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2024-07-02

『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精选9篇)

『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第1篇

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PDCA循环法,是保障企业产量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供电企业在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进步设备健康水平,保障供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阶段即计划(plan)阶段,简称P(1

PDCA循环法,是保障企业产量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供电企业在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进步设备健康水平,保障供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阶段即计划(plan)阶段,简称P

(1)分析近况,找出题目:

供电企业的是一项体系工程,有一系列的规程和标准。例如,设备标准、现场运行规程、防备性试验规程、设备缺陷制度等等,针对这一整套严酷的规程和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有设备原始、试验报告、运行记录等基础数据和。

通过认真监视设备运行状态,并结合设备的各项基础数据和,划出设备的潜在缺陷和质量虚弱懦弱点。

以某35kV变电所的主变压器为例,该变压器有生产制造的相关图纸、出厂试验报告,安装投运过程中的试验报告、验收报告,自投运以来的各种防备性试验报告,以及平日的运行记录等。

(2)分析题目产生的理由:

找出了影响设备健康运行的题目后,首先要查明理由,才能有的放矢。查明理由常用因果分析法,采用因果分析法分析设备存在的题目时,要从小到大、从粗到细,要寻根究底,直至把悉数理由逐一找出为止。

(3)找出首要理由:

统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主客观条件的作用下发生转变的,有很多的理由发生作用,假如从很多和错综复杂理由中找出首要理由,题目即可水到渠成。

该35kV主变近期油温偏高的题目,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分析,找出了其首要理由是因为用户新增用电设备增多,负荷偏大所致。

(4)研究措施,订定整改目标:

找出了首要理由,就要针对首要理由,研究解决题目的措施、方法及目标。

要解决主变负荷偏大的题目,方法有好几个。可以并联变压器,也可以替换大容量的新变压器,还可以做负荷的重新调整,即把一部分负荷转移到附近另一座35kV变电甜头期轻载运行的变压器上去。这样调整的目的是:既节省投资、又进步设备使用率。

第二阶段实验(do)阶段,简称D

PDCA循环法的第二阶段是实验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是落实措施、实验计划。

这一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为枢纽的一步,它是将订定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进行切切实实地付诸举措。假如仅仅订定了整改措施,而得不到扎踏实实的落实,既定的目标就会失?。

PDCA循环法,是保障企业产量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供电企业在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进步设备健康水平,保障供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阶段即计划(plan)阶段,简称P

(1)分析近况,找出题目:

供电企业的是一项体系工程,有一系列的规程和标准。例如,设备标准、现场运行规程、防备性试验规程、设备缺陷制度等等,针对这一整套严酷的规程和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有设备原始、试验报告、运行记录等基础数据和。

通过认真监视设备运行状态,并结合设备的各项基础数据和,划出设备的潜在缺陷和质量虚弱懦弱点。

以某35kV变电所的主变压器为例,该变压器有生产制造的相关图纸、出厂试验报告,安装投运过程中的试验报告、验收报告,自投运以来的各种防备性试验报告,以及平日的运行记录等。

(2)分析题目产生的理由:

找出了影响设备健康运行的题目后,首先要查明理由,才能有的放矢。查明理由常用因果分析法,采用因果分析法分析设备存在的题目时,要从小到大、从粗到细,要寻根究底,直至把悉数理由逐一找出为止。

(3)找出首要理由:

统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主客观条件的作用下发生转变的,有很多的理由发生作用,假如从很多和错综复杂理由中找出首要理由,题目即可水到渠成。

该35kV主变近期油温偏高的题目,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分析,找出了其首要理由是因为用户新增用电设备增多,负荷偏大所致。

(4)研究措施,订定整改目标:

找出了首要理由,就要针对首要理由,研究解决题目的措施、方法及目标。

要解决主变负荷偏大的题目,方法有好几个。可以并联变压器,也可以替换大容量的新变压器,还可以做负荷的重新调整,即把一部分负荷转移到附近另一座35kV变电甜头期轻载运行的变压器上去。这样调整的目的是:既节省投资、又进步设备使用率。

第二阶段实验(do)阶段,简称D

PDCA循环法的第二阶段是实验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是落实措施、实验计划。

这一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为枢纽的一步,它是将订定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进行切切实实地付诸举措。假如仅仅订定了整改措施,而得不到扎踏实实的落实,既定的目标就会失?。

肯定要层层分解使命,责任到人,签订好目标责任状。否则,整改目标难以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就以变压器调整负荷而言,要牵扯到设计人员的规划设计、财务人员的资金落实、物资供给部门的材料供给、变电运行人员的现场操作、电力线路施工部门的现场勘测、施工等工作,只有层层分解使命,各负其责,并签订好责任状,才能保证整改措施的顺遂完成。

第三阶段搜检(check)阶段,简称C

这一阶段就是把整改结果与初定计划相比较,看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方法,与第一阶段雷同,也是分为四个步骤

(1)针对整改后的近况,进一步分析目前仍旧存在或有可能发生的题目。

(2)认真分析有些题目依然存在的理由。

(3)下大力气找出首要理由。

(4)订定措施,解决遗留题目。第四阶段处理(action)阶段,简称A

(1)经验、纠正不足:

在第三阶段分析理由,找出成绩和不足,并把遗留题目进一步解决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经验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订定成标准,以便下一次循环中有所依照,对不足的地方加以纠正和,并记录在案作为借鉴,防止以后再度发生。并按所签订的目标责任状,实施严酷的奖惩兑现。

(2)遗留题目,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对于搜检出来的题目,有些是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处理的,但有些题目是不能一会儿或短期内加以解决。把这一循环的遗留题目,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并作为下一个循环的目标。

综上所述,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过程的四个阶段是相对的,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把它引入到供电企业的中,每进行一次循环就发现息争决一些题目,通过发现、解决,再发现、再解决的良性循环,从而确保供电设备的健康水平。

班组设备管理

2010-03-12 来源:安学网 浏览次数:177 网友评论 0 条

摘要:

对于企业顺遂生产,进步装备水平,进步企业经济效益有着主要意义:

一、增强是企业顺遂进行生产的条件

二、是企业进步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三、进步了企业的装备水平,有利于促进企

对于企业顺遂生产,进步装备水平,进步企业经济效益有着主要意义:

一、增强是企业顺遂进行生产的条件

二、是企业进步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三、进步了企业的装备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当代化

四、增强是生产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班组

一、班组的主要性

Ⅰ设备、工具处于无缺状况

1、运转正常,效能优异

2、内部机件无损,质量吻合要求

3、主体整齐,零件齐全好用

4、技术齐全、准确

Ⅱ正确行使,精心维护保养设备,充分施展设备效能,设备效能要求达到设备设计能力和铭牌能力,能知足工艺要求

Ⅲ削减故障,防止事故

二、班组的内容

1、严酷遵守设备操作,行使和维护规程,做到启动前认真预备,启动中反复搜检,运行中搞好调整,停车后妥帖处理,认真实行操作指标,不准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

2、必须坚守岗位,严酷实行巡回搜检制度,守时按巡回搜检路线对悉数设备进行细心搜检,主动消弭脏、松、缺、乱、漏等缺陷,认真填写运行记录,缺陷记录和操作记录

对于企业顺遂生产,进步装备水平,进步企业经济效益有着主要意义:

一、增强是企业顺遂进行生产的条件

二、是企业进步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三、进步了企业的装备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当代化

四、增强是生产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班组

一、班组的主要性

Ⅰ设备、工具处于无缺状况

1、运转正常,效能优异

2、内部机件无损,质量吻合要求

3、主体整齐,零件齐全好用

4、技术齐全、准确

Ⅱ正确行使,精心维护保养设备,充分施展设备效能,设备效能要求达到设备设计能力和铭牌能力,能知足工艺要求

Ⅲ削减故障,防止事故

二、班组的内容

1、严酷遵守设备操作,行使和维护规程,做到启动前认真预备,启动中反复搜检,运行中搞好调整,停车后妥帖处理,认真实行操作指标,不准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

2、必须坚守岗位,严酷实行巡回搜检制度,守时按巡回搜检路线对悉数设备进行细心搜检,主动消弭脏、松、缺、乱、漏等缺陷,认真填写运行记录,缺陷记录和操作记录

3、认真实行设备润滑制度,搞好设备润滑,坚持做到“五定”、“三级过滤”

五定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守时

三级过滤即:从领油大桶到岗位贮油桶;从岗位贮油桶到油壶;从油壶到加油点

4、严酷实行设备定期保养制度,对备用设备到守时盘车,做到随时可以开动投用,做好防冻、防腐和清洁工作,对本单位封存、闲置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

5、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备,地面清洁,增强对静密封点,消弭跑、冒、滴、漏、努力降低走漏率,搞好环境,做到文明生产。

6、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搜检理由,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相关规程,采取武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关照班长及相关岗位,不弄清理由,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

7、教育和班构成员把握设备性能特点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做到“应知”“应会”保持设备安好状况,使其施展最佳效能。

8、班组要严酷实行设备故障和事故分析制度

第二节如何搞好班组

一、根据本班工作内容,制订详细工作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

1、当班工作标准

A、严酷实行操作规程,保证机泵运转无杂音,泵出口流量,压力平稳,电流不超过额定值,电动机滚动轴承温度≤70℃,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65℃。

B、认真实行交接班制度和巡回搜检制度,提前30分钟进岗预检对口交接,接班后守时按规定路线认真进行巡回搜检,运用听、模、看、嗅、比等方法,对机泵压力、流量、温度、电流、振动、走漏、冷却、润滑、声音等进行周全搜检,发现题目及时处理和汇报

2、机泵考勤标准

A、准确做好机泵运行时刻记录

B、具体记录机泵故障理由

C、认真填写机泵检修及替换配件情况

3、擦泵标准

A、泵体,轴承箱下部油标,泵座,下水槽周全擦到。

B、电机机身,散热片,前端盖,机座周全擦到。

C、泵的水泥基础及底座周围油迹擦干净。

D、各附件管线、阀门、手轮、压力表、周全擦到。

4、交接班及填写月志标准

A、接班时对设备运行,备用状况心中稀有。

B、运行泵压力、流量、温度、电流、接点记录数据准确。

二、实行工作标准要细即搜检设备、调整、记录确认交接签字等工作要细,要准确。

四三司泵操作法:即三勤、三细、三个不放过、三个坐不住

三勤:勤搜检、勤维护、勤联系

三细:摸温度要细、听声音要细、看运转要细

三个坐不住:下雨、天热、换泵后、坐不住

三个不放过:发现疑点不搞清晰不放过、解决题目不彻底不放过,处理题目后不搞好现场规格化不放过、三、要求严、考核严

四、增强教训和,赓续进步人员素质

一方面进步技术素质,鼓励泵工刻苦研讨技术,大力首倡岗位成才,另一方面,赓续进步人中间气象台思惟素质,进行加强“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心教育。

建设项目界面管理的方法

2011-03-24 来源:安学网 浏览次数:31 网友评论 0 条

摘要:建设项目界面管理的方法(掌握)

建设项目界面管理的方法(掌握)

概括地说,一个建设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对各子系统进行控制与管理,促使参建单位完成子系统目标;二是处理好子系统之间的界面,综合管理整个系统,保证建设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建设项目界面管理的共同模式和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划分建设项目的子系统,识别主导子系统的界面并能成功地处理其相互作用,应注意区分静界面和动界面,以便重点控制。②保持静界面的清楚界限。

③协调与处理具有相互&考试大&依存关系的动界面,对于每个主要的界面进行特殊管理。在建设项目组织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可以将界面按组织结构关系的不同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类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1)纵向界面的管理方法

建设项目纵向界面的管理实际就是上下等级之间的协调问题。从界面管理的角度来说,对待纵向方面的问题应采取等级弱化的原则,即采取措消除等级隔阂,实施一体化管理。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运用目标管理方法。运用目标管理方法主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①建立目标管理体系;②强调责、权、利三者的统一;③重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建立完善的管理协调机制。3)选择合格的项目经理人员。(2)横向界面的管理准则

处理横向界面问题的准则是协商合作,也就是建设项目中具有不同专业职能的人员、不同部门等所有的集成单元通力合作,遇到问题相互沟通,协商一致。横向界面的协商合作准则具体地表现为以下几种方法: 1)跨职能整合。2)充分沟通。3)充实等级。例题:

从界面管理的角度来说,对待建设项目纵向界面的管理方面的问题应采取______的原则。A、跨职能整合。B、充分沟通。C、等级弱化 D、充实等级。答案:C

最佳的团队管理模式

2010-03-12 来源:安学网 浏览次数:154 网友评论 0 条

摘要: 团队管理是悉数成功管理的基础,如史蒂文、科维所述:人成长的过程为依靠期&mdashmdash;》自力期&mdashmdash;》互赖期。由于没有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以是当你要完成一个项目

团队管理是悉数成功管理的基础,如史蒂文、科维所述:人成长的过程为依靠期&mdashmdash;》自力期&mdashmdash;》互赖期。由于没有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以是当你要完成一个项目时,不再仅仅需要一小我,而是需要一个团队。在高度信息化、科技化、商业化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发现团队的主要,是以,不论是多大的企业,它的内部应该是由一个个的团队构成,正如人是由一个个的细胞构成的一样。

领导是团队中的枢纽,缺乏领导的团队即使方向确定,举措也相称迟缓。目前的团队领导模式基本上分为两种:前锋式领导和资源式领导,它们各有利弊。

1、前锋式领导

这种领导模式是领导人站在前头引导、激励他的团队跟上来。他只考虑本人的力量,试图通过示范灌输给其他成员同样的品质。他盼望团队成员跟着本人,同他一路战斗,具有他的活力和意见,按照他的标准做事。假如团队成员不那么做,他就感到挫折、扫兴、孤立无援。他只埋怨他们不跟,而不研究本人的选择和期望。

前锋领导可能效率很高,能够实现目标,形成很好的团队形象与风气,积极的以及互相干心的成员关系。有些情况下前锋模型就不合适了。领导人高高在上,不按大家的要求领导,只能导致挫折、不满、竞争、冲突。

2、资源式领导

资源式领导是当代主义领导人的做法,他从后面领导,估计整体内有多少资源可用,根据虚弱懦弱环节规定领导为填补差距应做哪样工作。资源式领导人将为整体的利益压抑小我的要求。这样做即保证整体有控制,又令其他成员得以充分贡献才能。但在一个没有活力、作古气沉沉的团队中,资源式领导每每不能很好的激励团队成员,从而会碌碌无为,加上团队成员的成熟度不同,不能单独以一种体式格局来领导团队。

前锋式领导是要对资源进行激发,资源式领导则追求资源最大分布。前锋式领导注意的是对整体要求哪样,资源式领导则着眼于整体对他们要求哪样。

与上述两种领导模式相比,情境领导则能够很好地通过对环境的侦测及团队成员成熟度的判定,做到既能激励人,又可以合理运用资源来培养人。

大概有些人还不了解“情境领导;这个概念,其实假如用一句话来诠释,“情境领导” 就是:我们在领导和管理公司或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工人的不同,而改变我们领导和管理的体式格局。

工人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没信心,没能力”的阶段,第二阶段为“有信心,没能力”,第三阶段为“没掌握,有能力”,第四阶段为“有信心,有能力”。在工人刚进公司时,其工作状况基本上为“没信心,没能力”,但经过领导者的激励,可以将工人带入“有信心,没能力”的第二阶段。而当工人慢慢能胜任工作,到达一个“有信心,有能力”的情况时,作为领导者应该授权更多给此工人,接着此工人要逐渐脱离领导者的庇护,时常本人作决定,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于是就进入了“没掌握,有能力”的第三阶段。最终这名工人一步步走向成熟,而领导者断定他到了“有信心,有能力”的第四阶段后,就可以完全授权给此工人了。

相对于工人的四个不同阶段,领导得也应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模式。当工人在第一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示知式”来指导并指示工人。当工人在第二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倾销式”来诠释工作从而劝服工人。而当工人在第三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参与式”来激励工人并帮助工人解决题目。假如工人到了第四阶段,领导者则要采取“授权式”来将工作交付给工人,领导者只需作监控和考察的工作。

“情境领导”的理论外观看起来并不深奥,但对于领导者的难处在于不知怎样通过工人的言行来判定工人在何阶段,而且假如一旦判定有误,更会引起麻烦,比如一个工人假如已到第二阶段,领导者还因此“示知式”来带领,则此工人必不会长留于此公司,由于他会觉得没有机会成长。

情境领导的最大贡献,在于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应有弹性,应用不同体式格局对待不同属下,或在情境改变时,用不同体式格局对待同一属下。除了应当有热情外,领导者也可以设法塑造属下的能力和信心,而创造上风。假如每一位团队领导都能把握情境领导,则该企业的竞争力必然会大副加强。

『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第2篇

浅谈PDCA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针对目前企业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DCA循环的.管理思路.PDCA循环的管理工作方法能使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有效地、系统地运行,使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并呈螺旋上升,因此PDCA循环运用于环境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作 者:黄燕琳 李兰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四川绵阳,621002刊 名: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ANYANG COLLEGE OF ECONOMY & TECHNOLOGY年,卷(期):19(1)分类号:F270.7关键词:企业 环境管理 PDCA

『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第3篇

1 PDCA循环的释义与引用

1.1 PDCA循环的释义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 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一种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法, 即通过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处理 (Action) 4个阶段的管理, 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以上4个过程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一个循环完了, 解决一些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进人下一个循环, 如此阶梯式上升[3]。

1.2 PDCA循环的引用

本科于2009年7月独立建科, 2010年1月起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全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笔者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 将工作重心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 关注医疗活动中的细节、流程, 实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循环反复的工作程序, 把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使感染管理水平呈阶梯式上升。

2 方法

2.1 计划阶段 (Plan)

每年的岁末年初, 依据上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薄弱环节、卫生部新规、省市院感质控中心年工作计划等制定下年度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培训计划、监测计划、质量检查标准, 为更好地运用PDCA循环圈管理开好头、布好局。近两年来, 本院将抗菌药物合理运用、多重耐药菌管理纳入考核范畴, 同时加大手卫生执行、科内培训效果、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考核权重。

2.2 实施阶段 (Do)

2.2.1 健全组织, 明确人员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模式, 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是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目标, 制定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医院感染暴发处置预案, 对突发或暴发流行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考评标准、培训计划、监测计划, 并组织实施、检查和督导工作。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通过培训提高本科人员院感防控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每年年初还层层签订感染管理目标责任书, 并与绩效奖惩挂钩, 以充分调动全院医务人员参与院感管理的积极性,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2.2 加强培训, 提高感控意识

2.2.2. 1 专职人员培训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环节, 专职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因此, 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势在必行。专职人员每年参加全国及省级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学习, 以获取国内外的最新院感讯息, 在更新理念、增长知识的同时又获得感染管理专家的答疑解难。感染管理科主任每年参加市院感质控中心组织的感染管理会议和院感质控活动, 及时了解本年度全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检查存在的问题、控制措施及来年工作重点。此外, 专职人员还通过博览专业杂志、每天登陆上海国际院感控制论坛和江苏感控家园网站自我学习充电,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感染管理水平。

2.2.2.2全员培训

本院根据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科建设规范》的要求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 分层分级逐级落实。将管理层、兼职人员、新入职员工、实习生、保洁员作为培训重点人群, 力求做到“全员、全面、全程”, 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保护患者、保护自己, 更保护家人。

2.2.2. 3 开展多种形式的医院感染管理主题活动

2011年, 本院作为唯一的县级医院参与了全省医院感染多媒体教学片的征集与拍摄工作。2012年开展了主题为“关爱生命, 安全在手;院感控制, 从手做起”的手卫生宣传培训月活动。

2.2.2.4多渠道普及院感知识

本院已连续3年承办市级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班, 邀请省市知名院感专家来院授课, 传经送宝。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宣传院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应知应会知识, 反馈各项分析统计数据和检查、考试情况, 全面了解科室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耐药菌监测结果等院感质控指标, 及时捕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2012年起, 将《医务人员院感三基培训指南》纳入全院医务人员常规考核, 每两个月一次, 单独出卷, 80分合格。每年修正、使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内容包括各级监控人员职责、科室自评考核表、科内培训考核记录、院感小知识、持续质量改进表、院感病例登记、院感主要质控标准、职业接触登记表、健康档案等, 真正实现科内院感质控“一本通”。每季编辑、下发一期《院感简讯》, 将该阶段医院感染发生、病原微生物检出、多重耐药菌监测、ICU目标性监测等情况及时向临床作分析与反馈, 敦促临床修正不足, 认真落实院感防控标准化操作规程。

2.2.2.5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培训

重点科室院感管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4]。笔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走出去”即选派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 借鉴先进经验, 改进工作中不足。“请进来”即邀请上级医院院感专家或院感专职人员采取上门培训的方法, 通过现场指导帮助, 往往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2.3 有的放矢, 完善各项监测

2.2.3. 1 感染病例的监测

每年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5], 以获取本院医院感染率的基线, 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及部位、病原体检出、易感因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微生物标本送检和Ⅰ类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 及时发现危险因素, 遏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也为目标性监测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每个月进行一次出院病历回顾性调查, 抽取上月30%出院病历查看有无院感病例漏报及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 定期公布调查结果并与当事医生沟通, 按《医院感染管理奖惩规定》予以处理。每天深入病房, 通过查看病历、查房、向经治医师了解等方式, 掌握感染病例的详细情况, 及时督导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感染病例经治医师必须24 h内上报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对每月的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每季通过《院感简讯》公布院感发生率、病原菌及感染部位前5位, 提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合理用药。

2.2.3. 2 全面开展目标性监测

本院目前已开展ICU一机两管、多重耐药菌和普外科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工作, 通过监测,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无菌技术规范的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实施、多重耐药菌的院内防控工作、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有了明显进步, 围术期抗菌药物运用、标本采集方法逐步规范, 感染病例抗菌用药渐趋合理。2013年组织了ICU医院感染暴发演练活动, 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感染预防和控制意识。

2.2.3. 3 新规定

2012年《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管理规范》两规颁布后, 及时调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落实新规。

2.3 检查阶段 (Check)

督导检查是对计划实施的综合评定, 是感染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 (1) 充分发挥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决策作用, 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委会议, 制定相关制度及规定, 讨论本阶段院感工作面临的问题并作出决策。 (2) 感染管理科将考核标准细化为科主任、护士长两部分, 具体内容设计成检查表, 重点科室采取不定期日常检查、一般科室每个月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二联单形式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并适时验收整改效果。 (3) 感染管理小组每周进行一次科内自查, 主动查找不足, 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2.4 处理阶段 (Action)

(1) 帮助科室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 进行有效干预并跟踪督查整改情况。 (2) 每个月、每季将记录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追溯其措施、流程、制度是否存在不足予以纠正。每个月通过内网公布检查结果, 每季以《院感简讯》形式向医院领导及各科室各部门进行反馈, 通报检查情况、目标性监测进展、耐药菌监测结果等等, 同时制定整改措施, 确定下一轮管理目标, 作为下一阶段评价依据[6]。 (3) 每季将科主任、护士长院感质量考核成绩上报给院办纳入综合目标百分制考核进行汇总、排名并公示, 起到一定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3 结果

2010-2013年, 医院感染率由3.2%下降至2.1%, 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1.3%下降至59.1%, 手卫生依从性由15.2%提升至42.7%, 多重耐药菌院内防控合格率由36.4%提升至86.8%, 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10.9%提升至年47.1%, 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由88.9%提升至98.5%。

4 讨论

4.1 健全组织, 充分发挥院感三级管理组织的职能是实施PDCA循环的组织保证

每一级组织将PDCA循环应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用质量管理体系标来规范日常工作的每一个个人, 在全院形成人人关注PDCA、人人参与PDCA的良好氛围[7,8]。

4.2 加强各级各类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是实施PDCA循环的技术保证

专兼职人员应加强院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区分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重点部位的感染管理是推进感染控制工作的关键问题[9], 在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目标性监测中, 时刻关注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规范性, 在不间断的PDCA管理实践中完善充实自我, 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10], 逐步由经验管理提升至科学的管理。

4.3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操作规程是实施PDCA循环的根本保证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作为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越来越彰显其重要地位和作用[11]。只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 坚持以监测为基础, 管理为手段, 控制为目标, 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改进。几年来各项标准操作规程 (SOP) 的推广, 保障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平稳运行。

4.4 转变工作方法,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是实施PDCA循环的基本保证

从以往重视“检查结果”管理转变到重视“产生结果的全过程”管理, 即注重细节、流程的管理。过程管理需要专职人员及时、有效、动态全过程关注, 不但要全面综合的知识, 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12],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感控干预措施。如陆续制定了多重耐药菌院内防控、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职业接触处置上报、胎盘胎体与婴儿遗体处置、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等流程, 增强了各项工作执行的规范性和可行性。同时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及未解决的问题带入PDCA的下一个循环管理, 以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

『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第4篇

关键词:PDCA循环;绩效管理;全局构架

一、PDCA 的概念界定

所谓的PDCA循环就是一种由各个步骤阶段在既定的程序和标准下以螺旋式的形式不断上升的有机系统。该循环的基本含义是:开展一项工作前要做计划;接着将其严格地执行落实到实践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善于的及时的总结和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实现由每个阶段和步骤的质量的提高达到量的积累直到质的飞跃的周而复始的过程。PDCA循环按照计划、执行、考评及结果处理进行。具体阶段、步骤如表1 所列。

二、PDC循环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实际操着

(一)P lan阶段:绩效计划的制定。制定绩效计划是开展绩效管理的起点,对后期的工作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为绩效管理的具体化提供依据和预测。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员工清楚知晓自己工作的企业发展和经营目标是什么,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准路线为以后的绩效考评根据有可行性。

(1)分析现状及寻找存在的绩效问题。一个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多角度来进行分析,如:从上一年的绩效考评出现的问题及员工对考评结果的的处理反映情况来分析,结合现阶段出现的的新问题综合考量。(2)找出并分析产生绩效问题的各种原因。在分析企业绩效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不能将员工、考评者和主管独立,可以通过借助因果分析图将三者联系起来,遵循“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大前提下分析”原则,尽可能的寻找出导致组织绩效问题的原因。(3)找出主要问题存在的影响因素。对于找出问题存在的影响因素,目前大多数都是用头脑风暴法等来确定。在组织部门主管和员工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析确实存在的原因,确定后还要在因果分析图上仔细标注,为后期的绩效计划制定中得以借鉴和参考。另外要因人而异,切忌一刀切的做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制定不是主管一个人凭借自己的主管意愿草率决定的,需要和员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的基础上来制定下一阶段的绩效计划。最终目的是要让员工对计划的可操作性、必要性及该绩效计划执行后的作用,让人力资源部们的工作人员、各级领导和员工在绩效管理整个体系中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具体是什么。通过双向沟通达成考评标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不断修正和改善。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和个人意愿在在整个考评过程的出现。

(二)Do阶段:绩效计划的执行。在此阶段的绩效计划的的执行,又称绩效实施,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绩效计划 的执行也是 PDCA 循环的关键、核心阶段,主要内容有:一是保持不间断的有效的绩效沟通;二是相关绩效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类通过至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交流和沟通使得整个计划在执行中呈现动态性,能够保证双方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互学习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形成一种为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领导者要实施一定的手段来鼓舞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三)C leck阶段:绩效的考评。在整个绩效管理工作中,绩效考评是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部分。其中考评的最基本原则全面、公平、客观都是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如果在这个环节出现违规操作,将会极大挫败企业被考评者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热情。一个考评是否合理主要看两个方面:合理的考评制度。无论是考评者和被考评者都要进行必要的系统的的绩效知识培训,提高考评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素养,被考评者也能够配合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考评者要综合相关因素,在前期制定的绩效计划中的指导下,严格将有关绩效目标、标准,与结合绩效实施阶段得到的绩效数据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

(四)Action 阶段:考评结果处理。(1) 绩效反馈,并把效果好的经验提炼上升为标准。一个绩效的考评结果的反馈不是单一方向的,要达到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的互动:一方面是考评者在整个绩效考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基本 原则和标准,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是被考评者的的绩效是否得到改善,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不是简单的完成几个步骤就扔一边置之不理,起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绩效最优。(2) 绩效考评结果处理。对于绩效考评的结果管理者通常都是应用于薪酬调整、激励等方面,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有据可依和更具说服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果能将考评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以运用,让全体员工对自己工作服务的组成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他们也会自觉、积极地配合绩效管理相关工作。如果在一次循环过程完成后仍然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要召集员工和相关主管人员认真分析原因,综合大家建议和意见提出行的方案,然后放到下一轮PDCA循环。实现组织绩效在不断的螺旋式循环中得到改善,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也让员工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三、企业绩效管理中运用 PDCA循环遵循的原则

(一)全局性思维。在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PDCA 循环各个步骤和环节不是分割的,只有将他们的运作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大环内的小环有效地加以整合和衔接才能让整个循环发挥最大作用。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在对企业战略发展和愿景目标理念上的认知和统一。

(二)全员参与及全程控制。在绩效管理 PDCA 循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领导者和员工要积极树立沟通和合作的意识和观念,尤其是组织主管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戴明的管理观点可以看出,企业不是简单的部门间的组合,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还是人员都是相互合作,未来企业的发展最终目标而拧成一股绳。全员要自觉树立有绩效管理就是共同体使命的意识个观念,除此之外,绩效计划事前,执行过程中以及绩效考评和结果处理都要进行系统的控制。实现企业全员参与和控制的严密。

参考文献:

[1] 刘军跃、李远志:《运用 PDCA 循环实现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沟通》[J];《商业研究》2006(23):P41- 43.

[2] 林筠:《绩效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P1- 25.

[3] 张晓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P277- 298.

[4] 王大海:《绩效管理中的 PDCA 循环》[J];《商场现代化》2006(11):P62.

『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第5篇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大多数都是采取学年制和学分制。学年制是便于管理者的出发点而建立的,其强调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中心地位,突出的是在教学管理中的统一性与共同性,而在这种传统的群体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就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管理活动的灵活性要求。由于对学生个性理解的偏差,学校经常会处在一种错位的境地。但学分制则要求能够方便学习者,并且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高校对学分制的内容、本质、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往往较为缺乏,传统的学年制当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工作意识和任务导向等观念,仍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价值取向,因此使学分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出现了对学生的管理有余而服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2选课体系不科学,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必修课,选修课比例非常小,开放课程数量太少。第二,组织部门之间的障碍阻碍了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设置,阻碍了知识的集成。在分支的选修课中专业课程的主题系统和组织形式,不能参与跨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只注意适应要求的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而忽视了高度的综合,但也使某些专业逐步淘汰。第三,由于可选的课程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缺乏有效地管理,选修课质量也不高。课程资源的短缺,课程质量不高,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考核机制不规范

众所周知,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但是,仅用学分并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在选课过程中,多数学生选课盲目,避难就易、随波逐流,追求市场适用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趋易现象,即尽可能选择容易过关或者容易完成学习过程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为了学分而避实就虚地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课程。还有一部分是学生原本感兴趣的,因选课学生不足而不能开课,导致学生只能选择其他课程修习。这样学分虽然修满了,但是学习的质量还是下降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无论是实行学分制还是学年制,都应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学习质量考核制度是必要的环节。

4教学管理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评估体系不健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可以及时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反馈信息;第二,可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准确客观地评判;第三,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约束和激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第四,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五,可以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我校目前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制度也不健全,导致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一旦到了评估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准备和收集各种材料。对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跟进,使问题累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造成严重后果。评估体系本身是具有规范、导向、促进、诊断、反馈等多种作用,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简便的适合学校自身的评价方法,使得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从而又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过程监管力度和积极性降低。

三运用PDCA循环理论改善我校的教学管理

1制定计划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定期召开学习委员会议,落实各项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开学初期,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列出教学工作的各项事宜及大致开展时间,各班级的学习委员以此为参考,并结合每项工作实际开展时发布的具体通知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并且针对各个班级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地指导。在各班形成以学习委员为中心、班级同学积极配合的良好班风。加强对学习委员的培训,本着对每位同学负责的态度,做好日常工作的通知及总结汇报工作。同时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灌输每位同学配合学习委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思想。

2实施计划

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策略,灵活实现实验探究与教学探究的相互融合。实验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把观察引向深入,让学生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直至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探究通过对理论探索和演绎来研究,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概念。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上要有针对性,执行上要有严格性,明确管理目标,敢于面对棘手问题,时时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处理,及时对出现的问题或发生的情况采取措施予以修正,以便实施。毕业生的毕业率向来是学院高度关注的焦点。为了毕业生能如期顺利毕业,通过对以往毕业生常发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年,进行在校期间课程修习情况的总结验收,即提前一年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按照毕业生毕业及获得学位的要求进行对照,将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列出,如必修课通过补考或重修仍未通过者、选修课学分修习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位绩点不能满足获得学位要求的、曾经有违纪现象者等,将有这些问题的学生一一列举。首先与学生本人核对所罗列信息的准确性,对确实存在以上问题的学生进行日常监督,这些监督通过学习委员或者直接与学生本人进行联系来实现。同时将该信息也通知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让他们及早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选课、学习报名及考试报名的日常工作中,提高对这些学生的督促力度。

3检查效果

根据计划,通过验证、分析以及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评价、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从评价结果中得出实行的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不是合适的实施方案。然后将反映出来的问题放入下一阶段的PDCA循环中,直至问题最终解决。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班主任的优势及管理学生教学工作的便捷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收集信息,掌握计划的进展程度,从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对整体实施方案进行协调和改进。教学管理的各项举措经过上一阶段的实施,结果如何可以在这一阶段得到良好检验。结合学生每学期的期末成绩、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完善这阶段工作的开展。例如通过学期跟踪,再一次总结毕业班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部分学生确实已经解决了课程未通过、学分未修满等问题,而尚存问题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帮助,也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将问题学生的数量降至最低甚至使问题学生全部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侧重与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联系,旨在能够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而改进实施策略。

4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提高成效

『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第6篇

1.1一般资料。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有30名,性别均为女性,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6.72±5.28)岁。其中又分为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12名,护士7名;大专学历及以上者22名,中专学历者8名。本院于2015年8月开始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当中,本次对照组对象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PDCA循环模式应用前的急诊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其中有男54例,女46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7.48±6.5)岁。而观察组对象则从PDCA循环模式应用后至2016年8月期间的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其中有男56例,女44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6.24±5.8)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为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为PDCA循环护理模式,本院急诊科PDCA循环护理管理内容如下[3]:

1.2.1计划阶段:由副主任护师为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并细分为护理管理、安全、文件、技能、服务五个质控小组,对护理全过程进行考核。由组长组织对全员护理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护理考核评定标准、实行计划、培训计划等,全部护理人员即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又是护理工作的管理者。

1.2.2执行阶段:邀请各科室护理组组长对PDCA循环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操作培训,传授其管理经验,树立护理人员的安全理念和服务意识,并将制定的考核制度让人员熟记,按此标准进行操作。另外质控小组对护理各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组长对全组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由PDCA循环管理小组组长带领成员梳理一遍急诊护理流程,使原本盲目、混乱、被动的传护理过程转变为自我定位、分工明确、主动参与的新护理模式。

1.2.3检查阶段:为了客观了解、评价计划执行阶段的效果,管理组长每月不定期组织单项质控小组对所负责的单项内容进行检查,遇到不符合要求者当即指出,并做出指导,并追踪整改效果。护士长每日对各岗位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操作技能、服务意识进行抽查,当场做出指导。每月管理小组对个人护理效果作出评价。

1.2.4总结阶段:每月召开月度总结会议,护理人员针对上月出现的问题,以及下月实行计划作出个人陈述。会议上全体人员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上个月经验总结,修改制定出下个月实行计划。

1.3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10~9分为满意,6~8分为基本满意,5~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76.0%,两组在满意度上比较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通过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引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使得各项护理工作能在制定计划、有效实施、监督检查,总结改进中不断进行有序循环,能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急诊护理水平[4]。所以急诊护理能够一直处于上升改进状态,使得护理管理落到实处,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效率、心态都会有所提高[5]。

本研究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表示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融洽了医患关系,对急诊救治过程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更便于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管理。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引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融洽医患关系,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第7篇

首先对安置房工程项目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分配责任至甲方各职能部门,再根据经验、定额等方法估计工作时间,明确项目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分为四级进度计划进行控制与管理:(1)一级进度计划,主要指里程碑进度计划;(2)二级进度计划,主要指甲方制定的项目总进度计划,是对一级进度计划的细化和分解;(3)三级进度计划,是二级进度计划的扩展,是甲方各职能部门根据项目总进度计划编制的各阶段、各部门工作的进度计划;(4)四级进度计划,是由承包商编制的详细工作进度计划。

3.2执行阶段

按照已制定的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具体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并按照各种资源的配置要求,采用各种控制手段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进度计划完成。甲方项目管理者的关键工作是沟通协调,做好冲突管理。安置房项目建设会受到各类干扰因素的影响,会涉及到成百上千个单位、企业及个人,依据具体情况、冲突的种类及与谁冲突,这些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2]:正视(或协作)、妥协、缓和(或和解)、强制(或对抗)、退出(或规避)。安置房项目甲方进度管理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正视(或协作),在实践中更多地体现在协调上,针对矛盾各方,消除它们之间的不一致和冲突,使系统结构均衡,使项目实施过程顺利。

3.3检查阶段

甲方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着重收集以下进度数据:实际完成时间、持续时间、实物工程量、已完工程价值量、工程形象进度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利用简单项目管理软件即可进行横道图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以此为依据进行偏差分析,常见的进度拖延原因有:工期及相关计划的失误;环境条件的变化;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失误等。当出现进度偏差的工作为关键工作时,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果出现进度偏差的工作是非关键工作,则需要根据进度偏差值与该工作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关系进一步分析。

3.4处置阶段

处置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针对进度偏差的原因,采取纠偏措施,进行阶段性或者项目的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推动下一个PDCA循环。当项目出现偏差时,我们有四种处置方法可供选择[3]:忽略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项目回到原目标上来;修改计划;完全取消项目。笔者在实践中常采用以下纠偏措施:(1)申报阶段:高位协调,积极坚持“早谋划、早明确、早启动”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遵循“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手续照办”的原则。(2)设计阶段:扎口管理,建立点对点的信息传导机制,设置信息关门制度,后续工作以截止时间前提供的书面资料为准,杜绝无休止的返工。(3)招标阶段:针对招标文件质量不高导致延误,按照合同进行处罚并约谈法人,对于服务质量高的招标代理机构给予经济奖励。(4)施工阶段:确保进度计划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各级计划的责任人进行交底,设立问责制和奖惩制度;建立样板引路制度,规范施工工艺和流程;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落实项目例会制度。定期进行总结,改进项目的工作状况及管理状况,团队间互相借鉴学习。

4结束语

甲方项目管理者通过运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在安置房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内进行有效的进度管理,确保项目能按照计划竣工交付。

参考文献:

[1]褚春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与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哈罗德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第11版.杨爱华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313-315.

『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第8篇

1 PDCA管理模式的概述

PDCA管理模式是一种由美国统计学家提出的高校企业管理模式, 其所代表的含义分别是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 由此也可以将该模式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进行操作。首先, 需要基于PDCA管理模式的理念下, 对企业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筹划, 制定出一套可执行的计划。其次是进入到执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就是对管理模式的执行, 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一定计划进行。第三是检查阶段的进行, 这是对整个管理模式的执行效率的检查, 其主要是对整个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 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第四是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就是对检查阶段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采取科学化、合理化的解决方式, 使得整个管理模式更好地进行实施。PDCA管理模式具有着动态管理的优势, 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能够实现每一个环节的动态处理, 在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可以对各环节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 这样就可以保障管理工作能够在执行过程中得到改善, 以应对目前多变的市场经济结构。

2 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电力工程是电力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是对各类电力设施、电力机构以及相关配件等进行建设, 是电力输送工作的基础, 也是国家或地区电力发展的基础, 因此必须要加强该项工作的管理, 利用PDCA方法完善管理工作内容。

2.1 计划阶段的应用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整个管理方法进行制定, 由于电力工程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其对质量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极高, 因此也需要在制定管理方法时进行着重注意, 对各环节的管理工作进行详细明确。在对管理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对电力工程本身的性质和施工内容进行确定;其次是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施工错误等意外情况进行预判, 并制定合理的应对和预防措施;第三是对于一些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事故的应对方案进行设定;第四是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计划和方案严谨性和科学性。

在对电力工程进行管理时, 其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大致可以分为设备、人员、场地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等, 因此在制定管理计划时, 首先就应该对这几方面进行考虑。对人员的配置问题、设备的安防问题、设备的运行问题、场地的使用问题、场地的维护问题、周围自然环境的调查分析问题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要对人员、设备以及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登记标准和规章制度也需要严格制定, 这也是管理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合理计划, 可以有效降低工程进展过程中质量问题、施工问题以及人员配给问题等, 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进度。

2.2 执行阶段的应用

这一阶段是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 其主要是按照计划阶段制定的相关计划进行管理工作。首先, 在管理工作执行阶段, 既要保证制定的管理计划能够切实地被执行, 又要确保在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情况与预期目标没有较大差异。同时在管理工作执行阶段, 还应该对执行过程进行详细、实时的记录, 这样可以为PDCA管理模式的后续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另外,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执行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力度, 通过计算机技术搭建起一个信息共享板块, 这样就使得各管理人员能够在系统上对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分享, 并对后续工作提供方便。还要加强人员的优化管理工作, 为相关人员提供专业化的技能和素质培训。

2.3 检查阶段的应用

检查阶段也是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工作阶段, 其主要是对电力工程各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和效率进行检查, 同时还要对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 一般采用的是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在执行过程中对管理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 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检查过程中, 一旦发现工作人员出现施工或管理问题, 就要及时查找责任人, 对相关责任进行追究和弥补, 同时保证问题的排除。

2.4 处理阶段的应用

这个阶段是PDCA管理模式中最具动态性的阶段, 其主要是对整个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同时, 在这一阶段, 可以对前三个阶段中记录的经验进行分析和整理, 并进行合理的选择, 以保证在下一个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制定出更好的管理计划。电力工程的特殊性, 使得其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高风险、长工期、施工工艺复杂以及施工人员众多等特点, 这也就使得处理阶段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3 结语

电力工程是我国民生建设工程中的重点项目, 其关系着我国其它经济事业的建设, 并且推动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 因此对于这项工程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不断革新。PDCA管理模式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 其具有较为明显的动态性优势, 在管理制度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 其对于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有着很好的适应, 将其应用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是极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道荣, 麻超.PDCA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9) :102-103.

[2]王洪涛, 袁森, 邱夕兆, 等.遵循PDCA循环的山东电网黑启动试验[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30 (2) :146-147.

[3]林建.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0) :231-232.

『原创』浅析PDCA管理法在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第9篇

一、什么是“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最早,它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领域,是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管理程序。PDCA即P1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缩写,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全面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二、PDCA循环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运用

1P——计划阶段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确立学生顶岗实习目标的原则是与专业知识和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能掌握更多专业技能。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意向安排不同的企业实习。如对花卉生产感兴趣或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安排去连云港振兴花卉公司等企业,从事组织苗的生产和高档出口花卉的管理工作:对园林绿化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安排去淮安神州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等企业,从事绿化施工、园林工程养护和规划设计等工作,这对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上述原则,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遵章守纪、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责任感等,使他们明确顶岗实习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外,更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D——执行阶段

(1)进行实习动员,根据学生兴趣和择业意向进行实习分组。

在顶岗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教育,从就业形势、组织纪律、人际关系、全局意识、公关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可利用学生管理档案,掌握学生表现、学习专业知识的情况及兴趣爱好和择业意向,对学生做好正确分组,并且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以较高的整体素质进入企业。我们根据园艺技术专业相关岗位群主要分四个大组:花卉生产与管理、蔬菜生产与管理、园林绿化设计与养护和生产技术服务。根据分组人员情况,每大组落实两至三个单位,每一单位为一个实习小组,每小组人数在10-15人之间。每一小组选派一名优秀学生或学生干部担任实习小组长,每一大组派一名校内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

(2)落实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

我们选择在江苏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并愿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大型企业,如宿迁信联花卉有限公司、连云港振兴花卉集团、淮安市蔬菜研究所、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江苏分公司、上海农友种苗公司、上海光明集团等。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分别落实到各个企业进行实习。学校与企业沟通,让企业指派一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师傅作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

(3)签订实习协议,明确权利和义务。

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由学校牵头协调。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或家长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顶岗实习是学生根据园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学校与企业充分沟通和联系,根据企业需求制订顶岗实习实施方案。编写学生实习指导书,按照实习场所涉及的内容,列出相应的提纲,明确学生应完成的具体任务或项目,让顶岗实习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相互贯通、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5)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实行学校和实习单位双重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行学校和实习单位双重管理,学校主要负责学生工作之余的生活和学习,学生上班期间的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和企业间加强沟通和联系,形成学校、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校外指导老师、实习小组长联动管理网络,及时协调处理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

(6)建立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顶岗实习前,根据学校顶岗实习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案,依据岗位特点、性质确定考评指标,并进行量化,以求考评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3C——检查阶段

(1)实施顶岗实习工作记录与实习总结评比活动。

在实习期间定期举行实习生工作记录评比活动,在每个实习岗位结束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了解,并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梳理,有利于下一阶段实习的开展。顶岗实习全部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同学上交一份顶岗实习总结,并对实习总结进行评比。

(2)对实习的检查,包括实习小组长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日常检查和职能部门有计划的巡回检查。建立校、系领导定期巡查制度,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分管校长去实习单位不少于一次,系主任不少于三次。通过检查及时发现、解决或处理实习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

(3)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定期收集用人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评价意见、对学校实习管理工作方面的反馈信息。

(4)召开多场座谈会。由系部组织学生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实习安排、实习内容、实习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组织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校外指导教师座谈,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对学生和用人单位座谈会信息进行采集、统计、分析和反馈,为PDCA循环的A(处置)和下一轮的P(计划)提供主要依据。

4A——处置阶段

通过检查阶段的监控发现学校在教学、实习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从成功中积累宝贵的经验,从错误、失败中吸取教训。通过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情况,互相借鉴,增进了解,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在做好学生实习相关管理工作的同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实习工作中的反馈信息,以此为依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使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更好匹配起来。

三、结束语

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水平螺旋式逐步上升的过程。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利用PDCA循环不断地改进顶岗实习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可以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步伐。

上一篇:第一场雪(聪聪寒假日记)下一篇:四上语文第六单元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