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专家教诲 感受大师风采

2024-07-26

聆听专家教诲 感受大师风采(精选9篇)

聆听专家教诲 感受大师风采 第1篇

聆听专家教诲 感受大师风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黔西南州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班学习心得

黔西南州晴隆县长流中学 李定国

北京的冬天,寒气逼人。可是肌肤的寒冷遮挡不住内心的暖和。2014年12月18日,我们黔西南州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一行240人,飞赴首都,来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为期15天的培训学习。说来也怪,这15天,一直是艳阳高照,仿佛上天也在怜惜怕冷的南方人啊!作为一名少、边、穷地区的一线教师的我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学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针对我州教师实际设计个性化课程,以“基础教育改革宏观形势和政策要点”、“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智慧课堂的打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等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理论学习与教育考察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互动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培训。15天里,与各位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目睹了各位教育大家的风范,聆听了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心里一直暖融融的。现就学习所得略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首先,听取了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杰的《哲学的价值与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发展迅猛,需要我们用哲学的思维,思考这个世界的发展状态。时刻保持对教育的追问,这种永不中断的追问和解答便是哲学,只有不断的追问和解答才能获得教育的智慧。也才能达到教育的顶峰,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才能收获教育的成功。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叶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事例,充满激情的讲授,使学员听得如痴如醉。课堂评价不必追求高、大、上,要看其设计是否体现了应用语言行动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潜能,也就是使学生学习的角色从接受者成为体验着成为反思者成为发现者最后成为创造者。

南京市浦口行知小学校长、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师德标兵杨瑞清的《并肩走在行知路上

携手创造精彩人生》。杨老师带领我们踏着名师的足迹探索教育的真谛,走进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杨老师也是把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真正运用于教育教学的代表人物。在陶先生的众多教育思想中,给我感悟最多最深的首先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思想,和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将永无止境。为了可能被淘汰的危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只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教育学生。其次,陶先生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会学”、“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就“教、学、做”三者关系而言,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与学都以“做”这中心,“教学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学,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学。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学是学,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习。动手做对自己就是学,对他人就是教,手脑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师拿做来教,才能算是真教。学生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创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善行。还有陶先生“爱”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我们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对后进生应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做合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成为杨瑞清老师一样把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

总之,聆听的讲座很多,还有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形势和政策要点》,201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浙江乐清育英学校校长、特级教师俞国平的《我的学校我的团》;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的《追寻“深刻”的课堂教学,重建“深度学习”的课堂》;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彩平的《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德国洪堡大学青年学者Theo Schierbaum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桂林联合讲座《德国中小学课程设计》;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的《第一动力 第一品质 第一专业---名师成长的关键因素》;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黄兴胜的《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北京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汪克良的《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与思考》;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杨东平的《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思考》;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李甲奎的《强化职业素质 探索教育创新-----教师素质的专业性与学校管理的现代性专题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于维涛《注重教学设计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长春六中校长、长春市政协委员、吉林市首批杰出校长杨天笑的《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与管理》;山东泰安市实验学校校长程和方、教导主任崔成林的教师讲坛《团队案例教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远程培训部主任郭磊的《当代社会变革中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著名青年书画家、儿童美术教育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罗一鸣的《借书画之法打开心的潜能》;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的《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

各位专家有各位专家的特点,各位大师有各位大师的特色。他们的讲座都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每场讲座都是陶冶情操,思想洗礼的文化盛宴。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要像于维涛教授所说的“要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李甲奎教授所强调的教师职业素养方面做好“角色的示范性”。课堂教学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是基本的素质要求。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总的来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努力教好学生,真正达到既教又学,不教会学的境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未必是无用之事,某种层面上都具有教育意义。在不经意间或许已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一颗种子,只待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收获的或是一颗参天大树。教育不在高处,在低处;不在远处,在近处;不在大处,在小处。

聆听专家教诲 感受大师风采 第2篇

日期:2011-09-08 作者:竺可桢;梅贻琦 来源:文汇报

近一个世纪之前,我们的国家还在危难之中,彼时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讲话,曾是那样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催人奋进!

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

竺可桢

诸位同学:

诸君进到本校,适值抗日战争方烈,因为统一招生,发表较迟,又以交通不便,以致报到很是参差不齐,比旧同学迟到了一个月,才正式开课。诸君到浙大来,一方面要知道浙大的历史,一方面也要知道诸位到浙大来所负的使命。

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浙大从求是书院时代起到现在可说已经有了四十三年的历史。到如今“求是”已定为我们的校训。何谓求是?英文是Faithof Truth。美国最老的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亦是求是,可谓不约而同。人生由野蛮时代以渐进于文明,所倚以能进步者全赖几个先觉,就是领袖;而所贵于领袖者,因其能知众人所未知,为众人所不敢为。欧美之所以有今日的物质文明,也全靠几个先知先觉,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在十六世纪时,欧美文明远不及中国,这不但从中世纪时代游历家如马哥孛罗到过中国的游记里可看出,就是现代眼光远大的历史家如威尔斯,亦是这样说法。中世纪欧洲尚属神权时代,迷信一切事物为上帝所造,信地球为宇宙之中心,日月星辰均绕之而行。当时意大利的布鲁诺(Bruno)倡议地球绕太阳而被烧死于十字架;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以将近古稀之年亦下狱,被迫改正学说。但教会与国王淫威虽能生杀予夺,而不能减损先知先觉的求是之心。结果刻卜勒(Keplev),牛顿(Newton)辈先后研究,凭自己之良心,甘冒不韪,而真理卒以大明。十九世纪进化论之所以能成立,亦是千辛万苦中奋斗出来。当时一般人尚信人类是上帝所造,而主张进化论的达尔文、赫胥黎等为举世所唾骂,但是他们有那不屈不挠的“求是”精神,卒能得最后胜利。

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

我再可以用历史上事实来做几个笃行的引证。十六世纪时,一般人士均信地是平的,地中海是在地之中,所以叫地中海,意大利人哥伦布(C.Columbus)根据希腊哲学家的学说,再加上自己的研究,相信地是圆的。他不但相信,而且能根据他的信仰以达到新大陆。哥伦布的一生梦想就是想到新大陆。但意大利王和欧洲一般人都不热心,最后还是西班牙王给他钱,装了三船的囚犯,向大西洋冒险出发,卒达美洲,这才可称为“求是”。

以上是讲到浙大校训“求是”的精神,这是我们所悬鹄的,应视为我们的共同目标。

国家既如此优待诸君,诸君决不能妄自菲薄,忽视所以报国之道。国家给你们的使命,就是希望你们每个人学成以后将来能在社会服务,做各界的领袖分子,使我国家能建设起来成为世界第一等强国。

其次就要讲诸位到本校来的使命。在和平时期我国国立大学每个学生,政府须费一千五百元的费用。在战时虽是种种节省,但诸位因沦陷区域接济来源断绝的同学,还要靠贷款来周济,所以每个学生所用国家的钱,仍需一千元左右。现在国家财源已经到了极困难的时候,最大的国库收入,以往是关税,现在大为减色,其次盐税,因为两淮和芦盐区的陷落,以及两粤交通的不方便,亦已减收大半。在这国家经费困难的时候,还要费数百万一年的经费来培植大学的学生,这决不仅仅为了想让你们得到一点专门学识,毕业以后可以自立谋生而已。而且现在战场上要的是青年生力军,不叫你们到前线去在枪林弹雨之中过日子,而让你们在后方。虽则各大学校的设备不能和平时那样舒服,但是你们无论如何,总得有三餐白饭,八小时的睡眠,和前线的将士们不能比拟。国家既如此优待诸君,诸君决不能妄自菲薄,忽视所以报国之道。国家给你们的使命,就是希望你们每个人学成以后将来能在社会服务,做各界的领袖分子,使我国家能建设起来成为世界第一等强国,日本或是旁的国家再也不敢侵略我们。

诸位,你们不要自暴自弃说负不起这样重任。因为国家用这许多钱,不派你们上前线而在后方读书,若不把这种重大责任担负起来,你们怎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前方拚命的将士?

做领袖的人物,不但要有专门技术,清醒头脑,而且要肯吃苦,能牺牲一己以卫护大众与国家的利益。

你们要做将来的领袖,不仅求得了一点专门的知识就足够,必须具有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气概,深思远虑,不肯盲从的习惯,而同时还要有健全的体格,肯吃苦耐劳,牺牲自己,努力为公的精神。这几点是做领袖所不可缺乏的条件。

去年英国全国学生联合会,在诺亭亨Nottingham开会,他们报告已经出版,在新出的《民族》杂志上,就有一篇简单的节略。从这报告可看到英国的学生感觉到,在现时欧洲群雄争长,有一触即发之势。他们所需要:第一是专门技术,使他们一毕业即在社会上成为有用的份子;第二是要有清醒头脑对于世界大事有相当认识。这固然是不错的,但我以为第三点要能吃苦耐劳和肯牺牲自己,是更不可少的要素。

做领袖的人物,不但要有专门技术,清醒头脑,而且要肯吃苦,能牺牲一己以卫护大众与国家的利益。中国现在的情形,很类似十九世纪初期的德意志。德意志自从大腓烈特(Frederick the Great)为国王以后,渐有国家的观念。不久法国拿破仑当国,自从1796-1813年十余年间侵略德意志,得寸进尺,不但尽割莱茵河以西之地,并且蚕食至于易北河以西沿海一带尽归法国之版图。爱国志士如费希德等,大声疾呼,改良德国教育制度,废除奴籍整顿考试制度,卒能于短期间造成富强统一之德意志。费希德在其告德意志民众的演说中有云:“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他人,没有上帝,没有其他可能种种力量,能够拯救我们。如果我们希望拯救,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诸位,现在我们若要拯救我们的中华民族,亦惟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培养我们的力量来拯救我们的祖国。这才是诸位到浙江大学来的共同使命。

(此文系竺可桢先生1939年2月4日对浙江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讲话,有删节)教授的责任

梅贻琦

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与做人是两相关联的。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成就。

今天是本校本学年开始上课的第一天,新旧教授及新旧同学到校不久。今天藉行开学礼的机会,使师生们大学聚会见面,同时各同学可以领略各位教授的教言,这是我们最可欢欣的事。

本校在过去一年间,正值国难临头、风云紧急的时期,但国势虽如此危亟,本校校务、功课各方面,均尚能照常进行,未因时局关系,而致稍有停滞,此诚值得我们庆幸自慰的。至于本学年未来之一年中,能否仍照这样安安静静的读书,此时自不可知,此后惟有大家在校一天,各人本其职务上应当做的事,努力尽其责任而已。

本校今年收录新生之多,为历年所未有。各地学校或受时局影响,或缘特殊原因,使一般青年求学问题发生困难。故今年投考本校者,亦较前激增。本校尽力之所及,特别增加名额,俾多于外间同学一求学机会。现在新同学,竟占全体学生三分之一,其中因素因习惯不同,以及所受训习之各异,在团体中难免不有参差不齐之处,希望新旧两方面融合起来,共同保持清华以往的良好的学风。我们也相信清华也有很多应行改良之处,我们亦要设法纠正,其固有之优点,大家亦要爱护保持。

园内生活之安适,读书研究之便利,大可闭起园门,埋首用功,不必再问外事。但大学不要因自己环境之舒适,而忘怀园外的情形。在中国今日状况之下,除安心读书外,还要时时注意到国家的危难。吾们如果要像欧洲中世纪僧院的办法,是绝对做不到的。但我们要纾难救国,不必专以开会宣传为已尽其责。宣传效果之如何,是大家所共知的。我们应该从事实上研究怎样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国家做种种建设的事业。这样才可能把学问做活了。我们的学生将来才成社会上真有用的人才。

凡一校精神所在,不仅仅在建筑设备方面之增加,而实在教授之得人。本校得有请好教授之机会,故能多聘好教授来校。这是我们非常可幸的事。从前我曾改易《四书》中两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现在吾还是这样想,因为吾认为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与做人是两相关联的。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成就。

聆听专家教诲 感受大师风采 第3篇

一、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我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的讲座中找到了答案。我多次聆听他的讲座, 每一次都会有很大收获, 都会给我注入教育改革的动力。顾教授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谈到了新课程改革。他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教育, 都要尊重教师。中国作为教育大国需要一大批教育家, 需要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来办学, 办出一流的学校, 让孩子们享受公平、均等的教育。教书30年的我, 做好了一辈子从教的准备。作为特级教师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 当一辈子好教师, 育一大批优秀人才, 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这就是我的愿望。

作为教师, 要想干出一番事业, 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孩子、爱护孩子, 以爱育爱。作为特级教师, 更应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当一个好教师, 就要走近每一位学生, 就要认真地研究每一位学生,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保护好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 对不同的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不同教育, 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智慧与艺术, 让学生感到快乐, 让学生有所收获。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学生迈过一个个学习中的“坎”。作为好教师, 课前要认真地研究教材, 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的实际, 精心策划, 精心制作, 精雕细刻好每一堂课, 功夫花在课前, 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着重学生的能力发展, 着重学生的潜能挖掘和思想品德发展, 教师要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 真心实意地爱, 真才实学地教, 真知灼见地感染;在教育中, 教师要做到严而有情, 严而有格, 严而有度, 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 发展个性, 鼓励超常, 培育英才。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张扬,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师对学生要倾注爱, 要爱每一个学生, 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他人, 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正确对待自己, 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对待社会, 对社会有责任心;正确对待自然, 善待自然。

作为教师要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联系, 使三者达成教育共识, 共同培育好每一个孩子。我们要让教育回归到“人的发展”这个原点, 尊重人的发展, 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特级教师, 要积极为教育的公平鼓与呼, 为薄弱学校的教育谋划良策, 贡献力量。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关键是要提高教育质量, 要下大力气帮助和改造薄弱的学校,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教育资源的公平, 以达到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注重教学艺术,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知识就是力量, 教育就是财富, 学习就是生命。山东省有一个102岁的马秀珍老人, 前年她正式进入某小学校就读一年级, 深受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在学习化社会的今天, 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 不断增强自身修养, 注重教学艺术, 规范教学思想, 以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当老师要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失败的教育只能使教育失败, 成功的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 又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学力”培养;教师要着重于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让学生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研究好每一堂课, 让每一堂课成为学生学习的艺术品, 让学生受益匪浅, 更让学生终身难忘;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训练科学思维, 教会学习策略, 每一堂课中, 努力做到信息多、知识新、密度大、节奏快、设计精、结构巧, 气氛浓、方法活。

这次学习中, 北京市第五中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吴昌顺的讲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讲话风趣幽默、语言抑扬顿挫, 虽年逾古稀, 但激情澎湃。讲课时神情并茂, 仿佛一名成功的主演, 让人难忘, 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今天这个终身学习的年代, 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才能提升教育理念;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每节课上享受到热烈、沸腾而又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课, 才会对学科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收获增倍。怎样才能上出精彩的课呢?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 转变教育观念, 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法、学法, 这样才会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涌动起来, 才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命价值。

教学中, 教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商, 又要重视情商的开发, 以爱育爱, 以情激情, 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 让学生感到课堂上师生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在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常有敬畏之心, 充满感恩之念, 表达祝福之情, 做到师爱生, 生敬师, 师生成良师益友。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法,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做到:虽教无定法, 但选有定则, 发挥优势, 结合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聪明的人都知道:死教书只会把活人教死, 活教书才能把死书教活。吕叔湘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 各种教学法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名字叫‘活’。”因此,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学会反思, 只有不断反思, 才能促进自身成长, 才能成为教学大师。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强化反思, 积累经验, 努力使自己成为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教学中, 教师要明白:想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 自己心里先得有阳光;要感动别人, 先要燃烧自己;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你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季羡林说得好:“没有一流的大师, 便没有一流的学生”。所以, 教师要学会自我剖析, 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 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 这样教学质量才会提高。这正如杨福家所说:“学生的质量, 说到底, 就是教师的质量。”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走进学生心灵, 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的知音、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研修, 努力成为杂家、成为学者、成为权威, 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成功者, 让成功人培育出一大批成功人。在教学中, 教师要练就出自己的人格力量, 让自己尽快变为学生心灵诊治的“医生”、向导、人师, 让学生从中获得指点、指引、成材的力量。教师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因为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没有忧患是最大的忧患。教师做事要有计划, 有预见, 不知道明天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人, 也是学生的不幸。教师要多学, 要挤时间学, 每天都挤一点时间学习, 持之以恒, 不断积累。我们所处的社会属于社会转型期, 这个时期人心浮躁、物欲横流, 教师无追求、不学习就很容易走偏自己脚下的路, 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 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要保持知识分子的清高, 守卫清高的精神家园, 让教师的人格永远都有魅力。

三、转变教育观念, 认真做好校本教研

教育部基础教育研究司刘坚教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解读, 为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校本教研指明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课程目标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要有基于教材、基于标准、基于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意识;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为我们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

我们在校本教研中要提高认识, 改善师生关系、变革学习方式、变化教育行为、重建相关教研制度,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校本教研过程中, 要克服当前教师群体不学习、不研究、不合作的毛病, 在教师中积极开展教科研, 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我们要改变过去评价学生的方式, 采用目标多维、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综合评价的方法;同时改变评价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1世纪需要什么?有学者对国内外大型企业雇佣人员做过调查, 国内外大型企业雇佣人时认为以下能力对职业成功最重要:职业道德、与人合作、良好的交流能力、社会责任感、具有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指出已雇佣人员中最缺乏的能力:文本表达交流能力、领导能力、职业道德、具有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自我定向能力。这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条思路, 我们应当有所考虑。

针对上面的情况, 我国即将颁布新的课程标准, 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些标准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 更加体现中国特色。各学科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充分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成就, 突出三维目标, 明确提出从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第二, 更加突出时代特征。各学科都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会学习为核心, 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 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各学科在课程改革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要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因此, 作为教师, 要有清醒的头脑、锐意改革的志向, 为课程新标准的实施作好充分准备。

在教研中, 教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是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是如何思考问题的?研究每一个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学习活动是如何发生的?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研究, 不断探索。在研究中, 要牢记教育的三条要务, 第一, 保卫童年, 让少年儿童过上快乐、自由、有尊严的生活, 不要因为你的研究而破坏学生的生活;第二, 教育学生要成材必须先成人;第三,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会独立思考、会务创新与实践。我们要围绕教育的三条要展开教育科研, 只有当教师走向研究时, 才会真正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怎样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这需要我们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 要认真思考, 要找出现实中的真实问题进行研究;要从解决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困惑的问题开始;要从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开始, 并不断积累材料, 发现和捕捉典型个案, 并认真分析。研究过程中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表到里的研究, 使研究切实可行, 研有所获。在课堂教学中, 努力创设一个理想课堂的场景:即源源不断地引出一个个问题, 引着思维不断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创设具有挑战的场景, 且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 学生没有压力, 能畅所欲言;老师能够解决孩子的困惑, 让学生敢于质疑, 引起思维碰撞, 并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老师上课时要具有激情、又温柔和善, 精炼语言, 让生着迷, 让学生感到课堂有味、有趣、有思、有话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研究细节, 感悟教学;加深研究, 建立稳定的教学信念, 为教学研究积累材料, 并随时记录整理。通过教育科研, 老师不断偿到成功, 成功又促使老师努力做到不断追求崇高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积极寻找好的、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促进自己主动变革。

现实的教学研究中, 老师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 如:并不是每个学生对学习都是有兴趣的, 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了解每个学生, 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教会学生学习, 并不是每节课都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等等。因此, 作为适合学生教育的学校要创设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要积极引导老师, 让每一位老师爱学生、会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爱学习、会学习。在学校里, 让学习成为一件有趣和有意义的事。要做到这些, 需要我们认真地开展研究, 形成一种共同滋养、宜于学习的文化场域, 让每一位研究者从中得到收获、分享到成功的乐趣。

四、完美师德, 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 具有完美师德是关键。要成为优秀教师, 我们应该做到师术精湛, 终身学习, 才会让自己爱有资本;珍惜教育的时机, 科学育人, 才能贵在爱要有心;处处严于律己, 严于待生, 才能爱中有严。教师是与学生、与学习打交道的人, 要多学习, 要真学, 要多思, 要实践, 要升华, 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 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学习中不断收获,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本领。与时俱进, 超越自我, 精益求精, 争当一流教师。同行之间要克服文人相轻的坏习, 多学他人经验, 博采众长, 悟出真谛, 取百家之长, 走自己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教师要善于研究教育人的方法, 走科学育人的道路。做到更新观念, 抓好开端, 改革教法, 培养习惯, 激励向上, 做让学生喜爱自己学科的老师;加强研究, 多想办法, 多条渠道, 让学生建立起广阔的智力背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上有目标、促自信、形成好习惯, 炼意志、讲究方法、学会勤奋, 真正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发挥;在教学中,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 让学生自信, 使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什么是教师素质呢?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决定其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与心理品质的总和, 它包括了师德、知识、能力三个方面。

教师的师德表现为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爱岗敬业是指热爱教育、热爱学校, 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 乐于奉献, 在教育中做到敬业、乐业、职业规范、勤业, 从而培养出优秀人才, 这是衡量师德的根本标准。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师魄, 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视同仁的爱。师爱是神圣的, 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教师要有“我一定能教好学生”的教育效能感, 这是教师的教育观念, 也是教师的信念和一种师爱的表现。

教师的知识包含本体性知识、文化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教学的机智) 、条件性知识 (即学生发展的特点, 教与学的艺术, 评估的要求等) 。

教师的能力。主要能力是教育与教学的能力。教育的能力主要是指德育能力, 特别是当班主任的能力。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 教学能力即教学基本功, 备课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师德水平。备课中要体现“三的”, 即大纲、章节、课时的教学目的;“三点”, 即重点、难点、疑点;“三实际”, 即学生、教材、社会实际;“两基本”, 即基本知识和技能;“一灵活”, 即灵活地发展学科能力;注意“纵横联系”, 即充分注意年级之间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无论是体现教师素质的备课, 还是讲课, 教师都应该认真钻研, 保证课堂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努力克服工作上的机械性和思维上的惰性, 使自己的课堂都有自己新的东西, 每天都能一点一滴深化自己的思想, 形成自己的智慧。

作为优秀教师, 要努力在教学中不断修炼自己, 使自己成为完美师德与教学艺术的统一体, 要通过修炼自己的声音, 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 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 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 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 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 让它有如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 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 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 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 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 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 让它阳光幸福。

聆听大师的教诲 第4篇

大师的教诲:学校生活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缺少对儿童个别对待的态度。

我的理解:我所理解大师的眼里没有抽象的孩子,每个孩子到学校就是接受教育和启发的,其目的是相同的。然而孩子学习存在差异也是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我们教育人要研究自己教育的对象——孩子,并承认他们的差异。也因此我们教育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像工厂加工工件一样,去对待你的教育对象。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只有承认孩子的不同,每一个孩子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它他们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大师的教诲: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脑力劳动中成功个快乐。

我的理解:我们承认孩子个体的差异,就要分别对待之,也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不同差异,从孩子的就近发展区发展孩子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育人追求的。

冯恩洪老师在《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一书中,森林学校办学故事记忆犹新:老虎年过半百,回忆前半生真是也喜也忧,五十而知天命,后半生什么也不做,就一门心思当校长。这样森林学校开张了。

招生咨询日,家长问老虎校长:把娃娃交给你和娃娃交给其他学校有什么不同呢?老虎不加思索的说:把孩子交给其他学校只能学习一种和两种本领,交给森林学校保证样样本领都学会。森林里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心切!森林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月后,森林学校出现了转学风。第一个转学的是鸭子,老虎吃惊地问鸭子为什么要转学。鸭子告诉老虎校长,我们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我们在水里行,在陆地不行,因为我们腿短腿细啊。你要求我们水陆两栖,每天水里还可以,陆地跑五千里,我实在受不了。第二个转学的是兔子。那一天教过河,讲完要领,兔子犯难了,对老虎说:“老虎校长,我的腿一沾水就抽筋,样样都会,我现在命都保不住了,会多会少一个样,”兔子接受不了这样的教育也转学了……

森林学校失败而告终,给我们的启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

大师的教诲:在学习中取得成就——就这一点,形象的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想成为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保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我的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有伯乐的眼光,善于发现千里马,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保持激发孩子的优点,有了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每个孩子都会靠自己努力去达到目的。

聆听专家教诲 感受大师风采 第5篇

马秉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第五中学)

听了深圳知名教师心理学研究生王秋英的《心理学视野下的教育》讲座,对我的触动很大。

她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心理学视野下的教育,即德育。她说,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可归结为心理学问题,我们只有看见了人,才能看见成长,只有看见了学生,才能看见教育。

第二,心理学视野下的学生观。我们必须明白:(1)他是成长中的人,他会犯错误,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会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2)他是他自己,他不是别人。(3)他是脆弱的生命,但是他很独立,需要被尊重和敬畏。(4)他是生活的建设者,不是麻烦的制造者。当他犯错误的时候,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惩罚,而是建设性的引导。

第三,如何理解问题学生。她说,如果你理解了问题学生,你就理解了教育。多么深刻的哲理,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就永远看不到学生身上的问题。心理学视野下,每个人生命都不一样,都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好学生有多种,没有标准学生。

第四,建设性的处理好学生的错误。她讲到犯错误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部分,是孩子成长的一种状态而已。要让孩子去犯这个年龄该犯的错误,而不是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界定去分析。如果孩子能够放心地去探索而不必担心因为错误而受到羞辱和惩罚,他们的探索欲望会更强。所以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惩罚。

第五,激励比教育和惩罚更重要。我们教师要用好激励这个教育手段,把孩子从习得性无助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的自信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做事,他一定会有好的发展的。

听了深圳城市学院于淑云为我们的授课,题目是《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野——解读教师专业标准》。她从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解读:(1)教师专业提出的背景。(2)“标准”的框架与主要内容。(3)按照标准,我们的视野在那里聚焦。

她说,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主要指国际社会。同时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需要,于是我国《教师发展纲要》提出了“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于是应运而生了教师专业标准。她解读了标准的框架与主要内容。基本框架为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三个部分。她主要讲解了她的第三个问题,按照“标准”要求,我的.视野在那里聚焦。主要从对“师德为先”的再认识和现代教师的形象即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做了阐述。她引领我们从古代对教师的界定即被人推崇,受人敬仰的圣人到近代社会成批量的培养——谋生手段,又到现代社会的筛选,志愿选择——专业人员到未来社会的履行教育家的职能——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

她主要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做了大量讲解。使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四大特点:全局性、超前性、导向性和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因此,教师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智慧领袖。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因此,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者。我们现代教师必须有现代教师的形象,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关键不在于与学生在知识量上的差别,也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信息的传递者,而在于教师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付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以此培养和塑造下一代。

聆听专家讲课 感受护理新模式 第6篇

聆听专家讲课 感受护理新模式 六月是夏花绚烂的季节,就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由西安护理学会、西安医学会举办的“骨科病房-手术室一体化管理”骨科临床护理及管理新进展新技能培训班,会上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护理专家高水平的讲课,特别是来自上海等地的大腕的讲课和我院的手术实操演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王晓宁护长的讲课,她谈了精益管理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诠释了精益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最高的价值,并且完美的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医院的高效运转、手术的职业防护、手术的压疮预防,王护长在讲课中多次运用数据来说明问题,并讲到了用先进的仪器做好骨科手术防护,非常具有科学性,大大的开拓了我的护理视野。由我院手麻科1名医生、2名护士配合组成的手术实操演示和精美的PPT,旨在给手术室及病房护理进行指导,给我这个从未接触过手术室的护士从视觉、听觉上都收到了极大地震撼,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护理理念,我为我是红会医院的一名护士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次学习,为广大骨科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专业培训的平台,也为手术室护士、骨科护士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开启了全新的模式。我院作为西北骨科航母,从各个方面正在赶超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际接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么作为一名年轻护士,就应该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将所学的新知识、新理念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特别是提高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同时加强骨科护理及相关专业的相互促进,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并且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代表红会医院在各级学术平台上和前辈、同仁们进行交流,为我们的护理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聆听专家讲座 感受学术魅力 第7篇

感受学术魅力

曙光小学

毛雪霞

蒋军晶

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全国知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2010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曾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应邀赴台湾、北京等各地执教研究课、讲座300余节次。出版专著《打磨课堂——蒋军晶小学语文典型课例》《蒋军晶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小学生老舍读本》《耕读缘写作教材》《新经典日日诵(第9册)》等,即将出版专著《多面向的阅读教学》《和孩子聊书吧》《你不能错过的儿童文学经典》等,发表论文、案例100 余篇。

在本次“名师之路”全国“新理念 新课标”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究会上,蒋军晶老师执教了《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并作了《 多面向的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介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上千位与会老师为蒋老师纯熟的课堂教学技巧所折服,为巧妙的教学设计而击掌。他的专题讲座更是妙语连珠,旁征博引,诙谐幽默,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教学视野,独特的思考角度都在传递着正能量,引发热效应。课堂情境不能一一再现,我主要谈几个精彩的片段。

精彩之一:运用课堂提问、交谈、讨论等,探明学生的前理解。

【教学片段一】

师:我们先把课题读一下吧。

生: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师:这个题目里包含了一个地名。

生:维也纳。

师:听说过维也纳吗?

生: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

生:维也纳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

师:是的,许多家喻户晓的音乐家都是在维也纳出生或者在维也纳完善自己的艺术风格的。你知道贝多芬吗?

生:知道。

师:知道李斯特吗?

生:知道。

师:关于维也纳,你还有什么了解?

生:我在电视中看到过维也纳金色演奏大厅,金碧辉煌,非常漂亮。

师:是的,在金色演奏大厅里经常会有世界顶尖的演奏家和乐团演绎经典的音乐作品。维也纳是音乐圣地,一说到维也纳,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闻名世界的金色维也纳大厅,想到那些享誉全球的大音乐家,想到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下面请你们再仔细读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待会儿说说你们读了之后的感受。

在教学中努力探明学生的“前知识”“前理解”,对教师实施差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这一课中,无论是课的开始阶段,还是聚焦、深入学习重点段的时候,蒋老师在“教”之前,都会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读后感。学生说的还真是深浅不同、角度不同,因为每个人 的“阅读先见”是不一样的,因此,阅读的感受、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就不同。教师在“教”之前让学生先发表看法,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种阅读的成就感,因为每个层次的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教师从中可以获取设定教学起点的依据,然后确认和调整后面的教学问题。针对课题中的“圆舞曲”,蒋老师估计到学生难以理解,就播放了一段圆舞曲,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舞曲就是跳舞时配的乐曲。

精彩之二: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推进思考,深入体验。

【冲突一】解题后,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篇描写维也纳生活的文章,会写哪些内容呢?默读,思考,《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写了什么呢?

师:你读这篇文章过程中,头脑中时时会浮现一个词。生:是音乐。

师:那我们来梳理一下,作者在文章中到底写了什么?

生:写了鸟叫声。(师板书“鸟叫”)

生:写了花钟。(师板书“花”)

生:写了维也纳的一条小路。(师板书“路”)

生:写了维也纳酒馆里的一个老汉。(师板书“酒馆”)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写维也纳,写得很特别,他不写闻名世界的金色维也纳大厅,他不写那些享誉全球的大音乐家,他不写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他写什么呢?他写鸟鸣,写花钟,写小路,写 老汉。更奇怪的是,他写鸟鸣、花钟、小路、老汉却仍让我们一次次想到“音乐”。所以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鸟鸣”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花钟”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小路”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老汉”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分组研读有关段落。

提问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怎样的问题能照顾到差异,能吸引各个层次的孩子参与表达并使他们都有相应的进步呢?我们来看看蒋老师最后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首先,这个问题是在探明学生“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太简单的问题,大部分孩子不屑一顾,太难的问题,大部分知难而退,而这个问题难易适中。其次,这个问题具有巨大的弹性空间,有明显的开放性,每个层次的孩子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参与。“鸟鸣”“花钟”“小路”“老汉”和“音乐”究竟有什么关系?有的人理解得浅一点,有的人理解得深一点,但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老师引入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相吻合的冲突信息,使学生认知失衡,从而挑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冲突二】

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蒋老师又用一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第二轮的认知冲突。

(1)文章为什么不多写婉转、嘹亮、悠长的鸟叫声,而去写那些难听的鸟叫声?

(2)花与路根本没有声音,为什么会让人时时想到音乐?哪些 事物让人想到音乐?

(3)小酒馆里的人很多,作者为什么不写小伙、姑娘、孩子,而要写老人,甚至还写一只狗?

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再次研读课文,蒋老师用一系列的追问引领学生慢慢走进文本。

【教学片段三】

师:这段话写了“小路”,“小路”和音乐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这段话写了在维也纳的小路上开车,很容易想到音乐。

师:这段话里说:“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乐来”,难道这一路上有声音吗?

生:有啊。

师:你再读读,这一段话中写到声音了吗?(生答“没有”)

师: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作者看到了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这是声音吗?

生:不是。

师:在这些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作者看到了开满花朵的树,这是声音吗?

生:不是。

师:是啊,这一路上有许多景物,但没有声音啊。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音乐呢?

(生再次停顿、迟疑。)师:(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音乐呢?

生:作者在那样美的街道上开车,心情很舒畅,心情舒畅了,就会想到音乐,因为音乐也是让人感到很开心的。

生:是的,我也认为不一定非得听到声音才能想到音乐,看到美好的景物也可以想到音乐,因为艺术是相通的。

生:因为这是一个音乐王国,在维也纳人眼里,一切都跟音乐有关,一切都跟音乐有联系。

生:在维也纳旅游的人,会被那里的环境感染,看到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想到用音乐来表达。(掌声)

四名学生的不同回答,谁对谁错呢?都是他们自己的见解,都很可贵。

这段的教学蒋老师没有就此打住,他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车在这些弯曲曲又畅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你想到了什么音乐? 两边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你想到了什么音乐? 看到一座宁静有精致的房舍,你想到什么音乐? 看到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花朵的树,你想到什么音乐? 就这样带学生走进了文本,体会了内涵,蒋老师又把学生带进了省略号:他可能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音乐?

在这里,我们看到,想象,不但读懂文本,还把书真正的读“厚”了。

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启发别人以及被别人启发,这 在蒋老师的课里体现得很充分。作者驱车行驶在一条没有声音的路上,为什么总会想到音乐呢?有的说因为在那样美的街道上开车,心情很舒畅,心情舒畅了,就会想到音乐;有的说“我”是被那里的音乐氛围感染,看到美好的东西,本能想到用音乐来表达„„不同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促动。差异教学的意义就在这里,教师尊重差异是第一步,了解差异是第二步,关键是第三步“利用”差异。

精彩之三

在学生充分交流理解的基础上,蒋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圆舞曲伴奏下写出对课题的理解,音乐停,笔就停。学生很快开始。

音乐停后,他让全体学生起立,读自己所写内容。没完的用语言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果你的角度跟同学所读一样,表达不如他,就坐下来,如果角度一样,表达比他好,就站着。学生开始汇报。一位学生读完后有个别学生坐下去了,站着的学生越来越少,他们的回答也越精彩,受到台下老师的阵阵喝彩。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谓一举多得:首先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次这个小练笔培养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倾听他人说话并判断其话语含义的能力。

领略专家风采 感受名师魅力 第8篇

一、善于引导,恰当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可引导技术的好坏对于一节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吴正宪就很善于引导,能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成就课堂的精彩。在吴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中,当她出示小猴摘桃的情境图时,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有位学生回答看到了猴子,还有位学生回答看到了桃子。当两个同学没能说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时,她不是由着学生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地说下去,而是立刻改变问题的问法:“孩子们,睁开你数学的眼睛看看,还看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便睁开了“数学的眼睛”顺利地说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弟弟采了4个桃子,哥哥比弟弟多采了3个桃子。这时,吴老师马上评价:“你不仅看到了桃和猴,还发现了重要的数学信息,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吴老师在她的讲座中也提到,教师的恰当评价很重要,你怎么评,学生就怎么走,你的评价反映了你的教育价值判断。

二、个性的交流,睿智的对话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更是师生交往,交流互动的课堂。”在《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刚开始还不会质疑提问的时候,吴老师反复提醒学生:“你问问他,为什么……”反复问几次以后,学生就慢慢学会了提问。如:当课进行到第二个环节时,出示题目:弟弟采了4个桃,哥哥比弟弟多采了3个,哥哥和弟弟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学生甲只列一个式子:4+7=11(个)。吴老师说:“会问话的站起来。”学生乙就问:“你的7怎么来的?”学生甲说:“我心里想的。”吴老师也故意搭腔:“对啊,我心里想着怎么不行啊?”学生乙接着质疑:“你没写出来,人家怎么知道?”吴老师抓住契机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数学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我们要让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黑眼睛、蓝眼睛的人都看得懂,数学是全人类交流的工具。”简单的对话,学生学会了数学学习也要守规则。整节课吴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质疑以外,没做任何的讲解,但学生学的似乎比老师讲解更明白。在吴老师引领下,课堂上展现出学生个性的对话,成就了课堂“生成”的精彩。

三、巧妙疏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吴正宪老师非常尊重每一位学生,她从不轻易否定孩子们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他们去认同,始终让学生站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上。她在讲例题“弟弟采了4个桃子,哥哥比弟弟多采了3个,他俩一共采了多少个?”有一个学生自始自终坚持他的列式:3+4=7(个)。他俩一共采了7个。面对这样一根筋的学生,吴老师此时此刻并没有放弃反而表扬他“不错,你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我欣赏你。”这句评价语是在这个学生出现“一根筋”的时候说的。更可贵的是,吴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的,没有一丁点儿讽刺的意思,听起来很受用。接着她向等于11的学生主动向他提问:“我问你,第第采了几个?”“一根筋”说:“3个。”向等于11的学生又问:“哥哥采了几个?”他说:“3加4等于7个。”再接着问:“那一共采了几个呢?”他大声地回答:“7个。”全场摇头,这下该怎么办?真是“一根筋”呀!我们为吴老师捏了一把汗,只见吴老师慈爱地笑着说,“你还7呢?”接着鼓励他在黑板的右上角画图,吴老师先画弟弟采的4个,问他:“哥哥画几个?”她抱起这孩子,鼓励他画画看,“一根筋”先给哥哥画了4个,吴老师追问到:“还要画几个?”他又画了3个。吴老师慈爱地问:“你给哥哥画了几个?”他说“7个。”“现在你能算出哥哥和弟弟一共采了几个?”这孩子说:“11个。7个表示哥哥采的,现在一看就知道他俩一共采的是4加7等于11个。”吴老师幽默地问他:“你还7不7了?”“一根筋”笑了,心服口服地说:“不7了。”全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吴老师巧妙的疏导,终于引导孩子学会用画图的方式理解并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一根筋”踊跃举手发言。我亲眼目睹一个理解力很差的孩子在她的引导下深刻理解了新知识,她真不愧是教育的艺术家啊!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我想,她那慈爱的一笑和循循善诱的启发,那亲切的一抱对“一根筋”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对全班的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为在总结收获时,孩子们总说他们今天学得特别快乐,以前做应用题时,只是随便算一算,或者老师告诉他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今天的学习让他们知道了原来学习数学是那么简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画图,就解决了。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授人以渔”

俗话说:“给学生一条鱼,还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本领。”吴正宪老师就是这样实践她的教学课堂的。在课即将结束之时,吴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这堂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学习过程:第一步:统观全局,了解情境中的情况;第二步:做出解题计划;第三步:实施计划,画图操作;第四步:回头看。这四个步骤就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这个环节完成了对学习方法的整理内化过程,使得学生不但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总之,吴正宪老师让学生吃“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一节好的数学课就是要像专家的课那样教师要善于引导,精于评价,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置疑,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成就课堂的精彩。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快乐,最终实现“愉快教学”。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育专家的课精彩互动,教学艺术高超。他们在课堂中善于引导,恰当评价;个性的交流,睿智的对话;巧妙地疏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法指导,真正“授人以渔”。最终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快乐,实现“愉快教学”。

聆听专家教诲 增强班级管理信心 第9篇

关键词:教育;班主任;学生

一、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培训,我更加明确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协调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激励者,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正如大家普遍认可的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另外,新时代的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紧跟时代,不落伍,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其内心思想,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情况,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进步。因此,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能让我获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捕捉到更新的教育动态,呼吸到教育前沿的气息,让我的班主任工作能真正有益于学生。

二、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专家们所讲的许多内容,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似乎经历过,但我没有过多反思,去总结,因而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张景浩校长讲的一些事例,犹如发生在我的面前。用学到的理念反观自己的班级管理行为,不能不承认,自己的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憾。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我认识到:

1.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责任心是第一位的。没有责任心,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就处于无所谓的低谷,管理就无效率可言。

2.让学生拥护你,爱心是第一位的。爱心的体现,是一切都为了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学生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如此久了,学生就会接受我。

3.和学生融为一体,童心是第一位的。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顺应时代,紧跟潮流,返老还童,保持一颗童心,站在学生的圈子里看问题。

4.让班级充满活力,更新观念是第一位的。走下讲台,放下架子,撇开师道尊严,融入学生圈子,平等交往,看惯学生的时尚追求,欣赏他们青春的风采,由衷赞美他们,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

5.让学生尊重,在一些细节上首先尊重学生是第一位的。尊重是一种爱,谁爱学生的叽叽喳喳声,谁就能获得职业的幸福感,谁在一些细节上剥夺了学生的尊严,谁就丧失了赢得尊重的机会。

在参加班主任的培训中,我边学习、边思考。越思考,越觉得越有劲儿,头脑越清醒,对未来的班级管理工作越有信心。

三、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这次学习,让我更加信赖一条准则: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尽本分。做班主任工作,要点是学生的满意度,而不在于工作的艰难度,不能忽略满意度而抓住艰难度不放。

1.别让自己打败自己。是什么在局限我自身的发展,是我自己的弱点:随大流、懒惰、不思进取,让我落后;不学习、不倾听意见,让我抱残守缺;不更新观念,让我与学生拉大了距离。所以,我要发展,就必须弥补自己的不足。

2.管理,要让学生感到快乐。首先我要会自寻欢乐,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一些情趣,把快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留恋我的课堂,喜欢我这个人。

3.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所面临的班级管理问题是必然存在的,这是现实,但工作还要搞,不应只是一味地指责与抱怨,要积极地去探索、去实践,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有自己的特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聆听专家教诲 感受大师风采】相关文章:

聆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04-14

聆听千年的教诲07-13

聆听优秀教师讲课感受04-13

用心感受用爱聆听08-12

聆听音乐06-29

聆听好声音07-04

聆听欣赏感悟06-25

聆听经典音乐08-16

《聆听》精选作文08-26

聆听历史范文05-20

上一篇:2022年司法局副局长述职报告下一篇:以呵护为题的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