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4-07-13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精选6篇)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1篇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几点思考

本溪满族自治县文明办 李海维

本溪满族自治县共有未成年人3405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其中小学生22142人,初中生11915人,单亲家庭315人。现就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解决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报告,以期促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一、工作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高度重视和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成立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文明办。结合省、市文件精神,全县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求意见会,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千方百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在农村中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坚持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开展“弘扬民族自强精神,造就学生优秀品质”等一系列活动,把“弘扬民族自强精神”活动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升华学生优秀品质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强化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在全县深入开展“道德早餐”、“道德实践日记”、“关爱老前辈”等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评选活动,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3、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网络、网吧、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发了《本溪县关于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化、公安、工商等管理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开展了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规范行业秩序为重点的网吧专项治理整顿。

4、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本溪满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先后开展了本溪满族自治县首届“山里红--工行杯”百名小书画家竞赛活动,“第二届百名小书画家”竞赛、“保护母亲河”绿色夏令营活动、“庆六、一阳光女孩”歌舞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发扬和传承抗联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吸引广大未成年人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

5、加强未成年人拒毒、防毒教育。开展无毒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未成年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未成年人拒毒、防毒意识,远离毒品。

二、存在问题

1、政治意识淡漠,理想信念有待加强。少数未成年人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等内容知之甚少,对社会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从整体上认知把握,片面认识,错误理解,发生了信仰危机。

2、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斜。一些未成年人思想认识错位,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自我价值;认为经济建设就是挣钱第一;把及时行乐奉为人生信条,摆阔气、高消费,不求上进,对社会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责任感。

3、封闭、孤僻、嫉妒心理表现突出,社会适应、人际交往能力差。调查发现部分未成年人: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他人交往;二是自惭形秽,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因此独处一隅,对别人的长处或优点产生嫉妒,进而中伤、怨恨他人。

4、法制、纪律意识淡薄。部分未成年人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5、文化生活单调,倾向于低级趣味严重,迷恋网吧问题突出。个别未成年人沉迷于录像厅、网吧、电子游戏厅等“三厅一室”,没有把精力放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上,文化品味、格调有待于提高。

6、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目标不明确。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大潮中,部分学生受到不正确的价值观误导,存在着读书无用的思想,觉得人生渺茫,读书是为父母而读,对老师、学校存在抵触情绪,旷课逃学成了家常便饭。

7、家庭教育失当,子女思想压力大。许多家长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的变化认识不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落后,出现教育乏力和疲软的问题。家长一味的望子成龙,不遵循子女成长规律,违背子女意愿,包办子女未来,往往成了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8、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堪忧。随着我县经济建设步伐加快,进城务工人口日益增多。由于社会竞争激烈,进城务工农民家庭迫于生计,成天奔波,工作强度相当大,一天下来身心疲惫,根本无暇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很难有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遇到孩子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下降,通常采取粗暴的方式教育,不仅没有解决好问题,反而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原因分析

1、社会舆论轻视道德,对未成年人产生很大误导。不同的社会主流舆论导致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要求和行为方式也不同。大家关注的热点似乎除了金钱还是金钱。“富即成功”左右着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同时成人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

2、文化环境中充斥着不健康的内容,毒害未成年人的心灵。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中,文化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文化的各种载体都可以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一言一行。网络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借助网络传播的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越来越让人忧虑。尤其是让众多未成年人着迷的网络游戏,其内容大多带有色情和暴力等情节,使一些痴迷者大受影响,甚至纷纷效仿。有些游戏还戏说、篡改历史,使未成年人的认识发生混乱。许多不法网吧、游戏厅便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地带。

3、法制环境不健全,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不够。近年来,对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国家曾开展了大规模的打击和治理工作,如查禁非法出版物、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查封取缔非法经营娱乐场所等。力度很大,但效果却不明显,屡禁不止的状况极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的长效工作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

4、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教育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从学校教育方面看:一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得不到全面落实,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二是部分学校和教师的师德、师风有待改善。三是学校德育工作内容、方式、方法陈旧。四是多数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出于“安全”方面的压力,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甚至连春游、秋游基本上都取消了。从家 4 庭教育方面看:社会提供的家庭教育资源较少,家庭道德教育知识普及乏力,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

四、几点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社会要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2、突出重点、营造氛围,健全网络。一要积极利用节日、纪念日等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二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建议新闻媒体开辟“着眼未来的希望——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专题节目,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浓厚氛围。要结合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抓好社区少年儿童活动阵地建设。

3、整顿网络,改进教学。一要建立建全专兼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着力建设好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队伍;各类文化市场管理队伍;青少年宫、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文化教育设施辅导员队伍。二要坚持“疏堵结合、标本结合”的原则,注重构建绿色网络。三要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学校重智轻德、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倾向和做法,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2篇

(一)形成合力,常抓不懈,强化责任感。

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各种观念、思潮层出不穷,交叉碰撞。不同的社会主流舆论导致社会对未成年的教育要求和行为方式也不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盛行,“富即成功”左右着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道德情操被视为落伍的追求,这些对未成年人产生了极大的误导。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集社会各方面之全力,纳各方之贤才,集思广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常年坚持,真抓实干,绝不能“一阵风”、走过场,或仅学校“一头热”,家庭不行动、社会不配合。同时,必须强化责任感。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学校的教师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师德建设,以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和“诚信、笃学”的形象来示范、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家长则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认识子女的“社会人”的角色,注重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的原则,淡化“望子成龙”的观念,以“身心健康、关心他人、善于合作、学会做人”的要求来培养子女;社会之大众媒体更要以对民族兴衰、对未成年人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倡导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党政群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常抓不懈,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增强紧迫感。

未成年人身处的社会已经充满了太多的金钱、物质的诱惑和不良文化的侵蚀,这样的环境不能不令人忧虑。《若干意见》颁布近一年来,各地、各部门也均重拳出击,如查封色情网站、黄金时间禁播凶杀、暴力题材的电视剧、整顿文化市场、向未成年人禁售烟酒等等举措,使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得以不断净化。综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须建立健全一个长效的约束机制和投入机制。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均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明确“做与非做”,不唯利是图,严格自律。此外,德育教育专项经费的确立将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现如今,衡量领导能力、比较学校实力往往以办学水平评估和升学率、学科竞赛的优劣来判断,而对道德体验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质量,对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教育以及对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主流思想的渗透等等却几乎无人问津。因此,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其主要领导的任期考核里一定要有德育工作内容或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真正落实,使“主渠道”作用发挥的更有效。

(三)突出重点,努力改革,提高对德智均衡发展的认同感。

一是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纠正德智失衡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无不强调德育放在首位,可一到教育实践中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原因何在?高考、中考中未将思想品德列入考核指标,“首位”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缺位”,也就必然导致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这种对升学没有任何意义的德育教育怎能不退居“智育”之后呢?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对“评价和考试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且真抓实干。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且必须使两个考核都定出相应的权威性指标,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

二是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当前,知识处于爆炸性增长阶段,基于家长的要求和社会的关注,短期内可能还难以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痕迹,并且对学生的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也难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因此,近阶段,对学校教育而言,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师德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要在职称评定、晋级评优等方面予以真正的倾斜,把优秀的教师都吸引到班主任队伍中去。要在教师中形成共识,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上,放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让每一位教师自觉地将德育真正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同时,要真正上好每节思想品德课、班队会课。班主任老师要把班队会课真正上成每周班级事务和德育实践的总结课。

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3篇

网络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 是有目共睹的社会主题。开展学生网络道德的研究,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目前, 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 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 诚信缺失。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在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下, 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 行为失范, 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 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 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 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共同建设网络文明。”“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必须坚持正确导向, 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学生群体网络生活的质量高低、文明与否, 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精神和道德水平的状况等, 对现时和未来的中国文明与进步都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有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及网络社会的有序运作。分析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寻求解决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 目的是使学生既能吸纳和认同优秀的传统道德, 也能鉴别和消化全新的进步的网络道德, 为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网络道德功能:道德基因和精神动因

网络道德建设既是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也是任重道远的发展问题。因特网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技术标志。21世纪是网络空间支撑的世纪, 作为现代高科技的杰出代表, 网络以其自由、平等、兼容和共享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准则推动着社会道德的进步。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互动性、差异性、自主性、多元性和无约束性等显著特点, 使得所谓“网络自由”、“网络民主”伴生着“网络危险”、“网络犯罪”等现象。在这个崭新的“虚拟社会”, 人们便会经常遇到诸如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妨害公共信息安全、信息垄断、信息污染、网络成瘾症和网络犯罪等一系列道德问题。

总之, 网络道德是人类活动空间拓宽、认识能力提高、个体道德意识日益丰富和深化的推动力。由于它丰富了人们的道德意识, 必然增强个人的道德责任心, 使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还要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负责,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作用。网络道德在提高个体的道德自律程度的同时, 也构成了社会的整体道德效应, 使社会道德风气得到净化和淳厚, 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向高级阶段的迈进, 有利于人向“自由”层次的发展。网络道德是保证网络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三、网络道德建设:工作视点和管理重点

(一) 建立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的制度, 全面系统地为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认知能力有赖于进一步加强。处于“问题敏感”阶段的学生群体, 易于形成单纯追求技术操作的片面观念, 产生网络行为的非道德取向。这就要求学校改变计算机网络课程只讲网络科技知识, 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的偏向, 主动将学生难以直观认识的网络伦理知识引入课堂, 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的情怀, 引导学生从科技理性与伦理理性的结合上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具体地说, 课堂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和任务主要有: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互联网信息生成与交互共享后面包含着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伦理要求。向学生讲清楚, 由电子和信息技术建构起来的计算机互联网, 一旦进入社会生活, 成为人们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活动方式, 它就同现实社会一样, 会产生出不同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利益关系, 因而也就同现实社会一样, 需要用相应的道德来调节和规范各个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以及相互关系。

(二) 学习网络道德规范, 明确网络道德要求

学校可根据网络活动的特点和现有道德规范, 结合学生网络行为的实际问题, 明确“禁止、提倡、鼓励”等网络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 网络道德所坚决禁止的是过分沉溺于电子游戏, 观看、下载和制作色情网页, 制造和张贴不实之辞, 窥视或偷窃他人计算机文件, 攻击或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系统等有损自己身心健康、侵害他人权利、破坏网络安全和社会文明的网络行为。网络道德所提倡的是自觉遵守计算机互联网规定的各种协定和义务, 遵守国家颁发的有关计算机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以社会道德要求为标准慎重使用计算机互联网, 积极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服务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网络道德所鼓励的是追求网络行为的道德自律和社会价值,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对他人和社会作贡献, 造福于社会和人类。

(三) 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网络行为

任何自觉的道德行为都产生于对道德必然性和道德要求的深刻理解与自觉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网络行为, 进行网络生活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评价, 深刻认识网络行为道德与不道德的不同结果和多重影响。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认识并处理好上网娱乐与上网学习、上网学习与读书学习的关系, 树立科学、理性、自觉的网络道德观念。

(四) 建立学生网络行为管理与指导机制

网络的自由性和虚拟性特点将人带入一个“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新天地, 它给予人“解放了、自由了”的新感觉, 又易使人忘掉现实社会的责任观念和道德要求, 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违法的事情。学生群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希望摆脱成人约束自由自在活动的需要比较强烈, 因而在网络匿名化的世界中更容易出现“知”和“行”的脱节, 产生不道德的网上行为。对此, 学校网络教育要在传授知识和启蒙智慧的同时, 增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管理与指导, 逐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建立和健全学校行之有效的网络行为管理体制和指导机制, 如强化校纪校规的配合、校园网的积极示范与有效引导的配合、家庭管教力量的配合等措施, 应对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管理的机遇和挑战。

(五) 加强班级网络文化建设

班级既是学习集体, 又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交往互动的活动组织。学生愿意与同是“网上新生代”的同学交流计算机网络知识和使用经验, 他们相互攀比追逐新的网络技术与软件操作, 形成班级内同学之间网络活动观念和活动方式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现象。为此, 学校应积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文化为载体、以正确的网络活动观念和活动方式为指导的班级文化活动, 营造文明理性地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班级氛围, 推动网络教育向学生第二课堂和学生互动影响的空间延伸。如利用教室的专栏板报、主题班会、班级网页等文化载体, 大力倡导文明理性用网的网络道德观念, 提倡网络化学习的活动方式;利用集体的力量批评玩乐型、黑客型网络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 形成健康正确的舆论导向, 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和舆论影响班级成员的网络生活观念。

(六) 组织竞赛活动, 加强计算机工具意识

组织学生经常开展内容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网页制作和其他创造设计的竞赛活动, 让大多数学生从比赛过程和获胜中领略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满足部分学生显示才能的需要, 推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由单纯的玩耍娱乐、自我炫耀向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转化, 淡化他们认为计算机是玩具的意识, 加强他们的计算机工具意识, 形成文明、理性、高效用网的自觉追求和良好风气。

(七)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奥布拉恩认为, “一名电脑爱好者, 如果他有严重的心理变态, 那么他就有可能把联网的电脑作为发泄的一种工具, 这种人即使坐在家里, 也有可能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在预防网络犯罪等不道德的网络行为中, 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对于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充分发挥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 积极进行正面引导, 通过网络组织专门的讨论、交流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摘要:网络化社会渐成现代社会的代名词。生活和学习于网络化社会中的学生群体, 其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方面所发生的显著变化, 应该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特别关注。现就网络道德建设问题, 略述自己的思考成果, 以求教于管理者和教育者。

关键词:网络化社会,网络道德,网络道德失范

参考文献

[1]沈红.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卢凌燕.青少年网络道德及其教育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3]陶宏开.孩子都有向上的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4篇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农村中学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当前农村中学的实际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和薄弱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家庭教育出现了大量的“隔代教育”和严重的“家教抛荒”现象,有些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学校教育面临升学的压力,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现象依然存在;社会上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着很多不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面对这些客观实际,作为农村中学如何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不仅有聪明的大脑,更有健康的大脑,把他们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我们农村基础教育中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学校政教工作的实践和思考,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首先: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真正树立起“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方针,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工程,要教育出高思想素质的学生,必需有思想素质高的教师。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也曾谈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所以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益终生的。所以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要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确立班主任在德育队伍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因为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德育工作者和具体实施者,也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还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的关键。除此学校还要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有章可循。

第二: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作用。我们必须結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找准德育内容的切入点,在德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把以前枯燥、单一的理论说教向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转变,引导未成年人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开展各种体验活动,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促使未成年人知行统一。为此,我们农村中学可挖掘校内校外各种德育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科学、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例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可开展国旗下讲话;每周的班会课班主任都要善于捕捉德育时机,及时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学校可在春节、清明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在“五·一”、“五·四”、“六·一”、“七·一”、“九·二0”、“十·一”等重要节日,在“七·七”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全校性的演讲 、黑板报、故事会、拔河比赛、文艺汇演等不同形式的大型活动;可邀请乡关工委领导、法制副校长、卫生院长等社会人士来校开展各种专题讲座。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和了解与具体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一点一滴地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成材的第一责任人。针对当前农村的实际:一部分家长都双双外出打工,家庭教育出现了放任自流的家教抛荒现象;一部分家庭的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只管吃喝、不敢打骂,对下一代百依百顺、娇生惯养、过分溺爱;还有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所有这些现象,都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其和学校教育形式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第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还需社会环境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网吧、录相厅、游戏厅一些有毒信息腐蚀了未成年人的心灵。导致了目前许多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5+2=0”的现象,这就要求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站在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来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当前农村要加强对“三室二厅”、网吧等经营场所的管理,执法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查处传播淫秽、暴力、封建迷信等出版物,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政府要肩负起重大责任,加大投入,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为青少年在社区创造一个积极的德育大环境。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5篇

近年来,少数律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不高,有的律师不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有的律师不依法办案,甚至发生了违法犯罪等严重问题。这些少数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律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主要表现为:少数律师贿赂司法人员,或者介绍当事人贿赂司法人员,严重者构成了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有的律师以陪吃、陪玩、陪游等手段拉拢司法人员,来办“关系案”或拓展案源,支付介绍费、活动费等回扣给中介人以寻求案源;有的接收案件时大包大揽,作虚假承诺,吹嘘或暗示自己与司法人员有某种特殊关系,极少数甚至贬损同行,诋毁、损害其他律师的威信及声誉,抬高自己;还有一部分律师缺乏诚信及敬业精神,收钱不办事,或不尽心尽责办事,或肆意降低收费标准,搞不正当竞争等。李庄是最为典型的例证。12月,重庆扫黑除恶爆出“律师造假门”事件,律师李庄一手“捞人”,一手“捞钱”,因涉嫌伪证罪,12月13日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尔后又被法院追究刑事责任。李庄一案引起国人震惊,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律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一)客观方面原因

1、律师职业地位低,容易受到歧视。《律师法》规定:“本法所称的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立法上对律师职业的如此定位,使人感觉到律师就像是向社会“贩卖法律”的个体户,与律师职业的崇高使命形成了巨大反差,使律师很难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律师对刑事案件的介入,律师们总要为他的委托人说话,找一些有利于嫌疑人的证据,或者可能会给嫌疑人传消息、串供等等,这些情况容易转化为法、检、公机关对律师的高度怀疑,高度的不信任,进而演化为对律师的职业性歧视甚至敌视。这也导致律师因地位低、社会评价低而忘记了自己的崇高使命,见利忘义,把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搁之脑后。

2、刑事诉讼中“三难”问题仍未解决。刑事诉讼中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的问题,虽经几年来不停的呼吁引起了一定的重视,有些地区还制定了相关的措施。但仍有少数法、检、公的警察为难律师们的办案,工作中推诿扯皮,有时律师们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这样一个小小的申请迟迟得不到批准,使委托人质疑律师的基本办案能力,这样导致有些律师干脆不办理侦察阶段的刑事案件。而适者生存的律师也不得不放弃律师的尊严,和办案人员套近乎,找关系,甚至不惜以陪吃、陪玩、陪游等手段去实现本应正常行使的权利。

3、司法不公、暗箱操作现象仍存在。律师在实际办案中,如果按照严格法律规定,律师可以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委托人的委托事项作出一个可预测的专业性判断,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实现这一判断。但在实际办案工作中,通过双方律师智慧和劳动的竞争,以实现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最优化的格局,往往因司法不公被暗箱操作所取代。律师的正当资源即专业化服务没有了价值,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这种环境下导致部分律师为了生存而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情况,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违规”律师的无奈心态。

4、案件资源稀缺。目前,律师的案源主要来自于亲属、朋友、同学、熟人、客户的介绍。不经过介绍,直接上门的客户少。大部分客户在真正委托律师时,所关心的不是律师的专业水平,而是律师和法官的关系。这类委托人需要的是让律师打关系,而不是律师的专业化服务。

(二)主观方面原因是律师自身的原因,这也是律师职业道德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一种是有的律师为了钱,置法纪于不顾,置行业规范于不顾,与社会恶势力勾结,充当掮客,充当权贵们、钱老板的奴仆,丧尽做律师的起码尊严,在钱场上杀红了眼,弄得身败名裂仍执迷不悟,死不知返,这是极少数。另外一种是部分律师认为:律师是弱势群体,为了生存,无可奈何,踩点红线,情有可原。只要是为了钱,为了打赢官司,不重视提高律师业务水平,提高律师事务所服务能力,而是千方百计提高所谓公关能力,因而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看报、不懂法律、不会出庭的“精英”,这些人在律师事务所创收高,倍受青睐,是“骨干”,是“大律师”。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创收高的背后,贿赂成本有多高?他们肥了自己,也害死了别人,是腐败分子的得力助手,同时也葬送律师事业。

如何解决当前律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笔者就律师行业本身来探讨如何解决好当前律师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强化律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纪律教育和执业风险教育,全面提高律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抵御风险及金钱诱惑的能力。这个教育不是形式的、虚张声势的,而

是实实在在的、卓有成效的。现在,中央已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虽然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但律师如何全面准确地学习好和理解好这个准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也为公、检、法的工作人员设定了一个“限”,这为律师们改变其工作环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想通过加强教育,帮助律师们充分认识到《廉政

准则》的重要意义,把握好《廉政准则》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把《廉政准则》作为从业的指南,使广大律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是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律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律师管理工作上的问题。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要联系实际,依法制定对律师强化监督、加强管理的措施,严肃执行纪律。做为执法的律师队伍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这是落实职业道德的基础保证,也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加大律师工作的管理力度,使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才能保证律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抓好律师队伍的业务学习。促进律师的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律师依法执业的水平,也是搞好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现在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增多,律师只有抓紧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学习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增强市场意识,增强市场经济法律意识,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特点,才能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采取有利措施,切实加强律师队伍的党建工作。律师工作的性质决定律师工作必须无条件地置于党和国家的领导之下。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律师队伍的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律师事务所的党组织,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律师队伍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和党员律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搞好职业道德建设在组织方面的一个重要保障。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6篇

先进思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方面。当前,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而促进思想建设的不断拓展和文化事业的日益繁荣。

树立全面的阵地观,善于驾驭两个主阵地。思想文化阵地和经济阵地是我们的两个重要阵地,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文化建设阵地更具特殊性,更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文化所发挥的智力支持、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作用,可以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思想文化阵地正在成为国际范围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由于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利用大众传媒、文化交流等手段,不遗余力地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我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的新的国际背景下,西方对我进行“渗透”更加无孔不入,思想文化领域正在成为国际范围内敌我较量的前

沿阵地,中国与西方争夺思想文化阵地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这就说明,思想文化阵地至关重要,这个阵地丢了,就会带来万劫不复的灾难,就是我们的失职。因此,党委和政府在领导工作中,必须树立全面的阵地观:既要善于驾驭经济业务建设阵地。也要善于驾驭思想文化建设阵地;也就是说,要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法律、文化、科技“四进家”的经验,连续五届七件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实践证明,两个阵地一起建,两个阵地都驾驭好,才能促使两个文明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树立全面的资源观,积极开发两种资源。维系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既有经济资源,又有文化资源。经济资源主要指劳动力、资本、土地、矿产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文化资源主要指社会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文化旅游景点、文化产品设施等。社会要发展,首先要合理开发利用经济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开发利用文化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资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把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做到经济资源的开发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并重并举,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挑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宜昌市委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挖掘三峡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三峡文化、民族文化、山区文化品牌,连续举办两届三峡艺术节、三届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三届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展示了三峡文化、屈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促进了宜昌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树立全面的资产观,科学运用两种资产。土地、厂房、资金、设备、项目等生产要素是有形资产,它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一个地方乃至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知名度、影响力、人力资本、文明程度、信誉水平、道德风气等无形资产也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作为发展环境,其作用和影响力往往比有形资产深远得多。有形资产作为物的因素,在时间空间上是有局限的,创造的价值是直观可见、可以计量的;而无形资产的扩张力是无限的,可以不断创造,可以重复使用,其产生的价值是倍加的,是无法估量的。比如人力资本,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与科技紧密结合,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一个地方和单位人力素质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强,其事业就会生机勃勃,发展迅猛。宜昌市近年来以提高人的素质、改善城市环境为重点,狠抓思想文化建设,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中注重整合和盘活无形资产,大大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增强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城市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旅游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事实证明,重视无形资产,善于积累和创造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树立全面的效益观,高度重视两个效益。在经济发展上的投入,往往表现为引进一笔资金、建成一个项目、谈成一笔生意、收到一笔货款、推广一项技术、革新一项工艺等等,创造的是直接效益。在宣传、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精神文明建设项目上的投入,往往表现为学了多少知识、出了多少作品、培养了多少人才等等,创造的是间接效益。直接效益看得见、摸得着,间接效益则看不见、摸不着。因此,一些地方的领导往往重视直接效益,忽视间接效益。直接效益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直接效益,政府怎么运转?社会怎么发展?道理不言而喻。可是对教育文化、思想道德、人才培养的投入,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入,是一种基础性投入,可以提高素质,凝聚人心,转化到经济建设上,往往很快变成巨大的现实财富。比如,基础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人才运用于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物

化”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转化为生产力的更快发展;理论工作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头脑,引领人们前进的方向,使人们转变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宣传工作推广各地的成绩和经验,对提高地方知名度、改善地方形象、吸引外来投资作用不可低估,对推出企业的产品、扩大企业销售至关重要。因此,高明的领导应该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并发挥思想文化的间接效益,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上一篇:谈谈学习语文的方法下一篇:初三作文:月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