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

2024-07-15

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精选8篇)

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 第1篇

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学会利用知识迁移学习问题的能力。

3、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解决思路。教学难点:

“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解决思路。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

1、同学们,我们最近在研究什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百分数应用。

2、出示几组练习题,口答提问相关知识。

5的2/5是()5的40%是()5是8的()% 8是5的()%

8比5多()% 5比8少()%

甲数是5,乙数比甲多3/5,乙数是()。甲数是5,乙数比甲少3/5,乙数是()。

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关键是什么?

二、新授知识

1、出示情境图文,学生读题理解意思。

【情境】从1997年至今,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提速。有一列火车,原来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找题目中的单位一

3、你是如何寻找单位一的?有什么理解呢?

4、借助画线段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5、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学生借助线段图讲解图意。

6、学生说出两种思路:

1、先求提速是多少千米,再加上原来的速度就是现在的速度。

2、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再求百分比的对应量。

7、学生多说思路,帮助学生理解。

8、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结合图讲解算式意义。多说,说好。教师引导。

9、结合课件,学生说解题过程。

二、加深巩固

1、出示情境图文:

六年级学生去植树,男生植树320棵,女生比男生少植20%,女生植了多少棵?

2、学生独立完成,讲解解题思路和算式。

三、总结

比较两个情景,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总结。• 百分数的应用(二)学的什么? “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

“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看书质疑。

四、分层练习

1、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上学期末跳远测验有80%的同学及格。及格的同学有多少人?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上学期末跳远测验有80%的同学及格。不及格的同学有多少人? 对比练习,学生讲解思路方法。

2、游乐场的门票原来每张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张门票能省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讲解。

3、()比5多60%()比8少60% 提炼此类解题思维和算式。

4、一种商品100元,先提价10%,再降价10%.现在多少钱? 一种商品100元,先降价10%,再提价10%.现在多少钱? 探究问题,得到提升。两个现价为什么不一样呢?

一种商品先提价10%,再降价10%.现在降价百分之几? 一种商品先降价10%,再提价10%.现在降价百分之几? 探究利用分率解决一些问题的策略。

五、板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生画线段图

学生做两种解题算式

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 第2篇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找准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回顾 1.回顾

(一)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是:百分数的应用

(二)。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师:这是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类型题。六年二班有女生25人,男生20人。(注意只列式,不解答。)

问题(1)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这句话里的单位“1”是?(指名学生回答。)

2.回顾

(二)师:上节课的知识,同学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看回顾二,抢答题。注意听抢答规则,当老师读完题后,会的同学,直接站起来回答就可以。1、100的十分之一是(10)。

2、比100多十分之一的数是(110)。

3、比100少十分之一的数是(90)。4、40%化成分数是(2/5),化成小数后是(0.4)。师:咱们同学非常棒!答得又快又准!

师:这几道题都是有关分数的问题。实际上,百分数和分数有着相同(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分数知识进行类比,解决本节课百分数的应用问题。)之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将知识学活,达到活学活用,触类旁通。

(二)引入

师:我们的复习就到这,下面让我们进入主题吧。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二)。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与信息,学生获取信息。

师:看这列火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问题:从1997年至今,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提速。有一列火车,原来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师:读得既洪亮又流利。

2、引导学生明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问题。师:这道题,我们要求的数量是什么? 生: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句是什么? 生: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师: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是。

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我们要重点分析几个关键词。“原来”“比”“增加”“40%”)

指名学生回答。(1个)

【火车现在行驶的速度比原来(每时80千米)提高了(多行了),提高了(多行了)80千米的40%。或者说,现在火车每时行驶的距离比原来每时80千米,多行了80千米的40%。或者说现在火车每时比原来(80千米)多行的千米数是原来(80千米)的40%。】

师:他的回答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词有哪些?能给大家分析一下吗?

①“原来”指的是什么?(原来火车行驶的速度,即每时80千米。)②你是如何理解“比”的。找到“比”了,你就能知道单位“1”是?(是“比”后面的量。就是原来火车行驶的速度,每时80千米。)

③“增加了40%”——估算意识的培养。“增加”一词告诉我们什么?

【估算意识的培养:当我们计算出现在的火车速度后,这个数值一定会怎么样?一定会大于80。如果你的结果小于80,很明显你一定计算错了。这实际上是根据题目的实际意义进行的估算。】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你对这句话“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的理解? 指名生说。

3、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解答问题。

下面我们再借助线段图,理解刚才我们的分析过程。我们一起画,好不好?你们说,我来画。(借助线段图分析的时候,可以通过线段图估算出结果一定比80大。)

师:画线段图的时候,应该先画哪个量呢?

生:单位“1”,即原来火车行驶的速度。(原来火车行驶的速度,他在这道题中是什么呢?单位“1”。画这类线段图的时候,我们要先画单位“1”,之后才能画以单位“1”为标准的其他的量。)

师:然后画什么?

生:画现在火车行驶的速度。

师:画多长呢?是比这个长一些,还是短一些呢? 生:长一些。

师:为什么会长一些?

生:因为火车现在行驶的速度比原来快了。所以,要用更长一点的线段表示现在的火车的速度。

师:你们看,老师画的对吗?

师:你知道老师将增加的量画这么长的依据吗?

请学生分析。如果准确地画这个线段图。需要将40%化成分数2/5。增加的量是原来80的2/5。因此表示现在的火车行驶速度的这条线段就要比原来多出2份。

这段就是我们要求的火车现在行驶的速度。(用鼠标指出线段。)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自己思,如果有问题,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解题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巡视。之后,找一名同学说第一种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生说算式。方法A: 分步:80×40%=32(千米)

80+32=112(千米)

综合算式:80+80×40%=80+32=112(千米)(同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说的方法。)

师:请你给大家分析一下你的解题思路,好吗?你是怎么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比原来增加多少千米?所得结果再加上原来的量。师:112比80大,没问题。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再请另一名同学到黑板板演第二种解题方法。生板演:

方法B:

80×(1+40%)= 80×1.4 = 112(千米)

师:(学生板演后)请你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所得结果再乘以单位“1”的量。师:同学们注意倾听,看看你和他的想法一样吗? 生:一样。

师:好,非常勇敢的同学,谢谢你的精彩解说,请回。大家达成了共识,说明大家都能理解这种解题方法。师:你们是如何想到这种解题方法的?

生:根据上学期学习分数知识的时候,就有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类型题。或者,根据本题的实际意义进行分析理解。或者,根据第一题的综合算式有所启发。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的逆运算,就可以得到第二种方法。实际上,这两种方法也是相通的。

师:知识都是前后有联系的,你们将知识学活了,思路开阔,值得表扬。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那老师想问你们几个问题?(1)这里的32在线段图中指的是哪部分呢?浅色部分。

(2)140%又是哪部分所对应的百分率呢?现在速度所对应的百分率。(3)为什么要用80乘以140%?为什么用80乘以40%?为什么不除? 这里的单位“1”,或者说标准量是80。40%是80的40%,140%也是以80为单位“1”而言的。我们都知道: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

方法C:80÷100×40%=32(千米)方法D:80÷5×4=32(千米)80+32=112(千米)80+32=112(千米)方法E:方程。

答: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驶112千米。

师:好,现在同学们对这类问题,明确了吗? 生:明确了。

4、即时练习

师:我们来做个练习。

六年级学生去植树,男生植树320棵,女生比男生少植20%,女生植树多少棵?

师:这道题中的单位“1”是? 生:男生植树的棵树。

师:谁能告诉我,我们最后算出的结果应该在哪个范围内呢? 生:小于320。师:为什么?

生:因为“女生比男生少植20%。” 师:所以,结果一定是小于320的。

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如果你对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晰,可以画线段图帮助你分析。如果还是有困难,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下面巡视指导,选请2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并说一说解题过程。320-320×20% =320-64 =256(棵)答:女生植树256棵

三、巩固练习

师:这样的类型题,你们学会了吗?真的学会了? 生:学会了。

师:考验你们的时刻到了。我们一起到智慧岛看一看。这里有三种题型。我们先看第一种:数学诊所。

现在请你来做一次小医生,帮这几道题诊断一下,看他们出了什么问题?

1、数学诊所

①一个足球运动员,经训练速度提高了2%米。()②甲数比乙数多10%,乙数就比甲数少10%。()

③篮球比足球多20%,篮球数量是足球数量的120%。()

2、实际应用

下面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农学家,他就是——袁隆平。(1)①了解袁隆平

谁来给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②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张大伯家的农田在改种杂家水稻后的增加情况。(指名同学读题。)

张大伯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普通水稻,产量是1200千克。今年改种杂交水稻后,产量比去年增产两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

这道题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几成(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两成是十分之二,也就是20%。】

320×(1-20%)=320×80% =256(棵)7

师:下面请你们帮张大伯算一算,今年他家农田的产量是多少千克?(1)1200×20%+1200 =240+1200 =1440(千克)

(2)1200×(1+ 20%)= 1200×1.2 = 1440(千克)

答:今年的产量是多少1440千克。

师:今年张大伯家的农田种杂交水稻后产量比去年多了多少千克? 生:240千克。

师:240千克,就是480斤,真多啊。袁隆厉害不!生:厉害!

师:吃的问题我们解决了,还有一道用的问题,等着我们呢?

3、新学期开始了,你需要准备下面的学习用品各一件。这些学习用品都按九折出售,共要付多少钱?

请你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3、选择

(1)比2.5少20%的数是(2)。

(2)游乐场的门票原来每张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这时购买一张门票能省()元。

(3)10增加10%后,再减少10%,结果是()。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学会了百分数的哪种类型题?

(学会了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求这个数”的类型题。)

你认为解决这类问题应该注意的地方是什么?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 第3篇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与同伴交流关于分数教学相关问题的过程。

2.明确如何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再认识的教学。

二、活动时间

建议60分钟。教研组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 调整活动的时间。

三、活动前准备

请每一位教师独立解决以下问题, 并准备交流。

1.查阅《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2.一般教材都按照《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要求, 分两个学段编排分数意义的教学, 即分成“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学段) 与“分数的再认识”或称“分数的意义” (第二学段) 进行教学。想一想, 写一写, “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初步”是什么意思?“初步”是通过哪几个方面的要求来体现的?以下哪几个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初步”, 哪几个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再认识”?

(1) 单位“1”只有一个物体组成;

(2) 认识的分数都是真分数, 且不出现真分数的概念;

(3) 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 不出现分数的定义;

(5) 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

(6) 明确分数的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7) 认识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单位“1”;

(8) 认识的分数的分母都比较小, 一般都不超过10;

(9) 认识分数单位, 要求学生能够说出一个分数由多少个分数单位组成。

3.一般的教材都在三年级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想一想, 写一写,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学生原有的哪些知识与技能将比较直接的与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

4.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时, 你认为哪一个分数可以作为学生认识的第一个分数?简要阐述你的理由。可以通过不同版本的教材或者不同的教学设计来了解。

5.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一般会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始分数的学习, 以下是三套教材创设的情境, 请你看一看这三个不同的情境, 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个情境?理由是什么?

(1) 人教版教材在引入第一个分数时, 创设了以下分月饼的情境:

(2) 浙教版教材让学生认识第一个分数时, 创设了果园的情境, 进而要求说说“一半”的意思, “一半”用什么数表示。再出现

(3) 苏教版教材创设了两人分食品的情境:

6.下面有关“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两个不同教学设计, 请你读一读这两个设计的主要教学过程, 想一想, 写一写, 这两个不同的设计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个教学设计?为什么?

[教学设计甲]

(一) 从自然数过渡到分数, 引出课题

教学开始, 教师手里拿着两个大小有明显差异的苹果, 问学生两个苹果用什么数表示;学生回答后, 教师把其中的一个苹果分给前排的两个同学, 手里还有一个苹果, 继续让学生用数表示;教师把手上的这个苹果又分给另外两个学生, 手里已没有苹果, 这时再让学生用数表示。教师指着有一个苹果的那两个学生说, 如果这两个同学都想吃这个苹果, 那么怎样分比较合理?进而复习平均分, 教师把两个苹果都对中切开, 使每一个苹果都变成两块半个苹果后, 让学生用数表示。引出分数, 提示课题。

(二) 着力弄清的意义, 为迁移做准备

1. 结合图形初步理解的含义。

结合下图, 使学生理解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都可用表示, 逐步使学生感到只要是“半个”都可用表示, 让学生举例说明。

(1) 引导学生掌握的读法, 并理解“2” (分母) 与“1” (分子) 的含义;

(2) 引导学生理解的含义, 逐步使学生懂得是一个数, 它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 表示这样1份的数。

2. 结合具体实物, 揭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手里拿着两块半个苹果 (因为原来两个苹果有明显大小, 所以这里的两块半个也有明显大小) , 问学生它们都用表示, 为什么有大小?让学生根据原来苹果的大小推断半个苹果的大小。再让学生反过来思考, 教师问学生:如果小明和小红都从自己家里拿来半个西瓜, 拿到教室后大家发现, 小红的半个比小明的大, 想一想, 原来的西瓜谁的大?让学生根据一个物体二分之一的大小来推断原来物体的大小。

(三) 认识其他分数,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 听写

2. 先想一想的含义, 再四人小组交流与讨论。

3. 动手折纸, 并用阴影表示出纸的

4. 从四分之一逐步推广到四分之几,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

(四) 课堂练习

分别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

上面的这些题目, 一个一个地出现, 先出现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个题, 即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只有一格是阴影的这个图形。然后依次向下出现, 直到出现最下面的一道题。填写分数后, 让学生从上往下, 看一看有什么规律。再从下往上看, 有什么规律, 并出现最上面这一题, 再让学生填写相应的分数。

(五) 反例巩固, 归纳解题的思维过程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都用表示对不对, 为什么?

学生先讨论, 再师生一起共同归纳:第 (1) 题不等分;第 (2) 题不是4等分 (分母错) ;第 (3) 题阴影部分不是1份 (分子错) 。师生一起归纳出解这类题的思维过程: (1) 要等份; (2) 共分几份; (3) 表示几份。

(六) 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懂得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习分数的?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设计乙]

(一) 课前谈话, 回顾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进学校以来学习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方法。

(二) 利用运算的封闭性引入并研究的含义

1. 利用四则计算的封闭性, 引发认知矛盾与冲突。

出问题:1×2和2×1这两个算式都是用1和2组成的乘法算式。请你用1和2这两个数, 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 并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解决后反馈:

加法:1+2=3, 2+1=3。

减法:2-1=1。

乘法:2×1=2, 1×2=2。

除法:2÷1=2。

师:在这四种运算中, 留下两个地方不太“舒服”。一个是1-2=?我们没有很好的研究。还有就是1÷2=?这个算式对我们来说有点陌生。今天我们不研究1-2=?要研究1÷2=?

2. 用除法意义迁移, 引出分数。

根据除法的意义, 安静地想一想:1÷2=?是什么意思?

师出示课件:被除数÷除数=商, 让学生集体读一遍。

接着出算式:4÷2=2和2÷2=1, 说一说它们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等分除与包含除两种含义。

引导学生用等分与包含的角度说出1÷2=?这个算式, 它表示的含义。进而规定:

被除数÷除数=商

教学读法与写法。

(三) 动手折纸,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师拿出一张白纸, 折出, 在每一份上写出。摸一下其中一块的大小。

教师连续出下面的问题:1÷4=?

(1) 想一想:商是多少?

(2) 动手折纸, 并在每一份上写上分数。

(3) 摸一摸, 每一份的大小。

学生完成后, 继续做1÷8=?和1÷16=?

(四)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出示:

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并与左边的算式对照, 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 运用图形直观的方法, 进行分数加法、分数减法、分数乘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运算, 初步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

1.师生对话, 利用图形的直观性, 进行分数的运算。

出示上图, 并要求回答问题:在上面的图中, 实质上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分数, 一个是1, 另一个是你看谁大?

学生回答:师:如果去摸一下的话, 那块大, 那块小。你看, 几个加起来就是呢?

根据回答出示:也可以写成

观察图形, 想一想:

2.学生独立思考, 利用图形的直观性, 进行分数的运算。

学生独立练习:根据下图, 比较分数的大小, 并用分数写出一些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算式。

(六) 回顾与总结 (略)

上面的两个教学设计中, 哪些环节你觉得比较好?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去上这节课, 你会怎样设计, 请写出你的主要教学过程 (或课堂教学结构) 。

7. 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乙中,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图写分数算式时, 你觉得学生可能会写出哪一些算式?下面是一个学生写出的算式, 请你分析这个学生能够写出这些算式的原因?

8. 在“分数再认识”的教学中, “‘单位1’也可以由多个物体组成”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想一想, 写一写, 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学生正确理解“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单位1’”的概念?下面是两种方法, 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1”?为什么?

(1) 从“单位1”是由一个图形组成过渡到由多个图形组成。

从左往右依次出现下面的图, 让学生写出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说一说, 每个图中的“整体”“单位1”指的是什么, 各图表示的“单位1”有什么异同点。

(2)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引导出“单位1”可以由多个物体组成。

在学生的生活中, 存在着许多由若干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大家来说“多”和“1”或者“1”和“多”。让学生说一说类似于下面的一些语言:4个人组成1个小组;40个人组成1个班级;48个班级组成1个学校……1箱苹果有30个;1盒杯子是9只;1套家具有12件……这样1个小组、1个班级、1个学校、1箱苹果、1盒杯子、1套家具……对于每一个整体, 我们都可以称它们是一个整体1, 称它们是单位1。

四、活动过程

交流与讨论上面的8个大问题。过程与上一期中的方案一类似。

五、活动设计说明

分数概念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进行分数概念 (意义) 的教学, 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十分清楚什么叫分数。本刊第9期方案一主要侧重于教师自身数学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也就是侧重于数学本体性知识的学习与研究。而方案二主要侧重于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再认识的教学研究。通过方案二的活动教师应该清楚: (1) 课程标准对分数的认识提出了什么要求; (2) 一般教材分两段进行分数教学, 各段的重点是什么; (3) 对如何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再认识”的教学有了设计思路。总体上说, 通过两个活动既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 又要使分数意义教学设计的能力有所提高。

(以上活动方案中问题的相应参考答案略)

【相关链接】

1.《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2.翟连林等.小学数学疑难回答.地质出版社, 1981.

3.朱乐平.“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案例的比较研究 (上) (下) .小学教学设计, 2006 (11) 、 (12) .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2].翟连林等.小学数学疑难回答.地质出版社, 1981.

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分数 初步认识 几分之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77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P64~65。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分一分、涂一涂中,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学生体会分数与分的过程之间的联系,感知分母和分子的含义,能够明确一份和几个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学生经历运用分数来描述某些事物的过程,初步感知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并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能从份数的角度来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分享活动,引出分数

师:大家都知道小猴非常喜欢吃桃子,猴妈妈摘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两只小猴看到了口水直流。想一想,把1个桃分给2只小猴,怎么分才公平呢?对,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这样平均分,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猴哥哥分得这个桃的——(二分之一)。猴弟弟也分得这个桃的——(二分之一)。每只小猴都分得这个桃的二分之一。想一想,分母2在这里表示什么?那分子1呢?

二、自主选择,理解分数

1.让学生认识一盘桃子的二分之一

师:刚才,两只小猴分着吃完了一个桃,还觉得不过瘾。于是,猴妈妈又带回来一些桃,准备选其中几个桃装在盘子里,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如果你是猴妈妈,你想选几个?

生:4个、6个、8个。

师:我们先选6个来装一盘。(贴桃)把这6个桃看做一个整体,接着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2份,因为要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1份)那这一份就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那这一份呢?(指另一份)对,也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每一份都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把6个桃看做一个整体,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二分之一。除了选6个桃来分,还可以选几个桃来平均分成2份?请大家选一选、贴一贴、再分一分。

师:如果猴妈妈把这12个桃全部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它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如果桃的个数再多些,现在有几个?(16个)也是这样平均分,每只小猴分得它的多少?仔细看,桃的个数不断在变,为什么每只小猴总分得这盘桃的二分之一呢?

师:是不是不管有多少个桃,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让学生认识一盘桃的三分之一、几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把12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如果把12个桃平均分成3份呢?每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三分之一)你是怎样分的?都是12个桃,为什么表示每份的分数却不同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12个桃除了平均分成2份、3份,还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拿出活动单来分一分、填一填吧!

师:刚才把12个桃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每份的个数却越来越——(少)。这里每份是——(6个)。这里呢?(4个)不管每份是几个,都表示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师:以前,我们通过分一个物体来认识了分数。(出示一个桃)今天我们是通过分一个整体继续研究了分数。其实,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很多,我们再到“慧宝夺星乐园”去转转,继续寻找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三、练习理解,内化新知

1.★俱乐部

师:瞧,这有一盒男孩喜欢的玩具球,这个梨球是这盒球的几分之几?这个呢?看来,每个球都是这盒球的——(六分之一)。看,这还有女孩喜欢的玩具蘑菇,每个蘑菇是这一盒的几分之几?下面请同学们直接口答涂色部分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现在老师把3朵花看做一个整体,你能表示出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吗?你打算怎么做?(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看来,每一份都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这样的问题,你也能解决吗?请拿出练习纸,用彩笔涂一涂。

2.★★俱乐部

师:请从袋子里取出18根小棒,摆成一排。你能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请两人为一个小组,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操作,比比哪组的动作又快又准确!

师:现在增加难度,再增加2根,一共有20根小棒,你能根据老师的口令用手势来表示取的根数吗?请表示20根的二分之一,开始!是10根吗?(五分之一、四分之一、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

3.★★★俱乐部

师:下面我们走进三星俱乐部,里面的问题可不简单。有A和B两题,你可以选做其中一题。

A题:一堆铅笔有9支,先取出它的三分之一,应该取( )支;再取剩下的三分之一,应该是( )支。

师:现在我们来回顾刚才取铅笔的过程。都是取三分之一,第一次取出3支,而第二次就取出了2支,这是为什么?原来总数有几支?(9支)现在是——(6支)。一个整体变了,它的三分之一所表示的支数也就跟着变了。(PPT展示两次情况)

B题:将一段木头锯成相等的7段,每锯一次的时间相同。每段是这根木头的几分之一?锯一次的时间占总时间的几分之一?

师:锯一次的时间为什么占总时间的六分之一呢?

四、回顾总结,交流拓展

师:生活中也有分数,比如老师现在取出了3块巧克力,正好是这袋巧克力的五分之一,你知道这袋子里有多少块巧克力吗?换一袋,现在取出了4块,正好是这袋巧克力的六分之一。瞧,生活中也有分数,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就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

《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反思 第5篇

一、读、写、说贯穿全课

1、读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读题习惯和审题习惯

读题时,不仅要读题干,还要认真读题的要求。如这节课的回顾旧知环节,第一个复习题的要求是只列式不计算,但从课堂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仍有少数学生进行了计算。从中说明,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每天坚持,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好习惯。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审题,不是多读几遍题,就能解决问题,需要我们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就是提供给学生审题方法的指导:

(1)从读题中知道所求问题是什么

(2)哪句话是理解题意的.关键句,从关键句中知道整体“1”是谁,50%的意义是什么,高速列车是原来列车速度的()%

(3)画图找等量关系。学生有了方法指导,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渐就有了审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说中明晰思路

在展示交流时,学生很顺利地写出了两种等量关系及解答方法。但用语言介绍时,只是写啥说啥,不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做。这时,我提出问题,“你的等量关系是怎样找出的?”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知识的来龙去脉。

3、写中提升思维

学生通过表达,把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有条理的写出来,并通过写出来,可以发现其还存在哪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然后再完善,让思维得到再次升华。

二、整体把握教材,给学生一个知识网络

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是一脉相承,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前者是百分数,后者是分数,但它们都是表达两个数间的关系,算理是一样的。因些教学设计中,我从分数应用题导入,由分数应用题过渡到百分数题,让学生第一次感知到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联系,然后在自学提纲中设置问题“修改前的分数应用题与修改后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在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中再次建立它们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

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 第6篇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6页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及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及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1/5 2.翻到课本90页,请同学回答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3.根据这些话,让同学们提出问题。并板书出来。

原计划是实际造林的几分之几? 实际造粒是原计划的几分之几? 原计划比实际造林多几分之几? 实际造粒比原计划少几分之几? 原计划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实际造粒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订正时教师板书下面的线段图和算式:

14÷12=116.7%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要求学生分析出从问题“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可以看出是求实际造林数与计划造林数的比,要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2公顷)作为单位“1”,求14是12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提问:从题目看,原计划造林多还是实际造林多?如果把这道题的问题改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教师将复习题问题改变后成为例3.

二、新课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1)指名学生读题.

(2)提问:例3的问题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你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句话?

(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上的线段图说明,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3)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完成下面线段图.

(4)启发学生想,“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 2.讨论算法并列出算式.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14-12)÷12 让学生计算出结果,教师板书并写出答案. 3.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把原计划造林看作百分之百,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两个百分数之差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14÷12×100%-100% 4.将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1)提问:从问题看,哪两个量在比较?把谁看作单位“1”?解答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和实际造林数比较,要以实际造林作为单位“1”.必须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才能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的百分之几.)(2)学生列式,教师板书:(14-12)÷14 如果有学生列出14÷14-12÷14也是允许的.(3)观察比较:

将例3的第一种列式及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列式进行比较.不同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题中和谁比的标准不同,单位“1”就会发生变化.解答这种题时,仍然要注意找准单位“1”. 5.引导学生观察例3的问题及变化后的问题,提问:“谁能概括说明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新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1.提问: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解答此类应用题必须注意什么?(找准单位“1”.)2.独立解答第30页“做一做”的题目.

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先求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的吨数,再求节约的吨数占九月份的百分之几.九月份用水吨数为单位“1”,作除数.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800-700)÷800.

教师提出,如果求九月份用水比十月份多百分之几,该怎样列式?学生列式,教师板书:(800-700)÷700.然后教师再次强调问题不同,单位“1”有所变化,必须要仔细审题,弄清数量关系.

四、课堂练习

1.学生做练习三十的第1题.集体订正时要提问算法.

2.学生在书上做练习三十的第3题,要求先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将结果填在表中.教师要注意行间巡视,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今天所学的解题方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拓展

给同学们传授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的知识。1.末尾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

十位数×(十位数+1)×100+25 2.延展至:头同尾合十:

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 第7篇

(二)教学设计 山丹县霍城中心小学:王克瑞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关 锋芒毕露(复习)

1.说出200×50%表示的意义。

(1)求200的50%是多少?(2)一个数乘以百分数都表示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2.求50的10%是多少?

(1)50×10%=5(2)第一题是根据算式说出它的意义,第二题是根据意义列出算式。3.甲数是60,它的20%是多少?

(1)60×20%=12(2)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找准百分数相对应的数量。

4.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汽车的20%,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0×20%=12(千米)(2)这道题的思路与第三题相同,只不过第四题是一个数乘以百分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应用。

5.原来列车每小时行驶180千米,现在高速列车比原来的列车每小时多行驶90千米,现在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180+90=270(千米)

180千米

(2)原来现在 90千米

?千米

6.原来列车每小时行驶180千米,现在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原来列车的150%,现在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180+90=270(千米)(2)180千米

原来现在150% ?千米

(3)现在列车时速是原来列车的150%,也就是求180的150%是多少。

7.列车原来每小时行驶180千米,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列车提高了50%,现在列车比原来列车每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1)180×50%=90(千米)

180千米

(2)

原来现在?千米

提高50%

(3)现在列车时速比原来提高50%,就是提高了列车原来时速的50%,也就是180×50%=90(千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准50%相对应的数量,也就是要弄明白提高了谁的50%

第二关 挑战自我(新授)

8.列车原来每小时行驶180千米,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列车提高了50%,现在列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80千米

(2)原来现在?千米

(1)180+180×50% =180+90 =270(千米)

思路:先求现在列车比原来提高了多少千米(2)180×(1+50%)=180×150% =270(千米)

思路:先求现在列车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1.解决这类问题先画线段图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然后列式解答。列式时可以先求后量比前量增加的数量,也可以先求后量是前量的百分之几。

2.(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通过画线段图列式解决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

第三关 超越自我(检测)

1.春雷小学去年毕业的学生有160人,今年毕业的学生比去年毕业的学生增加15%,今年毕业的学生有多少人?

2.公园里原来有路灯40盏,如果把路灯的数量增加37.5%,公园里将会有多少盏路灯?

百分数应用二教学设计 第8篇

一、利率问题

利率是教学百分数时最常见的一种问题,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涉及存贷问题, 虽然我们每次交易后都会得到一张清单, 但是你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吗?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还小, 感觉存贷问题与自己的关系不是很大, 但是每个家庭的实际生活与存贷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引导学生掌握这一方面的计算技巧, 能让家长感受到我们教育的实用性, 也为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这个问题, 我让学生回家的时候询问一下家长, 家里有多少存款, 有房贷或车贷吗?怎么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出示了以刘明同学为例的问题:刘明的爸爸在2013年3月1号存入银行10000元 (整存整取) , 当时的年利率是3%, 那么一年后到期能支取多少钱?学生根据利率先算出利息, 再加上本金, 很容易就算出了到期的本息和。我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延伸:如果刘明的爸爸忘了到期时间, 到了2014年5月1号才去支取, 那么能支取多少钱? (到期后的按活期0.35%计算) 这时有的学生就有些迷惘, 到期后的这一部分怎么算?有的是以原来的10000元为本金, 计算出15个月的本息和, 也有的是以到期时的本息和为本金, 再加上了两个月的活期。这时小组讨论得热火朝天, 各执一词。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探讨定期与活期的区别, 及到期后本金转存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了需先算出一年的本息和, 再在本息和的基础上按活期加上2个月的利息。通过此例学生对于利率问题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在给出一张存款结账单后可以很快地计算出正误。同时我还让学生尝试贷款的计算和零存整取等各方面的计算, 完善学生对利率问题的认知。

二、增 (减) 率问题

变化是随时发生的, 增减无处不在, 增减率问题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百分数的一个常见问题。增减率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 广泛出现在电视新闻和生活常识中, 如企业利润率同比增长20%, 环境污染同比下降10%, 粮食亩产量增长15%, 病虫害率下降5%, 这些无不体现出百分数在增减率方面的应用。但是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明白的一点就是谁是“1”, 这是把握住增减率问题的关键。

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某一企业2011年的产值是50万元, 2012年同比增长20%, 那么2012年的总产值是多少万元?学生有的列式为50+50×20%, 也有的列成 (1+20%) ×50, 我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做法后, 强调用“1”表示基数是我们以后最常用到的, 尤其是在百分数的计算时, 让学生能把握好这一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如果2012年产值是50万元, 同比增长20%, 那么2011年的产值是多少?学生尝试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2011年产值是x万元, 列方程得 (1+20%) x=50, 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也有的学生对于以谁为基数把握不清, 出现列式的混乱。对此我强调, “基数”就是在谁的基础上增长或减少的这个数, 而不是增长或减少之后的那个数, 学生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三、打折问题

在每一个节假日, 各个超市都会贴出打折的海报。其实打折就是对于百分数的又一应用, 打八折即为按原价的80%, 对于不同商家的促销, 我们要看清原价, 根据折率计算出实际价, 这样才能在购买相同商品时找出更省钱的方法。正所谓货比三家, 在面临打折时, 我们也要价比三家。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 我给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李红到超市买文具, 华诚超市海报上写着, 钢笔原价15元, 打6折;作业本原价1元, 打5折。李红又到了苏果超市看相同的商品, 看到海报上写道:钢笔原价15元, 打5折;作业本原价1元, 打6折。问:李红打算买2支钢笔和10本作业本在哪家超市更省钱?学生通过计算现价和购买的数量很快就比较得出了结果, 轻松地完成了解题。

上一篇:教学实习工作笔记下一篇:《满分作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