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的作文阅读

2024-09-08

借物抒情的作文阅读(精选11篇)

借物抒情的作文阅读 第1篇

正值秋深霜浓、菊花盛开的时节,我怀着浓厚的兴致,来到了新蕾公园。

一进公园大门,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无穷的世界。喷水池前,两盆大理菊傲然怒放,千百朵小菊花环绕喷水池旁边,好一派佳境啊!东边黄花如金,西边白花似雪,阳光下,黄白相映,分外清新怡人。喷池沿上,开满了多姿的悬崖菊,它们肩并着肩,膀挨着膀,神态不一,各具情趣,似孔雀开屏,如银河落地,真是妙趣横生。

步入菊展室,菊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似刚出浴,一株株,一盆盆,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像玉,白的若云,五光十色,满堂生辉。恍惚间,我如同进入仙境,感到眼花缭乱,一时分不出东西南北。

菊花如此多娇!自古以来,人们颂菊、赞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大革命家陈毅更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光辉诗篇赞美菊花的高洁和傲岸。

我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宁可菊花干枯死,何曾吹落东南风。”是啊!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激励着人们克服困难,走向辉煌。

借物抒情的作文阅读 第2篇

可是,天不随人意,我刚走到超市,天就下起了雨。完了,我心想这下可好,伞也没带,啥办法呢,冒雨回去吧。但就在这时,我看到雨中有一个身影,咦!这不是外公吗?他怎么来了,这么大的年纪淋着咋办?我赶快向外公跑去,钻到了外公的伞下。外公说:“皓皓,我看你出来半天没回去,一看外面竟下起了雨,就来接你了。”我看着外公,不禁想起了上一次外公给我打伞的情景。

那是三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刚上三年级。那天也是这样的天气,雷雨交加的。当时我刚放学,因为下了大雨,家长们都来教室接孩子了。可是我左等右等,就是没有看到爸爸妈妈,难道我要淋雨回家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被接走了,我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但就在这时,外公打着一把墨绿色的大雨伞来了。这很让我意外,因为这几天外公有病啊,伤风感冒咳嗽不停,我真的没想到外公会来。我说:“外公,你还有病,你怎么来了?”外公说:“你爸妈有事外出了,我不来咋行啊。”外公慈祥地看着我:“回家吧,皓皓。”外公拉着我的手,走进了雨里。

雨声在伞顶上噼里啪啦地响着,地上的雨水小溪一样流着。我抬头一看,我头顶是一片绿色,绿得那样深,绿得那样深情。我又看了看外公的头顶是一片乌云。外公手里的雨伞,几乎全部倾斜到我这边了。那时刻,我心里一阵激动,我说――外公,伞歪了……

抒情类文言文的阅读 第3篇

从表达方式上看, 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大致有三类:一类以写人记事为主, 如《史记》中的篇目;一类以议论说理为主, 如诸子的文章;一类则以抒发个人情思为主, 如《前赤壁赋》《兰亭集序》等文人佳作。最后一种读起来很有难度,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思想隔膜太深。阅读此类文言文,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做到知人论世:了解这个作家, 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和他站在同一话语平台上, 忖想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 揣摩文章中究竟要表达的感情。

第一, 问一问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大部分文人不是职业作家, 他们的生命、生活和政治密切挂钩。夸张点说, 文人即是政客, 政客大多数也是文人。所以, 政治环境对文人情感的影响很大。首先, 他所处的国家形势。拿宋朝来说, 北宋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南宋文人的有很大不同, 这是因为时代和国家的形势让他们心中的主流情感发生了变化。其次, 他遇到的君主。在君主专制时代, 遇上一位贤君、明主, 文人所处的政治环境就会好得多, 唯才是举, 才尽其用。最后, 当时的官场环境。每个时代都有政治事件或运动, 如李白和杜甫经历过“安史之乱”, 刘禹锡、柳宗元经历过“永贞革新”……官场环境的变化, 对人的心情影响特别大。为什么“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 为什么会感觉到“谴谪意”?就是因为他陷入了政治运动。

第二, 看一看作者的人生境遇。宦海浮沉, 在政治运动中, 他是得意还是落寞, 是升官还是贬谪, 难道这对他的心情没有影响吗?李白得意时,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失意时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心情很是不一样。而且, 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 如有没有钱花, 有没有固定居所, 有没有亲人陪伴, 也有一定的影响。苏东坡写《赤壁赋》时, 经过“乌台诗案”来到黄州, 没有家底, 政治失意, 再加上生活困窘, 这双重打击增加了他走出人生困境的难度。

第三, 想一想作者一贯的襟怀抱负。中国古代杰出的文人是有人格、有理想、有追求的。他们这一生, 为了崇高的事业, 为了家国的兴盛, 为了黎元苍生过上幸福的生活, 往往百折不回, 奋斗不息, 这是儒家思想的宝贵传统。读一篇文章, 不能只看他写这篇文章时如何, 还要看他一辈子有怎样的志向, 这种志向在文章中有何反映。志向有两层含义, 一是人格追求: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真善仁美、智勇勤谦, 这些传统美德都可以是作家在人格上追求的目标。二是事业追求:希望自己做成什么样的事。拿辛弃疾来讲,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因为他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抗金报国, 收复失地。即便60多岁, 还能写下“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宦海浮沉中, 一个人一贯的人格追求和事业追求, 必然影响甚至决定他不同时期的情感走向。

二、情绪变化是线索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主观对于客观世界的态度和反映, 但情绪是暂时的, 富于变化, 而情感则相对稳定。爱父母, 关心和孝顺他们, 这是情感。爸爸批评我们, 我们会不高兴, 这是情绪。尽管暂时不高兴, 归根结底, 我们还是会关心和敬爱他们, 这是情感对情绪的支配作用。抒情类文言文, 情感往往是固定的, 也容易读懂, 而情绪往往敏感而多变, 如能够准确把握作者情绪的变化, 也就抓住了抒情的线索, 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情绪变化有哪些具体表现?大体来看, 中学阶段遇到的抒情类文本, 情绪变化是有迹可循的, 第一类是“由喜到悲”, 第二类是“由悲到喜”, 第三类比较复杂, 经历“喜—悲—喜”这一变化过程。

如何利用这些线索把握文本?至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 为什么“喜”, 喜从何来?第二, 为什么“悲”, 悲从何来?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 悲喜之间为何而“转”?

比如,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40 多位士大夫, 都会作诗, 交情也不错, 看着“茂林修竹”“崇山峻岭”, 心里高兴。所以作者说“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乐的原因和内容是很好理解的。读到文章最后, 我们发现他没乐到底:“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他又悲悼起来。为什么乐, 景色好, 心旷神怡, 品味到大自然的雅趣;为什么悲?想到人生的短暂, 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自然可悲。难就难在为何由乐转悲?其实, 作者有暗示。第一个暗示在“足以极视听之娱”的“极”字上。物极必反, 乐极生悲。人特别高兴时, 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希望永远这么过下去, 但是不可能的, 所以情绪敏感的人往往高兴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伤心, 从高兴的情绪中抽离出来。第二个暗示更深沉—文学上叫“兴亡之感”。这篇文章是从对物的兴亡之感推演到人生的兴亡之感。作者说“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这是对物的兴亡之感。把这种感觉往人身上推导, 结果会很可怕。人总是要死的, 眼前雅集的快乐正如花的绽开, 在唤醒对美的欣赏的同时也预兆着美的凋零, 在分享相聚欢乐的同时也正奏响筵席散尽的悲音, 在传递着生之喜悦的同时也正召唤着死之降临。在这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情味下, 渺小的个人又怎能不悲哉、痛哉?

三、抒情路径是重点

抒情路径是作者抒发情感时使用的载体和途径。

1.借物言情

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 它们本身没有人类的感情。猿啼不自愁, 愁落行人心, 是诗人自己先有羁旅之愁才会被猿啼所感染。如果诗人心里轻松畅快, 就变成“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同样的猿啼, 诗人借以抒发完全不同的情感, 无非因为诗人自身的感触不同罢了。王国维讲“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柳宗元写《愚溪诗序》, 是借愚溪来言情。“溪虽莫利于世, 而善鉴万类, 清莹秀澈, 锵鸣金石, 能使愚者喜笑眷慕, 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 亦颇以文墨自慰, 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 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 则茫然而不违, 昏然而同归, 超鸿蒙, 混希夷, 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 纪于溪石上。”对于这段文字, 有人写了一段鉴赏的话:柳宗元把愚溪的纯洁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学才能联系起来, 把对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心情和对自己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情绪融合在一起。他深深感到, 能够赏识这地处荒山野地的寂寞美丽溪水的只有柳宗元, 而能够安慰这怀才不遇、被贬谪到这荒远地区的柳宗元的也正是这溪水。愚溪碰到了最合适的主人, 而柳宗元在这里找到了最合适的住所。字里行间, 蕴蓄着多少愤懑不平的声音!

这段文字写得很好。在借物言情的文言文中, 物之品性即人之品性, 物之际遇即人之际遇。鉴赏这类作品, 不妨从所借之物入手, 观察它有什么样的自然属性, 有哪些特征, 有哪些遭遇, 再想想这些特征和遭遇与作者本人的性格和遭遇有什么联系, 自然就能够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了。

2.借景言情

景和物不同:物是一个主体的审美对象, 而景是多个物共同组合而成的画面。读借景言情的文章, 不要只欣赏景有多美, 更要想一想景物背后的情感。

《桃花源记》开头写道:“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有学生说, 这景色真美, 太漂亮了。可是不写这句话, 《桃花源记》一样存在, 直接写渔人甚异之或渔人没路走, 不小心到了桃花源, 不是也可以吗?为什么非要写迷人的桃花林?很显然, 这样的景物描写, 不仅有陈述功能, 还有重要的抒情功能, 其中包含作者对马上要出现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桃源的一种欣赏、赞叹、惊异和喜悦之情。这种感情的表达如此富有深意:桃花源尚未见到, 先看到桃花盛开, 这不就是桃源得名的原因吗?如果不是这样的令人欣赏、赞叹和喜悦, 它还有寻觅的价值吗, 还能成为精神家园的象征吗?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高中生来说, 还要加上“道是无情还有情”。

3.含情叙事

叙事, 要巧妙地把情感融进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归去来兮辞》中有一句话:“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这句话首先是叙事:坐船回家, 如此而已。但感情很深, 这是何其逍遥, 何其轻松, 何其洒脱, 何其自在!陶渊明不是第一次坐船, 更不是第一次回家, 为什么如此寻常的事带给他如此不同的感受, 还煞有介事地写在诗文里?这是因为“无官一身轻”。不做官了, 任何一种寻常的生活都有了自由自在的滋味, 这种脱离官场后生命苏醒的感觉, 正是作者通过看似寻常的叙事所要传递给读者的。

4.用典寄托

学生对此常有畏难情绪。比如, 《滕王阁序》:“时运不济, 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一句话中有两个典故。冯唐, 汉朝人, 有才学, 八九十岁还没有当大官;李广, 一生大小70 余战, 手下官兵许多封侯了, 他还是没有被封侯。一个易老, 一个难封, 难与易的这种差异性评价, 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人生易老, 怀才不遇, 其中的悲愤不言而喻。有学生会问, 直说不好吗?直说, 也就是直抒胸臆, 和用典是有差别的。文人喜欢用典, 首先是深沉, 直说是缺少同类性的体验的。其次是典雅, 有历史文化积淀, 这种积淀铸就了文人共同的话语系统。再次是含蓄, 有些话不适合直说, 通过说别人来说自己, 既能达意, 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然, 典故用得不好, 也有后遗症, 艰深晦涩即是其一。

5.直抒胸臆

看似简单, 其实也不简单。《陈情表》所要“陈”的情很简单:祖母年老多病, “我”得先尽孝后尽忠。这么简单的意思, 非写那么长, 把来龙去脉和内心活动直言不讳地告诉晋武帝, 这叫“交心”, 是直抒胸臆的一种。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叫呐喊, 也是直抒胸臆的一种。

对于直抒胸臆, 不能说它太直白不好, 也不能说它太直白就好, 要看这直白的背后有没有深沉而强烈的情感支撑。如果有, 几句交心, 一声呐喊, 脱口而出, 就会感天动地。所以晋武帝被《陈情表》感动了, 我们被杜甫感动了。因为人家不矫情, 不做作, 是真有话想要说, 真有情感想要表达。

四、培育情怀是归宿

读懂抒情类文言文, 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试, 培育情怀才应该是最终归宿。

学习文言文有三重境界。首先是文字境界。通过疏通文字, 掌握文言文的某些语法现象。这是众多教师教学的重点, 带着学生疏通文字, 为他们搭建一个文言文知识体系。但只达到文字之境并不够, 其次是要上升到“文学之境”, 品味它的语言, 鉴赏语言之美和形象之美。尤其是抒情类文言文, 语言经过千锤百炼, 蕴含着深厚的人生体验和个人情感, 在抒情过程中, 每一处景, 每一种物, 都富有形象美。

然而, 文学之境也不是最终的归宿, 尤其对于抒情类文言文, 最后要到“文化之境”去品味作者的思想和情怀及其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简言之, 用心灵感悟心灵, 用智慧吸纳智慧, 用情怀培育情怀。

古人写一篇好文章不容易, 有感而发, 文以载道。他的文字是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如果和文本之间没有心与心的交流, 怎能懂得其中的情感, 怎能理解屈原江边纵身一跃, 怎能理解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 怎能理解杜甫一饭未尝忘君……

怎么做人, 怎么做事, 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选择进退、取舍、去留?什么时候忧, 什么时候乐?什么是轻, 什么是重?这都是文化。有了文化, 懂了情感, 才能开始接受伟大人物的熏陶, 才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有自己的情怀。

记叙文阅读之借物抒情 第4篇

所谓借物抒情,就是指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对某种事物的爱憎之中,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关键是要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有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有所寄托。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紫藤花开

□尉克冰

春天来了,树枝吐绿了,花儿们赶趟似的竞相开放,拥挤,热闹。可园子里的紫藤花架上还是一片沉寂,没有一丝生机,似乎连鸟儿都不愿意光顾它。

我走近那架老藤。它扭着灰褐色的身躯攀爬在花架上,苍老而粗粝。它的枝干没有一寸肌肤是完好无损的,被凌厉的寒冬侵蚀得黯淡,皲裂。好不容易盼来了春天,可它也十分吝啬雨水,土地饥渴得张大了嘴巴,难受地喘着气。紫藤就生长在这样的园子里。它不会是死了吧,我总是这样猜测着。我用手掐了下它的枝尖,“咔吧”一下就断了,干黄,粗糙,里面没有一点水分。每次我路过园子的时候,都会向它投去怜惜的一瞥,不忍心多看一眼。

春光易逝,花落无声。轰轰烈烈开过后,花儿们渐渐地凋谢了各自的容颜,一抹抹灿黄、一片片绯红、一瓣瓣雪白都湮没在春天匆匆的脚步声里。

当我又一次经过紫藤花架时,不由得怔住了。看!是谁在它身体上画出几片绿叶?挂了一串又一串的“绒毛虫”?那几片叶子里淌着怎样的绿啊,明媚得逼人眼,温润得沁人心脾。每片叶子分成五小片,像花一样绽放在枝头,像手一样抚摩着母亲苍老温暖的身体。一串串的“绒毛虫”是春风写在紫藤花架上的诗行,是包裹着美丽生命的魔法布。用不了几天,那“绒毛虫”里便会毕毕剥剥地飞出一群紫色的蝴蝶来。不几日,紫藤架上的“绒毛虫”越来越多。起初,从“绒毛虫”里钻出的是一串紫色的花蕾,形状像豆花,似弯弯的月亮。两三天后,花蕾便伸展了羽翼,化成翩跹的紫蝶。这时候,你再看吧,紫藤架上叶子更多更绿了,花已密集成了一串串、一团团、一簇簇,远远望去,似翠绿的浪花中升腾起淡紫色的云霞,典雅而清丽。微风过处,清香四溢。

这时的花架已经完全被花和叶子覆盖了,几缕阳光调皮地从枝叶间挤进来,跳跃在花瓣上,演奏出一首明丽的春日乐曲。我站在花架下,聆听着花开的声音。是的,花开是有声音的,时而如管弦,发出丝丝的细碎声;时而似泉水,流泻出叮咚的清脆声;时而如瀑布,爆发出訇訇的喧闹声。每一小朵花都有一张笑脸,仰望着蓝天;每一小朵花都有一个嘴巴,甜甜地微笑;每一小朵花都有一双翅膀,在风中飞翔。不仅是单朵的花,每一串花、每一团花也如此,都呈现出一种飞翔的姿态,飞翔在属于它们自己的天空中。紫藤的美,美在它的姿态上。它恬静优雅,从容内敛;它美而不媚,秀而不娇;它昂扬而不张扬,灿烂而不浮华;它不与百花争宠,不与同类比艳。正是因为这份特质,它才更有韵致,更具风情。

土壤依然干旱,枝干依然枯老。紫藤没有生长在花柳繁华地,也没有生长在温柔富贵乡,就是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在仲春时节,竟孕育出蓬蓬勃勃的满树花香、满眼碧绿。我抚摩着它粗粝的枝干,那里面沉积着多少生活的磨难和艰辛,又承载着多少憧憬与梦想。每一次春天的萌动,都要走过冰冻尘封的冬日;每一朵花开,都会伴随着成长的疼痛,需要奋力剥开生命的躯壳。它们懂得这些,所以,才会把苦难当作养料,把考验当成磨砺,将梦想开成精致的花朵。

(选自《孤单的花朵》,有删节)

【专项训练】

1.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解答这类题目,同学们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重点,进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请运用本文的这种写作手法,仿照本文最后一段,以任意一种植物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

解题思路: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只须做到以下两点即可:(1)符合题目要求;(2)语意尽量连贯。

【拓展练习】

3.品味文中的画线句子。

解题思路:理解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应从内容、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借物抒情的亲情作文:燕巢 第5篇

江西省南康中学 罗慧珍

秋,偷偷地来到我的身边。

不知从何时起,老屋的檐下有了轻盈的身影,虽是新客,可它们的羽翼却扑棱着异乡的泥土味儿。春天,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殷勤的它们用剪刀裁出了柔美的柳叶,裁出了灿烂的山花;夏天到了,雏燕懒懒地从巢中探出小脑袋,细看檐外飞雨,静听雨打芭蕉;秋天,熟了稻子,老了寒柚,它们寻思着如何南迁了,将细嘴对着老屋泥墙啄几下,然后绕着泥巢转了一圈,如修了一封离书的落款,洒几行清泪,转身便飞走了,老屋又留下一座燕巢„„

我凝视着这空巢,仿佛又听到老燕雏鸟的呢喃声,忽然觉得一个身影在我眼前一掠,那轻盈的姿态,真美呀!也许,真是梦境。皓月当空,把柔美洒遍老屋,就在刚走的春日,燕子静静地孵雏,父亲几次想为它们拓展一点空间,母亲说:“别怕,挤着暖。”那时母亲脸向着燕巢,几条岁月涉过的痕迹,将眼角的幸福延伸,延伸„„

那段异乡生活的岁月仿佛是盛开着的郁金香,泛着淡淡清香。

那时,父母迫于生计,举家南迁。南国的天空宛如西关女子的明眸,总是湿湿的,她衣角轻带,掠尽繁华。东街驻着茶楼,西街开着酒吧,中间灯光映照下,是流不尽的宝马、奥迪。然而,我们是被遗忘于街角的人家。屋上盖着塑料皮,墙上钉着防漏水的油纸,在一个十几平米的房子,亮着昏暗的白炽灯,虽然空间狭小,可却很温暖,有时转身相触,幸福一触即满满溢出。(作文大全)不知多少次,母亲一转身,便端出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夏天傍晚,小弟在逼仄的房子里啃西瓜,瓤与子沾了一脸,惹得我们大笑不已,父亲手持蒲扇给小弟送来凉爽的风„„

那些记忆的碎片一经触动,泪水便如泉涌现,汩汩一地。

一如小燕出生羽丰后,雌燕总用细长的喙啄着它的羽毛,母亲也总爱用她那长茧的手拨弄我的头发;一如小燕独出,雌燕总极力望着远方,直到那稚嫩的啼叫声如射穿彤云的箭簇,在我踏上人生征途时,父母的目光,宛如逶迤的篱墙,一直砌到我疲惫的身影后„„

而今,秋袭大地,从一片黄叶飞舞的苍凉,到檐角白霜蔓延的肃寒,这个季节,燕巢已空。但,就在我登阶触地的一刹那,秋风剥落了燕巢的一根草茎,草茎悠悠然飘在空中,我将它拾在手中,那一瞬间,一股莫名的暖意沿着掌纹流淌,流淌,仿佛手捧一个春天的涟漪„„

头上的燕巢,仿佛是一个爱的音符,温暖了白昼与黑夜!

(指导教师:谭新阳)

教师点评

本文借物抒情,表达了亲情无私这一永恒主题。文章以“燕巢”为线索,将众多内容串联起来,使文章显得形散神聚;行文前后照应,结构谨严。“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使文章显得真实感人,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文章语言生动,意境优美,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谭新阳)

精彩文摘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打着哈欠,天空蓝得叫人心动,门对面的矮墙上爬满了静默的紫色蔷薇。在这样一个纯净的日子里,在领口别一支沾着露水的红色山荼,启程寻找幸福。

借物抒情的300字作文 第6篇

今天的太阳格外的好,我走出家门,惊喜地发现梨树有花苞了,我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我俩一起去观察梨树的花苞。梨树青青的衣裳衬出了它那粉嘟嘟的小脸蛋,可爱极了!

我已经四天没有去观察梨树了,不知它们怎么样了。走出家门口,我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哇!”我大叫一声,“梨树开花了。”我仔细观察,梨花有5个花瓣,花蕊是粉红色的,像一个个高傲的公主,释放出自己独特的气质。

借物抒情的作文300字 第7篇

所以,我惊叹她,惊叹她的美丽,她的勇气,她的信念,她的坚定一年的寂寞,她守在枝头,默默修养,只为寻一个开花的时机,只为完成一个使命

生若樱花,像她一般美丽优雅;生若樱花,像她一样背负使命;生若樱花,像她一样坚守信念;生若樱花,像她一样为成功发奋,为成功拼搏,不畏困难,迎接风雨

樱花飘落,每一根神经都带着安详与满意,她满意的从枝头起身落下,她亦无悔花期的短暂,她微笑的沉沉睡去了

人生不也只为着一个花期而奋斗吗?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时间去停留与浪费呢?生若樱花,当我们经过拼搏,一瞬间绽开出自己的花朵,我们也可以像她一样从容的离开,也可以满意的说,我已开过如此纯美的花,已光荣的实现了我的追求,我的梦想樱花实现了她作为花的价值,而我实现了我作为人的价值

关于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方法的探讨 第8篇

关键词: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方法,分析

在中学的考试当中, 散文阅读占有重要的比例, 如何做好阅读赏析, 领会文章的含义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 散文的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点, 它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 尤其对抒情散文的阅读来说, 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是我们要重点分析和探讨的问题。一般来说, 抒情散文大多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而常见的就是以“物”来进行抒情,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情感隐藏其中, 不是直接的抒情, 而是一种间接的表达, 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融入文章之中, 领会相关的含义, 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展开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其中在“读什么”、“怎样读”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从而提出相关分析和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

一、明确文章所写内容, 确定“读什么”的问题

对于一篇抒情散文来说,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 他所写的是什么, 或者是写的是什么具体的事物, 进而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事物的描写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样一来才能够准确地进行下面的赏析, 对此, 我们就要确定怎么去阅读这样文章的问题, 具体来说, 在面对这些抒情散文的时候, 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也就是文章写的是什么“物”, 这些物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在描写的过程中用了哪些手法, 是象征还是拟人,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只有明确了我们要读什么, 才会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 才会进行相关的类比推敲和赏析, 这是我们在进行抒情散文阅读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点。

二、从标题入手, 感知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我们知道,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标题”就像是文章的眼睛, 它是整篇文章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也可以说是对文章的一个重要总结, 把握并了解文章的标题对于我们的抒情散文阅读来说至关重要。抓住文章的“标题”来进行阅读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也能够更加明确文章的含义。例如, 我们所学过的一篇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对于这篇文章来说, 我们通过标题就可以简洁明了地把握它描写的对象, 也就是白杨树, 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那就是“礼赞”, 在这个标题中主要体现的就是对白杨树的礼赞, 但是作为一篇抒情散文, 那么就会是通过对“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情感, 下面我们进行文章的阅读可以发现文章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 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 同时运用象征的手法来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样一来, 也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一个基本思想。

三、抓住主要线索, 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和思路

对于抒情散文的阅读来说, 抓线索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因为线索是一篇文章中心线, 它贯串文章的始终, 是围绕着这一主线来进行写作的。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 就是以作者游踪为主要线索展开的, 其他的一些文章, 尤其是抒情性的散文, 有时候大多是以作者的某种“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的, 了解了这些线索, 我们也就能够很顺利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思路, 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怎样展开的。当然, 这样的线索是很多的, 有的是时间, 有的是具体的事物, 我们要准确地进行定位, 从而梳理好整篇文章的走向。

四、注意所描写对象的特点及修饰词

一般来说, 抒情散文通常会借代某种物象来进行内心情感的抒发, 所以这些物象就是我们分析作者思想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 在我们进行阅读的时候就要仔细的分析作者所细致描摹的画面, 明确物象的一些主要外在特点, 进而展开对这些外在特点的分析, 进行类比和联想, 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析过程, 也是由表及里的阅读过渡。例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中, 就是对白杨树的细致描写, 其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所运用的修饰词, 在《白杨礼赞》中作者描写白杨树的树干时用的“笔直的”、“绝不旁逸斜出的”枝、“几乎没有斜生的”叶, 通过这些修饰词我们也就可以联想到一些其他的词语, 如“正直”“倔强”“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等, 这不仅表现了白杨树外在的一些特点, 突出了其内在的一些精神, 并从中联想、赞颂了北方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五、抓住文章的主旨句, 也就是文章的“文眼”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 往往会有一些点睛之笔, 也就是突出文章思想和作者情感的句子, 这对于我们的抒情散文阅读来说至关重要, 它是领会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线索和语句。通常来说, 这些句子也就是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同时也是表达文章中心主旨的语句。所以必须在阅读的文章中抓住这些中心语句来进行赏析, 抓住了这些句子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精气神”。

六、分析写作手法, 领会写作技巧

初中借物抒情的作文 第9篇

仙人掌,是一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的奇特的热带植物。

盆栽的仙人掌,它百折不挠的性格十分让人吃惊,有水、无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它翠绿的身体长着一块块长满硬刺的掌状茎,它么没不断向上生长,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里又长出一片“绿色的小手长”,使人产生不少遐思。它生长在什么地方都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在炎热久旱的夏天里,其它盆栽都已经垂下了头,而仙人掌像勇士一样抬着头,眺望那蓝蓝的天空;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别的盆栽早已被主人捧回室内,可是仙人掌坏顶着风霜,不惧周围的环境。它从来不讲究,它一扎下根,就好像在说:“这地方真好,就在这里生长吧!”仙人长浑身是硬刺,什么野兽见到它都马上止步。害虫想啮食它,身子总被扎得千疮百孔。一快绿色的仙人掌折断到地面,大家都以为它枯死了,不,如果你这样任为就错了,它用身体的养份生出根,又培养出一棵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这是真正的“落地生根”。它的顽强生命力谁可比得上呢?这看起来很平凡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会长出美丽的小花,就像武士头盔上的彩缨。

仙人掌是热带植物,它形状像手掌,故名仙人掌。它不畏酷暑,就是气温高达摄氏40度,它几天不喝水也能坚强地活下去。就这样它日日、月月、年年经受着烈日的考验,快活地生长着。人也要有这种不屈不挠的景神,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坚强的意志生活着、工作着。

仙人掌也是一味好药,人们有病,它可以帮忙,比如患了腮腺炎,只要用石头把它捣成酱,再用来敷在腮边,很快就可以痊愈。

仙人掌没有使人一见就生羡慕之心的花朵,也没有多姿多彩的身躯。它浑身长满了针,使人一见觉得一股凉意涌来。它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多么令人钦佩。

不经意间,道路边墙上的一丝绿色闪入我的眼帘。我停下脚步,凝神细看,原来是墙缝间的一株小草。它扎根于墙缝间的一点泥土里,有些根须赫然裸露在外,但它仍然用剩余的根须紧紧抓住墙缝里的泥土,并从墙缝里艰难地伸出自己的身子,在秋风细雨中,瑟缩着。我不尽苦笑了一下,这株可怜的小草,你生不逢时,也生不逢地,你只有短暂的生命,何必如此执着呢?

一阵风吹来,我感到一丝冷意,那棵小草也随风抖动着几片细瘦的叶子,显得有些倔强。蓦然,这绿在我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憾!这是怎么顽强的生命啊,虽然它长得歪歪扭扭,几片叶子也有点发黄,但在这贫瘠的地方,它经历了怎样的苦难,经受了怎样痛楚的煎熬才得以展显自己的存在。在那些无数个看不到阳光的日子里,它是否消沉过,放弃过,绝望过?这可敬的生命!它注定是短暂的,可是它的心中一定有一种执着地信念在撑持着:哪怕生命短暂得只有几天,也要尽自己所能,向世界展示出自己的存在!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墙缝间的黑暗里,心怀着梦想,拼命吸收着墙缝间泥土中少有的水分与营养,终有一天,那如丝般细嫩的茎叶,竟钻出了封盖的泥土,把自己生命的颜色傲然的呈现在深秋的季节。

我入神地看着那棵顽强的小生命,不禁产生了敬意。不知何时,雨停了,远处的天空也露出了些许的阳光,我的心情也晴朗起来。

一次考试的失利算得了什么呢?面对在秋风中展现绿意的小生命,我又怎能抱怨自己生命中的挫折呢?我敬佩你,顽强的小生命——墙缝间的小草。

迎着瑟瑟的秋风,我坚定地走上前方……

有一天,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到我家楼门口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在织网。出于好奇心,我蹲在一旁,仔细地观察起来,只见蜘蛛从嘴里吐出一根细得几乎看不见的丝,粘在墙角的一边,然后拖着这根细丝,爬到墙角的另一边。接着,又吐出第二根丝、第三根丝……也许,蜘蛛吐丝也很累,每吐一根,中间都要停一下,休息一会儿。不过,休息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接着它会再吐、再粘。我心里暗想:它什么时候才能织成一张网,捕到食物啊!我有点不耐烦了,就回家写作业了。

第二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我无意中朝那个墙角看了一眼,我发现那只蜘蛛已经织好一张网。它正躲在网的一角,等待着它的“美餐”呢!不知道是出于顽皮,还是出于好奇,我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木棍,把蜘蛛辛辛苦苦织的网给捅破了,然后便若无其事的上学了。

到了中午,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看看那张被我捅破了的网。我以为,那只蜘蛛早已放弃了那张破网,去另谋生路了。走到楼门口一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张破网已经被小蜘蛛修补好了。为了考验这只蜘蛛的毅力和耐力,我又把它补好了的网捅了个比上次还大的洞。我心想:这只蜘蛛不会再补这张网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上学时,我居然发现那只蜘蛛又在认认真真地补着那张破网。我被小蜘蛛的行为惊呆了,一只小小的蜘蛛竟有这么大的毅力和耐力。如果,我们在学校上能有蜘蛛织网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我家的阳台上摆放着一盆盆郁郁葱葱的吊兰,清新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吊兰的叶片狭长且柔软,层层叠叠,向四周舒展着,并微微向下悬垂。微风吹来,叶片纷纷随风摇曳,仿佛一朵朵绽开的烟花,又好似一个个舞动的小精灵。它的叶片颜色众多,分为银边吊兰、金边吊兰、纯绿叶吊兰等许多品种。我家有金边吊兰和纯绿叶吊兰两种。金边吊兰的绿叶的边缘两侧镶有黄白色的条纹,纯绿叶吊兰则顾名思义叶子全都是绿色的。它们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叶子绿得发亮,显露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夏季,吊兰长得更加茂盛了。不知什么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叶丛中抽出了一根根柔软的枝条,枝条上绽放出一朵朵小白花,小巧玲珑,闻起来还有淡淡的清香。那白色的小花儿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进了茂密的叶丛中,与我玩起了捉迷藏。那枝条却越长越长,沿着盆沿向外斜垂下来。枝条的各个茎端,又生长着大大小小的新株。那悬动的丛丛新株,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晃动的“小秋千”,又好比是一个个翠绿的“小花篮”,更有甚者认为似仙鹤展翅,这也许就是“折鹤兰”之称的由来吧!

吊兰不仅优雅别致,更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一次,我剪下一根枝条,将它随意地插在了泥土里。过了不久,又一个新生命诞生了,它依然快乐地生长着。

吊兰的美,很独特。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尤其令人敬佩。

万物之中,我见过的花有很多:有雍容华贵的牡丹,也有高贵清雅的菊花;有婀娜多姿的水仙,也有光彩照人的太阳花。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吊兰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小区后面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经常漫步在竹林幽径中,一股自然清新的芬芳扑鼻而来,抚摸着那清脆光滑的枝干,细腻而有光泽,如一块晶莹如水的玉,温润又纯洁,没有任何瑕疵。树枝越向上越细,却仍不减青泽。那一圈又一圈褐色的竹节,凹凸不平,自然地把清新之气节又衔接带入了下一段竹节……

再看那竹叶,刻画了清晰的直线、边缘,有种不知其名的东西,指尖划过,发有淡淡的摩擦声,它们或平或折,或正或侧,大多数两片三片几片呈“人”字形或“个”字形拥簇在一起,中间掩藏着还未舒展、又细又长的叶子。

翠竹美,古来被世代传颂,它不但以那挺拔壮丽的姿态陶醉世人,而且以它那不屈的品格受世人敬仰。

立在竹下,我不禁追忆起南宋忠臣文天祥,那流芳百世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不就是经火炼成的竹么?当南宋灭亡在即,明知复国无望,仍不屈于敌人。虽然敌人也敬重他,并许于高官厚禄,但他仍不忘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坚贞不屈,为了让文天祥投降,元兵用尽酷刑,什么夹手指……层出不穷,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大义凛然地踏上了刑场。

闭眼聆听,翠竹萧萧,我仿佛听见了那气壮山河,万代传唱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仿佛看见了文天祥昂头走向刑场,那坚定的目光,不屈的笑容。

这就是竹,不屈不饶“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显现在不计其数,名流千古的爱国将领中,留下可歌可泣的颂章!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作文

我家的阳台上养着几盆野菊花。每逢菊花盛开,阳台就成了我家最美丽的风景。菊花的花瓣一层包着一层,一瓣挨着一瓣,就像我们做早操一样排列着。它那一圈圈的花瓣就像选美比赛冠军花环一样挂在它们美丽的头上。菊花的径是嫩绿的,又细又长,就像筷子,好像是一个随时都会摔倒的小姑娘。我想它一定很坚韧的,不然它瘦小的身体怎么撑得住那壮观的花朵呢?菊花不仅仅让人欣赏,还有很多用途的:可以泡茶,止血,消肿等等。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玩的太疯狂,把自己的小脚给弄出了“鲜红的泪珠”。回到家,妈妈看到我的伤势之后,就立刻拿来剪刀把菊花给剪了,美丽的菊花一下子只剩下半根径了,我养的菊花为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只见妈妈连忙把菊花给捣碎,揉成饭团一般大小,轻轻地敷在我受伤的脚上。顿时,一阵阵清凉的感觉向我袭来,同时还伴着一阵阵菊花的清香。让我一下子回想起了我养的菊花时的快乐和菊花在一起的时光。

为了报答菊花治好了我的伤痛,我仍然给菊花的径“吃”香甜美味的雨露。心里默默地祈祷着它能在我的细心呵护下重新焕发出生机。一段时间过去了,菊花长出了美丽的叶子。再后来,奇迹出现了,叶子上面长出花骨儿。我既开心又奇怪,开心是菊花重生了,奇怪的是菊花怎么会重生呢?我就问妈妈这个问题。妈妈说:“因为菊花的生存能力强而且十分的坚强。只要它还剩下根和茎就不会轻易枯萎的,就会坚强的生长。”

听了妈妈一番话之后,我更爱菊花了,爱它的美丽,更加爱它那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精神,同时我也明白了,我们应该像菊花一样很坚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应该知难而退。

坐在书桌前,我又看见了那盆在狂风中摇摆的郁郁葱葱的摇钱树,它一次又一次地被狂风无情地压弯了腰,但是却一次又一次艰难地挺起了腰。

这盆摇钱树是我们刚搬进新家时爸爸妈妈买的。那时的它,青翠欲滴,好似穿着绿衣跳舞的精灵,可现在,由于长年没有照料它,它的叶尖已有点泛黄,还卷在一起,只有叶身依然翠绿,它是两根像竹子的枝缠绕而成,好似女孩的麻花辫。它种在一个黑色的花盆里,花盆上的黄色花纹更增添了它的华丽。

一个狂风怒吼的晚上,风像一条鞭子无情地抽打着一切,站在客厅里的我看着阳台上的摇钱树,它的腰好像马上就要折断了,叶子被风无情吹掉一片又一片。第二天早晨,我原以为它承受不了暴风的洗礼而倒下来,可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大吃一惊:狂风后的摇钱树又挺直了腰,虽然叶子掉了许多,显得光秃秃的,但是一夜之间竟又吐出了几个新的芽儿。我不禁震撼了,在我眼前的不是一棵摇钱树,而是一个坚强不屈、自力更生、不怕困难,迎接一切艰难困苦的勇士。

我的脑海里不禁出现了一些人:他们遇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包括我。这一次,我因为考试没注意听,作文离题了,作文分全扣,所以考试成绩非常差,考了个最低分——六十五。知道成绩后的我泪珠就“吧嗒,吧嗒”顺着脸颊滴到书桌上,“六十五分,六十五分!我怎么办?我怎么办!”我一个劲地对自己说,每节课我都不敢看语文老师的眼睛,生怕遇到老师责备的目光,我这是在退缩,在逃避,我连一棵摇钱树都不如。当然,呃也想到另一些人,他们坚强不屈,遇到困难毫不退缩,巧云就是一个,她和我同样离题了,但她笑着面对,争取下次努力。

借物抒情作文 第10篇

云层上风总是肆虐,我晕摆着看不清方向,迷茫画在脸色,前行有些倔强。我望了一下,周围云雾茫茫,失神我坠出池塘。惊呼划开迷云,风吹磨在身上,我有些仿徨,落地前的仰望,云还在天上。

柔暖的细脂,我陷进你的滑肤,吻在你的脸上,红润似乎流出心脏,沉迷陶醉我的方向。

黑云像是片黑色团被裹住了星空,参天的巨树伸长了枝干,黑暗里悄无声息的拔高,似是要撑破黑暗,捅出光亮来。

黑云越来越沉重,月亮挣扎不出,这个世界除了野地里的萤火虫还能发出点惨绿色的弱光外,只剩下建筑密集的人类群落,篝火和黄色烛光交叉在房屋和街道间。男人女人围了一圈,孩子们抓着烤熟的猎物大口啃咬,焦香的味道弥漫着,还有狂野的气息,这是欢闹的夜晚。群落里的人们用奔狂的舞蹈和歌声感谢着大自然的馈赠。

灰色的山峰,那里氤氲着沉重与肃穆。骸骨的山路,惨白色林立,像是镶进坟地的墓碑。匍匐,死亡的人,灵魂蜿蜒在山峰,那沉默的侍者,前路指引的昏灯。

哀伤,凋零的声乐环绕在天空,黑色灰色昏色,看不见尽头。什么时候的事,我成为葬进来的亡灵,什么时候的事,我的残躯已将灵魂铸成永恒,是久悠远了故事,还是亡腐烂了记忆。

借物抒情作文 第11篇

路灯不像LED灯的那样夺目,有着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绚丽。在灯红酒绿间的游戏是无趣的,我反而觉得走在一条幽幽的小路上,黑得无所边际,这时,突然在这寂寞黑夜中闪起一抹亮光,照进你的眼睛,照进你的内心,你原本心中的屈辱,忧伤与悲愤,包括你被生活所打压的烦闷仿佛一瞬间被治愈了。这就是治愈吗?应该是的。

路灯如此美好,(它就像森林里清新的空气置换了你体内所有的二氧化碳)。猛一抬头,突然在月光下看灯光下看到了一个人影,是我的老师,她在柔柔的灯光下显得那么和蔼可亲,一点也没有之前对我批评时的严肃。她突然笑了,如夏花般绚烂,我懵了一下,也笑了。这时灯光一闪,仿佛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我站在路灯下痴痴的笑着,我觉得之前的批评都不算什么,我想通了,如果这世上还有人关心我的成长,那就是母亲和老师,我站起来向家的方向一步三回头地往回走。

走了几步,回头看了看完好如新的路灯上似乎有点小脏,不知是不是没戴眼镜的缘故,我没有多大在意。第二天早上我又看到了那个路灯,他昨天青灰色的灯杆上现在青一块白一块,怎么会这样?我看到附近的一个孩子经过,于是给他让路,但是他并不是经过,而在我的面前直直的踢了路灯一脚,我惊讶想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甩下一句“都是你,我要迟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满心疑惑,找不到答案,只好也匆匆地去上学。

三楼教室的日光灯发出柔和的光芒,教室里朗读声此起披伏,不敢逗留的我旋风般来到自己的座位。教室外,走廊上,一高一矮,我们的老师在与一位同学谈话,风儿传来她们的声音,高声跺脚的稚嫩的喊叫,然后一边留下一地的鸡毛,寂静,一秒,两秒……感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风儿助长了叫唤者的嚣张,转身离去,留下背影任老师叫唤。从靠窗的同学七嘴八舌的解释中,我明白了大致内容就是学生犯了错,可是死不承认。老师正在教育他,学生烦躁,顶撞老师。一边是老师的心平气和、语重心长,一边是学生急赤白脸、恶语相向。

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了路灯与那个孩子,路灯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孩子忘记了前行的道路,需要路灯的引领;老师对学生谆谆教导,学生并不领情,反而在背后指指点点,甚至当面顶撞。

上一篇:我的心得体会分享下一篇:与幼儿教师对话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