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总结

2024-05-20

小学思想品德总结(精选14篇)

小学思想品德总结 第1篇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为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坚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本学期思想品德科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网络,凝聚德育管理力量

学校德育工作要开展好,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在本学期,我们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学校内部主要是成立一支以少先队大队部为龙头,中队为主要阵地,班主任、辅导员为主要力量的德育管理队伍,加强班、队建设。使德育工作由点到面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长抓细管,杜绝口头主义,进行系统性、实效性的科学化管理。

二、规范制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本学期在方法上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并有针对性地对各项制度进行修改。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

二是健全家访工作制;

三是加强常规检查,抓紧道德、养成教育;

四是强化班级工作管理,以评选“先进班”、“文明班”等荣誉促使班工作有质量地开展;

五是完善“值日教师”工作责任制,落实“日评”、“周评”、“月评”等评比制度。

三、突出主线,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

针对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围绕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开展,通过系列性、整体性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具体措施是:

一是认真备好思想品德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是积极开展班级主题会,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解决实际情况;

三是充分发挥学习园地、宣传栏、班会、队会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四是科组注意上课的质量和效果,随时听课、讨论、分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五是开展“学习行为规范,争当三好学生”为中心的校风、班风、学风教育,通过对行为规范的“读、背、默、赛、用”五项活动,使学生争做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

四、丰富载体,深化学科德育渗透作用。

在教学中坚持“授知”与“教育”有机结合。语文科要坚持“文道统一”,思想品德课处理好“晓理”与“导行”的关系,要弄懂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的规律,数学、英语、音乐、自然、体育等学科,要注意在传授知识时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等良好品质,使每一学科都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学”到“知”最后到“行”付诸实践,形成一系列的有成效的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

五、本期主要工作

(1)订好思想品德计划,备好课,定时检查。

(2)抓好常规检查、评比工作。

(3)继续学习,加深认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抓好升旗爱国主义教育。

(5)每班每期开展班级主题会四次。

小学思想品德总结 第2篇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究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存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关心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明白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养。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第3篇

一、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 其他学科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因为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 因而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 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 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应课堂上创设情境,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让学生全员参与, 充分展示自我, 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 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善抓细节, 讲求实效, 避免呆板, 声情并茂, 启发学生心智, 调动学生心绪, 拨动学生心弦, 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 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师, 他们是第一个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人, 他们对少年儿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少年儿童的心目中, 教师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 是道义和知识的化身, 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超过了一切人, 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信不疑, 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 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 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高尚的道德素养, 必须具备相当全面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教师应对学生真诚热爱, 与同事团结协作, 对自己严格要求, 只有这样, 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以为人师表的力量树立威信, 影响少年儿童的言行举止, 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取得育人工作的成功。

二、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在小学生的眼里, 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因此, 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要身体力行, 给学生树立榜样。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 大道理小行为。”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 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 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德观念。

此外, 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 让学生参与, 让学生讨论, 让学生感悟, 从活动中受到启发, 受到感染, 受到触动, 不知不觉地懂得深奥而抽象的道理, 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 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

三、必要时进行反复的说服教育

小学阶段既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 又是进行德育的困难时期。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心理处于多变, 行为处于多动, 情绪处于多样的阶段, 因此, 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过一则故事、做一次游戏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经萌芽或形成, 也不可能永远地保持下去。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且不稳定, 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共鸣, 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反复性。为了收到正面强化效果,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 予以表扬, 促使他们能比较稳固地向前发展。发现缺点和错误时, 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 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之处。教师在制定品德教育计划与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 应考虑如何从正面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 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四、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家庭教育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摇篮, 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 家庭环境会给学生人格的形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现实生活中, 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 “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因此, 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 积极开办家长学校, 举办知识讲座, 并与家长及时沟通信息, 交换意见, 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 互相配合, 共同教育, 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的来说, 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小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教师的督促引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 必须持之以恒, 把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 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本文笔者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道德情感, 完成教育。第二, 在生活与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三, 运用说服的方法使生明白道理, 多次反复地说服, 形成良好品德。第四, 学校家庭互相沟通, 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生活与活动 说服 家校沟通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沐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其他学科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因为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第一个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人,他们对少年儿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义和知识的化身,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超过了一切人,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信不疑,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必须具备相当全面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教师应对学生真诚热爱,与同事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以为人师表的力量树立威信,影响少年儿童的言行举止,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取得育人工作的成功。

二、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榜样。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德观念。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触动,不知不觉地懂得深奥而抽象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

三、必要时进行反复的说服教育

小学阶段既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又是进行德育的困难时期。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多变,行为处于多动,情绪处于多样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过一则故事、做一次游戏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经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远地保持下去。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且不稳定,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反复性。为了收到正面强化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促使他们能比较稳固地向前发展。发现缺点和错误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之处。教师在制定品德教育计划与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如何从正面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四、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家庭教育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学生人格的形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并与家长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的来说,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小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教师的督促引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持之以恒,把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第5篇

通过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这也是较常用的有效方式。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按先后知识点的联系,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求知欲。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两代人的对话》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前一框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而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教学反思《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这样处理,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内容中,激发进一步地探究新的知识兴趣,也使新旧知识能够最终达到系统化、网络化。

小学思想品德科组工作总结 第6篇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参照花都区教育局的有关精神,结合思品教材的特点,我科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并作为本学期开展各项教研工作的准则。每月集体备课一次,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尽量健全听课、评课制度,以点带面,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努力上好三堂课,即思品课、班队活动课、晨会课,全面提高学生知、情、意、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严格实施预定计划。

每月一次定期召开教研组研讨活动。一是组织学习讨论活动,然后布置思考题展开讨论。不断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从有关教育杂志上下载了许多内容组织学习,更新各位教师的教育理念。二是利用活动时间分别进行思品备课、上课的指导。先从组内推选出优秀备课本,再作全校的交流,使老师们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备课水平。三是各年级组根据期初布置的研讨课活动,组织老师交流研讨课的说课、评课,且能根据研究课题作出相应的评价。组长及时作好记录。组织年级组老师对研讨课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设计出最佳教案,再进行上课,然后围绕研究课题进行评课,使听课、评课者都能从中受益。

二、扎实推进教学改革。

1、思品课教学依照学校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根据思品课特

有的环节,形成了思品课教学的基本模式:“激发主体、主动参与→引发主体、主动探究→启发主体、主动完善→开发主体、主动发展,即思品课的激情、明理、辨析、导行、拓展。

2、课外活动丰富多彩。(1)教师善于开展故事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思品教材中,有些抽象的道德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手段使他们接受教育。(2)开展辨析,讨论活动,深化学生道德认知。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行为辨析题,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活动,从而明辨是非,深化道德认知。(3)重视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以达到行知统一,课后的实践操作题,如“评一评”、“做一做”、“比一比”等练习,教师有目的的地根据教材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同时注重思品课教学的拓展延伸,与班会课、课外实践等活动相结合,以求达到行知统一。(4)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学校、村,探寻一些环保的小问题,确立一些环保的小课题,撰写一些环保的小论文,努力营造“绿色学校”的氛围。开展“手拉手”助学活动,号召学生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全面开展“五小”活动,倡导学生在家庭中要做一个“小帮手”、在学校做同学们的“小伙伴”、在社会上要成为公认的“小标兵”、在公共场所要做履行职责的“小卫士”、在独处时要做保护自己的“小主人”。

三、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指导下,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班级实际情况设计最优教案,思品课堂教学质量大为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第7篇

本学期我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与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践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第8篇

一、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想上好思想品德课,首先就要备好课,认真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中的中心问题,应该掌握的知识、哪些问题需要学生掌握,哪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仔细讲解,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要具体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之上,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拓展,延伸。教师要能够利用课下时间查找资料,找到相适应的例证,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和掌握知识,正确处理好学生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不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要想让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每一节课的兴趣突破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从教学中的内容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从生活中找到学生熟悉的事物,激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应该尽量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高效的故事情景,采用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几种方式中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角色扮演,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要求,让学生扮演故事情节中的不同的人物角色,把一篇课文演成一幕有血有肉的故事剧、一场生动有趣的情节剧。学生亲身参与到角色扮演中,会更好地领会文中所讲内容的含义,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由原来的被动式的学习变成了主动式的掌握知识。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一起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积极的去思索、去分辨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其次,教师对那些在课堂上不愿意表现的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鼓励他们尝试着用各种方式去思索、去理解、去不断探索各种学习方式。

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说,书本上的纯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不仅学生听得兴趣不高,就连教师讲解起来也会感到乏味。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对思想品德课来说,从生活中找到相适应的现象和事物,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感到亲切。这样,可以缩小课本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上所讲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是贴近的。对学生来说,学校是掌握知识的“主战场”,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教师都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索,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让学生感到学校是一个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教师还要注意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活动的两个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思想对学生的人生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家长都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两者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形成合力。

小学思想品德兴趣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策略 教学要求 兴趣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

一、教师要充分把握,设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小学生年龄小,没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住教材的中心观点以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要熟悉,运用自如,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为一体。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教材。教学时必须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拓宽延伸,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情融入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他们并没有深入体会到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只有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突破点,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奏动人的乐章。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先入题入境,流露真情,以自己乃至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感染学生引其入题,以真情教学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引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兴趣。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故事情境、游戏情节、角色扮演等来引发兴趣,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角色扮演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三、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由于传统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这样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会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养成。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通过活动让小学生逐步分清是非、明辨道理,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四、結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更侧重未来生活的描绘和渲染,或者可以说跟我们的现实生活相比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它和学生目前的生活是相脱节的,所以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觉思想品德课程讲解得非常好,但是在课下的生活、学习中用不上相关的知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努力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要让我们的课程能够和小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理论和生活实际的良好连接。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才能让学生感觉我们的思想品德学起来是很实用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身边会发生很多的事情,或是悲伤,或是喜悦。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情进行思索,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提高。另外,我们也要注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我们每个家庭中,父母都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这是很不负责的行为。只有学校、教师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第10篇

一、思想方面

思想上,我教学态度认真,爱岗敬业,工作积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得到快速地发展与成长。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紧扣教参,认真备课。本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组继续采用电子教案,我们5位教师分工,一人备一课(教案、课件都备出来),然后集体商讨,统一思想后再修改,最后资源共享。这样无形中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教参,读教材,备课时也就更得心应手了。

2、挖掘教材,精细上课。

结合上学期结对子积累的经验,本学期我依然深入挖掘教材,把课后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能融入课堂教学中就融入课堂教学中,备课时尽力做到把知识点备透、备细,上课时不求快,一般都是一节课一个或两个知识点或是一类问题,然后再上一节练习课这样,让学生一点点把知识吃透。一学期下来,我觉得我班绝大多数学生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

3、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学困生,本学期采用扶放结合,分类辅导的方式进行,对于曹扬、吴佳瑶等特困生适当放松了关注和要求,只在计算部分狠抓;而对于杨杰、张何灵佳等学习习惯、基础差的同学,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辅导,让其知识掌握更牢固。策略上做了调整,但感觉收效甚微。

4、积极参与教研和听评课活动。本学期参加校级品德教学竞赛获二等奖,课余时间积极听课,共听课40节,从中我学习到别人的长处,然后根据本班情况加以修改,这样做虽然时间比较紧张,但我上课时明显地感觉到知识梳理更清晰、教学重难点更突出、学生知识掌握更扎实了。

三、工作纪律和考勤方面

本学期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按时完成学校需要上交的各种材料以及各项任务,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第11篇

作总结

昭君镇高头窑小学

刘 欣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 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概述

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 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 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 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积极开 展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积极参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验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 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 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 “优 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 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 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 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 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 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 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 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 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 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 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 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 ;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 “实” ;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小学思想品德教研组教学工作总结 第12篇

本学期我校品德学科的教研工作将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与学校“伙伴式德育”相结合,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教研组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实验室,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深化小学德育改革,打造学校德育文化,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在目标,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紧扣教学质量生命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以质兴教。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具体教研内容及目标

品德学科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基本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品德学科的教学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填平学生认识与行为之间的鸿沟,是全体品德教师研究的内容。

1.低段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三、具体工作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这就需要教师与班主任和各位同事协调好关系,共同担负教育学生的重任。

(二)特色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1)认真研读教材,尤其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组织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各阶段目标和各学段现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性研究。

(2)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

2.钻研教材,因材施教

由于教研组的老师都既要上语文课、做班主任,又要承担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展工作,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德育功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实际,自然得体,力求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体现出学科的渗透魅力,并能适时地延伸课堂的时间空间,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提高渗透效应。

(三)一课三磨,提高实效

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空洞的。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改的相关精神,积极参加联片、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学习研讨其他学校优秀的品德课教学设计,观摩录象课,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课三磨”计划,由沈馨远老师执教《诚实的孩子》一课,张燕芳老师执教《健康过冬天》一课,沈洁琼老师执教《学习途径多》一课,胡育红老师执教《我们为祖先而骄傲》。通过教材解读、微课展示再到成熟的整堂课展示,组内老师群策群力,备课、研讨、修改……我们做到“一课三磨”,使得课堂更加完善。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也促使品德组内的全体成员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四)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研究水准

这学期,我们品德组的课题跟通学校的德育课题——伙伴式德育“故事型情境对话为载体的品德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选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切实推动教育科研。全员参与,群策群力,使教研活动向高层次发展。

(五)本学期教研组及其教研组成员取得的成绩

张老师xx区公开课执教《健康过冬天》;发表文章一篇(省级刊物);一师一优课获省优;第四节“同一节课”结对指导。

沈老师执教xx区公开课《诚实的孩子》。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改革初探 第13篇

一、以身作则, 明礼教育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教师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面镜子, 同样道理,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不想让孩子纯净的心灵因为我们的教育不当而蒙上灰尘。所以, 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加强个人修养, 除了掌握全面的学科知识之外, 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增强作为教师的内在修养, 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 他们的可塑性很强, 而教师往往就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 所以教师无论在课堂上, 还是在平时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 都要有意为学生树立一个行为标准, 从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尤其是文明礼貌教育, 要注意时刻渗透, 尽可能多地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用行动去引领学生从小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情景设置, 情感教育

人的情感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是受环境气氛渲染, 尤其是孩子们的情绪敏感, 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氛围下产生, 触景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教学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促使他们触景生情, 以情感激发情感, 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产生情感共鸣。现代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 主要原因在于父母的溺爱, 让他们觉得他们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 让一些生活场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现在课堂上, 同学之间生活的对比照映, 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 再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就会触发形式的情感共鸣, 懂得感恩。

在课堂上, 运用多媒体教学, 设计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画面, 会吸引形式的学习兴趣, 运用幻灯片或者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播放贫困地区儿童生活苦、上学难的现状;为学生播放暴走妈妈陈玉蓉的事迹……让学生在这些唯美的情感里面感动、陶醉, 一种对生命、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三、生活再现, 安全教育

由于生活压力大, 很多父母只顾着忙自己的工作, 孩子的安全教育无暇顾及, 课堂上的点滴安全知识和学校偶尔的安全演练不足以让学生形成安全意识, 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设计安全教育的部分, 我采用了课本剧、当堂表演等形式, 来促使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在《不上当受骗》这一课时, 我让一名同学扮演独自在家的孩子, 另一名同学扮演陌生人来敲门, 里面的孩子想也不想就去开门, 这是我制止他, 并问其他同学:“你们认为, 他应该开门吗?”同学们各抒己见, 这是教师加以引导:面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 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 学会自己保护。通过学习, 学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锻炼。

四、奖励赏识, 行为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的落实是一大难题, 如何让教材内的知识与道理内化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 从而指导他们的行为,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觉得教师的奖励和赏识尤为重要。

根据学生的特点, 明确训练目标, 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达到目标之后可以得到什么奖励。当学生们真正具有名礼诚信, 以善待人的行为表现时, 教师一定要用赞美的语言鼓励他, 用许诺的实际物品去奖励他, 这样就会使学生体验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带给他们的愉快情绪, 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新课改实施多年了,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探索也进行了多年, 广大老师都在不懈地努力探索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路和模式。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的探索从未停止。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付出努力, 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氛围, 他们就会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小平.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09) .

[2]叶杨荣.示范·探究·欣赏——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反思[J].内蒙古教育, 2008, (22) .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第14篇

关键词:家庭启蒙;社会影响;学校德育;教师尽责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185-01

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学生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教师是他们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的“灵魂工程师”。本文将从家庭、社会、学校和教师这四方面,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问题。

一、家庭启蒙

人的品行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特别是在早期启蒙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作用。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父母,作为儿童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的终身教授。家庭德育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孩子的德行教育,“重智轻德”成了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其重点是:

1、养成良好习惯——每个家庭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关键是对孩子要用心,善于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总结经验,寻求方法,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心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一旦将好习惯养成,孩子将受益终身。

2、注重心理健康——家长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暖,更要注重孩子心理素质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3、培养乐观精神——孩子一天天长大,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父母不能时刻在身边耳提面命,培养孩子的乐观态度和向上精神更加重要。

在慢慢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才能够成人成才。

二、社会影响

社会教育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必要延伸,成人行为和社会风化时刻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人们理想社会纯净,以利孩子成长,但开放的社会是多元的,社会现象和人群是多样化、多侧面的。家长和教师都不能蒙住孩子的眼睛,更不能掩盖弊害。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要教会学生抗拒不良诱惑,经受挫折考验,学会机智勇敢,做到防微杜渐。更要以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社会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学校德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和实践的主要场所,是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当前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一段时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在促进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方面的重要性。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效性的引导,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集合,增强了吸引力和说服力。

1、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确立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工作思路。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学校的窗口,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能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校风校纪不断改善。

3、配齐配强德育队伍——把政治思想觉悟高、理论实践能力强、专业本科业务好的教师调整到授课第一线,上足上好每一节德育课。职称评定、职务提升、奖惩原则与其他课程任教老师一视同仁,开创德育教育新局面。

4、强化德育“三结合”——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动,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四、教师尽责

教师是连接学生家庭、所在学校和社会(家乡、社区)的桥梁,是沟通各种关系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平台,是直接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必须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和谐语言、规范行为和真挚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个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沐浴在师德魅力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1、家访与家长会相结合——家访与家长会是学校、家庭双向沟通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但凡学生思想、学习上以至生活、身体方面有了什么情况,教师要自然地做一次家访,多数学生出现同一种问题时,及时召开家长会,家访与家长会相结合,教师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不断提高。

2、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这里所说的合作是年级组内教师之间的合作。同年级思品课教师之间要合作备课,相互交流教学心得、管理方法和教育手段,共同完成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任务。思品课老师还要与同班级其他任课教师合作交流,针对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应对策略,创新教育方法,达到学科之间均衡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乘车安全班会教案下一篇:观升旗的感想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