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微型故事范文

2024-07-08

教学微型故事范文(精选9篇)

教学微型故事 第1篇

他们正坐在自家院前纳凉,老太太仰着头,看星星。她认识的永远只有那么几颗,星星很大,但明显地暗了,少了。

身后灰色的水泥平顶房是住处。老汉望着河对岸,没有焦点的眼睛似乎在找些什么。他摇蒲扇的动作越来越慢了。老太太依旧盯着星星。星星有些亮起来了。

终于,蒲扇停了。

“唉。”他摇了摇头。但,仅此而已。

老太太低下头,看着小路的尽头,一声没吭。也许就在那一瞬间,薄雾飘了过来,把星又遮住了。老太太想眨眨干涩的眼睛,但突然又不想再睁开了。

“年轻人。”老汉哼了一声,望向河对岸的断山,“这么多年啦,当初要炸山建坝的是他们,如今毁了这事的也是他们。说好建成了坝就给我们盖新家,我看,我们是下辈子也不可能搬新家!”

空气中散发着沉默,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老汉不用看就知道是个年轻人,因此仍然坐在躺椅上没动,与前一天不同的就是在上一秒他拍死了一只蚊子。

不料,年轻人踏进了他们家的院子,他直直地站到老汉面前,说开了。

“这座山。”他顿了顿,“今年底就是变成平地了。所以。”他又顿了顿,“你们,今年底必须搬。”说完便走了。

老太太一声没吭,只是看,看星星。星星透过薄雾映在她的眼睛里。

星星眨巴着眼睛,似乎想说什么,但说不出来。

作者:王亦晟

公众号:秦書房

教学微型故事 第2篇

教材

开学第一天,开化一中七年级(3)班的学生在读《德育教育小故事》的琅琅声中迎来新学期。在新学期,该校学生人手一本领到了《德育教育小故事》,这是开化一中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也是学校探索的提高德育实效的一条新途径。

这本名为《德育教育小故事》的校本教材,精心选择了50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后面都有简短精致的点评。“这些故事很吸引人,我是一口气看完的。”学生吴容芳谈起她的感想,对于这本“讲故事”式的课本,同学们感到很新鲜并充满阅读兴趣。

精挑细选 50个故事构成德育教材

“刚开始编写时以为很简单,做起来才知道要费很大一番心思。”负责编写工作的汪建军老师介绍说,学校从上学期就有编写这个校本教材的计划,收集故事的过程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汪老师介绍说,故事的来源有的是杂志上的励志故事,有些是经典的德育故事,有些是发生在身边的人物故事改编而成,初步选了150多个故事,最后经过精挑细选定了50个编入教材。

“这些故事的主题,主要围绕爱心、感恩、励志、信念等方面。”汪老师说,围绕着这些主题,在每个故事后面编写者都加上了一个点评,从契合学校的实际出发,把故事中的道理点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记者仔细翻阅后发现,这本《德育教育小故事》里挑选的故事情节生动活泼,点评又拉近了距离。如一个点评写道:“对待人生不能有丝毫马虎,我们应该从来到开化一中开始,从这三年的第一年、第一个学期、第一个星期、第一天、第一节课开始我们新的征程!”

循循善诱 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

为什么想着编写一本德育“故事书”?开化一中校长余佑红谈起,平常班主任大多都有这种感受,说现在德育工作难做,在教育学生时若进行“高谈阔论”,讲些大道理,学生听不进去;学生违纪犯错,若对其大动肝火,最多仅一时之效,甚至可能引起学生反感产生对抗情绪。于是学校一直在思考,怎样开发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易为学生接受的、较为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

余校长说,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常常被故事的内容所感动,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故事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并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可以说,一个好的教育或哲理故事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些故事往往能代替空洞的说教,使抽象的说理增添形象性,枯燥的内容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不仅爱听,而且更容易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另外,由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能力上往往参差不齐,有了统一的教材,对于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是一次提升。

创新课堂 让故事更具育人功能

如今,《德育教育小故事》在开化一中的学生中人手一本,它也成为学校每周德育课的教材。如何让学生真正的熟读这些故事,开化一中也有了多种设想与计划。

“每个星期一个课时,每个课时一个故事。”余校长介绍,在每个周一的班会课上,要以此作为重点,读完故事后让学生谈感悟,老师再进行深化。在语文、社会等学科的测试题目中,《德育教育小故事》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会结合进去,如采用一些故事作为阅读题,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去感悟。

除此之外,学校还将在各项活动中,围绕德育小故事,以演讲比赛、讲故事、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去熟读这本课本。

“我们还打算发动学生、老师寻找身边的好故事,从而不断充实这本教材里的故事。”余校长说,今后要更多地把身边的故事结合进来,比如发动学生将每天所见到的好事记录下来,形成“道德日记”,发动学生进行“寻找我身边的故事”等活动,从而让故事更加丰满,打造德育教育的一个特色教材。

教学微型故事 第3篇

关键词:微型学习,数字故事,微内容,移动智能终端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 移动学习已经融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 通过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如:手机、笔记本电脑、PDA等) 的网络服务, 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1]。正如Flurry公司的总裁Khalaf所说:“你可以带着移动设备到任何一个机场和国家, 好像PC的时代已经终结了。”[2]伴随移动学习的发展, 微型学习这种非正式的实用学习模式应运而生, 并以其内容微量、获取便捷、个性化和自主性等诸多特点迎合了当今社会高效、快捷的生活节奏, 为人们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从海量数据资源中获取碎片化知识提供了便捷服务。在此背景下, 重新构思并编创适合移动学习发展需要的微型数字故事资源具有切实的重要意义。

一、数字故事及其微型化的相关理论

(一) 数字故事概述

数字故事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阿奇利提出, 他尝试用多媒体技术将个人的故事制作成媒体作品来讲述, 受到了观众的欢迎。Leslie Rule认为, 数字故事是说故事的古老艺术的现代表达, 它把图像、音乐、叙事与声音编织在一起, 从而对人物、情况、经验和见解赋予深刻的特点和生动的色彩[3]。Jennifer Carrier Dorman认为, 数字故事是写一个故事的过程, 并加入声音、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一个视觉故事[4]。受数字故事的影响与启发, 黎加厚及其团队将数字故事创新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认为数字故事是在教学活动中编写故事, 并加入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元素, 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5]。可见, 数字故事注重的是将故事 (事迹、现象或案例等) 以图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相结合的新形式讲述, 形成具有一定主题和情节的可视化数字媒体作品。它具有故事性、教育性、可视性、共享性等诸多特点。目前, 已被人们创新应用于教育、培训、会议、广告等诸多领域。

(二) 微型学习理论

如今,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持续增长与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 针对移动终端的应用产品 (如社交、搜索、娱乐、教育等) 相继涌现, 这为微型学习的开展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微型学习被看作是新学习环境下一种非正式学习的实用学习模式, 它的出现与学习媒介终端化、知识内容微型化有着密切联系[6]。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将微型学习 (Microlearning) 表述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 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7]。Peter A. Bruck把微型学习解释为把知识分解为短小的、松散的, 但相互关联的学习单元, 并且是在人们日常交流和工作中可以随时进行学习的活动[8]。综上所述, 微型学习是一种以移动终端为载体而开展的非正式的实用学习模式, 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可持续性处理碎片化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9]。它具有内容碎片化、媒介形式多样化、学习方式个性化等诸多特点, 为我们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随时获取信息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适应了新世纪学习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并以其独有的优势和特点倍受人们的关注与认可。

二、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内涵与意义

进入“移动互联网+智能机”的“微时代”, 人们无时无刻不被“微生活”所包围, 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微电影、微阅读、微课程, 微内容的相继涌现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关注与偏爱。因此, 对数字故事资源进行微型化编创从而拓展其应用价值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创新。基于数字故事与微型学习的相关理论, 我们可以将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理解为:“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表达艺术, 将数字故事进行微型化、碎片化处理, 并重新整合故事的情节和节奏, 从而生成以便携式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微型数字故事资源。”微型数字故事以便携式智能终端为载体, 方便学习者在“移动”状态中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微型可视化的故事内容, 在媒体形式、持续时间、真实性、教育性、感知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形式的微内容所不可相比的优势 (如表1) 。

可见, 微型数字故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真实性, 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现象、案例等方面。 (2) 媒体形式多样性, 以视频、动画、PPT等多种媒体形式存在。 (3) 教育性, 以可视化的形式讲述事迹、现象或案例, 进而促进学习, 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4) 内容多样、感知性强, 结合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元素, 使学习者在视觉、听觉和情感等方面同时获得数字化、可视化的故事内容。同时, 还具有短小精炼、针对性强, 便于借助移动网络进行分享、转播及下载等特点。

在这种“微时代”的移动学习环境下对数字故事进行微型化编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 顺应微时代数字资源微型化的趋势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智能机”的“微时代”移动学习环境下, 微内容已成为推动微型学习开展的核心资源。微博、微课、微视频、微阅读等新媒介的相继出现满足了人们利用智能机“随时、随身、随地”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 教育资源的微型化研发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而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既顺应了这种微型化的趋势又迎合了微型学习的开展对微资源的需求。

(二) 充分利用移动终端与移动应用的优势

开源的代码、智能的系统促使多样的移动智能终端集成了高性能的娱乐、数据、商务等功能, 为图形、动画、视频、音频及办公文件的播放与阅览提供了可操作平台与环境。与此同时, 针对智能终端的移动应用 (如社交、搜索、娱乐、教育等) 正在迅猛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的网络信息资源, 便于知识的在线获取、观看、转播及下载等。这些独特的优势与特点为微型数字故事跨平台共享、在线观看与一键转播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环境。

(三) 拓展了数字故事的内涵与应用价值

作为数字化学习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 数字故事已被广泛运用到学校的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10]。随着微时代与未来云时代的相继到来, 将数字故事的应用从PC平台转移到移动终端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趋势, 从校园教育 (思想教育、德育教育、教学情境创设) 拓展到社会教育 (生活常识讲解、科学知识普及、公益事业宣传等方面) , 既丰富了其内涵, 又拓展了其应用价值。

三、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理念

如同微电影、微视频及微课程等, 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同样注重“微”字。微容量但含蓄隽永;微制作但精致细腻。文章在借鉴数字故事与微内容的设计与创作理念基础上, 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理念, 旨为其研发过程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

(一) 故事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多媒体元素, 无论是数字故事还是微型数字故事, 它们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以“故事”育人, 借助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故事”来讲述事迹、传递知识、解释现象、分享感悟, 等等, 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而促进学习。因此, 创作者在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以故事传播知识, 以故事讲述事迹, 以故事促进学习的理念来指导作品的设计与编创。

(二) 主题突出、情节连贯

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以一种情节连贯的方式呈现短小、精炼的知识内容, 鲜明的故事主题、连贯的故事情节, 既能促进学习者的思考, 又能引起情感共鸣。因此, 创作者既要勤于思考、善于概括和总结, 又要乐于走近生活、观察生活、发现亮点, 做到故事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 使故事的情节围绕主题展开, 并具有适当的情感节奏。例如:数字故事网的优秀作品《泰迪的故事》和《梦让她坚强》都是突出主题的代表。

(三) 画面简洁、排版合理

简洁即是美, 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过程就是巧妙地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与搭配的过程, 注重利用有限的画面空间向观众传达必要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精美的文图设计, 合理的元素搭配, 巧妙的排版构图以及空白艺术的恰当运用等方式来增强版面的信息呈现效果和视觉活力, [11]力求画面简洁但又不失主体。

(四) 全局构思、整体和谐统一

每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成功作品都离不开完善精细的构思与策划, 如影视片、广告片的创作过程一样, 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同样需要注重内容编排、突出主题、技术运用、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整体构思与设计, 既要依据故事情节确定基调 (包括画面版式、色彩搭配、背景音乐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等) , 又要提炼关键词句、设计文本效果、选用恰当图像和制作精美图形等, 使作品从内容到情感, 从画面到结构, 从技术到艺术等方面整体和谐统一。

(五) 跨平台性与高度共享性

随着3G通信技术和Wifi网络技术的实现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并改变着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优势与特点, 在对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过程中创作者应充分考虑移动终端的兼容性和网络共享性, 使PPT格式、视频格式及动画格式的微型数字故事能够在不同系统, 如:IOS、Android、Windows等移动设备上进行流畅的播放与观看, 并适宜借助微博、优酷、搜狐、腾讯等移动应用进行分享与转播。

四、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策略

鉴于数字故事微型化的编创理念, 本段落主要从创作工具选取、媒体设计以及不同题材的编创三个方面对其微型化编创的策略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与探讨, 旨在为编创过程提供具体的、可行的方法与计策。

(一) 创作工具选取策略

当前, 移动数字资源 (微视频、微阅读、微课程) 的开发已成为“微时代”的焦点问题, 数字故事的微型化编创主要涉及两大类创作工具:一类是多媒体创作工具;一类是素材处理工具 (如图1创作工具分类所示) 。新一代多媒体创作工具, 如:Flash lite 4.0、绘声绘影X6、Powerpoint 2010、PowerDirector 11以及Premier CS6等, 均集成了高性能的媒 体创作功 能 , 可生成适 宜不同移 动终端 (iphone、ipad、android) 应用的微数字产品。而素材处理软件, 如:PS、AI、Audition等又可为微资源开发提供丰富、适宜的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媒体素材。简单、易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与素材处理软件的相互配合为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与环境。创作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取一款或几款创作工具来完成作品的编创。

(二) 媒体设计策略

1.媒体的艺术设计与运用

优秀的作品源于艺术与主题的完美融合, 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应注重选择恰当的画面结构与版式呈现内容 (如:三角形布局、井字布局、色块对比布局、黄金分割布局等) , 画面力求简洁, 色彩搭配合理, 充分利用空白的艺术与视觉传达艺术。在文本设计方面, 结合故事主题与内容, 提炼中心字、词、句, 力求内容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段落排版合理, 通过设置不同的字号大小、字型效果、字体色彩等以增强文本的美感。在图像选择方面, 选用和主题内容紧密相连又具有典型性的图像, 图像的画面构图具有美学性, 能够符合人的视觉规律, 影调和色调富有层次感, 使观众能够快速地理解和记忆主题, 融入故事情境。在音乐选取方面, 选取与故事主题和内容情节相符合的声音或音乐, 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感与画面播放的同步性,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2.媒体的技术处理与调试

在数字故事微型化编创的过程中创作者要充分考虑移动智能终端的各自性能、标准参数以及3G、Wifi移动网络带宽等因素, 要注重对创作中所使用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做适当的技术处理, 比如:图片像素和分辨率的设置, 视频码流和帧率的设置, 音频格式与采样率的设置等。通过对作品进行反复的测试与调试使其符合移动设备的CPU运算能力, 能够在不同尺寸、不同分辨率、不同系统的智能终端上以清晰的画面和高品质的声音进行流畅地播放与观看, 同时, 适应移动互联网络的传输能力, 便于在线观看、下载与分享。

(三) 不同题材的编创策略

1.人物事迹类——提炼精华, 升华主题

人物事迹类的微型数字故事主要取材于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与真实事迹等, 用于公民的德育教育、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等, 是弘扬具有真善美的正能量事迹。因此, 编创过程中应注重提炼与总结人物事迹的精华和主题, 选取恰当的角度展开情节叙述, 准确把握故事蕴含的情感色彩, 正所谓“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画面整体布局合理, 借助动画特技与视觉传达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使故事既传达真实情感又升华主题, 进而引起观者的思考与情感共鸣。例如:数字故事网作品《蜕变自己改变世界》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案例。它通过讲述苹果手机的设计、研发、推广以及风靡全球的事实来赞扬乔布斯的智慧和伟大。

2.社会现象类——分析归纳, 倡导主旨

社会现象类微型数字故事主要源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或现象, 涉及民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在编创过程中要注重对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 浓缩关键信息、核心观点, 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展开对问题或现象的解读, 在此基础上巧妙运用多媒体创作技术与设计艺术使作品更具启发性、呼唤性和教育性, 进而表达作品所倡导的主旨。央视及其他知名媒体的公益广告短片在创作手法与理念方面都是值得借鉴的实例。

3.教学案例类——精心设计, 解读案例

教学案例类微型数字故事的编创借鉴于演示型多媒体课件, 利用三维动画、Flash动画、PPT自定义动画等方式展示数、理、化等学科教学中涉及的典型案例, 独特之处在于融入了情感色彩, 使单调的案例具有情节性, 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同时, 又适合移动式的在线学习、下载与分享。在编创过程中, 首先, 要研究教学案例, 读懂案例蕴含的知识内容与结构, 通过精心设计动画的展示方式和技巧来解读案例。其次, 结合案例的知识点, 在适当的环节编排问题, 引发思考, 借助提示性词语串联整体情节, 注重案例知识、动画技巧以及情感的融合。如数字故事网《分数的学习》就是很好的案例, 值得参考和借鉴。

4.科普知识类——巧妙切入, 解读科学

科普知识类微型数字故事主要以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解读身边的科学现象、认知误区、科学理论等科学知识, 如今移动学习的兴趣与发展为科普知识走近校园、走近百姓、走近生活等开创了新的途径。笔者参与的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建设项目——数字科普资源“地球科学”、“生命演化”、“恐龙百科”等研发工作, 正在编创适应移动学习发展需要的微型数字故事资源 (如图2小盗龙作品截图) 。编创此类作品要把握好构思立意的切入点, 在“巧”找切入, 在“妙”寻创新, 一片一理、一理一知识, 每集2-3分钟时长, 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方式连贯故事情节, 将科学知识的探索性、教育性和动画的观赏性巧妙融合, 将科学知识与解读生活紧密联系, 既拓展了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 又丰富了科普类知识的微资源。

五、结束语

《散步》微型课教学设计 第4篇

一、微型课概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微型课不断地被应用于教师公开课或优质课的评审;各个师范类院校也将其作为师范生模拟真实课堂进行教学练习的方式之一;社会上的公开招聘教师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环节也均采用微型课的形式进行选拔考核。微型课与一般的常态课相比,时间短、内容凝练。微型课的讲授时间在十五分钟以内,在规定时间内,选取一节课中的某一方面或是某一精彩片段为主要教学内容。授课对象一般没有学生,大多是面向评委或是其他教师。

二、教材分析

《散步》是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虽篇幅短小,全文仅600余字,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内涵极为丰富:对生命的珍惜与思考、一家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以及作者与“妻子”作为中青年一代人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在有限的字数内彰显出如此丰富的内涵,自然是作者语言功底深厚的表现。因此,这篇散文多年来被选入初中教材,成为学生品词造句、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

三、设计思路

授课时间有限是微型课的显著特点。因此,在设计一堂微型课时应从整体出发,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求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散步》全文短小精悍,在微课的展示中,以本篇散文的语言特色为重点,并将整篇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传达给授课对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语文微型课也应本着这一宗旨,力求使这节微型课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在这篇教学设计中,微课设计的每一环节都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学生课堂,灵活性强。

四、教学过程

在把握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微型课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散步》这篇课文设计一堂微型课,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同学们,步入四月了,外面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我们都希望和家人一起出去走走。而同样也是一次平常的散步,作者却用心地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这次“散步”有什么深意呢?今天,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走进初春的田野,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板书:散步 莫怀戚)

(二)读读说说

请同学们参考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屏显: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如何解决?)

谁先来试着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好,你来。恩,文章讲了初春时节一家人去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概括的很准确。那在这次散步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呢?我们看原文。(屏显: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看来,这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那最终“我”决定的是?对,委屈儿子,走大路。

(三)读读品品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呢?哦,这位同学说是因为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那他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为什么还非要劝母亲出来散步呢?

我们来看文中穿插描写的这一自然段,同学们先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圈出你觉得最能表明我迫切希望母亲出来走走的文字?(屏显: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有同学圈出来了吗?好,你圈出来的是?“迟”。我们来看这个句子,用下面这句话来替换原文,可以吗?(屏显:今年的春天来得迟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对,原文中的“迟”字重复了两遍。老师告诉你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除了这个区别,还有别的么?好,原文里的“迟”字前面多了一个 “太”字。“太”是一个程度副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本身就是一层强调,“迟”前面又加了一个程度副词“太”,这是二次强调。作者在这里反复强调,到底是要强调什么呢?是强调春天来得太迟、冬天过于漫长吗?不是的。其实作者强调的是自己内心的情感、强调他对母亲深深的担忧。这种情感是下面这个句子难以表达的,所以它不能替换原文。

其实在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字能突出表现作者的这种担忧,你能找出来吗?非常好,“熬”,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母亲为什么是“熬”呢?我们在这里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父亲是刚刚去世,母亲似乎一下子没有了生活的目标,身体状况变得很复杂。医生私下告诉作者说母亲现在是处于丧偶综合症中。我们结合这样一个背景想一想,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母亲在这严冬的季节里为什么煎熬了。而且作者写母亲不是“熬过”冬天,而是“又熬过”,这个“又”表明了什么?哦,说明了母亲的身体是一直都不太好的。母亲年纪大了,每活一天,都很不容易,更何况是这寒冷的冬天。正因为如此,“我”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内心也是非常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所以在这么难熬的冬天过后,身为儿子的“我”迫切的希望母亲能在春机盎然的田野上走走,去感受这春天的美好。这是作者善待老人、是他对母亲生命的珍惜。(板书↓生命)

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再来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这些字眼背后的情感。恩,同学们这次读的比上一次更有感情、更有滋味了。

(四)读读赏赏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品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看看这一家人在散步的过程中都有着怎样的表现,你更喜欢文中的谁呢?如果你的手里有一束鲜花,你会把它献给谁?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子说一说你的理由。请你来说说你要把鲜花献给谁?

母亲。为什么要献给母亲呢?哦,母亲最后“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这位同学是从“摸”这个动作看出来她对小孙子是非常疼爱的。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还有吗?你想献给谁?你来。哦,送给文中的“我”,你是从作者做决定的那段心理描写看出“我”考虑周全,而且非常孝顺。好,那么老师觉得,无论把鲜花送给谁,我们都是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而且也能充分感受到这祖孙三代之间那浓浓的亲情。(板书:↓亲情)

(五)读读想想

在散步中,我们体悟生命、感受亲情,现在让我们看看文中的最后一句话,看看这“散步”还有什么深意。(屏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们一起来看,作者用“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对背上所背的老人和孩子的一种沉沉的关爱。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这四个字就更是饱含着作者对家人的沉甸甸的爱与责任。(板书:↓责任)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步》写的虽然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从这件小事情中读出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读出了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还有身为中青年一代人身上肩负的责任。这就是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同时,故事的叙述波澜起伏,各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清晰可见、条理分明。

(七)课外作业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我们的课外作业是拓展阅读与仿写练习。(屏显:1.拓展阅读:林文煌《三代》、臧克家《三代》2.仿写练习: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小故事、小细节让你有所触动呢?请仿照本文在记叙这件小事情的字里行间中体现大情感的写法,写一写你身边的亲情故事。)

最后,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诵读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走出《散步》。

(八)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微型课中,最好使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迅速进题,教学时间一般为半分钟左右。本篇教学设计在直接导入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当下季节的特点联系到散步这件平常小事,进而思考莫怀戚所记录的散步有何深意。短短的几句导入直奔主题、突出主题,避免了导入形式化。“读读说说”环节在整个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属于过渡环节。通过几个简单的言语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整篇散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散步》内容浅显易懂,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较大的字词障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是品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中所传达出来的丰富情感。在微课中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之一便是将重点部分占用较长的教学时间。所以笔者在“读读品品”环节以“作者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为什么还非要劝母亲出来散步”这个问题为引,引导学生细致分析“太”、“迟”、“又”、“熬”这几个关键字眼。另外,在本环节还插入了背景资料,使学生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遣词用心、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微课的整个过程没有学生,基本都是教师的自说自话,但依然需要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为此,笔者在“读读赏赏”环节设计了一个“你把鲜花献给谁”的活动。此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以此活动为载体使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谈理由,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内容结束后,从写作的角度结合教学内容对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整节课,而不是沉浸在教授内容的细枝末节中,避免知识内容过于散乱。课外作业、板书设计也同样被选入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环节里,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整堂课的完整性。课外作业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则是本节课内容的高度浓缩。任何一种课型都有它的独特之处,笔者以这节《散步》的微课设计为例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微型课设计的注意事项及设计原理。由于笔者的知识与经验有限,本节微课的教学设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望各专家老师指正。

教学微型故事 第5篇

2.父亲在邮件中写道:“孩子,我要告诉你的是,不管怎样,爸爸都是爱你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爱“我”的具体表现。

3.品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4.父亲在邮件里写道:“我想,是不是我对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我是不是对你太严格了。”“我”看了父亲的信后,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请发挥想象,把“我”想对父亲说的话写在下面(60字左右)

1、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

2、(1)父亲对我的学习和生活要求很严格。

(2)为了让我自立,从不让我搭便车,而是坐公共汽车或地铁上学

(3)母亲早逝,父亲为了把我抚养成人,一直单身。

(4)为了让我在外遇到困难能及时找到父亲,父亲在我写过电话号码的地方,都在第一行加上了自己的电话。

3、父亲为我送行时的沉默无语,可见父亲对我的独自出行心有担忧,但为了让我能独立,没有说一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不舍与深沉的父爱。

我的习以为常,情绪如常,可见此时的我对父亲的冷漠不理解,甚至有些埋怨与忽视。

微型鬼故事胆小勿进 第6篇

他打算在这里多待一些日子。每天在古镇的石板路上闲逛,去酒店里喝两杯花雕,他的日子悠闲而自在。最舒适的,还是可以享受到真正的木桶浴。似乎是红松木制成的大桶,不知道上了多少遍漆,木材看起来晶莹温润,靠上去舒适极了。

放上一桶热水,用上等木炭保温,他总要泡上很久。有时还要小酌一杯,往往会在木桶里小睡一觉。

醒来后,总是神清气爽,仿佛身心的污垢,都在木桶中洗去了。

他感觉他的皮肤,也日益变得光滑柔顺了,甚至连几个身上的伤疤,都慢慢消失了。美中不足的是,小镇上的浴室里,只有这样一只木桶,每次去都要排队。

今天似乎泡得太久了。他在木桶里醒来时,第一次感觉水有点冷,而且,木桶里还有一个人。蹲伏在水下,正伸出长长的舌头,在他身上来回舔舐,伴随怪人每一次的舔舐,他的皮肤都变得更加光洁。他大叫起来,并想跳出木桶。

水下的怪人力气却是出奇的大,一把将他拉了回来,并掰开了他的嘴,然后拽出了他的舌头,拉得很长、很长。从此后没有人再见过他。

微型小说故事:豫让新传 第7篇

终于找到一处院落,正想敲门,却听见里面传出一个女人的说话声音。她对另一个人说讲诉着,豫让和我哥的关系当然好了。记得上学时,豫让学习不好我哥学习好,我哥就帮豫让写作业抄答案对考题;豫让的武功好我哥不会武功,那个赵毋恤挑衅我哥出言不逊,让豫让痛打一通,谁让他发贱?

一天,同学们在一起聊起了各自的志向抱负。我哥信誓旦旦雄心勃勃,长大后一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他要让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不再遭受战乱之苦。

那会儿的社会上,你也知道,狼烟四起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豫让拍手称快,英雄所见略同,我支持你!

人们点头赞同。

赵毋恤也站起来慷慨陈词,他将来要一统天下,使天下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平平安安。

豫让冷笑一声:就你那“小肚鸡肠”?

赵毋恤脸一红,我“小肚鸡肠”怎么了,“小肚鸡肠”就不能一统天下了吗?

说起这事,还有一个故事。赵毋恤和我哥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在班里不差上下。有一次考试,考前赵毋恤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闹别扭,本该考第一的赵毋恤考了第二,成绩位居我哥之后。为此,赵毋恤愤愤不平,也非常懊恼,找到那个同学吵了一架,同学们就送了他一个绰号:“小肚鸡肠”。

赵毋恤当然不服气,故意让豫让难堪:那你呢,请问你的远大理想是什么呢?难道你将来还是和现在一样,是打架斗殴的英雄?

豫让立马回敬赵毋恤:我打架怎么了?对于那些不讲道理无事生非的主儿,就得教训教训!你看那些成了名的英雄,哪个不是跟随一个能够赏识自己的英雄,为英雄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赵毋恤撇撇嘴,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豫让刚想反驳,被我哥拦住。他瞪了赵毋恤一眼:我看豫让的志向就很好。他这人一向嫉恶如仇。看见恶霸欺压良善,你不让他管都不行,这叫行侠仗义,也是英雄之举,你到底懂不懂?

他又转向大家,如果我们的同学里,多几个豫让这样的人,何愁天下不太平?

长大后,我哥智瑶果真独霸一方,得以施展他的雄才大略。他联合韩国和魏国,一起攻打以赵毋恤为首的赵国,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豫让也如愿跟随我哥辅佐我哥,做了一名冲锋陷阵的先锋。大军走到一个镇上,驻扎下来。夜晚突有刺客刺杀我哥,被豫让发现斩了刺客救了我哥。

我哥死里逃生得以活命,非常感谢豫让的救命之恩。豫让说,咱们哥们谁跟谁呀?你对我有知遇之恩,你就是我的知己,就是用我的命来换也是值得的。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哪有今天的我?

原来,豫让的母亲患病多年,咳嗽不断,尤其是到了冬天,更是气紧难受。我哥得知后,不仅请大夫诊治,还常常送些补药过来,令豫让感动不已。豫让母亲去世后,我哥同豫让一起,给他母亲守灵,守了七七四十九天。

我哥看豫让孤身一人,又把我许给豫让,这样的恩情,又该怎样报答?

豫让感慨无比,留下了千古佳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后来,赵毋恤策反了韩国和魏国,反戈一击,我哥被赵毋恤打败,被赵毋恤所杀,身首异处。

豫让因为出去搬请救兵侥幸活命,我因在外躲过一劫。我们的族人被赵毋恤杀害,血流成河!我哥的手下,也被赵毋恤打散,个个逃之夭夭。

我没想到,赵毋恤那个畜生,竟然用我哥的头骨做酒杯用!此仇此恨,令豫让彻夜难眠!他发誓要为我哥报仇,就是死了,做鬼也终生无憾了。

夜晚,他蒙面行刺赵毋恤,被人发觉逃走。他又乔装改扮潜入赵毋恤行宫,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豫让入厕行刺”的故事。

我更没想到,豫让为了给我哥报仇,不惜毁容变身变声,连我也没有认出来,“豫让涂漆吞炭行刺”,惊得我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豫让再次被赵毋恤抓住,还不死心,向赵毋恤提出刺赵毋恤的衣服三次,也算是为我哥报了仇,赵毋恤竟然允容,于是,就有了“豫让三斩空衣”的故事,就连豫让行刺赵毋恤的那座桥,也被人们叫做“豫让桥”或“赤桥”。

老刘惊奇不已,这是豫让的朋友和家人在对话,自己穿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正在这时,老刘不小心碰倒了一块砖头,里面的男人听到声音冲出来,看到他责问,你是何方妖孽,为什么在这里偷听我们说话,是不是被赵毋恤派来的人?

老刘急忙申辩,我不是妖孽,也不是被人派来的……

《三峡》创新教学微型教案 第8篇

郦道元的《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 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文章先写山, 后写水, 布局自然, 思路清晰。写山, 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 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 也是动静相生, 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 汹涌的江流, 清澈的碧水, 飞悬的瀑布, 哀转的猿鸣, 悲凉的渔歌, 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创意

本课的教学分三个板块: (1) 辨读课文。通过辨读, 读通文句、辨准字音、理解文意。 (2) 赏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设计, 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和语言。 (3) 设计“我带大家游三峡”的导游活动, 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的美景, 通过导游词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 导入

1.导语设计: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水风景, 险峻的泰山、秀丽的漓江、温婉的西湖、神奇的九寨。它们无不透射出非比寻常的魅力, 如果你想欣赏到全景式山水美景, 那么三峡则是最好的选择。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 去感受那如画的世界。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风光欣赏 (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欣赏一组三峡图片)

2.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郦道元画像及生平介绍。

(二) 教学板块一

辩读———通文句、疏通文言词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一遍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文句。

教师注意听读发现问题、纠正字音。

quēzhànɡxīxiānɡsùyǎn zhǔ阙嶂曦襄溯巘属

2.教师在指导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范读课文 (配乐、画面欣赏) 。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在前面的朗读基础上读通文意。着重掌握如下文言词句: (1) 词语:自;阙;嶂;曦;至于;襄;沿;溯;或;虽;以;疾;湍;漱;良;肃;属引; (2) 句子: (1)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至于夏襄陵, 沿溯阻绝。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6)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通过课件检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比较辨析加深印象。

(三) 教学板块二

赏读———感受意境美、语言美。要求读出美的韵味, 在美读中体会美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赏读课文:谁想美美地读读这篇课文, 谁想将这篇课文读得更美, 每名同学读完后让学生加以评价, 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教师评价小结, 并引入下一个教学板块。

师评:文章写得很美, 同学们读得同样美, 如此美丽的风景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四) 教学板块三

畅游三峡———说三峡美景。

1.引导学生将文章四个自然段命名为四幅画。师:畅游三峡, 如在画中行, 请同学们将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分别命名为四幅画。雄山连绵图、江水奔流图、春冬美景图、秋高气爽图。

2.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 分别以这四幅图为基础设计导游词。教师要求: (1) 导游词的设计应该紧扣文段内容, 要围绕景物特征, 在体现教材原意的基础上可充分发挥想象。 (2) 导游词中必须有对原文的引用。如:正如《三峡》所写的“……”那样……

3.学生评价。各组导游词展示完毕后, 由全班同学评选“最佳导游”, 要求评价的同学理由充分。

(五) 教师小结归纳

课件展示 (音乐中播放三峡风景视频) 。刚才四位导游带领我们走进了如诗、如画的三峡, 精彩的解说让我这个去过三峡的人都充満了无限的神往, 感谢郦道元用神来之笔为我们留下了一篇不朽的著作。如今, 三峡又以另一种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高峡出平湖”的畅想随着三峡工程的峻工终于得以实现。这是一件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六) 作业布置

1.个性鉴赏。美的东西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具体的感受, 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格式, 写一写自己对三峡的独特感受。

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思考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意义;方法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各学校都先后进行教学模式调整和创新,从而进一步符合新课改要求,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面对严峻的高考压力,教师和学生都在寻找一条有效教学和学习的道路,从而最终顺利通过高考。高中数学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和晦涩,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对高中数学老师最为严峻的拷问。

2.微型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1微型探究教学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新型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很多学校和学科引用,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数学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难度,学生在接受相关数学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加上其内容很少涉及学生自主探究课题,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会出现“听天书”的听课现象。针对此问题,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探究课题的深入认识和挖掘,结合实际设计合理的微型探究教学课题。

所谓微型探究教学其本质是数学探究教学和学习的形式之一,是指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深入掌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探究因素,围绕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际设计和创造合理的探究课题,让学生针对此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只有真正掌握微型探究教学的内涵才能更有效的实现高中数学探究教学。

2.2微型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教师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每科教师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视的一方面。高中数学其本身晦涩难懂,抽象开放的特点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出现很多学生“谈高中数学色变”的现象。教师通过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和数学教材特点,在总结和借鉴其他学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数学课堂中实行微型探究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科学合理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所学重难点知识进行自主探讨和分析,一方面突破僵化课堂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微型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这门课程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最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它对学生创新思维有很高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会举一反三,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开展微型探究教学,让学生能亲身体会数学相关概念的来源和产生过程,从而能在具体实际问题中具体运用。这种探究模式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避免思维定式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实施方法

3.1根据概念的产生过程设计微型探究课题

数学概念和其他学科概念一样,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是学生接受知识点的基础,因此,根据概念的产生过程设计微型探究课题是非常必要的。数学概念是从具体实际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之前设计形象、生动的探究课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几何教材中的“线面垂直”概念,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先前学习“线面平行”时将其转化为“面面平行”的过程,同理,我们也可以先将“线面垂直”转化成“面面垂直”,让学生观察教室墙面和地面的垂直关系,根据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观察从而真正理解“线面垂直”的含义。

3.2根据例题导入设计微型探究课题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点时,例题解析是非常重要的,教材中的例题演练具有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作用,教师可以抓住例题演练设计科学合理的微型探究活动,进一步实现引导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前,教材中出现典型例题解析,即“鸡兔同笼”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此典型导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类似的微型探究活动,让学生按4-5人一组进行小组探究讨论,一起探索解决方法。根据例题导入情境设计微型探究课题,一方面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通过例题启发,进一步接受知识点。

3.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微型探究课题

不管是概念探究还是例题探究都离不开我们的实际生活。数学原理本质上来源于实际生活,从具体生活情境中逐步抽象出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解知识点时需要回归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计微型探究课题,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原理”和“三角形稳定性原理”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利用到两原理的现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各抒己见,教师在听取学生探讨结果后,以典型的“伸缩门”和加固课桌时斜钉木板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数学原理解决问题,结合实际设计微型探究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微型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微型探究活动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进一步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柴西琴.浅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中小学教育,2002(2).

[3]朱建明.开发和设计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和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7).

上一篇:学术创新能力培养下一篇:暑期学校安全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