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教师感悟

2024-06-20

小学科学新教师感悟(精选10篇)

小学科学新教师感悟 第1篇

精品学习文档

2018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感悟

9月底,历经近一个月的焦灼与等待,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我们终于踏入了教师这一神圣的行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短暂的选岗程序结束,我们奔赴各自的工作单位报道。当天下午便返回县城,参加第二天即将到来的教师培训。

拿到手里的培训安排,看到四天满满当当的行程安排,一开始不以为意。直到四天的时间倏忽而过,我才逐渐懂得老师们背后的用心良苦,才明白领导们安排这些培训的用意。四天时间里,两场报告,十二场讲座。大到职业发展、职业规划,小到备课讲课,它不仅涵盖了我们教师初入教育生涯所要面对的问题,还详细的将问题一一给予了我们解答与解决的方法。

27号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校长的报告会。那一场报告中,赵校长将教师成长过程形象的比作了 碗。如果将教师的成长比作两次发展。职初的教师会自然而然的向着第一次发展,而我们的第二次成长与蜕变,便是突破这个 碗 结构。在会中,赵校长告诉我们 入职期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期、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催生二次成长,可我明白,无论是关键人物还是事件,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自身。只有自我不断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唤醒,自我超越,我们才能一步步蜕变、成长。

一直以来,身边不停的有人问我,怎样做个好老师 ?我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好老师的标准源于每个人对 好老师 的理解。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生活阅历,都会使我们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有所偏

精品学习文档

差。关于这个问题的疑惑,我在孙明霞老师的报告里找到了答案。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回答: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专业扎实,学识渊博,温暖阳光,她是孩子的朋友,她懂得倾听孩子的内心,她心怀善念,对待孩子有耐心,有爱心,她 我们所认识的老师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特点。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可我在那个上午找到了答案。就在那个上午,当孙老师问我们,你在孩提时代,最想遇见什么样的老师?如同冲破云层的一束光,它一下子照亮了我困惑好久的心境。是啊,你孩提时候,最想遇到怎样的老师,那就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吧。让你的学生,在一路成长中满怀温暖与爱意,让他们在若干年后回忆起你的时候,能说一句 我想成为我们老师那样的人。那么,你也该是此生无憾了。

新老师上任,短期内我们不适应所面对的环境,也会让家长质疑,让领导批评。面对这一切的一切,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是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有勇气面对的担当,是努力学习,让自己尽快成长。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专业水平。孙老师也说 没有边缘化的工作,只有边缘化的心态。对待孩子,我们不仅把他当做一个孩子,更要当成一个完整的人,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知识是教育的载体,不是最终目的。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牢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怀有最原始的初心。给予孩子关心,温暖,与爱。

短短四天的培训。老师们无一例外提到了读书与反思。孙明霞老师更是将成长的路径概括为了行、研、写、读、思。其实,不论我们身处怎样的位置和岗位,终身学习是每个人都应该践行的一个理念。人生这本大书浩瀚无边,教育这条路也是一直值得我们钻研。

精品学习文档

四天的培训,各位优秀的老师带领我们感受了不同方面的教育魅力。从教师个人的成长、职业规划,到备课讲课评课,到班级管理安全责任,甚至于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的练习事无巨细。给我们不同的体验的同时,又让我们感受颇多。正如各位老师所言,我们是如此幸运,从一开始入职,就有各位专家名师做引路人,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弯路,我们甚至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旁边。

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是对我们而言,我们的成长之路才刚刚起步。

这一路,我们虽然迷茫却不再害怕,因为身边有那么多良师益友,一起携手相伴;这一路,我们虽然跌跌撞撞,却依然有勇气面对未知的前方,因为我们年轻,还有机会犯错。这一路,我们虽不知未来能走向何方,但我相信,此时的我们已经怀揣了善良,温暖,宽容,尊重,欣赏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学生人生的领路人,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最最重要的,是希望我们在历经磨砺和成长,最后都能成为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

小学科学新教师感悟 第2篇

我是一名从大学生村干部转岗的人民教师,我对教师这项工作充满期待,期望和孩子们成为朋友,期待和新同事关系融洽,期待在三尺讲台上激情昂然,期待那长长的假期。

我是一名新手老师,如何过渡好角色的转变?如何能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如何让学生们喜欢上自己的课?一串串的问号扑面而来,在要去新单位报到的前几天晚上我失眠了,从来没有的压力压的我喘不过来气更无法入睡。

无意间看到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师,他要么是在帮人,要么就是害人。”这句话使我豁然开朗 ,其实自己这么多天的压力只是对自己的角色没有调整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从天天和农民打交道变成了孩子王,其实这两种职业都是在帮助人,我只需要做好这一件事,就能成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

我发现角色的定位是多么的重要,无论你多么优秀,无论你多么成功,无论你多么出色,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现在是一名人民教师,我立志像经营自己的家庭那样经营我的职业,对待所有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慈爱。

做为一名新手教师我缺少耐心,缺乏恒心,缺乏自信心,也许受以前职业的影响我这个人不喜欢展示自己,很少做引起别人关注的事情,所以在刚到新单位不久,当校长把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了我时我内心非常排斥,本来这项任务由我们学校一位年轻的特岗老师负责,但那位老师忽然生病,校长就把任务交给了我,其实这项任务很简单,就是迎接全县乡村少年宫的检查,而我只需要担任解说员。但是对于性格相对内向,不喜欢引起别人关注的我,对于这件事情内心非常抵触,但是刚来到新单位就拒绝领导的安排说不过去,于是口是心非的答应了。我开始背诵校长给我的解说词,开始熟悉少年宫的教室,了解我校少年宫开展哪些活动,甚至开始录制少年宫活动的视频,回家后一遍一遍地看。就这样日子在惴惴不安中度过,当然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好,因为我就这样的性格,在乡政府工作培养了我这样的习惯。

检查的日子如约而至,没有想到自己的表现令领导们非常满意,而且自己也感觉良好。这是我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成长的第一步,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也增强了自己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没有教师的成长,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我很庆幸成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并担任班主任,也许你会说一年级最难教,学生太小不听话,但是我从来不这样想,因为我是一名新老师,我是一名以前从来没有教过学的老师,我是一名非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我是一位非教育专业的老师。如果我不从一年级开始我的教学生涯,我如何学到经验?我如何了解孩子们从小的心理想法?我如何吃透每一册教材?所以我必须从基础做起,和孩子们一起慢慢成长,陪他们渐渐长大。

在这一年中,快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并存。记得第一节课,我兴致勃勃地拿着教科书走到教室的时候,教室里面不是朗朗地读书声,而是拍桌子的声音、说话的声音、吃东西的声音、做游戏的声音……我当时非常生气,拿着黑板擦在讲桌上啪啪啪几下,但是似乎孩子们没有任何反映,继续我行我素,我火冒三丈,大声吆喝闭嘴,这次孩子们似乎看到老师生气了,教室里面渐渐的安静下来,这节课在紧张的气氛中结束了。没想到,下课后孩子们送来了他们的小礼物,有自己画的画,自己做的小花朵,自己折的千纸鹤,而且上面都写下了孩子们纯真的语言“老师,我们喜欢你”,当时我潸然泪下,原来孩子们的世界如此纯真,原来快乐如此简单,原来幸福来得如此突然。我想了很久,其实如果我把全班的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喜欢上自己会变得如此简单,孩子的世界不需要太多优美的语言和物质上的满足,往往,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让他们无比的快乐,也会让他们产生无限的遐想,而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真正的读懂孩子,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是人生的一条学习之路、追求之路和奋斗之路,而我们正好赶上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时代。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教育也一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坚持走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宽广。回顾自己这一年来的讲课之路,虽然不那么平坦,却也有了自己的风格。

每一位教师都逃脱不了讲课,逃脱不了学校每学期的赛课评比,前面也讲过由于性格的原因我不喜欢在公开场合露面,对赛课有很大的抵触感,为了应付差事,我开始上网搜集公开课,开始备课,向其他老师请教。但是效果不大,我仍然为自己的第一节赛课发愁,没有信心把课讲好 ,恐怕自己做的不好更失去信心 。

高尔基说过:“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自信心可以使人藐视困难,战胜邪恶,集中全部智慧和精力去迎接各种挑战。

还好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教学生涯的第一次赛课效果还不错,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讲完课从教室出来的时候,自己感到那么的轻松,心情那么的愉快,感到快乐如此的简单,快乐如此的使人精神焕发,我开始爱上了讲课,开始享受讲课的过程。经过这次事件我的自信心成倍的增加,人生就像一盘棋,我们自己就是棋子,下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自信,那么整盘棋就会输的一败涂地,相反如果信心百倍,你就是这盘棋的将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蚕的品质,也是蜡烛的精神,同样这也是教师的奉献精神。列宁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加里宁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特定的内涵,决定了它终生都要像燃烧的蜡烛向世人奉献光明。这么神圣的职业注定我们要做不平凡的事情,所以我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吸取别人的智慧,争取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情。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是一名幸福的老师,因为工作转岗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是幸运的。我参加了-入职青年教师的培训,像这样八年一次的培训被我这样的新手教师遇上,难道自己不是幸福的吗?

在培训大会上我学到了很多,半坡店李艳老师的分享使我受益很大,同样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她的耐心、恒心、爱心、知心、用心等等是我自己没有做到的,她那种读书精神自己从来没有过。焦作师专的马媛媛老师精辟的讲解“我是谁?”一语道破,其实我就是我,谁也取代不了自己。济源秦望老师幽默和谐的话语至今在我耳边响起,我想成为他那样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和孩子们无话不谈,但是在孩子们心中有威望的教师。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忍的。“我想成为……的老师。”如果自己不努力,自己不上进,自己没有目标,一切想象只能破灭。所以从现在起给自己制定规划,争取若干年后自己也能够桃李遍天下。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只要用爱心去描绘,才能享受爱的收获。对我们的学生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放弃,多一份沟通;少一份指责,多一份疼爱。相信我们教师的成长之路会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会充满掌声和鲜花。

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好。学无止境,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善于实践,积极反思,相信我会成为一名符合时代教育需求的成功老师。

青年老师们,让我们乘帆远航吧!

阅读心语:

朴实无华的言语里满是爱的味道,这是你的坚守、你的执着、你的进取……糅合而成的爱的 篇章。在你的心中,最浪漫的事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如今,风正帆悬,你已起航。相信,在你的教育旅途中一定会撷取不计其数的耀眼的珍珠。加油吧!

辅导老师:李艳

7月8日

新课程,新教师,新感悟 第3篇

我所任教的班级均为高一年级,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生物是一门简单、贴近生活的学科, 他们都充满了兴趣。当然, 这是在没有学习高中生物之前的想法。当学生真正接触到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知识之后, 他们就发现原来生物也可以这样高难度。这个时候就会有学生想要放弃, 而我的任务就是要重新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兴趣的激发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 经过一系列的量变才能引发最终的质变。为了实现“水滴石穿”的质变,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量变。

1. 发掘“记忆小窍门”

(1) 大量元素:CHO (三种常见的化学元素)

NPK (初三学过的三种化肥主要成分)

Mg Ca S (谐音、联想记忆法——美该留“美好的记忆应该留下”)

(2) 微量元素:Zn、Fe、B、Cu、Mo、Mn (谐音记忆法)

(新铁臂阿童木猛)

(3) 蛋白质的功能:a.成细胞和生物体机构的重要物质——组成

b.催化功能——催化

c.运输载体的功能——运输

d.免疫功能——免疫

e.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联想记忆法——组催运免调“组长催着运面条”)

(4) 核酸中五种碱基的名称与符号: (联想记忆法)

a.腺嘌呤——A (把A想象成由三根火柴做成的可伸缩结构, 若把它无限拉长则形成了一条直线“腺”)

b.鸟嘌呤——G (小鸟鸣叫的声音是唧唧唧唧“G”的)

c.胞嘧啶——C (细胞的英文是cell, 或者我们吃的包子竖起来从侧面看就是C的形状)

d.胸腺嘧啶——T (广播体操的扩胸运动中, 大家的手臂和身体形成形状类似字母“T”)

e.尿嘧啶——U (U的形状像一个尿壶)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对“记忆小窍门”都比较感兴趣, 学生在欢笑声中突破了学习难点、记住了知识,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手段是值得广泛运用的。它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新课程建设”和“减负增效”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而且是对教师素质的又一次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 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 学生也会发明一些比较好的“记忆小窍门”,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促进师生的进一步发展。

2. 学会知识梳理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 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欠缺。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理清生物学的知识脉络, 形成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我从开学初便开始锻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的能力。我相信只要学生对某一门知识形成了体系, 就会激发起继续学习的兴趣。

在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内容全部讲解结束之后, 我发现学生对细胞的知识非常混乱。于是我利用一个周末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对第一章的知识进行小结。在作业的批改中, 我发现学生能够对部分知识进行清楚地梳理, 并写出了自己学习第一章的感受, 让我及时收到了教学的反馈, 也完成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一个阶段。

为了明确小结的模式, 在复习课学案上我为学生展示了蛋白质和核酸两节内容的小节, 作为日后知识小结的模板。明确梳理知识小结的原则是“版块要全面, 内容要具体, 重点要突出”。

接下来, 便是模仿梳理小结, 写出个性小结。

3. 联系生活

如果所学的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 那么就会建立起学习这门知识的自信, 自然也就激发起了学习的兴趣。生物是比较接近生活的学科, 这是“天时”;高一的教学压力不是很重, 这是“地利”;把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 这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决定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成功。比如, 学习蛋白质时引入的“三鹿”毒奶粉事件, 学习脂肪时引入的“KFC”苏丹红事件, 学习糖类时引入“糖尿病”、“无糖食品”, 等等。实际生活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不仅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相联系, 而且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既加深了理解, 又巩固了应用。

4. 使用教学用具

各种教学用具的使用不仅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而且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 产生一定的新鲜感, 也会激发出学习生物的兴趣。如氨基酸结构中球棍模型的使用。

小学科学新课程学习的点滴感悟 第4篇

一、教学理念新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新课标着眼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科学素养。新课程中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摒弃了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科学素材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由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确实不像由老师“满堂灌”那么好控制,因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动态多变的。但毕竟课堂教学是应该有一个时间观念和安排的。过去那种完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教师的头脑里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所以,当学生放开了思维,而又没有很好地控制好时间,教学进度较为缓慢的时候,这种“积习”就不免抬起头来。老师并不是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是时候。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讲”是不合乎新课改精神的。

二、师生角色新

传统的教学,将师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考试和评分。于是,“教师讲、学生听”成为课堂教学的统一模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课程目标中更是将“发展个性”视为课程本应有的价值指向。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因此,那种缺少师生双边多向多种形式交互作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合新课改的要求。我认为师生之间应该互相沟通、交流,教师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这不仅体现在“教师走下了讲台,学生冲上了讲台”,“教师冷淡的表情消失了,学生灿烂的笑容出现了”。从教师的课堂语言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说错了不要紧”、“等几分钟”、“再给你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要有信心”、“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等。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多了,讽刺性的语言没了”,“学生挑战性的语言多了,自主性的语言多了”。

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活动方式,凸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学生的交流状态上,很多教师都采取和设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学生自己解答,效果非常明显。在课堂氛围的创设中,教师蹲下了身子,学生抬起了笑脸,师生间自始至终呈现出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宽容、亲情、关爱。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在师生关系上,遵循了叶圣陶先生的那句话:“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实现了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激励者、参与者的转变,实现了学生由“观众”向“演员”的转变。

三、教学内容新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多接触科学材料,在大量的科学实践中掌握运用科学规律。”“多接触科学材料”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多实践、多探索。实践多了、探索多了感知就有了,总之,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死教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更新发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许多课内外知识。当然,我还注重学校与家长相结合。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和表现应该是有所了解的,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也是一个促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新学期小学科学教师工作计划 第5篇

辛苦工作了一个学期,自我感觉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工作取得了不小进步,各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但与自己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年的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现制定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新学期我将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 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学校科学实验工作,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措施与方法、全面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按照新课标标准,提前一周备好课,备课过程中要体现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上好每堂科学课,落实40分钟上课的效率,重实验,抓实效,保证学生每节课有所学、有所得、有进步、有提高,保证学生在校有一小时的实验活动时间。并且要注意改善,和谐师生关系,重视师生双向交流,关爱学生,重视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做好每节实验课。

2、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及安全锻炼习惯的养成与我们的课堂常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实验器材的爱惜是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教材。

(1)、加强科学课堂教学,在学生中开展实验活动,对学生进行百科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知识和安全意识。

(2)、加强对学校实验器材的管理,让学生懂得正确使用器材的方法,并养成爱护学校公共财产的良好行为。

3、全面提高教师身心健康。

为了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给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会安排一些小实验供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互动空间。

小学科学教师工作计划

布连小学

刘继群

新教师小学科学三年级工作总结 第6篇

作为一名新教师,担任科学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整整一个学期。在这段时间里,亲身经历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教师的转变过程。在工作中,得助于众多“先辈们”指导和帮助,使我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听课、评课和课后反思,不断发现了自己问题的所在。针对自己教学和课堂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有经验的老师和班主任给了我许多改良的建议,受益匪浅。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教学工作

我从见到课本不知所措到只会写备课教案再到学会了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刚刚接触科学时候,我拿起“看起来非常简单”的科学课本不知所措,只看到几个简单的图片以及几句简单的话,对怎么进行教学简直一无所知。后来,我阅读了大量的课例并参考了同事们的教案,大概知道了一些备课教案的要求。但写出教案以后并不意味着备课工作的完成,一节课上完以后,发现同学们根本不按照老师预先设计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在科组同事们听了课以后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懂得了要在备课之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状态,再根据学生可能的行为先做一些预测,再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在以后的几次听课评课中,我领会到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吃透教学目标,只有先确定这一节课要达到的目的才能确定自己的课堂活动;二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活动,要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三是设计一个合理的评价方案,要把它当作具体的要求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四是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五是细节的加工以及在课堂上的生成。

二、课堂管理

我从让学生牵着走到我引导着学生走。刚开始上课效果不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课堂管理欠佳。这一点虽然很容易发现,但是要把它做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因为班上的学生较多,对学生又缺乏了解,加上科学课堂上有着许多活动,要求学生坐好不动是不对的,而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动起来;这样,课堂管理的难度加大了。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一方面运用已有的班干部管理小组加强监督;另一方面成立了5人科学学习小组,并选了小组长,从而既方便了管理,又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合作能力,还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的对比

评价,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科技节活动

这一学期恰逢南山区举行第五届科技节,我和其他科学老师一起参与了这次科技节的准备工作和比赛;还带领学生参加了后续举行的“头脑OM”比赛,取得了一些成绩;更重要的是让我取得了一些科技活动比赛的经验,为以后的科技节活动提前作一些准备。

四、课外活动

根据学校“个性化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和针对对科学有兴趣的学生的要求,我们开设了两个“科技创新班”。我担任了其中一个班的辅导工作,对这一部分同学进行辅导的同时也和学生一块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既教育了学生也启发了自己。

五、科研项目

参加了“青少年展能项目”的申报,其中《智能环保垃圾桶的研制》和《深圳新住宅区蚂蚁种类的调查》获得批准,目前正在进行这两个项目。

新教师--新收获--新感悟 第7篇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哪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散播着希望。”

在这神圣的三尺讲台上已经工作了十三年,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因为我爱当教师,我爱我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只可都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因热,我懂得了教育孩子要从爱开始。课堂上,我对每一个孩子要求都很严格,因为我告诉我的学生,我宁愿你们现在因为我的批评而暂时记恨我,也不希望你们将来长大了,因为我的不管不问而恼恨我。课下我和他们打成一片,渐渐地,他们和我成为了朋友,还记得去年的平安夜,我成为办公室收到平安果最多的老师,哪一个个精心包装的平安果表达了孩子们对我的信任和喜爱。

小学科学新教师感悟 第8篇

一、确定活动流程, 做到省时、省力、出实效

两轮的科学教学中, 我们备课组6位教师是这样做的:第一轮, 组织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教材中选择感兴趣的探究内容进行尝试;第二轮, 让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平时发现的一些感兴趣的课外问题进行探究。6位教师分别担任不同探究小组的指导老师。结合教材的探究步骤, 基本确定活动流程如下。

1. 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 逐步培养学生“勤观察, 勤记录”的良好习惯, 一般七年级下学期, 部分学生已经脱颖而出。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 确定一位学生专门准备一本记录本, 将组内同学平时发现的问题或疑惑记录下来, 然后筛选, 选出简单可行的问题以待探究。

2. 建立假设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 可以是正确的, 也可以是错误的, 做到大家畅所欲言。

3. 设计实验方案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小组集体讨论, 对一个简单问题设计详细的科学探究计划, 提出研究步骤、研究方法、人员分工等, 并尽可能说明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 收集事实证据

利用校园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途径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 利用家庭废旧物品或教师提供的仪器进行简单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和结论, 并做好记录。按要求对结果进行筛选, 能利用分类、比较等方法加以整理。

5. 检验假设

对探究的结果和理论值的差异作出解释。如有疑惑, 可进行第二次探究。

6. 表达与交流

小组间先进行总结评价, 用口头、图示或书面方式正确报告研究过程和结果, 并做出解释, 然后小组间互换意见和建议, 对探究中的实验结果或观测记录提出新的想法。

二、活动课题的来源及实施过的典型案例

1. 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教学

实验是科学教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本课程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科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演示实验, 学生在课前已做好预习工作, 如果我们全部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 机械操作, 不但不能展示实验真正的设计思想, 而且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很“无聊”。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渗透“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你有没有更好的设想?”等科学探究思想, 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氛围, 使实验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过程,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探究的意识, 培养科学素养。

例如, 在八 (下) “液体压强”教学中, 笔者演示了课本上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实验, 学生们看着橡皮膜下凸异常兴奋, 笔者要求学生: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如果继续加水, 橡皮膜又将如何?说明了什么?在预习的基础上, 同学们又都看到了预期的结果, 一系列的问题迎刃而解, 并有同学提前得出了“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结论。正当我们准备按教材设计继续探究时, 一位男生提问:“老师, 你水倒得越多, 压强就越大, 是不是证明压强随水的增多而增大呢?”

此时此刻, 我一愣, 同学们议论纷纷,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 我没有批评他的突兀问题, 也没有简单带过, 而是停下来分组讨论, 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实验方案。

代表组1:我们在老师演示的实验仪器上, 增加了一个对照组。取相同质量的水倒入A、B容器中, 观察橡皮膜形变程度。或倒入水至水的深度一样, 观察橡皮膜形变程度。 (完成这样类似实验设计的小组比较多, 所以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代表组2:我们也做了一定的修改, 在刚才的玻璃桶上增加了橡皮塞、橡皮管和漏斗。取水倒入容器, 改变漏斗的高度, 观察橡皮膜形变程度。还可以横着放呢! (该组同学有些得意洋洋, 但有部分同学提出了疑义, 认为似乎没有研究膜形变程度和水的多少的关系)

代表组3:我们把玻璃桶改成了软瓶, 装水后用手挤压瓶, 观测橡皮膜形变程度。我们是反过来证明的:水没有多, 但形变明显了, 压强增大了。 (创意还是很不错的, 我带头鼓掌给予了肯定)

……

课外探究课题应运而生。课后, 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自制了实验装置, 还对教材中的研究液体压强的仪器做了一定的改进。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求知欲正浓的机会, 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尽量想办法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产生的问题更能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尝到探索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并获得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在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能当场解决的在课堂马上解决, 不能当场解决的我们就作为一个很好的课外探究活动。

2. 利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初中新课程“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的安排, 由于课时紧, 这些内容往往被忽略了, 但这正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阔视野的极好材料, 是课堂内容的加深和扩展, 如能很好地运用起来, 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我们的生活与哪些生物有关”“水分蒸发的速度”等等, 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 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亲身感受并测定, 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七 (下) “摩擦力”教学时, 有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措施”。

这样生活化的问题不是很难, 非常适合中等甚至中下程度学生的探究, 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让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来参与这样的课题。

A小组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1) 需要增大摩擦的主要部件:刹车时, 手用力握紧车闸把;更换刹车橡皮;增大刹车皮对车轮钢圈的压力, 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车轮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踏板套、闸把套等处均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纹路磨平需更换) 。

(2) 需要减小摩擦的主要部件:齿盘轴承、飞轮、前后轮轴承、链条连接处、脚踏板轴承等 (主要靠润滑油解决) ,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以减小摩擦。

B小组的创新性让我们大开眼界, 他们不仅得出了类似于A组的结论, 还在合作中发现了“地板上有水和无水时的摩擦不同;水多和水少时的摩擦不同, ”并通过表格的形式, 记录了实验的结论。 (表格设计如下)

虽然, 他们的探究还不高深, 他们的结论并不完美, 但是他们参与了、探究了。此时他们成了探究问题的主人,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 在活动中让自己心悦诚服, 在成功与失败中得到磨炼, 发现自己与“优等生”有着同样的闪光点, 这样的课外探究是有意义的。

3. 选择生活中的科学课题

“学以致用”。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不能只满足于书本, 只停留在校园内, 我们应该让他们走上社会, 去探究一些对人类有影响的社会问题。如很多国家和城市都在努力争创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我们在2004年就在七 (下) 开展了“香烟有害健康”的研究, 由702班全体学生担当此任, 他们先上网查找有关香烟危害的资料并编成小报, 然后在实验室里验证出香烟中含尼古丁、联苯胺、一氧化碳等有毒及致癌物质, 使他们深信香烟中的毒物存在, 并自觉行动起来, 起草了倡议书, 并发到了学校吸烟老师手中, 同时到家庭、社会上进行宣传。

当然, 初中新课程“科学”教材现成的探究活动虽然很多, 但有许多内容没有现成的探究步骤, 有些内容只是文字叙述。例如, 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节的应用———“火箭的原理”讲解时, 学生总觉得不直观, 教师可补充小实验:用一段塑料管套在一长铁丝上, 让两学生一高一低拉紧, 吹大一气球, 扎紧口, 侧壁用胶带纸固定在铁丝的塑料管上, 并口朝下放置在铁丝的最低处, 当把气球口放松的刹那间, 气球沿着铁丝腾空而起, “模拟火箭”让学生认识到高科技知识也并不遥远, 更坚定了他们进行探究的决心。又如, 组织七年级学生在课外开展对校园绿化带挂牌活动。通过查找资料, 对校园植物的种类进行调查, 为学校的主要代表植物挂牌, 既能让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名称进行识别, 对绿化的布局进行科学分析, 又为学校的绿化整改献计献策。学习了物质科学, 九年级学生对“三聚氰胺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我们的探究是浅层次的, 但依然是十分有意义的, 希望有新的收获!

三、探究活动有效进行须注意的问题

在教师工作繁忙、学生学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要正常、有序地进行好课外探究活动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两轮教学的尝试告诉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改变课堂教学观念

教师要从“教”转变为服务于学生“学”, 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时地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语言、实验等无疑都是有效的方式。

2. 要有奉献精神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推敲,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辅导, 对学生的探究结论进行评价, 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很好的奉献精神。

3. 要有主、次观念

课外探究毕竟是课堂知识的延伸、课外知识的探索。作为教师, 不能期望每堂课都上成探究课, 不能期望每个学生都适宜进行课外探究活动, 不能期望经常进行课外探究活动。

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第9篇

一、从“主导者”走向“引导者”

教师一上课堂,就按着教材,按着自己的已定设计,该说什么,该演示什么,该得什么结论,按一定程序,像放电影一样,胶片一完,全剧终。学生理解了多少,接受了多少,能不能接受,有多少人接受。就不得而知。再接下来,指导作业,学生则照抄无误。这样,教师成了课堂上的知识权威、学术权威,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成了课堂的独裁。而学生就只得围绕教师的讲解,努力地去接受,不管各个知识点,结论是怎样的,对与不对,教师说是就是,就好像教师是一个投球手,学生是篮圈,学生上课就等着教师把“一颗颗球”投来,不管接受与否,形成了“投球手”和“篮圈”的关系。这样能谈对学生能力培养吗?

现在《科学科课程标准》超越了以前的《自然教学大纲》。以全新的科学观点、思想体现了更丰富的内容,体现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体现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明确强调,教师应该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科学科课程标准来看,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呢?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就应该和学生一起去实践、探究,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去获得学生应该获得的某种实践操作或学习方法,获取一些科学的认识或态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参与互动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总之,科学科教师,不应是课堂上的指挥者、学术权威者,应该是学生的实践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和活动的参与者。

二、从“检验员”走向“生产员”

在以前的《自然》课教学中,教师就按自然教学《大纲》完成每一课任务,以《大纲》要求,学生在本节应学习了解、掌握什么知识点,教师就一味地讲解灌输,然后就去检查学生知道了多少,掌握自己讲解的知识点与否,答案是否标准,思路是否符合跟自己走了。或者教师再来一次订正,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框到自己的意图上来,好像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显然,传授知识没有错,但这种统一式方法,严重束缚了对学生获取知识以外的更多方面能力、素养的培养,最终是阻碍了学生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探究、体验等目标。强调了“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表达、交流”等要求,包涵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诸多科学素养成分,意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由此说明,小学科学教育不仅仅注重于知识获得,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认识、实践等科学素养。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素质培养,比关注学生知识点的学习结果更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呢?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每堂课、每个学生学习质量的检验者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主动承担起学生实践、探索、操作等活动的带头人,和学生们一起去完成一堂课中获取知识的每个环节,每一项实践操作过程,与学生共同平等去进行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和教师的合作过程中,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态度,對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观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培养情操,磨练意志,逐步养成科学的认识观,科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在教学《神奇的水》一课时,通过师生各种不同的实践操作,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水的“毛细现象”,获得了感性的认识,也知道了在有目标的实践中,细心去观察、思考,才会有这样的认识,达到了动手动脑的目的,这一教学过程就可说圆满完成,至于“毛细现象”的概念、原理等,就不必过多地强调,随时学生们的知识博取程度,学历的进一步提高,他们到一定时候自然就会完成现在未完成的结论。这样既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培养终身学习观打下基础。

三、从“教材诵读者”走向“教材开发者”

《自然》教材,可说是一部学术报告,它是把规范的学术观点、实践、结论作为一个总结报告。因此,教师就需拿着教材就教,即向学生教教材。学生也就只需把教材上传授的东西死记硬背下来即可。可学生们获得了多少知识和能力呢?其实是这样,只知道吃糖甜,而不知道糖为什么甜。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养成了只要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习惯,而得到的结果对错与否,也无法验证。所以,多少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都急于求成出答案。而忽视对过程的严密思考和验证,因而,得到的结果准确概率就显得不高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就明确强调了探究过程的重要性。新的科学教材也就明显维护了《标准》,突出了它的作用:即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资源。教师就必须从以往的“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只需根据教材提示确定教学目标,不以完成教材内容为目的。所以,教师既可以用教材提供的内容来完成《标准》中规定的基本内容,也可以突破教材,根据自己和学生、地域资源和知识背景实际,设置新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标准》规定内容。

感悟小学科学课 第10篇

进入课改以后,小学的自然课成为科学课。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成了一名科学教师。自从走上科学教育的讲台,我通过学习、钻研和使用教材,确实感受到了他的可爱和不足。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还是学习过程。教材非常注重以科学探究为主,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物质的状态”、“有趣的变化”单元。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体验、游戏等各种活动,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科学结论的能力。如《雨的形成》、《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盐到哪里去了》都很注重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学习,而《固体、液体和气体》、《冰、水和水蒸气》、《盐到哪里去了》注重天平、酒精灯、量筒、量杯、漏斗、过漏等实验器材的使用。这就体现了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更爱科学

科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而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如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50多个活动。其中还有10多个拓展活动。学生非常喜欢参加这些活动。活动类型全,如“搜集天气资料”、“调查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养小鸡”“种茄子”、“发布天气消息”等等。学生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极大丰富了学生们学习生活;活动可操作性强。四年级下册书中“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小水珠从哪里来”、“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混合”、“分离”、“混合的变化”、“燃烧”、“生锈”等等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寻找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非常喜欢。

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在设计活动时,教材注意到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综合运用从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中学到的语言表达、写作、简单计算、绘画、审美等能力。同时,为了面向世界,帮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对单元名称及课文中一些重要的科学名词标注英文。

四、面临的困难多、问题多

科学课虽然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着学生,但自从当了科学教师之后,面临着许多困难,许多问题,还有许多心烦的事情。第一个问题就是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不重视科学课,他们认为科学课是副科,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在学校语、数、外是第一世界,音、体、美是第二世界,科学课仅处于第三世界。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学校的条件差,设备简陋,器材缺乏,简直是要什么没什么,学校给的除了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外什么也没有,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时教学生,一看整本书除了少量的文字以外,大多是图片;有时只能望着教材兴叹,不知如何下手等等。

五、教学内容多,容量大,课时少

上一篇:陆河县城区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下一篇:内蒙古白桦林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