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2024-08-18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精选10篇)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第1篇

白居易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熟读成诵。

2、领会《放言五首(其三)》中诗人所表达的观点。

3、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难点: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体会《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背诵本诗;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三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他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辨别声韵,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在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时,关心民间疾苦,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也有所反映)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

二、学习《放言五首》(其三)

1、看注释,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这诗是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2、朗读诗歌。

3、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本

白居易诗二首-1 决——判断、决断(孔子不能决也)狐疑——怀疑(满腹狐疑)向使——假如、假使

4、赏析诗歌内容

(1)诗中共举了几个例子?

周公、王莽(反面)试玉、辨材(正面)(2)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

这里通过正反说理,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最后告诉我们: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要从整个历史的角度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时间未到,要检验一个人的品质是很难的。

诗人借此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发泄了自己内心的不平。这种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以通俗语言说出人生哲理的方法,真是小中见大,耐人寻味!(3)作者想借助本诗说明什么道理?

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作业。2.背诵、默写这首诗。

白居易诗二首-2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卖炭翁》

1、题解

《卖炭翁》一诗原来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2、介绍“宫市”:(结合书下注释)

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ppt投影书上宫市)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仍然普遍为人们了解。

3、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读课文

4、研读人物刻画的关键词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揣摩作者情感(1)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遭遇——“苦”。

有哪些苦呢?烧炭苦、运炭苦、被抢亦是苦。这苦也所不同,其中,烧炭是艰苦,运炭是困苦,炭被抢是悲苦。落实到具体词句:

烧炭艰苦--“满面„„食指黑”;(外貌)

运炭困苦—“衣正单”、“一尺雪”、“晓驾”、“碾冰辙”、“牛困人饥”、“泥中歇”;被抢悲苦—“惜不得”(心理)

(2)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那就是——“霸”(“恶”)。

落实到具体词句:

横冲直撞、趾高气扬------黄衣、白衫、翩翩(外表)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把、称、回、叱、敕、牵、系(行为)交易不公(炭直)------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

白居易诗二首-3(3)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对他们寄予的情感:

卖炭翁—“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宫使—“恨”(一系列动词描写)(4)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你从中读出什么。

衣衫单薄不能暖身,却希望炭能卖个好价而期待着天寒。明知挨冻却甘愿受苦,看出他的生活是多么窘迫!这反映出社会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压。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作者的爱憎也在此句中分明体现。

5、朗读,试背

6、小结。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应该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辛劳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这就是白居易为我们揭示的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也看到了他实践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7、拓展:卖炭翁的遭遇是一个个别现象吗?

根据史书所记,当时这样的饱受宫市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这首诗歌就是通过卖炭翁被掠夺的个别,反映了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一般,那么,卖炭翁这个形象是完全真实还是作者完全的虚构呢?应该说,白居易是在来源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挥了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这个典型形象的,它有生活原型,却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

《顺宗实录》卷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三、作业

1、背诵、家默这两首诗。

2、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四、教学后记

白居易诗二首-4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背诵古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熟读《草》和《忆江南》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内容。

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自读课文,指导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岁:年。尽:完生:生长。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你们欣赏几幅图片。(播放江南美景)景色美不美?那有谁知道这是哪儿?对,这就是美丽的江南。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江南为官多年,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情谊,在离开江南多年后,他写下了饱含深情的《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解释题目

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江南,那么这个“忆”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这个字组个词?

请同学们看这个“忆”字,它是什么偏旁的?那你知道怎样写这个偏旁吗?(有不同意见吗?)请你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田字格里范写)谁看清了?你观察得真仔细。再看老师写一遍笔顺。“忄”旁要先写两边,后写中间,左点要稍低,三、试读古诗。

四、听范读。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诗人回忆了江南的什么吗?(板书:景)你是从哪句读出来的?那这两句诗具体写了怎样的景色呢?

2、引导学生围绕“日出、江花、红、火、江水、绿”展开想象,把词还原成画面。

五、分析古诗主要内涵:

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如一池春水,一个“忆”字打开了诗人思念的闸门:

曾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

日出时,江花比火焰还要红;春天来了,江水绿得好像被蓝草浸染过一般,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怀念?

六、拓展。

欣赏《忆江南》其二、其三。

七、板书。

八、布置作业

九、课后反思

[《白居易诗两首》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橡皮头铅笔》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 《种树》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 《草》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 钟表店里的争吵(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下册教案

★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 回忆爸爸(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诗两首 第3篇

难道

那滚滚麦浪

抚不平你的忧伤?

又或者

是这个六月缺少青色的微风

难解你

迷惘的心灵?

于是你终于离去留下这

漫无边际的思念

让我如丰收

我想经历所有的不平凡

那巨浪织就的传奇如今在遥远的旅途中成为我唯一的慰籍如今没有人会成为传奇

在喧嚣的城市

搏击海浪的手臂只会默默地

撑起生活的重担

低沉的号子声也已沉寂

如今的城市

消失了所有的海腥味即使我们曾以鱼为伴我们注定还要失落无数

关于海的记忆

注定临终时也不会想起我们已抛锚在浅水区每天都在落日的余辉里

等待和逃避未知却也仍坚守和挺立

送别诗两首 第4篇

《诗两首》教案 第5篇

主备人:刘倩

一、教学目标:

1、把握两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3、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同上。

三、教学准备:

1、学生熟读诗歌,初步对诗歌作自我的解读

2、学生查询作者的相关资料

3、查询什么叫象征

4、教师准备课件及诗歌朗诵录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1、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2、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读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学生读,选代表读,齐读。

五、品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并思考 :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六、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介绍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四、读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学生读合作探究

五、品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六、悟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言之有据即可。

七、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八、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诗两首》教案 第6篇

1、准确领悟诗歌所表现的感人 至深的亲情。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3、学习和借鉴两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散文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读诗

读诗定基调 节奏重音要读好 把握感情更重要 析诗扣关键 领会“具象”是关键 商讨疑难能力高 悟诗明主旨 熟读成诵知深意 悟出中心是目标

本诗基调 舒缓、温馨、深情、天真、欢快、充满童稚、享受母爱。整体感知诗意。

谈读诗的整体感受,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1、孩子,你在哪里呀?(着急、关爱)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

孩子?(欣喜、嗔怪)

3、我不告诉你,妈妈。(顽皮、撒娇)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仅仅是为了好玩吗?孩子想实现怎样的心愿呢?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

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妈妈为全家付出了很多,妈妈的奉献是无私的。我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能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吗?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嗔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我”变成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1)妈妈祈祷时 ——我散发花香

(2)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3)妈妈点灯到牛棚时——我恢复原形 5 “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我:天真、活泼、机灵、快乐。妈妈:沉静、善良、慈爱。

6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像出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中国人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如: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的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我要变作妈妈的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仿写:我要变作„

在诗中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手法。请同学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冰心的著作丰富,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盈灵活

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冰心《纸船 寄母亲》的创作背景

冰心在1923年初夏,获得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纸船 寄母亲》是在太平洋上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真挚感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冰心在去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对母爱的怀念中,所以她这三年中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年轻的冰心 老年的冰心和她心爱的小猫 纸 船

——寄母亲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纸船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抛纸船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诗人为什么要用纸折叠成小船抛进大海里?

诗人在太平洋舟中,无法与母亲通音信,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一颗永爱母亲的心飘到母亲的怀抱中。

诗人叠纸船时,情态、心境、感情怎样?

情态:含着泪; 心境:不灰心; 感情:爱与悲哀。

诗人叠好的纸船有的被风卷进窗子里,有的被海浪打湿了,沾在船头上,可她为什么仍然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因为诗人心中存着永远的希望。

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本诗写“纸船”的文字占了大部分篇幅,但“纸船”只是一个情感的寄托物,本诗的主旨在于抒发游子对慈母的深切眷恋之情。因此点睛之笔是:“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泪”和“悲哀”是由于深爱母亲却又不得不与母亲离别,远隔千里不能与母亲朝夕相处,对母亲日夜思念的滋味是难受而痛苦的。这句诗直接抒发了女儿对母亲深情的爱,表达女儿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纸船”为题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抒发了热爱母亲、思念母亲的情感。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使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可感,且富有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游子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思考一:

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

“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思考二:

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结果,并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实际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实现,这对诗人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思考三:

诗人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被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千山万水,想念母亲的滋味是最难受的。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诗人为什么会含泪,为什么会悲哀了。

思考四:说说下面诗句蕴藏了什

么样的含义?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z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几句话表达了女儿对母亲深情的爱,表达女儿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在太平洋的船舟上呼唤母亲,但愿母亲想到女儿离家后的心情。

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吗?

叠纸船——抛纸船——纸船入梦

“爱”是因为什么?“悲哀”又是因为什么?纸船为什么会含着泪叠? 爱是因为对母亲的思念,悲哀是因为看不见自己的妈妈,也因为想妈妈所以才含着泪叠纸船。你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小 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的形象抒发了对母亲思念的感情。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假如,今天冰心奶奶要举行《纸船》一诗的评析会,你如果在被邀之列,准备对她老人家说些什么呢?

可以 这么说:“冰心奶奶,我喜欢您诗中的这一句:————————,因为————————”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清翠。

母亲是冬夜里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我说 :“母亲是-----------------,当你-------------时,--------------。”

又寄小读者

我的亲爱的小朋友们:

得知《纸船》将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样能触动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朋友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就以这封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为有了你的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冰心奶奶

1999年1月

小结

《诗两首》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道德、情感、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基、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渝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为作业完成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

“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

“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

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打工诗两首 第8篇

回家,不是给爸妈捎回好东好西,

回家,不是在把外面同乡土拉近,

回家,不是不回头看打工的地方,

回家,不是一个劲朝家方向急奔。

回家,是看爸妈鬓角又添的白发,

回家,是抚平爸妈前额新的皱纹,

回家,是同左邻右舍把旧岁回顾,

回家,是把故乡故土做一次接吻。

想起回家,不由自主往家方向看,

想起回家,感到月亮慢转了几分,

想起回家,逆风也会变成了顺风,

想起回家,坐车不如跑步扑家门。

没进家,想着要说的已发芽的话,

没进家,想着分手后要见的他们,

进了家门,拉爸手搂妈背热泪两行,

进了家门,忘了邻居牵挂该作谢忱。

坐下来,儿子不走,咱就好好唠,

坐下来,儿子回乡,故乡你就亲。

擦擦泪,燕飞千里要归窝哟,

只因为,我从小在这扎下根。

离家

三,六,九,

往外走。

打工又要出发了,

又到游子离家的时候。

鸡,鸭、鹅,不叫吧,

小狗小猫别把我留。

最难忘的是村头柳,

柳丝摆,紧随爸妈双双手。

爸别扬手了,时候大了胳膊酸,

妈别再站了,时候大了两腿痛。

勤劳善良的叔和婶们,

您们的心意我心底收。

我知道,前路会有风鞭抽,

我知道,前路会有暴雨骤,

大山的儿子山般挺,

永不弯腰不低头。

儿子大了抵风雨,

别为儿子再担忧。

今日有梦奔千里,

为给生活酿美酒。

儿子此行不迷路,

风狂雨骤看得透。

去时一路留脚窝,

《诗两首》教案设计 第9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郭沫若、吴望尧的文学常识;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2、通过创设情境、反复朗读,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鼓励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展开想象,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句,把握诗歌所传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

培养自然地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课时: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言)

在星光灿烂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常常会产生许多遐思幽想,群星璀璨的天空令我们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天上的街市》,去感受诗人笔下美丽、新奇的夜空。

二、预习检测。

飘缈(miǎo)镀金(dù)卸下(xiè)闪烁(shuò)白昼(zhòu)焚起(fén)溅起(jiàn)

三、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9)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一生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戏剧《屈原》、《棠棣之花》;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

四、自学与探究

1、请大家聆听优美的配乐朗诵,同时注意朗诵的节奏和重音。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依次想到什么?

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联想到街市,再想象物品和牛郎织女的生活。2)、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幸福美好的 3)、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痛恨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补充知识: 联想: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相似性 客观存在)

想象: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存在)(不存在)

五、教师总结: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六、作业布置:

仿照例子,经过四至五步联想,使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联系起来。

例子: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

(1).雪花——茶(2).钢笔——月亮(3).夏夜——钢铁(4).沙滩——车轮

七、板书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联 街灯 — 明星 自由

想 明星 — 街灯 光明

街市 — 美丽 幸福

想 物品 — 珍奇

象 天河 — 浅浅的、不甚宽广 美好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有听过月亮船,大家有听过“太阳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乘坐吴望尧的太阳船去感受一下其带给我们的奇特想象之旅吧!作者简介

二、吴望尧,浙江金华人。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后旅居洪都拉斯。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今天我们学习吴望尧先生的太阳船,要注意体会作者的风格,以及通过独特的意象表达的言外之意。

三、请大家聆听优美的配乐朗诵,同时注意朗诵的节奏和重音。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四、自学与探究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3.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4.“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5.“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6.“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7.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8.读《太阳船》,你觉得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诗人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热爱生活,富有童心的人。)

五、当堂检测:背诵诗两首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找出有关太阳的诗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悯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诗两首教案 第10篇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普希金,俄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1825年在被流放的日子里题在邻人女儿姬姬纪念册上的一首哲理抒情诗。

全诗共两节:第一节写面对现实要沉着镇静,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第二节写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把过去变为永久的怀念。全诗共8行,既是一位长者对于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更是诗人在严峻艰苦的岁月里的座右铭。

它告诉我们:对待人生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冷静地对待,要善于克制自己,放眼未来

二、朗读课文

三、词语讲解

忧郁:愁闷。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怀恋:怀念。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仁立:长时间地站着。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幽寂:幽静寂寞。

路径:道路。

延绵:延续不断。往事:过去的事情。

回顾:回过头来看。词语积累

①忧郁:忧伤,愁闷。

②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③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④幽寂:幽雅寂静。

四、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共二节:

第一节:面对现实要沉着镇静,向往未来要充满自信。第二节:迎接新的未来,把过去变为永久的怀念。

五、诗句赏析

1.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怎么办?面对这个大家都会碰到的问题,诗人的劝说首先是“不要悲伤”,因为悲伤会吞噬一个人的斗志,让人一蹶不振;然后是“不要心急”,因为凡事都有一个过程,风浪的平息需要时间,花朵的绽开更需要时间,焦虑、着急是于事无补的,必须学会忍耐和等待。

2.怎样理解“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有人因忧郁而沉沦,有人因忧郁而绝望,有人因忧郁而疯狂,可是诗人说“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因为“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对未来要有信心,暴风雨之后会有彩虹,黑夜之后会有黎明,要学会镇静地等候,满怀信心地等候。只有在你完全安静下来的时候,蝴蝶才有可能栖上你的肩头。3.怎样理解“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苦难与挫折只是暂时的,对于整个生命的过程来说,它只是一个小小的休止符,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它更是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而当它成为了过去,事后回想起来,会觉得那是一种亲切的怀恋,甚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许正是它,完全了你的人生,塑造了与众不同的你。

六、归纳主旨:本诗以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要正确对待它,要镇 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2.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一、读准字音:忧郁(yōu yù)瞬息(shùn)涉足(shè)伫立(zhù)萋萋(qī)足迹(jì)

路径(jìng)

镇静(zhèn)

幽寂(jì)

延绵(yán)

二、精彩句讲解

1.如何理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怎样选择呢?你是否像诗人一样清醒而理智的知道:“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是的,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条件,有取有舍,有舍才有得。忠孝难两全的时候,你舍什么?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你舍什么?实惠和良心相对峙的时候,你舍什么?你所舍弃的、你所未选择的或许也是极具诱惑力的,但在你心目中,“更诱人”“更美丽”的是什么?这才是你取舍的原则。

2.如何理解“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步污染。”

在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会遇到类似的麻烦。看起来两者都不错,都很有魅力,正因为有了这种麻烦,人类才会创造出“选择”这个颇有分量的词语。

3.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这种选择是理智的,它对后果有清醒的预料和充分的思想准备,有了这样慎重的考虑,才会避免日后的懊悔。

4.如何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自己选择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而有意义的。因此,“选择”除了需要理智的放弃、睿智的选取,更需要意志的延续。

三、理解课文

1《未选择的路》共四节:

第一节: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伫立,不能选择。

第二节:写我最终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走过的一条路,然而很诱人,很美丽。第三节: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景象,使我难以再回返。第四节:由树林之路悟出的人生之路,同样未选择。2.归纳主题思想:《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四、课后练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诗人。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等

3、象征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诗人。5.词语辨析

(1)忧郁

忧伤

忧愁

都是形容词,都有忧愁意。忧愁:因遭困难或不如意的事而苦闷。忧伤:忧愁悲伤。忧郁:忧愁郁闷。

(2)安静

宁静

幽静

寂静

都是形容同,都有“静”之意。“安静”有二意:①没有声音;②安稳平静。寂静:专指环境没有声音,很静,程度比安静深。幽静:除了寂静之意,还有环境幽雅之意。宁静:既可以用来形容环境安静,也可以用来形容心情平静。

五、作业: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上一篇: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下一篇:学生会XX—XX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