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课程总结

2024-06-01

经济学说史课程总结(精选6篇)

经济学说史课程总结 第1篇

经济学说史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

雅典富人家庭;古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主张拥护斯巴达贵族寡头政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经济论》:

1最早使用“经济”,原意为“家庭管理”。2财富与使用价值:“财产管理是一门学问的名称;这种学问好像是人们能够用以增加财产的;财产似乎就等于一个人的所有物;我们还说财产是对于维持生活有用的东西,也弄清有用的东西乃是所有那些我们懂得怎样使用的东西。” 3分工:“我们认为我们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科学;我同意我们的国家厌弃那些所谓粗俗的技艺”; 4农业:“靠农业谋生乃是最光荣、最好和最愉快的事情”;“农业是一种非常高雅可爱的技艺”;会管理庄园的主人“身上有一点儿国王般的味道”。5家政管理:妻子、管家、农业技艺流程

《雅典的收入——增加雅典国家收入的方法》讨论国家财政问题: 1国家收入来源于:“第一,(土地本身的)自然惠赐再加上:第二,对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予以照顾;”给予侨居者某些国民待遇以增强其对雅典的归属感。2“授予商人特权,以及增加贸易可能得到的利益”。

3“如果他们拥有的白银太多,他们就把它储藏起来,他们喜欢储藏白银不亚于他们喜欢使用白银。当社会繁荣时,白银的用途是很大的。” 4必须和平才能保持和增加收入。5祈求神助和神的保护。《居鲁士的教育》

对农业和分工有更详细和精辟的解释.小结

色诺芬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思想在当时是与奴隶制社会自然经济的客观条件及奴隶制国家的自由平民崇尚武功,保卫祖国的要求相联系的。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曾创办“阿卡德弥亚”哲学学园。政治主张拥护贵族专政,反对雅典民主制。《理想国》

1背景:财富和贫困;被分为两个部分,它们之间严重对立。

2理想国设计: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以上阶层为自由民或公民)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观点

1以分工为理论基础:没有人能够自给自足,但却有很多欲求;一个人只干那一项适合自己的性格的行当,2分工的天然性: 3正义原则:“当国内的三个阶层,各尽其职的时候,那个国家就是符合正义的。” 4奴隶主的共产主义:“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他们谁都不许拥有自己的财产。只从公民那里拿到刚够他一年花销的报酬。”

5财产和家庭的共有使他们更像真正的保护者,会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6原则中两性中最优秀者应尽可能多的结合,反之亦反;群体要保持一流状态。7这些属性一般来说又将遗传给子孙后代。他们所要小心捍卫的就是种族的纯正。8货币:为交换服务,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出生于希腊殖民地色雷斯,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逍遥学派创始人;创立逍遥学派,古希腊集大成的思想家。《政治论》: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1.城邦的产生与性质 1共同体 2家庭:“必定存在着这样的结合体,他们一旦相互分离便不可能存在。”“家庭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3村落:“村落最自然的形式是由家庭繁衍而来。”“当多个家庭为着比生活必需品更多的东西而联合起来时村落便产生了。” 4城邦:“当多个村落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以及为了生活得更美好结合成一个完全的共同体,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于自足时,城邦就产生了。”“城邦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终极因和目的是至善,自足便是目的和至善。” 5人与城邦:“不能在社会中生存的东西或因为自足而无此需要的东西,就不是城邦的一个部分,它要么是只禽兽,要么是个神,人类天生就注入了社会本能,最先缔造城邦的人乃是给人们最大恩泽的人。”

2.家庭管理的主奴关系 1家庭与城邦

2家庭管理的要务:家庭中最首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是主奴、夫妻和父子。还有一种要素,即所谓的致富术。

3奴隶及其本性

4自然统治与被统治:统治与被统治不仅必需而且有益。一部分人天生就注定治于人,一部分人则注定治人。

5奴隶制度的自然性 3.家庭管理与致富术 1自然的谋生手段 2获取的技术 3货币与商业

4商业的自然属性 5两种致富术 致富术总结:“两种致富方法,一种为家务管理的一个部分,另一种是零售贸易;前者是必须的、体面的,而后者的不自然以及从他人取利的方式应受到指责。最可恶的是高利贷,它是用金钱本身牟取暴利,而不是通过金钱的自然目的来获利。金钱本来是用来交换而非增加利息。利息意味着以钱生钱,指钱的繁殖,子钱类似于母钱。在所有致富术中高利贷最违背自然。” 4.家庭管理的其他两种关系与一般论述 1夫妻关系与父子关系: 2统治与被统治的一般性: 《伦理学》

1.不同商品可以发生交换是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2.受当时历史条件和奴隶主立场限制,亚里士多德未能发现使商品能还原为等一性的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

【古代罗马(约公元前8世纪—476年)是继古代希腊的又一奴隶制国家。由于古代罗马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奴隶主阶级思想家论述农业的著作。另一方面,在奴隶制经济的衰落过程中,又出现了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贾图

出生于农民平民家庭,古代罗马政治活动家、大奴隶主,当过罗马的元老,历任执政官、监察官等职。《论农业》

1先人认为贷款取利者是比盗贼坏得多的公民 2最坚强的人和最骁勇的战士,都出生于农民之中 3庄主应当是有卖癖而不是有买癖的人 4控制奴隶生活必需品供给,严格管理奴隶 5庄园选址:有良好的交通往来

珂鲁麦拉

(1世纪中期)古代罗马思想家,出生于西班牙,长期生活在意大利。《论农业》:改变对奴隶的态度;把农业交给隶农经营(萌芽状态的封建生产关系)。

【基督教在公元1—2世纪出现于古代罗马社会中,是社会底层人群的宗教。其思想既包括获得普遍幸福的幻想,也包括逆来顺受的消极内容。2世纪下半期以后,统治阶级代表人物逐渐进入基督教并占据支配地位,基督教教义也转变为剥削阶级欺骗和麻醉劳动人民的宗教。】 奥古斯丁

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一度曾信摩尼教,后皈依基督教,任北非希波主教。经济观点:反映了生产方式过渡时期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要求。1关于劳动:体力劳动值得尊敬;只从事精神活动是懒惰的标志。

2关于产业:农业最高尚;手工业纯洁而正直;小商业可以接受,大商业不能容忍。3关于奴隶制:奴隶制度与人类理性是相矛盾的,但它是对罪恶的惩罚;教会的任务在于使奴隶驯良。4关于公平价格: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中世纪(约公元5—15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基督教成为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皇确立了其在宗教事务和世俗事务方面的无限权力。随着教会和异教斗争的发展,早期经院哲学发展为以折衷主义为新特征的多米尼克经院哲学正统派,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封建主阶级与教会对广大人民群众严酷统治激起了此起彼伏的起义。14世纪以后,封建领主利用其铸币权,任意贬损货币的措施,损害了商人阶层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增加,教会禁止放债取利的法规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使一些思想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反对任意贬损货币的思想和论证高利贷合理性的理论得以发展,代表人物有尼科尔·奥雷斯姆和卡罗律斯·莫利诺斯】

奥雷斯姆

14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教士之一。他在神学、数学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反映了封建主阶级中借商业发展得利的阶层的利益。

1货币是为解决交换中存在的困难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它不能直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而是用以交换自然财富的人为手段。

2货币具有自身的稳定价值,批判了货币名目主义,为批评国王货币贬损政策建立了理论根据。3贬损货币以取利是不法行为,比高利贷更坏。高利贷活动伤害少数人,而贬损铸币却欺骗整个国家。

莫利诺斯 法国法理学家(1500—1566),曾在德意志各大学讲课,侍奉过一些日耳曼诸侯,多次参加宗教论争。《论契约与高利贷》:批评了经院神学家禁止和谴责高利贷的观点,论证了收取利息的合理性。1高利贷存在的必要性类似于使用货币的必要性,只不过不如使用货币那样迫切罢了。

2论证了高利贷利息。高利贷在广义下有两种:一是商业性的,始终要通过订约手续严格遵行;二是惩罚性或补偿性的,到期不还应加以惩罚,延期的利息应予补偿。利息应在资产收益的最低额与最高额之间。

评价:莫利诺斯关于高利贷和利息的观点,反映了16世纪上半期高利贷借贷活动的发展,是较早肯定利息是合理收入的理论观点。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贾图;珂鲁麦拉;奥古斯丁;奥雷斯姆;莫利诺斯 第二章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形成背景

1.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期。2.商业资本是资本在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形态,使社会分工扩大、商品需求增加、市场的形成和扩展。随着地理上的大发现,国内市场统一,世界市场形成并不断扩张,推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增强了欧洲商人对黄金的渴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大量资本。

3.适应西欧各国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反映这一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作为封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商主义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为重商主义政策体系和经济学说。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货币的多寡是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2财富源泉的观点:财富的源泉是流通领域,只有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增加;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财富,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

3强调国家作用:封建割据国家妨碍商业资本发展,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主张国家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并提出巩固和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

4奖励增加人口: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主张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重商主义者的局限性

1不知道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不理解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混同了金银和货币,财富和货币,把金银看成是财富的惟一形态。金银只是财富的一种形态,而不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3当时资产阶级的经济领域是在商品流通领域,因而误认为财富的源泉是流通领域。结论

重商主义者是根据他们的社会实践,把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加以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得出他们的经验主义的结论的。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重商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是不科学的。

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

早期重商主义

(1)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所有的销售都能使货币增加;尽量少买或不买,把多卖少买的原则绝对化。

(2)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商品生产和流通还不发达,对外贸易尚未充分展开,因而极力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国家采取各种严格措施,加强对外贸易的管制,防止货币流向国外。博丹(1530—1596)

法国物价上涨源于金银数量过多;最早提出货币数量理论(哥白尼:“货币通常会在它变得更多的时候贬值”)。

孟克列钦(1575—1621)使用“政治经济学”;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应保护商人利益;反对外国商人在法国进行商业活动;保护自然资源;使国家富足不是充足的黄金和白银,而是生活必需品。小结

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此时,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

晚期重商主义

(1)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2)允许甚至鼓励货币输出。

(3)为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

(4)尽量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因为输出产品比输出原料能够得到更多的货币。(5)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能抵制国外的竞争对手。(6)人口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力量,应该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和鼓励有熟练手艺技巧的工人移入。

托马斯•孟(1571—1641)

英国大商业资本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政府贸易委员会委员,英国商业界的重要领袖之一,在伦敦商业和金融界很有影响。《贸易论——论英国东印度贸易:答对这项贸易的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修改后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出版。

反驳了早期重商主义者,提出了系统的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和主张。比较充分地阐发了晚期重商主义思想,概括地提出了贸易差额理论;“除了对外贸易以外,我们就没有其他手段可以用来获得现金。” 1商人与商业的地位 2贸易的地位

3贸易增加财富的准则

4增加输出与减少消费的手段 5货币输出体现为转口贸易 6鼓励国内生产,实施贸易保护 7关税的有效保护 8人口政策 9贸易与国力

10鼓励与殖民地的贸易 总结:“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小结

晚期重商主义者虽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已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初步意识到货币不单纯是货币财富而且是增加财富的手段,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也能够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通常被称为贸易差额论,由于他们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博丹;孟克列钦;托马斯•孟;重商主义主张

第三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从15世纪中叶开始到17世纪初,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重商主义成为欧洲经济思想主流。重商主义者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还不是科学的。17世纪初,商业和贸易的发展而引起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流通成为生产的一个要素。由此产生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配第:一般经济理论(价值、分配和货币)、经济增长萌芽; 总体评价:“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

时代背景

(1)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2)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促生了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但封建制度却阻碍着这种发展。1640—1648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了反封建的联盟。

(3)配第的创作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主要经济学著作《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献给英明人士》、《爱尔兰政治解剖》讨论了当时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所遇到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并阐发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总括: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

2、政治算术的方法

(1)方法论方面,从经验事实出发,注重运用数学方法,通过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进行科学抽象,研究事物本身客观的发展规律。(2)“凡是关于统治的事项,以及同君主的荣耀、人民的幸福和繁盛有极大关系的事项,都可以用算术的一般法则加以论证。„„这种方法,就是用一种极普通的科学原理来说明世界中混乱而错综的情况。”

(3)要搞政治工作而不了解国家各个部分的匀称、组织和比例关系,那就和老太婆和经验主义者的办法一样荒唐了。(4)“和只使用比较级或最高级的词语以及单纯作思维的论证相反,我却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作为我很久以来就想建立的政治算术的一个范例),即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的词汇来表达我自己想说的问题,只进行能诉诸人们的感官的论证和考察在性质上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5)“用数字、重量和尺度(它们构成我下面理论的基础)来表示的展望和论旨,都是真实的,即使不真实,也不会有明显的错误。即使这些展望和论旨本来不是真实的、可靠的和明显的,但是如果运用国家的权力,也就能使它们变成真实、可靠和明显。因为,能够证明为确实的东西,也就是确实的。而且即使这些展望和论旨是错误的,那也不会错误到以它们为依据而进行的论证因此而受到破坏的程度。”

3、局限性

(1)没有区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而是把二者等同起来,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也是自然的、永恒的。

(2)对于抽象方法的运用不够,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能够揭示出经济范畴的实质,例如,他没有区分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有时还把价值与工资相混淆。一般经济理论:价值、分配和货币

1、价值理论(第一次有意识地把价值源泉归于劳动)(1)劳动价值论

“所有物品都是由两种自然单位——即土地和劳动——来评定价值,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说一艘船或一件上衣值若干面积的土地和若干数量的劳动。理由是,船和上衣都是土地和投在土地上的人类劳动所创造的。”所以如果能够在土地与劳动之间发现一种自然的等价关系,我们一定会感到欣慰。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单用土地或单用劳动来表现价值,就能够和同时用土地和劳动这两种东西来表现价值一样妥当,甚或更加妥当。

“假如能够在生产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内,将一盎司从秘鲁采出来的白银运到伦敦来,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这种谷物或地租值多少英国货币呢?我认为它值多少货币,就看另一个在同一时间内专门从事货币生产与铸造的人,除去自己费用之外还能剩下多少货币。假定让一百个人在十年中生产谷物,又让同数的人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白银。我认为白银的纯产量就是谷物全部纯收获量的价格,前者的等同部分,就是后者等同部分的价格。可以说这是各种价值相等和权衡比较的基础。但是我承认,建筑在这个基础上面的各种上层建筑及习惯是十分错综复杂的。(2)价值量的决定:“如果发现了新的更丰富的银矿,获得二盎司白银和以前获得一盎司白银同样容易,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现在谷物一蒲式耳售价十先令,和以前一蒲式耳售价五先令,同样低廉。”

(3)缺陷 A、只注意对商品价值量的考察,缺对价值本质的分析,不理解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B、没解决劳动二重性问题,从而很难解释现实问题。

a、没有区分劳动二重性,把价值归结为土地和劳动,力图寻找等价关系,从而陷入工资决定价值的错误。

b、不了解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从而把地租看成构成价值的因素,得出土地参与创造商品价值的结论。

2、分配理论

(1)工资:配第分配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A、工资:“假定圈起两亩牧地,在里面放进一只已经断乳的小牛,我认为在一年之后,这只小牛身上的可吃的肉将增加一英担。这一英担肉可以做五十天的食物,也是这只小牛的价值的利息;它就是这块土地的价值或年租。如果加上一个人一年的劳动,可以使这块土地生产出比六十天的食物还多的牛肉或其它东西,那么,多出来的若干天的食物就是这个人的工资。” B、工资的一般性与最低工资:“在这里,工资和土地的价值都是用若干天的食物来表示的。有些人比另一些人吃得多,这并无关紧要,因为这里所说的一天的食物,指的是一百个各种各样的、体格不同的人为了生存、劳动和传种接代而吃的东西的一百分之一。” C、工资与利润(或剩余价值)的对立:“随着各种产业和新奇技艺的增加,农业便趋向衰落,不然的话,农民的工资就要上涨,其结果土地地租一定要下跌。” D、法定工资:“现在劳动的价格必须是确定的。(这是法律规定的,法律对各种劳动者的计日工资都定有限制。)如果不遵守这种法律,或是不使法律适应时事变迁而变化,那是非常危险的。”(2)地租(剩余价值)地租:“假定一个人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在一块土地上面栽培谷物,即假定他能够作为耕种这块土地所需要的种种工作,如挖掘、犁、耙、除草、收割、将谷物搬运回家、打脱筛净等等;并假定他有播种这块土地所需的种子。我认为,这个人从他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并扣除了自己食用及为换取衣服和其他必需品而给予别人的部分之后,剩下的谷物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自然的真正的地租;像这样七年的平均数,或者说,形成歉收和丰收循环周期的若干年的平均数,就是用谷物表示的这块土地的一般地租。” 级差地租Ⅰ:“靠近人口稠密的地方的土地,比距离远而土质相同的土地,不仅能产生更多的地租,而且所值的年租总数也更多一些。” 级差地租Ⅱ:“如果上述各郡花费比现在所花的更多的劳动来改良土地,使土地丰产,那么地租就会因收成的增加超过所用劳动的增加,而成比例地上涨。(3)利息和土地价格 利息:“假如一个人在不论自己如何需要,在到期之前都不得要求偿还的条件下,出借自己的货币,则他对自己所受到的不方便可以索取补偿,这是不成问题的。这种补偿,我们通常叫做利息。” 利息率的决定:“利息,在安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它至少要等于用借到的货币所能买到的土地所产生的地租;但是,在安全不可靠的情况下,除单纯的自然利息之外,还必须加上一种保险费。” 土地价格(资本化的地租):“我认为任何一块土地自然所值的年租年数,等于这三代人通常可以同时生存的年数。”(4)缺陷

A、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的实质,没有区分劳动和劳动力,而把工资看做是劳动的价格。

B、只在地租这个特殊形式上考察剩余价值,没有考察更一般的剩余价值形式即产业利润。有时还混同了作为剩余价值的地租和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剩余产品。

C、解决土地价格问题的方式是不科学的。

3、货币理论

(1)货币本质(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由金银铸成的货币是贸易的最好的尺度,因而必须相等,否则它就不成其为尺度,因而也就不是货币,而只是单纯的金属,虽然它在被磨损和过度使用到分量不等以前,本来也是货币。”(2)货币与财富:“如果国家的财富可以靠一纸命令而增加十倍,那么我们的行政长官以前居然一直没有宣布这样的命令,就未免太离奇了。”(3)利率与货币供给:“利息的降低却不是任何为这个目的而制定的法律所造成的,现在只要有有力的担保,并能借到利息更低的贷款,因为利息的自然降低是由于货币增加的结果。”(4)货币流出:英国是否会因商人们运出上述的一百先令而穷下去呢?回答:不会。(5)货币流通量:经营一国产业所需要的货币要有一定的标准和比率;或多或少,都会对产业有害。

4、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

1重商思想的残留与反思

“由于所征牧的货币并没有流出国外,所以和任何别的国家比较,本国仍然像原来一样富有。” “产业的巨大和终极的成果,不是一般财富的充裕,而是金、银和珠宝的富足。金、银、珠宝不易腐朽,也不象其他物品那样容易变质,它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财富。”

“是不是一个货币较少的国家就比较穷困呢?不是。因为,最有钱的人很少把钱放在身边,而是把它变成能赚钱的商品;国家也可以这样做,因为所谓国家,不过是联合起来的许多个人罢了。” 2影响国家强盛的因素

3荷兰人的经验:所处的位置怎样促使荷兰人发展了航海业(1);航海业实际上又怎样促使他们发展了其他所有产业;还有,对外贸易又是怎样不可避免地促使他们发展了其所能自行经营的许多工业;为了解决工业急剧发展的需要,他们又是怎样地把世界上多余的人手变成了他们手工工场的工人。荷兰人所采取的鼓励商业的政策,就是对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权予以切实的保障(2)。第三项政策就是设立银行(3)。银行的功用在于能使资金增加,或者说在于能使零星资金在产业中起到巨额资金的作用。4劳动生产率与分工

5生产性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 A、“人口少是真正的贫困。” B、“农民、海员、士兵和商人,在任何国家都是社会的真正支柱。所有其他职业,都是由于作为支柱的人们有缺点或不能完成任务而产生的。一个海员一身兼任上述四种人的三种。„„因此能够拥有许多海员,是个无法估量的有利条件。” 6财政政策与导向 A、“某些赋税和义捐,会使王国的财富增加而不是减少。” B、公共经费:“国家的公共经费,就是陆、海两方面国防所需的经费,维持国内及海外和平所需的经费,以及当其他国家侵害本国时,作为光荣报复所需的经费。这些经费,我们可称之为军事费。” C、公共经费紧迫的一般原因:“第一是人民不愿意缴纳这些经费。„„另一原因,就是强迫人民在一定时期内用货币缴纳税款,而不允许人民在最适宜的季节用实物缴纳。„„征课权含糊而不确定。„„货币缺少和铸币混乱。„„人口少,特别是劳动者与工匠少。„„对人口、财富、产业的情况一无所知。” D、财政政策意义:“如果各种税收都直接用于购买本国所产的商品,则它们对全体人民并无害处。它们只是使某些人的财富和财产发生一些变化;明显的就是使这些财富和财产从占有土地而游手好闲的人手里转移到聪明而勤勉的人手里。” E、财政政策导向:“造成军费增进的原因,也就是使战争危险或战争威胁增大的原因。”“就宗教事务说,公共经费增加的原因,就是各教区与牧师职务的范围,没有随着天主教的改革、也没有随着殖民地和产业的变化而改变。” F、具体措施

“把教区减少一半,可以节约„„至于消减行政及司法方面的经费,问题就在于废除不必要的、多余的及过时的官职;也在于把其他官职的待遇减低到与执行职务所需要的劳动、能力及信任相适应的程度。”

“削减大学的经费,在于减少学习神学、法律及医药的学生的人数,其办法是减少这些行业的用途。” “如果将与行政、司法及教会有关的许多官职和费用削减,同时将那些对社会所作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所得报酬却极可观的牧师、法官、医生、批发商、零售商的人数削减,则公共经费的征课非常公平。”

对这两项,主张增加。头一项叫做贫民救济„„(第二项)属于公共经费支出职业:使所有公路加宽、坚固而平坦„„疏浚河流,使其能够通航;在适当地方栽植有用的树木„„修建桥梁和堤道;开采金矿、石矿和煤矿;冶炼钢铁等等各种职业。”

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威廉·配第(1623—1687)

“国家有时提高或贬低本国货币价值,希望通过这种做法来增加货币的数量并使它比原来值得更多一些,换句话说,想用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或劳动。所有这些做法实际上就是国家向它对之已经负有债务的人民课税,或是国家侵吞它所欠人民的债款。”

——威廉·配第(1623—1687)

【17世纪末—18世纪中叶,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已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此时英国资产阶级所面临的任务,就是铲除封建残余,清除一切不利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从理论上论证实现经济自由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完全确立扫清道路】

1、约翰•洛克(1632—1706):货币理论、利息理论;

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上,强调知识起源于感性世界;反对天赋权利说,主张自然权利论。经济学上,是配第的直接后继者之一。经济学方面的著作:《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2、达德利•诺思(1641—1691):利息理论

大商人,经济学家。主要经济学著作《贸易论》。区分了借贷资本与货币,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资本概念。马克思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诺思关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论述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早发现之一,并称他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3、约瑟夫•马西(?—1784):利息理论;

18世纪中叶的英国经济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是1750年匿名发表的《论决定自然利息的原因》。马西主要对利息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利息归于利润的一部分,这一点对休谟、斯密等人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4、大卫•休谟(1711—1776):货币理论、利息理论;货币数量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经济学论著:《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赋税》和《论社会信用》等,收集在1752年出版的《政治论丛》中。休谟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

配第之后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1、价值理论(1)《对货币利息,特别是公债利息的一些看法》(约1739—1740年):对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配第。

(2)斯图亚特:较系统地研究了价值问题

A、实际价值 B、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分 C、劳动二重性的模糊区分

2、货币理论(1)洛克:《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在配第之后较早讨论了货币问题。他已经认识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配第已提)。但他认为金银的内在价值只是在于它们的数量,陷入错误的货币数量论之中,即错误地认为商品的价格取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A、货币名目论与金属论之间的动摇 货币本质:“货币是人们用以计算的普遍尺度,人人都用它来衡量一切东西的价值。” 货币名目论:“因为黄金和白银耐久、稀少并且很难伪造,所以人们一致给它们以一种想象的价值,使它们成为共同的保证物„„因为金银作为货币,并没有其他价值,只不过是可以作为使我们得到所想要的东西的保证,而只是由于它们的数量,它们才能使我们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所以很明显,在商业中使用的金银的内在价值,不是别的,只是它们的数量。” 货币金属论:“每一个或每一种铸币中的白银的数量,就是决定它的实际和内在价值的东西,所以应该使每一种铸币都保持着法定的含银比例。而每当改变这种比例的时候,那只是一种应付临时局面的把戏,但是凡是玩弄这种把戏的国家,是一定要受到损失的。” B、货币财富与货币非财富之间的动摇 “虽然黄金和白银本身的用处不多,然而它们能换得一切生活用品,所以财富就在于黄金和白银丰足。” “在没有矿藏的国家里,致富之法只有两种,一是征服,一是商业。” “中国人就因此而采取不开采他们所拥有的矿藏的明智政策。” 货币与财富

“一个国家的财富和货币是如何获得、保持或丧失„„这就是说,一个国家所消费的外国商品要少于用本国商品或劳动所能偿付的数量。”

“富足不在于有更多的金银,而在于我们所有的比世界其他地方或我们的邻国多。” C、货币与贸易

“贸易是获取财富所必需,而货币是进行贸易所必需。”

“贸易之所以需要一定比例的货币,是因为货币在其流通过程中推动着许多贸易的齿轮。” D、货币需求量的决定

“一定比例的货币是贸易所必需的;但是到底要多大比例,却难以确定,因为这不仅取决于货币的数量,也取决于它的流通的速度。”

(2)休谟:对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作了出色的发挥(他和洛克的认识都是错的)。他把金属货币理解成铸币,又把金属铸币理解为单纯的价值符号,认为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只是单纯的价值符号。货币对劳动和商品的关系,也不过是一种数量关系。货币数量论 货币本质:

“货币并不是一个商业方面的问题,而只是人们约定用以便利商品交换的一种工具。它不是贸易机器上的齿轮,而是一种使齿轮的转动更加平滑自如的润滑油。” “货币只是一种代表劳动和商品的象征,一种评价和估计劳动和商品的方法。如果我们单就一个国家来看,那末,用来计算或用来代表商品的铸币不论多少,都不会产生任何好的或坏的影响。” 货币量与价格;

“如果单就一个国家自身来考察,那末货币量的多寡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商品的价格总是与货币的数量成比例的。”

“超出同劳动和商品的正常比例来增加货币,只能使商人和制造业主要出更高的价格去购买这些东西。”

“至于对外贸易,货币多了看来也对它不利,这就是说,货币一多会引起各种劳动产品的涨价。” 流通中的货币与价格

“与其说价格是取决于国内的商品和货币的绝对数量,不如说它取决于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商品的绝对数量以及处在流通中的货币的绝对数。如果铸币锁在箱子里,对于价格来说它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如果商品堆在仓库和谷仓里,结果也会相同。”

“正是流通中的货币与市场上的商品之间的比例决定着物价的贵贱。” 商品价格变动与货币量(变动趋势)

“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比例,任何一方的重大变化都能引起同样的结果——价格的起伏。看来这是不言自明的原理。商品增加,价格就便宜;货币增加,商品就增加。反之,商品减少或货币减少也都具有相反的倾向。”

货币数量影响价格的过程性(价格粘性与激励)

“自从美洲发现了金银矿,不光矿主,连欧洲各国的生产情绪都普遍高涨;这种劲头的形成,除了别的原因,把它归之于金银的增加,是不过分的。”

“虽然商品价格的腾贵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可是这种腾贵并不紧跟着这种增加而来,而是需要一些时间,直到货币流通到全国并使各界人民都感觉到它的影响的时候。”

“追溯货币在全体国民中流通的过程是很容易的,我们将看到:货币在提高劳动价格之前,必然首先刺激每个人的勤勉心。”

“贵金属的绝对数量倒是个无关紧要的问题,重要的只是下列两种情况,即贵金属的逐步增多以及在全国各地的彻底扩散和流通。” 货币数量论的错误

1、假定商品与货币本身在进入流通过程以前没有价值,二者只是在流通过程形成一定的数量关系。

2、颠倒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休谟及其货币数量论错误的历史背景 看到了从美洲获得金银数量的增加与价格的变化,却忽视了金银本身价值降低的实质,因而只看到了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增加与价格上升之间的关系。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财富观

“人口众多,只要能刻苦耐劳,在一切场合,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也不论是为私还是为公,都是大有用处的。”

“劳动产品的储备„„乃是一切实力和财富的根本。”

“无论在什么地方,君主只要拥有众多的臣民,他就是强大有力的;而臣民,只要拥有大量的商品,就是富裕幸福的;这些都与贵金属之多寡无关。”

“缺乏钱币本身绝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损害,因为只有人和物才是任何社会真正力量之所在。倒是简朴的生活方式才给社会造成损害,把金银禁锢在少数人手里,妨碍了金银的普遍扩散和流通。” 贸易主张(自由贸易与限入奖出的对比)

“如果我们单就一个国家来看,那么,用来计算或用来代表商品的铸币不论多少,都不会产生任何好的或坏的影响。”

“在人类事务中,仿佛有一种奇妙的机缘凑合,可以节制贸易和财富的增长,阻止某一民族独占贸易和发财之利;这一点,最初可能是由于害怕历史悠久的老牌商业的优势。”

“货币一多,百物腾贵,这是亦步亦趋、形影不离地伴随着老牌商业的一种不利情况;而较穷的国家却可以在一切国外市场上,以低于较富国家的价格进行销售,从而限制了老牌商业在各国的活动范围。” “人们的生活方式,究竟以哪一种对各社会等级或整个社会最为有利,简朴呢还是考究?要是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将毫不犹豫地主张后者,至少从政治角度出发是如此;而且还要把它当做一种鼓励工商业的附带理由。”

“担心钱币会离开一个有人力有工业的国家,就像担心所有的泉源和江河会干涸一样。” “假设英国全部货币的五分之四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就货币量的情况来看,就同倒退到哈里王朝和爱德华王朝时期一样,那么结果又会怎么样呢?一切劳动和商品的价格不见得不会相应下降吧?各种物品的售价未必不会像在那两个王朝时期一样便宜吧?那时候还有哪个国家能在国外市场上同我们争夺呢?或者胆敢以同样的价格(这种价格会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利润)来从事海运和销售工业品呢?在这种情况下,弥补我们已失去的那些货币量并赶上所有毗邻国家的水平,准是用不了多久吧?一旦我们达到了这些目标,我们马上就丧失廉价劳动和商品的有利条件,我们的殷实富足使货币的进一步流入停顿下来。”

2国际竞争与各国经济协调发展

“各国之间你追我赶的竞争„„会使各自的工业蓬勃发展。”

“一般地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商业发展和财富增长,非但无损于、而且有助于所有邻国的商业发展和财富增长。” 3工业与商业

“国内工业的发展为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当国内市场堆积着大批精致的商品时,总会有一部分商品可以出口牟利。“货币数量之多寡,对于一个国家内部的幸福安乐是无关紧要的。行政当局的上策是尽量保持这股增长的势头,只要当局采取这种措施,就能调动国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劳动产品的储备,而这种储备乃是一切实力和财富的根本。一个货币在减少的国家确实要比当时货币虽不多却在上升的国家贫弱。”

3、利息和利润理论

(1)洛克:把利息看做“货币的租金”,把地租和利息的产生归结为生产资料和直接生产者相分离、把利息看做占有剩余劳动的结果。但同配第一样混同了借贷资本和货币,认为货币数量决定利息率水平。反对降低利息,认为利息率的高低受到货币数量的制约,人们没有理由制定法律以降低利息。A、借贷的必要性

“任何人借钱或付利都不是为了寻乐,人们所以不惜麻烦和费用去借钱,是因为他需要钱。只要与此需要相适应,无论要花多少代价,人们都肯于去借钱。” B、利息的本质

“第一,土地的价值在于它能经常生产可销售的商品,从而每年带来一定收入。第二,商品的价值在于他们作为可携带和有用的东西,可以通过消费或交换而提供生活的必需品或享用品。第三,货币有与上述二者相当的双重价值。”

“首先,它可以通过它的利息而对我们提供一种年收入,在这方面,它具有土地的性质(土地的收入称为地租,而货币的收入称为利息)„„其次,货币通过交换,可以使我们得到生活的必需品或享用品,所以它有一种价值。在这一方面,它具有商品的性质。„„虽然货币对我们的用途不在于它能被我们消费,然而在它和任何其他东西交换时,它的价值和任何其他商品一样,也不是稳定不变的。” “货币是一种不生不长、不能产生任何东西的物品。但是它却能够通过契约把一个人的劳动的报酬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货币的分配不均等;分配不均等对土地的影响和对货币的影响是一样的。如果我手中的货币多于我能或愿意用来进行买卖的货币,我就能把它借出去;如果另一个人需要在贸易中使用更多的货币,他就愿意借钱。但是,他为什么要支付利息呢?其理由和租地人为租用你的土地而付给你地租是一样的。正如土地分配不均使别人租用你的土地一样,货币分配不均使别人就用我的货币。因此,我的货币在贸易中由于借款人的勤劳可以为他生产出百分之六以上的收益,正像你的土地由于租地人的劳动可以产生出大于他所付地租的成果一样。善于交易但是没有足够的金钱来施展所长的人,不但有理由借钱来进行贸易以谋生活,而且有理由为这笔钱支付利息;这和那些善于耕种但是没有土地可以施展技术的人不但有理由租地,而且有理由为了使用土地而付出租金,是一样的。”

“因此,由于事务的必需和人类社会的性质,不但用利息借钱对某些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从贷款上收取利润,也和从土地上收取地租同样是公正而合法的,并且,尽管某些过于拘谨的人有其他看法,借款人担负利息要比租地人担负地租更容易些。” C、利息率的决定

“任何商品的价格的提高或降低,不是由于它的任何优良性质的存在、增加或减少,而仅仅是由于它的数量和销量之比改变了。”

“只有人们对于货币的需要程度才能决定货币价格。”

“我说的自然利率,是指在货币平均分布的条件下,现在的货币缺乏情况所自然决定的利率。” “我认为货币的自然利息是由于两种情况而提高的。第一,一个国家的货币太少,与其居民彼此间的债务不相适应„„第二种经常提高自然利息的情况是:货币太少,与全国贸易情况不相适应。”

“利率应该有一定的上下限,一方面它不应该完全吃掉大小商人的利润,从而妨碍他们的勤劳努力;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太低,使人们不愿意冒险把自己的货币放在别人手中,宁愿使它退出贸易,也不愿为那样的小利而使它承担风险。”

(2)诺思 A、财富观

“有些人由于勤劳和精明从地里生产出超过供应自己消费需要的果实,于是他们把剩余的东西留下来,这就是财产或财富。” B、利息本质

“勤劳和才能就这样把人区分为富人和穷人。其结果怎样呢?一个富人所拥有的土地不仅多余他能经营的,而且多得必须出租给别人,别人给他大量剩余的东西,因此他不必再去操劳了。” “正如土地所有者出租他的土地一样,这些资本所有者常常出借他们的资金;像出租土地得到地租一样,他们从中得到叫作利息的东西,所谓利息不过是资本的租金罢了。” C、利率取决于借贷资本供求

“如果放债人多于借债人,利息也将下降;所以,并不是低利息促进贸易,而是贸易日益发展,增加了国民资本,使利息下降。” “当地主或当财主是一回事;地主有利的地方只在于他的佃户不能把土地带走,而资本的债户却可以把资本带走;因此土地提供的利润应当比冒较大风险借出的资本所提供的利润少。” “当地主或当财主是一回事;地主有利的地方只在于他的佃户不能把土地带走,而资本的债户却可以把资本带走;因此土地提供的利润应当比冒较大风险借出的资本所提供的利润少。” D、货币本质

“金银和用金银铸造的货币无非是衡量的尺度,有它们比没有它们更便于交易。” “因为货币是买和卖的通用的尺度,所以每一个要卖东西而找不到买者的人,总以为他的商品卖不出去是因为王国或国内缺乏货币,因此到处都叫嚷缺乏货币。然而这是一个大错误。” E、货币贮藏与货币资本自行增殖的对立

“我敢断言,高的利息将使贮藏的货币、金银器皿等投入交易,而如果利息很低,这些东西就会被阻止投入市场。”

“如果利息很低,他们就宁可把资金用于收购首饰、金银器皿等等,而不愿冒出借风险,为一点微不足道的收入去同许多告贷者那样的穷人和坏人打交道。”

“谁也不会因为用货币、金银器等形式把全部财产留在身边而变富,相反,倒会因此而变穷。只有财产正在增长的人才是最富的人,不管他的财产是农场的土地,还是放出去生息的货币,还是投入商业的货物。若有人出于一时的高兴,把他的全部财产换成货币,并私藏起来,他就立即感到自己的穷困随着吃空活资本而增长。” F、自由贸易主张

“阻碍贸易的法律,不论是关于对外贸易或是国内贸易,不论是关于货币或其他商品,都不是使一个民族富裕、使货币和资本充裕的要素。”

“对国家说来,最好是让借贷双方按他们的实际情况自行订立契约。” “(若法律规定低利率)那么很多贸易将被砍掉。”

“我们可以费力筑篱去围杜鹃鸟,但这是徒劳的,因为从来也没有一个人是靠政策致富的;而和平、勤劳和自由却能促进贸易和财富,此外别无其他途径。”

(3)马西

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马西还用利润率的降低来解释利息率的下降。A、对货币需求与贸易规模关系的批评

“一国的货币和贸易之间的均衡和不均衡,都是我们可以讨论的问题,但是议论这些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货币作为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它的价值随同它的数量的变动而增减。” “当货币充裕的时候,较多的货币在劳动者的工资、地主的年收入的支付或经纪人的交易上将无所作为,而当货币短缺的时候,较少的货币也能应付;因而很难断定均衡在哪里终止,或不均衡在哪里开始。”

B、利息与借贷资本

“一国居民之间的许多借贷,不是货币匮乏或不足的结果,而是货币分配不均的结果;如果一国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就自然会产生许多借贷,因为财富的充裕诱引大多数人考虑舒适和享乐;为了实现这一切,他们不是自己使用自己的货币,而是把自己的货币借给别人去营利,让别人把这样得来的利润拿出一部分交给货币所有者。” C、利息与利润的关系(利息决定)

“自然利息率既不与用于贸易的货币数量均等地或者不均等地变动,也毫不依存于一国的货币同该国居民彼此之间的债务的比例。”

“自然利息率是以利润为基础,而国债的利息率是以需要为基础,利润有界限,而需要没有界限。” “关于支付利息的原因。由于任何商品的所有者象他对这一商品本身具有权利一样,对该商品所能提供的一切利益也无可置疑地具有同样的权利,因而毫无疑问,他将这些利益中的任何一种转让给任何人,这个人就对他负有义务;因为各种物品的价值仅仅在于它们有用处,凡由于利用或占有某一物品而受益的人,均可以恰当地说得到了它的部分价值,因此而从该物品所有者那里得到了好处。” “出借人既有权收回本金,又有权索取利息,收取利息的合理性,不取决于借债人是否赚得利润,而取决于这些货币如果正确地加以使用,能够带来利润。因此,不难断定自然利息率直接取决于什么;因为,既然借债人为所借货币支付的利息,是所借货币能够带来的利润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利息总是要由这个利润决定。”

“自然利息率取决于工商业企业的利润。商业利润决定于商人数目同商业规模之比。商人数目决定于必要性和对商业的鼓励程度。”(a)“自然利息率取决于工商业企业的利润。” “利息以利润为依据,而利润在贷出者和借债人之间的公平分配似乎是由大家的一致同意决定的,所以我认为如下说法可以有把握地作为一个法则规定下来,即:自然利息率是由工商业企业的利润决定的。”(b)“商业利润决定于商人数目同商业规模之比。” “利润不可能是由货币与贸易之比决定的”,“特大的利润和特小的利润是对业务熟练和业务不熟练的报酬,这是同放债人绝无关系的;因为他们既不会因业务不熟练而吃亏,也不会因为业务熟练而得利。”“(利润率降低)这是由于商人增加或贸易减少,或者由于商人彼此竞相压低自己商品的价格;这是这种变动的必然结果。”

“现在所进行的东印度贸易虽然对某些国家是有利的,但是我非常怀疑它对整个欧洲来说是否如此„„超过从欧洲运去的商品可以换得的数量而从东印度运来的每一匹丝绸或衣料,都会给一些欧洲国家的制造商带来相应的损失;因为不管你如何转移这种损失,它都肯定会落在某些贸易商身上。”(c)“商人数目决定于必要性和对商业鼓励程度。” “接下来要弄清的是,什么决定商业同商人之间的比例,而这一点恐怕要通过考察贸易的动机是什么来做到的。„„无力依靠我们自己的劳动方便地生活下去,是贸易的第一个也是主要的动机。” “大自然使人类的一部分勤劳,而使人类的另一部分懒惰;然而这种差别产生于一较低级的本源,实际上是政治,而不是自然,把人们区别了开来。”

“决定商业同商人之间比例的就是以下这些:

一、自然的必要性;

二、自由;

三、私人权利的保护;

四、社会安全。”

“从上面就导致人们从事贸易的动机所作的表述,我认为可以做出如下的论断,即:一国商人数目取决于必要性和对商业的鼓励程度。”

(4)休谟

A、对货币供求决定利息的批评

“因为无论怎么增加也只不过使劳动和商品的价格上升,此外别无影响;何况就连这类变化也无非是一种名称上的改变罢了。在这些变化过程中,金银的增加虽然会有某种影响,可是当价格按照这种新的增加而相应固定之后,这种影响也就不成其为影响了。” “利息率并不取决于贵金属数量的多寡”

“货币的价值大体上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就一国本身而论,其数量之多寡是无关紧要的;货币量一旦固定下来,即便数量十分巨大,其结果也只是使每个人在购买正常生活所需的衣服、家具或其它用具时,付出更多铮亮的金银币而已。”

“既然金属货币基本上被当做代表物,那末不论其形状大小、数量多寡以及重量颜色如何,都不会使货币的真实价值或利息产生任何改变。利息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与本金相应比例。假如你以百分之五的利率借给我那么些劳动和商品,你就会收回相应的劳动和商品,不论是以金币还是银币来代表,也不论是以磅或盎司来计算。所以,想从一国所有的金银量的多寡中寻找到利息率涨落的原因,实在是徒劳的。”

B、利息率的决定

“高利息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借贷需求大;

二、满足这种需求的财富少;

三、经商的利润高。这三个方面,正是商业和工业不够发达、而不是缺乏金银的充分证明。反过来说,低利息则起因于三个相反的方面:

一、借贷需求小;

二、满足这种需求的财富多;

三、经商的利润低。这几个方面紧密相连,也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而不是金银量的增加所促成的。”(a)借贷需求

“占有土地多、自己种不了的人,便雇用那些无地的人来种,讲好只收取出产的一部分。这样,就立刻形成了土地收益。„„在土地所有者当中,挥金如土的浪子总要比吝啬的守财奴多得多。因此,在只有土地收益而又不知节俭的情况下,借钱花的人必然多起来,利息率也必然有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取决于货币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当时流行的生活习惯和风尚。借贷需求的升降起伏也决定于此。”(b)满足需求的财富

“任何国家,要想保持有较多的放贷者,拥有大量金银是不够的,或者说不是必要条件。只有使财产或对国内金银(不论多寡)的支配权集中在某些人手里,以形成可观的金额,或组成强有力的金融界,才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这样就产生了一批放贷者,从而使利率降低;而这,我敢断言,并不取决于钱币的数量,而是取决于某种风尚习俗,这种风尚习俗使钱币积聚成一笔笔零星金额或极为可观的大宗钱财。” “在所有这些交易事务中,会有相当一部分商品和劳动(农产品)归商人所有,这是他们的应得报酬,是必要而且合理的。至于这部分商品,商人有时保存实物,但更经常的做法是换成货币——通用的商品代表物。如果一个国家的金银同勤劳一起有所增加,就要求这种金银的增加能代表商品和劳动(农产品)的增加。要是只有勤劳的增长,物价必然下降,少量的货币就足以充当代表物。”

“商人促进勤劳,并将此精神传输到全国各地;与此同时,由于节俭,他们获致了巨大的实力可以左右这种勤劳,他们积聚了以劳动和商品形式出现的大量财富。这些劳动和商品所以能生产出来,主要靠商人的作用。除了商业,再没有任何别的行业能增加货币所有者„„只有商业才能把钱币聚集成大宗资金,产生这种效果,必须依靠它所促进发扬的勤劳节俭,至于货币在国内流通量,与此无关„„商业的增长造成放债人数目的增加,因此引起利息率的降低。”(c)经商的利润

“低利息和商业中的低利润,是彼此互相促进的两件事,两者都是来源于商业的扩展,商业的扩展产生富商,使货币所有者增加。”

“商人有了大笔的资本„„当他们倦于经商,或者他的后代不喜欢或没有才干经商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资本就自然地寻找一个常年的可靠的收入。供应多了就使价格降低,使放债人接受低利息。这种考虑迫使许多人宁愿把他们的资本留在商业中,满足于低利润,而不愿把它们的货币按更低的利息贷放出去。

“另一方面,当商业有了很大的扩展并且运用大量资本的时候,必然产生商人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使商业利润减少,同时也使商业本身规模扩大。商业中的利润降低,使商人宁肯在离开商业,开始过清闲日子时接受低利息。因此,研究低利息和低利润这两种情况中,究竟哪一个是原因,哪一个是结果,是没有用处的。两者都是从大大扩展了的商业中产生的,并且彼此促进。”

“大大扩展了的商业产生大量资本,因此,它既降低利息又降低利润;每当它降低利息的时候,总有利润的相应降低来促进它,反之也是一样。我可以补充说一句,正如商业和工业的增长引起低利润一样,低利润反过来又促使商业进一步增长,因为低利润使商品便宜,鼓励消费,促进工业的发展。因此,如果我们从这种因果关系的整体来考察,那末利息就是国家状况的真正的晴雨表。” 总结

“有鉴于使利息下跌的那种工业一般都带来大量的金银,就有人断言:货币多是利息低的原因;持这种见解的人看来是把伴随结果当做原因了。„„货币多和利息低,这两种结果自然都是商业和工业的产物,但是,它们却是彼此完全独立的。”

“一个国家的货币量的多寡对利息没有影响。然而由于人们出利息借货币,借的实际上就是劳动和商品,所以劳动储备和商品储备的多少,对于利息必定有重大影响。要是商业扩展到全球,那末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确总是金山银海,所以说,低利息和货币多事实上几乎是不可须臾分离的。虽然如此,了解这两种现象各自产生的原理,以及区分哪是原因、哪是伴随结果,却至关紧要。”

“尽管奢侈品、制造品、技艺等像目前一样地繁荣兴旺,勤劳和节俭之风盛行不衰,还一定照常保持着低利息;因为,就所有这些情况决定着商业利润以及每个国家的借贷者和放贷者之间的比例而论,低利息是所有这些情况的必然结果。”

威廉•配第:一般经济理论、经济增长萌芽;约翰•洛克:货币理论、利息理论;达德利•诺思:利息理论;约瑟夫•马西:利息理论;大卫•休谟:货币理论、利息理论;货币数量论;

经济学说史课程总结 第2篇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认识古今中外园林发生、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数古鉴今,继往开来,为今后的园林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二、试卷说明(考核说明)

本次期末考核试卷为开卷笔试,试题一共有2个大题,第1大题为论述题(共有4个小题,每小题20分),第2大题为读图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试题覆盖面较为全面,题量适中,难度不大,对教学大纲体现程度较为全面。

三、成绩分析

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定综合成绩,具体结构如下: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0%)+课程实践成绩(25%)+规划平面图抄绘成绩(25%)+期末开卷笔试考核成绩(40%)。

该门课程共有37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为81,最高分为90,最低分为41。

四、存在问题

1、学生对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

1)从课程实践环节来看,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观察不仔细,所写的踏查报告类似流水账,对规划设计问题探究肤浅;

2)从期末开卷笔试环节结果来看,学生复习不充分,一些同学复习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2、从规划平面图抄绘实践环节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绘制,这反映出同学们是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抄绘实践环节考核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改进措施

1、适当增加课程设计的考核。

2、适当增加应用所学中外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理论、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总结人:江涌起

高校化学史课程教学现状探讨 第3篇

1 高校化学史教育现状

自20世纪中期, 随着化学学科的迅猛发展, 化学界也逐渐意识到化学史的重要性。自此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学习化学史的热潮, 化学史教育应运而生, 并从化学学科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 美国的许多高校都设立了科学史系以及相关的研究中心。其他化学教育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均以各种形式在高校开设化学史课程[2]。

相比之下,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科学史教育起步较晚, 20世纪50年代开始, 我国化学史教育开始得到重视, 各类教学大纲设立了明确的化学史教学目标, 但主要局限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的化学史教育真正的兴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在此之前以傅鹰为代表的老一辈化学教育家在化学教学中穿插了化学史, 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改革开放之后许多高校逐渐加大了对化学史教育的重视, 但就目前而言, 化学史教育在我国高校仍未构建出一个完整体系[3]。

2 我校化学史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校是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科性质院校。石油化工、高分子、应用化学等化工化学相关专业为学校的主打专业, 因此我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石油化工方面的人才, 据统计目前在校学生共有30 283人,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以及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两个学院的学生人数为8 835人, 我校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30%, 可见在我校开展化学史教育, 对培养具有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我校化学史教育现状, 笔者对我校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部分专业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 调查对象如表1所示。

访谈内容主要从学生对化学史的学习兴趣、化学史的教育功能、教师对化学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化学史的教育方式多元化四个维度展开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得知, 第一维度平均选项率为53.71%, 即学生对化学史知识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这表现在58%的学生认为对化学史感兴趣程度高于化学理论课, 70.83%学生利用课余自主学习化学史知识的需求较高。

第二维度平均选项率为80.57%,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史教育价值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这表现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不认可第5题, 无一例外都认可第6题, 可见化学史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 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有重大意义。

第三维度平均选项率为72.37%, 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对化学史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大部分教师课堂上能适当补充化学史知识;以课堂单纯讲授化学史知识方式或者学生自主为主要教学方法, 可见教学手段单一。第8题选项率仅占37.5%可以看出, 教师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的意识较淡薄, 因此化学课堂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史。

第四维度平均选项率为6.93%, 可见学校对化学史的重视程度不高, 教育形式单一, 仅局限于化学课堂上教师适当穿插和渗透化学史知识, 并不成体系。这可能与学校周边环境、地理位置等有关。

3《化学史》课程教学探讨

由调查情况可知, 我校化学史教育仅限制于教师在化学理论课上进行适当的穿插, 学校及其他二级院系没有专门开设化学史课程。笔者征得学校教务处、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部门的同意, 以全校性公选课的方式开设了《化学史》课程, 该课程学分为2, 总学时为32, 周学时为2, 行课时长共16个周, 主要面向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所有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

3.1 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材采用柏廷顿所编写的《化学简史》, 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要讲解内容包括古代化学发展史 (共4章) 、近代化学发展史 (共8章) 、现代化学发展史三部分 (共5章) 。课堂讲解内容包括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化学基本理论及定律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通过介绍优秀化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奉献精神, 总结前人失败的基础上再加之大量反复的实验得到正确结论以揭示科学家追求真理道路的艰辛和不易。为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可读性, 在精炼内容的同时, 笔者还参阅了周嘉华主编的《化学思想史》, 张嘉同主编的《化学哲学史》, 日本山冈望所著的《化学史传》以及李乔苹著《中国化学史》, 汪朝阳等人编著的《化学史人文教程》等书籍。力求保证课程内容丰富详实。

3.2 教学方法

为了丰富教学手段, 此课程除了采用讲授法之外, 笔者还使用合作学习、做中学等方法。例如在本课程内容讲解结束之后, 依据学院和专业将学生分为6个组, 一组10人, 每个组的学生需要针对课堂上没有讲过的内容作为专题进行讨论, 内容应涉及某人物生平简介、某种原理、定律、规律的发现、发展及演变历程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意义所在。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将资料进行整合, 每组以PPT的形式在8~10 min之内做一个简要汇报。教师在在学生汇报时需当场点评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 如发现错误及时纠错。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做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

课程论文写作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也是化学史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在课程论文写作过程学生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利用课堂所学知识, 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并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对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方面较为生疏, 这一环节需要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也通过论文的撰写不仅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 同时对化学史的知识脉络及其产生重大意义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3.3 评价方式

该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公选课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笔者采用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包括:学生出勤率、专题讨论参与度、课程论文撰写三个方面, 以实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考评。

3.4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化学史教学过程中, 虽然通过专题讨论环节及论文撰写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专题讨论环节资料挖掘不深入, 学生选题把握不当, 有的组选题偏向于理论部分, 有的组选择更多偏向于生活。不能将学术理论及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另外,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学生只对化学家从事化学研究的过程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并没有对化学家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思维方式以及科学态度等进行剖析。

对于学生在化学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积极给与学生指导, 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史学习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思维、以及创新精神而不仅仅知识本身。

另外, 课外有学生建议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的向学生推荐化学史相关网站及其他学习资源, 方便课后延伸学习。另外有部分学生认为分组进行专题讨论可以提高自身对化学史的学习兴趣, 建议在以后的课程安排中增加专题讨论的比重。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建议在今后的化学史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 增设课堂讨论环节, 给学生创造更多锻炼机会[5]。

摘要:化学史是科学史的一部分, 高校化学史教育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进学生爱国主义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分两个部分, 首先从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功能、教师重视程度、学校教育方式四个维度对我校化学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就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对“化学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及所遇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化学史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化学发展简史编写组.化学发展简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23-45.

[2][日]山冈望.廖正衡, 陈耀亭, 赵世良译.化学史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5-23.

[3]濮江.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史”教学的探讨[J].化学教育, 2010 (6) :53-54.

[4]梁建军.职业学校化学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 2005 (10) :48-49.

[5]项红专.美国科学史教育特色——理解科学本质[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6 (8) :38-40.

经济学说史课程总结 第4篇

【摘 要】《经济学说史》作为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文章提出在《经济学说史》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参与课程实施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学说史》 学生参与课程实施 问题 方式

一、《经济学说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述西方经济学说产生、发展和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增强经济学理论功底,提高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好其他经济学课程奠定基础。

由于《经济学说史》的教学内容跨越时代长久,内容庞杂,不仅有经济学各方面理论和方法,还有时代背景,与哲学、政治、历史、社会、文化及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相关联,信息量丰富,理论性强。这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筛选,构架一个脉络清晰完整的经济学说发展过程。

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类课程普遍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主动性不强。而且《经济学说史》中不同时期的经济学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同一个概念会有不同定义和解释,学生会感觉枯燥且容易混淆,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在《经济学说史》教学中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经济学说史》教学中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方式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资料搜集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经济学说史》课程实施。

首先,学生可以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学生通过阅读经济学家的传记,搜集经济学家的生平逸事,了解经济学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一方面可以感受经济学家的真实和亲近,另一方面可以据此分析經济学家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为了什么目的,用了什么方法,提出什么样的经济思想,这些经济理论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和经济现象……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经济学说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经济学原著,加深对经济学说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学生通过阅读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理解亚当·斯密的理论体系,并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

其次,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将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系统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使学生对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各派的理论有更深的理解。比如在《李嘉图体系的解体》一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派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时,必然会对19世纪20至30年代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充分了解,也会对李嘉图理论及其缺陷有一个充分认识。

再次,对个别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比如通过对利息理论的梳理,可以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到达德利·诺斯、亚当·斯密、西尼尔、马克思、庞巴维克……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利息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利息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能从中学习到正确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三、《经济学说史》教学中学生参与课程实施中注意的事项

通过参与课程实施,学生不仅增强了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了《经济学说史》这门课程的内容,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但是,学生参与课程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一,对于参与的学生要制定恰当的激励机制。比如在考核方式上,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对于参与程度较高、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激励,以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发挥其探索和创新精神。

第二,在学生参与课程实施之前,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比如,课前给学生列出需要收集的资料,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资料;课堂讲授要指导学生备课,把握重点和难点;梳理相关理论,则需要对学生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参与课程实施是很困难的事情,从而主动参与课程实施。

第三,要考虑学生的能力不同,参与教学实施的程度有所不同。比如,收集资料和阅读原著,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授或辩论,要求部分学生参与;在研究方面,要求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对《经济学说史》相关内容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参与。

第四,注意不能偏离教学大纲。在参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按照自己的兴趣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讲授,这就可能导致内容不够完善和系统,也有可能由于学生能力不及,达不到所要求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内参与课程实施;对于没有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师应该及时补充说明。

综上所述,在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下,《经济学说史》这门课程一定能够更好地起到巩固经济学基础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历史的鲜活生命和经济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宋涛.《经济学说史》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89-92.

[2]王旭升.《经济学说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261-262.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 第5篇

1. 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最后战胜了(雅典)。

2. 商品供求的变化会引起其(价格)的变化,而(价格变动)又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

3. 亚里斯多德真正的经济观点主要发表在他的《政治论》和《伦理学》两本书中。他认为( 经济)和(货

殖)不同。(财富)是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东西。

4. 所谓中世纪西欧的经济思想,主要是指( 西欧封建社会盛期),特别是13世纪前后经(院学派)的经济

思想,特征是(崇拜权威)。

5.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发难者,属于(温和派)。他颂扬(农业 ),反对(商业)。

6. 守财奴的观点是(重商主义)。

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经划分了(古典经济学)和( 庸俗经济学),法国从( 布阿吉尔贝尔)

开始,至(西斯蒙第)结束,按照马克思的划分,古典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8. 孟德维尔的新书名是( 《蜜蜂的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

9. 剧烈的社会矛盾促使奴隶主思想家去寻求维护奴隶制的途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包诺芬、柏拉图、亚

里斯多德

10. 苏格拉底是(唯心主义者 ),著作是《理想国》和《法律篇》

11. 马尔库斯・图里乌斯・西塞罗把色诺芬的( 《经济论》)译成拉丁文,流传于罗马。

12. 中世纪的最著名的学者是( 托马斯・阿奎纳 )。

13. 晚期重商主义对(手工业)的重视,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重工主义)。

14. 早期重商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廉・史密斯)和法国(安托尼・德・孟克列钦)。

15. 洛克认为,利息率的高低是( 由货币供求量决定的 )。

16. 孟德维尔的( 《蜜蜂的寓言》)和(《关于宗教、教会和天然的福利的畅想》 )是风行于欧洲的著作。

17. 《经济论》首次提经济一词,把色诺芬的这本书称为(家庭经济)。

18. 古罗马法学家在雅典思想自然观念的影响下,创立了(自然法学说)。

19. (《萨利克法典》)是一部所谓的蛮族法典。

20. 晚期重商主义是主要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是(托马斯・孟 )。

21. 孟克列钦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后政治经济学》)这是经济学说史上在文献中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

学》。

22. 马克思评价说“( 诺思)看来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23. ( 休谟)是英国著名的创始者。(人性论)的倡导者。

24. 色诺芬赞成和拥护奴隶制的(自然经济)。

25. 柏拉图从国家组织原理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健全的国家应由三个阶层组成。第一个阶层是(统治

阶层),第二个阶层是(保卫国家的战士),第三个阶层是( 自由民)。

26. (古罗马法)中还论证了私有财产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利。

27. (《萨利克法典》)既保留了氏族经济思想的残余。

28. (托马斯・孟 )是英国贸易差额论的实际创始人,他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

29. 晚期重商又叫(重工主义)。

30. 马克思说(威廉・配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是(政治经济学)之父,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31. 休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最大影响是其( 货币数量论)。

32. (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已经知道物品具有( 使用、交换 两种功能。

33. ( 私有财产)和(家庭 )是社会矛盾和分歧的根本渊源。

34. 早期基督教宣传平等、博爱,对富人权贵表示鄙视,主张信徒之间(衣食互济,患难相恤 )。于4世纪

被定为(国教 )。

35. 阿奎纳是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神学家 )、(经院哲学家),其名著《神学大全》。

36. (托马斯・孟)较早提出了资财的概念。

37. 意大力的重商主义主要是(货币)问题。

38. 马克思说配弟的(政治算术)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 )。

39. 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最重要的职业。

40. (高利贷)是封建社会主要形式。

41. 在罗马帝国瓦解时,基督教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奥略里・奥古斯丁 )。

42. 阿奎纳把财富分成自然财富、人为财富

43. 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是(让・巴蒂斯特・柯尔贝尔)。法国晚期的重商主义叫做“柯尔培尔主

义”。

44. 古典经济学以(自然秩序)观点作为思想原则。

45. 配第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论述分配问题的,他把(工资)作为前提,把(地租)作为中心。

46. 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依存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的。

47. 柏拉图提出(保护私有财产制度),但实行(平均分配财产)。

48. 奥古斯丁提出了( 公平价格)的概念。

49. 中世纪的宗教异端分为两类:( 市民异教、农民平民异教

50. 早期重商又叫(重金主义、货币主义

51.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思想是由市场自发起调节作用的(经济自由主义 )。主张是(自由竞争)、( 自

由放任),反对国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

52. 尼古拉・巴尔本的主要著作为(《贸易论》1690年 )。

53. 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消费不足

54. 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55. 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56. 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57. 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重工主义

58. 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59. 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克拉克

60.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歇尔

61. 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安德森

62. 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萨伊

63.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

64. 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物品的主管效用

65. 亚里斯多德认为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66. 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供给最重要

67. “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托马斯?格莱辛

68. 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69. 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并是利润一部分的经济学家是 约瑟夫?马西

70. 以下学者中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观点的是范德林特

71.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历史归纳法

72. 奥地利学派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取决于用它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边际效用

73. 李嘉图经济理论和哲学基础是边沁的功利主义

74. 凯里阶级利益调和论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是价值论

75. 德国新历史学派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施穆勒

76. 克拉克提出的经济学三分法,认为经济学应分为一般经济学、静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

77. 马歇尔的代表作是《经济学原理》

78.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只包括级差地租1和只包括级差地租2

79. 坎梯隆的主要著作是《商业性质概论》

80. 《蜜蜂的寓言》的作者是孟德维尔

81. 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量的经济学家是达德利?诺思

82. 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是对别人经济思想的一种通俗化。因此可以说,萨伊这本书的基本理论

来自于斯密

83. 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柯尔贝尔是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84.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最初是为了反对葛德文

85. 下列经济学家中,以时间因素去说明分配问题的是庞巴维克

86. 马尔萨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87. 西斯蒙第后期经济思想批判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李嘉图的理论体系

88. 托马斯阿奎纳的`经济思想代表了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

89. 19世纪70年代,提出一般均衡理论的经济学家是瓦尔拉斯

90. 奥地利学派代表性的分配论是时差利息论

91. 经济学说史上在文献中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的著作是《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92. 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是抽象演绎法

93. 被马克思评价为“重商主义的福音节”的著作是《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

94. 西方学者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的是色诺芬

95. 集中反映阿奎那经济思想的代表作是《神学大全》

96. 古典派国家经济职能和财政理论的奠基人是 .配第

97. 第一个比较系统、比较有体系地阐述货币数量论的西方学者是休谟

98. 马克思认为“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价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是詹姆斯・斯图亚特

99. 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最先按经济标志对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是坎梯隆

100. 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区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经济学家是斯密

101.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当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102. 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一种由消费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理论

103. 19世纪50年代以前主张劳动价值理论的经济学家包括.配第、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

104. 提出“经济和谐论”的是19世纪50年代的巴师夏

105. 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的研究方法是经济实证法

106.“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107. 下列哪位经济学家是美国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凡勃仑

108. 奥地利学派认为,价值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是有用性和稀缺性

109. 数理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以下哪三位经济学家杰文斯、瓦尔拉斯、帕累托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是赞成渐进的社会改良主义

拉弗曲线是政府减税的重要依据。T

理性预期学派主张微观经济分析不能替代宏观经济分析。F

萨缪尔森把“滞胀”的原因归于政府的政策失灵。F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是针锋相对的关系。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并存。F

由于产权关系的不明,使企业缺乏投资积极性。T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流通领域是财富的源泉国民财富增长的惟一途径是开展对外贸易T。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是萨伊。T

西斯蒙第是英国产业革命暑期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和完成者.其比较成本说对发

展对外贸易有重大的和深远影响。F

威廉配第理论的内容及其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理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

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6篇

一. 名词解释:

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

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

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 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 :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 ;(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 ;(3)无声的农具—马车。

4,公平价格: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三.问答题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答:(1)色诺芬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之中。

(2)《经济论》中,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雅典的收入》中,他强调,家庭管理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不断增加。他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他认为,雅典不论在气候、土地、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居鲁士的教育》中,色诺芬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并对农业和分工有更详细和精辟的解释。

2.简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其特点。

答:(1)阿奎那是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斗”。主要著作:《神学大全》,被认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的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自然法是古希腊哲学中斯多噶派从所谓宇宙理性中引申出来的,认为“自然法”是超出人为法之上的,由神性支配的不变规律,人类的行为和社会都要服从它。认为人们本质是相同的,应拥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这反映了劳动群众对奴隶制的抗议。但同时,斯多噶派又宣扬听天由命,苦行寡欲的思想,被后来统治者所利用。

(3)阿奎那把社会解释为一个有机体,援引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不平等的论断,论证上帝创造万物时就有“高级”与“低级”之分。私有制,是人的理性创造出来的,也出自上帝的意志。私有权和地役权也都不是自然所规定的,它们是人类的理性为了人类的生活而采用的办法。这是对自然法的增益。

(4)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从宗教伦理角度,强调在买卖中支付的价格必须是公平的。公平价格取决于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及对人的效用,所以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要取决于某种评价。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提出效用决定价格的观点,开以后效用价值理论的先河。

(5)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他的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货币是人类发明的工具,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但又不得不承认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有内在的稳定性,任意贬损货币价值无异于伪造重量和长度。商业: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是合理的。一个人从事贱买贵卖在两种情况下是可以免受道义谴责的:a.一个人用他从商业中获得的适当利润来维持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者帮助穷人。b.买进时并无转手卖出的意图,并对物品作了改进,或因时间地点改变而价格有了变动,或因物品运输担负了风险。

利息: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反驳了关于利息是对时间的支付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认为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a.出借人出借货币蒙受了损失;b.出借人以合伙形式把货币委托给商人和手工业者,担负了丧失本金的风险。

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一.名词解释:

1.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此时,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2.重金主义:同上。

3.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者虽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已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初步意识到货币不单纯是货币财富而且是增加财富的手段。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4.重工主义: 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5.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过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二,问答题

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思想?

答:(1)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过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2)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此时,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3):晚期重商主义者虽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已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初步意识到货币不单纯是货币财富而且是增加财富的手段。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2.试析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

答:(1)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当时的一个大商业资本家,又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政府贸易委员,是英国商业界的重要领袖之一,在伦敦商业和金融界很有影响。

(2)A:比较充分地阐发了晚期重商主义思想,概括地提出了贸易差额理论;

B:孟认为商人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提出了一个全才的对外贸易商人所必需具有的品质;

C:提出应该准许货币输出的主张,认为这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这和输出商品换回货币是一样有利的;

D: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且对外贸易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国家贫与富的标准,为使国家致富,他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

E:提出和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孟不要求和每个国家都必须出超,而是要求国家每年出口的商品总值要大于进口商品的总值,实现出超。

F:孟十分关注航运业和转运贸易的发展。他还热中于发展遥远的殖民地、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的贸易。

G:坚持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尽可能多地制造在对外贸易中需要的商品。同时提出为了发展工业和转运业,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

第三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来自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他所说的地租,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他把金属货币理解成铸币,又把金属铸币理解为单纯的价值符号,认为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只是单纯的价值符号。货币对劳动和商品的关系,也不过是一种数量关系。休谟对早期货币数量论作了明确的表述,包含三点结论: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3.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诺斯明确把利息称做“资本的租金”,并将之与地租相对立。他提出,决定利息率水平的不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量,借贷资本量增加,利息率就会降低。马西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

二.问答题

1.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说史发展中的作用。

答:(1)配第、休谟和马西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初步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价格、工资、地租、利息等问题,从而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之父。他的后继者休谟、马西等也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2)配第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配第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

(3)他的主要经济学论著包括《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赋税》和《论社会信用》等,这些论著收集在他于1752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政治论丛》中。休谟在这些论著中主要讨论了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他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

(4)他的主要著作是1750年匿名发表的《论决定自然利息的原因》。马西主要对利息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利息归于利润的一部分,这一点对休谟、斯密等人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2.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1)配第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即政治算术的方法,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配第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

(2)在方法论方面,配第深受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和托马斯·霍布斯的影响,从经验事实出发,注重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事物本身客观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

政治算术的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广泛地运用“政治算术”的方法,比较国家实力、计算各种物品的价值。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是科学抽象方法的初步运用。通过这种方法,使得配第触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见解,为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配第的一般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货币理论等。价值理论方面: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分配理论方面:工资论是配第分配论的基础,实际上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工资等于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价值是一个规律,而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如此。如果工资上涨,则利润将损失;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配第的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他所说的地租,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配第把利息称为“货币的租金”,他给利息下了一个最初的定义,即利息是一定期限内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货币理论方面:他把货币看做劳动所生产的商品,其价值也是由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他已经认识到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决定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认为决定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为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和与货币流通速度。

上一篇:中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下一篇:绿色环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