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的爱情散文

2024-07-24

当代著名的爱情散文(精选8篇)

当代著名的爱情散文 第1篇

他对她一见钟情。

他跟她是大学同届同系不同班的同学,在大一新生报道那天,几千名新生排队等候办理注册,他穿蓝格子衬衫,恰巧排在她后方,从那天起他就对她一见钟情了。四年来,他从来不敢去表达他对她的爱慕,他只能用他的沉默跟陪伴来表达他对她的爱,成为她最要好的朋友。

她参加合唱团的高音部,他则是钢琴伴奏,她在学校谈了几场恋爱,他就成为忠实的听众,她毕业后出国留学,他就在当兵时写了一封封的信件到美国去鼓励她,她回国后没几年就结了婚,可惜新郎不是他。

她不是嫌他不够优秀,也不是不知道他对她的好,只是因为彼此太熟了,她无法想像,哪一天她跟他从朋友变成情人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她跟他之间一直在友情与爱情的模糊地带来回摆荡。她始终坚持她跟他之间只是好朋友,不愿正视却依赖着他对她的好。而他却因为缺乏勇气加上一向温吞的个性就这么错过彼此的缘分。在她的婚礼上,他上台致词祝福她幸福快乐。一个月后,他悄悄瘦了五公斤。从此,她失去了他的消息。

她的婚姻并不如想像中的幸福。因为她个性好强加上事业心旺盛,她根本没有多少心思去经营她的婚姻。加上她以前习惯了他的细心、体贴及陪伴,让她把自己丈夫对待她的方式去跟他的好作比较,她开始怀疑当初怎么会看上现在的丈夫,她开始生气觉得丈夫不如一个好朋友了解她关心她疼惜她爱护她。

一年后,她主动提出离婚要求。单身后的她在工作上更有活力、在职场上更有魅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终于在广告界挣出一片天空、占有一席之地。功成名就后她开始觉得生活空虚寂寞、开始怀念他对她的好,可是,她没有勇气回头去找他。因为,她不知道他这几年来过得如何。因为,她不再是以前的单纯年轻的她。因为,她收到了他寄给她的喜帖。

在他结婚前一个月的某个周末,他约她出来吃顿晚饭,她很疑惑为什么他即将结婚,却还要约她出来见面吃饭。那顿饭其实吃得很愉快,他跟她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她唱女高音他弹钢琴。社团的同学、彼此的老师、参加过的活动……许多过往回忆在彼此的记忆间流动激扬,许多的陈年逸事在两人的对谈间重见天日,他跟她都觉得好像回到了那个纯真单纯的学生时代。

“下个星期,我要结婚了。”他放下刀叉,突然冒出这句话。

“嗯,恭喜你。对方一定很不错,才会让你愿意跟她结婚。”

“有件事我想告诉你,”他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男生刚考上大学。在注册那天他慌慌张张地跑到学校的时候,看到注册的新生们大排长龙,他心里又急又慌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个女生很亲切地向他走来,问他是不是要办理注册。他发现那个女生竟然跟他是同系不同班的同学,他好高兴,觉得这个女生真是善良,是个好人。他发现那个女生有双明亮的眼睛、笑起来有对可爱的小虎牙和酒窝,从那天开始,他对她一见钟情。

可是,他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他对她的爱意,她是那么纯真、那么善良、那么聪明慧黠、那么讨人喜欢,他的个性一向温吞又不善言词,只好默默在她身边陪着她做她的好朋友。就这样大学四年过去了,他准备在毕业典礼那天告诉她:他爱她。

可是她却在毕业典礼的前一天文岸上在电话中告诉他说,她要出国念书了。他刚萌生的勇气一下子小时得无影无踪。他心想,毕业后他当兵她出国念书,他实在不忍心挑这个时候向她告白,要她等他两年的时间,所以就等她念完书回国后再说吧。

她出国念书他当兵的那段日子对他来说是最难捱的岁月。不单是因为他不在她身边,而是她在美国认识一个台湾留学生。他知道一个人的日子是很寂寞孤独的,而她又是个怕寂寞的人,所以他尽可能每个星期写信到美国去问候她、鼓励她、替她打气,可是她在回信中除了抱怨在美国生活种种的不方便之外,有很大的篇幅在谈论她在美国如何认识的一位台湾留学生,她在信中告诉他,她又恋爱了。

她在信中告诉他,那个台湾留学生对她有多好、有多爱她,最后她写信告诉他,回国后她准备跟那个台湾留学生结婚。他好难过,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就算他没有亲口向她表白,可是他一直用行动去关心她、照顾她、爱她,难道她就真的完全没有看到他的努力,真的不知道他爱她吗?还是从一开始就全都是他自己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当他收到她的.喜帖时,他听到自己的心‘哐’一声,碎了。

爱比死更冷。他鼓起最后的勇气去参加她的婚礼,看见她穿着婚纱一脸幸福甜蜜的样子,也看见那个台湾留学生、现在的新郎。他本来想看她一眼就先走人,却被眼尖的她瞧见他的出席,磨着他要他上台说几句祝福的话。他人站在台上望着底下坐着的新郎新娘,突然觉得他跟她之间的距离变得很遥远,遥远到她不再是那个在大一新生注册时,在他前面排队等候注册的那个女孩。也不记得他是如何狼狈地逃离会场,只知道他后来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星期,一个月瘦了五公斤。

他决定要忘记她。他向公司办理留职停薪,一个人躲到日本东京去念书。在那,他认识了一个同样是台湾去东京念书的女生。那个女生在他最失意的时候鼓励他重新站起来,那个女生温柔细心地陪伴他、照顾他、包容他的过去,那个女生让他重拾信心、再度相信爱情,那个女生后来就成为他现在即将结婚的妻子。虽然他很爱他现在的妻子,可是她在他心底还是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他今天才会约她出来见面,告诉她这个故事,一方面把这段他跟她的过去做个结束,一方面把他的心从过去的记忆中解放出来。现在,他终于能够放开对她的眷恋,全心全意去爱他新婚的妻子。”

她听完这个故事后沉默不语,只能礼貌性地恭喜他终于找到了他的幸福。她跟他举杯祝福彼此之后,她就推说还有点事要先走了,他要送她回家,她不肯,她要他赶紧回家多陪陪他的老婆。在回家的路上,她不由自主狠狠地哭了起来,完全不理会脸上糊掉的妆跟计程车司机投来异样的眼光。她所有的坚强自信在那一刹那全部崩溃,她一直都告诉自己,他是她最好的饿朋友,什么话都可以对他说。她有时候觉得她跟他的关系好像是相恋很久的恋人,彼此有着完美的默契。她心底其实一直在等待着,有一天他会对她说出那三个字:“我爱你”。她心底一直不能原谅他为什么不会像其他男生一样,主动积极地去追求她。她一直矜持觉得女生应该等男生来追求,而不能够主动去追求心仪的男生。

错过了,一切都错过了。缘分就这么与彼此擦肩而过,再怎么不情不愿不甘不舍,一切都结束了。是她自己放弃了他的追求、是她不懂倾听他的沉默、是她不相信自己的心、是她忽略了爱一个人其实是有很多种方式、是她在心底要求他为什么不说出他爱她的时候,她其实已经深深地爱上他了。错过了,就再也不能够回头、无法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一切都是她自己造成的结果,再怎么后悔伤心难过怨怼都已经来不及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当代著名的爱情散文 第2篇

习惯了在这样的良辰美景拨动心底最美最纯的那根弦,如美妙的音律翩翩而至。而此时的我,就像这高挂的月儿,皎洁而妩媚;又如那漫天的星光闪闪发亮;亦如那缠绵的风悠悠脉脉。伴着星月交合的月光,泛起丝丝怀恋,汩汩朝夕犹如一根牵动的弦,扯动着我那根敏感的神经,缠绵在心里的那根浪漫与思念,令人欲罢不能,想着心事想着天涯咫尺的你,任思绪在记忆里倘徉。。。。。。

习惯了在无人的夜里,静听你的心声,扑捉你的足迹,倾听你的脉搏。也许,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同样用文字细数着我对你的思念,所有的刻骨无需表白,所有的铭心也无需言语,只因我的心事已盈握一份美丽绕指成柔,诉说着无尽的爱恋与欢颜。此时,只想着谱一曲心与心的对望,灵魂与灵魂的交合,让所有的牵念与红豆都化为美丽雕刻成永恒,芬芳无限!

翻开昨天的记忆,我依然清晰的看见你在最初的相识的起点对我微笑,我喜欢看你那美丽的笑脸,仿佛春天里的阳光给我充实的温暖。爱你如一股甘泉,不断的流进我那干凅的心田。爱你是一种享受,甜甜的,如同含在嘴里的一块巧克力,让人回味无穷。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执手千山万水骤然缩短,执手恩怨情仇悠然消散,执手泪眼不忍相看,执手相思,相思难眠。执手之时,冷暖两心知;执手之时,悲喜两望。无奈的是分手时的凄绝和无奈。

如果可以,我愿牵着你的手,一同走出喧嚣,在时光深处,品味幸福,品味人生,我的人生路上因为有你,再也不会觉得孤单和寂寞,生命里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变得丰盈美丽;如果可以,我愿牵你的手,漫步海滩,沐浴阳光,看日出日落,看潮涨潮落,看排浪生声声,看海天一色,感受海的静谧与温情,感受海的博大与汹涌,心,在此时,与海同蓝,情,在此时,与天同宽;如果可以,我愿与你背靠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如果可以,我愿牵着你的手,无论是在风雨飘摇的黄昏,还是风和日丽的清晨,我都愿意和你定格成一道永恒。

我渴望,你用一只恒温的手,一颗恒温的心,带着我走过春的灿烂,走过冬的荒芜;我愿意,在你的微笑里,在你的眼神中,无限地憧憬明天;我向往,白天和你一起感受阳光的暖,夜晚和你一起品味那无尽的黑。我知道,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只想得到那原本属于我的幸福。

当代著名的爱情散文 第3篇

今年8月初,《贾起家行书兰亭序》的出版发行,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8月14日至2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北京精神——贾起家书法展”在国家博物馆书法厅展出,书法展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历代诗人咏北京”“历代名家诗词”3个部分组成,共60余幅作品,此举引起众多业内人士到场观摩,好评如潮。

9月15日至23日,“贾起家书法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举办。短短9天的时间,参观者络绎不绝。作为山西籍的书法家,此展是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后在山西的延续,也是他向家乡人民和业界同道的一次汇报。在全省上下共造一个新山西的精神感召下,他挥毫写下“清和”二字作为此次会展的主旨,这是他对家乡“政治清明,民生和谐”的真实感受,更是对当下山西政

治、文化及精神面貌的真实诠释。

展出期间,记者采访了他。

万般情愫寄笔端

今年的9月,对于贾起家来说是忙碌的一个月,60岁是一个开始,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外漂泊多年,该是自己总结汇报的时候了,无论是用书法的形式诠释北京精神,还是给家乡父老汇报自己用真情书写的成绩单,从今年初筹备办展览到展出如期进行,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和汗水。9月初,他从北京回到山西就开始忙碌,从会展的布置设计到作品数量和分布位置,他都亲力亲为,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他觉得:必须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家乡人,留给参观者,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恩师同仁,无愧于时代。适逢60岁展出的60幅作品,以行楷为主,尤其有六条、八条巨幅屏显示了贾起家深厚的书法功底。展出期间,他每天都会守在展厅,与前来观摩的各界人士切磋探讨,对于慕名前去拜访的书法爱好者,他还会现场讲解。他悉心指导、用心沟通,耐心回答参观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他毫不保留地传授书法知识,特别是,当他看到在人群中不时有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让他感到欣喜不已,他捋着满头的白发说:“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是未来中国的脊梁。”

在展出现场,记者遇到了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专家,她告诉记者;品味贾起家先生的书法作品是一种享受,无论他的行书、楷书或草书每幅都韵味十足,令人折服、敬仰、叹绝。

来自家乡的黄彦红与贾起家是多年的好友,谈及此次展出,他感慨道:“起家是个勤奋的人,多年潜心苦练,只为传承中国书法艺术,无论身居何处,他始终低调做人,老实做事,从他的字里行间就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书法大家的那种气度、襟怀和情惊。”

在贾起家看来,在60年的人生旅途中,书法就是自己的生命。

这些年,他担负着书画交流和展览的组织工作,互动中常会摩擦出创作的火花。为了回报社会,他义捐义卖捐助培养书法人才。“做事先做人”,这是贾起家教给学生的基础课。他送予学生陈开忠的横幅“道归善悟”,让陈开忠受益匪浅。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展览成功举办的背后贾起家所付出的艰辛。

从今年2月确定展览,他就开始找寻与北京精神、山西文化有关的诗词曲赋,以陶冶、教化心灵为旨归纳的文献。找寻期间,他常常是废寝忘食。在书体选择上,他遵循着:歌颂大好河山的,用草书;其余的,大多用行楷。

3个月的创作期间,他不断地给自己的作品“挑刺”,每幅作品都会写三四幅,然后从中选择两幅满意的,再请书法界同仁为其二选一。有时累得腰酸腿疼,也乐在其中。他说:“写字不能带着复杂的情绪,不然就是浪费时间。书法就是把自己愉悦的感情表达出来。写字的过程中不能想太多,要一气呵成,写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就是这个创作规律。”贾起家告诉记者,有一次原本写好的《前赤壁赋》都装裱起来了,若干天后再看并不满意,就重新写一遍。在书写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初,选择的是行书,后又觉得行书无法表现那种韧劲,又改用草书,草书写了两幅还不满意,搁置半个月后,第三次才写出满意之作。

书品如人品,人品如书品。

说到启蒙老师尉世芳先生,贾起家声音低沉,他说,当初在小县城每周步行30华里登门求教,先生诲人不倦,批改习作,与他亲如父子。尉先生病重,起家请假服侍榻前,先生去世后他仍不时去看望遗属,恭谨如昔。

忙碌之余,他常常还会下厨做几道晋南小炒,他说,必须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家乡的味道,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河东。

贾起家说:“在中国像我这样的贫困农家之子有几千万,能写字又自得其乐的不过几百人。我对物质没有苛求。失去思想的土壤,淡化了对泥土对父老的爱,艺术势必枯槁萎缩,一事无成。”

他认为,躁动的年代没有大师。媒体可以炒出拿不出名作的“大名人”,字卖天价,一切审美尺度却被非艺术因素架到云头,对此,他觉得,书法作品中的名家之作应追求高度,兼顾深度,必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墨色飞扬彰显生命节奏

1953年,贾起家出生在山西夏县(古称安邑,为禹都),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多文人墨客。出现过魏文侯之师段干木、卫门四代书法大家、大儒司马光等。据考证,其河东贾氏,世为望族。

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人文地域和家世渊源的环境里,贾起家幼时便立志读书,8岁时,他临摹了人生中第一本字帖——柳公权的《玄秘塔》。到十三四岁时,他的字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17岁时,前往尉世芳先生处拜师学艺、投帖请教,尉先生悉心教导,贾起家遵其教诲,不仅对原来柳字的结构、点画逐次剖析,而且对“二王”一脉的风格特点作了详尽的了解。晋人书法的集大成者是王羲之“大王”,其子王献之也很厉害,世称“小王”。“二王”书法兼擅众美,是中国书法史上无与伦比的一座丰碑,贾起家走得正是这样一条学习“二王”的传统途径。年少的贾起家逐渐懂得了字的间架结构和如何把字写得厚重、大气,并开始专攻《兰亭》《圣教》。

几年后,贾起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师范大学,求知心切的他如鱼得水,抓住在大学里的学习机会,坚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古典文学到历史学,再到书史书论,他废寝忘食地刻苦研习、勤奋练字,甚至通宵不眠。

在此期间,贾起家的书法艺术也不断提高,他的恩师徐文达在当时曾称赞他:“间架准确,用笔圆润,章法清整,法度严格,”并说他“是一个成熟的、有成就的、有个人风格的青年书家”。先生的鼓励给了他莫大的鞭策,他也深知肩头的重任。

贾起家曾苦摩《兰亭序》达上百遍、柳公权《玄秘塔》上千遍,他说,愈深入进去,愈觉得自己渺小。为读懂《兰亭序》,他寻得碑拓十几种,临本20来家,互相对比找差异;为了写好《岳阳楼记》,他找来《宋史》,先研究范仲淹的传记;为弄懂怀素潜意识活动在书法上的投影,以不同笔法速度对临、背临《自叙帖》《千字文》《食鱼帖》《苦笋帖》,发现佳作多成于有意无意间,从细腻精微处体悟心欲止而笔仍行的飞动境界。

师承传统但不囿于传统,师法古人但不受制古人,这是他的过人之处。

创作的苦痛和艰辛,是外人难以知晓且难以理解的。而他却乐此不疲,孜孜不倦。“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他始终牢记恩师的教诲,不讨巧、不卖弄,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目标。

从县文化馆工作到运城地区文联再到中国文联牡丹书画委员会,他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历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书风。实践中,他深刻地体会到:当个写字人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做学者型的书家。山西前辈如卫俊秀、姚奠中、林鹏都是书法风格突出的学人,终生书外求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人品之高,屹立字外。

1996年,贾起家举家迁居北京,并任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这里名家云集,学术讲座甚多,各种展览不断,各种交流和研讨活动颇多,无疑都对贾起家书法艺术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来京4年后,他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承前启后肩负历史使命

这些年,贾起家的书法作品入选过全国第二、三、五、六届书法展和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在百余次书展中获各种奖项30余次。

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徐亮认为,贾起家的书法作品极其符合中国美学中对立统一法则,他把自己几十年辛勤的功力锤炼架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上,使作品既饱含激情又充满理性和文化内涵。笔法内在含蓄,布局严谨,章法独具,尽得自然精妙。无论用笔的缓与急、苍与润、动与静,通篇的虚与实、险与夷等不胜枚举的诸多对立因素均得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很讲究字与字之间和整个作品的布白,重虚如实,富于节奏感和韵律之美,整幅作品潇洒自如,排山倒海,气贯八方。

著名书法家、诗人林岫说,贾起家在北京、在艺术界为大家作的奉献,以及他自己在艺术上的拼搏,才获得今天的成就。他是真正的跋涉走过了最艰难的过程,那些个点线不是随便在纸上一甩一撒就出来的,那是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练,和自己不懈努力取得的。

著名书法家刘艺评价:“起家获‘全国奖’的作品是行书条幅,与第四届全国书展一等奖作品类似,属于传统功力较强的一族,起家作品宗法帖学,源于‘二王’出于赵董,这一传统脉络易于被认可,因为他的行书结字稳重,布局清爽。”

著名书法家林鹏30年前曾鼓励贾起家,让他坚持学习“二王”,绝不可旁骛,届时必有成就。30年后,林鹏看到贾起家写的《兰亭序》后,称赞“起家写《兰亭序》,精美绝伦,足以传世,足以不朽”,他当即挥毫写出:“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三十年前云遮月,三十年后见妖娆”,这是对贾起家坚持传统路径的肯定。

著名爱情散文精选(本站推荐) 第4篇

著名爱情散文精选【1】

“爱情”两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话题,男人与女人,一直是我们这些人茶余饭后的话题。也许可以说是无聊,但是乎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人与人之的不可少的话题。那么,又有多少爱情可以无坚不催?可以经得起岁月的搓砣,是乎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形容那些废弃的爱情故事!爱情经不起时间的比较,经不起物质生活的比较,最终有多少对恋人在这种不实际的比较中失去自我?后悔一生呢?

我们隔壁有一对男女,最近为了钱的事和一些杂碎事,争吵得不可开交,男孩在市内上班,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时间看到他,女孩在关外一家工厂做文职工作,一般两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可谓是聚少离多,便平日里看到他们的感情非常的要好,看着都让人嫉妒的甜蜜。女孩的性格很外向,经常与我们打成一片。而男孩的性格就有些内向了,很少说话,但看得出是个性格温柔的男孩。男孩在事业上没有多大的成就,但他对女孩的好,我们都可以证明了,生活还是可以这样不紧不慢,他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比较踏实的人。这也是当时女孩选择他的原因了,生活可以平淡,但很温馨。

最近因经融危机,女孩的工厂在女孩跟部门主管有点矛盾后,没有挽留她继续做下去的意思,女孩因此又失业了。听说他们过年回家要订婚了,但他们没有一点充足的经济来做准备,这让女孩和男人陷入了苦恼之中,这种无型的压力促使着他们,这也许就是现实,有了这些压力,他们常常为了一些日常而吵架,相互不理解,不接受。女孩过来跟我和朋友说了一通话,我们都知道那些是气话,她说:“他又没钱,又没长相,什么都没有,我还这样跟着他,他却这样对我。没良心之类的话,看看别人什么什么…。!其意也是在跟别人比较而得,我跟朋友苦口婆心劝了半天,总算合好如初了。其实没有为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只是一句话,一些小动作,两人就相互不能理解。通常男女恋人在生气的时候都会拿自已的另一半与别人作比较,能想通的呢!就继续走下去,不能想通的呢,则以分手告终。好好的一段恋情就这夭折,也许很多人是后悔过,但过去已经过去了,有多少恋情在分手后能破镜重圆呢?我们不得而知。

爱情经不起比较,人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所以相恋中的人们往往没有理智,当时的冲动导致了一生的悔恨是不值得的。爱情跟本不需要比较,既然曾经选择牵手,就不要轻易说放手。选择了他/她就要给他/她幸福,不要为了一点小事情,一句伤人的话,而放弃了曾经海誓山盟的誓言,回首,难道你不会感到心痛吗?人生有太多的遗憾,我们要努力让人生少一些遗憾。珍惜生活,珍惜身边人。让爱情不去比较,我们不需要比较。理解对方多一点,生活中快乐就会多一点!

著名爱情散文精选【2】

月很美,拨弄心弦。清柔,感动双眼。香气一缕缕,暗暗流出,袅袅婷婷。轻轻的风,从天空蔓延下来,漫天摇曳,仿佛那飘动的思念。美丽的风光,悠然怡丽。

温暖的月亮像我,漫怀的柔情,揽卧在云朵深处。点点星星,曾笑我,它又怎么知道,我年少的轻狂,赤裸裸的倔强。月光下,喇叭花顶着初秋的露水,随心倾吐它的娇艳,朦胧着纱裙,漫天的芬芳荡澈山谷。我用微笑,把它采下来,斜插在耳边。

月光横洒在山峰上,连山峰也不是孤单的了,至少有影子陪它。“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古老的谚语,只是上古的智者忘了续说:在更大的世界里沙依旧只是一粒渺小沙,渺小的就像大千世界中如我一样漂泊的浪子;在更华丽天堂中花儿依旧只是一朵平凡的花,平凡的恰似芸芸众生中跟我类同的他乡异客——续写着鸿雁君的断肠人在天涯。

细数回忆,漫步在灯火阑珊处,拾起岁月留下的痕迹,再回望过去,已然物是人非。萧萧落叶,往事亦随风飘逝。我感慨,这岁月,让多少相思曾一度在黄土里深埋,纵然隔世已千年。回忆里,青丝如雪,明月下,云闺深处,我依旧心系远方。夜夜思你不归,盼来盼去,盼尽春夏秋冬,辗转一生,繁华又凋谢了几重。遥想当年旧忆,默默相守的岁月,如今宛若花絮,纷纷坠落,却只能让它在回忆中默默流逝。

想念,凝结了泪水。唯有在夜阑人静时,独自默默遥望,任凭相思泛起,月色依旧如斯,轻叹这红尘如梦,却只愿一如既往地相随,执着地,只愿为你倾付一生,再次相逢时,你已陌路。

现在我已鼓起勇气,我要大声喊出:梦想,请别再离我而去,留在我身边,享受每一次满月的笑脸。

翩跹的秋雨也懂得了情谊,默默地躲在云的底下,互相叮咛:今夜,我们要让我们的笑脸横挂天空。

望群山,翠绿一片,像水一样,流尽天际。

梦似秋天,却又荡涤了秋之萧瑟。秋风徐徐,飘然入云,张开双臂,抱住的是自己那份超然的心。用手轻拨琴弦,脚下的路就像是五线谱,追求是最美的旋律。

于是,我学会了承受,承受年轻的身不由己,坚信瞬间的孤独总会开出永恒的团圆。深埋满轮抱负,等待着幸福的签约。

著名爱情散文精选【3】

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初相遇。

前缘

人若真能转世,世间若真有轮回,那么,我的爱,我们前身曾经是什么?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你若曾是那个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焚烧着,陪伴过你一段静穆的时光。

因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分辨,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

年轻的夜

有的答案,我可以先告诉你,可是,有些答案恐怕要等很久,等到总是问题都已被忘记。

到那个时候,回不回答,或者回答些什么都将不再重要,若是,若是你一定要知道。

若是你仍旧一定要知道,那么,请你往回慢慢地去追溯,仔细地翻寻,在那

个年轻的夜里,有些什么,有些什么,曾袭入我们柔弱而敏感的心。在那个年轻的夜里,月色曾怎样清朗,如水一样的澄明和洁净。

与你同行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快乐和的心。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而朝我迎来的,日复以夜,却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还有那么多琐碎的错误,将我们慢慢地隔开,让今夜的我,终于明白。

当代爱情散文精选 第5篇

结婚,如果只是为了成全长辈,那这样的婚姻有意义吗,这样的组成的家庭会有责任感存在吗?如果只是为了成全长辈,而去恋爱,这样的爱恋会快乐吗?有时候我真的很想问问她们:你们到底是为了父母结婚还是为了自己结婚?

父母关系我们的恋爱婚姻状况,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系爱护,是渴望老时能含饴弄孙;可当自己只是为了达成父母的心愿而去恋爱、结婚时,是否想过我们真的准备好自己组成一个家庭,承担起一份家庭责任呢?也许有人会说,当我的家庭组成了,就会承担起责任。可是这样的责任却多了一份烦躁之感。当责任越大时,这份烦躁之感就会想过雪球一样越过越大,大到我们无法承受时,彼此就是争吵,甚至彼此动手,最终组成的家庭也会破碎。相反的,如果两个彼此都准备好投入组成一个家庭,随之遇到的责任也会是甜蜜的,甘之如饴。

对我而言,习惯孤单,习惯独来独往,现也会不会考虑另一半。父母的逼迫只会让我越来越反感。也许在很多的看来,我这样的想法很不孝,可那又怎么呢?看着父母失败的婚姻,看着朋友失败的婚姻,对我而言婚姻真的只是一场坟墓罢了。我只想单纯的谈一场不会分手的恋爱罢了。也许真的很天真吧!

爱情,我不需要有多轰轰烈烈,只求彼此能够相知相爱不分离;

爱情,我不需要有多风花雪月多浪漫,只求彼此能相依不离弃;

爱情,我不需要有天崩地裂海枯石烂,只求彼此能相守到白头。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当我遇上属于我的爱情时,我只求不欺骗,能坦诚;不分离,能相守。简单的爱情,在这物质繁华的时代,可真的存在。也许,是存在的,只是不会让我遇到吧了。

当代著名的爱情散文 第6篇

君寿的创作风格沿袭古代六法和八大、石涛画论之精义,以形写神,精于大写意及工笔画,尤喜花鸟、山水和人物。为表现中国画大写意的气魄,常作巨石、苍鹰、古柏、秋荷及青绿山水,潜心研究历代名家,上追唐宋至元明清,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特别推崇八大山人和西方印象派、抽象派和梵·高之精神,以物写心写神。

君寿善作巨幅写意大气磅礴、激情奔放,笔墨淋漓、古朴沧劲,谦洒飘逸,色彩艳丽,栩栩如生,风骨独具,是从古到今中国绘画突出的代表,其作品已博采众美,开创独特的自家风格!

当代著名的爱情散文 第7篇

在思考的基础上,艺术家的思维要回归到现实的材料中来,结合现实材料中的特有性质,力求充分地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目的,这是一种艺术性的升华,既充满了激情,又因为对于效果的不确定性而充满了渴望,这本身就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构思的成熟在艺术家的笔下挥洒而出,这样的美具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感动,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观者。

下面我们通过对几位女艺术家的介绍,具体聊一聊艺术创作和艺术构思的表现过程。

一、李传真

崇尚自然她对艺术的追求。比如她对自身服装从来没有刻意追求什么风格,随意、简洁就是她的最爱。

她关于艺术创作的一些见解有:

1、写意用笔

她并不是用传统的工笔画方法作画,而是在率性中找到一种理想形式的新突破。在用线的方面,以一种挤压的方式将墨色糅合起来,从而产生出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结构画法

肖像画是反映一个人物画家艺术创作水准优劣的关键。李传真经常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围绕结构层层晕染,把头部骨骼、肌肉贯穿起来,使其平面化,并重点刻画五官。这样的画法代表了她的艺术理念:予精确于平实,化微妙于淡然。

3、改造形体

在创作中,一面继承传统,一面学习西方。她用了西方的素描造型方法,将平面构成、空间透视、色性冷暖等技法和规律结合起来。每个人物的动态、神情、服饰等无一不显示其良苦用心,如描绘男青年时把外形加宽,显其壮悍,画女青年时则追求丰满,显其敦实。

作品《素影》,较之前更重视形体轮廓,减弱自然转折保持外轮廓的整体和明晰,将形体外形统一在大的连贯走势中。如此画面处理是她对画面艺术效果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4、提炼净化

她试图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和精神状态,即“清、静、洁、寂”。在对象的选择上主要是从形象的精神力上着手。注重大小、黑白、动静、曲直、浓淡的关系将复杂的客观现实进行筛选、净化,提炼为拥有纯净精神的画面。她在创作的时候尽可能地缓慢、细致,以求细腻而客观的效果。艺术创作本身就是对观察对象的高度概括和提炼,这点她做得非常好。

二、徐华翎

她的作品里的线消失了,但我觉得画面中的线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比如蕾丝完全用线勾出来,有被强化染出线的感觉,和西方的造型美学有相似之处。线条在她看来,其实也就是为了表现最基本的轮廓。线条在徐华翔的眼中,是可有可无的,她只会在恰当的时候将线条用在恰当的位置,虚实之间、方寸之处,皆有表现,但她觉得不该多画的地方,则绝不多画一笔。她作品的画面轮廓线条提炼的过程就是她的艺术构思的过程。

三、罗寒蕾

她的艺术创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渲染

在罗寒蕾看来,只有在洁净的平面上,白描才能充分地展现魅力,长时间的渲染往往换来遗憾,精致抵消了生动,严谨则泯灭了灵气。把渲染、白描两种语言糅合在同一画面,褪去繁华,把舞台还给白描,只在珍贵的一角保留些许渲染的痕迹。

2、编制

她喜欢在背景上织一些难以察觉的绢纹,把线条压平,牢牢锁在纸缝。这样的效果无疑是别具匠心的。

3、花纹

花纹在画面中一般都是处于装饰的地位,也是在很细微的地方才具有表现力,但这些细微的表现也是基于结构才能表现出来的。这样才能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画面效果,营造出别样的氛围。

罗寒蕾从服饰纹理中找寻灵感,在细微的表现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最终创作出极具装饰意味的作品来。

4、简化色彩.黑白灰

她崇拜荷尔拜因和费欣。这两位肖像大师都极具天赋,个性鲜明。他们的素描肖像简洁明了,运用黑白灰的处理方法,排除一切干扰元素,展现出他们的艺术激情。

四、结论

艺术的创作,究其原因,包含着每一位艺术家最虔诚的艺术构思。酝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宣泄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轨迹。他们都在最终的画面形态中展现高超的艺术技巧,或纤细精巧、或粗犷奔放、或天马行空、或典雅高贵。前面列举几位女工笔画家的艺术创作差异,是我试图从一个侧面去印证艺术形成差异性的一点尝试,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分析,为以后个人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借鉴余地。

摘要:艺术创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现实认识与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构思创作意图,并将之逐步实现的历程。艺术创作也可以看作是连接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之间的一座桥梁,它由始至终对艺术家产生影响,并引导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不断的加以修改和提升。

关键词:审美认识,创作意图,桥梁

参考文献

[1]【J】《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研究文献综述》刘嫄著,《艺术探索》,2011年第五期

当代著名的爱情散文 第8篇

关键词:偶像崇拜,当代著名历史人物,历史教学

1 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从历史上来说由来已久, 古时候人们对政治家、文人墨客就有崇拜, 著名词人刘永就算得上古代偶像明星的代表人物, “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 其作品的流行性可见一斑。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港台明星如洪水猛兽般涌入大陆市场, 当代的偶像崇拜借由“追星族”一词的出现和泛滥成灾, 推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个人认为,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种正常的社会文化现象, 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要和精神支柱, 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与理想。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实质是对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 体现青少年的一种理想、追求和他们的价值取向。

促使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有很多, 大致概括有以下几点。第一,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伴都需要一位思想导师。从出生到有个人意识, 父母成了孩子的第一任人生教师,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尤其进入青春期, 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的矛盾性促使青少年选择偶像明星成为了父母的替代品。第二, 在追逐寻找自我的过程中, 找到了与偶像的共同点。特别是越有个性的明星越容易获得青少年的青睐, 他们身上存在着青少年欣赏的特点, 符合青少年对自我的未来理想状态的设想。第三, 中国特色的单一性教学方式和过重的学习压力下, 偶像崇拜是个轻松的释放渠道。在千人一面的填鸭式教学下, 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通过偶像明星的代替性经验来体验别样人生经验。第四, 偶像崇拜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性群体动物, 需要寻找社会归属感。青少年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 在讨论偶像的过程中, 情感容易得到共鸣, 也更容易获得同伴的接纳。

2 高职历史教学特点分析和探索

高职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历史师资不足, 多数优秀历史教师更多选择在大专院校和高中学校任教。高职院校没有系统、高效、针对性强的师资培训计划, 有些院校甚至没有设立历史教研室, 许多历史任课教师主要凭借其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进行灌输, 这使得他们的知识和工作方法难免显得陈旧, 教学方法也依然存在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太依赖于书本和教学方法陈旧, 长期以往就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分为两类即普高和三校 (三校指中专、技校、职高) 学生。他们在历史课程学习上三个显著特点历史学科水平普遍较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生个性差异较大, 一般而言, 三校生文化课基础薄弱, 学习态度较差, 普高生历史学科水平和学习态度相对优于三校生。另外,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很多方面不合理, 学习的内容很多, 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学生基础差, 学制短, 课时少, 课程设置矛盾突出。这使得原本不容乐观的历史教学更加举步维艰。因此,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引入新思路、新方法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当前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3 结论:辩证的看待偶像崇拜, 并善于利用“偶像崇拜”为历史教学服务

在进行《中国当代著名历史人物》这门公选课的教学任务过程中,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 发现了历史教学和偶像崇拜的某些共通性。

首先, “当代”一词非常明显的突出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时代性特征。由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观念和意识不同, 因而与其相同时期的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对象以及特征体现也明显不同。如八十年代时, 青少年崇拜偶像是雷锋、张海迪;九十年代时,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刘德华、李宁;21世纪初期近几年,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出现了具有时代意义和特点的人物, 如网络专家比尔·盖茨、文化名家余秋雨等。但无论怎么变, 偶像崇拜脱离不开所处时期人们的文化观念和思想意识, 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反映。

其次, “著名历史人物”一词突出了青少年崇拜对象的知名度特征。无论是追求荣誉和外在形象的歌星、影星, 还是追求豪放、自由的体育球名星, 亦或是追求道德、向上的成功人士或伟人, 这些偶像都有一个共通的显著特征—名字如雷贯耳。凡是够资格被提及的人物莫不是在历史上对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力而被记载入史册, 无论是流芳百世型的抑或是遗臭万年型的, 而偶像绝对符合这个条件。

早期《中国当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教学还是更多的继承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效果平平, 大部分学生还是把这门公选课的学习当成谋取学分的手段, 在课堂上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我有意识的将树立“偶像”的概念植入教学中, 不仅课堂气氛就被带动了起来, 而且在课堂之外也这些非娱乐明星历史人物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收效颇大。从学生作业中谈及对课程学习的感想可以清晰看到, 课堂中所介绍的历史人物, 例如横跨僧俗两界弘一法师李叔同, 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官章含之, 从当代女儿国走向世界的杨二车娜姆等, 都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人格魅力, 并且不由自主地崇敬他们, 愿意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 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由此可见,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偶像崇拜是个心理学命题, 指个人对幻想中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与情感依恋, 但这种幻想被过分的强化或理想化。如果青少年选择了正确的崇拜对象, 使之成为自己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就会促进青少年的成才与成长, 产生积极、正向的效应, 反之就会产生消极、负向的效应。那么, 该如何借助“偶像崇拜”的正面积极因素, 开展好《中国当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教学呢, 我认为至少要把握两个方面。

第一, 用历史唯物辩证法看待偶像崇拜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偶像崇拜存在着负面效应, 这曾经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讨论的问题, 但同时也存在着积极正面效应。一味禁止偶像崇拜是不可取的, 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更加理性地对待“偶像崇拜”这个问题, 进行适当的干预和介入。学习历史人物时, 更多的介绍正面、积极的内容, 而不是哗众取宠的花边新闻。

第二, 对历史名人进行“偶像”式教学时, 应该大力加强人文意识和文化内涵, 强调历史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确定自我人生目标时的自主意识和顽强精神, 用真实、丰富、生动的人格魅力, 给予学生以理性的启迪和感情的教育。不仅要实现“道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还要体现促进青少年个人的整体心身发展、个性积极、情感健康的功能和价值。

上一篇:特岗教师个人三年总结下一篇:网络营销上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