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公开课反思

2024-07-27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精选12篇)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 第1篇

体育公开课教学反思

寻钦慧

我于第十五周星期五第二节(2013年5月31日)在五(1)班上了一节有关双脚连续向前跳的体育公开课。

这学期是我教学生涯中第一次上体育课。说实在的上课的时候我很紧张,因为自己从来没有上过体育课,虽然平时经常会观看其他老师上体育课,觉得并不难,但一到真正轮到自己上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不过我还是很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让自己也慢慢的融入到那种氛围中。

这节公开课我设计是游戏课。游戏既是一种体育教学手段,也是一项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普遍。游戏作为人成长当中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最原始的学习活动,也是心理需要满足的一种活动。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角度出发,游戏是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理需要不可缺少的一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采用游戏和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是必须的。身体活动类的游戏一般不需要太高的技能,规则宽松,由于本身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合乎学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学生比较能够接受,也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一部分平时不怎么好动,比较内向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一般就在旁边看着其他同学游戏,老师的鼓励和参与,他们也会不自主的加入进来,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得更多的同学在体育课上得到真正的锻炼。

总的来说,学生也表现得很兴奋,参与性很高,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由于经验不足,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室外的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要多注意有效的控制学生在室外课上表现的兴奋程度,等等。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 第2篇

4月是我们学校的读书节,在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中,孩子们体验读书的乐趣,以书为友。周一的上午第一节课,我在录播教室上了一节体育与阅读相结合的公开课。以下是这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1、星期一上午的第一节课,说实话,我的内心无比的紧张,第一次在录播教室上课,不由自主的紧张。第一节课,又是第一次,早上还下着大雨,我有点着急,在后来的评课环节,组内教师提出,由于紧张我的教姿教态不自然。之后我也深刻的做了反思,不管是什么学科,教姿教态都非常重要,教姿教态也体现了老师的素养,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要非常注意这方面。

2、整个上课的环节,环节设计的很好,但是上的太死板了。老教师说,我怕孩子不能按照我的思路,我的要求来回答问题,怕孩子回答错误,怕上课的效果不好,其实这些都没关系,不要怕有错误的答案,有回答错误的答案才是真实自然的课堂,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会知道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话,就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性。这就是我的课不生动的最主要的原因,考试的时候都知道写,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上课的.时候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教师要如何做好引导者,去引领孩子主动的去学习知识,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孩子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这是我以后要学习的地方。

3、语调没有抑扬顿挫,给人听起来感觉很平。在以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加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以及语速,这也是老师素养体现的方面之一。

4、虽然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但是优点还是存在的。PPT精美,丰富,适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也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虽然我的语音语调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但是我的语言精炼,基本上没有多余的废话,不显得嗦。

对“公开课”的反思 第3篇

关键词:教育教学,公开课,存在价值

“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1]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如适应单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或听课教师的需要等)。为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我们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玩花样、作秀、做假,使原本适应学生的公开课教学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在公开课上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而是如同教师操纵的多媒体设备,成为教师展示自己魅力的必备道具。公开课被“异化”,失去了“课”的本色。为了使公开课能返璞归真,我们有必要对公开课进行再认识。

一、什么是公开课

关于什么是公开课,中外理解有差异,含义有所不同。我国学者、教育者对公开课的理解虽然形式上不一样,但实质上是基本相同的,即站在听课人(是指受课学生以外的听课者)的立场上,把公开课定位在“公开”上,从“公开”的目的上来理解公开课。例如“公开课就是对他人公开的课”、[2]“公开课,顾名思义即在公开场合上课、进行教研的一种课型”、[3]“公开课泛指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特指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课堂,它主要包括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竞赛型公开课三种类型”等。[4]欧美国家也有“公开课”(Open Class)之说法,但其学者、教育者通常是站在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的立场上,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从“课”的目的上来理解公开课的,强调“公开”只是形式。例如Open Class大致的意思是“对公众开放的课”,即听课人的数量和来源不受限制(potentially unlimited membership)。理解的偏差导致行动的偏离。在我国,公开课教学追求的不是学生的发展,而是教学本质以外的东西,授课教师把上公开课作为获得某种奖励、荣誉的机会或者作为晋级、提升的业绩等。

从汉语的构词方式上看,“公开课”是由“公开”和“课”两个概念构成的一个概念。笔者认为,要科学地定义公开课,首先必须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公开”这个概念的含义;二是“公开课”与“日常课”的区别与联系;三是“公开课”的定位。关于“公开”,《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不加隐蔽,面对大家。”因此,从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的立场上可以把“公开”解释为“开放”。“公开课”与“日常课”的区别在于形式上开放与否(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来说,公开课只是多了一些特殊的听课人而已),而本质上它们都是“课”,都具有“课”的基本特征:适应学生,即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真实水平,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公开课应该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这样,公开课就可以界定为: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公开、适应学生是公开课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中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凡是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课,无论公开与否,都可称之为“虚假课”。目前我国教育现实中举办的各种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汇报课、比赛课等,甚至有些“日常课”,严格意义上来讲,多数是虚假课,因为它们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以外的东西。

二、我们为什么需要公开课

综观我国涉及公开课方面的论文、著作以及教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选拔、评优、考核、调动等的需要;二是推行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笔者认为,公开课作为一种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当我们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时,“课”的存在价值就是公开课的存在价值,即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无论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听课人来说,追求的都必须是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对授课教师来说,在公开课上,他考虑的是使自己的教学如何适应学生,与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同等或不同程度的发展,走向完满的生活、完满的人生,而不是使自己的教学如何适应受课学生以外的听课人的需要或其他的需要;对以学习为目的的听课教师来说,通过听公开课,学习授课教师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水平;对受课学生以外的其他听课人来说,通过公开课,引导和帮助授课教师反思和改进其教育教学,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使其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不可否认,公开课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一定必需公开课。至于选拔、评优、考核、调动等附加在公开课上的功利性,都是从“课”派生出来的名目,失去了“课”的本色,毫无价值可言。

然而,在教育教学现实中,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被弱化甚至被忽视,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却被强化甚至被放大到不恰当的程度。大家追求的是公开课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学校、教师、专家在“公开”上大作文章,把太多的功利性附加给公开课,使得公开课,原本属于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变成师生共同向受课学生以外的听课人的表演、做假,使教学失真而“异化”,甚至被“庸俗化”,成为“主讲教师及其背后某些人的稻粮谋和进身阶”。[5]因而公开课受到责难,有“表演课”、“做假课”之嫌,甚至有人提出了“表演课就是一种教学腐败”的质疑,喊出“将公开课彻底埋葬”之口号就不足为怪了。

可见,作为“课”的存在价值是公开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我们需要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需要,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的需要。

三、我们如何上好公开课

虽然公开课在本质上是“课”,只是比日常课多了一些特殊的听课人而已,但是由于目前的公开课承载了太多的功利性,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太多,作为授课教师,要做到使自己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确实很难。为了使公开课不失真,做到适应学生,笔者认为,对授课教师来说,在公开课教学中主要把握好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

1. 课前,在“课”上做文章

当我们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时,作为授课教师,就必须在“课”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公开”上做文章。在“课”上做文章意味着课前的设计要适应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立足学生的发展,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实现与学生当下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研究;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能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不仅能习得知识、技能,而且能完善人格,获得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整体精神的成长,等等。

2. 课上,在指导和启发学生上用功夫

叶圣陶指出:“无论教育和教学,都为的是学生,要学生进步和成长。那么,在观摩教学的时候,教课的就该不管旁边有多少人在那里听,专心致志在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上用功夫;听课的呢,就该注意于教课的教师怎样指导和启发,尤其要注意于学生是不是真正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中得到了益处。……要不然,观摩教学就没有多大意思。”[6]因此,要上好公开课,授课教师在课上,不管有多少人听课,都必须仿佛旁若无人,心目中只有他的课和他的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指导和启发学生学习上,而不是放在关注受课学生以外的听课人的需要上。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视教学中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尊重学生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洞察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调控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使师生双方均作为真实的活生生的主体的人投入到真实的教学中,轻松、愉悦地互动着,完全沉浸于教学愉悦之境中,享受教学之境中的快乐与温暖。

3. 课后,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上求发展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有利于教师经验量的积累,质的提高,积极推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课,课后,授课教师都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因为一堂课下来,老师通常“教了”,但不一定“教好了”;通常“育了”,但不一定“育好了”。授课教师只有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得到发展,才能实现我“教好了”、“育好了”。因此,课后,授课教师必须把心思用在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上,而不是用在关注自己的教学能否得到评委好的评价,抑或自己能否获得某种奖励或荣誉上。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教学相长”。

四、我们怎样进行公开课的评课

公开课结束之后,一般都要进行评课。评课对公开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评课就有什么样的公开课。目前,大多数的公开课评课是“不真实”的,“不真实”的评课使公开课“失真”而“异化”的主要诱因。在公开课的评课中,“不真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课的目的功利化。多数公开课的评课目的是通过甄别鉴定,实现选拔、评优、考核等的需要,功利色彩比较浓厚。二是评课的主体单一化。眼下的公开课评课多数是只见评委和授课教师(少数连授课教师都没见到)而不见学生,学生成为公开课评课的“局外人”。三是评课的标准绝对化。大凡听课者在评课时,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以自己对课的认识作为标准来评价一节课,来衡量一个授课教师的全部,特别是有时领导和专家占据着话语权,以己之好扼杀授课教师的独特思考和个性化风格。

要积极发挥评课对公开课发展的正面导向作用,充分挖掘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就必须解决目前公开课的评课问题。而根据目前公开课评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1. 追求正确的评课目的

评课目的既是评课的出发点,也是评课的归宿。公开课教学是适应学生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公开课评课应该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主导作用,也就是在引导和帮助授课教师反思其教育教学,改进其教育教学,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发展,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

2. 确立多元化的评课主体

公开课作为一种课,它是为学生开设的,一堂课成功与否,学生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公开课评课应该把舞台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评课的“主角”,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老师这堂课的想法和要求。评课时若没有学生这个听课的“主角”,试问,你这公开课到底为谁而开设?公开课教学到底适应谁?因此,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课中来,确立一个包括授课教师、受课学生和评委等在内的多元化评课主体。否则,没有受课学生参与的评课是片面的评课,得出的结论是不可信的。

3. 掌握科学的评课标准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有价值,各有各的标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好的、有价值的课是适应学生的,能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体,学生的发展包括身与心、认知与非认知的全面发展,能使学生在身与心、认知与非认知上或多或少的获得自主发展的课,不管公开与否,就是一堂好的、有价值的课。因此,适应学生,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评课的最根本的标准。公开课评课,评课的立足点应是学情,围绕学生的“学”展开,看教师“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获得了什么”,而不是围绕教师的“教”展开,看教师“教了什么”。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47.

[2][5]廖圣河.真实:公开课的生命[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4):79-82.

[3]陈吉君.公开课的十大通病[J].基础教育参考,2005,(11):33-34.

[4]余文森.公开课再认识[N].中国教育报,2006-6-2,(5).

体育公开课上学生迟到的反思 第4篇

正式开始上课了,我暗示自己要忘记前面的不愉快,接下来的教学才是重点:宣布上课内容和课堂常规、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用一个游戏作为本堂课的导入,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加之是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也配合得较好。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流程环环紧扣、行如流水。在最后的课堂小结时,我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特意将部分学生迟到的事情进行了批评性的点评。

这堂课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不仅是因为它是我人生的第一堂体育公开课,而是因为这堂课给我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体育课迟到的问题,这是每个体育老师几乎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我在公开课遇到了就具有了特殊性,并且还是我人生的第一堂课啊!对于体育课学生迟到了该如何解决,我觉得每个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解决方式,而且因为迟到的原因不同,解决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对于我这堂课,我基本上觉得我的解决方式还是可行的。

1、利用班级集体荣誉感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上课了,学生还没有到齐,我问了体育委员原因,然后对同学们说你们班是一个集体,问他们愿不愿意等那些迟到的同学几分钟,这样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培养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良好的班集体,能促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健康成长,好的班风可以约束和熏陶每一个学生,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把无形的“尺子”。相反,不良班风则会助长歪风邪气,甚至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进步。古人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也说明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所在的班集体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课中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注重班级荣誉感建设。

2、利用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 加强体育课堂常规教育

接着当迟到的学生来了,我又问了他们原因,因为情况特殊,我提醒他们下次不要再犯,原谅了他们,并且同时也提醒其他同学,要遵守课堂常规,上课不要迟到,迟到会影响其他同学,就算上课要晚点来,也要记得给提前给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假如我们抓住这几个迟到学生不放,惩罚他们,不但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也耽误我自己的时间。

3、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 提高学生对本堂课的积极性

在等迟到同学来的短暂时间里,我们可以讲解本课的作用,同学们学习本技术有什么好处;同时我们也可以讲讲体育方面的小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可以让课堂不冷场,第二可以调节课堂氛围,第三可以增加师生的交流等等。如我这堂课上的立定跳远课,首先,立定跳远是初三毕业会考必考的内容,跟同学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其次,假如学好了立定跳远,你遇到了一条小水沟什么的可以跳过去;最后立定跳远可以发展弹跳力,增进健康;或者我们还可以跟学生讲一个迟到的小故事的,这样就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特别是利用了迟到这件小事,让本堂课实现德育、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化不利为有利;或者是讲一个关于迟到的小笑话,调节下气氛;或者是在一开始问了学生们愿不愿等迟到的同学几分钟后,再问同学们对于迟到的同学,假如同学们是老师,你们会怎么处理呢,这样不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4、巧妙利用批评教育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缩小,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地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应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尊严。看过一篇文章《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写的是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教师当场把书给撕成了碎片。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但学生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学生的尊严,否则批评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才是批评的目的。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 第5篇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箩筐的多种玩法,积累玩箩筐的各种运动经验。

2.在活动中,体验玩箩筐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音乐、箩筐、垫子、树苗、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队列训练:走大圆----走四个小圆----走小花----走大圆

2.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操。

二、玩箩筐

看那边有好多的箩筐,平时我们用箩筐装东西,今天我们用它来玩游戏,看谁能有不同的玩法。

T:你是怎么玩的?我们一起学一学。

T:我们还可以几个人合作玩箩筐,想想可以怎么玩?

教师引导幼儿把箩筐排成一队,幼儿在上面走“平衡木”。

T:小朋友想想怎么把箩筐摆成一高一低,再走走看。

三、运树苗

T:箩筐可以做玩具,还可以当小车来运东西呢!今天是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用小车运树苗,然后把树苗种到前面的花盆里。

四、放松运动

T:小司机劳动了这么长时间,很累了,我们把车开到停车厂,按颜色停好车,回到垫子上休息休息(做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总是期待着下一次的集体备课。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恭维的场面话,漂亮、却违心。但是我却要反反复复地说明:那真是的真心话。起码,我个人觉得,每次参加集体备课,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而这一次的收获,却是格外的多。

集体备课前夕,新授基本接近尾声,也正准备着手于整理与复习。可是数学教学经验并不丰富的我,却陷入了困惑,这复习课该怎么上呢?是先整理知识再做题,还是边整理边练习?复习时该把重点放哪儿呢?单靠书本上那几页“整理与复习”的内容显然不够,那么我该补充些什么样的题呢?那些成绩中上的学生面对毫无新意与刺激的复习课会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该怎样满足这些学生的求知欲……总之,问题一大堆。因此,可以说,我是带着更多的期待参加这次的集体备课的。期待这一次能从主讲老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那儿学到更多宝贵的经验与建议。

果然,一个下午,我听得津津有味,兴奋一直冲溢着大脑。因为之前的困惑几乎全部解决了,至少让我知道了一个基本的方向与复习教学的思路。

回到自己学校后,我便根据主讲老师的建议,采用边梳理边练习的方法进行复习,复习整理时,注意让学生凭借练习获得的经验和已获得的方法自己去整理、提炼,教师只作及时的补充与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目前看来,学习效果还可以。

在练习中,我注意对练习的内容作精心的筛选。比如精选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易混淆的知识;比如补充一些平时漏缺的知识;再比如自编一些书本上,《一课一练》和《补充习题》上学生易错题的同类题,作些强化训练。而复习的重点则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由此产生多种解题思路,通过多解并比较,找到最佳思路,达到优化解题思路,这样,成绩中上的学生也就不会再有乏味感了。

在梳理过程中,我又注意各环节、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沟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力求纵向串成线,横向联成片,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 第6篇

一、活动内容:背球

二、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团结合作水平

2.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皮球2个、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1.预热活动播放音乐《健康歌》,让幼儿根据音乐自由地做身体舒展活动,注意让幼儿做各个关节的活动。

2.导入游戏《背球》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做一个关于小动物走路的游戏,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

师:看一看,我们是怎样走路的?(横着走)那么哪一种小动物是横着走路呢?(螃蟹)

3.与球宝宝共同做游戏活动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出示皮球。让我们和球宝宝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

师:在游戏之前,请两个小朋友用背夹上球学一学螃蟹走路,试一试怎样做球既不掉下又走得快?(手拉手,同时用力夹着球,同时迈步,两个夹球的小朋友不能一个高一个矮。)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这就要求小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齐心合力、相互配合,在迈步时小朋友可以喊着口号,这样就能做到同时迈步,同时停止。

4.老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每两人一个小组,站在同一条起点线上,以哨声为准,到达终点后原路返回,交给下一组小朋友,依次进行,最先完成一轮的一队获胜,途中皮球掉下来,应放回身体原位继续前进。

5.游戏开始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出发。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指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6.游戏评价游戏结束后,对配合默契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游戏应反复进行。在幼儿熟练游戏后,增加难度,放上障碍物蛇行穿过障碍物。

7.幼儿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小班体育公开课教案《背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285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扭扭绳》》:小班教案《扭扭绳》适用于小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合作玩绳,体验用绳子造型的乐趣,利用绳子的柔软可变,创造性地玩出多种造型,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扭扭绳》教案吧。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 第7篇

活动目标:

教幼儿跨跳动作,锻炼幼儿跳跃的能力。掌握好连续跨跳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的节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培养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跨跳动作。助跑自然,跨伸有力,落地后不停顿地向前跑,是这次活动要求掌握的动作要领。

难点:正确判断障碍物的位置、宽度选择起跨点,并调节步幅、落地较轻。

目测好距离,选择好起跨点,关系到幼儿是否能跨过障碍物,调节好步幅、落地轻、有助于身体的平衡和减轻着地时对脑部的震动。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约时间5分钟):(1)复习圈操、(2)变换队形、(3)走跑交替。为基本部分做好热身准备。

(二)基本部分(约23分钟)幼儿实际练习时间约14分钟活动密度恰当,活动量脉搏指数约1.5—1.6。

(1)幼儿自由组合玩圈,请个别组玩给大家看,引入课题。

(2)老师讲解示范跨跳动作,让幼儿知道动作名称。

(3)动作分解:一脚蹬地跃起另一脚向前跨,同时身体重心向前移带动后腿跨过障碍物,接着向前跑,突出重点。

(4)幼儿分散练习,在练习中探索找到最好的起跨点,调节好步幅保持身体平衡,解决难点。

(5)幼儿集体练习:通过助跑跨跳,落地后不停顿地向前跑,充分利用场地拉大距离练习,增加强度、密度。

(6)提高动作难度练习,在掌握好助跑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动作难度,练习助跑连续跨跳,做到动作连贯,节奏稳定,最终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

(7)游戏“过小岛”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幼儿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巩固连续跨跳动作,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竟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结束部分(约3分钟)安排放松舞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来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我班幼儿在中班阶段已掌握了双脚向前跳,双脚向上跳和左右两侧行进跳等一些跳跃动作,本次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跨跳动作,最终学会助跑连续跨跳,并通过游戏使幼儿的跨跳动作得到巩固,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以及身体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过程中注意掌握运动的密度和强度,整体算成功的。

一节公开课的反思 第8篇

不久前, 我在本校上了一堂区公开课, 授课内容为高三语文复习语言应用板块中的句式变换和重组。课后, 我将学生整理的课上例题和练习的答案收上来批改。本以为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批改的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语文基础好的同学只做对了十二道题目中的八、九道题, 仍有少部分题目出错, 语文成绩差的同学更惨, 有的只做对了两到三题。惊讶之余我反问自己, 我的这节课上得到底怎么样?一堂被同行评价较高的公开课, 为何对学生而言效果却是如此的不理想?静下心来, 仔细研究学生的答案发现, 学生做错题目很少存在方法上的问题, 恰恰错在组织答案时语言的表述。

这节课中, 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将例题和练习制成课件, 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我来评讲, 讲完学生再做巩固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把握规律, 掌握解题方法。按理说这种教法已经改变了那种老师只动嘴、学生只动笔的老套模式, 但是, 我忽略了一点———就是“到位”。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主导作用。那么, 评价一节课的优劣, 就不能单看老师讲得如何, 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学得怎样。如果学生在一节课上没有什么收获, 那么, 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也是一堂失败的课。

高三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 教师都希望在一定的时间内给学生最大的容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一节课讲的内容多是否就是容量大呢?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 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但如果一堂课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太多, 从接受心理上来说, 学生很难对每个知识点都留下很深的印象, 更难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内容。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 不如就其一点, 挖深搞透, 让学生充分领悟, 完全掌握。我认为真正的课堂大容量就是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上不停地思考、交流、感悟、总结, 不断地有收获。

高三复习的语文课堂, 教师也不宜讲得太多, 特别是主观题的复习, 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方法, 总结规律, 把握细节。学生思维过程不等同于具体的书面表达, 这中间还有一个着笔时对语言的组织过程。例如, 在句式的变换和重组过程中, 由于句子通顺流畅的需要, 学生在表述答案时必须增删或调整个别词语, 而这些细节又容易被学生在对句子进行宏观把握时忽略, 只有落实到纸上时学生才会发现。学生复习中欠缺的正是这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 就难以获得正确的结论, 也难以真正获得知识、巩固知识, 更谈不上有所创新的思维和精神。这一点很容易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 没有写的过程, 学生就无法发现语言表述中的问题, 语言运用的能力就无法提高。写也有多种方式, 在讲义上做是写, 上黑板板书也是写, 关键是能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暴露出来。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 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 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 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和体验。语文课堂如果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发现一些问题, 那么,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无疑是一条好的途径。

新课程强调全面发展, 这个全面不能仅仅理解为学生个体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更应理解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容量大, 速度快, 对语文基础扎实的同学来说是好事, 但对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 课上的解题思路分析也许原本就听得一知半解, 课后落实到纸上时, 就无从下手, 长此以往, 这部分学生的语文素质很难得到提高, 与成绩好的同学之间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最终赶不上整体步伐, 这就违背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程的基本精神。

思考过后, 我在另一班授课时, 就将这节课两大块的内容一分为二, 对每块内容充实了习题量。在教学过程中, 我不求快, 不求全, 让学生上黑板写出答案, 充分暴露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的问题, 然后集体订正, 共同提高, 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搞懂。课后, 再将学生的练习收上来批改时, 情况就比前一个班好多了, 几乎没什么错误。

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9篇

一、过度包装,成本太高

据笔者观察,现今流行的公开课大都经过精心的包装,并且评比的级别越高,包装就越厉害。如,为准备一节上档次的公开课,往往兴师动众,有的甚至竟准备一个月有余,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节课往往经过多次修改教案,反复地试讲,准备各种教具,请教研员或专家指导、讨论等等,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多次打磨,好课居多。即便成功,也是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这是得不偿失的。首先,它打乱了教师和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其次,使学生的课业受到干扰;再者,这样的课是刻意打造出来的,非常态的,一般教师即便是作课者也难以做到平时这样上课,因为投入太大。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花费教师过多的精力。

二、功利性太强

既是评比,就难免把讲课者分个三六九等,无论是观摩课、研讨课,还是评优课等,对讲课者本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够参评县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优质课,一旦评上,各种荣誉和利益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就助长了部分教师为获奖而讲的不良局面,唯获奖是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心讨好听课者和评课者,曲意逢迎,其课甚至是讲给听评课者听的。

讲公开课的教师大都追求完美无缺,在各方面尽善尽美,十分挑剔。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太多的课都一窝蜂地使用课件教学,一味追求看点、图热闹,于是,把课上成了课件的展示课者有之;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虚情假意的伪讨论和庸俗做作的表演者有之;一味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以至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者更有之。

当然,公开课作为积极有益的教研活动,我们不能因为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尽力发挥它的长处,规避它的弊端。

三、教师应苦练基本功,勿作秀

上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脱颖而出,或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往往有—些做法会与众不同。如用影视、诗歌等新颖别致的导语,精心选取知识内容作铺垫,以及教学细节的处理与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具的制作,或课堂分组讨论,或组织学生表演等等,适度运用是正当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热闹,甚至哗众取宠,都是不适当的。我们应该看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要取决于讲课的科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应因材施教,不能一成不变,更要力戒矫揉造作。

上公开课的教师,受名利等因素的影响,常在课题的选择上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往往会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教学内容,或较易出彩的课,鲜有讲一些教师普遍感到困惑或新课程急需解决的课题。如就语文而言,讲课文者居多,很少有教师讲怎样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就是讲课文,也大都喜欢讲散文和诗歌,讲议论文的不多。因此,我们应提倡一课多讲,几人上同一节课,以利比较和取长补短。

四、正确运用课件

时下用课件上课日渐泛滥,尤其是公开课,简直到了无课件不成课的地步。当然,课件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但是不宜过多过滥,否则五光十色的画面会使学生转移注意力,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师生对话变成生硬的人机对话,更不能把课件变成现代化的黑板。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课件,我们应运用课件去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评优质课的标准不应以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唯一标准,评价一堂课课件的运用成功与否的标准应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与三个纬度的充分落实。

五、追求常态化

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大可不必去追求完美,不必去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可一味模仿他人。无论是讲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应摆正心态,不要刻意追求功利化,而应充分展示自己平时教学的风格,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力戒浮夸,追求真实。一劳永逸式的讲课不可取。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 第10篇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架空的竹梯上进行手脚爬,提高自身的协调力量。

2、能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材料进行活动。

3、能主动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发展身体协调性。

活动准备:

竹梯两架;沙包若干;塑料筐若干;轮胎四个;“蚂蚁的家”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蚂蚁郊游操”

二、基本部分:

1、模仿蚂蚁的爬行。

2、练习在竹梯上爬行。

3、请幼儿示范爬行的要点,幼儿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4、游戏:蚂蚁搬家。

(1)请幼儿想办法把家里的食物搬到新家里,而且不妨碍爬行。

(2)介绍搬家路线,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路线爬行。(一种平面竹梯;一种架空的竹梯)

(3)教师重点保护在架空竹梯上爬行的幼儿。

三、结束活动:

1、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幼儿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

2、放松活动:今天小蚂蚁都很累了,我们互相拍拍身体,放松一下吧。

教学反思:  户外活动很好的锻练了小朋友的身体素质,还锻练小朋友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该活动时应关注每个小朋友的表现,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激励,在此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儿的表现。

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蚂蚁搬家》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564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橡皮筋》含反思》:大班教案《橡皮筋》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引导幼儿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橡皮筋》含反思教案吧。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 第11篇

活动目标

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宽阔的场地等。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

2.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幼儿单腿站立,另一条腿与其他幼儿腿盘在一起,视幼儿能力确定2至4人一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边说儿歌边跳,说到最后一句,轮流给“花篮”里的孩子起名字(可起花的名字、树的名字、水果的名字等)。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指导。

(1)幼儿在教师提前学会童谣。

童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什么?叫某某。

(2)提示幼儿蹦跳时每个人要落脚起跳一致。

4.跟随音乐做放松运动,游戏结束。

体育课公开课反思 第12篇

活动目标

1、练习追逐跑和躲闪,提高幼儿对信号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

2、在追逐躲闪游戏中,让幼儿体会身体运动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

控制好自己的身体,既能较快速度地击中他人,又能灵活地躲避他人的攻击。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塑料袋若干,请幼儿用各种颜色纸剪成自己喜爱的图案装饰口袋。

2、把旧的挂历纸卷紧成纸棒。

3、夹子若干、小鼓一面。

设计思路

1、大班幼儿已能熟练掌握各项基本动作,身体的协调性也发展得较好。因此怎样在活动中增加游戏的角色,情节,增加动作的难度,以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的敏捷性,是本次活动主要设计思路。

2、大班幼儿,对玩追逐游戏最感兴趣,且会“乐追不疲”,教师必须注意适当地掌握练习的时间和活动量,照顾好体质较差的幼儿。

3、在激烈的追逐游戏后,不要让幼儿马上停下来站队,而是适当辅助一些放松动作,使幼儿身体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注意幼儿运动量大小的变化。

活动流程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提供材料自由探索—难点练习重点指导—游戏结束放松身体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教师启发:“我们来做-个小熊玩泡泡的游戏,小朋友都来做小熊,每只小熊拿一个塑料袋,往里面吹气,吹成一个大泡泡,把口袋打个结系紧就成功了。然后把泡泡往天上抛,看谁抛得高。”

(2)全体幼儿吹气、系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往上抛塑料袋,教师.旁观察指导。

2、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教师启发:“我们小熊除了把泡泡往上抛以外,还可以怎么来玩泡泡?要和别的小熊玩得不一样。”

(2)全体幼儿探索各种玩泡泡的方法。(头顶、胸夹,手拍、脚踢等)教师观察,重点辅导什么玩法也不会的幼儿。

3、难点练习,重点指导

(1)全体幼儿把泡泡系在脚踝上,相隔.定距离站好,听老师的鼓声节奏单脚跳或双脚跳。鼓声停,幼儿迅速互相追逐,设法去踩他人脚上拖着的泡泡,以不被人踩中为胜。

(2)全体幼儿把泡泡用夹子夹在身体背后,手持纸棍,相隔一定距离站好,听老师的鼓声节奏慢跑或快跑。鼓声停,幼儿迅速用手中的纸棍敲击对方身后的泡泡,以击中他人者为胜。

说明:若对方双手抱头,则表示在休息,另一方就不能追逐。

4、游戏结束,放松身体

(1)全体幼儿做“泡泡”,教师手持两根长纸棍来敲,纸棍敲到谁,谁就到旁边休息一次。

(2)全体幼儿听“熊跳舞”音乐,做放松动作回教室。

教学反思:

活动以游戏对泡泡贯穿始终,孩子们看泡泡、捉泡泡、说泡泡,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而且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

上一篇:考研英语作文写作(小作文)下一篇:毛泽东思想网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