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大文章范文

2024-07-04

小练笔大文章范文(精选6篇)

小练笔大文章 第1篇

让小练笔为语文教学绽放光彩

所谓“练笔”,就是紧随课堂讲解之后进行的仿写、缩写、扩写、续写和变意等。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当遇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学生易于模仿写作的段落或文章时,总是会想到布置练笔。小练笔作业把对观察、阅读、表达相互联系起来,构成整体,学生通过练笔写感受、写想象、记日记,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这既促进了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练笔的效率和作用呢?下面就练笔的教学方法、练笔素材及策略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练笔的教学方法

1、从读到写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准备安排练笔的课文,更要走完后半段,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上。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全文共 6 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在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后,要回头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和自己的喜爱的,并通过板书揭示写作方法:

春天: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美丽的夏天: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小兴安岭秋天:树木落叶野果药材

冬天:雪花积雪西北风动物

回头再看表达,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上,而不是内容上,这有利于把写作知识迁移到练笔中来。

2、从扶到放

(1)扶。让学生回忆自己校园的景色,仿照课文的顺序夸夸自己的校园,当场练笔。教师巡视,当堂点评。采用对照评比法,先讲评好的片段,好在哪儿?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再讲评差的片段,差在哪儿?怎样修改?这是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在一起。

(2)放。课外练笔,让学生选一处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来写,写出特点。然后在班中交流,把精彩之作贴到墙报上。

二、练笔素材的挖掘

1、典型处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因此,要指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要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表达时就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比较接近生活,内容通俗易懂,段落层次清晰,对训练学生的习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如《赵州桥》一文,其中第二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围绕“雄伟”这个特点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赵州桥的雄伟,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这个典型处,让学生运用此段的方式写写自己家乡的某个建筑物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仿写片段一定能获得成功。

还有很多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有清晰的段落、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语,以及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这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练习语言的最好范文。如《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学完后,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秋天的一样事物,仿照课文写句子。有的学生写白云,有的学生写松柏,有的学生写稻谷„„可见,学生对典型的句式进行仿写,不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在举一反三的练笔中,牢固掌握范文的写作技巧,学生的习作语言同样也得到了锤炼。

2、概括处拓写

我们的教材中,编者选了不少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范文。范文的详写部分用来启发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具体;而略写部分,却是学生练笔的好材料。如《孔子拜师》中有这样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讲孔子怎样走到洛阳的,文中只用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描述,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了。可以提供一些句式:累了,孔子____;渴了,孔子____;天已黑了,孔子____;不管是炎炎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孔子____。这不仅深化了文章主旨,读厚了课文,还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文道结合,何乐而不为呢?

3、情境处激写

教材中许多课文图文并茂,其中有些插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趣。如《燕子专列》中,文章对贝蒂如何找寻燕子的内容不是很详细,贝蒂的动作、表情、内心活动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贝蒂寻找燕子的范围、动作、内心活动,然后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就会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争论处辩写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有因“一词、一句、一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讨论、探究活动。这是一个活泼、生动又精彩纷呈的过程。如学完《小摄影师》一

文后,我问:“小男孩还会再来吗?”有的立刻说:“会!”话音还没结束,就有学生反对说:“小男孩不会再来了!”于是我把学生分成“赞成”派和“反对”派,展开激烈的辩论。一时间,学生纷纷各抒已见,还摆明自己认为很充分、充足的理由。辩论一结束,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写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5、空白处扩写

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往往留有许多空白,这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读者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需要读者去填补,去丰富情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如《西门豹》第10~12自然段,写西门豹用计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经过。其中惩治的场面在学生的头脑里是空白的,教学时可以设计写话训练:①西门豹接着会怎样惩治其他巫婆和官绅?②那些巫婆和官绅会怎样求饶?③岸上观看的老百姓会有什么神情、举动和议论?通过问题让学生练笔。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当讲到受到掌声鼓励后的小英,“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开朗起来的小英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深化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帮助。用爱去温暖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爱。通过填补,学生的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

6、结尾处续写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能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这也是学生练笔的好机会。如《风筝》一课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最后说: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我们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

7、童话古诗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来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小学语文教材每册都有选编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情感表达真挚感人。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也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作诗人,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诗人张继当时内心的孤独、忧愁,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在秋风萧瑟的夜晚,诗人张继只身坐船来到江南,将船停泊在枫桥边,漫天霜华,寒气袭人,他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听着乌鸦凄惨的叫声和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肯定是愁绪万千、难以入眠,相信此时此刻的张继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能帮他把心里话说出来吗?这样,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走入诗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感受一定

会不同寻常,有话可说可写。再如《赠汪伦》可以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的叙事文章。《宿新市徐公店》也可改写,让学生想象追蝶孩子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景,孩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把古诗改成有趣的故事。古诗如此,童话也一样。《陶罐和瓦罐》这篇童话故事里的陶罐谦虚、友善、克制,许多年后成了文物,瓦罐傲慢、蛮横无礼,最后却化为乌有。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改写时可让学生变换陶罐、瓦罐的性格品质,学习课文中对话、神态的描写,变换他们的结局,并用上好词好句。结果表明,学生的习作跟课文比起来,真是有过之而不及。

8、写写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特别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强烈的感染力。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讲的就是1963年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肖复兴认真修改并请肖复兴到他家去做客的事。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平易近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肖复兴,同时也感染了学生。学文后,我要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篇读后感。一位学生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是高尚的本领和高尚的品格的完美统一。我感谢肖复兴先生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装进了我的心里,而且也会永远绿着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就可以让学生写写《我眼中的邱少云》、《邱少云,我想对你说„„》等等的小练笔。

读写结合,抓住关键,把练笔有机地引入课堂。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可写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他们不再害怕习作,反而把习作当成快乐的事,作文水平也一定会逐步提高。

三、练笔设计的策略

1、小练笔设计要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老师不用多讲,学生就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所以,老师设计的小练笔作业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设计活动吹泡泡,然后练笔。先让学生试验,怎样才能吹出大大的泡泡,再观察泡泡像什么,然后说说你希望泡泡载你去哪儿?由于事先有要求,学生玩时就有意地想着,写练笔也是有感而发,自然而然的事了。

2、小练笔设计应有层次

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对不同学生的要求也应有所侧重。小练笔的设计可以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如秋天来了,可设计如下分层作业:①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背诵;②观察秋天的特点,以《秋天来到我们身边》为题写一写;③创编秋天的歌给大家听。以上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3、小练笔设计要系列化

学生怕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老师可以在激趣—指导—评价环节中要精心设计。激趣可这样做,在班里评比“写作之星”,每天坚持十分钟举行作品发布

会。指导练笔时抓读写结合点、课内外结合点、学科间融合点,悟方法,巧练习。小练笔的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应该有自评、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利用每天的十分钟,请学生读自己的练笔。在每次练笔中,设立奖项,让学生写有成就。

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小练笔的质量,有时比园地中的习作要高,学生也更乐于完成练笔。小练笔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相信只要老师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喜欢作文,就能创造出一篇篇精美的“大文章”。

参考文献

1、《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肖川主编

2、《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教学》

3、《挖出生长点上出语文味》 孙忠心 《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12期

小练笔大文章 第2篇

——浅谈小练笔在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义乌市王宅小学王薇

【内容摘要】

有专家指出:“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阅读教学中的课内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 阅读课教学中的小练笔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如果充分挖掘课文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可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可以减缓教师作文教学的坡度。总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正确适宜地进行小练笔,定能服务于写作。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写作,热衷于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练笔阅读教学策略服务写作

三年级是由写话到写作的转换时期,孩子们也是初次接触到写作。很多孩子都怕写作文,不知道要写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写,无从下手。一听说要写作文了,有的就皱起眉头,有的则唉声叹气,一个个尽是苦不堪言的模样。孩子长时间不能从作文中产生满足与成就感,得到的尽是失败的消极体验。长此以往,这种体验会由于作文的失败而越发严重,以至于对写作能力丧失了信心,形成了严重的自卑感,一见作文就害怕,形成恶性循环。也就造成了学生面对作文 “避而远之”的心理。

“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的,而“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似吸收万物之精华,写如倾吐内心无限之感慨,读对于写而言是影响和制约,而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篇幅短小,不必成篇。可以是几句话,可以是一个片段亦或是一篇短文。小练笔这种作文形式,不要求有严密的结构,完整的情节,重在抓住文中的一个片断、一种手法、一种现象、一点感受等写下来即可。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激发,并且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写之有物,又言之有味;既不费时,负担也不重,还便于老师的指导,能很好地服务于写作。眼下,读写结合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小练笔”已跻身于阅读教学的课堂已成为必然,它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全面铺开的局面,在语文教学中铺开了一番新天地。

然而,一新事物的出现总避免不了风靡的现象。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也不能幸免于难。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看到强加硬塞的场面。“小练笔”走入了误区甚至导致教学失败的例子为数不少。因此,要淋漓尽致地发挥“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一拥而上,别想一步登天,要循序渐进。我认为就文取材的“小练笔”,要以文本为重要依托,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挖掘和拓展文本资源,适时、适量地进行训练。既让学生喜欢这种形式,又能提高训练效率,让“小练笔”这种形式发挥最大的有效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一些策略。

一、熠熠生辉的经典,仿之有效

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也曾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我们教科书中的文章大多是经过字斟句酌,百炼成钢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或用词独到,或句式精美,或结构精巧,或布局典范,或表现手法独特。在教学时,我们若能紧紧把握文本资源,抓住契合有效的时机,适时、适量地进行经典句、段、篇、立意等方面的模仿、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基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法。

1、仿经典句式,学遣词造句

众多优秀的经典之作,无不存在着诸多的经典句式。对于刚着手写作的中段学生而言,仿写这些经典句式无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学习第五册《秋天的雨》一文时,品读完“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伞,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句话既展现了秋天美好的独特的景色,又展示了作者的童味十足,并给人以韵律的美感。此时让学生就这一句式进行仿写,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又如在学习《珍珠泉》一文时,我让学生体会珍珠泉的美,说说最喜欢文中描写的哪一处。很多同学都提到了珍珠泉冒出的泡泡。问其缘由都谈到了“一嘟

噜一嘟噜”“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孩子们说了体会之后也感受到了拟人句的魅力,于是我抓准时机,就此做拟人句的小练笔,让孩子们用拟人句为身边的事物增添活力。

经典句式的迁移练习不但可以实现对课文经典语句的有效吸收,还使学生在模仿中生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成功的喜悦,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在精美的语段中精巧构思

在许多经典的文章中都会有一些耳熟能详的片段,脍炙人口。而它们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也在于语句的精美,构思的巧妙。

叶圣陶先生的《荷花》,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学习荷花形状时,出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自由朗读。(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3)感情朗读,想想画面。

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体会文章的精妙。再揣摩其写作特点,精妙用词如“冒”;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继而是发展想象力,在静止的文字上演绎出动态的美感。这样找准了模仿点,学生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了。在此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指导学生仿写片断时我们要精心选择文本中具有明显特征并且是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3、仿精彩篇章,学布局谋篇

对于刚着手写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布局谋篇似琼楼玉宇,高不可攀。常有学生的文章如一团乱麻,理不出任何头绪。而选择一篇经典的文章,就布局谋篇进行教学,那是再适合不过了。

第五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总——分——总”结构十分鲜明的文章。这一文章结构对于初写文章的孩子们是非常适用的。借此时机动笔练一练再妥当不过了。继《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就是《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特色鲜明,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景色。是学生仿写的佳作。

模仿,可以说的孩子们的天性。在日常的教学中时常可以感受的学生的模

仿。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一点,以“仿”为手段,促进学生再写作上的“创”。让他们遨游在习作的海洋中,彰显魅力。

二、心灵的触碰,情感的交融

在小学中段的语文课本当中,文章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文笔含蓄的章节。老师要引导学生潜心学文,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而此时的小练笔那就应当是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去与文本沟通,写出自己的感受。

1、细品词语

在《燕子专列》一文中出现了“长途跋涉”一词。这个词比较抽象,学生很难从字面上读懂文字背后隐藏的内涵。我引导学生想象“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到北方,要飞过哪些地方呢?”并提供句式“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到北方,要穿过„„跨过„„越过 „„一路上无比艰辛!”让学生进行练笔。

这样一来,陌生的,相对静止的“长途跋涉”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中具体触摸燕子。在个训练中学生不但体会到燕子的艰辛,还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使得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悟来诠释“长途跋涉”的意思。

2、品析含义深刻的语句

在中段语文课本中已经常出现这样的字眼“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如第六册的《和时间赛跑》,里面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的实际,去感受文中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这样一处含义深刻的话语,本要花大量时间解决,却在孩子们简单的语句中“无痕”地解决了,激活了的是学生的思维,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厚重的语言文字。

3、文章里的高大形象

在写人的文章中,如果通过引导学生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进行内心独白的设计,难点的突破往往能不攻自破。在内心独白的小练笔中,学生能把在阅

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合理地创造表述,继而积累下来,久而久之,不但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在此我就让学什么为盘古设计内心独白,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去体悟。感受到盘古的奉献精神。

三、空白处的填补,展现的平台

许多经典的优秀的文章,总是有一些留白,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给我们无限创作的空间。

1、意犹未尽写结尾

有的文章写到高潮时,便出乎意料地收笔,看似结尾,却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大显身手宝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便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结尾为续写的起点,联系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续编故事。发挥无尽的想象,成分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上完《绝招》一文,我开始在班上上演续集,又是一年暑假,孩子们相聚在一起„„请同学们发挥合理想象,结合课文想我没阐明的意图,当一回编剧。孩子们的表现总能让人与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原文的基础上续写,正解决了学生没东西可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成分的发挥,在不断的被肯定中得到自我肯定。

2、空白宝地显身手

课文中的有些内容,作者仅仅用简短的词句甚至是标点一带而过,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进行扩展练笔,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无限的想象去诠释空白,让文本更丰满。

《荷花》一文中,在描写作者陶醉在荷花池中时写道“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对于中段的孩子而言,练笔不需太难,可以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联系。在此,学生既可展开想象,想象置身于荷花池中的所见所闻,又可训练几种不同的修辞手法。

文本的资源就如同孩子们的想象力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阅读课堂上的小练笔也是如此。我们若让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必定能让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小练笔大文章 第3篇

一、掌握结构, 示例模仿抓仿写

儿童天生都有模仿能力, 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 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降低习作的难度, 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 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段, 在练笔训练中, 可以以仿段为主。如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 当讲到第五自然段“一到夜晚, 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如同闪光的长河奔腾不息”时, 可先问学生:“你从哪儿看出夜晚的香港是‘灯的海洋’?”学生说道:从“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和“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中可以看出, 然后再告诉他们:这一自然段以“一到夜晚, 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这一句为总起句, 后面都是写灯的海洋的具体场景, 这种结构段式就叫做总分段式。接着, 可趁热打铁, 让学生仿照第5自然段的写法, 围绕“一到活动课, 操场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让学生活学活用, 当堂掌握这种结构段式。

二、选材立意, 空白之处抓扩写

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 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在课文中, 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 或很简练, 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 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 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 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写明了。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 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而且可以提高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卧薪尝胆》一课时, 当讲到“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尽了屈辱”, 学生此时已经能感受到勾践夫妇饱受屈辱、备受艰辛、历尽磨难, 但是“屈辱”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 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屈辱”, 让勾践这一人物形象在他们的脑海中丰富、饱满起来, 教师可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 身为越国国君的勾践身不由己,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沦为了吴王的奴仆, 给吴王养马驾车, 舂米推磨, 受尽了屈辱, 仅仅就这些而已吗?想象一下:在寒风刺骨的冬天, 勾践在中秋月圆的夜晚, 吴王面对给他做牛做马,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勾践, 又会怎样去羞辱他呢?”学生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们急切地拿出笔, 想一吐为快。

除了抓重点词引导学生想象外, 有时文中出现的省略号也是可充分利用的资源。在教学《掌声》一课时, 当讲到受到掌声鼓励后的小英, “她不再忧郁, 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 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开朗起来的小英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 从而深化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帮助, 用爱去温暖别人, 同时, 也要珍惜别人的爱。

三、掌握内容, 变换角度抓改写

在古诗教学中, 可以常采用这种方法来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数是浅显易懂的, 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做诗人, 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

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在秋风萧瑟的夜晚, 诗人张继只身坐船来到江南, 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漫天霜华, 寒气袭人, 他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听着乌鸦凄惨的叫声和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 肯定是愁绪万千, 难以入眠, 相信此时此刻的张继一定有许多话想说, 你能帮他把内心话说出来吗?这样, 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他们的感受一定会不同寻常, 有话可说可写。在现代文教学中也同样可以采纳这种方法。

四、开拓思路, 奇思妙想抓续写

教学《小稻秧脱险》一课, 当讲到最后“一阵微风吹过, 小稻秧高兴地跳起舞来。我们吸足了营养, 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时, 学生已经能感受到经过喷雾器大夫的帮助, 此时的小稻秧肯定是十分健康、快乐的, 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脸色蜡黄、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 他们已经脱险了。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微笑, 他们为小稻秧的脱险而感到高兴, 可是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 接下来还会发生更有趣的故事, 于是可因势利导:“小稻秧遭遇杂草的危害, 经喷雾器大夫的帮助脱险后, 又遭遇了害虫的侵袭, 小稻秧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它们能再一次脱险吗?请你将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 看谁编得更有趣、更生动。”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 纷纷拿出纸和笔, 饶有兴趣地写起来。学生大胆想象, 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把小稻秧、害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这与他们对课文透彻的理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

小练笔,大文章 第4篇

一、从遣词造句处学写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那些描写细致、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别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例如《燕子》一文,作者在描写燕子外形特点时,描写的非常传神。作者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的特点来写,融入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寥寥几句就把一只活泼生动的小燕子的形象展现了出来。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随文点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真切地感受到用词的精妙对于突出小燕子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写法,将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描写下来。孩子们模仿文中的写法,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小白兔、小乌龟、金鱼等小动物在孩子们稚拙的笔下诞生。这样的学写比孤立的说教效果显著。

二、从谋篇布局处仿写

小学语文课文的题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每一类型课文、每一篇课文作者都精心的选材、组材,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去谋篇布局,是学生阅读和习作的最好范文。我在教学中,则把作者的谋篇布局方法作为读写结合的模仿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例如《荷花》这篇课文,课文以“我”闻到一阵清香开头,引出荷花;再细致描写荷叶、荷花;然后想象自己也变成了荷花池中的一朵,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我在指导学生多次品读了课文之后,了解了荷花的特点和作者的想象之后,紧接着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构段方式和写作特点,再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写法和构段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花来写。学生有的写向日葵,有的写玫瑰花,有的写水仙花……选材多种多样,语言优美流畅,收到了奇妙的效果。

三、从课后练习处练写

语文书上的很多课文,在课后练习的编排上给了老师和学生很大的拓展空间。我认为,这些课后练习不仅是对课文阅读理解的一种延伸,更是一种丰富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指导学生进行拓展练写。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不会空洞无味了

例如学习《检阅》一文,课后有个练习是: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在学了课文之后,我先让孩子们说,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堂笔记,大部分都能说。于是,我让他们把说的写下来。一位同学他这样写:亲爱的博莱克,你好!你是那么的自信、勇敢,你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希望。我看到了你的自尊、自强的精神。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永远不能向困难低头。我要学习你那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好品质。 从你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甜蜜和美好!我还为你有那么好的同伴而自豪,他们是那么尊敬、关爱残疾人!你可真是好样的!你真棒!你在检阅时的表现是那么地出色。假如我在现场,我也会为你欢呼!为你鼓掌!然后,我对课后练习进行拓展,让孩子们把想对博莱克同学说的话写下来。很多孩子都在轻松愉快之中完成了练写

四、从文章结尾处创写

好的文章常常在读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在结尾处似乎话还未完,还应该有下句,但作者到此却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在教学中,我把文章的结尾处作为发展学生想像力练习写作的切入点,让学生续编没有说完的话或故事。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标中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有提高了习作水平,实现了读写结合。

例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课,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听了更加喜欢这个新朋友了。我知道现在的孩子很多会上网,玩起游戏来个个是行家。于是,我给他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朋友怎么样?课后我让他们收集资料,开展了一次辩论赛——上网的利与弊,每个人谈谈感受。辩论赛后,我让他們写一篇小文章《上网的利与弊》,孩子们都认识到:网络的确大有用处,但上网必须控制得当,还应该上那些健康网站,学会绿色上网。又如学完《可贵的沉默》一文后,我把小练笔设计成让学生为父母制作“爱心”卡片,并写下对父母说的话。不过那些爱心卡也要让我看看,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爱心卡,语言虽然很幼稚,但却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我当时好一阵感动。再如《果园机器人》一课,学完之后,我让学生都当设计师,设计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学生想象丰富、大胆又奇特,写出了保姆机器人,自动清理垃圾的智能机器人, 帮助医生看病的纳米机器人等。

让小练笔练出好文章 第5篇

【内容摘要】课堂小练笔就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文本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课堂小练笔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形成靠“熏”,靠浸润,它需要细水长流、经常训练,并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小练笔虽小,但它需要教师用心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使小练笔“练”在实处,让其在阅读教学中绽放光彩。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注重从培养学生积累素材,教师创设情境,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逐渐让学生找到写的方法,体会写的趣味。

关键字:小练笔阅读写作能力

时下,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小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文本有感而发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如何让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绽放异彩,成为教师科学开发教材资源、激活学生鲜活灵动的思想情愫、促进读写有效结合的手段呢?

下面,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积累,练之“根本”

学习语文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只有在学生的脑海中积累了一定的字、词、句,才能有话可说,才能在积累的基础上把需要表达的意思从大脑中自动调出、匹配和耦合。积累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能在独具个性的自由表达中放飞灵性,抒写心中生动、鲜活的想法,让小练笔真正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1、注重语言的积累

语言靠积累,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记忆的最佳期。我们的语文教学现在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情感,重理解,轻积累的情况特别严重。语文课堂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追求公开课的效果,喜欢搞一些花架子、形式主义。该记住的没有记住,该积累的没有积累是阅读教学最大的失误。语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每一篇课文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学生多读—─诵读;强调感悟——悟其意、悟其情、悟其法;强调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感情积累,篇章样式积累等;强

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批注,写笔记„„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抄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成语、美词佳句。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因为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很难实现阅读质的提高。我经常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从自己喜欢的文本中收获快乐,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并读思结合,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动手摘录。这样长期坚持积累,就逐步形成写作的条件和基础,运用起来也从容自如。

2、注重生活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不会贫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以无目的性的观察、无意注意的思维方式来关注世界。写作即是生活。要让生活在学生心中留有痕迹,笔下才有灵动的文字涌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各种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各种风土人情。特别要对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进行精细观察,要努力发现此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是一组游子思乡怀乡的绝唱,但现在的孩子生长在和平年代,在父母的宠爱之下长大,当老师播放《乡愁》录音,那一字一句凝聚着诗人心血的凄凉哀婉的声音传来时,有的学生居然觉得好笑,因为他们平时缺乏体验,体会不到诗人那伤痛欲绝的哀愁。教琦君的《桂花雨》,如果没有对琦君一生漂泊、心系故乡的理解,就不会懂得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其中透着沉甸甸的酸楚。在这里,区别桂花香的不是嗅觉,而是内心的情感。所以,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收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并出示琦君散文《家乡味》、《烟愁》里思乡的句子,当学生在了解这些背景,了解作者对家乡的真挚情怀再来解读文本,自然就会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洞悉的情怀,更深沉的悲悯。可见,生活感受是多么重要。让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练笔才能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情境,练之“萌动”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积极的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最重要的情境就是课文的情境。有的课文蕴含深情,有的课文饱含哲理,有的课文充满诗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有描写至真至爱的亲情,有抒发纯洁无暇的友情,有谱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等,这些都是进行练笔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让学生在感情氛围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双向交流。在学了《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后,许多同学被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我对学生说:“学完了课文,你想对阮恒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阮恒,你为了朋友宁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你太伟大了,你是真正的男子汉!在你身上我知道了‘朋友’的含义!”有的学生说:“阮恒,你是一个愿意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人,我十分佩服你!今后我要向你学习,珍惜友情,与朋友和睦相处。”还有的学生说:“以前我从不愿交朋友,以为只要自己学习好,有没有朋友都可以。阮恒,从你身上我明白了,危难时,朋友是可以为你撑起一片蓝天的人。以后我也要善待我的每一位朋友。”„„于是,我趁势引导学生从自己与阮恒身上找差距,用真心真情抒写读后感。

教学《火烧云》,学生的状态非常不错。火烧云各种瞬息万变的奇妙形态,让学生们目不暇接,惊叹不已。我适时播放一幅幅火烧云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画面,配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要求孩子们仿照课文里的句式写一个小小的片段。由于情境创设到位,学生的想象力激发起来了,纷纷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片段。

学生甲: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条大狗和一条鳄鱼。他们互相追逐着,打闹着。你看,鳄鱼张着大嘴巴,好像要把大狗给吃掉一样。

学生乙:忽然又来了一头猪,那头猪十分懒,这么晚了居然还在睡觉。呀,肚子下似乎还有几头小猪在吃奶。睡着,睡着,小猪不知跑哪儿去了,大猪也不见了,但是远方的云还在不断地变化着„„

学生丙:忽然,天空出现一条大马林鱼和一条大鳄鱼。大鳄鱼生出一只爪子去捉鱼,鱼儿一闪,就躲过了鳄鱼的爪子飞快地向前游去。一会儿,鱼不见了,鳄鱼也没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中要抓住文本中人物的特点,挖掘其内心复杂的心理,多视角剖析和描画是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强化个性化表达的突破口,让学生在思辨争议中充分进行个性表达,手中之比蠢蠢欲动,从而恋上小练笔。

《中彩那天》中的父亲为同事捎的一张彩票中了名牌汽车,于是,他面临着一场道德的抉择。我这样设计:“同学们,此时父亲的内心是多么矛盾啊!他拿起了橡皮擦,手拼命地抖动,在他的心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争论。一个坚持要选择财富,一个坚持要选择道德。它们都会说什么呢?” 学生分成了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随后,我让学生以《抉择》为题写了一篇小练笔。学生习作中,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化的父亲跃然纸上,一个深刻的道德命题在思维碰撞中得到了生动的演绎。

三,迁移,练之“升华”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叶圣陶说:“文章就是例子”。联系课文进行仿写是以读促写的最好方式。我们的语文教科书里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要我们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边学边用,注重能力的迁移,使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要在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适时、适度地让学生进行练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找到写的方法,体会写的趣味。

精彩句段的关键处,要适时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练笔训练的目标,精选一些带有典型构段方式的段落,引导学生弄清一个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写什么,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层次,了解句式,总结出构段的一般规律,进而让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构段知识迁移到段的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段能力。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一年四季的美景。有的学生写自己家的院子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有的学生写田野一年四季的美景,有的学生写自己家乡一年四季天气的的美景……因为有课文作为依托,学生写得有板有眼,条理十分清晰。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第三自然段,采用并列段式,描写了海底的三种

动物的不同姿态,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构段方式来写一段话。学生的选材都别具一格,语言生动,精彩纷呈。

模仿是儿童的一种心理特性,也是他们习作起步的重要台阶。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读写结合、相似迁移”这条快捷途径,通过向学生提供好的范文引导模仿,让他们在模仿活动中渐渐消化吸收,引导学生仿中学写、仿中创新的策略:一是提供多篇范文,启发学生“同中求异”,将阅读心得与平常积累的素材相结合,找到能切合自身经历的感受点,学立意、学结构、学选材,在“范文”的启发下写自己的东西,使课堂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运用活化了。

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途径,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方法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耐心引导,鼓励学生重视积累,持之以恒,经过长期的训练就会形成一种能力。课堂小练笔只要能做到扎实、真实、有效,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让童心放飞一篇篇佳作。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那些“老理儿”》江洪春《小学语文教师》2011、9 《我教语文》于永正《江苏教育》2011、3

《阅读教学,“练在”在实处》刘红《江苏教育》

《适时、适度:让课堂练笔有效》 陆彩萍《江苏教育》

小练笔 大收获 第6篇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想能力为重点,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练笔的几种形式。

一、观察插图,描一描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如《镜泊湖奇观》一文中的两幅图──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用“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绘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彩篇章,仿一仿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片断。仿篇,亦称为全仿。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仿片断,亦称点仿。这种方法就是从局部上模仿范文的方式。局部模仿,范文较多,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运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

三、移花接木,组一组 所谓“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如《鸟的天堂》一文中讲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景物。第一次是在黄昏,鸟儿们都歇息了,作者只描写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鸟儿们都出来活动了,所以作者只描写了活泼欢快的鸟儿。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都写下来,包括朝阳下的大榕树、飞行的鸟儿及清澈的湖水。学生在练笔时不仅用到了课文中的句子而且恰当地写进了自己的语言。如“这些鸟儿有的贴在水面疾飞,有的在树枝上飞窜,有的在我们的船头盘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翠绿的榕树,翠绿的榕树点缀着清澈的湖水,再加上疾飞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鸟叫,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读文有感,写一写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讲的就是1963年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肖复兴认真修改作文并请肖复兴到他家去做客的事。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平易近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肖复兴,同时也感染了学生。学文后,我要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篇读后感。一位学生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是高趣的本领和高尚的品格的完美统一。我感谢肖复兴先生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装进了我的心里,而且也会永远绿着„„

五、抓住“空白”补一补 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我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炼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如《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描写了草原有美丽景色后,又写了自己的感受:“这种境界,既使

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学完这一段后,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我趁兴问学生:“如果你此刻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半小时后,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一位男生是这样写的: 草 原 初入草原无边际,小丘之上见羊群,静寂无声鸟掠空。点缀绿毯似白花. 一碧千里犹似毯,绿色渲染中国画,四面起伏与天连、翠绿欲流入云际。一位女同学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 草原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河流映出蓝天的笑脸 云朵舞着洁白的轻纱 羊群点缀碧绿的草原 飘在明朗的天空 无需修饰 风儿吟唱着绿色的欢歌 不用雕凿 拂过无边的草地 草原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 这两位同学的小诗风格各异:男同学写得粗扩豪放,女同学写得则细腻柔美。这种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上一篇:综合实验室计划下一篇:山中的落叶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