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演练

2024-08-0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演练(精选14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演练 第1篇

职业暴露应急演练脚本

模拟场景一:病房

护师***在为病人实施诊疗操作后,双手回帽时被5ml注射器扎到左手手指。

模拟场景二:水池边

现场局部处理,“一挤二冲三消毒”,冲洗至少五分钟,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对伤口进行包扎。模拟场景三:立即上报护士长,同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护士长签字,上报院感科。(和护士长进行对话的照片、护士和护士长一起查看病历的照片、护士长采血照片、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照片)台词:

护士:护士长,我刚才为患者静脉采血时,不小心被污染针头刺伤了手指,我已按照职业暴露局部紧急处理流程进行了处理。护士长:是几床病人? 护士:32床,张某某。

护士长:那赶紧查看一下患者有无免疫检验报告,有无阳性报告?(经查看病历,患者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护士长:那你最近检测过乙肝五项吗?有抗体吗? 护士:半年前体检时检测过,没有抗体。

护士长:那赶紧让咱科王大夫给你开个检验报告单,你去检验科抽血化验乙肝五项。(几小时后,检验结果出来了,为阴性,无抗体)。护士长:**护士,那你先去填一下职业暴露登记表,我给你签字,等会你去进行登记评估,我先打电话说明一下。模拟场景四:护士长上报院感科照片

护士长:您好,是院感科吗,我们科室有位护士在为患者实施注射后不慎被污染的针头刺伤了手指,已经进行了伤口的局部护理,暴露源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暴露着(护士)无抗体,您看接下来应该怎么处理,一会我让她带上职业暴露登记表去找您进行登记及评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演练 第2篇

一、演练目的

(一)使医护人员了解和掌握职业安全要求,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标准预防措施,锐器伤的预防措施,血液、体液暴露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相关知识。

(二)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和执行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三)规范各项操作,纠正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行为,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演练组织

组长: 成员:

三、演练前准备

(一)制定演练方案

院感科负责拟定出《医院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方案》,各科根据方案拟定科内职业暴露演练方案。

(二)明确职责分工

1、医务科、护理部:协助本次应急演练的实施,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被暴露者实施医疗救治;并与被暴露者沟通,稳定情绪。根据需要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2、院感防保科:

(1)立即分析查找 原因,总结经验,制定防护措施。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4)必要时请专家会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根据专家的意见或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5)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和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6)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7)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3、检验科:主要承接相关检测工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4、临床科室 :

(1)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伤口予以75%酒精或0.5%碘消毒并包扎。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院感科,以备对照评估。

(3)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及科内职业暴露登记本。

(4)当事人被暴露后连同职业暴露登记表向院感科报告,分管领导签字。院感科结合科室评估确认后,受伤者由所在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到检验科抽血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三)人员培训

院感科和各科室组织演练人员学习本方案,明确演练程序和注意事项,掌握应急处置知识和个人防护知识。

四、演练过程

(一)时间:2016年11 月 1日 15:00点

(二)地点:检验科

(三)事件: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血液体液暴露时的应急处理

(四)演练步骤: 第一步:锐器伤的现场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探讨 第3篇

1感染性职业暴露

1.1职业暴露因素,对本院2009年至2013年登记备案的51例职业暴露者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锐器刺伤45例,占88.23%,血液/体液接触暴露6例,占11.76%。常见于针头扎伤以及在手术过程中被刀片割伤。由此可见,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

1.2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

1.2.1加强管理,最大限度防止或减少锐器伤的发生。首先要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在诊疗、护理患者时,凡是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均应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对高危人群采用双层手套或定时(每30分钟)更换手套,当血液或体液有可能喷溅时,则要戴防护眼镜,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做到:①保证充足的光线,如遇躁动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请他人协助或用防躁动护具,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等锐器刺伤或划伤;②锐器不可徒手传递.不可用手装卸刀片或缝针,术中使用的锐利器具应放在固定的位置;③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可使锐器面对着他人,以免刺伤;④锐器物品使用后,不要放在操作台、治疗车及诊疗包内,不可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回针帽;⑤销毁利器时,不可将利器徒手掰弯、折断,应将其放入专用的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盒内装载不可超过3/4,并放在安全的地方;⑥整理污物桶时,不可用手或脚直接踩压污物,以免不明物扎伤;⑦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水彻底洗手,特别是手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必须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也要洗手。[2]

1.2.2发生暴露后的紧急处理

一旦皮肤被锐器刺伤,或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要保持镇定,迅速用手从受伤部位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的挤出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并报告预防保健科,根据暴露源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定时随访做医学观察。

2物理性职业暴露

2.1职业暴露因素包括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等)、噪声、强制体位至负重伤及心理因素等。[3]

2.2物理性职业暴露防护

2.2.1接触各类电离辐射的医务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在工作中做到:①操作人员在机房内曝光时应穿戴好防护衣帽、手套、面罩;剂量盒要随身携带;②不允许在工作场所内进食;③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曝光前注意关好门窗,防止漏射线对他人的损伤;④使用移动X线机工作时,在安全范围内设置铅屏风,尽可能远离辐射源;⑤定期监测剂量盒的辐射剂量,及时掌握个人的辐射损伤情况;⑥减少个人单次操作时间,避免短期内大量接受X射线的照射,轮流安排工作人员休假,定期体检;⑦医务人员的防护设备应齐全、充足,保证随时可以使用。

2.2.2紫外线照射消毒时,要防止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尤其是眼睛,必要时可戴防护墨镜,紫外线照射灯的开关应安装在室外。

2.2.3防止或减少噪音·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各种仪器、设备,保持其性能良好。

2.2.4防止身体疲劳,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重视姿势的自我调节,长期站立、移动病人或搬运重物时尽量避免被动操作,做到省时省力,预防颈椎病及腰肌劳损,减少静脉曲张的形成。

2.2.5医院管理者在工作安排上要符合卫生学要求,采取科学弹性排班,对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备,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减轻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3化学性职业暴露

3.1职业暴露因素

化学消毒剂和麻醉药及化疗药物都可以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皮肤、呼吸道、口腔、黏膜等途径吸收,会因长期蓄积而产生影响。

3.2化学性职业暴露防护

①减少空气污染,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尽可能的使用低毒、无毒的新型消毒剂;对有刺激性的消毒剂要妥善储存,盛装消毒剂的容器要严密加盖;在配制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消毒液喷溅到皮肤、眼睛或呼吸道。

②规范麻醉品的使用方法,减少麻醉气体溢出,将排气管安装到室外排出废气。

③医护人员要了解化疗药品的特性,工作中规范操作。操作时要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向瓶内注入溶媒时应缓慢沿瓶壁注入,以防粉末溢出,待粉剂溶解后,再回抽瓶内气体,以防瓶内压力过高,导致药液外溢,溅到操作人员或他人衣物上。操作完毕后,应将废弃物收集到坚固、防渗漏、带盖的容器中,由专人、专通道运送至暂存间。操作者用清水及肥皂水按规范洗手,彻底清洗。治疗室要持续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化疗药物的含量。化疗药物不慎被溅至面部或眼内,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滴眼液或眼药膏。对接触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定期体检,怀孕者及哺乳期妇女应尽量调换到不与化疗药品接触的岗位。

参考文献

[1]戴青梅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1-544.

[2]谭旭明,胡艳红等.检验人员常见健康问题及防护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锐器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感染严重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对受害人及其家属造成身心伤害。近年来,职业安全防护研究,成为业内人士的热门课题之一。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9月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适当的改进措施,先将结果与分析报道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 资料:自2005年1月~2011年9月我院173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

1.2 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9月医务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锐器的类型、发生伤害的环节、原因伤害后的处理行为。

2 结果

2.1 发生的锐器伤医务人员情况,符合锐器伤且填报资料完整的有173名,其中52%发生在护理人员中,工龄以<5年为主占35.3%,其中实习生30名,见表1

2.2 锐器的类型 发生锐器伤的类型涵盖临床使用医疗锐器的绝大多数类型,其中72名医务人员被静脉输液针头包括头皮针和留置针封管针头;62名被注射针头损伤,包括过敏试验、胰岛素注射和局部麻醉注射器针头;17名被采血针损伤,包括静脉采血针、血糖监测采血针等;见表2

2.3 锐器伤的环节 102人的锐器伤发生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占59%;34人发生在治疗操作后锐器弃置前,占19.7%;34人发生在锐器弃置后,占19.7%。

2.4 锐器伤的原因 本组锐器伤影响因素有光线不足、他人碰撞、锐器放置错位、回套针帽、清理锐器不当等。见表3

3 讨论

3.1 工龄低的医务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本组锐器伤发生在<5年的人群(含实习生)中占41.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这与他们对职业防护的认识不足,对设施方法使用不熟悉以及技术操作不熟练等因素有关。

3.2 静脉输液针头容易误伤医务人员,输液管道长且富有弹性,易造成远端针头甩动或扭转容易误伤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紧急,无序状态常发生他人碰撞,从而增加锐器针头控制难度。合理配置人员,减少因护士工作忙乱而引起的损伤。提供安全型输液工具,如安全型留置针、无针密闭输液针头,将有利于减少针刺伤。

3.3 针头处置空间位移,用过的锐器针头处置也是重要一环。病区护士拔输液针后往往手持针头和输液管步行至处置室后丢弃在损伤性废弃物收集盒中,这样造成针头处置时间长,空间位移大,大大增加潜在针刺伤风险。

3.4 锐器的放置错位 锐器错位越大,越隐蔽,潜在损伤的概率越大,潜在受伤的人群越广。本组调查中,锐器错位到了产妇用后 的卫生纸中,病区地板上,使科室中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概率非常大。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不使用安全锐器盒等。这主要涉及到医护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通过分析,我认为把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列入医学实习生和新上岗人员岗前必备培训项目很有必要,在职业安全防护中增加案例警示,改进在职人员的培训,加强锐器及时处理、就近处理,使用符合规范质量的锐器盒是防范锐器伤的重要措施。

见表3 173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与原因构成比(%)

参考文献

[1] 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6.1137

[2] 秀兰,王云琼,王刚.新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5,4(3):240-241.248

职业暴露应急演练总结 第5篇

2011年12月12日10:00时,我院进行了职业暴露应急演练。模拟我院三个科室分别发生职业暴露事件。随着演练总指挥的一声号令,演习迅速开始。医院各部门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科室人员各司其职,迅速准备应急物品,进入指定位置待命。演练模拟甲护士被感染HBV患者用过的针头刺伤左手无名指,乙护士被感染HBV患者用过的针头刺伤左手食指,丙医生被感染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意外溅入工作人员的眼、鼻,现场应急处理后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查看伤口处理情况,并要求监控护士调查暴露源-患者情况,详细填写《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医务人员针刺伤与黏膜暴露登记表》及《针刺伤上报表》,护士长签字后报告医院院感办,同时报告感染性疾病科。院感办接到报告后,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评估,立即开具化验单要求当事人即刻进行血清学检测,根据结果出具治疗预防方案。药剂科准备所用药物如乙肝免疫球蛋白,上报表和检查结果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存档,并组织随访。

此次应急演练由分管院长任总指挥,演练包括感染报告、紧急救治、消毒处理、个人防护等环节。演练结束后,分管院长和现场观摩的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就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照医院应急预案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总结和安排布置,特别对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专门进行了强调,确保在真正面对感染性疾病时万无一失。院长指出,应对的及时性在防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急小组成员应时刻保持战斗状态,随时迎战可能发生的感染病疫情。院长同时指出,这次演练也暴露了我院科室间配合存在的问题,这需要以后进一步通过演练来磨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演练,进一步完善了我院的应急预案,使全院各部门人员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效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意识,提高了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水平、救治能力、处理能力;检验了我院人员、通讯、设备、物资、车辆等的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通过演练,我院积累了应对职业暴露的经验,提高了应对感染病疫情的能力。一旦发生重大感染病疫情,我院将会从容面对,圆满完成任务。

我院作为三级甲等中医院,不仅承担医疗任务,还为预防院内感染及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做了大量工作,对促进居民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6年全院职业暴露演练总结 第6篇

应省、市卫计委关于印发《云南省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和按照年初计划2016年上半年在全院和临床科室和重点部门进行一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演练。

2016年3月15日—31日期间,各科室根据自己科室的工作特点,利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护士长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在科内进行职业暴露三种不同方式的实际演练。

演练前,科室护士长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如什么是职业暴露?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目的?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等);控感科将制定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演练预案》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方案》下发学习。

演练中,有科内带教护士就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模拟事件进行示范演练,继之要求派出医生、护士各两名进行演示,课后对全科人员进行再次操作培训。具体流程首先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如血液溅入口内,要立即吐出,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 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对伤口的局部用力挤压和吸吮伤口。暴露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若为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医务人员按标准流程处置伤口后,应当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一式二份,同时获取暴露源(病人)的“感染四项”筛查资料,若遇“阳性”情况一并上报预防保健科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控感科组织医院职业暴露领导小组相关人

员对伤口进行评估、心理咨询和健康关怀。

最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找出不足,分析原因,对演练进行总结。控感办主任赵仕凤进行点评。

这次演练使医务人员重新了解职业安全要求以及安全注射的重要性,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标准预防措施、锐器伤的预防措施、血液、体液暴露防护措施以及对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相关知识,增强了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防护能力和执行标准预防的依从性,规范了各项操作,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江川区人民医院控感科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 第7篇

上报 科室: 上报时间: 上报人员: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 职 业: 暴露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暴露 方式: 1.锐器伤□ 2.破损皮肤接触□ 3.粘膜接触□

暴露源情况:1.艾滋病□ 2.乙肝□ 3.丙肝□ 4.无传染性□ 5.不清楚□

局部处理: 1.冲洗□ 2.挤血□ 3.消毒□ 4.未处理□ 5.作何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1、处理程序: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并进行局部处理,填写报告卡,报告感染办到传染科就诊,随访和咨询。

2、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者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在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周围进行局部挤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 第8篇

1 医务人员主要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及原因

1.1 生物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针刺伤、锐器伤、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接触了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容易引起生物性职业感染。其中对医务人员危害最大的有三种病原体, 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此外还有梅毒和疟疾等。

1.2 化学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消毒、治疗、换药等操作过程中, 频繁接触各种各样的疾病。常见的有: (1) 抗肿瘤药物, 目前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是细胞毒制剂, 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性。 (2) 清洁剂、消毒剂和麻醉剂,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清洁剂、消毒剂、麻醉剂, 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 重者中毒或致癌。 (3) 粉尘, 牙科技师在制作假牙过程中接触矽尘、氧化铝尘和丙烯酸塑料等, 含引起尘肺及其它职业性肺部疾病。

1.3 物理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放射线、激光和锐器等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有: (1) 辐射, 卫生部对15个省市的医院进行监测发现, 医务人员接受辐射为其他行业之首。 (2) 锐器伤,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 不仅会引起皮肤黏膜损伤, 更危险的是感染血源性疾病。

1.4 未认真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

对各种防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认真解读及执行, 或者是长期接触患者, 产生了麻痹思想, 从而造成防护意识淡薄。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

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以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为重点, 强化职业暴露危害的学习。同时加强医疗锐器规范操作及发生暴露后处理流程的培训考核, 使医护人员思想高度重视, 正确并熟练掌握防护技能和避免受伤害的技巧, 形成职业技能习惯, 即使一旦发生伤害, 亦能及时果断处理。

2.2 强化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应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要防止血源性疾病,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以及微粒隔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是预防锐器伤的关键, 要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严格执行,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抽查, 防止和纠正不良习惯行为, 使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护理工作中, 防护更加严谨, 操作更加规范, 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锐器伤所致的职业暴露。特别是手卫生, 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既可保护自己。也可保护患者, 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2.3 改善管理和诊疗条件

适宜的工作量和科学的人员安排也是降低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因此。对工作繁忙或人员配备不足的科室, 要增加编制或采取科学性弹性排班、中班和夜班相对固定, 减少工作不规律, 尽量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同时, 保障合格防护品供给, 改进操作室光线或灯光不足等, 尽量排除或减少锐器伤发生的客观因素。当地面、台面、物品、医疗器械被血液污染时, 应先消毒再清洁, 正确有效的清洁消毒能避免交叉感染, 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2.4 强化医务人员预防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职业暴露后感染乙肝的有效措施。院感办对重点部门每年体检1次, 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2.5 加强职业暴露分析研究

院感办应定期收集、统计相关数据, 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 尽量避免或减少职业感染风险

2.6 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护理工作产生的相关医疗废物如一次性输血器、输液器、注射器、针头、标本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并做好标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2.7 健康监测

医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8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2.8.1 医务人员暴露于污染血液后的应急处理:

(1) 手局部针刺伤的处置——保持镇静, 迅速、敏捷按常规脱去手套;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挤压受伤部位, 使部分血液从伤口排出以减少污染的程度, 同时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15min;用碘伏消毒受伤部位。 (2) 污染物喷溅眼或黏膜的处置——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部位15min。 (3) 衣物溅污或浸泡所致污染的处理——迅速按常规脱去污染的帽子、口罩、工作服。用流动水冲洗污染部位。

2.8.2 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免疫接种、上报、随访制度医务人员发生

职业暴露后要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室, 做好登记, 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并对暴露者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及随访、监控。根据暴露病毒的种类、病毒载量及暴露者感染源检测检测结果, 对暴露人员实行预防用药干预, 以减少感染率。

2.8.3 不同病原暴露后的处置:

(1) 暴露于HIV的处置——预防最好在4h内实施, 最迟不超过24h, 并建议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暴露后尽早获得血液标本进行HIV检查, 定期检查血清转化, 并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报告, 包括其他疾病; (2) 暴露于HBV的处置——对于以往有免疫, 其抗HBs抗体>10mIU/mL时, 不需要进一步治疗;对于没有免疫力的人应尽早使用预防性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同时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定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 以确定是否出现合适的血清学反应。 (3) HCV暴露于HCV的处置——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途径同乙型肝炎。目前虽没有丙型肝炎暴露后的治疗方法, 但也必须检查血清转化;对暴露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改进意见, 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对暴露者定期随访、监控。 (3) 接触梅毒阳性血液后的处置——定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演练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1月~2011年8月医院在岗职工,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保洁员、行政后勤人员等。

1.2 调查方法 医院职工发生锐器伤或职业暴露后填写医院设计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暴露者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工作类别、工作年限等,以及暴露情况,如暴露原因、方式、利器类别、损伤程度、处理方法等。

1.3 统计方法 计算构成比。

2 结果

我院是一个国家级三等综合医院,2010年出院病人约39611人,2011年1-8月份出院病人约 29396 人,医务人员共有1300名,经统计去年一年至今年八月份,共发生了职业暴露约20例。

2.1 一般资料:暴露源及其比例

2.2 暴露过程

2.3 人员分布

表3 医院常见暴露人员例数及比例

以上可以看出,护士位居职业暴露的首位,锐器损伤占首位。

3 讨伦和结论

为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我院依据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制定了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上报流程,要求填写发生暴露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发生职业暴露时间、地点、损伤过程、暴露源污染情况、暴露后应急处理、暴露后用药情况及定期随访观察结果,同时要求发生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科室要做好医务人员的心理工作,不能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具体章程如下并要求各科严格遵守[1]:

3.1 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等。锐器损伤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暴露方式,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护理操作中不回套针帽,不徒手进行污针头等锐器的处理等。

3.2 术前必须查梅毒、乙肝、丙肝、HIV,如遇急诊手术,未能进行术前四项检测,发生职业暴露时要立即通知保健科和检验科,尽早查明病员是否有以上血源性传染病的存在。

3.3 发生职业暴露时要立即进行伤口的局部处理[2]。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不少于五分钟,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復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4 如果是被乙肝病员的血所污染,医务人员要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查,以查明是否本身就是一个HBSAG阳性的患者,三个月,六个月后再行复查。

3.5 如果是被梅毒患者的血所污染,医务人员也要当天做梅毒的相关血清学的检测,同时使用长效青霉素进行治疗,四周,三个月后复查。

3.6 如果是被HIV患者的血所污染,医务人员也要当天抽血查HIV检测,同时报告疾控中心,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内开始用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是越早用药越好,并采用联合用药法(两种或三种药物),最好在发生后的4小时内开始服药,最迟不超过24小时,坚持吃完一月的药量,吃药期间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以及头晕头痛等症状,然后4周、8周、12周、6个月再行复查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血液检测[3]。一般来说,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很低,它受暴露时间的长短,伤口的深浅,大小以及暴露源的病毒载量的影响。有研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粘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机率为0.09%。

3.7 强化职业安全培训与教育。对医务人员、实习人员、医技工作者、保洁员等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宣传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对新进人员、实习人员定期反复规范化培训,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员的体液、血液和分泌物、排泄物的操作时要做好标准防护。

我院职工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通过正确的局部应急处理,经过半年的随访,无一人发生血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陈小玲,于慧琴,浅谈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及预防[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3(8):93.

[2]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3.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于防护 第10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最近我院院感控科开展了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的学习。通过学习,不禁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这些老照片,“非典”。不知大家是否记得那年呢?据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所占比例高达22.3%,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为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都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末有的,并且相当一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遭受了“非典”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或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今由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出现蔓延趋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正日益增加。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这些危险及不规范操作也大大增加了职业暴露风险。通过学习,我很高兴有机会在此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我的一些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的感受。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认知及现状;

2、原因分析及危险因素;

3、预防措施及处理要点;

4、关于我院职业防hu方面的持续改进。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指的便是我们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因接触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我们的健康或危及我们生命的一类活动。

医务人员因职业关系,接触致病因子的频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据卫生部门统计,医务人员发生的院内感染是普通人群的2倍。

如图所示,护士在所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占最大比重。据卫生部统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于针刺伤所致。针刺伤、锐器伤对医务人员的威胁时刻存在。

在当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种侵入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每年有数百万。也许您就是这项技术的执行者。随着各项技术的执行,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机会。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以及你数以百次可能被血液感染的潜在危险,其严重后果是什么?您想过吗?

我们也在很多报纸上看到过这样的标题新闻:

1、医生害怕染艾滋,误诊病人被晾手术台;

2、丈夫染艾滋病,妻子临产难找医院接生;

3、手术前做艾滋病检查大有必要;

4、某口腔门诊惊现艾滋病感染者。看到这样的标题,个人觉得是我们有些医务人员对于感染防控理解不够,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当然,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不信你看。

科学报道,每毫升血液中含HBV病毒就有一亿个感染剂量.,感染HIV只需1.4毫微升血液,HBV只需0.4毫微升血液。如果你被感染HBV血液的针头扎伤而又未经免疫的话,你感染的几率为6—30%;如果该病人乙肝e抗原呈阳性,那么你感染的几率将上升到27—

43%。有十四个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被HIV污染的针头扎伤,受感染的几率是0.29%。尽管你所接触的病人导致你感染的机率相当低,但是不等于0„

这是《羊城晚报》曾经的一则报道,这样的报道每年有很多很多,每一次都那么触目惊心。对于我们医务人员而言真的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如果你真的被含有血液感染的针头扎伤,先不谈你是否已被感染,想想你在心理上能承受那么长、那么多次的检测期吗?曾听过

美国一名被艾滋病病人针头扎伤而被感染的护士lisa,以她的亲身经历为主题所进行的一次演讲,她在窗口期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到的,那种担心、恐惧,焦虑,绝望,以及亲朋好友的疏远,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隔离墙,心理上的压力远远大于身体及生理上的压力。由此可见,职业暴露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同时对我们的心理、家庭、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总结学习及临床上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风险因素:1.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淡漠,防护教育不到位;2.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临床经验欠缺;

3.手卫生实施不规范;4.安全注射操作不规范;5.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据统计,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扎伤。每30秒钟,在您和您的同行中便会发生一次职业暴露。每30秒钟一次也就是每年将近有百万次职业暴露发生。自有医护工作以来,医护人员就不经意地暴露在这些病原菌地威胁之下。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这些原因及风险因素我们(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首先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教育,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其次要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最后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我们应该准确、规范的做好“标准预防” 从标准预防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理解到,标准预防既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也强调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以及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人。因此,标准预防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务人员,达到了双向防护的标准。从另一方面理解,它实际上就是对血

液和体液实施全面屏障隔离。隔离的对象为“所有”的病人。对医护人员而言,不管对象是已知或未知血液或体液感染的病人,都应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从学习中我们都了解到了,标准预防的措施就是以下这简单的六点。看似简单,仔细阅读,深入理解,其实它包含了所有基本的预防措施,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真正规范的做好标准预防措施,那么职业暴露几率一定会大大减少。举个例子吧,时间来到了1988年的初春,如果您是上海老一辈的人,您一定记得那一场突如其来的甲肝大流行吧。元旦刚过,甲肝患者不明原因的大量增加,它一时间打乱了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正常生活。空前拥挤的医院,实在无法接收下那么多的甲肝患者,以致工厂仓库,甚至是旅馆和学校教室都成为临时的甲肝患者安置点,分管卫生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同志及她的同仁们采取了多种办法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控制疫情。这场疫病流行,整整持续了2个月,甲肝感染者超过35万人,死亡31人。疫情最后能得到控制,那正是因为他们最后抓住了关键点,甲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他们的措施便是,普及手卫生知识,在那时你在上海的每一个公共场合你都能看到一块小小肥皂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上海人饭前饭后、便前便后都要洗手,就这样,疫情在3月初就得到了基本控制。从另一个角度看,难道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标准预防,使这场突如其来的甲肝暴发流行可谓告终吗?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工作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现在,我所在的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正严格按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的要求工作着。我院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规定设有“职业防护管理”文档,有“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害登记表”,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做好了一个全面详细的备案登记;我院设有总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各个科室也都有针对自己科室特点的感染管理手册,在科室最明显的地方摆放着科室特色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以及职业防护措施,这些都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做好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每年体检,我院的医务工作者的乙肝表面抗体都是阳性的,那是因为我们都注射的了乙肝疫苗,采取了主动免疫;在我院的日常工作中是强制使用一次性口罩,特殊科室(感染科)使用N95口罩;实施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操作时一律带一次性无菌手套;感染科,ICU等科室的每个病房和病床前都备有快速手消毒剂,方便卫生手消毒;每个科室都配备了齐全的洗手设施,每次洗手都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洗手;这是我院医务人员的一些洗手瞬间,你看,你在洗手,我在洗手,他在洗手,她也在洗手,今天我们都在洗手,您洗手了吗?记得一定要按这六步洗手法进行哦。在我院,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后按常规正确分类处置好医疗垃圾,并使物品处于备用状态,清洁物品与待消毒物品分开放置;进入病房的用具都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进入清洁准备间;护理特殊病人(H7N1)是穿隔离衣,带防护口罩,护目镜等;同时保证每个病房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物品的表面,以及用循环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不同病种分区放置,加强患者隔离及疾病的宣教指导,切断了传播途径。这些措施是我们工作中一些微小的工作,可是就是这些微小的工作组成了我们的日常工作,我们的理念是从小事做起,从小事防起,用这些精细化的措施保护好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保护好我们的每一位病友,使我们的职业暴露几率大大降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培训小结 第11篇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及医护人员院感知识水平。我院于2011年11月21日下午3:00分,由控感科组织,***主讲,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进行学习,共有66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会上,全院医护人员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原则,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引起职业暴露常见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会议最后,对参会医护人员进行了一次院感模考,进一步的巩固此次学习内容。

通过培训,提升了全院医务人员对院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和巩固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有力促进了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全院医疗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演练 第12篇

预防控制措施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保洁员等,在从事疾病防治工作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感染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疾病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我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进修学习的学员和保洁员等。

二、预防控制原则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三、安全操作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第13篇

1 职业暴露的情况

1.1 一般情况

2004年9月~2010年9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共发生32例, 其中男性6例, 女性26例。

1.2 职业分布

其中医生3人, 护士24人, 检验人员4人, 后勤人员1人。

1.3 暴露经过

采血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7人, 为患者处置引起职业暴露21人, 处理使用过的医疗器具引起职业暴露2人, 收集患者血清不慎溅入眼内导致职业暴露1人, 维修医疗器械导致职业暴露1人。

1.4 暴露部位

患者血清溅入眼内1人, 划伤手臂1人, 刺破手指30人。

1.5 致锐器伤种类

采血针刺伤7人, 输液器及其它针头损伤23人, 粘膜损伤1人, 医疗器械损伤1人。

1.6 暴露程度 (级别)

一级暴露4人, 二级暴露28人。

1.7 暴露源病种

丙肝患者引起暴露5人, 乙肝患者引起暴露26人, 病种原因不明1人。

1.8 暴露后处理方法

轻轻挤压伤口两侧, 尽量排出损伤处血液, 流动水冲洗。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处理, 损伤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确诊为乙肝患者引起的职业暴露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 丙肝患者则注射丙种球蛋白。

1.9 暴露后预防用药情况

上述职业暴露人员均不符合预防用药的指征。

2 职业暴露的重点人群

2.1 重点人群的特点

从我院职业暴露的情况中可以分析出职业暴露的重点人群以医务人员为主, 而医务人员中又以护士所占比例为最高, 这主要与护士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关。临床护士从事抽血、输液穿刺及医疗废物处理等操作较多, 锐器伤后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增大, 我院是传染病专科医院, 住院患者又以乙肝、丙肝患者居多, 上述两种传染病是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病种。被丙肝病毒污染的锐器损伤虽然低于乙肝病毒污染的锐器损伤, 但由于丙肝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及控制药物, 所以丙肝病毒暴露后所引起的危险尤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2.2 重点人群的风险评估

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 根据暴露者暴露的级别、暴露的病种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用药, 并选择用药方案, 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预防性用药。当医务人员在针刺时, 只需要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职业暴露人员感染HBV[3], 因此, 我院要求医务人员在及时正确处理伤口的同时, 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填写职业暴露登记, 并及时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2.3 重点人群的随访

对重点人群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根据临床症状及血清学状况进行追踪观察和监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职业暴露者, 随访时间>6个月。均无阳性发生。

3 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3.1 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树立职业安全理念职业暴露可以对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加强对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防护、手卫生及利器损伤预防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防护意识, 改变不良操作习惯[4]。为此我院感染管理科从源头上进行防范和落实。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标准, 建立了职业暴露的培训及考核制度, 并认真组织落实和实施。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 制定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让每位职工认真学习和掌握。我院成立质控办, 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联合进行各项制度的督导检查, 并将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纳入各科室的考核范围。要求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安全操作规范, 正确掌握三级防护的技能和避免针刺的技巧, 减少我院职业暴露现象的发生。

3.2 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我院是传染病专科医院, 在医疗服务中所面对的患者都是具有传染性的病人, 要时刻提升防护意识, 特别要加强手卫生, 防止手部皮肤损伤。我院感染管理科将七步洗手法及标准防护措施的宣传牌悬挂到每个科室, 让每位医务人员在洗手的同时都能够按照规范来执行。要求每位医务人员执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处理病人后必须洗手, 确认手污染时必须进行手消毒。

3.3 医疗操作现场准备利器盒注射、采血、拔针、换药, 穿刺等各项操作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操作车要备好物品及利器盒, 养成操作完毕及时处理针头, 避免针头暴露的习惯。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出如下建议: (1) 用后的针头丢在可以避免刺穿的容器内; (2) 不给针头戴帽, 不人为把它折断和弄弯; (3) 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或输液时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4) 处理使用后的针具小心行事, 并加强自身防护; (5) 用针的地方尽可能设置针头丢弃处; (6) 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做好随访调查。

3.4 全院职工定期体检接种疫苗我院对全院职工每两年进行全面体检1次, 特殊科室每年1次, 医院感染管理科掌握每位职工既往传染病史及体检结果, 并报送医院领导及人事科。对于抗-HBS阴性的人员进行全程乙肝疫苗接种, 抗-HBS滴度低的人员进行强化接种, 遇到传染病突发疫情发生时, 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我院近几年新上岗人员增多, 这项工作更需要加强。

3.5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报告流程我院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纳入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报告流程, 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会同相关的科室查找原因, 分析结果, 持续改进流程, 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倪秀荣, 郭淑荣, 赵桂红, 等.61例职业暴露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1) :2936-2938.

[2]朱会英, 王艳, 沈阿丹, 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1) :2933-2935.

[3]詹小平, 潘莉, 夏优秀, 等.ICU护工职业暴露及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2) :1542-1543.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第14篇

【关键词】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护理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13-0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护士面临的危险因素众多,同时也意味着护士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的机会显著增加。护士是最多经皮肤、粘膜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人群,也是发生医疗锐器伤,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1]。有报道称,由针刺或接触污染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眼、鼻、口腔、皮肤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1%;暴露于含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或体液,其感染率为6%~30%;医务人员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几率为1.8%[2]。因此,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已成为当前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

1.1物理性因素

1.1.1锐器伤:针刺伤和安瓿划伤是目前急诊护士操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锐器伤多发生在手部,如手掰玻璃安瓿、输液结束拔针、用毕的注射器毁形、安装针头时、配合他人操作时等,其危害性不仅限于损伤本身,更在于病原体通过伤口进入机体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和血源性疾病[3]。

1.1.2各类环境进行紫外线、臭氧空气消毒、蓝光照射治疗等可造成眼灼伤、白内障、皮肤急性红斑反应。

1.2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主要与暴露接触种类、频率、时间长短、暴露方式、侵入途径有关。化学物质主要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化疗药物职业暴露方式,一是直接接触化疗药: 配制化疗药、执行化疗、化疗药溢出、处理化疗药污染物和处理患者排泄物等。二是间接接触抗癌药。化学药物职业暴露危害程度与暴露时间长短、频率和量成正比,化疗藥物接触时间长、频率多、量多则造成的危害重[4,5]。侵入途径,(1)直接侵入,主要有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2)间接侵入,用药患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唾液等处理不当,可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6]。

1.3 生物性因素

主要为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及传染性媒介物如患儿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3]。

1.4 医护人员自身因素

第一,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不了解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不看清具体内容盲目签名。第二,业务素质差,对疾病的护理常规不熟,观察病情不细致,有的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给患者造成痛苦[7]。有的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延误抢救时机。第三,由于目前普遍存在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加之心理和生理的原因,因此,他们常在严重的疲惫状态下工作,导致服务态度不好,容易引发医院与患者纠纷,护理记录不认真,失去了它的准确性、真实性。

2 职业暴露防护对策

2.1强化职业暴露损伤的安全教育,增强职业防范意识

除了认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外,还要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有关的医疗规章制度,进一步掌握职业防范知识,加强防护知识教育,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预防职业暴露的知识水平及自我防护能力,端正态度,既不能过度恐惧,也不能无所谓。

2.2严格遵循操作前、中、后的防护措施

(1)操作前,严格遵循防护原则做好防护准备工作[8]。对各类仪器及物件严格消毒,严禁消毒时进入区域,进行空气检测时戴好防护镜,消毒完毕开窗通风。

(2) 操作中,①护士必须高度警惕防止针头、安瓿等锐器刺伤,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入针帽,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禁止用手去弄弯或弄直针头.针头使用后立即丢到专门存放锐器的盒子里。使用安瓿制剂要借助砂轮,可垫纱布或砂轮保护套,可戴手套以防损伤皮肤。②护士在配置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戴口罩、帽子、手套、防护眼镜,及时处理破损的体温计、血压计,导管及时清洗晾干,使用一次性压舌板和面罩,避免和减少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的损伤。

(3)操作后,加强对使用过的针器等锐器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及丢弃过程的管理,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再回套上针帽,严禁双手回套针帽,以免损伤自己的手指,应将用过的针器放进硬质耐刺、加盖的专用容器中,集中送往指定地点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在为不合作患者注射时,如果有发生针刺伤的可能,应取得他人的协助。妥善处理用过的物品:凡与治疗药物接触过物品应用标签清楚、密封严密的带盖容器收集,不能与普通垃圾等同处理。由受过防护培训的专业人员统一处理。污染物:化疗患者其污染的被服应放人有特殊标记的厚塑料袋中单独处理[8]。护士在给患者作治疗或护理时,如可能接触其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要戴口罩、手套,治疗护理结束后要用消毒液洗手。

2.3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护士要不断更新拓展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灌输“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排除干扰专心投入的工作态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重视学习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在工作中寻找成功的乐趣[3]。医护管理人员应引导护士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减轻心理疲劳,摆脱心理困扰。护理人员的态度淡漠有很大的危害性,这使本来就不融合的护患关系更加对立。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理解患者、适应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要掌握语言的艺术性和沟通的技巧性,认真履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制度,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项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使其主动配合护理操作。通过有效地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理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9]。

2.4 加强医院管理[3]

2.4.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三级监督组织的作用院领导高度重视,护士长负责奉科室医院感染的检测和管理工作。

2.4.2 合理配置人员的编制。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次数与病人接触的频率,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

2.4.3 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消除护士的心身疲惫。培养良好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促使护士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定期体检及预防接种,保持健康的身体。

2.4.4加强护士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分层次对护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9]。

3 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3.1 皮肤接触性污染处理

皮肤意外接触到污染的血液、体液时,要立即用肥皂清洗,随后用清水冲净。眼睛、口腔意外接触到污染的血液、体液时,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在伤后48h内上报医院感染监控部门,并在伤后72h内酌情做病原的血清检测[10]。

3.2 针刺伤、锐器伤的处置

受到污染的针头或锐器意外伤害后应镇静,随后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并用消毒液(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酊或碘伏液)消毒,再用创可贴包裹伤口。意外伤害后应尽快(<48h>)上报医院感染监控部门,如实填写伤情报表,随后由医院感染科医师进行指导处理[10]。

3.3 对暴露者的处理

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内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并采用联合疗法(二种或三种药物)。对所有受到暴露损伤者均应进行跟踪,定期(伤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复查。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到管理均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业感染的危险,所以每位护理人员应将其作为工作职责之一,树立职业安全意识。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并建议医院感染监控部门制定有效的职业危害处置预案,以尽量减少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10][11]。

3.4 事故的报告和记录

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查找事故原因,并对事故过程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损伤的程度、接触物的种类和感染病原的情况、处理方法和处理经过(包括现场专家和领导的活动)、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及首次用药时间、药物的毒副作用情况及用药的依从性。此外,无论重大事故还是小型事故,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11]。

参考文献:

[1] Puro V,Calri GD.Petrosilo N,et a1.Riskof exposure to bloodborneinfection for Italian Health care workers,by job category and workareaJ.Infect Control Hos p pidemic,2001,22(4):206—210.

[2]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3] 赵志军.儿科门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3)75.

[4] 賈晓燕,李荣香,许蕴琳,等.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OOl,15(2):74.

[5] 谢金辉,王建瓴,李海燕.职业接触抗癌药对护士生殖结局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OOl,19(2):87.

[6] 黄信有,刘松影.职业性接触抗癌药对护工的急性影响[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4,22(1):52.

[7] 高国贞,刘桂卿,倪娟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J]. 论著,2006,12(18):1672-1674.

[8] 李丽娟.化学因素护理职业暴露危险与防范[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471-5473.

[9] 李建英.护理职业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 .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9):117-118.

[10] 杨芳.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损伤防范措施探讨[J]. 中国护理管理,2006,6(8):54-55.

上一篇:教师全套业务学习笔记下一篇:拆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