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自然界中的启示

2024-06-30

小学生作文:自然界中的启示(精选19篇)

小学生作文:自然界中的启示 第1篇

这篇

五年级事物带来的启示作文:自然界中的启示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价值,每一棵树都有

当我们看见一朵朵鲜花盛开的时候,我们是否欢喜?在欢喜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它生存的价值?

花和人一样也有喜和怒。它欢喜的时候,就绽放出它的美丽;它不高兴了,就会枯萎死去,

 

但是流水一味地向前,却留下了“无情”的罪名。这样说也许是对的,因为它无情地舍弃了发源地,无情地抛弃了伙伴。可是,它必须无情,果断地选择。这正应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我们的一生有太多的挫折,但是,我们需要坚强,用坚强来战胜一切!

五年级事物带来的启示作文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五年级期中考试满分作文:我的梦境

五年级万圣节作文:糖果计划

小学生作文:自然界中的启示 第2篇

一天,我到家楼下的小花园去和同伴们玩,玩着玩着,我不经意地回头瞟了一眼,发现水池上面飞着很多蜻蜓。我急忙跑去看,边跑边想,难道水池里有什么东西吸引着它们?不料,池子里除了几个零食袋子和一堆垃圾外,什么都没有。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回到家,翻开《百科全书》查阅蜻蜓的资料,可把书翻烂了也没有找到一丁点儿消息。我又上网查,原来,蜻蜓低飞是因为天气潮湿,在一些小虫的洞穴里会生成许多小水珠,让它们觉得不舒服,从而使它们迫不得已地爬出洞穴。而蜻蜓喜欢吃一些小虫,所以在快下雨时蜻蜓会低飞。

这时,我迅速跑下楼,果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不到半分钟,豆大的雨珠肆无忌惮地打在人们的头上、脸上。看来,蜻蜓果然是一个特殊的气象预报员呀。

小学生作文:自然界中的启示 第3篇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小学生习作教学,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主要体现在他的《爱弥儿》一书中。虽然卢梭已远离我们几百年, 但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他提倡的教育要“归于自然”, 要树立“自然人”的教育思想, 其依然闪耀着独有的光芒。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小学生习作教学仍然有着启示意义。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一) 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受之于自然, 或是受之于人, 或是受之于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 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 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情获得良好的经验, 是事物的教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1]卢梭认为, 如果这三种教育相互矛盾则会阻碍儿童的发展, 而只有三种教育相互协调, 才能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在这其中, 自然的教育是我们完全不能掌控的, 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因此教育要想达到好的效果, 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 使其身心得到自然的发展。

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 都是好的, 而一到人的手里, 就全坏了。”“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2]卢梭强调要通过自然教育, 使人性得到自然的发展。

(二)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教育要培养“自然人”是卢梭教育的最终目的。他认为, “自然人”, 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从我的门下出去, 我承认, 他既不是文官, 也不是武人, 也不是僧侣, 他首先是人。”[3]由上可以看出卢梭强调人的自由发展, 教育不是培养一个知识的俘虏, 不是造就特定阶级的人, 也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 活在自己世界的人, 而是一个健康而充满创造力的人。

(三) 教育要遵循人的年龄特征。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 卢梭特别强调, 教育也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儿童在该干什么的年龄阶段就干什么, 他反对成人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儿童, 不顾儿童的接受能力实施强迫性的超前教育。

卢梭主张按照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接受能力进行相应的教育。因此他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出生到两岁, 主要任务是通过体育教育, 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第二阶段, 两岁到十二岁, 主要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让孩子自己去感觉、触摸、嗅一嗅, 积累对世界的感性经验;第三阶段, 十二到十五岁, 主要进行智育教育, 主张让学生自己去解答, 掌握知识的技能;第四阶段, 十五岁到成年, 再进行道德教育, 体会他人的痛苦, 受到感动, 从而激发同情心与仁爱之心。

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启示

在今天的习作课上, 老师的无奈, 学生的痛苦, 使习作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萦绕的痛。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 给枯竭的习作教学注入了甘泉, 给困顿的老师新的灵感、新的方法。

(一) 尊重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强调要重视儿童, 尊重和爱护儿童。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主体, 重视儿童的主体性, 强调让学生顺应自然、自由发展。[4]而在今天的小学生习作教学中, 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在习作课上仅仅对孩子进行拿高分技巧和方法的训练, 整堂课由教师主导, 滔滔不绝地讲解, 可是收效甚微, 还使得学生成为习作的被动接受者, 失去习作的乐趣, 对习作课产生抵触心理。

那么,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呢?先来看这样一堂习作课:

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讲公开课, 大家都来听她的课, 看看这位老师怎样讲作文, 优秀在什么地方?还有十分钟快上课了, 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陆续往教室走去, 一般讲公开课的老师都会提前到教室, 和学生进行交流, 这样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可是这个老师没有出现。上课铃声响了, 老师还是没有来, 这时候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有一点点骚动, 这时班长站起来带领大家唱起了一首歌, 希望这首歌唱完, 老师能够到班里上课, 一首完了, 又一首完了。第三首歌唱完后教室里炸开了锅, 有听课老师的责骂, 有同学们的大声议论。正在这时候老师出现了, 脸上带着微笑, 慢慢地开口说话了, 同学们刚刚在教室里的过程还记得吗?今天的习作就写刚刚你们的体验、感受, 开始吧。这时坐在下面的听课老师才明白这位老师的意图, 都投来佩服的眼光。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 这位教师打破传统老师上习作主导课堂的传统, 而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营造了一定的课堂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写下自己当时真实的感受和周围老师、学生的反应, 比起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达到的效果要好上百倍。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教师要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 应该多关注学生, 毕竟他们才是习作的主体。卢梭自然教育的理念启示语文老师要不拘于课堂的限制, 多创造机会, 使学生发现、观察自然的神秘, 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去感受习作的真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使他们在习作课上勇于、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使习作课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

在学生自己主动活动, 亲自体验习作的乐趣后, 再引导学生去自己展开想象, 说出想法, 然后进行习作。从而真正做到细心引导, 让学生成为习作课的主角。

(二) 遵循小学生的自然天性, 在游戏中习作。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培养出一个能够很好适应社会的人, 一个能够很好感悟生活的人, 不会在世俗中迷失自我的、健健康康的人。那么习作教学的目的同样是这样, 最终都是为了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健康成长。语文老师在这里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教授者, 更多的是一个保护者, 保护学生心灵不受一切尘世不好思想的侵蚀。

按照卢梭年龄阶段的划分, 小学生习作教学属于第二阶段:“两岁到十二岁, 主要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个方面, 例如在触觉锻炼方面, 卢梭主张让儿童多亲自接触具体事物, 通过抚摸物体, 有利于认识其形状, 了解其用途。”[5]在这个时期, 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对什么事物都充满新奇的, 那么语文老师在这个阶段就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天性, 设计习作的形式。小学生生活经验很少, 所获得的感性知识有限, 他们常常不知道习作应该写什么, 怎样写才能有话说, 如果这样的困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导, 时间久了就会对习作的学习产生厌恶的情感, 进而对习作失去兴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让学生燃起对习作的热情呢?我们看看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习作课“黄鼠狼给鸡拜年———自投罗网”[6]:

师:我演老母鸡, 请其余三位分别介绍自己的角色。 (其余三位分别扮演黄鼠狼、黑猫警长、小公鸡) 来, 都戴上头饰。我是老母鸡 (师戴上母鸡头饰, 作鸡状, 生笑) , 演出马上开始。

老母鸡:孩子, 今天过年了, 我想给黄鼠狼拜年去。

小公鸡:什么?你去给黄鼠狼拜年?你这一去, 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老母鸡:没事的, 我想给他送点礼, 让他以后多多关照我们, 不要伤害我们鸡。

小公鸡:如果他不伤害我们, 会关照我们的话, 他就不叫黄鼠狼了。

老母鸡:你想, 黄鼠狼的心也是肉长的, 对他多说几句好话, 多送点好礼, 他还不被感动吗?你不要担心。妈去去就来。 (生笑) 你把家看好啊!

小公鸡:那好吧, 小心一点啊!

老母鸡:没事的。你看, 妈昨天在超市买了条围裙, 纯棉的。出门在外的, 总得打扮打扮, 再说又是大过年的。 (师系上围裙, 众笑) 你看, 妈还在超市买了条真丝的围巾。 (师戴在头上, 众笑) 你瞧, 这是什么? (师提起一盒脑白金) 我给黄先生送点脑白金, 叫他以后多多关照我们。孩子, 你看好家, 我去去就来啊。 (师作老太太走路状退出, 众笑, 鼓掌)

.......

从上面的课例我们可以看出, 于永正老师正是很好地抓住了小学生的特点, 通过利用自己表演的特长, 使得习作课成为学生和老师玩游戏、表演的舞台, 让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习作。创设一定的情境, 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 在游戏中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获得习作的素材, 在一种愉快的游戏中丰富自己的感知, 感受习作, 培养起对习作的信心, 使习作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享受的过程, 获得一次次心灵放逐的机会。

(三)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发展的水平。

卢梭不但肯定天性至善, 而且肯定这种善良天性是逐步发展的, 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是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的。卢梭在《爱弥尔》中反复强调:“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从最初就要把他放在他应处的地位上, 而且要保持他在这个位置上。”[7]正如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写同一篇关于《我的爸爸》的习作, 在语言的使用、框架的构思、主题的突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变化。

二年级:

我爸有一点 (犟) , 但是他对我还可以。有时他说我几句。我爸是一位教师。他经常打我, 可是, 可是他对我很 (严肃) 。他还经常和我妈 (抬杠) 。他还很爱看书。他还给我买过许多许多非常 (贵) 的东西, 比如说西瓜太 (郎) 的书包。我 (觉) 的我爸对我还是不错的。

三年级:

我的爸爸叫某某, 他今年37岁, 在教育学院工作当一名教师, 也教过许多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

爸爸非常关心我, 可是有一点, 他的 (脾) 气不太好, 有时候还会打我, 不过我都不放在心上。

爸爸的个头不高, 身材也不算太胖。脸很圆, 眼睛不大, 眉毛很长。

我给大家举一两个例子吧。有一次我想做一架大的纸飞机, 做一架大的飞机要许多材料。看见烟厂给他纪念画册的我, 就把它做成了纸飞机。爸爸回来了说:“你要爱惜东西。”我说:“好。”他又说:“知道, 你还这样做。”说完后, 爸爸骂了我。

我认为爸爸很好, 我建议我爸多一些耐心。你生气一点儿都不好看, 而你笑起来是多么快乐呀!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在语言的组织、内容的丰富、文章的条理性等方面都在依次提高, 这体现着学生年龄对习作不可否认的影响。

我们常看到学生在习作上显得特别吃力, 看着一个题目冥思苦想。这就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教学超前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 没有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好好“备学生”, 而是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可以理解。正如例子《我的爸爸》在二年级的时候, 他的理解水平和三年级的时候是具有明显的区别的, 因此老师要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年龄阶段性, 根据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阶段进行相应的习作要求。

习作有别于作文, 是小学生练习写作文。课标是这样要求的:“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是为了降低起始年级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同时, 特别强调“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8]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 应注重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使小学生从习作中得到的是快乐, 从而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受。这就要求老师在习作题材的选择时, 正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程标准在此阶段的要求, 使所选的写作材料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他们有东西可以写, 抒发出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有趣的事, 心中的困惑。不能让学生写一些与他们生活经验无关, 超前的话题。

三、结论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来看, 教育对我们今天的影响是巨大的, 是人类可以掌控的。在今天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中, 人们被各种竞争所驱使, 整日想着怎样在社会中处于不落后的地位, 以致失去了自我。这同样表现在语文的习作上, 盲目地追求成绩, 忽视学生的习作兴趣, 使习作在今天成为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难题。习作不再是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而是为了拿高分, 无病呻吟, 满篇的大、空、假话。在这样的情况下,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给我们送来了曙光, 给老师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小学生习作教学有三个方面的启示:习作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 强调学生在习作教学中的主体性;习作要遵循儿童的天性, 在游戏中学习习作;习作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这些也同样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习作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使他们乐于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的语言, 使得学生在习作课上, 有表达的欲望, 有话要写, 有话会写, 有话能写好。

我们相信, 只要在每一堂习作课上, 把学生当做习作课的主体, 为他们提供想象、自由的写作空间, 这样他们就能够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激发起对习作的兴趣, 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 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包括心灵的和身体的, 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所带来的惊喜和乐趣。

参考文献

[1][2][7]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7.

[3]刘婷.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9) .

[4]聂志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与主体性教育[J].零陵学院学报, 2003 (5) .

[5]卢书欣.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 2013 (30) .

[6]张文质, 窦桂梅.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小学生作文:自然界中的启示 第4篇

关键词 自然教育 小学生 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不仅是教学中的环节,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渠道,更是知识消化理解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途径。但时至今日作业多是负担的代名词,家庭作业模式化使其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功效,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尤其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试问每天带着抵触情绪完成家庭作业,能有怎样的教学效果。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自然人”的教育,似乎能为该问题亮盏明灯。

1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概述

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就提出“无为而无不为”,即为顺其自然的重要性。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论儿童教育时则主张“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哀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如此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除此之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等人也都提过自然教育的思想。第一个从教育学的高度揭开自然教育序幕的是夸美纽斯,他强调“客观的大自然”。卢梭的出现则变客观为主观,确立了真正的自然主义教育体系。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自然要求的“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不受传统约束,天性自由发展,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卢梭设想的“自然人”是不受传统束缚而按照其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依照儿童的内在自然的发展秩序,在儿童的内在秩序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简而言之,卢梭的自然教育主要强调给儿童以正确的定位,尊重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应施加而应指引,不是放任其自生自灭,而是符合儿童内在发展规律的有效引导。家庭作业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过程,可以明确家庭作业本身与自然教育并不矛盾,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帮助自然教育的开展。

2 对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反思

结合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扪心自问:我们真正了解儿童的内在 “天性”吗?尊重过他们“天性”的需求吗?正确地引导过他们“天性”的萌发吗?

2.1 家庭作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作业的内容。一方面,家庭作业过分重视机械重复的练习。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小学生的课本丰富多彩,课后的作业涉及到了许多综合性题型。但这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题,多数教师并未重视,再好的资源也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作业不规范现象严重。实际教学缺乏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的教师,缺少对作业的整体规划,更有甚者将作业误用为惩罚工具。

(2)家庭作业的形式。家庭作业的较强灵活性决定了其形式丰富,而实际教学中,家庭作业多以书面为主,仅达到的是记忆的效果,或许可以达到知道、了解、明确的阶段,但无法真正懂得运用。且作业都是大都属硬性作业,影响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并没重视引导学生本身兴趣所在。

(3)家庭作业的量。一方面,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分配不合理。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作业只起辅助强化作用,过多取代课堂作业不但增加了课业负担,且不利于知识消化理解。另一方面,作业的盲目性太大。教师在作业设置中并没抓住知识的本质,因此不能围绕课程内容的实质进行作业设置。

2.2 家庭作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卢梭曾把儿童比喻成大自然中的果实,儿童是有其独特的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去代替他们,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正如每个阶段的果实有其应有特点一样,儿童每个时期也有他们的特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束缚他们,更不能 “催化”其跳跃发展。教师不认真地对待作业的批改,便失去了客观全面认识儿童“天性”发展程度的手段,主观片面地去评价小学生的作业更是“最愚蠢的事情”。

3 相关建议

3.1 对教师的建议

首先,形成正确的作业观。教师应充分认识家庭作业对小学生的意义,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问题,认真负责地设计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应该充当翅膀,帮助儿童在知识的天空翱翔,不能成为绳子,束缚儿童身心的自由。

其次,改善作业设置策略。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作业设计策略,可以极大地改善作业的效果,达到帮助学生探究性地自主学习。家庭作业内容设置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家庭作业的内容,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增加选择性作业内容,“必修”作业与“选修”作业相结合,设计多梯度的作业。家庭作业形式设置应多样化,除了书面家庭作业之外,更多地设置一些实践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养成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围绕教学重点精简家庭作业。

最后,提高作业评价质量。对待作业批改的态度要端正,认真对待学生上交的每一份作业,并正确做出评价;批改的形式多元化,教师可以根据作业的性质采用学生互批,选择性批改或者面批的方式;评价的方式要多元,除了单一的对错、等级、分数之外,尽可能地多设计评价形式;尽量写下鼓励性的评语,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对学生的期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2 对学校的建议

大自然中的启示作文 第5篇

夏天的晚上,我无意中发现窗户玻璃上有一只壁虎趴在上面,刚想走近观察时,小壁虎却迅速的溜走了,我心想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自由爬行而不掉下来呢?难道身上有什么“秘密武器”?带着这个问题,我上网查找资料。原来壁虎的脚趾扁平粗大,脚趾上的皮肤上有很多横褶,上面有无数腺毛,具有吸盘的作用。

看过解释后,我想发明一双有着壁虎脚一样功能的防滑鞋子,鞋子底部我会设计许多类似小吸盘的东西,鞋底上有很多深深密密的花纹。有了这种鞋子,爷爷奶奶们冬天下雪后外出时,再也不会滑倒了。

大自然中的启示作文 第6篇

大自然是很简单的一个词,但是你仔细观察过就回发现很多的启示,比如:同过观察和研究蝙蝠发明了雷达……看见了蝙蝠我想到了另一个生物:蚂蚁!我们看见了蚂蚁可能会想:这么小的一个物体能干什么?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其实降落伞就是科学家观察和实验蚂蚁才发现的道理从而发明了降落伞……

我想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一天科学家正在为怎么样才能从飞机上空降下来不伤害生命……这时他看见了路边上有几个小孩子在玩蚂蚁,那蚂蚁一会儿从高处落下来,一会走迷宫,一会儿过大桥……科学家想到了“蚂蚁为什么从高处落地不会受伤呢”他想到了这个就立马跑向小孩子那里借了一只蚂蚁在你里观察:发现蚂蚁有三对足和三个部分,一对触角组成;他又摸了摸腹部,发现腹部加上那三对足是一个凹型的,他问自己这个管什么用?他就站在高度不平的板凳上把蚂蚁从高空扔下来,看了看蚂蚁怎么样,看过之后才知蚂蚁没死。科学家做完实验发现蚂蚁那样有利于减少下降速度。科学家发现原理后就立马做了起来,结果做出来降落伞。

这就是大自然的启示!只要你细心就可以发现。

小学写自然的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第7篇

在俄罗斯的基洛夫州生长着两种云杉:一种是喜欢温暖的欧洲云杉;另一种是耐寒力较强的西伯利亚云杉。虽然它们是亲密的“兄弟”,但抢夺地盘时它们对彼此也照样毫不留情。几千年前西伯利亚云杉一直占据上风,因为那时气候寒冷适合西伯利亚云杉生长。但后来全球变暖,欧洲云杉便开始活跃起来,迅速生长。现在,它已经把西伯利亚云杉逼到了悬崖边。看见了吗?西伯利亚因为不能很好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最终在战争中败下阵来。

那是不是仅仅只有植物才是这样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2亿3千万年前,恐龙曾称霸地球,但是它们却在6千5百万年前灭绝了,这是为什么呢?据说,那时全球气温骤降,严寒干燥的气候使大量的植物灭亡了。恐龙最终也因为找不到食物,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而被淘汰。不过,它们的一支却通过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经过漫长的进化最终变成翱翔天空的鸟儿生存至今。

适者生存,自然界的很多事物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想到这些,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每每到了双休我总会因为满满的培训班而抱怨、失落,但是,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全民学习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爸爸妈妈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即使是爷爷奶奶,他们也在慢慢适应互联网络下的各种新兴事物,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不断地学习各种本领那不是理所当然吗?我的小伙伴们,让我们从小就好好学习,不断地去迎接新的挑战,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作者:柯桥小学四(1)班 钱思语

小学生作文:自然界中的启示 第8篇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联系性,古典园林,空间

1.对空间的解读

辩证法中关于联系的定义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相互作用的关系。同时,辩证法中又提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那么,联系性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布置手法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为了诠释这一点,不得不先解释“空间”这一概念。

我国历史上,对于“空间”并非没有认识。道教始祖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牅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正是证明我国古人那时便已懂得营造建筑是为了获取和使用它们的空间。而我国古典园林可谓集建筑与景观之大成,造园者在构筑空间上造诣极深,其空间布置的手法变化多端,直至今天,仍然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我国古代造园家其实并无空间一词的概念。笔者认为,古人对于“境”的理解应该是现代人对空间的解读。因此,我国古典园林强调的是“意境”。为了营造出意境,古人除了盖房、种树、挖湖外,更多的心思花费在对于空间布局关系的把握上,因此也就引出了园林中联系性的问题。

2.联系性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大多身处城市之中。因此可以用来造园的空间十分有限。然而,造园者却总能将小空间予以利用,并恰到好处地布局,营造出园景的纵深感,正是所谓一勺则江湖万里,一堆则崇山峻岭,使观者不禁发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疑问。其实,这种疑惑正是造园家巧妙布置建筑和景物的关系所造成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关于建筑中联系性的特点,西方著名建筑大师密斯所提出的“流动空间”一说基本与之相似,即强调空间的交错,不是单一空间,而是多个不同空间,多个场景,多个建筑体块的互动。“流动”也就是空间彼此联系、互动、互通甚至互补的意思。这些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统统都有体现。下文主要分析我国古典园林空间中可构成联系性的4种空间手法。

2.1看与被看的关系

景物间有着看与被看的互动关系。在何处布景要考虑其他景物与它的联系,并利用框景、对景等手法,进一步渲染被看景点的效果,强化视觉的感官作用。通常,某个处于中心位置的景点会受到来自四周多个方向的人的“观看”,成为观者眼中的美丽风景;而作为被观看对象的同时,该景点亦可欣赏其四周的建筑,同样在此时又形成了另一组风景。因此在这样一个固定空间内,游人可欣赏的东西变得十分丰富,极具互动性。(见图1)

来源:笔者自绘

2.2欲扬先抑的节奏感

古代造园者不会使园中独具匠心的景致以“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接展现在观者面前,他们更希望观者按照自己预设的路线,在游览之路上不断为新奇的景致而赞叹,也就是所谓的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空间对比效果。这就好似一部影片总是把震撼人心的部分放在后面一样。造园者这样则是极其巧妙地引导游人,在通过一系列曲折或狭窄的通道来到核心景区后,即刻便被眼前的景致所触动,而视觉和心理上的变化则使观者对该园印象极其深刻,流连忘返。(见图2)

来源:笔者自绘

留园的参观线路使观者在经过一系列狭窄空间后突然看到面前 的中心水景,使人眼前豁然开朗,对比强烈 来源:笔者自绘

来源:笔者自绘

来源:笔者自绘

2.3步移景异的手法

步移景异体现联系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造园者使用它为观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空间观景序列。它使空间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随着观者位置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使景观与游览者产生了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古典园林中实现步移景异手法的载体通常是围墙上连续装饰的漏窗,其有效地使人欣赏到其他空间中的景观,并如画框一般将观者的视线框定。漏窗同时也使两个空间的景观可以相互渗透。此外,还有连续的游廊,它本身就是连接不同空间和景物之间的“纽带”。(见图3)

2.4空间层次感的营造

对空间层次的有效塑造可以加强景深感。因为,当我们面对某一景观时,直接看和隔着一重或多重层次看,其深远感、距离感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层次感还会体现在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布局上,观者因此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或一成不变。譬如,湖边花丛灌木常为近景,其后的游廊水榭为中景,而最后的粉墙黛瓦则是远景,它们共同营造了空间的层次感。

3.古典园林中的联系性及其启示

园林中联系性的布局手法是我国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的设计也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建筑的外部空间。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曾说:“外部空间不可能是单纯的庭院或什么开敞空间,而应该是‘没有屋顶的建筑’空间。”即外部空间也应该是建筑的一部分。显然,今天对于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建筑师们认为不应将建筑与室外空间割裂开来区别对待,而应看到其内在的联系性。由此看来我们在设计中不妨借鉴古典园林空间的设计手法,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空间。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外部空间的联系性具体来讲不仅是对平面空间的细致规划,在植物、景观墙等元素的把握上也必须与建筑本身有联系性。而随着建筑学理论的专业化,对于古典园林中那些经典的空间布局也有了科学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如有了描述布局手法的相应称谓,比如步移景异、虚实对比等,使当代设计者可以更加直观地领悟其中的精髓;而新材料的运用,如以玻璃为原材料的玻璃幕墙则使得室内外空间的互动与联系更加丰富多样,渗透感更加强烈,并增添了现代建筑的美感。

对于古典园林中诸多手法的“古为今用”,美国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可谓集大成者。苏州博物馆老馆建于1960年,选址位于苏州市太平天国忠王府遗址。2006年建造的新馆则同时倚靠着忠王府遗址和著名的古典园林拙政园,位置十分特殊。贝老考虑到这些极为特殊的因素以及对于故乡文化的理解,没有使用夸张的建筑造型,而是将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在园中,园在建筑中”的特色赋予了新馆。古典园林空间的布局手法在这里被多次搬用,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最值得称道的是,贝老将这些园林的布局理念与具有现代建筑艺术特色的中式陈列馆相结合,创作出了足以传承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新建筑空间。

其中主庭院的设计最具代表性。这一景观空间的设计让贝老颇费神思,因为该庭院的北面正好与拙政园相靠,两者必然要有意境上的联系。最终他找到了处理方法:将主庭院设计成具有抽象化园林特点的创意山水园。但即使是创新,主庭院的设计仍然紧扣我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精髓,丝毫未失传统特色。古典园林空间布局手法中“看与被看”的特色被体现得恰到好处。观者既可沿庭院四周漫步欣赏中央水景及其他景观,又可以置身于庭院之中欣赏周围极具苏州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的陈列室。可以说,身处这样的室内外空间,绝不会使人感到乏味,相反互动以及联系性产生了游览的乐趣,给人以生动鲜活的感觉,这也正是我国古典园林受人喜爱的原因。建筑师还顺势营造了我国古典园林中“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游览者真切地体会到空间在身边“流动”的感觉。不得不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既体现了贝聿铭对于故乡古典园林空间布局手法的精通,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中联系性的哲学理念在现代建筑外部空间布置上的成功运用和典范之作。(见图4)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联系性在园林中的运用不仅极大丰富着园林的内涵,同时联系性还会以一种系统的形态存在。所谓系统就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而从上文中的实例又可以看出,这种园林中的联系性所具有的多样性、互动性和交错性,对于今天我们设计现代建筑的室外空间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有心的建筑设计者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4.结束语

根据“大自然的启示”写科幻作文 第9篇

聪明的你能从生物身上获得发明的启示吗?能根据“大自然的启示”写科幻作文吗?

【阅读童话】

大嘴熊

大嘴熊打个哈欠能刮风,吹得草叶滚波浪;打个喷嚏会下雨,蚂蚁要撑树叶伞。大嘴熊趴河岸看鱼,草叶刺得鼻孔痒痒,大嘴张了很久还是打不出喷嚏。蜗牛们爬到他的牙齿上,当成山洞的石头。大嘴熊的喷嚏打响了,“阿嚏——”蜗牛纷纷在细雨中降落。“哇——”蚂蚁看着蜗牛雨,忘记撑树叶伞了。(选自王勇英著《老鼠吹喇叭》)

点评:

蜗牛雨,可能吗?可能,读故事就明白了事出有因——大嘴熊能刮风下雨,大嘴熊被“草叶刺得鼻孔痒痒”,蜗牛们爬到他的牙齿上(当成山洞的石头),大嘴熊的喷嚏打响了……蜗牛纷纷在细雨中降落。童话幻想奇妙,细细想又合乎情理。

【玩转作文】

1.猜一猜:看看这些发明,他们都是受到了大自然中什么的启示?

2.说一说:

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3.画一画:阅读有关仿生学或动、植物秘密的书籍,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想设计怎样的发明。记住,在童话世界里,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你能梦想成真。

现在,请你画一画,将你的小发明画在下面。

【幻想作文】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也可以去搜集资料或调查访问,了解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还可以自己动动手,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

活动以后,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也可以把活动经过或心得写下来,异想天开写“我的发明”将更有意义了。这就是科幻作文!

习作参考:

盲人指路器

文/王宇森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说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根据蜜蜂“能自行回家”的这个特性,我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机器蜜蜂盲人指路器”。

一天,一个盲人跌跌撞撞、小心翼翼地走着。他碰到了一个好心人,领他去买了一个“盲人指路器”。这是一只机器蜜蜂,只要在机器里输入盲人的家庭地址或任何地址,它就能“领着”盲人回家。

这位盲人拉着“机器蜜蜂”专用的线,跟着“飞翔”的“蜜蜂”往家里走去。一路上,“蜜蜂”时不时发出“向左、向右,当心红绿灯,向前或左右走几步”等提示语,并提醒其他行人照顾盲人。不过,大部分行人看到“蜜蜂”都慌张地躲开了,有些人还发出尖叫,等看清只是个机器后,才放松了点,洒脱地一笑,让盲人先走。请大家放心,这个“蜜蜂”是智能的,它只是发出各种语言为盲人指路,并没有什么危险。

最后,盲人拉着“蜜蜂”,安全地回了家。

点评:小作者很有爱,抓住蜜蜂能回家的特点,展开想象做发明。给盲人设计了这款能领着走路,还能发出温馨提示语的“指路器”,描写细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很有爱的一幕。根据蜜蜂“能自行回家”的这个特性,想象有依据,实现就有极大的可能。

作者简介:

施民贵,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实践导师,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首批导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首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从教40余年,曾任校长、区科研中心主任、教研员等职。长期从事作文教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小学生读写日记系列训练”实验研究,90年代同时进行“小学生编童话”教学研究,出版著作《童话习作:开发儿童幻想力》,发表著作、论文计120多万字。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第10篇

今天,丫丫老师还是和往常一样,胸有成竹地走进来,脸上露着狡猾的笑容。我不禁心想:丫丫老师今天葫芦里又卖着什么药?肯定又有好玩的事情发生了!

开始上课,丫丫老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杯子放好,端出一盒回形针,问:“你们觉得杯子里能放多少个回形针?”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能放一百个,但全班反驳道:“放两个就会溢出来!”我看着他信心十足的样子,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接着,丫丫老师将回形针放入水杯的时候,同学们大惊失色,惊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转眼间,回形针就占了杯子的一半。

一位同学说:“这针加工过吗?”丫丫淡定地回答道:“没有。”最后,丫丫叫几个同学上来一百个、一百个地放,只见第一个同学猫着腰,身子前倾,把手抬高,轻轻地把针放进杯子里,我们也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的动静……一百个,水平如镜……两百个,有惊无险……三百个稳如泰山,我们惊讶地眼珠子都要掉了。

小学生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第11篇

过了几天我放学回家,发现杜鹃花刚长出来的嫩叶已经变黄了,病怏怏的,无精打彩地垂着头。我轻轻碰了一下,没想到这叶片竟然慢悠悠地飘落下来了,我心疼极了!急得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唉!

我想呀想,突然想起了我的救星“电脑”,我赶紧上网查找答案。哦!找到了,是缺铁啊?原来植物缺铁时,叶子上的叶绿素就无法形成,叶子就会变成黄色。

我想这杜鹃花是不是也缺铁呢?它需要怎么补铁?去哪里给它找铁?一连串的问题让我迷惑不解。我的脑子灵机一转,有办法了,钉子不就是铁的嘛!要不在花盆里放一些钉子,看能不能治好它。于是我赶紧从爸爸的工具箱里找来一些钉子,把它放到花盆里。心里正为自己的聪明高兴呢!这时,妈妈回来了,看见我的“杰作”愣住了?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妈妈讲了一遍。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傻孩子,这种铁花是不会吸收的,它需要的是硫酸亚铁。”哦,原来是这样。我按妈妈说的,找到了这种铁把它倒入花盆里,心想“这真能救活它吗?”

小学生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第12篇

大家在夏天时见到了许许多多的苍蝇,一旦苍蝇落到了食物上,那么食物就不能吃了。因为食物上面已经沾满了细菌,它还能传播疾病。我很讨厌苍蝇,你们讨厌吗?可是,科学家还根据苍蝇发明了一种东西呢!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有三千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做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技术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功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用途还有很多很多。

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小学生作文:自然界中的启示 第13篇

一、顺应自然, 培养有德之人

《应帝王》以浑沌的故事作结, 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为了报答中央之帝浑沌的善待, 为其凿七窍, 一天凿一窍, 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人间世》里讲了一个爱马人的故事, 他用精致的筐子去接马粪, 用珍贵的盛水器去接马尿, 爱之深矣。一次见蚊虻叮在马身上, 便出其不意扑打蚊虻。那匹马因受惊而咬断口勒, 毁坏笼头和肚带。“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可不慎邪!”好心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庄子》在《至乐》中还谈到一个鲁侯养鸟的寓言, 说从前有个海鸟落在鲁国之郊, 鲁侯把它迎入庙内, 献酒给它饮, 奏九韶给它听, 摆上牛羊肉给它吃, 三日而死。这种违反本性, 用养人的办法来养鸟, 爱得愈深, 害得愈深切。虽然他们的本意是好的, 但违背了浑沌、马、鸟的自然本性, 故适得其反。

人之教育也即如此, 如不随顺人之性, 而强欲以种种个人主观意识治之, 则如络马首, 穿牛鼻, 以人为改天然, 其结果足以致苦痛, 以至扭曲人格, 此乃人为之痛弊也。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认为教育是:依靠自然法则, 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教育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 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只有认识并掌握教育之道, 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才能培养出具有理想人格的有德之人。

庄子把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的人, 称为有德之人。《德充符》中, 庄子凭空杜撰出几位相貌特异、“恶骇天下”, 但却德行超众的人, 同形全德亏之人进行对照, 说明人的德行比形体更重要。《德充符》的真正含义就是:道德充实于内, 而万物应验于外, 内外冥合无间。《德充符》的主旨, 就在于超越外形残缺, 注重生命内在价值的提升。庄子说,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道者, 人之所共由;德者, 人之所自得也。”德, 合乎自然之道也。向庄子的道一样, 庄子的德是一种视野更加开阔、包容万物的海一般的伟大情怀。

道家特别尊重个性, 强调个性自由, 这和儒家的个性发展的主张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儿童, 顺着其性格加以合理的引导, 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作为老师, 更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按照孩子的个性发展, 把孩子的身心愉悦放在第一, 给孩子快乐的素质教育, 而不是出现“拔苗助长”, 要还学生于自由空间, 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 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凡物皆由道而各得其德, 凡物各有其自然之性, 苟顺其自然之性, 则福当下即是不许外求。

二、遵循学科特点, 培养有道之人

庄子以道为宗为师, 他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先有真人的开放心灵、开阔的视野, 才能培养真知。这真知是认知主体透过他对宇宙、人生的深刻体验后所表现出来的。庄子《达生》是说孔子向一位游泳术极高明的人求教, 明白了完全顺着水道, 一点不存个人主观的因素, 这就使他的游泳本领达到惊人的地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教育思想, 非凡的能力, 还要心胸宽广恢弘, 才能进入“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神妙境地, 培养出有道之人。

庄子的作品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 通过形象化的故事描绘“道”, 让人们通过寓言去领悟“道”。以语文教育为例, 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包括语言和文字本身的教育, 也包括有关文学、文章, 乃至文化、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庄子以为语言文字, 不过是一种粗迹, 最高的真理, 当求之于语言文字之外。即是“言不尽意”或 “言有尽而意无穷”。他还举了“轮扁斫轮”来说明“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技巧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 而要靠个人的心领神会。在言不尽意论的基础上, 庄子又提出了“得意忘言”之说。

筌 (捕鱼工具) 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筌。蹄 (捕兔工具) 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外物》庄学于言之外, 又言无言;于知之外, 又言不知。然庄学所说之无知, 乃经过知之阶段, 实际上指知与原始的无知之合也。此无知经过知之阶段, 与原始的无知不同。这种“不言之言”, 重在使人悟道、会意, 不仅使读者在理智上读懂书本文字, 更要作用于读者的情感, 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索。

当语文教学被界定为“语言课”时, 语文教学成 “字词教学”, 教师把优美的选问分解成枯燥乏味的字词堆砌, 学生无法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和美感, 语文课则索然无味, 学生的兴趣一落千丈。字词只是一个载体, 富有生命力的还是在此基础上充实进去的思想。语文教学不能只关注语言文字, 即言的形式, 还要立足于学习主体, 准确地把握“说什么”, 对蕴涵的意或暗含的道心领神会。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悟道, 还要学习得道的方法。庄子在《大宗师》借女禹之言, 详细地叙述了学道的方法、途径。道从目见、耳闻、口诵而来, 通过不断实践, 不知不觉中就会达到一种最高的境界。大教育家朱熹强调说:“大抵观书, 须先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科特点, 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如何感悟, 教会学生灵活掌握各种方法, 逐步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学道、懂道、有道之人。

“天乐之乐”“解衣般礴”“言意之表”已成为我国古代音乐、绘画和文学所竭力追求的一种最高的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应成为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郁沅.中国古典美学初编

[2]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

[3]张采民.忘筌.梦蝶——庄学综论

[4]胡道静.十家论庄

“道法自然”西方启示 第14篇

众所周知,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向来以典藏丰富、藏品覆盖数千年的世界文化史而备受关注。原名为“Earth, Sea, and Sky: Nature in Western Art: Masterpieces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展览被引入中国时,被重新命名为“道法自然”。倡导天人合一的道家观念被引用,更是将展览以自然为主题的策展线索清晰道出。

对于自然万物,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感,但因无法掌控而心生亲近或崇拜感,促使人们尝试记录、临摹自然界的种种。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对自然界的磅礴宏大之美的迷恋,向来有迹可循。这其中,艺术家们无疑是最为直接的陈述者,他们以柔美的方式将自然放大,加以想象并让其具象化,在一件画作、一件器皿或是雕塑中都不难觅得他们对美的颂扬,这种颂扬恰恰是人与自然共生时对自身的反观。

自然的意象

“道法自然”一展以自然界为始源,分为“理想化的自然”“人与自然”“自然生灵”“花卉与花园”“镜头中的自然”“大地与天空”“水的世界”七大章节,近130件作品将绘画、雕塑、摄影等创作形式的艺术珍品一一陈列。从四千年前的远古文明横贯至今,纵横东西方文化,这场展览既像是一次奇幻的自然探寻之旅,亦似一场艺术的邂逅,身处其中,会感慨自然界有着解读不完的奇美与可塑性,更能让你尝试从不同角度、方式审视我们的栖居之所。

人类文明从来不乏对自然意象的丰富想象,那些或优雅、或细腻、或粗犷的具有表现力的美态,总能成为日常或艺术创作的源头。无论是阿卡迪亚的田园牧歌式美景,还是拟人化的风景,人们总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呈现。细观古典传说和宗教里的故事,无不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众多传世画作里,几乎大半涂绘的是与自然相生相应的画面,似乎自然给予我们的,除了日常生活需要之外,更提供了一个获得无穷想象力的舞台。随着时代变迁,丰富的想象力随之变化,既渗透了对时光流转的喟叹,也表达了人类对它的热爱与思考。

再造自然

艺术令人着迷之处,在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此次展览不乏名家用他们独有的方式去创作自己所认知的自然。伦勃朗、高更、梵·高、雷诺阿等知名画家创作的《芙罗拉》《沐浴中的塔希提妇女》《海滩上的人》《柏树》纷纷现身,无论是伦勃朗笔下陷入沉思的芙罗拉,还是梵·高笔下浓烈狂放的柏树,对于人和自然两者的表现都表达了他们的哲思与探索。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西方艺术体系中着力表现的,田地里耕作的农民、树木下休憩的邮差、马背上骄傲的骑士……从欧洲文艺复兴至近现代,这样的画面几乎从未从画家们的作品中消失。莫奈曾经说过,“自然之美,在于它深沉而自知的魅力,我无法直白地倾诉,只能寄情于画笔”,正因为此,代表“美”的鲜花、树丛乃至花朵图案的纹饰成为了人们最为热衷表现的。在展览“花卉与花园”章节里,伊朗的花瓷砖、荷兰的花绘帷幔等展品都反映了人类对花卉的情有独钟。自然界里的事物深深影响了我们的审美、情绪乃至社会发展轨迹,这些在“人与自然”“自然生灵”两章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长期观察自然,随后进行艺术的再造,故而,公元前8世纪的马儿小雕像、1400年前狮子形状的水罐等作品在展览里频频出现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了。

镜观自然

除了绘画、雕塑、装饰物之外,摄影作品在展览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经过了艺术家们的手与眼结合的创造,摄影的美学意义并不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之下。海上的双桅船、乔治湖上的一大朵白云、三角墙与苹果……这些存在于19世纪真实自然的环境通过影像的方式被保存,如今近距离去观察,或是揣度彼时的风光和景物,都像一次穿越了时空的散步。

第六章“大地与天空”中,展览将众多表现人与天地和谐共生的作品予以呈现,作为生命之源的水被放在最后一章里。纵观展出的作品,这些画面或真实细致地记录下美丽的风景、或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黄金时代,而巨浪掀起的惊骇也跃然眼前,转身又是小池塘的宁静……水的特性和灵动,也为艺术家们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从而使其艺术创作更为丰富。

TIPS

“道法自然”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

时间:2013年2月1日-2013年5月9日

地址:中国国家博物馆

电话:010-65116400

门票:20元/人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第15篇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那日出日落,仿佛刚刚旭日初升,转眼间却已是星月稀疏。夜来香悄悄绽放,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一个个绚丽的生命的结束,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一季热闹的夏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

生命虽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光彩,便可称得上永恒,不是吗!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第16篇

大自然是美丽的,它就像一个伟大的母亲,时刻教育着我们,让我们在它身上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植物仙人掌,我的家里就有好几株,我在百科大全上查找过,它们生活在沙漠,那里很热还有许多猛兽,它们的处境十分危险,但它们生活在沙漠很久了却也不见灭绝!是因为它们为了适应险恶的自然环境而长出了尖锐的刺,使动物们对它们无可奈何。它们也是在告诉我们,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毅力才能克服平时生活中的困难。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第17篇

我在海边放着孔明灯,突然一群大雁从我头顶上飞过,我不禁看着它们,一不小心,我手中的孔明灯飘了上去,一下子打中了一只正在飞行的大雁幼鸟,我吓了一大跳,如果再被孔明灯打中,那它就真的完了!

这时,十多只大雁把幼鸟围住,就像护栏一样,还不停地叫着,就像在为它打气。幼鸟在这数十只大雁的保护下,重新飞上了天空。 因此,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只要团结一心,一切都不是难题。

自然肌理对染织设计的美学启示 第18篇

一、肌理与染织设计

自然和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肌理现象,当物体有规律地重复、组合、连接时,可以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效应,也就是肌理现象。荡漾的湖面,汹涌的海浪、细柔的沙滩、嶙峋的峭壁、飘渺的星空等等自然界中的变化万千肌理,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自然肌理美。同时,肌理与光影、色泽、形态相融,又传送了肌理美所不同的感受,与人的心理感应交汇混合成为美的感受。色泽鲜亮、反光强烈、表面光滑的形态肌理,能产生轻灵扩张的心理效应;反之,色泽暗淡、反光微弱、表面粗糙的形态肌理则产生厚重收缩的心理效应。因此,人们在自然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自然肌理所引发的不同体验,这种体验既是人们对肌理产生丰富心里联想的基础,也是创作各种装饰肌理的源泉,例如毛皮纹理、树木纹理、流水纹理、冰裂纹理等图案的染织面料。而这种人为表现的视觉肌理又会引起人们对以往自然体验的联想,触发各种遐想,产生多彩的审美感受,也就是肌理应用与染织艺术的魅力所在。

然而,自然肌理是不能直接用于实际的染织设计的。因为染织设计必须受工艺条件和装饰功能的制约,复杂的自然肌理其色彩与形态,必须经过分解、概括和提炼。例如构成肌理的每个小元素都可以看成是点,当它排列起来就成线,这些线再排列起来又构成面,我们就会有不断的灵感和素材。所以设计师不能将自然肌理直接照搬于设计,而是要得根据染织设计的要求,研究多种肌理形态可应用于染织设计的途径以及表现仿佛,从自然肌理得出启示,激发创作的灵感。

二、染织设计中的肌理表现

对染织设计的肌理表现而言,重点在于认识和研究各种自然肌理形态构成的纹理节奏、韵味与特具的美感,认识肌理给人的情感联想与审美感受,从中得到设计的灵感和思路。染织设计要结合工艺,肌理在其表现上可以根据工艺进行分类。

1、织出来的肌理表现

即由各种不同属性的纤维、不同种类的纱线、运用不同的织造工艺和组织结构,而形成丰富多样的纺织品面料的肌理表现。这种肌理表现是纺织面料本身的肌理状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面料的质地。这种肌理表现即便我们不刻意设计,面料本身也有自己的肌理效果,如我们用天然麻纱上的不规则的麻结也会在面料上形成自然质朴的肌理效果。当然如果我们从自然中得到灵感,结合工艺进行再创造,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例如从树皮肌理中得到灵感,设计绉组织,使面料具有树皮般的绉效果。随着纺织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纤维、花式纱线品种越来越多,织造和提花工艺不断提升,以及纺织CAD技术的发展,使设计师可以融合多种纤维、纱线、组织工艺,结合色彩,进行肌理效果的创新设计,从而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具有肌理美的纺织面料。如利用表面具有圆润绒球或是蓬松圈圈的花式纱线,在织物上呈现绘画般的立体效果;将两种以上的纱线复合,使织物表面出现多彩丰富的对比效果,产生奇特的肌理表现等。

2、染印出来的肌理表现

即运用不同染色或印花工艺,将具有肌理效果的染织图案表现在面料上,从而使面料具有图案本身的肌理效果表现。这种肌理是设计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创作肌理效果运用于染织图案,然后用印染工艺将具有肌理效果的图案加工于纺织品之上,使之产生了同样视觉效果的织物肌理纹样。例如在古代,人们便从自然肌理中产生灵感,利用扎染、蜡染等工艺方法生产出晕染、冰裂等极具肌理效果美的图案。随着印染工艺的发展,设计师们设计的各种从自然肌理中提取的肌理图案都可以表现在纺织品上。设计师们首先获取灵感和思路,然后使用手绘法、印拓法、喷洒法、渍染法等特种技法,将肌理图案设计绘制出来,然后通过一定的印染工艺处理,表现在纺织面料上。如今,由于人们对时尚生活的追求,时尚出现快速化趋势,而数码印花技术的成熟和各种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普及,使更加复杂、更加有趣、更加独特的肌理效果图案能够方便快捷地表现在纺织面料上。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生成各种形式的肌理效果,并可以将不同的肌理效果进行合成,制作肌理图案,还可以添加花卉、宝石、抽象纹样等元素进行合成,设计更加绚丽的染织图案。然后通过数码印花工艺,可以不经传统的分色、制版等工艺,直接将图案更加真实、细腻地表现在纺织面料上。

3、后处理出来的肌理表现

即在织物形成印染之后,通过磨毛、起绒、轧光、轧绉、烂花等各种后整理工艺或抽纱、拼合缝缀、复合、面料再造等后加工工艺进行肌理表现。这种肌理表现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创新。可以通过面料内部改造实现,如局部调整或破坏面料的经纬结构而形成新的装饰效果;可以通过织物表面处理实现,如磨毛做旧、做褶皱处理、染后加皱再染、印纹加皱再印纹等,形成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可以通过面料再造实现,将相同或不同的面料以各种形状的块片或条片拼合,使面料间形成拼、叠、衬、镶等形式,创造出各种层次对比、质感对比以及缝线凹凸的肌理效果;可以通过多层复合实现,将透明、半透明的面料与其他面料进行叠合,形成各种层次变幻、迷离虚幻的肌理效果等等。

自然启示录 第19篇

生命在我们的星球上已经存在了近40亿年,在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中,生命必

不同的橙子,

不同的个性

柑橘家族是一个大家族。考古证据显示,早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就开始种植橙子。时至今日,橙子种类早就不止广柑一种了,脐橙、血橙、冰糖橙,甚至还出了一种新品种——橘橙。各种橙子的个性大不相同。

脐橙可以算得上是最亲民的一种橙子了,主要特征就是果中套果。果中之果被称为“副果”,可以理解为在果子里面多长出了一个小果子。与主果相比,副果的甜度要高一些,但口感上略干且纤维较粗。血橙因为果肉中带有深红色的条纹而得名。虽然富含胡萝卜素和花青素,不过它们的味道实在抱歉。还有冰糖橙,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从我国的普通甜橙中优选出来的品种。冰糖橙个头比脐橙要小,但是汁水丰富,甜度甚高。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纤维较多,容易塞牙。至于新兴的橘橙,已经不是一种橙子了。它是橘子和橙子多次杂交的结果,追根溯源,我们国家的温州蜜橘、美国的克里迈丁红橘都是它的祖先。橙子的果肉就像一罐罐鲜榨果汁,轻轻咬开就能感觉到汁水奔涌而出,酸甜适度,果肉柔软。

【高分储备】

柑橘家族是一个大家族,脐橙、血橙、冰糖橙,甚至还出了一种新品种——橘橙。每种橙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优点自然也有缺点。即便是完美如橘橙,它也并不是最为人们喜爱的,脐橙才是人气最高、最亲民的!所以,保有自己的个性,肯定自己的优点,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

一样树,百般用

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一位19世纪的博物学家是这样描写它的:“由于樹干庞大,当它落叶后光秃而憔悴地站在那里,仿佛中风病人伸展开臃肿的手指。”另一个更早的探险者则描写道:“半兽半人一样的树,像一个头披白发、脑袋斜歪而且挺着大肚皮的老妖怪,皮如犀牛,无数细枝恰似手指紧紧抓住天空。”这种树的学名叫做波巴布树,它的树干很大,有的要40个人手拉手才够围它一圈。由于猴子和阿拉伯狗面狒狒都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的故乡就在干旱的非洲。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皮很厚,纤维坚韧,剥下来可用来搓绳或织布。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也可入药,去火退烧。树根属块茎,剥皮后可以煮着吃。果浆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制成果酱。种子经烘烤和研磨,可以制成像咖啡一样的饮料。果壳可制成水瓢或酒盏。树干含有大量水分,木质松软,不适宜用在建筑上,但却是制造纸浆的好材料。另外,无比粗大的树干还有一些特别的用途——自然长空或人工凿空后,可用作储水桶。有的地方将这种树洞当“窑洞”,既可住人,也可存放杂物,甚至当车库。

【高分储备】

19世纪的博物学家这样描写猴面包树:“由于树干庞大,当它落叶后光秃而憔悴地站在那里,仿佛中风病人伸展开臃肿的手指。”即便它并不精致好看,却有百种用处,于人们来说,不是更为珍贵的品质吗?

有实力,轻松跨界

如果不细看芡实的植株,很容易把它误认为是迷你版的睡莲——漂在水面上的圆叶子,略略高出水面蓝紫色花朵,怎么看都像。芡实确实是睡莲科的成员,只不过它们自成一属,立“门户”为芡属。芡实的花朵比一般的睡莲科植物都要凶悍一些,因为上面都有刺。在芡实的花葶和花苞上有密密匝匝的尖刺,让采花人不得不缩回手。比起花朵,芡实的果实更为凶悍。成熟的芡实果子并不像莲蓬那么开放,是个长得凶神恶煞的刺头,还是一个“刺鸡头”!芡实的种子鸡头米淀粉含量丰富,可以用来勾芡、煮糖水、炖骨头,无往而不利。鸡头米软糯的口感可以搭配银耳羹的甜蜜滋味,也可以衬托大骨浓汤的鲜甜滋味儿,即便是随意放几粒在米粥之中,也会有特别的美味。

【高分储备】

当下社会,人人都讲究跨界,好像跨界才是时髦的标志,歌星去演电影,影星去说相声,相声明星去搞网络剧……其实这都不算什么,餐桌上的植物早早就去跨界了,芡实就是个中代表——睡莲一样娇媚的花朵,鸡头一样狰狞的果实,温润如珍珠的种仁,粉粉如芋头的口感,这些特点一股脑出现在芡实这一种植物身上。跨界不难,难的是跨界跨得游刃有余,在跨界方面须学芡实——美貌与实力并存,不骄不躁,不管别人的追捧,只追求自身的超越。

采蜜技巧需学习

花蜜经常会藏在一个比较隐秘的位置——有些在花瓣的最根部,有的在像管子一样的花矩里,还有一些花朵(比如凤仙花)更是把花瓣变成了隧道,蜜蜂必须穿过隧道,把头钻进花朵,再伸出舌头才能吃到花蜜。所以,蜜蜂需要学习采蜜的技巧,毕竟每朵花中的花蜜体积都是以微升来计算的,甚至比我们的一滴眼泪还要小。要想获得足够多的花蜜,就必须去海量的花朵上工作。实际上,昆虫有自己的记忆效应,特别是蜜蜂和熊蜂都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它们会把之前采集花蜜的经验运用在后续的工作中。

【高分储备】

每个人都会有许多学习方法,这些方法构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因此,只要优化了自己的学法体系,必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使学习真正快速有效。比如蜜蜂学习采蜜的技巧,便可以在海量的花朵上有效工作。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必然要学习技巧,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找到做事情的诀窍,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如此,成功之路自然要顺畅得多!

山竹壳漏洞百出

山竹是藤黄科山竹属的植物,只要剥开厚厚的壳就看到晶莹的果肉,那些果肉就像蒜瓣一样,酸甜可口。但看似厚实的山竹果壳,实际上是个质地疏松的“纸老虎”,密布其间的孔隙让水分很快都贡献到空气中去了。山竹的果壳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跟山竹的“蒜瓣果肉”——假种皮一点联系都没有。在大树上的时候,大家都接受大树的水分供给,倒也显得和气。一旦山竹果从树上被请下来,就自顾自了,果壳脱水也就在所难免。不过唇亡齿寒,那层脱水以后邦邦硬的果壳也不会像核桃壳那样保护里面的“内容”。空气从上面的空隙蜂拥而入,加上山竹果实喜欢大口大口喘气(呼吸作用,消耗糖分,并产生影响味道的酸、醛等物质),变质是必然的。

【高分储备】

上一篇:遵纪守法规章制度下一篇:大专毕业生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