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2024-06-29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精选10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1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合作学习方式也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实施了。教师和学生必将经历一个对于合作学习方式从隋生到熟悉,从模仿其形式到掌握其要领的过程本丈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提出了街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 合作学习

1、新课程理念与合作学习

1.1新课程理念

新中学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谓的“学生发展”就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的内容应体现时代的特征,井尽量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自己周围的物理现象,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使不同的学生能够有选择地学习物理,体现了高巾物理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的需要;改变过于注重接受学习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全新的训练体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途径。

1.2新课程理念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理念的实现搭建台。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推行的学习方式之一,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新发展的平台。(2)合作学习能够比较全面地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方法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的确能够更加有效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学生正确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观念,发展批判性思维,形成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态度,学会自尊自爱,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等。(3)新课程的高中物理教材安排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高中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互为资源,补充自己的不足,更容易达到学习的目标。而且,高中物理教材的呈现方式也非常适合组织合作学习。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新课改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巾,不仅仅是因为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我们更为看重的是合作学习能够提高与改善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要达到这个目的,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必须具备如下只个要素。

2.1参与、思考

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能够使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参与进来,针对研究的问题做出积极的思考。因为学生只有真正投人了时间和精力,才能够从创设的情景中得到体验丰富经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方设法去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即使一时想不出解决的方法,也产生了认知失调,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2协作、交流

教师在提炼出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问题时,一定要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生成过程做出预设。学生易混易错的.难点、重点值得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去突破,也会有激烈的思想交锋。在合作学习中,协作、交流的过程提供了生生之间思维互补、思维碰撞的一个平台。或者原本由于存在思维育点,一个学生独自不能完成的任务,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得以弥补,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与同伴共同完成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头脑中原有的错误想法,在与同学的争论中得以纠正,也使当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不管是思维互补还是思维碰撞,都改善了学生的认知活动的质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3反思、建构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应该通过成果展示、全班交流等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方法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是使新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的有效方法,这样做不但可以促进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内化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另外,通过反思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学生会思考在今后遇到类似的学习情境时,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使认知监控更为有效。

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3.1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

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营造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宽松的环境,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参与探索和创新,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具有高度的容忍。

3.2在情景中思疑、质疑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思维特点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创设的物理情景应该是学生当前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反的,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着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3在思索中明晰思维路线的教学策略

在独立思考,梳理脉络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明确自己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障碍,并且自主尝试解决。因为合作学习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以及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如果没有经过思考就参与交流会非常被动,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考中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独立地寻找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个阶段一定要舍得功夫,只有这个阶段里工作做得到位的同学,才能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

3.4在协作中激活探究灵感的教学策略

在合作学习中,当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借助与学习伙伴或老师的交流,在共享集体智慧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碰撞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进而逐步析疑、并由表及里地去探寻事物的本质,达到对所遇到的疑难间题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实施协作、指导、交流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即要重视“个别化”,又要倡导“群体性”的教与学的策略。

所谓“个别化”主要是指,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应进行适时的监测,使之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问题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以使基于合作学习的个性化教学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所谓“群体性”主要是指,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问题需要帮助时,不仅可以得到来自教师对学习者的“指导帮助”,同样也可以得到来自学习伙伴的“指导帮助”。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2篇

但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情境创设并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这就需要高中教师进行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先设置恰当的问题再进入课堂情境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情境创设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与学生有直接接触的现实生活实例为基础所设计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模式,先提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而后进行情境创设,这就可以让情境创设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入情境。

从本质上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设问情境创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进入课堂,增强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概率》这一章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能不能通过概率的知识对彩票进行分析。接着,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告诉学生小明准备去购买双色球彩票,如果小明要购买所有的彩票组合共需要多少钱。

这个情境创设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会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且根据这个问题来推测教师接下来的情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情境的导入性,同时,通过思考,学生已经得到了一部分答案,当得到教师第二个问题时,学生的思考将变得更有深度,也进一步提高了情境创设的效率。

二、让情境能引起学生的讨论

遵照新课程标准,教师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中应该让创设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产生讨论的兴趣,这就说明了情境创设的成功,表明了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具有足够的兴趣。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将情境创设变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能感觉到情境与自己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的`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中,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情境。某学生一口气喝掉了一瓶水,突然产生兴趣研究自己所喝的水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瓶是一个规则的圆柱体,请问该学生能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通过讨论,学生最终得出只要知道了水瓶的体积就可以得到答案,之后学生讨论的内容就是如何得到圆柱体体积,这就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足够的兴趣,达到了最终目标。

三、让学生参与情境创设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尝试,将数学设问情境创设的工作交给学生完成,也就是让部分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必定更加熟悉,所创设的情境也就更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

同时,新课程的标准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将情境创设工作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设计、探索,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最终能够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标准。

总的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情境创设需要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先提问再创设情境、通过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情景以及将创设情境工作交给学生完成等多种方式达到目标。

参考文献:

王菲菲。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策略.学周刊,(36)。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3篇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其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 甚至教学的成败。作为现代教育思潮典型代表, 建构主义理论对新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针对教学策略设计这一环节强调指出:“我们不是仅仅为了选择教学策略, 而是要创设学习者积极学习的现实环境。”为此,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包括允许学生决定自己想学什么, 让学生能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得到互相帮助, 创设非威胁性的学习气氛, 使得学习富有意义, 包括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知识, 在现实情境中使教学有固着点, 提供学习内容的多种方式, 促进积极的知识建构, 包括利用活动促进高层次思维, 鼓励审视不同的观点, 鼓励创造性, 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学生呈现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机制”。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 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重视知识形成和应用的过程。

2.坚持“搭建平台、营造氛围”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重视教学情景和教学问题的设计, 重视启发引导和协调交流。

3.坚持“以知识为载体、揭示知识内涵”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重视对知识内涵的把握;重视潜移默化再现知识内涵的手段和方法。

4.坚持“联系实际应用、激发学习激情”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重视教学过程中STS的拓展;重视教学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许多方面, 主要有:采用何种经济而有效的教与学的形式, 安排什么样的教师教的活动和学习者学的活动, 设计何种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进行什么样的教学媒体及怎样进行设计, 怎样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挖掘潜在的教学资源, 设计怎样的教学环节和步骤等一系列问题。下面我通过具体的案例设计与比较, 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的特点与规律。

[案例1]运用归纳教学策略设计《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1.导入

讲述欧姆为探索真理, 十年呕心沥血, 坚持不懈地研究, 最终得出欧姆定律的感人经历, 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2.演示实验

步骤1: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记录有关数据。

步聚2:研究电流强度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记录有关数据。

以上步骤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完成。

3.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推理

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 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 电压越高,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 电压增大几倍, 电流强度就随之增大几倍;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 随着电阻的增大, 流过电阻的电流强度就越小, 电阻增大到原来的几倍, 电流强度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通过以上推理, 我们得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电压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关系。

4.验证推理

设计两组实验数据表, 每一组中留有适量的空白, 请学生根据推理的结果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一道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5.归纳得出结论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

[案例2]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1.提出问题

教师指出:我们曾通过实验发现, 灯炮两端的电压越高, 灯就越亮, 流过灯的电流就越大。电流、电压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形成假说

学生通过议论认为有可能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与电阻成反比 (学生通过学过的有关电压与电阻的知识能够比较顺利地提出假说) 。

3.制订方案

固定电阻、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换用不同的电阻, 重复上述步骤, 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 确定最佳方案。

4.实施方案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

分析实验结果, 验证与假说是否相符, 得出结论。

6.评价

检验实验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 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7.交流

各小组形成实验报告, 交流实验结果, 形成最终结论。

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案例中,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了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 并经过归纳推理得出欧姆定律。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 学生不但能对定律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了解, 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且能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发展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 相对于探究策略而言, 归纳策略是比较省时的, 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案例中, 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由于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因此, 不但能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 而且通过对探究乐趣的体验, 能激发创新意识与欲望。同时, 由于探究过程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 并且需要对结论进行交流与评价, 因此, 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反思和评价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以上是运用归纳策略和探究策略的特点, 但它们也各有不足之处, 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 由于教师的作用比较突出, 相对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 对学生的合作、交流与评价等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 探究过程的冗长而比较费时, 由于能力的差别, 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那么, 在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时, 如何使这一工作更富有成效呢?没有适合于各种情况的惟一优越的教学策略, 也就是说, 不存在能满足各种教学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最好地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策略, 只有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类型、学生的现状、现有的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考虑为达到某个特定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

现代物理的教学重视对过程的研究, 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 而探究策略则为上述目标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当然, 我们强调过程, 体验和发展, 并不是说其他教学策略不足取, 恰恰相反, 其他教学策略是探究策略的最好补充。因此,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 应根据对各方面因素的具体分析, 同时考虑到教学策略中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 物理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43-02

在高中理科的各科目中,高中物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要想学好高中物理不能仅依靠死记硬背,还要不断的进行物理实验和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形成与物理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物理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去设计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为学生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使高中生将物理学习作为学习的重点对待。但是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阻碍物理课堂的开展,比如高中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是做题时就不知道怎么做;学生参与度低,不能与物理教师进行有效互动;部分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高中生对物理教师过于依赖,遇到问题不主动的去解决等。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将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形成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需要物理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身心愉悦。我在教学中会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方式改善课堂氛围,使高中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能够发挥主动性和想象力。比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为了让高中生知道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在引入新课前我会带领高中生复习开普勒三定律,然后引入新课并提问:如果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受的引力大小与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吗。为了体现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和开放性,我会提前在网上找到教学资料,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大屏幕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把枯燥的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的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现代化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去使用,经常用到的还有音像设备、录像等,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与生活的结合,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的存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现象,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随着高中新课改的实施,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和改变。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师必须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创设具有生活化和趣味化的课堂情境,从高中生的基础出发,真正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物理教师不要将讲课的重点直接抛出,而是要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我会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反应速度是多少吗?你们觉得你们的反应速度够快吗?然后我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实验,教师把黑板擦抛下,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去接。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下,不仅满足了高中生的好奇心,还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三、有效的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物理教学不能忽视课堂提问的作用,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高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会调节课堂枯燥的氛围,促进新旧知识有效衔接。物理课堂练习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高中生得到长远的发展。比如讲《圆周运动》一节,在给出“离心运动”时,高中生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不能及时理解什么是离心运动,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运用一些小例子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同学们,你们家里使用的洗衣机是根据什么原理达到衣服脱水的效果?学生可能给出很多种答案,但是肯定会有学生提到离心运动。然后物理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洗衣脱水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离心运动的含义。还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高中生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作答的情况进行辅导,尤其是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高中生要想使物理成绩提高,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找到了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后,才会积极的进行研究和探索,才会发现物理中蕴含的奥妙。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高中生学习物理没有方法,感兴趣的题就多做点,不感兴趣的题或者难度大的题就放到一边;想学物理的时候就抓紧时间,不想学的时候就置之不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错误的,学习高中物理要持之以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尤其是高中物理知识更加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能将物理学好的。我在教学时会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还会找一些上等生与其他学生分享学习物理的经验,这样学生们坐在一起交流,学习的信心会极大的提高。

五、锻炼高中生独立解题的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经常依赖同学或者教师的帮助,遇到问题不善于独立思考。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现象,我在教学时严格执行课程改革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即使是小组互助学习时也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作用。高效物理课堂的形成需要每一个高中生的努力。比如讲到《力的合成》时,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考点,我会教学生运用等效替代思想理解合力概念,通过举例子、做练习、查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徐进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年第10期.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5篇

【摘 要】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跟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习题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文章主要探讨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加强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习题是一种在某一层面上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学与用的初级过程。这是一种模拟实际的应用练习,在假定的“实际”情景下去分析、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一系列的“应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习题,包括课内例题、课外作业(有时被称作狭义上的习题)、测试题等。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跟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使他们熟悉思考、处理物理问题的某些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习题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问题

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获得直接经验,解习题就成了课堂教学中较为简捷的一种训练手段,尤其是高考考的是习题,绝大多数老师学生都过于热衷习题的教学和训练,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

首先,在习题教学中就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重解题,轻体验的现象。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就存在绝大多数习题教学都是为了应对考试的现象。给学生的题目中,大多是已知某几个物理量,而求另外的若干个物理量的题型,这是一种已经理想化、抽象化的问题。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感觉是冰冷的,机械式的,不能感受到物理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做多了这类题目,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学物理就是套公式,套解题步骤,达不到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出的要求。

其次,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忽略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应对高考的急功近利,教师在习题教学中没有注意到学生不太善于理性的分析问题、思维上条理不够清晰呈跳跃式、逻辑性差的这种现状,过度追求难、多、怪,影响了习题教学的效果。

第三,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强调机械记忆、模仿和灌输。物理习题教学缺乏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以及错误原因,忽略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渗透教学。致使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容易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能灵活地把物理规律应用在新的问题情景中。不讲究过程与方法,把方法当知识教。

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作业和试题讲评等活动,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概念、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它可以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可以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可以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习题好比将士的武器,锋利的武器使将士在疆场上所向披靡,而好的习题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习题教学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练习目的选择习题。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等五大原则。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优化习题选编

在物理教学的习题练习中,教师应该做到始终贯彻减负,减压,增效的思想,有的放矢、专项突破,有目的性、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习题。明确编选每一习题的教学目的和应达到的教学效果;注意习题的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周到、全面、不过分,即编制的习题一定要符合施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又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来说,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结构越合理,相应的创造能力就越大。新课程改革无论从教材的编写,还是从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在重视知识的衔接、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就题讲题,因为那样学生学到的只是零碎的、片面的知识点,会造成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点。教师在讲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能把一道题讲好,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让他们把知识点穿成线,把知识线连接成网,变成一个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的知识网络。有了合理的知识网络之后,在解题的时候就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下药,避免了解题思维的混乱、生搬硬套公式和解题方法。

(三)丰富习题教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一个学生不应该只评价结果,而要更注重评价其学习的过程。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更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因此,教师要在平日的习题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的提高。

总之,习题好比将士的武器,锋利的武器使将士在疆场上所向披靡,而好的习题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社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合理合适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习题教学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6篇

新课标物理,比以往的教材发生很大的变化。从整体看新课标特点:

一.改变单纯知识传承的倾向根据“三维”课程目标设计教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体现了课程的学科性质,反映了课程的价值取向融合了课程的核心理念。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而新课程除了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探索兴趣与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即物理教学应从强调获取物理知识内容向理解物理过程转变,从单纯强调知识积累向探求知识转变。

二.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新课程教科书普遍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在教材编写上采取多样化方式。比如在教材每一节都有“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足迹”

三.改变过分强调统一要求提倡因材施教

高中物理课程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它不仅应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有个性地发展。在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教材内容上看新课标特点:

1.注意基础性、开放性,兼顾差异性,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 重视物理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注科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人教版课标教材物理科目总共有七本:必修《物理1》、《物理2》和选修《物理3-1》、《物理3-2 》、《物理3-3》、《物理3-4 》、《物理3-5》,每册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必修《物理1》、《物理2》是全体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教材充分注意了基本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拓展知识宽度,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以适应全体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的能力倾向、学习兴趣的不同,教材的设计除注意共同的基础性外,还体现了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教材还注意了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应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毕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材中还特意设计了许多探究式的实验,以便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的同时,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

学习物理内容的同时又关注了物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了解科学的文化价值。

选修《物理3-1》、《物理3-2 》、《物理3-3》、《物理3-4 》、《物理3-5》是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选学不同的内容。

对于物理学中的一些主要的概念、规律,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或者通过提出设想或猜想,再经过实验、分析,探究出一般规律。这些科学的方法和理性思维对学习这一系列的学生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教材还注意开放性更大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学习,注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那么根据新课标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采

取哪些策略?

从教学思想上要:

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现代物理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清晰完整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思维深刻性发展水平的高低对物理学习的效率、进度和灵活应用程度有着最大的影响,思维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二、活化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中学物理问题的解决,通常是经过以下程序: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正确选择条件和规律;应用数学关系求解;验证所得结论。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顺利过渡,是迈出正确解题的最关键的一步。从物理教学本质来讲,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物理模型的教学。物理模型有实体模型、过程模型、条件模型等等,熟悉、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物理模型是正确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题给信息中寻找能为我所用的信息,同时画出简化、清晰的示意图。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和科技,有不少甚至是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实际上更多的现实素材被编入各类题目中,形成“信息给予题”,用来考查学生采集、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解题时注意滤掉多余和无谓信息的干扰,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搜索出有用信息,准确锁定开放性(不确定性)题目的合适目标,捕捉题目中描述的背景信息与物理知识原型的明确关系,从而实现快速解题。

3.引导学生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课改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习物理一定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千万不能空对空。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物理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是亲切、实在、有用的,从而用心去学好物理、用好物理。

4.引导学生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在立足牢固掌握物理学科内容、拥有坚实学科能力的基础上,所以,强化物理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绝对不能轻视。因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数学意识淡薄,数学归数学,物理足物理,泾渭分明,从而导致思维的僵化与思路的闭塞,这是学生解答相当一部分物理题失败的原因。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

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追求二者的初步融合,是高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核心任务之一。

1.了解科学源流,培养科学素养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把科学史上前人创新过程和创新方法适当地加以简要反映,使学生感受到前人的创新情景,从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顽强的探索精神和不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要特别关注人类生存面临的重大问题及由此开展的相关活动。这些内容的介绍,重要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了解,而是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责任、艰辛和使命,还有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科研精神,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开发人文资源,感受人文精神

一个人仅仅有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提供的是方法论和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它是用来解决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问题的。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宽松、愉快、高效、人文与科学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追求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贯通。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重在将三个维度进行有效整合,在实际教学中不折不扣地完成好三大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唯有此,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高中物理教师的神圣职责。

从教学实施上要

1.积极营造高效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

现在的课堂已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了,而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从旁辅助”,如何营造高效课堂是现在的主要课题,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驰骋在“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的海洋中,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深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2.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究;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不仅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开展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对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有独特的价值。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

科学探究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历丰富的探究活动。通过亲身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7篇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撰文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无限的精神财富。不思改革的课堂必然水波不兴,死水一潭;不思创造的教学必然机械刻板,浅薄乏味。永葆课堂教学创造性与有效性的精髓在于对课堂教学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与思考”。正是基于上述理念,我们远学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改经验,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先后提出了“三精一清”(学生精练、教师精讲、堂堂清)教学理念,以及“三个三分之一”(学生自学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师讲解不多于三分之一,学生训练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学要求。对各种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地学习、选择、判断,兼收并蓄,逐渐摸索出“自学、研讨、点拨、反思”四步教学范式,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主动,教学质量稳步增长。

一、“四步范式教学”的含义

教师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依据,确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以教材为蓝本,开发供学生前置学习的《自学导引》学案,在班级建立稳定的且能够互帮互助的弹性合作学习小组,培育起操作简便有效的学习过程评价机制,对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作业课、复习课等灵活选择应用“学生自学——分组合作研讨、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应用反思”四步教学模式。以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把话语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也赋予给学生的生本课堂,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二、“四步教学范式”流程路线图

三、课堂基本结构 上课伊始,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物理学的属性和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通过某种方式引入课题。第一步:自学。(约15分钟)

1、细读教材,基础梳理。

(1)教师让学生四个明确:明确阅读内容;明确阅读时间;明确阅读方法;明确梳理要求。(2)教材和教辅或学科“自学导引”资料的配合使用。

2、问题导引,温故知新。

(1)教师满堂问,学生集体答毫无价值。

(2)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紧扣教材设计核心思考问题。

(3)设问要充分考虑学生新旧知识体系的衔接,合理设置思维的梯度。(4)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呈现思考问题。(5)以问题导引学生思考,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定时训练,知能跟进。

(1)训练题要重基础,重能力。教师必须把握课标对课时内容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学生定时训练不能拔高要求,设置难路虎。重心在于熟悉基础内容。(2)布置适量的探究活动思考题或5—6个选择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定时独立完成,完不成的做好标记。

(3)教师巡视检查到位,初步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第二步:研讨。(约8分钟)

1、同桌检查,互批互改。

(1)在建构弹性合作小组时,充分考虑同桌组合的学习能力,能互帮互学,相互影响,让优生带动弱生。

(2)讨论或批改基础梳理的填空题或定时训练的选择题或探究活动中的问题。(3)若涉及验证性实验,小组内共同完成。

(4)鼓励同桌大胆交流,即使批改错了也没关系。

(5)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中组长或大组长组织讨论解决。

2、组间交流,扫清障碍。

(1)中组长与小组长迅速交流答案,并在中组内交流,解决部分小组认识中的共同错误。(2)中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认知矛盾提交大组长,大组展开交流讨论,再解决部分中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3)大组长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即将问题提交老师。

(4)各组长要同步做好记载。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好各组的学习评价。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

(1)通过组间交流,完成基础梳理和定时作业。要求学生作业用蓝色或黑色钢笔书写,小组、中组和大组批改时用红色笔书写。

(2)各组长将正确答案标示在老师指定的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或发言辩论。(3)教师摸清各大组长在组织交流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讨论中新生成的问题。第三步:点拨。(约12分钟)

1、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1)通过组间交流、批改,正确的或不能确定的答案及问题已经比较清晰。

(2)教师不要忙于给出正确答案,鼓励学生发言表明对正误的再认识或看法,摸清学生思维方向和思维障碍,引导学生自解疑难。(3)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中好的思维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师精讲,解析疑难。(1)学生已懂的不讲。

(2)超出学生认知能力,即使讲学生也难懂的不讲。(3)发现极个别学生的问题,不集体讲,进行个别辅导。

(4)采取最优的方法,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抓住关键,抓大放小,精讲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让部分学生产生顿悟。教师的讲授必须把对方法的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结果呈现给学生,讲得透,点得活。第四步:反思。(约10分钟)

1、当堂作业,现场批阅。

(1)适量、分层布置教材中的作业或教辅(学案)上的作业,因人作业。(2)学生独立完成,不组织组间流动交流,同桌间个别问题可轻声讨论。(3)对先完成的,教师可先当面批改,以激励学生快速完成作业。(4)教师深入学生中检查、答疑、解惑,同时了解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2、及时整理,强化记忆。

(1)教师用1分钟时间归纳总结本节的内容,规律,公式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记住并在后面的巩固学习中进一步掌握。

(2)学生反省所学内容与方法,寻找需要进一步质疑之处,同时将所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基础联结成网。

(3)学生整理笔记,及时记忆或消化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8篇

一、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充分体现新课标主旨

在新课程改革中, 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目标实施的重要渠道, 因此, 为了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活动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 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 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 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 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 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的内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等纳入教学内容。

其次, 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 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依据。在“知识与技能”维度, 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 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 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 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区, 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 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 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 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 健全人格的培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要条件, 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 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的培养, 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 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 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 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 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 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居多, 一堂课下来, 教师累, 学生倦;高投入, 低效率。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 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 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基本做法如下:

1.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包办一切, 提问、总结、练习、甚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教师也不等学生回答, 或是学生刚想回答, 教师一下子把最好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这样的教学, 无疑是给学生头脑的一种“灌输”, 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 当然也就没什么自主探究可言了, 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待解决的问题,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哪怕提的问题不科学, 回答错了, 教师也要加以肯定, 给予鼓励性的点评。

2. 生生互动。

以前我们经常提倡的“师生互动”, 大都是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要求, 学生解答, 教师没能真正放开手让学生去探究。在师生互动中, 更多的时候会给人一种错觉, 那些参与的学生大都是成绩优秀的, 这种效应往往让那些后进生更加失去主动性和学习信心。于是, 越来越多的后进生不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最后造成两极分化。在新课标要求下,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 设计一个舞台, 让学生在这舞台上充分地去表演发挥。这样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同时也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供良好的平台。为落实此目标, 笔者在课堂上尝试做到“五还”, 即把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五权还给学生,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3.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主宰者, 教师应将这个观点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教师的一些传统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 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 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 教学方法改变了, 才能切实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就会变得爱学习了。

实践证明,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 是新课改下新的教学方法占领课堂这个传授知识主阵地的重要渠道和措施,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 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三、发掘教材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改下的教材观, 其内涵不仅包括传统的教材及课本, 也包括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素材资源, 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而应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 要搞好这个资源, 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提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的教材观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 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 决不能死搬硬套。教师不能再缠绵于教材知识的微观结构中, 而应活跃在课程因素组合中的课程结构中, 倾心于教学情景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方面。第二, 要尊重学生的体验,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尽量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和“社会化”, 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周边事物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增长知识, 提高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性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学实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一定要引起老师与学生的重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与素质,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物理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之下,开展高效的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只有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针对这一特点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语的设计、生活实际的联系、实践活动的开展等,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展开相应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力的合成”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力的合成游戏,首先,让一个男生与两个女生进行拔河,此时,两个女生就会获胜;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拔河方式的调整,在女生一方,设置两根绳,让女生呈不同的角度进行拔河,此时,女生就会输给男生;最后,进一步调整拔河方式,让两个男生呈一定的角度和一个男生进行拔河,结果两个男生输给了一个男生。通过这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一定的认识与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与能力。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参与

在新课程理念的下,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其主要对象就是学生,目的就是让学生展开全面的学习,老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学习。判断课程标准不是评价老师教了多少知识,做了多少练习题,而是学生可以领悟多少知识,学到多少理论。针对这一情况,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树立一定的主人翁意识。比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着手,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摩擦现象,感受摩擦力,进而明确其利弊。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与合作,利用教材内容对生活中存在的摩擦现象进行解释。同时,老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帮助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摩擦系数与受力计算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物理实验的应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操作的科目,大多数物理发现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同时,大部分物理发明也是实验验证后的产物。在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的条件下,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而对相关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务实的科学态度。针对这一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强物理实验的应用,做好演示实验,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并且根据物理知识进行实验的设计,同时,也可以根据学校与学生的情况,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与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实践意识,让学生可以实验操作中感知相应的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反应时间的测定”。学生可以利用大部分实验器材,如课本、铅笔、刻度尺等一些长条形物品进行相关的实验。通过相关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进而得到相应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探究能力,促进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重视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如果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区别、联系等,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利用,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情况,重视学生物理思想与方法的培养,摆脱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比如,在学习“研究物体平抛运动”这一内容的时候,当坐标原点竖直方向初速度不是零的时候,再求抛出速度的时候,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进行有效的求解。如果将小球竖直方向运动和纸带问题进行联系与比较,就可以知道,两者均是进行匀变速运动,并且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一致的,只是在纸带中已知时间间隔,对加速度进行求解,在平抛运动中,已知加速度,对时间间隔进行求解,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比较,学生就可以很好的求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与渠道,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新课程理念与素质教育的重视,进行全面的推广与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对物理知识展开全面的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士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理科天地,2013(12).

[2]陈文涛.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3]钟伟青.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10(21).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10篇

孙早利

(辽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 辽阳市111000)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施的关键与最终实现的途径则是课堂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利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物理课的教学设计,已成为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根据科学的教育观、物理新课程理念及物理学科特点,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引入激趣化

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引起学生兴趣的规律有两条:当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时;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涵义时。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使他们感受到身边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增大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一节时,笔者设计了“水流星”实验,当水桶旋转到倒悬在空中时,桶中的水并没流出来,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争着来做这个实验。这一现象与学生原有的认识不一致,因而产生了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潜在意识来投入学习研究。

二、教学目标三维化

物理课堂教学目标是对物理课堂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结果的表述,它确定了教学工作的方向,制约着物理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新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物理课程目标,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寻找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世界,并结合物理提供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遵循四个原则,即课堂教学目标与物理课程目标一致性原则,三维目标纵横贯穿的整体性原则,高层次目标中包含低层次目标的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的难度适中、明确、可测量、易操作的具体性原则。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物理课堂教学,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其关键是从知识教学转向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积极实施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探究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开放式学习、情景学习、活动学习、技能操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物理调查和物理专题研究,使学生在更广泛的空间去体验物理的乐趣,发掘物理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四、教学手段信息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信息呈现方式,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系统或教学课件,突显课堂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因为多媒体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场景,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所以借助多媒体能让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效果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比以往常用的幻灯、挂图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五、教学过程互动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着活动、民主、自由。要实现民主,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引导者不仅要引导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要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

互动的方式很多,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来看,有以教师为主的互动(“问话式”,教师问学生答)和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对话式”,互问互答)。就互动的内容来看,主要是通过“问题——操作、思考——回答”的方式来展现。例如高一新教材《力的合成》课堂教学,老师问“一桶水,可以由两个人提起,也可以一个人提起,这两个过程相同吗?” “已知分力求合力就叫做力的合成。那么如何去求合力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二力合成进行研究,例如:“3N和4N的力,合力是多少?” “可以等于5N吗?可以等于3N吗?可以等于1N吗?”“合力与分力之间到底遵循着什么样的关系,如何验证?”通过师生互动、实验研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六、教学小结反思化

课堂小结是教学基本环节之一,如果处理得当,则是“画龙点睛”。课堂小结,应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为此,应将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要留足够时间给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 你还想知道什么?要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可做适当的引伸与提高。

七、教学板书审美化

按照认识论的规律,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而教学板书设计的目的,一是引起学生注意,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能有提示。二是方便学生记忆和运用。教学板书要有新意,条理分明的板书应融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让学生享受板书美的同时,接受新的知识。

八、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部分。物理新课程倡导以评价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为中心,其评价标准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主张综合地、积极地、真实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评价中,一是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二是要体现评价途径的多元化,既要评价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情况,也要重视评价学生在探究能力、科学情感、科学态度与科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在教学评价设计时,不但要制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而且要制定评价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兴趣爱好、批判性思想和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差异等方面发展的标准,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总之,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探索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过程。在课堂实践中不要拘泥于预先的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手脚,一切以学生为主,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景变而变,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为全面提高物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联系:sunzaoli@sina.com

上一篇: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祝福下一篇:祖国的发展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