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学案范文

2024-07-23

沁园春学案范文(精选10篇)

沁园春学案 第1篇

《沁园春 雪》预习学案

一:明确目标,学法点拨

1:口诵心悟全词,感知内容;

2:凝神细听范读,领会感情;

3:赏读关键字词,品析语言;

4:解读作者背景,掌握灵魂。

二、基础落实

1.给划线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素裹妖娆稍逊分外 成吉思汗数 折腰风骚还看今朝

2.理解词义

莽莽:无边无际,白茫茫的一片

大河:指黄河

须:等到

红装素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

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折腰:倾倒,称颂赞美之意

风骚:指文学才华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3.识别黑体字字形

惟余莽莽原驰蜡象须晴日

红装素裹竞折腰俱往矣

分外妖娆如此多娇一代天骄

三、朗读思考:1.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词的上阕与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读上阕,学会写景

我认为(某字,某词或某句)写得好,它运用手法(修辞,动静,虚实,情景,点面,感官,色彩等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描绘了 抒发了的美景/画面/感情

4、解读下阕,由上阕咏雪转入下阕论史的过渡句是哪两句?

5、诗人是如何评价历代帝王的(抓住“惜”“稍逊”“略输” “只识”字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6、读毛泽东诗词,领悟伟人气吞山河,气势磅礴的风格。

沁园春学案 第2篇

高一语文组刘进喜2008.09.2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充分理解“披文——及物——物我合一”。

2.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

提高自己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3、掌握鉴赏诗词方法,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二、认识和了解作者

作者作品特点:。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1.背诵《沁园春·雪》,并能默写全词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

2.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五、课堂练习

六、小结、作业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第3篇

本课是高中语文的第一课, 对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本课设计以朗读贯穿全程, 以诗歌的意象为中心组织全文, 从诗歌意象的选取、表达、组合三方面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美。通过整体感知、研习课文和归纳总结三个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诗词的常识, 学习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与运用及炼字方法;理解诗人的博大胸怀和昂扬斗志;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诗歌美的感受体验及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意象的表达、选择和组合, 理解该词上下两阕看似不相干, 实则浑然天成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诵读贯穿始终, 讨论创设氛围, 比较明确结论, 展示强化目的。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 新课导入

同学们曾经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过好多首诗歌, 对诗歌一定有初步的认识。那么什么是诗歌呢?一位诗人说过, “诗是青年, 青年是诗。”因此, 大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诗!”老师很羡慕你们!为什么呢? (学生齐声答:“因为我们年轻, 因为老师不再年轻。”) 是的, 老师不再年轻。然而老师却不因此伤怀。我和大家一样, 有诗歌赋予我们同样无限的情思和无尽的意味。喜欢诗的人会永远年轻!同学们正值花季年华, 正处于诗情洋溢的时期, 正度过生命中青春勃发的如诗岁月。相信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会对诗歌有更新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下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驾起联想的彩云, 一起去遨游诗歌那神圣而美妙的殿堂……

2. 诵读感知

下面请大家听取课文朗诵录音, 并展开想象伴随青年毛泽东畅游橘子洲头 (播放多媒体) 。

互动1:学生谈对诗歌的体验。 (提示:同学们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南方的秋天和北方的秋天有哪些不同的景致?……)

明确:文学鉴赏是一种再创作,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思维品质、想象过程、观察事物和认知世界各有特点, 但像大家刚才听到的那样, 当我们面对同一事物时, 总会有共同的感触, 这就是审美过程的共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味诗词中这些优美的形象。

互动2:齐声朗诵, 共同思考本诗歌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明确:诗词格式, 现代内容。

3. 诗词常识 (多媒体显示)

古典诗词:词兴起于晚唐, 发展于五代, 盛行于两宋。词包括词牌名和题目。词牌名是词的名称, 如《沁园春》《菩萨蛮》《忆江南》等, 是词的格律, 规定词的句数及押韵、每句的字数和平仄等, 写作时必须严格遵守。题目是与词的写作内容的标题, 如本课的“长沙”。词的分段叫“阕”或“片”, 一般为两段。词的题目是词的写作内容。词又名:诗余、长短句、乐府、曲子词。

现代诗歌: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 受外来思潮的影响, 并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现代诗歌较古典诗歌有众多的意象。

意象:指写景诗中描写的景物、抒情诗中的抒情对象, 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二、研习课文

意象是同学们学习这节课、同时是诗歌单元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多媒体再次显示) 意象是指写景诗中描写的景物、抒情诗中的抒情对象, 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这节课我们从诗歌 (多媒体显示) 意象的选择、意象的表达、意象的组合三个方面入手, 体味诗歌的无穷美。

1. 研习上片

互动3:学生概括, 上片内容→“湘江秋景图”→领字:“看”。

2. 意象的选择: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

材料一 (多媒体显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互动4:学生回答。

明确:第一首意象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3. 总结 (多媒体显示) :诗歌意象选取的特点

毛泽东:充满生机之物——颂秋;马致远:萧条凄清之景——伤秋。

意象的选取——诗人的情感立意, 以景见情。

4. 意象选取方法:远→近, 静→动

意象的选择——诗人的情感立意 (博大胸怀, 积极昂扬的精神) 。意象选择之美——生机、活力。

互动5:讨论比较本诗意象的表达

5. 意象的表达 (多媒体显示)

万山——红遍, 群山红了:红之广阔;层林——尽染, 层林染红:红得深透。

漫江——碧透, 江水绿了:清澈之极;百舸——争流, 船只竞渡:千帆争发。

雄鹰——击 (飞) :矫健;游鱼——翔 (游) :自由;万类——竞 (争) :奋进。

6. 意象表达方法 (多媒体显示) :静态——优美动态——壮美

万类霜天竞自由 (概括上文) :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意象的表达——诗人的精神气质 (热爱自然, 积极乐观的精神) 。意象表达之美——用字准确, 意象鲜明, 色彩亮丽, 充满生机。

7. 意象的组合

材料二 (多媒体显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这首诗共四句, 由四幅风景组合, 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再看毛泽东的诗, 上片描绘了两幅风景:一幅是毛泽东眼前的湘江秋景图 (富有生机而充满活力) , 一幅是我们看到的毛泽东 (寒秋中独立橘子洲头而沉思) 。

互动6: (学生讨论回答) 怅辽阔,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互动7:朗读背诵上片。

8. 研习下片

互动8:齐读下片, 按上片方法让学生讨论完成, 6人一组互动。

9. 教师指导 (多媒体显示)

明确:意象——少年同学。意象特点——风华正茂, 意气奔放, 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 具有进步性 (粪土当年万户侯) 。

从三个方面写青年书生: (1) 精神面貌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 (2) 活动志趣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 (3) 特景描写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语言:具有概括性, 表现力;写景:远景, 近景, 特写。

1 0. 小结 (多媒体显示)

意象选择之美——生机活力之人;

意象表达之美——用语概括, 表现力强, 形象突出;

意象组合之美——蒙太奇组接, 层次感强。

互动9:齐读下片, 结合全诗, 思考:谁主沉浮?

互动10:诵读 (多媒体播放) , 齐声诵读, 背诵全文

三、归纳总结

(多媒体显示) 诗歌意象美:意象的选择—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象的表达——言为心声, 意象的组合——层次之美。

四、课后思考

拓展学习:借助网络工具或图书资料, 比较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反思】

诗歌阅读不同于小说、散文的阅读, 而现代诗阅读也应区别于古诗词阅读。面对伟人毛泽东的诗词, 我们该如何设计教学呢?

1. 把握诗词语言运用的特征

《沁园春·长沙》具有明显描写、抒情的特征:诗人独立于寒秋的橘子洲头, 视野开阔,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万物, 让诗人萌生了对宇宙沉浮的主宰者的叩问, 进而引发对青年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社会的贬斥。诗词上下片之间有明显可循的情感脉络, 万物与青年皆有生机。本方案便是根据这一特征进行设计的。

为体现这一特征, 设计中引入了材料, 并注重诗词炼字的细节。一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二是帮助学生了解毛泽东诗词的抒情风格。

2. 把握诗词意象选择的特点

意象虽然没有风格, 但诗人选择意象却能显示其风格。中国现代派诗人在意象的选择上表现的是“古典美”的风格, 尤其戴望舒等, 具有极端的唯美主义倾向。在意象的选择上, 毛泽东偏爱色彩亮丽、节奏明快、形象鲜明、气势恢宏的事物, 如, 高峰、沧海、长江、黄河等;但也有例外, 如《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杨柳”等属古典意象。

诗句的构成多是意象的连缀与叠加。因此, 教学中侧重让学生体会诗句中的山、林、江、舸、鹰、鱼等意象, 体会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和击、翔这类饱含情感的描摹意象的词语, 进而体会自然物象在诗词中化为意象, 诸多意象的组合, 深化了诗的意境, 同一事物在毛泽东诗词中会化腐朽为神奇, 从而成为常见常新的意象。

3. 把握诗歌教学的必要途径

一是帮助学生跨越诗歌的门槛, 教给学生必要的读诗的基本方法, 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诗歌解读的技术指导, 教会学生基本的诗歌章法、句法等知识, 使学生掌握诗歌主要的题材内容。

二是创设适宜的氛围, 使学生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去体味、生发。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第4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进而背诵、默写,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品味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二、导入

毛泽东,字润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导师,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战略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在初中,我们就学习过毛主席的词作《沁园春·雪》,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背诵。这首词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引发了一场政治大战,定格了毛泽东文化人的优雅形象,反衬出蒋介石的赳赳武夫形象,为共产党取得天下积累了文化资本和奠定了心理基础。

作为比肩李白、杜甫的大诗人,毛泽东还有一首同词牌的政治抒情诗《沁园春·长沙》,也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三、背景简介

本诗为何以“长沙”为题?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工作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文本探究

1.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

(1)在上阕中,有一个“立”字,请你分析这个字的精妙之处。

明确:“立”字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引出下文。“立”既有“站立”之意,又有“挺立”、“屹立”、“矗立”之意,突出了诗人并非庸人、勇于承担革命重任的气度与豪情。

(2)阅读“看”字所领起的诗句,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群山上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

漫江碧透——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鹰击长空——雄鹰在江水中展翅高飞。

鱼翔浅底——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机勃勃,蓬勃生长

这些景物显现出同一个特点:生机勃勃,富有活力,自然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按常理,当时时节正值寒秋,万物肃杀,但这首词中毫无过去一般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作者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壮丽的。

(3)上阕不仅景美,而且语言更美,你认为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

明确:“染”“击”“翔”。“染”用的是拟人手法,写出层林仿佛人工染过一样。王实甫《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这漫山遍野的像火一样的枫叶,很容易联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翔”写出了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就像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一样。用的是多么传神、多么精彩。

2.过度:面对如此的秋景,作者想到自己将要去完成革命任务,不禁感慨万千,面对苍茫大地,发出了“谁主沉浮”之问,很自然地带出下阕。

3.品尝下阕

(1)重点阅读“忆”所领起的几句,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在峥嵘的岁月中,“百侣”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恰”、“正”、“方”写出了他们的青春年少,正当其时;“茂”、“遒”写出了他们的才华横溢,精力充沛。塑造了一批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的青年才俊的形象。

(2)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4.总结:通观全篇

上阕描绘湘江秋景,即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地问题。一问一答,体现了本诗的思路,也构成了本诗的结构。

五、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摇?摇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分析并概括词中描绘了一副怎样的图景?

明确: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概括描写了雨中雄伟壮丽的海景。大雨滂沱,掀起了滔天巨浪,打渔船隐没在汪洋大海之中。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大海苍茫浩渺无边。

12.“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一句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下阕用“挥鞭”概括而鲜明地勾勒曹孟德形象,有何妙处?

明确:这一句倾注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挥鞭”是一个蕴藉丰富的动态意向,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曹操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勇武的性格特征。

1《沁园春 雪》学案 第5篇

班级: 姓名: 编制人: 审核人: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3、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及诗歌鉴赏的方法。

2,理解作为全词的点睛之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如何表现全词主旨的。3,理解作者下片评述古人的态度及用意。了解诗词的一般常识。

课前了解: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学习过程:

一、走近作者

二、了解背景

三,听录音,悟出此词的风格,体会读出感情。1.听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2.听出朗读中的停顿、重音。3.听出朗读中的节奏、语调、语速。

四,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

1、再听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3.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红装素裹()折腰()

....略输()

稍逊()成吉思汗()今朝()

....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

...4.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顿失 tāo tāo()

江山多 jiāo()

一代天 jiāo()

5.背诵比赛

6.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五、合作研讨: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2、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3、在上阙,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六.检测延伸:

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七、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写雪的诗词请写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3、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一、课前复习:

1、《心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阕中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

2.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 ”。

二、合作交流:(鉴赏诗歌下片)

1、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2、“惜”的作用于上片的那个词相近?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里?

5、谁是真正的英雄?

6、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理解

三、检测延伸:

1、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3、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4、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四、课外积累:

1、毛泽东诗词名句: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2、《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高一语文《沁园春》学案 第6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通知课文,积累生字、词、成语。

3、反复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情景设置

“沁园春”这个词牌都分上下两阕,每阕的句数、字数都有规定,所谓“词有定阕,阕有定句,句有定字”。从《沁园春·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会给你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

自主学习:

1、简介词的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这种文学样式兴起于(),形成于(),盛行于(),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

每首词都遵循一种格式,叫()。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例如:水调歌头、卜算子、天净沙、念奴娇、菩萨蛮、破阵子……。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一首词可以没有标题,但一定要有词牌。别称: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称()()()分类:词按其篇幅的长短,可以跟分为()()()三种。

按其风格的不同,分为()和()两种,宋代苏轼和柳永分别是这两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长沙”是()。

2、听录音,整体感知,积累字词 疏通文意

舸()寥廓()峥嵘()遒()遏()沁()侣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 挥斥方遒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中流击水

3、反复诵读,抓关键词,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1、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

根据关键词,用四字概括这首词描绘的四幅画面: 例:立(独立寒秋图)

(图)(图)(图)

2、赏析“独立寒秋图”,开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语序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学习目标:

1、感受青年时代毛泽东高远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本文的主旨 情景创设

如果拍一部反映青年毛泽东的故事的电影,以本词中哪个词或句子命名最好,为什么?

热播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大家齐读《恰同学少年》片尾曲:

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名和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感受伟人青年时期的的豪情壮志。

合作探究

1、词的上阕提出了什么问题?下阕是如何回答的?(结合背景)

2、“同学少年”他们是怎样的一群年轻人

3、总结本词的主旨

4、课外积累毛泽东诗词名句 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毛泽东名言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和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谦虚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最自信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最有凝聚力的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最清醒的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最具奥运精神的一句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最象长辈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有煽动性的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最激励人克服困难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最伤感的一句话: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最悲壮的一句话: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最写意的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娇!

最有主人翁意识的一句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最畅快的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沁园春.长沙学案 第7篇

制作人:魏然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表现手法。【知识衔接】

1、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关雎》)、五言(《木兰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两种。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规定词的格式和音律),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规定词的内容),如《沁园春·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8到90字为中调、91字及以上为长调。词的流派可以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李煜、李清照等。

2、诗歌鉴赏相关术语——意象

“意象”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形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景物、事物、人物)。因而,利用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主要途径。譬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诗歌鉴赏术语——意境

意境是诗歌中不同的意象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意”与“境”的融合。诗歌大多用意象组合成意境,蕴含诗人的思想感情。常用的概括意境特点的词有:恬静幽美闲适淡远静谧清冷孤寂幽清萧条冷落怅惘凄迷慷慨壮烈悲壮苍凉浩瀚广漠壮美雄浑绚丽多姿等。【预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词语: 漫江: 舸: 寥廓: 苍茫: 峥嵘: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遏: 等闲: 逶迤: 幽燕: 临: 萧瑟:

二、默写下列句子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2)恰同学少年,。(3)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4)词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是:,? 【精读课文】

诵读并鉴赏《沁园春·长沙》,完成下列各题。

1、上阕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这些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2、这首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鉴赏上阙“染”、“翔”和下阙“粪土”好在哪里?

3、分析上阙中的“看”和下阙中的“忆”在词中的作用?

4、词的下阙描绘了“同学少年”的什么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小桃红 ·秋江

倪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

雪晴天,绿蘋①红蓼②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注:①绿蘋:蕨类植物,生浅水中,叶柄长,顶端生四片小叶,又称田字草。②红蓼:草本植物,生水边,花白色或浅红色。

1、这首小令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请从动静和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默写全诗】

【课外阅读】

生于此岸 心无岸

洪荒宇宙之中,岁月长河之上,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不偏不倚,不快不慢,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有林立高楼,灯红酒绿;我们停靠的这个海岸,有冷漠喧嚣,名利冲突„„

于是我们埋怨此岸的风景,一心想跋涉到看似富饶的彼岸。恰如历史学家汤因比,他选择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去感受众多文化交织迸发的绚烂景象。但正如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两面性,所以面对身处的时代要积极地投入其中,纵使身处喧嚣,只要在心中修篱种菊,也如身处净土。

还记得大唐时代的玄奘,那时只有烽火狼烟,锦书雁帛,交通不便,但他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穿越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心怀“宁可西行求生,绝不东还求生”的信念,最终达到印度,取经返回大唐。从此,让更多人在佛经中虔诚地洗涤尽自我的灵魂。玄奘没有生于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但他凭借心中的信念,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因此,环境的束缚并不重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尽自己所能为脚下的土地植树种花,涵养灵魂的源泉。

所以面对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我们要在日常工作后为自己冲一杯净心之茶,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面对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现状,更要坚守内心本真,尽自己所能为世界点亮一丝光。

生于此岸,认真走好每一步,尽管岁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灵魂却尽情地游荡,去感受过去的淳朴,揣摩未来的发展。著名作家熊召政便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独自行走在黄山的雨夜中,他不感到寂寞,因为黄山的每一山、每一水、每一木都是等待了他千年的酒友,陪他把酒言欢,与他在崇山峻岭间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他领略了千年间时光留下的箴言。

恰如居里夫人所说的:“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们也依旧寻得自我的价值,同时也能在心灵清净中闻宫商角徵羽,行仁义礼智信,我无法赶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来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爱护脚下的土地,欣赏此岸的风景,然后让心灵携取古今有益的思想,细描未来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

【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复等;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3、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常见的诗歌意象】

1.杨柳:暗喻离别,惜别,又写故人友谊。2.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的爱情象征。

3.流水:长喻月色之美,虽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或喻愁苦。4.明月:喻思乡。

5.梅花: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6.菊花:恃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7.莲花:由于“莲子”谐音“怜子”,“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敬称。故“莲花”借以表达爱情。8.青松:刚正节操的象征。

9.竹: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10.梧桐:表达悲伤凄凉的情感。11.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12.寒蝉:蝉只饮露水,不饮五谷,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13.鸿鹄:寄寓浓浓的乡愁,代指书信。14.浮云:喻漂泊的游子。

15.梅子:以梅子的成熟喻少女的怀春。16.骏马:喻有远大志向。17.丁香:指愁思或情结。18.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19.杨花:写离情。20.青草:喻离恨。21.春雨:愁绪。22.长亭:写离情。23.猿啼:哀愁。24.鸳鸯:指恩爱夫妻。

25.比翼鸟:喻相爱而不分离的男女。26.易水:多与送别有关。

《沁园春·长沙》学案答案

【精读课文】

1、(1)词人上阙选取了群山、红叶、碧江、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2)描绘出一幅绚丽壮美、生机蓬勃的湘江寒秋图。

(3)词人选取典型景物,从远到近,从高到低,层次分明,动静结合,色彩对比鲜明。

(4)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

2、(1)“染”——拟人手法。(“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让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2)“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3)“粪土”二字是名词当动词用。词人把当年的万户侯看成粪土不如,表现了早期革命者对权贵的蔑视和自己的雄心壮志。

3、(1)“看”和“忆”在词中属于领字,起到统领下文的作用。

(2)在词的上阕中,一个“看”字领起下文的七句,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为下文的抒情烘托气氛,作好铺垫。

(3)下阕中,一个“忆”字与词开头的“独立寒秋”遥相呼应,同时又领起下面的八句,用高度概括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稠”,流露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怀念。

4、词的下阙描绘了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蔑视权贵,勇于拼搏的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和豪迈气概。【拓展练习】答案:

1、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

2、写出江面水影浩白如绢,属静景描写,“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则显出动景,首尾动静呼应,和谐统一。(如写出“第三句写视线之内只见几行大雁在天空飞行为动景,与前两句的静景描写和谐统一”,亦可。)

北国风光“沁园春” 第8篇

据地方史料记载,公元前158年,西汉王皇后由名将李广护送从晋阳回长安,途径此地临产,生下汉武帝。因身体虚弱、缺少奶水,且为躲避战乱,遂在此地后泉村北部的山寨上暂居下来。因水源奇特,王皇后亲点凿井位置,组织部将分7处凿井,才有了今天涌淌千年的“七星泉”。王皇后也因饮此泉水而身强体健、乳汁充盈,孕育了一代名君。当地人为纪念王皇后途中喜生贵子,便将其路过的沟取名“皇后沟”,分娩时驻扎的小山丘取名“皇后寨”,横空出世的泉水取名“皇后泉”,泉水附近的小村取名“后泉村”。民间至今仍流传着“皇后寨上开水眼,暗流十里出后泉,圣水长流福星照,天上北斗落人间”的诗句。

“沁园春”牌矿泉水水源地处于国际公认盛产好水的北纬37°间的世界黄金水源带。水龄5980年,水温常年保持在16.5℃左右,水质清澈透明,是低钠、低矿化物、含锶重碳酸钙镁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内含19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其中锶含量>0.5mg/L,高于国家标准0.2mg/L。具有防衰老、调节内分泌、增进发育之功效。有资料显示,全国著名的两个长寿老人区(河南陕县和湖北宜城)饮用的就都是“重碳酸钙镁型”水。

“沁园春”牌矿泉水是山西晋能集团转型发展的多元产业,总投资4.95亿元,生产设备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克朗斯公司生产线,属山西省重点项目。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工程引进德国克朗斯公司36000瓶/小时生产线、安装国产18000瓶/小时生产线、国产900桶(18.9L)/小时生产线,设计年产能40万吨左右。二期工程考虑引进2条德国72000瓶/小时高速生产线,两线年产能达到40万吨左右。同时进行综合开发,打造观光旅游产品线,建成晋能集团沁园春矿泉水科技生态产业园区,实现晋能转型多元产业标杆项目的奋斗目标。

“沁园春”牌矿泉水被中国矿泉水新国标主要起草制定者杜钟誉为我国一大宝贵的营养源。2016年3月21日,被国际健康饮用水产业发展会授予“最佳口感奖”。同时,水源也入选2016年N1中国优水地图。4月18日,在“青春由水做主—沁园春矿泉水产品上市发布会”上,沁园春矿泉水有限公司面向全国市场正式发布“沁园春”矿泉水产品。6月5日,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水与健康专题会议上,沁园春矿泉水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健康饮水典范企业”荣誉称号。7月13日,经过“沁园春”全体员工长达五年的不懈努力,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山西沁园春矿泉水有限公司正式获得矿泉水采矿权,这是山西省第一家获得矿泉水采矿权的企业。7月24日,“沁园春”牌矿泉水随同“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家共同出访哈萨克斯坦,作为本次经济考察团的唯一指定用水,首次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沁园春长沙》学案(高一必修) 第9篇

编制:李宪熙审核:使用时间:第一周

使用说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完成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诗中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意。

3、适当拓展阅读,学习诗人情怀。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1925年之秋:国共合作,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湖南、广东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此时,毛泽东由韶山赴广东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2、同学少年:毛泽东1911年到长沙,进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常和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到橘子洲一带游泳,畅谈人生国事,慷慨激昂;1915年袁世凯称帝,毛泽东与同学开展反袁斗争;19,毛泽东领导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湖南的斗争,同学参加者众多;1919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成员多为第一师范同学;197月,毛泽东回湖南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建党的一支力量,骨干多为同学。

二.自主学习:

1、熟读全词以下的字不容易读准确,注出拼音:

2、诵读中设想自己就是诗人,我发现,描写诗人行为

又最能体现出诗人情感发展线索的是这几个字:

()-()-()-()-()-()

三.合作探究:

1.诵读上阕:

(1)“独”立“寒秋”,诗人的情感本应该是()的,但是,诗人却“看”到了这样一幅湘江秋景:

(注1:读诗方法之一展开想象,把诗句化为散文句子,展现出诗中景象。)

(2)置身于这样的湘江秋景中,我感到这境界充满了()。

(注2:读诗方法之二体会景象,感悟其氛围与特点。)

(3)再次诵读,用声音表现出景象的特点。

(4)置身这样的景象之中,诗人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详解“怅寥廓”一句:

2、诵读下阕

(1)上阕结尾诗人发出惊天动地一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回答了吗?怎样回答的?把诗人的回答明确写出来,应该是:

(2)细读“同学少年”一节,我感到,这真是一群()的人。

在他们的身上,寄托了诗人()的情怀。

(注3:读诗方法之三体会人物形象特点,并且从中领悟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

(3)结尾句中,蕴涵着诗人的呼喊,把它写出来,应该是:

3、再诵全词

(1)从情与景的关系看,这首词和许多词一样,上阕(),下阕(),这种情况叫做();

上阕的景象中蕴涵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这种情况叫做();

下阕结尾一句是一幅画面,其中蕴涵诗人深深感情,这种情况叫做()。

(注4:读诗方法之四体会情景关系,判定抒情方式。)

(2)上阕的湘江秋景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如果把它理解为当时大革命形势的象征,那么,诗人要表达的主旨应当是

如果把它理解为祖国壮丽河山的象征,那么,诗人要表达的主旨应当是

如果把它理解为波澜壮阔人生的象征,那么,诗人要表达的主旨应当是

其实,还可以把它理解为()的象征,那么,诗人要表达的主旨应当是

(注5:读诗方法之五对诗中的意象意境作不同的.合理解读,可以读出诗的多重意义。)

四.当堂检测:

准确填写空格中的字词:

()子()头层林尽()百()争流万类霜天()自由怅()

()岁月风华正()挥斥方()万户()浪()飞舟

五.课后作业:

中国古代,写秋的诗很多。

1、请诵读下面三首诗,并简要分析: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衰。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总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分析:这三首诗写的秋景,其特点可以用这些词概括:

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有这些:

2、再诵读下面两首诗,并简要分析: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分析:这两首诗写的秋景,其特点可以用这些词概括:

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有这些:

3、最后诵读课文后毛泽东三首诗,用下面的格式写一段富有诗意的话,表达一下你读了这些诗以后的感悟:或许,我的人生也会遭逢“独”立“寒秋”的境况;但是,我不会

;

我要

《沁园春长沙》学案范文 第10篇

单位:晋中市盲聋人学校 姓名:刘光丽

学习内容:《沁园春 长沙》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及文中壮阔激昂的意境

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导学策略: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用圈点法标记勾画重点字词

2、学习本词由远及近、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3、自主、讨论、交流、质疑,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习流程:

【预习案】

 教材助读

1、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站在橘子洲头,面对如画的秋色,展望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2、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是中国革命的一部英雄史诗。

3、文体知识

词:兴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也称“长短句” “曲词” “曲子词” “诗余”。词牌:词的格式,它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词的分类: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基础知识积累

1.易错读音----注音

百舸()争流

携()来百侣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怅廖廓()2.易错字形-----改错

针贬()时弊

行踪鬼()秘

挥斥方酋()

群英汇()萃

布()署已定

愤()发图强

事()态人情

和霭()可亲

成群结对()

廖()廓

3.词义--------注解词义 意气/义气

辽阔/寥廓

风采/丰采

风韵/丰韵

风姿/丰姿

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4.背诵全诗  整体感知

①诗词诵读中的停顿和重音对准确、清晰地表意有重要作用,试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朗读中重读的地方。

②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概括了哪些内容(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这一组典型的画面塑造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

③圈点勾画,找出能显示本词写作思路的词语。

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 复习回忆

1、诵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2、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3、找出词中塑造“我”形象的关键词语

4、分别概括上下片的中心内容,且为它们命名  再诵诗歌,品味鉴赏(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看字总领几句,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这些写作方法能否用到我们平时的写作当中?

2、湘江秋景图,哪几个字用得好?词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上阕结尾句的作用?

3、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怎样理解下阕中“忆”字的总领意义?

4、下阕的同学是怎样的形象?作者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5、“诗言志”,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这种情感?

 我的收获

请将你在探究课中的收获写下来,充实自己并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反馈案】

1、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景。

(2)“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

(3)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接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2、请你将《沁园春 长沙》与《沁园春 雪》比较阅读,找出他们的异同。

 我的心得

学习完了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你有什么心得体会,请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通过《沁园春 长沙》的教学,我从以下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作一个完整的反思,以便更好的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使用幻灯片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把这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朗读,效果很好。

2、通过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范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3、应该给学生再长一点的朗读时间,争取能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好当

堂完成背诵的任务,这样能使他们找到自信。

4、教师未能在诗词鉴赏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未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5、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让那些心里明白的学生也能用精美、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附答案: 【预习案】 基础知识积累:略 整体感知:略 【探究案】 复习回忆:

1.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是领字,其后稍停顿,“看”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激昂慷慨,充满自信,稍快。2.词的感情基调是豪放激昂的。3.立 看 怅 问 携 忆 记

4.上片:眼前所见勃勃生机的秋景--湘江秋景图

下片:词人所忆所感--峥嵘岁月图 再诵诗歌,品味鉴赏:

1、明确:即景抒情(什么样的景——壮景)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

意的湘江秋景图。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静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写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们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等,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更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全词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倾注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挚爱。

2、(1)“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当地山峰之多。“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层”字,表现树林之多。“染”字,化静为动,增强词的生动性。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漫”字,画出湘江水势之盛,似有满溢之感。“透”字,画出江水碧绿清澈之状。“百”字,形容船只之多。“争”字,画出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矫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飞翔的姿态。“翔”字,活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地游动的神态。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过渡作用。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3、下阕着重抒情。主要回忆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下阕的“忆”字与上阕的“看”字相对应。下阕由上阕的实写转入虚写,诗人在壮丽的秋景面前不仅有着现实的联想,还有着美好的回忆,那回忆可以概括为“峥嵘岁月稠”,即有许多不平常的日子。如果具体地说,就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说,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派视如粪土。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4、同学形象是:年轻有才华 奔放热情强劲有力 关心国家命运 敢于斗争

蔑视反动军阀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运用的是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5、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运用了借景抒情

对比

设问

【反馈案】

1、答案:C C D

2、同:(1)写美景,抒豪情。上阙以写美景为主,即景抒情,下阙以议论叙事为主,抒发豪情壮志。(2)运用对比手法,如“万户侯”和“同学少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风流人物”做对比。(3)语言极富表现力。

上一篇:高端保洁年终总结下一篇:《学生手册》考试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