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教案范文

2024-07-18

结构力学教案范文(精选6篇)

结构力学教案 第1篇

第44 次课

第45 次课

第46 次课

根据虚功互等定律,可得: 因为 ω1≠ω2,则: —主振型第一正交关系 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也可记作: 同理,对于n 个自度体系: 第一正交关系为 或

第一正交关系的另一种证明: 令i 分别等于l 和k ,得到: 上两式分别前乘{Y k }T 和{Y l }T ,可得

将(3式两边转置:([M ]T =[M ],[K ]T =[K ] 由(5-(4得: 2 2 2 ***2112222212 2 2 2 *** 2 121111222122((((((0((0 m Y Y m Y Y m Y Y m Y Y m Y Y m Y Y m Y Y m Y Y ωωωωωωωωωω+=+-+-=-+=11112221220m Y Y m Y Y +=[]121 12 112122200{}[]{}0 T Y m Y Y Y M Y m Y ⎧⎫⎡⎤==⎨⎬⎢ ⎥⎣⎦⎩⎭ 或 2

i i i i m Y Y ==∑ [] 12{}T i i i n i Y Y Y Y = 12 []0 n m m M m ⎡⎤ ⎢ ⎥⎢

⎥=⎢⎥⎢⎥⎣⎦ {}[]{}0(l T k Y M Y l k =≠1 n i il ik i m Y Y ==∑

2([][]{}{0}(1,2,3, i i K M Y i n ω-== 2 []{}[]{}(1 l l l K Y M Y ω=2[]{}[]{}(2 k k k K Y M Y ω=2 {}[]{}{}[]{}(3 k T l k T l l Y K Y Y M Y ω=2 {}[]{}{}[]{}(4l T k

l T k k Y K Y Y M Y ω=2{}[]{}{}[]{}(5 l T k l T k l Y K Y Y M Y ω=2 2 0({}[]{} l T k l k Y M Y ωω=-

第47 次课

因为[M]*和[K]* 都是对角矩阵故有 && M iη i + K iη i = Fi(t && ηi(t + ω i 2ηi(t = Fi(t Mi 2(i = 1,……,n ωi 2 = Ki Mi 可见,利用正则坐标,n 个自由度的体系就解耦为 n 个单自由度体系的问 题。1.若初位移和初速度均为 0,利用杜哈梅(Duhamel)积分可得: ηi(t = 1 M iωi ∫ F(τ sin ω(t − τ dτ 0 i i l 2.若初位移和初速度不为 0,利用杜哈梅积分可得: ηi(t = ηi(0 cos ωi t+ 其中若 则由 & ηi(0 1 sin ωi t+ ωi M iωi ∫ l 0 Fi(τ sin ωi(t − τ dτ & { y(0} = { y 0 } { y(0} = {v0 } { y(t} = η1(t {Y1} +η2(t {Y 2} +……+ηn(t{Y n} i T 两边左乘 {Yi}T[M] 得: {Y } [ M ]{ y(t } = η1(t {Y i } [ M ]{Y 1} + T +η2(t {Y i }T [ M ]{Y 2 } + LL + ηi(t {Y i }T [M ]{Y i } + LL {Y i }T [ M ]{ y(t } = ηi(t {Y i }T [ M ]{Y i } = ηi(t M i ηi(t = {Y i }T [ M ]{ y(t } Mi {Y i }T [ M ]{ y 0 } Mi & ηi(t = & {Y i }T [ M ]{ y(t } Mi 于是得到利用正则坐标表示的初始条件为: ηi(0 = & ηi(0 = {Y i }T [ M ]{v 0 } Mi

二、主振型叠加法的解题步骤: 主振型叠加法的解题步骤: 1)求体系的自振频率 ω1,ω2,··· ωn [K ] − ω 2 [M ] = 0 2)求主振型 或 [δ ][ M ] − λ [ I ] = 0 {Y1},{Y2},· ··{Yn} 第 16 页

([ K ] − ω [ M ]{Y } = {0} 2(i = 1,……,n([δ ][ M ] − λ [ I ]{Y } = {0} 2 i i i i 3)求广义质量和广义荷载 M i = {Y i }T [ M ]{Y i } 4)确定 ηi(t Fi(t = {Y i }T {Fp(t }(i=1,2,3,··n · 5)求位移 {y(t} { y(t} = η1(t{Y 1} + η2(t{Y 2} +……+ ηn(t {Y n} yi(t = η1(t Yi1 + η 2(t Yi 2 + …… + η n(t Yin 其中 第 17 页

结构力学教案 第2篇

第一章,建筑结构概述

1.1建筑结构的任务,功能与定义 一建筑结构在建军筑物中的任务 1.它是一个空间的组织者 2它是一个形状的表现者 3.它是一个荷载的支承者 4它是一个材料的利用者

结构存在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类对空间的应用和美观需求,结构的夏的根本原因是抵御自然界对建军筑物生成的名种荷载 结构存在的根本条件是利用并发挥了建军筑材料的作用 二建筑结构用为支承者的预定功能

1结构应能承受正常使用和正常施工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安全性 2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既具有适用性 3结构的构件和所用材料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结构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仍保持必需的整体性,既安全性 要求

掌握建筑物需要承受的荷载情况 了解建筑结构所采用材料的性能 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 三,建军筑结构的定义

建筑结构是在一个建军筑空间中用各种基本结构构件组合建造成的有某种特征的机体,为建筑特的持久使用和美观需求服务,结人们的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

在应用上,要充分满足空间和多项使用功能要求 在安全上,要完全符合承载,变形,稳定的持久需要 在造型上,要能够与环境规划和建筑艺术融为一体 在技术上,要力争体现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新发展

在建造上,工合理用材,节约能源,与施工实际密切结合 1.2建筑结构的荷载,作用与荷载效应 载荷的分类

按载荷随时间的变异分,有恒载,活载和偶然荷载 按结构的动的动力效应分,有静载,动载 按荷载实际分布情况有分布荷载和集中荷载

按荷载的作用方向分,有竖向荷载,侧向荷载,和冲击荷载,1恒载,指结构构件和建筑物构造层的重力荷载,等于它们的体积乘以所用材料的单位重力

估算各结构构件每平米面积中的平均恒载w和各种建筑物每平米建军筑面积上的平均恒载W大致取

钢筋混凝土结构 w=4-6N/m2 W=10-14 N/m2 钢结构 w=2.5-4N/m2 W=6-9 N/m2 木结构 w=2-2.5N/m2 W=4-7 N/m2 准确计算恒载必须注意

不能遗漏 结构构件计算前几然要根据经验假定它的截面尺寸,得到预定自重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度算,若计算结果与假定截成误差太多需重算

需复该材料容重

结构自生只占建筑物的一部分在20%-50%间变化,减少自重是一条重要的设计准则,2楼屋面活载

民用建筑楼面:2.0 kN/m2(如住宅)-3.5 kN/m2(如商店)

工业建筑楼面:4.0 kN/m2(如一般光学仪器厂)-10 kN/m2(如棉纺厂)准确计算楼面活载必须注意

活载名义上为等效均布荷载

取值时应考虑该建筑物长期使用期间改变用途的可能,并取其大值

取用活载计算结构构件的内力的变形时,必须考虑活载作用的持续时间及其最不利的组合,因而对于活载都相应地有标准值,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等

在一个大面积楼面范围的活载分布,不能可象小范围内那样处于满布状态,在多层建筑中,也不可能所有楼层同时满意载,因此度算大受载面积(如从属面2积大于25M)的梁和多层结构的柱墙基础时应考虑活载的折减系数(< 1)

3雪载,50年一遇的各种屋面水平投影上雪载标准值Sk的计算 Sk=μrSo So----基本雪压,如北京为0.4 kN/m2市 西安0.25 kN/m2 广州0 kN/m2 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如平屋面及α≤250的单跨单双坡屋面为1.0,α= 30 0的单跨单双坡屋面为0.8 4风载

基本风压是根据全国各地气象台历年最大风速记录换算为离地面10M高处的年最大风速,再经统计确定重现期为50年的最大风速然后通过风速与风压的相应关系计算得到

ωk=βzμsμzω0

βz----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是考虑高层建筑或高耸构筑物的阵风作用下有共振影响使风载增大的系数,它对于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建筑物和高耸构筑物经及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建筑,均应教虑

μs----风载体系数。它是风吹到建筑物表面引起的压力效果与最大风速算得和理论风压力的比值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ω0----基本风压北京为0.45 kN/m2西安0.35 kN/m2广州为0.5 kN/m2 准确计算雪载和风载注意

雪载与风载都是活载都有其它活载组合的问题,屋面雪荷载比地面雪载小,但在高低屋面交汇处,屋面某些突出处,折线形或曲线形屋面低谷处的积雪都会增加,在雪载计算中其值大于1 风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放生三个压力区,迎风面的正压力区,背风面的负压力区,墙然及局部的局部压力区 5温差作用 产生温度应力 6沉降作用

1.2.2荷载效应(内力效应,变形效应)1.2.3荷载传递路线 楼面荷载--楼板--梁系统----柱----柱基础—地基

屋面荷载—屋面板—屋盖系统----柱----柱基础—地基

1.3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及其基本性质 一材料的改进就会有结构的尺跃

第一次飞跃,公元前11世纪有了瓦,公元前五世纪有了砖,大量出现砖瓦建 第二次飞跃,17世纪出现生铁,19世纪用熟铁及高强度钢,从此有了钢屋架 第三次飞跃,19世纪20年代出现水泥,中期钢铁产量大增,20世纪钢筋砼进入实用阶段建筑中砼和预应力砼占了统治地位,20世纪40年代出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质轻,绝缘耐蚀性好,其后各化学合成材料断涌现,是在酝酿结构的新飞跃 二,常用结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1弹性和线弹性 2塑性,脆性和破坏

3延性 是指材料超过弹性极限后至破坏前耐受变形的能力以,εU-εe或εU/εe表示

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应力与应变不成正比关系时,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称为变形模量

5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看出/材料的极限应力反映了材料的强度,材料厂的极限应变表现了材料的破坏,材料的弹性,塑性,延性和弹性模量说明了栈道的变形特征,因为材料的延性,材料在达到极限应力时并不具有极限应变。或者说,材料达到极限应变时应力并不是它的最大值 建筑材构用的优质材料是

极限应力高 做的结构强度高

弹性模量大,做的结构变形小

延性好 做的结构在破坏前有较大的变形,二材料的基本力学性抟与它与结构反应的关系 三常用结构材料的耐久性能

四,常用钢材,砼。木材,砌体的基本知识

钢材:屈服强度

极限应力

伸长度

冲击韧性

冷弯性能

可焊性 砼,极限应力

弹性模量,收缩

和易性

木材:强度,含水率。木节,扭纹,髓心等

1.4建筑结构的失效和结构的两类极限状态

一,破坏,结构或其构件因所用材料的强度被超过,或材料的应变达到其极限值而丧失承载能力,有压缩破坏,剪切破坏,弯曲破坏,扭曲破坏等

压屈或失稳

变形过大,含裂缝过宽

倾覆或滑移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正常使用及限状态

1.5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承载力设计和变形设计 1.6结构与地基的关系 1.8结构和建筑筑的关系 1.9结构与施工的关系

第二章,建筑结构的基本构件,结构单元和结构体系 2.1建筑结构的基本构件 2.2建筑结构的结构单元 2.3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 2.4主体结构间的变形缝

第三章,主要的建筑结构构件的结构单元 3.1梁

3.2板和楼盖结构 3.3柱和框架结构 3.4墙和墙体结构 3.5桁架和网架结构 3.6拱结构 3.7壳体结构 3.8索结构 3.9基础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4.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4.2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4.3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 4.4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 4.5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结构力学教案 第3篇

通过座谈和调查, 我们发现不少青年教师对教案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教案就是PPT的打印版, 教材内容的摘抄, 或者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等.本文结合理论力学的教学经验, 谈谈撰写授课教案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供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参考.

1 教案的前期准备工作

1.1 了解课程的设置目的和培养目标

这个看似是一个很大很虚的帽子, 却是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导向, 青年教师容易忽视.大学很多课程是从高中物理中一些章节被提取出来, 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 (甚至是学科) 来深入学习, 例如:力学、光学、电磁学等等.与社会分工一样,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细化, 学科分工也越来越细, 涌现出很多基础性问题, 这些学科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应当时的工程实践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 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大学课程更注重面向工程实际.

《理论力学》与高中所学力学的一个重要不同:以工程中更常见的刚体为对象, 研究刚体模型的静、动力学问题分析和计算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力学基础修养.因此, 在教案中应时刻注意突出理论力学的“基础性”、“方法性”, 训练学生使用理论工具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1.2 考虑授课对象专业的就业和科研方向

作为技术基础课, 面向的专业具有多样性.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科研方向.因此, 课程教案应“以学生为本”, 即教师在准备教案之前, 需要了解授课对象的专业就业和科研领域.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同一门课程的侧重、举例等应有所不同, 做到“有的放矢”, 否则学生会感到太泛太偏.

拿理论力学来说, 控制类专业可多举例运动、振动、动平衡等控制问题的力学建模方法;材料类专业应侧重讲清任意力系受力分析、力线平移定理引起的弯矩和剪力、动反力引起的疲劳等;土建专业可结合桥梁、桁架等结构算例.让学生体会到理论力学能够解决自己专业领域的一些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了解先修课程和后续服务课程

培养学科领军型人才, 在数学及力学基本理论方面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 在突出应用性的同时, 需要强调基础理论的特点, 如定理引入和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数学推理与计算等[3].大学课程在更专业的理论高度, 以高等数学为工具, 去重构原有初等的知识体系.理论力学中的计算分析用到了矢量运算、投影、微积分、矩阵运算、常微分方程、变分等数学知识, 求解复杂的方程或轨迹甚至要扩展到一些数值算法和编程方法, 此时还需要了解Matlab, C语言等.教学过程中适时提醒这些先修的数学手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力学密不可分.同时, 理论力学是很多后续课程 (例如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振动等) 的基础, 因此教案内容的选择, 算例的安排都需要为这些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1.4 教案基本素材的准备

大纲和教材是两个最基本的教学素材.首先, 应根据课程大纲准备教案.“大纲”为基本纲要, 规定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和内容的讲解程度.教师在教学计划上、讲解深度上、课时分配上均要注意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分配.对于理论力学这类全校工科公共基础课来说, 大纲更是保证不同教师授课统一性的依据.有些青年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喜欢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花很长时间深入讲解, 而一些本该充分论述的重要方法被弱化;甚至部分内容覆盖不全面, 造成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障碍.

另外, 不能够只拿一本教材作为教案的参考.因为教材受到编者经历、视角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人而异.同一个原理, 不同作者的讲述方法、逻辑和推导也不尽相同, 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学校的大环境、专业特色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定.同时, 对学生也是一样.应告诫学生, 不可盲目为应试只啃一本教科书, 应选择参考不同出版社和作者、反映现代科学发展内容、理论性和直观性俱备的教材[3,4], 多看多想, 博采众长.选择不同教材中适合自己理解的论述、图示、推导和算例, 从而更易让学生吃透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教案的注意事项

2.1 教案语言严谨而生动

青年教师一般很注意科研论文写作用语的严谨性, 但是, 授课过程是“讲”出来的语言, 而非“写”出来的书面语言.因此, 在教案中需要兼顾授课语言表述的严谨性和口语化.

教师授课最忌讲课内容表述不准确.理论力学涉及经典力学和分析力学, 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自身严谨的理论体系.如果对定理的内容、条件、适用范围和概念讨论等方面的理解不深, 常常造成表述的不严谨.不准确的表述会造成学生对理论理解的错误或偏差.更为严重的是, 这种不准确表述如果初期得不到纠正, 会逐渐成为“习惯”, 教师自己却很难发觉.因此, 青年教师在初期教学过程中, 需要细致总结体会, 在教案中总结出常见错误, 并核实清楚.

课堂教学必须将书面语言口语化.很多青年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大篇幅引用教材上理论性、概念性强的书面语言, 并认为是严谨和有学识的体现, 殊不知鲜活易懂的语言是课堂效果的生命.教师本身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语言, 那么学生更不可能有自己的理解.教案是从教材到课堂教学的转化的重要工具, 应将书面化的文字结合自己的理解, 把自身的感受、经历、生活积累记录到教案中, 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则有利于把教学内容讲活、讲透.因此, 教案中可将书面语言提点为交谈式、讨论式、解释性甚至是聊天式的语言,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讲课语言风格.

2.2 绪论务必精彩生动

很多青年教师对绪论的重视不够.有的用宣讲课堂纪律和作业考试要求代替, 有的轻描淡写地带过, 有的甚至跳过直奔主题讲内容, 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绪论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第一堂课, 学生通过第一次课了解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 同时观察教师的讲课风格和教学水平.应该说第一次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可见, 绪论的作用举足轻重, 教师应该花很大的精力来准备第一堂课, 旁征博引地准备素材,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 力求生动精彩地贯穿课程的作用、内容、方法、意义等.

例如理论力学绪论可以先从高中所学的牛顿三定律引出, 使学生有一个共鸣.通过案例 (从弓弩杠杆、到建筑船舶、到机器大工业、到现代机械和飞行器的进化) , 指出力学这一古老学科对人类科技进步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推进作用.从宏观上让学生看到漫长的力学发展历程, 结合着讲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重要事件和力学人物 (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欧拉、拉格朗日等) 和他们的轶事, 与学生分享科学家们“从对自然和试验现象的思考中发现力学真理”的乐趣[5], 感受力学家门的励志、勤勉和智慧.然后介绍当前发生的与力学相关一些重大科技事件 (如载人航天工程、大飞机工程等等) 中涉及的关键力学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到力学发展到今天, 不管是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仍然不断在深化和拓展中.最后将论述回到理论力学课程上来, 结合实例指出理论力学在将工程问题简化为力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进而采用合适的理论来发现规律和指导设计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了解到力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析—实验—讨论”经典三步骤对现代科学研究的指导性作用.在介绍各部分内容和作用的同时, 可以遗留一些生活中的力学小问题给同学们课后思考:例如单手攻丝时为什么会折断丝杆?直线运动的车刀为什么能在工件上车出螺纹线?烟囱倒塌的断点为何偏下部1/3处?运动员转体时为什么要紧缩身躯?这样学生会听得饶有兴趣,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门课不但有趣而且实用.

2.3 教案对教学内容应有所取舍

忌堆砌教材内容, 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经常是支撑一门学科的框架关节处的知识点, 是所有学过该课程都应该掌握或知晓的内容.很多青年教师对教材上的所有内容按顺序不分轻重地讲完, 造成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脉络模糊, 知识点杂乱.应首先研究教材的目录和课程内容, 理顺所有知识点及其关联;再根据教学大纲、专业的要求确定上述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 有侧重地安排讲授时间.

应注意重点和难点的侧重是不一样的, 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熟练应用, 例如任意力系的平衡、刚体平面运动分解、动能定理等;而难点则是在理解上、推导上或者计算上等相对复杂的内容, 如主矢主矩的讨论、自然轴系、科氏加速度、纯滚动、平动坐标系、虚位移, 广义力等.另外, 还应注意难点可能不是重点, 非大纲的内容应有所取舍, 忌不分主次轻重地全部铺开讲或简略讲.因此, 在教案中需要推敲重点难点的理论证明和讲解方法, 尽量采用图示、比拟或动画的形式, 简单明了地帮助学生理解, 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在例题的讲解上应具有选择性、针对性.教材上的例题不要全讲, 因为教材一般要考虑专业的全面性, 例题覆盖较广、题量较大, 如果全部讲解容易走马观花, 学生学习起来吃力, 在题海中迷失方向.因此, 教师在组织教案时, 按照“精讲”、“深讲”的原则选择例题 (最好不是教材中的例题) .“精讲”即通过少量例题点出知识点的运用方法;“深讲”即更加注重对例题的拓展和讨论, 这是探索普遍规律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缜密思维和科学素质的重要部分.尽量通过例题展示从认识、分析、建模、计算、讨论到解决问题的完整执行思路.可采用研讨式的授课方式, 着重论述理论力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思维和方法.而教材上的例题则针对疑点做提示性点拨即可.

2.4 非教学内容的处理

科研成果的处理需谨慎.很多青年教师科研经历丰富, 喜欢有意无意地在课堂上抛出自己的研究内容, 这是非常好的创新之举, 但要注意“有度”.首先应该注意所讲的科研成果应该至少与教学内容的某一知识点相关, 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深化, 否则会变得漫无目标, 偏离课程主题.再者要考虑本科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不宜太细、太难、太深, 否则会犹如听“天书”, 不知所云, 反而使学生产生科研畏难情绪.因此科研内容只能在某一个知识点上起点睛的作用, 忌全盘铺开大篇幅地深入讲, 应点到为止, 激发起学生的科研兴趣即可.

对于可能涉及到的非教学内容应有足够的扩充准备.青年教师写备课教案时, 应注意授课内容中隐含的其他知识.这些知识可能是非大纲非重点内容, 还可能涉及到数学、物理、控制、计算机等其他学科.此时, 青年教师需要及时学习“充电”, 在教案中应对这些隐含的内容做一定的扩充, 这个扩充内容在课堂上不讲, 是为可能在某方面感兴趣的学生答疑准备的, 以防被“问倒”或敷衍, 影响授课情绪和信心, 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学识的质疑.显然, 教师拿本科知识去给本科生上课是不够的, 在教案中考虑的涉及或延伸内容要远远比讲解的多.例如讲静力学静定问题时需要了解材料力学对静不定结构是如何求解;讲惯性系问题时需要了解非惯性系情形;动力学方程中出现非线性项如何求解;动点的动量矩原理;陀螺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变分的意义与运算;转子动平衡的工程常用检测和控制手段等.

2.5 讲解次序和板书的安排

首先需要思考全部授课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课程的各部分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 他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并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 教案撰写过程中应标出授课内容的前后联系, 适时引出和铺垫;例如公式的推导可能用到前面讲过的知识, 在教案中要及时地提示讲解, 以帮助学生回忆和理解.

其次需要安排各部分内容讲解次序, 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特殊到一般, 从平面到空间, 但有时也可以从一般推广到特殊, 没有定论.因此教案内容的次序安排上应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考虑让学生接受的角度.例如, 理论力学中静力学部分讲解可以按照先平面后空间的顺序, 其优点是易于学生接受, 但是可能会造成课时偏长、记忆点过多、矢量标量理解混乱等问题;也可以尝试直接用矢量和矩阵运算讲空间力系, 这时需要注意做好数学上 (矢量、矩阵运算) 的铺垫和空间概念的建立, 以帮助学生理解.

再次, 在教案中应标出板书的内容以提示学生记忆.一方面,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广阔和自由, 很多知识和信息不需储备只需检索 (通过网上搜索、图书馆查阅) 就可以获得;另一方面, 由于电子课件的使用, 大部分信息直接显示在PPT投影上, 信息量大, 切换快, 学生不知记录什么, 也来不及记录什么.因此, 教案中应将需要板书的内容进行标注, 并写在黑板上提示学生记忆, 但注意不宜过多过杂.

在分析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工程问题或者例题时, 按照问题的提出、简化、建模、分析、求解、讨论和应用的分析次序, 时刻突出经典力学所体现出的原理性、条理性和层次性等技术层面的方法论, 教师也可在教案中设置一些提问和互动环节, 保证一定的课堂习题时间使学生得到启发和训练.

2.6 教案应合理安排时间

在每次课的时间安排上, 为每次课多准备5分钟的扩展内容.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天计划提前讲完了, 但是还差几分钟才下课, 如果直接讲下一节内容显得课堂内容组织零乱, 还打乱了内容的连贯性和独立性.因此, 在备课教案中除当次的授课计划外, 应再多准备约5分钟的扩展内容, 该内容可以是当天授课内容的深入讨论或延伸, 可以是一个与授课内容某一点有关联的科技事件, 也可以是一个算例, 甚至是一个趣味题, 总之有时间就讲, 没有时间就不讲, 并且下节课也不讲.

在课程的总体时间安排上, 为可能的放假安排一定的机动时间.即不要将所有教学内容在每节课安排得满满紧紧的, 如果因活动、事假等原因无法上课, 会造成授课内容积压、进度滞后而影响下节课的授课安排, 使后续的补课和课堂教学中, 讲得过多、过快, 教学效果不如预期.因此在教案内容的讲解时间安排上要灵活多变, 保证重点难点的授课时间, 做到不缓不急, 留有余地.

2.7 教案的修改与完善

教案完成后, 需要自己从头至尾通“读”一遍, 而不仅仅是“看”或“默读”一遍, 因为授课时是要将这些内容“讲”出来.如果自己读得都不顺畅, 那么讲课时肯定会磕绊, 应及时地修改.特别注意容易出错的、不易理解的、难于讲清的地方, 应多读几遍直至通顺为止.

教案预留备注栏及时进行二次修改非常重要.当堂授课后, 应对课堂反映出的问题:如磕绊、错误、学生的疑问、新的想法、好的讲解方法、提示板书、对应的科研或工程问题延伸等, 甚至是联想到的教学内容相关的的轶事或笑话, 均可在教案中进行及时标注和记录, 避免在下一次上课时遗忘或出现相同的问题.因此, 教案撰写过程中最好在页面的最右侧预留备注栏, 留作日后的修改、添加、标注等二次修改之用.

一般来说, 青年教师第1遍上课是熟悉内容;第2遍上课理清课程的框架和脉络;第3遍上课已经能够掌握重点难点和学时分配;第4遍上课需要注意授课技巧和与学生互动.仅做“二次修改”显然是不够的, 教案需要不断地总结、修改和更新, 才能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讲课风格和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 做到心中有书、眼中有人.如何导课, 如何开讲,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什么地方设置提问, 如何讨论等, 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构思.不断将平时所见、所思、所想等及时标注在教案之中, 那么, 经过多遍讲课和修改后形成的教案就是一本属于自己的“经典教案”.

3 小结

手写教案有“百益”:减少失误或遗漏;增加授课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少每次备课时间;在电子课件故障时仍然能够推进教学内容;方便板书和学生答疑;便于创新内容和创新想法的添加;逐步积累还能够为日后编写教材提供帮助.形成一本“经典”教案, 能逐步提高教师把握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的能力, 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

教案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作用, 真正的教案编写, 是教师日常对生活的所思、所读、所感的全部集合, 是自己独特的个性的备课的结果, 点滴地引导学生“做人做事”.是为培养优质创新人才服务的.一本经典教案是教师几年的经验总结和劳动结晶, 是教师高尚师德的表现, 从教案中受益的将不仅仅是教师本人.

摘要:教案是教师不断思考如何将书本知识通过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能力的载体, 对青年教师上好第一门课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理论力学为例, 从专业、教材、语言、内容、科研、次序、时间、板书和修改等多个方面, 归纳出教案准备工作和撰写过程的注意事项和授课技巧.为高校青年教师的教案准备、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案,改革,理论力学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 1667143.htm.

[2] 李清泉.强化高校科技优势转化, 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中国高教研究, 2011, (12) :16-18

[3] 周又和.关于《理论力学》教材的若干思考.力学与实践, 2009, 31 (1) :74-76

[4] 高普云.对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0, 33 (3) :64-65

结构力学教案 第4篇

关键字:高效课堂;教案结构要素;取舍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42-02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们必须在备课中下功夫,不断优化教案结构要素及规范性和实用性,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析教案结构要素的取舍。

一、教案结构布局的改进

1.表头内容的规范

体育与健康教案一般是表格形式,在主标题下面首先要写明本次授课班级、课次等基本要素,这些内容也可以设置在表头分格栏内显示(表1)。作为参赛教案或优质课课时计划还可以加上单位名称、指导教师等栏目;作为平时授课教案要加上周次、人数等栏目。切记不要过于烦琐,要根据具体课型决定好教案结构要素。在高中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模块名称和单元位置等新要素的设置。总之,这些要素都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了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准备,虽然叫法有些不同,但不会影响教师的理解,在撰写时必须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2.结构要素的布局

首先要写时间、地点、对象,这些要素应该放在第一行,意在明确本次教案的概括。然后再写授课的教程等相关内容,放在第二行,让人们看了能清晰地知道本次授课的目的。第三行的内容主要是制订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预计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情感渗透情况罗列出来,要注重本课特点,不能样样举到。

3.表尾内容的改进

表尾的主要内容是场地器材、预计负荷、课后反思等(表2)。场地器材也可以写作教学准备,有时上课还需要一些教具的准备,比如说录音机、教学挂图、小黑板等,这些并非是场地器材范畴,大家一般写教案都是归类在场地器材栏目内。预计密度可以以图表形式做成曲线图,还可以直接写出预计的两次较高脉搏次数区间。课后反思也可以写作课后小结,根据授课内容和上课情况写出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存在问题的反思,有利于以后教学的高效完成。

二、教案主要部分的分割与权重

首先要制定表头分隔栏及要素填充(表3)。第一列写课序或教学过程,第二列写各阶段授课时间分配,因为一节课教学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其授课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所以这一栏必须写在课序的后面,有利于授课安排和听课人员的侧重关注。其次是教学内容栏目,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这栏必须写清楚本次授课内容及相关动作要领和授课形式,为整个教学过程做引领。运动负荷这一列主要包括运动的次数和强度,运动时间在前列已经提过,时间安排是个大概念,没有必要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点的时间都做详细设置,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发挥。最后三列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来分设的。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作为重点放在一栏分步实施教学;将组织和要求以图表、照片和简练语句形式对应写在教与学活动栏的后一栏;教育渗透栏目主要是针对情感教育而设立的,新课标要求课堂上要给学生渗透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等知识和能力,使其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一定的情感目标。

1.开始与准备部分的分配

表3课序中的第一、二行分别编写教案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的相关内容,开始部分主要是课前常规,教师们都做得很好,这里就不用多谈。下面主要针对准备部分的导入内容做一强调,准备活动要紧贴授课内容,注重专项热身,通过适宜的活动形式导入新授课内容,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适应新授课教学的实施。

2.基本部分的分配

表3课序中的第三行主要编写学生的复习内容或导学内容,根据不同课型决定不同导入方式,这个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栏目中分步引领,然后在教与学活动栏内填充对应的导入方法和手段,这一栏的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次衔接是否顺畅、专项技术动作导入是否合理、对学生进入新授课学习是否适应等问题,所以应该作为关键环节来设计。

表3课序中的第四行主要编写课的基本内容,即新授课内容,这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应的各个栏目都要有详细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栏目要写明教学步骤中各环节内容,在教与学活动栏目中要把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写进去。对于主要的组织方法要用图示或照片形式展现出来。

3.结束部分的分配

表3课序中的第五行主要编写放松练习和课后常规等内容,注重放松练习里的具体做法,采用何种形式放松等。这一部分的组织教法相对简单,不宜写得较多,简明扼要地表达清楚即可,值得重视的是回归器材中的安全教育。

三、教案内容的详略取舍

1.教学内容栏

该栏的内容较多,主要是参考教科书对理论知识、动作技术要领、分层分步教学等相关内容的编写,应该注意的是动作技术要领描述要精练,分层次教学步骤要清晰。根据授课的必要性可以通过图示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采用动作要领口诀或间接语句表达出来。不能长篇照抄书本知识,不能把部分组织教法写入这一栏,也不能把纠正错误动作和评价学生情况写入本栏,那样会显得凌乱。

2.教与学活动栏

这一栏主要编写教师如何实施教学和怎样使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引导学生学习,这些都是需要详细阐述的内容。针对不同项目的教学,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练为主进行设计,教师的教要上升到导的角度。要注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组织策略来提高教学的精度,避免存在陈旧的教学手段和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免影响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

3.组织与要求栏

组织与要求栏相对来说就比较清晰明了,大多数需要通过图形来表达其含义,显得更加简明易懂,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表述,但做图要清晰详细,能够充分展示该教学过程的人物、路线和转换方式,几个教学内容的组织教法相同时可以用一个图示代表。教学要求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即可,没有必要对每个知识点的共性问题逐一写明。对个别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提出单独要求。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苯的结构教案 第5篇

苯的结构教案

苯的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苯分子结构特点; 2.了解苯的结构探索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学生多向思维、逻辑推理、发散思维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学的态度及创新精神; 5.通过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生产煤气的过程中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分子式,并把它命名为苯,但苯分子结构是十九世纪化学一大之迷. [例题]:苯由C、H两种元素组成,C%=92.3%,其蒸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的39倍,试计算其分子式. 解:M苯=39×2=78nC=(78×92.3%)=6nH=78-6×12=6 ∴分子式C6H6 [探究1]: 1.根据苯的分子式,它属于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为什么? 2.根据饱和烃的通式,苯的不饱和度如何? 3.可能有的多少双键数?叁键数?环的数目? 4.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反馈]: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多数出现碳碳双键或叁键.这些结构是否合理?如何用实验来验证呢? [演示实验1]:分别向2支盛有苯的试管中加入Br2水和酸性KMnO4溶液,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结论1]:溶液不褪色,因此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或叁键,与不饱和烃的结构有很大区别. [探究2]:若苯分子为多环状结构,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演示实验2]:苯和液溴的催化取代反应. [结论2]:苯一溴代物的结构只有一种,苯二溴代物有三种.以上环状结构被推翻.苯分子结构成为十九世纪最大的化学之谜,直到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睡梦中终于发现了苯的结构. [讲述]: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的传奇经历. 凯库勒是德国化学家.19世纪中期,随着石油、炼焦工业的迅速发展,有一种叫做“苯”的有机物的结构成了许多化学家面临的一个新的难题,凯库勒就是其中的化学家之一.为了探求谜底,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工作起来就忘记了休息,黑板、地板、笔记本,甚至是墙壁上,到处都是他写下的.化学结构式,但一直没有什么结果. 一天,困顿至极的凯库勒,恍惚见到一条首尾相衔的蛇在眼前飞舞,心神领会中一下悟到了苯的结构式.他事后叙述了这段梦境:“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我的心想着别的事了.我把坐椅转向炉边,进入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接起来了,一个个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旋转.我如从电掣中惊醒.那晚我为这个假说的结果工作了一整夜.”在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庆祝大会上,凯库勒报告了自己发现的经过,开玩笑地对人们说:“先生们,让我们学会做梦吧!” 长时间的准备,严密的逻辑思考,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梦寐以求的结果戏剧性地得到了突破.所谓积之于平时,得之于顷刻,正是灵感对艰苦劳动的一种奖赏. 凯库勒发现苯分子有环状结构的经过,带有传奇般的色彩,据凯库勒本人介绍,那是他在梦中发现的.应该指出,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本人具有广博而精深的化学知识、勤奋钻研的品质和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分不开的. 凯库勒提出的苯分子结构假设:(1).苯的6个碳形成平面六边形环;(2).每个碳原子均连接一个氢原子;(3).苯环中的碳碳键单、双键交替. [探究3]:按照凯库勒单双键交替的苯分子环状结构,苯环上的二取代物应该有几种? [结论3]:苯环上的二取代物有四种,不符合实验事实. 为了解释这一结构与实验事实的矛盾,凯库勒又提出了补充假说:苯分子中碳碳单键与双键不是固定的,而是以一定的频率快速交替出现. 上面的表示式是由凯库勒于1865年提出,所以叫做凯库勒式.大量实验资料证明凯库勒式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但也发现凯库勒式不能说明苯的全部特性.它的主要缺点表现在下列方面: ①.根据凯库勒式,苯的邻位二取代物应当有两种异构体: BrBr BrBr 而实际上只有一种; ②.根据凯库勒式,苯是含有三个双键的烯烃.一般的烯烃容易氧化和起加成反应,而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苯却不起反应.反之,苯却容易起烷烃所特有的取代反应; ③.根据凯库勒式,苯分子中有三个C-C单键和三个C=C双键.一般C-C的长度为1.54左右,C=C为1.34左右.这样苯环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正六边形.但实验证明,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长度都是,即比C-C短,比C=C长.因此,从键长看来,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既不是正常的单键,也不是正常的双键. 进一步研究表明苯分子具有如下结构特点: (1).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2).所有键角为120°; (3).碳碳键键长为1.40×10-10m(介于C-C键1.54×10-10m和C=C键1.33×10-10m之间). [设问]:如何更确切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学生试写) [小结]:苯分子的环状结构中所有的碳碳键等同,且介于单双键之间,因此苯分子的确切结构应为:.为了纪念凯库勒对苯分子结构的巨大贡献,现在一般仍可用凯库勒结构式表示. [模型展示]: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根据实验探究和理论思维,我们可以归纳得出化学概念、原理或规律,获得问题的解决. [课堂练习]: 1.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理由是: A.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B.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二种 2.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都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上述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师起到了学生学习的向导,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获得新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水力学教案 第6篇

《水力学》课程教案

制作人:克里木江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第一章 绪 论

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目的:使学生了解水力学的任务及应用领域,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理论和流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以及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两种形式。

基本要求: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易流动性、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表面张力特性、汽化压强特性;掌握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两种形式:质量力与表面力

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1工程水力学的任务及发展史 0.25学时 §1-2连续介质假定 0.5学时 §1-3 液体的基本特性 0.25学时 §1-4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1学时 §1-5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0.5学时 共2.5学时,课外3学时 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质量力与表面力

难点:连续介质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质量力与表面力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连续介质模型的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应用、质量力与表面力的应用 拓宽:牛顿内摩擦定律推广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

注意问题: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禹化谦,《工程水力学(水力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2 闻德荪、魏亚东等,《工程水力学(水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9 蔡增基,龙天渝,《水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禹化谦,《工程水力学(水力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2 闻德荪、魏亚东等,《工程水力学(水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9 蔡增基,龙天渝,《水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

思考题:2-

1、2-

2、2-

3、2-

6、2-

17、2-23习题:2-

5、2-

8、2-

9、2-

13、2-

15、2-

16、2-

18、2-

19、2-

21、2-22 教学单元授课教案编写的具体内容: 单元2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1-5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0.5学时,课外0.75学时 1)质量力 2)表面力

§2-1静水压强及其特性 0.5学时,课外0.75学时 1)静水压强 2)静水压强的特性

§2-2液体的平衡微分方程 1学时,课外1.5学时 1)液体平衡微分方程一般式 2)综合式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2-

1、2-

2、习题:2-

3、2-5 单元3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2-3重力场的液体平衡 1学时,课外1.5学时 1)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 2)静水压强分布规律

§2-4静水压强的计算与测量 1学时,课外1.5学时 1)绝对压强 2)相对压强 3)真空度

4)压强的计量单位

5)测量压强的仪器:测压管、U形测压计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2-4习题: 2-

8、2-6 单元4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2-4静水压强的计算与测量 1学时,课外1.5学时 6)测量压强的仪器:差压计 7)静水压强分布图

§2-5液体的相对平衡 1学时,课外1.5学时

1)等加速直线运动 2)等角速旋转运动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2-6习题: 2-

9、2-13 单元5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2-6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2学时,课外3学时 1)图解法 2)解析法 3)例题分析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2-

17、2-23习题: 2-

15、2-18 单元6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2-7作用在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2学时,课外3学时 1)水平分力 2)垂直分力 3)压力体 4)例题分析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2-19习题:2-

21、2-22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第三章 水动力学理论基础

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目的:使学生理解连续性微分方程、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掌握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基本要求:理解连续性微分方程、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牢固掌握,并灵活应用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1描述液体质点运动的两种方法 1学时

§3-2流线、迹线、流管、流束、元流、过流断面、断面平均流速 1学时 §3-3流动分类 1学时

§3-4液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 1学时 §3-5有涡流与无涡流 1学时 §3-6液体连续性微分方程 1学时 §3-7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 1学时 §3-8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 1学时 §3-9实际液体运动微分方程 1学时 §3-10恒定元流伯诺里方程 1学时 §3-11恒定总流伯诺里方程 2学时 §3-12恒定气体伯诺里方程 1学时 §3-13恒定总流动量方程 2学时 §3-14恒定平面势流 1学时 共16学时

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连续性微分方程,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与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难点:连续性微分方程,实际液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以及恒定平面势流。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的推广,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恒定总流动量方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恒定平面势流的实际意义。

拓宽: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在三维流场中的数值计算,理想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的推广,实际流体总流的能量方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恒定总流动量方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平面势流的应用。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提问——讲授——习题课——实验

注意问题:1)概念、原理、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注意实际流体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计算断面的选取,以及解题步骤与方法;注意有涡流与势流

2)注意复习高等数学的导数、微分与曲线积分等基本方法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禹化谦,《工程水力学(水力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2 闻德荪、魏亚东等,《工程水力学(水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9 蔡增基,龙天渝,《水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

思考题:3-

1、3-

3、3-

10、3-

13、3-

24、3-

26、3-30、3-

31、3-

38、3-

39、3-41习题:3-

2、3-

5、3-

6、3-

7、3-

8、3-

11、3-

17、3-

19、3-

22、3-

23、3-

26、3-

29、3-31、、3-

32、3-

37、3-

39、3-40、3-

42、3-43 单元教案7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1描述液体质点运动的两种方法 1学时 1)欧拉法 2)拉格朗日法

§3-2流线、迹线、流管、流束、元流、过流断面、断面平均流速 1学时 1)流线与迹线 2)流管、流束、元流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3)流量 4)过流断面 5)断面平均流速。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3-1习题:3-2 单元教案8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3流动分类 1学时 1)恒定流与非恒定流 2)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3)一元流与二元流、三元流 4)有压流与无压流、射流

§3-4液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 1学时 1)微团的四种运动形式 2)速度分解定理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学生思考——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3-3习题:3-6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单元教案9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5有涡流与无涡流 1学时 1)有涡流 2)无涡流

§3-6液体连续性微分方程 1学时 1)液体连续性微分方程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3-

10、3-13习题: 3-11 单元教案10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7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 1学时 1)恒定元流连续性方程 2)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

§3-8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 1学时 1)理想液体的特点 2)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 3)理想液体的能量方程

4)理想液体能量方程的应用(比托管)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习题——实验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3-

24、3-26习题:3-

11、3-

17、3-19 单元教案11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9实际液体运动微分方程 1学时 1)实际液体的特点

2)实际液体微团应力分析(本构关系)3)实际液体的运动微分方程。§3-10恒定元流伯诺里方程 1学时 1)恒定元流伯诺里方程 2)恒定元流伯诺里方程的意义 3)总水头线与测验管水头线 4)水力坡度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3-21习题: 3-

22、3-25 单元教案12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11恒定总流伯诺里方程 2学时 1)均匀流与渐变流的压强分布规律 2)恒定总流伯诺里方程(即能量方程)3)能量方程各项意义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4)能量方程的应用条件与注意事项

5)能量方程的应用(文丘里管):例题分析

(一)6)能量方程的推广(有分流的能量方程与水泵):例题分析

(二)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实验演示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3-24习题:3-

23、3-

27、3-28 单元教案13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12恒定气体伯诺里方程 1学时 1)恒定不可压气体的伯诺里方程 §3-13恒定总流动量方程 1学时 1)恒定元流动量方程 2)恒定总流动量方程。3)动量方程适用条件 4)动量方程的解题要点与步骤 5)例题分析

(一)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3-

38、3-

37、3-41习题: 3-

32、3-

36、3-

39、3-40、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单元教案14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13恒定总流动量方程 1学时 1)恒定总流动量方程: 例题分析

(二)§3-14恒定平面势流 1学时 1)势流函数的性质 2)流函数的性质

3)势函数与流函数的关系

4)流网 5)复合势流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习题——实验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3-

8、3-

38、3-

39、3-41习题:3-

9、3-

42、3-43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第四章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目的:使学生掌握流动相似的基本概念,动力相似准则及理解模型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应用量纲的和谐原理进行量纲分析。

基本要求:理解几何、运动、动力、初始与边界条件相似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动力相似准则,特别是重力相似准则、粘性力相似准则,能灵活应用模型律进行模型设计;理解量纲与单位的基本概念,量纲的和谐原理,掌握量纲的基本分析方法:瑞利法与 定理。

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4-1流动相似的基本概念 1学时 §4-2相似准则 1学时 §4-3模型实验 0.5学时

§4-4量纲分析的概念和量纲和谐原理 1学时 §4-5量纲分析 1.5学时 5学时 课外7.5学时

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力相似准则、粘性力相似准则,模型设计;量纲的和谐原理,瑞利法与 定理。难点:动力相似准则,量纲分析:瑞利法与 定理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模型设计与模型实验

拓宽:模型实验的工程实际问题:三峡工程的模型实验研究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提问——讲授——习题

注意问题:物理量的量纲单位的记忆;注意观察实际工程的模型实验。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禹化谦,《工程水力学(水力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2 闻德荪、魏亚东等,《工程水力学(水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9 蔡增基,龙天渝,《水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

-******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蔡增基,龙天渝,《水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

思考题: 7-

1、7-

2、7-

4、7-

5、7-

14、7-15习题: 7-

3、7-

6、7-

7、7-

9、7-

11、7-12 单元教案27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7-1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 0.5学时 1)明渠均匀流

2)明渠均匀流产生的条件 3)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 §7-2明渠均匀流的计算公式 1学时 1)湿周 2)水力半径 3)谢才公式 4)曼宁公式 5)巴浦勒夫斯基公式

§7-3水力最优断面及允许流速 0.5学时 1)水力最优断面 2)水力最优断面条件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7-

1、7-2习题: 7-3 单元教案28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7-3水力最优断面及允许流速 0.5学时 2)允许流速 3)最大允许流速

§7-4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的几类问题 1学时 1)过流能力的水力计算 2)底坡的水力计算 3)粗糙系数的水力计算 4)渠道断面形式的设计

§7-5无压圆管均匀流水力计算 0.5学时 1)充满度

2)无压圆管的水力要素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7-

4、7-5习题: 7-

6、7-

7、7-9 单元教案29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7-5无压圆管均匀流水力计算 0.5学时 3)无压圆管的最大流速与流量 4)无压圆管均匀流的水力计算

§7-6复式断面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 0.5学时 1)复式断面的水力要素 2)复式断面的水力计算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8-

14、8-15习题: 8-

11、8-12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思考题: 8-

1、8-4习题: 8-

2、8-

3、8-

5、8-6 单元教案30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8-1明渠水流的三种流态、佛汝德数 0.5学时 5)佛汝德数判别流态

§8-2断面比能(单位能量)与临界水深 1.5学时 1)断面比能 2)比能曲线 3)临界水深 4)临界流与临界底坡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8-1习题:8-

2、8-3 单元教案31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8-3明渠非均匀渐变流微分方程 2学时 1)明渠非均匀渐变流微分方程 2)明渠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分析 3)明渠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绘制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讲授——提问——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 8-4习题: 8-5 单元教案32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8-4水跃与跌水 1学时 1)水跃的组成 2)水跃的功能与作用 3)跃前与跃后水深的计算 4)跌水

§8-5棱柱体渠道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计算 1学时 1)道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计算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习题: 8-6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第九章 堰流

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目的:使学生了解薄壁堰、实用堰、宽顶堰的基本功能与用途,掌握堰流基本的水力计算公式。

基本要求:了解薄壁堰、实用堰、宽顶堰的基本功能与用途,能进行堰流的流量计算。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9-1堰流的基本公式 1学时 §9-2薄壁堰 0.5学时 §9-3实用堰 0.5学时 §9-4宽顶堰 1学时 共3学时

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堰流基本的水力计算公式 难点:堰的流量系数的计算。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化:堰的流量系数的影响因素 拓宽:工程应用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提问——讲授 注意问题:堰的流量系数公式的选取。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禹化谦,《工程水力学(水力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2 闻德荪、魏亚东等,《工程水力学(水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9 蔡增基,龙天渝,《水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 思考题:9-

1、9-

2、9-3习题:9-

4、9-5 单元教案33

536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单元教案35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10-2渗流模型与达西渗透定律 1学时 1)渗流模型 2)达西渗透定律

§10-3地下水渐变渗流分析 1学时 1)地下水均匀渗流 2)裘皮衣公式

3)渐变声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4)渐变渗流的侵润曲线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讲授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思考题:10-

1、10-

2、10-3习题:10-

4、10-5

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本课程实验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10学时,设5个实验,分别如下: 实验一:静水压强特性实验 实验二:伯努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雷诺数实验 实验五:水击综合演示实验

上一篇:湖南高考试卷及答案下一篇:中学德育获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