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预算项目申报指南

2024-06-05

度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预算项目申报指南(精选4篇)

度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预算项目申报指南 第1篇

附件1:

2016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计划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一、新材料产业

1.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木塑复合材料研究

激光烧结粉末是SLS(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机的必备耗材。激光烧结粉末主要分为金属(钛合金、铝合金等)、塑料(尼龙、聚乳酸等)、无机非金属(陶瓷、沙等)三大类。研发出用于快速原型制造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成份与配比,综合各成份所起的作用,最终获得具有一定强度,可以满足一定力学要求的成型件,并替代精密铸造和注塑等传统成型工艺。

2.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高压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研发

具有4.7V放电平台的尖晶石镍锰酸锂(实际比能量可达610Wh/kg),在纳米尺度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在提高动力电池倍率特性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材料之一。通过研发提高其循环寿命和倍率特性,实现该材料在0.2C比容量大于130mAh/g;1C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5%;20C比容量大于90mAh/g;55C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并实现10

公斤以上制备技术改进,进而实现产业化。

3.高性能双面齿型无级变速带研制

产品为农机V带的高端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农业机械的动力传动系统,国内使用的产品一直依赖进口。研制国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面齿形变速V带产品,提高产品的横向刚性与纵向曲挠性;使产品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尽量增大,同时兼顾产品的耐磨性、降低动态和摩擦生热性,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4.新型SiC/Al复合材料红外反射镜关键技术研究 为提高红外反射镜制造控制精度,降低加工难度与反射镜膨胀系数,使反射镜尺寸稳定、易于镀膜。重点开展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的应用设计及高品质制备技术;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及精加工技术;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尺寸稳定化热处理技术;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5.无压烧结碳化硼陶瓷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采用先低温后高温两次法烧结工艺,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烧结性能。在快速致密化阶段(低温阶段)保温可促进材料致密化和气体的排除,同时可以抑制晶粒长大,在高温阶段保温有利于闭气孔的排除,获得均匀细小组织,达到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目的。

6.钛(合金)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形产品的研究开发 对钛(合金)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形技术展开系统性攻关,促进3D打印钛(合金)产品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生物医疗等高技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完善我省3D打印产业链条并提高3D打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解决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优化,及其无损检验;钛(合金)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零部件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形成钛(合金)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工艺规范和配套应用技术标准。

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7.300~500kw有机郎肯循环发电装臵(ORC)ORC是采用低沸点有机工质进行热力循环,通过蒸发器利用90℃~200℃低温热源加热工质变为蒸汽,从而驱动汽轮发电机做功的小型电站系统,该装臵可广泛应用于高能耗领域或地热、太阳能。重点研制磁悬浮轴承汽轮发电机组,通过汽轮机与发电机同轴一体化集成、高速向心径流透平、板式强化高效换热、高频电力电子变频发电、ORC系统设计等技术研究,解决有机工质泄露问题并且减少机械损失、提高装臵循环效率、提高变工况能力,以适应各种余热回收应用,并且易于模块化批量制造,降低成本,最终形成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商业化300~500kw的ORC模块化集成发电装臵。

8.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开发

天然气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排放污染低等特点,是船舶发动机理想的替代能源。为了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开发基于微喷引燃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重点突破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

软硬件设计、油气一体化智能控制策略、燃烧模式平稳快速切换控制策略、转速闭环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双燃料发动机智能电控系统,通过船级社认证,并批量装船应用,实现产业化。

9.汽车发动机余热收集装臵

目前汽车发动机排气所带走的能量占燃油燃烧热量的30%-45%左右,这些能量绝大部分以余热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研究将原先的单管排气歧管变成双管,在外管与内管中加入液体,利用发动机排出的热量,使液体产生蒸气,利用汽轮机原理驱动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不仅可以实现能源二次利用,还能为汽车增加新的动力源。形成一个由排气歧管、液体容器、压力控制系统、发电控制系统、蓄电池、电转换控制系统、电动机组成的能自动收集汽车发动机余热的装臵。

10.汽轮机安全监视及振动分析系统(TSI/TDM)国产化 打破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在保证性能指标基础上降低用户成本,对提高我国汽轮机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加速行业国产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重点解决设备精度和可靠性要求高,硬件设计电磁兼容和电源安全防护设计等硬件问题;解决卡件程序高效可靠,处理速度高等软件问题;解决数据实时传输与管理等系统问题。形成自主研发的TSI/TDM产品,经过各种行业认证和测试后替代国外产品,可广泛应用到各种旋转机械领域。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1.轮胎制造物流分拣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研制

研究机器人自动码垛装备、粉粒料全自动包装码垛成套设备、合成橡胶后处理成套设备、柔性高速全自动装车机装备、多规格物料自动码垛生产线、轮胎自动分拣成套装备以及物流配送中心成套装备,优化轮胎分拣环节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轮胎分拣效率与准确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12.集装箱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及其关键设备研发 面向标准干式集装箱制造自动化工艺装备研制和应用领域,针对集装箱制造流水线机器人自动焊接装备研制和工艺技术,基于集装箱制造的机器人本体结构、机器人运动控制、焊缝自动识别和跟踪技术,开展适合集装箱薄板焊接的自动焊接工艺技术,自动焊接离线编程技术的研究,形成拼板焊接机器人、搭接焊接机器人、集装箱角柱焊接机器人、集装箱波纹板焊接机器人、铰链自动焊接机器人等系列产品。

13.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究

研究外骨骼机器人仿真技术、本体机构技术、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基于人体意图行为检测的人机交互系统及柔顺控制技术与系统集成,解决主动关节的运动范围实现及运动空间中的动力特性分析、被动关节弹性阻尼特性分析及实现、整机的减重设计,以及关键部件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由构型到机械实体的实现问题。

14.工程复杂零部件增材制造(3D打印)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航空航天飞行器、燃气轮机、汽车发动机、生物医学、工业模具等领域的结构复杂难成形零件,通过开展金属材料3D打印的机械力学性能试验、成形工艺优化、质量与安全性评价、寿命预测以及制定标准、建立数据库等研究,实现对设备零部件3D打印性能指标的优化和服役寿命的延长。

15.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高压高效变频调速一体机研制

通过开展变频器和电机系统集成与参数优化匹配技术、变频电机的绝缘技术、一体化变频电机的热设计及热管理技术、一体化变频电机的节能控制技术、电机系统能效监测技术与评估方法的研究,突破矿用电机的系统集成化和小型化等共性问题,完善变频一体机的整体性能,推动电机系统能效水平的提升。

16.基于508-Ⅳ钢核电新材料大型复杂一体化锻件全流程制造技术

开发适用于核电设备大型化的508-Ⅳ钢材料,对材料的变形机理、成分、组织和性能进行模拟研究,实现核电设备主体材料的更新换代;开发适用于核电大型关键设备制造的新材料、新工艺,开展超大锻件材料的锻造、成形、热处理、机加及检测技术研究;开展材料的性能试验及工程化研究。

17.驮背运输铁路专用车辆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驮背运输专用车与既有站场、线桥、公路货车、装卸设施匹配关系研究,车辆主要结构、参数和性能指标,开

展车体结构轻量化、车体模态、车体结构及部件可靠性、车辆动力学性能等研究,形成液压系统、电气系统、旋转系统、支撑系统、自锁机构、公路货车装载加固等关键技术。

18.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精密数控加工技术

开展专用电火花加工工艺与设备研制,针对脉冲电源、伺服控制系统、电极损耗补偿、微细工具电极制备、数控系统、装备集成等关键技术,形成精细结构电火花加工装备,解决航空发动机辅助动力装臵关键零部件的加工难题,提升航空发动机微小孔、精细结构加工的装备与工艺水平。

19.DELTA四轴并联机器人

研制DELTA四轴并联机器人,实现四自由度运动,自主设计DELTA机器人本体、机器人运动控制器,通过运动学解算,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基于机器人视觉,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识别;设计高速气路,配合机器人吸取。针对输送带上的物体进行识别和跟踪,完成对物体的高速分拣任务。

20.通用工业机器人快速试教设备

研发快速实现机器人编程的试教设备,满足在喷涂、焊接、打磨、去毛刺等特定行业应用的快速编程需求,降低机器人编程开发难度、缩短编程时间。研发高精度示教臂本体,提出基于示教臂数据导入的机器人算法,开发匹配市场主流通用工业机器人的快速试教编程软件,从而代替传统的繁琐机器人编程方法。

四、信息服务产业

21.黑龙江省制造服务平台共性技术研究

为加速我省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合理利用装备制造业的剩余产能,通过搭建网络服务平台整合制造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弥补其资金、设备不足的短板。平台探索适合我省的制造资源共享的内容和服务模式,运用云计算等技术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并实施智能化管理,实现高效共享和协同,为企业提供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质量监控机制运行,保障平台的稳定应用及较高的制造服务质量。

22.卫星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和灾害预警的应用研究 为促进我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加快卫星应用技术在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强化林业信息的监测和精细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行业规划等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基于高性能计算的林业卫星遥感数据存储共享平台,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观测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研究支持虚拟化管理、分布式存储及分布式计算的森林卫星遥感数据存储与检索方法,实现遥感数据的共享与分发功能,并在林区开展应用示范。

23.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文化旅游展览展示交互系统研究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科技与文化旅游时尚产业融合,重点研究开发面向文化、旅游产业展览展示方面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展示技术,包括头戴式 虚拟现实成像,基于移动端沉浸式影像技术。研究虚拟现实影片拍摄技术,包括多通道球幕拼接技术,虚拟现实影片与三维影像合成技术,全景立体声技术。研究VR/AR与移动互联网、GIS、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一套文化旅游展览展示交互系统。

24.基于虚拟化技术的IaaS运营支撑平台的研究 为提高云计算中心运算效率,降低能耗,通过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的构建模式,将数据中心不同架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服务器进行整合,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向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同时,借助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基础架构,有效的进行资源切割、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按照应用需求来合理分配计算、存储资源,最优化效能比例。

25.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融合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为加快广电网络与互联网结合,利用云计算技术和分布式转码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实现云存储、云转码、云推送、云播放器等云服务功能,为使用者提供真正跨媒体、高品质、多格式、多协议的完整多媒体音视频云服务。改系统让使用者可以利用高效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多媒体传输架构,进行音视频上传、转码、分发、存储等多种互动应用与在线管理。

26.龙江大豆品牌安全与产品溯源支撑技术的研究

为防控龙江大豆产销全国品牌侵害风险,研究我省大豆进军全国市场产品防伪验真、溯源等方面相关技术与方案。

研究2-4种大豆生物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特种数字指纹生成、编码、管理与便捷应用框架平台1套;基于数字指纹的大豆产、销过程各个环节的溯源与追踪方案1套;构建体系内对问题产品取证、鉴定、责任认定、安全认证的标准1套。

27.母乳数据库的研发与应用

我省是奶业大省,目前国内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设计和产品是建立在欧美对其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基础上,真正适合中国婴幼儿的配方乳粉还没有相应的产品,所以在我省建立1个母乳数据库,对我**乳营养成分、地域分布和泌乳期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寻求功能性原料或创新性技术对现有婴幼儿乳粉配方、营养指标进行合理修订,开发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婴幼儿奶粉2-3个系列,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设计技术的创新、食品原料使用的创新突破。

28.基于互联网的大健康数据管理与服务云平台 研究医疗数据和健康数据等大数据标准化,开展生物大数据表述索引、搜索与存储访问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健康服务APP,实现健康数据管理、共享与服务的标准化、个性化,探索O2O全省健康服务新模式。

29.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研制与示范

研发基于信息通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小区群物业管理模式的综合云服务平台,以提升小区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主要包括物业管理系统、APP管理平台、APP应用,实现信息发布、在线缴费、电子商

务、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协同办公等功能。平台业务容量能力设计支撑10万用户同时在线,高并发处理状态下,动态页面结果返回时间应<1秒;智能识别及控制的出错率<99.99%;具备TB级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

30.基于互联网的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在线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预警、评估和决策管理能力和环境污染管控能力。重点面向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管控工作,将环境监测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环境网络化动态监控系统,并通过互联网环境空间信息与环境业务共享,以实现高效的统计分析与评估预警,建设环境监测系统跨领域、跨层级、跨地域的应急处臵联动能力。

五、生物农业

31.优质、高产、多抗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 针对我省对现有大豆种质资源的采集挖掘利用和创新能力不强、生物育种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育种网络体系薄弱、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发展缓慢等问题,重点开展大豆育种技术研究,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优质、高产、多抗、耐密、广适应性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选育优质、高产、多抗、耐密、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8-12个,建立新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3-5套。

32.杂粮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

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杂粮种质资源匮乏、杂粮专用品种和栽培技术落后于生产发展等问题,重点开展杂粮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收集、鉴定、创造杂粮种质资源与育种材料300份;选育适宜我省种植的优质专用杂粮新品种9个;研究出适于我省推广应用的高粱、谷子、糜子、芸豆的轻简化配套栽培技术各1套;在主产区建立杂粮新品种与新技术示范基地10个。

33.南瓜西瓜甜瓜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及设施栽培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瓜菜生产中专用品种缺乏、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环境调控技术落后、化肥农药施用量过高等问题。通过本项目实施,在瓜菜专用新品种选育、新型设施类型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光、水、肥等资源高效利用、以“一控两减”为核心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获得明显的突破。创新优异资源材料10份, 育成新品种(系)5-6个,集成各类技术规范或技术体系4-5套,培育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引领和支撑瓜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黑龙江省果树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果树资源匮乏、品种选育落后、生产过程劳动强度较大、冻害风险较高等问题,通过项目研究培育适合高寒地区气候特点的果树优异种质资源与新品种,为我省规模化果树生产提供主栽品种4-5个;通过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基本实现果树生产的机械化作业、省力化栽培及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高我省果树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生态环境改善及农民增收拓宽途径。

35.主养鱼类品种培育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集成 以保种技术,杂种优势利用为基础,并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对松浦镜鲤进行培育保种,创制耐高碱鲫鱼新品种,研究建立优良苗种规模化扩繁技术及高碱水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培育亲本1万尾以上,推广优质苗种2亿尾;研究建立北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在现有池塘生产能力基础上,养殖产量提高10%,养殖废水排放量降低50%,整体经济效益提高5%-10%;在鲤鲫鱼连片主养区域进行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5个示范片,示范面积5万亩。

36.猪流感二价灭活疫苗的研制

猪流感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疾病之一,不仅对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还有着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研究针对对分离到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均良好的猪流感H1N1和H3N2毒株采用反向遗传技术对其进行病毒重组,获得毒力减弱、抗原性及免疫原性良好、适应细胞的、病毒滴度高的基因重组毒株,进行疫苗制备,建立猪流感二价灭活疫苗的制造规程及质量标准,根据建立的标准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在2-3个地区的猪场进行疫苗免疫,将猪流感H1亚型和H3亚型的发病率降低70%以上。申报临床,获得新兽药证书。

37.奶牛重要群发生产性疾病群防群控技术及产品研发与示范

针对我省地规模化奶牛场奶牛群发生产性疾病突出,导致优质奶牛死淘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我省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开展奶牛重要群发生产性疾病群防群控技术及产品研发与示范。构建奶牛重要群发生产性疾病早期预警和诊断系统1个;群防群控饲料添加剂新产品3-5个;制定农业部奶牛群发生产性疾病行业标准2-3个,技术体系3-5个;降低奶牛群发生产性疾病死淘率5%,提高奶牛生产性能8%以上,提高养殖综合效益10%以上。

38.鸡蛋清中溶菌酶的分离、纯化与提取技术研究 采用高效离子交换树脂结合膜分离技术,优化溶菌酶提取的工业化条件,建立生产溶菌酶的自动化生产线。同时针对天然溶菌酶抗菌谱不够宽的弱点,采用糖基化方法溶菌酶进行定点修饰,确定糖基化修饰后溶菌酶蛋白结构、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分析糖基化修饰后溶菌酶的抑菌谱,明确溶菌酶糖基化修饰与溶菌酶抑菌谱变化的相关性,建立溶菌酶糖基化修饰对溶菌酶抑菌谱影响的预测模型,从而扩展溶菌酶的抑菌谱,扩大溶菌酶的应用范围。

39.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与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玉米生产中秸秆产生量大、秸秆还田量低,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土壤耕作、栽培等技术匮乏问题,研究玉

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翻埋、旋耕、地表)对改良土壤耕层的效应、水肥耦合效应、玉米生长发育特性反应、农田综合地力变化和农田综合评价;适应农机设备筛选改造,土壤耕作技术、保墒保苗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御技术和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组装不同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与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模式。实现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保护资源环境、农业安全高效,推动黑龙江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六、生物医药

40.北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研究

开发具有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的北药中成药新产品和具有后发优势的新技术药物。积极推进以北药等为原料的医药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形成具有龙江特色的产品系列。

41.开展创新中药核心关键技术、中药制剂多成分、多指标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新型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利用现代先进的药物制备技术与药物化学分析技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中药制备及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开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中药品中提取与制备的研究及传统剂型改良。

42.专利到期大品种药物的抢仿

围绕国内国际专利药即将到期的大品种,选择国内临床应用急需、受惠人群大、市场份额大的专利药研究开发。择优支持能尽快取得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的国际重大到期专

利药仿制研发。

43.功能性保健食品的研制和开发

针对抗氧化、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功能因子,开展功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分别具有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等作用的功能性传统食品新产品,制定产品标准,建立稳定高效生产的品质控制技术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功能性传统食品优势品牌。

44.板蓝根、平贝母GAP种植基地规范化配套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我省板蓝根、平贝母等北药道地、优势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药材繁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道地中药材炮制加工技术、药材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规范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通过提升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研究整合规范化种植配套技术并开展示范。

45.生物技术药物新品种或新剂型研究开发

我省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迅速,具有疗效好、利润高等优点,是治疗遗传病、癌症、心脑血管病症、传染性病毒和代谢性疾病等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优先支持开展有望迅速产业化的乙型肝炎等疾病单克隆抗体、多肽类治疗药物的新品种、新剂型研究与开发。

46.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药物研究开发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开展内分泌失调与代谢紊乱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一些可逆因素进行早期的干预与治疗药物研

究,延缓这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47.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研究开发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严重的造成偏瘫甚至是急性猝死。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用药,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

48.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究开发

优化整合我省现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基础研究与中药开发研究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建设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研发平台,包括原料药中试基地、固体制剂中试基地及液体药物制剂的中试基地,研制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中药创新药物。

49.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

缓控释制剂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给药系统,开展定位、定时、定速释放等针对性更强的缓控释制研究。促进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药物毒副作用,降低给药频率,开展药物制剂关键技术、新辅料和新材料的研究。

50.小分子抗肿瘤药物技术引进与开发

开展植物成分药、生物技术药、靶向性高的新肿瘤药研究,分子靶向药物、新型靶向制剂的研究,开发三类新药或六类仿制药,完成临床前研究或大部分研究工作,能够达到USP标准或国内领先水平。

51.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的研究开发

随着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加剧、雾霾天气的持续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十大重大疾病之一。开展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生产工艺可行、质量可控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研究,获得早期预防及干预的新药物、新疗法。

七、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

52.高寒垄作地区秸秆收获设备研制与开发

研制开发秸秆收获效率高、压缩打捆包装密度大、设备价格低、适合高寒垄作地区收获条件的先进设备,集秸秆破碎、收获、打包于一体,用于玉米、芦苇、水稻等农作物秸秆收获。重点突破高寒垄作地区秸秆收获设备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利用成熟的秸秆收获技术,实现3-5种秸秆收获设备的工业生产,满足草捆运输半径200公里以内,建立适应高寒垄作地区秸秆收获设备产品标准3-5个,提高农机装备省内配套率。

53.新型高效秸秆还田设备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研究制备具有高速高效的秸秆粉碎设备,重点突破高速组合刀具的结构强度、高速锤刀-刀轴—电机一体化结构、振动测试、分析诊断技术、调试技术,控制等核心技术;研究基于粉碎成品粒度小于3mm为原料的直接还田和发酵还田效果分析,分别以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为原料,建立适用于不同原料的处理工艺参数最优组合方案;新型高速高效农作物秸秆粉碎机生产率达到

1100 kg/h,耗电量 35 kWh/t,粉碎成品粒度小于3mm的占样本质量的98%,整机带有一键停止且基于温湿度监测的安全控制装臵,实现新型高效秸秆还田设备的工业化生产。

54.农业航空智能植保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盲目过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式发生的重大改变问题,结合高寒地区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依托农用航空飞速发展契机,研发粮食作物病虫草害航空监测、精准航空变量施药装备及精确管控系统,开展高效、低耗、优质、安全的大型农业航空智能植保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示范,提高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55.新型环保秸秆板设备及产品开发技术研究 针对每年大量农作物秸秆因焚烧、废弃导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以稻草、麦秸、玉米秸等为原料,以优于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国家标准为目标,研发制备秸秆板加工设备,生产开发容重低,导热系数低,承载能力强,粘结性好,外观规整,优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新产品2-3个,并实现秸秆板设备及产品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八、绿色食品产业

56.高值化马铃薯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新产品开发 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开发马铃薯护色、脱水、回生控制新技术,与面粉复合加工系列马铃薯主食食品,实现6-8种马铃薯主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建立适于不同马铃薯主食 食品的生产标准6-8个;开发马铃薯抗性淀粉及γ-氨基丁酸功能性食品,提高马铃薯产品附加值;开发系列马铃薯休闲食品;开展薯渣的综合利用。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我省马铃薯深加工技术水平,推进马铃薯加工产业化进程。

57.大豆食品化加工技术集成与新产品创制

围绕我省大豆加工食品品种单

一、品质差、质量不稳定、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研发适应不同区域口味的高品质、高稳定性方便豆制品,包括开发新型豆制品3-5项、休闲豆制品3-4项、速食豆制品2-3项、特色豆乳粉4-6项及方便豆制品高效配套生产技术体系3-5套,研发提高产品品质、质量稳定性、营养保全与安全控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工艺及新产品创制。

58.玉米主食工业化关键技术

根据人们饮食结构调整的需求,为提高玉米加工经济效益,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生产面条、方便速食大碴粥及速冻糯玉米豆包等主食化食品。通过转谷氨酰胺酶改性等技术研发,解决玉米面条易混汤断条、方便速食大碴粥产品的回生自然发酵速冻糯玉米豆包产品口感、风味不稳定的问题,开发新产品4-5个,建立生产线2条。

59.功能型乳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以乳为基础原料,开展水解乳清蛋白技术研究,优化乳清蛋白水解工艺,开发适合中国宝宝的低敏、舒适婴幼儿配方奶粉2个系列产品。同时,结合中老年人群健康特点,围

绕功能性原料的筛选与复配,特殊原料风味的掩盖与修饰,功能性评价开展研究,开发适合中老年人群,具有维护心血管、骨骼和肠道健康的3-4款功能性乳产品。

九、医疗健康社区服务

60.智能可穿戴终端的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示范 智能可穿戴终端在民生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在旅游、养老、安全应急、健康监测等领域均可广泛应用。针对我国目前智能可穿戴终端产业化关键技术滞后,共性工艺较国外有明显差距等问题,重点开展智能可穿戴终端的高集成、低功耗、高可靠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优化现有制造工艺,完善产业化技术体系。研制智能手环、腕表,实现定位、通话、生命体征监测功能,待机时间不小于72小时,达到批产技术状态。

61.青少年防控近视智能眼镜

研发集眼病患者个人基本信息、诊疗信息、视力康复管理、视力健康分析和视力康复练习软件为一体的智能眼镜。智能眼镜将芯片、陀螺仪、远红外接收器、光感知器等先进的设备最小化加入到镜腿中,做到感知器件最小化及重量最轻、从而控制不良的用眼习惯、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不适宜的用眼环境等,避免屈光不正的发生。

十、生态环保产业

62.主要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用量持续增加,农药化 肥利用率低,环境负荷加重等问题。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和提高产量为目标。通过土壤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化肥农药增效技术、替代技术,新型肥料农药研发,高效施肥、施药技术等的研究,形成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的施肥、施药标准,集成技术模式,建立示范区进行集成示范,使化肥减量20%,农药减量30%,作物不减产。

63.高温煤焦油加氢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高温焦油加氢废水属于有毒有机难处理工业废水。需采用多级生化组合处理工艺技术。研究生化处理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工艺和相应的脱氮工艺。研究高温煤焦油加氢废水pH较低下的高浓度有机物处理工艺。研究废水中氰化物超过生化处理标准对废水进行破氰处理后,再进入生化处理系统的工艺。开展多级生化组合处理工艺运行研究。形成处理水量为0.1m/h,对高温焦油加氢废水实现处理达标、运行稳定的工艺技术路线。实现通过EBAP工艺处理后水的水质参数达到:COD<50mg/l,氨氮<5mg/l,pH=6.5~8.5。

64.油田含油污水污泥高效处理与资源回收成套技术与设备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功率超声含油污泥移动式处理技术,并优化设计油泥中水、油、渣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成套设备。研发污泥处理化学药剂;克服传统含油污泥处理工艺中存在的资源回收率低、易造成二次污染、3移动性差、处理流程长等行业关键难题;通过选择合适工艺与规模,对油田污水去除硫化氢臭味技术进行研究,所提出的油田污水硫化氢脱除技术,使排放的污水无臭味,排放的气体中H2S含量达到国家允许指标深度处理后的污泥中含油的指标≤3‰;处理后污水含油零;对含有硫化氢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65.装配式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一体化工厂制备成套技术研究

利用多种工业废弃物,研发适宜于规模化生产不同密度等级的轻质绿色装配式剪力墙建筑构件成套技术和配套设备。研究多种工业废弃物在工厂预制建筑构件中的协同效应与叠加强化技术;不同密度等级轻质混凝土材料配方设计,体积稳定性与抗裂性关键技术与规模化生产工艺参数;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多功能设计与一体化工厂制备技术;开发出基于剪力墙结构的装配式绿色建筑完全工厂化制备成套技术和建造方法。

度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预算项目申报指南 第2篇

石家庄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申报指南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局 2015年7月30日

申 报 须 知

本指南是申报2016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基本依据。石家庄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全面落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我市产业基础和科技优势,围绕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加快产业科技创新,激活企业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支撑引领作用,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2016年度石家庄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201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科技发展要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发展新要求,聚集科技资源,聚焦重大科技任务,为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和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推进产学研长效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 利用驻石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借力京津高端产业制造和研发优势,引导企业开展稳定、高效的产学研合作与京津冀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四)强化创新基础建设,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R&D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大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

二、计划类别

2016年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基本科技计划。基本科技计划包括“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和“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三类科技计划。

重大科技专项:是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集群有重大影响作用,能够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为主的产品体系,能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列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

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支持对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集群有重要影响作用、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专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包括科技成果推广专项和科技型中 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专项。

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包括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项、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专项、软科学研究专项、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市级创新型企业建设专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创新团队专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维护。

三、申报条件

(一)申请单位基本条件

1.项目申请单位应在石家庄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除软科学研究项目外,非本市属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可作为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研究。

2.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申报的项目,要有书面合作协议,并明确项目承担单位。

3.项目申请单位必须具有项目研究和实施的匹配基础条件,具备完成项目自筹资金能力,有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有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

4.项目申请单位、合作单位和项目组成员具有良好的信誉。

(二)项目组长基本条件 1.必须为在职人员。

2.项目组长在相关技术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资信,有研究经历和前期工作积累,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三)申报基本要求

1.符合本指南规定的申报要求。企业单位可由所在县区科技局归口申报,事业单位按照隶属关系或所在县区科技局归口申报。

2.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节能环保要求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

3.已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具有先进创新的研究思路、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明确可考核的目标。

4.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知识产权归属明晰。

5.科技成果须在本市地域内实施转化。

(四)限制申报条件

为了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项目申请资格进行审查:

1.项目组长在同一年度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只能申报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研究内容相同或相似的项目,不得多头申报或变换名 称重复申报;不得将已经通过其他财政经费支持获得研究成果的项目重复研究申报。

3.项目申请单位或项目责任人有不按时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执行情况调查报告和未按时完成项目等不良记录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4.拖期未完成项目的申请单位和项目组长不具备本年度项目申报资格。

5.有在研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和已承担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验收后一年内的单位不得申报新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6.不良信用记录名单中的申请单位、项目组长,不具备本处度项目申报资格。

7.已列入国家、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的项目,市级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原则上不再支持。

8.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专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1)已经上市的企业;

(2)无创新性的单纯引进或扩产项目、低水平重复项目、单纯基本建设项目、一般加工工业项目。

(3)项目已列入国家或省、市科技计划并得到科技经费支持,尚未验收的。

(五)经费预算编制要求 1.项目申请单位实行法人管理责任制,项目申请单位是项目的责任主体,对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项目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

2.项目申请单位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承诺的项目自筹经费及有关配套条件;项目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项经费、单位自筹经费以及项目归口管理部门配套经费分别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加强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3.多个单位共同研发的项目,应明确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

4.项目预算编制应当结合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编制经费预算和支出预算。

(六)附加申报条件

除符合申报指南的总体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重大科技专项

(1)项目申请单位应具备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在本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省内同行业居领先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具备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

(2)重点支持能形成产品的重大技术研发,目标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产业带动性 7 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优先支持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

(3)项目申请单位运营情况良好,有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年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并具备下列条件: ①产品(服务)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的项目申请单位应是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②近三年相关技术获得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

③近三年承担国家、省或市科技项目不低于1项。(4)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实施期为2-3年,市科技专项资金资助100万元左右,项目申请单位自筹资金应为市科技专项资金的5倍以上。

2.医疗卫生项目

医疗卫生项目申报需符合省、市有关医疗卫生科研管理的规定:

申报项目的项目组长应当具备高级职称或有两名正高级职称相关专业专家推荐。

以应用为主的研究项目,研究内容必须符合医学伦理规范和有关法律规定,样本数应足够大(除少见及罕见病种外,病例数不应低于100例);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必须符合统计学要求。

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申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单位应满足以下条件:

(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单位在本领域、本行业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在省、市内同行业中是公认的技术权威,在国内、省内有较高影响;近三年年均销售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石家庄市同行业前列;年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

(2)研究开发方向明确,特色突出,能紧密结合本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研究,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具备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近三年来承担和自主研发的研究开发或产业化项目不少于6项,其中承担的国家、省、市科技项目不少于1项,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本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影响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不超过60 岁。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固定人员不少于10 人,每个研究开发方向应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已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固定人员不能作为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固定人员。

(4)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能满足工程技术研发任务需要。科研开发用房相对集中,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有比较完备的试验、检测等仪器设备,能满足本行业共性技术研 究与开发的需要,仪器设备原值不少于200 万元。

(5)企业申请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提供双方联合共建的正式协议,明确双方人员及任务分工、成果共享方式等。

4.软科学研究项目

(1)项目组长原则上应当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或专家推荐,并有1 年以上与申报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具有独立开展及组织研究工作的能力。

(2)申报项目必须在本指南所明确的研究方向上有所侧重、细化,不得以研究方向直接作为研究项目题目。申报项目应提出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并提出初步的对策与措施。申报项目和研究报告引用或提供的数据应以最新数据为主,并保证真实、权威。

(3)高校、科研院所申报的项目,须与行业有关部门结合。

(4)申报项目完成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结题验收需在项目执行期结束后六个月内完成。

5.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1)项目申请单位须有明确的外方合作伙伴,具备一定的合作基础,就合作项目已签署有正式合作协议书或合作意向书,中外双方合作协议或意向书(文本复印件和中文翻 译件)须随申报书一起上报,协议中不宜公开的条款可省略。

(2)研发内容符合我市传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关键技术问题必须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才能解决。

(3)优先支持被认定为国家、省、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单位申请的项目;优先支持科技部批复的政府间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优先支持国外先进成熟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优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采取产学研结合模式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6.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1)申请企业基本条件

①须在石家庄地域内注册和纳税,注册时间为2007年1月1日以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经市科技局(或高新区科技局)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②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30万元,每年用于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经费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的5%。

③企业职工人数不超过300人,年营业收入不高于5000万元。申报项目尚未形成销售规模,项目计划新增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

(2)申报项目基本要求 ①符合石家庄市产业技术政策; ②技术水平高、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工艺或产品性能上有较大的创新或有实质性的改进;

③按照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能形成功能部件的研发和配套生产,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项目执行期一般不超过2年,验收时项目产品应达到一定销售规模。

7.科技领军人物、科技创新团队专项

(1)科技领军人物是指思想道德与业务素质过硬,学术技术水平领先,在我省同行专家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带领科研团队实施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重大科技工程且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人才。

①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度,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创新团队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其学术技术水平在我市同类、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②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的成果。近五年内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项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两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具备以上条件其中之一者,其研发成果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③近三年主持承担过或正在主持承担国家或省、市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或担任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带头人;

④年龄在60岁以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是指在长期科学研究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中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主攻方向,以优势企业、科研单位为主的创新集体。团队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重大研发项目,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①团队的学术技术水平必须在全省同行处于领先并在国内同行处于先进地位,研究开发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②团队带头人或领军人物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造诣和创新能力,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研究开发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力;近三年主持承担过或正在主持承担国家或省、市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或担任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带头人;

③团队研究开发方向及研发项目属于我市主导产业、优势行业、重点发展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其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够对企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产生重大效益的; ④团队要由依托单位的8名以上成员组成,其核心成员(1—3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近3年来获得过国家、省科技进步奖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以上或有授权的发明专利并为主要完成人;

⑤团队一般以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具备开展研发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氛围,有稳定健全的运行管理机制和激励工作机制。其所在单位研发投入应占销售额的3%以上。

四、申报程序

项目申报采取网上上传申请书电子文档的方式,实行归口管理、逐级申报。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项目,不得通过网络传输,请将电子数据通过归口管理部门直接报送市科技局。

网上申报登录“石家庄科技网站—办公大厅—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

(一)用户注册

1.申请单位注册。第一次申请石家庄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需在“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点击“单位用户注册”进行注册。注册时,正确选择本单位的归口管理部门,详细填写本单位相关信息,注册为“单位管理员”。

申请单位注册前可先在“管理中心入口”点击“单位注册情况查询”,查询本单位是否注册。已注册过的单位,原 “单位管理员”权限仍然有效,无需重复注册。

“单位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科技计划管理,一个单位只能确定一名“单位管理员”,应由固定人员担任。单位管理员用户名密码务必妥善保管,忘记密码请与归口管理部门联系解决。

单位注册信息需经过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申报项目。

2.单位管理员分配项目申请人用户名和密码。“单位管理员”登录系统,在“单位用户管理”栏目为本单位申请人创建登录用户,并将用户名和密码分配给项目申请人。

(二)填报项目申请书

项目申请人在“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下载专区下载最新版本的“石家庄市科技计划信息填报系统”(版本2015.1),安装到本地计算机后离线填写项目申请书。首先准确选择要申报项目的计划类别,其次按照选择的计划类别对应的申请书填写,填写完成检查无误后,通过“申请书数据导出”功能导出压缩包,登录“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在线上传(提交)申请书。

(三)单位审核

单位管理员登录“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点击“单位管理员登录”,在“申报管理”—“申请书审核”栏目,对本单位申请人上传的项目申请书进行审核。项目申请人可登录“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中“申报管理”—“申请书查看”栏目中在线浏览“申请书”。

(四)归口管理部门审核

归口管理部门登录“石家庄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中心”,点击“归口管理部门登录”,使用市科技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归口管理部门应根据市科技局相关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把关。完成审核、提交市科技局后,通过“导出当前项目汇总表到excel”功能将项目汇总表导出。

(五)材料报送

归口管理部门将推荐项目在线打印汇总表一份报市科技局发展计划处,将报市科技局各业务处室的分汇总表一份报有关业务处室。项目申请书(带“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局”字样水印)书面材料报送另行通知。

申报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在进行专家评审前,需提供经中介机构认定的上年度审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近期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提供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包括:基础条件分析(技术基础、人员基础、项目研发所处的阶段、支撑配套基础等),市场分析(目标产品国内外应用现状、未来市场预测、竞争力分析、产品风险分析等),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财务分 析等),项目预期目标(技术创新指标、成果指标、产业化目标、经济社会效益等)],并进行财务评审,凡没有通过财务评审的重大项目一律不予立项。

五、申报受理

(一)受理方式

2016年度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科技成果推广专项项目、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项、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专项项目、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市级创新型企业建设专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项和科技领军人物、科技创新团队专项申报,按照市科技局各业务处室的工作职能归口受理。

(二)受理时间

网上申报受理时间为2015年7月30 日至2015年8月31日17:00。

六、填报要求

(一)项目申请单位须对项目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把关。

(二)项目申请单位信息填写完整,关键信息填写正确。

(三)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需注明全称。

七、受理咨询电话

发展计划处: 85057592,85057594 高新技术处: 85089718,85089298 农村科技处: 85054997,85062086 社会发展处: 85069136,85068336 成果市场处: 85057595,85052952 政策法规处: 85085849,85057966 科技合作处: 85069336,85672041 人 事 处: 85057590,85671829 山区办公室: 83808187,83806174 软件技术支持咨询电话:河北省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 85866036,85866037。

项 目 指 南

一、重大科技专项 支持重点

(一)创新药物、生物制药及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发。生物技术药、化学新药、现代中药、新型制剂、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及其它生物技术产品。

(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数控机械、交通装备、煤矿装备、工程装备、冶金装备、高端基础件等。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产业、云服务产业、先进网络文化产业、软件业、新型电子仪器和元器件等领域产品。

(四)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新型高分子材料、高附加值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

(五)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仪器设备,冶金、建筑、制药、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高效节能环保装备。

(六)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研发。

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部件、生物质能源装备等产品。

(七)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研发。

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性能农业机械与现代设施农业装备等。

二、重点研发计划

(一)科技专项

1.创新药物、生物制药及中药现代化专项

围绕全市创新药物、生物制药及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重点支持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肺部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以及多发病及常见病为适应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新品种、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先进制药工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医药大品种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医药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等。

(1)国家I 类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有效单体及其制剂;用拆分或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新的复方制剂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择优支持能在2018 年前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取得临床批件的新药研发。(2)国际重大到期专利药抢仿

围绕国际专利药即将到期的大品种,选择国内临床应用急需、受惠人群大、市场份额大的专利药组织研究开发。择优支持能在2018 年前取得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的国际重大到期专利药仿制研发。

(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药的研究与开发 ①具有新作用机制和靶点的化合物; ②已知结构类型的新化合物。(4)生物技术及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①基因工程药物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高效表达的载体和宿主体系,特别是适合于表达人源化蛋白的表达体系;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②微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用微生物和酶等生物催化剂改造传统药物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生物产品下游加工过程中新型生化分离技术以及过程高效集成化技术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微生物发酵来源的医药中间体或大宗原料药研究与开发。

③重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诊断用单克隆抗体及诊断试剂研究与开发。

(5)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重点研发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用于治疗心脑血管、肿瘤、肝病、病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糖 尿病、老年性疾病和妇科疾病等的中药新药开发。包括:中药材及天然药物有效单体、有效部位的提取新工艺、检测技术研究;具有临床应用基础并应用现代技术研制的疗效突出的中药复方药物及其制剂;中药新制剂、新剂型及其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中药制药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研究。

(6)道地、优势中药材繁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野生种子、种苗人工繁育研究、药材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规范化和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体系研究。

(7)制剂技术研究与药物新剂型研究与开发 跟踪国际药物剂型发展趋势,结合我市优势,围绕新型制剂技术开展研究,开发现有药物新剂型。包括:口服、注射、粘膜、腔道等缓、控释制剂技术研究;靶向制剂技术研究;特殊药用辅料、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支持能在2018 年取得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的化药、中药、生物药新制剂、新剂型研究与开发。

(8)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

重点支持年销售额超过2 亿元人民币的单品种化药、中药、生物药在生产工艺优化、设备技术改造、剂型升级、临 床再评价等方面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产品或质量标准。

2.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研发专项

重点开展金属增材制造、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纺织、煤矿现代化设备和运输装备、新型节能轧制设备、新型阀门、专用设备和关键技术;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通用飞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效节能特种专用设备的研发;开展液体传动和气动元件、精密模具等机械基础件研制及其快速成型、超精密制造、柔性制造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3.化工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专项

重点开展面向传统化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的绿色高效催化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新型反应器及过程强化与耦合技术;新型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研发。

4.科技提升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专项

重点开展一体化电子商务技术攻关,大宗物品电子商务服务、产业价值链协同电子商务服务等研究;基于过程优化的供应链管理及智能物流系统技术研究;数字生活、数字旅游等服务业的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5.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专项(1)北斗导航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重点开展全息导航地图、室内外无缝定位、位置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高灵敏度接收、终端性能检测等关键技术研 究;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高灵敏度北斗定位、导航、授时产品及系统研究;开展导航系统、授时服务、位置服务、高精度测量等应用示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重点支持高亮度大功率LED芯片研究与开发;大功率半导体照明灯具设计、散热、专用电源及可靠性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国产LED芯片及光源在室内LED照明灯具,以及大功率、高效率路灯和防爆灯等应用研究;大功率LED及其照明灯具的检测技术研究; LED在室内照明等领域的重大应用示范。

(3)信息技术

重点开展虚拟化技术、海量数据存取、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开发应用;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4G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关键技术、芯片、系统等的研究;微电子、集成电路、安防电子、高精度仪表、数字化检测检验、MEMS器件、光纤通讯器件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发防攻击软件、信息安全、智能监控、灾难恢复等软件,加强高端软件研发;物联网相关RFID射频标签技术研发;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汽车智能互联网模块、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可穿戴设备等新型高端电子产品。

(4)新能源技术。

围绕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开展大规模间歇式 电源并网与储能、高密度多点分布式电流并网、柔性输变电技术、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物联网的智能配用电技术、电网巡检系统、在线监测系统、远程故障分析诊断系统等核心技术研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重点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电机、整车集成、与电网协调运行、与新能源发电互补运行及智能充电等技术研究。

(5)新材料技术。

重点开展高性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绿色节能无机非金属材料、低成本高性能新型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性储能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陶瓷封装材料、半导体单晶和外延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电子化学品材料等的研发与应用技术研究。

6.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专项

(1)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继续支持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杂粮、蔬菜、饲草等育种协作攻关,按照“产量质量并重、突出节水抗逆、强调特色专用、适应机械化需求”的原则,加大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的支持力度。支持主要畜禽新品种的引进、改良、选育以及地方名特优畜禽品种的保种扩繁、群体恢复、新品系(配套系)选育和商品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支持重要风景林植物品种选育与引进、重要抗寒常绿阔叶生态景观植物品种选育引进、北方耐旱生态景观植物品种选育引进。开展育种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为培育我市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提供优异的育种材料。重点支持抗逆、优质小麦育种种质资源创新,棉花抗病虫、优质、杂优利用种质资源创新和茄果类、瓜类砧木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

支持农作物育种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作物分子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和杂交种简化制种育种技术等。

(2)动植物安全高效种养技术

重点支持粮食节水节肥高产稳产减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主要农作物节水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重大病虫草害预测预报、高效绿色防控、化学农药安全施用技术;中低产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工厂化育苗、轻型育苗基质、环境调控、轻简栽培、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绿色控害等综合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

支持优势果品和特色果品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对梨、苹果、桃等优势果品和大枣、核桃等特色果品,以提质增效和带动产业升级为核心,开展标准化、简化、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集成和应用,开展新兴果树品种的引进筛选与标准化栽培技术。支持林下经济新模式研究。

支持畜禽生态健康及福利养殖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畜禽 26 精准饲养及信息化管理技术、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畜禽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及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畜禽重大疫病预警诊断及控制技术、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技术、养殖环境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支持农区肉羊、肉牛资源开发及工厂化饲养技术以及肉鸡安全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

(3)农产品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农产品储藏与物流先进技术

支持果品蔬菜优质安全、减耗增效生产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鲜食果蔬产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技术;果蔬低能耗高效率速冻、脱水、提取、浓缩等制汁制干技术,加工副产物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

支持粮油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配方乳粉、乳清粉、乳蛋白等乳制品加工技术研究。

支持畜产品精深加工及质量安全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可追溯系统研究与应用。农药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重金属、微生物等污染检测技术。

支持粮食储藏与物流农产品品质维持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生鲜农产品与食品冷链物流关键技术、农产品数字化配送与交易、农村农资物流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等。

(4)农机装备与农业设施

按照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支持开展多功能复式作业、自走收获、精准施肥施药、智能节水灌溉等新型机械装备的研制,支持耕整机械、播种机械、育苗机械、栽植机械、施肥机械、地膜机械、收获机械、青贮机械、畜牧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等的研究开发。

开展果园生产关键环节等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蔬菜优质高效生产装备;设施农业优质高效节能生产关键装备(耕、种、收、植保、灌溉)的研究与开发。

(5)农用生物制品研制与产业化示范

支持安全高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创制与应用,开发应用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研究饲料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

支持安全高效新型生物动物药剂创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开展高效、低成本疫病诊断试剂盒,多联苗等新型畜禽疫苗,饲用酶制剂等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制。抗耐药菌、防治病毒病和寄生虫病中兽药及添加剂研制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支持生物肥料创制,重点开展保水抗旱、磷钾活化、抗病促生、秸秆快速腐熟、残留除草剂降解及土壤调理等生物肥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发酵有益微生物菌种、秸秆腐熟剂等生物产品的研制;生物肥料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设备创制;中低产田改造综合施肥技术研究示范等。支持高效新型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创新,以高靶向、可控释为目标,重点开展细菌、真菌、病毒类生物杀虫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源农药,化学信息素、激素、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酶制剂等生物化学农药研制。农用抗生素新品种创制与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6)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及防灾减灾技术

支持规模养殖区(场)、种养产业园区废弃物和生活有机垃圾无害化循环利用新模式研究;废弃物无害化标准化利用技术研究;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支持水-土壤-村庄农业资源污染立体防控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污染农田修复与污染物超标农田安全利用技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农业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水体重金属污染有效修复技术。

支持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气象灾害防御技术;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冻害等)监测预警和抗御技术;人工节水增雨及预防冻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

(7)物联网+设施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开发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精准农业与智能装备技术,重点开展适合我市设施蔬菜、果品生产的低成本智能化环境监测与控制装备,设施蔬菜、果品监测信息低成本联网通信技术,设施蔬菜、果品知识库及专家决策服务系统以及 畜禽精准饲养及信息化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8)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新技术

研究开发农村远程数字化、可视化培训技术;村镇生态及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农作物秸秆、污水、生活垃圾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村新型厕所相关模式及技术;生态养殖与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的技术及设备。

7.建材与轻纺工业新技术、新材料与新产品研发专项 重点支持传统墙体替代材料、绿色装修材料、建筑智能化集成技术、高性能绿色住宅建造技术;重点支持紧密纺纱工艺技术、绿色纺织印染助剂、染整技术开发;功能性纺织品、绿色环保纺织品和智能化纺织品等高附加值纺织品开发与生产;新型功能型、装饰用、产业用纺织新产品开发。

8.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科技专项

重点支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节能降耗、控污减排、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推进全市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创新。

(1)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①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开发及应用 研发工业污染源快速、便捷、准确的检测技术和装置;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清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②高污染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开发与示范 针对钢铁、焦化、建材、电力、化工等行业工业窑炉和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污染,开发高效除尘、脱硫脱硝、除汞、除二噁英的控制技术、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并示范应用。

③煤炭的清洁燃烧与高效利用技术开发与示范 开发煤炭燃烧热解技术、煤炭大规模先进气化技术、煤制油技术、低氮和清洁燃烧技术与设备、洁净煤技术、高效燃煤节净剂等燃煤添加剂产品并进行示范。

④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开发与示范 开发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VOCs 产生的绿色催化和过程耦合技术,典型VOCs吸附和吸收、催化分解净化、生物净化等单元技术以及其耦合、集成技术。

⑤扬尘抑制技术开发与示范

针对工矿企业作业扬尘、建筑施工扬尘、料堆扬尘等不同类型,开展高效扬尘控制技术、可降解抑尘剂及装备研究。

(2)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①支持石化下游产品的绿色、节能生产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煤化工下游产品生产中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新型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中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②围绕节能降耗,组织实施工业余热余能梯级利用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新材料开发利用、循环经济共性技

术等研究与开发。

③支持化工、制药、焦化等行业废水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示范,膜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在水污染控制及废水资源化领域的应用研究与示范,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高盐、高氨氮废水的有效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研发与示范。

④支持制药行业发酵菌渣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废旧橡胶综合利用、建筑废物混杂料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示范;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与示范。

⑤围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组织开展新能源开发,如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示范应用;生物柴油、乙醇等环保替代能源的开发应用等。

9.科技惠民、公共服务与公共安全专项(1)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基于物联网的消防安全监管技术,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开展气象和地质灾害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重大污染事故监测预警、防御及应急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2)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支持重点行业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

范工程,重大事故快速抢险与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

(3)科技强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支持实用高效的监控预警、应急通讯、快速反应、控制处置等保障技术;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及道路交通事故防范技术研究,犯罪预防、控制、侦查技术研究等。

(4)食品安全

重点支持食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及快速、快筛技术;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动物源性食品掺假鉴别技术;食品微生物污染物(致病菌、生产污染菌)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溯源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0.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围绕我市科技发展战略和中心任务,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的实际需要,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有效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在解决关键技术瓶颈、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市经济和科技的综合实力。重点支持以下项目:

(1)显著提高我市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合作项目,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技术联合研发和电子信息关键技术联合研发;

(2)围绕我市节能环保重点行业,引进国际先进共性

技术和装备,并进行适合我市现有情况改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联合研发;

(3)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生物医药现代化的联合研发;

(4)适合我市现状的现代农业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和特色种质资源引进;

(5)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联合研发;(6)促进我市技术、产品出口的合作项目。

(二)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1.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重点面向制药、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展大型企业集团制造物联、制造服务、协同制造等数字化综合管控集成应用示范;建设面向中小企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公共协作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示范;深化企业生产、财务等信息化管理数据挖掘与应用;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软件产品开发。

2.文化科技创新

重点围绕文化与科技融合,开展三维渲染、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智能交互、数字印刷等技术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及软件产品;开展文化创意、动漫设计、数字出版、数字音像等文化产业的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保密技术,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等社会事业促进技术的研

究与开发。

3.医疗卫生技术创新

重点支持常见、多发及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临床治疗技术研究;严重传染病诊断、检测、防治与重大疫情预警应急处置技术研究;重大疫情监控、预警和应急防控技术研究,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临床技术研究;生殖健康与人口健康关键技术研究;城乡社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技综合示范等。

4.医疗器械研发

支持能够在2018 年前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检测、诊断仪器和临床应用的新材料研发;支持“互联网+”与高端医疗器械相结合的技术及产品研发。

5.山区经济技术开发

(1)为加强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增强对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山区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山区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科技型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建设与示范。

(2)山区优势绿色(有机)果品选育、省力化栽培、储运及深加工技术。重点支持大枣、核桃、苹果、板栗、石榴、柿子、葡萄等产业实施名牌战略,开展新品种引育、省力化栽培技术、抗逆标准化栽培技术、重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技术的研究、示范

及推广,在不同区域建立规模化优势果品省力化栽培技术示范区。

(3)山区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肉牛、奶牛、生态养鸡、养猪、养羊、水产及特种动物养殖等产业的新品种引育、绿色(有机)养殖、饲料科学配方、疾病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形成山区养殖业的高效、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山区优质旱作杂粮绿色(有机)栽培及产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山区薯类、豆类、谷类等产业优良品种筛选培育、绿色(有机)标准化栽培、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无害化防控、农机农艺结合轻简化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山区杂粮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

(5)山区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开展山区设施结构性能优化、精品果、菜、花卉高效种植模式、无土栽培与基质配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新品种引育等项技术研究与示范。

(6)山区道地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山区适生药用植物资源新品种的引育,道地药材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山区道地药材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产地储藏加工技术体系研究等。

(7)山区食用菌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开展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食用菌优质菌种引育,山

区特色优质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周年生产技术、林下套种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以及食用菌储藏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示范。

(8)山区非金属矿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采矿迹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三、技术创新引导计划

(一)科技成果推广专项

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围绕国家及省、市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重点支持京津冀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与集成示范,以及有利于建立和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1.农业技术领域

重点推广农业信息集成与综合服务技术;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安全栽培技术;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畜禽健康、安全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性能农业机械与现代设施农业装备的产业化开发。

2.工业技术领域

重点推广工业与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节能技术;新型健康、环保、节能、轻质、安全建筑材料应用技术;生产过程控制及传统产业信息化技术。

3.社会发展技术领域

重点推广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设备产业化开发;水资源集约利用与水环境治理技术;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公共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技术等。

(二)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专项 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支持一批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战略性产业发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特别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四新”企业的项目。

1.支持重点(1)电子信息

通信产品;导航位置服务;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软件产品;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三网融合技术;电子专用装备;微电子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

(2)高端装备制造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专用数控设备;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新型机械产品;智能电网技术及产品;新能源汽车技术及相关产品。

(3)生物、医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新药、中药与天然药、化学药;医疗仪器技术、设备;缓释与控释制剂、新型制剂技

术及产品;轻、化工生物技术及产品;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等。

(4)新材料

新型高分子材料;高附加值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纤维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

(5)资源与环境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产品;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产品;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产品。

(6)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产品;节能技术及产品。

2.支持方式

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技术创新项目给予支持,支持额度不超过项目相关研发总经费的30%,且不超过30万元。

3.申报流程(1)申报单位注册

登录石家庄市科技局网站,进入办公大厅——“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点击“注册新用户”进行注册,用户注册身份为“申报单位管理员”。按要求详细填写本单位相关信息,并选择本单位上级归口管

理部门(纳税所在县(市)、区的科技局,以下同),提交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登录系统填报项目。

“单位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创新资金项目相关管理工作。单位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务必妥善保管,忘记密码请联系注册时所选的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核对单位注册信息无误后,为单位管理员重置密码。

(2)填报项目申请书

①项目申请单位登录“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点击“申请书在线填写”,按要求的格式在线填报。申请书填写过程中可以多次保存,填写完成检查无误后,在规定的申报截止日期前提交项目申请书,逾期将无法提交。

填报项目前,请仔细阅读项目指南,不符合指南要求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②项目申请书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项目申请单位登录“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在“申报管理—申请书在线浏览”打印项目申请书(PDF格式,有“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字样的水印,A4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加盖单位公章报归口管理部门。

(3)归口管理部门审核

归口管理部门登录“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在“申报管理—申请书在线审核”栏目对辖区单位上报的项目申请书进行审核。

归口管理部门完成项目审核并提交后,通过“申请书在线浏览—导出当前项目汇总表到excel”功能将项目汇总表导出。

4.推荐上报

各县(市)、区、高新区科技局会同财政局负责项目的筛选和推荐,具体要求另行发文通知。

四、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一)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项

2016 年,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重点发展”的原则,依托在我市同行业或领域,尤其是我市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在国内、省内研发实力较强的、有较高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单位建立。重点围绕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先支持有能力争取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单位申报;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特别是京津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组建,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

(二)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专项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注重实效”的原则,有效调动我市科技、教育、文化等各类资源参与,努力提升我市科普工作能力和质量。

1.科普产品研发。申请单位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生产工艺、科技设备设施等创新资源研发的用于科普活动的展品展项等科普产品,包括:用于科普教育的教具研发,用于科普展览展示的互动展品研发,公众参与创新行动的优秀项目等。

2.科普场馆建设。新建科普专题展馆(厅)或产业科技类科普展馆(厅)、改造现有展馆展陈。

3.科普影视作品制作。反映科学发现、科学传播、科学史、博物、科学探险、科学文化、知识类的原创科普微影视和动漫作品。

4.科普图书编撰。反映科学发现、科学传播、科学史、博物、科学探险、科学文化、知识类的原创科普图书。

(三)软科学研究专项

软科学研究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加快石家庄市转型升级,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门类、多学科知识,重点支持面向实践、服务决策的研究项目,形成一批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我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科

学依据、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

1.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我市发展研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以资源要素重组配置、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重点内容开展研究,为我市总体定位、发展思路、城市布局与功能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要素、创新方式、创新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建设创新型石家庄提供决策参考。

3.科技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导向、创新激励约束、创新模式选择等方面的作用,为深化我市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4.经济转型升级研究。围绕我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以促进我市经济良性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快速成长为重点内容开展研究,为我市产业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5.民生科技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围绕科技惠及民生、优化生态环境等内容开展研究,为改善民生、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 重点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创业苗圃→孵化器→专业园区(基地)”模式,以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建设公共研

发平台、公共中试平台、公共测试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检验检测等公共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降低企业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市级创新型企业建设专项

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级创新性企业建设将支持我市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持续性较强,具有明确的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具有完善的创新激励制度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申报的各类科技项目,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六)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项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农民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京津冀合作、一二三产融合、创新创业结合的新模式,重点围绕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择优建设3—5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园区按照聚集创新资源、加强成果转化,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引进转化一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园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技术升级。

(七)科技领军人物和科技创新团队专项

1.科技领军人物在我市主导产业、优势行业、科研单位(应是以我市企业、产业为依托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为相关企业、产业在科技研发中作出较大贡献的科研单位)的优秀高级专家中产生。

2.科技创新团队,在我市主导产业、优势行业、科研单位(应是以我市企业、产业为依托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为相关企业、产业在科技研发中作出较大贡献的科研单位)的创新集体中产生。

(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

度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预算项目申报指南 第3篇

2016年度怀化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医养健康领域

(一)总体目标

围绕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支持企业开展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与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推动中成药与中药制剂、中药饮片、植物提取物与医药中间体、中药保健品的研究开发,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支持以临床应用为主的医疗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关键技术研究,鼓励市内医院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幅提升医疗水平。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中药材规范种植关键技术研究

支持湘产道地、大宗和珍贵、濒危、民族药材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和新资源品种的种子种苗繁育、加工、保存、质量标准研究;支持湘产道地、大品种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培育一批标志性湘产药材品种。

2、药材规范生产加工与质量控制研究

支持湘产道地、大宗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线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加工炮制规模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线的集成技术研究;炮制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新技术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3、有效成分提取与深度开发

针对湘产道地和大品种药材的入药、有效成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研究、保健食品开发、药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4、重大疾病、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

针对我市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探索诊疗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实现精准治疗。

—1—

5、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项目计划—科技专项计划—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计划”填报)

项目单位须拥有与其核心技术相关的有效发明专利、药物审批证书等形式的自主知识产权,重点支持具有我市资源特色的中医药优势产业领域成果。

(三)重点实验室(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创新平台基地计划—重点实验室”填报)

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组建,申请组建重点实验室,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怀化市内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企业单位;

2、拥有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

3、具备满足科研目标的先进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实验设备条件。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运行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

4、符合《怀化市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必要条件。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创新平台基地计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报)

申请单位应具有以下条件:

1、在怀化市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2、在行业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市内一流或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意识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3、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技术研发队伍,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比较完备的检测、测试设备;

4、符合《怀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必要条件。

(五)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填报)

申报条件:

—2—

1、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0年5月1日后出生),在怀化市内创新、创业的优秀青年;

2、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

3、主持或承担过市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

4、创新成果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5、有创新成果(拥有发明专利或获得市级以上成果奖励)优先支持。

二、高效农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一)总体目标

以实现大面积丰产、改善粮食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为目标,在良种选育、机械化轻简栽培、水肥耦合、绿色生产、精深加工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种植效益、保障粮食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以我市重要果蔬品种及高附加值新作物为重点,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突破当前生产实际中技术瓶颈,提升果蔬绿色栽培水平和果蔬商品化水平,保障果蔬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促进果蔬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围绕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及现代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攻克一批对我市农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和重大应用前景的现代农业智能化关键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为农业生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粮食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1)优异种质创制与重大新品种培育

①开展水稻早熟、高产、优质、多抗(抗病虫、抗逆境)、养分高效利用、重金属低富集等重要性状的种质资源创新;

②开展水稻高产、优质、多抗、适应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重大新品种培育。

(2)安全、高效、轻简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①集成和示范水稻大面积高产、高效、低耗、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

—3—

产的关键技术;

②研究粮食作物生产应对灾害天气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大面积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体系;

③集成和示范粮食作物大面积安全、高效、全程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体系。

(3)粮食贮藏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粮食贮藏保鲜、传统加工技术升级、粮食淀粉和功能成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2、果蔬绿色高效关键技术研究(1)主要果蔬资源收集与创新研究

①主要果树资源收集与创新研究。开展猕猴桃、柑橘、蓝莓、桃果等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引进与筛选优质多抗广适性新资源;

②主要蔬菜种质创新与利用。开展茄果类、瓜类、十字花科等主要蔬菜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地方优质品种选育、种子提纯复壮及脱毒繁殖技术研究。

(2)主要果蔬绿色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①南方时鲜水果绿色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南方时鲜水果水肥药一体化露地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②主要蔬菜绿色高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茄果类、西瓜、叶菜类蔬菜大棚反季节栽培及轻简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蔬菜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珍稀食用菌精准型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

(3)主要果蔬采后储藏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主要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果蔬资源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特色果蔬新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

3、智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1)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

—4—

重点研究农业传感网络、物联网透彻感知、数据可靠传输及智能处理等技术,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研究传感器、RFID、二维码等技术在食品追溯平台上的集成应用,研究基于GAP、GMP、GSP、HACCP等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的质量溯源平台构建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储存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监管监控。

(3)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研究农产品信息发布、交易、配送等环节关键技术,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技术。

4、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项

支持经地方党委和政府按照一定程序选派的专业技术人员,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看病难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

5、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项目计划—科技专项计划—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计划”填报)

项目单位须具有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农业成果,须出具法定资质机构出具的资质证明材料。优先支持各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或组织推广应用我市大宗品种的集成配套技术重大农业成果。

6、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项目计划—科技专项计划—科普计划”填报)

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种养及精深加工知识普及,以及推动科普信息化、推进科技生活化建设科普示范基地。

(三)重点实验室(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创新平台基地计划—重点实验室”填报)

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组建,申请组建重点实验室,应具备

—5—

以下条件:

1、在怀化市内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企业单位;

2、拥有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

3、具备满足科研目标的先进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实验设备条件。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运行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

4、符合《怀化市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必要条件。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创新平台基地计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报)

申请单位应具有以下条件:

1、在怀化市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2、在行业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市内一流或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意识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3、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技术研发队伍,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比较完备的检测、测试设备;

4、符合《怀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必要条件。

(五)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填报)

申报条件:

1、团队带头人必须是企业技术负责人或持股30%以上,具有较强的技术才能和组织能力,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获市级以上(含市级)团队的不再申报;

2、团队创新能力较强,团队带头人或其核心成员近五年获得过市级二等奖以上(排名前3位)科技奖励,或承担过市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所研发的产品为企业主导产品且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

3、团队拥有6名左右相对稳定的核心成员,团队成员间有良好的—6—

合作基础,在科研和技术开发中合作2年以上,核心成员一般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

4、团队依托企业成立时间须3年以上,企业近3年研发(R&D)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均达到3%以上,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三、商贸物流领域

(一)总体目标

面向物联网开展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应用推广、产业能力提升等工作,建立完善的物联网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链。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物联网结合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以物联网为支撑,以产业为依托,探索集成发展的途径与模式,促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改造传统流通、销售方式提供示范。

2、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开发移动智能交易平台、支付软件等移动智能终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建立集成感知、传输、智能信息处理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示范系统,实现终端与数据安全防护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

四、生态文化旅游领域

(一)总体目标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广告创意、动漫创意、设计服务、生态旅游等新兴业态,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深度挖掘我市特色民俗文化精髓,提升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产品附加值。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工艺设计创意研究

围绕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积极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文艺创作与表演创意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着力提高创意设计业对传统产

—7—

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和融合度,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

2、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我市贫困落后山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协同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研究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等。

3、传统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传统文化元素提取关键技术,开发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体验式互动娱乐技术和旅游创意产品,为传统文化创意设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五、电子信息领域

(一)总体目标

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基础和突破口,巩固和壮大我市电线、电缆、磁性材料、电感线圈、变压器、智能仪器仪表、电子开关、LED节能环保灯等产业,通过产学研协作,攻克制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提升产业能力与水平。培育发展软件产业、“互联网+”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智慧怀化”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工艺改良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强化现有电子信息产品工艺升级与提质换代,突破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产业规模较大提升。

2、软件开发与应用

以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为切入点,为纺织印染、医药、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建材等重点产业的企业提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提高行业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

3、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项目计划—科技专项计划—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计划”填报)

企业须为行业内技术领先、发展质态好、有望成为行业技术领跑者的创新型企业,并且具有电子信息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

—8—

权,突出“一园区一主业”信息产业布局方向,重点支持开发处于产业链高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电子信息产品。

4、科技活动周(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项目计划—科技专项计划—科普计划”填报)

按照国家、省科技活动周主题,以“物联网”知识为重点,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普及“物联网”知识。

六、生态环保领域

(一)总体目标

针对影响我市生态环境变化的因素,加强科技攻关与应用示范,培育支撑环境保护研究的科学体系,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设“生态怀化”提供保障。积极引领大众创新创业热潮,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与资源共享利用平台,促进创客空间的新生与壮大。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土壤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以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为重点,重点支持土壤物理修复、化学修复(钝化剂、调节剂、降解剂)与生物修复(植物、动物、微生物)相结合的综合修复技术研究与集成,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制剂的开发等。

2、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重点支持城乡废弃物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开发研究。

3、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本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重点支持大气多污染物联合控制技术及成套设备研究,气象条件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报预测技术研究,针对PM2.5的个人和家庭防护产品研究开发应用。

4、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病危害防治等安

—9—

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重点支持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消防安全、安全避险、个体防护、特种安全设施、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管理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设施、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5、创客社区服务平台搭建与应用

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孵化器搭建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开辟创客社区,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营造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

以上六大领域中设立科技金融计划和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计划,具体要求如下:

1、科技金融计划

(1)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补贴。企业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通过评估公司评估,并在金融机构质押融资所产生的知识产权评估费,其评估价值在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补贴1万元,其评估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补贴2万元。

(2)对银行金融服务机构进行补助。鼓励银行金融服务机构对具有发展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版权质押、订单质押、股权质押、动产抵押、信用贷款等科技金融融资服务,按照其融资额的1%给予补助,对一个机构的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2、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计划

企业贯彻实施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每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5件以上。

—10—

度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预算项目申报指南 第4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林业厅(局)、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做好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工作,明确相关政策和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积极申报项目,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科学选项,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11】169号)等文件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详见附件,或见http://)。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附件: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5年9月

日 附件

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新时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以维护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为核心,以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为亮点,围绕保障国家木材战略安全和维护国家粮油供给安全,建设国家储备林和木本油料示范样板;围绕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建设防沙治沙示范样板;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样板。加强项目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减少项目数量,提高项目标准,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林业建设的先锋队。

二、建设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包括国家储备林项目和防沙治沙项目。

国家储备林项目区为: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防沙治沙项目区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及新疆兵团。

主要内容为营造林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

——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内容为: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和省级国家储备林规划,主要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等集约经营措施,着力培育中短周期速丰林、大径级用材林和珍稀树种。营造林必须采用省级以上审定认定的2年生以上良种壮苗。人工造林投入标准不低于2000元/亩,现有林改培投入标准不低于1000元/亩,单个地块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00亩。项目申报要编制3年总体规划,批复后分3年建设完成,每年根据建设任务安排投资。

——防沙治沙项目建设内容为:结合全国防沙治沙规划重点区域,主要采取人工造林(草)、封山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建立防风固沙体系。单个地块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00亩,投入标准根据营造林工程实际合理确定。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结合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油茶、核桃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适于当地生长并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林树种。

主要内容包括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干鲜果品等名特优经济林示范建设。其中:

——木本油料示范项目:重点加强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长柄扁桃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突出高标准示范,营造林必须采用省级以上审定认定的2年生以上良种壮苗,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抚育管理。油茶基地建设要参照《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建设指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园建设指南>的通知》(办规字【2012】226号),其他木本油料要参考执行。

——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情况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参、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区域特色优势经济林基地建设:在适宜地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榛子、香榧、枸杞、红枣等干鲜果品以及竹笋等森林食品,建设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三、扶持对象和条件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国家储备林项目扶持对象为国有林场,防沙治沙项目扶持对象为县级林业局或林场。国家储备林单个项目中央投资400—600万元,防沙治沙项目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国家储备林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30%。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扶持对象为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国有林场,以及经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林

(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项目单位为龙头企业的: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2014年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并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鼓励扶持中央投资不低于300万元以上的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

——项目单位为农业合作社、国有林场的:应在2014年12月31日前在工商部门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法人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具备相应的承建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符合《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盈余返还机制科学可行,经营状况良好,社员数量不低于30人。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50%。

——项目单位为专业大户、家庭林(农)场的:应经县级政府有关部门等有权部门登记或备案,诚信记录良好。单个项目中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50%。

四、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所需的种子、苗木、整地、定植、补植、封育、低效林改造,规划或项目建议书编制费,作业

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围栏、工程监理等。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工作室、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千伏以内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种苗补助、检验检测设备等;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补助等费用。

五、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中的国家储备林项目需上报3年总体规划,防沙治沙项目需上报项目申报书。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由具备乙级(含乙级)以上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

(二)申报程序

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办,下同)对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报书、规划)进行认真汇总、评审、筛选,形成备选项目。项目申报单位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省级林业部门组织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审查、论证,要建立项目评审责任制,明确评审人员的责任。

上一篇:试生产方案下一篇:湖北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实行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