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

2024-07-13

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1篇)

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 第1篇

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实现新课程标准,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学会体育的学习,并且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某一项目或者多个项目的自学能力,终身的受益。以下是我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 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希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 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 孩子们吸引住了。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 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 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 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 德品质。

二、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课是单调的、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课下 的定义。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体育的锻炼可以不这样的。在体育课上我 们仍然有美的享受。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示 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在体育课结束部 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 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 需要,也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 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 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三、体育游戏化,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 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 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 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

意就会发现有些花 “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 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 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提高体育教学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 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 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 兴趣,我就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师生共同参与 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 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质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 言,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体育教学巩固性 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 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第一次上课做《老鹰捉 小鸡》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第二次也许也很感兴趣,那第三次呢,第 四次呢,若干年后呢。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 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

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 第2篇

体育教学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改革,已有新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体育基础知识课”,体育基础知识谭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科学道理和方法,这一部分虽然课时不多,但却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要有计划地进行,不能随意取消和减少。因此,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迫切需要的研讨课题。

教学挂图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具,而现在常见的悬挂式教学挂图,使用时有诸多不便,如不生动形象,学生不能模仿,并且不易保存,易损坏等。随着现代科技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我对电脑多媒体与体育室内课的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基础知识课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生具有喜欢了解新鲜事物,对趣味性知识感兴趣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而收到明显效果。比如,上《做游戏有哪些好处》这课时,利用多媒体软件出示各种游戏“老鹰捉小鸡”、“支援前线”……很快就能引导学生归纳出游戏的种类:奔跑、跳跃、对抗、智力等。并且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今后的游戏教学激发兴趣。培养各种能力打下基础。如在课堂进行“支援前线”的游戏,可以让各队学生想象,可以乘坐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去前线,学生会想出坐火车、飞机、汽车、轮船等运输工作,然后让他们模仿自己提出的工具奔向练习地点,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活动兴趣,也利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模仿力。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学生最大特点是活泼好动,好表现,善于模仿。教学中,结合特点,让儿童边听、边看,边模仿,演示某些操作和活动过程,进行实际体验。如教学“路上的安全”,先让他们看一段多媒体演示片,模仿过马路时的情景,这样的活动,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表现极为认真,“入角色”有助于学生在尝试性的演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基础知识教学应彩合理的教具——多媒体课件。

如四年级教材有“小篮球规则简介”和“小足球规则简介”,如果单纯讲解,学生会对“角球”、“任意球”等概念感到陌生。因此,采用电脑课件,边出示边讲解,加深对陌生概念的理解,取得明显效果。

四、基础知识教学与现代体育信息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

基础知识教学的题材应该是广泛的、全面的,不仅是技能方面,而且还应及时把现代日新月异的体育信息传递给学生。利用课件,结合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 第3篇

一、体育教师要有教育教学新理念

许多体育教师对实际课程改革和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识不深, 缺乏新理念。

教育有两大规律:一方面, 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另一方面, 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而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订又往往把社会对教育的最迫切的要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制订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我国是人口最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众多人口中, 若没有转变成人才, 就不可能成为胡锦涛同志曾经期望的“人力资源强国”, 只会成为沉重的包袱。人才从哪里来?从基础教育培养开始。然而, 现行的基础教育受传统课程观念的影响, 很难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在下降, “肥胖”、心脏疾病等现代“文明病”在蔓延, 心理承受力和耐挫折力差, 意志薄弱, 依赖性强, 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关系不和谐, 责任心不强, 情感出现了问题, 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差,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健康”,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显然, 传统体育教学存在许多弊端。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实行课程改革和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是教育规律的要求, 是社会发展及时代的要求,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如何应对挑战呢?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体育目标提出了一些什么要求呢?从总体上讲, 学校体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别和功能, 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现代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全面锻炼身体, 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2. 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意识与能力,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4. 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

如何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 是许多体育教师的困惑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可是, 有的老师把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向了极至。认为只有学生的体育兴趣才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与改革体育课程、教材的唯一标准。学校体育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例如:学生不喜欢耐久跑, 就把耐久跑教材淘汰出局;学生不喜欢单、双杠, 于是就很少上单、双杠教材。

可是, 从素质发展敏感期角度讲, 高中阶段是发展耐力和力量的关键时期, 而耐久跑、单双杠教材正是发展高中学生耐力和力量素质的有效手段。

从心理学讲,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些事物的心理倾向, 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的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直接兴趣, 还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间接兴趣。为此, 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体育兴趣,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精选教材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 以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体育兴趣。

2. 强化模块教学, 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 完善理论知识, 让学生知其然更其所以然。

3. 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教育, 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作用与意义, 真正体验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对增进身体健康的好处, 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间接兴趣。

4. 加强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与责任感的教育。

三、正确对待竞技运动项目

如何对待竞技运动项目?也是许多体育教师的困惑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以健康为理念, 注重锻炼身体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技术, 但有的教师理解片面, 淡化技术教学。表现在体育教学计划中不提学习运动技术的目标, 教学中只选择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本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技术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课程标准》目标之一, 离开了运动技术谈体育与健康课程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为此, 体育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合理选择竞技运动项目, 正确对待运动技术。高中学生学段学习特征适合学习竞技运动, 高中学生也喜欢竞技运动和比赛。为此体育教师要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筛选, 选择那些适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 有利于学生带入以后实际生活中去的竞技运动项目。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 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 要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实践与应用, 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 会自我评价,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 对选择出来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加工改造。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加工改造是指实现竞技运动的体育手段化, 目的是增强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如:跨栏跑,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进行分组教学, 对一些学生要降低栏架高度, 缩短栏间距离。同样跳高, 支撑跳跃等项目也可改变规则, 降低要求, 适合不同学生锻炼身体。球类项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场地大小, 增减比赛人数。

3. 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技术教学。经加工改造后作为体育手段的竞技运动所追求的不是高难技术, 也不是运动成绩, 而是运用体育的方法、原理去追求锻炼效果。

(1) 要把学技术和锻炼身体过程结合起来。如学习背越式跳高, 在体育课中作为体育手段学习背越式跳高能过多高杆并不是主要的, 主要是要发现它对身体发展有什么好处。

(2) 要注意锻炼的实效性。体育课的教学并不是主要的, 学生只要基本上掌握动作就可以了, 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接的系统与完整, 不必要刻意追求动作的细节, 应注重锻炼的实效性。如:跳远教学, 并不要求特别追求它的动作怎样美观, 跳多远, 而应该以它跳的次数的多少, 脉搏次数达到多少, 是否在价值域的范围内。

(3) 要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 某项竞技运动经加工改造后, 只能解决身体发展的某一方面问题, 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应搭配一些身体素质练习。

四、力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许多体育教师的又一困惑。

新的《课程标准》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有的体育教师不知什么是主动学习, 不知用怎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心理学上讲, 学习过程就是形式反射的过程。而形成条件反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另一种是工具性条件反射。相比之下, 形成工具性条件反射时, 动物可以自由活动, 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这一目的, 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而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 动物往往被束缚着, 是被动地接受刺激, 反应是被动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以填鸭式灌输方式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的。主要依据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反射原理。课程改革及实施《课程标准》要求以斯金纳的形式, 工具性条件反射原是为依据, 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技能。

《课程标准》主张以引导探究为主动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知识的发展能力的方法, 发现教学、探索教学和问题教学都属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课题或独立作业,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和过程是:

1. 创设问题情境, 向学生提出解决或研究的课题。

2.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

3. 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

4. 对结论作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例如:在进行跳远教学中, 利用引导探究的方法设计教学流程:

(1) 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

(2)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决定跳远成败的因素。

(3) 学生在练习中分析自己的跳远技术。

(4) 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建立跳远技术概念。

(5) 在相互评定的练习过程中改进跳远技术动作。

在以引导探究式为主的教学中, 有的教师觉得浪费时间, 看见学生不会就着急, 马上告诉问题的答案, 并多次示范讲解。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 教学的目的是“以一当十”, 而不是“以十当一”。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是主要的。

五、注重个性差异, 分组分层教学

学生的先天素质有差异, 体育基础不同, 因此体育课的要求与标准不能一致, 在体育课堂上应实行分组分层教学。

如:支撑跳跃教学, 在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建立支撑跳跃概念, 明确支撑跳跃原理后,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 分成跳高箱一组, 跳低箱一组, 跳标准箱一组。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吃不饱、吃不消”的问题, 并且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会, 从而建立了自信心。

六、正确对待传统的体育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过程技术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目标达标化。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化不仅是以促进学生成长发育为基础的身体健康, 同时是为了发现体育尖子和培养体育尖子, 也变相地剥夺了绝大多数学生平等的体育权利。体育教学过程的技术化, 使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成为直接的教学目的, 而不是教学手段;体育教学组织的一体化, 不仅容易扼杀青少年好动的天性, 也容易使学生对学校体育产生逆反心理, 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标化, 限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导致教学过程的封闭。

为此, 广大体育教师要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理念, 走出传统体育教学的误区。但是, 这不等于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全盘否定, 我们要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的优点。新《课程标准》要求绝不是“放羊”式教学。

为此, 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根据教材的特点建立适合《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例如:建立“A、B段”教学模式。

A段: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体育课堂教学。

B段: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俱乐部式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职高体育教学心得 第4篇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当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因此,作为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它应该具备健康、易学、实用、开放的属性。但是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竞技项目教学为主,即反复地讲解、练习、纠正、再练习。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下,体育课应该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适当减少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育模式。但是,这并非要忽视运动技能的培养,而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传统教学内容的保留和新教学内容的开发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因此,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课程改革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以传统的教材为框架,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延用、改造、变化,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校本教材,开发出当地的传统项目;教师可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同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等来选择器材,积极自觉地参与锻炼,这样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授予学生新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应该改变过分强调单方面传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兴趣能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用激情的语言和积极的态度,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感染学生。教师要多肯定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因为学生都喜欢被表扬,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鼓励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手段,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对课改后的体育教学很重要。

(二)學生主动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应变主宰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表现其才能,发展其个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某个阶段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让学生能通过视、听器官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等有关信息,让学生通过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了解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及技术要领,从而掌握完成动作的顺序及方法,感知教材,对所学技术动作能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进一步理解技术动作和模仿练习的基础,是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前提。

(三)学生合作性的培养

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老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等因素,对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整体设计,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设置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安排练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大家通过互相探讨、交流学习心得、互相观察各人完成动作技术等方式,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对体育技能的掌握。

(四)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集体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竞赛中,为了赢得比赛,就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改变战术方法,这就需要改变观念,更新方法。体育竞赛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教学组织,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项目内容、技术动作、竞赛规则、场地器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尊重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搞好体育课堂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和鼓励,对相关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这些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灵活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新课程标准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人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改变课堂结构,搞好课堂评价,这是体育课改的关键所在。

新课改中体育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第5篇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以七年级体育教学为突破口,没有正式的教学模式、没有课本,无疑给“水平一”的实验增加了相应的难度,那么七年级的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么教?成了这次教改的重点,我校结合新的课程标准,以老教材为借鉴,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研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七年级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参与、喜欢体育课的兴趣,并能认真上好体育课;在运动技能方面,让学生能够做出基本的体操动作,能模仿简单的舞蹈和韵律动作,并以此为原则设计体育课教案。

如何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绪,专心听讲解,看示范,认真参加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锻炼欲望。通过近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体会到体育课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来选择与搭配内容,所选择的内容应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兴趣。

其次,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例:为了训练学生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走、跑、跳这些动作,设计了“参观动物园”这一教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参观动物园”,一路上趟“小河”、过“高山”、走“独木桥”、爬“山洞”,此时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到我设置的各个游戏场地一一这里放了体操垫、呼啦圈、体操棒等各种运动器材,这时我启发学生看了这些器材以后想说,动物园的动物们拿着这些器材会怎样玩耍呢?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拿起器材模仿动物玩耍的动作。此时,教学达到高潮,学生自由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各种器材模仿动物的跳、爬、跑、钻、走等各种动作,我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鼓励模仿性强,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得到锻炼。

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引导,把开心还给了学生,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演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特别浓。

第三,我们不仅重视传统体育课结构的改变,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实践中我们结合“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互动”性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提炼出的一种专门针对体育教学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感知与感性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

例如七年级的《跳绳》这节课的设计就采用了“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其教学步骤为:

(1)质疑一一设问,你能找到几种跳绳的方法?或者:你会几种方法跳绳?通过质疑,首先起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又可以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

(2)寻法一一观察,跳得快,跳得多的同学的与不会跳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用眼睛直接地去感知学习的对象,并让学生能找到差异之处,培养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和评价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跳绳动作,改掉不足之处。逐步养成学生的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3)引导一一启发,手摇绳和脚的跳起有什么关系?引导进一步加深对动作技术的掌握,达到动作协调。让学生感悟跳动的频率和摇绳的快慢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4)讨论--交流,让学生各自找对手比赛,看看谁跳得多,跳得快?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互教互学的氛围中得到新知,并体现了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5)验证--练习,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练时间,让跳得好的学生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分组练习,个别练习,达到人人参与,加深对知识占领的掌握。

(6)反馈--评价,最后让学生学着总结,归纳跳绳这一技术动作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自己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让学生体会如何去评价一件事和一个人。

小学体育新课改总结 第6篇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三、体育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体育课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体育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新课改体育教学论文 第7篇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文/高 明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教学的体会 第8篇

1、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

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如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例如在教学工作之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的能力,并且给与他们施展的空间。就比如是《足球赛游戏》这一课程设计中,我们在上课时拿出足球,并没有讲解也没有示范,而是给学生,并且鼓励他们去玩,比赛谁的花样多。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和创造力,而这时教师就在一旁默默地观察他们的动作并把学生的一些想法记下,然后请那些思维活跃的同学为大家做示范,使同学间相互模仿学习,加深印象,最终使这些动作组成足球赛游戏。这些就是我们在课堂中设置的一些想法和措施,在他们面对新鲜的事物时,自己想办法,而不是通过老师来传授经验,让他们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学会学习,并且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在做课程设计时,要把学生的兴趣目标放在首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来做好课程游戏设计,要确保游戏对于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也要摒弃陈旧的观念。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课程设计要有充满趣味和生动性,让学生感到乐趣,并且积极投入到其中,也会克服各种困难,这样的游戏设计才是有用的。

一定的紧迫感会使学生激发出一定的潜能和积极性。要适当的营造紧张的氛围,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例如在接力比赛这个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团队就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团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身的发挥与集体的荣誉是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激发自身的团结意识和积极性,在这种紧迫感中投身到活动中去,使锻炼活动更有意义,影响也更加深远。

对于学生的表扬和激励,要采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学生的内心是比较敏感的,因此在对于学生的表扬上,教师不要吝啬与自己的表达,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采用任何的赞美之词来表达出你对于学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学生的世界比较单纯,因此我们教师对于他们的表扬一定不要含蓄,表现的好,不要只是说“好”,而要不吝自己的表达,可以说“你表现的太棒看了,我很喜欢,继续加油,我很看好你哦!”这样不仅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无形中得到拉近,也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大的提升。除了言语的表达在行动上,教师关注的视线,和拍拍肩膀、摸摸头这些动作都是对于学生最好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这是老师关注他、喜爱他的表现,会对于学生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对于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

3、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力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改变之前的“一刀切”的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均有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要求。让能力卓越的学生不至于骄傲浮躁,能力稍显不足的学生不会因此而自卑。例如,对于跑步的训练,每个学生因为耐力和爆发力的不同,擅长的也有所不同,教师就是要针对这一点,先通过一些测试,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然后根据自身的耐力和爆发力来选择不同的长跑和短跑来进行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自己的主导,而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4、培养学生勇敢、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优良品质

现如今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有对于提升意志力的方向和目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如在学生的平衡能力练习中,传统的教材平衡木宽15—20厘米,高20—35厘米。而这些教材在现如今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已没有任何的难度,这就对于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得不到任何的提升,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困难的能力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把活动安排的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安全措施也有保障,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能力和意志力得到提升。在活动安排中,适当的困难是学生成长最好的舞台,可以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才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成长。

5、场地器材巧妙设计、自编体育器械

在对于体育器材的安排中,我们不仅有常规的体育器材,教师们更是发挥想象,根据实际训练要求,设计出一些具有突破性和发展性的体育器材。甚至有些更是变废为宝的废旧物利用,例如旧轮胎等等。不仅节省了经费,也使体育器材得到一定的改变更是顺应了如今新能源节约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徐宗兵.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究[J].新课程(下),2011,01.

浅谈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的实践体会 第9篇

【关键词】 新课程;体育教学;个性发展;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更新了体育教学观念,中学体育创新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深化素质教育,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中学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下面就我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反思

1、从“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的飞跃。

传统体育教学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而新课程则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粗看二者似乎大同小异,其实质却反映出了教学理念的一个飞跃,首先是健康概念的扩展,即从过去单纯生理健康而发展到现在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增强体质是单纯的生物学改造,而健康第一的内涵远大于此,反映了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精神。在新课程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团结协作的团队品质。

2、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师者发令,学者顺从,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充分注意到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适当淡化体育的竞技成份,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体育比较强调技术教学,较多地选用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按竞技运动技术的标准进行体育教学,这样做的最直接缺陷就是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地要求学生掌握技术,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无法体会运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体育运动,走出校门后,很少自觉进行体育锻炼,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而新课程则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当然毋庸置疑,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新课程下应适当淡化,而非全盘否决,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如何开展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强调目标统领教材,根据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因此,课堂教学的开展应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进行。由此可见,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再按学年教学目标来制订年度目标,依次类推,最后到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的制订。教学目标应注意设计的具体性,科学性和可测性,课堂教学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达标。教师应在每堂课的开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本课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展开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2、精心设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大特征,也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体现,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尝试。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注意好难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探究尝试,在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尽量采用游戏、比赛、情景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从而产生强大、持久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兴奋占优势,兴奋抑制转换快,好奇心重,上进心强,故适度变换教学手段会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4、加强理论指导。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必要的理论、体育常识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践和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学生探究尝试后,教师应及时指导、鼓励,对错误的结果加强分析指导,并尽可能地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实践提高。

5、逐步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蕴涵着一定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有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方式。现阶段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应大胆借鉴、创新和发展。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把握新课程标准、性质、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

总之,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提升素质,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为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下,转变体育教学观,大胆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岚.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内江科技.2007(08)

浅谈体育新课改之感想 第10篇

浅谈体育新课改之感想

从事体育教师这个行业十几年来,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到今天的素质教育,原来的灌注式教育到现在的学生主动性学习。本人对新课标改革有过迷茫、认识、消化的过程。体育新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面理解,即希望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体落实到新课程教学中,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学习评价的实施,都要渗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都要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服务。无论是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无论是进行什么项目的模块教学,都要立足学生健康发展这一基点。

体育新课改心得体会 第11篇

新教材在教学目标、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与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为了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体现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新理念,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紧跟上时代步伐。在具体操作上,应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的“四性”。注意教育计划制定的完整性

体育课程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不仅是把体育和健康合并起来,而且是要在今后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合学校体育教学从过去单纯地追求身体(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练习,改变为以新的健康观指导下的体育教学,真正使中小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因此在制定学期体育工作计划时,首先要确定教学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大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将大纲所规定的必选内容、限选内容、任选内容和课时数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确定每学年的考核项目和标准。学期体育工作计划是把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每个学期的各项教材内容和课时数,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节课中,并确定考核项目和考核时间。在制定学期体育工作计划过程中还要注意:每节课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要考虑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考虑到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要考虑到教材的排列方法及季节变化情况。《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中,已有各种教学计划的范本,教师也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作行当的调整后使用。注重学生参与的适应性

经过漫长的暑假,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作了调整,但大多数由于缺乏运动,身体状态有所下降,再加上秋季天气变化多和新教材的实施,可能在上体育与健康课时,会一时不适应。因此首先要从理论上多向学生说明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慢慢转变一些旧的体育意识定位。其次体育与保健的教材由于分必选、限选、任选,因此学生不必再为以前那样学一个技术动作重复和浪费大量的锻炼时间,当然,也不是按学生兴趣,每节都练一个项目。还有学生成绩的评价也改掉了以住一刀切的现状。原先由于多种原因体育素质略低的部分学生通过体育与保健的学习,掌握了一些锻练方法,素质比原来自身素质提高了,感到自己成功了,也就达到了预定的目的,而本身体育素质较好的同学在选修课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层次面也逐步提高,同样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这学期普通高中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实践与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教研课题选择的实用性

新教材的使用,给课题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第一线的体育老师,尽可能选择一些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课题,少作纯理论的研究。因为课题来源于体育与保健课的实践过程;来源于传统理论、观点、方法、结论的质疑;来源于新兴学科的交叉处;来源于上级教育部门公开的课题目录;来源于教学训练实践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等等,只有明确了课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掘新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的质量,才能达到体育与保健的最终目的。竞技体育与终身体育处理的合理性

上一篇:有关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700字下一篇:房地产评估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