统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做功,这和热力学第二定律___没有_____(有还是没有)矛盾,请说明原因:等温膨胀过程不是循环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克劳修斯叙述是: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的影响;

开尔文叙述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完全转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一小型热电厂内,一台利用地热发电的热机工作于温度为227℃的地下热源和温度为27℃的地表之间。假定该热机每小时能从地下热源获取1.8×10J的热量。试从理论上计算其最大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析 热机必须工作在最高的循环效率时,才能获取最大的功率.由卡诺定理可知,在高温热源T1和低温热源T2之间工作的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最高,其效率为η=1-T2/T1.由于已知热机在确定的时间内吸取的热量,故由效率与功率的关系式此条件下的最大功率.解 根据分析,热机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WPt,可得QQpQt1T2/T1Q2.0107Js-1

t

三、计算题:

1.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又经过等体、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1)分别计算AB,BC,CA 三个过程中,系统对外做的功、内能增量及吸收的热量;

(2)求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做的净功;(3)求循环效率。

3.如图所示是氮气循环过程,求:(1)一次循环气体对外做的功;(2)各个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3)循环效率。

解:(1)一次循环过程气体对外做功的大小为闭合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由图知,其包围的面积为

Sp2p1V4V1

105511051032.0103J

3该循环对外做功为正,所以 A2.010J

(2)1→2为等体过程,吸收热量为

Q12CVT2T15p2V2p1V15 Rp2V2p1V12RR2 5101511051031.25103J2

2→3为等压过程,吸收热量为

7pVpV7 Q23CpT3T2R3322p3V3p2V22RR2 71051011051031.4104J2

3→4为等体过程,吸收热量为

Q34CVT4T35p4V4p3V35Rp4V4p3V3

2RR25555101051036.25103J27p1V1p4V47Rp1V1p4V4

2RR24→1为等压过程,吸收热量为

Q41CpT1T4751551051037.0103J2(3)该循环过程中,从2→3,1→2为吸收热量过程

4因此吸收的总热量为 QQ1Q21.52510J

A2.0103100%13.1%4Q1.52510该循环的效率为在夏季,假定室外温度恒定为37℃,启动空调使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7 ℃.如果每天有2.51 ×10 J 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等方式自室外流入室内,则空调一天耗电多少?(设该空调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同条件下的卡诺制冷机制冷系数的60%)8

题 8-21 图

分析 耗电量的单位为kW·h,1kW·h=3.6 ×10J.图示是空调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因为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ek6T2,其中T1为高温热源温度(室外环境温度),T2为低温热T1T2e=ek· 60%=0.6 T2/(T1-T2)源温度(室内温度).所以,空调的制冷系数为

另一方面,由制冷系数的定义,有

e=Q2 /(Q1-Q2)其中Q1为空调传递给高温热源的热量,即空调向室外排放的总热量;Q2是空调从房间内吸取的总热量.若Q′为室外传进室内的热量,则在热平衡时Q2=Q′.由此,就可以求出空调的耗电作功总值W=Q1-Q2.解 根据上述分析,空调的制冷系数为

eT260%8.7

T1T27

在室内温度恒定时,有Q2=Q′.由e=Q2 /(Q1-Q2)可得空调运行一天所耗电功

上一篇:婚礼现场男方父亲致辞下一篇:干部任免自我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