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

2024-06-11

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精选6篇)

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 第1篇

如何写好高考正反对比式议论文(学案)

一、知识概述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对比的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例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正反对比式是一种常见的横式结构,也是初学议论文者喜欢运用的一种结构模式。众所周知,自然界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下面谈谈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第二、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二、例文借鉴

例文1:

清流与活源

每当你来到一条清澈的溪流旁,你一定会赞叹这河水明亮,清澈见底。可你想过没有,这河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如此令人心旷神怡?若它是死水潭,还会如此赏心悦目吗?

决不会的。问题就在于:离它遥远的地方,有它的源头,它为清流提供了水源,每天给它带来清新的水,为它冲掉昨日的污秽。若是离开了这一活源,恐怕这河水就不会清澈见底了。

由此联想到当前社会上的文艺创作,为何题材雷同、内容相仿的作品甚多,甚至作品粗制滥造,毫无新意。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作家们深入生活还不够。离开了生活这一活源,又怎么能得到清新的河流呢? 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意,有了新意才能吸引人,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起到文艺作品歌颂美好事物、揭露时弊、激人上进的作用。堆砌华丽的词藻,乱造离奇的内容来博取读者的好感,不是文艺创作。

从古至今,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是因为它们来源于生活,写出了新意才流传至今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等,都因其深入生活,捉住了社会的时弊,加以批判,或告诫人们。这样的文章,读来似清清小溪,人们能感觉到它的妙处。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这中间,有许许多多激人奋进的素材,也有许许多多令人不满、遭人痛恨的事件。它给了作家们许许多多的灵感,许许多多的创作素材。只要作家们进入生活这一座宝库,再用自己神奇的笔加以描绘,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

若是作家们总是囚禁于一个小天地中,做井底之蛙,在小天地里冥思苦想,或是断章取义,从别人的文章中东拼西凑,靠这种方法搞创作,恐怕永远也不能写出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一切真知来源于生活,生活给作家们提供的素材是众多的,就等着作家去发现,去吸收。只有深入生活,在生活这一活源中捕捉素材,才能写出如清流般的作品。

有了活源,才有清流,若是离开了活源,也就没有清流,取而代之的是一潭毫无生气的死水。

[点 评] 用“清流与活源”来比喻作家创作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之源,来比喻有新意的文学素材,这种构思本身是很有创造性的。从正面说,把生活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不愁写不出好文章;从反面说,把自己“囚禁于一个小天地中”,做井底之蛙,“恐怕永远也不能写出有积极意义的作品”。两相比较,观点鲜明,使读者深受启发。例文2:

人多力量大小论

人多究竟力量大,还是力量小?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做了一个“拔河”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多力量小。

林格尔曼组织一些青年人分别以单独、两人、三人直到八人小组的形式拔河,用测力机测量并记录他们在不同群体下用力的情况,得出的结果是:当他们单个拔河时平均拉力为63公斤,按力的平均叠加计算,两人相应是126公斤,三人组相应是189公斤,八人组应是504公斤拉力。但实际上测出平均值两人组为118公斤,比叠加值少8公斤;三人组160公斤,比叠加值少29公斤;八人组256公斤,比叠加值少248公斤。这项实验证明了群体力量的总数低于单个力量叠加的总和。林格尔曼将它解释为“责任分散”现象,他说,对某一件事假如一个人在单独的情况下完成,会做出积极反应,但在群体去完成的情况下,往往有退缩和保留,因为前者独自承担责任,后者则期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内耗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分散的结果。

林格尔曼的“责任分散”论,能否用来解释别的社会现象?我以为,“责任分散”现象在一些人浮于事的单位里,是确实存在的。由于“官多兵少”,职责不明,互相推诿,彼此扯皮,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劲,该做的事不做,该问的事不问,甚至散布流言蜚语,背后拆台,弄得“三个和尚没水吃”。对于这种现象,研究一下拔河实验的结果是有益的。我们的对策是精兵简官,把人浮于事者统统裁去,让每个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但是笼统地说人多一定力量小,那也未必。林格尔曼的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社会现象。在抗洪抢险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人少了是不成的。一旦“管涌”出现,需要成千上万个沙袋、石袋投下去;需要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蜂拥而上。由于事关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人人全力以赴,终于众志成城、人定胜天。所以问题不一定在于人多,而是看参与其事者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同心,是否协力,做到了这几条,人多无疑会力量大,而不会彼此抵消。

再以足球场的啦啦队为例。啦啦队的队员,也必须有一个量的聚集,人多才会势众,人多呐喊声才会震天撼地;有时叫喊尚嫌不足,还要击鼓助威。如果仅有小猫三四只,那么,这支啦啦队必定是不成气候的。而啦啦队的加油呐喊,又会对赛场内的运动员起激励作用。

又以反车扒为例:众人在歹徒面前迫于淫威,不敢上前,这时如有一位勇士挺身而出,大喝一声,歹徒必然转身举出凶器对准他;如果接着第二位勇士又大喝一声,这无疑是对这一位英雄的莫大支持,歹徒有可能转向第二人,虽仍如狼如虎,但已色厉内荏,这时周围旁观的公众已壮胆生威;如果又有第三人大喝一声,歹徒就已不知所向;再有四人五人呐喊,歹徒还能威风么?

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讲正气的教育,那会产生多大的力量啊!

[点 评] 用林格尔曼的拔河实验,来说明因责任分散而出现的“内耗现象”,从而证明了“人多力量小”的观点,材料新颖,立论准确。其实,人多人少是相对的,关键是“看参与其事者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同心,是否协力,做到了这几条,人多无疑会力量大,而不会彼此抵消。”比如抗洪,比如啦啦队,比如反扒车。

例文3:

“狗拿耗子”新论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句歇后语老少皆知,意思是:捉耗子本是猫的天职,狗拿耗子纯粹是管了不该管的闲事。几千年说下来,觉得这个“道理”是天经地义的,仔细想一想,果真如此吗?

老鼠是专门嗑衣服、嗑箱子、偷粮食、传播疾病的家伙。对这样一类无恶不作的坏蛋,别说是狗拿,就是驴拿,鸭子拿也是应该的。不是有一句成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吗?这就要从说这话的人的立场研究了。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人恐怕不外乎以下两种人。一种是耗子本身,因为它真正反对的倒不一定是“狗”,而是“拿”。不管狗拿,还是猫拿,什么拿它都不喜欢,它都反对,都会说这是“多管闲事”。另一种持此论者可能即是猫— —当然决不会是好猫,只会是不称职的猫。它或是因为懒,或是根本不会拿耗子,甚至于说不定它和耗子之间有某种“猫儿腻”,它才会在狗捉耗子时站出来替耗子说话。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止一次的、极为气愤的在报纸上看到,歹徒在列车上劫旅客财物,乘警却躲得无影无踪。这时,旅客中有人站出来,将歹徒生擒活捉,难道这也能说是“多管闲事”吗?如果你在校门口看见有人欺负小同学,你能因为自己既不是值周生,也不是派出所的公安而置之不理、扬长而去吗?当然,也不是每次老鼠做坏事都会被猫撞上,那么,不是猫的我们就不该去管吗?正是因为对坏人、坏事,对“耗子”“人人喊打”,才会出现徐洪刚、崔大庆这样见义勇为的英雄。我们的社会、国家也才会不断进步。如果遇到危险的时候,人人都抱着“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铁路警察——管不着那段”的想法,别说社会、国家不会进步,就连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安全也保证不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坏人坏事,贪污腐败,当说必说,当管必管,才能使生活越来越好。所以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真是一些不称职的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风凉话。自己该做的不做好,还要讽刺挖苦别人,简直岂有此理!

“狗拿耗子”不是狗管了不该管的闲事,而是管了所有的人都应该管、也必须管的正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责任心的体现。打击坏人坏事,匹夫有责,人人有责,对“耗子”这样的坏人坏事,所有的人都应该发扬狗的精神——不是吗?当我们看到耗子束手就擒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见义勇为的狗竖起大拇指才对。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该追查一下,那只渎职的猫正躲在什么地方呢?

[点 评] 本文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写出了新意。在赞扬狗拿耗子勇敢精神的同时,尖锐批评了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并对渎职的懒猫以有力一击。笔锋犀利,语言流畅,密切联系社会,切合实际,有警世作用。

例文4:

以不变应万变

英国哲学家毕尔森说:“万物都在运动。”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即便在屋里静坐,也是日行八万里。人们凝视着社会的花开花落,仅仅追随着每一份“动”的趋势。唯恐稍一顿足便被前进的部队甩下。殊不知真正的智者往往是那些能够在川流不息的“动”中静下来思考的人。

苏东坡或许是智者,他在“动”之思想冲击下屹然不动,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吟咏便使多少步履匆匆的身影在这等情怀下黯然失色。若非是大智之人,东坡先生面对被贬黄州如此政治冲击,眼观社会的动荡,如何能够平抚愤慨,静心潜入于深邃的思想中呢?他将“动”的世界置之度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变与不变之理他已是了然于怀。在“动”的社会中,他执著驻足于思考,于是,使历史为之一震的前、后赤壁赋横空出世。

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开设于二战前,曾是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还慷慨帮助过许多著名作家,八十多年过去了,这里仍是左岸最著名的人文书店。清晨,年近九旬的店主走到二楼阳台上伸手拥抱阳光,每一道皱纹都焕发着光彩,象一尊雕像。走进书店,多少年来竟没有装电话和电脑。我们兴许可以从这两件事中悟到些思想和智慧的精髓。文化之所以受人敬重,便是在于它有种穿越时光的厚重感,它在一片“动”中始终默然不动,这使它得以看到每一个匆忙背影后的意义,得以成为一个时代的发言人。莎士比亚书店正是在闹市之中,营造了一个令人不由仰视的文化氛围。

城市飞速发展,深圳有“时间就是金钱”的广告语。街道日新月异,我们也行色匆匆。若是号召一切的一切,都牢牢跟紧“动”的脚步,城市将会如何?我们将丧失恬静的美,忘记稳重的美,放弃深刻的思索。文章中说昔日古苏州已难觅旧容,周庄已成绝版。苏州,是否你忘却了端庄而过于向往那人声鼎沸的“动”?看来,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位能够闹中取静的智者来重新审视。发展的步伐也应适度和协调,赶路过于匆忙,可能会错过路边美丽的风景。

“动”,并不总意味着先进。相反,面对飞速变动的世界,能坚持自己的主见,静下来思考才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大智之略。自然而然的理性,审时度势的思考,把握住变化的根 源,以这种“由静而思”的过程便可以超越轰轰烈烈的“动”,不动声色地站在时代的前沿,此时,不变已是应了万变。以此,我们不会在繁杂中迷失,不会在纷乱中迷茫。能静下心来思考,便不会失了自我珍贵的本色,才能成为一个智者,成为时间流动中的永恒。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不断向“美”的方向静静流淌。

[点 评] 文章观点明确,事例选取典型,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证明观点,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能够循序渐进,议论恰当,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文5: 勿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了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令人发指。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为情所障目,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铸成的佞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身,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唱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过多地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为情所障目。[点 评] 主体部分第三、四段写“以情障目”,第五、六段写“不以情障目”,正反对照,叙议结合。采用这种写法要注意分段,增加层次,不要正面反面各写一大段。如果觉得一正一反过于单薄,也可以增加层次,反复使用正反对照。

三 跟踪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 第2篇

一、知识概述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二、例文借鉴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例: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例:

专心致志 方能成功 --读《弈秋》有感

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

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毫不觉察。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令人称叹。可以说,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不能不说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诗文有许多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思考成熟的。南宋著名学问家朱熹治学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要求自己“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这里“三上”“三到”“三此主义”,都有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也就是专心致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此种专心致志的品德,能成为大学问家吗?

也许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鱼时,一会儿捉蟋蟀,一会儿种蝴蝶,最后连一条鱼都有没有钓到。其实,这个故事同《孟子·弈秋》阐明了同样的道理:做事如果不专心致志,将一无所成。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呢?我以为,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非此,无动力,更谈不上专心致志。运动员在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跌打滚爬,几多汗水几多伤。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炽热的爱,是很难一心一意做到底的,更谈不上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其次,还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成了音乐家后,失去了听觉,但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锲而不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创作,被誉为一代“乐圣”。如果没有此种对音乐和旋律的专心致志,也许早已躺在安乐椅上坐享其成 了。

今天,我们所置身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诱惑颇多,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热爱这项事业,都有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唯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评析:

作者用层进式结构形式,先提出“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否则一事无成”这一论点,接着分析“专心致志”的必要性,然后综合起来,给以解决的办法,层次清楚。

(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例: 给爱一点空间 高二(4)王真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

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

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开不败,绚丽多姿。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 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伤到小鹰。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我们难道能说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正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跃上青天。

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没。”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给爱一点空间,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评析:

本文典型地运用“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逐步深入,从而揭示爱需要空间和自由。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三、高效训练

根据下列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层进式结构形式写一篇议论文。走在改革开放前面的广东省前些年曾经掀起过一股崇拜“8”字的热潮,认为“8”与“发”同音,是一个“幸运数字”。于是干什么都力图取“8”,越多越好,图个大吉大利,发家致富。在竟买“大哥大”电话号码时,有一个“901888”的号码,经过激烈竞争,最后被某公司的代表以4.9万元人民币买走。

标准递进式议论文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中心论点)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诠释论点)

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分论点一“是什么”)

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议论)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分论点二“为什么”)

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议论)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议论)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分论点三“怎么样”)

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议论)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例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议论)

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联系实际)

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结论)

递进结构展示思维的深度

如“善待”:

善待自己是一条小径

善待他人是一条大道

善待自然是一种极境

懂得感恩,甘于善待

懂得生命,乐于善待

懂得人生,欣于善待

自然的善待是包容

人类的善待是宽容

世界的善待是和平

善待的第一境界是善待自己

善待的第二境界是善待亲朋好友

善待的第三境界是善待陌生之人

善待的最高境界是善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善待自己不仅仅是宠爱自己,娇惯自己;及时鼓励自己,给自己安慰,开导自己也是善待;善待自己,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引导自己提升境界,让自己有一番作为;

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 第3篇

考纲对议论文的要求是“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和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有很多,但适合同学们写作的最基本的结构还是:“提出中心论点—论证中心论点—总结中心论点”,即“引论—本论—结论”。无论文章呈现什么特色,这一基本模式一般不会变的,而运用材料对中心论点分析论证的过程就是文章的主体,也就是“本论”部分,它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构模式。

一、并列式结构

即并列地组织论据或分论点,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证明中心论点。它有两种形式:

1. 论据并列式。

特点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举出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并列事例论证论点。如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一开始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在本论部分依次平行列举了文天祥、齐人、闻一多三个事例。这三个例子是不同类型的“骨气”的体现:文天祥侧重于体现“富贵不能淫”,齐人侧重“贫贱不能移”,闻一多侧重体现“威武不能屈”三个形象。文天祥是丞相,齐人是平民百姓,闻一多是民主战士,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有古有今。像这样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又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2. 分论点并列式。

特点是被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从不同侧面分别阐释中心论点。例如:“阅读”这个话题,要论证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从阅读产生的效果、好处构思如下几个分论点:读书使人浪漫、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睿智,这三个小论点有力地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并列式论证的优点是论证全面,思路开阔,结构周密,但在运用并列式结构时要注意并列的内容,在围绕一个中心论点的前提下各自独立,并列平行,不能相互包容,相互交叉;选择的分论点一般不能少于三个;分论点的句子结构要尽量保持一致,且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二、对比式结构

即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选用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论证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对比突出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譬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不是直接说“拿来主义”如何重要,而是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危害,然后一转折,提出拿来主义进行对比,使主要论述对象“拿来主义”在其他各种主义的幽暗背景反衬之下突出其重要和必要。

在行文过程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鲜明地阐述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结构,但使用此结构时要注意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作者要论证的论点的正确性、重要性;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

三、层进式结构

即本论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关系层层推进来安排层次的结构方式。它主要是:在文章开头论述“是什么”后,进一步提出“为什么”;再进一步指出“怎么样”;最后是结论,即有什么意义、作用、结果。例如:“钻牛角尖”这个话题,可先用释疑式回答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也持认真钻研的态度;其次回答“为什么要钻牛角尖”: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再次深入解决“怎样钻牛角尖”:“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合理而不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有发明创造,多造就优秀人才。

大诗人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学大家的水平我们无法企及,但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却是考场作文时获得高分或满分的捷径。上面是就议论文的本论部分的结构展开的阐释,虽然本论部分是议论文的“重中之重”,但议论文的引论和结论部分的结构依然是不能忽视的。

一篇议论文的开头如能吸引阅读者的眼球,那么议论文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些呢?它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构模式:(1)开门见山式。如荀子的《劝学》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三比”铺陈式。“三比”只是铺陈,是为了水到渠成地引出文章的观点。例如:“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微笑的力量》)精妙的修辞,使语言如珍珠美玉,既有闪亮的文采,又有丰厚的内涵。此法在考试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出彩。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由此可见同学们写文章,若有了一个“凤头”,必然要有一个响亮又力的“豹尾”与之相匹配,文章才更精美。下面介绍几种结尾的结构方式:(1)前后照应式。此法可发挥收拢全篇、突出主题的作用。(2)巧用修辞式。恰当地运用修辞使行文摇曳多姿,色彩斑斓,引人深思。(3)巧妙引用式。这样做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蕴和启示作用。

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 第4篇

一、叙述过度

议论文中的事例,一般不能像记叙文那样具体地展开来写,要用简括之笔述之。如果一味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明白完整,就会违背议论文述例须简括的原则,使事例不能明快轻捷、晓畅清新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弱水三千,我取一瓢。近年来出现的高考议论文佳作,在事例剪裁取舍上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请看广东高考佳作《语言是风,沟通是帆》中的一个片断: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委婉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

该片断总共一百四十来个字,除去分析说理的文字,“叙述”所用的文字仅五十来个字。作者只取事例中能有力证明自己观点的有关内容,至于事件发生、发展的有关内容,因为不能证明观点,则弃之不理。这样写,正符合了议论文对事例作必要的剪裁取舍的要求,使事例论据起到了有效证明论点的作用。

二、以例代证

写议论文一般常用的是例证法,广大考生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堆砌一大堆古今中外的例子,例子举完了,不是对事例进行分析剖解,而是说一两句老话套话,贴一下现代的标签,就大功告成。显然,这样就起不到论证论点的作用。有学生的议论文用了狄青的事例来论证“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观点:

我国古代,能做到有自知之明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北宋著名将领狄青,因为作战勇敢,战功卓著而被封为大将军。一天,一个阿谀奉承的人拿了一幅唐朝名相狄仁杰的画像来见他,说据他考证,狄青是狄仁杰的后人,并建议狄青应把这幅画像挂在祖先祠内。他本以为狄青会很愉快地照办,谁知狄青却哈哈大笑着说:“我很清楚自己的出身,不敢借先贤的名字来为自己脸上增光!”那个溜须拍马的献图人只得羞愧而去。人贵有自知之明,狄青身上所体现的这种美德,真令人敬佩。

该生在叙述完有关狄青的事例后,没有揭示出事例的本质,只说了一句议论性的套话,就“班师回朝”了,使论据跟论点之间还只是油水相离的关系,论据还不足以证明论点。为了使论点和材料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突破考生中普遍存在的“观点+例子”这种简单的论证模式,在叙述事例之后可选用例后评价、正反对比或者反向假设等多种援事说理的方法进行说理。为了论证“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观点,该生应在“叙例”之后作如下这般的剖解:

狄青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以抬高身份之徒羞煞愧煞,正是因为狄青把“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美好境界,一种扰攘红尘中应保持的高洁人格,才激励他学习先贤,定国安民,终于成为被人称颂的一代名臣。

三、偏离观点

考生一旦在文题范围内确定了自己文章的观点,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从头至尾紧扣观点展开,不能偏离观点,写出“驴唇不对马嘴”的文章。有学生写以“优势与成功”为题的议论文,确定了要论证的观点“优势未必成功”,在论证过程中写到,优势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优势不等于胜势,优势还有一个保持、发挥的问题。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以“龟兔赛跑”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分析了兔子具备种种优势却失败的原因,接着笔锋一转,通过分析乌龟的成功,大谈劣势也可以成功。谈乌龟处在劣势也可以成功,就在行文的中途偏离了自己已确定的“优势未必成功”的观点,使论证的内容沿着枝杈斜着生长,把原观点抛到九宵云外了。其实,紧扣观点,只分析兔子具备优势却失败了就可以了。

针对在行文中不能紧扣观点阐述问题而产生偏离题意的现象,考生应在审准文题的前提下,行文之前,列一个简要的写作提纲,拟好自己要论证的观点,确定围绕这一观点选择什么材料,并注意怎样开头、结尾,上下文如何过渡、照应等问题,行文时严格按照编好的提纲写,就不会出差错了。

综上所述,要使高考议论文脱出论证过程常犯的以上三种错误的泥淖,考生就要在审准题意的前提下,紧紧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好材料,讲例说理有的放矢,做到干净利索而不拖泥带水。只有这样,才能笔头生花,斐然成章,做到论证充分、说理透彻,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 第5篇

1、因果解释型论证体系:现象引出→原因分析→结果分析

Currently, 抽象事物 has loomed up wide public concern. What amazes us most is that具体事物. (→趋势化) It is true that the trend of this is seemingly on the rise in all walks of life. (→原因解释化) We may cite a variety of reasons accounting for this. The major one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 and foremost, _____ play a pushing role.

In addition, ______.

Last but not least, _____.

(→结果化) As a consequence, _____.

2、问题解决型论证体系:描述现状→建议措施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odern society, __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of public concern. meanwhile, it has given rise to a series of other matters, such as A and B. So it is high time we put an immediate end to this “Pandora’s Box”. It is true that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the solution. As is known to all, we have figured out several efficacious steps to tackle this problem.

In the first place, ___. In the second place, ___.In the third place, ____. Therefor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___.

3、观点论证型论证体系:含义揭示→含义解析

As a human being, one can hardly do without _____. Living in the society, no one can deny that it is ____ that enables us to ___. Consequently, in this modern society where ____, ____ has been regarded as a necessity for ____. As to what ___ means, my opinions/definit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____. What really counts, in my mind, is that ______. Lastly, _____.

In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reasons I discussed above,(please rewrite the first paragraph in another way). . .

托福写作解析:怎么让新生适应学校生活

全新托福独立写作题目:

你的大学要让新生了解、适应学校生活。新生有两个选择:

1.attending a one-week orientation orintroduction program when you are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and it will beginbefore you have the classes;

2.meeting regularly in your first yearwith a student in your major field who has entered the university for severalyears.

这是一道典型的校园类话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如果选择第2个选项,可以写的理由是:

1.学长学姐更有经验,可以定期交流学习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经验;

2.学长学姐可以提供选择的专业相关的信息,比如选什么课,如何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准备;

3.虽然orientation在开学之前,但是熟悉适应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周时间,了解不深入

最新托福独立写作题目回忆版本二:

in order to make freshmen adapt to college life, which one is more helpful?

1.take part in the orientation program for a week;

2.meet regularly with seniors in the same major

写作思路:

本次综合写作以及独立写作难度中等。

选择二:1. 学长学姐们对环境更熟悉,可以有针对性地给新生提出生活方面的指导和建议2.定期见面可以及时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让步段:新生见面会会促进大家建立关系

Key sentences:

1. Seniors ar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surroundings and thus more likely to provide useful advice for them.

2. The problems freshmen are faced with can be tackled effectively and timely through regular meeting.

Certainly, the orientation program can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freshmen.

key words & phrase

be beneficial / conducive to, Exploit to the full one’s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avoid unfavorable ones, Take the essence and discard the dregs.

最新托福独立写作题目回忆版本三:

现在的很多大学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校园生活采取了 很多种方法如果你是即将入学的一名大学生你认为下列的哪种方式最为合适。

1. attending a one-week orientation or introduction program when you are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and it will begin before you have the classes.

2. Meeting regularly at your first year with a student in your major field who has entered the university for several years.

托福写作模板:不同话题经典模板句式

托福写作模板:不同话题经典模板句式

1 We may cite a common example of

2 A general /recent survey /investigation conducted by officials/ scientists indicates /reveals/ suggests that

比较

1 Although the commonly-accepted belief/ idea is that X.X.X, a current/ recent study/ survey indicates that

2 It is true that X.X.X, but it does not mean that

原因

1 The reasons/ causes for X.X.X are varied/ complicated and perhaps (probably) that they lie in the fact

2 Another contributing factor/ cause of X.X.X is that

开头

1 There is a general/ public debate/ discussion nowadays on/ over the X.X.X. Those who criticize/ object to X.X.X argue that

2 They believe that X.X.X, however, people who advocate/ favor X.X.X argue that

结果

1 As it turns out / Indisputably/Accordingly

2 Considering all the factors above, we may safe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托福写作模板:结尾段模板

In summary, the conclusion reached in this argument is in valid and misleading. To make the argument more convincing, the arguer would have to prove that_____. Moreover, I would suspend my judgment about the credibility of the recommendation until the arguer can provide concrete evidence that_____. Otherwise, the arguer is simply begging the question throughout the argument.

To conclude, the argument is not persuasive as it stands. Before we accept the conclusion, the arguer must present more facts that_____. To solidify the argument, the arguer would have to produce more evidence concerning____.

As it stands, the argument is not well reasoned. To make it logically acceptable, the arguer would have to demonstrate that ____. Additionally, the arguer must provide evidence to _____.

To sum up, the conclusion lacks credibility because the evidence cited in the analysis does not lend strong support to what the arguer maintains. To strengthen the argument the arguer would have to provide more evidence concerning that_____.

In conclusion, the arguer fails to _____. To strengthen the argument, the arguer would have to provide evidence that____. To better evaluate the argument, we nee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at____.

托福写作模板:中间段写作

托福写作模板:中间段写作模板

First, the argument is based on a false analogy. The arguer simply assumes that____, but he does not provide any evidence that_____.

Second, the arguer commits a fallacy of hasty generalization. Even if____, it does not follow that____。

Besides, the arguer does not provide any solid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at____.

Actually, the arguer’s recommendation of _____would most probably turns out to be ineffective and misleading.

In the first place, the arguer fail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____factors in the analysis. While we are informed that _____, the arguer fails to make clear that____.

In the second place, the comparison in this argument is incomplete and selective, the arguer discovers that ____. However the arguer fails to provide any information regarding ____.

Furthermore ____.

Unless the arguer also takes thes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omparison is unconvincing.

First of all, the argument is based on a hasty gener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cited studies, ____. The fact tells very little about _____. Even if we accept the arguer’s assumption that_____, it is unwarranted to assume that_____.

In addition, the arguer fails to consider several other relevant factors that____. For instance, _____.

What’ s more,______.

Finally, the arguer hints that_____, but he fails to analyze that_____.

The major problem with this argument is that the arguer fails to convince us that _____. First, the fact that ____does indicate that____. Second, _____, which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us to evaluate that____

Another point worth considering is the arguer’s hasty generalization. We are informed that____, but we do not know that_____. We can believe that ____, but based on this slim information, we can never evaluat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discount.

One major assumption in short of legitimacy is that_____. First, ____. Second, _____. This may prove misleading and counterproductive in the end.

In addition, the conclusion is based on a gratuitous assumption that_____. This, however, is unwarranted.

★ 托福写作:0916托福独立写作解析与

★ 托福独立作文

★ 托福独立写作面对题目不知道如何展开

★ 托福考试:0826(下午)托福独立写作解析和

★ 2个月托福写作基础提升训练法

★ 托福写作综合独立都有时间分配技巧

★ 提升托福写作质量 学会使用状语从句

★ 托福写作满分

★ 托福阅读文章理解能力如何提升

议论文知识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第6篇

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合理安排它的论证结构。

合理安排论证结果,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这个总体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材料,弄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

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是对观点和材料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一般认识上,于是只能把一个一个的材料罗列在那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不可能安排好它的论证结构,文章结构松散,势必缺乏说服力。

论证的结构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合理安排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用论证的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在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并列式

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就是并列式。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1、是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

2、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

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但是应该考虑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一般的说,应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当然,有时几个并列的方面并没有程度的差别,安排顺序时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可以,不一定有严格的次序。

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

二、对照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三、层进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的顺序,大致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一般思路。

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写议论文时常常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读者熟悉的到读者不熟悉的顺序展开论述。

四、总分式

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有时是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

写议论文时,往往并不是单纯采取单一的论证结构方式,而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上一篇:第一章 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教案下一篇:妇产科业务开展计划