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教学设计

2024-08-02

《贝多芬》教学设计(精选6篇)

《贝多芬》教学设计 第1篇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

5月20日,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落下了帷幕,一天半的角逐中,11位选手的精心准备,听课教师的认真专心,共同演绎了本次大赛的精彩。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大赛是一场现场直播,留给我们的除了惊喜还有“如果能再讲一次的”的思考,而经历过课堂的选手的教学反思也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大赛不是教学研究的终点,应是我市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起点,为此感谢各位选手的无私和苛己。

——党红英语

5月19日,我在焦作十一中参加了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所授篇目为《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现对本节课作如下反思:

一、优点

1、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篇传记很长,而且为外国传记,学生预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很煎熬,不愿投入到学习中去。基于此,我以《中国达人秀》为导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继而引导学生以人物访谈形式来解读文本,学生兴趣高涨,对文本的基本内容把握的比较到位。

2、结合课标,针对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对传主作出正确评价。学生愿意阅读文本,并不代表他们能完成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很突出,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并不好,如活动要求对文本提出一到两个和核心问题,事实上学生并不明白哪些信息最重要,筛选出来的信息不是多就是不够,整合的语言也不简洁。针对学生现状,结合课标和2011考纲要求,我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3、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学生而言,学过的知识会慢慢遗忘,而能够展示自我的课堂往往难以忘记。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各种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缺点

1、学情分析不到位。十一中的学生和我校学生不同,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但我仍然以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为准,对学生活动能力判断失误,导致课堂节奏大乱,头重脚轻,虎头蛇尾。

2、驾驭课堂能力不足。学生表现精彩,课堂时间被大量占用,我没能灵活处理,仍按照原定方案组织课堂,结果课堂目标没能完成,重点也不突出。

3、课前准备不充分。作为优质课,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各种情况都应考虑到。本节课,在主线不变的情况下,应设计好几种方案,如对活动的各种预设,若不能上多媒体课怎么办,第二个学习目标完不成怎么办,等等。总之,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4、心理素质不好,今后应多参加活动,多锻炼才能有提高。

总之,本节课教学设计非预设性强,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我──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通过尝试,真心希望可以走出一条可行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道路。

一节优质课,一次反思,让我受益颇多,这条道路,我会坚持到底!

附教学设计: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

沁阳一中朱建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体会传记的写作特点:史述与评论的紧密结合。筛选传主的重大事件与品质,并做出正确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并对传主做出正确评价。

2、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挫折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课前准备】

1、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1)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奇闻轶事。

(2)聆听名曲《致爱丽丝》《命运交响曲》等。

(3)“罗曼·罗兰”的相关资料。

2、通读课文,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找出贝多芬肖像描写部分,理解作者评述。

(2)贝多芬的家庭条件。

(3)贝多芬的教育情况。

(4)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

(5)贝多芬的作品。

(6)贝多芬的身体情况。

(7)《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

(8)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

【教法学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音频、视频、文档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学生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中国达人秀》。(视频)

“残缺也可以创造完美”是马丽翟孝伟对待不幸命运的态度,从此我们记住了这一对完美的组合。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决定了他生命的长度、高度和亮度。贝多芬更是如此,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他发出了不屈的呐喊:扼住命运的咽喉。(ppt)作者罗曼罗兰(ppt)饱含着深情和对真理的追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呢?一起走进《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ppt)。(4分钟)

二、解读文本(这篇人物传记,篇幅很长,考验我们同学能力的严峻时刻已经来临了。下面大家以组为单位,成立人物访谈栏目组,根据课本提供资料进行一次人物专访,让大家多角度了解贝多芬。)

(一)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分组讨论,设计好问题和答案。(5分钟)

(提示: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是以一定的顺序(一般是时间)介绍人物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评论人物的功绩成败。我们可以从时间入手,从事件入手,抓住主人公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经历。)

(二)人物访谈活动,多角度了解贝多芬。(每两组一个角度,设计问题,筛选信息,以记者问罗曼罗兰答的形式进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活动展示12分钟)

(三)方法小结:(根据学生提问和回答及板书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1、概括人物主要事迹。(ppt.)

2、概括人物品质特征。

3、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注意结合文本、联系现实)

4、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链接高考文档,展示模拟题及设题形式)

分析本文:(8分钟)

【记叙顺序及主要事件】(ppt)

1、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

2、贝多芬的大学、爱情生活及其创作。

3、贝多芬与歌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创作时期。

4、贝多芬最悲惨的时期及其第九交响曲等创作。

5、作者的诗意化评价。

【具体事件】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失败挫折呢?(ppt)

(1)贫穷的出生。(P69)

(2)艰苦(不幸)的童年。(P69)

(3)早年丧母。(P69)

(4)失聪的双耳。(P71,P78)

(5)破灭的爱情。(P72,P75)

(6)重病缠身的身体。(P71)

(7)无情义的侄子。(P80)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童年的不幸、双耳失聪的痛苦、失去爱情的忧伤、重病缠身肉体折腾,但是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在这悲苦的深渊里,他选择了抗争,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创作音乐。)

【具体成就】他都创作了哪些音乐呢?(ppt)

《七重奏》《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乐》

《月光曲》《英雄交响乐》《第五交响乐》

《第四交响乐》《田园交响乐》《第七交响曲》

《第八交响乐》《第九交响曲“合唱”》

在音乐里他竭力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欢乐)(播放音乐:《第九交响曲》)说出自己的感受。(展示3人,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四)、【主题挖掘、个性化解读、拓展延伸】那作者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一生的?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筛选信息,分析,写下来,展示)(8分钟)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在他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他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空中创造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为恶劣,他的作品却从不缺少对于不幸者有益的欢乐。放眼现实生活,我们身边也不乏像贝多芬一样的人,如史铁生、半丁、霍金、杨光、马利、翟孝伟等等,他们无一不是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在磨难中奋起,不屈不挠,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再回想寒窗苦读十几年所走的路,不管是在学习上、生活上或是人际交际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三、作业

抒写心灵感悟:一次用心的阅读,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升。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请大家以《贝多芬,我想对你说„„》为题,抒写出你的真实感悟。

《贝多芬》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掌握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学习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解决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我思考,我释疑”,努力体现课堂教学学学堂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人争做生活中的强者。【教学重难点】

1、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语

“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走近一位勇士、强者、一个真正的英雄贝多芬。

二、资料汇总(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26日出生在徳国的波恩一个贫民家中,父亲是位歌手,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常帮人洗衣服添补家用。四岁在父亲的地狱式的训练下学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十二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二十二岁来到维也纳学习深造,师从海顿等伟大音乐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超越了这些老师;二十六岁患耳病、四十六岁失聪;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1827年3月26日在极其痛苦中病逝于维也纳。

主要代表作有:《悲怆》钢琴奏鸣曲;《月光》钢琴奏鸣曲[1801年];《英雄》第三交响曲[1804年];《热情》钢琴奏鸣曲[1804年];《命运》第五交响曲[1805-1808年];《艾格蒙特》序曲[1810年];《欢乐颂》第九交响曲[1819-1824年]。你发现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透露出的信息吗?(贝多芬26岁[1796年]开始耳聋,然而大部分的杰出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同桌间相互合作完成字词的考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3、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提问:“客人”是这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单介绍本文的思路。【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教师指定一小组汇报,其余同学补充、评价。“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与“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的情形。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活动设计】学生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理解句子含义,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全班,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就“我心目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更深切地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

3、请学生自由质疑问难,请同学解答,或请教老师。学生针对文中贝多芬的慨叹:“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提出疑问:写贝多芬低沉的情绪,是否会削弱贝多芬的精神力量?

教师提示:这样写,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悲壮的美,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打动人心。

五、品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文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

我们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但仍对他“对面应不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贝多芬会是什么样子呢?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学生讨论明确: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上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人生的意志。

总之,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

3、教师总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以形传神,显示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气质。

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

4、教师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文中肖像描写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最好是同班同学,不必交代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描写的对象是谁。最后学生集体评议,看谁写得最传神。

六、体验反思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学生,请他们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七、课堂小结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死亡。整个世界死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还重造了那些已经死亡的世界,重造了音响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了人类。这样一种超生的创造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量可以相比。

八、布置作业

以“《音乐巨人贝多芬》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400字。

《贝多芬》教学设计 第3篇

讨论的第一个中心话题是“课文中的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导学案中分成了三个问题,也分别由三个小组进行展示:一是我眼中的贝多芬,通过对比教学法加深学生印象,并造成一个悬念,吸引学生继续阅读下文。在这一个环节学生讨论激烈,各抒所见,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二是女佣眼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不难,学生很快能找出相关语句,但是联系其背景进行说明稍有难度;不过在别的小组同学的补充下,这个问题的回答逐渐丰满起来。三是客人眼中的贝多芬,这里重点讲解外貌描写,展示的学生很快找出了相关句子,但是对于人物的描写手法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述,需要教师的点评补充。

第二个话 题“文中令 你印象深 刻的话”, 由三个小 组展示并进行质疑。学生在合作探究时会出现重复讨论,所以教师要有所敢于,最好在小组讨论时进行有目的地指导,以免造成重复劳动和小组打分时的困难。这道题的设计是本文最出彩的 地方, 对于贝多 芬一句话 的含义探 究, 每一个小组 都有不同 想法, 他们在展 示、点评、补 充时言语 激昂, 针锋相对,颇有辩论手的风范。一位学生回答完,接着第二位继续点评或者针对前面同学互相点评,在这个过程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是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收获。同时,学生思考角度有限,终究不能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也有一些句子不能理解。比如文末贝多芬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是一个透视贝多芬心灵的窗口,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似懂非懂,然而有学生提出来了,并且在小组之间引起充分的争论,有反驳才能产生真理,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在于此。

二、建议若干小组:以读为本,运用各种朗读法,欣赏品味文章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语言比较生动传神,也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不可能光靠着语言的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生多次的朗读的展示后,才能使他们自主地欣赏品味这些语言,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比如用快速阅读、默读、齐读、分角色等朗读法。学生自然会逐渐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和内涵美,逐渐培养起自己的朗读能力。

三、采用小组合作导学教学方的意义

小组合作教学法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们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体获得充分地发展,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这个案例就本着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小组讨论再展示的方式,实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目标,把课堂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得到自我解决,在展示时得到完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做到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自主地合作、探究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四、在实践中去体验文章深厚的情感

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组的讨论,使文本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本案例两个主要问题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在困境中如何爆发就生存。此时学生对贝多芬的崇敬之情绝不会只是浮于表面的,他们对“巨人”这个词会有新的体会。

《贝多芬》教学设计 第4篇

《倔强的贝多芬》学习设计解读

一、学习材料分析:

《倔强的贝多芬》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了“乐圣”贝多芬在一次演奏中因不堪贵族们的侮辱而愤然离去的故事,表现了他蔑视权贵的傲慢无礼、刚强不屈、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

全文共4节,第1节概括介绍贝多芬性格倔强,鄙视权贵的特征,第2~4节讲述了贝多芬应亲王邀请在他的庄园里演奏,因不堪贵族的侮辱而愤然离去,表现了贝多芬倔强的性格。全文描写生动,尤其对贝多芬的语言和神情的刻画可谓是淋漓尽致,充分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揭示文章主题。因此,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语言、感受贝多芬面对权贵的侮辱,体会他掷地有声的话语,进而深层次体会贝多芬不屈服权贵的倔强性格是本课的重点。同时文中对贝多芬两次反击伯爵和亲王的语言描写极富感染力,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理解他面对权贵不卑不亢、自尊自爱的品质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难点,须教者搭设支架进行引导。

二、教学设计思考:

关注表达,我们应该是用教材来教语文,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学情,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

(一)把握学情,准确定位,确立目标。

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反馈,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找词找句,勾勾画画,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在发展这些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人物语言的品析,力图在情景交融中体会文章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到贝多芬这一人物性格的倔强。

《倔强的贝多芬》一文,文中“倔强”中“倔”的读音易出现错误,需注重指导; “乐圣、伯爵、贵族”等词对多数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难度,需教师辅以介绍;“旁若无人、怒不可遏、陶醉”则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对于学生有困难之处,给予适当帮助。

对于三年级孩子而言,大多数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仍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扶助。在文章内容理解上,本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大致读懂课文的内容,但对于重点段第四自然段中隐含的因果关系学生却不容易发现,尤其是对贝多芬那富有张力的语言,感知他面对权贵不堪侮辱愤然离去所表现出的自尊、倔强的性格学生感受并不深刻,因此在教学时应为学生搭设支架,要着重指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面对伯爵的旁若无人和亲王的大声训斥时贝多芬的怒不可遏以及他极富感染力的话语,在学习中运用删减关键词、对比重点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比读感受贝多芬个性化语言所具有的表达效果,进而感知人物形象,体悟贝多芬倔强的性格,从而定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目标为核心,搭设支架,分层落实

为落实学习目标,我们把总的学习目标分成三个大的学习任务,供学生攀登,逐渐深入文本,感悟人物语言。

学习任务一:读文理文脉。中年级是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阶段,因此要注重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根据以往的课堂实践,本班孩子概括时语言比较啰嗦,更多是在说故事情节,往往抓不住关键,因此,出示“受到邀请、深情弹奏、受到侮辱、愤然离去”这样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在自由读文中,边读边想这些词能对应哪个自然段,然后借助关键词,按照自然段的顺序理成一段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在读文中帮助孩子梳理文脉,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并指导孩子加以运用。

学习任务二:简描画面,渲染情景。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听众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表现和感受,从侧面表现出“乐圣”贝多芬的高超技艺。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欣赏《月光曲》的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面,引导在语境中理解“陶醉”,进而感受“乐圣”贝多芬技艺的高超。同时,搭设支架去理解关键词、关键句,分层逐步引导学生背诵第3自然段,为下文感受伯爵的旁若无人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习任务三:针对本课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理解他面对权贵不卑不亢、自尊自爱的品质。借助任务单将学生的目光锁定在第四自然段,将本段学习目标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理关系,二是悟语言。

设立任务单一:默读第4段。

1. 用“﹏”画出贵族对贝多芬无礼和侮辱的句子,用“                  ”画出贝多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说一说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贝多芬愤然离去的原因。

因为                 ,所以                 。

学生在读读画画中,借助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初步理清了第四自然段中贝多芬受到侮辱,愤然离去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面对伯爵的旁若无人,让学生关注贝多芬的第一次语言:“我决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在此基础上对比读“我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学生通过朗读发现多了一个“决”字使语气更强烈,也更加生动地把贝多芬的倔强性格表现出来,体悟作者用词的细微所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

此外,再次聚焦贝多芬的第二次语言,设置任务单二:

1.读一读

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2.填一填

亲王,你成为亲王,( )因为你的出身(  ),而我( )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 )只有一个!

3.想一想

填上这些词在语气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读一读、填一填、想一想中感受关联词在语气表达上的作用,同时,在对比读中,感受贝多芬比亲王更可贵的品质,不断地让学生聚焦贝多芬的语言和神情,加深对贝多芬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几个任务环环相扣都指向总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搭设了攀登的扶手,在层层递进中落实本课学习目标。

三、关注表达,立足文本,顺学而导

语文课要为同化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服务,要从理解到运用,着眼于儿童语言的发展。

语言更是应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在教学中多次创设情境为发展语言搭设生长点,如在欣赏《月光曲》后引导学生简描看到的情景。在体会亲王的无礼时,让学生分角色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主办这次演奏会的亲王,面对伯爵的旁若无人,你会做些什么呢?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到贝多芬在受到亲王侮辱时怒不可遏,使学生的情感与主人公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触景生情中激发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

另外在教学中还着力于帮助学生归纳整理语言,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如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归纳总结贝多芬愤然离去的原因。都是意在为学生搭设语言支架帮助学生形成有序思考、有理表达的习惯。

学生在聚焦第四自然段,在品悟贝多芬富有张力的语言后,再适时地进行情景渲染,辅以音乐,补充贝多芬不屈服命运,与命运抗争的资料,学生会真正地理解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尤其珍贵,是值得人敬重的,也就更深刻地感受到贝多芬面对权贵侮辱时掷地有声的反击和他愤然离去的行为,自然倔强的“乐圣”贝多芬这一形象就栩栩如生,立在学生心中。

在学案设计中,深感教师在立足学生,“吃透”学生的情况下,真正从学情出发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力图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课文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学生的学而教!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第5篇

【活动与探究】

一、课外收集强者的故事,在班内组织一次以永远挺立着为题的故事会,激发同学的参与热情,启迪他们从容应对成长的烦恼或生活中的磨难,永做强者,征服命运

也可组织一次以挑战磨难、笑对人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二、1、以《音乐巨人贝多芬》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2、以我喜欢的一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及如何喜欢。

三、课外收集张海迪、史铁生、霍金等等敢于向命运宣战的勇敢者,出一期墙报,宣扬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不屈的抗争精神

四、开放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音乐──无处不在

①音乐是人类最美的声音。没有它,生活将变得平淡;正因为有音乐的存在,才使我们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②自从婴儿刚刚降临,音乐就已进入到他们的耳朵。伴随着柔美动听的《摇篮曲》,宝宝进入了甜蜜的梦乡里。而此时,大街小巷中,到处飘荡着那柔美的乐曲。

③我真正接触音乐,是在5岁学电子琴时。从那时起,音乐就在我身边旋转。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听到一些流行歌曲,它们总是那么美好。长大后,一个人常常静静地听着流行音乐,或者是交响曲,这些都会让我心情舒畅,轻松无比。在家中,也许会听到叮叮的声音,即是锅碗瓢盆交响曲,虽然它不是那么悦耳,但也是生活中的音乐。

④音乐也能陶冶情操。音乐,无论是抒情,还是热情奔放的,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启示。从《从头再来》中,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从《生命交响曲》中,我领略到生命的雄壮。正是这些音乐,时时在我们身旁,才使我们的心灵逐渐走向成熟。

⑤音乐不仅要听,更要领略它作曲的意图,表达的感情。音乐能够净化心灵。若用心去听音乐,享受到的不仅是这首曲子怎样的优美,怎样好,它使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⑥音乐──无处不在。从小到大,从早到晚,在大街小巷里,在家中,到处都能欣赏到美妙音乐,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充满幸福。

1、修改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使之成为15字以内的通顺、连贯、精练的句子。

2、在第①段后拟写一个扣题的语句,并使之与上段衔接得当。

3、指出第③段中游离文意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4、第④段写到了音乐也能陶冶情操,第⑤段写到了音乐不仅要听,更要领略它作曲的意图,表达的情感。从全文看,写这些内容是否恰当,为什么?

5、第⑥段音乐──无处不在一句中,破折号是否恰当,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有了它,生活会丰富多彩。(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

2、本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扣题;第二,与上下文衔接得当。如:可以说,在人生的旅途中,音乐无处不在。

3、在家中但也是生活中的音乐。

4、从主旨与材料的关系来回答,表述应清晰。答案略。

5、扣住破折号的用法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音乐史上永远的巨人

贝多芬,一位双耳失聪的音乐家,凭着惊人的意志,创造了音乐的奇迹,给人类留下了瑰丽无比的艺术宝库。尽管贝多芬已经去世100多年了,但至今仍被全世界的人尊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激荡着生命的轰响,充满着豪迈的气魄,真切地打动着人类的心灵。

天才少年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一个穷苦的家庭。他的父亲在波恩的宫廷里担任乐手,靠微薄的工资维持家庭生活。贝多芬从小就展露出了音乐方面的天分。每当父亲在家弹钢琴的时候,他不管在做什么,都会把正在做的事扔下跑过去看着听着。四岁的时候,他竟能把父亲弹过的曲调,照样弹奏出来。父亲感到特别惊奇,从此,便开始教贝多芬学习钢琴。但是父亲非常严格,贝多芬稍微弹错一点,就会挨一顿痛打。这时候,妈妈总是安慰他不管怎样辛苦,都要好好练习。11岁的时候,贝多芬拜音乐家尼法为师,尼法教贝多芬弹钢琴、风琴和各种作曲的基本方法。这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老师,教法非常严格,贝多芬常常累得精疲力竭,而且只要被发现一点不满意的地方,贝多芬就遭到训斥。

日子一久,贝多芬实在受不了这种严格的训练,就向妈妈表示不要跟尼法学习了。妈妈告诉他:大家都夸奖你是个天才,因为人家看你是个孩子,如果你信以为真的话,那就是你的错误了,照这样错误下去,你还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吗?每位伟大的人物,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功的。

从那以后,贝多芬更加用功地学习,并在十三岁时第一次动手作曲,创作了一篇以进行曲为主题的变奏曲。

1787年,十七岁的贝多芬被送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学习,在那里,他见到了音乐家莫扎特,并成为莫扎特的学生。但时间不久,贝多芬接到了波恩母亲病危的消息,便匆匆返回家乡。

乐坛宠儿

1792年,贝多芬再次动身到维也纳,此后,便一直生活在那里,直到去世。

到维也纳后,贝多芬被当时最著名的音乐家海顿收为学生。但海顿是一个从传统教育中培养出来的音乐家,贝多芬独创一格的天分,使他对传统音乐的形式与格调非常不满。于是,他瞒着海顿又分别和音乐家辛克、阿布雷兹日格建立了秘密的师生关系。然而时间不长,贝多芬又开始厌倦了,他对那些拘泥于陈旧形式的音乐感到不耐烦,他很想开拓一个所有的音乐家们从没有到过的新境界。

我要打破那些形式,我要去打开那扇还没有人打开过的门!贝多芬在心里呐喊。

1795年,到维也纳后的两年半,贝多芬在他向往已久的白尔格剧场演奏了所作的钢琴曲。这次的登台演奏,是成功的。观众完全被美妙的钢琴声折服了。贝多芬受到了高度的赞赏。由此,贝多芬稳固了在维也纳的地位,大家开始以音乐家的最高荣誉大师来称呼他。

作为钢琴家,贝多芬精湛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使每个人都惊叹不已;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无论在曲式、内容、节奏或其他效果上,都自成一格。所以,贝多芬的音乐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受到出版商的欢迎。

白尔格剧场演奏获得成功的第二年,贝多芬到布拉格、柏林等地进行了演出,维也纳的贝多芬的名声,很快传布开来。

18,贝多芬30岁那年的春天,他在国立宫廷剧场第一次举行独奏会,首次发表他的交响曲。这次独奏会,不论在名誉方面还是实际方面,都使贝多芬成为了第一流的音乐家。人们对贝多芬的崇拜,已经达到了极点。贝多芬成为维也纳乐坛的宠儿。

音乐巨匠

30岁的时候,贝多芬的耳朵就出现了耳聋的早期征兆,不论白天或夜晚,耳朵里老是轰隆地响个不停。贝多芬请了几个医生诊治,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连钢琴的低音也逐渐听不到了。这对于生活在音乐世界里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残酷的事。年轻的音乐家被日益加重的病情深深困扰着,沉沦在不安与恐惧中,他不能够专心一意地作曲,痛苦与疲惫使他对人生产生了悲观的情绪,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然而,遗书写好以后,在心灵的深处有一个声音响起:还有音乐在那里等待着我呢!等我到了不能写乐谱的时候,再死也不迟吧!

贝多芬从想自杀的苦痛深渊跳出来后,觉得这个世界并不真的那么讨厌。虽然他的病没有好起来,但是由于情绪的转变,他对于艺术的热情又高涨起来。

18,贝多芬又举行了一次新作发表会,演奏神剧橄榄山的基督和第一、第二交响曲、第三钢琴协奏曲。接着又参加小提琴演奏会,初次演奏他的克罗伊采尔奏鸣曲。18春天,贝多芬完成了著名的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并举行了豪华而隆重的演奏会。用贝多芬自己的话说,英雄交响曲表现的是一个英雄必然要经历的狂风大浪,是一个一度遭遇到逆境,而掉下眼泪来的英雄,又从逆境中站起身来,豪气冲天地向前奔驰的坚强意志。这不正是贝多芬本人的自我写照吗?18,贝多芬发表命运(第五)、田园(第六)两交响曲,使音乐界非常惊奇。贝多芬在诠释命运交响曲时,总是说:这是命运敲门的声音。无疑它是一个克服了人世不幸的巨人所唱出的胜利之歌,非常豪放!接下来在1811、18,贝多芬又先后完成了第七、第八交响曲;1824年,第九交响曲的发表,更是轰动了整个维也纳。

在贝多芬艺术生涯中获得最辉煌成就的这段时间,他的耳聋一直在加重。不到50岁,就完全失去了听觉。命运跟贝多芬开了最残酷的玩笑,贝多芬却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疾病的困扰,创作出了辉煌的作品。

1827年,这位虽然经历了不幸,却凭着坚强意志,不断奋斗的音乐家,最终没能战胜病痛的折磨,在维也纳与世长辞,享年57岁。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被后人称为永恒的九部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新约全书;还有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一二百部作品。贝多芬的作品中,影响最大的是交响乐,尤以第三、第五、第九交响曲最能体现他的卓越思想和艺术才华。

贝多芬以充满激情的音乐,开浪漫派音乐之先河,给后世许多音乐家以莫大的启迪。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至今仍真切地打动人类的心灵。贝多芬是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惊人的精神和意志,顽强的奋斗毅力,至今仍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

贝多芬,是创造音乐和人生奇迹的人。

(选自《中学生必知的杰出人物与故事》,20xx年版山西教育出版社)

二、重温经典

罗曼・罗兰《名人传》中有关贝多芬的片断:

1、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固然我曾发誓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提示:第一段是贝多芬写给友人阿芒达牧师的信。耳聋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不但影响工作,而且使他从此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还可能受到敌人的诋毁。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一切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

2、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提示:第二段是贝多芬在书信中写到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的情景。其中背着手和撞等十分传神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他对皇亲国戚满不在乎的态度,最集中地表现了贝多芬的叛逆性格。当然贝多芬和歌德的处境不同,对他们进行比较时要全面分析。

3、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提示:第三段是《贝多芬传》的最后一段,是这一部分的总结。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为苦难的人们而写的。他隐忍自己的痛苦,却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本质。

三、时文超市

笛声

何为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聂守信不由得听得出神了。

每天这个时候,住在隔壁的老木匠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就坐在工场的一角,用他那一双全是厚茧的粗糙的手──可又是那么灵巧的手啊──拿起笛子呜呜地吹响。

啊,笛声为什么这么优美?老师傅你为什么吹得这样动人心弦?

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不可抗拒的手,向孩子吸引。只要听见笛了清越的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作场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满脸渴慕的神气,一双聪颖的发亮的眼睛,像是要寻找什么童话中的秘密。

灰暗的尘埃浮动的小作场。孩子看见,在堆积如山的刨花、木屑和碎木料中间,淡淡的落日余辉照亮一个满头霜雪的老人,照亮他那一支因为年长日久变了色的笛子。就是这一支细细的毫不起眼的笛子,当它在老木匠手里吹奏起来的时候,忽然变成了魔笛一般,那几乎是神奇的。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啊!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歌唱的小鸟──歌唱太阳、微风和清晨──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又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成群鸟雀的啁啾声。是的,鸟儿怎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怎样歌唱。啊,要是他也能学会吹奏笛子该有多好!对,一定要学会吹笛子!

有一天,聂守信做完了当天的学校作业呆呆出神。因为没有听到老木匠的笛声,茫然若有所失。难道老师傅今天有什么重要事出门去了吗?还是自己刚才忙着做功课没有听到笛声呢?可爱的小鸟怎么今天不唱歌儿了?

孩子急急下楼,到了隔壁的工场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做一件大活,照例工作不告一段落,他是不愿中途歇下来的。老人全神贯注,仿佛在专心致志地创造一件贵重的产品,以致有人在门口带有询问的眼光定定地凝视着他,也丝毫没有觉察到。

孩子没有作声。看见老师傅忙得满头大汗,也就从旁眼快手灵地帮助做些零活,把一件件工具递给他。老木匠是个沉默的人,乍一看,甚至使人感到他是严厉的,然而在稍长时间的共同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达半个世纪的邻居之间产生了一种莫逆的友谊。

老人和孩子的友谊很快发展了。友谊的媒介是劳动和音乐。不久聂守信从老木匠那里学会了笛子的吹奏法,自己也购置了一支苏笛,不但可以跟老师傅的笛声比美,而且还学会了怎样眯起一只眼睛,谛视刚刚刨过的木条侧面垂直线是否平直。这两种本领本来是可以同时学会的!

谢谢你──第一个老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第6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还学习了“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哪位啊?(闻一多)

这些都是我国的伟人,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外国名人及至整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认识的音乐家――――贝多芬。

二、欣赏贝多芬的著名曲子《献给爱丽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学习本文。(学生互动)请学生听后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课件展示,总结学生听后的感受。

三、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贝多芬。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贝多芬的概况以及他的非凡的音乐成就。(课件展示他的作品)

四、初步了解贝多芬后,就一起走进贝多芬的生活。

(1)[课件出示课题]一起来学习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2)展示学习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让学生心中有目的的去学习这一新课。

(3)(学生互动)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分组讨论“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这一问题。(发挥合作精神,组长安排好哪位同学口述,那位同学笔记。)然后各组派个代表来回答这一问题。

(4)(展示贝多芬的肖像图)请个别同学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贝多芬。引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刻画人物形象有几种方法?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去刻画贝多芬的?

(5)(课件展示:刻画人物形象的五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或语段。

教师点名提问,学生找出来后,并让他来谈谈从这一或这些描写中可看看出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

当个别学生说出文中的外貌、语言描写等后,指名两组的学生来分角色朗读该片段,鼓励学生大胆点评。并针对学生的读和评价进行指导,要求学生读出语气和情感。然后集体来朗读这些片段,进一步体验和感悟人物的情感。

五、概括贝多芬的形象

(1)通过学习后师生一起来概括贝多芬的形象(展示课件)。师问:如果是一个常人遇到这种遭遇会怎样呢?

(2)这是我们所认识的贝多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伟人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展示罗曼罗兰的格言)

六、强人链接

让学生回忆自己看过或听说过与贝多芬有着相似的经历、相同精神的人?(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讨论,讨论后派代表来说。)老师总结并展示一些与贝多芬相似遭遇的名人。接下来结合课文听《命运交响曲》感悟其中的真谛。

七、小节: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贝多芬是个不平凡的人,生活磨难、身体上的缺陷以及他对生活不屈的抗争沉淀在他的外貌形象上,之具有一种超人的气质。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坚强面对挫折,以贝多芬为榜样。

八、作业:

读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本课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材料一:

荆楚在线消息15岁女中学生刘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经常得到老师表扬,但近来成绩却直线下降。因为考试再次考砸被老师责备了几句,竟喝下农药……

材料二:

清华大学第15食堂的张立勇师傅来自赣南山区。高二时为减轻家庭负担中断学业,外出打工。到清华大学第15食堂当了一名切菜工。97年开始自学英语。经过艰苦努力,首次考托福,得分630,被称为清华的“馒头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贝多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与贝多芬05-16

贝多芬论文08-12

感悟贝多芬作文06-11

贝多芬传作文09-09

贝多芬创作艺术歌曲06-24

《贝多芬》读后感07-30

用心品读贝多芬范文06-29

关于贝多芬的作文素材06-11

关于贝多芬的名言警句07-15

贝多芬传观后感07-22

上一篇:年终销售工作心得感悟下一篇:我有一个想法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