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学习笔记

2024-06-22

课题研究学习笔记(精选8篇)

课题研究学习笔记 第1篇

《案例学习研究——设计与方法》笔记

应国瑞

(2006-3.12——3.)

第一章 导论

1、案例研究解决的问题:

1、如何定义即将研究的案例;

2、如何决定相关资料将被收集;

3、如何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2、案例研究允许一项调查保留真实生活事件的全景和有意义的特征。P33、一个通常的误解是不同的研究战略应由高到低地排列出来。案例研究适合于调查的探索阶段,调查问卷和历史方法适合于描述阶段,实验是作解释性和因果探寻(causal inquiries)的唯一途径。P44、每一种战略都可用于三种目的——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不同战略之间有很大的重叠部分。P55、五种主要研究战略:实验(experiments)、问卷调查(surveys)、档案分析(archival)、历史研究(histories)、案例研究(case studies)P66、对于一个课题的文献述评(literature review)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其本身不是目的。P117、案例研究的用处:

一、解释真实生活介入的因果链接;

二、描述介入和发生的真实生活背景;

三、能阐述评估中的一些题目;

四、可以用于探索介入的评估没有明确的结果的情形;

五、可以用于评估之后——对评估学习的研究。P17

第二章 设计案例研究

1、

课题研究学习笔记 第2篇

其实,感恩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片坦途,生活总是被荆棘围绕着。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在你迷茫无助的时候伸手帮了你一把?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在你失败的时候给你最真挚的鼓励?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在你眉头紧锁的时候,给了你灵感?是否……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吧。曾几何时,都有人在帮助你,帮助你度过每一道坎坷。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哪怕他只是给了你一个肯定的眼神。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正如这首歌唱到的一样,感恩不仅仅是报恩,更是一种责任,一份追求,真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随着社会发展,人类

现代文明的进步,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成员,在整个社会大家庭中,其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类只有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帮助才能更好地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感恩,应从家庭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父母生日,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个生日蛋糕,写上一张生日卡,是感恩;平时,孩子为父母倒一杯热茶,送上一条热毛巾,何尝不是感恩。感恩无须旁人提醒,应该发自每个人的内心。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凝望的眼神,一种温暖的触摸,无不是感恩的载体。有了感恩,家庭就有了阳光,我们的日子就会变得快乐,日子即使过得非常清贫,但也活得有滋有味。懂得感恩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感恩的心缺失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致命的性格弱点。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用感恩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个世界。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用语言和行动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激,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充分的回报,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一切文明社会的行为规范。感悟亲情,回报亲情,是人区别于禽兽的基 感恩,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提起感恩,我们会想到近年来风靡全国的各式各样的“洋节日”,尤其是感恩节。其问包含了西方人对上天赐予的感激,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我们还会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近年来,为了应对商品经济大潮下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许多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综观各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实践,均将对父母感恩作为主要内容。这些教育活动对树立学生向善、知恩、图报的正确人生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数学学习笔记初探 第3篇

关键词:数学笔记,理解,构建

教授数学,其目的就是教人以聪明,授人以才智,就是要学会动脑.我们常说的思考比理解更重要,而理解比记住事实更重要,说的就是要善于思考.

我们知道,在数学教学上背诵几个公式、几个概念让一般学生能够记下来而不求甚解,这是容易的.但要用一种有效的数学方法,把一个数学过程的原因讲清楚,并使学生把它作为明显而又合理的结果来加以接受并能灵活运用,那就不容易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普遍停留在“模仿加记忆”的状态,即教师的讲授不是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内容,树立数学观念,而只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解题方法,记住其解题结论,并不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这是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低劣或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将从数学学习笔记的角度致力于改变目前数学学习状况方面作以探讨.

一、数学学习笔记的意义什么是“数学学习笔记”?

“数学学习笔记”是让学生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数学学习的分析,数学工作的评价及由此产生的意见、观点和想法,包括自己在学习数学知识活动中的真实心理反映.

数学学习笔记是由教师指导学生系统的、创造性的学习,以应用知识和总结学习结果为目标,借以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科学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笔记从控制论、信息论的观点出发,着眼于普遍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及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创造融洽的、合作的、协和的良好环境.

从控制论观点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主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控制教学速度,使教学产生更加接近于教学目标的教学效果.

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介,把教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师生双方都是信息的输出者和输入者.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和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输出的是知识信息,输入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状况;学生输入的是知识,输出的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教与学正是在师生信息的不断交换中进行的.

二、数学学习笔记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学习笔记的写作伴随学习数学的全过程.主要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或课前课后的课外学习,即便是不涉及数学知识,或对学习数学的感受,或教师的评价,或关于数学学习的经历等,只要是有关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可随时随地进行记录.

数学学习笔记写作的内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1.数学知识的学习

心理学家、教育家告诉我们,掌握数学知识之所以困难,其原因往往是学生没有形成认识活动基本形式的各种智力动作.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学习上的“差生”,其认识活动往往表现为没有形成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般的智力动作,他们不能分辨出什么是学习材料中的主要内容,不能找出概念及其特征之间的本质联系.

有些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之所以困难,首先是因为他们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从非本质特征中把他们抽象出来,为了避免错误的发生,应该注意在尚未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避开非本质特征之前,是不能对事物进行归纳的.另外,在任何概括的过程中,都要进行抽象,而抽象恰恰是概念形成过程中许多学生感到最棘手的.因为概念形成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既包含事物的本质特征,又包含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因此,同学们必须学会二者的区分.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只是知识内容的记忆,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如何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

2.数学解题的学习

解题应从分析题目的条件开始,如果没有掌握题目条件及实质就着手解题是毫无意义的.制订解题计划要通过分析和综合,对已知条件和要求之间进一步进行比较,揭示出它们内在的联系,确定了解题方法后再去解题.一个成功的解题过程,需要这样一些智力动作:分析,将要求和条件加以对比,对习题的成分进行再思考,将其纳入所有的新的联系中.而在实现这些联系的过程中,还要运用比较,避开非本质特征,即抽象.为了提高以后的解题能力,应将所求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讨论和总结.

3.教师的教学活动

中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般应包括: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②教学内容.③恰当的教学方法.④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⑤教学结果.其中,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从具体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教材难度、教学能力要求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等方面考虑.因此,允许学生对课程内容、课堂讲授方式以及作业、考查学生方式等各类问题发表意见.

4.自由发表言论

笔记对促进小学英语学习的研究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做笔记 原因 成果

小学英语一直在跟随新课改的脚步,课堂方面开始由教师教变为学生学,教学任务变成以锻炼学生英文听、说、读、写等为首要任务。学生的个性和素质较曾经的同龄人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在教学中对比很多学生的作业、书本教材、练习册等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做笔记方面比较随意、零散,有的学生几乎没有学习笔记。这种不会做笔记的习惯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造成这种不利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个人、教师及环境等方面。

学生个体方面:首先,学生在一个拥有几十个人的大众环境中学习,他们能随波逐流地跟随众人朗读、对话等,看似没什么压力就达到教师的要求,带有有无笔记都一样的心态,没有仔细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把应该记忆的做简要圈画。只有教师要求识记的东西他们才会进行标记,这就导致他们没办法在识记过程中查阅相关的应该掌握的内容,也不能正确地理解识记的单词等。其次,很多学生是没有目标地迷茫地学习,机械地跟随老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出现兴趣下降、不想学习的状态。这就不能指望他们还能做好笔记。教师教学方面:部分教师对待学生做笔记的问题比较松散,没有严格地要求学生要在课堂上做好学习笔记,尽管学生在教师的课堂上体会了语境氛围、学会了单词的拼读,但是学习过后就慢慢遗忘,再要复习的时候却找不到从哪里入手。因为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做笔记,学生就得过且过没有做好相应的笔记。

环境方面:在学习环境方面,不仅包含教室环境、人际关系,教材教辅也属于环境,甚至课后环境都对学生做笔记有影响。经过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大家都在书写笔记,极少人会不做笔记;当同桌提醒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做笔记;同时若教材要求学生做记号之类的,学生都会认真做好。另外,若家长有要求学生每天要把书本上交检查的,学生也会认真做笔记。若是环境不利于做笔记,那么几乎所有人的笔记都不过关。

为了解决学生笔记散乱、缺失等问题,提高学生英语识记、复习效率,开校以来,我校英语组一直致力于学生笔记工作,向所有英语老师提出:教师和学生应该互信、加强沟通,甚至采取家校结合的方式。接下来在所有班级开展了师生共同参与的角色扮演舞台剧,加强了学生和老师的信任感和交流合作,同时在家长会上向所有家长提出了倡议活动,家长代表联名签署了家校合作倡议书等。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笔记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具体如下:

1.以小见大,形成了英语学习向生活做出潜移默化的良好改变。

英语笔记记下的都是课堂上的疑惑点、重要点、核心部分,并且记录时机较为恰当,这种记录的习惯使得学生在生活上也有一个线索,做事情按照轻重划分,先紧后松,提高自己处理生活事务的能力。

2.以点到面,从英语科目衍生到其他科目的笔记处理。

学生学习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包含各种科目的相互迁移,每一个科目都有知识的难易、核心重点等,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会对这些要素的把握之后,就把做笔记的方法应用到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迁移发散。

3.由浅入深,做笔记加深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想要做好笔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手、眼、耳、脑配合,积极理解,动脑想,有选择地对课堂知识做记录或者圈画重难点的过程。做笔记需要注意力全程集中,屏蔽外界干扰,思绪停留在知识学习上。这样就能把握英语课上的知识,做到理解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知识。

4.推陈出新,帮助学生知识识记和复习。

笔记不仅记录着知识点、重难点,还记录着英语课上学生当时的状态、学习的气氛、教师的言行等,学生在后续的复习中,看到笔记内容就能回顾当时的场景,达到高效有序的复习。这种看到文字就能瞬间进入高效的复习状态便是笔记的功劳。

5.学有所依,顺应新课改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在笔记指导下学习。

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是学生能学,学生做好了系统的笔记就能根据线索找到学习的方向和依据,善用笔记做指导,知道学习的重点方向和核心内容,有目的地学知识,这样就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勤做笔记是帮助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擅做笔记还能帮助自己提高学习和生活的秩序。另外,要做好笔记,必须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汪琴.学习风格对英语语块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钱海燕.如何做英语笔记[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08).

课题研究学习笔记 第5篇

由四川到湖南去,靠东边有一条官路。这条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村时,有一条小溪,西边有座白塔,塔下住着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条黄狗。

这是我对《边城》最早的记忆。

这不是我第一次捧起这恩可以被成为名著的文学经典。同样地,这也不是我第一次缅怀这位可以被称作大师的作者。第一次捧起这本书还是在高中第三年事情。在一位十分值得尊敬的老师的建议下,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那是的我选择阅读不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而是十分功利地,只是为了高考的作文应试。应该说,正是沈从文先生的这本书帮助了我。

我本是在考试结束后就已经将它忘却了,但是在等待分数和录取结果时的无聊又使我再次拿起了这本书。虽然说,也没有想提升文学素养,但是这一次没有了为了应试的功利之心,也没有死记硬背其中内容的烦恼。因此,这一次可以只有阅读,只有内容。正是如此,我从中发现了更多。

这文章的始终总有那座白塔,那座坐落在碧溪岨的白塔。它不论何时都无不在注视这个山村,这个清明的世界,注视翠翠。它贯穿着文章的始末,已经构成了这文章的一条明线。这座白塔已经不已仅仅一座塔了,它一直祝福着祖孙两个人,像一个穿着白衣的,来自天堂的使者,洒下它圣洁的光辉。又像圣母那样,张开双臂,拥抱着这个

山村中世界。开篇有白塔,故事结束,白塔倒塌。

我记得,在书的开篇,那些对小城的描写,那些对小溪的描写,都是那么的真挚,那么的清新。“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虽然在先生的笔下,只有一些平淡的语言,但是那景色的清幽竟跃然纸上。“茶峒”,就是这么一个湘西的小山村。这正如汪曾棋所说的那样,《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又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一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语言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对景色的描写,还在于对这个小山村里的质朴的人物的描写。

那位管理摆渡船的倔强老人,从不收人家的财务,即便是客人放了前在船上,他也要一一拾起来,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如果却情不过,他还会托人将钱换做茶叶和草烟,谁需要就慷慨奉献。但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这个为自己小孙女唱歌的质朴老人他离开了,他走的很不安心,因为他没有给自己的小孙女安排好终身大事。

还有他的小孙女,一个因翠色逼人的簧竹而得名,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的姑娘。她也有着同他爷爷那样的质朴性格,她性格善良,天真可爱。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她也幻想着一段美好的爱情。她矢志不移,一直等待她的那个他,尽管她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当然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回来。虽然诺送的出走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能释怀他的出走,毕竟还有人在等他,毕竟又将另一个人来了进来。

这一次我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在《边城》之中,“钱”被看得很轻,很淡,完全与我们当今的这个喧嚣的文化场域不同。不论有钱与否,都被看重金钱。顺顺很有钱,但是他见到能够帮助的人一定会伸出援手,慷慨得很;管理渡船的爷爷,生活清贫,但是从不收客人的钱,即使盛情难却,也会托人换做茶叶和草烟,分给过河的客人。在这个“茶峒”山村,有钱人家的公子可以喜欢穷人家的姑娘。这个没有被世俗和金钱欲望污染过的山村,正是一个在混沌中的清明世界。

放下书,静坐思忖。那天使般的白塔,它的倒塌,是因为什么?是它不愿看到这个世界的巨变?还是翠翠已经长大,不再需要它的关注与祝福?还是它不忍看到翠翠受苦受难?还是只是简单的年久失修?又或是其他的原因。这一切可能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了解。

没有了之前负担,我才能够有时间深切阅读,才能够想到很多。在当今这个喧嚣的文化场域中,金钱与物质充斥着我们的内心,金钱至上的原则深入骨髓。无房无车的青年就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没有钱就不能拉关系找帮助。这小山村中的人情在当今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那些重义的人们被别人看作傻子;那些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帮助朋友渡过难关的人,会遭到家人的冷眼;那些去扶老人的好心人却被讹诈的,也不胜枚举。

边城,这座小城,一个悲情的爱情故事,除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之外,我们还应该反思我们当今这个世界。为什么我们看到书中的质朴的人物,在当今少之又少?为什么那些不重视金钱的人们,在当今也是少有耳闻?为什么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们,会被看作是傻子?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深思。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树立一座心中的白塔,让它成为我们的天使,祝福着我们呢?是不是应该呼唤着文学净化我们的心灵,净化这个世界呢?我们是不是也需要一次风雨,从而巨变呢?

课题研究学习笔记 第6篇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主讲教师:(思渠完小)王雪莲 时间:2017.6.4

第一学时

一、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日常教学活动中某一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探究以掌握教育规律、改进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向反思型、学习型、研究性、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型的有效途径。(如果一个老师墨守成规,不学习不研究,不了解教育规律,不去观察思考自己的教学,不了解学生、教材、老师的特点,不有意识地想办法解决教学问题,改进教学,那么他的专业水平就不会提高,教学工作就不会取得进步)

课题研究流程:选题→论证→申报→立项→研究→结题→鉴定、推广、应用

周期都比较长。微型课题根据我们教学的客观实际一般是1年左右,长一点的可能需要两年。

第二学时

二、怎样做课题研究?

(一)、结合教育形势和自身实际选好课题

(题目不超过20字)坚持求真,务实,从小处入手的原则。1..真,是指我们做的课题对我们教学真正有用,能帮助提高自己;

2.实,要可行,要自己能做,聚焦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不要搞了个老大的课题,结果做不了; “实”指要有实实在在的研究过程,不能开头申报了一个课题,拟定了一个计划,一年写一篇论文就算结题了,中间什么也没有。其实,只有从做过的实践中提升出来的东西(常规教学活动的7个环节),才是更有生命力的。

3.“小”是指,课题开口要小,口子小才能挖得深,研究才能比较透。

4.选题应该密切围绕教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达到特色与创新的统一。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校本研修内共性和个性问题、热点问题、教学需要的问题(教师在学校中,在专业发展中,在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在研修中最为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为第一选择下功夫、做文章。如,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关系的研究,XXX(学科)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

(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

(2)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 一线教师做。

(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分析与探究”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我们自己的方法能引他吗?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4)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家知道,近年来,全国不少学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的研究,将回归经验总结法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研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

第三学时

(二)、明确研究目标

课题题目一旦确定,就必须着手对课题研究的关键词、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等通过上网查寻、查资料文献等方式进行认真界定,在此基础上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同时,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论证最好在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进行,至少也要在本学校的学科组内广泛研讨。通过研讨,畅谈方案,再次反思研究价值;听取意见,保证研究方向对头,内容全面;明确目标,统一课题研究思路;理清思路,确定具体操作步骤。

(三)、认真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名称的斟酌界定(不超过20字)

2、分析阐述研究背景、现状、价值(1)研究背景——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

必要性:本课题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反映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重要性:结合当前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存在哪些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2)研究现状——已有的研究基础。(国内外、区域内)(3)研究意义——理论与实践价值

A、理论意义: 一是为XXX提供理论参考;二是针对现实困境和理论难题,本课题将深入揭示这些困境和难题的本质,并提出相应对策;三是填补了XX方面的研究空白。

B、实践价值: 一是为XXX提供现实案例;二是为调整XXX 提供实践依据;三是为XXX问题解决提供了方法、途径、思路。

3、课题研究内容——研究什么(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包括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

①弄清课题名称的文字表述中哪些是关键词,哪些是研究的范围,哪些是研究的内容。

②各要素界定在一定范围之内。③概念的界定最好有理论的依据。

④通俗易懂、浅显明了的语句不必去界定。(2)研究目标、内容的表述

研究目标:提出策略、构建模式、形成体系、提供解决思路、方法、途径、提升、提高学校课堂、文化、效率、效果、效益、教师、学生发展(观念、能力、综合素质)„„

(3)研究内容:现状调查分析;理论探究;实践研讨。

4、研究方法——怎样做研究:(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适合教师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新案例的创设——专题研究);行动研究法(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叙事研究法(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 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A、要注意经验的先进性(观念必须更新)。B、要全面考察总结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C、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D、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E、研究步骤——研究过程的设计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的特点:

A、以实践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研究的目的侧重于当时当地情境所发生的问题,将它直接或间接地发展为研究的课题。并将解决问题的可能的的各种方法作为变量,在研究过程中逐个加以检验。研究的过程,便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的结果也是问题解决的初步结果。

B、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缩短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二者之间的距离。

C、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研究,不一定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D、研究具有动态性、即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不断修改研究的假设和研究的方法,以不断适应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第四学时

(四)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A、预诊: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问题上讲有问题?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制约因素是什么?哪些因素是重要的?哪些可以改变,哪些可以创造条件的改变?怎样创造条件才能有所改进?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

B、收集资料初步研究;

C、拟定总体计划:如问题提出、研究的现状、课题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方法、预期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等;

D、制定具体计划:如核技术路线、人员分工及阶段性成果等,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

E、行动; F、总结评价。

案例研究法: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①主题与背景 ②情境描述 ③问题讨论 ④诠释与研究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6、预期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及成果形式

7、完成课题的保证

8、研究组成员

9、主要参考文献

10、制定方案的日期及制定人的签名

第五学时

(五)、及时撰写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评估报告)

1、开题活动简况(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内容:本课题的界定、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3、中期评估报告

标题(课题名称中期报告)

课题简介(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预设成果等)

研究情况介绍(按研究的时间顺序介绍重要的研究活动)取得的阶段成果介绍(百分比介绍研究成果,已形成的基本观点,理性思考,初步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介绍产生的客观效果和影响,已形成的成果)

疑难困惑后段设想(拟开展的工作、问题对策,能否按时完 成研究计划等)

第六学时

(六)、深入扎实地开展实验教学,广泛搜集教学资料 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和教学融为一体,要在“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展开,使教学推动研究,研究提高教学。

1、要积累与思考,做有心人。——写科研日记这很重要,是前提,是基础。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随时遇到许多问题,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记下来,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科研日记常用的有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三种形式

2、要合作研究。一线教师搞科研,切忌“孤军作战”,应该组成研究小组,采用“病例先行”研究模式。在“病例先行”模式中,研究教师和其他教师互为病人与专家,以诊断研究者的“病例”为主。首先,教师带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来,向合作研究小组(或小组以外的教师同行)的其他教师陈述自己的问题,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解决方法,研究者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带着方案走;一段时间的研究后,研究者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再向同事们汇报交流自己的研究,请同事们对自己的行动结果进行评议,集思广益后再带着更新的方案去实践,如此反复几次,原来的问题得以解决,新的研究问题又会生成。如此以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推向深入。

3、写反思随笔。教学与反思是相互促进的,因为经常写才会时时留心辨别教学问题,才容易发觉自身的不足,才能把握住时机,找到提高自身的切入点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增长点。“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高效。

要建立“课题材料档案袋”,收集、积累课题的研究过程资料,作为课题结题时,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重要凭证。

4、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和实物材料主要包括:

(1)反映课题进展情况的资料,如课题阶段性总结等;(2)学术和实践活动的记录;

(3)训练的成果,如培训的材料、外出学习的总结汇报等;(4)课题有关改革收益层面的实验推广资料;

(5)效益情况:包括反映实验前后学生学业成绩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成效统计数据和日常观察记录评语等;

(6)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教研竞赛中所得奖项(7)公开发表和获奖文章的杂志和证书;(8)与课题有关的音像,多媒体课件,立体模型等。

(9)学生活动的作品、照片等方法要求:对上述资料,要按照类别顺序,及时积累,及时装袋,做好目录和登记,妥善保管。

第七学时

(七)、强化过程管理 研究过程的科学化是整个课题研究活动的核心环节,一个没有科学过程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空谈。为此,要加大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

1、建立《课题研究实验工作记录表》,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到位,顺利进行。建立一个简便易行的研究工作表册,提醒约束自己每天进行记录、反思,化整为零,效果就会好的多。

2、加强自主学习,主动寻求指导。

3、开展系列研讨活动

(1)定期举行实验教师互动讨论。

通过思维碰撞,彰显智慧,交流分享,暴露问题,保障课题研究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实验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写研究日志,最起码要写研究周志

(2)举行课题实践课研讨

课题实践课就是围绕教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主题和操作要素而设计的,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课例。课题实验教学是开展课题研究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科研课题实施过程的集中表现。课前,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力求教学设计突出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操作要求;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体现课题研究的精髓;听课后实验教师进行集中评价反馈,形成“二次备课”教案,执教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施教,第二次听课后,再进行新一轮的评价研讨。通过“反复研讨”,实践课才能真正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实验教师应用课题理念和操作方法的水平。(3)组织研究成果交流。包括:研究工作经验和方法交流;研究成果交流;研究人员先进事迹交流。等----

4、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报

(1)、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一般是一学期为一个自然阶段,实验教师必须以书面形式向课题组或上级教科研部门总结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汇报自己的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和汇报学习了那些课题相关理论及资料;进行了那些课题研究活动(如参加课题论证会,上课题实践课等);还要汇报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初步成效和遇到的困惑(如缺少理论指导、研究对象的变动、研究经费等);还需就今后课题继续研究提些设想和看法。

(2)、汇报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物化成果。如获奖及得到好评的课题实践课,他校交流、讲座,上级安排的成果发布,获奖或发表的课题相关论文及案例等。

(八)、撰写课题总结

这个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成长与进步的过程。

1、具体程序为:

(1)提前3-4个月确定实验报告的执笔人。

(2)召开课题组成员和课题研究负责人会议,对课题研究工作作全面梳理。

(3)依据过程材料,提炼完成研究报告(4)课题组组织讨论修改,统一意见后定稿。

2、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背景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研究目标、界定、方法等 研究过程 研究成果

主要结论、观点及研究价值 问题及思考

第八学时

微型课题的特点:简单的说——人员少(3人以内);时间短(1年内);端口小(问题小);好操作(做中研);见效快(教中见实效);易转化(同伴可借鉴)

1、研究的范围不同

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微观领域的问题。它关注的是取决于具体背景的特定事例,处理实践中的具体事实。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性课题研究与微型课题研究的区别

2、研究的要求不同

教育科研要有严格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最大限度的可靠性(具备指导他人的理论再生性)。而微型课题研究没有这样的严格要求。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常以个别的、局部的现象经验为基础,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难以提示教育的本质现象和内在规律

研究的过程不同

教育科研课题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的、系统的研究活动。它从选题、制定计划与实施到成果鉴定、结题等,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研究的过程较长,一般需要3—

5、年甚至更长。而微型课题研究不要求具有这样严格的连续过程,时间较短,一般在一个年度就可以完成。

4、研究的性质不同

教育科研主要是发现规律,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是应用规律。既一个是属于理论范畴,一个是属于实践范畴。教育科研不能低水平重复,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研究具有地区和单位特征及教师个人特征,不一定要有普遍意义和创造性。

5、研究的思维方式不同

教育科研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是归纳方式;二是演泽方式。不论归纳或演泽,都要涉及教育实践的问题。而实践有较大的时空跨度,时间上包括过去的实践、现在的实践、将来的实践。空间上包括个人的实践、单位的实践、国内外的实践。微型课题研究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从理论到实践的 具体化,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即用理论来创造性的解决实践问题,这种实践的时空跨度较小,时间上主要是过去的实践和现在的实践,空间上主要是个人的实践和单位的实践。

6、研究的成果表述不同

教育科研成果一般以研究报告表述或出版专著介绍。而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研究可以用论文发表、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经验的的积累来提炼课题成果,不需要形成专著。通过研究形成共识后作为经验直接进行运用。不需要将成果转化研究后再应用。

7、成果的应用范围不同

课题研究学习笔记 第7篇

党员学习笔记2020年篇1

深入学习重要论述不断增强政治定力价

党的以来,站在治国理政、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围绕政治定力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定力,更好完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把握关于政治定力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定力,原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强意志、执着信念和道德操守。结合时代发展和新的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法治等多个方面,赋予定力新的内涵,形成了关于政治定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关于政治方面。20__年11月,在党的__届一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以此来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以此来提高抵御各种风险和经受住各种考验的能力”。20__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__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关于经济方面。连续3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保持定力。20__年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战略变化的客观必然性,把握好大国关系演变的特点,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20__年指出,“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20__年指出,“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今年他在贵州、吉林调研和出席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谈到经济发展时,也一再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

关于文化方面。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20__年3月在柏林会见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时指出,“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面。20__年12月,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又强调,“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关于依法治国方面。20__年1月,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坚守法治的定力,面对权势、金钱、人情、关系,是抵不住诱惑、抗不住干扰的”。20__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__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关于生态文明方面。20__年12月,在考察北京供热企业时指出,“解决环境问题要迈出更大步伐,也要有耐心定力”。在看望企业职工时又强调,“发展新技术、发展绿色能源,是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措施。我们要加大投入,有定力、有耐心地把面临的问题解决好”。

关于军队建设方面。20__年12月,在一个重要会议上指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要对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坏境作出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必须高度警觉,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20__年7月在军队一个重要会议上指出,“越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我们越是要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处理好战争和政治的辩证关系,把战争问题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不能出现战略性失误”。

关于外交方面。20__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__年7月,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指出,“有关各方应该保持充分耐心和定力,积极开展对话接触,相互释放善意,照顾各方关切,积极推进半岛无核化和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进程”。

关于党的建设方面。20__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检验干部理想信念,“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今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调,“我们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思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抓下去”。

关于政治定力的重要论述,除了以上九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论述也十分重要,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全面把握、深刻领会。要把学习贯彻关于政治定力重要论述作为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敢于冲锋陷阵、发声亮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员学习笔记2020年篇2

深刻认识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定力的重要意义

政治定力是对一个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灵魂和命脉,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端重要。政治定力强,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迈向成功;政治定力弱,我们的事业就会出问题。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兴衰安危,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增强政治定力是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客观要求。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取得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强大定力,要有敢于斗争的战略勇气、革命胆略和善于斗争的科学方略,要有非凡的宽阔视野、战略睿智和沉着冷静的行动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挑战不断增多。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遏制我们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在深度影响我国。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极其艰巨繁重。从党内看,指出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和紧迫。党员干部只有保持政治定力,才能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增强政治定力是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总体上看,大多数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是好的。但也应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在政治定力上还存在着突出问题。比如,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途命运缺乏信心;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异化变质;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强,在大是大非面前糊里糊涂、人云亦云,缺乏主心骨;政治行动不坚决,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落实不力,在贯彻执行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违反党纪,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组织意识淡漠,躲避组织监管;腐化堕落,抵御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走向腐败和犯罪等等。这些问题尽管是少数,但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党员干部政治定力出了问题,其政治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增强政治定力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启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政治定力始终发挥着“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重大历史关节点上,显得尤为突出和可贵。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陷入低潮,一些人对革命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在这危急时期,毛泽东同志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政治定力,进一步坚定了党和红军对中国革命胜利前途的信心和决心。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困难,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保持清醒头脑,用高度的热情、勇气、信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政治定力,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求党员干部“在根本问题上毫不动摇”。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提供了重要保证。相反,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如顾顺章、向忠发、张国焘等信仰动摇、背叛革命,给我们党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各种利益和诱惑面前失去政治定力,走上腐化堕落道路,给我们党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就是这样的典型。缺乏政治定力,最终会成为被历史大浪淘走的泥沙;保持政治定力,最终会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中流砥柱。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党员学习笔记2020年篇3

党员干部要把增强政治定力作为人生的“终生课”

政治定力不会与生俱来、凭空而至。党员干部要通过理论学习、党性修养、工作实践,在深学、细照、笃行中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历练政治品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始终坚定政治信念。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定力,首先要提高理论素养、坚定政治信念,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守住理想信念的“高线”,进一步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政治责任、政治要求,带着深厚的感情、执着的信念学,力求对讲话精神领会得更全面、把握得更准确、贯彻得更坚决。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切实转化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动力和有效方法。要坚持以讲话精神为镜,领会讲话体现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边学习、边对照、边查找、边整改,不断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精神支柱。

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忠诚。对党忠诚,是政治定力的基础。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的政治原则、政治本色、政治品质,坚定不移地遵守和践行。当前,要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能在政治上走岔了、走歪了。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坚定一生跟党走的信念,决不允许跟组织讨价还价,决不允许违背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欺骗组织、对抗组织。要对党忠诚老实,说实话、道真情,决不能欺上瞒下,决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不断强化政治行动力,始终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是政治定力的基本要求。当前,要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人生的事业追求和价值目标,“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要对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闻风而动”“马上就办”,打造抓落实的“铁肩膀”“硬手腕”,推动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要坚决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以自我削权、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勇气,推进简政放权各项工作。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做“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改革促进派”,不断解决新课题、应对新挑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定力永远在路上,需要一件件事、一点点地长期积累,是党员干部一辈子都要修行的“终生课”。要把面向党旗作过的“遵守党的章程,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这段誓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对党的承诺。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严格做到要求的“五个必须”,决不逾越红线、触碰“高压线”。要经常用党规党纪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在纪律规矩的框架内想问题、办事情,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和纪律观念。要敢于捍卫党的形象和纪律,理直气壮地同一切触犯党纪党规、诋毁党的形象、损害党的声誉、破坏党的团结的现象做斗争,绝不能做视而不见的“旁观者”,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护党。

党员学习笔记2020年篇4

从严治党主题教育以来,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建设系列讲话精神及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参加主题教育各项活动,对从严治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从严治党,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政治素养。我积极参加办理组织的各种形式学习培训和主题教育,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和创新意识,确保思想纯洁、行为规范、作风优良牢;不断强化求真务实理念,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诚信为本,与人为善,实实在在,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地干本职工作。

二、从严治党,要求我们牢固坚持群众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在一线拜师助农,在一线倾听民意,在一线_民困。只有从严治党,使党员干部始终秉持遵章守法、无私奉献的思想作风,健康正直、洁身自好的生活作风,时刻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把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优势发挥好。

三、从严治党,要求我们始终遵守党的纪律。通过此次教育活动,我主动将遵守党的纪律和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切实把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的各项规定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自觉争当遵章守法、严明纪律的行为典范。

党员学习笔记2020年篇5

四月九日是沈阳市第十二个“共产党员社区奉献日”,按照__供电公司“关于开展党员社区奉献日”活动的通知,分公司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积极分子,投身入“清洁沈阳我先行,美化家园优环境”主题活动中来。

活动从9:00开始,截止到11:30分,据统计分公司九个支部,126名正式党员参加活动。(其中包括5名预备党员、9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此次社区清洁活动)占全体党员的76%,有102名党员在区内协助苏家屯区内电力园小区、碧桂园小区、海棠小区、河畔一期、河畔二期等五个小区进行环境清洁。

活动要求以每个支部为单位,于四月九日协助周边的社区开展清洁社区活动。要求每名党员活动中佩戴党徽,家住市内的党员协助所属社区开展活动,苏家屯区内的党员统一活动。彻底清理社区街巷道路、绿化带、楼道、庭院等重点部位的垃圾、残土、杂物,消除卫生死角规范垃圾收集处理。

在活动中,每名党员充分展现了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冲在前面、敢于抢挑重担的精神风貌,向社区居民和周围群众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风采,展示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近三个小时的活动结束后,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社区的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卫生状况也有所好转,党员的服务也得到了村民和社区居民的肯定与认可。在弘扬奉献精神,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同时,也搭建电力企业与居民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也为地区环境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笔记巧设计学习效率高 第8篇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在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上就应对新生提出要求, 并帮助学生设计好语文的笔记模式, 共有四个板块:自主学习板块、课堂荟萃板块、课后启慧板块和拓展延伸板块, 称之为“四板块笔记法”。

一、自主学习板块

【设计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转变, 可见自主学习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具体做法】要求学生在新授课之前, 先预习, 并根据导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 进行自主学习, 在预习中要对文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做出梳理, 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例如, 每篇课文的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注音与解释, 这其中也包括在文中读到的一些不认识的字词, 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还有文章的作者与写作背景、文章的文体等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以及学生在预习过程存在的疑难和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 (鼓励学生有创意地去读文章) 都可以记录在这一板块中。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缺乏语文预习的能力, 总是抓到语文书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往往只是将课文读几遍就万事大吉了, 不注重细节, 没有系统性, 而这一板块的设计就是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教会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学习, 同时配合导学案的训练, 有的放矢, 使学生知道自己在预习时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该完成哪些工作。这一过程注重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既有动手能力的培养, 又有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对文章有关信息搜集能力的培养, 又有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理能力的培养, 还有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 这一环节要有检查与监督来监测学生的完成落实情况, 并与小组评分挂钩, 形成激励机制。只要学生确实按要求去做, 时间长了, 习惯成自然, 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而且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这一板块的完成, 为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打下了基础。

【理论依据】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学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 不断对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的过程, 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 相对的是“他主学习”、“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皮连生认为,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庞维国认为, 自主学习有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和相对性等特征。“自主学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 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发挥其自主性。

二、课堂荟萃板块

【设计背景】课改专家崔允漷说:“教学有没有效率,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若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可见,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 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瞄准三维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措施上下功夫。

【具体做法】学生在课堂上将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和教师总结的答题规律, 点拨答题方法、思路等精华部分要适时适当加以记录, 这其中包括自己在预习中存疑而在课堂上得到解决的问题, 文章的重点、难点、易犯错的地方, 小组合作探究中对文章有创意的理解, 还有教师对文章的内容、结构的分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设计意图】课堂荟萃, 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将合作探究中有价值的、精辟的、对自己理解文章有帮助的内容、方法、策略以及创新的思想、见解等适当地记录下来, 这既是对本文的一种学习记录, 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长效积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选择地做些记录, 也有利于其思想的集中。如果学生上课仅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听说活动, 而不将结果加以记录, 那就不利于其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整理。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训练的过程。

【理论依据】记笔记活动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 提高注意力, 促使发展精细思维, 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 从而较好地理解讲授内容。维斯塔等人比较了记笔记者与不记笔记者的回忆成绩, 并把记笔记者回忆成绩较好归功于笔记的编码功能。他们认为, 记笔记是增加课堂信息储存的基本方法, 记笔记促进了学生对课堂上所呈现的信息的编码, 并且更加有利于在课后复习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内容。

三、课后启慧板块

【设计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具体做法】一篇课文学完之后, 学生应将自己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启发与感悟以及其他方面的收获做一个小结与盘点, 并记录下来。每一篇文章对学生来说都有新意, 因此每学一篇, 学生都应有新的收获。关键是每一篇文章给学生带来的启发与感悟, 这正是学生要记录的。

【设计意图】课后启慧板块是个性化展示区:学生学习语文, 不仅仅是学会课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能从每一篇文章中获得对自己的启示, 能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出发, 结合文本, 获得自己的人生感悟, 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最具个性的。因此, 学生在这一板块中可以尽显自己的本色, 将自己的独到见解、个性化的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感悟记录下来, 这才是创新的天地。

【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外, 至少还有其他7种智能, 如“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并且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应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尽可能使各种智能得到开发, 从而促使问题解决更富效率。做笔记的过程是耳听、眼看、脑想、手动等多种感官协调作战的过程, 要经过“选择—加工—归纳—浓缩—反馈”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板块

【设计背景】“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原是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 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现在这点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已经涉及, 而且还把它运用到学生的笔记中, 可以称之为学生的再拓展。

【具体做法】学生在导学案的拓展延伸 (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上的拓展延伸, 一般是语段阅读延伸) 之后, 自己再做一些与课文相关联的延伸, 这种延伸的方式、种类很广泛, 可以是图文书画歌、名言警句诗等。如在学完朱自清的《春》之后, 可以在这一板块中记录下搜罗来的与春有关的图、诗、警句等;在《孙权劝学》之后, 可以补充与之有关的哲理句, 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开卷有益”等, 还可以补充三国里的人物等。记录的方式不仅可以是摘抄, 还可以剪切、粘贴。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生活有多大, 语文就有多大”, 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 语文的学习要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 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 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 从而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一板块的设计也正是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 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增加知识的积累与储备, 拓展知识面, 扩大视野, 这对语文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理论依据】华特的系统论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与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信息来呈现时, 学生会学得更好。”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补充, 既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更有利于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加深对知识掌握的透彻性。

【总结】通过指导七年级学生按照这四个板块去做好笔记, 可以让学生有章法可循, 知道了语文课堂笔记该怎么记, 而且这四个板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文学习的体系:“课前—课中—课后”, “自主—合作—启发—拓展”, “课内—课外”, “基础—能力”。这一系统和套路很适合七年级新生,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 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记笔记, 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学习;不仅学好课内知识, 还要关注课外知识;不仅学习基础知识, 还做到提升能力。细水汇聚成小溪, 细流汇聚成河, 河流汇聚成江海,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知识汇聚的过程、知识积累的过程。而“四板块笔记法”就做到了知识的汇聚、知识的积累。它的巧妙设计, 步步有理论依据, 只要能切实落实, 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S].

上一篇:拯救王子优秀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做一个尚德守法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