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探索模式创新规范管理服务

2024-07-17

案例4—探索模式创新规范管理服务(精选9篇)

案例4—探索模式创新规范管理服务 第1篇

【案例4】

创新经营方式

强化服务管理

——金昌市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的做法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抢抓政策机遇,创新体制机制,规范管理服务,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提升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8.95万亩,较2008年增长了16.3倍,土地流转率达到49.6%,基本形成了种养大户承包经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集聚型、专业合作服务型、现代园区推进型等经营模式。主要做法是:

一、推行股份试点引导流转

全市各级在租赁、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等基本流转形式基础上,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提炼总结出了特点突出、主题鲜明的土地流转形式。金川区在先行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以宁远堡镇新华村为主大胆实践“以互换促流转、以入股促集约、以租赁促分流”的流转形式,探索出了“3331”产业分工模式,促进了土地流转实现高效集约发展。以互换促流转,就是采取自愿互换的土地流转方式,将千家万户零星分散经营的土地相互置换,使“多处变一处、小块变大块”的方式集中流转土地18.44万亩,并重新进行确权登记,整区推进土地流转,实现了集约经营。以

入股促集约,就是将置换并重新确权登记后的土地以家庭为单位,以人定亩数,把承包经营权入股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变家庭小生产为公司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双湾镇营盘村和宁远堡镇新华村有154户农户入股,共入股流转土地1163亩。以租赁促分流,就是由入股农户享受优惠政策,租赁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功能区,进行二次产业分工,由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向劳务和二、三产业转移分流,在新华村、西坡村、营盘村探索30%的农民租赁经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30%的农民租赁经营暖棚圈舍进行舍饲养殖、30%的农民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10%的农民租赁经营高标准节水农田“3331”土地流转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

二、发展现代园区带动流转

把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聚集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整合资源,集聚优势,配套措施,有力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中,我们坚持先规划后流转,土地流转跟着规划走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在邀请专家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发展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精品苗木、畜禽养殖、优质花卉、节水农业等六大类产业,在清河现代循环农业经济产业园、东河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金川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金昌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共完成投资3亿多元,市级财政累计下拨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入驻园区各类企业112家,建成特色优势产业基地50万亩,推广农田节水技术20万亩,完

成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10万亩,建设养殖小区(场)20个,依托园区产业及区位优势,吸引山东、江苏、酒泉以及本地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养能人流转土地6.8万亩发展制种、洋葱、肉羊肉牛等高效产业,辐射带动园区土地流转17.6万亩,实现6.5万人(次)农民就近转移务工。

三、利用政府投入拉动流转

全市各级积极探索政府资产所有权入股,把落实惠农政策措施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建立土地流转多元化投入机制,助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金川区政府整合区属集体企业优良资产,注资成立区惠农城乡投资公司,农户以2亩地为1股,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为公司股东,在全区推行“土地互换”,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县、区通过整合农业项目,规划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区、高标准暖棚养殖区、高标准节水农田示范区,以此作为股份入股,入股时产权归政府所有,入股后由县、区惠农城乡投资公司负责廉价向农户租赁,农户以租赁参与经营。同时,通过农户集资的方式,规划建设城市住宅楼生活用房和出租房,城市住宅楼生活用房产权归农户所有,出租房参与入股,产权归区惠农城乡投资公司所有。

四、搭建融资平台合理流转

把引进有实力的省内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业主大户、企业进入项目区流转土地,开展规模经营。甘肃中天羊业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市场”模式,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新建万只良种肉羊繁育场、万头良种肉牛繁育场各1个,建设1500m研发中心实验楼1栋,建成日处理300吨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处理场1个,与200多户土地流转户签定了联合协议,为入驻养殖小区土地流转户提供良种,商品由公司负责收购。甘肃金源牧业公司采取“基地+农户+公司”模式,完成投资3000万元,建设万只羊场2个、千头牛场1个,吸引社会投资2000多万元,与300多户养殖户和牧草种植户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为养殖户提供种羊种牛,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甘肃省厚生草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永昌县新城子镇刘克庄村流转土地9980亩发展优质牧草产业,农民转出土地每亩获得收益550元,外出务工收益近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0%以上,为沿山冷凉灌区农业结构调整摸索出了成功经验。

五、培育经营主体加快流转

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协会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规范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进行集中连片整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培训、统一农机作业、统一销售产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永昌县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在六坝乡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流转土地3500亩,以600元/亩租金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建设日光温室1935座、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50亩,带动2779户社员发展辣椒种植,生产的辣椒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远销兰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2013年生产和运销陇椒系列产品4500吨,年实现销 2

售收入1200万元,向社员分配股利25万元。金昌市唯一挂牌成立的永昌县天富家庭农场在朱王堡镇汤宁村流转土地680亩,建成14座高标准温室大棚、10栋养殖大棚、410亩玉米制种和240亩苗木基地,带动周边闲散劳动力300余人从事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玉米制种和苗木种植等,2013年经营收入147万元,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近10万元。

六、强化管理服务规范流转

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以规范管理、加强服务为宗旨,以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为核心,信托各级经营管理机构,指导县区、乡镇、村建立起了信息顺畅、运转高效的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县级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了运行规则。目前全市已成立县级流转服务中心2个,乡镇流转服务站12个,村级流转服务点138个,聘请88名仲裁员调处土地纠纷。同时,为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规范化建设,制作了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流程图,创建土地流转规范化交易市场3个,包装推出了一批土地流转项目,吸引了外地企业,实现了对外招商。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必将开启城乡一体化的新途径,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就要本着“大胆试验探索、积极稳步推进”的原则,对土地进行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流转后,用现代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经营农业,实现了种植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集

约化、质量标准化和产加销一体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了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走出了一条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对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市各级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积累了经验,为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有效破解了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难题。

一是破解了土地集约化经营难题。金川区探索出的“以土地参与入股、以租赁参与经营”的“3331”产业分工模式,推动农民从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土地入股以后,土地承包权依然归农民所有,土地经营权转为城乡投资公司所有,公司通过集中规模流转,将分散的土地经营权集中到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业园区、种植大户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二是破解了农户贷款难融资难的难题。各级政府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发展资金难题,发展日光温室、暖棚养殖等产业的农户以较低的租金获得了相关资产的经营权,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搞生产、谋发展,快速完成农民原始资本积累,扩大规模,提升效益,促进增收。

三是破解了农民脱离土地后的出路难题。现代农业园区的快速发展,高标准日光温室区、高标准暖棚养殖区、高标准节水农田示范区、城市生活用房和城区出租房的建设为广大脱离土地的农民搭建了更为广阔的择业平台,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使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迅速完成二次就业,解决了农民失地的忧虑,避免了农民因脱离土地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矛盾。

四是破解了农业循环产业链的断链难题。草食畜牧业、“菜篮子”工程、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和有机肥生产企业的引进,有效解决了种植业内部、养殖业内部、种养加之间的循环产业链条断链问题,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和农业内部的快速延伸,为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昌市农牧局供稿)

案例4—探索模式创新规范管理服务 第2篇

——宣恩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

自2010年启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来,我县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欠缺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机制。

一、存在的问题:

(1)项目实施流程不规范、欠缺科学性、实用性。如档案的管理、健教的开展、慢病的随访等无规范、统一的管理模式。

(2)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项目技术指导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房屋按标准配臵的只有长潭、沙道、晓关其余都是兼用,设备配臵除晓关、长潭、珠山、李家河配备齐全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基本设施外(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身高体重秤、皮尺、视力表),全县219所村卫生室,配臵齐全设备的仅83所,其余均配臵不全。因40% 的任务在基层,配臵不均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

(3)专业人员的质与量不足,19-35岁50人,35-50岁31人,50岁以上3人,中专学历在50人以上。社区应配备15人,实有11人。乡镇应配臵104人,实际配臵73人(含9名院长和2名非医疗卫生专业),其中取得资质的临床医学10人、中西医结合5人,护理14人、公卫4人。临床医学取得中级职称1人,中西医结合中级职称1人。

(4)公共卫生科的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缺乏稳定。乡镇人口在4

万以上接种人员只一名,1人身兼多职(管理老年人、慢病、健教)普遍存在,非医疗卫生专业肩负重职等,73名公卫人员,其中38名在编,35名聘用,2011年入科10人。2012年入科8人。平均月工资在1200元,(有3个乡镇月平均扣40%,年底考核后发放)由于工作强度大(部分乡镇的农合、基药、一体化等属公共卫生科管理)、要求高(11大项41小项,还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全球基金项目),待遇低导致人才不足,人员不稳。

(5)政策投入机制不完善。虽然我县已经实施了按每人22元的公共服务补助政策,但是与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需求相比投入仍显不足,影响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发挥。某些辅助检查项目鉴于条件、设备、经费支出等很难高质量的完成。某些数据的指标欠合理(糖尿病)。

(6)机构责任人不够重视,一体化管理流于形式,村医学历、技术、质量三低现象突出,30%村卫生室不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几乎是空白。部分乡镇的村级补助资金未拨付或拨付滞后,严重挫伤村医的积极性。

(7)流动的重点人群管理几乎得不到落实。

二、建议:

项目办公室:

争取政府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加大经费投入,做好组织协调。三办职责:

强化培训指导 疾控中心等三办作为项目管理和业务指导单位,每季对所有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指导一次,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现场进行指导,针对存在问题书写指导记录;定期对基层单位开展技能培训,使基层单位熟练掌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 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相关要求。同时将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 类汇总上报,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向所有单位进行讲解,提高基层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项目实施单位:

(一)职责定位

乡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办公室负责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责定位,积极探索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有效服务新模式,公共卫生科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等。公共卫生科应优化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技能培训、职责与奖惩等方面细化考核方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团队分片负责制。充分发挥乡村医生或公卫医生熟悉辖区人文地理环境和社会事务、临床医生熟悉疾病诊治和患者信赖的特点,盘活卫生院优势资源,将临床医生、乡村医生或公卫医生等2~3人组成一个服务团队,负责辖区内几个村或街道目标人群的诊疗、随访、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与行为干预、健康与防病知识宣教等工作,并告知居民联系电话,随时提供咨询等服务。随访工作可采取入户和门诊预约相结合的方式,免费为居民测血压、血糖,填写随访登记表。随访工作结束后由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将随访情况录入居民健康档案;诊疗活动可随时调阅健康档案,随时补充档案信息。

(二)强化绩效考核

以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制定目标考核细则,不流于形式,可操作性强。

(三)抓重点、突亮点

(1)信息管理:建立与完善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相结合的工作信息平台,集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为一体。工作信息平台能与病房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实现信息共享,医生通过平台能够查看本机构出院病人的电子病历,为后续的康复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也能查看本辖区居民在门诊的就诊情况。该平台还能够实现“以块管理”,即可以按组或家庭管理;也能够实现以条管理,即按疾病管理。同时提供了更为强大的统计、分析、绩效管理功能。

(2)实际操作:以强基工程和慢病示范区建设为锲机,传统的疾病控制项目工作为平台,使重点人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逐步提高。集中老年人体检以提高慢病筛查率,老年人群的体检率和服务的满意度为例:(目前农村居家的老年人在3万左右,65岁以上患慢病者人数居多,而且老年人每年体检一次,结合集中体检,筛查慢病,一举几得)。

1、依托基层组织开展组织动员和预先技术指导

通过调查发现,全县农业户口65岁以上老年人37826人,各村留守老年人数量较多且居住分散、体检常识模糊。加强宣传,由村委会负责活动宣传、发动和组织,对各书记、主任和新农合联络员统一培训,明确负责本地应检老年人的宣传动员、接送车辆安排及专人陪护等组织工作。制作了《致参加查体老年人的一封信》,集中入户发放

至老年人家庭;利用已有健全的乡村医生网络,指定各卫生室的1至2名乡村医生负责应检老年人健康查体的病史查询、应检提示、表格填写等预先技术指导工作,逐一入户对年龄偏大、具有既往病史等特殊应检群体的分类指导,提高查体工作针对性。

2、统筹安排、规范实施

体检前期组织,选择适合辖区老年人健康检查检验的10个体检项目,指导各科室制定体检方案,优化业务流程,确定了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总牵头,成立了查体专职团队,将体检纳入绩效管理,提高临检和临床科室等人员工作积极性;体检中人性化服务。组织一线临检科室提前1小时到岗,在醒目位臵张贴流程图,发挥门诊医生业务精湛的优势,安排技术操作较强的医生参与内科、B超等项目检查,现场解决体检中的疑难问题;体检后期统一就餐、护送安全返回、及时补检。体检结束后会同村委会人员安排老年人统一就餐,乘坐救护车辆安全返回。针对偏远社区老年人因身体条件所限不能参加集中体检的问题,组成定点或入户查体团队,携带心电图机、尿分析仪等仪器深入基层。现场不能确定结果的辅助检查由村医逐一反馈体检结果并送达入户。

3、成果运用

及时整理汇总体检结果,为每位发现病患的老年人提出治疗意见;分类指导实施健康干预。对查出的疑似慢病病人建议复诊或上级医疗单位进一步诊治,对查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指导其科学合理用药。同时组织健康巡讲团到发病率高的基层为老年

人集中讲解并分析体检结果,普及公共卫生知识;重工作连续性,放大工作成果。工作成果的有效运用是检验惠民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标准。

4、统筹兼顾,均衡发展

其他日常工作以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农民为重点,深入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应继续落实好我县现有的“四免一关怀”等其他补助政策;信息收集、统计上报;资料归档等。

王小义

案例4—探索模式创新规范管理服务 第3篇

1 药品拆零后存在问题

1.1 无严格的操作规程及拆零环境较差

据了解多数基层医院都没有制定拆零药品的制度与操作规程。比如,住院药房负责全病区患者口服单剂量药品的配方和分发工作,就其环境来说,部分医院摆药室环境较差,摆药时门窗敞开,一些医院病房药房还将摆好的药品放置在走廊过道上,调剂人员裸手抓药,护士核对药品时也裸手数药;门诊药房中,调配、发药以及办公室、休息室、值班室、药库等混在一起,操作台上摆满了拆开包装的药品和办公用品;其次是人员卫生意识不强,未定时清洁拆零药品柜卫生,加上人员走动频繁,人为造成药品在拆零销售过程中的污染。

1.2 拆零药品无详细记录及效期跟踪

拆零药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其原包装,而另一种是去掉原包装,倒进广口瓶中。为保证拆零药品销售过程的完整、准确、有效,拆零药品在销售期间应予以记录。然而,为了方便,将不同批号或不同厂家的的药品混放,尤其是在工作忙时,这类现象更易发生,可能直接将药品倒进装拆零药品的瓶中,由于没有详细的登记记录,拆零药品已拆出原包装,其“身份”不得而知,就不能对拆零药品进行追踪查询及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1.3 储存条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各自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保证质量的时间期限。药品所标明的有效期,只是在特定环境下针对药品的性质而特定选定的包装条件下的有效期限,一旦改变了它的包装和储存条件,药品容易接触空气中的水分、氧气或其他物质而变质,如某些应避光保存的药品也容易受光照而分解;某些应冷藏保存的药品也容易受热变质。故药品包装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3]。拆除原包装后,由于地区、季节的不同以及不同药品理化性质各异,因此,不可能达到原装上的有效期。有的药品易潮解变质,需密闭保存的未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药品光照引起氧化反应,或生成另一副产物影响疗效、失效甚至增加毒副作用,而没有避光保存的设施;如维生素K1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在光照下颜色逐渐变深。

1.4 包装对拆零药品的影响

拆零药品的包装五花八门,有牛皮纸堵住、白纸、报纸、甚至装注射器的塑料袋等,拆零包装上什么也不写,即没有规范的药袋,尤其是药店拆零药品的包装基本上都不用药袋。加上操作时没有无菌观念,摆药时裸手抓药,有的甚至将药瓶打开直到把病区医嘱发完为止,让药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不但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可能吸潮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药品变质,从而使药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

2 药品拆零后规范管理建议

2.1 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提高整体素质

除建立或完善拆零药品的规章制度外,要组织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入手,让调剂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操作规程,比如保持清洁整齐,定期用消毒液消毒调剂台,佩戴口罩、帽子及手套,避免裸手数药及人为因素造成的药品污染而导致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对药品拆零人员必须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定期检查身体状况,以便了解其是否患传染病,合格后方可从事药品拆零工作。设置专门的调剂室、拆零操作台,配备必要的拆零工具,如药勺、药刀、拆零药袋等,并对其进行定期清洁,以保持拆零工具的清洁性和拆零药品质量。药品拆零销售使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与卫生。

2.2 规范药品存放位置与管理

拆零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的外观质量,凡发现质量可疑及外观形状不合格的药品不可拆零;拆零的针剂应直接放于原盒中;而拆零后的片剂类药品应集中存放于拆零药品专柜,并根据药品的作用机制分类摆放,固定相应位置并贴上电脑设置的统一的标签,在装拆零药品的标签上注明药品通用名、英文名和规格,尽量保留原包装,当装量较大即原包装>100片时可装于另一广口玻璃瓶中,并固定拆零药品的编号,该编号要求与拆零药品登记本上的页码一致,即每一页登记一种药品。当拆零药品时进行相应的登记,拆零药品登记本为表格组成。由于药品实行网上统一招标采购,药品厂家基本上不变。因此可首先将药品名称通用名、规格、生产厂家直接打印在每一页表格的上方,表格内容为拆零日期(年、月、日)、拆零药品数量、生产日期、药品批号、有效期、拆零人、复核人,并在每一页右上角插入页码,此页码与该药的拆零药瓶标签上的编号相同,当需要补充拆零药品或查询某药品时,查看拆零药品标签上的批号也就是登记本上的页码,可以直观快速地查到该药品的相关信息。该方法快速简便。固定拆零药瓶的位置,以及按药理作用摆放,既方便了新来人员尽快掌握药品的位置,缺药时为临床医生推荐同类药品,同时又不会因为个人的习惯随意换位置。

2.3 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规范药品包装材料

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定期(每月)检查拆零药品的有效期及滞销药品,凡半年内到期和一个月内未销售的药品需登记并与相关部门联系,提醒各有关部门重视及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药品的安全发出。在配发拆零药品时,应使用符合药品要求的规范包装材料。如住院药房的临时医嘱和门诊处方均用符合规定的药袋包装,而住院患者的长期医嘱则用口服药杯装药,最好用一次性的,或者3 d清洗1次,以保证药杯的清洁与卫生;在药袋上应注明销售单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发药日期。

2.4 规范储存与包装以及药袋需标明发药日期

凡铝箔包装的药品尽量保留原包装。根据药品的理化性质保存。比如有的药品要求避光、密闭、防潮以及冷藏等储存的药品,如复方甘草片、维生素C片、丙戊酸钠等既要装于棕色瓶中,还要将原装瓶中的干燥剂一并放入。发出所有药品均应采用符合药品标准的防潮药袋。需冷藏的药品如双歧杆菌、胰岛素等,应向患者交待清楚,即这些药品需存放于2~8℃的冰箱中。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材料,仅大包装采取了避光,而小包装并非避光材料。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均为无色透明的玻璃瓶,而这些药品均要求避光。因此,笔者认为,有关监管部门应从源头上抓起,凡避光药品的最小包装均应采用避光材料,以及护士在输液过程中也要根据药品的特性选用输液管。有的药品如尼莫地平注射液见光则分解为另一无效产物,而达不到治疗目的,且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护士在输液中应选用避光输液管。同时也建议厂家尽量采用小包装不用大包装,以减少拆零过程中的污染,满足临床的需要。

在拆零药品销售过程中,如果在拆零药品包装袋上标明的有效期为药品原包装上标示的有效期,一般在半年、一年或两年以上。于是,当患者购药后若未服完,可能会认为在拆零药袋上所标示的有效期内还能服用。事实上,拆零药品由于经过打开再包装这一程序,在与空气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光照、温度、湿度、微生物等的影响,几乎无法保证其在标注的有效期内安全有效,即使采用防潮药袋包装,一些易潮解的药品甚至在半月内即潮解变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药袋上除注明患者姓名、销售单位、药名、规格、数量、用法、用量、批号外,标明发药日期更有意义。因为,可根据发药日期查询该药的有关信息。

2.5 建立拆零药品登记制度

根据GSP的有关规定,拆零药品必须建立拆零记录,以便及时掌握拆零药品的进货来源及销售去向,确保拆零药品的安全使用[4]。药品用完后根据用量添加,禁止将不同厂家及不同批号的药品混放在一起,而且用完后再添加,为防止加错,实行严格登记制度,登记本上的内容有: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包装、生产厂家、拆零日期、数量、批号、效期、经手人及核对人签名。

为了登记简便快速,把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包装、生产厂家直接打印在每个药品登记表的上面,在拆零时只需登记拆零日期、数量、批号、效期、经手人及核对人签名即可。

3 讨论

经过我院3年多的实践,该方法简便、易行,既能防止药品吸潮、氧化变质、效期药品的追踪查询,又能达到整体美观的效果;笔者做过比较,若大包装(其数量100片以上)采用原包装,有的开启后在潮湿季节很快吸潮变质,采用此方法弥补了原包装开启后的不足。

根据国家卫生部新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中对药品处方限量使用的规定,普通处方用量不得超过7 d常用量,急诊处方不得超过3 d常用量,住院患者实行单剂量发药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除非是协定处方,可把药品批号及有效期用可调数字的印章提前盖在药袋上,意义不大。相比之下,在拆零药袋上注明发药日期更加重要,因为可通过该日期快速查到有关药品的相关信息。药品经过拆零这一过程后,由于受到空气中氧气及水分的影响,即使用防潮药袋分装,也不可能到达原包装所标明的有效期。显然在药袋上的药品批号与有效期没有多大意义,正如进口药品分装后也出现了另一分装批号。结合工作效益与患者满意度考虑,药袋上除注明患者姓名、销售单位、药名、规格、数量、用法、用量还需注明发药日期。发药日期取代药品有效期,既方便、快速,又能提高工作效益,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因此,笔者认为此方法可供各大小医院药房及药店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药房拆零药品规范化管理之科学、合理和可行的方案。方法:针对目前医院药房拆零药品管理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合理而规范的管理模式,尤其是药品效期的追踪查询。结果:建立了一种较为规范的医院药房拆零药品管理模式,可确保医嘱拆零药品的安全发出,并能有效追踪拆零药品的相关信息。结论:建立规范的拆零药品管理模式是必要的。

关键词:医院药房,拆零药品,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敏.医院药房拆零药品的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1(5):97.

[2]方姣英.对加强医疗机构拆零药品管理的建议[J].中国药业,2007,16(2):52.

[3]韩敏珍.医院药房调剂拆零药品时影响药品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药房,2005,18(22):1756-1757.

案例4—探索模式创新规范管理服务 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

自治区分管领导对全区考试录用特殊专业技能人民警察工作作出指示,在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下,全区考试录用特殊专业技能人民警察工作由自治区公安厅负责组织实施。自治区公安厅成立了以常务副厅长为组长、政治部主任为副组长的招录工作领导小组。在招录考试的各工作环节,厅领导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明确具体职责任务和牵头负责人,做到工作到组、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促进了考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制订实施方案

一是认真做好需求摸底工作。全面掌握特警、技侦两部门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充分听取基层公安机关和侦察办案部门对招录工作的意见建议,明确招录人员的专业要求。二是科学设置职位资格条件。突出“特殊专业技能人才”,根据每个职位的不同特点要求,设置相应的专业技能资格条件,放宽学历、年龄、专业等资格条件。比如,对特警队员强调体能要求,提出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证书条件;受过射击、散打、搏击、游泳等专业训练或具有相关专业特长,学历放宽至高中、中专。三是科学设置测评方式。侧重专业技能测试,兼顾综合素质测试。考试内容分为专业技能测试、笔试和面试三项,在综合成绩中的权重分别占50%、20%和30%,且笔试单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四是将专业技能测试项目前置。各职位从参加专业技能测试的人员中按分数高分到低分的顺序1∶5的比例确定参加下一个环节考试的人选,确保所招录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五是加强沟通协调。严格遵守国家招录政策,努力实现特殊用人需求与政策规定的平衡。自治区公安厅还就考录工作中把握不准的问题,主动与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共同研究、共同推进考录工作有序开展。

三、规范招录程序

一是公开招考信息。自治区公安厅在《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自治区级主流媒体上刊登发布招考信息,在广西人事考试网、广西公安在线及广西公安信息网等网站上公布招考公告,治安、技侦等部门还分别深入到有关院校和单位宣传,动员更多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人员参加考试。这次招录共有3000多人报名参加考试,报名人数与计划招录人数比例为20∶1,略高于全区四级联考的比例。二是规范操作。为方便考生参加专业技能测试,自治区公安厅在每个测试点都公布各个职位专业技能测试须知,明确测试流程、要求及评分标准。每位考生在单个项目考试结束后当场通报其考试结果并签字确认;每天测试结束后,张榜公布当天所有参加测试考生各个项目的考试结果。三是公开透明选定职位。在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监督下,在职位选定现场公布招录职位所在的具体用人单位,考试、体检、体能测评和考察合格的报考人员,按照考试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选定用人单位,并现场签字确认。四是完善管理措施。针对专业技能测试、面试、体能测评、体检和政审各个环节、阶段的不同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措施,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职责和纪律要求,抓好贯彻执行,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注重发挥专门人才作用

招录前,自治区公安厅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并吸纳部门警种和基层用人单位对招录工作的意见建议,使招录工作体现特殊专业招录特点。在招录实施过程中,自治区公安厅注重发挥警种业务部门骨干的专业能力,共同研究参与专业技能测试考试及面试组织工作,较好地确保了业务技能考试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发挥了他们对招录工作的监识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内行专家在人才甄别选拔中的作用,从全区有关高校、武警总队、自治区体育局及公安系统内部借调专家人员,按职位分若干工作组,研究提出各职位专业技能测试考试的项目及评分标准。在专业技能测试实施过程中,按职位划分考点,由专家组对口负责本职位的专业技能测试评分工作,较好地保证了评分测试工作的公平公正。

五、严格纪律监督

严格考务工作规定,严肃考务纪律“红线”,维护良好的考录秩序。要求考官和工作人员公道正派,严肃工作纪律,严守秘密,不得有徇私舞弊行为,违者视情况严肃处理;要求考生严格遵守考试纪律,按时参加考试,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违者取消考试资格和录取资格。在整个招录过程中,公安厅纪检部门派员全程参与,对招录工作进行全程动态监督,对外设立举报监督电话,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和各界的监督,有效杜绝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整个考录过程没有接到任何举报信或举报电话以及网络舆情的不良反映。

创新机制模式规范三资管理 第5篇

我市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工作根据上级和市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典型引路、总结完善、全面推行”的思路,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我市党风廉政和法治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目前,我市实行会计业务镇代记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的经联社151个,完成率为100%,经济社1893个,完成率为99.7%,已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11个,资产交易中心11个,交易系统与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对接,并于5月份完成首宗交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通过“三资”规范管理,纠正不合理支出票据1130张,节约开支28.7万元,清查出帐外资金65.5万多元,增加集体资产收入214.1万元。我市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推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成立市镇两级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落实工作分工,明确层级岗位职责。由市、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单独设立办公场所,制作有关印章,配备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三资”规范管理的日常工作。据统计,自2011年5月以来,全市各级共投入资金160多万元,购置电脑、档案柜等设备一批;同时,安装会计软件59套,配备“三资”管理人员

230人。

二、建立平台,规范管理。我市各镇(街)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对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资金托管、资产协管、资源监管。服务中心整合“四个平台”,即资金管理、合同管理、镇村小型工程承发包管理和资产交易平台,并相应建立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经过运行实践,总体情况良好。目前,我市各镇(街)均已成立资产交易中心,实行资产分级交易,达到标准的统一进入交易中心交易,未达到标准的由村(居)组织交易。如恩城街道于5月24日通过交易平台成功组织了首宗交易,此交易标的物是石泉经联社大山塘林场300亩山地,发包时间为30年,交易底价是每年每亩50元租金,通过竞投,最后成交价为每年每亩175元,每年增加收入4.22万元,按30年计共增加收入126.6万元,集体资产增值2.5倍,一举为该村委会实现了脱贫。

三、完善制度,长效管理。突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落实来规范管理,为法治城市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建立简明实用、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三资”管理制度体系,促进村务管理制度化、村级决策科学化。如建立健全集体“三资”台账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村民在“三资”管理中的民主权利。到目前止,全市共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428 项。

四、健全机制,强化监督。结合去年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我市各镇(街)均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农村的政策法规、村“两委”各项制度执行、村务决策管理和集体“三资”等涉及

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安全高效运作。据统计,全市共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151个,监督修订完善村务公开、财务管理、村规民约、合同承包等规章制度800多条,参与监督村级重大事项173件,参与监督村级招投标项目109个,化解群众矛盾200多件,较好地实现了“村官”有人管、“村事”有人理。

五、加强督查,确保落实。市纪委监察局协调农业、住建等部门经常深入到各镇(街)进行调研和检查,针对“三资”规范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责任考核机制,把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工作量化,纳入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坚持原则、责任到位、工作能力强的镇、村干部,以及管理民主、制度完善、实现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的村、组给予表彰奖励;对管理工作不到位、责任缺乏的干部进行问责。

规范物资采购创新管理模式 第6篇

1 确立以“集中招标采购”为核心的物资采购模式

我院后勤所管辖的物资每年近3000种商品、上千万元的资金支出,对于产品的选择、质量、价格及服务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对原有“分散非招标采购”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存在三个弊端:一是分散采购要面对几十家供应商,所购物资难以形成批量规模,丧失了批量效益;同时,在采购价格上没有取得任何优势,反而会增加了采购成本。二是分散采购重复了采购行为,无形中增加了人员、仓储管理和配送服务等成本。三是分散采购没有引入竞争机制,缺少对物资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要求。鉴于上述背景,我们深刻认识到采购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果断实行了“集中招标采购”的物资采购模式。

2 规范物资采购的流程与管理

2.1 建章立制,使“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以《招标投标法》、《采购法》及《经济合同法》作为法律依据,制定了我院《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管理办法》;成立了由我院主管院领导、纪委、审计、财务等相关职能处室领导共同参与的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领导小组;制定了《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和《经济合同审批及付款流转制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施“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2.2 调研阶段

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我们于2007年3月正式启动了“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并从总务处办公室和物资管理科抽调6名骨干人员成立了项目管理组,针对我院现有物资种类、用途及供应渠道的不同,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即办公文具、消毒洗手液、一次性医疗用品、印刷品、被服产品、五金电料、药品包装、机电家具共8类。根据物资分类,我们采用分项实施的方法实施调研及招标的前期准备工作。

调研阶段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摸清家底,了解市场,采集信息的一个自我培训过程,也使我们能够逐步在工作中树立后勤科学化管理思路和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将调研分为内部调研和外部调研,在此,我们仅举“办公文具类”采购项目为例。

2.2.1 内部调研。

首先,将现有办公文具进行合理分类。即纸制品、笔、生活用品、资料管理用品、案头用品、不锈钢用具、劳保用品及其他共8类近300种商品。其次,对办公文具进行年消耗量统计。利用2005年、2006年两年实际消耗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测算出平均消耗量,再结合2007年第一季度的实际消耗量进行加权平均,拟计算出2007年全年理论消耗量,也是我们今后将要加以成本控制的使用需求量和发放量的重要依据。而此次招标量的确定,则仍以2006年全年消耗量为依据,这样既可以保证供应量,又可以很好地进行招标后与招标前采购成本的比较,在与供应商结算时,则以实际需求量为结算依据。

2.2.2 外部调研。

选择具有“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资质的11家供应商作为调研对象。对11家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审阅其各项资质,并对其经营场所、仓储配送能力及服务对象反馈进行了系统调研、比较和分析。最终选择了其中的7家能够完全满足我院实际需求的供应商入围。

2.3 招标准备阶段

2.3.1 制作招标文件和合同样本。

招标文件及合同样本由采购项目管理组全员参与制作并形成初稿,经我院招标领导小组和律师的多次审核修改,最终完成了一套完整的招标文件及合同样本,并使之成为后续采购项目的范本。

2.3.2 举行现场答疑,并制作招标答疑文件。

在招标文件发出之后,供应商分别提出相关问题,采购项目组及时安排现场答疑会议,并将答疑内容以答疑文件的形式书面反馈给所有供应商,以便减少对招标文件理解上的误差,保证真实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2.3.3 正式开标。

招标前期工作一切就绪,我院于2007年5月初进行了“办公文具”采购项目的招标工作。由我院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领导小组按照规范的唱标、述标、样品展示和综合评标的流程,最终择优确定了中标供应商。

3 规范采购行为,实现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3.1 规范了流程和管理

通过实施“集中招标采购”,规范了我院后勤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的各项流程与管理,并形成一项长效运行机制,努力遵循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3.2 建立“项目管理”模式,注重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信息采集与反馈

利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为招标工作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院下一步测定使用科室物资需求量管理及成本核算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3.3 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了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在完成“办公文具”采购项目后,又陆续完成了其他7类物资项目的采购工作,并实现了采购成本平均降低20%,直接为我院节约采购资金近200万元。

3.4 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3.4.1 实施“驻店式服务”和“零库存”管理模式。

我们将办公文具、印刷品、被服产品分别由3个中标供应商实行“驻店式服务”管理模式,将原有仓储面积缩小了50%,通过重新调整改造后提供给这3家供应商作为其进驻在我院的超市型经营场所,完全由供应商自己筹备人力、物力、供应、管理、配送服务等,以满足我院使用科室的物资需求。随着物流管理的发展,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以追求“零库存“为最高目标。即仓储数量趋于最小化,甚至为“零”。虽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尤其是在医院这种特殊的行业,必须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储备,而实行“驻店式服务”管理模式,可以将所有的物资管理风险及成本转嫁给供应商,从而实现我院物流仓储的“零库存”管理。其优点:节省了人力、配送服务、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库存商品的保管、维护、装卸、搬运、老化、变质及资金占用、财产损毁等一系列成本。

3.4.2 实现物资网上请领”,用信息替代库存。

在我院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将原有的物资管理软件进行升级,同时研发了与其同步可操作的“零库存”管理软件,使物资仓储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实现了在全院范围内,利用科室医嘱信息系统进行网上请领各类物资、出入库确认、数据处理、商品项目字典库的建立与使用以及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办公。通过与供应商和使用科室的信息共享,实现了物流供应链的透明化和协同商务,实现了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物流管理成本、提高库存利用率和资产的管理能力。

摘要: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改革大宗物资采购工作,实现了由“分散非招标采购”模式向“集中招标采购”模式转变的具体做法: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考察,逐步规范了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的流程,实施供应商“驻店式服务”模式、“仓储零库存”管理及全院“网上请领物资”无纸化办公的管理模式,引入了先进物流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降低了采购成本,努为保证医、教、研及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关键词:物资采购,后勤管理

参考文献

[1]郝培来.我院物品管理的机制创新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51-53.

[2]何媛,薛迪.医院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与现况[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1):77-78.

[3]蒋水林.仓储管理—实现“零库存”的利器[J],人民邮电报,2006-3-31.

[4]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P

[5]鞠颂东,徐杰.采购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案例4—探索模式创新规范管理服务 第7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2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管理学科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有关教学改革的要求,如何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跳出教学方法单一的陈旧模式,采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已成为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所在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在讲授《行政学原理》这门专业基础课的过程中,创新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反响,现将具体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构建“合作分享型”案例小组教学方法

在行政管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了教学案例,但是教学案例的使用很少与学生的课程考核制度、考试内容的确定、学生成绩的评分标准等进行紧密联系,导致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报以被动灌输的学习态度,甚至出现了排斥心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学生的考试考核与分组讨论相结合,按照学生人数和男、女生性别比例,以10人为单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自己选定一位专门负责本小组的日常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期末成绩评定时,案例教学成绩将按照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中。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把案例分析学习的成绩与课程总评成绩有机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多种积极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了案例教学的质量。受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倾向,给课程学习带来一定挑战。但对于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教学而言,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小组反而成为一种优势。学生在案例的搜集、撰写、分析、讨论中,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合作中相互分享智慧,从而使集体合作产生的组织受益得到有效发挥。

二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因为最终课程成绩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对于一向积极、认真、主动的学生,能够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往往承担了小组案例及相关任务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对于少部分欠缺学习能动性的学生,因为身处熟人群体中,知道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影响小组其他同学的成绩,在群体压力和无形的监督下也萌发了学习的动力。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得到有效提升,那些承担小组成员组织工作的学生还因此锻炼了综合协调能力。

二、创新“实践导向性”案例分析方法

为保证课堂案例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有效性,本课程采用6个w的分析结构(When、Where、Who、What、Why、How)案例分析教学思路。这种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有效结合了理论与社会实践,在分组教与学的实践基础上,以学习章节为单位构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模块化知识与实践体系,采用理论到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接触和感受一种近似于真实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学习,利用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问题,获取直接知识,以完成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教学目标。通过案例的不断模拟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类行政管理人员”思维,即在面临各种压力的困境条件下,利用不充分的信息做出决策并依法行政与管理的能力。

1.When,即事件发生的时间

在行政管理案例中,主要注意的时间有两种,第一,案例本身各项构成事件的时间发生顺序,这是行政案例分析必须重点关注的背景因素;第二,事件发生的“行政时代”,如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第三,案例中各项构成事件的时间与相应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出台时间前后的关系,这是以后寻找行政执行与行政决策重要的条件。

2.Where,即事件发生的地点

在行政案例中,首先关注的是事件所具体发生的各个地点之间的顺序关系问题;其次是事件发生的行政区域,也就是行政事件发生在何种类型的行政区域以及各个行政区域之间的隶属关系问题。

3.Who,即事件发生的主体构成

首先关注的是有哪些主体参与了这一事件,如什么样的行政机关或者是相关的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主体之间的行政角色关系,至于主体的具体姓名则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案例表述上往往是隐匿的。

4.What,即事件的具体内容或说活动的构成

在这里关注的主要是行政行为或活动。但是,有几个要件必须予以关注:其一是事件的行政属性,即属于哪一类的行政行为或方式的问题;其次是事件中各个角色之间(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统属关系,即是否属于相关主体的角色(管辖)范围之内的问题。

5.Why,即事件发生的法律与逻辑理性依据问题

首先是事件的发生有无法律(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依据的问题;其次是事件发生有无逻辑理性依据的问题;最后是法律依据(合法性)与逻辑理性依据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即二者之间有无一致性。

6.How

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包括对案例内含行政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或是总结有益的经验与教训;另一方面,是指有关行政事件未来演变趋势的预测,这一预测主要是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但有时可能要运用一些推理技巧和行政学理论或常识。这是较为提升的分析方法。

三、推行“任务导向型”教学学习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前两种教学模式已经实施的基础上展开与推行的。在小组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在教师的不断激励下,不断取得进步,并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学习材料确定学习目标,能够较好地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以课程中“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能力”为例,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具体学习中,笔者对课程内容简单介绍之后,按照不同的危机类型给学生布置了一系列案例搜集整理任务,如“钓鱼执法”案、孙志刚案、李思怡案、瓮安事件、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法国骚乱事件,等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媒介自行搜集相关材料,然后在笔者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逻辑将案例重新表述。一个流程下来,不但丰富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而且在重新梳理和表述案例的过程中,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由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的案例材料也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案例4—探索模式创新规范管理服务 第8篇

一、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现状

尽管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许多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也都广泛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 但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案例选取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主要载体, 案例本身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 案例理解有误。一些教师认为, 在讲授某一财务原理或财务方法后举一个或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原理, 或者是对原理做一个补充, 或者穿插几个例子就是案例教学了, 实则不然。上述所描述的情况最多只能称之为“案例说明”, 而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当中, 一些教师往往把案例当作是紧张课堂上活跃气氛、取悦学生的调节剂, 把案例教学当作了纯粹娱乐的东西, 案例和教学严重分离, 没有相关性, 案例不能说明财务管理的知识和原理, 学生从中也不能够得到有价值的内容, 仅仅一笑了之。

(2) 案例选择不当。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该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能反映出财务管理教学的特征和时代特色, 要与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吻合, 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 一些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只要是和财务管理相关的案例就拿来使用, 而没有认真分析案例是否和所讲的教学内容关联度高, 学生能否理解案例的背景,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分析案例存在的问题等。案例选择不当导致案例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3) 缺乏原创案例。由于我国财务管理相关案例的开发不足, 使案例教学不得不直接使用国外的相关理论与案例, 我国财务管理方面的教材也基本照搬国外教材的内容。“洋为中用”本无可厚非, 然而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和案例研究是建立在其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 与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大相径庭, 因而案例教学内容往往与我国的现实脱节, 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与现实不符。另外, 采用国外教材和国外案例一般会存在1-2年的滞后期, 翻译偏误也会影响到原著信息的正确表述, 影响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二) 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了好的案例, 还得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讲授和分析, 以便学生从已有案例中获得更为直观的知识体验。

(1) 案例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案例教学中“教”与“学”的最直接表现形式, 直接影响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 我国的案例教学多数情况下采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处于绝对统治地位。教师对案例发生的背景、发生过程以及产生的结果都做了阐述, 仅仅是在最后才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这种方式导致学生仅仅通过老师来理解案例, 由于时间短而不能对案例形成综合性的认识, 不能深刻挖掘案例的内涵, 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也就不深刻, 最后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而且这种教师主导的案例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养成了惰性, 面对教师“等”、“靠”、“要”, 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2) 案例教学手段保守。案例教学通过运用幻灯、投影仪、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形成立体、直观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中现代化和专业化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和锻炼的机会。但一些教师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课件的展示作为最主要的手段, 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实案例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课下搜集整理案例、课堂上分析讲述的方式, 而不仅仅依靠教师讲述的单一手段。此外, 受经费、场地、地区等限制, 尚有许多学校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实验室, 开展多种方式的案例教学的条件不足, 也使我国财务管理学的案例教学落后。

(3) 案例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一个好的案例教学课程设计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付出比普通理论教学更多的耐心, 但我国大多高校的薪酬体系和考核机制中却鲜有这方面的规定。案例教学课程如何考核, 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 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评价, 这些都没有具体的规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因此, 一个合适的案例教学考核机制能够直接影响乃至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导向。案例教学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何激励教师投身于案例教学是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 也是案例教学考核机制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三) 案例教学中师生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案例教学由于其特殊性, 要求案例教学的主讲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案例教学中给学生讲述清楚理论的同时, 又能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案例和现实当中, 拓展学生的思路。但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 我国高校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 没有走出过校门, 更谈不上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战经验。所以在上课时往往以讲述学术理论见长, 拿起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来讲述自己熟悉的理论, 不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分析现实, 从而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 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不足。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有效进行, 既要依靠教师的引导, 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案例的准备过程、案例的讨论当中, 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理论积淀, 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层次, 不能看到案例本身所隐含的真正问题, 将导致财务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流于形式, 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本科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新的案例教学模式应该突破以往固有的思路, 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只是其中一个手段, 还要大胆地走出课堂, 用实践来检验和提升理论水平。因此, 新的案例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内外结合的模式, 即以课堂内研究性教学为主, 以现实的实践性教学为辅助手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一) 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 创建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 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其中心思想是把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引入到案例教学中。也就是要在教学中创建科学研究的氛围, 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动学习。研究性教学是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置于首位的现代型教学方法, 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途径,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研究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 具有研究性。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仅仅是提出研究的内容, 或者为学生提供研究的氛围和条件, 让学生自己或者以团队的形式去研究问题, 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并讨论。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将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学生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 也是掌握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第二, 具有教育性。研究性教学是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学扩展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通过大量的主题研讨和小组活动, 使学生学会自我组织团体, 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 学会沟通与协调, 交流思想与体会, 达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目的。第三, 学生高度自主性。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通过分工协作开展学习, 通过理论辨析、资料收集、调查、实验、数据分析等环节来全方位提高学生参与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转变观念,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而且能真正学会学懂, 融会贯通。第四, 具有挑战性。研究性学习不仅仅要求专注于教学本身的各种问题, 更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积累, 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 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 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就是将课堂上的研究性教学具体化、生活化、情境化, 当然这里的具体化和情景化不同于课堂上的内容。课堂上的情境化是通过对案例的解说、视频技术的运用等方式对所要讨论的案例进行再现, 以突显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方便师生进行探讨。而实践性教学则是要求师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通过课堂的研究性教学, 学生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并通过案例得以简单运用。但由于课堂和现实之间毕竟有不小的差距, 课堂上的一些理论放到现实中并不一定成立, 课堂上分析起问题来很有逻辑性的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也常常手足无措。因此课堂之外的实践性学习就成为了研究型学习的有益补充。

实践性教学就是要让师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实践中发展。因此实践性教学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践性教学, 二是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由于许多教师自身缺乏企业财务管理实战经验, 案例教学自然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但教师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 应当身先士卒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如去一些企业学习或锻炼。二是学生参加实践, 最主要的手段是校企合作协议基地, 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的理论有用武之地, 让学生在实践中察觉自身不足, 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感悟中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本科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新模式的实施

对上述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 要将其真正运用到财务管理的教学活动中, 使其发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必须要有配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 选择案例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最终效果如何, 案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合用于财务管理教学的案例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情境契合。选择的案例应该和教学的进度相符合, 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为基础, 案例能够恰如其分地覆盖当前需要讨论的主要财务管理知识点。 (2) 案例经典。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 包含当前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 甚至包含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反映社会现实。 (3) 启发思维。案例应该有思想内涵, 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 学生能够解决问题, 引发思考,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开放教育。案例包含的内容和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方面, 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 可以得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便于深入探讨案例。 (5) 研究性。案例应当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学生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总结出某些共同的特征, 深入获得研究性的观点。

(二) 分组研究

案例确定之后, 就给学生设定案例所包含问题的情境。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生成立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上课之前对所要讨论的案例搜集相关的背景材料, 或者制作与案例相关的课件。在案例讨论时也仅仅是提出一定的问题, 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在小组内部如何分工, 如何协调和沟通, 教师不加干涉, 仅仅提供对案例本身的引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 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自己客观的内容和方法, 可以大胆怀疑、猜测, 可以独立观察, 富有远见的发现, 可以进行没有把握的, 可能失败风险的实验, 可以自由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小组中的互相切磋, 思维撞击, 可加深了对案例的理解,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协调与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等多方面的素质, 还可以培养学生撰写报告与课堂发言的能力, 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 课堂讨论

教师安排课堂讨论不是为了得出最终的标准答案, 而是要营造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气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甚至是案例背景隐含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积极地参与讨论,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没有批评只有建议, 没有旁观者, 只有参与者。通过这种全员参与的方式, 学生既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从其他同学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中得到启迪。通过这样的方式, 逐步提高每一位同学对案例的洞察力, 对案例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教师来说, 也可以从学生一些独特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中获得启发。

(四) 点评与总结

研究性案例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分析和总结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仅仅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获取的知识可能仅仅是知识点, 不成体系, 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讨论所获得的各种知识点及时梳理, 加以总结和概括, 对理论进行升华, 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并达到能够实际运用的目的。研究性案例教学的总结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学生学会怎样从讨论的内容中总结出财务规律或反思财务理论, 可以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中得到启示, 使知识结构更为完善。二是使学生享受到讨论的愉悦和成就感, 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五) 课外实践

通过对研究型案例的学习与研讨,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建立了初步的知识体系。在经过若干案例的讨论之后, 由教师带队参与实践基地的实习, 对话企业一线员工与管理层, 聆听企业家的深谋远虑, 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教学相长、教研结合, 真正将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 《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2]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7期。

[3]孙思忠、李金霞:《关于案例教学的哲学思考》,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李志义:《研究型大学如何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3期。

工业4.0的全球探索与实践案例 第9篇

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三层视野

国家视野:德国政府于2011年公布《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涵盖工业4.0、数字化进程、智慧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课题;2013年4月推出《实施工业4.0战略举措的建议》。2014年11月颁布《工业4.0标准实施路线图》

欧洲视野:2014年8月,德国政府颁发《数字化议程2014-2017》,对接欧盟数字化议程项目。在实施工业4.0战略后又提出“数字化议程”,目的之一是通过“产业的数字化”,包括智能制造与服务、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为德国开辟发展机遇,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并为工业4.0体系提供长久动力。

国际视野:国际竞争方面,美国政府于2012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同年12月通用电气(GE)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2013年8月我国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由此,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德国的“工业4.0”等殊途同归的工业发展战略为世人瞩目。

国际合作方面,2014年10月中德两国发布《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纲要第二部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金融领域合作”,设 “经济”、“工业4.0合作”、“金融”3大主题。涉及工业4.0合作的内容有: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进程应由企业推进,政府政策支持;建立两国工业4.0对话机制;将工业4.0议题纳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进一步深化两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合作。为此,工信部苗圩部长在讲到德国工业4.0与中国两化深度融合关系时,使用了“如出一辙、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三个关键词。

工业4.0的国际探索与实践案例

据2013年德国“工业4.0前景”报告,47%的公司已积极参与工业4.0计划,18%的公司参与了对工业4.0的研究,12%的企业已开始实施工业4.0计划。笔者认为,德国企业既往成绩斐然,目前是实施工业4.0战略的主角,探索最佳实践众望所归。

工业4.0最佳企业实践

根据文献研究和笔者2014年访德交流,工业4.0实施既包括工业4.0创意单位西门子、博世公司和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等,也包括其他诸多企业,如软件企业SAP和大众汽车;此外,德国专家还指出诸多中小企业正在努力践行中。据罗兰贝格报告(2014),工业4.0最佳企业实践包括:

德国通快公司作为工业4.0技术提供商,实施了首例“社会化机器(一种人与技术交互而达成产出的环境)”案例,据称其产品的每一个零件都是智能的,保留着以往加工的所有信息;同时各生产装置都因互联而知晓彼此的加工能力,以便生产流程可以自动优化;用户也得以实时介入乃至干预产品的加工。

德国西门子公司实施工业4.0的医疗工程,一改需要废时多日适配患者的标准化人造膝盖和髋关节,在工业4.0方案下仅数小时即可完成个性化产品的人体植入。

英国劳斯莱斯公司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航空发动机元器件,采用轻型材料,并将原需18个月的订单周期(源于复杂工艺工装)大大缩减,显著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法国达索工业软件公司,重视工业4.0在产品开发与生产集成方面的应用,实现了从工程到PLM,进而演进到集成虚拟-实体平台的工业4.0模式,核心内容完整的3D数字化工艺设计、制造和数字化生产线解决方案,以及3D数字化体验平台。

工业4.0实践案例

【德国博世公司实践案例】作为创意和发起单位,博世参与了德国工业4.0战略的制订,其实践也较完整地表达了工业4.0的内涵。

物联网和务联网(IoTS)参考模型:从底层向上依次为物联网、互联网系统与服务平台、务联网、应用领域等四层,通过机器间(M2M)的无线网络互联、业务流程与业务规则的改进,形成了物联网与务联网模式。物联网的IT技术环境包括M2M语义获取、数据归集和大数据处理;务联网的IT技术环境包括互联的企业、互联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服务等。博世提供了物联网套餐或工业4.0“工具箱”软件系统,为制造企业提供软件创新解决方案。

“智慧工厂”模型:通过集成IT技术与企业生产的新型商业模式,智慧工厂主要由产品研发与流程,感知与互动环境,生产加工环境,也包括柔性工厂、联网生产、预测性维护等内容。智慧工厂的外部界面包括自适应的物流模块,通信与服务模块,以及云服务的“技术和交易市场”。

工业4.0的应用:智慧服务是工业4.0的核心概念。博世推出“预测性维护”的智慧服务产品,包括实时解释机器与传感器数据、分析机器数据及故障预测、规划维护流程、集成企业IT等环节。对制造企业客户,好处是提高设备的整体效用和系统运行可靠性,有效利用零部件和产品的最大服务生命周期,并提供专家知识的积累和传递。预测性维护的“远程服务门户”可集中访问客户的机器和系统,并完成远程软件更新。

工业4.0路线图:博世演进开发的工业4.0系统,第一阶段开发远程服务门户,包括通信平台建设、对象的状态监视和预测性维护模块;第二阶段开发基于对象的数据,包括智慧化的适应性测试、物流运输和库存数据等;第三阶段将开发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

【德国西门子公司实践案例】作为倡导者和践行者,西门子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展示了工业4.0示范,表达其构建未来智慧生产的能力。

西门子的工业4.0观:未来企业新增竞争力,将来自通过增加能源和资源使用率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更多的复杂产品和更大的数据量来缩短产品入市时间、个性化的规模定制和更高的产能来增强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工业4.0宛如“算法化的生产棋盘”,通过联网的嵌入式技术,与分布式的CPS系统交互,其产品因“纵向集成”而包含加工信息,其生产组织因“横向集成”而包含整个价值链的自组织信息,其生产流程因“端到端的集成”而体现依实时场景的灵活决策。

强调工业信息技术和工业软件:各类计算机辅助应用软件、产品数据的协同管理系统、数字化制造软件、3D流程设计与工厂分析工具、制造执行系统等,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各环节的紧密相连,优化生产过程。西门子工业部门雇佣了7500位软件工程师,为其7万客户及750万PLM协议用户提供专业服务。

“智慧生产”案例:西门子安贝格工厂生产高度数字化,可独立于实体生产进行仿真与优化;安贝格采用制造执行系统,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允许在一分钟内更改产品及工序;工厂的测量事件达每日100万以上,采集后由中央系统保证其数据的一致性;每一件产品都带有其加工信息,若发现差错,控制系统可依既定工序进行干预和纠正。由此,安贝格百万缺陷率仅为15%,成为产品误差最小的企业。

设计智慧工厂,构建贯穿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按提高企业生产整体竞争力的要求,从“产品设计”开始,经过“生产规划”和“生产工程”,到“生产实施”和“服务”等5个环节,展示了工业4.0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特征。在“产品设计”阶段,实现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增值,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全面优化企业的产品研发流程。在“生产规划”阶段,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PLM解决方案,客户在实体生产之前即可对生产流程进行模拟检查和优化,并保证虚拟生产模型与实际生产设备间的无缝互动。在“生产实施”阶段,一改传统单台产品的优化模式,转而采用“全集成自动化(TIA)”概念的“集成驱动系统 (IDS)”,一站式地实现了产品系统的增值。

CPS概念的“数字化企业平台”:数字化企业平台是实现数字制造的载体,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共同的数据库和集成工具链,集成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生产过程软件和硬件,达成各种产品元部件生产之间的无缝集成。西门子已开始为我国企业提供数字化企业平台解决方案。

启示

以上国际案例的共性部分,包含对CPS系统的认可、对三大集成的重视、关注智慧工厂和智慧生产的主题探索。案例中采用新兴技术已是标配,构成了工业4.0的高价值内容,这也解释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的工业4.0部分,专门强调“进一步深化两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合作”。

技术层面,互联网创新要素,已经从消费侧向供给侧渗透;如果说亚马逊电商创新和阿里上市奇迹都证明了消费类互联网应用的巅峰,那么三个制造业大国殊途同归地提出制造业发展战略,将代表产业类互联网应用时代的到来。

上一篇: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大全下一篇:离职要写离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