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中国石油

2024-07-26

标准化中国石油(精选6篇)

标准化中国石油 第1篇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油质〔2014〕396号

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修订后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2014年10月20日

(此件内部公开发布)

— 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标准化能力,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据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分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境外所属企业在遵照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执行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标准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按其规范事项的性质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类。本办法所称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从而获得生产经营全过程最佳秩序,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效益的活动。

第四条

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 4 — 第五条

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标准先行、共性为主。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领域,首先确立科学有效的标准体系;在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中使用统一标准,促进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一致性。

(二)源头入手、面向国际。突出设计和采购源头的标准化管理,从产业链角度系统推进标准化作业与标准化产出;采用国际标准提高国际化起点,通过自有技术输出逐步主导国际标准。

(三)执行有力、注重实效。把标准的内容要求落实到岗位,对标准执行进行监督考核;以需求为导向制定标准,形成标准、规范性文件、管理体系相互协调的最佳秩序。

第六条

集团公司通过健全标准化工作体系,建立统一、先进、国际同行认可的企业标准体系,制定企业标准,实施各级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价,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七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严格依据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及时提出和制修订生产经营所需标准。

第八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制修订的标准应与制度、流程等文件相互配套、相互支撑,协同推进企业管理提升。

第九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在标准化的规划部署、人才发展、经费预算、科技研究、国际合作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源保障。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

— 5 — 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十条

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是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

(一)研究确定集团公司标准化政策和发展战略;

(二)审议批准集团公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三)批准设立集团公司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

(四)审议批准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

(五)协调解决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的资源投入;

(六)审定集团公司标准化优秀成果;

(七)协调处理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中的其他重大事宜。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是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并作为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编制和实施集团公司标准化发展战略、规章制度、规划计划;

(二)组织建立集团公司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

(三)组织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负责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项目立项协调、计划编制、审核报批;

(四)组织承担国际标准(包括国外先进标准,下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复审任务;

(五)组织标准宣贯、实施监督和检查评价工作,负责编制重点标准宣贯实施计划并总结实施情况;

(六)承担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授权的国家、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工作;

(七)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授权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组以及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委托的国际标准化国内对口单位归口管理工作;

(八)组织开展标准化研究、信息化和培训交流,组织参加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组织评选表彰标准化优秀成果。

第十二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按职能分工负责本业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参与建立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负责建立和维护本业务领域标准体系;

(二)组织本业务领域各级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

(三)负责本业务领域标准宣贯、实施、监督和效果评价工作,确定本业务领域使用的推荐性标准;

(四)负责本业务领域标准化示范典型建设和经验推广;

(五)协助管理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组建本业务领域集团公司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

(六)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和集团公司标准化优秀成

— 7 — 果评选。

第十三条

所属企业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标准化总体部署,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本单位标准化工作机制,确定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机构,设置标准化工作管理岗位;

(二)提出各级标准化研究项目建议,并承担相关标准化研究工作;

(三)建立本单位企业标准体系,制定本单位企业标准;

(四)提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建议,并承担相关制修订工作;

(五)将标准实施纳入生产经营计划,配备、宣贯、实施、监督和评价所使用的标准,确定使用的推荐性标准,建立和推广标准化示范典型;

(六)承担国际、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的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

(七)组织评选表彰本单位标准化优秀成果,参与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化活动。

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直属工作组、专项工作组等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承担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中本专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和维护工作;

(二)负责本专业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对标准起草质量和技术内容负责;

(三)组织和承担本专业标准化研究及专项标准化工作;

(四)协助开展本专业标准宣贯、实施、监督和评价工作;

(五)参与本专业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化活动和集团公司标准化优秀成果评选。

第十五条

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所是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技术归口管理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承担集团公司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企业标准化研究和集团公司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

(二)参与建立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承担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编制;

(三)承担国内外石油石化领域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以及国际标准采用、双语版标准制订研究等工作;

(四)负责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报批材料复核,对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过程进行程序监督;

(五)承担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档案管理工作,对所属企业企业标准进行备案管理;

(六)承担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化技术总归口管理以及有关对口管理工作,协助管理集团公司制修订的国际标准项目;

(七)承担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协助管理集团公司制修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项目;

(八)负责标准化知识的普及推广,提供有关标准化信息、标准技术指导、采标咨询等服务;

(九)参与开展标准宣贯、实施、监督、评价及信息化工作,承担集团公司标准数据库的数据维护工作。

第三章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建立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和所属企业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是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实施和制定标准的基本依据。企业标准体系应紧密结合当前生产经营实际,并兼顾中长期业务发展需要,具有扩展性。

第十七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组织有关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建立,经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审议批准后,由集团公司发布实施。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体系由所属企业标准化委员会或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制订,由所属企业发布实施。

第十八条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应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综合标准化方法,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各专业、各门类、各层次间的标准相互配套,与制度体系、流程体系相互衔接,充分体现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

— 10 — 第十九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是集团公司统一要求实施的各级标准,包括现行有效和待制订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是在所属企业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标准,包括现行有效和待制订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和所属企业企业标准。

第二十条

现行有效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应在相应范围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第二十一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现行有效的推荐性标准,也应在相应范围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实施的推荐性标准;

(二)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规章制度引用的推荐性标准;

(三)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确定实施的推荐性标准。

第二十二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在企业标准体系内提出制订企业标准:

(一)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二)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选择和补充的相关要求;

(三)需要统一企业品牌形象的相关要求;

(四)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内控指标。三家及以上所属企业均需要使用的企业标准应制订为集团

— 11 — 公司企业标准,体现集团公司市场主导力的企业标准应制订为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已制定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的原则上不再提出制订所属企业企业标准。

第二十三条

企业标准体系内尚未制定的或需要修订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单位和个人均可向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提出制修订需求。

提出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应遵从相应各级标准制修订要求,所提出制修订的标准应体现先进技术水平,应能发挥技术引领作用。

第二十四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所属企业应积极承担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第二十五条

企业标准体系应根据各级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废止情况,以及生产经营业务的发展变化,及时纳入或剔除相应标准,实现动态维护更新。

第四章

企业标准制定

第二十六条

企业标准包括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和所属企业企业标准。

需要在集团公司协调统一的技术、管理和工作要求制定为 — 12 —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需要在所属企业协调统一的技术、管理和工作要求制定为所属企业企业标准。

第二十七条

拟制定的企业标准,其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适应国际合作和国际接轨的需要;

(二)与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相结合,优先将科研和管理成果转化为标准,促进自主创新;

(三)遵循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四)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符合生产经营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涉及商业秘密时应遵守集团公司相关保密管理要求。第二十八条

制修订企业标准应按照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批准发布等程序进行。

第二十九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立项计划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组织编制,经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审议批准后,由集团公司下达执行。

第三十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起草由承担单位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进行。标准起草工作组应在前期研究、实验验证的基础上,起草形成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第三十一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形成征求意见稿后,由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委员(成员)、专家和与标准有关的管理、生产、— 13 — 使用、研究、质量检验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根据需要征求意见可以是一轮或者多轮。

被征求意见的委员(成员)、专家或相关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书面向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回复意见。

标准起草工作组应对所征求的意见进行分析处理,修改征求意见稿形成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最终未采纳的意见应逐条说明理由。

第三十二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送审稿由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组织专家审查和全体委员(成员)表决。

专家审查应以审查专家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委员(成员)表决应以全体委员(成员)的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第三十三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送审稿表决通过后,经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所复核,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制定参照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定程序执行。

第三十五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由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主管领导批准发布。所属企业企业标准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他授权负责人批准发布。

第三十六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统一编号,编号方法如下:

— 14 — Q/SY OOOO—YYYY(L)

含义:Q/SY——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标识代号 0000——标准顺序号 YYYY——发布年代号

L——外文版企业标准的语种英文首字母

第三十七条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由所属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统一编号,编号方法如下:

Q/SY□□□□ 0000—YYYY(L)

含义:Q/SY□□□□——所属企业企业标准标识代号 OOOO——标准顺序号 YYYY——发布年代号

L——外文版企业标准的语种英文首字母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标识代号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统一给定。标准顺序号的位数及采用的字符、数字含义由所属企业自定。

第三十八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发布后,国家有备案要求的标准由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所按要求办理备案。

所属企业企业标准发布后,三个月之内报送集团公司标准化研究所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备案申请文件、标准发布文件、标准正式文本;其中产品标准应按当地人民政府有关标准备案要求在企业所在地办理备案。

第三十九条

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发布后,石油工业出版社应

— 15 — 于二个月内出版电子版标准,并通过集团公司门户网站公布,三个月内出版纸质版标准。

第五章

标准实施、监督与标准化方法应用

第四十条

已纳入企业标准体系和符合条件拟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应在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相应范围内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降低标准要求。

第四十一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所属企业应及时获取相关标准发布信息,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配备现行有效的正版标准,主要包括:

(一)已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各级标准;

(二)符合条件拟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

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及时更新企业标准体系内标准修订信息和同级业务部门新选用标准信息。

能够登录使用集团公司标准数据库及查询系统的单位视作实现标准配备。

未经标准批准发布机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企业标准。

第四十二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都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所配备标准的宣贯实施工作。

集团公司重点标准宣贯实施计划由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 — 16 — 审定下达,所属企业具体进行宣贯实施工作,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跟踪检查宣贯实施情况,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向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报告宣贯实施结果。

第四十三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执行各级标准的总体要求是:

(一)及时建设、更新、改造标准实施所需的配套生产设施、工艺装备,培训标准实施所需的生产操作人员;

(二)将所使用的相关标准纳入或转化为管理体系文件,提高标准实施的实效性;

(三)各种产品出厂时应在其说明书、标签、包装物的显著位置清晰标注所执行的标准,作为对产品质量的明示保证;

(四)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得生产、销售和采购、使用,不符合标准的研发、设计、建造、生产、作业等方案不得实施。

第四十四条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依据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组织对应执行标准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可采取专项检查,或者结合检验、验收、抽查、监造、监理等工作实施。

组织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的单位应发布监督检查结果,对不符合标准实施要求的应督促整改。

第四十五条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对标准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使标准实施成效显性化和量化,促进标准实施。

— 17 — 第四十六条

标准使用单位和个人对实施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编制单位反映。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收集掌握各类标准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标准归口技术组织反馈相关情况。

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举报违反标准化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行为,受理部门应当及时答复或做出相应处理。

第四十七条

所属企业应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加强企业标准化基础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运行;积极开展提升员工标准化素质、创建基层标准化班组、打造基层标准化站场、实施现场标准化操作等活动,全面提高基层标准化运行水平。

第四十八条

企业标准发布实施后应定期复审,复审周期不超过三年。当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实施或技术、管理创新后,应及时复审相应的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修订、废止,由标准的批准机构发布。复审结论为修订的标准应纳入下标准制修订计划,或以标准修改单形式尽快发布修订结果。

第六章 标准国际化

第四十九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积极跟踪研究国际标 — 18 — 准化动态,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利用后发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促进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第五十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及时研究和转化国际标准,推进标准国际趋同。

采用国际标准应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并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对重大技术指标进行试验和验证。

第五十一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根据国际化业务需要,及时向相关国际标准组织提出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外文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需求。

第五十二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根据海外业务需要制定双语版企业标准。

外文版企业标准可与中文版企业标准同步制定,履行中文版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也可在中文版企业标准发布后翻译制定,参照履行中文版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

外文版企业标准由中文版企业标准发布单位发布,并明确外文版企业标准与中文版企业标准发生标准内容歧义时以中文版企业标准为准。

第五十三条

海外业务应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合作、技术服务、装备出口等促进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制定的标准走向国际。

第五十四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与国际标准组织、国际大石油公司加强标准化交流,建立标准化合作机制,积极推动标

— 19 — 准国际互认。

第五十五条

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和国内对口工作的单位,应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规则以及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流程,认真履行国际标准立项、投票等工作职责。

第七章 标准化技术组织与人员

第五十六条

集团公司鼓励所属企业积极承担国际、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等各级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秘书处的资源配置应满足相关归口单位要求。

第五十七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承担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应认真履行相关归口单位赋予的工作职责,及时完成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任务,定期向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报告工作。

第五十八条

集团公司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时完成相关标准化工作任务,定期向集团公司和挂靠单位标准化主管部门报告工作。

第五十九条

集团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所属企业应协调各级标准化技术组织协同运作,共同提高集团公司标准化能力。

第六十条

集团公司组织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标准化 — 20 — 学习、培训和交流,提升员工标准化基本素质。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编制标准化培训计划,并纳入同级人事部门有关员工培训安排。所属企业应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相关标准化培训。

第六十一条

各级标准化岗位人员应熟练掌握标准化知识和技能。集团公司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人员,应经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考核合格后上岗。国家、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人员资质按相关归口单位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二条

标准起草人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参加国家、行业或企业组织的标准起草人培训,了解标准化基本知识,掌握标准编制规则。

第六十三条

代表集团公司参加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人员,应经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代表所属企业参加地方和集团公司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人员,应经所属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

上述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所参加的标准化技术组织业务发展动态,积极反映所代表单位的标准化诉求,向集团公司或所属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报告相关领域标准化进展。

第六十四条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应掌握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的单位和个人所参与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情况。

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

— 21 — 的单位和个人,应接受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组织管理。

第八章

标准化研究、信息化和经费

第六十五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通过标准化研究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

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标准化工作机制研究、标准化方法研究、标准体系研究、国际标准研究、重点配套标准研究和标准的试验验证等。

第六十六条

标准化研究项目应纳入各级科研项目管理。制定重大技术标准应按照科研程序进行充分的前期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

第六十七条

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实现国内外相关标准查阅、企业标准制修订管理、企业标准备案管理、标准使用情况反馈、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化经验信息交流等信息化管理功能。

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应通过标准化信息系统统一管理标准化信息,及时进行系统信息资源更新和系统运行维护。

第六十八条

标准化经费应纳入各级单位预算管理、专款专用,并按相关财务规定列支和使用。

标准化经费用于标准化研究、标准化管理、标准制修订、— 22 — 标准化信息系统维护、标准出版发行、标准配备、标准实施与监督、国际标准化活动、标准化工作表彰等方面。

第六十九条

所属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以及承担各级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国际标准化国内对口工作,所需经费由承担单位负责,集团公司给予适当补助。

第九章

考核与奖惩

第七十条

标准化工作列入集团公司绩效考核体系。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逐级制定考核指标,实施标准化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

第七十一条

集团公司设立优秀标准奖,对优秀的标准项目和标准化研究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获得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标准化创新成果的项目,应按同级别科研成果对待。

已发布的国际、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应按公开出版的技术论文对待。

第七十二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应将单位和个人取得的标准化成效作为业绩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审、专家选聘和岗位聘任的优先条件。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

— 23 — 批评教育;应当承担违纪违规责任的,按照集团公司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一)未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

(二)未执行已要求采用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

(三)企业标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

(四)未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

(五)标准制订不符合程序要求的;

(六)标准实施监督不到位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第十章

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负责解释。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中油质字〔2007〕624号)同时废止。

标准化中国石油 第2篇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实施安全环保基础性工程,深化HSE管理体系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切实将HSE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各项制度要求融入业务流程,消除基层HSE工作与日常生产作业活动相脱节现象,根治现场“低老坏”问题和习惯性违章,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求和企业基层工作实际,决定从2015年起,全面开展基层站队(车间、装置、库、所)HSE标准化建设工作。

一、总体思路

立足基层,以强化风险管控为核心,以提升执行力为重点,以标准规范为依据,以达标考核为手段,总部推动引导,企业组织实施,基层对标建设,员工积极参与,建立实施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安全环保工作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2015年,企业100%基层站队启动HSE标准化建设工作。2017年,企业40%基层站队实现HSE标准化建设达标。2020年,企业80%以上基层站队实现HSE标准化建设达标。整体上实现基层HSE管理科学规范,现场设备设施完整可靠,岗位员工规范操作,生产作业活动风险得到全面识别和有效控制。

三、遵循原则

(一)继承融合,优化提升。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是对现有基层HSE工作的再总结、再完善、再提升,应与企业现行“三标”建设、“五型班组”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专业达标和岗位达标等工作相融合,避免工作重复、内容矛盾。

(二)突出重点,简便易行。立足基层现场,紧密围绕生产作业活动风险识别、管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主线,确定重点内容,突出专业要求,明确建设标准,严格达标考核,做到标准简洁明了,操作简便易行。

(三)激励引导,持续改进。强化正向激励和示范引领,加大资源投入,加强工作指导,营造浓厚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推动基层对标建设,持续改进提升。

四、基本内容

(一)管理合规。基层站队突出风险管控,运用安全检查表、工作前安全分析、安全经验分享等方法,识别风险,排查隐患,做到风险隐患有数、事件上报分享、防范措施完善;落实“一岗双责”,明晰目标责任,强化激励约束,加强属地管理,做到领导率先示范、员工积极参与;强化岗位培训,完善培训矩阵,开展能力评估,积极沟通交流,规范班组活动,做到员工能岗匹配、合格上岗;严格承包商监管,开展安全交底,落实安全措施,强化现场监管,禁止违章作业;依法合规管理,依据制度标准,结合基层实际,优化工作流程,严格规范执行。

(二)操作规范。基层站队完善常规作业操作规程,强化操作技能培训,严格操作纪律检查考核,做到操作规范无误、运行平稳受控、污染排放达标、记录准确完整;严格非常规作业许可管理,规范办理作业票证,完善能量隔离措施,作业风险防控可靠;落实岗位交接班制,建立岗位巡检、日检、周检制度,及时发现整改隐患,杜绝违章行为;各类工艺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开工、停工等操作变动及其他工艺技术变更履行审批程序,变更风险受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程序完善,应急物资完备,定期培训演练,员工熟练使用应急设施,熟知应急程序。

(三)设备完好。基层站队按标准配备齐全各类健康安全环保设施和生产作业设备,做到质量合格、规程完善、资料完整;严格装置和设备投用前安全检查确认,做到检查标准完善、检查程序明确、检查合格投用;开展设备润滑、防腐保养和状态监测,强化特种设备和职业卫生防护、安全防护、安全检测、消防应急、污染物监测和处理等设施管理,落实检修计划,消除故障隐患,做到维护到位、检修及时、运行完好;落实设备变更审批制度,及时停用和淘汰报废设备,设备变更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四)场地整洁。基层站队生产作业场地和装置区域布局合理,办公操作区域、生产作业区域、生活后勤区域的方向位置、区域布局、安全间距符合标准要求;装置和场地内设备设施、工艺管线和作业区域的目视化标识齐全醒目;现场人员劳保着装规范,内外部人员区别标识;现场风险警示告知,作业场地通风、— 5 — 照明满足要求;固体废弃物分类存放,标识清晰,危险废弃物合法处置;作业场地环境整洁卫生,各类工器具和物品定置定位,分类存放,标识清晰。

五、标准建设

要针对上述基本内容,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规程,突出风险管控核心,编写形成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要围绕管理、操作、设备、环境等方面内容,将HSE管理的共性要求与专业领域风险管控的特性要求相结合,听取员工意见,结合基层实际,编写完善建设标准,做到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操作可行。

集团公司制定《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通用规范》(见附件),明确内容框架和基本要求。各专业分公司依据通用规范框架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装置、分队种编制本专业领域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于2017年年底前建立健全覆盖本专业领域主要生产作业队种、主要生产装置的HSE标准化建设标准。

企业依据总部标准规范,根据实际需要,可进一步细化完善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在总部专业性的建设标准发布实施之前,企业应依据集团公司《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通用规范》,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组织编制本单位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

六、达标考核

(一)基层申报。基层单位依据本专业领域基层站队HSE — 6 — 标准化建设标准,开展达标建设,自评达到标准后,向企业提出达标考核申请。凡是有关事故或事件指标超过上级下达控制指标的基层站队,不具备达标申报资格。

(二)企业考评。企业制定考评标准,组织安全、环保、生产、技术、设备等方面人员,组成专家考评组,采取量化打分方式,对提出申报的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审,根据考评结果确定是否达标。

(三)达标管理。通过企业考评的基层站队,由企业公告和授牌,给予适当奖励,并每三年考评确认一次。对于特别优秀的基层站队,由企业向总部提出考评申请,总部组织抽查验证,通过后由总部统一公告。凡事故或事件超过控制指标的基层站队,取消HSE标准化建设达标站队称号。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牵头组织,总部相关部门和各专业分公司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抓好本业务、本专业领域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制定和督查指导工作,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作好技术支持。各企业要在本单位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自上而下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考核。

(二)落实目标责任。企业是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将该项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安排,制定计划方案,— 7 — 明确目标措施和责任分工,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工作。要加强工作的组织实施,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定期考评,动态管理,形成制度,使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常态化、持续化。基层站队要对照HSE标准化建设标准,找准差距,强化管理,消除短板,建设达标,持续改进。集团公司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环保先进单位评选和KPI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三)加大资源投入。企业要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培训、激励考核等费用纳入财务预算,落实经费保障。要加大对基层安全环保隐患的治理投入,对于工作积极、管理规范、初具条件的基层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加快培育先进,树立示范样板。要加强现场管理,从制度建设、资源投入、教育培训、检查考核等方面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根治现场“低老坏”问题,切实做到企业资源投入到位,工作指导到位,基层加快达标建设,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四)加强宣传总结。要加大对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基层单位和岗位员工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来。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将长期形成的基层工作经验与尊重基层员工创新精神相结合,重视发现新典型,总结新经验,推广新成果,推进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发展。要及时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不断探索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标准化建设工作成为强化企业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常抓常新,长抓 — 8 — 不懈。

附件: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通用规范

— 9 — 附件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通用规范

一、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基本框架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包含管理要求和设备设施两部分内容。管理要求方面明确了15个主题事项,设备设施方面明确了3个方面内容。

(一)管理要求

风险管理;责任落实;目标指标;能力培训;沟通协商;设备设施管理;生产运行;承包方管理;作业许可;职业健康;环保管理;变更管理;应急管理;事故事件;检查改进。

(二)设备设施

健康安全环保设施;生产作业设备设施;生产作业场地环境。

二、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内容要求

(一)管理要求 1.风险管理

(1)风险辨识:工作前安全分析和工艺危害分析等风险管理工具得到有效应用,风险辨识评价全面准确,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2)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得到辨识,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3)隐患管理:隐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得到发现、报告 — 10 — 并整改。

(4)员工参与:员工参与岗位风险识别,并清楚本岗位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2.责任落实

(1)岗位职责:按照“一岗双责”和风险管控的要求,所有岗位HSE职责清晰明确。

(2)有感领导:基层领导认真落实本岗位HSE职责,制定并有效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3)直线责任:管理人员按照“管工作管安全”的原则,认真履行岗位HSE职责。

(4)属地管理:属地划分清晰,责权明确,岗位员工能够严格落实属地责任。

3.目标指标

(1)制定分解:站队和各岗位都有明确的HSE目标指标,包括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

(2)实施方案:对关键性的HSE目标指标制定方案并实施,方案明确完成目标指标所需要的资源、方法、时间及责任等。

(3)跟踪考核:定期检查HSE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依据考核细则进行严格考核,鼓励正向激励。

4.能力培训

(1)上岗条件:明确各岗位上岗条件和能力要求,培训合格,能岗匹配,并持证上岗。

— 11 —(2)培训实施:培训矩阵得到运用,根据不同岗位人员能力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得到有效实施。

(3)能力评价:根据日常工作表现和岗位HSE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定期对岗位员工的HSE意识、知识和技能等进行评价。

5.沟通协商

(1)站队安全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安全专题例会,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活动,传达上级HSE要求和文件精神,分析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安全要求。

(2)班组安全活动:每周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分享安全经验和有关事故事件教训,基层领导参加。

(3)岗位员工参与:员工积极参与各种安全活动,安全经验分享、安全观察与沟通得到广泛应用,合理化建议得到及时反馈和处理,不安全行为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4)相关方沟通:与承包商、社区等相关方保持沟通联络,运用HSE信息系统,使用和上报HSE信息数据。

6.设备设施管理

(1)基础资料:所有设备设施基础资料齐全完整,实行动态管理;相关人员熟悉设备设施管理要求。

(2)检查确认:所有设备设施投用前都经过安全检查确认。(3)运行保养:操作规程完善,员工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设备设施保养及时到位,定期检验监测,确保正常运行。

(4)检修维护:备品备件完备,及时检修维护,设备设施 — 12 — 不带病运行,不超期服役。

7.生产运行

(1)基础资料:工艺技术资料信息齐全完整,相关人员熟悉生产运行管理要求。

(2)操作规程:所有常规作业活动都编制操作(作业)规程、操作卡片,并实行动态管理,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操作规程。

(3)运行管理:员工遵守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做好操作记录。落实交接班、岗位巡检制度,规范开停工等操作变动管理。

8.承包方管理

(1)培训交底:对承包方员工进行入场教育或培训,并考试合格;作业前进行安全交底,告知现场风险和HSE要求。

(2)属地监管:检查承包方人员资质和工器具可靠性,确认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对承包方现场施工作业全过程进行监管。

(3)验收评价:对工作内容和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认,对承包方作业过程中的HSE表现进行评价。

9.作业许可

(1)项目识别:现场所有非常规作业和高风险作业活动都得到识别,相关人员熟悉、掌握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2)风险分析与交底:工作前安全分析得到有效应用,能量隔离等控制措施有效可行;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清楚作业风险及相应控制措施。

— 13 —(3)许可证办理:作业前严格按要求办理许可票证,作业批准人到现场核查、确认后批准作业。

(4)现场监管:作业过程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安全监护、监管到位,作业风险全面受控。

(5)分析改进:作业许可票证得到有效管理,作业许可活动得到统计分析,并持续优化。

10.职业健康

(1)危害辨识和监测: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有效辨识,定期监测和公示,监测结果满足标准要求。

(2)职业健康防护:职业健康防护设施齐全完好,员工熟知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危害和防范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3)职业健康体检:员工职业健康体检计划得到落实,职业禁忌人员得到妥善安排。

11.环保管理

(1)环境因素辨识:环境因素辨识全面,风险评价准确,控制措施有效可行;员工清楚本岗位环境风险和控制措施。

(2)环境因素监测:定期监测环境因素,数据得到有效运用。(3)污染治理: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标准要求。

(4)环保设施:污染物处理、防护、监测等设施完备且运行良好,员工能够正确使用和操作。

(5)放射源管理:放射源管理规范,满足法规标准要求。

— 14 — 12.变更管理

(1)变更程序:各类变更得到严格审批,相关人员熟知人员、工艺、设备变更的流程和相关管理要求。

(2)风险识别:变更前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对变更产生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

(3)人员培训:对涉及变更的人员,特别是涉及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使用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清楚变更风险及控制措施。

(4)信息管理:变更实施后,对涉及的工艺安全信息、操作规程、文件记录等有关信息内容及时更新。

13.应急管理

(1)应急预案:识别潜在的突发情况和意外事件,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和岗位应急处置程序并及时更新;预案在内外部得到充分沟通。

(2)物资装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状态完好并实施动态管理,相关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和操作。

(3)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置程序。

(4)应急响应: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启动应急程序,正确采取处置措施。

14.事故事件

(1)事故事件报告:员工了解事故事件的分级分类,熟悉

— 15 — 报告流程;所有事故事件得到及时、准确报告,及时上报行为得到奖励。

(2)事故事件调查:所有事故事件得到充分调查,准确分析事故事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

(3)资源共享:内外部事故事件教训得到分享。15.检查改进

(1)日常检查:岗位巡检、日检、周检、专项检查等各类检查有效开展,及时发现各类问题。

(2)问题整改: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形成记录,整改销项;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性措施。

(3)分析改进:对各类检查发现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查找系统性缺陷并改进完善。

(二)设备设施 1.健康安全环保设施

主要从事故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应急三个方面,明确现场相应设备设施的配备及完好要求。

职业健康防护设施:洗眼器、淋浴器、呼吸器、防尘降噪设施等按照标准配备齐全,完好投用。

安全消防设施:消防应急设施、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检测设施、安全报警设施、放空泄压设施等按标准配置齐全,完好投用。

环境保护设施:“三废”处理设施、三级防控设施、在线监测设施等按标准配置齐全,完好投用。

— 16 — 2.生产作业设备设施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完好运行。关键生产设备:机泵、压缩机、机床等完好运行。3.生产作业场地环境

场地布置、安全间距、营地建设、通风照明、安全目视化、物品摆放等符合标准,场地整洁卫生。

三、其他说明

(一)对本规范确定的每一个事项,都应依据有关法规制度,进一步明确建设标准及得分、扣分标准。考核评审时,应逐项量化考核,根据考核得分确定是否达标。

标准化中国石油 第3篇

ISO/TC67管理委员会特别小组经过多轮磋商, 各成员国最终达成一致意见:SC2秘书处由中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共同组织管理, 中国和意大利并行承担秘书处工作;同时, 中国将委派一名副主席和秘书。日前, 国标委已审批同意方案, 正式认可秘书处三方工作协议。石油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以ISO/TC67国内技术归口单位身份已正式代表中国对ISO/TC67管理委员会此项议案进行投票。这是中国石油行业第一次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国标委已授权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承担并全权归口SC2秘书处国内技术管理工作, 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SC2秘书处具体工作。目前, 承担SC2并行秘书处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根据油气输送管道国际标准化工作要求, 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将按照“建立以管线管为核心的管道输送系统国际标准化运行体系”的指导思想, 积极筹建SC2分委会国内特别工作组。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将作为牵头单位, 组织管材、管道设计、工程建设、储运、腐蚀与防护等, 对应SC2标准项目工作组, 从全程参与入手, 逐步获得国际话语权, 最终形成主导地位, 积极参与输送管及管道系统核心技术标准制修订, 真正实现我国输送管道技术标准化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浅谈石油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 第4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标准化;管理理念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引入了大量先进的思想和管理理念,我国的经济市场更为开放化、国际化,企业发展也更为健康长久。同时,加入WTO也意味着要与时俱进,抛弃以往陈旧的、落伍的管理思想,努力使企业经营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石油企业由于历史的因素,一直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而不是国际化的企业管理标准。这无疑会造成我国的石油企业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企业,所以,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石油企业应当接受和学习新兴理念,将标准化管理方式应用于企业运营过程之中。

一、我国石油企业标准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众多企业也在制度和思想上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而石油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学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技术方面尚未建成能够与国际领先水平匹敌的标准体系,甚至相差甚远。生产的石油产品大多无法达到国外石油产品进口的检验标准,进而无法有效地打开国际市场。[1]目前,我国的石油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1标准良莠不齐

据统计,在我国,石油领域的ISO标准大约有1600个,而且用基础的标准和实验方法通过的占绝大多数,以产品标准作为评判标准的极少。同时,在现存的标准体系中,等效采用的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非等效采用。这在如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显然无法具备成为行业佼佼者的资质。

1.2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石油企业现在履行的管理标准仍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将生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存在着过于严苛、过于繁琐、过于古板等问题,这种标准与国际通用的标准严重不符,既不能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也会对国际贸易造成阻碍。

1.3对标准化理念重视度低

在我国,许多石油企业、石油企业的领导对于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理念不够重视,认为它可有可无,仍奉行着传统的“人治”的管理思维,对于标准化的经费投入不足。这造成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工作人员流动率很大,积极性不高,无法实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1.4行业标准制定的水平不足,周期较长

石油行业的标准制定因为各方面因素的考量,本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制定讨论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我国石油设备和工作人员的情况,还会出现反馈意见的相关人员敷衍了事、不认真思考的情况,最终导致审核后确立的标准有所降低,无法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的结果。所以,我国石油企业标准的落后局面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石油企业工作标准化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工作标准化在石油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2.1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工作的标准化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它可以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加速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促进企业更加快速有序的发展。[2]所以,努力学习工作标准化管理理念,积极开展工作的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提升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有助于企业的日常管理与协调

事实上,在石油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工作的标准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每个个人的工作、每个部门、每个生产环节都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企业的生产活动才能井然有序,从而有效地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减少已经出现的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2.3责任归属更为清晰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问题时,如果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职责范围,就会出现相互推诿、逃避问题的情况。所以明确工作责任范围十分重要。工作标准化的开展可以让每个企业更能清楚地了解每个环节的责任归属,这样在出现问题时,就可以有效地确定是谁的责任,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2.4让企业管理更具科学性

在石油企业中实行标准化管理,可以让人,即操作者、监督者、管理者;物,即产品、机器、设备;轨道,即职责范围、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工作分工、生产流程三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标准化的科学有序的管理系统,实现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

三、提升石油企业标准化的有效途径

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在石油企业运行中的应用,提升石油企业的工作标准化,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完善和提升。

3.1重点关注API,提高石油产品标准

API指的是符合美国政府机构程序需求的标准化发展组织。如今,API标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石油领域的具有权威性的公认标准。[3]经过API标准认证的设备、石油项目、石油产品等都会被广泛应用于世界石油企业。所以,充分了解和关注API标准,以其作为石油企业标准来激励自己,提升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我国的石油企业被世界认可,顺利打入国际市场。

3.2加强企业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

要想让工作标准化在石油企业中全面运行,就需要有一支专业性的、对标准化十分了解的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企业除了可以对工作人员定期考核、培训之外,还可以聘请标准化领域里的专家给员工普及与标准化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在企业招聘时重点关注有着全面专业知识、英语水平较高的人才,将其吸纳进来。通过这些方法,才能让石油企业更好的实现技术和工作的标准化。

3.3提高企业对标准化的认知

我国石油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还沿用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使得很多员工和企业领导缺乏标准化的意识,仍凭借自己的旧有习惯和经验去做,罔顾企业提倡的标准化的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这无疑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造成很大阻碍。要想改善现状,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要加强标准化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从观念上进行转变。

标准化中国石油 第5篇

第一条 为加强油气田开发区域内的生产建设,实现油田生产与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并重,保护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良好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单位及项目组要严格执行环保工作项目主管,专业负责制度,各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要按要求落实辖区内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协调、指导、检查、督促落实环保措施;各生产施工单位对施工作业现场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关措施,把环保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之中。

第三条 一切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建设项目等活动的单位及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并有义务对污染损害水源地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与水源无关的生产活动,禁止设立任何形式的排污口向水域排放污水。在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须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总量。对从事试油、钻井、地面作业及采油作业的所有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水源保护区的规定,不准向水域排放污水。

在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里,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区域内水质满足规定时,必须削减排污负荷。

第四条

处在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的油田所有单位及个人必须依法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废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二)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等。

(三)所有作业都必须制定环保措施,严防发生污染事故。

(四)采油、采气污水经沉降、过滤等处理后;含醇污水经提醇回收等处理后,要全部实施安全、有效的回注,不得污染地下水源。

第五条 在水源保护区进行钻井作业时,各钻井单位要认真执行《石油与天然气井控技术》,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环保制度和环保风险预案,进一步规范“三标”井场建设。

钻井过程穿越淡水层时,必须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一)从钻开表层黄土层起,直到钻开基岩20∽30 m,必须采用清水泥浆。

(二)表层套管的固井水泥必须返高至地面,防止饮用水层受到钻井液污染。

(三)井场泥浆池必须有防渗、漏措施,泥浆池必须铺有防渗布,泥浆池周边高于地面30∽50cm,并要求泥浆池液面必须低于地面0.1m以上。

(四)完井后的固井水泥必须返高至规定的含水层以上

(五)钻井岩屑必须按环评要求处置和利用,不准随意倾倒在井场外面,生活垃圾必须存放到固定位置并作回收处理。

(六)完井后要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剩余泥浆尽量回收利用。第六条 试油、井下作业要实行无污染作业,严格控制落地原油。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油、污水、废液等,要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不得造成污染。

(一)试油作业时,必需配备金属贮油罐,抽吸作业时井口应安装防喷盒,防止井口油水外溢,油水应集中进金属贮油罐,并及时回收。地面污油应及时清理干净。

(二)油、水井洗井压裂等施工作业时,污水排放应入污水池,污水要全部回收,就近拉往污水处理站,合格后进行回注。

(三)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井口与贮油及地面污油污水的管理,严防污油污水漏失扩散。

(四)作业完清理井场及污水池交采油使用。

第七条

对位于水源保护地的采油作业井场,环保建设率要达100%。井场内要重点加强污染源治理,污水、污油的贮存与拉运,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控制污染物不出井场,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具体规定:

(一)井场设备布局合理,安装稳定,运行正常,无跑、冒、滴、漏现象。抽油机等设备要干净见本色。井场内外无污油、无垃圾。

(二)井场必须修建围墙。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河流两岸100米范围的井场周围必须修建高1.5∽2m的砖石围墙;其它区域可修建高1 m的土围墙;对日产量在1吨以下的单井井场,可设堤高为0.5m的筑土防护堤,堤底宽不小于0.8 m。

(三)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河流两岸100米范围的井场,井口要有集油盒,(井口与污油池之间要修建离地面20公分的水泥导油槽),修建一个体积不小于20立方、高出地面10公分、且设有防渗措施的污油回收池,为防止意外,污油池上要加盖以确保安全。

(四)井场内要设置5∽10立方具有防渗漏措施的油泥池,油泥定期清运,集中处理。

(五)对于个别距集中处理站过远不便集中排污的零星油井,井场内允许设置容积不小于30立方水泥或铁制脱水容器,集满后拉至废水集中处理站处理。

(六)禁止井场直接脱水,禁止在运输过程中脱水,含水原油统一拉至集中处理站集中脱水;污油池的污油要及时回收,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清理干净、严防污油随雨水流入水源。

(七)围墙内侧要修建雨水渠,将雨水导入雨水蒸发池内,雨水蒸发池容积不得小于30立方,做到雨水不出井场;围墙外侧要修挖排洪渠,防止场外雨水进入井场。

(八)注水井洗井时,要利用洗井污水处理车在井场对洗井污水进行处理,循环使用,严禁外排。

(九)加强井口盘根盒、闸门等设施管理,及时紧固更换,防止跑、冒、滴、漏发生。

(十)检泵等修井作业时,要严格加强防污染措施。起油管前要打开泄油器,管内油水入池入罐,蒸汽吹扫油管、油杆的污油、污水等全部回收至污油池内;污油及时回收,严禁流入井场,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

(十一)井场的环境管理要实行“两化”“三有”制度,即科学化的管理、规范化的运作;工作有章程,生产有纪律和值班有记录。要在井场显要位置设置环保宣传标语;预防污染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及时上报当地环保部门和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第八条 各作业区的井场要加快井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围墙内外两侧必须植树、种草,井场外坡面要因地修建反坡梯田或鱼鳞坑,乔、灌、草结合,全面绿化,绿化率要达到60%以上,防止水土流失。

第九条 对未严格执行本办法,造成污染的单位,要按油田公司《环境保护暂行管理规定》处罚。第十条

标准化中国石油 第6篇

关键词:工业标准产品质量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石油与石油化工产品也是与日俱增,石油工业标准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使得石油产品的特性发生了变化。石油工业标准应用于整个石油产品生产的过程,严格的石油工业标准是生产高质量的石油产品的基础。石油工业标准的发展与进步,提高了石油产品的质量。

1我国石油工业标准现状

上一篇:一个矿泉水瓶作文下一篇:宽带业务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