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2024-09-20

风险投资现状分析(精选8篇)

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第1篇

国内网站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一、风险投资和国内网站的结合刚刚起步 风险投资进入中国才几年时间,风险投资和国内

网站的结合更晚。王志东、张朝阳、张树新算是最早引进风险投资的国内企业家,他们是受硅谷精神感染而率先行动的,那时,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有很长一段历史,现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推动美国高科技行业和网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美国新经济的典型。风险投资业的成长同市场经济的彻底完善密不可分,需要一个产生、发展、不断壮大、成熟的过程,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关系重大。中国的网站接触风险投资仅仅是起步阶段,后面的道路还很长,但我们相信风险投资会随着市场机制、政策向导、法律监管等条件的成熟而走向完善,我们相信风险投资对发展中国互联网事业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网站主要的是引进海外风险投资 从国内网站引进风险投资的地域考虑,90%以上

是海外的风险投资。无论是早期的新浪、搜弧还是后来的五花八门的网站,都是如此。尤其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主。下面所排列的是世界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的一份名单: 荷兰的霸菱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美国全球投资集团公司、美国评值有限公司、美国联亚集团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百奥控股有限公司、澳大利亚麦高集团、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香港汇丰银行、香港东亚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意大利圣保罗意米银行、美国大通银行、日本三和银行、韩国外换银行、菲律宾首都银行。国内网站引进海外风险投资无可厚非,因为我们要学习一流的风险投资运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和世界最高水平的风险投资事业结轨,促进我们自身的风险投资业走向科学规范。

三、风险投资数额不低,但所投入之网站参差不齐 投资数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有人

在,有几家的投资数额都是几亿美金,几百万美元的投资算是小的,国内网站引进风险投资已进入疯狂阶段,不少网站都有这样的心理:搞到钱再说,搞到钱就是本事,搞钱已成了网站的最终目的。很多网站为了圈钱的急功近利心理,都疯狂地加入了淘金者的队伍中,把商业计划书做得漂漂亮亮的,但网站本身却并无多少价值,导致了大量的风险投资所投入的网站鱼目混珠,参差不齐。风险投资的最终投资对象是那些高风险性的有巨大科技市场潜力的网站,但符合这种条件的网站又有多少,我们谁都清楚。

四、虽引进风险投资,但真正的风险企业并未形成 引进了风险投资的企业,不一定是风

险企业。风险企业是按照风险企业模式运转的企业,最典型的表现是风险投资有优先认股权,还要参与网站的管理和战略决策,真正地融入到网站的日常运作中来。国内的大多数网站是口号上的风险企业,并没有按照科学的风险投资运作程序运作网站,还是传统管理那一套。如果钱有了,管理不规范,网站就要出问题,钱可能就丢到水里去了。王志东在为新浪引进风险投资后也曾经苦恼过、徘徊过,但是他为了新浪的明天痛定思痛,忍通割爱,变传统管理为风险管理。这是中外管理思想的巨大冲突,需要我们做出必要的牺牲。

五、网站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无保障,风险很大 资本市场是风险投资的安全退出场所。

现在所有的国内网站都瞄准着上市,但能上市的网站是极少的,不管你获得了多少风险投资。从纳斯达克和香港创业板严格的上市制度可以看出,将来符合上市的网站是很少的。这就引出一个话题,风险投资的大部分国内网站都将失败,因为国内网站到现在为止,仍然不知道怎么获取网站利润,所以风险是最大的,一旦不能上市,就等于失败。

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第2篇

陈婧 016109157

09营销1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子越过越好,人们口袋里的钱也越来越多,个人投资理财也越来越普遍,那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市场又是怎么样的呢?我国正在兴起一个崭新的金融市场——个人理财市场。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大多停留在概念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阻力,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个人理财的功能,决定了它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个人投资,市场分析

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的特点首先表现为起步晚, 1995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代理收付功能为一体的 “一卡通” , 国内首度出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 这是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初步形成的开端。反观西方的个人理财市场, 我国晚了数十年。这一特点成为制约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起步晚却发展迅速, 说明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 个人财富累积额逐年上涨, 人们的理财需求旺盛, 这些为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 个人理财业务主要由各商业银行开展, 各家银行也把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重金打造自主理财品牌。但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放开, 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市场, 并把个人理财业务作为竞争焦点, 在未来一定时间内, 中外银行间将展开激烈的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

近几年,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以及信托都努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但是,由于受到许多传统观念的制约,与国外成熟的个人理财市场相比,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还比较落后。

目前,国内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机构主要有国内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专门的理财公司(香港称作资产治理公司)。刚刚起步的国内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个

人理财产品比较单一,且以代理业务为主,收益率也较低;但是网点覆盖较多。外资银行具有强大的经营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治理经验,以及丰富而又成熟的业务种类,使得外资银行在产品及服务上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外资银行的营销渠道却处于劣势,开拓国内市场遇到诸多困难。个人理财公司作为独立的理财顾问,由于不隶属于任何基金公司,所以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中立的理财服务,所选择的理财产品范围更广。近年来在国内进展迅速,但是相比国内巨大的理财市场,目前优秀的个人理财公司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随着我国居民理财意识的萌发和需求扩张,各类金融机构都在设计推出新型产品,逐渐开拓和占据理财市场。香港和国外的一些资产治理公司也逐渐进入大陆市场,产品品种更多,竞争更加激烈。

一些基本理财产品:

低风险低收益类

对于风险规避类型的投资者而言,选择一些风险较低的投资基金不失为上策,即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率,又能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流动性。我国基金市场上就有许多这种类型的基金产品,这里为大家介绍一款国际市场上的汽车贷款基金:该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为新车抵押贷款等方向,由于有汽车资产抵押,其投资风险较小;但是目标收益率定为18%左右,并能够保证5年固定期12%的投资收益。

可以说是风险很低,却拥有可观、有保障的投资回报率。相对我国基金产品的单一投向而言,此基金的投资方向明确,并有着可观的进展前景。相关研究报告也证明,汽车抵押贷款市场在最近和将来会有很大的进展空间,是值得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风险适中收益可观类

如果希望获得更大的收益率,我们不得不放弃适当的流动性和保障性。这类基金产品通常有一定比例的保本金额,剩余部分根据市场运营情况而确定收益和回报。

比如国际知名保险公司的某开放式基金产品,顾客可以灵活处理自己的资金,变动方便。该基金的特色为在分享经济增长优势的同时,能够保证80%的本金收回;这对一般储蓄者和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规避相应的风险。对于

拥有固定储蓄、苦于没有优良投资渠道的顾客而言,可以通过这种基金来处置闲置资金,并获得可观的收益。

高风险高收益类

在我国理财市场上,高风险高回报类的产品较少,居民一般通过股票和期货等投资来获得较高的回报率。纵观国际理财市场,高风险高回报率的理财产品也不乏其数,以基金产品为例,针对亚洲新兴国家以及“金砖四国” 等类型的国家基金不乏其数。前两年市场景气之时,这些基金的年收益率能够达到40%左右,一般情况下的回报率也有20%左右。相比较我国市场上的基金产品而言,收益率不可同日而语;当然,所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

我国理财市场理财品种类别较少,投资回报率较低,市场进展才刚刚起步。除了股票、期货和基金等少数投资渠道外,许多投资者苦于无处投资。而股票、期货等方式风险较大,需要很多专业技术,大部分投资者还不具备这样的技术背景和时间;基金、银行存款等方式风险较小,收益率也同样很低,满足不了投资者投资增值的需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规模小,供需维持低层次均衡由于起步较晚, 发展不完善, 导致目前理财市场规模小,规模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这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个人理财市场规模已日趋扩大, 据2004 的资料显示, 我国 4 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量年累计为 438.89 万亿元, 比上一年增加 60.94 万亿元, 同比增长16.12%, 中间业务收入为 423.55 亿元,同比增长 35.77%, 但与银行的其他业务, 如房贷、车贷的庞大规模相比, 仍处于规模劣势。因此, 市场本身规模的增长是其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银行服务不到位

首先, 服务缺乏专业性。高收入的年轻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个人金融服务普遍持接受态度, 而对于国内的同类服务却无法认同。其次, 服务缺乏差异性, 没有个性化。以工行为例,目前工行推出 3P 服务: preferential(优惠)、professional(专业)、private(私密), 却唯独没有 personal(个性化)。这就是目前商业银行在服务层面存在的通病。而在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

区, 银行实行差异化服务已成为通例。

(三)理财产品缺乏新意, 同质化现象突出

缺乏独特价值内涵和理财服务同质化是困扰银行理财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 目前我国个人理财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 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目前我国内地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只有几十种, 与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的 2 万多种个人理财产品相比, 差距甚大。据了解, 现阶段中资银行个人理财工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银行本身的业务品种, 包括存贷款、外汇宝、个人理财等等;二是银行代销的其它金融产品, 包括保险、国债、开放式基金等;三是通过 “银证通”、“银证转账” 等渠道, 实现客户资金在银行及股市账户的流通。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有待加强。

关于完善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的几点建议

(一)改善外部投资环境, 做大市场规模

(二)进一步放宽管制, 引入中外银行竞争机制

(三)努力提供高水平服务

(四)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 丰富理财内容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及现状分析 第3篇

目前在中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首次公开发行 (IPO) 、股权转让、风险企业清算三种。本文将对以上三种退出方式在我国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分析

1. 首次公开发行退出 (IPO)

首次公开发行 (IPO) 退出是指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对风险企业进行包装指导, 帮助加快完善其符合挂牌上市条件, 一旦成功上市后风险资本便得以顺利退出。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可以分为主板上市、二板上市和曲线上市。IPO通常是风险投资最佳的退出方式。IPO可以使风险资本家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转变为上市公司股票, 实现盈利性和流动性, 而且这种方式的收益性普遍较高;IPO是金融市场对该公司生产业绩的一种确认, 而且这种方式保持了公司的独立性, 还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以及保持持续的融资渠道。根据美国的调查资料显示, 有三分之一的风险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公开上市退出, 最高投资回报率达700%左右。因此, 首次公开上市退出被认为是最佳的退出方式。

2. 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 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由于中国特殊的法律政策环境限制, 风险投资公司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退出应该具有实际意义。这类产权交易模式比较适合企业所处行业比较朝阳、企业成长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盈利规模, 但因种种原因不够上市要求和条件、或在二年之内无法尽快上市的被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可以通过投资机构自有的渠道完成, 如促成不同投资机构之间的股权转让, 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如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收购和兼并部门完成。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战略投资人和上市公司愿意收购中国境内的企业, 无论是以内资方式还是外资方式的股权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变现。

3. 清算退出

清算退出是针对投资失败项目的一种退出方式。风险投资公司对所投资的项目前景堪忧, 或者所投资企业面临较大亏损, 经过治理但成效不大, 这时风险投资公司为了资金回笼而不得不做出的退出选择。

由于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行为, 失败率相当高。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 一旦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经营失败, 就不得不采用此种方式退出。尽管采用清算退出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毕竟还能收回一部分投资, 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必须果断实施, 否则只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状分析

1. 首次公开发行 (IPO) 退出的现状分析

(1) 我国主板市场不是风险投资理想的退出之地

从风险投资行业自身的特点来讲, 因为其投资的行业极具成长性和风险性, 大部分属于朝阳行业和新兴行业, 正是因为极具成长性, 所以目前的发展规模和运作模式还相当不成熟, 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帮其经营发展。而国内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多是原国有改制企业,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周期性行业, 有一定的垄断性, 并且规模极其庞大, 而这些公司因为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 其上市必然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如果有部分不良资产的话, 政府会帮其打包、分离出来, 帮助其成功的上市。所以无论从资产规模、发展模式、还是官方背景来讲, 这些被风险投资所投资的公司极难有在A股主板上市的机会。

(2) 风险投资可选择在我国二板市场退出

我国二板市场指的是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

2004年深圳交易所推出了中小板市场, 但这个中小板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 中国的中小板市场是为中小企业融资而设立的, 显然不属于主板市场, 与创业板有类似之处, 它的诞生有着明显的“准创业板”过渡性质。就当前的中小板市场而言, 也并不是说没有风险投资企业成功上市。在2006年7月, IDG投资的远光软件登陆深圳证交所中小企业板, 成为IDG试水将投资企业从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的第一单。该股在上市交易首日即上涨127%, IDG斩获颇丰。

真正的二板市场应该是创业板市场, 也有的国家叫自动报价市场、自动柜台交易市场、高科技板证券市场等, 它是专门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或快速成长的企业而设立的证券融资市场。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正式启动。中国创业板市场相对于海外市场而言, 中国创业板上市条件比较严格, 要求有盈利, 具备一定的规模, 主营业务突出鲜明;对发行人公司治理要求从严, 有利于创业企业的持续发展等要求;并且发行人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虽然中国的创业板不专为风险投资退出而设立, 但它是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从原有公司退出以便进入新一轮高科技项目投资的重要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 在创业板28家首批公司中, 有私募股权基金或风险投资资金进驻的达20家。尽管创业板公司破发的不在少数, 但这些上市公司都没有跌破发行价, VC/PE的账面盈利非常丰厚。如深圳市创新投资共有2000万元人民币分两笔投资于网宿科技, 仅按发行价计算, 回报就高达5.54倍;达晨创投两笔资金投资于亿纬锂能和爱尔眼科, 分别获得超过7倍和10倍的回报。风投由于不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其性质决定了盈利是其唯一的目的。在2011年11月, 一年的解禁期满时, 也正好是这些风险投资抽身而退的的时候, 高回报的套现机会来临了, 将纸上富贵变成实实在在的利益, 是其最好的选择。套现资金又可以投资其他的企业, 风险投资从而上演鸡生蛋、蛋孵鸡、鸡再生蛋的财富故事。

(3) 风险投资可选择借壳上市或到海外上市退出

首次公开上市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无疑是最好的退出方式。但是如果由于在资本、规模达不到上市条件而无法正面上市就可以选择曲线上市, 即通过借壳上市和赴海外市场上市。

借壳上市可以通过在国内或者国外市场买壳达到上市的目的。在中国借壳上市可谓是中国资本的一大特色, 由于A股主板市场不是直接退市, 有些亏损企业会由于业绩亏损遭受风险提示甚至暂停上市, 他们这些宝贵而有限的壳资源就成了香饽饽, 这就给借壳上市提供了有利条件, 风险投资的一些公司即通过收购A股市场上ST和*ST上市公司的资产, 控制上市公司, 然后将拟上市企业的优良资产注入, 从而间接的实现风险投资在A股市场的退出。但是这种方法往往花费的代价比较高, 通常其收购的公司资产都是不良资产, 这会拖累收购公司的资产结构, 使负债增加。同时也要面对收购后的资源、人员、帐目的整合, 整个整合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如果处置不当的话会严重的影响收购公司的经营业绩, 严重的话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而在国外买壳所需条件比较苛刻, 再加之上市比较简单, 壳资源也就不那么值钱, 所以借壳上市在国外不是很普遍。

海外市场上市是目前在华风险投资退出最常用的方式。在华风险投资公司往往会选择赴香港、新加坡、美国及其周边的创业板市场上市, 因为国外的二板市场机制比较完善, 退出相对简单, 市场也比较成熟。例如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及凯利板的上市规则均规定, 创投资金在IPO时出售的股份价值不得超过其当初的投资成本, 至于剩余股份, 主板及凯利板的锁定期分别为6个月及12个月, 这样既保证了现有股东的利益, 也避免了创投资金在IPO之后迟迟无法退出。在1999年, IDG创投以120万美元投入百度, 获得4.9%的股份。2005年8月, 百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时, 股价疯涨至最高每股150美元。按照这个价格计算, IDG将能赚回约1亿美元的利润。

虽然海外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较低, 但中国国内公司赴美和赴港上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风险, 一方面是需要的时间周期相当长, 中国国内的公司赴外国上市肯定没有在本国上市那么方便, 毕竟是涉及国际性的融资, 其要求和程序也是相当繁琐和复杂的。如果遇到法律纠纷, 将是十分麻烦的, 搞不好的话会造成进退两难的境地。

2. 股权转让推出方式的现状分析

股权转让的方式虽然有很大的优越性, 但是在中国实行仍然有很大的障碍。

原因如下:

(1) 交易市场不发达。我国企业产权交易主要是在地方性证券交易市场完成的。这些地方性证券市场由各地方政府所建立, 设立的初衷是让其取代政府的职能, 以市场方式盘活资产存量,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但由于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既无法律依据, 又无经验可借鉴, 从而使产权交易机构的发展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 并引发了许多问题:产权交易形不成市场, 到产权交易机构登记挂牌的往往只是产权出售方, 而无受让方或受让方极少;产权交易机构大多隶属各地不同的行政部门, 在实际产权交易中, 往往遇到来自其他行政部门的强大阻力, 而且往往借助行政力量来促成双方达成协议;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交易机构的领导大多还是政府官员或准政府官员, 而无市场压力和创新主动性。为此, 政府于1998年4月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场的通知》, 下令原则上关闭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众多的中小企业无法再进行产权的交易买卖, 因而风险企业试图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出售股权来实现退出的途径是十分困难的。。

(2) 法律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 而与风险投资有关的《公司法》、《证券法》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如《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五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自由转让出资的条款对风险投资的退出形成障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关于发起人持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的条款, 也对风险投资的退出形成障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关于公司不得回购本公司股票的规定, 也对管理层收购方式的退出构成阻力;而有关证券法规中关于法人股不能流通的规定也是一个现实的障碍。

(3) 清算退出的现状分析

实际上目前在我国出现清算退出的状况还是很少的, 倒不是因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好, 而是因为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实际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时间很短, 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 专家们对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点认识不足。尽管当风险投资公司在选择清算退出时已经确定会亏损, 但并不是想退出就可以随便退出的。因为目前我国对风险企业的清算破产仍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即使风险投资公司自己想退出也无法可依, 对于政府监管来说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尴尬。目前的《企业破产法》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破产, 而对其他企业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的破产程序, 显然是不利于风险投资业发展的。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还是主要以IPO作为主要退出方式, 这也是中国目前比较成熟的方式。当然, 风险企业可尝试一些新的退出方式的选择, 例如风险投资可以发行一些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可使投资者既获得固定利息, 又可在企业上市时转换为股票收取股息红利、买卖收益, 能较好地解决不对称信息下的契约形式和风险企业的控制问题。这种方式在国外很普遍, 在中国也有发展的环境及需求。这种方式对中国不健全、不成熟的股市冲击很小, 对投资者吸引力大, 且出售价格高、流动性好, 是中国目前情况下风险投资资金退出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讨。但是在由于法律、机制和操作等方面还不成熟, 有待进一步实践论证。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现状分析 第4篇

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第5篇

一、风险管理现状

美国花旗银行前总裁沃特•瑞斯顿曾指出:“银行家的任务就是风险管理,简言之,这也是银行的全部业务。” 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是以承担风险、管理风险来盈利的。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建立风险管理的体系。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而限制了银行风险管理系统在揭示和控制方面的作用,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首先,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风险管理存在差距。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很多企业的融资都是间接的。因此,银行的运作空间比较狭小。而且,我国银行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风险是一触即发。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过分追求经营的规模,看重短期目标,把风险控制看成是业务员创造利润的碍脚石。

其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架还不完善。我国很多商业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各银行设臵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也不能尽其所能,风险管理系统仅在某个业务部门有所表现,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它是零散的,缺乏统一管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程序,首先是要风险识别,然后是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计划,最后是对监察风险。但是在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中却不是这样操作的。以信贷为例,当客户提出信贷申请时,信贷部经理首先会调查客户,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查。信贷经理认可后,收集的资料会送到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评估和控制风险,并将研究后的资料返还给信贷部,由信贷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里只有审查和审批两个环节,从风险管理的程序看,只有识别风险和评定风险两个步骤,它没有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也没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察。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评估风险、量化风险的技术还比较落后、简单。风险被识别后,接着就是要量化风险,以便制定应对风险的计划。我国商业银行量化风险的技术还停留在风险量化的最初阶段,而关键的一些参数和计量模型,因为成本、技术等原因,还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还是制度与资金计划层面的,比如资产负债指标、头寸管理等。

第四,缺乏风险对冲的工具。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可以促进金融的创新。但是,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证券市场目前还不成熟,它们不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对冲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向现代化迈进的脚步。

第五,我国的商业银行缺少风险管理的文化。风险是企业战略中不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将风险融合到企业文化和价值中是风险管理重要方面之一。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能否把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决定

了企业是否能进行成功的风险管理。如果银行的员工都没有意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这种疲软的风险文化会像管理风险妥协,而这也许是致命的。

2010年,中小商业银行将特色化、差异化作为经营方向和发展目标,培养国际化竞争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步伐,审慎拓展业务范围,目前已形成一批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样板。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竞争性、高度重视目标市场的互补性、客观评价自身经验的可复制性和风险管控的可行性,审 慎开展跨区域经营,并科学合理制定分支机构布局总体规划和计划,逐步培养审慎稳健的发展文化。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审慎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将业务范围扩展至证券、保险、租赁等领域。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开办节能减排信贷业务,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在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加大了支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力度。

二、银监会2010年报风险分析

2011年中国经济率先回归平稳增长轨道,为银行业发展提供难得历史机遇,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银行业仍存在诸多风险挑战。

——贷款科学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2009年、2010年我国分别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7.95万亿元。年报指出,近两年贷款规模和业务量在短期内的快速增长,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粗放、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多有发生。同时,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日益明显,部分中长期贷款行业集中度高、整借整还风险突出。

——融资平台贷款后续风险防控不可放松。2010年,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得以初步推进,但由于平台贷款总额高、涉及面广、结构复杂,清理和化解任务艰巨。而且,新一轮投资冲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值得关注。

——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因素依然存在。国家已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调控,但由于深层次原因,推动房地产市场泡沫积聚的因素还在增加。土地储备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是银行业风险防控的关键领域。

——部分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弱化。2010年底,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出现反弹。齐鲁银行案件等多数案件发生在基层网点和所谓低风险业务领域,且多为内部人员作案,这反映出部分银行内在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经验欠缺,尤其是面对货币政策转变、利率市场化和汇率体制改革的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

江浙票据融资现状与风险分析 第6篇

一、票据融资

票据贴现融资,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资金不足时,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是企业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品交易而向银行提出的金融需求。票据一经贴现便归贴现银行所有,贴现银行到期可凭票直接向承兑银行收取票款。票据融资又称融资性票据,是票据持有人通过非贸易的方式取得商业汇票,并以该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套取资金,实现融资目的。

在我国,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以商业票据进行支付是商业中很普遍的现象,但如果企业需要灵活的资金周转,往往需要通过票据贴现的形式使手中的“死钱”变成“活钱”。票据贴现可以看作是银行以购买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发放贷款。贴现者可预先得到银行垫付的融资款项,加速公司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票据贴现融资方式的好处之一是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企业收到票据至票据到期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300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远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而且融资成本很低。票据贴现只需带上相应的票据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即可,一般在3个营业日内就能办妥,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这种融资方式值得中小企业广泛、积极地利用。对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在普通贷款中往往因为资本金规模不够,或无法找到合适的担保人而贷不到钱,因此,票据贴现无需担保、不受资产规模限制的特性对他们来说就更为适用。

票据贴现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利率低。票据贴现能为票据持有人快速变现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手续方便、融资成本低,是受广大中小企业欢迎的一项银行业务。贴现利率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范围内,由中小企业和贴现银行协商确定。企业票据贴现的利率通常大大低于到银行进行商业贷款的利率,融资成本下降了,企业利用贷款获得的利润自然就高了。

二、江浙票据融资现状 杭州的一家特大名为“润银”的“投资管理”公司不法票据窝点落网,缴获900亿不法资产,业内认为这很可能是地下“票据经纪”行业的一次洗牌,甚至会牵出更多货币市场违规后续。而眼下,杭州的地震,两天之内已经火速波及上海市场。

“光贴”,是业内对“光票贴现”的习惯性称法,即企业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过程中没有在贴现银行开户,而是将票据背书给了一个“有名无实”的企业,再从该“企业”账上周转获得贴现款。因信贷紧缩,在过去一年间,很多贸易类企业以从银行开承兑汇票的形式来补充实际“流贷”需求,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开票企业其实并无与银票金额相当的真实贸易需求,于是“制造”贸易背景的地下“光贴”市场发展蓬勃。有票据行业权威人士称,在2011年全国约25万亿的银票贴现总量中,至少有30%是通过“包装户”进行的非法“光贴”。

(一)民间票据市场遇冷

杭州地区票据市场出事后,受到大规模整顿,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受到牵连,民间票据市场开始收缩,民间票据市场已经出现了至少10年,通过承兑汇票的转出、贴现牟取差价,由此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民间票据市场。不过,随着近期监管渐趋严厉,不少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已经蛰伏。而随着一些民间中介机构的退出,票据买卖市场的利率和手续费近期也水涨船高。

(二)银行收缩票据业务

由于近期票据大案屡发,银行开始纷纷收缩票据贴现业务。一些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由于担心其中隐藏风险,现在也不接收这些金融机构的承兑汇票。目前许多银行都已经暂停票据贴现业务,而专门从事银行承兑票据转让的深圳市金融一网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从今年2月以来,银行票据融资规模一直较大,4~5月,每月新增票据融资在2000亿元以上。而到了6月,情况却发生逆转,多家银行票据融资呈负增长,新增票据融资340亿元,环比大降83%,当月票据融资占比由5月的29.25%骤降至3.70%。

报告认为,就资金成本而言,尽管6月下旬票据贴现利率有所回升,但均值依然较低,均值约为4.28%。,年化利率为4.8%,而当月企业短期融资超过4000亿元,说明企业融资需求仍然较为旺盛,当月票据贴现利率远低于同期贷款利率。如果银行愿意进行票据贴现,企业仍有动力进行票据融资,而不会选择一般的短期贷款。票据融资意外大幅锐减,应是商业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所致。而7月以来票据市场监管趋严,预计从8月开始,票据融资可能出现负增长。

(三)行业地震

知情人士透露,7月初,央行向商业银行下发《关于票据业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特别对“光票”、变造票据风险提出了管理意见。随后短短半月间,杭州、昆明、厦门、章丘等地公安接连宣告破获票据大案,其中杭州非法票据贴现案涉案金额高达900亿,一时撼动整个长三角票据市场。虽然各地大案直指民间非法票据中介,但与之同在一条“食物链”的上游商业银行和下游开票企业均难逃一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地震”中,不只那些不法中介和违规贴现行为受到摧折,正常的票据业务也因市场生态骤变而遭冲击。

据数位业内人士向本报透露,近期,商业银行在与票据业务相关的承兑、直贴、转贴三个环节上都已经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有票据行业权威人士透露,去年全国约25万亿的银票贴现总量中,至少有30%是通过“灰中介”进行的非法“光贴”。而杭州润银之所以能被初步核查出具有900余亿元的涉案非法经营额,也和江浙一带企业旺盛的虚构贸易背景票据融资需求有关。

三、票据融资的风险

地下票据交易市场中部分人反复循环开票、倒买倒卖、贴现赚取息差,导致银行存、贷规模被无限放大,使政府和监管部门对金融形势造成误判,不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一般而言,票据业务的风险度是较低的。但我国信用基础薄弱、商业信用基本依赖银行信用,因此,信用风险、欺诈风险、违约风险、操作风险等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经营过程。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随着我国银行票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票据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多样化。

由于票据业务兼有结算工具、银行负债、融资工具、银行资产等多重角色,注定了其功能容易随着宏观情势的变迁而变异。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和经营业绩的压力下,十分热衷于挖掘票据背后的金融功能。一笔票据业务的签发,往往带来存贷款两个方面的业绩增长,还可以有费用收入。在漂亮的业绩统计数字诱惑下,银行就有可能放松对企业资信的审查,甚至忽视真实的贸易背景。加之我国银行票据业务分散,各个银行自成体系,对票据业务的争夺也引发了银行不理性的竞争。

首先是兑付风险,在当下银行贷款增长乏力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为了保持一定规模的信贷增长,进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融资冲动明显增强。但是,经济下行使得承兑人货款回笼所面临的风险有所提升,进而为票据到期兑付增添了不确定因素,贴现银行面临的票据兑付风险明显增加。

其次是套利风险,在流动性松动的背景下,贴现利率下行速率快于存贷款利率,如果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得存贷款利率迟迟不能下调,贴现利率很有可能突破存款利率,从而给市场无风险套利留下空间。市场主体为抓住套利机会,大肆运作,会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

再次是诈骗风险,票据套利空间使得一些不法企业,利用企业关联关系,伪造贸易合同和相关单据,骗取银行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再实施贴现套利,给承兑行和贴现行增加了法律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现状分析 第7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风险防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特别是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构建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财务预警和防控系统,提升财务管控能力,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条件下,充分认识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其功能、特点、方法,真正把预警和防控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发挥应有作用,是摆在广大财务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的重要意义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绝非突如其来,很多企业经营者风险意识淡薄,对风险监测和危机预警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内部管理水平低下,这些问题往往导致企业难以敏锐察觉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难以对财务危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一旦长期如此,必将导致危机爆发。

因此,建立企业财务预警防控体系,对企业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早预测潜在的财务危机,使企业经营者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企业经营管理方略,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通过对企业日常财务运行情况进行连续有效的监测,防范因企业财务风险给债权人和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一般应具有以下功能:1.超前防范。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预警防控系统能准确把握风险的特点和规律,做到风险预判预控,关口前移,使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不让风险上升为灾难,给企业造成重大财务损失。

2.分析功能。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当财务风险征兆出现时,财务预警系统应能够及时分析并发现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企业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匡正功能。

企业经营者根据有效的预警和防控系统监测诊断的结果,对症下药,并坚持问题导向,从各个风险点入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补强企业风险弱点,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使陷入风险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上来。

4.预防功能。

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通过全面、系统、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的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预防性建议,让企业经营者吸取前车之鉴,通过采取响应措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防控危机再次发生。

三、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的关键点

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系统性。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的构建,应把企业生产经营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对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等各环节实时收集敏感性数据,并对比外部产业、市场等相关信息,经过汇总梳理和系统分析,对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做出评价,及时向企业决策层通报有关风险管理情况。

企业决策者可根据风险潜在的程度、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原有的风险管理政策、流程以及预警指标,使企业向着完好的方面发展。

2.预知性。

企业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必须具备预测能力,能够根据系统适时获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数据资料预测其发展状况,发现危机前兆,及时消除危机根源。

3.适时性。

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必须能够适时反映其变动状况,通过适时数据采集,适时诊断,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及时地进行修正和调整,有效实施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控。

4.反馈性。

企业财务预警防控系统是对企业风险进行具体量化,依据其量化结果识别、判断企业的风险状况及程度,进而传递给企业风险管理人员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反馈给预警系统。

同时风险预警防控系统要对企业化解危机的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反馈风险控制措施执行过程及效果,使企业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危机的化解情况,以及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

5.成长性。

企业经营危机隐患消除后,其起因、处理过程、处理效果及相应的反馈与改进建议,要及时转化成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企业改进管理的具体措施,增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免疫能力。

四、如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防控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防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将成为空中楼阁。

1.领导高度重视。

财务风险防控不仅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决策者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

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对建设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防控系统高度重视,对工作流程、组织设置、人员配备、绩效考核等方面做出具体部署,保证系统运行有序,作用有效发挥。

2.不相容职务分离。

不相容职务是指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就可能发生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的职务,所以对不相容职务必须实行分离。

企业设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时,首先必须梳理不同业务处理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岗位,以确定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其次要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各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之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制衡机制。

3.严格进行授权审批控制,即要求企业所有人员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都必须获得授权批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重大业务事项,必须实行集体决策及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防控系统时,必须明确规定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企业所有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办理相关经济业务。

4.做好企业财产保护。

所谓做好企业财产保护,首先是要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其次是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完整。

5.完善企业考核评估制度。

所谓完善企业考核评估主要是对企业实施的各种风险防控措施、内控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企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和补充,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使企业或个人达到少出问题、不出问题,绝对不能出现大的问题。

6.确保信息真实。

规范、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和防控的前提。

财务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的运行需要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财务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效果。

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必然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生背离,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也就无从谈起。

只有规范、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才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实现其特定管理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同时,保证其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完整,可以提升单位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7.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而建立的基本管理制度,它是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特定内外环境和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的,而企业经营管理内外环境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因此,企业应随其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可以提高财务预警防控的准确性。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财务预警和防控系统的根本所在。

8.不断探索风险防控方法,做到因事施策。

在当今社会中,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千变万化,企业财会人员在风险防控中,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辩证分析,不断探索风险防控方法。

在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查清问题的本质,只有防止教条、因事施策,才能有效防控风险。

企业强化财务风险防控的总体原则,不仅要求监管要到位,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力度要大,要做到管得住、管得好,同时还要不断探索适应企业风险防控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五、结论

企业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是保障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企业经营者应强化对财务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主动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隐患,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R],-04-07.

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第8篇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科技飞速进步,生产力大大提高的大环境下,跨国公司迅速活跃,带动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三十年来,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增加以及金融、贸易自由化浪潮的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从国际宏观环境来看,自1979年起,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跨国兼并、并购浪潮的推动及比较优势的驱动下,由起步时期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从国内环境来看,在国家“走出去”政策、加入世贸等一系列利好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由起步阶段的每年不到10 亿美元一举达到2012 年的878 亿美元。伴随着直接投资的发展和投资额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各种风险因素影响的失败案例的出现也引发了学者们的思考,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日本三菱公司收购洛克菲勒中心大厦后变为不良资产,中国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跨国投资亏损等。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种种风险,哪种风险是影响海外直接投资的最关键的因素?有没有一种风险管理措施能减少此类失败事件的发生?本文根据2003—2012 年中国海外投资情况,从失败案例入手分析,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解释。

(一)文献综述

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投资动机方面,傅劲锋、张运鹏[1](2008)认为获取稀有资源、追求更为先进的技术、实现产业多元化投资和企业全球战略布局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动机。陶涛、麻志明[2](2009)运用引力模型分析现有投资现象后,发现开拓国外新市场和寻求国外稀有自然资源是主要原因,而寻求新技术的投资已相对比较少见。芬兰的瓦尔特里·卡尔特莫[3](2006)通过研究中国国航、华为等企业的案例后发现它们投资的动机主要是由于企业认为对于其所属产业来说,在国外市场运作会有更大优势。

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方面,高敏雪、李颖俊[4](2004)采用了面板数据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存在着滞后发展这一结论。刘盘根[5](2010)回顾了中国对外投资从1978 年至今经历过的四个阶段,结合了国内企业投资的现状,得出了同样的观点,即没有达到“理想情况”,最后指出中国对外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步伐。

从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角度出发,张谦、胡剑波[6](2011)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高速增长,逐步形成规模,但同时在后危机时代也面临着总体规模偏低、投资区域分布单一、投资主体有待优化、投资行业分布不合理等众多问题,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对以往研究的评述

首先,国内外学者都充分意识到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对外投资的重要性,在对外投资动机、原因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基本持相同观点;其次,在对外投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上,学者们都指出对外投资虽增长迅速但未达到理想状态,存在投资行业单一、投资者分布不均等诸多问题,同时失败亏损案例屡屡出现,但很少有学者总结研究投资失败的案例并提出切实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学者们发现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可能面临诸多风险,如整合风险、政治风险等等。但是少有学者研究各个风险对总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在制定防范措施时无法做到突出重点,在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成效上未免也会打了折扣。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根据《2012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得知: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达到878 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对外投资存量突破5 000 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7]。综合来看,2012 全年对外投资呈现了投资覆盖范围广泛、投资存量集中等特点,且投资行业继续多元化,投资行业分布广泛,海外并购领域广,交易金额大。截至2012 年底,在后经济危机时期带来的全球经济不景气,外围经济乏力等不利环境下,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下降了17%,中国却逆势上扬,在境外累计设立投资企业达到2.2 万家,分布于179 个国家[8]。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外国地区的并购交易持续活跃,2012 年共完成了对外投资并购项目457个,交易金额达到了434 亿美元[9]。

随着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数额的逐年增加,投资亏损案例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商务部统计,境外企业盈利或是持平的占到77.6%,亏损的占到22.4%[10];近两千家央企的境外投资中,亏损的投资将近百分之三十。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亏损、并购失败的案例逐年增多,除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铝业和力拓集团交易失败”、“中国铁建竞标建设麦加轻轨巨亏”等,企业范围也涵盖民企,如2012 年,澳大利亚政府禁止中国华为公司投标澳宽带项目、辽宁首富朝鲜投资遭遇合同违约等。

二、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

根据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因素多、风险因素复杂等特点,我们拟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进行分析。层次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通过目标、准则两两比较重要程度来模糊量化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我们在评价对外投资风险的过程中,为了简化程序,以1,0.75,0.5,0.25,0 这5 个数来划分系统出现风险的概率[11]。通过赋值计算,可以得到每个风险概率的权重,再通过权重的加权得出总风险概率。

(一)绘制层次结构图,建立判断矩阵

首先,根据投资风险的种类及各个风险之间的从属关系分为目标层、指标层和最底层,得出如下的层次结构图:

以C1,C2,…,C8依次表示决策风险、管理运营风险、…、违约风险。

1.对于对外直接投资风险C1,C2,…,C8哪些风险影响程度更大,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整理以及与风险分析者或投资决策者的对话,按照各个风险因素对于系统风险影响的重要程度,以1、3、5、7、9 分别代表同等重要、重要一点、明显重要、强烈重要及绝对重要,以2、4、6、8 及各数的倒数表示中间值或相反值,得出因素之间的判断矩阵。如C1和C2比重要一点,赋值为3;C1和C3相比,C3重要一点,赋值1/3;C1和C4相比,C1明显重要,赋值为5;C1和C5比重要一点,赋值为3;C1和C6比明显重要,赋值为5;C1和C7比强烈重要,赋值为7;C1和C8比介于5 和7 之间,赋值为6,得到表1:

利用Matlab求得上述表1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8.3621,矩阵的一致性指标,此8阶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41(查表得)。则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0.0367<0.10,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根据相关理论我们计算出,C1,C2,…,C8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568,0.1140,0.3143,0.0625,0.1140,0.0679,0.0269,0.0434。

2.关于C1,C2,…,C8中各个因素对系统风险值的影响程度,计算出系统风险的概率(1,0.75,0.5,0.25,0)的相对权重。

对于决策风险C1:设S1,S2…,S5之间的相对重要赋值(见表2):

通过Matlab软件分析数据得知上述表2 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得出S1,S2,S3,S4,S5相对权重为0.0389,0.0762,0.1607,0.3620,0.3620。

对于管理运营风险C,设S1,S2…,S5之间的相对重要赋值(见表3):

经验证,上述表3 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得出S1,S2,S3,S4,S5相对权重为0.0523,0.1308,0.2819,0.4265,0.1084。

对于政治风险C3,设S1,S2…,S8之间的相对重要赋值(见下页表4):

经验证,下页表4 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得出S1,S2,S3,S4,S5相对权重为0.1554,0.3970,0.2611,0.1249,0.0617。

对于战争风险C4和整合风险C6,我们设其对S1,S2,S3,S4,S5具有一样的影响度,设S1,S2…,S8之间的相对重要赋值(见表5):

经验证,表5 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得出S1,S2,S3,S4,S5相对权重为0.0324,0.0840,0.1785,0.3237,0.3813。

对于市场风险C5,设S1,S2…,S5之间的相对重要赋值(见表6):

经验证,表6 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得出S1,S2,S3,S4,S5相对权重为0.0667,0.0972,0.1600,0.2625,0.4185。

对于财务风险C7和违约风险C8,我们设其对S1,S2,S3,S4,S5具有一样的影响度,设S1,S2…,S5之间的相对重要赋值(见表7):

经验证得知,表7 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得出S1,S2,S3,S4,S5相对权重为0.0308,0.0678,0.1275,0.2650,0.5088。

3.利用C1,C2,…,C8的权重对S1,S2…,S5的相对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S1,S2…,S5的组合权重分别为0.0788,0.1861,0.2059,0.2716,0.2579。

(二)数据分析和对外投资风险的确定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政治风险对对外直接投资总风险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3143,在100 个案例中政治风险案例也为数最多,达到28 例,如华为海外投资美国遭拒、三一重工海外并购遇阻等。其次是决策风险,权重为0.2568,在100个案例中,占到18例。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之前要对投资地区全方位考察,谨慎做决定,特别注意政治风险、决策风险等带来的影响。我们用加权的方法将以上各风险的概率权重进行处理,得出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概率为:R*=0.0788*1+0.1861*0.75+0.2059*0.5+0.2716*0.25+0.2579*0=0.3892。在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R*的值一般不应该超过0.6,否则就应该放弃投资。这样以风险权重值的方式反映了人们对复杂的投资项目风险的判断,投资者可根据此来判断是否进行投资或选择最优方案。

三、对外投资风险的防范方法

1.在政治风险、战争风险的防范上,应做到在投资前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经济、等投资环境进行评估,加强与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经济参赞处等机构的交流沟通;在投资过程中建立并完善风险监控—预警体系,根据具体情况提前预测政治风险;同时可通过利润再投资等经济促进方式来增加与东道国的融洽度。在风险发生后,积极采用国际法律和谈判途径进行补救,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解决投资争端[12]。中国政府及对外投资相关机构作为企业的后盾,应利用部门的信息获取便利,及时对企业进行风险提示,对企业海外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管。

2.购买海外投资保险,转嫁投资风险。企业应充分运用东道国的投资保证及保险制度,减少损失。海外投资保险额一般能涵盖投资额的90%甚至更高,这极大地降低了损失程度。企业还可购买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公司的境外投资保险业务,有效规避政治、外汇管制风险。

3.重视国内外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应对整合风险。企业应分析和总结海外投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案例的教训,如上汽双龙整合不利案例,积极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切入点,逐渐建立双方的信任感和信用感。同时要注重跨文化交流培训,提高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企业的效率。

4.注重可行性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投资。企业应该全方面地考察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考察当地政府是否有强烈的投资合作意愿,当地是否有稳定的经济发展市场,是否有有利的投资管制政策。另外投资前还要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对资金、原料资源、销售渠道、成本利润等和投资项目息息相关的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出具投资评价报告,从而用客观科学的方法规避主观的决策风险。

上一篇:荷兰的导游词下一篇:唐山市七年级语文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