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贫困户倡议书优秀

2024-06-07

帮扶贫困户倡议书优秀(精选6篇)

帮扶贫困户倡议书优秀 第1篇

XXX:

英德硫铁矿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难忘的地方,它曾经是我们一个温暖的港湾。因为有它,我们的心中才有了一份美好的记忆;才会有今天身边一群赶不走、忘不了的老友记;才会有一班不离不弃的同学、知己,在我们聚会举杯畅饮的时候、在佳节来临家人团聚之际,请不要忘记,英硫还有一群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的兄弟姐妹、一群曾经一起奋战过的战友,他们也是英硫人的前辈或者后代----

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留在了英硫那片土地上,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他们的生活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作为曾经是英硫的一份子,就让你我一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寒冷冬天、过一个温馨的新春佳节。

让我们继续发扬父辈们那种相互帮助的精神,你所捐出的每一分钱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希望、一种安慰,你的一份爱心会使他们感受到英硫大家庭的存在与温暖,情系英硫让我们的爱行动起来!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帮扶贫困户倡议书优秀 第2篇

近日湖北,暴雨连绵,荆楚大地,一片泽国,巍巍黄冈,受灾尤重,洪水肆虐,江湖决堤,路桥冲毁,山体滑坡,民房倒塌,农田被毁。截至7月5日,我市11个县(市、区)普遍受灾,受灾人口达400多万人,倒塌房屋8000多间,紧急转移安置20余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60亿元!

灾后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帮扶受灾贫困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鉴于部分市级社会组织及其爱心会员救助帮扶的心情十分迫切,但苦于无法对接救援活动,在此,我们到市民政局搜集了第一批黄冈市10个受灾贫困村情况,供各社会组织对接帮助。为了整合资源,提高救援效率,我们建议各社会组织进行一对一帮扶或多对一帮扶,社会组织会员还可以与该村贫困户长期结对帮扶!

暴雨还在继续,洪水还在肆虐!我们的父老乡亲还在洪水中煎熬!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抗洪抢险官兵正在用生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级各社会组织:抗洪救灾,我们义不容辞;灾后重建,我们责任以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携起手来,与灾民同胞风雨同舟,共渡难关,共建家园!

倡议人:XXX

高校贫困生帮扶对策研究 第3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帮扶,对策

近年来, 由于高校扩招和收费, 高校里贫困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贫困大学生成为了高校中一个弱势群体, 占大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达20%以上[1,2], 其中特困生的比例更是逐年增加。随着国家对贫困生减免学费和提高助学贷款等资助力度的加大, 高校贫困生入学难和读书难的问题已逐渐改观, 但是, 随贫困生人数的增加, 这部分学生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仍然很严峻。这部分学生就业不好的话, 不但他们自己生活上困难, 而且国家的助学贷款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偿还。

贫困大学生往往由于经济原因表现出自卑的心理, 从而导致学习、就业及生活出现许多问题。因此, 要使贫困生走出心理阴影的策略除了从心理上给与帮助和引导外, 还更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其经济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贫困生往往更能吃苦, 更具拼搏精神。学校除了为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外, 更重要的是多为他们提供挣钱的机会。当然, 前提是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学费和生活来源, 这样既能增加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加体会劳动的乐趣。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了解贫困生具有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 同时也认识到他们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自己的贫困状况, 但是, 贫困生往往不知道具体怎么做。这就需要学校从实际出发, 了解、帮助以及引导他们走出一个自信、自强的路。毕竟国家或学校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只能解决一时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状态, 还是需要他们靠自己的工作, 这需要学校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目前, 针对贫困大学生帮扶措施及研究更多的是从心理上的对策, 然而, 通过鼓励、帮助或引导贫困大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来解决其贫困状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政策上治标不治本

目前高校对贫困生帮扶政策重点仍然放在经济资助上, 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然而, 在其自食其力方面及就业方面关注得甚少。针对如何让这部分贫困大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来改善自己贫困状态的教育引导和帮扶体系建设方面的应对措施却极少或者说没有。

2、重视贫困生心理辅导, 而忽视了其他

目前, 许多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小组, 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 也取得了一些良好效果, 但是学校往往只重视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而忽视了非贫困生的心理矫正。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出现除了与自身的条件有关外, 非贫困生对于贫困生的理解、认识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除了加强对贫困生心理辅导外, 学校也应该加强非贫困生的心理教育与引导, 帮助他们认识贫困生的状况, 消除他们对贫困生的偏见。使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能和睦相处, 消除歧视及偏见, 将更有利于贫困生的成长。如果政策对贫困生倾斜, 必然会引起非贫困生感觉不公平, 这样, 这两部分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和睦相处。

3、就业帮扶力度不够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贫困生在这方面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由于学生找工作需要一大笔不小的开支, 包括服装, 简历设计, 面试差旅费等。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这当然不是什么难题, 然而, 对于贫困生来讲, 这方面做得不到位, 就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贫困生会因为这些问题产生对就业竞争的恐惧心理, 或者有部分学生希望一下子就能摆脱贫困状态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又过高, 以至于也造成就业难。高校在学生就业上还缺乏有效的机制, 多数仅仅是大谈当今形势, 而没有从具体上找到对应措施。目前高校的就业观教育在内容上侧重如何降低就业期望值, 以尽快找到工作岗位, 在教育方法上一般采用课堂和会议灌输的形式, 缺乏对贫困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就业观教育[2]。

二、学校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助学贷款解决入学问题

一部分贫困生, 尤其是特困生的学费得到全部或部分免除, 但随贫困生人数的增加, 学校的负担加重。学校可以尽量为这部分学生多争取贷款的机会, 鼓励学生进行助学贷款及商业贷款, 国家为解决贫困生的学费和生活, 助学贷款就是一项重要的举措。然而, 随着贫困生数量的增加, 并非每个学生或学校都有这样的机会。学生毕业后由于就业不好等原因, 导致贷款拖欠的状况相当严重。学校在为学生争取贷款的同时, 应考虑学生毕业后贷款的偿还问题, 这就需要学校对这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关注。对这部分学生不仅是要帮助其完成学业, 更要“扶上马, 送一程”。

2、学校为贫困生提供兼职机会

客观上讲, 大学的学习生活不如中学那么紧张, 课余时间还是比较多的。有一大部分学生尤其是贫困生都希望有个兼职机会, 为自己挣取一些生活费, 同时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更有利于增加自己的自信心。据了解, 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三助”奖学金, 即助管、助教和助研。学生通过申请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工作, 老师的教学工作以及科研工作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报酬, 而且可以在工作中得到锻炼, 同时, 学校部分老师的负担也得到一定的缓解。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 还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这种形式得到了广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欢迎。

3、学生自己寻找兼职机会, 学校可协调、提供兼职就业信息

据笔者调查, 大部分贫困生愿意自己找个兼职来挣钱改善自己的经济状态。但是他们尤其是从农村刚到城市上学的, 对城市缺乏了解, 往往不知道怎么去找, 找什么样的工作。在大学生兼职工作中, 家教是最受欢迎的。学校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为贫困生提供和负责联系兼职机会的办公室, 总体上由老师带领, 工作人员亦可从贫困大学生中招募。据了解, 某高校通过这种形式能为绝大多数贫困生联系到家教或兼职翻译等工作。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应该得到推广。

4、鼓励、引导贫困生组织社团, 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经济困难

贫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原因不在学校, 不能让他们产生应当得到帮助的依赖心理。在心理辅导方面, 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的同时, 应让他们清楚, 要想改变现状, 更重要的是靠他们自己。“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鼓励、引导贫困生组织社团, 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经济困难。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基础设施, 如一间办公室, 几台洗衣机, 让学生成立一个社团, 通过为同学们洗衣服而得到一定的

(上接第104页)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1-52.

[2]张亦春, 郑振龙.金融市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新波, 郑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6, (11) :260-260.

[4]宋文光.基于变分法确定最优消费比率的实证分析[J].决策参

[5]刘群峰.考虑激励的消费优化模型及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

认识2006, (09) :119-123.报酬。经了解, 这部分学生可以占用很少的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可以满足日常花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会团结互助, 另外, 由于大家都是贫困生, 不会有心理差距, 深受贫困生的欢迎。收学生宿舍的废旧报纸等, 既锻炼了学生本身的生存的能力, 又增加学生的经济来源。

5、加强与企业联合

和企业建立关系, 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根据各个学院或专业的特点, 与社会上的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工作中, 既能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又能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而企业也可以从学生的劳动中获利, 并且对于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 学生毕业后即可到该企业继续工作, 这也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打下了基础。定期请企业相关部门来学校举办宣讲会, 让同学们了解企业所需人才, 提供的兼职岗位要求等。也可以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校与在校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激发贫困生通过自己知识和劳动获得经济支持的热情和信心。这同时也对学校的专业建设提出了要求, 由于专业建设在毕业生就业中至关重要, 因此, 加强更加贴进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培养, 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这样, 毕业生找工作才更加顺利。

总而言之, 要想使对高校贫困生的帮扶既不成为国家的负担, 又不成为学校的负担, 这就需要学校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 引导和帮助那些贫困生, 给他们提供方便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经济困难。这样可以使他们得到一定的锻炼, 在现实竞争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任江林, 臧小林.贫困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6, (05) .

需要帮扶的是“贫困感” 第4篇

陈光标的故事似乎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所谓的尊严并不是绝对的,“贫贱不能移”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可能也就是一种理想与愿望吧,在遇到生存难题时尊严可能是最早被出售的个人资产。但如果是这样,陈光标以及本期案例中金老师的善举为何还引起了受资助者的反感呢?问题可能出在他们对贫困的定义上。

阿马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一书中指出,人们曾经把贫困定义成“总收入不足以获得维持体能所需要的最低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森将此称作关于贫困的“生物学方法”的定义。但森紧接着论述了“相对贫困”概念的重要性,他指出“贫困”与“赤贫”是两个概念,前者更多地与“贫困感”相关,而后者则更多地与“饥饿、营养不良”相关。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赤贫”已非常少见,所谓的“贫困”一般不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基本生存。但许多“好心人”只要一提到“贫困”二字,马上就会联想到透风透雨的窝棚、卧病在床的老人、无法御寒的冬衣和发霉发黑的米饭,所以总希望在这些层面施以援手,但正因为贫困者并非赤贫,这些东西可能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

亚当·斯密曾经写过如下的文字:“我所理解的生活必需品,不仅包括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东西,而且还包括这样一些东西:如果没有它们,甚至对最下等人来说,也会被社会习俗认为有伤风化。例如,一件亚麻衬衫,严格地说,它并不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东西。我猜想,即便没有亚麻衬衫,希腊人和罗马人也能生活得很舒适。但是,今天,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没有亚麻衬衫,一个讲究体面的临时工都会羞于在公共场合露面。”齐格蒙特·鲍曼将斯密描绘的这种贫困称作“消费社会中的贫困”,森则更直接地将其解释成“贫困是一种价值判断”。像案例中的钟同学,“每天中午一下课就一路飞跑着去食堂”,金老师为此感到心痛。难道3元的面不能保证钟同学的基本生存需要吗?当然不是。当大多数人都在吃5元的面时,吃10元或3元的面就成了一种异端,会遭受到嫉妒或轻视。因此钟同学的贫困也是一种相对贫困,更多地与价值相关,而不是与金钱相关。

问题是目前的学校资助体系更多地面向基本生活需求,而不是价值需求。在帮助贫困生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我们知道应该何时向贫困生提供食物、服装,但对于如何保护贫困生隐私、如何准确把握贫困生心理变化等则缺乏必要手段。

相当多的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那么对贫困生的资助是否应该成为职业学校的常规工作?职业学校应该成为国家救济体系的重要节点,而职业学校也应努力构建自己的常规救济体系,按照“精准扶贫”的基本策略,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基于文化与价值的帮扶。

贫困户帮扶协议书 第5篇

乙方(受援学校): (以下简称乙方)

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我县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据教科体局协调安排和双方学校沟通,本着“校际统筹、以强带弱、资源共享、紧密合作、均衡发展”的原则,经双方商定结成校际对口帮扶关系,特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如下:

一、帮扶改善办学条件

甲方根据自身情况和乙方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方面的帮助,不断改善乙方的办学条件。

1.结对帮扶期间,甲方每年向乙方提供3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帮助乙方进行设施装备建设和项目配套建设,满足教学急需。帮扶资金于每年春节前拨付到位。

2.帮扶期内,甲方更新换代的教学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优先捐赠给乙方。

3.帮扶期内,甲方要积极争取系统外资金(如财政部门、各种基金会、校友会等),用于帮助乙方改善办学条件。

二、帮扶提高管理水平

甲方通过专题报告、参与管理、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在办学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策略等方面给乙方以支持,帮助乙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形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1.甲乙双方定期互派校领导、中层干部,参与对方学校的管理。

2.甲方每学期到乙方开展管理经验交流活动1次以上。

3.甲方校长每学期为乙方举办学校管理工作专题讲座1次以上。

4.乙方每学期至少派1名副校长或中层干部到甲方开展为期一周的参与式管理学习。

三、帮扶提升教师素质

甲方应有为乙方培养学科骨干教师的计划,安排优秀教师到乙方担任指导师,并安排优秀教师与乙方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乙方教师应自觉、主动地参学习培训,自觉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双方应积极构建优秀师资共享机制,甲方帮助乙方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1.甲乙双方每学期每学科共同开展3次以上备课组教研活动、4次以上以课堂教学为专题的研究活动和示范课、2次以上说课教研活动、2次以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材整合的公开课。

2.乙方每学期选派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1/3的教师轮流到甲方听课、观摩、参加教研活动。

3.甲方每学期到乙方开展2次以上的专题师资校本培训活动。

4.甲方每学年有针对性地安排本校骨干教师担任指导师,与乙方的中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带,结对帮带面达到乙方45周岁以下教师总数的80%以上,指导师要与帮带对象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每月至少安排1天时间到乙方开展指导活动。

5.甲乙双方在帮扶期内共同完成1个以上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

6.甲方力争三年为乙方至少培养2名学科骨干。

7.甲方教师在参加贫困山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申请到薄弱学校支教时,其支教受援单位应优先考虑安排到乙方。

四、帮扶提升活动水平和教学质量

甲方与乙方共同开展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组织教育教学质量检测,帮助乙方分析教育教学工作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提升乙方教育教学活动水平和教学质量。

1.甲方举办各类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读书节等大型活动和相关节庆活动时,适当组织乙方的师生参与;乙方在组织相应的节庆活动时,甲方要主动派人协助筹备,并安排部分师生参与。

2.甲方每学期与乙方组织共青团、少先队手拉手等团队活动2次以上。

3.甲乙双方于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组织两次以上的联合检测,甲方主动帮助乙方分析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五、自选项目

自选帮扶项目由双方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商议确定,并将双方任务在协议书上予以明确。

六、其他

1.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建立长效帮扶关系,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帮扶周期内不能间断,保证帮扶的持续性。第一个周期时间为3月至2月。

2.每年由甲方牵头,双方共同参与制定帮扶工作方案和活动安排表。

3.乙方负责详细记录双方帮扶活动情况,及时做好资料整理及活动台账。甲乙双方共同做好年度总结考核工作。

4.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一份至教科体局政工人事股备案。

甲方代表(校长): 乙方代表(校长):

帮扶贫困学生倡议书 第6篇

当我们满怀激情,细细品味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时,我们又可曾想起:在这方校园里还有一批贫困学生,他们也许和我们一样,有着干一番事业、回报社会的火热激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家庭的贫寒、现实的残酷却使他们稚嫩的肩膀过早地面对进退两难的抉择,承担着难以想象的辛酸,有的孩子甚至不得不含着泪离开校园。

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得到别人真心的帮助。一滴甘露,虽然微不足道,但它能使花朵有颜色,汇聚成河足以让荒漠变成绿洲;一个善举,也许无心之为,但它能改变命运的航向;一次付出,哪怕是星星点点,却能让暗淡的生活重新迸发出灿烂的光辉;一份爱心,也许力量有限,但它能让脚步有方向。无数颗爱心汇成爱的海洋,放飞的将是贫困学子飞翔的梦想!

同在蓝天下,同饮故乡水。为了给我们身边的贫困学生送去一缕光明和希望,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不致因经济原因而辍学,我校特成立“扶贫帮困”助学基金会。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捐资助学是善举,兴学育人是美德,救助一位同学,您就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给社会增加了一分和谐。社会在真情呼唤,贫困学生在热切期盼,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莘莘学子们提供一个成才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在此,我们向全社会(全体师生)倡议:

伸出您的援助之手,为贫困学子搭建实现梦想的平台!

奉献您的一片爱心,让所有孩子拥有共同的蓝天!

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注教育、关注孩子,关注未来!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洒阳光!

贫困学生需要您的爱心,和谐社会需要您的支持,“扶贫帮困”助学活动期待着您的热心参与!

倡议人:XXX

上一篇:美好英语唯美语录下一篇:祝生意兴隆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