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配备与计算机维修维护管理标准》2013修订

2024-07-16

《计算机配备与计算机维修维护管理标准》2013修订(精选4篇)

《计算机配备与计算机维修维护管理标准》2013修订 第1篇

计算机配备与计算机维修维护管理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计算机配备、硬件维修、维护的管理办法、网络管理和实施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各使用单位对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工作。2 管理职能

本标准规定的管理业务由分管副总经理领导,综合保障部统一管理。3 计算机配备管理

3.1 本公司计算机硬件设备(包括微机、打印机、扫描仪、绘图仪等)固定资产由综合保障部统一管理,购置由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分阶段集中招标购置。3.2 各单位的计算机设备购入后,需及时到综合保障部备案入帐。

3.3 各部门之间计算机设备的移装,需及时到综合保障部办理移装手续。3.4 计算机设备的升级、改造由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

3.5 根据工作需要,公司个别部门(如技术中心)可配备高端的品牌机或者兼容机,其它部门配置低端的品牌机或兼容机。4 计算机的维修、维护

4.1 各部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应有专人负责。

4.2 计算机的维修、维护由各部门负责,信息化管理中心技术支持。4.3 硬件维修工作必须有二人以上方可进行。4.4 各部门购置计算机设备时,部门设备管理员妥善保管随机资料,便于维修、维护时使用。4.5 按照设备随机资料相关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4.6 在维护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领导,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4.7 各部门管理人员接到故障报告后,应及时进行维修、排障。4.8 发现计算机设备故障要及时报告组长及主管领导,排障过程如果需要更换配件要经主管领导批准。

4.9 硬件维修的仪器、工具,不得丢失。5 网络管理

5.1 各部门的局域网与主干网联接要向信息化管理中心申请,批准后再进行联接。5.2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各部门的局域网要配有防毒软件,保证网络运行安全。

5.3 联接 INTERNET需到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后到总经理办公室、信息化管理中心备案。5.4 公司内局域网的主干网的管理人员,需经相关培训。

《计算机配备与计算机维修维护管理标准》2013修订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维修与维护,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1.课程现状

计算机维修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对应用能力要求高、紧贴市场的特点。实践性强, 决定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时间要多于理论教学时间, 目前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也有很多的实践时间, 但是学生对实践课的作用不明确, 从而不能很好的完成实践课任务, 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应用能力达不到要求水平。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实践几乎都在机房完成, 因为计算机维修与维护的紧贴市场的特点, 导致机房的设备往往要落后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设备, 学生在工作时, 需要与市场磨合一段时间后才能独立的处理实际问题。

2.课程改革思路

鉴于计算机维修与维护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为:能够根据需要和行情选购计算机设备, 掌握组装计算机的方法、磁盘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应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 能够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 学会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下面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讨:

2.1教学方法

1、采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机器所出现的故障, 提出教学任务, 然后围绕这个任务向学生介绍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 维修这种故障所需的知识点, 最后说明解决这一故障的方法。

2、充分利用硬件实训室计算机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 把不同年代

的各类型主机展示出来, 把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分类展示, 尽可能地让学生亲眼见到实物, 清晰地观察到各个部件的结构, 了解其性能。

3、边讲边练, 使教学和实际真正容为一体, 提高动手能力。在校内利用计算机硬件实训室所拥有的各种不同型号的计算机进行如计算机组装连接、BIOS参数设置、硬盘初始化以及操作系统的安装等模块的操作, 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到电脑市场去参观, 实地观察各种设备的种类、外形、结构、性能以及价格, 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与商家的交流, 更深入地了解市场行情和动向。

2.2 教学手段

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 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是决定教学计划能否实施, 教学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手段上宜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业余时间能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练习。

2、让学生参与学校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3、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 尽可能做到“边讲办练, 讲练结合, 做学合一”。

4、教学和学习方法上, 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2.3 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 取决于该门课程的内容选择。因此, 教学内容选择的总体原则应是:夯实双基培养, 紧扣市场脉搏, 跟住技术潮流, 把握发展动态。按照以上原则, 本课程应选择以下几部分内容:

1、计算机硬件的选择与安装资料来源可以是《计算机世界》、电脑公司的广告、互联网查询等等。以当前个人计算机的典型配置为主, 扩充到办公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的需要。主要讲主板、CPU、内存、外部存储器、显卡与声卡、键盘鼠标及机箱电源、其他多媒体设备等等。这部分必须结合当前市场流行的主流产品讲授。要突出基本技术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介绍常用的和当前实用的技术, 介绍在组装连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常见错误。

2、计算机软件安装

主要学习基本的软件安装技术, 常规的安装步骤, 典型的软件安装方法及进行常规方法和流行方法的利弊分析。其中包括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其它软件的安装等等。此部分还要介绍流行的安装方法和技术 (如克隆技术、网络同传) 。

3、计算机参数设置

包括BIOS的设置、CMOS参数选项、硬盘的分区格式化等等。可以利用“虚拟机”来进行教学, 实现讲练结合。

4、计算机软硬故障的检测、定位与排除

对于非专业的学生, 硬件故障的排除只到板卡级, 以硬件故障的检测定位和排除为主, 掌握基本的硬件故障检测定位方法, 掌握常用的故障检测定位仪器、工具、仪表的使用技术;要让学生掌握软件故障的判断区分方法, 掌握常用的检测软件的使用方法, 了解先进的检测仪器仪表工具和软件的功能。对于计算机常用专业的学生, 对更深层次的芯片级故障的维修, 可以专门开一门芯片级维修课程。

5、常见故障的预防与修复

学习微机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的预防措施和技术。以软件的故障预防为主。学习常用的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术。

6、计算机网络设备维护维修

包括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选购;诊断网络设备故障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排除网络故障的方法等等。

2.4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程考核要从知识掌握、技能掌握、技能综合灵活使用程度 (如突发状况处理) 、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多方面进行设计, 综合考评。

3.结语

经过这些环节的训练, 学生提高了鉴别、判断、组装的能力, 丰富了社会经验, 既达到了教学目的, 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大为提高, 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平安.《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计算机配备与计算机维修维护管理标准》2013修订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修;日常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7

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也得到了普及。计算机的普及与推广使人们的生活、购物及交流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加速了我国进入电子时代,同时,计算机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计算机使用者中,大多数只是一些简单的操作,对于保养与维修的知识知之甚少,在计算机出现问题或发生故障时,基本上都是送到维修点进行维修,需要额外的费用的支出。所以,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维护以及日常保养知识的了解,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也能使用户的计算机的使用年限大大提高。

1 计算机硬件维护

1.1 主板

计算中最重要的部件基本上都安装在主板上,如内存条、显卡、CPU等,如果主板上的灰尘过多,就会使计算机中的其它各零部件与主板之间接触不良,导致未知故障的出现。如果空气湿度比较大,容易使计算机主板发生变形,导致故障出现。因此,要对计算机的主板定期进行清灰维护,计算机所处环境的湿度也不宜过大。此外,组装计算机的过程中,对主板进行固定的螺丝不能过紧,防止主板发生变形。

1.2 CPU

对CPU的使用年限进行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在计算机运行中,应该保证CPU的频率处于正常的水平,绝对不能通过超频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性能。除此以外,因为CPU的发热量比较大,为了避免由于散热不好造成计算机出现自发性重新开机、死机以及系统非正常运行等故障,散热风扇应该尽可能的使用质量比较可靠的。还有就是对CPU也要经常性的进行清灰,完成清灰工作后,要将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安装到位,防止出现计算机无法启动的现象。

1.3 内存条

计算机的重要组件中,内存条非常重要,所以要注意对内存条进行保养与维护。如果内存条需要升级,应该选择与该计算机品牌或外频类似或相同的内存条进行安装,防止出现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故障。

1.4 显卡与声卡

这是计算机比较重要的配件,显卡与声卡的发热量都比较大。现阶段,大多数计算机的显卡都是独立配置散热风险。为了防止显卡出现故障,用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果显卡的散热风扇不能正常运转,呈现出运转不灵活、转一会停一会、噪声比较大等情况,要及时的查看故障情况,对故障风扇及时更换,保证显卡的正常运行,从而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在声卡保养中,在插拔麦克风或音箱时,插拔操作应该在切断电源以后进行,不能进行带电操作,防止损坏计算机配件。

2 计算机日常维护与维修

2.1 保证计算机使用环境的干净

在计算机使用时,用户应该尽量将计算机放置在干净的环境中,避免计算机在灰尘较大的环境中工作。计算机在安装之前,要对周边环境做好除尘工作,保证计算机的使用环境干净。除此以外,为了对计算机做好保养,要定期进行除尘工作,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进行清灰时,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对液晶显示器的清洁。在对显示器进行清洁时,要采用酒精或化学溶剂进行擦拭,擦拭要使用专用的棉布进行,防止显示器在清洁过程中受到损坏。其次,清洁工具的选择要正确。对计算机清洁工作的选择,还要注意防止静电发生,在使用金属工具时,要先将计算机电源关闭,对金属工具进行泄放静电处理以后才能进行操作。第三,在清理集成电路引脚以及大范围的元器件时,应该加以小心,清洁时,要用小毛刷或吸尘器进行灰尘清理,对集成电路引脚处进行观察,看是否存在虚焊及受潮现象,元器件是否变形、变色及漏液现象。第四,对风道、风扇进行清洁。要对风道及风扇仔细进行清洁,保证清洁工作的有效。

2.2 保证计算机在正常温度下使用

计算机的运行与温度由直接的关系,要确保计算机处于正常温度下运行。一般,温度在15℃-30℃之间时,是计算机运行的最佳温度。如果温度超过这个范围,会导致电子元器件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在存放计算机时,存放环境的温度应该在5℃-40℃之间。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集成电路由于温度过高,运行时撒热量非常大,机箱内的热量如果散发不出,就会使计算机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受到影响,导致运行不稳定、数据处理偏差等,甚至会造成部分元器件发生烧毁。如果低于该温度范围时,会导致各元器件之间的接触不良,计算机也会出现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

2.3 保证接地系统的良好

为了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的运行,除了要对各配件进行日常维护工作以外,还要保证接地系统的良好。因为电网供电以及计算机自身运行都会产生干扰及杂波,只有良好的接地系统的建立才能有效的降低杂波及干扰的出现,保证了计算机系统数据的稳定性。如果外部环境存在闪电及瞬间高压时,要为故障电流提供回路,确保计算机的安全。

2.4 防止静电及电磁干扰

对于计算机存储设备来说,受到静电与电磁干扰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如果电磁干扰到计算机,会导致磁盘驱动器失灵,导致数据处理混乱、显示不清、信息丢失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磁盘上的数据遭到毁坏。除此以外,磁场的刺激性如果比较强,会导致计算机显示器出现磁化,那么显示器所显示的颜色就会出现混乱。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素养都不断的提升,社会各行业中也都普遍的使用到电子计算机,使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上银行、网上交流、购物、电子商务等工作都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实现。为了使这些工作能够稳定的进行,计算机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及日常维护。计算机的维护与保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硬件及软件,通过本文呢的分析,对计算机的保护工作应该做好,使计算机的使用年限得到提高,为了使计算机能够更好的得到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会用科学的方法对计算机进行维护与保养,在出现故障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使计算机的性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计算机出现硬件故障以后,往往会出现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出现硬件故障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湿度、温度、灰尘以及计算机电源的不合理使用等造成的。如果计算机在不良环境下运行,会导致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受到影响,加速了计算机的老化,使用寿命也会降低。

参考文献:

[1]杨兆辉.计算机硬件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11.

[2]李东元.计算机硬件理论与实用方面的研究[J].才智,2011,31.

[3]朱伟健.浅谈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修与维护[J].电子世界,2012,17.

[4]刘广君.关于计算机硬件维修和维护的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5]汤阳.浅谈计算机软硬件的日常维修与维护[J].科学之友,2012,18.

[6]马怀.计算机硬件故障和日常维护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5.

作者简介:陈忠利(1955.12-),男,籍贯:辽宁抚顺,满族,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 第4篇

当社会的进程不断推动科技发展的当下,人们不断追求的就是如何才能够加快工作的效率。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一直以来,计算机都受到了世界上各个地区人们的青睐。而随着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现世,也就注意了世界正在进入到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能够了解到,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必需品,计算机已经逐渐的帮助人们处理很多的事物。也正是因为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较为广泛的普及型,在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需要人们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的维修以及病毒的防治。

1 计算机的维护、维修

1.1 计算机的安装

要将一台计算机正确安全的安装到位,首先,应该注意在安装过程中,防止动作的过重给计算机带来的损失,一定要轻拿轻放,由于计算机内部的零部件较小且精致,所以,在安装时很可能由于个人的不当行为,导致计算机内部零件损坏,致使计算机出现故障。例如:在安装中央处理器(CPU)时,在对其进行包装拆除时,一定要注意从散热片的端头开始拆除。在插入CPU插槽时请注意小心按压,在按压的过程中感觉已完全插入槽内后,再查看插入位置是否吻合,最后再将小杆放下固定住CPU。而在进行硬盘安装时,一定要注意预留两个硬盘的空间,若只装入一个,则应该注意将其安置在软区相对较远的位置,这样就能够保证机箱散热效果更佳。

1.2 计算机的故障维修

1.2.1 软件故障处理

(1)安装的驱动程序出现错误。当我们进入计算机运行界面后,查看设备管理器时可以看出“?”“!”等符号,这些都是计算机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表示无法识别设备,通常是由于在安装系统时没有正确安装此设备的驱动程序;“!”表示设备之间出现了冲突情况;“×”表示安装的驱动程序不适合该设备。如,当我们在进行网卡驱动是否安装成功时,如果网卡设备出现黄色问号或感叹号,这就告诉我们该网卡在安装驱动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需要我们对该程序进行重新安装,直到安装的驱动符合该设备。(2)CMOS参数设置出现错误。对系统进行CMOS参数设置,主要是将计算机的密码、引导系统顺序、病毒警告开关、硬件监测等信息进行设置,这些数据也是直接关系到计算机各种硬件运作情况。因此,如果在进行CMOS参数设置时,出现错误或数据偏差,都有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无法启动等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进入系统后台,查看CMOS参数设置情况,将错误数据进行重新的设置后,再重新运行计算机。

1.2.2 硬件本身出现故障及维修方法

如果是硬件本身出现故障问题,除了是因为其本身质量问题外,还可能是由于在部件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负荷过大或者由于电流冲击等因素,例如,是因为功率不足或者因为CPU超额调用等情况,都是导致部件故障的原因。因此在解决这一类型的故障通常采用更换硬件的方式更为直接有效,在这里已经告诉我们,在购买计算机硬件是我们应该多加注意,购买电源时应该注意是否符合国家的“CCC”认证。同时还需要对变压器的好坏进行简单的判定,因为变压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并且作为计算机的“心脏”部位,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1.2.3 计算机维修的基本措施

(1)替换法。根据名字我们已经能够猜到,此方法是通过将可能的问题部件用好部件进行替换,通过故障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是由于此部件导致的问题。替换方法通常是根据故障的情况,来进行判断,此方法较为简单,但却工程浩大也比较繁琐,一般只用于内存、显卡等问题的处理中。(2)最小系统法。该方法主要有两种判断方法:一是硬件最小系统,是由于电源、主板和中央处理器组成的一个判断中心,在这个系统中,如果没有出现任何连接信号,仅是出现电源和主板电源相连接的信号。这就需要通过听声辨别,通过声音的变化或奇怪的音来进行判断这一核心部位是否在进行正常的运作;二是软件最小系统,主要是电源、主板、CPU、内存、显卡、显示器和硬盘组成。这个核心部位主要是用于对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作和启动进行判断的主要源。最小系统法是对最基本软、硬件环境进行初步的判断,对系统的运作和启动进行掌握。如出现不恩能够正常运作的情况,则可以通过此方法得出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从而有效起及时确定故障的作用。(3)查看听声法。主要是针对CMOS参数的设置数据、设备冲突情况等信息进行查看,进而分析得出是由于硬件问题还是由于软件问题,如果是由于硬件问题也可通过听报警声音来进行判断是什么部件出现故障。(4)逐步添加/去除法。逐步添加法顾名思义,就是结合最小系统方法,在每一次的故障排除中添加一个硬件部位,以此来判断故障的原因。也就可以退出逐步去除法正好通过相反的操作方法进行故障排除。通常在进行故障判断时,这两种方法可以交替使用,也更加便于抓住故障的准确位置。

2 对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研究

2.1 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擂人的破坏计算机数据,形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根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我们可以知道,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出现的病毒,多是由于人为原因制造得出的,在通过网络或者文件等方式将其传播到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中,利用其特性进行自我复制、更改系统等方式迫害计算机的程序。

2.2 病毒的特点

2.2.1 潜伏性

在感染病毒后的计算机不会遭到其立即的破坏,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在破坏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等到一个特地的时机后,突然爆发,直接致使计算机系统无法使用。如日期,文件运行次数等。这些病毒就像定时炸弹一样,一旦激发条件出现,便立即发作。结合病毒的潜伏性和传染性,我们可以得出,当病毒存在于系统中的时间越长,它所造成的破坏也就越大。

2.2.2 非法性

作为破坏他人计算机内部信息,导致他人财产或精神上的损失,无可否认这一行为必然是具有非法性,它潜入他人电脑通过篡改程序,盗取或破坏他人重要信息,使得他人的工作等情况遭到阻碍。

2.2.3 隐蔽性

当病毒进入我们的计算机后,在没有引发或者破坏极为严重的时候,我们通常是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它通过依附在正常程序或较隐秘的文件中,如硬盘分区表、可执行文件或者用户文件等不常用的文件中,也可能存在曲截文件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内,在常态的使用下是不能够发现它的存在。但是当使用者启动系统时,它就发挥其隐蔽性乘机进入我们不知的程序中,将系统破坏。

2.2.4 寄生性

任何一个病毒程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均是通过依附在其他媒体或媒介程序上而进行生存散播的。当病毒依附在宿主程序中时,就会发挥其特显具有的特性对宿主程序进行更改,当宿主程序被执行时,病毒也就在此时被成功激活或者通过宿主程序潜入到计算机磁盘系统或者其他文件中。如依附文件生存的寄生病毒成为文件型病毒等。

2.2.5 传染性

在病毒中一般都具有这一特点,它潜伏在我们的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自我复制将病毒从这个文件中传到另一个文件,其速度也相当快速,甚至可能由于一个小小的病毒通过局域网的传递导致整个办公室瘫痪。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也正是结合了网络时代信息快速化这一特点,将病毒在短时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

2.2.6 破坏性

这一特性前面笔者已经提到了多次,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破坏发挥其特性将感染到的计算机进行或大或小的破坏,大到盗用资料占用其系统资源,降低其运行速度,将文件及数据进行损坏,使得他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到巨大的损失

2.3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2.3.1 管理上防治

(1)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对收到不明来历或者存在质疑的邮件或附件时,应注意查看发送人是否认识,最好是联系发件人是否发过此文件,处处留心、时时注意,敬小慎微不给病毒留下任何空隙。当发现不明网站时,应控制好奇心不要进入这些网站,这些网站多被写入了较多的病毒,当计算机进入该网站时,病毒将立刻通过网络进入你的计算机系统内,造成安全隐患。(2)关闭或删除不需要的服务。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操作系统均有一些辅助功能,如WEB服务器等不常用功能,而这些不常用的功能恰恰为病毒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如确定用不到或者不常用的情况下,将其删除或关系,将感染病毒的可能性降到最低。(3)科学合理的进行安全升级。当一个系统出现后,紧接着它的设计者将不断地结合发现情况进行后续的补丁设计,为此,要切实做好系统的安全防患,则需通过正常的途径对系统进行安全升级,将存在的系统漏洞统统补上,让病毒没有任何可乘之机。(4)使用复杂的密码。由于较多的网络病毒是通过成功猜测到用户的密码,然后再进入计算机进行破坏,因此,我们在设置密码时尽量设置较为繁复不易猜到的密码,也可以时常变更密码,将计算机的安全系统提到最高。(5)迅速隔离感染源。网络是病毒的传输带,因此,当我们在不用计算机时,或者发现计算机出现病毒感染或者异常情况时,应立刻将计算机网络切断,阻断病毒的传递,防止更多的病毒破坏计算机,或者通过本机进入其他计算机进行破坏。

2.3.2 技术上防治

(1)改变文档、文件的属性。当文档属于只读文档时,将无法对文档进行更改,但是病毒侵入电脑时,但是它仅能更改只读标志,无法更改文档的属性,所以,很对一般性的文件病毒可通过更改文档属性预防其感染计算机。当计算机感染时,病毒将更改文件的属性,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该文件的属性,更改文件的扩展名,进而控制住病毒。(2)对运行文件进行检测。在计算机内安装较好的杀毒软件,通过杀毒软件的适时监控,对计算机的动态情况进行切实的掌握,对进入计算机的可疑程序进行及时的查杀,及提醒计算机主人。但是由于杀毒软件也不能够对所有的病毒进行查杀,所以,此方法多作为预防。(3)运用内存常驻防病毒的程序。在计算机中启动系统中的AUTOEXE.BAT文件,运用其检测内部程序是否有病毒,时刻监控计算机的病毒侵入情况,对磁盘进行全面性的保护。但是由于此方法需要占用内存,又容易引发其他软件的相互冲突,而当下的病毒也越来越具有躲避性,所以,通常情况下不建议采用此方法。(4)掌握病毒相关知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真正控制住病毒,保护好自己的计算机,我们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一些常用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这既可以及时发现病毒情况便于及时作出处理措施,同时又可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的计算机不受病毒的迫害。如掌握一些注册表知识、就可以通过定期查看注册表情况,了解启动项是否有被篡改的现象。如掌握内存知识,就可以通过内存反应了解到计算机是否已感染病毒。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于计算机的维护维修以及病毒的有效防止,也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人身、财产的安全,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工作效率。笔者也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维修与设计人员重视计算机维修与病毒的防治。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9,(02).

[2]万云霞,许殿生,刘青果.浅谈计算机维护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9,(01).

[3]张洁.浅谈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对策[J].华章,2011,(31).

上一篇: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下一篇:法定代表人及理事任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